[高考]论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精选9篇)
[高考]论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 篇1
论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 江西省乐平中学
朱丽芳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的教学目标,教材设置了许多由学生参与的自主学习实践活动,在兼顾新课程教学理念与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下,教师应多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新的作业形式,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作业设计
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热潮,课堂作为开展教学的主阵地,历来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广大教师越发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或是“穿新鞋走老路”。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课改的理念,通过作业的有效布置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
笔者认为必须对现行作业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使作业具有“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和人文化”的特征。
一、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得到激发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如果学生在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对化学学习的厌倦也就在所难免,化学教学当然也就难脱费时低效的窘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处处要用到化学。我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作业问题。例如:《化学1》中“思考与交流:如何选用材料”、“实践活动:角色扮演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质饮料罐”;《化学2》中“社会调查:常用化学电池的种类、名称等;废旧电池的回收途径和处理方法”。化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化学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把化学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化学知识,发展创新能力,积聚化学素养。
二、作业个性化——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求、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个不相同,导致学生学习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故作业的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照顾学优生”为原则,作业分层次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据此化学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我一般采取下面两种方式:
1、“顺其意而扬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如有时一节新课上完,常会留下一些疑问,这也许不属于考试重点,课堂上也不宜深化,但许多有余力的学生希望更多地了解。那么怎么办?笔者认为教师提供拓展的资料或线索就非常重要。为此,我在作业中经常给学生一些相关知识的网站或参考书目,甚至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帮助学生去深化与开拓新的化学知识领域。例如:“晶体结构”单元教学后,自己布置了如下作业。建议登上网站:
⑴观察各种晶体的晶胞图形。⑵ 观察旋转的单晶图。
⑶ 建议课外阅读书籍《化学探索的轨迹》,了解科学家对晶体结构的探索。
2、“反其道而变短”
可让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参与相反的“特长小组”,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在宽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去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了问题的所在也是成功。他们将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缩短了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三、作业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心理学理论表明,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化学能力结构中,思维能力是其灵魂。化学教学要强化思维的训练,体现化学教学的学科特色,发挥化学学科的根本功能。为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知识与思维的一体性训练,还必须通过“作业”来引导学生开展有学科特色的、以课本知识为工具的思维活动,使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1、阅读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科学史话”和“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相互交流,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口头表达作业──复述化学用语等识记内容(常见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化合价等),又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的记忆等。教师还应教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学会巧记,而不是死记硬背。
3、书面作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算、简答题或绘制实验仪器装置图等。4、实验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家庭实验和小制作等。学生通过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
5、开放性作业──让学生从书本中跳出来,从题海中跳出来,走向社会,走近生活,即为开放性作业。学校与教师可充分利用资源,举行课外活动(兴趣学习小组、竞赛指导活动)、社会调查(如测定酸雨的pH值、环境污染造成的后果的调查、吸烟的害处等等)、参观学习(参观造纸厂、制药厂等化工厂的活动)等。新课程标准中对这方面提出许多活动建议,例如:调查家庭所用燃料的性能、价格、资源蕴藏情况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对家庭燃料的选择及如何使其充分燃烧提出自己的看法;调查你周围的生活环境中“白色污染”的情况;调查你所在城镇或农村的一所工厂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分析其厂址的选择是否合理,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等。这些课题是教师设计开放性作业时可参考的资料。
四、作业人文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得到升华
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一种人文活动,在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气氛、平等的交往和进步的快乐。
1、适时适度写好作业评语,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自编的练习卷中,在空白处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名言警句、鼓励性的语言、谜语、化学小故事、环保知识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调节心态,拉近师生间距离,从而产生学习的激情。实践证明,采用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很感兴趣,信心增强,往往提前把化学作业完成了。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基础。
2、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只要是学生主动作业有创意,我们就要积极肯定,给出高分,不能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学生的作业。同时作业的方式也应随之变化,例如把学生的小建议、小制作等都应纳入评价中。而且这类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同时尽量从学生本身角度去看问题,要注重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也就是说作业的标准评价要与相对评价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不同的情感语言来极力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布置具有针对性作业的同时,也要采取与作业形式相适应的评价方式。总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评出结果,更重要的是评出进步。评价只有做到个性化,教育才有个性化。变教师的个人评价为多元评价。如学生可自评,家长来他评,同学同伴定期互评。只有学生学会了评价才能在评价中成长,在评价中快乐地“作业”。“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它设计的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以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准绳,多方位、多角度地设计化学作业。让化学作业既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又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重视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又突出学生化学实践的能力。设计“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作业”正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化学课程”的具体要求。
[高考]论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 篇2
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课程, 初中生的生理、心理和思维发展特征决定了其学习方式应该是多样化的。在作业设计中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 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因此笔者设计了以下七种类型的作业:
一、分层型作业
由于相同年龄的学生, 智力水平存在差异, 即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有快有慢, 在布置作业时不能搞“一刀切”, 应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供学生选做, 使学困生“吃得了”, 优等生“吃得饱”, 让不同学生都得到有效训练, 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寒假作业我们进行了分层次布置:
(1) 阅读一本化学科普读物或学习参考书, 写一篇读书笔记。
(2) 编制一份化学手抄小报。
(3) 设计并完成一个化学家庭小实验, 写出实验报告。
(4) 观看CCTV-10 (科教频道) 或其他频道有关环保的电视节目, 写一篇相关日记。
(5) 写一篇化学小论文 (600~1000字) 。
参考选题: (1) 化学与环境:《怎样使我们的天空更蓝》《如何使我们的水更清》…… (2) 化学与生活:《厨房中的化学》…… (3) 化学与能源:《太阳能利用我所见》…… (4) 解题中的发现或我的小窍门; (5) 化学实验的新设计。
……
要求:学困生完成3项 (任选) ;中等生完成4项 (任选) ;优等生完成5项。
这样不仅解决了“后进生吃不了, 优等生吃不饱”的问题, 也克服了草率应付作业的坏毛病, 且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应用型作业
新课标要求教师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 紧扣时代步伐,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生活处处有化学, 生活处处学化学。讲到测定溶液酸碱度时, 我事先给每位同学发一张pH试纸, 要求同学回家检测一下菜园土壤的酸碱度, 若土壤的酸碱度不适合蔬菜的生长, 请找一找原因, 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学们回去后兴致勃勃地到菜地采集土样, 测定p H, 还认真分析原因, 结果在课堂上交流时全班大多数同学测的结果一致——土壤显酸性。学生经过讨论找到了原因——本地区是严重的化工污染区, 所下的雨是酸雨导致土壤偏酸性, 并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了用草木灰来改良土壤。再如:如何除去水垢, 怎样除去冰箱里的异味, 自制简易净水器比赛, 看看谁的净水器净化效果好……
通过应用型作业,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 化学与生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断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探究型作业
科学探究是新课标下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效的化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这样学生对化学知识、技能和化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为此, 在作业设计时, 要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 使学生在化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
当我们学到“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 让学生回家探究“金属铁锈蚀的条件及如何防锈”;在学到二氧化碳制取后让学生回家“探究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实验方案都是学生自己设计的, 实验的器材全是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做成, 学生对他们的实验以实验报告形式完成作业。这个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 巩固了知识, 还给学生带来了成功的体验,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自主型作业
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作业的设计中, 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 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 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如学完一单元知识后, 要对一单元知识进行总结性复习, 如果单纯让学生回家看一看、背一背, 学生会感到枯燥, 所以我们用手抄报的形式, 让学生自己设计复习版面、归纳总结各单元的内容, 并让学生自行出一份大约15分钟内完成的检测题并附上参考答案。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知识。
五、反思型作业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学生把自己课堂上的听课感受;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 情感、体验等, 通过作业的形式记录下来, 这就在师生之间搭建了一个互相了解、交流的平台。
我们让学生在单元测试后对解答错误的题目进行学习反思。如在第4单元测试反思中, 学生这样写道:“第26题第1问错误原因是:我没有搞清原子个数比与各元素质量比的区别;第2问求氧元素质量分数错误原因是:题后要求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我不清楚是计算时精确到0.1, 还是乘过100%后精确到0.1。这主要是由于我平时上课自己认为已经会了, 就不再认真听课, 以至于在某些概念上比较模糊, 今后在学习中我一定会认真把每一个细节搞透彻。”学生在反思中写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这样的反思对老师的教学能起到促进作用。
六、小组合作型作业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下又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如:在进行化学用语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等) 教学中, 如果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 学生会觉得很枯燥, 不愿意去记。我们采取“小组捆绑式”竞赛, 小组成员会为了让自己小组获胜而相互督促、相互检查, 甚至找到一些记忆的技巧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再如:要完成一份手抄报如果一个人去完成, 可能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小组成员 (6~8人) 根据各自特长分工合作完成, 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可以帮助查找相关资料, 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负责排版设计, 有美术特长的可以绘画, 等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也能及时高效地完成作业。
七、拓展型作业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根据不同的内容, 我布置了一些拓展性作业, 如“氧气的自述”“二氧化碳的功与过”“二氧化碳VS一氧化碳”、绘制环保节能漫画等。同学们有的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将物质的性质、用途描绘出来, 有的用实例来说明, 有的用歌谣来概括, 风格各异, 富有情趣。学生通过这些作业的训练, 既能提高化学学习的乐趣, 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 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使学生终身受益。
论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 篇3
【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化学 作业设计
伴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热潮,课堂作为开展教学的主阵地,历来为众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广大教师越发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中重要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或是“穿新鞋走老路”。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课改的理念,通过作业的有效布置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必须对现行作业形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使作业具有“生活化、个性化、多样化和人文化”的特征。
一、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得到激发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枯燥的。如果学生在长期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状态,对化学学习的厌倦也就在所难免,化学教学当然也就难脱费时低效的窘境。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也处处要用到化学。我把作业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有关的作业,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作业问题。化学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化学学习的天地很广阔,把化学学习的触角伸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把作业设计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社会实践、家庭生活中巩固化学知识,发展创新能力,积聚化学素养。
二、作业个性化——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俗话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求、学习优势和学习风格个不相同,导致学生学习的程度不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故作业的布置应以“面向学困生,照顾学优生”为原则,作业分层次要求、分档处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据此化学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我一般采取下面两种方式:
1、“顺其意而扬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如有时一节新课上完,常会留下一些疑问,这也许不属于考试重点,课堂上也不宜深化,但许多有余力的学生希望更多地了解。那么怎么办?笔者认为教师提供拓展的资料或线索就非常重要。为此,我在作业中经常给学生一些相关知识的网站或参考书目,甚至提供实践的机会与场所,帮助学生去深化与开拓新的化学知识领域。
2、“反其道而变短”
可让某些方面有不足的学生参与相反的“特长小组”,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在宽松的气氛中,让学生去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了问题的所在也是成功。他们将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提高了自己的分析能力,缩短了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三、作业多样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心理学理论表明,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化学能力结构中,思维能力是其灵魂。化学教学要强化思维的训练,体现化学教学的学科特色,发挥化学学科的根本功能。为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知识与思维的一体性训练,还必须通过“作业”来引导学生开展有学科特色的、以课本知识为工具的思维活动,使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1、阅读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科学史话”和“科学视野”等阅读材料,有利于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获取信息,相互交流,可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口头表达作业──复述化学用语等识记内容(常见元素符号、原子团符号、化合价等),又如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元素周期律的记忆等。教师还应教学生学会总结规律,学会巧记,而不是死记硬背。
3、书面作业──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算、简答题或绘制实验仪器装置图等。
4、实验作业──新教材结合教学内容,提供了较多的家庭实验和小制作等。学生通过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
四、作业人文化——让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得到升华
做作业和批改作业是一种人文活动,在此,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气氛、平等的交往和进步的快乐。
1、适时适度写好作业评语,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自编的练习卷中,在空白处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名言警句、鼓励性的语言、谜语、化学小故事、环保知识等,这样做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调节心态,拉近师生间距离,从而产生学习的激情。實践证明,采用这种形式的作业,学生很感兴趣,信心增强,往往提前把化学作业完成了。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基础。
2、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只要是学生主动作业有创意,我们就要积极肯定,给出高分,不能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学生的作业。同时作业的方式也应随之变化,例如把学生的小建议、小制作等都应纳入评价中。而且这类实践性作业的评价,应立足于鼓励、激发、引导。同时尽量从学生本身角度去看问题,要注重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也就是说作业的标准评价要与相对评价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不同的情感语言来极力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布置具有针对性作业的同时,也要采取与作业形式相适应的评价方式。总之,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评出结果,更重要的是评出进步。评价只有做到个性化,教育才有个性化。变教师的个人评价为多元评价。如学生可自评,家长来他评,同学同伴定期互评。只有学生学会了评价才能在评价中成长,在评价中快乐地“作业”。
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初探论文 篇4
一.考虑差异,体现层次性。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
响,存在着差异。传统教学中那种“一刀切”的作业布置,统一的标准答案,共同的作业目标,往往只注重了对学生的共同要求,而抹杀了学生的差异性,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素质教育对我们提出的要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进行分层作业。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作业设计成难易有别的A、B、C三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他们知识水平的一组作业。A组为基础题,重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操练,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B组为提高题,重在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应用,适合中等生。C组为发展题,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难度较大,一般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
如:在学习了古诗《暮江吟》后,我设计了这几个作业:A。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B。根据该诗描绘的景色,动手画幅画,并把这幅画介绍给同学。C。结合自己对此诗的理解,加上想象,写一段话。又如:学完了《军神》一课,可布置以下作业:A。刘生前有许多称谓,你能说说每个称谓的含义吗?B。收集刘的故事并说一说。C。你能将《军神》改编成课本剧吗?这三个层次的作业由易到难,既有基础知识的巩固,又有知识的创新和能力的训练,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学生有了做好作业的兴趣和信心,教学质量自然而然就高了。
由于接受能力的差异,学生掌握知识的快慢也就不同。因此,在作业数量上也应体现一定的自由度。如在抄写生字词语时,把选择的自主权大胆地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去掌握。以往教师总存在不放心现象,认为只有反复抄写,才能使学生牢记字形。殊不知,有些学生在课前对此生字、词已有一定的记忆,再让他们机械地练习,势必引起反感。抄写的目的就是识记。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听写成绩优的可减半抄写,甚至可以不抄,这样效果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无形中被激发出来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提高了做作业的兴趣和效率。
二.发挥自主,培养创造性。
传统教学机械性的劳动多,既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难以提高听、说、读、写技能。《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师何不布置灵活多样的作业,让学生自主地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学习优势,选择合适的作业,以求最大限度地促使语文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呢?
如:在学习《荷花》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菜单: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中一至两项作业认真完成。1。利用双休日到公园、旅游景点去寻找荷花的身影,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把它拍下来。2。通过看书、上互联网等方式查找有关荷花的各种介绍。3。搜集古今中外人士赞美荷花的诗词、文章。4。编一张有关荷花的小报。5、排一段有关荷花的舞蹈,编一首描写荷花的歌曲。6。画出你心中的荷花。这一组作业设计包含了“画、写、查、唱、舞”等多种形式,既有用脑思考的,也有对大自然观察的回忆与记录,既有动口说的,也有动手操作的,既有语文活动的,又将语文学习与美术、音乐等交融一体,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锻炼的机会。这些作业既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与伙伴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合作完成。学生兴趣高涨,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潜能,也为下面的课文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据中外教育比较研究显示,国外教师经常会给学生留一些书本上找不到答案的,而需要学生自己翻阅资料,经分析综合,提出自己独特见解的开放性作业。通过这种作业,学生所获得的能力,要远远强于单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作业。借鉴这种做法,在学习了《青蛙的眼睛》后,我让学生写一篇《的眼睛》的文章,让学生上图书馆、互联网找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创造能力,而且丰富了知识,一举数得。
三.联系生活,增加趣味性。
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小学生的学习有极大的推动力。单调乏味的学动容易
产生疲劳,并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而语文学习的天地十分广阔,如果把语文作业的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实践中巩固语文知识,必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
1.联系学校生活。
充分利用广阔的学校资源,鼓励学生多去图书馆、阅览室,在班中设立“图
书角”,加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利于知识的积累。班级口号的制定,班级网页的内容编排,班级公约的确立,板报、手抄报的稿件采写、修改、审编,都是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好机会。利用晨谈时间,进行“谈天说地”活动,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大家交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联系家庭生活。
建立学校、家庭双项交流的管理模式,把与家长交谈、听广播、看电视纳入
学生的课外作业中。设置登记本,把交谈的内容,广播的要点,电视的情节,用通顺、连贯的话写在登记本中。在一年级学习拼音时,我还让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把自己朗读的音节、故事,录在磁带中,次日拿到学校来,选择几位同学,在班内播放,听后师生共同评价,纠正错音。这种做法,把原来枯燥的拼音练读变得趣味无穷。有的学生为了达到良好的录音效果,在家中一遍遍练习,丝毫不感到乏味。
3.联系社会生活。
教材中有很多反映祖国山水和家乡风景、特产的课文。学了这些课文,我们
可以立足于本地特色,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特色的图片,感受家乡的景色之美;充当小记者采访当地老人,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收集有关家乡的民间传说,体会家乡丰富的人文资源,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学习小队,开展社会调查,试写调查报告。让学生转换角色,当小导游,利用双休日或假期带领父母、小伙
伴游一游附近的公园、风景区;当推销员,为某一产品介绍功能,草拟广告;当纠察员,到大街小巷给牌匾、宣传栏纠错;当评论员,就某一社会现象发表自己
见解。
[高考]论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 篇5
宁阳第二十一中学 张 涛
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但长期以来,教师在作业的布臵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作业内容大多是机械抄记、重复套用,既没有什么思维训练价值,也谈不上什么创新、人文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试训练色彩浓厚。这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素养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作业(问题)提出的单向性、问题答案的绝对性、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作业完成的封闭性、作业评价的片面性等诸多方面。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对语文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打破原有落后、陈旧的作业方式,还语文作业以新的活力,使之以崭新的面貌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中,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焕发无穷的魅力。从而让我们的学生在充满生机和趣味的作业中,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实践的充实、合作的收获、成功的快乐。
我校语文组近两年来对语文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尝试,着眼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致力于活动性、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以期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的。本文试从口头性作业、仿写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开放性作业等四个方面对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优化做一些浅陋的探索,以达抛砖引玉的目的。
一、口头性作业
“口头性作业”着眼于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注重表达,以提高学生的言语素质,还语文教学姓“语”的本色。
1.朗读,背诵。这是我国语文“厚积”的传统经验,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布臵作业时,教师从课本中和课外读物中选择优美、精彩的语句、片段或全文,让学生将其读对,读顺,读好,读熟,背诵。如学生在学习了《春》、《济南的冬天》、《风雨》、《秋天》(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后,可以组织学生举行“四季之歌”散文朗诵会;在学完古诗单元后,可以在学生中举行一次古典诗词诵读比赛;通过这些朗诵会就可以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诗文、诵诗文、唱诗文、爱自然的情趣,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2、开故事会。初中有部分课文故事性很强,学完后布臵讲故事,在复述的基础上进行扩编,创意,加上手势,配上音乐,讲给老师、同学、家长听。如在学完名著推荐与阅读《水浒传》或《西游记》之后,让学生讲自己最感兴趣的情节,随后评选若干名“故事大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思考、搜集、整理能力的提高而且发展他们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读书汇报。要提高阅读能力,只读课文是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我校语文组每学年的寒暑假教师布臵阅读题目,让学生利用假期去查阅,去读书、读报,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读书汇报,谈谈内容,说说想法皆可。在学习专题《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以后,让学生自己去找有关现代科技的一些资料,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假期结束后在班上交流。采用这个办法,学生们争先恐后,讲得绘声绘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作文水平乃至整个语文素养,都能得到提高。
4、开辩论会(讨论会)。根据课文内容,利用一定时间,可以是课内,也可以是课外,对学生值得争论、讨论、商量的问题,分小组以辩论会或讨论会的形式举行。如在教学《回忆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文章的结尾三段是否多余有争论,我就特地在自习课上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只作指点、评论,然后评出最佳辩手和优秀辩手。还可以在学生中举行一些话题的辩论,如“开卷是否有益”、“当班干部是否影响学习成绩”、“电视的利与弊”……这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锻炼思维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二、仿写性作业
学以致用,是教育追求的目标。语文课本中所精心挑选的文章,大多是知名作家所写成的。他们的语言精炼,用词准确,条理分明,很值得一提。特别是当中一些句式及修辞方法,更是学生在习作上的
最佳导师。课文是孩子们每天都要接触的,熟读成诵,印象深刻。每当这时,我总是紧密结合文章的写法,加以点拨让学生仿文练笔,从句段入手,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得方法、提高能力。
1、仿写句子
如:“热情是人生的太阳,能照亮征程上的每一角暗地;热情是燃烧的火把,能点燃友谊的篝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句式很典型,它是一个排比句,也是一个比喻句。仿写时,既要照顾句式“热情是……,能……”,又要注意前后搭配,是个训练的好句子。在教学周国平的《家》时,可以出一道这样的仿写题:如果把人生比作一种漂流,那么家是一只小小的船,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永远的岸;如果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写段
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按“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方位顺序介绍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使我们觉得条理清楚,中心突出。
于是布臵作业:仿写《我的爱好》
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必说________,________;单是__________,就充满了无限的乐趣。它可以________,它可以,________它可以_______。因此,是我的最爱。
3、仿写文
编入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美文佳作,有的在语言上值得我们模仿,有的在结构上值得我们去借鉴,在平时作文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模拟某一名篇进行写作,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可以布臵一篇《家乡的秋》进行仿写;在教学顾迈南的《“两弹”元勋邓稼先》一文时,可以让学生用小标题的结构形式写一篇《我最难忘的一个人》之类的定人文章。
三、实践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作业设计还应注意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经验,取得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实现认识的第
二次飞跃,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用于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实践性作业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来自社会,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加强语文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关注社会发展。同时,实践性作业的过程是一个实践过程,它可以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人生体验,并在实践中长知识、长才干。学生学到的文本知识,只有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亲身参加实践活动,动口、动手、动脑,才能运用知识,把知识转变为技能,形成能力。
这种作业,从内容方面来说,可根据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社会中的焦点问题,学习中的难点、感兴趣的问题,对生活、社会、大自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探究;从实施上来说,可在学期开始时组织学生自由申报活动课题,根据学生的申报情况确定课题的范围、内容、成员,打破班级和年级界限,由各小组成员制定好活动方案,分阶段展开研究,也可根据教学进度随机布臵;从时间上来说,可以是一个周,一个月,也可以是一个学期,根据探究问题的内容、难度、发展而定;从实践主体来说,可以是一个人,可以是一个小组合作,可以班为单位开展,也可以是师生合作,甚至邀请家长、社会人士参加。
如,学完《善待家园》,我让学生及时作了一个调查,看看身边存在哪些环境问题,你认为怎样解决更有效,并完成一份调查报告。这个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经历,培养了学生敏锐的洞察力,而且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比千百次的说教更有效。
四、开放性作业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课程目标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发展。因而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把学生臵于一个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多元、综合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自主开放的学习过程。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教师可设计如下几个类型的开放性作业。
①、想象性作业。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了《木兰诗》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想想花木兰回家后会发生哪些事,然后续写成《木兰回来了》,以此来延伸发展课文内容。学生有的写花木兰回来后父老乡亲的反应,大家纷纷来看望花木兰,请她讲作战过程;有的写由于受花木兰的影响,将士们更加有气势;有的放在现在社会背景下,写花木兰回来后父母鼓励她做尚书郎,为国效力,增强、提高学生的文本体验与解读能力。又如,在教学于光中的《乡愁》后,我要求学生给课文配上四幅的插图,并将与此意境最贴切的诗句配上,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情趣。而且这种做法亦大大提高了学生诵读兴趣,扩大了阅读量。
②、专题搜集性作业。专题搜集就是指围绕某一专题利用图书馆、阅览室、网络等渠道广泛涉猎,收集整理信息,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认真筛选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物化形式,表达、传递信息。它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体现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
例如,搜集相关材料,探讨“惠女服饰文化”,从历史、传说、特点、穿戴等方面进行探讨,编一份手抄报,这样一道题,就把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学科融合在一起。
又如,教学专题“母爱”之前,布臵学生搜集同课文有关的图片、影像、文章等资料,教学时结合资料理解文章内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搜索信息,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另外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做好读书笔记,积累祖国丰富的语言材料。
③、自主性作业。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最大限度地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因而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强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过渡。因此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多样化的自主型作业,让学生针对自身情况进行选择,以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精神。如:我们要求每个学生拥有一个摘抄本,周记本,学生自主设计语文作业,这些作业都由学生自愿完成后提交。学生提交的作业,老师抽样批改,学生之间互相批改,还可进行评比。不仅达到了作文水平提高的目的,同时也进行了思想的碰撞。
以上语文作业形式在使用时,要注意互相交替,不可长时间拘泥于某一种,且要针对学生兴趣、学习内容灵活运用。
论新课标下历史课的教学反思论文 篇6
一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在实践探索中得到逐步提高的。教学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和智慧,使教师能探索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最终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甚至实现自我超越。教学反思的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
1.初步实践:发现问题
及时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许是自己脑海中一个灵感的闪现,或者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或者是通过与同事、同学交流得到提示和意见等等,都能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中的纰漏与不足。
2.基本理论:分析问题
通过对发现的问题的进行深入分析,重新审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和理念,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形成基本的、系统的理论认识。
3.指导实践:实施策略
基于明确的问题和系统的理论,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从而指导教师进行新的教学活动。
4.提升理论:解决问题
依据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在这一过程中,仍然能发现新的问题,再通过分析问题,进一步完善原有的理论和认识,从而又开始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如此往复循环的反思,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高,只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能有学生的发展。
二
笔者以第一单元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为例进行教学反思。本课思路很清晰,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罗列各朝代的史实,自秦至清加强皇权、消弱相权的中央机构改革的措施和制度。由此,课堂上简单地给学生列出了这一过程,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秦朝: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西汉:内外朝制度,中朝为决策机构,加强皇权。
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长官大都品位较低,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
北宋:二府三司,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
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理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
管理财政权,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元朝:一省制,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
明朝: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设内阁,行使实际上的宰相权力,只是与以前相比被严重消弱。 清朝:清初仍以内阁作为政府的中央机构;内阁之外又设有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军国大事。康熙时设南书房分内阁之权。雍正成立军机处,成为执政的最高权力机关,完全听命于皇帝,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最后由学生讨论,并绘制一幅中央机构演变的简图,理解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及其发展趋势。本课看似简单实则抽象晦涩,甚是枯燥无味,学生也反应很平淡,课堂气氛沉闷。课后,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和错误:
第一,本课只是采取教师直接讲述的方法,不能使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和理解问题,也很难深刻把握各朝中央机构改革实质和影响。
第二,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了解每个朝代的制度,以及总的发展趋势,这都是课文中知识点的简单罗列,没有更深入的逐一分析和比较各制度前后的联系与变化,因而不能形成清晰地脉络。
第三,学生虽然参与讨论,但是由于设置的`问题比较抽象、僵硬,使整个课堂缺乏轻松、自由、和谐的气氛。
三
高中历史新课改理念要求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更深刻的分析问题,更透彻的理解问题。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以上不足,笔者运用新的教学策略和解决办法:
首先,向学生展示更有趣、更直观的史料。如《皇权与相权此消彼长》的漫画,宰相“坐———站———跪”的变化使本课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形象生动,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
其次,分析朝代之间制度的演变,比如: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明清的内阁制等演变过程中的联系和变化,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形成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置不同层次和梯度的问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论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合作学习 篇7
国务院2001年5月颁发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同一年颁布的《全国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更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
近年来我对高中英语合作学习进行了一些探索,以下就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合作学习的模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及合作学习的评价要注意的问题等四个方面作些阐述。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
1. 正确划分小组。
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和达成该团体的学习目标为原则,小组可进行如下划分。
(1)指令性划分
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能力、英语成绩等主要方面进行合理搭配划分学习小组。这种方式能保证组内各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以及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2)随机性划分
根据不同的教学环节或学习任务随机进行分组。这样做既有利于各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又给学生创造了与更多同学合作的机会。
除此之外,让学生经常换组合作学习,既可以活跃合作的氛围,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和学会如何与不同背景、不同学习能力、有着不同想法和思维的同学合作。
2. 合理分配角色。
根据不同的合作任务由2—6人组成,确保每位组员都能担任一定的角色,并负起每个角色应该承担的责任,即各司其职。例如,主持人:负责掌握小组讨论的全局,分配发言机会,协调小组学习进程,掌握合作学习的时间;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结果;报告员:负责向全班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为便于团结协作和培养各项能力还规定组内成员应定期互换角色,体验不同的学习责任。
二、合作学习的模式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起点高、灵活性强、容量大、内容广、要求严等特点。这对教师优化设计教学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表现在合作学习模式上,可以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合作目标与任务呈现。
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帮助学生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建立合作小组和设计小组合作结构。
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合作任务时,教师应让每个小组成员明确学习任务,自己所承担的角色,教师所期待的合作行为,并根据教师的期待制定小组合作计划和个人学习计划。
2. 小组预习与合作讨论。
小组预习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事先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并布置给各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有目的的预习。在小组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可根据教师的问题,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在讨论中辨明是非,培养能力。
各小组讨论之后,可以以个人自述、全组合作陈述、甚至是角色表演等方式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要求学生课后以书面形式将各自讨论的问题进行反馈并上交。
3. 组际交流与集体讲授。
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组内中交流过渡到组际交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也应进行适当的讲解,起到点拨的作用。例如,Language study这一部分题目的完成可做如下安排。
(1)学生A、B两人为一小组,两个两人小组组成一个组。
(2)学生A解答并分析题目,解释所选答案。学生B则检查解题是否正确,并在必要时提供鼓励和帮助。
(3)两人交换角色。
(4)完成所有题目后,这个两人小组与另一个两人小组互相检查答案。如果另一组有不同的答案,他们四人就得重新作答,直到两组达到共识为止。
4. 小组评价与反馈补救。
课堂小组活动结束后,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合作小组的学习态度、方法、能力、效果(测验)等。
反馈补救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类型———个别的问题,在巡视小组活动中解决,共性的问题应集体解决。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热情。
三、合作学习组织实施中教师的角色
在进行小组教学中,传统的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他们从主宰课堂的绝对权威变成组织和参与学生探讨知识的一员;同时他们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具体说来,教师扮演以下角色。
1. 决策者。
教师决定小组的划分及活动时间,指定组长人选。
在建立小组时,教师应同时考虑“质”的“量”的两个因素。在人员“质”的方面,既可按照学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来搭配,也可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愿组合;在“量”的方面,则把小组成员控制在2—6人。
2. 监督者。
教师监督学生的行为,并提供帮助。
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做到脚勤、口勤、眼勤和耳勤,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在各组中巡行,时刻把握小组讨论的方向并给予指导和强化。在学生讨论中出现困难时,能及时给予引导和点拨。
四、合作学习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
1. 评价要贯穿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合作活动前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设想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以积极的姿态进入解决问题的过程。
合作活动时的评价主要检查合作目标的实施情况及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和解决问题的情况。对于合作中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小组内部讨论、学生小组间交流等方式排除障碍。
2. 评价多用正强化,慎用负强化。
表扬、批评能够给学生的学习活动以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评价,能强化英语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起促进作用。
总之,以小组为单位的英语合作学习不仅体现了新课标以“人为本”的学习理念,而且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指导性。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重视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和团体合作的互助互补性,尤其强调对学生学习创造性的开发与培养。因此,我认为英语合作学习是实践新《课标》的一条重要途径。
摘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开展英语合作学习是实践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本文就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合作学习的模式、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角色及合作学习评价中要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对中学如何开展英语合作学习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合作学习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二)[S].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2):2.
[3]大卫.W.约翰逊,罗格.T.约翰逊,卡尔.A.史密斯.合作学习的原理与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高艳.合作学习的分类、研究与课堂应用初探[J].教育评论,2001,(2):25.
[5]宋雪东.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4):34.
[6]徐红.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0):16-18.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篇8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250-01
高中化学新课标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但传统的作业观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一方面,通过作业设计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祝,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教学水平。
一、作业设计的含义
作业过程主要包括三个环节: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完成作业,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是设计作业,设计作业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作业设计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目前所学化学知识有目的、有步骤的重复应用并加深理解的学习过程,也是老师初步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及调整教学方法的依据之一,具体来说就是为了实现课程目标,老师根据教学要求,指定学生去完成作业练习和实践活动[1]。
二、高中化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化学的知识点虽看似繁乱,但是知识结构十分系统,但许多老师在设计作业时,知识点和技能提升点的编排十分零散,缺乏科学性,没有体现出各章节的内在联系,只单单列出本节的知识要点和难点,不够系统和全面。
(二)缺乏实践性。长期以来,传统的作业设计仅局限于课本和课堂内容,偏重理论型作业,脱离了生活实际,忽视了实践性和应用性,而对于抽象难懂的概念和原理,老师也只是借助于布置重复性作业,强迫学生接受晦涩难懂的知识内容。
(三)缺乏目标性。传统、狭隘的应试教育观念认为,作业的功能只是“巩固知识、强化技能”,忽视了作业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导致布置作业时缺乏对作业的精心设计,内容随意、单调乏味,题目的设计也没有目的性、没有层次感,作业难度也不合理,难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在新课程背景下,设计一份合适的作业首先要科学严谨,科学性要求作业内容逻辑正确、方法合理、操作适宜等。除了科学性,还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即作业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作业的设计给学生留足空间,设计成不同层次、多种梯度的选择性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主选择。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不可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兴趣的作业,做作业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体会方法,培养兴趣和爱好。
(二)实践性原则,即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从课堂延伸到大自然,从书本内拓展到课外生活,引导学生到真实情境中去感受、体验,而不仅是聆听老师的介绍和讲解。如果作业设计脱离了生活实际,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更不要说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平时一般性的口头作业、书面作业以外,还应设计一些诸如社会调查、实验、观察等实践性作业,如下案例“农田里堆着两堆肥料(硫酸钾和氯化铵白色固体),农民伯伯记不清哪一堆是硫酸钾,哪一堆是氯化铵。
(三)多样性原则,即设计恰当的开放性作业,尽可能地提供机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和科学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传统的化学题目封闭、条件简单、结论僵化、解法呆板;而开放题则条件复杂、解法灵活,需要联合运用观察、想象、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多种思维方法,探索不同的解题方法,为解题者发挥创新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
四、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策略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新课程教学要落实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新课程化学作业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对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3]。
(一)保证设计内容的综合性。随着教学课程的深入推进,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作业都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作业的设计必须保证学习任务能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不至于太难或过于简单,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不断收获新的知识。在作业的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学生对各种事物的理解和想法,重视学生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索,不断丰富和调整知识结构,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转变传统的作业过程。
(二)尊重设计客体的差异性。由于先天禀赋及后天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性格差异、能力差异等。老师要确立差异作业的观念,承认和尊重学生间的差异,精心设计具有差异性和选择性的作业,以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例如,对硫酸铜晶体的结晶水的测定实验方案,对于学习成绩好、思维能力好、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实践探究性作业,而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则不需布置此类作业;在作业内容、形式和难度上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实施难易适度的个性化差异作业,让学生在完成差异性和选择性的作业中因材施教,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完善和自由的发展[4]。
(三)确保作业设计的创造性。新课标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作业设计更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确定作业目标。
总之,老师在设计高中化学作业时,应以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和教育理念为基础,结合化学教学实际,来完善和创新高中化学作业设计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车肖华.高中化学新课程作业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宋光福.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施初探[A].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
[3]韩兴茹.新课程背景下化学作业的研究与设计[J].学周刊,2011(19).
[4]熊亚波.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转变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高考]论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 篇9
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省深入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怎样使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成为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新课标,新理念”指导我们要人人参与有价值的教学活动,不同的人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多元交流的生命历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有一个全新的教学设计观,通过新型的物理教学方式来教育引导学生。下面我就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物理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非常重视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并且把这些实验安排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教学之中穿插进行,提供给学生鲜明具体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亲历一些探究过程,再通过引导学生对现象特征的概括形成自己的概念。
案例1:光的衍射现象由于条件限止很难做出来,我就设计了学生实验,学生根据桌上的器材,边做实验,边思考探究。等学生做完了实验后我就提问。师:在红色纸上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在红色纸上打着从大到小的小孔。
师:透过小孔,观察距离小孔2米左右的单色点光源,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透过孔径较大的孔,只看到一个圆的亮点。而透过孔径较小的孔,在孔的周围看到了明暗相间的圆环。
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了光通过孔径很小的孔时,光离开直线路径,发生衍射现象,证明刚才的推理 是正确的。
评析: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了解物理知识,这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对于教材中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去追溯物理学家的思考、研究的源头,从而获取物理思想的营养,多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换一种方法行不行?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在多思多动手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启迪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
案例2:测定重力加速度这一实验,在做实验的前一天我把全班分成四个组,告诉他们家庭作业就是思考如何用学过的知识来测定重力加速度。第二天,四个组的同学讨论了自己的设计方案,然后推选出组长上台讲解自己组两个最好的设计方案,学生们情绪高涨,各种方案纷涌而出,有的学生通过单摆来测定,有的通过G=mg 来测定,有的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物体下落时所拖动的纸带来测定,有的通过物体在斜面上下滑,用光电门测出物体通过某两点速度来测定,有的用电学原理来测定等等,学生们讲解得非常认真。然后我要求学生对刚才提出的每个设计方案讲出优点、缺点、可行性、正确性等等,让学生在多种设计方案中选出最优秀的设计方案。
评析:人人都有创造力,但发明家、科学家都是凤毛麟角,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创造力扼杀在了萌芽中。传统教学把知识的传授看作教学的目的,以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来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而新课程则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把学生看作学习和活动的主体,还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对大自然的奥秘充满了好奇心和惊讶感,对科学创造和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动机。学生在思维打开之后,能说出你想要说的,甚至比你想说的还要精彩,那么你的课堂就是灵动与夯实相结合的课堂。
二、注重情感教育,提高科学素质
新教材根据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学物理教学实践,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要求培养学生大胆的探索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方法、坚定的自信心和踏实勤奋的工作态度,从而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案例3:在证明光的波动性的物理学发展史上曾经发生过有名的“泊松亮斑”的历史故事,我就设计了下面一段教学内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思考从这个历史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 经学生讨论后,我启发学生思考。
师:著名的数学家泊松根据物理学家菲涅耳提出的波动理论推算出圆板阴影的中心应该出现一个亮斑,企图驳倒菲涅耳的波动理论,菲涅耳与阿拉果接受了泊松的挑战,反复实验发现圆板中心确有一个亮斑。反过来泊松亮斑实验却成了波动理论极其精彩的实证。请同 学们想一想: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理论和实验各起了什么重要作用?它们之间应该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在这个故事中理论起了指导作用,实验起到了检验理论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实验必须在理论指导下进行,通过实验检验理论,发展理论。
师:我们还应该向菲涅耳等科学家学习什么?
生:这些科学家思想大胆,敢于提出新的理论,有坚定的自信心,并用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方法去验证理论的可行性。这些好品质、好作风都值得我们学习,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要有这种精神。
评析:将情感教育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的体验科学家当时的心情,迫不及待的与科学家对话,打开了人与我、我与世界的障碍,使人的当下存在与过往岁月相遇,那么这时的感受才是真实的,才能体现课堂的生命灵动。才能让学生在得到知识的同时培养情操,提高科学素质。
三、注重方法教育,训练科学思维
高中物理历来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新教材在知识点的落实上,采取平缓过渡,分段推进的原则,化解、分散知识难点。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妄想一步到位,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方法,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例如:新教材对“极限思想”内容的渗透,课文中虽没有明确提出“极限”这一概念,而用“微元法”代替,但也渗透了这一内容,从第一章第三节瞬时速度概念的教学开始,经历了推导匀变速运动的位移公式和第二册中如何利用图像求变力做功和推导向心加速度公式。这种无限分割,逐渐逼近真实状况的思维方式多次在教材中出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掌握问题处理的方法。
评析: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比单纯教给学生某方面的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可能忘掉,可能老化,也可能并不直接用到,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却可以终身受益。因此,寓科学方法教育于每一教学活动中,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需要,也是履行物理教师职责的需要,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夯实精神。
四、强调物理与生活和现代科技的结合
新教材每一章都有前言,有物理学家的一段话和这一章内容的概况。这些导入有的浅显易懂,有的富有哲理,回味无穷,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进入物理内容的学习,同时引导学生用物理原理分析我们习以为常的物体运动、现代科技产品等,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2010年高考理综选择15题,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电学知识判断:A.电工穿绝缘衣是否比穿金属衣安全。B.制作汽油桶的材料用金属比用塑料好。C.小鸟停在单根高压输电线上是否会被电死。D.打雷时,呆在汽车里比呆在木屋里要危险。此题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电学知识去分析判断。
评析: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是不注意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而是一味地让学生死做题的话,遇到这类问题,学生就只能猜答案了。传统的物理教学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学生的练习常常是针对理想化模型而设计的,学生学习物理就是学习一些干巴巴的物理符号和公式,学生始终不能把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大世界联系起来,所以会出现让学生测一个灯泡的体积,学生无从下手的情况。而新课标则要求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的结合起来,增强物理问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让物理学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面对的世界,走进学生认为高深莫测的高新技术。雨后彩虹、日全食现象、汽车追尾事件、我国在上海建造磁悬浮列车、神舟六号飞船发射成功等等,这些都会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求知兴趣,当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由物理现象组成的世界的时候,他才会对学习物理知识和利用物理知识产生极大的欲望,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灵动的。
【[高考]论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推荐阅读:
新课标下的作业设计05-28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作业一07-19
浅谈新课标下英语作业的优化09-12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业07-20
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各章前言的教学10-22
新课标下高中作文教学05-22
新课标下化学教学中06-02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09-06
新课标下中学英语作业布置法的实践与研究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