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各章前言的教学

2024-10-22

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各章前言的教学(精选10篇)

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各章前言的教学 篇1

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各章前言的教学

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各章之间都存在某种程度的彼此相互影响的现象。新编高中物理教材各章前面安排的“前言”,试图通过概括前后知识的联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促进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正向迁移。下面笔者仅就近两年教学实践,谈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各章前言的类型及其作用

通观高中物理教材,各章前言大致有如下几种。

1.阐述本章学习的内容及重点,简单介绍本章教材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如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2.归纳前面学过的内容,指出其仅仅解决了“是什么”,而未解决“为什么”,启迪学生对知识的新的追求(如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3.论述所学过的知识的扩展,用以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如第五章曲线运动)。

4.简单介绍物理学发展史及科学家的事迹,揭示重要的物理规律(如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

5.引进一个新的物理概念,阐明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第七章机械能)。

教材如此安排,其目的在于:

1.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随意想象”,使学生确信教师施教内容的具体目的和价值,从而吸引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2.通过承上启下的论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为新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3.创设问题情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会演绎、推理、论证的方法。

4.促进学习迁移的实现,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去认识客观世界。

二、采取多种形式,务求讲好、讲活各章前言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应对各章前言的教学给予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讲求实效。为使这短短的前言教学显得生动、活泼、发人深省,我们应不断变化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

1.精心设计,选择实验,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新的教学任务变为学生的需要,如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一章前言时,首先做了“离心轨道”的实验。这一实验(如上图),与学生学过的圆周运动有联系,学生感到熟悉,但又疑问重重。虽然能解释小球做圆周运动的现象,但当小球从某一高度释放后,又不能滚过圆环,相比之下,深感其中的奥妙无穷,这就自然会提出“小球应从多高处滚下,才不至从圆环上掉下来”的问题。可以说,这样做一开始就将学生吸引住了,引起了学生思索:“释放的高度与圆环的半径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数量关系呢?”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学好《机械能守恒定律》这部分知识。这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习迁移,启迪智慧、发展能力,无疑可起到积极的作用。

2.努力发掘教材的内在联系。旨在引导学生揭示基本概念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知识,同时培养、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如在上《牛顿运动定律》一章前言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已学过的教材,总结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抓住学生迫切需要解决物体“为什么做这种或那种运动”,从而得出运动学、动力学的概念,进而阐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在于“不但能够描述运动,而且能够创造条件来控制物体的运动,使物体的运动符合人们的要求”。然后简介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设计各种机器、控制交通工具的速度、研究天体的运动、计算人造卫星的轨道等),以及牛顿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教师如果在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时,辅之以生动的讲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学生理清这个思路及知识的网络结构,这将为本章的学习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引起学生解决“为什么”这一问题的激情,为新的学习、为揭示一个新的规律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

3.介绍物理学史,进行物理文化的熏陶。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曾经说过:“我以为,在物理教学中适当增加一点物理学史的内容,或者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一门物理学史选修课,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这对他们的成长将会是有益的。”的确,物理学史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值得把物理学发展史融入物理教学之中,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使学生从中受到献身精神、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的教育,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认真选编习题,通过练习和分析讨论,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在讲授《万有引力定律》一章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分析如下问题,例题:“已知地球质量为M、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T,绕转半径为R,试求地球运转所需的向心力。”通过这一例题的分析,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圆周运动规律的理解,而且方便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做,既复习深化旧的知识,又为新课题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达到了承前启后的目的。

(责任编辑 易志毅)

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各章前言的教学 篇2

一、有效教学

国内外不同的专家学者对有效教学有不同的理解。综合各种观点可以将有效教学界定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根据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而实施的兼顾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动态有效生成的教学。具体而言, 这一概念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 有效教学是基于预设教学方案的教学。第二, 有效教学是重视教学情境和教学过程的教学。第三, 有效教学是追求教学效果富有成效的教学。第四, 有效教学是重视对教学经验进行不断反思的教学。

二、新课标下高中物理的有效教学

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物理教学设计的生命, 是我们物理组全体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追求, 它直接关系到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全组教师一致认为应注意以下方面。

1.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有机结合。物理教学目标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 不能忽略知识教学, 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一节物理课不可能面面俱到, 物理教学目标是相当有限的。在制订目标时, “知识与技能”应作为两个维度来确立目标。而“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一个维度来制订教学目标, 这一目标是物理教学“长期目标”, 而不是一节物理课的“短期目标”, 只能融合、渗透在物理教学中。这些目标必须作出系统规划, 通过一个课时或一个阶段的教学, 要达成什么样的初级目标, 要心中有底, 绝对不能把“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最终目标作为物理课时目标来确定。物理教学目标的定位必须遵循渐进性的原则和实效性原则, 目标定位必须要符合学生的水平和实际, 还要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切不可以起点太高, 否则确立的目标就流于形式, 在课时教学中就不能实现目标, 目标不能实现的物理教学就不能称为物理有效教学。

2. 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许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 越俎代庖, 代为探究。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到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都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展开的, 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教学时间上的浪费,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环节很少, 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设计的方案操作实验, 记录数据进行数学计算。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教师俨然成了科学探究的主人。学生只是操作实验, 记录数据、计算数据的工具。缺乏学生的自主建构,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有了问题。因此, 要正确把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在学生的探究学习中充当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与学生一起探索、讨论交流, 共同完成意义建构。在探究过程中, 当学生不能提出问题时, 教师要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当学生设计的方案不合理时, 教师要帮助学生修改实验方案;当学生交流讨论出现争执时, 教师应及时地协调关系, 鼓励他们深入探讨;当学生无法正确分析处理数据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整合数据, 从中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当学生不能完整地表述结论时, 教师要及时地补充。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应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3. 正确活用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没有最好的方法, 只有较适宜的方法。各种教学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但也有其缺陷的地方, 每一种方法和模式能够发挥其最大作用是建立在一定的教学内容、学生水平、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不同课时的教学内容, 不同班级的学生等都是可变因素, 因此, 课堂教学中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所谓最好的方法和模式。目前, 过多地崇尚新异的教学方法, 对有些教学方法比如讲授法的排斥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 似乎粘上了就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脚步。无论教学如何改革, “讲授”仍然作为“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显得卓尔不凡, 它以它的“优势”将在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其实, 没有系统地整理知识的掌握是肤浅的, 方法也只是表面的。当然, 采用记忆性的讲授教学, 教师讲, 学生听, 普遍存在“有教无学”“教多学少”“教多少学多少”, 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也是不行的。如果要求学生进行必需的记忆、理解, 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全身心地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固然好, 但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桃子”的状态, “学大于教”, 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状态, 过于疲惫, 对学习会产生厌倦心理, 这也是不可取的。因此, 在科学教学中, 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以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

4. 正确认真反思教学

物理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对自己物理教学实践行为进行研究时, 不断地反思物理内容、物理教学目标、方法、手段以及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程度, 积极捕捉、挖掘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进一步提高教学实践的合理性、科学性。物理教学反思, 主要有教学前的备课, 做到“有备而教, 教而有思, 思而有得”;还有反思学生的主体参与性, 做到“书”让学生自己读, “问”让学生自己提, “果”让学生自己摘, “情”让这生自己抒, “话”让学生自己说。这样, 教师每节课教学结束之后, 都得回顾教学过程, 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成功之处和不足的地方, 并记录每节课时教案之后的教学反思。比如, 物理概念规律等重难点的突破情况、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中的闪光点, 该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困惑、学生的创造性见解等。记录解决不足之处的修补措施, 以便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 使物理教学最有效, 从而大面积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总之, 物理教学要做到有效, 教师必须认真深刻地理解有效教学的概念,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要灵活运用教学法, 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认真进行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高慎英, 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学 篇3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物理;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师生间的和谐互动交流,充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引导他们积极思维,挖掘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更要展示高超的教学艺术,努力优化课堂使教与学最终达到最佳效果。

一、教学的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要由过去的“重结果”转变为现在的“重过程”。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

二、转变教学教学思想

1.教师应该是知识更新的设计者、研究者和实践者

新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就是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要求接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将课程内容生活化,注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使课堂教学更富于生活情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设计活动,不会设计活动,只会照剧本演戏的教师将难以完成教学任务。而这种设计活动并非意想的,而是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对生活体验而积累的经验并加以反思所产生的结果。同时,教师也必须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活动和行动研究,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与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的教学内容。因为,新课程的内容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和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果教师仍注重书本内容,只作为传授解惑者的角色,那将被视为不合格的教师。因此,新课程目标下的教师必须具备设计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

2.变革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能力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

传统的教师角色主要是以传授课本知识为中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主要目的,体现在教学上以死记硬背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强化起主导作用;导致“题海”战役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以成绩作为衡量好学生的标准。

新课程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指导学生直到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时,要参与学生的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及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或调整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展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自己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不是统治者或权威者,而是作为学生的指导者、交流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启发学生,与学生一道寻求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最终由学生自己獲得解决问题的答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体系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倡导合作学习。

三、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针对物理独有的学科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新颖的方法重新设计知识体系,给学生全新的感受,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重新设计指的是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巧妙地从教学内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理出发,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对知识容易掌握。当学生对知识理解了之后,就会举一反三,融会旁通,产生豁然开朗的灵感。教师可以提前整理好那些基础知识和生活中的工具性知识,在精选的习题训练中注重重点知识。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和独特的创新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他们就会探究与教材内容有关联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于是,学生的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随之而产生。

四、重视对物理现象的观察

高中阶段观察能力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外,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能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变化的程以及变化的条件。物理现象的观察对于物理学习具有基础的地位。学习物理首先必须了解客观世界是什么样子,而只有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才能做到了解。另外,只有观察大量的物理现象,才能理解理论的事实依据和适用范围,并在此过程中检验物理理论正确与否。

五、精选习题,跳出题海,注重错因分析,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审题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具体的物理现象抽象成一个或几个物理模型的过程,为下一步解题作准备。高中的习题比初中复杂得多,光靠读题就列式计算往往会出错。良好的审题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少犯错误,所以要求学生在读题时,一要划出关键词来,二要画草图,凡是可以画的必须画,草图上要标明题中已知的物理量。复杂的题,有几个过程就要画几幅草图。

六、更新教学观念,重视物理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门依靠实验的学科,主要通过实验看本质,通过实验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可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师生的需求,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并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在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试验,应该积极鼓励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和在台下模仿实验,并要求学生在完成实验的同时对其进行的实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结论,最后教师再根据正确答案进行评论,对于正确结论的小组进行奖励,不正确的小组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探索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怡,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的探索与实践,《物理教师:高中版》, 2007,年第3期.

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各章前言的教学 篇4

新的课程标准,把学校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加强学校德育教育,就要强调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调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对学生渗透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识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促进他们思想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及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教育活动。物理教育与德育始终联系在一起,“授业”和“传道”不能脱离。物理教学中如果不把德育放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德育,就等于是没有灵魂的教学。德育是教书育人客观规律的反应和要求,是物理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作为基础学科的物理教学,怎样才能在新课标的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笔者有如下五方面的实践和认识,供同行们磋商交流。

一、全面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物理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上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起到积极的影响。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唤起学生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物理中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搞好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合作性学习,引导探究学习等。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定义、定理或规律,如果光*教师口头传授是枯燥无味的,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不断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共享一种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可介绍法拉第经过十年实践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来说明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方法。

四、发挥教材中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所重点讲授内容的德育素材,进行教学的德育渗透,还要发挥教材中一些辅助材料的德育功能。如教材中的有关史料、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物理学家介绍、背景材料等,还有介绍物理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如建筑、计算机科学、遥感、CT技术、天气预报等)的材料。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并加以点拨,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物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体会物理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有关理论的丰富文化内涵,理解我国物理学家的突出贡献等。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物理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物理活动课和物理主题活动,来达到对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教育。对物理问题的研究,要准确、严密。在教学中,可通过人造卫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物质结构的测量及超导现象研究等情况介绍,教育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心的良好习惯。通过大量演示实验教育学生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一点也离不开实践,使学生在用实践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诚实的品德。通过“神州五号”、“神州六号”的顺利升空。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等航天员,核实验成功的介绍,告诉学生这是协同合作的结果,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观念和相互合作的习惯。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篇5

河北省平乡县第一中学

王淼 众所周知,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的三大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之一,犹如大厦之砖瓦,铺路之基石。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在<<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一书中说:“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如果没有词汇,什么都表达不了).可见词汇的贫乏会影响学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会影响到学生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而不是仅仅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一、高中新课标要求 高中英语新课标要求:学会使用约3300个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运用词汇理解和表达不同的功能、意图和态度等;在比较复杂的情况下,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描述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能根据话题、场合和人际关系等相关因素选择适当的词语进行交流。

原来英语大纲对高中毕业生词汇量的要求是掌握不到2000词,现在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高中毕业生的词汇量比原来大纲的要求多了约1倍,而教学课时却没有变化.新版教材词汇量大,复现率低,其中有相当数量的词汇用法灵活,较难记忆.这些都给英语词汇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传统教学误区

1、孤立地讲解词义。有的教师在词汇教学中脱离语境,将新学词汇写在黑板上,然后带读讲授词义。这种的词汇教学法不仅使学生感到词汇学习枯燥无味,失去兴趣,而且也不能让学生理解该词的真正含义及用法。

2、主次不分,面面俱到。有些教师对课本中所有的词汇,不分主次,讲得多而细。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词汇的负担和压力,使得他们感受到词汇学的太多、太难.。于是逐渐对词汇学习感到厌恶,甚至放弃英语学习。

3、不能及时有效的组织复习。教师不能根据遗忘规律,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的做好定期复习,强化记忆,导致学生学得多,记住的少。由于新词遗忘率高,学生学习词汇成为负担。

三、新课标理念下的词汇教学的方法:

1、利用多种方式呈现单词,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如果你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你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使用一些图片、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等先进的电化设备进 行词汇教学,能使外语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直观,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强化学生的记忆。另外在课堂上还可采用竞赛、音乐、表演、猜一猜、对话等游戏的形式。能有效防止学生产生疲劳或厌烦心理,有利于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领会和掌握新的词汇

2、在语境、语篇中教学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词语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根据新教材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改变全部由教师讲解新词语的教学方法,要运用一些具体语境让学生根据上下文线索、词的构成和已学知识来理解新词的意义,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学会和掌握它们的用法。例如:在The boy picked up the book.一句中,pick up为“拾起、捡起”。而在He was picking up the skills quickly.一句中为“学会、获得”之意。

3、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英语词汇量虽然庞大,但它本身却有其内在规律可寻,教给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会事半功倍。

(1)音形相结合

高中阶段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利用读音规则拼读单词,根据读音记住单词、写出单词,而不是靠死记硬背记单词。掌握了读音拼读规律,见词而知音,听音而知形就会大大提高词汇的记忆效率。

(2)利用构词法

构词法包括合成、派生、转化。转化法即不添加任何成分,不改变词型,把一个单词由一种词类转用为另一种词类的方法。如button(纽扣)--to button(扣纽扣)名词-动词(n-v)correct(正确的)--to correct(改正)形容词-动词(adj-v)。合成法即把两个或以上的词组成一个新词。如notebook(笔记本)classroom(教室)。词缀法即在词根前后加缀。如re+unite-->renuite(再联合)end + less-->endless(无穷的),加前后缀 un + friend + ly--> unfriendly(不友好的)。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构词方法,就可一词变多词,再加上日常学习中的积累,就能很容易突破记忆单词的难关。

(3)对比法 对形近词、近义词及时加以对比就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他们之间的差别,避免用错

写错单词。如near;nearly

near作为副词,意为“离„不远,近邻” nearly作为副词,意为“几乎,差不多,将近”。wide;widely

wide作为副词,意为“广大地,张得很大、宽,充分地,全部地,完全地”,表示状态和结果。widely作为副词,意为“广泛地,大大地,广博地”,表示程度和范围。

4、在教学中要精讲精练。在所学词汇中,不见得所有词汇在本阶段都要求学生掌握即使属于掌握的词汇范围,但掌握的程度也有区分。如果每个词都讲得面面俱到,对学生而言会是一大负担,甚至会产生厌学。所以教师一定要抓住重点,精讲精练,主次分明,目标明确,给学生一个轻松的氛围,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5、有计划的、灵活多样的复习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显示:人的遗忘具有“先快后满”的特点。在最初的20分钟内遗忘率即达41.8%,1小时后为55.8%,8小时后为62.4%,24小时后为66.3%,不到一星期,原本记得清清楚楚的就只剩下25%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因该按照规律“先密后疏”的复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渐拉长两次复习间的间隔天数,只有多次重复记忆和多角度复习单词,才能帮助学生长期记忆,避免这些词汇渐渐被遗忘。

6、教会学生使用英语词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英语词典不仅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工具,而且也是他们的良师益友。一本词典的作用不外乎提供单词的发音,解释单词的含义,大多还会给出例句,以便使用者进一步掌握单词的用法。英语学习中多查词典无疑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四、结论

词汇教学在外语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词汇量的大小是衡量学生英语学习水平高低的直接标志。英语教师应该深刻领会新课标中词汇教学的理念,全面了解学生,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将单词的音、形、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注意及时巩固复习,增强英语词汇的教学效果。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学习词汇,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英语教师培训手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3】《教学研究与案例》

新课标下高中物理教学体会 篇6

高一物理教学组熊 亮

2010年湖北省高一年级开始进入新课程改革,作为参与本次课改的一名老师,在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的同时,试着用新的教学理念在自己所任教班级内实践了半学期,现谈谈自己对在新课改下物理教学的一些感悟。

一、教学目标理念新

新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高中物理新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 中为了更好的体现三维目标,我从“重的物体下落的是否比轻的物体下落的更快?”这一问题引入,然后通过实验及“落体运动”的研究中历史上的几个小故事展开,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其运动规律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认知的一般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的方法,最主要的是教师有意识的对伽利略等伟人的介绍在情感和价值观上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重新合理安排

高中物理难学,是我国高中学生的共同呼声。而其中原因之一就在初中与高中内容衔接中出现的一个“台阶”上。对此问题,新课程在内容安排上更为合理。例如人教版新教材的《必修一》在绪论之后,是先安排运动的描述,接着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最后才是力与牛顿运动定律。而旧教材的第一册是绪言,之后就直接进入到力的学习,然后学习直线运动,接着是牛顿运动定律,再接着是物体的平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力对于此时的学生过于困难抽象,而先安排运动的描述这一章,比较简单且与学生过去的学习经验相近,学生能比较好的掌握这一章的内容。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对物理的要求偏低,这就有可能导致学生一上高中就接触较难的力学部分而使得学生觉得物理太难,失去了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而新教材的安排,就避开了这个问题,它给我们的最大感觉就是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步步登高。

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乃至整个科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实验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中没有像以前对高中阶段物理实验的内容和数目作硬性的规定,只是强调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探索精神,在三维课程目标和实验的技能技巧上要达到的要求,在教材中也没有具体安排实验板块,而是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实验的形式穿插在平时的教学中,并用探究性的实验代替代替以往的验证性的实验。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在潜移默化中把实验的重要性深入到学生的心目中。因此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上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但也提高了对教师要求,比如在探究性实验中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很难控制,不但要控制讨论题目的数量和难度,还要实时控制讨论的深度和广度,控制好讨论的时间,更要把学生会提出来的问题考虑的更全面。一但控制不到位或疏于控制,教学内容将

难以完成,实验目的也将难以达到

三、教学过程中加强老师与学生的对话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提倡“启发式”、“以学生为主体”等多种理念,这些理念也早已深入人心,而新课程也正是继承并加强了这些优秀的理念提出“探究性教学”的思路,以探究为平台加强师生间的对话。教学只有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导性和主体性。而创设和谐的对话氛围,正是这种双边活动的有力体现,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创新精神,它能使学生置身于快乐之中。

所以我觉得在对话中教师要注意做到:要以一个参与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探索、研究、讨论之中。与学生一起发表自己的观点,交换自己的看法。教师用商量的、研讨的口吻与学生对话,鼓励学生相互补充,展开讨论。比如“我想这样做,大家看行不行?”“这位同学是这么想的,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如果学生向教师提问题。教师要热情对待,积极回答。在对话中,要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把话说完。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新课改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1、新的教科书对学校配件的要求较高,而我们在短期内无法实现。

学校本身器材不配套,有不少教材上要求的仪器装置没有办法演示给学生看。例如瞬时速度的测量装置—光电门,学校没有这种器材。学生仅仅通过看书本上的图片,基本上没有办法理解光电门测瞬时速度这个原理。

2、许多需要掌握的配套内容教科书上没有。

如在讲到“速度和加速度”时,仅仅介绍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却没有讲到平均速率。而平均速率是很容易和平均速度弄混的,学生很会认为它是平均速度的大小。教材中可以明文给出。这内容在教材中不出现,而配套练习的题目中却常常看到,可见平均速率的掌握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3、配套练习的错误率较高,难度偏大。

教材的变动较大,导致教辅资料跟不上,教材却是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更新,但教辅材料中题型的老化,没有看到新课改的理念,因为现在的学习仍处在并较长时间将处在应试教育阶段,所以只从课本上学习新知识,没有好的教辅资料练习学生还是很难适应这样的学习,考试成绩很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教材对实验要求提高了但教辅资料没有体现出来这一点,所以更需要配套的教辅资料来改变这一部分空缺。等等。

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各章前言的教学 篇7

一、用鸡蛋来撞击地球(知识点:动量、冲量、缓冲力)

很多同学一听就满年蒙蔽的状态,鸡蛋怎么能够撞击地球呢?这不是痴人说梦嘛!但是事实上,通过课外物理的小制作活动就是可以实现你所不能相信的试验。这个试验的要求是将一枚生鸡蛋从教学楼3楼向下抛下去撞击地面,同时要确保被抛的鸡蛋不能碎,很多同学难以置信吧?怎么可能会不碎,平时不小心手搁置重一点鸡蛋就会碎的,所以很多同学对于这个试验是抱着怀疑的态度的。这时老师就叫了三个同学来亲身实践用鸡蛋撞击地面的试验,很多同学跃跃欲试,不过老师还是抽到了两个男生和一个比较活跃的女生来进行现场试验。老师的要求是哪个实验者的鸡蛋不碎且包裹鸡蛋的物体质量最小,谁就可以用鸡蛋撞地球!于是我们的三位实验者纷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一个女生实验者给鸡蛋系上了气球充当降落伞,然后向地面轻轻的抛去;一个黑衣服额的男生实验者将鸡蛋放进一个厚厚的泡沫塑料中,然后慢慢的将鸡蛋向地面放下;另外一个穿红衣服的戴眼镜的男生竟然是用6克重的塑料吸管做成三棱椎状的立体物。整个比赛的场地是在一栋没有上课的教学楼里进行,比赛时间定在周四下午的课外活动。参赛同学手拿自己的作品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登上三楼准备比赛,楼下广场早站满了观看的学生和老师。几位物理老师正拿着纸和笔做着记录,还带着早已经准备好了天平和记录本。试验证实开始:其中,黑衣服的男生试验者的那个掉下的鸡蛋是用泡沫包裹的,可惜,着地后我们看到一滩黄色液体涌出,现场一片惋惜声。那个女生试验者是用气球的向下抛的,本来看着就要安全着地了,一阵风过,气球爆了,鸡蛋碎了一地的黄色液体。最终获胜的试验者仅用了6克重的塑料吸管做成三棱椎状的立体物,这是最让人感到不牢靠的一个装置,鸡蛋就放在其中而未碎,不能不说其构思巧妙。

其次,从这个试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兴趣和创新能力很重要!孩子们的兴趣是奠定了孩子们的喜爱程度,我们现在面对的对象是13到18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正是培养兴趣爱好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段,他们都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所以在现阶段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好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

1)将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到教学中,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课外物理小知识,课外物理这一学科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物理是人类对生活中一些问题研究的总结,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蕴含了很多的物理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发现生活中的物理,让他们学会如何将课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中去,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问题,利用自己所学到的只是来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也可以让他们主动留意身边的数学知识,开始热爱生活,借此至于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努力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比如,在教学生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主动找一些身边的事物作为引导,比如,在认识量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了解“克”、“千克”、“吨”等抽象的概念,老师可以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将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主动融入课堂,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才能更好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爱好。2)在课堂上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其实可以发现很多属于物理的“力学美”,比如那些有规律的物理公式、万有引力定律、力的相互作用这类的相关知识等。而且,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愉快的课堂氛围就是要积极和学生互动,和学生配合,主动提问,并对学生进行奖励,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情境,学生对一件事物的喜爱程度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比如同样的两堂课,气氛活跃的那个班就要比气氛沉闷的班级更快的接受知识。在平时的课堂设置中,教师要尽量把课堂设置的有意思一点,将教学的气氛活跃起来,多多设置一些学生们感兴趣和能回答上来的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多多给学生鼓励,哪怕是一个微笑、一句鼓励学生的话都可以使学生信心满满,这样就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另外,学会独立的思考问题,学会用不一样的方法来实践物理教学也是很重要的!努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俗话说,学好数学是在为学好物理奠定基础,这也是不无道理的,学科与学科之间有很大的衔接,数学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在考试的过程中更注重的是运算能力,最终的目的是要得出答案,而物理则不一样,它更注重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相比之下更注重其过程,好比在考试中的一道大题,如果是数学中的大题,则只要最终的结果是对的,那么无疑其运算过程也没有多大的问题,而且运算过程也可以会有多种不同的方法,而对于物理来说,我们需要根据条件分析出其关系,需要用到哪些理论,最终列出相关的等式,看似是一个小小的等式,但是它是很占分值的,而对于计算过程是几乎没有多大要求的,因为式子的计算过程几乎不占分值,所以可写可不写,因为我们做的是物理题,检测的不是我们的运算能力,而是我们的物理思维,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在平时就应该更注重物理思维的培养,尽量少动笔、多思考,比如说物理中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是做物理题最常见不过的了,但是我们再熟练之后,根本不需要在稿纸上面一步步地进行受力分析,这样不但浪费了很多的时间,而且效率低、犯错率反而较低,这时候就运用学生的物理思维了,假设有一个静止的放在斜面上的物体,那么在我们的脑海里,或者在我们的“眼前”就应该能看到这样一个物体,然后对它进行受力分析,有向下的重力,垂直于斜面的支持力,如果斜面光滑则不受摩擦力,如果题目中没有提到则根据静止的物体的受力分析考虑物理受哪种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朝哪个方向的,这样不但省时省力,还大大提高了准确率。

二、结束语

课改下的课外物理小制作活动更加活跃,形式更加丰富,因此对于老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这就要求老师要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方法的积累和探索,从而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韦耀波浅谈中学物理教学反思«魅力中国»-2011

浅谈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 篇8

一、定位物理新课标的新培养目标。

1.要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培养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成功感和兴奋感。 爱因斯坦早就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鉴于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新教材将最有趣的声、光和热现象等安排在前面,旨在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也提醒了广大物理教师要将激发兴趣作为物理课堂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和目标,并自始至终在教学中去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2.要让学生学习一定的物理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我们决不能把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强加于学生,新教材中增加了许多小实验,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多的参与科学探究过程,达到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使其一生乐于参与科技活动,增强在实践中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并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3.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有根据的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新教材中就增加了很多问题,要求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图书室等根据自己的猜想,去收集相关信息来证实这些猜想,从中学到科学。

4.同时,要求学生关心物理前沿科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新教材中探索性的小实验明显增多,我们应重视,特别是课堂上或课后都应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从中让学生体会实验的奥妙和乐趣。教材中还留置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中的相关问题,我们也应要求学生自己上网查阅资料,独立思考提出见解,再分组交流讨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别人认可带来的乐趣,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不断的创造。

总之,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物理新课标的根本目标,最终实现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胸怀振兴中华的凌云壮志,保持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根据新课标提出的理念大胆洗脑。

1.以人为本。

据新课标提出的培养目标——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以前学科本位的观念,转而关注全体学生发展,要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求。

2.回归生活。

顺应新课标这一要求,新教材内容已更贴近生活,增加了许多探索性实验,教师就要做到使学生学习过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习兴趣,教会学生能从生活出发,通过探索隐藏的物理规律,再运用于生活实际,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大千世界。

3.科学探究为主,学习方式多样化。

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要改变以书本为中心的陈旧教学方式,不再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坐到教学方式多样化,特别是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中。

4.注重学科渗透。

只有将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与研究方法联系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新思想,才能了解自然界的相互联系,达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的目的。同时这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应该将评价的目的转为: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发展,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有成就感,体会到成功。在教学实际中我们经常发现:只要对某个学生多次表扬他行,他就很愿意学习物理,最终的确很行。在历史上就因老师的一句不经意的肯定而成为大科学家的例子数不胜数。

三、物理新课程的标准。

1.知识与技能。

掌握各种日常生活现象中力、热、光、电及声的包含的物理知识,具有初步实验技能,在实验的探究过程中会记录数据,并学会相应方法处理数据,完成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图象、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这个标准特别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一味追求结果,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把学生变成了机械接收知识的机器,儿童的创造性被大量的灭杀,教育界中有识之士曾早就哀叹:机械的填鸭式的教学不知扼杀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新课标则要求教师做一个称职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和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阐述观点——信息交流——应用实际”的能力,从中掌握科学探究和信息处理交流的方法,最终的结果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未知领域。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在传统教学中也是常易被忽略的,实际上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具体要求做到学会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能亲近、热爱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具有旺盛的对科学的求知欲,乐意探究生活中的物理规律和物理原理:养成事实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能明辨是非;学会团队协作,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也能勇于改正错误观点;有克服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体会战胜困难带来的喜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理想,有强烈的报效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的报告书《学会生存》中就强调:“人的创造力,是最易受文化教育影响的能力,是最能发展并超越人类自身成就的能力,也是最易受压抑和挫伤的能力”,明确地指出了“教育能开发创造,同时也能窒息创造”的双重功效。如果我们广大物理教师还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去领会物理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不及时洗脑,在物理课堂上不去大胆地改变教学方式,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中就将会彻彻底底的失败,教师不光自己变成一名落伍者,还会对下一代的发展不利。

让我们记住布什政府的教育宣言:不让一个孩子落伍!多学习新课标的要求,探索出更多的适宜每个孩子的教学方法,共同实现让我们的孩子一个也不落伍,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各章前言的教学 篇9

紧张忙碌的高一学年结束了。回首一年来的物理教学工作,可以说有欣慰,更有许多无奈。随着教育的发展、高中扩招等诸多问题使得我们的生源质量在下降,很多时候我感觉高中物理越来越难教了。

我所任教的三个班都是平行班,每个班的特点不同。然而从上课的状态来看,我感觉大部分同学没有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也就不能真正学好物理。而且一部分同学虽然也想学好物理,也很认真、很努力,然而由于基础薄弱、理解能力差,始终不能真正掌握学好物理的方法。X1班是所有任课教师公认的上课纪律很难保证的班,因此在上课时需要花费一定时间维持纪律,纪律保证了才能让那些想听课的学生有所收获。X2、x3班是三个班中上课的感觉最好的两个,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很感兴趣,也肯动脑思考,接受能力比较强,只是课后的功夫不足,有的同学凭借小聪明课后从不看书看笔记复习,作业也要催着要才能交上来。总之,三个班的学生总体来讲都存在“懒”的特点,懒得动笔、懒得动脑、懒得总结。

现在的高中课堂,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师生们一起在题海中苦战,不知何时是个尽头。中学课堂一节课40分钟,大部分教师常常是口干舌燥地讲40分钟,课堂气氛沉闷,一些学生几近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课堂效益也就无从谈起了。教师所进行的一个又一个典型例题的讲解,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快节奏”,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我不如老师”的感觉,没有别的,他们很小有成功的激动,极小产生学好物理的冲动和内驱力,慢慢地觉得“学物理,真累”,以至教师常常有这样的感受:讲过的题目,一考,还是不会;学生也有这样的反映:做不完的题——不做,肯定考不好,做了,也不一定就能考好,即使考原题,还是会做错。课堂效率低下,学生不能积极自主学习是学习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由于教师教法陈旧,“学堂”变成“讲堂”,学生学习的潜能被教师的过多之讲扼杀了,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的学习的效率也每况俞下。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教师如何兢兢业业,教学效果都有不会特别理想。

高中生已经接近成年人,具备一定的 “听课”的条件,也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不是所有内容都有只听教师讲授就可以的,选择怎样的教学方式完全取决于教学内容。因此,特别需要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要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向“探究式”教学方式转变,从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向“知能并举,侧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式转变,即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获得知识的能力转变。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落实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充分参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结合。试图解决长期以来学生被动学习,忽视学生的能动性局面,调动学生内在的激情、兴趣和智力潜能。我们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围绕构建自主互动学习的课堂,总结出了五步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结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效益明显提高。

五步教学模式是:情景导入、学案导学、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当堂巩固、达标检测。

情景导入: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便于学生整体把握所学内容。如在学习《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一节时我引入了在20世纪最后几分钟里,中国、日本和韩国的62名青年学生在北京颐和园成功推倒340万张骨牌,创造了一项新的多米诺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案例。引起了学生注意力集中,激发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让学生进入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学案导学:教师将知识设计成几个具有思维含量的“问题”,编写成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的重难点,从而使学生理解本课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对本模块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初步构建起知识更新体系。学案要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贴近学情,难易适中,要对教学内容做认真分析,了解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生的知能状况,熟练把握其深广度,提高学案的针对性。克服形式主义,提高学案的可操作性,为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

点拨提升:对自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小组内进行充分交流,使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在小组内得到解决,并找出本组的共同性问题。

当堂巩固:要留给学生整理学案、理解记忆的时间,可由组长负责检查落实,进行交叉巩固,确保学生能够达标。并由教师或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师生共同整理完善本模块的知识系统。

达标检测:进行检测并根据本课重点难点留作业。

在五步教学模式中,为了达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必须:

首先要求教师是最佳导演:一是要对学习目标做出充分预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调整、完善、丰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力求简洁、易记,切实起到明确学习目的、指导学习方向的作用。二是要依据学习目标,确定明确的学习任务,编制学习提纲。在提纲编制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每个学习模块的任务,通过具体题目体现学习任务,通过问题引导,引发学生学习。三是要依据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安排和选择合理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选择应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依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和学习任务的挑战性选择合适的学习活动。四是要充分预设,促进生成。对学生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提前作出预设。预设包括活动的预设、学生学习困难的预设、展示交流的预设、拓展延伸的预设、质疑问难的预设。学习活动中的生成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须要有意识促进生成,同时要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中预约生成。

其次是“将一切落实到学生的学”,就是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将合作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将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还给学生,将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要从原来的低效走向向高效,即快节奏和高效率。而高效课堂,就必须是和谐的。和谐,就是要创造一个安全、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学生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各种各样的见解而不受到任何指责和打击,反而会因为观点独特受到师生的青睐;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争辩甚至与教师一展高下,真正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样的课堂是:自由的心灵,自由的行动、自由的言说,生成了一个学生潜能最大开发的学习场。同时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模块中下层,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独立学习,高效投入,思维活跃,且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做好学习笔记。自主学习贵在独立、静思、质疑。自主学习结束,要积极投入到小组讨论之中,做到讨论热烈、质疑问难、紧扣疑难、准备展示。在展示交流模块中,学生依据自主学习模块确立本小组的展示交流重点。要求表达流畅、注重方法。抓住问题切入点、质疑点、易错点、混淆点、拓展点予以展示。展示交流过程中,做到细心倾听、引发思考、善于借鉴、学会评价。展示交流贵在语言简洁、明快,深入思考,认真倾听,尊重不同意见。在反刍总结模块中,学生依据展示交流情况,及时总结所学,做到整理归纳、记录典型;对疑难问题及时求教;反思自我、激励发展。反刍总结贵在归纳、静思、反观。

五步教学法模式使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走向了一个崭新的层面。这样的课堂变单向的、他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情感的投入,有了内在动力的支持,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展。但仅为了让学生自己解决遗憾和对问题的争执,享受成功的喜悦而节节课都采取太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都注意自主、探究、合作,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如果长期上这样的课,笔者有一些顾虑,也就是说,教师们将承受几方面的压力:一是教师的工作量太大,不可能长期开展这样的课程。二是来自教学任务的压力。无疑,这样的教学方式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从新课程的几个模块中可看出:从量的角度与之前比较有所增加。学校安排的上课时间太少。三是来自教学进度的压力。本来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任务量已经够大的了,我们还要将整个高中三年的任务压缩,比如理科班高三一年的时间全部用于复习。但这些还不是最主要的压力,最大的压力是当前的高考压力,即课改轰轰烈烈,高考又是否考得到。虽然,当前学生学习负担之重成了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鞭挞之声此起彼伏。可是,教师和家长由于肩负着孩子“应试”的“重任”,却往往对这些声音置若罔闻。另外,大家要注意的是:由于绪多因素的影响,当前评价的标准仍然是重分轻能,一味追求短期效应。即高考成绩上去了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学校、教师也就可以交差了。因此,高中教学仍然是以应付高考选拔性考试为首要任务。如果高考命题切实以能力考查为重点,考的是学生能不能想到,是否想得通;这样的考题与学生平时训练了多少题型,多大的题量无关。否则,高中新课程提出的一些改革设想,包括教学方式的革新,难有实现的空间。

谈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各章前言的教学 篇10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知道骨导的原理

●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体验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关心他人,特别是关心残疾人。

三、声音的特性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防治噪声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热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意识。

五、声的利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1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与方法

●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二、光的反射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2、过程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经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

●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平面镜成像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光的折射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五、光的色散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六、看不见的光

1、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初步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 ●初步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

●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透镜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和方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探究透镜成像的规律

1、知识和技能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过程和方法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

●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四、眼睛和眼镜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

●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熔化和凝固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三、汽化和液化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知道蒸发可以致冷。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四、升华和凝华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用心

爱心

专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观察静电实验现象,对电荷种类的探究产生兴趣,能主动利用简易器材动手做静电小实验。

二、电流和电路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结合小小电风扇、电子门铃、手电筒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现象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三、串联和并联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会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会画简单串联、并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积极主动找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能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四、电流的强弱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用心

爱心

专心 ●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他人合作的精神。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1、知识与技能

●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探究的步骤。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用心

爱心

上一篇:民兵训练信息下一篇:加油站安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