棓丙酯氯化钠注射液

2024-05-29

棓丙酯氯化钠注射液(精选4篇)

棓丙酯氯化钠注射液 篇1

棓丙酯 (propylgallate) :别名通脉酯, 化学名称是没食子酸丙酯 (C10H12O5) , 是由中药赤芍的原成份然后经过对化学结构改造而成的。该药可以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 可使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降低, 加快红细胞电泳速度, 还可以使血管平滑肌松弛, 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疏通栓塞, 保护心肌缺血作用。临床一般常用于对脑血栓的预防与治疗, 冠心病以及外科手术的并发症—血栓性深静脉炎等, 具有良好的疗效。

为了更为有效的控制其质量, 在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制剂中主药含量的方法。

经过检测的结果表明, 使用这种检测方法比较简便、检测结果准确、对含量检测的灵敏度高。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Waters1500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2489紫外检测器;电子分析天平 (FA-1004N) 。

1.2 试药

棓丙酯氯化钠注射液 (规格为250ml∶棓丙酯0.18g与氯化钠2.08g, 批号为1212221、1212241、1212251, 均由徐州市第五制药厂有限公司提供) ;棓丙酯对照品 (批号为100407-201201, 含量为100.0%) 和没食子酸对照品 (批号为110831-201204, 含量为89.9%) 均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提供的;甲醇为色谱纯;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棓丙酯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没食子酸为主要的杂质, 由于该没食子酸与主药棓丙酯它们的其水溶液在272nm的波长处均有较大吸收, 所以紫外吸收特征非常相近, 如果对本品进行含量测定直接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对于排除没食子酸对测定结果的干扰十分困难。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主药棓丙酯与杂质 (没食子酸) 先在色谱柱中分离后, 再进行测定, 这种检测方法可以提高对含量测定方法的科学性和试验结果准确性。

2.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1.1 色谱条件

本试验中延用了相关文献报道中所使用的 (250mm×4.6mm, 5μm) 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参照棓丙酯氯化钠注射液国家标准 (试行) (YBH24922005) , 选用水-甲醇比例为55∶45, 然后用磷酸调节p H值至3.0后作为流动相;流速为每分钟1.0ml;检测波长的选择按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ⅣA) :取没食子酸、棓丙酯各适量, 分别用上述流动相来制成溶液, 溶液浓度为10μg/ml, 依次进行测定在200~400nm波长范围, 结果没食子酸在271.5nm处为最大吸收波长, 棓丙酯在272.0nm波长处为最大吸波长, 最终选择272nm波长来兼顾二者的响应值, 作为本品含量的测定波长。

2.1.2 系统适应性试验

首先取出适量棓丙酯与没食子酸的对照品, 按照上述的色谱条件, 在其中加入流动相溶解并稀释, 制成每1ml中约含棓丙酯0.25mg与没食子酸1.25μg的混合溶液,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该混合溶液20μl, 对检测色谱图记录, 对检测器的灵敏度进行调节, 使主药成分峰高为满量程的10%~25%, 棓丙酯与没食子酸主峰达到基线分离, 分离度符合要求 (>10) , 见图1。

2.1.3 空白溶剂与空白辅料溶液试验

精密量取的空白溶剂20μl, 对其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检测, 金检测色谱图记录。加流动相在100ml的容量瓶中并精密量取空白辅料溶液1ml, 对其进行定容, 摇匀。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精密量取德上述溶液20μl进行检测, 对检测的色谱图记录。

测定结果表明, 辅料的色谱图与空白溶剂的色谱图基本相同, 所以辅料溶液不干扰样品测定。

2.2 线性关系试验

在100ml容量瓶中精密称取棓丙酯对照品约95mg, 加入流动相后利用超声溶解, 并对其稀释至刻度, 摇匀, 然后分别对上述溶液精密量取2.0、3.0、4.0、5.0、6.0ml, 加流动相稀释定容, 摇匀, 放置于100ml容量瓶中。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中量取上述溶液20μl, 对检测的色谱图记录, 纵坐标为平均峰面积 (A) , 横坐标为浓度 (C) , 进行线性回归, A=1157.60+60654.75C为其回归方程, r=1.000为相关系数。样品浓度在19.02~57.0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

2.3 稳定性试验

在室温中取上述对照品溶液, 浓度为38.04μg/ml, 分别在0、1、2、4、6、8h时进样20μl, 其平均峰面积为2197616.05, RSD为0.08%, 检测结果显示具有良好稳定性。

2.4 精密度试验

分别连续进样6次上述浓度为38.04μg/ml的对照品溶液, 对其测定峰面积, 其平均峰面积为2201738.5, RSD为0.06%, 检测结果显示具有良好进样精密度。

2.5 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质量分别为43.2mg, 36.0mg和28.8mg各3份的棓丙酯对照品, 共9份, 按照棓丙酯注射液的处方, 采用制备工艺配制成样品, 加流动相定容和摇匀, 然后分别置于100ml容量瓶中, 在100ml容量瓶中精密量取放置1ml, 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 对其进行摇匀,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定取棓丙酯对照品36mg, 加流动相, 配制成浓度为36μg/ml的溶液, 置于100ml容量瓶中, 作为对照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20μl, 再取对照品溶液20μl, 分别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对检测的色谱图进行记录, 采用检测外标法对回收率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HPLC法测定含量, 平均回收率为99.9%, RSD为0.39%, 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良好的回收率。

2.6 含量测定

取市售徐州市第五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的棓丙酯氯化钠注射液 (批号为1212221、1212241、1212251) , 在100ml容量瓶中放置精密量取的1ml注射液, 然后加在容量瓶中加入流动相稀释并定容, 均匀摇晃, 再在10ml容量瓶中精密量取上述溶液1ml, 然后加在容量瓶中加入流动相稀释并定容, 均匀摇晃用来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适量流动相和棓丙酯对照品, 配制成浓度为36μg/ml的对照品溶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上述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0μl, 对检测的色谱图进行记录, 检测结果色谱图如图2和图3所示。分别计算批号为1212221、1212241、1212251的几批样品的标示百分含量, 采用外标法进行峰面积计算, 测定结果表明, 几批样品的含量检测结果均在95.0%~105.0%之间, 分别为100.0%、99.7%、100.5%, 符合药品标准规定。

3 讨论

本品制剂在储存运输过程中, 有可能进行水解, 因为主药棓丙酯是酯类化合物, 从而生成相应的酸和醇, 一般其主要生成的降解产物为没食子酸和丙醇, 因没食子酸与主药其水溶液有较大吸收都是在在272nm波长处, 二者紫外吸收特征基本一样, 所以本品含量进行测定时, 如果单纯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 没食子酸对测定结果会有一定干扰, 影响检测结果, 所以对中间环节的质量控制可以采用此法。为保证检测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控制药品制剂工艺和过程中的质量, 此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试验中先将主药棓丙酯和主要杂质没食子酸在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再测定, 这种试验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简便、具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可以保证准确可靠的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1]徐幸民, 李健和, 伍晓群, 彭六保, 曹俊华, 罗霞.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棓丙酯注射液含量及有关物质[J].中国医药导报, 2009.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 (试行) YBH24922005.棓丙酯氯化钠注射液国家药品标准.

[3]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棓丙酯国家药品标准[S].WS-10001- (HD-0108) -2002.

[4]孙丽容, 杨玉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通脉酯的含量[J].海峡药学, 1996.

[5]曾洁, 楼永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通脉酯的含量[J].海峡药学, 2001.

[6]白利伟, 王晓云, 慕同禄等.依达拉奉联合棓丙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棓丙酯氯化钠注射液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为2007年6月—2008年6月我院住院,发病在48 h之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全部经CT证实,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维脑路通+棓丙酯治疗组和维脑路通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60例中男38例, 女22例, 年龄在43岁~79岁, 平均年龄68.9岁;对照组60例中男40例, 女20例, 年龄在42岁~80岁, 平均年龄69.3岁, 2组患者均无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倾向。2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合并症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300 m L加维脑路通900 mg, 每日1次静滴;治疗组在低分子右旋糖酐300 m L加维脑路通900 mg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250 m L加棓丙酯240 mg, 每日1次静脉滴注。2组患者均视病情给予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常规治疗, 14 d为1疗程。

1.3疗效评定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与“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别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疗效评定。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1)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为0级。 (2) 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 病残程度为1~3级。 (3) 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 (4) 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0%~17%. (5) 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或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见表1.

χ2=19.08, P<0.01,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棓丙酯氯化钠注射液 篇3

1 临床资料

病人, 男, 30岁, 以股骨干骨折收入院, 遵医嘱给予注射用棓丙酯180 mg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输注。当输完注射用棓丙酯, 更换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注射用兰索拉唑30 mg静脉输注时, 输液管内立刻出现淡黄色液体。立即给予更换输液器, 生理盐水冲管后, 密切观察, 未出现不良反应。

2 实验方法

为了进一步证实注射用棓丙酯与注射用兰索拉唑否存在配伍反应, 进行了实验观察。用20 mL注射器抽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注射用棓丙酯180 mg, 与生理盐水注射液100 mL+注射用兰索拉唑30 mg混合, 注射器内会立刻出现淡黄色的液体。反复实验, 结果如此。

3 小结

棓丙酯氯化钠注射液 篇4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棓丙酯注射液,心电图

不稳定型心绞痛 (UPA) 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表现形式之一, 未经治疗, 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甚至猝死。选择合适的治疗干预是避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采用棓丙酯注射液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11月—2008年7月洮南市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96例, 临床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的标准[1]。排除标准:血小板<100×109/L;心绞痛发作时收缩压≥180 mmHg (1 mmHg=0.133 kPa) 和舒张压≥110 mmHg;明显肝肾功能受损;有活动性出血或已知的出血倾向;近期手术或创伤。其中男60例, 女36例, 年龄57岁~82岁 (67.5岁±6.5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 (49例) 与对照组 (47例) 。两组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心绞痛发作情况、ECG变化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心绞痛治疗, 给予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他汀类调脂药物及肠溶阿司匹林100 mg/d;口服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 低分子肝素钠5 000 U腹壁皮下注射, 12 h 1次, 共7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 加用棓丙酯注射液18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 (或生理盐水) 250 mL静脉输注, 1次/日。两组以10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 心电图, 血液流变学, 血尿常规, 肝功能, 肾功能, 血糖有无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临床症状疗效

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症状减轻, 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无效:达不到以上指标;加重:心绞痛发作次数增多, 持续时间延长, 程度加重或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2]。

1.4.2 心电图疗效

显效:休息时心电图缺血表现恢复正常;有效:静息心电图压低的ST段治疗后回升≥50%, 或主要导联T波倒置恢复50%以上或变直立;无效:静息心电图与治疗前基本相同;加重:心电图缺血程度加重[2]。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AA 1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 (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善情况 (见表2)

2.3 两组临床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比较 (见表3)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见表4)

2.5 不良反应

血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无变化。治疗组出现3例皮下淤斑, 经热敷后逐渐消失, 未影响继续治疗。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3]。其发病机制与稳定型心绞痛不同, 不单因劳力引起心肌缺血, 而主要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糜烂, 血小板聚集, 非闭塞性血栓形成, 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阻塞程度加重[4]。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祖国医学胸痹、心痛范畴, 其病机多因心气虚乏, 运血无力, 血流缓慢而致气血运行不畅。棓丙脂注射液主要成分由赤芍经化学结构改造而成的单体药物, 化学名称为没食子酸丙酯 (C10H12O5) , 具有抑制血栓素A2 (TXA2) 引起的血小板聚集作用, 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5,6];可降低全血比黏度和血浆比黏度, 加快红细胞电泳速度, 亦可松弛血管平滑肌, 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7,8]。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9,10]。本临床观察对比显示, 治疗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 同时,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性, 降低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 增强红细胞变形性。试验中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 为探索不稳定型心绞痛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良好途径。

参考文献

[1]陈纪林, 宁田海, 朱文玲, 等.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0, 28 (6) :409-412.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68-73.

[3]陈可冀, 廖家祯, 肖镇祥.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319.

[4]陈可冀.棓丙酯的抗栓作用[J].中国处方药, 2003, 9:38-39.

[5]王丽.棓丙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 2009, 49 (41) :88.

[6]李昭, 刘晔, 王艳梅.通脉酯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02, 9:171-173.

[7]金鸣, 孙南翔.没食子酸酯对羟自由基损伤抗凝血酶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95, 9:50-52.

[8]张家俊, 刘春梅, 陈文为.没食子酸丙酯抗炎作用的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 6:609-610.

[9]左晓莉, 庄华彦.赤芍80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2, 23:871.

上一篇:工作分析招聘下一篇:鸡犬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