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方案

2024-09-08

CAP方案(精选9篇)

CAP方案 篇1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 好发于中老年患者皮肤, 以颈部、四肢多见。治疗上多以局部扩大切除结合辅助性放疗为主, 对于中晚期患者应予以化疗, 化疗方案多推荐CAV (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 和EC (依托泊甙、顺铂) 。文献多认为化疗作用短暂。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2006年10月收治1例晚期Merkel细胞癌患者, 予以CAP方案化疗, 获持续完全缓解, 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1.1 一般临床资料

患者, 男性, 55岁, 2006年2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背部黑色痣明显增大, 并出现右侧胸壁肿块, 于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行背部瘤灶扩大切除+推进皮瓣修复+植皮修复术局部切除+右侧胸壁肿块切除术。2006年4月25日上海肿瘤医院病理结果示“ (右背部) 皮肤Merkel细胞癌”。同时右侧腋下肿大淋巴结局部穿刺病理示转移。2006年5月23日再来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行右腋下淋巴结清扫+胸壁结节切除术, 术后病理示:送检组织内找到淋巴结12枚, 其中3枚见癌转移 (左胸壁) , 纤维脂肪组织内见挤压严重的异型细胞浸润性生长, 术后行背部及右侧颈部、腋下区域放疗治疗。2006年6月患者出现上腹部腹胀, 隐痛, 恶心、呕吐,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行彩超、CT检查示肝、脾转移性癌, 腹水。于2006年9月26日、2006年10月30日、2006年11月30日、2007年1月9日、2007年2月6日、2007年3月20日 (IFO 2.0d1-3+DD P100mgd1+Thp 40mgd2) 化疗6次。2006年10月27日复查CT示肝、脾转移性癌 (病灶明显好转) 。腹水基本吸收。化疗后右侧胸部结节消失, 肝脏明显缩小, 肝功能恢复至正常, 结合辅检提示完全缓解, 病情一直稳定。至2007年7月13日出现头晕, CT检查发现颅内多发转移灶, 予以全颅放疗, 效果不佳, 病情进展于2007年9月8日死亡。

1.2 病理检查

背部病灶标本:光镜下可见中等大小均一的, 弥漫分布的小圆形肿瘤细胞, 胞质较少, 核分裂象多见, 排列呈巢状和片状, 向下侵及皮下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神经丝蛋白、嗜铬素A、低分子质量角蛋白阳性, 波形蛋白、白细胞共同抗原、HMB45均阴性。病理诊断:皮肤Merkel细胞癌。

1.3 完全缓解标准

所有的瘤块以及肿瘤的临床表现完全消失且持续至少1个月。

2 讨论

现已证实这种皮肤恶性肿瘤来自Merkel细胞, 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并不明确。原来有学者认为其侵袭性不如黑色素瘤, Becker等[1]近期的研究则认为Merkel细胞癌是一种高侵袭性的皮肤恶性肿瘤, 其致死率为恶性黑色素瘤的2倍。由于该疾病发病率较低, 没有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使用CAP方案化疗6次, 化疗过程顺利能耐受, 患者获得持续完全缓解, 病情改善后,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因所选化疗药物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中枢外一直未出现复发转移迹象。认为CAP方案可能是治疗晚期Merkel细胞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化疗效果好的Merkel细胞癌应警惕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有条件时选用脂溶性较高的药物如去甲氧柔红霉素或鞘内给药可能有益。

参考文献

[1]Becker JC, Schrama D, Houben R.Merkel cell carcinoma[J].Cell MolLife Sci, 2009, 66 (1) :1-8.

CAP方案 篇2

可下载MP3

There’s a calculation that I’ve begun to do whenever I find myself visiting an events hall, or a posh1) set of offices, or the home of someone over 40. I take in2) the number and size of the rooms and work out how many of the legion3) poor and peripatetic4) young people I know could live in the extra space. Often, I find myself making small talk with people in expensive jackets while instinctually trying to gauge5) where I’d put dividing walls, loft beds and electric heaters, guessing how many wasted square feet could be used to shelter and nurture friends, comrades and strangers who were abandoned at the crunchy6) end of the credit crisis.

It’s easy when you get the hang of7) it. The second floor of the RSA8), for example, could comfortably house ten young families. The ladies’ loos9) at Thomson Reuters10) could sleep 16 single people if you knocked out some of the sinks. My own father’s bachelor pad11) could squeeze in eight bodies at substantially higher than the living standards most impoverished London renters enjoy. I’m serious. There’s only so much space to go around12) and with millions of young, poor and precariously employed people struggling to hang on to accommodation.

Housing isn’t a particularly sexy subject to write about—unless you’re one of the people to whom it matters. People who don’t know what it’s like not to be able to afford a safe, comfortable place to live, can’t grasp how it feels to be unable to control your living space. Last night, I stood in a mould-stained tower-block bedroom not much larger than a club toilet cubicle13) and tried to work out if I could bear to make this my home.

I’m currently without secure accommodation for the fourth time this year, and trying desperately to find another hovel14) within commuting distance of my job. It’s draining, and it’s debilitating, and it’s a daily experience for millions of people with the misfortune to be low earners, or immigrants, or under 30. In 21st-century Britain, the middle-aged rich control the property and the power, and there’s no room for the young, the poor and the difficult. There’s quite literally no room.

For the past few months, I’ve been sleeping on friends’ sofas, meeting copy deadlines on intercity coaches, attempting to scrape together the money for a deposit while house-hunting. Sometimes I have to rely on the kindness of strangers to make sure I’ve had somewhere to plug in my laptop. I’ve been insecurely housed for three years now. In 2008, when I started to write about politics, I was living in Turnpike Lane15) with between five and seven other unemployed and precariously employed young people, crammed into a dirty, run-down house meant for three.

I wrote because I wanted to escape. I wrote because when I was writing, I could block out16) the sound of the rats in the walls. I wrote because when I was writing, I didn’t have to watch my disabled partner, slipping into a haze of drugs and depression. I wrote so furiously and obsessively that it got me a job, and then a better job; I began to earn real money, although not enough to stop us all becoming homeless again.

I’ve blogged about a lot of things this summer, but I’ve not yet been able to write about my living situation. I’ve felt ashamed. Like many young people, I’ve felt that not being able to house myself securely means that I’ve somehow failed as an adult. Living in shit houses for a while has always been part of the adventure of being young and fancy-free17) but, today, more and more of us find ourselves unable to progress from that stage to the point where we can afford central heating and a bed that’s not made out of packing crates.

As the recession has clamped down18) on our futures, many of us are failing to make the transition to real adulthood, in a world where maturity and respectable citizenship are defined more than ever by property ownership. The quarter of young adults who still live with their parents learn to internalise19) the special contempt that British culture reserves for those who can’t afford their own space.

This weekend, I have to move out of my temporary accommodation and I have no idea where I’ll go. I’ll probably be OK eventually; with my expensive education and nice writing job, there’s every chance that in 20 years, I’ll be installed in a flat in Kensington20) with a study, a coffee machine and a Shar Pei named Olivia. With this prospect in mind, I’m afraid I have to work harder, complain less and polish my CV to parade21) gloss22), so that I can be one of the lucky ones who gets to escape the rats and the rot and the rage. What can I do otherwise?

无论何时,当我发现自己置身于会展大厅、豪华时尚的办公室或是年过40的人的宅邸时,都会在心里盘算一番。我细心观察房间的数目和大小,并据此测算出在这富余的空间里,有多少我认识的那些一贫如洗又居无定所的年轻人可以住进来。我发现,当我和那些身着昂贵夹克衫的人们闲谈时,我常常会不自觉地估测,在哪儿我可以安插分隔墙,哪儿可以放置高架床,哪儿可以安放电暖气;同时还会猜测有多少浪费掉的空间可以用来当做朋友、伙伴和那些被信贷危机害得一无所有的陌生人的栖身之所。

一旦掌握了其中的窍门,估算起来就很简单。比如说,英国RSA保险公司大楼的二层可以供十个年轻的家庭舒舒服服地居住。在汤森路透集团的女卫生间里,如果敲掉一些水槽的话,可以睡得下16个人。我老爸的单身公寓可以挤得下八个人,即便是这种居住状况,与大多数穷困的伦敦租户们的住宿条件相比,还是要强多了。我是认真的,没开玩笑。社会中有这么多可供分配的空间,但千千万万的年轻人、穷人和没有稳定工作的人却在为拥有一间住房而苦苦挣扎。

住房问题并不是一个特别具有吸引力的写作话题——除非你与它息息相关。那些不知道无法负担起一处安全、舒适的住所是何种滋味的人,不会理解无力掌控自己的生活空间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昨晚,在霉迹斑斑的公寓楼里,我站在那与酒吧卫生间的小隔间差不多大小的卧室中,努力尝试着看自己能否忍受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这已经是我今年第四次失去安定的住所了,现在我正迫切地寻找另一处能让我坐公交车上下班的简陋住所。找房子让人感到精疲力竭、心力交瘁,然而这正是数百万不幸成为低收入者、移民或者30岁以下的人每天都要经历的事情。在21世纪的英国,中年的富人们控制着财富和权力,对于年轻人、穷人和生活困难的人来说,没有可以立足的空间。事实就是这样,没有空间。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在朋友的沙发上睡觉,在城际客车上赶稿,努力攒足租房时要交的保证金。有时候,我甚至需要依赖陌生人的友善来确保自己有个地方插笔记本电脑的电源插头。像这样居无定所的日子我已过了三年了。2008年,当我开始写政论文章时,我住在登碧里巷一所肮脏、破旧的房子里,那所房子原本只是供三个人住的,但我和其他五到七个失业或没有稳定工作的年轻人硬是挤了进去。

我写作是因为我想要借此逃避;我写作是因为这能让我对墙壁里老鼠的声音充耳不闻;我写作是因为这个时候,我不必眼睁睁地看着我那身有残疾的室友又陷入毒品和抑郁的泥沼。我拼尽全力地写,着了魔似地写,最终我凭写作得到了一份工作,随后又有了一份更好的工作;我开始真正地挣钱了,然而,这些钱并不足以保证像我这样的人不再陷入无家可归的困境。

今年夏天,我在博客上谈论了很多事情,但是我对自己的住宿状况只字未提。因为我感到很羞愧。像很多年轻人一样,我觉得如果不能给自己谋得一处安身之所,那就意味着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一败涂地。在又脏又乱的破屋陋巷住上一阵子,一直是青春年少时代冒险经历的一部分,然而今天,我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无法从这个冒险阶段进展到另一种稳定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能够负担得起中央供暖和一张不是由装运箱拼成的床。

经济衰退制约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我们中的许多人无法进入真正的成年世界,在那里,成熟和体面的公民身份是靠对财富的占有来定义的。有四分之一成年的年轻人仍与父母住在一起,在英国文化中,人们对那些不能负担起自己的住所而跟父母同住的人嗤之以鼻,但这些人渐渐地学会了接受社会的这种鄙视。

这个周末,我必须得搬出自己的临时住所,但我却不知道该往哪里去。或许,最终一切都会好;我受过昂贵的高等教育,还有一份不错的写作工作,很有可能在20年后,我会在肯辛顿区的公寓里住下来,有一间书房、一台咖啡机,还有一只名叫奥利维娅的沙皮狗。脑中憧憬着这样的美景,我想我需要更加努力地工作,少一些牢骚抱怨,把简历修改得更完美,让自己身上的闪光点熠熠生辉。这样,我才能成为那些幸运者中的一员,从而逃离老鼠、破落和愤怒。否则,我还能怎样呢?

1.posh [pCF] adj.〈口〉时髦的,豪华的,漂亮的,极好的

2.take in:注意到,用敏锐的目光看

3.legion [5li:dVEn] n. (进行同一活动的)一大批人

4.peripatetic [7perIpE5tetIk] adj. 走来走去的,漂浮不定的;(因工作等而)流动的

5.gauge [^edV] vt. 估计,判定

6.crunchy [5krQntFI] adj. 易碎的

7.get the hang of:掌握……的窍门,熟悉……的用法;懂得……的意义

8.RSA:英国RSA保险集团,是世界上十大财产保险公司之一,拥有近300的历史,在全球13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主要经营财产保险。

9.loo [lu:] n.〈英口〉厕所,洗手间

10.Thomson Reuters:汤森路透,成立于2008年4月17日,是由加拿大汤姆森公司(The Thomson Corporation)与英国路透集团(Reuters Group PLC)合并组成的商务和专业智能信息提供商。主要为专业企业、金融机构和消费者提供财经信息服务。

11.pad [pAd] n. 住处,公寓

12.go around:满足需要,大家都能分到

13.cubicle [5kju:bIkl] n. 小隔间

14.hovel [5hCvEl] n. (简陋而不适于居住的)小屋

15.Turnpike Lane:登碧里巷,是伦敦哈林盖区的一条街,为主要公共交通枢纽,以提供廉价租房著称。

16.block out:遮住,挡住

17.fancy-free:天真无邪的

18.clamp down:变得更严厉或强制;强加控制

19.internalise [In5tE:nElaIz] vt. 使内在化

20.Kensington:肯辛顿区,位于伦敦西区,是较为高档的生活区之一。

21.parade [pE5reId] vt. 炫耀;展示

CAP方案 篇3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老年肿瘤患者,放疗,化疗

肿瘤的发病率跟年龄呈正相关, 因此老年肿瘤患者在肿瘤患者中的比例逐年升高。老年肿瘤患者具有高龄化、基础疾病多、家属陪伴减少等特征, 因此老年肿瘤患者在极易有焦虑、恐惧、沮丧等心理[1], 这些均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因此医务人员个性化护理显得尤为重要[2]。个性化护理是为给患者创造生理、心理、精神舒适的状态, 一种个性的、整体的、有效的、创造性的护理模式[3]。基于老年肿瘤患者的特殊性, 为保证老年患者护理安全, 探讨老年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护理模式, 我科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和适当干预措施,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肿瘤患者202例, 其中男108例, 女94例;年龄60~88 (65.5±7.4) 岁。其中乳腺癌患者36例, 肺癌57例, 鼻咽癌27例, 食管癌34例, 结肠癌30例, 其他18例。住院时间10~21 (7.3±2.5) d。202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1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常见临床护理, 包括对每位新入院的患者, 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患者入院24h后, 对其进行全面护理评估, 提出护理诊断, 制定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针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健康指导, 包括本病的预防、身体锻炼、保持心理健康等基本知识[5]。保持病区环境清洁、整齐、室温和湿度适宜。试验组老年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及干预措施。

1.2.1准备工作:负责试验组的护理人员均由我科肿瘤专科护士组成, 研究前经过专门培训, 了解个性化护理模式概念, 并进行相应理论指导和实践培训。责任护士首先对所有研究组的老年患者进行具体细致的评估, 以便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6]。在住院初期评估患者的护理风险, 了解每例患者的病史、病情、家族史和遗传史、心理和生理特征等影响临床治疗的相关因素, 协助医师制定全面有效的护理和治疗方案。根据老年人活动情况及陪护情况, 为患者安排合适的放射治疗时间及静脉注射时间, 协调安排各种检查及治疗时间。其次, 由于许多老年患者并不知情自己的病情, 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每例患者对自己疾病的了解程度, 不使用过激的语言, 防止发生意外。

1.2.2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及时观察患者放疗后的反应、放疗的血象检查等, 护士针对患者病情和放疗情况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 有效的沟通和解决。患者在离开病房前往放疗时,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活动情况给予安全指导, 防止老年人的跌倒。对于那些行动不便需要扶持的患者, 护理人员及时给予轮椅和平板车。老年人的免疫抵抗弱, 护士叮嘱患者注意增减衣服, 防止上呼吸道感染着凉。肺癌及食管癌的患者, 护士人员对其进行饮食指导, 为患者制定可口的饭菜。对于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 在放疗时护理人员留意患者导管情况, 避免导管的滑落及断裂[7]。

1.3 判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优质护理标准制定服务满意度调查表测定患者满意度[8]。对治疗2周后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满意度的调查。放射治疗前后, 对2组患者均进行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定, 所有问卷均在30min内完成, 完成后立即收回。SAS和SDS各评定20项, 得分≥50分判断为焦虑或抑郁阳性。我国内正常SDS评分为 (40.91±3.21) 分, SAS评分为 (31.21±3.9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治疗2周后, 试验组患者护理服务效果满意度为98.02% (99/101) 优于对照组的71.29% (72/1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焦虑、抑郁

治疗前, 2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2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现如今,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老年肿瘤患者住院后患者及家属面对众多难题, 如为高龄患者选择可耐受的治疗手段和合理的照顾及营养支持[9], 按时进行各种复查及血象监测。个性化护理模式就是结合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文化程度、生化习惯等个体化差异, 制定并实施个性化的护理模型, 提高护理服务的有效性和满意度。随着医学模式理念的发展, 现如今越来越重视以人为本, 对患者实施人为关怀, 提高服务的满意度[10]。

本文对我科老年肿瘤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研究, 首先给予放化疗治疗, 其中化疗选择目前广为流行的CAP方案, 其中环磷酰胺和阿霉素同属于烷化剂, 具有细胞周期非特异性, 可干扰DNA及RNA功能, 顺铂属于双功能烷化剂, 可抑制肿瘤细胞DNA的合成, 因此CAP化疗药物结合必要的放疗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在护理过程中注重老年肿瘤患者的特点, 同时对所出现的风险进行适当的干预, 使老年患者尤其是无家属陪伴的老年患者得到细致、贴心的个性化的护理和治疗。在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方面, 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显然比对照组高 (P<0.05) 。在焦虑、抑郁情况方面, 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放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及焦虑情况, 可能是由于肿瘤患者看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多方求医, 历经各种曲折, 情绪和心理受到较大的影响。经过个性化的护理之后, 试验组患者由于得到细微的关爱和关怀,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看到生活的希望。患者情况明显改善, 情绪渐渐稳定, 焦虑和抑郁情况得到较大的缓解。成分说明个性化护理在老年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 通过对放疗的老年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 能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多层面因素, 防范放疗过程中出现各种风险, 提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减缓老年患者抑郁及焦虑的心理, 有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柏兴华, 臧爽, 苏兰若.个性化护理模式在老年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 (27) :141-143.

[2] Peppercorn JM, Smith TJ, Helft PR, et al.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statement:Toward individualized care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ncer[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1, 29 (6) :755-760.

[3] 霍建珊, 张德葵, 沈利平, 等.16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进食困难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7) :616-618.

[4] Suhonen R, Stolt M, Gustafsson ML, et al.The associations among the ethical climate, the professional practice environment and individualized care in care settings for older people[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2014, 70 (6) :1356-1368.

[5] 姜节卫, 夏海英, 韩晓洁.癌症放化疗患者信息需求异同性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 2010, (4) :1-3.

[6] 宋江艳, 王维利, 李惠萍.肿瘤化疗伴发抑郁患者认知行为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3) :51-53.

[7] 黄弘, 黄津芳.肿瘤化疗患者70例负性情绪调査[J].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 (18) :69-70.

[8] 杨谢兰, 张灿珍, 魏向群, 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一重度抑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 2009, 18 (3) :195-197.

[9] 曹炳健, 曹辉.134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的调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16 (3) :359-360.

CAP方案 篇4

【摘要】在电站正常运行和事故工况,一回路压力控制是机组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CAP1000和CPR1000机组在各种工况下一回路压力控制方式和手段的对比分析,能够更加全面了解CAP1000和CPR1000机组的设计特点,对CAP1000机组作为第三代压水堆的安全性和先进性有更深入的理解。

【关键词】压力控制;水实体;稳压器双相;事故工况

1.引言

CAP1000和CPR1000机组作为1000MW级压水堆代表堆型,在一回路压力控制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将分别从一回路水实体工况、一回路双相运行工况和事故工况三个方面对CAP1000和CPR1000機组的一回路压力控制进行对比分析。

2.一回路水实体工况

在机组启动初期和停运后期的一回路水实体工况,主要通过控制流出一回路的冷却剂的流量控制一回路压力。

CAP1000机组通过化学与容积控制系统(CVS)的下泄流量控制阀控制一回路的压力。在一回路水实体工况,控制信号来自下泄管线测量的压力信号,通常维持在2.15MPa;在下泄控制出现异常时,主控触发下泄压力高/低报警,当压力低于1.86MPa时,发出停反应堆冷却剂泵的信号。

在CPR1000机组中,通过化学容积控制系统(RCV)下泄流量调节阀来控制一回路的压力,控制信号来自RCP037MP测出的压力信号,压力整定值由操纵员手动设定,通常维持在2.4MPa至2.8MPa。在主泵运行时,当一回路压力下降到2.3MPa,主控会触发“主泵运行且一回路压力低低报警”,需要操纵员手动停运主泵。

在CPR1000机组中,运行主泵的1号轴封装置的压差必须大于1.4 MPa,对应的一回路压力必须维持在2.4MPa以上,否则主泵1号轴封的动静环的水膜无法建立,可能导致主泵轴封磨损。同时,由于主泵无法调频,主泵的汽蚀余量要求较高,因此,在水实体工况,对一回路压力控制要求更高。

在CAP1000机组中,主泵轴封的动静环的水膜建立通过控制主泵转速或倒转转速来保证,同时由于主泵可以调频,对汽蚀余量要求相对较低,因此,通过控制下泄管线的压力,间接控制一回路压力。

3.一回路双相工况

在机组运行中发生的运行瞬态,将使反应堆产生的功率和二回路的输出功率之间产生不平衡(不匹配),这将导致环路中和反应堆内的冷却剂热胀冷缩。这种由于体积变化而产生的压力波动通过稳压器压力控制系统进行控制[1]。

在正常的运行瞬态情况下,稳压器压力控制系统使稳压器的压力维持或恢复到额定值,防止压力超过限值。当压力升高时,系统将增加喷淋阀的开度,使蒸汽冷凝,降低压力。当压力降低时,系统将增加电加热器的功率,加热稳压器内的水,使其更多地汽化,以升高压力。

在CAP1000机组中,稳压器压力控制系统设置一组比例加热器,一组备用加热器和一组(两只)喷淋阀。稳压器压力控制通道包括一个比例积分(PI)调节器,调节器将由压力传感器测量的稳压器压力P与设置的整定值Pref(15.4MPa.g)相比较,形成压力偏差信号。偏差信号经PI(比例-积分)调节器补偿后的信号,用于调节比例喷淋阀或电加热器来抑制冷却剂系统压力扰动。当压力偏差信号大于0.172MPa时,开启喷淋阀,偏差信号至0.517MPa时,喷淋阀全开;当偏差信号小于0.103 MPa时,投入比例电加热器,偏差信号小于-0.103MPa时,比例式电加热器满功率运行。当偏差信号小于-0.172MPa,用于投入备用电加热器;当偏差信号大于-0.117MPa时,备用加热器退出运行。

在CPR1000机组中,控制过程与CAP1000机组基本相同,只是在比例加热器,通断加热器和喷淋阀的控制定值存在差异。

4.事故工况的一回路压力控制

在事故工况下,通过对一回路的压力进行控制,维持一回路冷却剂在欠饱和状态,保证堆芯持续冷却。由于针对不同的事故工况,一回路的压力控制的策略和手段不同,在本文中,以冷却剂丧失事故(LOCA)小破口为例,对CAP1000机组和CPR1000机组的一回路压力控制进行分析。

在CAP1000机组中,一旦发生小破口事故,稳压器压力下降,反应堆紧急停堆,安全驱动信号启动堆芯补水箱(CMT)高压注射,随着CMT液位降低,自动泄压系统(ADS)启动,进行一回路卸压。当RCS完全卸压,安全壳内换料水箱和安全壳再循环地坑提供低压注射,排出堆芯产生的热量,保持堆芯被淹没。

对于CPR1000机组,一旦发生小破口事故,通过高压安注泵将浓硼水注入堆芯,保证堆芯的持续冷却。当高压安注的补水流量与一回路破口损失流量平衡时,一回路压力稳定。随着一回路的冷却剂温度下降,一回路冷却剂的饱和裕度余量满足要求时,允许停运一台高压安注泵,并将另一台高压安注泵由安注模式转为上充模式,通过调节上充流量控制一回路压力。在一回路压力下降到余热导出系统(RRA)允许投入压力后,将余热导出系统投入运行,维持堆芯的持续冷却。

CAP1000机组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在事故工况下,主要依靠重力、压差等作为驱动压头,保证对堆芯反应性控制和堆芯热量的导出,对厂外电源和应急柴油机的可靠性要求较低。CPR1000机组采用能动安全系统,在事故工况下,只有中压安注箱可以依靠压差作为驱动压头,对于高压安注和低压安注则需要厂内外电源的支持,对厂外电源和应急柴油机可靠性要求较高。

5.结论

通过对CAP1000和CPR1000机组的一回路压力控制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在一回路水实体工况,CPR1000机组主泵运行对一回路最小压力有严格的要求,一回路水实体压力控制区间较小。在稳压器双相运行工况,CAP1000与CPR1000机组一回路压力控制方式基本相同。在事故工况,CAP1000机组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通过自动卸压系统,降低一回路压力;CPR1000机组采用能动安全系统,通过控制高压安注泵的运行方式,控制向一回路注入含硼水的流量,来控制一回路的压力。由于CPR1000机组采用能动安全系统,在发生LOCA事故叠加全厂失电工况时,CPR1000机组的应对事故的能力存在明显不足。

参考文献

CAP方案 篇5

HSE管理体系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关于健康、安全和环境的管理方法。国际上,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挪威等国的很多企业都形成了较为成熟的HSE管理体系,并且积累了较为丰富的HSE管理和事故统计信息,发达国家在HSE软件应用方面也取得了较为系统的成果。HSE管理体系可以在各国广泛应用,是因为其遵循国际上一些通用的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标准,这些标准主要包括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等[1,2,3]。HSE管理体系涵盖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职业健康等诸多方面,各要素有机结合,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动态的管理体系。实践证明,HSE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对降低健康、安全、环境事故起到了重要作用[4,5]。

国核工程有限公司(SNPEC)以引进、吸收美国三代核电技术为契机,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并结合现场实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HSE管理体系,并在三门、海阳依托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在HSE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HSE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而国核联队压水堆示范工程项目拟建造2台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CAP1400型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机组,项目所承担的工作内容、管理范围、时间跨度、面临风险和挑战等都将和依托项目AP1000有很大的区别,在设计、施工、质量、进度、费用、合同等管理领域都将面临新的风险与挑战。因此,深入的分析现行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GB/T28001-2011、公司HSE相关管理规定、依托项目良好实践、HSE先进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改进和完善适用于CAP1400核电工程项目全厂总承包管理模式下的HSE管理体系,将HSE管理有效的渗透到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

1 CAP1400核电工程项目HSE管理体系建设与运行分析

1.1 CAP1400核电工程项目简介

国核联队压水堆示范工程项目(以下简称“示范工程项目”)拟承建2台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CAP1400型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机组,设计寿命60年,单机容量140万千瓦。该工程是国家《国家科学和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CAP1400型压水堆核电机组是在消化、吸收、全面掌握我国引进的第三代先进核电AP1000非能动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再创新开发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功率更大的非能动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

1.2 CAP1400 核电工程项目HSE管理体系

1.2.1 示范工程项目HSE体系运行依据

示范工程项目执行SNPEC一体化标准HSE管理体系,遵循以下依据有效运行HSE管理体系。

(1)符合国家HSE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定及地方法规和电力行业安全法规。

(2)遵照SNPTC/SNPEC相关规定及业主单位的管理要求。

(3)结合CAP1400示范项目工程实际需要。

1.2.2 示范工程项目HSE体系文件结构

示范工程项目以SNPEC项目HSE管理大纲为指导,以后续项目通用HSE程序为相关支持性程序,以结合项目实际编制的管理制度、岗位作业指导书、记录等详细文件作为指导性程序。项目HSE体系层次如图1所示。

目前,示范工程项目在执行SNPEC 69份后续项目通用程序的基础上,根据现阶段工作需要编制了管理规定12份。

1.2.3 示范工程项目HSE管理体系运行状态

示范工程项目按照PDCA原则稳定的运行HSE管理体系,按照HSE管理程序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接受SNPEC的体系评估与监督检查,目前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1.3 HSE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工作中,通过依托项目反馈,以及对后续项目运行过程的总结,我们发现在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如:领导支持力不足、培训教育不完善、资金投入困难、组织机构及职责不明确、各部门不能很好配合、出现问题无反馈途径、对法规或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不足等[6,7,8]。这些问题是目前依托项目、后续项目开始至今曾经遇到过的问题,有的是对体系的理解存在偏差,有的是运行不到位,我们通过积极与依托项目开展管理经验对标活动,吸收和借鉴依托项目在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和良好实践,结合示范工程项目HSE管理体系运行实践,现对示范项目HSE管理体系在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3.1 领导承诺无法落实

最普遍的问题是一些管理人员不了解承诺的真正含义,仅仅认为对HSE的承诺只停留在最高管理者签署一个HSE承诺书,或在大小会议上表达对安全的重视,这些仅限于口头或形式,很少在实际中执行。

1.3.2 个别领导不够重视

虽然已经将HSE管理作为工作的重要部分,但要使HSE管理体系长期有效运行,现在所做的工作还远远不够。还未做到各级领导都认真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还未做到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管理人员安全行为的表率作用还很不够,不能使HSE管理落到实处。

1.3.3 员工HSE意识不高

在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HSE工作经常存在仅仅是由HSE部门的人员去执行和落实,体系建设和运行工作仍以专职HSE人员为主,实施HSE管理的依赖思想依然严重,员工的主动意识较弱,“HSE管理人人有责”的工作氛围仍未形成。好多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低标准、老毛病、坏习惯时有发生,不能做到“四不伤害”。虽然提供了大量的HSE培训,但培训针对性和效果仍需要改进。

1.3.4 管理方法比较单一

在推进HSE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各级管理人员还普遍缺乏有效的HSE管理工具和方法,虽然有强烈的改进HSE管理绩效的愿望,但不知从何处入手、如何具体贯彻落实,导致体系运行工作无所适从、杂乱无章。

1.3.5 实施与运行不能很好的执行

管理流程脱节阻碍了整体目标的实现,虽然在某种管理流程中有明确的HSE分工,但由于各部门缺少协调整合,导致许多工作仅为本环节的目的服务,而没有考虑本工作与上下游部门之间的共同目标。

1.3.6 对体系存在的问题处置措施单一,不能发现潜在问题

为确保体系有效运行,我们按照标准实施“三级监控”机制,即检查监督、审核和管理评审。通过三级监控可以发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符合),但解决问题的措施单一,通常只是就事论事纠正,对普遍问题或影响大的问题未能分析根本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以杜绝此类问题再次发生。目前仍处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而真正能够发现并解决潜在不符合少的状态。

2 对策措施

2.1 注重文化养成

推进HSE工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培育安全文化的过程[9]。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普及和宣传HSE管理先进理念、管理方法和典型经验,营造浓厚的HSE文化氛围,努力做到时时想安全、处处为了安全、人人重视安全。

工作中,可以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消防月活动、安全技能比赛、安全节目巡演、演讲比赛、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活动,积极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提高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参与度,让每一位员工都积极的参与到各种安全生产活动中,使全体员工时刻感受到浓厚的HSE文化氛围,将遵守HSE 管理规定潜移默化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形成遵守HSE各项管理规定的潜意识,实现时时想安全、处处为了安全、人人重视安全。

2.2 落实全员责任,明确各部门职责与管理权限

HSE体系推进工作关键是领导,重心在基层。要始终坚持分别从领导层面、管理层面、操作层面狠抓责任落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促进落实全员责任、实现全员参与。每年初,示范工程项目部对公司的年度安全生产责任书进行分解和落实,与各部门、食堂、物业及承包商等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2013年度,共与各部门、食堂、物业及承包商等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12份,与项目部员工签订了HSE承诺书67份。

HSE责任书和承诺书的签订能够做到“横向到边”,但每个岗位缺少针对性,各部门缺少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为贯彻“纵向到底”的原则,需编制岗位安全生产责任书。岗位责任书的编制针对各岗位工作涉及的安全工作内容和关键岗位安全职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岗位人员的防范措施、岗位人员的事故应急措施等。岗位安全生产责任书将覆盖公司所有部门、所有岗位,有力的推动全员责任的落实,切实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同时,HSE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各部门全员参与,因此每个职能部门应建立本部门清晰、合理的工作模式。对于多个部门的职能交叉,也应避免出现“全管又全都不管”现象,明确各部门职责,进行专业化管理,加强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效率。

2.3 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全员意识,自觉主动的遵守HSE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运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树立“我为人人”的观念,主动自觉的按体系运行的要求去规范自身的活动,进而实现HSE方针与目标。这些意识的形成需加大HSE理念与知识的培训。培训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播过程,更是意识与价值观的建立过程。通过培训,员工们掌握了HSE管理的基础知识,形成了初步的HSE文化,意识到HSE文化与HSE标准的互动性,自觉的将HSE文化渗透到HSE管理中去[10]。

工作中,可通过开展多层次的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培育安全文化,规范安全行为,提升全员的安全意识。目前开展的培训主要包括访客安全培训、入场培训、程序培训、专项安全培训、安全知识培训等,通过培训极大的提高了全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有效的提高了全员规避风险、防范事故的能力。在下一步的培训工作中,我们将加强与依托项目及国内外同行间的HSE经验反馈,增加安全培训的力度和针对性。

2.4 不间断的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加强风险管理

风险控制是HSE体系运行的核心,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是风险控制的基础[11],只有对危害和风险全面识别,并对产生原因进行详尽的分析,才可能制订具体的措施来进行风险控制。由于现场施工活动的连续性和可变性,从而决定了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需要通过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来有效减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控制可能后果的发生,或是降低到“合理可行尽量低”的程度。风险随着人员、设备、技术、环境以及管理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风险控制涉及面很广,从施工实施角度来看,涉及方案的编制、审核、安全技术交底、每天的班前JSA、过程检查纠正等;从控制对象来看,又涉及对人的管控、机械设备和环境的管控。而针对现场风险的动态变化,又需要做好变更管理和应急预案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针对动态风险及时完善HSE作业计划书、作业许可制度等管理措施,提高现场的风险管理能力。

2.5 强化作业现场的HSE管理

每个作业现场都有多个岗位,每个岗位的风险与危害又具有多样性,现场的HSE管理是决定HSE体系运行绩效的关键因素。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与风险进行控制与消除从而达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HSE管理体系运行最佳、也是最直接的目的。现场的HSE管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充分性、全面性和正确性;二是员工操作的规范性,标准化的施工与规范化的操作是现场风险控制的关键。而提高员工操作的规范性重点在于加强对其作业的培训和指导,结合依托项目及后续项目正在开展的各种良好做法,可以组织分工种的培训、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加强项目部管理层—施工队长—施工队班组长的领导力培训等。

同样强化现场HSE管理,不仅需提高员工HSE意识,强化操作技能,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对于风险较大的施工和操作,需要实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

3 结语

通过总结依托项目和后续项目HSE管理体系的应用实践,我们可以发现HSE管理体系体现了“以人为本、事先预防”,反映了“人文本质、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同时,HSE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关注的是人身安全、环境保护问题,强调的是全员、全过程风险管理,必须全面、系统的考虑HSE管理实际问题。除要考虑自身内部管理外,还要考虑社会、公众与环境等外部影响。企业与社会的和谐,法律法规的符合性,技术规范的完整性,以及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等问题,都会影响到HSE管理。因此,HSE管理体系是一个长期探索和实践的过程,HSE管理体系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企业的HSE文化也得到逐步的提升。

本文以CAP1400核电工程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为例,结合依托项目及国内外企业在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了HSE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认识问题只是起点,关键是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解决问题,实现HSE体系的持续改进。本文期望通过分析解决HSE体系运行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避免SNPEC后续项目在HSE体系运行中再次出现同类问题,为SNPEC后续项目HSE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曹银鸽.企业HSE管理体系运行影响因素分析[J].安全,2009,(2):34-37CAO Yin-ge.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factors on enter-prise HSE management system[J].Safety,2009,(2):34-37

[2]刁亚奇,余建喜,鲁顺清.HSE与OHSAS管理体系的比较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6):116-120DIAO Ya-qi,YU Jian-xi,LU Shun-qing.Comparison ofHSE and OHSAS management system[J].Journal of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2(6):116-120

[3]范有生.中国航油HSE管理体系建设实践[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9):209-213FAN You-sheng.Discuss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HSE management system at CNAF[J].Journal of Safety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8(9):209-213

[4]吴顺成,冒亚明.信息化在HSE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作用[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0,(12):52-56WU Shun-cheng,MAO Ya-ming.The role of informationtechnolog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SE management system[J].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Oil and Gas Fields,2010,(12):52-56

[5]陈全,温贺,陈波.HSE管理体系成熟度评价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2):123-128CHEN Quan,WEN He,CHEN Bo.Research on maturityassessment of HSE management system[J].Journal of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8(2):123-128

[6]薛洪旺.HSE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体系建设,2012,12(4):9-11XUE Hong-wang.Comm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in the operation of HSE management system[J].SystemConstruction,2012,12(4):9-11

[7]陶卫君,秦丽娟,朱焱松,等.HSE体系管理在炼化企业基层单位实施现状及改进建议[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8(2):129-134TAO Wei-jun,QIN Li-juan,ZHU Yan-song,et al.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improvement recommendations ofHSE system management in basic units of petrochemicalenterprise[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8(2):129-134

[8]王秀香,施红勋,牟善军,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HSE管理绩效评估[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7(3):98-103WANG Xiu-xiang,SHI Hong-xun,MU Shan-jun,et al.Study 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enterprise HSE man-agement based on AHP[J].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Technology,2011,7(3):98-103

[9]陈冬梅.论如何通过推进HSE体系建设提升安全管理水平[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4):230-234CHEN Dong-mei.How to enhance the level of safetymanagement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HSE system con-struction[J].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Standardand Quality,2012(4):230-234

[10]王艳.浅谈进一步加强HSE管理体建设[J].管理学研究,2011,(5):25-29WANG Yan.Study on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HSE management system[J].Management Stud-ies,2011,(5):25-29

CAP方案 篇6

对于路面施工空隙率较大的部位,水浸入混合料内部,在高速行驶的车辆“泵”吸作用下,产生唧浆,松散,掉粒等病害或由于路面裂缝的存在,雨水浸入基层,发生唧浆、坑槽等破坏,使路面的状态和服务能力下降,危及行车安全和乘坐舒适性。

因此在路面服务周期内,在严重病害发生前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进行预防性养护,延缓病害的发生与发展对于保持和恢复沥青道面的良好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1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衰减特性与维护作业分类

1)沥青老化过程

沥青的化学组分可划分为3组分(油分、胶质、沥青质)和4组分(饱和分、芳香分、胶质、沥青质)。沥青道面铺筑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载荷与环境因素的作用下,沥青组分在氧和光的作用下发生氧化、缩合,使高分子化合物增加,油分中芳香烃分子量增大,向胶质转化,胶质向沥青转化,沥青质则聚合成更大的分子,而饱和烃由于分子比较稳定,变化不大,因此沥青老化过程则是其化学组分迁移的过程,组分迁移的愈剧烈,沥青老化程度愈深。沥青的老化程度随使用年限增长和载荷作用次数的增多而增加,在路表面表现为深度1 cm以内老化较严重,1 cm以下老化较缓慢,这主要是表层密实较差,空隙率较大,受空气、水、光的作用较强所至。随着沥青的老化,胶体结构发生了改变,沥青流变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通过薄膜烘箱加速老化试验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沥青密度增大,线收缩减小,加热损失量并没有明显增加,这说明沥青老化主要是由于氧化、缩合作用的结果。其流变行为的变化规律为沥青粘度随老化时间增长而增大,见式(1)和图1[1]。

undefined

式中,η为沥青粘度;t为老化时间;b为系数;m为老化系数。

式中指数m反映了沥青材料的老化速度,因材料的化学组合和化学结构而变化。

2)路面使用性能衰减特性

路面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荷载及自然因素的反复作用,其使用性能在不断衰变,最终导致其服务功能丧失。路面使用性能包括功能性能、结构性能、安全性能等方面。功能性能指路面为车辆提供行驶的舒适程度,它反映了路面的行驶质量,主要表现为路面的平整度。随着荷载反复作用、周围环境的影响和使用时间增加,平整度在下降,当达到某一限值时,便难以满足行驶要求;路面结构性能指路面结构的损坏状况和结构承载能力。承载能力与结构损坏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路面使用过程中结构损坏逐步发展,同时其承载能力逐渐下降;安全性能指路面的抗滑能力和车辙深度。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轮胎对路面的磨损和沥青老化,其表面抗滑能力因集料被磨光而下降。另外当路面车辙深度超过10 mm时,会因辙内积水而出现飘滑,影响飞行安全。路面功能性使用性能可用美国国家公路官员协会(AASHTO)提供的路面服务指数PSI进行评价,其计算方法见式(2)。

undefined

式中,undefined为轮迹平均纵坡偏差;undefined为平均车辙深度;C为每1 000 ft2出现2级、3级裂缝的面积;P为每1 000 ft2的修补面积。

研究表明:沥青路面长期的反复经受着物理、化学、机械的作用与侵蚀,其使用性能在不断衰变,变化规律如图2[2]所示,由图中曲线可知随着道面使用年限的增加,路面服务指数在下降,但下降的速率在变化,其性能衰减可分为4个阶段:1)当PSI处于4~5时,路面处于最佳状态,在这个阶段路面基本上没有病害发生,平整度好,表面抗滑性能优良。2)当PSI处于3~4时,道面处于良好状态,此时路表面石料开始轻微松散、散失、微裂缝开始出现,平整度变差,抗滑性能下降,路面性能衰减较快;3)当PSI处于2~3时,路面裂缝扩大,坑槽增多,变大,平整度恶化,路面使用性能衰减十分迅速;4)当PSI小于2时,路面会发生大面积破坏,直至丧失服务功能。

3)养护作业分类

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将沥青路面的养护根据路面损害程度、病害的类型及养护的功能进行了分类,将养护作业分为,预防性养护(Preventive Maintenance),修复性养护(Corrective Maintenance),应急性养护(Emergency Maintenance),路面翻修(Pavement Rehabilitation),路面重建(Pavement Reconstruction)等[3]。预防性养护是保护路面的良好状态,防止病害的发生和进一步发展,减小路面性能下降的速度,延长路面使用寿命为目的。预防性养护作业通常在路面尚未发生损坏,或者只有轻微缺陷时进行;修复性养护是在路面发生局部损坏后进行修复的养护作业,如摩擦力减小,中等或较严重的车辙或者较大面积的裂缝等;应急性养护是指较严重的坑糟,松散等在进行永久性修复前的暂时维修作业;路面翻修是指路面发生大面积结构性损坏,需进行一定深度的面层重铺作业;路面重建是指由于路面损失未及时处理,造成整体结构性的毁坏,需对面层,基层乃至底基层进行翻修作业。

高速公路沥青面层承受的荷载大、车速快,对养护要求高,避免行车事故发生。根据沥青道面使用性能的衰减特性,沥青道面的养护作业应采用预防性的养护措施,避免路面病害过早发生和发展,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 预防性养护技术

预防性养护技术是美国和西方国家在总结以往路面养护的经验教训后提出来的,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1987年)启动了公路战略研究计划项目(SHRP)到1993年计划结束,其中一个重要研究成果是明确了预防性养护可以延长路面寿命,节约寿命周期内的维护费用,保持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图3[3]给出了路面使用性能衰减曲线与不同养护方法的费用,由图中曲线可知:1)采用预防性养护措施路面寿命可提高1倍;2)采用预防性养护措施在路面设计寿命以内路面服务能力在70分以上,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3)与路面翻修相比采用预防性养护措施可以节约养护费用45%;4)采用预防性养护措施提高了路面耐久性,减小了维护时间。提高了通行能力。

由于预防性养护技术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始终是沥青道面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因此特别适用于机场道面的维护。预防性养护技术主要有3种方式:表面封层,微裂缝处理和薄层罩面,其中前两种养护方式较适合机场道面。

1)裂缝处理

按照裂缝的宽度和养护工艺可将裂缝划分如下:微裂缝(宽度<3 mm)、小裂缝(宽度3~6 mm)、中裂缝(宽度6~20 mm)、大裂缝(宽度>20 mm)。微裂缝可不做专门处理,采用表面封层解决。小裂缝可不进行过多处理,仅对裂缝进行贴封,防止雨水渗入基层。以上病害属于预防性养护范畴。对于中大裂缝的处理应归于修复性养护,按坑槽的处理方式进行。

2)表面封层

常用的封层方法有雾封层、还原封层、石屑封层和微表处封层等,其主要目的是密封微裂缝,增加集料之间的粘结力,防止松散脱落,还原和延迟沥青老化,防止水渗入路面内部。目前由于国内机场跑道养护时多采用不停航施工的方式进行,白天飞机正常飞行,夜间进行养护作业。因此石屑封层和微表处封层不宜采用,还原封层较适合。以下介绍采用CAP进行还原封层工程应用。

CAP还原剂封层是将CAP还原剂用专用洒布机均匀的喷洒在老化的沥青道面上[4],渗透到混合料中(密级配约2 cm,开级配约4 cm),激活已老化的沥青胶质,恢复其粘弹性,改善沥青的粘结和内聚力,形成新的保护膜,密封微小裂缝,预防表面松散。

(1)还原封层时机

当道面出现轻微裂缝或沥青混合料表面变粗糙、沥青油膜变薄或磨光时,应及时进行预防性养护。否则病害会快速发展,危及道面结构,减小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2)目的

及时采用还原封层的方法其目的是密封微小裂缝,预防表面松散,还原已老化的沥青性能。

(3)还原封层施工方法

在喷洒CAP之前,应将道面清洁、干燥,松散严重的集料和较大裂缝进行提前处理,采用沥青洒布车进行均匀洒布,洒布量为2~4 m2/kg,喷嘴的安装角度为15°~30°,洒布管的高度为2倍或3倍的重叠宽度。施工时环境温度应大于10 ℃。

(4)CAP还原剂性能

采用CAP对老化沥青进行还原,并进行路面封层试验,结果见表1、表2。

由试验结果可见:1)老化沥青加入CAP后关键技术指标复原性较好;2)CAP对老化的沥青起到了再生作用,使混合料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增加了路面耐久性;3)构造深度和摩擦系数略有减小。

3 结 论

a.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承受着繁重的荷载作用,而且车速快,对行车安全要求高,不允许有较严重的病害存在。因此根据路面使用性能衰减特性,在适当时期采用预防性养护措施,可以保持路面的良好状态,预防病害发生与发展。

b.采用预防性养护,不仅保持了道面的完好率,而且增加了道面耐久性,延长了使用寿命,可节约维修资金约45%。

c.用还原剂CAP对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比较符合高速公路的施工特点,可以充分利用短暂的时间,进行有效的作业,能够明显改善混合料性能,增加集料粘结力,防止松散,密封微裂缝。

摘要:分析了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在载荷与环境因素的反复作用下的衰变特性,通过采用预防性养护技术,可以保持良好的道面状态,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与发展,保证行车安全,减少维修费用。应用CAP再生还原剂进行预防性养护可明显改善混合料性能,增加集料粘结力,密封微裂缝,防止集料松散。

关键词:预防性养护,路面使用性能,老化

参考文献

[1]徐培华.高等级公路路基路面养护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Hicks R G,Moulthrop J S,Daleiden J.Selecting a Preven-tive Maintenance Treatment for Flexible Pavements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TRB)[R].1998,12.

[3]孙祖望.沥青路面养护技术的发展与展望[J].西安:长安大学,2004.

CAP方案 篇7

近年来, 利用CFD技术对水泵的三维内流场进行模拟计算, 进而进行性能预测的方法已经十分普遍。这种数值计算方法既可以有效地指导新产品的研发, 也可以细微地显示水泵内部流体流动的细节。 许多科技工作者已对此做出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4]。本文提出两种改善叶轮内部流场的优化方案, 应用CFD软件对CAP1400的两种双吸叶轮进行流场数值模拟, 绘制叶轮性曲线, 旨在提出一种最优的叶轮设计方案, 对最优方案结合试验方法对数值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1数值方法

1.1计算模型与网格

对CAP1400双吸叶轮的出口边采用不同倾斜角度的设计方案, 利用实体建模软件对其进行建模, 分别如图1所示。

由于实际流体的边界层效应, 故叶片附近网格必须加密并且叶片附近第一层网格尺寸特别重要。 为保证计算精度本文取第一层网格的无量纲参数y+为2, 从而由公式 (1) 可计算出第一层网格离壁面的距离。

式 (1) 中:y指第一层网格离壁面的距离;ν为流体的运动黏度;Lref指参考长度, 在计算时取叶轮进口直径;Vref指参考速度, 计算时取叶轮进口流体速度的理论值。

图2给出了其中一个流道的六面体网格分布图。叶片附近网格尺寸由y值确定, 网格总数约为60万。

1.2计算方法与边界条件

本文流场计算采用商用CFD软件ANSYS- CFX 12.0上完成, 计算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 压力和速度的耦合采用SIMPLE算法。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在旋转坐标系下雷诺应力的表达式与惯性坐标系下不同, 但湍动能方程是相同的, 通过修正湍动能k为主要模型参数的湍流模型以提升非设计工况下叶轮内部流动进行预测时的精度[5—7]。

根据“N-S方程”的特征分析, 可给定下列边界条件:

1.2.1入口边界条件

按入口总压值设定 (stat frame tot press) , 具体数值由前置泵出口压力与除氧器高度给出。对于入口湍流参数取值按水力直径大小及湍流强度给定;

1.2.2出口边界条件

按出口质量流量值设定 (mass flow rate) , 具体数值根据不同工况下的体积流量与密度确定;其中假设叶轮出口周向上的流速均匀分布且无轴向速度分量;

1.2.3壁面条件

叶轮叶片表面定义为旋转无滑移的绝热固壁边界条件;湍流计算采用标准壁面函数法确定固壁附近流动。

边界条件的具体数值可有CAP1400核电常规岛给水泵具体运行工况与流体物性参数确定, 见表1。收敛标准定义为基于所有控制体的平均残差下降至10-5;进出口质量流量差在0.1%以下。

2两种叶轮型线设计方法

2.1水力性能比较

图3给出了CAP1400核电常规岛给水泵两种方案叶轮内某截面的压力分布云图, 结果表明, 在相同截面处, 方案1的增压过程由3.01 MPa (图3中2区) 增至6.36 MPa (图3中10区) , 增压大小为3.35MPa;而方案2增压过程由2.77 MPa (图3中2区) 增至6.43 MPa (图3中10区) , 增压大小为3.66 MPa, 所以, 方案2的增压特性优于方案1。

对比流场中最大局部压力绝对值, 方案2为6.89 MPa, 优于方案1的6.77 MPa。

泵扬程计算见公式 (2) , 在叶轮进口压力相同的条件下, 叶轮出口压力决定于泵的扬程大小, 如4给出两种方案叶轮出口截面中心线上压力分布, 横坐标为出口截面中心线相对位置, 纵坐标为压力值。

方案1的压力分布范围在7.05~8.8 MPa, 方案2的压力分布范围在7.2~9.25 MPa, 方案2的平均压力大于方案1, 因此, 采用方案2可以获得更高的泵扬程值。

以上均为设计工况下泵内流动分析, 图5给出CAP1400核电常规岛给水泵两种方案在不同的流量下的“流量-扬程”与“流量-效率”性能曲线。图中表明:方案2的扬程在各个工况点均高于方案1的叶片。在非设计工况小流量区域方案2效率略低, 大流量区域效率略高。在设计流量Qd=3 064m3/h处, 方案2相对于方案1具有高扬程高效率的特点, 与方案1相比其扬程增加6.9%, 效率增加0.3%。

2.2试验验证

核电常规岛给水泵的几何尺寸较大, 其内部流场的特征雷诺数较高, 而且对于调速型给水泵, 常常会在非设计工况下运行, 该工况下的给水泵内部流动结构极其复杂, 存在着流动分离、二次流等多种流动现象, 因此, 其计算的准确性需由试验验证。

试验设备为上海电力修造总厂有限公司核电机组给水泵试验台, 试验标准按GB/T 3216—2005进行。分别以CAP1400核电常规岛给水泵两种叶轮设计方案为研究对象, 图6为试验台布置简图。

表2计算与试验的结果对比表明, 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额定工况点附近 (3 064m3/h) 扬程误差低至0.9%, 效率误差低至0.7%。采用修正后的湍动能系数k计算, 误差明显降低, 整个运行流量工况范围内, 扬程最大误差为4.4%, 效率最大误差2.4%。计算误差在给水泵设计的正常误差5%以内。因此, 可以将该计算方法应用在CAP1400核电常规岛给水泵叶轮设计研发中是准确的, 可信的。

3结论

(1) 以叶片出口倾斜角度为优化参数, 对CAP1400提出两套设计方案, 方案2的增压特性优于方案1。

(2) “流量-扬程”与“流量-效率”性能曲线表明, 方案1具有高扬程高效率的特点。

(3) 采用修正湍动能k的计算方法,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误差在水泵设计的正常误差5%以内。

摘要:以第三代核电CAP1400常规岛主给水泵为研究对象, 建立双吸叶轮流场三维模型, 基于CFD方法, 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可升级壁面函数法对其进行三维定常湍流计算。以叶片出口倾斜角度为优化参数, 对叶轮型线提出了两种设计方案, 并对其中一种方案采用数值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 数值计算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 通过比较叶轮内流场增压特性以及水力性能曲线, 方案二最优, 设计参数满足CAP1400核电机组常规岛主泵性能要求。

关键词:常规岛主给水泵,水力性能,数值模拟,优化

参考文献

[1] Gulich J F.Centrifugal pumps.1st ed.Germany:Springer, 2007

[2] Stepanoff A J.Centrifugal and Axial flow pumps.2ed.Florida USA: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3] 王仲奇, 郑严.叶轮机械弯扭叶片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工程科学, 2000;2 (6) :37—40

[4] 胡永海, 童正明, 王珊珊.Bezier函数型弯叶片及其在带遮风罩垂直轴风力机中的应用.动力工程, 2009;29 (12) :84—89

[5] 王福军.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CFD软件原理与应用.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6] 关醒凡.现代泵技术手册.北京:宇航出版社, 1995

CAP方案 篇8

1 临床资料

1.1 症状及临床表现

患者男, 54岁。因发热、咳嗽咳痰入院。4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 最高体温达38.5℃, 伴咳嗽咳痰, 咳痰困难, 次日至杨思医院就诊, 考虑肺部感染, 予以头孢米诺抗感染治疗, 2 d后体温仍高热不退, 伴痰中带血, 同时有胸闷, 夜间不能平卧, 1月8日入我院。追问病史, 患者既往有甲亢、糖尿病病史。

辅助检查:体温38.5℃, 心率60次/min, 呼吸15次/min, 血压134/69 mm Hg。神志清, 精神萎, 双肺呼吸音粗, 闻及少许干湿啰音。入院后胸水B超检查显示有双侧胸腔积液。心脏彩超显示肺动脉压力略增高 (肺动脉收缩压43 mm Hg) , 肺动脉增宽, 三尖瓣轻度反流, 心包腔少量积液, 左室射血分数32.2%。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 60次/min, QT间期430 ms, QTc 430 ms。

入院诊断:肺部感染、双侧胸腔积液、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甲亢、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 、糖尿病。

1.2 抗感染治疗

患者入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6.05×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3.5%, 降钙素原0.057 ng/m L, C反应蛋白17.84 mg/L。静脉血气分析:血钾3.3 mmol/L, 血钠136 mmol/L, p H值7.398, 二氧化碳分压46.1 mm Hg, HCO3-27.8 mmol/L。给予莫西沙星注射液400 mg静脉滴注, 1次/d, 头孢吡肟1 g静脉滴注, 2次/d抗感染治疗。夜间患者体温38.4℃, 仍感胸闷。第2 d应用莫西沙星期间突发心律不齐, 心率51次/min, 伴双眼上翻, 小便失禁, 意识丧失, 呼之不应, 约2~3 min后家属掐人中逐渐恢复意识。急查心电图显示:心律不齐, QT间期580 ms, QTc 530 ms, 频发室早, 交界性逸搏。予异丙肾上腺素, 同时立即转至监护室, 心电监护示短阵Td P;急查血钾2.8 mmol/L。临床药师考虑, 患者出现Td P与莫西沙星使用相关, 建议医师停用莫西沙星。医师采纳并积极补钾补镁, 纠正低钾血症。停药后2 h, 复查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 心率75次/min, QTc440 ms。

2分析与讨论

Td 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多形性室速, 常见于先天性或获得性长Q-T综合征、低血钾症、低血镁症、严重过缓性心律失常伴期前收缩等, 典型特征是QRS波群的波幅和波形围绕等电线位扭转。不论男女, QTc>500 ms都属于明显的异常[1]。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莫西沙星可引起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如晕厥、房扑、室性期前收缩, 个别患者可出现Td P, 甚至心脏停搏。

该患者具有导致QT间期延长及Td P发作的临床危险因素:该患者有心功能不全, 左室射血份数仅32.2%, 且肺动脉压力略高, 有少量心包积液;糖尿病病史12年, 入院时血钾3.3 mmol/L, 低血钾可抑制K通道的K离子外流, 延长QT间期, 增加复极离散, 易于发生Td P。对于此类患者, 应谨慎使用可延长QT间期的药物。莫西沙星能抑制延迟整流钾电流, 该电流是心肌细胞3期复极的重要离子流。心肌细胞跨膜内向电流增加和/或外向电流减少可造成细胞膜复极的不完全, 引起QT间期和动作电位时间的延长, 从而导致电活动异常, 出现早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从而诱发Td P。该患者入院时QTc440 ms, 应用莫西沙星后第2 d延长至530 ms, 心电监护显示短阵Td P。立即停药后2 h, 复查心电图QTc 440ms, 恢复正常, 患者未再发室速。由此可见, 患者Td P的发生与莫西沙星的使用呈时间相关性;患者同时应用头孢吡肟, 但该药不良反应未见有QT间期延长及Td P发生, 可排除。基于以上考虑, 该患者出现QT间期延长至尖端扭转型室速主要为莫西沙星引起。

本例为CAP患者应用莫西沙星引起的Td P, 然而该患者存在QT间期延长及Td P发作的高危因素, 应选择对心脏影响较小的抗菌药。

药师建议:医师往往更关注抗菌药的疗效, 患者症状的变化, 而忽略药物的不良反应。作为一名临床药师, 应根据患者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更为适宜的抗菌药, 关注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 以期提高患者用药有效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CAP方案 篇9

关键词:Ⅱ型猪圆环病毒,Cap蛋白,单克隆抗体

猪圆环病毒 (Porcine circovirus, PCV) 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的成员, 无囊膜, 呈二十面体对称[1]。根据抗原性、致病性不同, PCV可以分为Ⅰ型圆环病毒 (PCV1) 和Ⅱ型圆环病毒 (PCV2) 两个血清型[2]。一般认为PCV1对猪没有致病性, PCV2对猪有致病性, 是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 (post-weaning multisystemicc wasting syndrome, PMWS) 等疾病的病原。

PCV病毒核酸为单股DNA, 共价闭合, 呈环状。PCV2主要有2个大的开放读码框ORF1和ORF2, 其中ORF1编码病毒的复制蛋白, ORF2编码病毒主要的结构蛋白, 构成病毒的核衣壳, 是病毒的主要保护性抗原, PCV1和PCV2间无交叉反应[3]。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传染病研究室猪病分子诊断组通过基因工程重组菌NLS-Cap M15表达的Cap蛋白免疫小鼠, 制备抗Cap蛋白单抗, 为进一步研究Cap基因的功能和PCV2的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基因工程重组菌NLS-Cap M15、293T细胞、PCV2分离株PCV2-871、PK15细胞系、SP2/0骨髓瘤细胞、PCV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 均为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传染病研究室猪病分子诊断组保存;雌性Balb/c小鼠,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弗氏佐剂、HAT、HT混合盐, 购自Sigma公司;DMEM粉末, 购自Gibco公司;犊牛血清, 购自PAA公司;羊抗鼠二抗, 购自Sigma公司。

1.2 方法

1.2.1 PCV2-ORF2蛋白的表达以及纯化

表达重组蛋白的大肠杆菌M15经IPTG诱导表达后, 用QIAGEN公司的Ni-NTA组氨酸的树脂进行纯化。

1.2.2 动物免疫

将纯化的Cap蛋白与等量的弗氏完全佐剂混合并乳化后, 选取5只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进行, 第1次免疫, 按照100 μg/只的剂量, 于小鼠的腹部、颈部、背部皮下多点注射;间隔2周后进行第2次免疫, 将纯化Cap蛋白与等量的弗氏不完全佐剂混合后腹腔注射, 剂量同上;再间隔2周后进行第3次免疫, 方法、剂量同第2次免疫。第3次免疫10 d后断尾取血, 检测抗体。融合前3 d进行加强免疫, 腹腔注射不加佐剂的纯化后的蛋白100 μg/只。

1.2.3 细胞融合

无菌取加强免疫后的小鼠脾细胞, 与SP2/0骨髓瘤细胞按10∶1比例混合, 800 r/min离心10 min;弃上清液, 用PEG融合后缓慢加入无血清的基础细胞培养液, 1 000 r/min离心8 min; 弃上清液, 用HAT培养液重悬沉淀, 加入铺好饲养层细胞的96孔细胞培养板。

1.2.4 阳性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克隆

以纯化的Cap蛋白包被ELISA板, 将同时诱导仅含有空载体的M15 大肠杆菌的产物作为阴性对照, 用方阵法确定最佳抗原包被量。选取阳性杂交瘤细胞以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

1.2.5 单克隆抗体的特性鉴定

单克隆抗体的亚型鉴定:采用Mouse Monoclonal Antibody Isotyping Reagents试剂盒 (Sigma) 进行抗体的亚型鉴定。操作步骤参见试剂盒说明书。

单克隆抗体腹水的制备: 采用12周龄的雌性Balb/c鼠, 按照0.5 mL/只的剂量腹腔注射灭菌的石蜡油, 7 d后将杂交瘤细胞以5×105个/只给小鼠腹腔注射, 待小鼠腹部膨大后抽取腹水, 离心后取上清液, 用间接ELISA法测定其效价。

Western-blot检测:将纯化的Cap蛋白和空载体细菌表达的蛋白经SDS-PAGE后, 经转膜仪将蛋白转至硝酸纤维素膜 (NC膜) 上;NC膜用5%的脱脂乳4 ℃封闭过夜, 以制备的腹水为一抗37 ℃孵育1 h;以HRP-羊抗鼠IgG为二抗37 ℃孵育1 h;DAB显色液显色10 min, 进行Western-blot检测。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将猪圆环病毒与PK-15细胞混合培养, 48 h后用300 mmol/L的D-氨基葡萄糖处理15 min, 继续培养直至长成单层细胞。将胰酶消化后的细胞铺在载玻片上, 然后用致冷的丙酮固定15 min;将PCV阳性血清、阴性血清和制备的腹水单克隆抗体稀释后滴在固定的细胞上, 37 ℃孵育1 h;PBST洗涤3次, 加入FITC标记的羊抗鼠IgG, 37 ℃ 作用45 min;PBST洗涤3次, 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2 结果

2.1 表达蛋白的纯化结果

将原核表达的Cap蛋白进行纯化, SDA-PAGE检测蛋白纯化, 结果见图1。纯化蛋白的浓度为1.2 mg/mL。

M.蛋白质质量标准;1.表达蛋白阴性对照;2.表达蛋白粗产品;3.纯化的Cap蛋白。

2.2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结果

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 共获得3株单抗, 分别命名为2F3、2C3、1E10。

2.3 抗体亚型的鉴定结果

应用抗体亚型鉴定试剂盒鉴定获得的3株单克隆抗体, 2F3、2C3均为IgG1亚型, 1E10为IgG2a亚型, 轻链都是κ型。

2.4 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的测定结果

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腹水效价, 2F3、2C3、1E10的腹水效价均可达1.0×105。

2.5 Western-blot检测

筛选的3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可以与Cap蛋白反应, Western-blot检测结果见图2。

M.蛋白质质量标准; 1. 2C3; 2. 2F3; 3.1E10; 4.SP2/0。

2.6 单克隆抗体的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

PCV感染的PK-15细胞有绿色荧光的为阳性, 无绿色荧光的为阴性。这3株单克隆抗体均可以与PCV2感染的PK-15细胞反应, 结果见图3。

a.阳性对照;b.阴性对照;c.2F3;d.2C3;e.1E10。

3 讨论

PCV2不但引起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而且还可以引起猪皮炎和肾病综合征、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等疾病[4], 而且常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感病毒等病原体混合感染[5]。在我国, 郎洪武等[6]采集了7个省市22个猪群的559份血清, 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PCV2抗体阳性率为42.9%。PCV2的感染已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仍然缺少适合现地检测的快速诊断方法。

PCV ORF2基因编码产物N端有41个氨基酸组成的核定位信号肽, 这段信号肽还有很多稀有密码子, 使原核表达的量很低。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传染病研究室猪病分子诊断组构建表达的ORF2蛋白去掉了核定位信号肽, 有利于蛋白大量的表达以及确保纯化蛋白的量[7]。

PCV2-ORF2蛋白是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 是病毒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主要抗原位点。研究以具有免疫原性的PCV2-ORF2蛋白为免疫原制备了3株单克隆抗体。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 3株单克隆抗体均能特异地识别26 ku的融合蛋白, 说明所制备的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较好。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 3株单克隆抗体均可以与PCV2反应, 为进一步研究PCV2的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殷震, 刘景华.动物病毒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1180-1181.

[2]BRIAN M, McNEILLY F, TODD D.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Cir-covirus DNA associated with wasting syndromes in pigs[J].J Gen Virol, 1998, 79:2171-2179.

[3]WANG X W, JIANG W M, JIANG P, et al.Construction and im-munogenicity of recombinant adenovirus expressing the capsid pro-tein of Porcine circovirus2 (PCV2) in mice[J].Vaccine, 2006, 24:3374-3380.

[4]JOAQUIMS, CARLES R, MARIANO D.Pathological findings as-sociated with naturally acquired Porcine circovirus type2associated disease[J].Veterinary Microbiology, 2004, (98) :137-149.

[5]ELLIS J, CLARK E, HAINES D, et al.Porcine circovirus-2and cocurrent infections in the field[J].Veterinary Microbiology, 2004, (98) :159-163.

[6]郎洪武, 张广川, 吴发权, 等.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血清抗体检测[J].中国兽医科技, 2000, 30 (3) :3-5.

上一篇:栽种技术下一篇:内部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