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档系统

2024-06-15

电子学档系统(共7篇)

电子学档系统 篇1

0引言

网络学习以“学”为中心,非常强调网络学习者的元认知水平和学习经验。在我国,根据社会学和心理学诸多研究及有关网络学习的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网络学习者的元认知技能不高,整体呈现出“独立性不够、自主意识欠缺、自控能力低”等特点,此趋势极可能导致学习自信降低,网络学习效果不佳。因此,需要寻找有别于传统学习评价的新方法,根据学习者在网络学习活动中的学习表现,对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作出评价,以此为学习者提供涵盖目标、计划、调整、引导、促进、反馈和激励等多方面的学习支持。文章采用数值分等法来设计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络学习评价。

1电子学档的内涵

电子学档(E-Learning portfolio)伴随网络时代应运而生,电子学档也称电子文件、电子作品或学习文件夹,他是指在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学习者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及自我反思记录存储的集合体[1]。换句话说,电子学档是利用网络的强大交互性、收集整理数据的即时性和快速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把学习者的学习档案数字化。计算机技术为电子学档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互联网为学习环境,借助强大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完成自动收集整理数据和档案管理;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计算机智能化可实现自适应学习反馈,便于老师给予学习者以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2电子学档的内容

电子学档是记录和管理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工具,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学习目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学习计划、课程等;

(2)学习活动或活动记录:学习者在学习的各个阶段中所参加的活动记录等;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点评和评价;

(4)同伴评价:学习者同伴间互相评价;

(5)作品收藏:收藏好的作品范例和样本及学习者的部分作品等;

(6)资料整理:对学习各个阶段中所用到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与分析;

(7)自我反思评价:学习者对所采用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成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3电子学档评价的内容

(1)电子学档内容模块的评价。即对电子学档基本信息的评价,包含以下几个信息模块:个人资料、学历信息、学习行为记录、作品展示、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

(2)学习过程与行为记录的评价。电子学档是过程性的学习行为记录,学习者的自我评价细节包括具体的学习内容、习得的技能、学习方法及相关的自我反思。评价贯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二者相互交融,对学习者来说既是学习过程又是成长过程。

(3)对展示作品的评价。学习者与他人分享作品的详细信息;同伴们有权互相评价所展示的作品,通过分享和评价进行交流与探讨。

(4)对自我反思的评价。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遗憾,对电子学档的整个制作过程与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及时调整下一步的学习策略及制定学习计划。反思时可设计自我反思表来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

(5)教师与同伴的评价。教师的点评与指导,可使学习者很快确定学习中的得与失,提升学习效果。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能使学习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6)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电子学档的总结性评价是对学习者在一段时期或一个学期内的行为记录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最能检验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电子学档的阶段性评价是在学习过程的某个阶段内,评价学习者完成项目或主题的质量,让学习者适时受到教师指导,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学习计划[2]。

4电子学档评价模块的设计

在电子学档设计理念指导下,文章设计了评价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

学习者在电子公告板和聊天室中参与讨论的次数与发言质量,是教师衡量评价学习者平时作业情况的主要依据。采用数值分等评价法来建立在线学习的评价体系。

首先,该评价方法强调学习者应登录电子公告板和聊天室并参与讨论,学习者在电子公告板和聊天室中进行在线讨论学习参与度评价体系的示例,如表1所示。

其次,学习者在电子公告板和聊天室中发言质量至关重要[3]。假如没有评价体系来限制学习者的留言内容,很可能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发言随心所欲的状况。为了预防出现难以控制的场面,必须制定针对学习者发言质量的评价体系,这样对学习者的发言能起到导向作用。学习者在电子公告板和聊天室中发言质量的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

5 设计学习评价方案时应注意的方面

(1) 应考虑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网络条件下的学习评价方法多种多样[4],在方法的选择上并不是多多益善,方法好不好,合适最重要。是选择形成性评价还是总结性考试,要综合考虑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学习评价方法能与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有机结合就是最好的。

(2) 以课程的学习目标作为根本依据

检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达成与否的有效手段就是看学习评价。形成性评价一方面可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及时获悉哪些学习目标已达成,哪些学习目标未达成;另一方面可让教师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习者在哪些方面需加强指导,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学习者和教师双方教学相长,不断改进学法和教法,使学习目标更好的达成。最后的总结性考试,有效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及教师的教学效果。

(3) 对各项学习评价任务设计评价标准

评价任务的基本设计思想,不仅要设计试题内容,还要明确完成任务的要求和设计评价标准。明确完成任务的要求,有助于学习者查漏补缺,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明确的评价标准可提供给其他评价者作为参考。

(4) 时间进度要与教学进度同步

将嵌入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和学习者,指导教师可据此调整教学方案,指导学习者相应的调整学习方法。因此必须明确完成每次评价任务的时间要求[5],比如教师发布任务的时间要求、学习者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教师评定成绩的时间要求,学习者和教师完成任务的流程及学习者、教师未能及时完成任务时的补救或替代措施。

6 结束语

文章设计的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络学习评价方法,以数值分等法为基础,通过对学习者学习活动跟踪、评价、反思和指导,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提供最关键的智能参考,极大地增强学习者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意识和自控能力,提高了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网络学习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文章首先对传统评价体系进行分析,指出建立新的网络学习评价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而后采用数值分等法设计了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络学习评价系统。

关键词:电子学档,网络学习评价,数值分等法,形成性评价

参考文献

[1]赵蔚,姜强.电子学档:一种适合网络学习评价的有力工具[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2):46-49.

[2]钟志贤,吴初平.电子学档:远程学习中一种有效的过程性评价工具[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08(5):43-46.

[3]许又泉.一种网络学习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长沙:湖南大学,2006.

[4]张治勇.近几年我国电子学档研究综述[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27-28.

[5]陈国权,马萌.组织学习评价方法和学习工具的研究及在30家民营企业的应用[J].管理工程学报,2002(1):25-29.

电子学档系统 篇2

1.1外部环境:该勘察设计企业分总部和分部两个办公大楼, 均在不同城市, 两个大楼远程互访均用VPN线路连接, 通道传输速度达到实时1兆/秒, 两地办公人员均可以使用软件达到互访和互传文件。两地大楼内部局域网均运行良好。

1.2内部环境:两地都承担设计和出版的工作。现有的管理模式下, 均为设计人员画好图纸, 传递给出版人员, 出版人员完成出版后, 归档的电子版图纸只是根据打印顺序按项目号存放在单机电脑上, 查询利用不便, 也不利于图纸的安全保护。另外两地办公, 没有实现统一的图档管理平台, 形成信息孤岛, 无法进行实时同步的管理。

1.2.1意见的收集整理:

1) 下发填写意见收集表单。图档管理人员意见;技术质量部意见;

项目管理部意见;设计人员意见;信息部门意见。

2) 风险因素考虑。历史遗留问题;人的惯性;制度的不执行;对软件的期望值太高;其他的阻力。

3) 意见梳理统一。小结:良好的意见收集基础是实施最重要的一步, 通过需求分析梳理, 提前预判实施风险和难点, 才能得到不同部门对图档管理系统的要求和需求, 才能有相互的理解和妥协。

1.2.2内部图档标准化统一。1) 字体字形标准。2) 图框、图层的统一。3) 统一的存盘版本格式 (CAD2004版文件格式, DWF格式、PDF格式) 方便软件抓取关键内容。

小结

在没有实施标准化之前, 勘察设计企业内部往往存在着CAD图纸字体不一、OFFICE文档版本不一、图纸有DWG、DWF、JPG、PDF、超星等版本格式电子图框排版方式大小不一致等现象, 在查看电子文档过程中经常出现排版失效, 字体无法显示。统一字体为宋体和黑体、CAD存档版本为AUTOCAD2004版格式、OFFICE存档版本为OFFICE2003文件格式、对外借阅的电子版统一为可控的PDF格式, 定义A0-A4纸张图框大小和表格样式后, 文档内部的特定表格框有了固定位置, 不但方便软件抓取区域内容, 也方便使用者使用同样的软件查看文档。

1.2.3小组成立。1人员分工分项分责;2确定启动结束总时间段;3设计功能需求测试表。

小结

项目是需要协作的, 人员的分工可以减轻项目指导者的工作压力, 把精力用在指导路线和正确的策略上, 由信息中心牵头, 成立实施小组, 组员为每个部门指定的部门IT管理员, 这样, 测试和教学可以由组员分头完成, 使用反馈及建议也需要由各组员提出, 信息中心收集一线信息, 统一集中处理。在实施过程中, 项目的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非常重要, 需要列出时间进度表和功能需求测试表, 做到一个全局的质量和时间进度互动。

二、图档系统功能考虑

2.1动态化管理。1) 对应不同人员不同权限设置;2) 对应操作的日志记录 (时间, 人员, 行为) 以供查询;3) 多种汇总查询:按项目, 按图纸量, 按人员, 按时间段。

小结

电子版图纸属于勘察设计单位的无形资产, 而且对使用人员的级别是应该有权限控制的, 不同级别可以达到不同的操作效果, 一般级别可以浏览, 高一点的可以打印, 更高权限可以下载成套系列图纸等, 而且, 不同级别人员的操作记录应该可以查询, 方便泄密后追溯。

2.2有效的利用。1) 文档分类。能对流程中产生的文档做分类:上传或接收时可以手动或自动分类, 对电子图档内容有自动描述方便归档。2) 设计便利性:利用数据库可以协同CAD软件, 方便查图, 描图, 规范查询。3) 图形的快速检索和查询:图元单位的强大分拆检索;图框的自定义读取, 图形自定义区域读取。4) 自定义图档流程表单功能5) 协同设计影响程度:设计到校审的全流程辅助覆盖范围;项目图纸核算过程的辅助覆盖范围。6) 纸质文件, 图书的入库、出库管理。7) 数字化石油化工标准规范数据库的纳入。

小结

勘察设计企业的文档种类比较丰富, 例如AUTOCAD软件的DWG图纸文档, 存档单、变更单、项目可研报告类WORD文档, 工管表EXCEL表格, PDF类电子公文等, 在导入数据库时, 根据文档名称或文档表头信息自动导入数据库后, 可以按工程项目名称分类--------按DOC文件分类、按日期归档等多种方式分类查询。在导入数据库的同时, 数据库可以分析CAD图纸的图元图框信息, 方便不知道项目名称, 但是知道图纸上某特定工程设备单元名称的查询。

同时, 图档的存档的流程必定需要多人参与, 从设计、校审、存档、出图四大流程中, 图档系统需要设计好规定的工作流转, 逐一确认后转入正式存档, 存档再改版, 非正式档等工作流程并生成相应的图档确认表单。

另外, 图档系统还可以兼用与企业内部的图书系统借阅和出入库管理, 对于电子版的专业设计规范, 也需要引入, 方便在线查询和阅读。

2.3生命周期管理

2.3.1设计时效性。1) 标准规范时效性:查询图纸时, 图档中引用的标准规范能否自动或手动显示是否过期, 方便设计人员注意引用。2) 对电子文件包整体确认:在自定义年限后, 超过年限的项目包图纸引用时能否有“可以引用”或“注意参考”的提示, 便于设计人员注意了解。3) 相应的制度和鉴定流程建立。

2.3.2图纸有效版本管理。1) 版本历史记录;2) 完善的修改记录;3) 当前有效版的确定。

2.3.3图纸数据一致性。本功能应该和协同CAD设计软件互相结合, 当协同设计软件打开图档数据库调用图纸时发挥作用:多人同时修改图纸时, 需要对原图有一个一致性保护锁定或有提示。

小结

在勘察设计工程企业中, 设计人员重复利用原有图纸进行再设计是一件普遍的事情, 但是往往重复利用过程中, 原图纸的大量设计规范出现个别过期而设计人员却不知道的现象, 如果图档系统有一个类似智能化识别提醒功能, 会极大提高设计人员的效率, 但这需要图档系统和第三方设计规范数据库有一个很好的接口, 图档系统对图纸图元信息分类识别后, 引入规范数据库, 对比时间、GB标准规范名称给出建议。

另外, 图档系统应当允许多人同时调阅修订同一张图纸, 但是修订的同时, 对数据库原图需要锁定不予修改, 修订后的结果会自动以附加新序号的形式存在图档系统, 这样就形成一个完整的版本管理系列。但是这个功能, 最好放在项目管理模块中去实施, 图档将承接项目管理模块的数据流, 形成不同时间的临时版本目录表、文件预览、存放。

2.4纸质图纸处理归档。1) 蓝图归档数字化方案;2) 过期图纸的数字化处;3) 纸质化文本档案分类处理。

小结

除了电子版图文, 勘察设计企业一般都历史性库存有大量各时期的纸化蓝图、底图, 成册的方案说明、可研报告文本等等, 其中具有历史意义、重要保存价值、可以反复学习研究的必须给予数字化处理, 方便在线调阅, 也减少了借出后损毁丢失的风险。

三、图档系统选型和部署

3.1技术方案的确定:1-3种

3.2方案及测试对比。1) 试用归档10套项目图纸包, 得到经验和对比。2) 取舍确定方案。

3.3实施的成本考虑。1) 人员学习的成本 (隐性成本) ;2) 实施需要扩展花费的 (软硬件平台需要更新的) ;3) 软件稳定性+兼容性 (隐性成本) ;4) 软件自身开发或购买费用。

3.4远程使用的可靠性。1) 能否两地远程使用;2) 线路的备用和扩展;3) 工作带宽的优先级处理。

3.5备份存储1) 远程存储的可靠性;2) 存储体和备份方案;3) 灾难后恢复方案。

3.6成本与功能的平衡考虑。1) 图档软件与自编软件功能的重叠;2) 因功能增加而需配备硬件的开销;3) 是否需要引入文件防扩散系统 (内部文档保密) ;4) 是否需要加入一定的项目管理功能?5) 不同厂家模块可否互补?6) 同一厂家各模块的取舍?7) 大型图档软件全面替代已有软件或小型图档软件与已有软件的互补?

新老软件的并行期。

小结

技术方案的对比, 不能仅仅用在分析宣传资料和技术先进性的选型上, 而是要看到应用效果的对比。多套图纸的分析导入处理, 更能显示软件能否适应各种复杂不规范类型图档。

实施的成本也是必须考虑的, 软件采购费用是一个方面, 另外人员的学习成本属于隐性成本, 往往被大家忽略。一个好的系统, 不一定是技术最先进的, 而一定是最容易上手的。在预算有额度控制的前提下, 软件功能大而全模块和小而精功能的取舍、利用自编小软件代替、把软件中二次开发金额比例大功能简化为手动但能承受的方式, 也是必须要了解的一种平衡。

移动办公、在不同城市设有分公司是勘察设计企业的特点, 允许多人、多地同时存取档到图档数据库, 是网络化图档系统的必备功能。但是在处理存取档过程中, 全部的带宽不能完全被图档系统占用, 必须有一套网络流量控制系统相配合, 以限定带宽或优先权的顺序, 来平衡处理图档存取、在线浏览、文件互相传递、收发邮件、会议视频等办公应用所占用的带宽。

四、图档系统运行期的工作

4.1流程的更新 (长期)

4.1.1正常流程。1) 适应软件的归档流程;2) 参考软件自带流程进行全新建立。

4.1.2发现问题, 更新软件及互动更新制度。1) 正常存档的制度更新;2) 修改已存档图纸的流程制度;3) 非有效版本图纸管理制度;4) 扫描图纸入数据库的管理制度;5) 提取完整项目图纸电子版的管理制度;6) 允许打印外发的制度。

小结

在图档软件实施的过程中, 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软件就是条框, 执行软件, 结合公司实际重新制定制度是必由之路, 这一点非常重要, 不断更新, 不断修正配合, 这个样才能让软件和制度融成一体。

4.2人员的学习 (长期)

4.2.1图档管理员的学习。档案管理知识, 设计流程, 甚至设计单元符号的认知 (购买图书或培训交流) 。

4.2.2各部室计算机管理员培训;

4.2.3各设计人员培训;

4.2.4考核方法的确定;

4.3风险期。

4.3.1不稳定期, 允许大量不适应出错的时间段, 制度大量更新并熟悉的时间段;

4.3.2稳定期, 允许小范围修订变更阶段。

小结

一个新的工作方式, 必然对抗人的旧有依赖, 要让岗位人员了解图档能提高工作效率, 让设计人员知道图档就是一个知识库, 这需要各部门的配合, 也必须有指标考核来约束人的惰性, 鼓励人的积极性, 图档系统的上线, 也就必然结果经历磨合期和平稳期。H

摘要:针对勘察设计企业的电子图档数据库的建立, 比较完整地考虑了图档管理系统全过程建立、健全、管理、维护等全生命周期步骤过程, 方便实施时的具体任务分解和细化。

关键词:标准化,功能,有效利用,周期管理,知识库,选型

参考文献

[1]刘志红, 涂晓斌.CAD电子文件的网上发布与图档管理[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3 (8) .

电子学档系统 篇3

关键词:电子学档,建构主义,设计

电子学档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出现的, 近年来被引入我国, 它是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和学习工具, 它的出现正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病, 有效地起到促进学生学习进步、能力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 电子学档有许多创造性设计和应用, 对应用方法及效果的分析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目前, 国内外应用电子学档辅助学科教学的案例还不是很多。尤其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支撑, 以适合的信息平台为工具, 有效应用电子学档的情况更是凤毛麟角。笔者提出构建基于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电子学档平台的主要思路, 以供探讨。

1 明确电子学档实现功能

电子学档是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一种产物, 通过电子学档可以记录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动态、学习成果和学习结果的反思等情况, 是信息化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新方法。没有明确使用目的和适用对象的电子学档属于普通意义上的资料袋或者文件夹, 只具备资料收集功能, 不是真正教育意义上的电子学档。

电子学档的使用目的可以多种多样, 有记录成长、学业展示、培养反思力、交流和评价等多种目的。基于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设计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至少要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1.1 促进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与提高

开发基于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学档平台应该有助于大学一年级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网络应用等方面知识的掌握, 有利于学生计算机能力和成绩的提高, 从而用所掌握的计算机知识为专业课程服务。针对高校课程的实际情况, 这也是该学档平台应该达到的最起码、最基本的功能。

1.2 展示学习成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要以学习者为中心, 因此电子学档的构建要有利于“学习者中心”原则。通过电子学档平台, 学习者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 还要实现学习成果的保存。通过此平台, 学习者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与评价, 切实可行地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1.3 实施多元化评价, 促进学习者反思

每个学生都是有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的。所以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全面深入地挖掘自己的潜在优势潜能, 使其有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通过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实践和创新等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这也是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理论的体现。电子学档是面向过程和发展的学习, 其评价应该是基于过程、基于绩效的评估。因此, 在电子学档平台的设计, 既要考虑到评价的多元性, 又要有学习者、教师、同伴的参与。同时, 通过评价, 要能达到促进学生反思的效果。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这是利用电子学档进行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时所应该实现的重要功能。

1.4 培养学习者互相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强调, 学习者学习的过程的包括两方面:一是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 二是与老师、其他学习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与交流。学习者之间就某一作品、观点或学习的问题进行交流和协商, 提出自己有益的建议或想法, 吸收其他学习者不同的有益的观点。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学习, 也有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互相协作的能力。电子学档也应该是人机交互、人际交互的友好接口, 信息流的流量代表了交互的程度。学习者通过使用学档, 在完成作品时, 通过小组的分工应该能够起到培养其与同伴的协作精神, 能提高相互间的交流能力。另外, 平台的设计上, 应该具有一个“交流园地”, 以供学习者互相讨论、畅所欲言。

1.5 培养学习者的实践、创新能力

基于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学档的学习要围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活动而展开。在学习者对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 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可以通过电子学档平台上传优秀案例或是学生之间好的作品, 这不仅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也可以促进实际应用与计算机课程内容的联系。通过电子学档中优秀的作品及教师的点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子学档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平台, 也可以作为相互评价学习成果的平台、学生自我反思的平台、教师管理学生作品的平台、师生及生生交流的平台等进行应用。

2 电子学档模块构成

一个完整的电子学档, 一般至少要具有学习者个人资料 (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者和教师的要求) 、学习者成果展示、学习反思、交流和评价等方面。因此, 结合笔者对国内外学者对电子学档研究的启示, 参照当前一些优秀的电子学档平台的设计案例和大一学生的实际情况, 认为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电子学档应包含以下六个模块。

我的学档:本模块可细分为“我的简介”“我的计划”“我的作品”“我的反思”。

任务目标:此部分除了学习者自己的目标外, 更偏重于教师所制定的以期望学生达到的目标。

课程档案:主要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基本信息、教学计划和模式、学习资源、教学进度等信息。

作品评价: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部分。

佳作展示:教师根据作品评价的成绩排行, 选择好的作品形成优秀作品集, 以供学习者学习借鉴。佳作可以是学生自己的, 也可以是来源于他处的优秀的作品。

交流园地:供学习者、教师相互学习和交流。

3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电子学档平台建立

在确定了电子学档的应运目的、功能模块构成后, 可以根据大学新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求、学习者个性和课程教学实际情况等, 着手设计和开发适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电子学档。具有前面提到的六大基本模块的电子学档可以构建起一个开展学习的平台, 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环境和渠道。该电子学档开发可以综合运用Dreamweaver、ASP、SQL、Photoshop等软件进行。

以本文设计思路开发的电子学档, 若引入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 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 提高计算机应用技能, 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培养学生评价反思、交流协作和创新等的能力。此电子学档能够充分发挥它在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立电子学档的方法若要应用到别的学科课程中时, 也可以从促进学科知识的掌握、激发学习学习兴趣、实施多元化评价、促进反思、培养协作与交流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因此, 这种电子学档也可以迁移到别的学科, 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笔者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构建电子学档平台的构建方面提出了一些设计思路, 在具体开发方面,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张远平.基于电子学档的协作学习模式探析[J].职教通讯, 2014 (14) .

[2]叶爱英.基于电子学档的发展性评价研究现状与分析[J].当代职业教育, 2011 (4) .

[3]王润兰, 李铮铮, 唐洛, 等.Moodle平台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 2008 (12) .

[4]段宁贵.近年国内电子学习档案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3) .

电子学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篇4

1.1 电子学档定义及来源

电子学档 (e-learning portfolio, 缩写ELP) 是指基于信息技术手段, 以Internet为基础构建出的一个虚拟化学习环境。学习者在该学习环境中能够明确学习目的、规划学习进程、制定学习活动、展现学习业绩以及总结学习成果。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 学习者能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创新特色学习活动, 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电子学档是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活动, 是建立创新型教学课堂的重要途径之一。

电子学档源于1967年的哈佛教育学院开展的“零点项目”, 其前身为学习档案袋。通过学习档案袋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成果以及评价综合在一起的一种集合体。随着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给传统学习档案制度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效地融合搭建了新型平台, 进而衍生出目前在国内各大高校中开始探索的“电子学档”。目前, 随着国内外电子学档的研究日趋兴起, 电子学档使单一的学生学习活动、学习评价扩展到面向师生交互式学习的网络平台。例如, 当你进入波斯顿大学的电子学档平台 (http://www.bu.edu/eportfolio/) 时, 一个醒目的标语便映入你的眼球“Why use e-portfolio?Make learning visible” (为何要使用电子学档?使学习看得见) 。这样一句简单的标语道出了电子学档对于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开创性之所在。

1.2 电子学档结构

1.3 电子学档特点

从当前国外较为成熟的电子学档使用情况来看, 电子学档大部分具有如下特点:

1) 能够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自己所感兴趣的知识和要点。

2) 能够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 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3) 能够完整记录学生学习历程。

4) 能够让学生有一个私人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5) 能够及时展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目标以及获得的学习成果。

6)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7) 能够最大程度提供给学生各种学习信息和相关知识。

8) 能够提供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 极大地展现学生的个人能力。

2 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机制

传统教学评价总体来看属于终结性评价。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结束后, 以最终成绩为判断此学习过程效果而进行的评价。以一个单元、一个模块, 或者一个学期为单位, 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例如, 期末考试成绩。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单一性, 它侧重于教师对学生的平时评价以及学期期末成绩的评价。然而学生对自身学习进度的把握, 对教师教学内容和效果的评价却鲜有涉及。对于很多大学英语的教学课堂, 成绩成为这一教学评价机制的唯一评判基础。长此以往, 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对一门语言的学习, 没有了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能力, 语言的学习便失去了它应有的活力, 退化成为纸上谈兵的一门考试学科。与整个中国教育主导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背离。

2007年, 教育部高教司印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其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 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 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方向发展、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习、向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其中特别强调要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尤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确定“新教学模式在技术上应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电子学档极大地符合了中国当代大学英语教育的急迫需求, 这不仅仅只是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一次改革, 更是一次深刻的教学理念的改革。

3 电子学档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

学生通过在电子学档平台上发布自己的学习成果, 使得学生本人在一个或者多个领域展现学生的努力、进步以及成就。这种收集的过程包括自我展现和传统评估。在今天, 随着电子学档在高校教育应用越来越为广泛, 大学英语教学这一语言课堂也逐步步入由传统的学习档案转换到电子学档的时代。针对大学英语教学, 在电子学档平台中的学习共享资源中可以包含英文阅读材料、图片资料、英文多媒体视频资料、英文博客、相关资料链接、互动区域以及评估区等。在这一平台上同样可以涵盖学生的教育背景、知识的认知程度、反应评论、学习项目、学习目标、学习计划、个人爱好兴趣以及个人英文能力展示等各方面。学生可以在该平台上展现自己过去、现在乃至将来需要学习或者达到的目标。

研究表明电子学档在非母语英语课堂中成功地扮演了重要角色。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读”与“写”的相互联系成为了语言学习过程的关键。研究表明最成功的教授读写的方法重点在于学习的过程而非最终的成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用传统的方式去教授学生如何去读对或者去写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 读一篇文章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拿起一篇英文文章, 然后仅仅从头到尾去读。读者要带着作者的写作风格并且与之前阅读的其他同类风格文章比较。当你阅读一篇议论文时, 你应该知道它可能涵盖的观点有哪些, 因为从你在过去阅读的那些议论文的经验来看, 议论文通常都包含着各色各样的观点。一个成功的阅读者阅读重要文章时通常不仅仅只是阅读一遍, 而是在每次阅读的过程中以不同的视觉角度去阅读。同样, 一个成功的作家, 并不是坐着一口气写完一整篇文章, 而是通过不断地推敲修改形成的。所有的作家都是自己修改他们的文章或者在他们完成写作后由其他人来修订。

电子学档作为具有交互式动态功能的学习平台, 在很大程度上作为很好的教学工具去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他们的读与写的过程。例如, 当学生通过电子平台写一篇文章之时, 学生可以自由、简单地重新整理他们的文章以及句子结构。这一点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感觉写作不再是一个简单行为, 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完善的过程。如果学生在一个网络环境中学习时, 他们能够获取网上丰富的阅读资料。通过电子学档, 学生能够不断地通过阅读练习英语从而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通过鼓励学生通过e-portfolios平台, 选择性阅读他们所感兴趣的文章, 培养学生英文思维方式以及英语语感, 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学生通过在电子学档平台上展示个人的写作作品, 其他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欣赏他人的作品, 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来说写作已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过程, 而是一个互动交际的过程。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 语言习得过程需要长期大量地实践和体验。伴随着电子学档的普遍运用, 通过交互式平台实现了从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 简单的语言知识输入, 单纯的语言技能导入的教学实践过程转向以学生为中心, 注重学生自我语言能力培养以及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挖掘学生的潜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逐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概念, 进一步深化所学知识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的转变。

4 电子学档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4.1 时间问题

电子学档的建立需要教师在课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相关信息, 并且需要及时在线指导学生、回答疑问、批改学生作业、跟踪学生学习动态。如若教师精力不足, 则无法达到电子学档的初衷, 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对于学生来说, 如果在学习负担较重的情况下, 是否会带着应付的心态去进行网上学习以及评价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

4.2 评估标准问题

电子学档作为每个学校, 或者每门课程对学生以及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效果的评价平台。其评估标准的界定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并且每门课程的情况不同, 教学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 如何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也有待学术专家进一步推敲。

4.3 网络配套设施的维护

电子学档是建立在网络平台之上, 学校是否具有配套的校园网运行环境以及网络的稳定性也是不容忽视的要素之一。学校则需要派出专人维护电子学档平台的稳定以及网络环境的纯洁性, 从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学校的开支。

学生电子学档在现在许多高校教学中越来越流行。作为一个互动平台, 老师可以通过电子学档查看学生学习的进程以及学习动态, 并对学生的表现给出一个综合的评价。同时, 学生也可通过该平台获取教育课程、选择学习资料并且通过平台上的学习交流社区展现自己学习成果, 还可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来看, 电子学档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成为一名积极的创新者, 不断完善自己的英语写作水平以及多媒体英文社交能力。

5 结论

电子学档在西方高校中已经被普遍运用, 但是在我国高校中尚属起步实验阶段。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化, 如何运用网络科技这一高科技搭建的电子互动平台达到教学模式的成功改革的目的, 如何将这一在西方教学中运用得比较成熟的模式成功有效地与中国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结合, 仍需不断地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总之, 实现电子学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地化应用, 对实现语言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单一传授语言知识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 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及表现力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协助作用, 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电子学档这一新型学习模式已在西方的许多高校广泛运用, 而这一模式在中国高校中的运用尚属起步阶段。本文探讨了电子学档的概念、基本构成、对传统大学英语教程的改革及运用以及其优缺点, 以望对建立在交互式电子学档平台之上的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电子学档,大学英语教学,交互式平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程教学要求 (试行)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2]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3]屈社明.美国大学生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J].教育评论, 2008 (4) :165-168.

电子学档系统 篇5

一、国内电子学档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电子学档在上个世纪70年代被美国最先用于教育领域, 从哈佛教育学院“零点项目”中的文件夹评价到现在的网络电子学档评价, 经过30多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 外国的电子学档评价已经做得相当成熟。国内的专家把电子学档又称为电子文件夹、电子学习档案、电子档案袋、电子作品集或学习文件夹等, 其实这几种说法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笔者认为:电子学档是借助网络和数据库技术, 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表现, 汇集各种能够表现学生学习及发展状况的记录的集合。其中包括学生作品创作过程及其成果记录, 课堂活动记录, 态度、情感、价值观发展情况记录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 国内关于电子学档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渐兴起, 不少学者都开始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做出尝试, 并对电子学档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了对电子学档的应用和发展状况做详细的了解, 笔者选取中国期刊网2000年至2009年的与电子学档相关的论文作为分析资料来源。因为Portfolio在国内不同的译名, 故采用“档案袋”、“成长记录袋”、“电子学档”、“学习文件夹”、“作品集”、“Portfolio”等多个关键词进行检索。具体的检索方式是:选择中国期刊网中“教育与社会科学”的核心期刊的子数据库, 在“关键字”项采用上述六个检索词进行高级检索,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59篇。笔者通过对259篇论文逐一检查, 剔除与本研究无关的内容, 共得到论文213篇作为内容分析的样本。

(一) 电子学档在不同教育阶段应用的分析

从图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 电子学档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应用最多, 高等教育阶段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应用, 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阶段只有少数的几篇。可以预见, 随着质性评价理念的推广, 电子学档在基础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应用会更加普及, 同时, 在其他教育阶段的应用也会逐渐地增加。

(二) 电子学档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

从图2的统计数据来看, 国内电子学档的研究多集中于理念综述和设计开发方面, 而对应用模式的分析相对缺乏, 反映了这方面研究非常薄弱。通过进一步的文献研究, 笔者发现大多数的论文只是从经验总结或个人体会的角度探讨电子学档的应用效果, 研究结论基本停留在“学生感觉”、“家长反映”、“教师体会”等感性的认识层面, 对效果的研究缺乏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的过程。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国内关于电子学档评价的研究刚刚起步, 如台湾一些学者和大陆的王佑镁老师等已开始在这方面进行探讨, 他们所建立的电子学档系统是一种通用的电子学档系统, 注重展示与交流, 但在评价功能上还比较欠缺。因此, 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优势, 有效应用电子学档的导向、激励和反思的功能, 探索基于电子学档的评价效果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二、国内发展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当前, 我国中职学生的学习评价还处于从量化评价向质性评价转型的起步阶段, 虽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潮中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但还有不少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评价内容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核, 忽视学生专业能力评价; (2) 终结性评价仍处于重心地位; (3) 评价主体单一; (4) 评价标准单一, 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性; (5) 评价功能失调。由于职业技术教育有明显的行业特性, 在教育的管理体制上不同于基础教育, 为给学生未来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并为就业创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职业教育应该建立和完善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发展性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 最先由英国开放大学纳托尔和克利夫特等人倡导的。对发展性评价的界定,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综合目前研究的理论和实践, 笔者认为:发展性评价是依据一定素质教育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适当的评价技术和方法, 为了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有目的地、分阶段地对学生的个体学习的态度、过程和结果做出评价的活动。

为全面把握目前国内有关发展性评价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发展性评价”作为关键词搜索中国期刊网上“教育与社会科学”专栏期刊2000-2009年的文献共595篇, 去掉不相关和相关性不大的文献, 获得有价值的文献429篇作为内容分析的样本。

(一) 发展性评价在不同教育阶段应用的分析

发展性评价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应用具体情况如图3所示,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后, 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 但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随着质性评价的发展, 人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不断发生变化, 发展性评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人们对发展性评价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二) 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内容研究分析

目前发展性评价在我国教育领域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研究将发展性评价作为工具, 研究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一部分研究将发展性评价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其基本理论、实施策略、模式、方法、体系建构等。目前我国对发展性评价研究内容如图4所示。

由图4我们可以看出发展性评价研究主要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1. 理论研究多于实践研究

人们对发展性评价本身的研究大多还停留在理论概述和经验总结的层面上, 而对教学实践中具体应用的一些问题如:实施策略、应用模式、体系构建、操作方法、技术支持、实施效果等的研究则比较缺乏。

2. 研究的层次有待深化

关于理论概述和经验总结的研究占所有研究的绝大部分, 而应用策略、实证效果研究较少, 说明目前发展性评价在我国的研究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与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有效发挥作用还有相当距离。

3. 研究的重点存在偏差

文献分析发现, 大部分研究所探讨的问题多为一些较成熟的理论问题, 而对教学实践中急需得到指导的实施策略、应用模式、实施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得到研究者的足够关注。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 《新课程标准》的公布和实施, 使得人们越来越关注对评价问题的研究, 发展性评价理念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目前国内对于发展性评价的研究还处于理论研究的探索阶段, 要使发展性评价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们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策略、模式和方法的研究上。

三、国内基于电子学档的发展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分析

如何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使新的教学评价理念能真正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以此有效地推进职业教育改革,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电子学档强调的是在多媒体和网络学习环境下, 在真实的任务中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并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整个评价中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基于电子学档的发展性评价的研究和应用的状况, 笔者对以“发展性评价”为关键字的检索的429篇文献中作了进一步的筛选与分析, 发现以电子学档为平台的发展性评价的文献一共有23篇, 并对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

(一) 基于电子学档的发展性评价在不同教育阶段应用的分析

基于电子学档的发展性评价在不同教育阶段的研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 研究同样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 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方面的研究相当缺乏。

(二) 基于电子学档的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内容研究分析

基于电子学档的发展性评价的主要内容研究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 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概述, 在实施策略和评价效果方面研究相当缺乏。

四、基于电子学档的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意义

在新的教学评价理论指导下, 中等职业教学改革要求重新构建一套完善的、可操作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树立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观念, 强调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 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的潜能, 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虽然近几年来, 关于发展性评价的研究是越来越受关注, 但从整体来看, 目前发展性评价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 教学实践中缺乏切实有效的模式、策略和方法。特别是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 对发展性评价关注较少, 学生评价还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上。因此, 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 借助电子学档平台, 深入探索中职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模式与实施策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一) 研究的理论意义

基于电子学档的发展性评价研究可以探索其实施策略和方法, 促进发展性评价在中职教育中的研究和应用;另外通过基于电子学档的发展性评价的实施策略和方法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

(二) 研究的实际应用意义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 基于电子学档的发展性评价研究首先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作出正确的评价;另外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评价、反思、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伍海燕, 王佑镁.基于e-Works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新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10) .

[2]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J].电化教育研究, 2004 (10) .

[3]连城.电子学档的开发与与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4]钟启泉.“课程文化”的革命——研究性学习[J].教育研究, 2003 (5) .

[5]李吉会.发展性教育评价思想[J].教育研究, 2000 (2) .

[6]郑金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7]赵俊莉.基于智能ELP系统的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评价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 2006.

[8]范谊.基于电子量规的小学生信息技术主题作品发展性评价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 2007.

[9]王佑镁.信息化教学新思路[M].广东: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2004.

[10]黎加厚.电子作品集:我国学校教学改革中应用现代教育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 2001 (3) .

电子学档系统 篇6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电子学档,中职,教学方案

职业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生产一线人才为目标, 中职学生完成学业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他们的就业、生存与发展。我们的中职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与挑战:学生起点低、厌学现象严重, 而我们对中职生的管理还继续依赖考试、纪律、监督甚至惩罚等传统手段, 其结果之不理想是显而易见的。究其原因, 这种评价模式已陷入了“动机不足→强迫学习→学习受挫→动机更低”的恶性循环。因此, 对中职学生的评价方式改革已势在必行。如何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使新的教学评价理念真正落实在实践中, 有效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迫切需要探索一种符合中职自身特点的、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新型教育评价方式。电子学档强调的是在多媒体和网络学习环境下, 在真实任务中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 并且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整个评价中的作用。基于电子学档的过程性评价可以成为中职学生新型教育评价方式的选择。

基于电子学档的过程性评价

(一) 电子学档

学习档案 (1earning portfolio) 是指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做努力、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思学习成果的一种集合体。它以一个文件夹的形式收藏每个学生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成果 (作业、作品) 和反思报告。学习档案是在人们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学习管理工具和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融合于教学与培训领域, 学习档案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电子学档的出现。Hellenic Barrett博士认为, 电子学档是学习者运用电子技术, 档案开发者以各种格式 (音频、视频、图片和文本等) 来收集和组织的内容和素材。王佑镁给出的电子学档的定义是:电子学档是指信息技术环境下, 学习者运用信息手段表现和展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关于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业成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以及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反思的集合体。

(二) 基于电子学档的过程性评价

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就是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倡和强调过程性评价, 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的价值取向, 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已成为比较普遍的教学形式, 电子学档在日常教学中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可能。基于电子学档的过程性评价具有以下三个重要特征: (1)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过程性评价除了对知识与技能进行评价外, 还对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包括对学习态度的评价、对学习资源利用情况的评价、对学习活动参与状况的评价、对学习创新能力和反思能力的评价等。学习效果、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动机和情感态度以及采用方式等, 都是一种动态的表现, 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质量和效果的资料加以评价。电子学档是一个动态的文档, 可以随时更新, 对教师而言, 电子学档可以保持持久的、动态的教学记录, 可以提供教学质量的证据。 (2) 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过程不仅包括教师评价, 还包括学生相互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传统教育评价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使学生的自评变得无足轻重。过程性评价试图改变过去学生一味被评判的状况, 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 提高他们的自我意识、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认识的能力。共享性和开放性是电子学档的重要特点, 教师、学生和家长可随时通过网络访问学生的电子学档, 通过学生的计划、反思、电子作品及其评价了解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状况, 并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价值判断。 (3) 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性。过程性评价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式结合起来, 扬长避短。电子学档的主要内容是用以展现学生的成就、进步与不足, 描述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与情感的电子作品, 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累积的,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分析可以观察和分析学生阶段发展变化的状况, 实现评价和反馈的跟踪指导。

由以上基于电子学档的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特征可以看出, 电子学档的数字化、网络化和共享性等特点可以让教师和学生在方便的时候随时调用, 使多主体参与评价、个别指导、个性化发展等问题迎刃而解。基于电子学档的过程性评价是通过有目的地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 来记录并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取得的进步或成绩。这是一种为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进行的多维数据收集, 包括学生的学习计划、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和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信息。

过程性评价电子学档平台的构建

基于前面的论述与分析, 电子学档作为一种评价工具与载体, 能够有效地促进过程性评价的实施。在设计基于电子学档的过程性评价系统时, 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收集学生所参与历次评价活动的结果信息, 以方便学生进行复习与撰写反思日志。 (2) 教师能够查看学生的个人电子学档, 并向学生学档中添加适当的指导建议和评价。 (3) 学生能够突破时空限制, 随时增加作品、进行自评与他评, 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

(一) 电子学档平台的内容框架

电子学档存放的内容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 已经提出许多方案来设计电子学档的内容架构。王佑镁认为, 电子学档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作品、学习参与、学习选择、学习策略、学习自省等材料。从支持过程性评价实施、有效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角度出发, 笔者认为, 电子学档平台应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如图1所示。

课程学习信息课程学习信息是指与学生学习课程相关的一些信息。课程学习信息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度与学习任务安排, 是由教师制定或教师与学生协商制定的。任务安排主要包括为达到课程学习目标所参与的学习活动、评价与测试、作业以及考试要求等, 使学生对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和学习任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学习活动信息学习活动信息指通过跟踪与记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况, 根据过程性评价的需要, 收集与学生学习行为相关的信息。包括学习计划、学习信息与学习成果。也就是学生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其学习状况的材料。

学习评价信息学习评价信息是记录学生历次参与学习评价活动的情况, 包括教师评价与共享资源、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以及同伴的评价反馈信息等, 为学生完成作业和自我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二) 过程性评价电子学档平台的构建

电子学档平台的功能电子学档的主要功能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管理、评价教学和学习的平台, 易于记录学习过程、支持多种评价方式, 实施过程性学习评价。其功能如图2所示。

过程性评价电子学档平台的基本结构基于电子学档的过程性评价要求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了解并收集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 并将评价与学习过程整合, 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目的, 过程性评价电子学档平台的基本结构如图3所示。

过程性评价电子学档平台介绍 (1) 登陆及密码设置功能:有利于保证电子学档使用的安全性, 有利于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2) 用户个人资料的编辑、上传、管理功能:有利于师生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 学生可随时更改自己的个人资料, 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发展变化的状况。 (3) 用户电子作品的上传、评价, 撰写计划、反思和讨论区的功能:有利于实现学生电子作品的及时更新, 实现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的自评、互评, 有利于实现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计划与管理, 有利于实现全班学生参与评价和交流以及对一些共性问题达成共识。 (4) 用户日常表现及测试结果的管理功能:学生通过对自己纵向学习效果变化与发展的记录及反思, 可以更明确地了解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 (5) 管理员的超级权限管理功能:有利于实现教师对电子学档平台的管理与维护, 有利于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监督与管理, 有利于实现教师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6) 数据的自动统计功能:有利于电子学档及时将学生发展变化的状况反映出来, 便于教师和学生及时调整教和学的策略。

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方案设计

(一) 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分析

基于电子学档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任务和项目的学习 (Taskand-Project-Based Learning) , 是一种面向学习过程的进行性学习 (Process-based Learning) 。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管理和控制, 学生围绕电子学档的建立并不断修改、补充、完善, 最终获得一个融入信息技术的可用于反思和参照、评估的产品。电子学档中的每一模块都是紧紧围绕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的。同时, 因为由学生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并展开实现目标的活动, 所以, 它又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在中职教学中使用电子学档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和进行评价, 而评价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是在教学中使用电子学档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 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方案设计

在充分研究电子学档的使用特点并征求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 我们初步设计了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方案, 如图4所示。该教学方案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活动环节:前期分析、教学实施、评价实施、反思。此过程只是一个初步构想, 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检验、修改和完善。

前期分析———明确目标包括陈述课程目标和个人学习目标、明确任务和行为。学生通过分析教学目标和个人的教育经历和学习背景, 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确定学习目标;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 知道自己需要学习什么, 学习应该达到什么标准以及怎样达到这些标准, 这些可以通过制定学习契约来实现。

教学实施———作品和数据采集学生根据学习契约中的学习目标、规定的任务和行为来采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成果”, 包括提交的电子作品、讨论和答疑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等。选择的电子作品要使学习同伴可以接受, 能证明自己的努力、发展和达到学习目标和标准的学习表现。在收集过程中, 添加有关作品的学习反思和自我评价, 教师和同伴也可以随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评价实施———形成评价结论在学习开展一定时期后, 如一个大的单元, 对这一阶段的学习档案中包含的内容应进行阶段性评价, 并对收集到的内容和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看最终学习成果是否达到、是否偏离学习目标和标准等。教师依据收集的内容和信息、分析数据对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也要自评和互评, 形成一定的评价结论, 说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发展过程、存在的不足和进步情况以及创新能力。学生再调整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同时, 别人的学习成果也可以作为自己学习的参考;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

反思———反思学档, 计划下一个学习目标学生必须回顾在学习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和成效, 如喜欢哪种学习方法, 并将反思内容写进学习日记;需要制定继续学习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行为指示等。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过程性评价电子学档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 并支持各种方式的评价活动的开展, 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与促进发展的作用。将电子学档合理地运用于中职教育教学中, 设计符合中职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 以达到提高学习者综合素质的目的, 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连城.电子学档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7.

[2]王佑镁.电子学档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 2002.

[3]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 2004, (24) .

[4]李晓丽, 王晓军.移动学习模式探讨及系统架构设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9 (5) .

电子学档系统 篇7

基于电子学档的教学是网络教学中值得研究和推广的形式之一。电子学档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把学生的学习活动系统化、档案化, 以促进协作学习、教学评价和反思的电子化学习材料。实践证明, 以电子学档的应用为中心的教学平台对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化有促进作用。

一、网站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分析

网站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 课程特点是实践性强, 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 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传统教学常采用理实一体化模式开展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 作业缺乏规范的管理

网站作业通常以文件夹为单位进行提交和保存。教师逐个打开网站文件夹, 浏览学生的网站作业并评分。学生的网站作业是相互独立的, 没有建立网站之间的超链接。网站作业的存放和管理比较粗放。

(二) 网站作业的评价方式具有局限性

教师根据网站的评分标准浏览学生的网站作业并进行评定。由于主观原因, 网站的评分不够稳定, 加上评价方式单一, 缺少综合评价, 很难反映网站作业的真实水平。

(三) 缺乏资源共享、团队合作的教学情境

网站设计需要使用大量素材, 包括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在传统的网站教学中, 教学资源缺乏统一的管理, 教师授课前要准备好相关素材, 授课时再发送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以独立学习为主, 很少进行交流学习和共享彼此的资源。

二、电子学档应用平台在网络教学中的特点和意义

(一) 电子学档应用平台作为教学系统, 优化了教学管理模式

电子学档是电子化的学习档案, 对电子学档进行管理是电子学档应用平台的首要功用, 电子学档实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跟电子学档应用平台有关。电子学档应用平台通常包含用户管理 (注册、登录及注销) , 作业管理 (任务发布、作品提交、作品评价) , 查询管理以及后台管理等功能。新增电子学档的处理模块, 进一步深化了教学管理功能。电子学档往往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和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成果、评价、总结和反思等材料, 因此电子学档的设计者要根据不同需求对电子学档进行设计, 使电子学档的形式和属性趋于多样。电子学档应用平台对电子学档进行系统化管理, 无论学习活动中产生的档案是何种形式 (文本、图片、电子表格或其他类型的文件) , 电子学档平台都能将它们通过系统的设计和科学的组织进行整合, 使之以适应教学需要的形式呈现。

(二) 电子学档应用平台构建新颖的教学环境, 优化了协作学习模式

电子学档应用平台创设了一个开放式的交互学习环境。电子学档的内容面向师生, 作品、评价、学习心得等信息是公开的, 这颠覆了传统网络教学中相对封闭的模式, 在这种学习环境中, 学生有条件也有权利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例如, 通过网络环境下的分组教学创建虚拟环境下的学习共同体, 为协作式学习创造条件, 学生通过站内消息、讨论区、虚拟课室在学习共同体中进行实时交流。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分享、合作的意识, 营造“帮助就在身边”的学习环境。电子学档平台可以把团队学习的情况纳入评价考核的范围, 不仅注重学生独立学习的成绩, 也将分组学习的情况加入电子学档, 作为学业评价指标之一。

(三) 电子学档应用平台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 优化了教学评价模式

电子学档的教学理念与发展性评价联系紧密。在开放的评价体系中, 评价方式是多元的, 传统的教师—学生的“一对多”的关系演变为“多对多”的关系, 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评价参与权能满足年轻一代个性的发挥, 跟崇尚“I can (我可以) ”的学生个性相吻合。与此同时, 被评价者也乐于看到除教师外更多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观点, 享受被认同、反思被否定。在评价与被评价之间, 学生抓住学习的主动权, 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权更大, 教师不再“一肩挑”, 减少了教学负担。

(四) 电子学档应用平台促使师生转变教学观念

电子学档概念的提出, 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变革。它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 重视学习过程的积累, 记录学生学习发展的轨迹, 促使学生在观察、协作、交流和反思中进步。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减轻了教师的压力, 激发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 摆脱了片面追求分数、以分数定能力的桎梏。

三、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站教学互动平台的应用设计

在充分考虑网站设计课程的特点、了解网站教学互动平台需求的基础上, 以系统化管理作业档案、开放式展示作品、推行发展性评价为目标, 对教学平台的应用设计作出如下阐述。

(一) 网站教学互动平台的基本功能

该平台部署在windows 2003 server服务器上, 满足多用户的连接要求。后台数据库使用SQL Server 2005, 前端开发语言使用基于C#的ASP.Net语言。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任务发布、网站群导航、网站展示及评价、优秀网站推荐、电子学档、资源库、在线交流社区和留言板等。网站作品提交采用传统的FTP方式。

(二) 网站教学互动平台的应用

如前所述, 网络教学平台的基础功能是组织电子学档、创建评价体系、实施发展性评价。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 师生都是主人翁, 每个人都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的过程及成果被组织成电子学档, 通过评价体系为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见图) 。

1.教师发布作业

发布的任务内容包括网站编号、网站名称、制作要求、相关素材链接、评分细则和发布日期等信息。新任务信息会在网站首页滚动提示。

2.学生提交作业

通过FTP上传文件到服务器, 并且按照网站的编号组织好主目录文件夹。

3.作品展示

学生通过网站群导航的超链接, 进入学生的网站列表。网站列表列举该生已经提交的网站编号和名称。点击网站名称, 可以在当前页面直接浏览对应的网站作品。

4.网站的欣赏与评价

可以打开所有学生的网站, 根据评分细则对作品进行评价。若严格按照评分细则, 网站评分的工作量较大, 该平台网站评价采取星级评定+文字评定的方式。例如, 评价时主要从网站主题、整体效果、技术运用三个方面进行评级, 级别采用星级数表示。后台会通过特定的转换规则生成作品的综合评价。

5.教师推荐

教师浏览学生的作品后, 除评价外还可以评选优秀的网站作品, 将优秀作品的链接置顶或在首页显示。

6.学生自荐

学生可以自荐作品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特长, 平台提供了学生自荐作品界面。学生输入自荐理由, 经教师审核, 即可在首页生成个人网站的超链接文本, 为个人网站攒人气。

7.电子学档

平台把学生参与网站建设的过程记录在学习档案中。主要包括网站作品列表、网站作品评价情况、学习活动参与情况等方面的内容。

在平台中, 学生个人的电子学档可以构成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空间”囊括了学习活动涉及的全部材料。下表是学生的电子学档在空间中的属性和组织形式。

8.发展性评价指标

依据不同的评价体系, 可以从纵向、横向、多维角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及效果进行评价。例如作品排位、阶段性学习进展情况等。这些信息能为教师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也能使学生更全面地评价自己。

四、应用反思

基于电子学档的网络教学充分发挥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优势, 在知识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 学生如果沉溺于虚拟课堂, 会削弱传统教学中师生情感的交流, 使情感教学的内涵不能完全体现。因此, 教师应注意平衡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室教学, 两者应相辅相成。其次, 网络教学技术性较强, 当教学要求或内容变更时, 电子学档的教学平台可能需要升级更新, 这将耗费大量的时间, 平台设计者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再次,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 教学活动是开放的,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保障, 但增加了学生管理的难度。例如提供给学生的存储空间如何监控和管理, 实施评价时存在有些学生马虎了事, 甚至搞恶作剧的不良现象。所以,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 加以必要的约束, 使电子学档平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五、结束语

综上, 在网站设计课程中使用动态网页技术, 建立网站管理的教学互动平台, 采用网站群的形式对学生的网站作品进行统一管理, 通过生成电子学档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发展性评价, 在教学活动的呈现形式、教学成果的规范管理等方面实现了优化。采用“以网站管网站”的模式, 把网站建设思想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既能使教师教学思路更加开阔, 又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值得探索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叶爱英.基于电子学档的多元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以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 2014 (11) .

[2]汪洁.基于Web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开发与设计[J].信息安全与技术, 2011 (4) .

[3]李霞.基于电子学档的发展性评价系统在实验课程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 2012 (8) .

上一篇: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下一篇:基层民政系统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