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理念与城市发展(精选12篇)
低碳理念与城市发展 篇1
0 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历史上面对文明生存的最大挑战。自《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诞生以至2009年哥本哈根峰会以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行动,全面控制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给社会、环境、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资料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增建筑物最多的国家,新增建筑面积达20×108 m2/a,消耗的水泥和钢材占全世界的40%。通常,中国建筑物的平均寿命却只有25 a~30 a。无论对中国还是世界,都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与环境威胁。
1 城市低碳的理念
1.1 低碳经济的内涵
所谓的低碳经济就是GDP增长跟CO2排放脱钩的1种经济模式[1],其指的是在经济增长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以高能源效率产出,推动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包含三方面内容,即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促进经济增长与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逐渐脱钩,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实现低碳生存[2]。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或是含碳燃料所排放的CO2显著降低的经济[3]。
可见,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利用和低碳或零碳能源开发,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变革,也是“碳足迹”“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产生的源头。
1.2 低碳城市的特点
要求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增长及CO2排放脱钩,包括3个方面的经济活动,a) 在经济过程的进口环节,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等高碳性的能源;b) 在经济过程的转化环节,大幅度地提高化石能源的利用效率,包括提高工业能效、建筑能效和交通能效等;c) 在经济过程的出口环节,通过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增加地球的绿色面积,吸收经济活动所排放的CO2,即所谓碳汇[1]。
仇保兴[4]认为,中国发展低碳生态城市有着独特的优势,即城市发展转型伴随着工业化,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正处于城镇化的高潮期,传统文化中的原始生态文明理念有益于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正在推行的园林城市、山水城市、历史文化名城等城市发展形态为低碳生态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地形复杂、国土辽阔的特点决定了低碳生态城发展模式的多样性;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必须走城乡互补协同发展的新路子,创新城市发展模式能够深化国际合作;中国特色的生态城市必然是社会和谐、充分体现社会公正、能够保证全社会持续进步的城市。
1.3 低碳城市的发展
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应该研究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低碳生态城市发展任务,遵循城市功能和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要求,合理发展城市工业;科学规划、合理引导低碳生态城市发展,完善规划指标体系,推行规划环境评价,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全方位的可持续交通系统引导城市高效节能运转,构建可持续城市交通系统;推广节能技术、绿色建筑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为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提供技术保障;推进体制创新,改革财税体制和考核体系,为发展低碳生态城市营造制度环境,改革城市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变更和优化城市政府职能,促进低碳生态城市发展。
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应当包括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实现碳排放量与社会经济发展脱钩的目标、城市内部社会经济系统的碳排放降低并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需要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低碳城市必须以低碳理念为指导,在科学的规划、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推动下,推广低碳理念,以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为基础,以低碳能源生产和应用为主要对象,由公众广泛参与,通过发展当地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而为全球碳排放减少做出贡献的城市发展活动[5]。
2 需要借鉴的国外经验
2.1 区域性示范经验
目前,国际上一些城市在低碳发展某些领域起到了领跑的作用。如,英国伦敦制订了包括碳减排,可再生能源利用等目标,建立了伦敦气候变化管理局,设施分布能源管理供给部门等;日本东京逐渐普及建筑节能,进行天然气发电,充分利用余热等;德国柏林建立了完善的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网络,发展微型发电等;丹麦哥本哈根则建立了广阔的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网络,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等;西班牙巴塞罗那规定所有新的开发建设项目都必须安装太阳能集热器。由于国际上还没有形成广泛共识的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尚无公认的低碳城市。
国外低碳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改造传统高碳产业,加强低碳技术创新。如,美国政府发展清洁煤,目标是充分利用技术进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排放。目前,美国电力生产的50%来自煤炭,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上升到57%。为了更加环保地、高效地利用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自2001年以来,美国政府已投入22×108美元,用于将先进的清洁煤技术,从研发阶段向示范阶段和市场化阶段推进。政府通过“煤研究计划”支持能源部国家能源技术实验室进行清洁煤技术研发,如,开发创新型污染控制技术、煤气化技术、先进燃烧系统、汽轮机及碳收集封存技术等。“清洁煤发电计划”主要支持企业与政府建立伙伴计划,共同建设示范型清洁煤发电厂,对具有市场化前景的先进技术进行示范验证;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对经过示范验证可行的先进技术进行大规模商业化推广,通过税收补贴使新技术的生产成本具有市场竞争力。随着旧电厂逐步退役,美国决定逐步提高新建电厂的低碳标准,推动高效清洁煤炭技术的商业化,加速下一代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及示范,计划在2012年建成世界上第一个零排放煤炭发电厂。
2.2 通过生态链构建循环经济
参照自然界的生物链概念,发展低碳城市形态,使得绿色环保的循环经济模式在低碳概念下得到启示和研发。
国际上的生态补偿方法,消减全球变暖对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如,美国政府实施荒漠化防治计划的“保护性储备计划”,采用了水土保持补偿机制;德国政府采用“横向转移”的生态补偿机制,由富裕地区直接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荷兰政府为保护环境设计了包括燃料税、噪声税、垃圾税、水污染税、土壤保护税、地下水税、汽车特别税、石油产品税以及对损害臭氧层的化学品征收的消费税等等。
美国Ayres等人提出工业代谢的概念,指出建筑业生态系统中,同样存在着多种资源,通过类似于食物链的生态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既是一条能量转化链,又是一条物质传递链。
3 城市低碳化发展的思路
3.1 注重技术创新与利用
注重城市整体设计策略、气候与被动式设计以及交通方式的革新,突破中国固有的传统观念,一切以碳减排和生态性为准则,调节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建筑高度和城市农业实现“低碳城乡一体化”的集成系统,实行低碳出行方式。
3.2 摆脱“碳锁定”的困境
逐渐摆脱“碳锁定”过程,解除碳锁定和发展低碳经济,把低碳技术的选择、扩散和成长作为社会的主导技术,发展低碳经济。
借鉴国际经验,多层面设计推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地方性法规,优化能源结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强低碳技术国际合作,提高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等。
3.3 实现发展与低碳的统一
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中,既不能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要探索一条城市经济以低碳产业为主导、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以低碳社会为建设,符合城市发展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
4 结语
发展低碳城市形态面临多样化的挑战,其中,发展模式和结构调整是城市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环境巨大压力的关键,借鉴国际经验、挖掘中国内涵,应是中国发展低碳城市的渐进式道路。
摘要:叙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城市的特点及国际的区域性示范经验,指出,参照自然界的生物链概念来发展低碳城市形态,提出,注重技术创新与利用、摆脱“碳锁定”的困境、提出中国城市低碳化发展思路。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储大建.讲低碳也讲经济[ED/OL].[2010-04-14].http://news.sina.com.cn/c/2010-04-14/160620073819.shtml.
[2]单宝.日本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举措及启示[J].科学.经济.社会,2008,26(2):79-82.
[3]梁丹.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低碳经济引领未来可持续发展[ED/OL].[2008-12-09].http://env.people.com.cn/GB/8484175.html.
[4]仇保兴.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城[ED/OL].[2009-12-04].http://www.cntheory.com/news/Gsftgdfw/2009/124/091241051479E8FCHE96GI HDAEJG3H4.html.
[5]刘文玲,王灿.低碳城市发展实践与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17-22.
低碳理念与城市发展 篇2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各行各业都掀起了环保热潮,在这样的情况下低碳理念作为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其中也包括了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面的应用。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我国城市绿化的有效性和环保性。
1低碳理念概述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并日益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这其中二氧化碳是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一种气体。人们对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过量使用,和对垃圾焚烧、工业废气排放的不合理控制,导致了全球变暖、空气质量下降等生态问题。低碳就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在保证经济稳步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小的影响。低碳理念从提出至今,并未具有完全标准的定义,其在不同领域与层面所表现的内涵也有所不同,例如“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生活”等。在今天,低碳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领域逐渐开始推广与运用。城市是人口居住密集的环境,同时也是碳排放主体,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与建设中,减少能源消耗,维持良好的生态系统平衡,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将低碳理念运用到城市景观设计之中,狭义上来看,就是从景观设计、建设到维护过程中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而在广义上,低碳景观设计就是要追求资源能源节约、污染浪费减少和实用性、观赏性、碳汇量最大化的景观体系。
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措施探讨 篇3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规划;持续发展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能源以及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恶化以及能源紧缺等因素应成为制约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发达程度越高的城市对能源的要求越高,相应的资源应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越大,想要做好各因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要从实际出发,严格遵循低碳理念进行城市规划,提前预见城市发展将要面临的能源问题,并确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低碳城市规划概述
城市规划是提前预见发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各类问题的发生,或者是降低问题产生的不良影响,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体架构与建设蓝图。城市规划具有不可更改性,即在确定后不可进行调整与改变,这样就在根本上决定了城市规划的严谨性、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城市规划主要目的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对各项因素如能源、环境以及经济等进行综合分析,面对当今城市发展迅速但是能源紧缺,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情况,在进行城市规划是必须要坚持低碳理念。基于低碳理念下的城市规划,需要从整体、区域以及细节规划等几个方面进行,建立健全低碳发展制度,合理控制能源的消耗,减少能源浪费现象的發生,并完善城市交通系统,实现以低碳经济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1]。基于低碳理念进行城市规划,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实现城市空间布局、空间发展以及能源利用的合理化。
二、低碳理念下城市规划实施策略
1.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基于低碳理念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时,需要在满足区域内部规划协调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低碳经济产业链,做好低碳工业园区长夜结构的规划工作。第一,建立完善低碳工业园生态系统。提高高能耗产业准入条件,基于城市发展现状与企业发展规模制定低碳产业规划发展策略,重点研究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利用技术,在优先能源中提高企业生产功能。第二,产业结构调整。针对城市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升级,尤其是针对电力、冶金、交通、化工以及石化等高碳行业的低耗减排进行研究,遵循高效率、高产出、低消耗、低排放的可循环可持续原则进行研究优化,在保证城市经济正常发展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消耗[2]。第三,低碳清洁生产体系建立。以实现低碳城市为目的,对清洁生产进行研究,做好资源开采、产品生产、产品使用以及废物利用等环节的管理,以最有效的措施实现各项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低碳城市规划应将重点放在提高能源利用率上,生产低碳以及高附加值的产品,以清洁生产逐渐地体高能耗生产。
2.建立低碳生产模式
城市规划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而生活模式的建立更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城市居民能耗逐渐提高,必须要针对低碳排放进行研究,并将低碳居民生活模式与城市规划体系相融合。第一,确定低碳生活行为规律。明确居民与产业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关联性,包括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人口总量、建筑总量以及居住用地密度等,从整体上分析各项因素与居民生活模式之间的联系,以及各项因素产生的影响,确定城市规划与居民生活行为之间的关系,确定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在进行规划时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建立起低碳生活模式[3]。第二,低碳生活消费模式。以低能耗为研究主体,争取建立起低碳生活消费模式,即利用合适与先进的器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使用效率。另外,对于食物的选择,需要满足安全、低碳、季节等特点,并应尽量选择用当地食物作为原料,提高地方性、季节性食物的供应效率。
3.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
低碳理念下城市规划,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与人口密度之间的矛盾,实现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规划。从城市整体结构进行分析,以节能减排作为主要目的,对空间布局与形态进行详细分析与评估,制定完善低碳建设空间结构方案。例如以城市发展现状为基础,将空间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包括产业区、居民区、CBD新区等,各分区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提高城市空间规划的合理性,并保证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4.优化城市交通网络规划
以提高城市经济结构设计合理性,需要对交通网络系统进行优化改善,减少不必要道路交通,将低碳发展理念贯彻到低。对于部分大中城市来说,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应尽量选择紧凑型设计方式,大力推行绿色交通规划,积极倡导低能耗、低排放交通网络。其中,对已建成区域交通系统的规划,应提高公共空间分布的均匀性,并设置交通旁线,可以有效减小出行距离。为实现低能耗环境保护发展模式,还应低碳环保的角度出发,鼓励人们采用绿色交通方式,如步行、自行车以及公交车等,减少私家车的数量。
结束语:
在低碳理念下进行城市规划,需要在现有基础上,综合分析经济、环境以及能源等方面因素,在保证城市正常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低碳排放发展模式,明确城市发展新方向,通过对城市发展中各领域的研究规划,争取真正将低碳发展理念贯彻到每一个细节,促进城市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维佳.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2] 顾朝林,谭纵波,刘志林,戴亦欣,郑思齐,刘宛,于涛方,韩青.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研究框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0,02:23-42.
低碳理念与城市发展 篇4
1 低碳理念概述
低碳理念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 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新能源开发和产业转型等手段, 减少煤炭、石油等能源的消耗,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全新局面, 并贯穿于经济、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碳理念的核心在于加强节能技术、环保技术和低碳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加强植树造林、减少碳排放。以低碳理念为核心, 衍生出了许多概念, 比如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和低碳能源等, 其实质是通过对碳排放的控制,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气候的影响, 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低碳城市的相关概念
低碳城市是在低碳理念下衍生出的概念, 是指以低碳经济为主要生产模式的城市。在此城市中, 全部生产活动都表现为低碳形式, 政府部门以低碳城市建设为目标, 市民以低碳生活为基本的生活理念和行为特征, 通过各种各样的措施, 对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进行控制。
从目前的情况看, 低碳城市已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向, 形成了4点普遍适用的原则:1合理布局城市空间, 在保证市民居住空间和活动空间的基础上, 确保布局的紧凑性, 缩短交通距离, 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利用率;2实现城市能源的多元化, 对绿色可再生能源进行开发利用, 比如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 减少电力的使用,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3重视城市绿地建设, 提高绿地空间在城市中的比例, 对城市局部气候进行调节, 强化城市自身的碳排放消解能力;4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鼓励自行车、电动机出行和步行, 以降低车流量, 进而减少交通碳排放。
3 基于低碳理念的山地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 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方向, 必须严格依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进行。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 应珍惜并利用有限的山地资源, 尽可能避免城市化进程中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构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山地城市。而基于低碳理念的山地城市规划和设计主要以原有的城市形态、结构布局和发展模式为出发点, 对城市建设用地和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合理布局, 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以低碳城市为目标,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形态。在低碳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 应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3.1 调整产业结构
要想真正实现低碳经济, 做好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非常关键的。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 应对传统的产业进行优化升级, 加快新型环保产业的发展步伐, 逐步形成低碳化的产业结构。在工业园区内, 应构建相应的低碳生态系统, 对同一产业链上的企业性质进行统一, 制订高能耗行业准入标准, 严格控制传统产业的碳排放。同时, 应将新型低碳产业作为城市产业发展的重点, 在企业之间形成共同发展的良性关系, 形成完整的低碳产业链, 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3.2 倡导绿色出行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和设计时, 应对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均匀布局, 最好将其放在交通线旁, 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 减少出行距离和出行次数。同时, 应为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提供良好支撑, 倡导绿色出行, 降低私家车的使用率, 适当增加公交车的数量和班次, 形成绿色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 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低碳发展。
3.3 应用绿色能源
城市能源结构直接影响着碳排放, 因此, 在低碳城市规划中, 应减少火电、煤炭等的应用, 积极引入新型绿色清洁能源, 比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和水能等, 鼓励以天然气取代汽油, 尽可能减少传统化石能源在城市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此外, 还应对节能环保技术进行深入研究, 提高能源利用率, 减少碳排放, 并对排放的温室气体进行回收利用、重视减排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3.4 完善绿地建设
目前, 在城市建设中, 往往存在过分重视绿化景观的情况, 忽视了生态效应, 许多开发商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 常将城市绿地挪作他用。在规划中, 虽然能控制绿地的性质, 但无法对绿地的形式进行控制, 严重影响了城市绿地生态效果的发挥。因此, 市政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此问题, 采取强制性措施, 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加强对绿地的规划, 在不影响城市发展的前提下扩大绿地规划面积, 实现对城市局部气候的调整, 避免碳排放造成的负面影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 山地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应以低碳理念为基础构建低碳城市, 在城市的空间结构、交通布局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合理规划, 形成完善的低碳体系, 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山地城市是指大部分土地分布于山地区域的城市, 其城市形态、生态环境与平原城市有较大的差别。因此, 做好相应的规划设计, 建设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山地城市, 是我国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从低碳理念出发, 对山地城市的规划和设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低碳理念,山地城市,温室气体,煤炭
参考文献
[1]顾朝林, 谭纵波, 刘志林, 等.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研究框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10 (2) :23-40.
[2]李宇环.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框架分析[J].科学中国人, 2014 (22) :18.
[3]万宁, 谭堃.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规划对策研究[J].中华民居 (下旬刊) , 2013 (10) :81-82.
低碳理念与城市发展 篇5
关键词: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景观设计;低碳意识;环境保护城市园林景观渗透低碳理念的原则
1.1 成本合理原则—不为低碳而低碳 园林植物景观在渗透低碳意识时,不应“为低碳而低碳”,不计成本地开展园林景观设计;而是应坚持合理成本的基本原则,在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实现融合低碳意识的目标。例如,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应尽量选择成活率高、适应能力强且具观赏价值的植物。这类植物的合理投用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建设成本的效能最大化,还能够达到固土保水的目的,起到一定的生态调节功能作用。
1.2 因地制宜原则—避免盲目追求美 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不应仅单纯地注重景观的美观度,而是应将低碳环保作为基本原则,强调植物的生态价值。例如,植物景观设计应尽可能地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在不对周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发挥废气吸收、沙尘抵挡等作用,切实强化植物的功能性。此外,对植物的选择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切勿盲目强调美观度而引入大量的外来物种,须知,这类外来物种不但成活率较低,还极有可能给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生存威胁。所以,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应尽量挑选本土植物,从植物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出发,降低景观设计难度,将侧重点投射在充分发挥景观植物设计的实质价值上。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渗透路径
2.1 提高绿色植被的面积比重 当代园林设计将绿植覆盖率作为园林艺术设计价值的重要评价标准,其目的是体现植物的环境改良价值,发挥植物废气吸收、氧气排放等作用,为现代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良好的环境支撑作用。由此可见,园林设计是现代艺术设计的重要内容,其不仅有助提高城市园林的美观度,亦有利于提升园林的观赏性和价值性。所以,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为更好地渗透低碳意识,必须适当提高绿色植被的面积比重,营造更为舒适的绿色人居环境,发挥植物的净化、调节作用。
2.2 积极尝试与引进特殊植被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加强对特殊植被的应用,以实现低碳理念的真正落实。传统植物如梧桐、槐树、松树等,虽然具有一定的美观性,并且能够吸收一定的废气和污染气体,但是显然与具备强大吸收能力的植物相差甚远。因此,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可以尝试引进橡皮树、云杉、朴树、印度榕、五角枫等植物,这些树种在吸收二氧化碳、氯气和其他废气上具有非常出色的效果。同时,高密度灌木能够起到较强的降噪功能,减轻建筑设计中的隔音压力,并且能够变相地节约建筑施工材料。而草地由于发达的根系,能够促进土壤水分的保持,防止水土流失问题,并且容易养护。此外,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引入合理量的草地还能起到固土作用。
2.3 充分发挥并丰富植被结构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应强调植被结构的丰富度,使植物在任何季节都能发挥良好的环境净化功能,增强植物景观的低碳效果。特别是在北方地区,随着季节的更替以及气候的改变,植物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为此,在这类园林景观设计上应充分注重园林植被结构问题,加大对常绿针叶植物的引入力度,以弥补阔叶植物的季节性缺陷。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环保已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口号,因此,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要重视低碳理念的渗入,通过植物结构的合理优化、植物面积比率的调整以及特殊绿化植物的应用,最大化增强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体效果,切实发挥园林景观设计的低碳功能,为城市人们生活创造更为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低碳理念与城市发展 篇6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出版绿色印刷循环出版数字出版
一、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书中提出,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就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2007年9月8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2009年末闭幕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更是把发展低碳经济推向高潮,未来的国际经济竞争很可能是低碳经济的竞争。
对于低碳经济,国内外的表述并没有定论。国外较为认可的表述是:低碳经济是一种后工业化社会出现的经济形态,其核心是低温室气体排放或低化石能源的经济,是能够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而国内较为普遍采用的概念是: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和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其核心是减少高碳能源消耗[1]。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被广泛认为是继工业革命后改变全球经济的又一次革命浪潮。
发展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完全一致的。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正成为新一轮国际经济的增长点和競争焦点。
二、低碳经济理念下江苏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将面临许多严峻挑战,特别是科技与出版的融合日益加速,如不加快培育新的发展业态,江苏出版产业将在新一轮竞争中处于被动。出版作为经济活动的一种,无论其理念还是方式,都应该遵循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低碳出版是低碳经济理念下出版产业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式,我们应认真探索和实践各种具体途径。
(一)树立低碳出版理念
低碳出版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以低能耗、高产能为目标,可以极大地促进出版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由高碳、高能耗向低碳、低能耗的目标。实现这一转变的过程,必然会带动新的技术与出版产业的融合,使整个出版产业链条流程再造。低碳出版给出版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方式,将推动整个行业的产业格局升级,低产能、高能耗环节会逐渐被革新的新兴业态环节所取代,从而极大地促进出版行业自身的发展,使之呈现出绿色、健康、创新的发展态势[2]。
江苏省要想变文化资源强省为文化产业强省,变出版大省为出版强省,关键在文化产能的创新、出版产能的创新。其创新的动力和途径与低碳出版战略不谋而合。通过低碳出版战略,将出版产业升级,推动出版企业新技术和生产的结合,利用新兴业态打造出具有强大传播实力的江苏出版品牌。
(二)建设绿色印刷体系
绿色印刷,主要是指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不威胁人体健康、节约资源消耗为前提的印刷方式及其相关的产业行为。20世纪80年代,日本、欧美发达国家就率先倡导绿色印刷概念。目前,绿色印刷正以其强大的影响力引导并推动着全球印刷业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2010年1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根据国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约束性指标规定,积极参与印刷、复制行业环保标准的研究制定……打造‘绿色’印刷、复制产业。”这成为我国印刷行业向“绿色印刷”进军的动员令和号召书。2010年9月14日,国家环保部和新闻出版总署签署了联合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合作协议,并建立由两个部委的部级领导担任组长的实施绿色印刷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中国印刷行业绿色印刷推进管理办公室,简称“绿办”,推动绿色印刷的进展[3]。
绿色印刷体系建设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一切有助于实现绿色印刷目标的技术标准、信息、技术产品、管理、监测、检验等在内的系列集成。在我国实施绿色印刷还是一个新鲜事物,需要在具体过程中结合我国实际,不断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标准、监测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措施,用数字和网络等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促进印刷、复制产业升级换代,大力发展数字印刷、绿色印刷。
(三)引领数字出版业态
数字出版被公认为21世纪出版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数字出版的发展历史并不久远,但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速度却让我们始料未及。“十一五”期间,我国数字出版的产品形态基本显现,主要包括电子图书、数字报纸、数字期刊、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6年数字出版总产出为213亿元,到2010年已达1051.79亿元,约是2006年的5倍。国家《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数字出版专项规划中指出,“到‘十二五’期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的25%”[4]。
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印发江苏省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新出政发〔2011〕22号)提出,江苏“数字出版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以业态创新和服务创新为重点,加快新技术应用,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2015年,“力争实现总产出达到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的30%左右”。因此,江苏要鼓励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结合发展,支持传统出版产业积极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和现代化生产方式,实施数字出版发展工程,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传输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等战略性新兴出版业态。
(四)践行循环出版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提出:“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循环经济(Cyclic Economy)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
循环出版就是出版产业实践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无害化生产三条技术路径来实现。因此,循环出版中非常重视资源利用率的提高,强调出版资源的综合利用[5]。例如,学校一些免费教科书的循环使用制度,既能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又能有效节约出版资源,减少浪费和污染,这是减量化原则的具体实践。再例如,生活中废旧图书的大量产生是不可避免的,而用100% 再生纸印刷图书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绿色解决方案,这是再利用或再循环原则的具体实践等等。江苏出版业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要努力探索循环发展的更多具体实践,践行循环出版原则。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低碳出版也是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江苏出版产业必须通过各方面的措施,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鼓励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结合发展,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绿色印刷、循环出版等,才可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
(本文系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重点课题“低碳经济理念下江苏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基金项目号:JSJM2010019)
参考文献
[1][2]王灿发,侯欣洁.我国低碳出版战略与实施路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张双儒.绿色印刷是我国印刷业“十二五”发展的主攻方向[J].印刷杂志,2011(3):7-12.
[4]2011-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DB/OL]. http://www.ocn.com.cn/reports/2009970shuzichuban.htm. 2011-10.
[5]谢明礼.关于绿色出版·循环出版和低碳出版的几点思考[J].编辑之友,2010(9):32-34.
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设计 篇7
1. 低碳城市的概念和内涵
1.1 概念
低碳城市以低碳经济为基础, 可以被理解为通过经济发展模式、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在保证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 实现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的城市建设模式和社会发展方式。低碳城市强调以低碳理念为指导, 在一定的规划、政策和制度建设的推动下, 推广低碳理念, 以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为基础, 以低碳能源生产和应用为主要对象, 由公众广泛参与, 通过发展当地经济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而为全球碳排放减少作出贡献的城市发展活动。
1.2 发展模式内涵
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包括以下内涵: (1)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低碳城市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2) 碳排放量增加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脱钩的目标。即碳排放量增速小于城市经济总量增速, 其长期和最终目标则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碳排放总量的降低。 (3) 对全球碳减排作出贡献。城市发展活动, 特别是生产活动, 对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作出贡献。 (4) 低碳城市发展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一方面, 城市发展的低碳化需要低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另一方面, 低碳城市发展需要公共治理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
2. 低碳城市与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活动的目的在于发展一种指导空间形态设计的政策框架。它是在城市肌理的层面上处理其主要元素之间的关系的设计。城市设计既与空间有关又与时间有关, 因为它的构成元素不但在空间中分布, 而且在不同的时间由不同的人建造完成。从这个意义上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态发展的管理。
城市设计作为对城市形态和空间的创造, 本质是对城市将来发展的科学性预测和规划, 因此只有对城市发展趋势有正确的把握, 才能制定恰当的策略和设计原则。因此城市设计应当积极响应低碳城市的目标, 在特殊的经济快速增长期和规划引导作用的背景下, 如果能够保证执行满足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城市设计, 则中国城市也许能够把握住完全不同于西方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
虽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技术革新可以减少在生产、生活与消费领域的能源消耗与CO2的排放, 但是这些措施并不能改变由城市空间结构布局所带来的交通出行及其相应的能耗与排放, 一旦城市设计决定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城市形态得以确立, 则对其引起的交通出行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将是非常困难的。因此, 如何在低碳城市的理念下把握城市设计的发展方向以及把低碳理念充分融入到城市设计中去是值得探讨的。
3. 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设计探索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 人口转移, 城市蔓延, 内部功能转变, 城市的空间形态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从而导致了生活就业范围扩大, 交通出行需求日益增长, 能源消耗增高等问题。低碳城市理念的提出在实践中影响着城市设计, 从城市形态和城市空间结构上, 笔者认为紧凑城市、混合功能和公共交通主导有利于城市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
3.1 紧凑城市
紧凑而灵活的城市空间结构有助于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低碳城市。城市的各部分紧密联系, 拥有界定清晰的城市空间。紧凑城市可以减少出行, 达到低碳发展的目的。查理德?罗杰斯是这样描述紧凑城市的:“城区按照密度的高低以同心圆环的形式组织, 高密度地段围绕公共交通节点 (铁路、巴士和地铁站台) , 低密度地段的联系性较弱。这种紧凑布局的效果是建立清楚的城市边界, 限制城市扩散并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近年来的城市设计实践不断证明紧凑的城市形态能够提高公共空间的利用效率, 减少交通出行的能源消耗。
出于对城市蔓延的忧虑及在中国城市发展应走紧凑型道路的共识, 规划方面通过典型绿环或绿带边界的控制来使城市空间更紧凑。由于人和发展的不确定性, 绿环绿带的增长控制方式使得外围发展更倾向于选择新城或是卫星城。然而, 由于孤立的新城与中心城实际空间距离增大不利于组织公共交通, 结合前文叙述的以道路网为主的弱控制的区域发展模式, 将最终促进小汽车的使用。
更值得鼓励的是以绿楔间隔的公共交通走廓型的城市空间扩张方式, 将新的开发集中于公共交通枢纽, 有利于公共交通的组织, 实现有控制的紧凑型疏解, 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并且可以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走廊方向进行分段分时序的开发。墨尔本在1960年代后期就开始推进“绿楔规划”。这种发展模式可以较好地适应人口增长的不确定性, 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和实现城乡发展的协调。
3.2 混合功能
多功能混合是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的重要指标, 低碳城市的应该是多功能混合的。多样性和多种功能的混合能够实现短路径的城市, 减少出行距离, 降低能源消耗。城市生活的优势在于工作场所、购物场所、教育、社交与娱乐场所彼此靠近, 无论是街道还是社区, 人们总愿意靠近那些他们日常需要使用的服务。混合功能的社区能够鼓励乘坐公共交通, 鼓励人们步行, 更好地利用各种市政设施, 维持全天候的活力。简·雅各布斯关于一个健康城市的秘方是“一个错综复杂又富有条理的多样化土地使用, 使得彼此间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社会中都不断地相互扶持”。
这里应当注意的是现在仍在延用的传统的功能分区方法, 这一方法无疑容易导致一种误读, 即每一个功能区的单一用地性质。另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是多功能混合的目标是增加短路径出行, 虽然表面上是各种功能混合, 但是有时候仍不能保证避免从居住至工作地点的长距离出行, 所以应提倡“有效混合”的概念, 尤其是为了减少长距离的工作出行。
关于城市地块尺度, 我国城市中的大街坊, 大马路的建设模式更倾向于产生小汽车导向的街区。土地的多功能混合使用应当与合理的地块尺度相结合, 合理的尺度为提供更多的步行和自行车捷径提供了可能性。大量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能够大大减少小汽车行驶, 有效地减少平均出行距离, 降低能源消耗。
3.3 公共交通主导
低碳城市不能是一个由汽车主宰的, 而应该是由公共交通、自行车和行人为主导的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交通土地利用规划的一般法则是:减少出行的需求和出行距离, 支持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 限制小汽车。我国提出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国家政策, 但是应当明确的是, 公共交通的优先应首先保证在重要的交通走廊上的优先, 全面的公交优先是难以实现的。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状况, 城市建设要首先有利于步行和自行车的使用, 大力发展高性价比的公共交通, 同时要注意改善城市的形象和控制小汽车的发展, 即在城市空间规划和交通规划中考虑问题的优先顺序应该是:POD﹥BOD﹥TOD﹥XOD﹥COD。
自行车交通在我国主要城市中的重要作用在世界上都是少见的, 中国城市必须坚持推动自行车的使用, 特别是如何在城市空间规划中保持自行车使用的环境 (如小尺度街区, 土地的混合使用) , 而不仅仅是“给出路”的单一自行车通道建设。放弃自行车就是放弃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当城市的交通方式与交通网络得到基本确定, 也就确定了城市不同区域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强弱。以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结构鼓励大型城市公共设施集中的城市区域中心与公交枢纽的结合。改变以传统中心地理论指导的城市结构, 转向多极网络嵌套理论。以公共交通的可达性水平来确定开发强度, 减少高能耗的出行方式和严重的交通拥挤。
4. 总结
低碳之路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低碳城市发展预示着世界范围内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兴起, 响应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低碳城市建设的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城市设计的一个主要目标。从城市形态和城市空间结构设计中传达低碳城市理念、辅助低碳城市建设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紧凑城市、混合功能和公共交通主导的城市设计方向希望能为低碳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低碳理念与城市发展 篇8
1 传统茶叶包装形式的弊端
我国特有的“茶文化”现象, 使传统茶包装中多呈现出较强的文化特征, 也因此带来了许多问题:1、我国现有茶叶市场机制中, 产品本身的价格机制缺乏客观法定标准, 价格更多依赖品牌宣传与包装。许多厂商盲目追求高端品牌效应, 提高产品附加值, 使用过度包装形式, 导致优质茶产品远离百姓生活, 向奢侈品方向畸形发展;2、随包装技术进步, 新型材料与工艺使传统茶包装形式愈发精致高档, 因使用多材料, 大体积, 华丽装潢而产生的成本, 导致包装价值超过产品本身价值, 造成“中国式的浪费”;3、中国“礼尚往来”的消费习惯, 茶叶很大一部分的传统销售以礼品形式出现, 礼盒包装在传统消费观念中比普通包装更有“面子”, 这种消费观念也是导致茶产品过度包装的重要原因。
据中国包装产业协会统计, 我国70%产品包装在首次使用后被废弃, 产生每年1600万吨以上的废弃物, 并逐年上升, 其中传统的茶、月饼、酒水包装回收率不足20%。传统茶包装形式主要取决于消费行为、市场环境和销售区域发展状况等因素, 缺乏可持续包装理念的重视, 制作过程中消耗大量材料与能源, 包装本身在茶取出后, 即成为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鸡肋, 并在废弃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2 低碳生活理念引导包装绿色设计模式
包装潮流显示出社会整体的消费习惯、价值判断、科技水平与审美偏好等社会形态。上世纪90年代, 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造成普遍破坏而被人质疑, 环保消费主义观念随之兴起, 许多领域的产品包装在减重、回收等方面日益成熟。近年来国内消费习惯的转型, 为茶包装设计带来了新挑战。
2.1 面对资源紧缺, 环境破坏的现状, 提出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提高资源使用率。文件更明确指出包装中的绿色环保问题, 提倡多使用可再生资源, 减少不可再生及对环境产生破坏的资源, 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实现良性循环。
2.2 近年在国外环保思潮影响下, “低碳设计”逐渐成为设计师的遵循理念。上世纪60年代, 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提出“设计最大作用并不是创造商业价值, 也不是包装和风格方面的竞争, 而是一种适当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的元素。设计师应该认识到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问题, 并为保护地球的环境服务”。这种绿色设计观点得到了当今社会的广泛关注。
2.3 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成为当今全球性问题, 随着国人环保意识普及, 低碳生活成为时尚。包装作为联系人与自然的创造性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为茶产品回归生活本原创造了客观的消费环境, 也为茶包装形式转型创造了必要的消费基础。
3 我国茶叶包装发展新趋向
2015年上海、厦门等地的茶博会上, 各茶品牌与包装企业面对新的市场环境, 对茶包装形式做出了积极调整。这些包装减少材料种类便于回收利用, 减少结构的体积与重量, 达到消耗更少材料与能源, 减少环境负荷的目的, 具体表现为:
3.1 减少重复包装
茶的典型传统包装从内而外由小泡袋、内罐、礼盒、手提袋组成, 视价格高低选择不同材质与工艺, 繁琐的包装增加了成本与资源消耗。今年许多茶包装在满足保护、美观、方便等基本功能前提下, 减少了包装物的使用量与空间容积率。减量化茶包装形式中, 将外盒与手提袋结合, 同时改变内托结构, 取消内罐, 同时以大容量内袋代替传统小泡袋, 减少材料的使用及人工成本, 达到降低产品价格的目的。
3.2 使用简易包装材料与形式
传统茶包装以高档硬纸板, 密度板及原木为材料, 手工装裱制作, 对木材与能源的消耗极大, 同时增加运储的成本。今年许多茶包装在选择材料时, 加强了对于材质本身的表现, 直接使用瓦楞、牛卡、工业纸芯等原材料的肌理特质, 使消费者透过材料直接感受茶本身的文化意境。在制作工艺上, 折盒包装被大量使用, 通过机械复合、模切与成型, 依靠工业化大生产, 有效缩减了人工成本与时间。运输过程中, 折盒包装可以折叠平压, 极大节省了储运成本。
3.3 对包装的重复使用
作为高端礼品包装, 硬板裱纸盒与原木烤漆盒等高档包装仍有市场需求, 今年展出的此类包装中, 更多注入了延伸功能设计。数据显示, 34%的消费者对于外表精美、结构合理、材料坚固的包装有回收利用的习惯。以延伸功能为创新点的高档茶包装, 环保再利用的绿色理念, 使消费者对包装产生深刻记忆, 树立品牌良好形象。茶包装的结构优化与再创造, 对功用进行延伸拓展。当茶被消费者取出, 包装的运输销售功能结束后, 通过利用包装的造型、结构、材料等元素, 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还能继续使用。
3.4 大量使用原生材料
今年许多茶包装在制作中大量使用竹、木、藤、草等原生态包装材质,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不仅是材质与形式美感的统一, 也体现了设计师对于自然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利用原生材质衍生出合理的包装形态, 使其可持续发展, 是一种“生态智慧”, 减少繁琐的加工方式与装饰细节, 注重天然材料的自然纹理与色彩表现, 传达出质朴、含蓄、返璞归真的美感。竹、麻、草、藤等包装材料主要成分为天然植物纤维, 废弃后自然降解, 过程迅速、安全、环保, 对自然环境不造成污染, 响应行业提倡的绿色环保包装概念, 也契合现代人低碳生活、崇尚自然的消费心理。原生材料的茶包装既体现了材质的自然面貌、使用功能, 又充分发挥生态智慧与民族地域特色。借助自然力, 重视环境适应性, 是基于生命成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设计。
4 新形势下, 茶叶包装设计观念的转变
日本设计师藤原哉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再设计”概念, “再设计是把平常物品的设计再做一下, 把熟悉的东西看做初次相见般的尝试。再设计是一种手段, 通过将我们熟知的事物陌生化, 进一步捕捉到新鲜感进行再设计”。茶包装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抛弃型产品, 在新市场形式和消费习惯下, 应改变设计观念, 引导茶包装健康、节约、环保的表现形式。
4.1 随包装成本缩减, 使材料与工艺的使用受到严格限制
以往通过高档包装材料提升茶品档次的方式被制约, 茶包装更须注重设计本身的细节与档次, 注重对于文化与品牌形象的构建, 将更有深度内涵的图形、色彩、文字等视觉元素导入简洁质朴的包装形式, 将茶的人文精神融入到包装视觉符号语言, 利用有限的包装形式传递耐人寻味的文化意境, 传递深刻的品牌内涵。
4.2 注重青年市场开拓, 培养新的消费群体
突破传统茶文化风格与受众群体, 使茶品牌形象年轻化、时尚化。传统的茶叶消费观念认为年轻人茶叶消费量少, 经济能力有限, 而将中、老年人群作为茶叶主要消费群体。但这种市场格局逐渐被打破, 许多年轻群体开始加入茶叶消费行列。年轻群体是茶产业的潜在消费者, 也是这个市场中最活跃的群体。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 吸引年轻消费群体是茶行业摆脱困境的一大突破口。与中老年消费群体不同, 青年群体对于茶档次的追求并不高, 中低端茶产品更受他们青睐。如果想吸引青年群体的消费, 应该深入研究他们的消费习惯, 如利用袋泡与速饮杯的包装形式推广新型茶品消费模式, 将茶叶与其生活方式相结合, 融入健康理念与便利性;将流行文化的美学符号导入茶包装, 通过充满时尚生活情趣的包装, 让茶产品与青年消费者产生情感互动。包装形式与视觉语言上获得的心理满足, 有助于提升茶品牌形象与产品附加值, 促进青年群体对茶的沟通, 深化品牌年轻形象。对于青年群体消费市场的开拓, “赵小姐的茶”、“张三疯”等茶品牌可作为优秀市场表率。
4.3 功能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回归
低碳环保的绿色理念实践到茶包装设计中, 要遵循四个原则:⑴最少化原则, 使用最少的材料种类与用量;⑵可回收原则, 尽量使用自然材料或可回收材料;⑶最轻化原则, 确保基本功能前提下, 减轻重量与体积, 改善内部保护结构与填充物。⑷适度设计原则, 不一味堆砌图形与工艺, 不脱离茶产品本身一味追求视觉效果。茶包装的低碳理念不仅限于少用材料或用环保材料, 要从根本上改变设计观念, 不仅是停留在视觉表象上的原生态, 更要上升到生态道德的人文高度, 将设计重心放到功能、材料、工艺与环境亲和性的创新上, 使茶包装做到物尽其材, 材尽其用。
5 结束语
国家“十二五”发展战略中提出, 应借鉴国外先进节能环保型包装新风格、新材料、新成果, 加快推进我国环保型包装开发应用。为打破传统茶包装应用范围狭窄、功能单一、同质化、高成本的现状带来新思路。市场环境的变化使茶包装产业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 品牌形象塑造与茶文化传播必须兼顾企业效益、文化资源、环境与生活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茶包装的经济性、功能性与环保性三位一体, 有助于传达理性的茶文化生活方式, 用简约的包装体现茶文化的韵味与品牌的深刻内涵, 促进消费者与茶叶和包装的沟通。
摘要:针对传统茶包装存在的弊端, 分析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理念下, 茶包装相应作出的调整形式。结合中央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文件精神, 与国外绿色包装理念的引导, 提出从文化内涵、市场定位与环境亲和性等方面, 转化设计理念, 实现茶包装中功能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回归。
关键词:茶包装,绿色设计,功能主义,理性主义
参考文献
[1]林晓丽.“极简主义”影响下的包装设计[J].包装世界, 2015 (1) :91-93.
[2]张杰.谈绿色包装艺术设计[J].包装工程, 2003 (6) :69-71.
[3]于瀛.绿色环保理念下的包装简约设计分析[J].中国包装工业, 2014 (2) :17-17.
低碳理念与城市发展 篇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在日常生活当中, 人们对于生活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的世界范围内, 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和碳排放的不断增加, 给各个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威胁和挑战。基于此, 在城市规划发展当中, 应当充分注重低碳、环保等理念, 将低碳城市理念有效的运用在城市规划当中, 发挥出其良好的引导性作用, 从而塑造出低碳城市, 实现社会经济的良好持续发展。
1 低碳城市理念的概念及特点
1. 1 低碳城市理念的概念
低碳城市指的是在规划和设计城市的过程中, 对于具体的规划方向, 要进行相应的把握, 在全面发展的城市当中, 应当将主导的方向设定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从而促使城市形成低碳发展模式, 最终转变为低碳城市。在低碳城市当中, 主要包括了城市应用空间、行业产业、城市交通系统等诸多部分。在当前很多发达国家当中, 已经在城市规划当中, 对低碳理念进行了融入, 从而发挥出了良好的节能、绿色、低碳效果[1]。在规划和建设城市的时候, 对于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当格外重视。因此, 基于低碳城市理念, 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 必须高度关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
1. 2 低碳城市理念的特点
在城市规划当中, 低碳城市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 在规划城市的过程中对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友善、生态环境的友好可持续发展等都十分的关注。在低碳城市当中, 主要具备创新性、绿色环保性、节能性等特点。其中, 创新性指的是在城市规划发展的过程当中, 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应当以低碳经济为主, 有效的融合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 对于城市当中的各个产业, 也应当进行相应的创新, 基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 对绿色经济产业进行大力的发展。绿色环保性指的是在规划的过程中, 应避免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 在人与自然之间, 保持友善、和谐的发展态势[2]。节能性则是指在规划当中, 对于废气污染和排污量等, 要尽量降低, 对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也要尽可能地避免。
2 低碳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2. 1 产业创新升级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当中, 尤其是在城市当中, 基本上经济发达程度越高, 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就会越严重。因此, 在现代城市的规划和发展当中, 对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必须保持良好的协调性,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 必须注重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如果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和矛盾, 要尽量以生态保护为先, 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 从而使二者得到和谐、友好的共同发展。因此, 在城市规划当中, 对于各项相关的产业, 应当进行创新和升级, 使其朝着创新、低碳、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和转变, 从而使产业结构从内部得到良好的转变[3]。具体来说, 对于城市当中, 高排污量、高能耗的产业, 应当进行严格的整顿与调整。例如, 可以将此类产业向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进行迁移, 从而避免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并对此类产业相关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和升级, 同时积极开发和应用清洁环保型的新能源。此外, 在产业创新升级的过程中, 应当促进不同产业之间的竞争、合作、联系等, 从而为产业的结构升级提供不竭的内部动力。
2. 2 城市密度控制
在城市规划当中, 基于低碳城市理念, 应当对城市当中的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等加以重视。对于城市的发展来说, 人口的流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城市资源有限, 因此, 应当严格的控制城市人口密度, 防止出现某些城市资源紧缺的问题, 对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发展产生影响。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正确引导, 政府部门应当对过去城市规划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 对其中存在的土地资源浪费、用地紧张、占地严重等问题进行解决[4]。具体来说, 应当首先准确的估计城市人口的数量和分布, 对城市人口的密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正确引导, 在城市规划当中避免出现错误规划的行为。此外, 在城市密度规划中, 应当对土地资源的节约给予高度的重视, 对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分配,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从而为低碳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助力。
2. 3 城市空间布局
在城市经济发展当中, 良好的城市空间布局, 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并且对于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也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过去的城市空间布局当中, 主要是将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等作为主要的目的。此外, 有一少部分领导为了自己的政绩考虑, 会出现一些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不良的情况, 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了错误的规划, 从而导致了城市空间布局缺乏合理性的情况, 也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5]。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当前的城市发展中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能源紧缺和生态破坏问题, 以此为目的城市空间布局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低碳城市的规划发展理念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在城市规划中, 也开始尝试对其进行应用。在实际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 规划部门应充分的重视低碳城市的理念, 并在其正确的引导下, 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合理的规划, 以城市交通体系为主要对象, 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 通过有效的规划和设计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对城市中的居住区、工业区、生态区等部分, 利用合理的交通网络进行分隔, 从而促进低碳城市空间的形成。
2. 4 城市交通布局
对于城市的整体规划布局来说, 城市交通布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因此, 城市规划部门应当遵循低碳城市理念, 详细的调查和探讨城市当前的交通情况, 然后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主导, 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城市交通体系。通过对有效措施的运用, 对城市交通的拥堵现象进行合理地解决, 从而避免由于交通拥堵造成的不必要的环境污染。所以在进行城市交通布局规划的过程中, 应当对相关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例如, 在实际规划当中, 如果交通干道使用率和交通量都比较低, 可以适当对其进行删减, 从而使废气排放量降低。如果某些交通道路时常发生拥堵的现象, 可以适当对其进行扩宽或采用立体式交通, 并在其旁边新开辟几条道路, 从而缓解城市主干道的交通压力。另外, 在规划当中, 政府部门也要针对排污量大、交通拥堵等情况, 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和制度, 从而更好的确保城市交通的良好运行。
3 结语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当中,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 碳排放量越来越多, 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 在现代化的城市发展建设当中, 为了确保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良好的协调性, 应当基于低碳城市理念的引导, 正确的引导城市规划, 从而逐渐形成良好的低碳城市, 确保城市良好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颜文涛, 王正, 韩贵锋, 等.低碳生态城规划指标及实施途径[J].城市规划学刊, 2011 (3) :39-50.
[2]陈琳, 石崧, 王玲慧.从规划理念到实践的低碳城市与复合社区——以上海市南桥新城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 2011 (4) :30-38.
[3]李方正, 肖遥, 李雄.低碳城市理念在绿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以迁安市为例[J].中国园林, 2015 (9) :55-59.
[4]李信仕, 王诗哲, 石铁矛, 等.基于低碳城市理念下的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策略——以沈阳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 2012 (3) :134-136, 140.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总体规划策略 篇10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专家从经济社会角度提出了“低碳理念”的概念, 其含义是实现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升碳汇及碳吸收能力。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 各国对低碳城市规划的理解和实践方式也有所不同。中国正积极地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努力, 主要表现在:转变能源结构, 大力发展可持续能力;加强产业结构调整, 提倡和促进循环经济建设;控制人口规模, 努力降低人均排放值。按照碳的终端排放统计, 城市中碳排放的三大来源是工业、交通和建筑, 因此, 城市总体规划是构建“低碳城市”, 实现“低碳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二、低碳理念下的城市总体规划思路
城市总体规划方面的低碳实践路径无外乎减少碳排放和增加城市地区自然固碳效果两个方面。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 研究城市宏观发展战略, 重新评估带形城市以及组团城市在减少碳排放方面的作用; (2) 将节能减排的低碳理念与城市总规定位目标相结合, 以确定城市定位、人口及用地规模预测, 重点研究低碳城市土地利用形式和结构对减少碳排放所能带来的影响; (3) 低碳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研究, 具体可包括交通体系与绿地、水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与土地利用模式的相互配合 (比如TOD)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轨道交通以及建设多种选择的交通系统 (机动与非机动可选交通) 等方面。 (4) 加强城市绿地碳汇系统构建研究,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固碳能力, 构建合理的生态系统。
三、基于低碳理念的总体规划策略
(一) 低碳城市的经济产业系统规划
1. 城市总体规划的能源结构。
按照低碳经济的相关原理, 从源头控制碳排放。对城市的低碳目标与能源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 如在城市产业发展方面, 避免高能耗、高污染的能源产业, 依托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 从源头改变城市经济生产环节的高碳锁定;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方面提出相应的调整措施与意见, 引导城市生产部门热源向天然气、电力等清洁环保型能源转变。
2.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城市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 形成了高耗能、高排放的高碳经济发展方式, 因此在确定城市经济发展战略中, 应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为核心手段。以政策和规划为引导, 建立低碳的产业集群, 形成低碳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相互联系的新型经济体系。通过循环经济的理念, 以现代物流业为纽带, 将区域内的企业联系起来。在资源上共享, 在产品上形成副产品互动, 在产业上共生并相互依赖。
(二) 低碳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
在城市区域的交通出行方式主要包括慢行交通 (步行与自行车) 、公共交通 (巴士与轨道) 和小汽车 (含出租车) 等三种类型。有研究表明, 以小汽车每百公里的人均能耗为1计算, 公共汽车是8.4%, 无轨电车为4.4%, 有轨电车为3.4%, 地铁为5%。因此, 基于低碳理念的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序列为: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小汽车。具体低碳交通对策包括: (1) 以增加非机动出行机会为诱导的慢行网络设置, 那么以低碳为导向的城市设计必需满足非机动出行方式的舒适性、便利性。 (2) 以鼓励“公交+步行”出行选择为基础的土地开发模式。这就需要满足慢行可达性要求确定街区尺度, 提供慢行与公交共生的城市空间环境, 以提供更加有吸引力, 与私人交通工具有同等竞争力的公共交通系统。 (3) 限制城市私家车作为交通工具。通过对道路宽度、线形以及细部设计限制行驶速度和机会, 严格规定停车总车位数, 规定私人汽车碳排放标准等措施限制私家车出行为目标的空间资源配置。
(三) 城市碳汇系统的建立
“碳汇”即是从大气中清除CO2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而森林、草地和湿地系统是中国城市碳汇的主体。按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固碳效益配置城市公园森林系统、道路林网系统和城市郊野森林生态系统。具体的策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生态功能保护恢复以稳定碳汇。通过基本碳汇空间的划定与保护, 林地、农地和水体等主要城市碳汇的补偿与恢复等措施确保城市或区域的碳储量维持在相对稳定和安全的状态。 (2) 整合完善绿地格局以扩大碳汇。从人工要素与自然要素“共生”的角度, 对碳汇系统的水平与垂直格局进行设计, 增加绿地系统在碳清除上的综合功效。 (3) 保育优化生态过程以增强碳汇。传统的城市碳汇系统的研究主要强调其类型、规模、空间分布和配置等格局方面, 其水循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非生物过程以及种群演替等生物过程与绿地系统碳清除功能有积极密切的关系。因此,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设计有必要强化对碳汇系统生态过程的关注, 增强绿地系统的碳捕获和封存能力。
四、结束语
低碳理念与城市发展 篇11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424004105330)
[作者简介]魏玉龙(1976—),女,河南省郑州市人,郑州轻工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服装艺术设计。
[文章编号]1009-3729(2014)04-0104-04
[摘 要]传统服装的大部分原材料是石油类制品,在服装的生产过程中会带来大量纺织原料、废料浪费与水污染,服装行业必须改变以往的设计理念和生产方式,走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服装设计师应通过大量使用天然环保面料、低染料与“再造”纤维织造的面料来设计制作服装,并大力宣传环保理念、积极引导消费者提高其对环保纤维制成衣的认识;通过设计创意类概念服装,激发人们热爱生命、希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向消费者传达环保理念;旧衣新作,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设计“零浪费”与“一衣多穿”的服装,以提升面料的利用率。
[关键词]低碳理念;环保面料;创意类概念服装;旧衣新作;零浪费;一衣多穿
[中图分类号]TS941.2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4.020
面对世界范围内的资源趋紧、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2007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提出: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是“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低碳”遂之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词汇,如何实现低碳经济、低碳消费也成为我国政府和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低碳意味着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坚持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传统服装行业大部分服装的原材料是石油类制品,在服装的生产过程中会带来大量纺织原料、废料浪费与水污染,因此服装业必须改变以往的设计理念和生产方式,走低碳环保发展之路。随着中国人环保意识的逐步增强,人们选择服装不再单纯以“流行”为准则,是否环保也成为其选择服装的重要因素。目前,中国的环保服装设计主要是对天然纤维的研发与对低碳的生产环节控制,而服装设计师进行低碳理念的服装设计却十分不足。鉴于此,本文拟在广泛研究国内外低碳理念服装的最新科学技术与设计思想基础上,对低碳理念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与体现进行分析与论证,以期引导服装设计走低碳环保发展之路,并将低碳理念的服装推荐给消费者,使其接受并喜爱穿用低碳环保的服装。
一、选择环保面料制作服装,减少环境污染
环保面料一般指的是自然、低碳节能无有害物质、可循环利用的面料。例如,天然的棉、毛、丝、麻,以及近年来开发的竹纤维、彩棉等,这些不是从石油中提炼的面料,而是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如果控制得当、合理利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是设计环保服装的优质传统面料。天然面料的服装对环保能起到积极作用,一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在2009年中国国际时装周春夏系列服装展示会上,设计师梁子采用广东传统的莨绸面料制作的高级定制服装受到了广泛好评。莨绸是濒临失传的中国古老面料,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它以桑蚕丝为原料先织成坯绸,再使用广东独有的植物中草药——薯莨的汁液浸染,纯手工制成,制造过程非常环保。梁子称莨绸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绿色环保面料”[1],“莨绸染整技艺”也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环保面料不断出现。例如,RPET面料(再生涤纶面料)是一种新型的再生环保面料,它是将回收的宝特瓶经品检分离、切片、粉碎、冷却后,抽丝拉成极细的纱线再织造成的面料,俗称“可乐瓶环保布”。这种技术最早是由日本于2002年研制出来的,除了回收的可乐瓶外,废报纸、旧衣物的纤维、天然麻经过粉碎、化学反应、聚合等步骤都能制成RPET面料,这一过程使生态圈系统的石油消耗和CO2排放量降低约80%[2]。台湾的Singtex Industrial企业通过利用星巴克和7-Eleven连锁超市里顾客喝完咖啡后剩下的咖啡渣,生产出咖啡碳纤维。这种纤维在高弹机上织造成的面料具有弹性,很适合制作针织服装或内衣。世界知名的美国户外服装品牌Timberland的设计师就使用这种碳纤维面料制作夹克,被称为是“最环保的夹克衫”[3]。由于弹力面料服装便于活动,许多运动品牌如Nike、North Face、Puma等都争相利用碳纤维面料制作运动服装,打造其健康环保的形象。
目前仍有很多中国人不太认可再生产品制成的服装,认为其是用回收材料、甚至是垃圾制作而成的,产品档次太低。这是一种错误认识。作为服装设计师,要大力宣传环保理念、积极引导消费者提高其对环保纤维制成衣的认识;应通过大量使用天然环保面料、低污染面料,以及再造纤维织造的面料来设计制作服装。
二、通过创意类概念服装设计,传达环保理念
灵感的发掘与寻找需要设计师具有发现美的眼睛,从自然界中发掘和积累素材。创意类概念服装设计要求设计师从自然界物质的纹样、色彩、肌理中获取灵感,从而激发人们热爱生命、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被称为“时尚顽童”的英国设计师亚历山大·麦昆设计了一组以羽毛为主题的服装,有的直接用羽毛黏贴在立体的服装造型上,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就在身边(见图1);有的是在丝绸服装表面使用数码印花机喷印羽毛的纹样,再局部黏贴、固定羽毛,达到了虚实互映的装饰效果。
日本的著名时装设计师古川云雪也被称为“环保的设计师”,本色、自然是其服装设计的夺目之处。古川云雪尤其擅长使用非纺织面料或者面料再造手法进行创意概念服装设计,以抒发情感。2012年,他在中国展示的作品都是以环保为主题,用藤艺编织成夸张的花瓣造型或存在感很强的立体几何造型,非常另类而雅致(见图2)。他在服装上绘制羽毛鲜艳、栩栩如生的鹦鹉,传达了万物同在一个地球上生存、人人都有责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理念,其醒目的色彩和动感的造型提醒人们,要保持生态平衡,爱护自然环境,唯有这样,美丽的禽鸟才能在森林里繁衍生息,而不绝迹。
另外,废旧的耳机、磁带也可以通过再造制作为服饰配件运用在服装搭配中,营造出另类的时髦。虽然这些天马行空的创意服饰造型过于夸张、超前,还暂时不能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但设计师通过创意类概念服装设计可将自己的低碳理念展现出来,引导消费者接受低碳环保的服装。
三、旧衣新作,减少资源浪费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新衣物的速度过快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减少购买新衣、将旧衣服循环利用、旧衣新作也成为践行低碳理念的一种方式,并且成为有识之士正在探索的新的盈利模式。
从2006年开始,伦敦时装周专门开辟了展位给一些年轻的致力于环保的设计师,以展示其用再生、回收材料,以及无污染物料和制造方式制作出的华丽时髦的服装。展览产生的积极影响使时装周的主办机构逐年扩大“低碳的服装设计”这一主题展区
图1 亚历山大·麦昆的设计作品
图2 古川云雪设计的藤艺服装
的规模,使其成为时装周的一个重要展区,吸引了越来越多持有环保理念的服装设计师在这个展区展出自己的作品。在2013年的时装展位中就有将几年前库存的、有瑕疵的旧衣服剪成布条,再用粗棒针手工编织成的外套,别具一格,赢得了人们的赞誉。
国内也有异曲同工的设计。FAKE NATOO品牌创立者张娜早在2011年就开展“再造衣银行”的公益项目。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敏锐观察,她将人们丢弃或闲置不用的废旧衣物和面料收集起来,聘请下岗女工分门别类去清洗拆分;然后根据厚薄、色彩合理搭配,重新拼接成新的面料;最后经过巧妙设计,缝纫成时尚的服装。可见,通过恰当的途径,用最低成本的原材料来设计的环保服饰完全可以实现经济实惠的目标。这些经过循环利用的服装具有丰富奇妙的面料肌理、独特个性的审美效果、唯一、无法复制的款式,“再造衣银行”项目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的大部分利润用来建立基金帮助一些下岗女工。张娜开展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倡导低碳理念,希望通过人们的怀旧心理,减少资源浪费。虽然这些循环利用的服装没有轰轰烈烈地走向国际,成为品牌,但设计师别具一格的创新思维模式,充分贯彻了绿色环保理念,值得称道。
经营服饰的卖家与生产厂家往往都有大量的过季服饰库存,如果能够成立旧衣回收公司让其作为中间媒介来分类、处理和再利用旧衣物,再通过设计师进行环保服饰的再设计和再生产,几乎可以实现材料的零成本。这类低成本的环保服饰,通过服装设计师的创意设计,必将成为一种国际前卫的环保服饰设计潮流。
四、“零浪费”与“一衣多穿”,有效提升面料利用率
根据纺织行业的一项统计,仅在欧洲与美国,目前每年浪费掉的纺织面料就已接近10万吨[4]。通常情况下,一件成衣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就会有15%的布料被浪费[5]。设计师如果能最大限度地利用面料,减少废料,那么对环境的污染就会越小。
芬兰设计师瑞桑恩(Rissanen)是帕森设计学院的第一个可持续时尚设计方面的助理教授,他主张服装设计面料的“零浪费”。他发明了一种全新的剪裁方法,就是将整块面料剪裁顺序上下颠倒过来,避免往常将衣袖、领口、衣服背面和前面进行衔接时造成的面料浪费,使整件衣服如同拼图一样完整地组合,最终达到物尽其用的效果。虽然这种裁剪方法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需要的面料幅宽是固定的,以牺牲时尚为前提等,但是,随着“零浪费”设计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在将来把“零浪费”服装推进正式的商业运作中。
另一种可选择的设计方法是1990年代日本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川久保玲设计的“一衣多穿”服装。其设计简单到不像一件服装成品,仅是在一块正方形的面料上挖出大小不同的若干个洞,而穿着者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同位置伸进自己的头和胳膊(见图3)。这种设计启发了整整一个时代关于服装的思考,也启迪了许多设计师进行“一衣多穿”概念服装的设计尝试。2000年,由川久保玲的徒弟渡边淳弥设计了一款可以上下颠倒穿着的运动衫(见图4):脱下来把头套进腰部的开口就成了另一件运动衫。这虽然不是时尚界首款“一衣多穿”的服装,却是公认的主流时装界“一衣多穿”的典范。服装带给人的乐趣远不只是穿着的快感,更多的是思想碰撞出的无限可能性。“一衣多穿”虽不是国际知名品牌的主流设计,却是消费者最喜爱的设计理念。随着金融危机的大范围袭来,近年来消费者已经开始越来越关注一件衣服的价值,设计、创意、剪裁、面料、工艺、功能性……许多以往不曾考虑的问题开始更多地成为消费者购衣的考量点。而一些有才华又洞悉市场需求的服装设计师便开始了“一衣多变”的设计。
美国的服装设计师一贯以线条流畅、造型简洁、注重实用、性价比高为设计成衣的原则。他们能够站在消费者的立场思考穿着的舒服、随意,敏锐地感觉到设计“多任务的时装”是一种聪明讨巧的做法:一样的价钱,多一种穿法,人们就会觉得物有所值。年轻设计师OsmanYousefzada设计的一件有2种穿法的裙子被人们戏谑地称为“大萧条连衣裙”:第一种穿法是把垂坠的部分斜穿过肩胛骨,成为一件波西米亚风格的长裙;第二种穿法是将垂坠面料抻拉并正好遮掩住小腹,成为一件腰腹部有堆叠褶皱的优雅礼服,2种穿法都很完美。人们称它是“大萧条连衣裙”其实是对其功能性的褒奖:一件服装满足2种场合、2个环境,实现了价值最大化。这件裙子的真正售价是600镑,其价格虽然比较昂贵,但让人耳目一新的穿着方式让它成为Browns百货公司长盛不衰的畅销产品。Osman从那以后陆续推出了3种穿法、多种穿法的衣服,多变穿法的设计理念成为引领潮流的新理念。
Donna Karan是美国知名的成衣品牌,其设计师Donna Karan也被称为“多种穿法女王”。她已推出数年的“万用”针织外套通过正反前后的颠倒围裹能够演变成套头衫、围巾等,还可以通过拉链的开合、绳带的长短收缩变身为手袋、斜挎抽绳小包、超大日用包等12种穿用法,而且每年增加更多色彩和
图3 川久保玲设计的“一衣多穿”作品
图4 渡边淳弥设计的“一衣多穿”作品
面料,该外套一直保持畅销的状态。2011年夏季,她还推出了一件“无限连衣裙”(见图5),号称有百种穿法。这也带动了美国其他很多服装设计师争相挑战设计多种穿法的单品,丹麦的一家设计公司甚至推出有超过40种穿法的连衣裙。
国内也有设计师借鉴外国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一衣多穿的服装,例如上海FASHION&ART品牌的设计师叶谦用一片布设计出披风、斗篷、围巾的3穿外衣,连袖子也有2种穿法可替换,一种是甜美浪漫风格的泡泡袖,另一种是中性帅气风格的立体袖,可以方便地与其他单品服装进行搭配。
“一衣多穿”的设计方法意味着今天的环保服饰着重功能性、实用性的设计和更创意、节约的剪裁,这不仅有利于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有效提高衣服的性价比。这样的服装设计趋势,将促使更多的人接受环保服饰。
图5 Donna Karan设计的“无限连衣裙”作品
五、结语
低碳环保的理念正在成为未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新趋势。2012—2013年最新一季的环保服饰倡导前卫的设计理念、合理的价格,这是环保服装设计的潮流。服装设计师所不断努力改进的环保服装,已不是10多年前用塑料瓶、包装袋和废报纸做成的简陋的“工艺品”,也不是仅能放在橱窗里展示创新理念的奢侈品。现代的低碳环保服装需要具备更实用、更时尚的特点,使消费者不但消费得起,而且可持续利用。这样的设计理念,将促使更多人接受环保服饰。
如何使服装更低碳环保是设计师的职责之一,也是设计师为环保贡献力量的一种方式。虽然设计师不能控制面料生产的环节,但是在低碳理念下,可努力通过多种创意设计和再利用的方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服装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低碳为核心思想,设计、生产、推广、发展低碳服装,不仅有利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将促使纺织服装产业的自主创新,推动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红,朱旭明.浅谈面料再创造与服装设计[J].纺织科技进展,2010(5):74.
[2] 冀海波.低碳环保新视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36-51.
[3] 付丽娜.面料再造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33.
[4] 刘增潮.和谐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文化[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55-61.
[5] 刘昌明.中华生态环境文化[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37-40.
图3 川久保玲设计的“一衣多穿”作品
图4 渡边淳弥设计的“一衣多穿”作品
面料,该外套一直保持畅销的状态。2011年夏季,她还推出了一件“无限连衣裙”(见图5),号称有百种穿法。这也带动了美国其他很多服装设计师争相挑战设计多种穿法的单品,丹麦的一家设计公司甚至推出有超过40种穿法的连衣裙。
国内也有设计师借鉴外国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一衣多穿的服装,例如上海FASHION&ART品牌的设计师叶谦用一片布设计出披风、斗篷、围巾的3穿外衣,连袖子也有2种穿法可替换,一种是甜美浪漫风格的泡泡袖,另一种是中性帅气风格的立体袖,可以方便地与其他单品服装进行搭配。
“一衣多穿”的设计方法意味着今天的环保服饰着重功能性、实用性的设计和更创意、节约的剪裁,这不仅有利于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有效提高衣服的性价比。这样的服装设计趋势,将促使更多的人接受环保服饰。
图5 Donna Karan设计的“无限连衣裙”作品
五、结语
低碳环保的理念正在成为未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新趋势。2012—2013年最新一季的环保服饰倡导前卫的设计理念、合理的价格,这是环保服装设计的潮流。服装设计师所不断努力改进的环保服装,已不是10多年前用塑料瓶、包装袋和废报纸做成的简陋的“工艺品”,也不是仅能放在橱窗里展示创新理念的奢侈品。现代的低碳环保服装需要具备更实用、更时尚的特点,使消费者不但消费得起,而且可持续利用。这样的设计理念,将促使更多人接受环保服饰。
如何使服装更低碳环保是设计师的职责之一,也是设计师为环保贡献力量的一种方式。虽然设计师不能控制面料生产的环节,但是在低碳理念下,可努力通过多种创意设计和再利用的方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服装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低碳为核心思想,设计、生产、推广、发展低碳服装,不仅有利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将促使纺织服装产业的自主创新,推动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红,朱旭明.浅谈面料再创造与服装设计[J].纺织科技进展,2010(5):74.
[2] 冀海波.低碳环保新视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36-51.
[3] 付丽娜.面料再造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33.
[4] 刘增潮.和谐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文化[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55-61.
[5] 刘昌明.中华生态环境文化[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7:37-40.
图3 川久保玲设计的“一衣多穿”作品
图4 渡边淳弥设计的“一衣多穿”作品
面料,该外套一直保持畅销的状态。2011年夏季,她还推出了一件“无限连衣裙”(见图5),号称有百种穿法。这也带动了美国其他很多服装设计师争相挑战设计多种穿法的单品,丹麦的一家设计公司甚至推出有超过40种穿法的连衣裙。
国内也有设计师借鉴外国先进的设计理念,设计出一衣多穿的服装,例如上海FASHION&ART品牌的设计师叶谦用一片布设计出披风、斗篷、围巾的3穿外衣,连袖子也有2种穿法可替换,一种是甜美浪漫风格的泡泡袖,另一种是中性帅气风格的立体袖,可以方便地与其他单品服装进行搭配。
“一衣多穿”的设计方法意味着今天的环保服饰着重功能性、实用性的设计和更创意、节约的剪裁,这不仅有利于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有效提高衣服的性价比。这样的服装设计趋势,将促使更多的人接受环保服饰。
图5 Donna Karan设计的“无限连衣裙”作品
五、结语
低碳环保的理念正在成为未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新趋势。2012—2013年最新一季的环保服饰倡导前卫的设计理念、合理的价格,这是环保服装设计的潮流。服装设计师所不断努力改进的环保服装,已不是10多年前用塑料瓶、包装袋和废报纸做成的简陋的“工艺品”,也不是仅能放在橱窗里展示创新理念的奢侈品。现代的低碳环保服装需要具备更实用、更时尚的特点,使消费者不但消费得起,而且可持续利用。这样的设计理念,将促使更多人接受环保服饰。
如何使服装更低碳环保是设计师的职责之一,也是设计师为环保贡献力量的一种方式。虽然设计师不能控制面料生产的环节,但是在低碳理念下,可努力通过多种创意设计和再利用的方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服装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以低碳为核心思想,设计、生产、推广、发展低碳服装,不仅有利于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从某种意义上将促使纺织服装产业的自主创新,推动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红,朱旭明.浅谈面料再创造与服装设计[J].纺织科技进展,2010(5):74.
[2] 冀海波.低碳环保新视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36-51.
[3] 付丽娜.面料再造及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33.
[4] 刘增潮.和谐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文化[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55-61.
试论低碳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篇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的不断加快, 人们对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 加上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涌入到城市中, 加剧了城市能源的消耗, 人均的耗能量也在持续上升, 导致城市交通越来越拥挤, 交通方面的消耗能量也越来越大, 大幅度增加了整个城市能源消耗量。因此, 注重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规划过程中将节能减排作为重点内容, 全面落实低碳生活理念, 推动低碳城市建设, 大量节约各类能源, 减少城市规划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具深远的意义。
2 低碳城市理念概述
2.1 低碳城市的具体定义
低碳城市, 就字面意思来说, 就是要求相关人员在对城市建设进行规划时, 正确把握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将低碳发展作为主要导向, 推动城市向着低碳模式的方向发展, 进而创造出一个真正的低碳城市, 包括了整个城市的交通体系与所有与经济有关的行业、产业以及使用空间等。当前, 很多比较发达的国家都已把低碳理念和城市规划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而且在实际城市规划中也取了很好的效果, 推动了城市向低碳、节能以及绿色的发展。但要注意的是, 在实际的城市规划与建设中, 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 以低碳城市理念作为城市规划的向导, 确保经济与环境之间和平发展。
2.2 低碳城市具备的特点
低碳城市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理念, 不仅要求城市零规划必须保持合理性, 还强调对生态环境保护, 以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使得人与自然始终保持和谐友善的关系,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节能性。节能主要是指城市的规划建设中, 要求各类的工业、产业的最大限度的减少废气排放, 积极引用各类可持续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风能等, 以降低工业废气对环境的污染。 (2) 绿色环保。绿色环保主要是指在在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与污染前提下, 对城市进地合理规划, 例如生态园林建设比纳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 让城市居民与能够与自然亲密接触, 如城市建设中尽量使用环保性较好的建设材料, 降低材料对环境的污染, 以确保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创新性。创新性主要是指把将低碳经济发展作为城市规划的主导, 对环境保护和经发展进行有效的结合,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 大力提倡与低碳经济或者绿色经济有着的产业, 推动低碳城市的发展[1]。
3 低碳理念给城市规划带来的影响
3.1 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城市的空间布局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以往的城市空间布局中, 大部分考虑的都是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等, 而且在实际的规划过程中, 一些领导或者干部, 为了外延与扩大城市的建设空间, 增加自己的政绩, 而忽略了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对城市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而将低碳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之后, 要求各个部门在城市规划过程中, 把交通作为主要的规划因素, 全程围绕着交通合理规划, 使得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化, 坚持低碳环保的规划原则, 对城市的交通问题进行全面考虑, 让城市的整体规划都围绕着交通进行, 将交通作为城市空间布局的核心推动城市发展逐步向着交通更为密集的区域发展。
3.2 实现了城市密度的合理控制
城市密度就是指一座城市总人口的密度和建筑密度,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因此,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时, 城市的总人口数是最先需考虑的问题, 因此, 对城市人口的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 提高城市资源的利用率, 是避免城市内部紧张或者浪费的重要举措。但就实际情况而言, 我国虽然加大了城市化建设的力度, 城乡建设年脚步也在不断加快, 但很地方政府对于城市规划都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过于注重城市规划建设规模与档次, 而忽略了对城市人口密度的控制, 加上土地资源的不合理使用, 导致城市资源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而低碳城市规划理念, 则更加注重人口密度的控制, 要求相关部门在对城市进行规划时, 首先对城市人口实际密度进行科学的预估, 在充分了解确切的人口数量之后, 依据城市规划的具体情况, 对密度进行科学、合理控制将, 将城市人口密度始终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此外, 低碳理念提高了城乡建设的实用性, 实现了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科学性, 也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3.3 推动城市交通规划的合理性
交通系统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也对城市内部的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低碳城市规划理念正好强调了这一点,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高度重视交通系统规划的合理性, 依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对城市的交通网线进行不断的调整, 降低了堵车与污染等情况的发生。例如, 低碳理念要求规划人员充分把握城市交通情况, 了解交通规划是否符合城市的等级 (如图1所示) , 合理调整城市的主干道与线路, 降低交通废气排放量, 将人流量比较少的主干道删减, 而人口比较密集的位置, 则可以多增设相应的主干道, 从此来减轻主干道路所承受的压力, 降低交通堵塞事件的发生率等。此外, 除了与城市规划相关的部门, 我国政府也针对城市交通拥挤、排污量较大等交通状况, 制定出些科学、有效的处理对策, 从根本上提高城市内部的交通质量。
3.4 推动城市产业的进一步升级
经济发展和环境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而低碳城市理念, 则强调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同发展的理念, 要求规划者对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 对城市中各个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式进行合理的调整, 对各类污染高、消耗大的产业进行全面整顿, 通过产业升级的方式, 让各个行业之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推动产业往绿色、环保以及低碳的方向持续发展。
3.5 推动了低碳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
低碳城市规划理念, 有效的推运了低碳产业园区的规划理建设, 通过不断引进各类低碳环保产业, 可以构建出全新的低碳产业园区, 并对不同的园区进行合理的布局, 降低了资源浪费与能源消耗, 进一步推动了低碳城市的发展脚步。此外, 低碳理念要求相部门针对部分耗能与污染较大的产业, 制定出迁移或其他的发展战略规划, 从污染的源头出发, 对污染源进行控制, 特殊情况可以要求企业关停, 或者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 实现了产业园区发展的低碳化。例如, 对水资源进行循环利用, 不断优化交通道路、对污水进行净化再次使用以及对各类生活与工业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后, 再次利用等, 以低碳理念为主导, 构建出大规模的资源循环运用网络, 创造出复合、实用型的低碳生态系统, 为低碳城市的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2]。
3.6 推动了节能型建筑设计的发展
城市发展与建筑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而低碳城市理念强调的正是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 必须以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污染的排放量以及加大力建设低碳城市的规划理念与发展战略, 提倡节能型的建筑设计, 不断吸收、借鉴以及应用各类科学、合理的节能型建筑理念与相关的技术, 确保城市建筑设计与建设的节能性。例如, 使用低排放的太阳能建筑 (如图2所示) , 制定出相关的政策与法规, 让节能型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与推广, 得到法律法规的大力支持。构建出节能建筑设计的专业评价体系与监管制, 以推动节能型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让城市能源的供应方式实现多样, 提倡各类低碳或者无碳资源的动用, 加大力度推广与普及环保型节能建筑的建设等, 从根本上提节能建筑设计质量, 促进低碳城市的发展。
4 结束语
总之, 在城市不断发展建设的过程中, 城市规划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 尤其是随着低碳理念的进一步深入, 城市发展必然要走上低碳城市建设的道路。因此, 在城市的规划过程中, 相关的规划部门和人员, 应该依据各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 将低碳城市理念作为引导方向, 制定与城市实际发展相符合的规划方案, 对城市的交通、空间、人品密度、各类产业结构以及人们的生活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 以推动低碳城市的发展与建设。
参考文献
[1]郭文奇, 梅益伟.论低碳理念在城市综合交通工程规划设计中的体现[J].技术与市场, 2015, 04:133~134.
【低碳理念与城市发展】推荐阅读:
城市理念10-25
生态城市理念07-09
提升城市建设理念07-06
经营城市理念 加快城市建设(城建调研)09-13
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09-24
用工业化城市化理念引领跨越发展07-05
理念与发展09-14
中豪:新城市主义理念的践行者07-20
用循环经济理念治理城市生活垃圾环境污染06-29
低碳生态理念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