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理念

2024-10-14

低碳生态理念(精选12篇)

低碳生态理念 篇1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积极响应低碳号召, 不仅明确了低碳发展的重要理念, 还将重点设置为节能减排。现阶段在经济的发展中我国加快了城市建设, 低碳城市的理念给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建筑业已经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然而要想得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及时转变设计理念和方法, 促进绿色建筑更加科学合理。因此现阶段加强对低碳生态理念下绿色建筑的特征、设计原则及要点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低碳生态理念下绿色建筑设计原则

1.1 将绿色建筑视为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

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 设计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 运用创新的意识, 将该建筑物体视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这样一来, 整个系统就能够针对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应用, 并根据这些条件来开展建筑物内部空间和结构以及外形的设计。建筑物建成以后, 不会对当地大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其内部的采光、取暖等系统也能够完美结合并相互协作。设计过程中, 应当注重选择合适的朝向, 这样一来就能够将阴影及太阳能等进行充分的利用;结合室内外的空间进行设计, 促使空气流通顺畅;建筑空间要能够体现科学化, 提高空间的灵活运用性, 保障其拥有可改造的余地, 能够在重新改造下进行重复利用[1]。

1.2 建筑环境的整体规划

首先, 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 不仅要考虑该建筑中这一小的生态系统环境, 还要结合当地整个的生态系统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 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促进土地的合理使用, 促使建筑对当地的社会、生态及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设计中为了促使物流和能源能够顺畅, 要加强对自然本质属性的研究, , 促促使使各各个环节和区域功能更加合理;其次, 综合考虑绿化、间距和朝向等各个方面内容, 促使其得到充分的循环利用, 整体的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注重以智能和小型为主, 这样一来能够提高整个建筑的绿化效果, 并促使能耗量得到降低;在选择建筑材料时, 要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和空气污染较小的材料, 从整体上对建筑的绿化进行考察。在进行建筑区域内绿化建设的过程中, 要尽可能选择多种植被, 绿化环境形成一定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将建筑区域内的绿化同整个城市的绿化建设相结合, 促使绿色建筑的生态系统同城市生态系统相辅相成[2]。

绿色建筑小区绿化设计见图1。

2 低碳生态理念下绿色建筑特征

低碳生态理念下的绿色建筑指的是在建筑物中各个设备及施工过程和建筑物的整个使用过程中, 化石能源的消耗将被降到最低,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 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据有效数据显示, 在每年所产生的废气当中, 建筑物产废气占有一半以上, 有40%的二氧化碳是由建筑物排出的。在这种情况下, 绿色建筑要想实现低碳环保, 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节能。因此该建筑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2.1 加强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 现阶段实施节能最主要的方法就是通过将一部分热量进行提前储存, 并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对其加以利用, 从而减少能耗。在这过程中能够对可再生能源 (如风能和生物能等) 进行充分的利用, 减少对煤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在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及太阳运行轨迹等客观条件, 通过选择太阳能蓄热和通风等技术, 对可再生能源进行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针对建筑物的表面要应用保温和隔热性能较好的材料, 在冬季有效利用太阳能来进行取暖, 夏季则能够在这样设施的保护下降低室内温度, 为人们提供更加科学、环保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2.2 加强建筑材料的再生利用

在进行绿色建筑的设计过程中, 要加强对其材料选择的考虑。从建筑材料的方面来看, 要想实现绿色低碳环保, 最重要的就是建筑垃圾的减少, 因此增加对再生建筑材料的应用是一项有效措施。在对建筑保温隔热能力进行加强的过程中, 可以使用新型的墙体原材料。现阶段, 建筑的外表是否具有较高的保温隔热功能是影响建筑环保性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据调查,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建筑的围护结构都具有较低的保温隔热功能, 不仅需要在夏季增大空调的开放量, 在冬季也需要增加对煤炭资源的利用来进行取暖, 能耗量非常大, 而且人们居住的环境也达不到舒适的程度。所以, 要想有效实现建筑节能, 最佳方法就是增强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功能[3]。

3 低碳生态理念下绿色建筑设计要点

低碳生态理念下, 绿色建筑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设计过程中如果只重视节能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是达不到有效节能的效果的, 必须通过设计师精细的设计, 促使各项设备和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结合, 实现系统设计的定量化。这一设计要求该建筑从整体上能够实现协调和平衡, 综合考虑多种限制性因素, 如资金、材料等, 追求应用最少的投入和最佳的手段实现节能设计目标。从这个角度来看, 低碳生态理念下的绿色建筑拥有以下两个设计要点[4]。

3.1 节能建筑系统设计

这一设计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限制性, 它应当在不改变装机功率的基础上进行, 达到节能目的的手段是将能源利用率提高。例如, 应运用空调热泵来代替空调机, 因为前者更加节能。同时, 加强对太阳能伏电和风力发电机等可再生能源机械的应用;加强对新节能技术的应用, 以此来减少煤炭等对环境污染较大能源的使用, 使生态平衡得以维护。例如我国西部地区拥有较多的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 因此设计中应当能够体现对这些资源的充分运用。

3.2 环保建筑系统的设计

对生活舒适度的考虑是这类型设计的主要目标, 设计中要以促进能源设备装机功率的降低为主。设计中充分体现了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并能够促使室内的通风和温度达到人们的需求。建筑物在为人们提供良好环境的过程中, 最佳的状态就是能够实现冬暖夏凉并保持良好的通风。在这种情况下, 只要使用功率较小的空调和系统即可。该设计方案中, 设计师应当充分考虑建筑物的外界条件, 如方位和朝向等, 促使风能和太阳能得到充分的运用。墙体表面玻璃、窗口和建筑材料都要进行优化设计。要想实现科学合理的设计, 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必须针对一定的客观条件不断的对设计图进行修改和完善[5]。

4 结语

时代的不断进步, 促使人类开始思考自身的行为给大自然和生态系统造成的威胁。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为了促进其能够得到长期稳定的进步, 在进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融入低碳生态理念已经成为一种绿色建筑趋势。绿色建筑具有应用可再生能源替代不可再生能源的功能, 还能够加强对建筑材料的再利用, 并从节能建筑系统和环保建筑系统两方面体现出了其设计的要点。对于中国建筑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罗薇羽.基于低碳生态理念的武汉市主城区居住区绿地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14.

[2]赵洋.基于低能耗目标的严寒地区体育馆建筑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3]周海萍.中国传统民居生态理念在低碳室内设计中的继承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12.

[4]姜仁良.低碳经济视阈下天津城市生态环境治理路径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2012.

[5]徐振强, 李爱民, 尤志斌, 等.基于法的效力保障低碳生态城持续性发展——《无锡市太湖新城生态城条例》的评析与建议[J].建设科技, 2013 (16) :46-50.

低碳生态理念 篇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都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而城市的环境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若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很难提高。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创造良好的城市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践行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可以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开销更少、生活环境更优美,不仅能减轻我们生活的压力,也能减轻城市与环境的压力。

低碳生活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对于市民朋友们来说,低碳生活,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态度。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水、节电、节油、节气、节材,从点滴做起,从你我做起。相信通过点点滴滴的日积月累,定能产生巨大的减碳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实践低碳理念。

衣。衣是人们保暖御寒、彰显个性的必需品。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民以食为天”,平常我们吃的可口食物也与碳排放量密切相关。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故此,我们应多吃素食。另外,食用本地的应季果蔬也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住。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在住房上,我们也可以实践低碳理念。根据需要,尽量选择较小户型的居室。使用节能环保的装修材料,不仅可以住得舒适,而且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用。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电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动力。节水、节电,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使用节能灯、出门随手关灯、合理节约用水,每年都可以减少水电的消耗,进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少用1个塑料袋就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1克;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减碳10.3万吨;少用电梯,合理使用电视、冰箱、电脑等电器,也能够大量地减少向环境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

行。我们每一天都在不停地行走,行也可以是低碳的。选小排量车,并且少开车。每月少开一天车,每年就可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会更少。此外,通过及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持合适胎压、及时熄火等措施,每辆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00千克。

低碳生态理念 篇3

在低碳概念扑面袭来的今天,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新课改的实践者,反思我们的教育,同样也是高能耗、低效益的教育。所谓高能耗,是因为我们的师生均以牺牲大量宝贵的时间甚至身体健康为代价,书山题海,拼的是时间和汗水,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所谓低效益,是因为我们培养的所谓“人才”中,有的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不了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在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素质教育举步维艰的今天,我们更应当提倡“低碳教育”。

今天,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顺利推开,这是一次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实践的全面改革与创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这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生成的生本教育,我认为正符合“低碳教育”的要求:简约、高效。

生本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最高的教育境界就是让教育可以简简单单地去做,使学生学出无限的精彩。其基本原则是把教师“事无巨细的交代,细致入微的安排”转化为学生的思考、研究和自己的决定。生本教育认为:教育的最大资源是孩子本身。把学习还给学生,把教师的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师只是牧者,把学生领进草原,让他们选择自己的方式去吃草;教师只是帮学,只是组织学生学、服务学生学,而不是自己教。也只有这样,学生的潜能才能真正被激发,学习效率才能真正提高。由此可见,生本教育正是“低碳教育”,生本课堂才是“低碳课堂”。那么,如何真正地走进生本、关注生本,打造“低碳课堂”呢?

一、追求简约课堂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的认知理论认为: 任何学科的内容都可以用更为经济、富有活力的简约方法表达出来,从而使学习者易于掌握。古人云:“大道至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的确,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教学也要追求简约求实的艺术境界。

所谓简约课堂,就是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的高度概括性的课堂,这种概括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简单、空洞,而是以简洁、清晰、完美的外在形式具体地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简洁与明了,更体现在内容与方法上的丰富与深刻,亦即内容的言简意赅、文约义丰,教学方法与思维训练的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繁杂,无论“西瓜”还是“芝麻”统统要捡;教学时间紧张,到最后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课件繁华,大容量,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扫描般地观看,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探索的空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教学结构散乱,各环节教学的重点不清晰,缺乏应有的层次和教学节奏;教学的方法花哨、不经济,学生与文本对话少;结果饱满、臃肿的教学中显现出肤浅、低效,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因此,学会有选择地放弃,努力让课堂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以简约求丰富,形成省时、省力、省资源的简约化课堂教学风格,应该是政治教师的不懈追求。为此,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教学目标简明。

按照课程目标的要求,每堂课学习都要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但这并不是要求将三者简单地叠加,而是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其实,一堂课要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真正给学生留下点东西,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2. 教学内容简约。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线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每课时教材容量相当大,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完成教学任务,毕竟课堂教学时间和学生的学习精力都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需要对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读,发现那些为学生真正所需要的、终身有用的核心知识,以充分发挥教材的教学价值,这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3. 教学环节简化。

学习的过程应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 我们没有必要设计那么多的学习环节,没有必要设置那么多的问题和陷阱让学生去钻,更没有必要将简单问题复杂化。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大力提倡简化,追求简捷流畅的学习路径,使整个教学过程层次分明、松弛有度、收放自如。

二、提倡有效教学

理想的课堂教学可以用“有效”两个字来概括。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成效,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我认为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1. 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

新课程改革要求切实贯彻“三贴近”原则,即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教师在课前教学准备时要注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内容安排时要注意联系实际,活动选材时要注意应用于生活,课堂练习也要走进生活,让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判断、选择,提升价值标准,提炼观点。

2. 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有利于学生逐步获得思考方法。

3. 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教育重在育人,教育的核心就在于要培养真正的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而现在的教育,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更注重智力的培养,忽视了心灵和人格的塑造,使得高智商低情商的孩子越来越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丰满的生命,所以,要培养真正的人,在教育身后留下动人的痕迹,就需要教育者学会尊重学生的情感,站在人性的角度,把激情和智慧奉献给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

低碳生态理念 篇4

现在中国和世界上不少的国家都在开展建设低碳节能生态型文化公园, 但探其本质, 依然缺乏一个主导。目前, 人类赖以生存的大环境气候变暖问题逐渐严峻, 这将是我们所面临的很大挑战。为此, 在开展市民文化公园建设当中需要以低碳节能生态理念为中心, 建设能够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生态化文化公园。

2 如何以低碳节能生态理念为中心开展市民文化公园建设

2.1 大力发展低碳型市民文化公园

在开展市民文化公园建设中, 加强政府规划和政策规定的具体落实情况, 严格遵循低碳建设相关标准来进行。在此过程当中, 需要拓展低碳节能生态理念的推广教育, 强化整个社会公众的宣传。推行节能设计, 在文化公园建设当中一定要展现自然风光特点。推广低碳节能生态建筑的分级认证制度。对于建设的新文化公园需要严格的达到低碳节能标准。

2.2 推动市民文化公园低碳化节能建设

发展低碳经济则严格要求, 市民文化公园建设一定要降低对化石能源的完全依赖性, 逐渐向有机、生态、高效的方法发展。

2.3 创建碳基金, 鼓励低碳技术的探究与研发

碳基础资源使用在投资方面上, 一定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鼓励相关企业单位对低碳技术的研发, 整合现有的低碳技术, 进行大区域推广及运用。

2.4 制定生态文化公园建设战略规划

推动地方政府、金融企业政策激励制度与融资体制的大力支持, 在市民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大力推广低碳节能技术。可与国际上各个国家密切协作, 不断引入先进的低碳节能技术, 投入到文化公园建设中。

3 以低碳节能生态理念为中心开展市民文化公园建设相关案例

3.1 项目背景

萍乡是一个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的文明古城。萍乡经历了从远古时代、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随着能源危机的到来, 人类已经逐步进入了新能源时代, “环保、低碳”已然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江西省萍乡市作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可持续发展转型试点城市, 科学运用“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公园规划设计完美结合, 成为了此次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

3.2 设计理念

整个项目在“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基础上, 贯穿着“一环一轴”的理念结构, 即活水环及时空文化轴。

3.3 景观解读

3.3.1 活水环。

因场地是封闭的区域, 补给主要靠降雨及周边地块的城市中水, 而这类水中饱含杂质、有机物及氮、磷等营养元素。因此, 择地建设科学合理的人工水体净化溪流, 使得城市中水和雨水顺地形高差由南到北首先经过各处理单元, 逐步使固体杂质发生沉降, 水质由浑浊变得清澈。接着流入人工湿地处理单元, 逐步去除水中各种杂质和营养元素, 真正达到国家规定景观用水标准汇入公园湖区。而大湖内水体由北往南顺着两级坡度流动, 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开始新一轮的净化循环。

3.3.2 碳素时空轴。

碳素时空轴的设计意图主要是阐述碳元素在萍乡从古至今的一个发展过程, 在这个发展历程当中, 萍乡的矿产—煤碳, 起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从远古时代煤碳的产生到煤碳的开采利用, 再到煤碳的过度开采利用, 最后成为当下的资源枯竭。这个过程让人们深思, 让人们重视环境的保护, 为“低碳时代”的宣传作出实际的作用。

3.4 低碳理念核心体现

在翠湖公园的规划设计中低碳理念最集中、最核心的体现莫过于“一馆四园”即低碳展览馆、碳汇森林、固氮花园、雨水花园和表层土花园。低碳节能生态理念将得到了全面的展现:

低碳展览馆:是公园里的零碳建筑, 其碳排放为零。

碳汇森林:位于主入口, 以景墙的形式阐明碳汇森林的概念, 点明公园的主题。

固氮花园:位于紧邻主入口的台地园林。通过表达豆科植物固氮生成根瘤菌的主题雕塑和种植其他豆科植物共同形成这一主题花园。豆科植物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捕捉从而形成有机肥料, 对于低碳主题的演绎相得益彰。

雨水花园:位于公园西侧, 以椭圆形的同心环花园作为载体而形成。雨水花园将周边铺装场地所汇集的地表径流收集, 以同心环的多级植物净化方式实现对于雨水的回收等, 艺术化地再现了公园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的低碳考虑。

表层土花园:位于公园南侧。其使命是收集因施工而破坏的表层土, 在展示表层土的同时启发游人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摘要:目前, 低碳节能生态理念在文化公园的发展及文化建设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低碳指的是, 在保持文化公园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之上, 争取能够促使能源损耗及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最低程度。本文针对以低碳节能生态理念为中心开展的市民文化上公园建设开展相关论述, 望能够对同行业有一定的参考性价值。

关键词:低碳节能,生态理念,文化公园

参考文献

[1] 刘和山, 王震亚, 范志君.产品设计[M].北京:国防出版社, 2006 (12) .

低碳生态理念 篇5

低碳发展

打造绿色生态强县

——苍溪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工作情况汇报

县委常委、副县长 张骏(2011年6月16日)

苍溪县位于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幅员2330平方公里,辖39个乡(镇)、718个村、71个居委会,总人口78万,其中农业人口65万。自西晋太康置县已历1720多年,因县城“北门外紫石溪树浓夹岸、苍翠成溪”而得名,是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县、全国生态庭园经济高效产业示范县、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全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县。

自2006年3月被批准为省级生态县建设试点县以来,我县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转化低碳经济强县”发展定位,努力提升“低碳苍溪县,走了还想来”的名片形象,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和谐共进,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林业、生态文化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推进,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提升,呈现出经济较快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的良好态势。

一、建设指标及重点项目完成情况

对照四川省生态县建设指标体系,我县生态县建设六项基本条件和33项建设指标全部达到省级生态县考核标准,73项生态建设规划重点项目基本完成。

(一)生态县建设基本条件全面达标。2006年1月,我县委托省环科院编制了《苍溪生态县建设规划》。同年3月,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实施该规划。县委、政府做出了《关于强力推进生态县建设的意见》(苍委发[2006]15号),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为副组长,县属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县级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了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生态办)。目前,全县建成省级以上生态乡镇8个,15个乡镇通过省级生态乡镇技术核查。完成了市上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全县生态环境质量优良。

(二)生态县建设指标全面达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县建设,重点围绕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普及和环境质量改善提高等四个方面,精心组织,强力推进,促进了我县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目前,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三个方面共33项建设指标全面达到考核标准。

(三)规划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完成。我县将生态农业、生态保护、生态文化、新农村建设、能力保障等作为生态县建设的重点领域,规划实施73项重点建设项目,静态投资估算43.52亿元。截止目前,已有71个重点项目全部完成,有2个项目处于在建阶段;实际完成投资达38.89亿元,占规划投资额的89.4%,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生态文明建设。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科学规划,广泛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一是合理规划,科学创建。2006年我县委托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规划编制单位,编写组在反复调研、详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大纲和报告书两个环节编写、多次征求意见、省环保厅两次组织专家审查,2006年1月完成了《四川省苍溪生态县建设规划》,同年3月通过了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批准。该规划将我县划分为“北部低山林果牧生态经济区、东南部药果林及农贸生态经济区、中南部农牧种养及加工生态经济区、西南部嘉陵江城镇生态经济区”四大生态经济功能区,确定围绕生态经济建设、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化建设和资源开发保护等方面开展生态县建设,经过全面启动、整体推进、巩固提高三个阶段,把苍溪建成经济发达、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低碳资源转化强县。二是强化宣传,全民参与。我县十分注重创建工作的宣传和引导,县广播电视台、苍溪周报等大众媒体开设生态县建设专栏,广泛宣传报道生态县建设情况;县委党校、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开设环境课程,举办生态讲座等多种形式的环保活动;县环保局组建绿色电影放映队,大力开展环保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环保“四进”活动;在每年结合植树节、爱鸟周、全国土地日、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等活动,广泛开展环保演讲、环保知识竞赛及环保书法、绘画等各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宣传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增强了全县上下参与生态县创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提高了创建工作积极性和参与能力,营造了人人保护生态环境,个个参与生态县建设的浓厚氛围,为创建工作打下了良好的舆论和思想基础。

(二)完善机制,强化责任,形成创建工作合力。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人大分管副主任、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县政协分管副主席任副组长,发展、计划、环保、林业、水电、国土资源、建设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设立了专抓机构—县生态办,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生态县的创建工作。县委、县政府定期听取环保工作和生态县建设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生态县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处理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检查调度创建进展落实情况。二是实行专班运作机制。实行重点项目领导挂帅,专班运作。按照全县农业主导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依托县农业局专门成立雪梨、猕猴桃、毛兔和生猪四大产业办公室,实行一个县级领导带一个专班、抓一个产业的领导工作方式,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身体力行,深入一线,狠抓督查抓落实;县人大、县政协认真履行法律、民主监督,多次听取生态县建设汇报,组织环保视察活动;各部门各司其职,积极推动联合创建、综合创建;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节能减排、美化家园等有利于环保和生态的文明活动,形成了四大班子同念一本“生态经”、全县上下共唱一台“生态戏”的良好格局。三是强化目标量化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出台《苍溪县生态县建设倒扣分考核办法》,将生态县建设的各项任务作为硬指标分解到39个乡镇和36个部门,并签订责任状,做到创建目标具体化、明晰化,创建指标工程化、项目化。同时,将生态环境项目建设完成情况纳入各级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综合目标考核的重要依据,严格奖惩,实行“一票否决”,做到项目建设领导、责任、资金、措施“四落实”。

(三)依托庭园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园,做强生态农业。一是以提升庭园经济为载体,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县在庭园经济的基础上,大力探索庭园生态、庭院文化与庭园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逐步总结形成了符合山区实际的“六个一+三配套”农业生态循环经济模式,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六个一”即:每户建成一个年稳定收入万元以上的生态经济园,一口年产气400方以上的沼气池,一个蓄水100方以上的防旱池,一眼卫生井,一条硬化便民路,一套生态川北农居,实现园、圈、气生态循环建设配套,退、改、调生态环境建设配套,庭院经济与庭院文化配套。目前,全县80%以上农户建有稳定收入的经济园,经济园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半以上;建防旱池6.5万口,建卫生井14万眼,红层找水打井1.7万口,95%以上的农户喝上了放心水;硬化连户路6500公里;改扩建生态农居12万套,近60%的农户住上了舒适的川北生态农居,45%的农户达到了“六个一+三配套”的户办工程标准。二是以建设“三园”为重点,做强生态县产业支撑。我们立足资源禀赋,结合山区县实际,以“六个三”为基本模式,把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作为主要方向,着力体现其“循环、低碳、有机、和谐”四种特性,全面打造“高端、特色、精品”特色产业园、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园、乡村生态旅游观光园“三园”合一的现代农业园区。在园区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规划先行、规范建设、规模发展“三规”,配套建好路网、水网、线网“三网”,着力打造川北民居风貌、庭园文化情景、梨乡优美夜景“三景”,创新党政推进机制、项目整合机制、市场经营机制“三制”,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效”。同时,不断强化项目引领,着力发展突破,拓展项目外延,率先在园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了特色农业产业园、乡村旅游观光园、统筹城乡示范园和建设生态小康新村的“三园一村”山区农村全面小康新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荞子、白桥、江南、三井等距7个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苍溪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形成的“三园一村”建设目标和“六个三”建设模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省、市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省长蒋巨峰,省委副书记李崇禧,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钟勉等省市领导对苍溪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三是以改善基础设施为抓手,夯实农业标准化水平。坚持将农业的无害化、产业化、标准化与生态化有机结合,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向绿色生态农业过渡。围绕“1+3”特色产业布局,大力开展各具特色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农产品质量认定、认证工作。目前,全县共建成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06.64万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0万亩,苍溪雪梨、猕猴桃鲜果等17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县主要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面积比重达到90.5%。

(五)综合整治,整体推进,建设优美宜居城镇。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创建生态乡镇、省级环保模范县城、国家森林城市、环境优美示范县作为生态城镇建设的重要载体,大力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立足县域发展实际,深入推进城市以山水园林低碳宜居为抓手的品位提升,农村以生态小康新村为载体的生态家园建设,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治管结合打造城市形象。着力于城市风貌塑造,按照“一江两岸,十里风情”总体布局,巩固提升城东红军渡·西武当山、城西中国·苍溪梨文化博览园、城南嘉陵第一庭园、城北中国·苍溪红心猕猴桃植物园建设,形成“一城居中,四园拱城”的“花朵型”城市地理景观。拓宽整治县城四大进出口通道,贯通江南干道、滨江大道和北门干道,实施县城南拓,加快旧城区改造,形成“三纵五横多支路”的主骨架,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底的5.2平方公里扩大到8.5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31.9%。全面绿化城周山峦,重点打造了滨江路十里绿色长廊、红军渡红叶大道、肖家坝银杏大道、北门沟桂花大道,构建特色鲜明的城市植被景观,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2平方米,集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8平方米,被评为全省绿化模范县。完善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县城日处理100吨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日处理1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8处、垃圾填埋场41个,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了56.3%、76.4%。二是全力打造生态家园。围绕建成30个示范村庄和40%的村达到“四化”攻坚目标,依托7个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和绵延100余公里、覆盖10乡51村的“元龙”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坚持一个园区就是一个主题、一个集镇就是一个节点、一个村庄就是一个景点原则,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集镇村落景观,塑造典型,以典型为标杆梯次推进,带动示范村庄向全域拓展。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利用我县丰富的水能和天然气资源,在城镇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液化气和电等清洁燃料,完成全县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改造,县城清洁燃料普及率在97%以上。在农村大力推进沼气池建设,引导农民对传统农居进行“四改”(改厕、改圈、改厨、改外观形象),着力打造体现民俗特色、格调一致的“穿斗小青瓦、白墙坡屋顶”川北民居,形成了“房在绿中座,人在花中行”的生态人居美景。全县建成生态家园户10.8万户,小康新村面达50.8%,累计建成农村沼气池12万口,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达82%,60%的集镇、40%的村庄达到“四化”标准,呈现出“洁、齐、美”的崭新景象,参与“全省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创建的1城4镇30村通过省上检查验收。三是狠抓生态细胞工程建设。以苍溪创建省级生态县、乡镇创建生态乡镇、村社创建生态村“三级同创”为载体,全面加强生态细胞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21个;建成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村20个,市级生态村241个,省级农业生态园区7个,培育以全国农村文化大户陈冶先为代表的生态庭院文化户5万户,全县城乡呈现出“环境优美、生态和谐、民风文明”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

(六)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围绕绿色农产品和水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就地转化,瞄准建成川北农产品加工基地、四川清洁能源化工基地“两基地”和全国天然气资源就地转化第一县目标,坚持以结构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以产业升级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以集约防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使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协调共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良性互动。一是严格执行产业政策。认真落实调高、调优、调轻措施,严把环保准入、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三道关口,大力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两高两低”产业,鼓励发展制药、食品、建材等轻污染项目,限制发展化工、造纸等高污染项目,禁止发展电镀、水泥等污染重、资源条件不允许的项目。控制现有重污染行业及其产品产能,加大淘汰关闭力度,及时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取缔“15小”、“新5小”企业等24个。二是强力推进工业发展。加强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规划管理,积极建设环保基础设施,鼓励工业集聚、污染集中治理,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深入推进工业集中发展区和天然气综合利用园区建设,建成工业园区 2.1平方公里,入园并开工项目20余个,工业总产值较2005年增长了3.3倍。县工业集中发展区被确定为市级工业集中发展区。三是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在农村、农业方面,通过推广高效温室大棚、小型沼气等实用技术,把种植、养殖、农民生活与沼气设施链接,实现了资源能源充分利用;通过“一池三改”技术,实现了农民生活、家庭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取得了清洁家园、清洁能源和清洁田园的良好效果。在工业方面,大力实施产业结构减排、工程治理减排、监督管理减排及辅助减排等系列减排措施,加大总量控制制度,实行限期治理,先后关停企业12家,完成九龙制药厂、县鸿宇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瑞康牧业、尉成纸板厂等18家企业“三废”治理。2010年底,全县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98.7%,COD、SO2排放强度逐年下降,分别比2005年下降28和27个百分点。全县水、气、声环境质量达到或优于国家规定标准,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97%。

三、下一步打算

延庆 低碳建设生态城市 篇6

生态城市延庆得天独厚

延庆县具有良好的低碳发展基础,没有重化工业,化石能源消耗少,工业结构轻型化,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发达。延庆在北京市功能定位中,属于生态涵养发展区,是首都的生态屏障和重要水源保护地。近些年来,延庆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式,开展了多项低碳建设基础工作。

通过林业碳汇措施来实现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吸收与固定,是目前应对气候变暖最经济、最现实、最有效的手段。多年来,延庆致力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施风沙源治理、清洁小流域、水源保护综合整治、荒山荒滩绿化等造林工程,营造了树种多样和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不断增加森林碳汇的储量。

延庆还通过保护和恢复湿地进行固碳。森林固碳和湿地固碳互相补充形成整体优势,延庆成为北京名副其实的碳汇基地。藉此延庆县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生态绿洲、北京西北一道绿色生态屏障。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生态县荣誉称号。

地区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变,必须调整传统产业结构。2009年延庆县“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为13.625.660.8,产业结构已初步实现低碳化转型。

作为北京市的农业大县,延庆从2006年启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基地建设。目前,延庆县已经形成了以有机农业、特色农业、循环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型生态农业体系。初步形成三大农业观光带。结合建设国际旅游休闲名区的发展目标,延庆通过打造三大农业观光带,将一产和三产有机地融合,创造了跨产业的低碳经济增长点。

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产的龙头,与环境密切相关。具有低碳发展的巨大优势。近年来,延庆县通过大力升级改造传统景区,开发高端休闲商务功能,积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特色民俗旅游品牌等手段,全面推进旅游事业整体质量的提升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延庆绿色有机农业发展迅速,农产品的生态品牌初步形成。同时,延庆观光农业也浮出水面,初步形成了妫河生态走廊精品农业区、北山观光农业带、八达岭快速路沿线设施农业带三大农业观光带。

低碳生活从改变习惯开始

延庆作为国家生态县、全国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示范区、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运行国家示范区,近年来积极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建设北京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延庆县积极倡导群众低碳生活方式,广泛开展日常工作生活节约水、电、纸、粮、油活动和绿色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企业创建活动,并在农村大力开展生态文明乡镇、生态文明村、生态文明户评选活动。

2003年以来,延庆利用自身海拔高、光照充足的优势,大力推广太阳能灯、太阳能日光温室和阳光浴室的应用。

生物质气和沼气是农村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的主要途径。目前,延庆通过建设大型生物质气化站、大中型沼气池,为农民提供清洁的炊事能源,每年节约燃料投入5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00吨。德青源养鸡场发电场利用鸡粪产生的沼气发电,除了每年向电网提供1400万度的绿色电力外,还产生相当于4500吨标煤的余热用于供暖,并且减少了8万多吨的温室气体排放。被列为联合国“全球大型沼气发电技术示范工程”。

延庆县通过开发浅层地能和深层地热,夏天制冷、冬天供暖,有效地利用地区丰富的地热资源。目前,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9万平方米,约占全县供暖面积的14%,实现节煤1.2万吨。

另外,延庆县还在风能发电、新能源汽车应用以及智能电网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2005年,延庆县开发新能源仅为1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仅为2.2%,到2009年,延庆县新能源开发利用量达到6万吨标煤,占全县能源消费总量的15%,比2005年翻了近7倍。预计2010年末,全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将达到20%以上。

环保能源低碳经济重中之重

延庆县把发展新能源环保产业作为建设低碳经济示范区的重中之重,积极探索新能源环保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全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低碳经济发展示范区。

近年来,延庆县紧紧围绕“首都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积极推进新能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探索出了独特的发展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由于坚持统筹生态涵养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新能源开发利用和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延庆县已成为北京市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目前,延庆县新能源产业项目初具规模,新能源利用覆盖面不断扩大,新能源产业效益大幅提高,新能源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新能源广泛的应用与示范,为延庆县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在延庆正式挂牌。落户在该基地的企业同样享受中关村相关政策待遇。由于看好该地区资源优势和新能源发展的前景,大批企业和科研院所与延庆签约新能源项目。目前延庆县新能源产业已进入了规模化发展阶段。以“八达岭新能源产业基地”为平台,以太阳能、风能发电、生物质能源和智能电网等为中心,新兴的低碳产业集群正在构建。

2009年延庆县审议通过了《延庆县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纲要(2010─2012年)》。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制定了《延庆县低碳经济社会示范区建设规划》、《延庆县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三年行动方案》、《延庆县有机农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延庆县有机循环农业三年行动方案》、《延庆县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三年行动方案》、《延庆县乡村旅游三年行动方案》等。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实施,延庆将进一步迈进打造国际一流低碳经济社会示范区的既定目标。

低碳生态理念 篇7

一、低碳生态发展之现实语境

哥本哈根会议, 让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生存环境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同时也将整个人类社会带入继农业化、工业化、信息化以后的第四个低碳化文明时代。对于仍处在快速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中国而言, 作为经济高速增长的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均资源严重不足的发展中国家, 低碳发展与生态建设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浪潮的客观要求, 更是推动城镇化进程、实现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

从国家层面分析, 实现发展模式转型, 打破惯性模式在短时间内仍有较大操作难度, 因而以“地区试点—示范城市建设—全国推广”的方式成为一种可行的路径选择。根据相关研究, 以低碳经济发展为标志的低碳生态城市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相比生产水平低的城市建设经验, 深圳的实践更具有现实推广的意义。深圳在经历了快速工业化、城市化以后, 正处于土地、资源能源、环境、人口、产业等多种城市问题的高发期, 从城市发展过程来看, 深圳目前遇到的问题也正是其他城市正在遭遇和即将遭遇的问题。作为一个高密度和高度城市化地区, 深圳的顺利转型也将为其他城市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可以说, 深圳选择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之路既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更是国家的战略选择。2010年, 深圳市与国家住房建设部正式签订了《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 深圳成为第一个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 开始了新一轮的规划建设探索与实践。

二、低碳生态规划之总体特点

1.总体定位

目前, 全国不同地域已有十几个城市和地区正在以低碳、生态的理念实施城市建设, 如天津中新生态城、曹妃甸生态城、无锡太湖新城等, 而像深圳这样以全市域进行低碳生态实践在全国尚属首例。深圳作为超大型、高密度建成区 (人口超过千万, 建成区面积接近全市总面积一半) , 其问题复杂性、综合性使得深圳必须找到适合自身的、低成本渐进式的低碳发展道路。在立足城市特色基础上, 深圳提出在4个主要方面进行探索实践:

一是探索南方热带地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秉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的观念, 深入分析深圳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 充分利用日照、季风、潮汐、降雨、山地、植被等自然要素, 发展和运用亚热带滨海地区适宜的低碳技术, 实现低碳生态城市建设。

二是探索高密度高度城市化地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立足高密度高度城市化的特点, 发挥规划的先导统筹作用, 挖掘空间潜力, 促进城市整体结构的合理布局和空间的科学利用, 运用多种公共管理手段, 促进城市活动的高效运行。

三是探索以自主创新为基础的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低碳技术。以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支撑, 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 调动和发挥深圳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增加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 扶持和培育一批以低碳技术研发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企业, 推广适宜国内城市应用的低成本低碳技术。

四是探索政府主导、市场推动、全民参与的低碳生态示范市践行模式。利用行政改革和职能整合的优势, 强化政府主导统筹作用, 完善政策体系和运作机制, 提高行政决策效率, 充分调动市场、企业、公众向生产、消费的低碳化和生态化转变。

2.路径选择

从空间上提出从“试点”、“示范区”到“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 以点带面, 有序推进的基本路径。优先选择典型地区和城市发展的重要节点, 因地制宜开展示范区、示范项目的建设, 总结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建设经验, 形成基本范式, 逐步推广。

从内容上提出从各自为政到各领域协调联动, 同步推进、加强合作、全程优化的思路。加强多部门、多专业、多学科之间的合作, 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更新等各个阶段, 全过程贯彻落实低碳生态城市的理念和技术要求, 探索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路径。

从主体上, 实现从市场自发到“政府引领、市场推动、全民参与”。发挥政府在认识统一、资源凝聚和示范引领等方面的优势, 强化政策控制与规划引导, 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 强调全社会参与, 以政府的“有形之手”和社会的“无形之手”共同推进深圳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

3.规划策略

⑴促进空间集约紧凑发展

加强城市规划的先导统筹作用, 充分发挥规划对于城市各项功能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从源头上降低城市活动的碳排放。空间集约紧凑发展在规划上主要体现在4个层面:

一是不断加强各项规划的衔接, 加快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三规统一”, 切实提高规划的统筹协调能力, 充分发挥规划对城市各项功能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二是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完善, 强化组团轴带结合的弹性结构, 强化以轨道站点为核心的公交导向、多元混合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 在有限空间内不断提升节点效益。

三是加强对产业园区的整合, 通过全市工业区建设情况普查, 结合经济数据分析, 制定产业园区空间整合方案, 促进就业空间与居住空间、城市综合功能的融合发展。

四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更加注重人性化和精细化, 推行微循环、微能源、微冲击、微更生、微交通、微创业、微绿地、微调控“八微工程”, 注重局部空间物理环境的优化。

⑵提升存量土地利用效益

加强“四区五线”的空间管制, 开展生态用地的清退工作。重点清退位于一级水源保护区和生态廊道内的建设用地、生态线内部分工业仓储用地、具有地质安全隐患的用地、低效产业用地调整清退到期覆绿的采矿地、基本农田改造范围线内拟复垦的建设用地。

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供应, 控制城市增长边界。有序供应土地, 城市新增建设用地主要用于保证城市发展转型所必要的产业及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基础设施、政策保障性住房等建设需要。

科学推进城市更新与土地整备, 挖掘存量用地潜力, 提升用地效益。针对功能性老化的更新需求, 因地制宜, 合理利用综合整治、升级改造、拆除重建等方式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积极探索在保留原有建筑基础上功能提升与转变的更新模式与实施路径。加强城市更新年度计划与土地整备计划管理, 把土地存量开发与重大项目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⑶全面推进生态功能优化提升

优化基本生态控制线管理, 健全与强化生态安全体系, 加强生态敏感地区生态监管, 严格保护森林公园、景观生态区和湿地系统等生态敏感区, 加速城市生态廊道建设, 改善生物物种的生境, 全面提高城市碳汇能力, 维护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力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居住区公园以及街头游园绿地组成的多层次公园绿地体系。以绿道网建设为契机, 推广立体绿化, 推行道路绿地生态化改造, 全面推进林荫路建设, 建设完善城市绿地系统, 提升城市绿化开敞空间的环境品质与服务能力, 两年内实现居民出行500米就有一个公共绿地活动空间的目标。

加强对环境综合治理。加强东、西海岸带的保护与利用, 加大对近海环境的综合治理, 强化海洋岸线资源规范化管理。加大对水、大气、土壤环境的整治力度, 提升城市综合环境质量。

⑷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贯彻“推动低碳出行、倡导零碳出行、鼓励减碳出行”的基本思路, 优化交通出行结构, 实施公交主导的发展模式, 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 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绿色交通体系, 实现到2020年, 客运机动化中的公交分担率达到70%以上的目标。加大推进慢行交通系统和绿色道路规划建设, 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开展自行车公共租赁服务, 在改造和新建道路中推广应用绿色材料。

同时, 积极推广交通新科技及新能源应用, 包括开发利用智能交通系统, 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等。开展电动汽车充电站和充电桩等配套建设。

⑸创新绿色市政规划建设

从源头减排、分类收集、无害处理、综合利用等措施入手, 重点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厂、环境园以及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区等工程建设, 实现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发展目标。

利用新理念新技术, 大力推动雨洪资源、再生水、海水和微咸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持续推动市政雨污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结合坪山河等区域试点低冲击开发, 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与水环境综合治理。到2020年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30%。

推动新型的能源设施建设, 发展核能和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和可再生能源, 加快构建智能电网, 提高能源供应结构中低碳能源和零碳能源的比例。在建筑、交通、工业等重点领域强化实施节能措施, 加强节能制度建设, 大力推行“能源合同管理” (EMC) 、“电力需求侧管理” (DSM) 和“节能自愿协议”等先进节能管理模式的应用。

⑹实施建筑节能, 推广绿色建筑

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审查与抽查、施工监督和节能专项验收, 确保新建建筑100%执行建筑节能标准。以政府机关及大型公建为重点, 深化既有建筑生态节能改造。提倡绿色施工, 推进建筑工业化。

以示范区和试点项目为重点, 积极推行本土适宜技术, 推广绿色建筑。结合光明、坪山新区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 按照《光明新区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建设管理试行办法》、《光明新区全面实施〈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管理办法 (试行) 》、《坪山新区全面实施<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导则>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强化绿色建筑的建设与管理。

⑺多点联动开展特色示范区建设

集中优势资源, 全面开展示范城区、示范街道、示范社区的建设。结合地区特色和总体目标, 建设光明新区、坪山新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蛇口地区和大鹏半岛五个特色低碳生态示范城区, 鼓励各区、各街道积极探索低碳生态示范建设的新模式。争取在2012年前, 全市每区建成1~2个低碳生态示范街道, 2~3个低碳生态示范社区。

三、低碳生态发展之规划转变

1.创新城市规划技术方法

首先需要强化城市环境的数据库建设。系统建设城市碳源、碳汇分布的基础数据库, 开展气象、水文条件的系统研究, 制定日照分区地图、水耗地图和风环境分区图等, 强化城市热岛跟踪监测, 定期更新热岛地图, 开展太阳能资源和风能资源详查, 为新能源利用提供基础信息查询平台。

不断调校和完善目标与考核相结合的指标体系。从低碳生态建设的全周期, 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将目标导向与结果考核结合制定低碳生态建设的指标体系。逐步构建科学的决策支持系统, 运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本方法, 实现规划决策综合化、规划管理精细化、规划管治高效化、规划分析科学化、规划过程透明化。

完善补充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将低碳生态的理念和建设要求纳入各类城市规划设计标准、准则和规范中, 强化细化城市规划编制的技术指引。

运用数字模拟和动态化监控, 建设智慧城市。完善和加强城市规划的生态环评, 降低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运用信息技术, 加大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控, 严厉打击各类生态破坏和生态侵害行为。

2.拓展城市规划内容

在总体规划层面, 应深化完善对城市总体层面的低碳生态绩效评估, 重视生态环境影响调查和低碳生态方面的专项研究, 加强空间管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优化空间格局, 促进城市紧凑发展和高效运营。

在中观层面, 立足区域特征, 实现不同地区的差异化发展。深化研究城市功能布局、空间结构与轨道交通的协同机制。不断强化法定规划的控制引导作用, 逐步探索将低碳发展相关的控制要素纳入地块开发控制要求的可行性。

在微观层面, 可针对城市风环境、日照环境、降水等开展更加深入的城市设计、详细规划、城市景观设计等。在重要城市节点地区, 应该将进行更加全面的环境测评。

此外, 还应该不断促进各类专项规划的创新探索。开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 深化对绿化空间的指标测算方法;大力实施以公交为导向的综合交通规划, 大力推进全市步行系统规划和慢行交通专项规划;推进以门槛准入为核心的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海岸带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等。

3.革新城市规划管理方式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充分强调城市规划作为城市管理平台的统筹作用, 在城市规划的引导下, 根据各部门的职能特点, 明确责任, 各司其职, 各尽其责, 共同推进低碳生态城市的建设和管理。

积极探索运用规划管理的手段, 促进开发企业的广泛参与。可以研究容积率奖励、地价优惠、审批手续简化等政策, 对开发企业无偿参与公共性设施建设、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修复保育予以一定奖励。采用节水、节能、节材、环保设施和建筑工业化的建筑设施, 探讨适用的容积率奖励或补偿标准。研究通过结合容积率的分段累计计收地价等模式和手段鼓励工业用地适度高强度低污染的开发利用。

化学教学如何渗透“低碳”理念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低碳生活,低碳理念

自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后,“低碳”这一话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诸如低碳经济、低碳装修、低碳交通、低碳饮食等,时常见诸报端。作为化学老师,我们对于低碳的理解应该不存在任何障碍。宣传低碳意义,倡导低碳生活成为广大化学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结合自己的化学教学过程,带领学生从化学视角,对“低碳”的深刻内涵作了探究,以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低碳意义、理解低碳意义、践行低碳生活,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及学生双休日的时间,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低碳”这一主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自己的做法简述如下,以期为创造“低碳生活”尽绵薄之力。下面是笔者的实践过程。

一、定低碳主题,激探究欲望

笔者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以“低碳生活”为主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通过激烈讨论,深入认识什么是低碳生活,以及低碳生活的意义。然后以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深入理解低碳生活。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深入开展,最后以科学小论文的形式对“低碳生活”的论点加以论证,形成自己的观点。

布置学生写小论文时,要求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第一,你对“低碳”的理解;第二,“低碳生活”的意义;第三,你怎样做才能实现“低碳生活”。初闻“低碳”话题,多数同学一脸迷茫,满头雾水,甚至问我:“老师,什么是低碳啊?”只有个别同学说:“哦,我知道,低碳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对于同学们的反应我未加任何回应,只给他们指出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让他们注意关注报纸、网络上的低碳话题,查阅相关的低碳资料,加深对低碳的理解。

一周多时间过去了,许多同学上交了以“低碳生活”为话题的小论文。仔细阅读之后,我将同学们的小论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完全借助网络资料,未经自己加工整合的段落摘抄。其中普遍谈到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不是生活能力,具体地讲,低碳生活就是一种节约的生活态度,还照搬了许许多多现成的节水、节电、节油、节气的例子;第二类则是围绕“低碳就是少排放二氧化碳”这个观点,阐述了二氧化碳产生的主要途径、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的危害、减少二氧化碳的主要措施等,也算得上是对已学二氧化碳相关知识复习巩固;第三类则是文笔不错的作文,先描绘了理想状态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等,后将现实中的黑烟臭气、灰土沙尘等归于汽车尾气、工厂废气、不文明施工等的祸害,倡导要治理大气污染,才能实现“低碳生活”。

凡此种种,通过同学们的资料查阅、整合,笔者的初期目标已经实现,同学们对低碳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将知识整合,令认识升华

针对同学们初步搜集资料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对于同学们下一步的研究性学习,我给出了相应建议,引导同学们将已有资料进行有机整合,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将论文进行修改,使其对“低碳生活”认识能够进一步深化。同时,要求学生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科学小论文不同于作文,论文是要以充分的论据将论点加以论证。这里的论点就是论文的观点,即“低碳生活”的观点,论证的过程也让同学们通俗理解:要阐明“低碳生活”是什么,为什么要施行“低碳生活”,怎么做才算“低碳生活”,等等;第二,提醒同学们要勤于思考,仔细研究。如碳元素存在于身边哪些物质中?这些物质最终将转化成什么?以此思路理解“低碳”的内涵是什么,再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节省的观点与“低碳生活”进行有机结合;第三,要求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加强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文中要以“我”代替“人们”,以此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低碳生活”不是别人的事,而是自己该做的事。

又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同学们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小论文焕然一新地呈现在我面前,其内容与第一次相比也发生了质的飞跃,他们大多打开了思维的局限,开启了尘封已久的话匣。论文中不仅谈到了化石燃料燃烧引起的碳排放,还阐述了人们的吃、穿、用、住、行等,这些都广泛涉及含碳元素的物质,而这些物质经过氧化后,碳元素大多转化成二氧化碳,也成为不可低估的碳排量,这就很自然地将吃、穿、用、住、行方面的简单和节约与“低碳生活”的主题联系起来,从深层次上真正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要低成本地生活、节俭地生活。认识到了这一点,同学们个个都有很多话可说,有很多行动可做,他们将我特意发的32K纸正反面都写满了对低碳的理解和自己可以为低碳生活做到的行动(以前发纸时,若一面不够写,总有同学说我小气,而这次没有人再说我小气了)。具体事例如:要将纸张正反两面都充分利用、用手帕代替餐巾纸、自备筷勺代替一次性筷子、不空挂QQ号、骑自行车代替乘私家车上学,等等,同学们列举的可行性事例不胜枚举,对同学们的丰厚收获我倍感欣慰。

三、固内化认识,促长效行动

在同学们对“低碳生活”有了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为使他们能以认识指导行动,能够将认识内化成一种习惯的行动,我继续指导同学们做了以下两方面的事情:第一,每个人设计三句有关低碳生活行为的日常招呼用语,相互碰面就用自己的招呼用语,代替习惯性的“吃饭了吗”、“作业做完了吗”等,这样有利于相互提醒,便于自己时时、日日不忘做低碳生活的践行者。第二,将自己的低碳生活小论文上传到QQ空间或自己经常去的论坛、帖吧等,这样可以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和参与低碳生活,并提倡同学们将自己QQ签名更新为有关低碳生活的话题。

同学们还设计出了许多很平常却很实际的日常用语,如“今天你随手关灯了吗”、“你骑车锻炼身体了吗”、“今天自带购物袋了吗”、“今天我跑步上学的,感觉身体很舒服啊”、“今天我没有吃零食”等。虽然字里行间看不见“低碳”踪影,却处处在践行着低碳生活。

大力推广低碳建筑理念 篇9

1. 推广低碳建筑的“短板”

研究表明, 全球建筑行业及相关领域造成了70%的温室效应, 从建材生产到建筑施工, 再到建筑的使用, 整个过程都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据统计, 中国每建成1m2的房屋, 约释放出0.8t的碳。另外, 建筑中采暖、空调、通风和照明等方面的能源都参与其中, 碳排放量很大。在引领世界新潮流的低碳世博映照下的中国城市节能, 却是一块“大短板”。目前, 在中国城乡430多亿m2的既有建筑中, 达到节能标准的仅占5%左右, 而新建筑有90%以上属于高能耗。许多强制性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虽然制定出来, 但是这些标准的执行率还比较低。不少地方追求奢华成风, 大量使用远距离的高档原料 (包括进口原料) , 造成建筑能源和建筑材料的浪费。我国交叉学科研究的风气不盛, 很多关键问题往往无人问津, 造成了从事建筑科研的人员虽然不少, 可是研究的空白领域却依然很多。一些建筑在设计时盲目推崇国外不同气候区那些“能耗杀手式”的建筑模式, 导致了建筑能耗的成倍增长。另外, 有些开发商对建设低碳建筑不太感兴趣, 主要是担心成本过高。事实上, 只需增加一点点成本, 甚至完全不增加成本, 就可以在大多数类型的建筑中融入可持续设计的理念。事实上, 低碳建筑的终极目标是节能和低排放, 这里的“节”与“低”, 不一定要使用很多高科技, 它不仅仅是环境绿化那么简单, 也不等同于造价昂贵, 更不是简陋难看。因此, 应尽快建设绿色低碳建筑项目, 实现节能技术创新, 建立建筑低碳排放体系, 注重建设过程的每个环节, 有效控制和降低建筑的碳排放, 使建筑物有效地节能减排并达到相应的标准。毫无疑问, 建筑行业必须加快发展低碳模式, 直接或间接地降低能源消耗, 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成为低碳经济时代的中流砥柱。

2. 法规执行与政策扶持

2009年8月12日, 国务院首次把培育低碳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加快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我国政府也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 即到202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然而, 建设领域涵盖的范围广泛, 涉及的领域众多, 其中建筑的建造和使用是刚性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正在推行建筑节能强制标准和绿色建筑能效标准, 对公共建筑的节能要求将实行节能65%的更高级别的强制性标准, 实现节能目标和节能模式的双跨越, 特别要强制性地执行现有的法规和节能标准。可通过建立新闻披露制度和市场清除制度, 对不执行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设计单位和建筑单位进行披露, 并给予一定的处罚直到清除出市场。天津市今年采取了四项举措发展低碳建筑:一是建立低碳绿色建筑标准体系。二是加强节能设计标准执行情况检查。对使用不节能墙体材料、门窗、卫生洁具和配电产品的项目不准质量备案, 住宅工程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不准发放入住许可证, 并责令返工。三是抓好示范项目建设。四是推进既有建筑改造和供热计量试点。

低碳建筑发展既要有一套符合实际的可操作的标准, 也应辅以相应的政策支持。在这个方面, 建设部将联合相关部委, 制定出市政配套费减免、公积金和信贷优惠等方面的激励政策。笔者认为, 可以建立一整套经济激励制度, 唤起全民的节能意识。比如, 应对绿色建筑与节能建筑的税收和收费给予优惠制度, 经济手段和提高主动意识双管齐下, 全民动员, 使大家意识到推行低碳建筑不仅惠及当代, 而且惠及下一代。也可以开展低碳建筑关键技术的研究, 设立“全国低碳建设创新奖”, 在办公建筑、高等院校图书馆、城市住宅小区和农村住宅等建筑类型中进行低碳建筑的实践。要多措并举促进民用住宅节能改造, 如采取国家与居民合理分摊改造资金、实行政府贴息贷款等, 推进市民居住低碳化。据了解, 一些国家对居民应承担的住宅节能改造费用实行政府先行垫付, 免收利息, 然后由个人从水电受益中逐年偿还政府的资金, 10年还清。这样做, 既可减轻老百姓负担, 又可让群众从节能改造中看到好处。[1]

3. 重视低碳建筑技术的开发

简单地说, 打造低碳建筑首先是建设者拥有低碳的概念, 再通过具体的建筑科技来实现。这些科技包括外墙、门窗和屋顶等节能技术, 地 (水) 源热泵系统、置换式新风系统、地面辐射采暖和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其中,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包括太阳能热水器、光电屋面板、光电外墙板、光电遮阳板、光电窗间墙、光电天窗和光电玻璃幕墙等。也就是说, 建筑层面的低碳设计主要体现在太阳能利用装置、风能利用装置、地热利用装置和能量循环利用装置等。据统计, 人类每年所消耗的能量中建筑能耗最大。建筑能耗也包括人们日常生活用能, 如采暖、空调、照明、烹饪和洗衣等耗能, 其中又以日常生活用能最大, 材料及设备生产用能次之, 施工用能仅居第三。相比理念转变和结构调整, 科技创新对于施工企业低碳发展作用则更加直接。具体来说, 企业实施低碳施工过程, 一是要通过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 实现机械使用效能的最大化, 以此降低机械使用带来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二是要通过优化设计, 促成绿色、环保、生态建筑材料和低耗能设备在建筑上的使用, 以及低碳、零碳建筑产品的最终实现;三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 在科学可行的范围内有效地节约建筑原材料尤其是钢材、混凝土和周转材料的使用;四要广泛推行工程项目的标准化管理, 进而达到安全优质的目标, 避免低品质的建筑产品带来更大的浪费。

低碳住宅将逐渐成为市场新宠。在今年3月召开的“两会”期间, 低碳经济成为最受关注的关键词之一, 与低碳有关的话题层出不穷, 其中就包括低碳住宅。低碳住宅除了实现降低碳排放的社会责任之外, 最关键的因素是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各项节能技术, 让业主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 节约使用成本。低碳住宅技术体系分为八个部分:低碳设计、低碳用能、低碳构造、低碳运营、低碳排放、低碳营造、低碳用材和增加碳汇等。人们对开发商已经在做的“节能、环保、绿色、科技”等已经耳熟能详的, 最大的卖点就是“低碳”。比如墙体没添加有污染的防冻剂, 保温材料是环保的, 内装修材料是绿色的, 甚至水是再生的, 光是天然光, 风是自然风, 热量是从地下通过热源泵交换来的等等, 有些建在远郊的房屋直接做成木结构。[2]

4. 建筑节能是低碳化的关键

发展低碳经济, 建筑节能是重要环节之一。节能建筑是指按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使其在使用过程中降低能耗的建筑。节能建筑中最关注的就是外墙保温技术, 它是通过在外墙体上增加导热系数高的材料, 使墙体达到保温隔热的效果, 使室内冬暧夏凉, 从而降低能源的损耗。从最初的绿色到生态, 到可持续发展, 到现在的低碳, 是一脉相承的。节能低碳要有应用新技术的系统观。在我国, 几乎可以看到全世界的所有节能新技术, 可惜的是我们没有把它们用好。比如, 在门窗节能技术中的中空玻璃、镀膜玻璃 (包括反射玻璃、吸热玻璃) 、高强度LOW—E玻璃 (低辐射镀膜防火玻璃) , 还有采用磁控真空溅射方法镀制含金属银层的玻璃以及智能玻璃等。又比如, 在屋顶节能技术中可以利用智能技术、生态技术来实现建筑节能的愿望, 如太阳能集热屋顶和可控的通风屋顶等。再比如, 在节能建筑系统设计中的空调系统、热水系统等, 是在装机功率不变的情况下, 通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实现节能目标。空调热泵比一般的空调机节能, 冷凝锅炉比一般锅炉节能。另外, 低碳不是一个点问题, 而是要通过全过程去实现。建筑与人一样, 有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从项目定位到后续的运营维护, 具体包含10个过程:项目立项、方案制定、初步设计、做施工图、工程及产品招投标、施工、系统调试、工程验收、试运行、运行维护。参与主体涉及到业主方、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物业部门, 还有租户和用户。然而, 在这10个过程中可能存在参与主体脱节的现象。比如, 设计方设计好了, 施工方却没有建好, 而设计方在房屋运行中并没有参与其中, 最后体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大量消耗能源。节能的判断应有科学数据, 行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IT技术手段) 可以作为节能的判断依据。定量化的重要意义在于, 它可以减少重叠投入和资源浪费, 有效地利用项目现有的资源条件。系统的节能设计要求整体协调平衡, 从分析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出发, 以最低的投资、最简化的手段完成并达到节能设计目标, 这就是建筑节能设计定量化的思路, 并通过低碳、节能来实现经济收益, 进而推动产业进步。[3]

要发展低碳建筑, 科技创新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直以来, 建材产业都被认为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它的高能耗有三大原因, 即结构不合理、单位耗能高和总量增长快。因此, 节能可以从调整产业结构、降低单位能耗、控制总量增长过快等几个方面进行, 而结构调整又是降低行业综合能耗的最重要途径。低碳建材就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追求绿色GDP的建材产业发展模式。国际上公认的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其中不仅大到包括了所有建筑材料的就地取材、无铅化设计、太阳能和日光利用、防噪声和振动对策, 而且小到电梯的节能、低辐射玻璃、既能蓄热又能散热的天窗, 甚至是能根据二氧化碳浓度控制新风量等技术。可见, 建筑节能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新型节能建材的使用。新材料产业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 具体涵盖了新材料本身形成的产业、新材料技术及其装备制造业、传统材料技术提升的产业等。与传统材料相比, 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研究与开发投入高、产品的附加值高、生产与市场的国际性强, 以及应用范围广、发展前景好等特点, 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防实力的重要标志, 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5.“低碳世博”的设计理念

历史上的每一届世博会, 都会给人类带来生活方式和观念的重大转变。“低碳世博”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核心理念, 园区内诞生了200多栋时尚的绿色建筑, 它集中展示了各国的屋顶、墙体和立体绿化的新技术, 展示了新能源应用、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态新理念, 成为一个精美绝伦的低碳建筑和环境保护的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各主题馆非常注重场馆建设的环保性, 低碳则是始终坚持的原则。不少展馆在节能、环保、低碳这几方面做得尤为精彩, 现举两例。第一, 零碳馆的一大亮点就是墙体表面附着的特殊荧光涂料, 建筑在白天储存的太阳能将在夜间释放荧光, 减少照明能耗, 使展馆成为会发光的建筑, 真是奇妙无比!零碳馆表面上似乎无特别之处, 似乎就是两座连体小别墅, 但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多种先进的低碳技术和理念。零碳馆的屋顶上有22个五颜六色的风帽, 这些风帽可以随着风向灵活转动。据了解, 这些风帽可利用温压和风压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输入每个房间, 并将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阳光和水的利用也成为零碳馆中节能减排的一部分, 屋顶上的太阳能热水板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通过屋顶收集雨水, 净化后用于冲洗卫生间、车辆或灌溉植物等, 减少了零碳馆对自来水的需求。[4]第二, 观看中国馆的外观, 我们还能发现一些可能忽略的低碳设计。其中外墙材料均为无放射、无污染的绿色产品, 所有的门窗都采取LOW—E玻璃, 不仅可通过反射热量降低能耗, 还能通过特殊涂料将阳光转化为电能并储存起来, 为建筑外墙照明提供能量。中国馆采用一系列节能技术措施和环保材料, 除了上面介绍的自遮阳技术和屋顶太阳能系统外, 顶层也有雨水收集系统。4根立柱下面的大厅是东西南北皆可通风的空间, 在四季分明的上海, 在展会举办期间无论是什么气候, 都能让观众感到有阵阵与人体相宜的气流。伴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 低碳建筑的概念必将成为世界建筑发展的总趋势。

6. 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目前, 欧盟、美国、日本都将建筑业列入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和克服金融危机的重点领域。欧洲近年流行的被动节能建筑, 它可以在几乎不利用人工能源的基础上, 依然能够使室内能源供应达到人类正常生活需要。美国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之一就涉及到建筑的节能低碳, 德国的建筑研究所把建筑热工学、建筑声学与室内设计有机结合起来。在日本建筑师看来, 低碳建筑并不是一个新名词, 他们早在20年前就开始在建筑界践行。对于一个没有资源的岛国来说, 能源就意味着生命, 而低碳就成为大多数日本建筑师当时考虑的出路之一。

荷兰阿姆斯福特著名的太阳能居住社区是以建筑节能为中心的、装机容量名列世界前茅的太阳能发电居住区, 是当今荷兰住宅建设的示范项目。西班牙毕尔巴鄂市的Atika住宅是一座将未来的居住理念、绿色建筑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等设计理论相结合, 运用斜屋顶技术、低能耗策略、全方位的太阳能系统 (不仅是取暖、还包括降温) 、楼宇智能化管理体系以及模数化技术而建造一座欧洲最新的节能型住宅试点项目。英国伦敦的BedZED是未来居住的雏形, 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设计了一个高生活品质、低能耗、零碳排放、再生能源、零废弃物和生物多样性的未来。BedZED低能耗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组合热力发电站发挥了巨大作用, 即通过燃烧木材废弃物发电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用电, 而且用这一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来生产热水, 而燃料主要是附近地区的树木修剪废料。另外, 家家户户都装上了太阳能光电板, 可为40辆汽车提供电力。BedZED没有任何中央暖气系统, 但在其屋顶、墙体及地面均采用高质量的绝缘材料, 保证冬天住房的舒适。德国巴斯夫的“3升房”项目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公司在一幢已有7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基础上改造而成, 因其每年每平方米使用面积消耗的采暖耗油量不超出3L而被称为“三升房”。与改造前相比, 采暖耗油量从20L降到了3L。如按100m2的公寓测算, 每年取暖费可从5400元人民币降至770元,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降至原来的1/7。屋顶的太阳能板群吸收了太阳能用于发电, 电能随之进入市政电网, 用发电所得的收入来填补建筑取暖所需费用;在屋顶墙壁上悬挂的太阳能电池板可提供热水。2009年1月25日, 在美国白宫发布的《经济振兴计划进度报告》中强调, 近年内要对200万所美国住宅和75%的联邦建筑物进行翻新, 提高其节能水平。比如, 纽约帝国大厦的绿色改造就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工程完工后可为该地标性建筑节能近40%, 每年节省440万美元能源费。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机场皇室专用航站楼的地面, 一座占地6km2的马斯达城正在沙漠中崛起, 目标是成为世界上首座不使用一滴石油、碳排放为零的绿色城市。马斯达城于2008年初开始兴建, 总投资约为220亿美元。还有被形象地誉为“榴莲头”的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 屋顶窗户巧妙地使用遮阳部件, 并根据光线角度设置于不同方向, 在遮阳的同时保证了室内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光……从诸多成功的实例中不难发现, 发展低碳经济, 建筑节能是关键一环。我国应该吸取世界上所有国家在绿色节能建筑上的最新技术, 少走弯路, 采取成本最低的可靠办法推行建筑节能, 为低碳生活作贡献。

结语

一切迹象显示, 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 一个全新的建筑变革时代正在快步向我们走来。低碳代表一种态度, 更代表一种责任。低碳建筑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 让建筑在全生命周期中都低排放。我们应该立足现实, 确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节能理念和设计体系, 努力实现建筑的低碳化。

摘要:本文就低碳建筑探索几个方面的问题, 包括存在的不足、政府应做的工作、开发相关建筑技术、重视建筑节能, 以及说明上海世博会的“低碳”理念、国外先进的设计经验等, 旨在强调推广低碳建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低碳建筑,建筑技术,节能,世博会,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绿色建筑与建筑新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2]聂梅生, 秦佑国等.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

[3]刘加平, 谭良斌, 何泉.建筑创作中的节能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低碳理念的园林设计 篇10

1 园林设计中低碳理念的运用准则

1.1 挑选低碳成本的材料

挑选“碳友好”材料能够直接控制园林设计中碳的排放量, 而作为量度的标准主要是控制材料的摊成本。养护、管理、运作、运输等过程所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消耗的能源与产生的废物等组成了园林材料的碳成本。低碳成本的选择与运用, 奠定了低碳园林建设的根基。

1.2 低养护成本材料的选择标准

选择材料的时候要将后期的养护管理考虑进去。选择植物的时候, 最好能够选一些具有强抗性、粗放管理、生态型、美观性的植物;在选择其它建筑材料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使用周期、耗能指标等。在修建园林的时候, 一定要将园林设施设备的拆除等问题纳入设计方案中。园林的设施设备是可重复利用、不易被污染、易拆除。

1.3 尽量减少园林施工过程中碳的排放量

在园林施工的过程中通常使用了一些大型的高耗能机器, 这些机器会导致噪音、交通压力、尘埃等扰人的环境问题。因此, 在选择园林建造的地点上可尽量在能够减少机器操作的位置来进行园林设计, 这样就能尽可能减少以上问题的发生, 就能杜绝园林施工时碳的排放, 同时大大降低了大型机器作业对于植物、土壤等自然产物的危害, 降低破坏程度, 保护生态自然环境。

2 构建低碳园林的相关措施

2.1 提升园林能源使用的效率

在园林构造的时候就应该融入低碳理念, 充分结合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利用原则, 对于旧的建筑物开展组装或重新改造, 使其再次成为造园的新材料。与此同时, 在建造低碳园林的时候, 要适当建设一些小型的可重复利用的设施设备, 收集废水、污水、雨水等, 并将其再次处理利用, 也可将枯枝落叶等集中处理变成植物肥料等等。

2.2 减少修建园林期间能源的消耗

尽量选择就近选材, 这样能够大大降低在运输中碳的排放, 达到减少能源的总消耗, 并采用“低碳材料”取代“高碳材料”, 降低碳成本在园林建设中的消耗, 比如, 适当减少水泥、玻璃、钢材等用量。在园林中大力激励、推动可再生能源 (光能、太阳能等) 与低能耗、超低能耗的产品与技术, 比如, 使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灯泡进行照明等。谢绝追求单纯的景观效果而采用高能耗设计, 比如, 不必要的大空间、容易吸收热量的薄墙体、面积较大的玻璃墙等。用合理的规划设计模式尽可能延长园林的使用期限, 以此减少园林设计当中能源的消耗。

2.3 充分利用空间, 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在低碳园林的修建过程中, 植物的摆设占据了园林修建的重要范畴。众所周知, 植物具备吸收碳的作用, 可以把大气中二氧化碳等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积蓄在它的根际或者土壤当中, 这样就能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还能够由这些植物释放氧气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根据数据显示, 地球只有低于40%的氧气不是由森林绿地所提供, 而且每天每1hm2园林绿地可吸收大约900kg的二氧化碳, 同时生产出氧气约为600kg。在修建低碳园林时可全面使用空间法规, 并聚集园林中未来的流动人口数量, 最大限度地开展相关的植物摆设, 能够使得碳氧得到最根本的平衡, 发挥其调节气候的作用, 进一步改进城市环境的空气质量。

3 结题

在全球气候日趋变化明显的情况下, 化石能源等不可再生能源极度匮乏的目前, 园林修建的设计规划一定要更加重视低碳理念的落实, 将最新的低碳理念运用到新的工作中去, 营造出一种适合气候变化, 还能帮助气候缓和的低碳园林。现代的园林设计, 除了要发挥园林对于人们的休息观赏功能之外, 还要主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降低能源消耗。在园林设计的整个流程中, 要尽量减少碳的排放量, 贯彻低碳理念, 让低碳要求与可持续发展深深印在每位园林建设者的脑海中。

摘要:从低碳型园林所形成的背景与有关概念的诠释, 研究在园林设计中低碳理念的应用, 并总结低碳对于园林设计的影响, 如何做到更好地推动低碳理念的发展, 为今后园林设计中低碳理念的运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低碳理念,应用,园林设计,生活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倩叶, 王逐浪, 白生堆.现代城市园林植物配置原则与趋势[J].陕西林业科技, 2008 (2)

[2] 王恩, 章银柯, 马捷婷, 包志毅.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的低碳高效城市园林绿化建设[J].山东林业科技, 2010 (3)

[3] 高谦, 杨军.低碳建筑材料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木材为例[J].建筑经济, 2010 (7)

[4] 贾平, 王广生, 黄泽飞, 曹晖, 赵大克, 郑丽.观赏型保健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农学通报, 2009 (12)

刍议室内装修设计的低碳理念 篇11

关键词:室内设计;低碳;生活

1.低碳理念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1.1少装饰,求简约

要抛弃纷繁复杂的过度装饰,用具有简约风格的现代设计理念取而代之。装饰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不在于装饰物的多,而在于精,已经有众多成功的设计方案可以证明对装饰艺术品的精简不会对设计的效果产生任何影响。

1.2少能耗,求高效

通过设计的手段让室内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节约用水量和用电量,从而减少对能源的浪费。少能耗是设计的目标,达到目标的途径就是求高效。求高效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应用新型低碳能源,如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可以做到有效节能的高新技术产品。

1.3谓少废弃,求再生

既是指装修过程中减少损耗和浪费,也是指对于旧家具、艺术品等物的再生和利用,使原本已经废弃的物品产生二次利用的价值。

1.4少加工,求自然

在室内装饰设计的过程中尽可能少地使用寿命周期短,材料不环保、又无法回收再利用的家具及饰品,并用使用寿命长,材料天然环保,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家具和饰品取而代之。

2.目前室内设计在低碳方面存在的问题

2.1浪费现象较为严重

新时期人们追求居住的新颖性,在室内设计方面希望能够达到独特性,在与众不同的设计中寻求满足。在这一背景下,部分室内设计逐渐转向了奢侈层面。

在奢侈的室内设计中,以灯光为例,现如今有着吊顶、廊灯等设计,在普通家庭设计中,绝大部分客厅仅需要一盏灯即可完成照明,但为了追求视觉享受,部分家庭会再安装小型装饰灯,形成电力资源的浪费。

2.2居家设计缺乏实效性

当前室内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会追求艺术性,这类型设计有着鲜亮的外表,但若用在家庭室内装修上会略显缺乏实效性。在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能认为好的室内设计就是具有艺术性的、充分利用了新型材料的设计成果。虽然这种设计看起来美观,但并不符合家庭用户实际需求,形成资源浪费。且部分新型材料并非绿色环保材料,使得居家设计实效性大打折扣。

2.3低碳程度不足

低碳设计理念是近几年兴起的,传统室内设计并没有将低碳的含义真正理解,只是盲目的将一些节能材料运用到设计成果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结合自然环境,利用自然能源,让家庭设计更倾向自然化,避免出现设计上的不自然感觉。

例如在家装设计时,一味将现代化材料运用只能够加重用电等方面的负担,在设计上若没有利用到居家房间朝向、外界气候等方面的优势,低碳将仅停留于表面,无法真正实现设计上的绿色化。

3.低碳理念在室内装修设计中的应用

低碳理念贯穿于室内装修设计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空间设计、室内材料的选择、资源的充分利用等多项内容。

3.1空间设计

3.1.1合理的进行空间布局

合理布置空间是十分重要的,合理的空间布局要满足:功能分区合理、面积分配适宜、通风采光良好这三项要求。

居民住宅分为公共区(客厅、餐厅、厨房、厕所)和个人活动空间(书房、卧室),在设计的时候要做到“公私分明”,并且常活动的区域(例如:阳台、厨房等)也要和相对较安静的区域分开,做到“动静分区”,另外还要注意“洁污分隔”的问题。综合这些方面,组织好内部空间的关系,既能增加室内面积的使用效率,也能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井然,所以,对室内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就此举一设计范例。

合理的配置面积是提高住房水平的关键。针对各个部分的不同功能,合理的配置面积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而言,储藏室的面积要站到房间总面积的10%,卫生间的面积要占到房间总面积的8%-11%,厨房的面积要占到房间总面积的11%-13%。

保证室内良好的通风采光,充分的利用自然通风和自然光,从而减少空调、电灯的使用率,这样就能做到节能环保,符合低碳的理念。室内的通风采光受到建筑朝向、建筑间关系、室内布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佳通风采光的是南北朝向的户型。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在室内加设通风口或通风槽等来改善通风效果。

3.1.2巧妙的设计储藏空间

储藏空间要做到既美观又实用。可以根据不同功能分区来分散储物。(1)根据物品的实用性质和使用地点等对物品做好分类,使每个物品都能各得其所;(2)采用不同的储物形式,可以灵活应用独立式、固定式和组合式储藏方式,来满足生活的需要和个人的喜好;(3)预设储藏空间,为了避免物品的堆积现象,需要在设计的时候预留出储存空间,尽量开拓出额外的储藏空间。

3.1.3创意的空间设计

对空间进行创意设计即是对空间进行可适性的设计。要根据家庭的不同而进行灵活性的设计。尽量的减少改造空间的次数,减少对不合理空间设计的后期处理,避免由于后期处理而引起的不必要的浪费现象,从而做到真正的低碳减耗,实现空间的可持续性发展。

3.2选用低碳材料

低碳材料能实现生产和使用全过程的减排,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材料。在低碳材料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保证尽量减少不可再生的自然原材料的使用量,保证制造过程的能耗低、污染少,使用过程的健康无害,并且最好能够实现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在选择材料时,为实现低碳,应注意以下几点:(1)墙面尽量粉刷涂料或贴壁纸,尽量不要大规模的使用木质板材;(2)在地面的铺设中,地砖的污染性最小,所以尽量选用地砖。若是选择木质地板,则要注意粘接剂的有机物散发情况,尽量减少有机物的散发情况,若是选用天然石材,则要对其进行放射性的检验,选用无放射性的石材;(3)在顶面的处理中,粉刷水性涂料或者贴墙纸即可,这是因为现在室内普遍不高,尽量不要做吊顶处理;(4)窗帘、床罩等软质装饰材料应尽量选用棉麻材料,并且要用稳定性强、不易褪色的染料;(5)涂装材料尽量选择刺激性小、不含苯、挥发性快的环保型油漆;(6)选择家具的时候,要依据减量利用、重复利用、循环利用和可再生的原则来选择,尽量选择绿色家具,例如:原木家具、高纤板家具等。

3.3运用清洁性自然资源

在室内设计中要善于运用清洁性的自然资源。例如:

(1)应用节能型的灯具。节能型的灯具能有效的控制照明方式。新型的LED节能灯不仅比普通的灯节能,而且使用寿命也更长,所以,若是在室内采用LED灯不仅可以节约电能,而且能减少生产资料的消耗,这样就能实现资源和能源的双重节约,符合低碳理念的主张。

(2)使用节水产品,水资源是紧缺资源,对其的节约使用很有必要。所以,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要广泛的使用节水产品,例如:节水型的坐便器、节水型的淋浴器、节水型的洗衣机等。

3.4资源的回收利用

在室内装修中所用到的材料很多都是可回收利用的,例如:水、废旧报纸等。对这些材料要进行回收利用,进行有效的废物管理。引导形成持久耐用的生活态度,将低碳理念深入到日常生活中。

3.5增加室内的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不仅能给室内增添生机,而且能吸收装修中的污染物和生活中所产生的一些废气,提高空气的质量,对人体健康大有好处,符合低碳理念,所以,在居住室内要多放置对人有好处的绿色植物。

4.结语

总之,室内装饰设计的低碳化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为了顺应时代形势的发展,身为设计师的我们要加强个人修养、提高个人情操,并且增进社会责任感,主动学习室内装饰设计低碳化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并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更好的做好室内装修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樊孟维.低碳经济理念下的室内设计原则探析[J].长春大学学报,2011,03:99~101.

低碳生态理念 篇12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经济理念

意识决定人的行为, 所以只有人们首先意识到低碳物流的重要性, 人们才能主动的朝着低碳物流的方向前进。政府要加大低碳物流的宣传, 要通过这种方式将低碳物流的理念传输到所有人, 要让企业深刻的意识到低碳物流对企业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次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应不断的研究和学习低碳理念, 要深刻的去理解低碳理念只有企业内部所有员工都深刻的意识到低碳物流对于企业自身以及生存环境的影响, 才能真正做到低碳物流。只有企业树立了正确的意识, 才能主动的针对企业目前的状态进行积极的研究、改善和创新。由此物流企业才能最大化的做到低碳物流。

二、物流运输工作中的具体策略

在实际的物流运输工作中,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来实现运输的低碳经济效益。如开展多式联运、采取共同配送的运输模式、发展先进的运输方式以及提高运输设备的性能等等, 其具体的措施方法如下所示:

1. 开展多式联运。

多式联运可以针对不同的运输方式做到扬长避短, 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目前众多的运输方式中, 公路运输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最大的, 而水运和空运仅次于公路运输, 铁路是相对碳排放量最小的。而企业就可以根据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以及碳排放量采取多式联运, 由此降低碳排放量, 达到自己企业经济的增长。

2. 采取共同配送的方式。

所谓的共同配送就是指几个企业联合起来寻找第三方物流企业来承担运输过程。共同配送可以大大的降低运输量, 并有效的降低重复运输, 降低空载率, 由此可以降低运输的次数从而降低碳排放。从经济角度来说, 共同配送也可以节省企业自身的运输投资。

3. 发展先进运输方式。

甩挂运输可以有效的提高运输过程的效率以及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降低车辆空驶以及无效运输等情况由此大大的降低了碳的排放量。除了甩挂运输方式以外, 滚装运输、集装箱运输都是目前相对先进的运输方式。这些运输方式都可以有效的降低碳排放并增大运输效率, 对于环境以及企业自身都有很好的影响。另外, 企业可以通过采取BP碳排放计算器的方式来对车辆的碳排放进行控制和指导, 从而实现车辆的低碳排放, 达到低碳环保效益。

4. 针对运输设备进行有效改进。

目前运输设备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原因在于运输设备需要依靠煤、炭、石油等能源来维持动力, 所以我们应从动力的角度来进行改进。企业应采用一些无污染的能源运输设备, 由此可以降低运输设备的碳排放量。就目前来说, 汽油和柴油发动机油耗大、碳排放量高, 而电动发动机是目前较好的运输设备, 基本解决了碳排放的问题。

三、企业内部管理和建设方面的策略

物流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模式对于实现低碳型物流运输也是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的, 只有企业在低碳经济理念下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例与管理办法, 并加强企业内部的低碳效益建设, 才能使企业在正确的管理与领导下实现更大的低碳经济效益。笔者以为, 企业的内部管理与建设可以从下述两方面来制定策略方案:

1. 提高企业内部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 社会发展已经逐渐向着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对于物流运输企业来讲, 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能够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更新的行业信息, 并且也有利于企业对员工进行全面的管理。这就能够使企业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情况, 合理制定管理经营方案, 以减少一些无谓的成本和能源消耗, 从而实现低碳经济的目的。

2. 提高驾驶员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对于物流运输企业来讲, 驾驶员是企业最主要的员工组成部分, 所有的运输设备都是需要驾驶员来操控的, 而驾驶员也是对车辆情况最了解的人员, 在日常工作中, 若驾驶员能树立良好的低碳意识, 按照标准正确的驾驶技术来操控车辆, 就能够很大程度的降低排放量。而当前很多司机具有多个不良的驾驶习惯, 这不但会造成无谓的能源消耗和大量的气体排放, 也不利于车辆的安全行驶。为此, 必须要加强对车辆驾驶员的管理与培训, 不断提高其基本素质与业务技能水平, 督促其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在日常工作中做到节能减排。

四、政府应做好的低碳环保工作策略

低碳物流运输的发展并非仅仅只是运输企业自身的工作, 更是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为此, 政府必须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促进和帮助物流企业实现低碳环保的发展模式。如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强有关低碳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无边界的物流模式, 促使运输网络的综合化发展。另外, 还应当加大对低碳物流运输专业的人才培养, 促使低碳物流技术体系的形成, 加大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力度, 提倡运输物流企业使用绿色包装, 并给予绿色包装企业一些优惠政策, 以促使更多的运输物流企业采用绿色包装, 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低碳环保效益。

五、结语

总之, 在当前社会生态环境恶化严重的形势下, 物流运输企业若能基于低碳经济的理念实现企业经营改革, 打造低碳环保企业形象, 那么必将为环境的生态保护做出巨大贡献, 同时也将带来良好的社会影响, 促使更多企业做出低碳环保的改革行为, 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我们就应当从企业内部与政府等多方面来制定策略采取措施, 不断完善企业的运输模式, 开展多式联运, 提高运输效率, 实现低碳物流。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低碳经济理念下, 如何实现低碳物流运输策略的问题。文章从树立低碳理念、制定运输策略、企业内部管理政策、政府作用等几方面来详细探讨了具体的低碳物流运输策略方案与措施方法。

关键词:低碳,经济理念,物流运输,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彭艳丽.浅论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发展[J].中国外资, 2011 (08) [1]彭艳丽.浅论低碳经济下的低碳物流发展[J].中国外资, 2011 (08)

上一篇:不可忽视的细节下一篇:海外的保险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