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可持续发展

2024-06-13

矿区可持续发展(共12篇)

矿区可持续发展 篇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确立为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矿区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矿物能源和矿物原材料的主要供应地, 不但加速了我国城市化进程, 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而且为地方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因此, 如何构建矿区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 加快企业发展, 维护企业稳定, 构建和谐矿区, 成为矿区企业肩负的重要责任, 也是对矿区组织领导能力的一个考验。

一、构建和谐矿区的意义及其所要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对于我们企业整合各种力量, 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减少各种矛盾, 维护矿区稳定, 加快企业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构建和谐矿区是企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目前, 企业的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 改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已触及到各个方面和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巩固改革成果, 推动企业加快发展, 我们应当把安定与和谐纳入企业党组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 努力实现企业协调发展, 加速构建和谐矿区的进程。

2. 构建和谐矿区是推进企业文明创建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矿区, 必须理顺民情,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增强全矿区的创建活力。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维护职工利益, 实行企务、区务公开, 营造良好的矿区氛围, 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 加强矿区文明建设活动, 切实维护矿区稳定。结合矿区实际, 处理好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以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3. 矿区和谐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矿区的长期和谐可持续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 矿区自然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很多矿区的勘探已进入高成熟阶段, 自然资源开采的难度加大, 为了保持企业的生产效益和效率, 势必会加大勘探与开采力度, 但是稳产难度逐步加大, 所以, 如何保持矿区与自然资源和谐发展, 成为很多矿区发展的首要问题。

(2) 核心业务与存续企业的和谐发展问题。开发技术以及开发的成本问题与存续企业的关系相当密切, 技术服务的水平和对核心业务的支持程度, 都关系到整个矿区未来的发展。因此, 如何解决核心业务与存续企业的和谐发展问题, 成为矿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 处理好矿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关系是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自然资源的开采势必会不同程度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 矿区要和谐发展就要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发展模式, 在达到企业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 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矿区和谐发展理论体系构建

矿区的和谐发展正是在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围绕矿区核心主业与技术服务 (存续企业) , 资源有限性与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矿区资源开采与生态环境的长期和谐共存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的。矿区的和谐发展, 需要在和谐发展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论的指导下进行。

1. 和谐管理理论在矿区和谐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在和谐管理理论中, 和谐管理的定义是:组织为了达到其目标, 在变动的环境中, 围绕和谐主题的分辨, 以优化和消减不确定性为手段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实践活动。矿区的和谐发展是矿区企业为了达到发展目标,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 寻找动态的和谐, 以优化和较少不确定性为手段, 达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和谐管理理论将组织系统视为基于规则和单元自治的整体, 来考虑组织如何在急剧变动的外部环境中发挥整体优势而非部分的改进。矿区企业作为一个独立发展的企业整体, 正是需要在大环境的影响下, 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改进企业的发展, 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调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从矿区的和谐发展来看, 则要强调矿区资源开采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 矿区发展与自然资源有限性的和谐, 矿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和谐, 矿区核心业务与存续企业发展之间的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指和谐社会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础。人类不断地从自然获取资源, 同时又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矿区的和谐发展也要强调整个矿区和自然的和谐, 我们在从自然中获取矿产品资源的同时, 要维护和保持它的生态环境, 同时要解决矿区发展与自然资源有限性间的矛盾。

人与社会的和谐可表现为人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方面的和谐。矿区的和谐发展同样需要使矿区的发展和矿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相和谐。矿区的和谐发展要为员工提供民主自由的企业环境、经济保障和良好的文化氛围。

从矿区的和谐发展角度来看, 还需要强调矿区核心业务与存续企业的和谐, 矿区的核心业务和存续企业之间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续企业与核心业务在长期的合作中, 形成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密切关系, 特别是核心业务的快速发展, 必然为存续部分企业带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而存续企业的发展也会促进核心业务市场的开拓。

2.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矿区和谐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正如WCED对可持续发展定义所说的那样: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该定义强调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人类要发展;二是发展有限度, 特别是考虑环境限度, 不能危及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而矿区的和谐发展宗旨也恰恰与之相吻合, 既要保证企业有序的发展, 也要考虑其发展的限度, 在和谐的范围内求得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角度强调不超越环境系统的再生能力, 是寻找一种最佳的生态系统和土地利用的空间以支持生态的完整性和人类愿望的实现, 使环境的持续性达到最大;从经济学角度强调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提供服务的前提下, 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从社会属性角度强调在生存不超过维持生态系统蕴涵能力的情况下, 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从技术性角度上强调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

矿区的和谐发展同样强调要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和发展模式, 达到企业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企业员工生活品质的提高, 这些无论从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角度、经济学角度, 还是从社会属性角度和技术角度都是非常吻合的, 最终达到矿区企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矿区企业与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3. 系统论理论在矿区和谐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系统论强调整体不可分原理:对于有机体来说, 系统的要素不论是否能够独立, 都只有在整体中才能体现出部分的意义, 因此有机体具有很强的整体不可分性。要素一旦离开整体便立即失去其作为整体之一部分的特性和功能;系统论还强调突现性原理:系统的整体突现性强调系统总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和功能, 因此了解部分并不代表了解了系统。同时, 系统规模越大, 结构越复杂, 整体超过要素性能之和的性能越多;等级层次性原理:要素与系统处于不同的层次, 这样一层一层组合成愈来愈高的系统。系统的层次性突出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质的差异, 强调系统高层次向低层次的不可还原性。功能耦合原理:具有整体性的系统内部都有保持自身稳定性的机制, 即系统受到干扰后, 能够通过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 “自动恢复”稳定状态。一切具有自我调节功能的整体系统, 其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使其中各个子系统形成功能藕合。系统的有机性越高, 整体性越强, 这种功能耦合合度就越大, 形成的系统就越稳定。对于已经形成功能耦合的系统, 每个环节都有它的重要意义。一个环节脱节, 系统活动就会中断;一个环节薄弱, 就成为“瓶颈”, 就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和效应。

矿区的和谐发展离不开系统论的指导, 其核心业务和存续企业之间正是基于整体不可分原理、等级层次性原理和功能耦合原理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矿区的核心业务为存续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发展空间, 存续企业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提供辅助服务, 二者的经营业务是互助的, 而不是竞争性的, 因此它们就像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互相扶持互相协助共同发展。同时, 核心业务和存续企业都处在一个动态的外部环境下不断发展, 它们不断受到来自系统外部的不确定因素的干扰, 它们通过内部的动态调解, 逐渐寻求动态的平衡, 这又与系统论中的功能耦合原理相吻合。作为矿区的重点, 核心业务的发展理应得到更多地关注, 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和核心, 因此将核心业务和技术服务业务看作是两个不同层面上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子系统又与系统论中的等级层次原理相呼应。

三、小结:矿区和谐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

从以上分析看来, 矿区的和谐发展正是在和谐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论的指导下实现的。我们认为, 矿区要运用和谐管理理论保持核心业务和存续企业的和谐共处;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保持核心业务和存续企业间成为一个有机的动态的整体;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 使矿区这个有机的整体与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社会达到动态的平衡, 以逐步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矿区可持续发展 篇2

淮北矿区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煤炭工业中环境保护的关系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保护好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不可能得到持续.

作 者:尤斌  作者单位:淮北矿业集团 刊 名:安徽科技 英文刊名:ANHUI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X3 关键词: 

矿区可持续发展 篇3

关键词: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节能减排

1 概况

1.1 大柳塔矿区简介 大柳塔矿区位于神府东胜矿区中部,主要开发有大柳塔矿井、活鸡兔矿井和地方煤矿。大柳塔选煤厂扩建后原煤处理能力为34.00Mt/a,每年产生煤矸石约300万t、煤泥约260万t。煤矸石堆放占地越来越大,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也逐年加重,花在煤矸石上的处理费用逐年增多,煤泥的处理也非常困难。

1.2 矿区废水

1.2.1 矿井水。活鸡兔矿井生产规模1100万t/a, 2009年矿井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226.82万m3,回用水量139.36万m3,回用率61.4%。目前矿井水处理后大部分回用于该矿井井下生产用水和工业场地绿化用水,多余部分排至乌兰木伦河。

大柳塔矿井生产规模1100万t/a, 2009年矿井水处理站处理水量为347.39万m3,回用水量120.28万m3,回用率34.6%。目前处理后的矿井水中,有部分回用于大柳塔热电厂作为循环水补水和矿井工业场地、大柳塔生活区绿化用水,多余部分排至乌兰木伦河。大柳塔、活鸡兔的井下排水经处理后水质较好,除个别指标高于标准值外,绝大多数指标满足工业用水水质要求。

1.2.2 生活污水。大柳塔生活污水处理厂负责收集处理大柳塔井、活鸡兔矿井两个工业场地的生活生产废水和大柳塔生活小区的全部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该污水处理厂总规模8500m3/d,处理后的中水目前除部分用于生活区道路撒水和绿化外,其余均排至乌兰木伦河。外排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一级标准。2009年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污水量为249.89万m3/a,回用于小区绿化撒水17.3万m3/a,回用率6.9%。

2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可行性

2.1 煤矸石、煤泥综合利用发电供热 我国目前300MW等级的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燃料采用煤矸石、煤泥等劣质燃料,都运行稳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在技术上也是比较可靠的。

2.2 矿井水 矿井疏干水可采用多种工艺进行处理,处理后的水井下复用,或用于喷雾灭尘及发电厂辅机的循环冷却,技术成熟可行。

2.3 灰渣、矸石 灰渣的主要成分由硅、铝、钙、镁、铁等氧化物组成,灰渣包括粉煤灰和清渣,广泛应用于建材行业。粉煤灰陶粒是一种性能良好的人造轻集料,用于配置轻质混凝土可减轻建筑工程和公路桥梁等土木工程的自重,提高使用功能,使建筑和土木工程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粉煤灰砖可以和普通粘土砖一样,作为承重墙体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

矸石利用途径包括用作煤矸石电厂劣质燃料,制砖、生产硫酸铝、制造建筑材料、生产高标号水泥、生产无机复合肥和微生物肥料等。

3 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方案

3.1 废水综合利用规划

3.1.1 综合利用电厂用水。规划综合利用电厂将替代现有大柳塔热电厂,预计新建电厂每天生产用水量约8320m3/d,规划分别取自大柳塔井和活鸡兔井矿井水处理站的矿井水,活鸡兔矿井可以提供2300m3/d,大柳塔矿井可以提供6200m3/d,可以满足电厂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

3.1.2 大柳塔矿区生活杂用水。规划将大柳塔井的矿井排水进行深度处理,使其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作为矿区除饮用水外的生活用水水源,以减少地表水取水量,设计处理规模为10000m3/d。

3.1.3 选煤厂补水。大柳塔选煤厂入洗能力为3400万t/a,扩建后的补水量将增至10000m3/d,由于洗煤补充水对水质要求较低,因此选煤厂扩建后优先采用大柳塔矿生活污水处理站中水8500m3/d作为补充水水源,不足部分采用矿井水,约需1500m3/d。

3.1.4 绿化用水。矿区的全部绿化用水采用矿井水,用水量为1520m3/d。

按上述规划实施后,大柳塔矿井水回用率82%,活鸡兔井矿井水回用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回用率达到100%。

3.2 煤泥、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 依据大柳塔矿区煤泥、煤矸石、矿井疏干水资源量规划建设4×350MW循环流化床发电供热综合利用电站,近期工程建设2×350MW机组,装机方案拟采用直接或间接空冷汽轮发电机组,年耗煤量约为230万吨,燃煤为大柳塔矿矸石、煤泥。

电厂用水取自矿井水处理站的矿井水,用水量约8200m3/d,活鸡兔矿井可以提供2300m3/d,大柳塔矿井可以提供6200m3/d,可以满足电厂用水水量和水质要求。

根据《西北“十二五”电网规划》报告中的陕西省负荷预测,陕西电网2011年以后各年出现电力缺额,2012-2015年电力缺额达到1330-6570MW,规划电源建设有需求。

根据矿区热力发展规划,规划近期(2014年)热负荷达到500t/h,矿区有供热需求。

3.3 灰渣、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 大柳塔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发电工程预计产生粉煤灰约36.88-64.82万t/a,工业炉渣32.70-57.48万t/a。在大柳塔矿区规划建设一座煤矸石、灰渣新型建材厂,建材厂工艺方案选用先进的砖机及窑炉。

建材厂位置毗邻电厂布置,新型建材厂的主要原料煤矸石、粉煤灰及炉渣。粉煤灰及炉渣由拟建电站供给,生产用水利用电厂废水,新型建材厂供电、供水及供汽均由电厂统一考虑。

根据电厂灰渣排放量,设计新型建材车间的生产规模如下:年产蒸压砖3.6亿块(折标砖),年产烧结砖1.2亿块(折标砖),合计生产规模为生产新型建材折标准砖4.8亿块。

4 结论

大柳塔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方案相当于每年节约优质原煤约450万吨(考虑到煤矸石自燃浪费等);替代原有发电小机组及周边采暖小锅炉,煤矸石的自燃排放得到控制,该地区实际每年减排SO2排放量525t/a,减排烟尘排放量239t/a;矿井、电厂产生的废水处理后可全部利用。

大柳塔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打造了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鏈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技术方案合理可行,是一个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均非常好的循环经济项目。

作者简介:

韩梁矿区可持续发展实施途径 篇4

关键词:韩梁矿区,划分,经济优势,持续发展,途径

韩梁矿区位于平顶山煤田西部, 矿区面积80km2, 行政隶属平顶山石龙区、宝丰县、鲁山县管辖。该矿区有高庄矿、大庄矿两对矿井外, 还有韩庄矿等50多家小煤矿, 主要开采煤炭资源。矿区五十年代兴建投产, 至今已有60年的开采历史, 为平顶山煤炭工业和地方经济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煤炭资源枯竭。高庄矿、大庄矿剩余服务年限不足三年。梁洼矿已关闭, 其他小煤矿在2009年9.8事故以后全部停产, 2010年以后被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兼并重组。绝大部分小煤矿保有储量不足2Mt。面对资源枯竭的现实, 如何实现韩梁矿区可持续发展, 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1 矿区可持续发展意义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环境优化型的新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在经济上的重要表现就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封闭式流程, 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要能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利用, 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从系统的角度来思考, 循环经济要求经济的增长必须以资源有效利用和绿色生产技术来实现。

煤炭循环经济模式是针对传统经济模式的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点而提出来的。传统的经济发展不仅耗费大量的资源, 而且也破坏了生态环境, 破坏了生态平衡。不仅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急剧下降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可再生资源的再生速度也满足不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韩梁矿区作为煤炭资源枯竭型矿区, 其他资源仍然很丰富。不可再生资源有石灰岩、黏土矿、玄武岩矿等, 可再生资源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另外, 韩梁矿区人口密度小, 土地资源丰富。优化矿区产业产品结构, 由单一的煤炭生产向煤炭深加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发展多种经营方向转变。对于韩梁矿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韩梁矿区资源类型

2.1 资源类型

2.1.1 煤炭资源

据不完全统计, 韩梁矿区煤炭资源二1煤层保有储量20Mt, -4、6煤层保有储量23Mt, 四3、4煤层保有储量10Mt。合计约60Mt。除了-4、6煤层极少量采动外, 二1煤层、四3、4煤层绝大部分原始已经开采, 剩余资源由大巷保护煤柱、井筒保护煤柱、断层煤柱、井田边界煤柱、顶底煤损失、面积损失、水文地损等。剩余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复杂, 尤其是煤层厚度不稳定;老空区积水多, 废弃井筒多, 水文地质复杂;原煤含矸率高, 煤质差。

2.1.2 石灰岩

分布在青草岭、娘娘上东部一带, 为石炭系、寒武系灰岩出露地表, 部分已经开采用于水泥原料、建材等, 估算保有储量3800万m3。是优质的石灰岩原料。

2.1.3 粘土矿

韩梁矿区广泛发育沉积岩地层, 在石炭系底部与寒武系呈不整合接触, 不整合接触面以上为本溪组铝土质泥岩或铝土矿层, 厚0-14m, 一般3m-5m。上部主要为灰-灰白色, 具豆状及鲕状结构铝土质泥岩;下部为紫褐色斑块状铝土泥岩, 含黄铁矿结核, 局部地段硫铁矿富集成矿。估算保有储量500Mt。Al2O3品位较低, A/S比较低, 变化大。南部梁洼矿以烧制耐火材料为主, 北部以清凉寺烧制陶瓷为主。随着粘土矿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 韩梁矿区铝土矿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

2.1.4 玄武岩矿

韩梁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华熊台缘坳陷, 渑池—确山陷褶断束东侧边缘, 即陕县—平顶山断陷区的边缘西侧的断层切面内。矿区东部为大面积岩浆岩分布, 主要岩石类型有安山岩、玄武岩、安山质集块熔岩, 上述岩石自火山口向外呈有序分布, 呈现中心式喷发特征。火山岩K-Ar年龄为114.0Ma-122.5Ma, 属燕山晚期。玄武岩呈黑色, 其中基质斜长石30%、玻璃质60%、磁铁矿微量。矿石主要的化学成分为Si O2、Al2O3, 次要成分为Fe O、Ca O、Mg O等。主要结构为致密结构、玻基交织结构, 块状构造。其物理特征各项技术指标满足现行公路建设的有关规范要求, 经粉碎加工后直接用于公路建设。估算保有储量3.2Mt。

2.1.5 可再生资源

矿区可再生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十分丰富。矿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年降雨量不多但比较集中, 秋冬季节受西北干燥风的影响, 寒冷少雨。夏季受东南海洋风影响, 温和多雨。年平均降水量742.6mm, 年降水量最大为1461.6mm, 年降水量最小为424.7mm, 雨季集中在7、8、9三个月。年最大蒸发量2825mm, 年最小蒸发量1490.5mm。气温变化受季节影响, 一般以每年2月份气温最低, 7月份最高。最高气温43.4℃, 最低气温-19.1℃, 历年平均气温14.2℃。霜期一般从每年10月下旬开始, 到次年4月上旬结束, 长达半年之久, 最大冻土深度14cm。最大风速24m/s, 平均风速2.8m/s, 冬季多西北风, 夏季盛行东南风和西南风。

2.2 开采现状

2.2.1 煤炭资源开采现状

矿区煤层埋藏相对较浅, 开采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之前, 在其浅部已有众多的小窑存在。据1958年朝川地质队调查统计, 区内有老窑1942个。1959年到1960年期间, 平顶山矿务局建井一处又补充调查了老窑113个, 使韩梁矿区的老窑总数达2055个, 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4个。调查分析表明, 区内虽老窑众多, 但由于主要开采浅部下石盒子组五22和五12煤层, 对本矿生产影响不大。

二十世纪80年代, 是小煤窑发展的鼎盛时期, 规模相对较大的矿井有山高煤矿、娘娘山煤矿、东方红煤矿和白庙煤矿, 现已全部报废。

二十世纪末, 随着资源逐渐枯竭和对小煤窑治理整顿, 以及之后的资源整合, 小煤窑数量显著减少, 据调查并经河南省国土资源厅矿产开发管理处查证, 目前区内采矿许可证有效的小煤矿25对。大部分小煤矿开采二1煤层。

2009年9.8事故以后, 矿区小煤矿全部处于停产状态。

2.2.2 石灰岩

分布在青草岭石灰岩已由青草岭水泥厂开采, 分布在娘娘山东侧石灰岩由当地部分开采, 现都已停产。

2.2.3 黏土矿

梁洼镇位于韩梁矿区南部, 是一个千年古镇, 陶瓷工艺历史悠久。据明代嘉靖《鲁山县志》载:昔晋太子潜龙尝避黄墩之难经此, 谓桃花殊盛, 即称之。历史上的桃花店聚落遗址在今梁洼镇西南0.5公里处, 发掘有陶瓷碎片和古窑址, 被专家确认为“桃花店瓷窑遗址”。梁洼镇黏土矿埋藏浅, 资源丰富, 基本为地方小矿山划分井田开采, 主要用于烧制氧化铝和耐火材料。梁洼镇以北黏土矿基本未开采, 仅在青草岭倒转向斜出露地表浅部有部分开采。

2.2.4 玄武岩矿

韩梁矿区目前已探明四处玄武岩矿, 探明储量13Mt, 2005年开采, 已动用2Mt, 保有资源储量11Mt。目前正在开采。

3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途径

根据韩梁矿区现状, 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开采资源, 发展经济的前提下, 将矿区划分为四个区, 分别为采矿区、工业园区、森林苗圃区、行政居住区。采矿区分布在青草岭、娘娘山至石龙区之间, 统一规划, 开采煤炭资源、粘土矿资源和石灰岩资源;建立大型采矿基地, 用采矿业带动地方经济, 为土地复垦和恢复环境治理提供经济保证。

工业园区分布在快速通道两侧, 建立光伏产业园、轻工业加工基地、生物能源基地、风力发电基地。

森林苗圃区分布在石龙河两侧, 利用水库, 发展养殖业和花卉培育、苗种培育、畜牧养殖和观赏景试验。

行政居住区全部集中在石龙区, 进行城中村改造, 让矿区所有居民全部集中到城中村生活。

4 采取的措施

4.1 开采沉陷的控制方法

地下开采煤炭资源将会造成煤层上覆岩层下沉和水平变形, 对地面建 (构) 筑物、水体、铁路等设施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不仅矿区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需要大量的资金, 而且村民房屋塌陷补偿金也是不小的数目, 给煤炭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赔偿负担, 而且也影响到矿区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控制采煤沉陷对地面建筑物或设施的影响, 必须采用特殊的采煤方法。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方法有:固体充填开采、膏体充填开采、水沙充填开采和条带开采, 控制煤层顶板上覆岩层下沉量, 减少水平变形量, 达到保护地面建筑物的目的。其中水沙充填是充填采煤法中减少地表下沉效果较好的方法。其次矸石自溜充填, 原生矸石可直接充填到采空区, 无须破碎加工, 适应性强, 矸石处理量大, 成本低, 充填开采时煤层的基本不留设煤柱, 提高了矿井资源回收率。

4.2 矿井水净化技术

一般情况下矿井涌水由水泵抽至地面沉淀池, 沉淀后, 达标排放到附近水沟里或者河里。采用井下采空区净化矿井水技术, 让矿井水“排供结合”, 采取清污分流, 将污水引入采空区, 清水排到地面, 满足工业和农业灌溉用水, 多余的水放入池塘。生活用水来自南水北调工程。

4.3 开采沉陷区的治理措施

开采沉陷区是指地下开采煤炭资源引起地面沉降、变形、裂缝、滑坡等区域。开采沉陷的防治措施有:

(1) 开采沉陷灾害的治理, 要统筹考虑开采沉陷与地裂缝的内在关系。要防治结合, 综合整治。

(2) 地下开采已废弃的采空区对应上方地面出现沉降、地裂缝时, 应采取地下回填废渣, 减缓地面沉降速度;为制止地面塌陷形成, 可通过地面裂缝灌注水泥砂浆。

(3) 井下巷道尚在使用阶段, 地面出现地裂缝或沉降迹象时, 应采取密闭、回填、夯实、监测等措施;应在地下巷道采取防塌措施。

(4) 地下巷道已废弃, 地表形成塌陷但规模不大时, 则应采取由地面自外向内将废渣填入下部, 中上部用亚黏土或表土充填, 为覆绿打好基础。

(5) 对于矿井已闭坑, 地面塌陷规模巨大, 难以治理的特殊地段, 可圈定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研究特区。方案中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 划定出禁入区、监测区, 修建防灾栅栏、设立警示说明牌和修建观测道路。

(6) 充填开采, 是防止地物地貌变化、消除或减缓地面沉降的有效措施, 凡井下开采的矿山, 无论是在建还是生产的矿井均应进行充填开采设计并提出规划实施意见。

(7) 井下, 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离层注浆的可行性研究, 提出相应的技术设计。

(8) 编制环境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 按照方案缴纳足额保证金, 依照工程进度进行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

4.4 因地制宜利用新能源

韩梁矿区可再生资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十分丰富。随着宝石快速通道的通车, 招商引资项目进一步扩大, 因地制宜引进生物质热解气化、生物质制乙醇、生物质制氢、生物质燃料气合成二甲醚、生物质燃料气合成汽油、甲醇以及城市垃圾综合利用等技术, 发展可再生能源项目。在娘娘山、青草岭一带, 发展风能发电项目。引进高新技术, 支持发展光—热转换材料, 积极推进薄膜电池、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及其他电池等先进太阳电池技术的推广应用。

4.5 环境治理

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三废”时, 要求“三废”排放企业采用环境保护措施, 扎实开展环境污染治理, 加强企业改造升级和节能减排, 严把新上项目环评审批关, 对企业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惩处。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一系列环境评价、考核、监管和处罚制度, 用法律保护社会生态环境, 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真正把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纳入法治化管理的轨道。此外, 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也显得尤为重要。

5 预期效果

韩梁矿区依托剩余资源优势, 通过内部挖潜、争取扶持、招商引资、强化服务等措施, 破解可持续发展难题, 夯实转型基础, 大力发展采矿、光电、风电、轻工、绿色经济等高附加值产业, 积极运作焦化、洗煤、建材、文化产业、高新技术项目, 并逐步替代以煤炭为主的资源经济, 延伸产业链。这是实行渐进替代型多元化发展模式,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保持矿区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战略, 也是矿区经济由产品经营走上资产经营轨道, 从煤炭行业向非煤行业渗透发展的有效方法。

6 结语

韩梁矿区作为煤炭资源枯竭型矿区, 其他资源仍然很丰富。不可再生资源有石灰岩、粘土矿、玄武岩矿等, 可再生资源有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将矿区划分为采矿区、工业园区、森林苗圃区、行政居住区后, 有利于采矿工业发展和其他工业发展和环境治理。以采矿业为基础逐步延伸至轻工业、生物能、光伏能、风能等产业链,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保持了矿区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布伦特兰.我们共同的未来[M].北京: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987.

矿区可持续发展 篇5

极大的提高。这些巨大成就,都是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也是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论如何改革,都始终保持了矿区的稳定,这是取得一切成绩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在企业繁荣进步的背后,还存在一些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保持矿区的和谐稳定,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共同做好稳定工作,为顺利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做好稳定工作,就要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决定态度,观念决定行动。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创新。公司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都是为了促进企业发展,为了保障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只有企业发展了,职工才有发展,才能得到更多的实惠。对此,广大干部职工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其中,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诸多矛盾,这都是观念和认识上的差距所致。比如仍然想依靠企业包办子女就业,合同到期还想企业继续安排工作,以及分配问题等,说到底都是观念和认识上的问题,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包分配了,企业又怎能无条件地包办职工子女的就业?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就是为了规范劳动用工。上岗靠竞争,收入凭贡献,就业靠技能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我们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破除思想上的误区,彻底转变观念,想上岗只能通过竞争,想挣钱就得多做贡献,想就业必须苦练技能,没有其它途径。因此,我们要积极配合公司推行各项改革制度,为公司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做好稳定工作,就要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实践证明,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维护企业稳定的有效手段。我们要抓住党的十七大召开这个有利时机,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八种良好风气,树立社会正气,形成识大体、顾大局的思想境界,多一些干劲,少一些牢骚,保持健康向上、进取有为的精神状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上来,把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全年的生产任务上来。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当好指挥员,更要当好宣传员,给大家讲政策、讲法律、讲清楚企业改革的目的和方法,教育职工全身心投入工作,促进企业发展。同时,要认真分析职工的思想变化,及时掌握职工的心理动态,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对一些不稳定苗头,坚决采取必要的措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单位,绝不能把事态扩大,将矛盾上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才能更好更彻底地解决矛盾和问题,才能保证企业健康、科学发展。

做好稳定工作,就要促进企业发展。改革是为了发展,稳定也是为了发展。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和困难。为了更好地促进发展,公司提出了“123”发展战略,即,一个目标:建成亿吨级大矿区;两条产业链:用黑色煤炭、绿色生态两条产业链,开发地上、地下两座宝库,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周边社会发展;三大支撑:建成设计院、研发中心和职业技术学院,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这不仅为公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自身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要珍惜目前难得的发展机遇,主动、积极地维护企业的和谐稳定,推动企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矿区可持续发展 篇6

关键词:矿区景观;可持续设计;理念运用

0 引言

世界矿藏种类丰富,相应的矿区形态各异。在进行废弃矿区恢复和景观设计时,需要从矿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景观设计的原理与设计理念,可以实现废弃矿区的再利用目的。在矿区功能恢复的过程中,需要将工程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等等集合起来形成特殊的恢复系统方案,指导和监督矿区的各项功能的恢复。虽然矿区的废弃地面积大、种类多,在进行恢复工程大、难度高。但可以有效地缓解矿区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再创区域和谐发展的环境条件。因此,这种恢复型的景观设计必会受到废弃矿区的欢迎。

1 采矿废弃地可持续景观设计原则

1.1 生态安全原则

矿区原本的生態已经受到严重破坏,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就要重点从生态安全角度出发,将矿区植被、特有地形、污染治理、岩层活动等等方面都要切实考虑进去,一切以安全为主来高效维护矿区的生态稳定格局。尤其是起到战略影响的关键区域,更应该以生态安全为首要原则。所以,矿区生态环境设计要遵循安全原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设计利用。

1.2 持续利用与资源循环原则

废弃矿区的景观设计过程实际上也是矿区各项功能的恢复过程,在恢复的过程中,利用景观设计的理论和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和再配置。因此,在设计时,往往需要将实际资源进行改造和再利用,使得资源持续利用、优化利用和循环利用得以体现。带动矿区的经济、人文、生态、社会等一并向前推进。

1.3 自然原则

矿区改造利用过程中,主要是依靠自然界的更新演替为主,以人为改造恢复为辅。因此,众多功能的恢复结合景观设计都围绕矿区现在的自然资源进行,无论是动植物还是地质特征、地形地貌等都以自然现状为出发点,通过人类的改造提高其恢复速度和更新速度,保证其恢复的稳定性。在遵循自然生态系统原则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改造和设计,把自然原则与景观设计进行有机的统一,体现出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

1.4 场所性原则

矿区恢复景观设计的目的是为人类的后续活动提供场所条件,从而将人文、美学、生态、经济、社会等众多因素集于一身,促进矿区的整体发展。因此,在景观设计时要注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巧妙结合,从心理上产生共鸣,促进各项功能的全面恢复。

2 法国废弃工业矿区景观改造案例分析

2.1 案例介绍

在案例方面本文选取了法国加莱海峡大区废弃的矿区为研究对象,该废弃矿区经过独特的设计之后体现出自然和谐与人文景观的融合,已经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改矿区地质特点比较鲜明,是人文设计与自然景观相互作用形成的。该地区在19世纪是法国的矿业重镇,矿区发展繁忙,地区经济发达,工人工作早出晚归。经历100多年后,加莱海峡地区经历了工业化发展的繁忙和衰败,废弃的矿区已经成为风景优美、城镇发展良好的经济发展区,也被认为是世界文化遗产。

2.2 87个矿村、51个矿渣堆成世界遗产

加莱海峡大区废弃的矿区一共有120公里长,有51个矿渣堆,87个矿村,部分矿区覆盖面积达到90公顷,最高点达到140米。这些景观经过设计之后还有公司住所,卫生设施,矿区学校,矿区住所等。而且该矿区展示了法国工业时代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当时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记录。

2.3 “破坏的符号”成为“环境的绿洲”

“破坏的符号”是指对矿区开采过程中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无法修复性,加莱海峡在矿区发展时代,对矿开采比较过度,影响到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加莱海峡大区废弃矿区在法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不仅因为该区是法国工业时代的记录,而且在自然和设计师的互相结合下,成为法国重要的旅游景点,很多人都前往参观。因此,也被称为“环境的绿洲”。当年发达的工业矿区,也被称为“破坏的符号”的矿区已经成为绿色的生态系统,对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取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设计师和自然作用的双重影响下,加莱海峡大区废弃矿区不仅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且成为吸引游客的景点。所以,对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2.4 法国废弃工业矿区景观改造案例的启示

国外废弃矿区景观改造的设计不仅要遵循设计的基本原则,还要注重矿区的生态建设发展,满足社会科学持续的发展。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自然发展规律,而且要考虑重新建设和设计的成本,这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因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所以,法国废弃矿区景观的设计研究要使废弃矿区和复垦的土地符合生态建设的要求,符合自然环境的发展规律,不能影响到居民的正常生活。只有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废弃的矿区经过设计师的设计成为绿色的生态系统,变成对人们有益的自然景观。

3 结语

国外矿区的综合设计比我国的矿区综合利用设计更加合理先进,从法国废弃矿区的设计就可以看出,废弃矿区的综合设计可以使废弃矿区成为重要的生态环境系统,变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实现矿区“变废为宝”的发展目标,以达到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遏制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法国加莱矿区的设计告诉我们废弃矿区只要经过合理的设计和改造就会成为地区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景观,对维持生态平衡,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废弃矿区也要向法国学习,对其进行综合设计和研究,对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设计,建立完善的生态修复系统,促进矿区生态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傅伯杰.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2] 龙花楼.采矿迹地景观生态重建的理论与实践[J].地理科学进展,2012(6).

[3] 包维楷.生态恢复重建研究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3(5).

可持续发展下资兴煤炭矿区的建设 篇7

一、可持续发展下煤炭矿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技术适用性

可持续发展经济技术能否适用, 能否很好地融入到煤炭矿区生产实践中去, 要受到理论、技术、经济可行性和企业条件等诸项条件的制约。一项可持续发展经济技术方案, 即使在理论和技术上可行, 但如果引入到煤炭矿区中会导致经济上不合理, 也就是说如果它的成本—效益指标不如非可持续发展经济型方案, 那么, 在实践中也是难以采用或者至少是难以大规模地采用的。

2、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衔接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与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清洁生产等法律法规和税收减免领域的优惠政策, 这也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条件。煤炭矿区如何通过完善自身制度体系建设, 做好与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衔接, 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 就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3、渐进的过程

我们应当看到, 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是一个十分漫长、系统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以其现有的综合实力, 尚且无法建立堪称理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的各项制度, 对于还处于发展之中的中国而言, 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煤炭矿区要有充分的耐心和信心, 立足长远, 坚定踏实地沿着可持续发展经济道路走下去。

4、存在的问题

煤炭矿区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 首先要代表性地考虑到以下几项内容, 然而, 就是对于这些基本着眼点, 也很少有企业顾及周全。第一, 从设计源头入手, 把煤矿开采对地质构造的影响, 对地表沉陷的影响, 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共生、伴生矿物利用程度的影响, 以及对矿区生态及各种资源利用程度的影响等等, 都在矿井开发的初期进行透彻的分析研究, 在设计、建设和煤炭生产实践中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 使各种负面影响能够降低到最小程度。第二, 矿井水的治理及利用。在水资源日趋紧缺的今天, 应充分利用矿井水资源, 进行深度处理后, 能够全部用煤矿井下生产、电厂生产循环水、地面防尘绿化、卫生冲洗等生产及辅助用水, 同时最大可能地满足生活用水, 使矿井水资源得到全部综合利用。第三, 矿井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配套建设煤矿坑口电厂、煤矸石建材厂、充填采空区、复垦塌陷区等综合利用项目, 来消化煤矸石、煤泥等;电厂的炉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又可以成为水泥、建材的原材料, 从而形成煤—电—建材产业链。第四, 塌陷区综合利用。根据煤炭开采造成地面塌陷的规模和数量规律及特点, 广泛吸收总结国内外地面塌陷治理理论和经验, 合理规划, 制定地面塌陷后的治理方案和具体措施, 减少地面塌陷对土地的破坏, 恢复和重塑新的生态环境面貌。第五, 矿区大气污染的治理及利用。煤炭矿区对大气污染主要来自燃煤取暖锅炉和抽排瓦斯气, 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 根据瓦斯气的浓度、排放量等情况, 进行相应的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 既可减少环境污染又可降低成本, 提高煤炭矿区经济效益。

二、可持续发展下资兴煤炭矿区的建设

1、资兴煤炭矿区的现状

资兴位于湖南省东南部, 地处湘、赣、粤三省交汇处。全市总面积2747平方公里, 人口36万, 挟南国秀色, 秉承历史文明, 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和旅游城市。她像一块巨大的宝石, 镶嵌在湘南大地上, 如一颗璀璨的明珠, 装点着南域山山水水。资兴市三都镇宝源社区管理服务中心, 下辖南平硐、北平硐两个社区居委会, 18个居民小组, 2个党总支、9个党支部, 共有党员1021人, 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 现有人口11296人, 其中常住人口10676人, 流动人口620人, 辖区下岗失业人员361人, 城镇其他失业人员298人, 退休、退养人员3689人, 享受抚救人员508人。作为建矿40多年且现已破产的老矿, 宝源社区与其他城市社区相比, 有独到的特点:一是成分复杂。有国有企业破产后部分人员领取一次性安置费和失业保障金人员, 离退休人员较多, 又有部分原宝源煤矿遗留的工伤残人员及遗属等人员;二是遗留问题多。过去煤炭企业困难, 历史欠账很多, 遗留了许多问题。如职工住房紧张, 医疗设施差, 子女就学困难, 待业青年多, 再就业难度大, 当时遗留问题多又没有及时解决的很多难题, 这就成了不稳定因素。可以说, 没有和谐的矿山社区, 就很难有完整意义上的和谐社会。

2、资兴煤炭矿区建设目标

可持续发展经济矿区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方式使不同企业间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 采用清洁生产、废物综合利用等手段, 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开发利用, 达到相互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通过成员之间的副产品和废物的交换, 能量和废水的梯级利用, 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园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通过协调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高效、稳定、良胜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3、资兴煤炭矿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设计

(1) 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煤矸石是采煤和洗煤的副产品, 是无机质和少量有机质的混合物, 是我国年排放量和累计堆存量最大的工业固体废物之一, 然而, 从资源综合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煤矸石无疑又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煤炭矿区应将煤矸石的综合利用作为发展非煤产业的重点, 不断扩大利用面, 增加利用量, 提高利用率, 走出一条煤与非煤并重,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煤矿可持续发展之路。为了解决煤矸石的占地和污染, 需要从回收、利用和治理几方面人手。首先, 应改进工艺, 充分回收矸石中的煤和硫, 在杜绝污染源的同时, 提高矸石利用率, 增加效益。其次, 大力发展煤矸石的综合利用, 如发电、制砖、水泥等建筑材料, 及充填采空区、塌陷区以及筑路等。煤矸石发电是指通过建设坑口燃煤电厂、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 既提高煤炭产品附加值, 又减少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 还能使原准备废弃的煤炭副产品资源得到重新利用, 提高了资源回收利用率, 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煤矸石的回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将矸石铺盖在充填区上压实后作为非农业用地用;二是将原地表耕地挖起, 把矸石铺盖压实后, 再覆上耕土, 恢复农业用地;三是将消耗不掉的矸石推平压实覆土绿化, 可在堆积已久而无法消耗的矸石山上植树造林, 搞好矸石山的绿化。矸石山的绿化可与矿区生产区、生活区的绿化结合起来, 使矿区成为一个工业园。

(2) 矿井水综合开发利用。伴随着煤炭开采, 矿井会排出矿井水, 矿井井下水是一类多元混合物, 主要来源于地下水, 包括地面渗透水和岩体裂隙水等。现今, 大部分矿区的矿井水与生活用水一起排入河流, 不但降低了水体质量, 同时也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煤矿在实施矿井水综合利用过程中, 要提升矿井水的利用率, 提高处理矿井水的积极性。第一, 要积极响应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处理矿井水的有关强制性和鼓励性政策, 态度积极, 努力应对;第二, 企业领导要充分认识到, 节约水资源, 保护环境是企业的责任, 不能靠牺牲社会利益和环境效益来换取眼前的和局部的经济利益;第三, 广泛开展矿井水处理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开发高效矿井水处理新设备;第四, 要鼓励矿井水井下进行清污分流, 实现原位利用或排至地面, 直接作为工业、建筑、绿化等用水。

(3) 塌陷区治理。随着煤炭生产的发展, 开采造成的土地、生态破坏也是巨大的。为此, 在矿山开发建设的同时, 加强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工作就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系统工程。第一, 地表破坏较轻的区域, 发展集约化农业生态模式煤矿区土地破坏程度较轻的区域, 虽然会因为土地挖损或沉陷造成地表凹凸不平, 但此类土地破坏区域内一般没有积水, 而且土层并未发生较大改变, 土壤养分变化不大, 只要采取工程措施对地表进行简单的修复整平, 同时改善田间配套设施, 即可恢复土地原有的实用价值。复垦后的土地主要执行种植业生产功能, 以高产、高质、高效农业发展为目标, 建成以当地优势农作物为主, 兼顾土特产种植和加工一体化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景观的空间镶嵌性与多熟种植原理, 合理组合作物的空间结构, 科学安排轮作顺序, 逐步扩大间种、套种面积, 提高复种指数。第二, 面积广阔的废弃土地区域, 依照土壤状况, 发展果草林生态模式。我国许多煤矿区由于采煤的影响, 导致村民住房和基础设施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 有的地面、屋顶或墙体出现裂缝, 有的整个建筑物发生细微的倾斜、变形, 有些矿区甚至出现房屋沉没等严重现象, 导致村民不得不整体迁移。针对这种村庄废弃遗址的复垦, 可以根据地面建筑物受损程度和下沉深度, 采取简单的充填式或非充填式复垦技术和必要的整平措施, 将其恢复为具有可耕种能力的上地。复垦后的土壤肥力较差, 土地生产能力较弱, 可以选择栽种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 生长力强的果树, 如苹果、梨、柿子等进行果园小区规划;并在建园过程中或者建园之前营造防护林, 降低风速减少风害, 增加空气温度和湿度, 促进提早萌芽和有利于授粉媒介的活动。第三, 常年积水区域, 发展农林渔禽生态模式。在高潜水位煤矿区, 即使地表挖损和沉陷程度不大, 也常常造成终年积水状况, 不仅破坏积水区的土地生产能力, 而且影响周围农作物的正常生长, 这类复垦区土地雨季经常浸泡在积水中, 旱季则泛盐、泛碱, 由于土地利用程度比较低, 造成大片土地的撂荒现象。这类沉陷区的复垦土地利用方向是以水产养殖和饲养禽畜为主, 兼顾发展农业、林业;土地复垦主要是采用挖深垫浅法, 对沉陷较深的区域运用挖掘机或泥浆泵继续挖深, 使其形成适合放养鱼虾的水产养殖基地, 并在其周围修建禽畜饲养基地用来饲养猪鸡、鸭, 构建“禽畜—鱼虾”立体养殖。

(4) 矿区与生活区环境治理。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已然成为煤炭工业应对环境管制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而推进节约型矿区建设, 是符合矿区可持续发展经济生态园矿区发展思路, 是对矿区综合环境治理有着举足轻重影响的举措。一是在资源开采环节, 坚持洁净生产, 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 将造成环境压力的可能性降至最低。长期以来, 矿区资源回收利用率低是各类煤矿普遍存在的问题, 不仅资源浪费非常严重, 而且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是日益突出。为此, 煤炭生产过程中就要严格控制废弃物排放, 要从生产源头减少矸石割出量, 要推广应用矿井水复用技术, 实现矿井水井下循环利用, 或将其进一步处理转化为生活用水, 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资源开采中的浪费。二是在资源利用环节, 采用煤炭综合利用技术, 提高资源利用率, 防止对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污染。三是在废物利用和处理环节, 强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改善矿区生态环境。煤炭矿区通过煤矸石发电、生产建材制品以及复垦回填的方式, 通过对矿井水的处理, 为当地居民、选煤厂、电厂提供生活和工业用水, 通过对矿井瓦斯回收利用, 为居民洁净能源, 减少矿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污染。

参考文献

[1]沈传河、王学民:产权制度创新对煤炭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经济管理, 2005 (9) .

[2]杨海如、杨奇斌: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J].能源技术与管理, 2005 (3) .

[3]李建荣:煤炭企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探析[J].煤炭经济研究, 2005 (6) .

矿区可持续发展 篇8

矿区是指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生产作业区和职工及其家属生活区为主并辐射一定范围而形成的经济与行政社区。矿区的建立是以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主要目的,随着矿产资源的开采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地形地貌破坏、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等问题。目前我国矿区经济快速增长,矿产资源稀缺与经济增长、环境污染的矛盾越发突出,使得矿区经济、环境、社会、资源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进一步凸显,因此,对矿区的发展的科学管理成为各大矿区关注的重要问题。

矿区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与实践,对于解决矿区实际生态环境问题,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经济发展服务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已成为矿区生态环境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领域,发展和传播其完整的理论体系,无论对于该方向的发展还是实际应用都十分重要。

1 预警机制的理论基础

“预警”一词的本意是“事先警告,提醒被告知人警惕”。预警概念最初用于军事领域,近几十年来开始广泛用于生态环境领域。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采取的预防措施不仅要在危害作用发生之后,更应在效应发生前行动。即只要人类的某些活动对生命生态环境或资源可能有风险,就应采取一定的行动。

矿区生态预警是以矿井为中心所形成的生态区域中资源、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动态可持续发展管理过程。这种动态的可持续管理过程对矿区建设、资源开发、生态环境整治等人类活动或各种自然灾害对生态系统所造成的外界影响进行综合的预测、分析与评价;确定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状态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趋势、速度以及达到某一变化阈值的时间等,并按需要适时地提出恶化或危害变化的各种警戒信息及相应的对策措施[1]。可见,矿区生态风险预警集中研究矿区生态系统质量或状态的逆化变化(即退化、恶化)的过程和规律,做出及时的警告和对策(正向演化不需预警而只需研究如何开发、利用和保持)[2]。该体系既包括自然或生态可持续性,又包括经济性和社会持续性。

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结果达到了怎样的标准?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整个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影响?这就需要运用一定的预警机制对矿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警示,以便采取更有效的措施。

2 预警机制的构建

矿区预警诊断机制是对可持续发展偏离期望状态的警告。它既是复杂系统的一种分析方法,又是一个对可持续发展过程进行监测预警的系统。该预警诊断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目前可持续发展状态;(2)预测将来可持续发展的运行趋势;(3)反映矿区可持续发展系统施加调控的效果。

在矿区预警系统中,(1)对预警诊断系统之间各因素关系进行分析,建立各因素之间的定性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对预警诊断系统进行设计;(2)预警系统应该从矿区可持续发展方法论出发,要考虑处理各种不同类别指标,能够综合处理区域可持续发展预警诊断问题。当区域内出现阻碍可持续发展因素的时候,能就其危险程度向人们发出警告,通过各种方式显示出危险信号,从而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并集中力量解决问题;(3)根据警告做出相应的对策。概括起来,该预警框架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明确警报情况、寻找警报源头、分析警报征兆和预报警告级别。

2.1 明确警报情况

警报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1)构成警报情况的各种指标,(2)表述警报情况严重程度的警度。矿区警情不同于自然警情,难以用单项指标描述,而必须要考虑矿区系统内部结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就业、收入、环境污染等多个方面)。而以上这些指标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考察与论证后才能决定指标的可行性。在警度方面,通常我们可以把表述警情严重程度的警度划分为4个警线,即无警、弱警、中警、重警。同时,并设立计算机模拟“预警信号”,分为绿灯、蓝灯、黄灯、红灯,分别对应无警、弱警、中警和重警。

在4个警线中无警警线(又称安全警线)的确定是最为关键。无警警线可以有3种形式:有上限而无下限,有下限而无上限,既有上限又有下限。最后一种形式比较普遍。

各类警报情况指标的各个警线的具体度量,可以根据历史分析、专家调查、国际对比、数学方法等综合因素确定,警线经过一定年限需要重新修改一次。根据近警报情况指标的实际值,观测其落在哪一警线区域,便可监测其警度。当警报情况指标的实际值不在警线范围内,则表明警情出现。本文可持续发展健康度的输出指标及警度区间如表1所示[3]:

2.2 寻找警报源头

警报源头是警报情况产生的根源,从警报源头的产生原因和生成机制看,警报源头主要可以分为3种:(1)来自自然因数的警源,即自然警源,如资源保持储量(其减少会引起能源开采量下降)、大气环境(其污染指数过高会影响生态平衡);(2)外部警源,即系统外因素对系统造成的影响,例如以矿区作为系统来考虑,这种因素主要来自于矿区外的政治与经济变化;(3)内部警源,对于一个矿区而言,包括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投资结构、劳动力数量与结构以及与难以量化的经济体制等因素。

2.3 分析警报征兆

警报征兆是指警情爆发之前的先兆,分析警报征兆是预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从警报源头的出现到造成经济灾害的过程,包含了警报情况的萌芽、发展、扩大、爆发几个阶段。警兆也可以称为先导指标。一般情况,不同的警报情况对应不同的警兆,在警情指标发生异常变化之前,总有一定的先兆,这种先兆可以与警源有直接的关系,也可以有间接关系,可以有明显关系,也可以有隐形的未知关系。警兆的确定可以从警源入手,也可以依经验分析。分析警报征兆及其报警区间便可预报报测警情。

确定警报征兆之后,需要进一步分析警报情况与警报征兆的数量关系,找出与警报情况相对应的警区。征兆警区一般也分为4种情况,无警警区、弱度警区、中警警区、重警警区,然后借助于警区进行警度预报。

2.4 预报警告级别

预报警告级别,就是根据警报征兆的变化情况以及报警区间,预报警情的严重程度。预报警告级别是预警的目的。在预报警告级别中,需要注意结合经验方法、专家经验,分析警报征兆报警区间与警情警线的实际关系,这样可以科学地预报实际警情的严重程度。警告级别指标特征的具体表现如表2所示:

3 矿区预警方法

矿区预警系统作为一种预报区域环境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信号系统,涵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发展过程中,包括从发现警情、分析与辨识警兆、寻找警源、判定警度及排除警情进行决策的过程[4]。

预警理论最早是应用在经济领域。借助经济预警的方法分类,矿区风险预警的方法可分为五类:黑色预警方法、红色预警方法、黄色预警方法、绿色预警方法和白色预警方法,每一种预警方法都有一套基本完整的预警程序,只是在具体应用方面有所区别[3,4]。各种预警方法之间的比较见表3。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运用黑色、黄色和红色的预警方法,尤以黄色预警方法居多,绿色方法主要借助于遥感技术。这几种方法的分类也不是绝对的,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可以综合考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方法。

预警方法科学使用需要注意:预警方法必须以预警理论为基础,没有逻辑上合理的理论性假设条件,任何预警方法及预警模型都不可能得到正确的预警结果;随着时间的变化预警指标体系也应跟着相应调整;预警方法要随地区条件变化,宏观预警要和区域预警、行业预警相结合。矿区系统内部涉及到相当多的状态变量,很多变量很难精确确定或根本无法确定;各状态变量之间的关系也相当复杂;子系统之间也相当复杂,很难定量描述。矿区生态风险的状况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其目标、状态、过程集于一体,矿区生态风险的预警指标的“好”与“差”没有明晰的数量界限[5]。

4 结 论

矿区的生态文明系统中煤炭开采、加工、储运和燃烧使用的全过程与人类发展、环境、资源能源密不可分,同时矿区生态文明系统建设又与当地政策导向、资金、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等息息相关,是一个多环节、多因素的复杂过程。矿区是人类干扰破坏程度最大的区域之一,研究关于矿区生态文明的理论和评价方法等意义重大。根据我国现有的矿区生态研究成果,结合预警理论,构建一个信息共享、快速高效的矿区安全预警系统,有助于预防或者及时发现并解决矿区生态安全问题。在关乎生态健康的矿区生态领域,做到防患于未然,是矿区生态监管工作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傅伯杰.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原理与方法[J].应用生态学报,1993,4(4):436~439

[2].陈国阶,何锦峰.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1999,21(4):8~11

[3].张建平.双高矿区可持续发展复杂系统预警理论与应用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6

[4].杨静.矿区生态环境评价和预警的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01

矿区可持续发展 篇9

1 我国采煤塌陷现状

我国当前煤炭开采利用与环境保护严重失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矿区的环境容量逐渐缩小。据有关资料表明,每年的采煤塌陷土地约占全国被破坏土地的1/10,而复垦整治率非常低,仅占20%左右。

以龙口矿业集团公司为例,该公司地处黄淮海平原,地势平坦,地表潜水位较高,村庄密集,公路、铁路、水系纵横交错。开采后地表沉陷,形成大面积的积水区,对沉陷区的居民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截止2007年年底,矿区塌陷区面积28.5万亩,受损区居民6.9万人,中小学、医院面积205×104 m2,铁路、公路、河道长度21 km,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均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

2 矿区采煤塌陷区环境整治的意义

矿区采煤塌陷区的环境整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工程。它是一门综合学科的课题,包含有地形改造、生产能力的恢复、生态的完整性、经济和美学价值等问题。矿区采煤塌陷区的环境整治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它能使矿区社会安定;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所需要的精神、文化信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需求得到尽可能的满足。矿区采煤塌陷区的环境整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使整治土地提高高而稳定的边际效益,增强经济实力和经济适用性,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充分合理地利用矿区塌陷区整治土地,能够有效地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持土地质量不退化,生产力不下降,达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的目的。

3 矿区采煤塌陷区环境整治的措施

矿区采煤塌陷区环境整治的指导思想:通过对塌陷地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内涵挖潜,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为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服务。矿区采煤塌陷区环境整治的目标:加强我国矿区塌陷地的整治力度,满足国家建设用地的需要,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高粮食生成能力,促进农业发展;改善地矿关系,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矿区塌陷区环境整治的管理工作

土地整治项目要充分论证,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规划方案的设计;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严格按照规划方案进行建设。以确保工程质量为核心,对土地平整、耕作层、农田水利设施、田间道路、农田防护林建设等的工程质量都要做出明确的规定。

3.2 注重耕植土的保护

矿产资源是自然界的产物,而耕植土是人类造就的唯一的生命依附体,是植物赖以生存的载体。西方发达国家特别重视耕植土的保护,当表土层被破坏需要治理时,总是首先将耕植土剥离保护起来,然后进行填充,最后将原表土层覆盖到原位置,使土地恢复到破坏前的状态,有效地保护可耕地。而在我国对耕植土的保护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开采塌陷过程中,耕植土或者被水淹没,或被作为其他用途,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应该在开采沉陷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保护好耕植土,更好地提高土地整治的效益。

3.3 因地制宜,综合开发

以传统的农林牧渔业生产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高新技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着力抓好立体型、共生性、种养加工型、节能型、生物工程型等开发模式的推广。对潜水位较低,塌陷区较浅的稳定区域,采取合理布置排水系统,降低潜水位,达到稳定耕地的目的,使单一的农业经济向农田耕种,水产养殖,多种经营一体化的道路发展。

4 采煤塌陷区环境整治与矿井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人们对土地整治的认识逐渐深刻,土地整治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会越来越明显。由于历史的原因,采煤塌陷地处理多以征用方式为主,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土地荒芜现象严重,大批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带来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不仅给煤炭企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矿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在过去的土地整治中,由于重工程轻生物,重农业轻生态,使整治起点低,效果不明显。在土地复垦整治的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应与煤炭企业密切配合,根据矿区生产和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对采煤塌陷土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规划,做到定序、定位、定量、定用途,在资金和管理上予以落实。提高土地整治的综合利用效益,处理好土地整治与煤炭企业生产的关系,是关系到矿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5 结语

采煤塌陷区环境整治需要土地、矿业、环境、农业等部门通力合作,集中各个方面的力量,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分析,因地制宜,制定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并认真贯彻实施,以保障矿区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结合我国采煤塌陷土地整治的基本情况,探讨了矿区采煤塌陷区进行环境整治的意义,着重提出了矿区采煤塌陷区环境整治的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同时保障矿区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采煤塌陷,矿区,环境整治,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国清.矿山开采沉陷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6.

[2]谷志民,徐长安,吕况.焦作李封矿采空区场地的建筑适宜性评价[J].山西建筑,2008,34(2):128-129.

油田矿区发展循环经济模式探讨 篇10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一词, 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概括起来说, 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 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型经济增长方式, 转变为把物质、能量进行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 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转向。传统经济是由“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模式, 而循环经济在于它是以物质的闭环流动为特征, 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重构成一个“资源———清洁生产———可持续消费———再生资源利用”的反馈式流程, 形成对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低度开采, 高度利用, 低量排放”的“两低一高”循环利用模式, 使得经济系统中的资源和能源利用和谐有序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之中, 从而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二、我国油田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特殊意义

目前, 我国大部分老油田开发进入中后期, 高含水、高投入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如何摆脱资源有限性或资源接替不足的困境, 实现油田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 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油田矿区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受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影响, 老油田企业改革阻力大, 历史遗留问题多, 运营成本高居不下。二是老油田矿区支柱产业单一, 多以油气资源产业为支柱, 其他产业没有形成一定规模, 缺乏市场竞争能力。随着老油田矿区主业的资源接替不足, 勘探开发难度和成本压力不断增大, 对其他产业的支持逐步减少, 矿区经济出现衰退趋势。三是受“能源企业不缺能”的旧思想影响, 节能意识淡薄, 油区资源浪费现象严重。部分油田存在对油气资源的过度或破坏性开采, 给油田后续开发带来困难;油区内的水、电、暖等, 除了设施管理维修耗费外, 用水用电和采暖过程损耗、浪费巨大, 引发电力吃紧、地下水使用过度等问题。四是油田企业办社会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油田矿区与地方经济之间的关系受利益驱使, 矿区经济建设缺乏地方政府的有力支持, 政府对矿区行政事务管理不力, 使得不少矿区整体经济发展速度慢于地方经济。五是油田的勘探开发与大量施工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占用耕地, 污染问题难以避免, 环境成本随之不断加大。

在如此严峻形势下, 油田矿区发展以对资源的节约与循环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 重点在合理利用油气资源, 节约利用水电气资源, 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 以及油区产业战略性转型等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不断调整, 对矿区延续油田生命周期、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国内外油田矿区经济发展模式的启示

(一) 美国休斯敦石油城发展模式

20世纪上半叶, 随着美国得克萨斯州墨西哥湾地区石油和东得克萨斯油田的开发, 休斯敦迅速崛起, 成为世界瞩目的石油城。休斯敦油城因石油开采而兴起之时, 并不仅限于发展石油业, 而先是建立了多家炼油厂、化工厂, 之后又建立了港口, 先后建成造船厂、设备制造厂、造纸厂、化工厂、粮食加工厂等多种行业的企业。特别促成美国在此建立宇航中心, 带动了相关的电子、仪表、仪器、精密机械、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 使得休斯敦成为除了石油城以外更为有名的美国工业重镇。

(二) 我国油田矿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1. 一元经济模式。

一元经济模式就是油区经济随着油气资源产业的兴衰而兴衰的发展模式。在此模式下, 油区经济以油气资源产业为主导产业, 并左右着油区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在主导产业兴旺的同时, 不注重发展相关产业, 以至于在资源枯竭之时, 油区经济走向衰落。这是规模小、技术能力不足的油区通常发展模式。

2. 二元经济模式。

二元经济模式是油区经济随着油气资源产业的兴衰而发展或停滞的发展模式。在此模式下, 主导产业仍是油气资源开发, 只是油气资源下游产业或非油气资源产业有所发展, 但未构成油区经济中的主导产业, 不能左右油区经济的发展趋势。当资源枯竭时, 油区经济虽不会立即衰落, 但发展困难大, 处于暂时的停滞状态。若能有所突破, 则会迎来油区经济的新发展, 否则随之衰落。这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大多数油区发展模式。

3. 多元发展模式。

多元经济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一种油区经济不受油气资源产业兴衰影响的发展模式。在此模式中, 油气资源产业和非资源产业共同主导油区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资源开发上升阶段, 油区经济就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 因资源上游产业规模的扩大而繁荣。同时企业与地方政府抓住有利时机, 联手共同促进资源下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相关产业的进一步繁荣奠定基础, 又使资源产业成为主导油区经济的发展趋势的产业之一;在油气资源开发成熟期, 充分利用资源产量、成本稳定的优势, 发挥上下游产业的带动和辐射功能, 发展多种经济和替代产业, 为未来油区经济发展打下基础;当进入资源开发下降阶段, 在保持稳产资源产量的同时, 适时进行油区主导产业替代战略, 建立有本地特色的油区替代产业群, 担当起维护油区经济持续稳定繁荣的任务, 从而实现油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模式是我国不少资源型矿区在改革中摸索出的一条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 但在不同油区的实践中由于技术、资源等原因, 产业转换存在一定风险。

4. 油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模式是完全建立在油区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利用基础上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首先是理念上, 必须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前提下, 才能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任何类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都是以自然生态为基础, 资源型油区经济更是如此。二是发展思路上, 要从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区域的角度, 系统地考虑油区的资源闭路流动, 把相关的资源投入———产出看作是一个链条的各个环节, 通过一系列科学的生产、合理的加工设计联结起来, 成为有经济竞争力的产业链或者产品链。第三是行动上, 循环经济要求在进行油区规划设计之时就全面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循环利用, 清洁生产, 从源头上节约利用所有资源。

任何资源都有一定的开采年限, 都要经历从投入起到成长期, 经历成熟期, 走向衰退期的生命周期。以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为基础的油田主业呈现相应的兴衰是必然的。实施进行油区经济的战略转型,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培育油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避免油区“油竭城衰”, 已经成为共识和努力的方向。

四、对我国油田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油田矿区的现实情况, 发展循环经济主要从思想意识和战略安排、机制和制度运作以及技术保障三大方面进行。

一是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及多种多样的活动, 从根本上提高全员、全面节能节约意识, 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己做起, 提倡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升油、一张纸”;深刻研究和分析评价企业全部的资源拥有与使用状况, 将资源充分利用和循环利用与油区经济发展联系起来, 使企业发展战略与油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相结合, 从大处着眼, 突出水、电、油、气、煤、物资以及人力资源等重点资源的合理使用, 制定资源消耗和循环利用的战略规划。

二是根据油区资源消耗重点环节和重点区域, 明确资源利用责任主体, 详细分解资源消耗和控制责任, 建立各类资源消耗分析、监督和控制制度, 建立标准规范的资源使用操作规程, 从机制和制度上给予配合和支持。

三是大力推广节能节约技术, 广泛开展节约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改造和节约技术研发投入, 重点进行油区余热供暖、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技术改造和燃煤集中供热技术改造、电厂油改煤技术改造等;积极推广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进行节能节水的管网、设施等技术改造;实施以煤代油工程以及粉煤灰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加强废旧物资的回收管理并进行再利用技术创新;在钻井、测录井、物探、井下作业等基层作业系统开展清洁生产。

四是加强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地热资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与燃煤、石油等传统能源相比, 地热资源具有资源量大、节能环保等优势, 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 地热资源具有显著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利用率高等优势。我国是以中低温为主的地热资源大国, 全国地热资源潜力接近全球的8%, 地热资源遍布全国各地。在地热资源开发方面, 石油行业具有得天独厚的先发优势。废弃井经过改造就能成为地热井, 且配套的基础设施、钻探技术比较完善, 开发成本十分明显, 潜在效益巨大。同时, 推进油田污水余热利用, 还具有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目标的作用。

循环经济不仅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 更是油田矿区经济圈不断发展、繁荣的根本保障。

摘要:文章从循环经济的概念分析入手, 阐述我国油田矿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特殊意义, 分析介绍国内外油田矿区经济发展模式, 对我国油田矿区发展循环经济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油田矿区,循环经济,建议

参考文献

[1].房建国.矿区循环经济与企业环境保护.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 2003

神东矿区金秋揭牌 篇11

2006年10月26日,正值10月金秋,神东秋韵正浓,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在位于陕西、山西、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的中央企业——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分公司,召开并举行了“神东现代文化管理论证会暨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出席会议的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孟凡驰,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研究会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委员贾春峰,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王锐生,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司马云杰,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常务副秘书长韩旭等。山东兖矿集团济宁三矿、中国核工业集团秦山核电基地党委、中国石油大庆炼化公司等特邀代表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发言;神东煤炭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安介绍了神东煤炭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神东煤炭分公司副总经济师、工会常务副主席张永智代表神东煤炭分公司致欢迎词。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5位专家分别进行了论证评审。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孟凡驰教授在论证评审鉴定中给予肯定:神东煤炭分公司在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全面推进了企业快速发展,创造了中国煤炭行业的奇迹,为民族争了光,为中国企业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典型的示范作用,具有广泛的普遍性意义。

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赵春福在宣布专家论证评审综合意见时说: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专家评审委员会,于2006年10月对神东煤炭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评审。评审委员一致认为神东煤炭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其主要特点: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企业实际出发,逐步建成以“安全、高效、创新、和谐”为核心价值观的神东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以创新求发展,高度重视创新文化的建设;三是注重安全文化建设;四是重视品牌建设;五是强化节约观念,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六是重视环境文化建设。全体评委一致认为,神东煤炭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广泛的示范作用,评委一致同意神东煤炭分公司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揭牌、颁发证书仪式结束后,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常务副秘书长韩旭在宣读“关于授予神东煤炭分公司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称号的决定”时指出:神东人在建设现代企业的进程中,同步建设神东文化,全方位实施文化管理,树立“神东煤的品质”、“神东矿的品牌”、“神东人的品位”三个现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神东文化管理模式,符合中央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战略方针;总结推广神东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科学化,行业文化建设的示范化,中国品牌的国际化,有利于摒弃“文化体系表层化”,探索一条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希望神东煤炭分公司把获得“中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作为企业发展的新起点,努力打造“本质安全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和谐发展型”的国际化卓越煤炭企业,为中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矿区可持续发展 篇12

1 矿区概况

鸡西煤田开采于1906年, 已有百年开采历史, 1948年7月建局, 2001年8月改制为鸡西矿业 (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2004年成立为龙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鸡西分公司。鸡西矿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 矿区东西走向长98公里, 南北宽20~40公里, 矿区煤田面积3078平方公里, 已开发728平方公里。

矿区现有煤层均为薄及中厚煤层, 平均厚度0.80.8~2.2m左右, 由于开采深度超过500m, 地层压力较大。鸡西公司现有生产矿井15对, 其中高瓦斯及突出矿井12对。有近两年瓦斯等级鉴定及煤层自燃倾向性鉴定结果可知, 该矿区瓦斯灾害严重, 现在煤层均具有爆炸危险。矿井水涌出量大, 矿井涌水量最大4545m3/h、最小2370m3/h, 平均2965m3/h。

总之, 该矿区是多种灾害并存, 安全面临严重挑战。

2矿区瓦斯治理

长期以来, 该公司瓦斯治理主要以通风方式稀释为主。风排方法虽然是一种处理瓦斯的基本方法, 但处理瓦斯的能力较小, 需要考虑上隅角瓦斯积聚问题。对于瓦斯涌出量较大的工作面, 采用了尾排布置方式。由于尾排方法存在适应范围窄、安全性相对较差、尾排和回风巷瓦斯浓度相互调节困难、对尾排巷支护及管理有特殊要求等缺陷, 造成尾排和回风巷时常发生瓦斯超限现象, 既影响生产又威胁安全。

该矿区瓦斯特点是煤层透气性极差, 大多只能达到0.002~0.01mdc, 孔隙度小于1.40~4.24%, 不具备实施本层抽放的条件。通过对工作面瓦斯来源构成分析, 矿区内工作面邻近层瓦斯涌出量一般可占总瓦斯涌出量的66~73%, 因此有必要实施邻近层抽放。

近十年, 鸡西矿业 (集团) 公司先后建立了11处地面集中瓦斯抽放系统, 装备了多台抽放泵、抽放钻机, 集中治理瓦斯。

3瓦斯抽采方式及主要参数

该矿区复杂的地质条件决定了没有本层抽放的可能, 邻近层瓦斯涌出量所占比例大, 鸡西矿业 (集团) 公司研究采后卸压抽放工艺技术。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 该技术可使煤层的透气性大大提高, 改变突出煤层状况。

由于鸡西矿区煤层透气性差、邻近层瓦斯涌出量所占比例大的实际情况, 鸡西矿业 (集团) 公司重点探索了采后卸压裂隙带瓦斯抽放工艺。通过实践, 鸡西矿业 (集团) 公司摸索出比较适合鸡西矿区低透气性煤层的高位钻孔抽放、高位钻场近水平钻孔抽放、煤层钻场仰角钻孔抽放、顶板大直径水平钻孔抽放、顶板瓦斯巷抽放及底板瓦斯巷抽放等抽放方法, 彻底取代了过去高瓦斯工作面只能依靠风排和尾排的瓦斯治理方法, 并取得了良好的抽放效果。

应用实例一:某矿28#煤层瓦斯抽放工艺

该矿为高瓦斯矿井, 在开采西二采区28#右二工作面时, 除采用仰角钻孔、顶板高位钻场水平钻孔、顶板高抽巷等方法以外, 在28#煤层与30#煤层间的6~8m岩柱内, 布置了底板钻场水平钻孔, 以控制30#、31#煤层的瓦斯向28#采空区内涌出, 采用两台流量为110m3/min的地面集中抽放泵抽顶板高位钻场及底板钻场的近水平钻孔, 一台YD-VI型移动抽排泵抽上巷的仰角钻孔, 一台YD-VII型移动抽排泵抽顶板高抽巷。四台抽排泵、三套系统同时抽放。从而实现高强度顶底板立体式抽放。抽放瓦斯量63.1m3/min, 抽放率达66.4%, 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其抽放工艺主要参数确定的方法。

顶板高位钻孔主要参数的确定

序号参数名称参数范围 (根据28#层参数计算) 确定方法:

1 钻场间距54-70m依据顶板来压步距, 与来压步距成整数倍关系。

2 抽放钻孔距离煤层的距离范围15-28.4m宜采用三带观测方法确定。

3钻孔长度90m左右依据钻场间距, 并考虑一定的钻场重叠长度。

4每一钻场中的钻孔数目5个依据钻孔瓦斯抽放量对比确定。

低位钻场钻孔主要技术参数的确定:

1钻场间距50m依据钻场间距与抽放量对比确定。

2 抽放钻孔距离煤层底板的距离范围12~15m采用公式 (3-5) 计算确定, 并考虑钻杆钻进重力作用。

3 钻孔长度70m左右依据钻场间距, 并考虑一定的钻场重叠长度。

4每一钻场中的钻孔数目7个依据钻孔瓦斯抽放量对比确定。

序号使用地点平均瓦斯抽放率

1东一采区28#左二工作面56.7%

2东一采区28#右二工作面53.8%

3东一采区28#右四工作面62.4%

4东一采区28#左四工作面57.3%

5西二采区28#右二工作面64.4%

6西二采区28#右三工作面64.1%

7西二采区28#右四工作面59.5%

8西二采区28#左二工作面63.3%

9东四采区28#右二工作面58.3%

10东四采区28#右四工作面56.4%

11东四采区28#右六工作面55.9%

该矿从2003年实施打钻抽放瓦斯综合治理, 特别是从2004年8月完全取得成功以来, 抽放瓦斯量逐渐增多, 抽放效果越来越好。

4瓦斯抽采的组织机构及管理激励措施

为了搞好瓦斯抽采工作,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4.1各矿配备了通风副矿长主抓瓦斯抽采工作。

4.2各矿均成立了瓦斯工程科, 做为矿的一个直属科级单位管理, 配齐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 设置抽放段、机电段、打钻队等, 专门负责瓦斯抽放各项工作。

4.3公司建立了专业瓦斯抽放设备机修厂, 负责公司瓦斯抽放设备的维修和大修工作。

5结论

5.1根据采空区“三带”内岩体的破坏状态, 各煤层自然条件不同, 应选用不同的膨胀系数, 修正“三带”高度范围计算。

5.2在赋存深度、煤层厚度、煤层倾角、工作面长度、回采工艺、上覆岩层的岩性等条件不同的情况下, 裂隙带所形成的高度不同, 裂隙带发育的程度及透气性也不同。在布置钻孔时, 要根据实际情况, 摸索出适合所抽放煤层特点的最优钻场钻孔布置参数。

上一篇:窗口应用程序下一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