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图表设计论文

2024-08-26

信息图表设计论文(共12篇)

信息图表设计论文 篇1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 网络媒介广泛普及, “信息超载”的现象困扰着人们, 而信息图表作为信息高效传达的方式满足了广大网民的阅读需求。同时, 新媒介新技术也给了信息图表更大的发展空间, 改变了其创作方式、理念及手段, 使信息数据视觉化、动态化, 丰富了表现形式, 拓展了应用范围。研究网络媒介中的信息图表设计对于完善信息图表的理论知识、拓展信息图表的表现形式, 乃至整个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创新及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资料搜集的便捷

网络媒介信息传播具有海量性、全球性、易检性、易存性等特点, 从创作的角度出发, 网络媒介的传播特性使得信息图表原始资料的收集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原始资料是一个信息图表的必备材料, 尤其是以数据为主体的信息图表。在网络媒介没有出现之前, 获取原始资料是非常不易的, 这同时也阻碍了信息图表设计的发展。自从网络媒介普及之后, 原始资料的获取变得容易。百度、谷歌等专业的搜索引擎以及部分网站自带的检索工具, 使得网上搜索资料方便快捷。另外, 开放性的数据库和统计网站也比比皆是, 用户可以通过下载、收藏、拷贝粘贴、打印网页等各种方式获得所需资料。

汉斯·罗斯林 (Hans Rosling) 是卡罗林学院的教授, 也是Gapminder基金会的总监, 此基金会开发了一款名叫“Trendalyzer”的软件, 此软件能将网上的统计数据转换成为交互的、活动的和有趣的信息图表。其目的是通过对可自由访问的统计数据的理解和使用, 更好地以事实为基础来观察世界。尽管之前图表设计在数据库开放方面遇到了困难, 但在网络媒介未出现之前, 要制作出这么多信息庞大和繁琐的数据图表根本是不可能的。汉斯·罗斯林曾获奖的讲座就是使用Gapminder图表来将世界可视化, 这些交互式的动画图表可以免费从基金会的网站上获得。2007年3月, “Trendalyzer”软件被Google收购, 其被广泛推广并免费用于公共统计数据。此外, Google还专门为此提供了一个“Motion Chart”小工具。

二、设计理念的更新

纵向来看, 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设计理念, 设计理念的变更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继承传统又反叛传统的呈螺旋状发展的过程。信息时代, 新的观念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情感表达和思维引导上, 传统视觉传达设计运用的法则正在被逐渐打破, 人类力求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找到合理的视觉空间。信息图表设计也开始在网络媒介中找寻新的设计语言, 由于文化科技、设计风格等多方面原因, 它与传统图表设计在情感表达和艺术形式上存在许多差异。

首先, 庞杂的网络信息要求图表设计更加简练。简练是网络媒介中信息图表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 这是由网络的特性所决定的。显示屏中呈现出的世界是纷繁多彩的, 各种元素让人眼花缭乱。为了在使受众在目光一扫而过中接收到设计师所要传达的信息, 信息图表必须简练, 简练是网络媒介中图表设计的一个重要要求。简练既包括文字的精炼、图形的简洁, 还包括设计手法的单纯。图表只有简练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中抓住受众的眼球, 并使受众轻松地接收到图表内部所蕴含的层次丰富的信息。

其次, 计算机图形为图表设计者提供了新的艺术表现空间与形式, 也激发了设计师发挥创意的无限潜能。它不仅改变了设计过程, 也极大地影响了图表设计的风格和设计师的思维方式, 为图表设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捷径。

最后, 网络媒介中图表的设计需要满足功能及审美需求, 符合设计美学和法则, 利用网络媒介特有的光、电、声及人机互动等设计元素, 来更好地达到传递信息, 因而可以说, 网络媒介中的信息图表设计在理念和内容上都是视觉传达设计的进一步延展和丰富。

早在20世纪中期, 许多信息设计手段便已得到广泛运用, 目前, 很多表现样式和视觉语言已不足以表达被视觉文化潮流和新读图时代重新塑造和正在塑造的对象, 这也意味着许多设计构成元素和表现方式永远处于一种变化和评估的状态。信息图表应运而生, 并不断变化发展。网络媒介为图表设计提供了一种充满可能性的、能动的语言, 设计师可以用更具想象力、更互动、更具人性化的方式来进行图表的制作。

三、先进的制作方式

计算机制图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 我们可以利用专业的图表制作软件和可视化生成技术来进行图表的设计和制作。信息可视化本质是从抽象数据到可视结构的映射, 可以用来增强认知抽象数据的交互式视觉展示效果。虽然信息图表与信息可视化是两个概念, 但它们在某些领域还是有一定的重合。对于包含大量数据的图表, 单纯的人工制作会花费大量的时间, 可视化技术可以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对大量数据进行有目的性的处理, 生成复杂和精确的图表。专业图表制作软件有Visual Charting、Visio、Piktochar等, 可视化工具有Circos、Processing、Google Fusion Tables、Vidi等, 此外, 还可利用绘图软件、视频制作软件、网页制作软件等辅助图表的制作设计。

四、表现形式的拓展

随着网络媒介的普及, 数字技术的发展, 多媒体这种表现形式因其对多种媒体的兼容及非线性阅读所达到的全方位传递信息的特征, 而正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图表设计中。多媒体性是网络媒介具有的一大特性, 其使得网络媒介在技术上有能力实现多媒体传播。网络媒介的多媒体性是指网络媒介利用数字技术, 融合电视、广播和报纸等多种媒体的传播手段, 使受众的多种感官受到全面刺激。多媒体性主要由非线性编辑技术来实现, 非线性编辑技术是新兴的综合性编辑技术, 覆盖了计算机技术和电视技术。新形式的信息图表艺术表现力主要由非线性编辑技术来体现, 非线性编辑技术作为视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结晶, 已经成为信息图表设计的一个重要工具。

(一) 互动链接

互动链接是网络媒介一个重要特征, 它使信息图表具有了比较全面的包容性和灵活方便的交互性, 受众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图表中的信息进行浏览, 并进行咨询和交流。互动链接具有信息传播的双向性,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会迫使任何受众接收传播的信息, 使受众彻底摆脱了传统视觉传达中的被动地位, 因而受众在信息传播方面获得了主导权, 而互动链接, 即自主选择性浏览被认为是网络媒介价值和意义的核心。网络媒介的交互性可以把受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充分调动起来, 使他们亲身感受到体验的乐趣。同时, 交互的表现形式具有的非线性阅读功能, 更能体现全方位传递信息的特点。一个非常具代表性的例子是Graphic Hug公司网站上的《品牌标志的色彩统计》。此图表中最先出现的是一个渐变的色环, 用户只要点击导航栏右上方的按钮, 就可以看到所有进入色彩统计的品牌标识, 再点击导航栏中不同的文字选项, 就可以看到教育与研究机构、媒体行业、运动行业、金融领域、政府机构、慈善机构、家居用品等不同行业使用的标志色彩统计, 这正体现了具有互动性图表的非线性浏览特征。受众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获取信息, 而不必线性地看完所有信息。例如, 只想看金融领域标识的色彩统计的人可以直接点击导航栏中金融领域的按钮, 轻松地获取金融领域的标志色彩统计信息, 这为用户大大地节省了信息搜索的时间。

互动性信息图表的传达过程, 也是受众接收信息和参与信息传递的双向过程, 它使得用户信息可以及时反馈。如图一是西班牙新闻媒体所制作的法航客机A330搜救过程信息图表。此图表中蕴含了大量的信息, 设计师依据受众了解事件发展的一般规律, 把汇总的信息划分成为事件发生地点、如何发生、如何处理、处理进展等类别。受众可以有选择性地阅读某种信息, 获得更详尽的信息, 也可以浏览整个信息图表, 获得全方位信息。总之, 受众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自由地选择信息。

(二) 多媒体

从功能的角度来说, 动态的信息图表不单单是静止地反映现有的状态或体现发展的趋势, 其本身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中, 可以使受众清晰地看到信息不断变化的过程, 使信息的各种演变发展更加明白易懂;从视觉传达的角度来看, 动态的信息图表设计更加形象生动, 具有打动受众的趣味性和更强的叙事性。

同时, 动态的信息图表是集视觉元素和声音元素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 声音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于动态信息图表的信息传递和整体效果表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信息内容、数据、图像风格、展示媒介要对声音进行整体的编排和规划, 包括动态信息图表中的语音、音乐和音效的设计等。语音通常用来描述和说明图表中的信息, 辅助图表信息的传达:音乐通常用作背景音乐, 来强调主题、烘托氛围等;音效, 包括人为创造出的声响和自然界物理现象所产生的声响, 用来补充或说明多媒体图表中的相关视觉信息。

图二《奇怪的日本》是由日本青年设计师田中健一设计制作的视频形式的图表, 此作品反映的主题是多样的, 每个主题在描述最终完成后的画面都是一个静态图表。其以动态的表现形式, 将每个主题信息的形成过程生动地呈现在受众面前, 同时将各个主题串联起来, 最后形成一个连贯的视觉流程。作者的描述客观、其实, 设计风格轻松紧凑, 风趣幽默, 画面美观, 整个作品就是一部完整的动画短片。或许我们还不能明确地称之为动态图表或动画短片, 但其时间性概念使得受众看到的信息不再是简单的罗列, 而是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得到了视觉上的享受, 其基于图表概念的动态表现形式是相当值得图表设计者借鉴的。

参考文献

[1]卢少夫.图表设计的市场效应.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2]叶苹.交点视觉设计丛书——图表设计.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0

[3]曹方.视觉传达设计原理.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5

信息图表设计论文 篇2

我由中考热点引出课题,将整张学案的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中体会此类问题的要点。一、学生解题关键:仔细观察表格,根据数据特征找出数量关系,使之变成我们可利用的条件,进行推理计算,从而问题获得解决。二、善于从图象的形状位置,特殊点等相关信息中受到启发,获取有效信息,获得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推理计算,最终解决问题。三、图画加文字说明的形式出现,全方位审视图画,全面掌握其中蕴含的信息,加以分析,提炼选择和构建合理的`的数学模型。四、统计图表信息问题是以统计图表为载体的信息问题,旨在考查学生处理统计图表信息的能力。

最后与学生共同总结解图表信息题的步骤:1、识图表2、用图表;3、建模型。

西方信息图表的崛起 篇3

本文从数据图表、数据地图、多变量图表、ISOTYPE、地铁图、书籍设计等六个方面来梳理西方信息图表的发展历史及其对当今设计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

信息图表 数据图表 数据地图 多变量图表 ISOTYPE 地铁图 书籍设计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5-0132-02

“如果没有创造性的天才人物发现图表并不仅仅是一种绘画,那么信息图表就会永远局限在简单的地图或曲线图上。图表所标注的经验数据的魅力在于,它靠直观的视觉信息传递出复杂的解释过程。”威廉.普莱费(William Playfair)、约翰.斯诺(John Snow)、查尔斯.约瑟夫.米纳德(Charles Joseph Minard)、奥图.纽拉特(Otto Neurath)、亨利·贝克(Harry Beck)、赫伯特.拜耶(Herbert Bayer)等人发现把复杂的数据与图表结合使用,可以直观、快速地反应出数据的规律。由于信息图表表达清晰、准确、且易于理解,因而具有超强的说服力。

一 数据图表的开端

苏格兰工程师、政治经济学家威廉,普莱费尔坚信在某些情况下图表要比文字信息更容易被理解。在他编写的《The Commercial and PoliticalAtlas》和《The Statistical Breviary》两本书中展示了曲线图、条形图和饼形图,并运用这三种数据图表来传达复杂的经济数据。

曲线图是指利用坐标轴确定各个数据的位置,并依次连接各个节点所形成的曲线,它表示的是数据在演进过程中的变化,多用于展示连续时间段内出现的数据。

如图1《英格兰的贸易状况》正是运用了曲线图表来记录1700年至1800年之间英格兰对爱尔兰的贸易状况。图中以时间和金额为坐标轴,红色线代表英格兰对爱尔兰的出口情况,黄色线代表英格兰对爱尔兰的进口情况,两线相交形成三个不同的区域,第一个是黄色线高于红色线所形成的区域,表明进口大于出口水平,处于贸易逆差状态;第二个是两线的交汇点,说明当时处于贸易平衡状态;第三个则是黄色线低于红色线所形成的区域,表明正处于贸易顺差时期。在这张具有时间序列的图表中,两条“线”的运动轨迹清晰地呈现了一组经济数据,使受众能够从一个对比的角度来了解数据发展的趋势。

同样是用来记录贸易数据,《苏格兰的贸易状况》(见图2)则运用了条形图(条形图的特点是使用垂直或水平的条状线段来记录连续性或非连续的数据,多用来对比同类资料)来传递信息。图中描述了苏格兰在1780年至1781年期间与17个国家的进出口情况。图表中的横轴表示进出口的数据,纵轴表示17个不同的国家。黑色的柱形表示的是出口情况,非实心柱形则表示的是进口情况,同时,使用了数字“o”来表示进出口为零的数据。透过图表中的网格设计,受众可以更加清楚地对比各组数据,从而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除了曲线图、条形图可以用来记录复杂的数据外,普莱费尔还发明了饼形图。饼形图是以圆心为中心,把圆划分为若干个扇形的统计图表,常用于描述数量和百分比之间的相对关系。在饼形图中,每个扇形的角度和面积的大小都是根据数量的比例来定的。如图3《欧洲各国的人口数量和税收情况》,使用了相对大小的圆、不同的色彩、以及相对长度的垂直线来描述欧洲几个重要国家的人口、税收以及土地面积,从图中我们可以很快地对比出各帝国的领土大小和政府的财政概况。土耳其帝国是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如图4描述的是土耳其帝国在亚洲、欧洲及非洲中所占的土地面积。由于亚洲是个海洋之洲,因而用蓝色代表亚洲国家,红色代表欧洲的土地权力,至于为何用黄色来代表非洲,至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左边红色的垂直线代表了土耳其的人口数量,右边黄色的垂直线表示的是税收,两垂直线之间用一条斜线相连,说明这两组数据表示的是同一个国家的信息。

二 数据地图的启蒙

数据地图是信息图表中最具说服力的表达方式之一,它以一种简洁的、具有普遍认知力的方式传达复杂的信息。

1854年,伦敦发生霍乱。由于找不到疫情的源头,无法控制疫情,因而导致成千上万的人丧生在这场疫病当中。为了阻止霍乱的扩散,内科医生约翰,斯诺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绘制了霍乱疫情图(见图5)。图中的“X”符号表示的是水泵的位置,人们日常的生活用水都来源于这些水泵。而每一个点则表示一个因霍乱而死亡的人,各个点所在的位置正是死亡的人所居住的地方。从图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密度最高的点分布在百老大街(Broad Street)上的水泵附近,由此表明霍乱的传染源正是这个水泵。

《斯诺的霍乱疫情图》通过对空间的分析,把数据与地理地图结合起来使用,找到霍乱的源头,遏制了霍乱的蔓延。这种用视觉化的表现手法展示复杂信息的数据地图“成为空间数据分析和流行病学两个学科领域的共同起源”。

三 多变量图表的先驱

1861年,法国工程师查尔斯·约瑟夫·米纳德绘制了一张描述五种变量信息的图表。米纳德运用了视觉化的手段把五组复杂的变量信息简化,并清晰、准确、完整地表达了故事的始末,它就“像一个雄辩的人蔑视只会用文字记载的历史学家”。如图6《Figurative map of Successive Losses inMen of the French Army in the Russian Campaign》记录了军队的人数、行军的地理位置、军队前进的方向、温度以及日期五种变量。当时米纳德已经开始运用色彩对比来分类信息,褐色区域表示大军入侵俄罗斯时的人员变动情况以及进军线路,与之相反,黑色线则表示大军撤退时的情况,而线的宽度都反映了军队力量的分布。大军进军时大约有42万人,抵达莫斯科时剩下10万人;当军队从莫斯科撤退时,遭遇了残酷的冷冬,由于饥饿和刺骨的严寒,最后大军仅存1万人回到了波兰。米纳德设计的多变量信息图表清晰地反映了一个悲惨的事实:超过40万人在这场战役中死去。

四 符号制造的世界连接

“我们看到,在远东,一种书面语有着大量相应的口头语。我们创造了一种国际图式语言(作为一种辅助语言),世界上所有普通语言的基本单位都能置入其中。这种图式语言我们名之为‘伊索体’。”1925年,奥地利哲学家、科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以及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奥图·纽拉特创办了视觉教育研究所(从事图形表达系统的研究),即ISOTYPE(International Systerm of Typegraphic Pictu reEducation)国际印刷图形教育系统(即伊索体)。纽拉特倡导推动国际图式语言,希望借此跨越文字语言的障碍以促进信息的交流。

如图7描述的是中西方(美国、英国、法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人口情况对比。图像所表现的细节被简化,使用人形轮廓的符号表示人口,并通过符号的数量和颜色作出定量的表达,以直观的形象取代了抽象的数字,这种符号易于被解读,使受众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出各国人口的数量对比。

虽然,纽拉特把符号国际标准化的设想最终未能实现,但是ISOTYPE系统对当代信息设计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标识符号都是来源于ISOTYPE的理念。

五 地铁图引领的世界潮流

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伦敦地铁线路和站点的增多,当时的地铁图设计已经无法高效地传达信息。如图8是1921年的伦敦地铁图,其线路、站点以及字体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工程制图员亨利,贝克突破了距离和空间的限制设计出了新的伦敦地铁图(见图9)。新伦敦地铁图的设计抛开了地铁的实际线路和站点的实际距离,同时,把除泰晤河以外的所有背景都去掉,并且不按比例绘制。另外,贝克创造了一种新的网格系统,把旧伦敦地铁图中的曲线调整为垂直线、水平线和45度角斜线,用这些线把各个等距的站点连接起来,使信息有条理地展示出来。站点的设计也有所不同,普通站点使用相同长度的线段来表示,并与线路呈垂直状态,换乘站点则用菱形的小方块来表示。

亨利·贝克设计的伦敦地铁图以一种全新的视觉向度清晰、有条理地把复杂的信息展示出来,线路、站点、字体以及色彩的设计无一不蕴含丰富的信息。它不仅是信息图表设计的典范,而且对世界的交通图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世界交通图设计的范本。

六 数据图表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著名书籍设计师吕敬人曾经写道:“设计师如何采用新的传播思路和设计语言,让受众来选择书籍并乐意接受视觉化信息传达的全新感受,正是这一时代对设计师提出的要求。”由此可见,书籍设计应该准确、精炼地为读者传达或复杂、或枯燥、或深奥的信息,令读者能够高效、轻松地阅读。

1953年,德国包豪斯最重要的平面设计师赫伯特.拜耶出版了《世界地理地图集》(见图10),描述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等数据,同时也讨论了地球的生态平衡和资源限度等等。全书共368页,其中有120页是地图,其余的共使用了1200个图形、符号和图表来说明各种统计数据。这本书把大量的统计数据转化为极具表现力的信息图表,其丰富的视觉效果使枯燥的数据变得生动,且更具吸引力。

七 结语

信息图表设计体验式教学 篇4

1 信息图表设计与体验式学习

信息图表设计, 由英文“in fog r a p hics”译得, 是information+graphic的组合, 它是信息数据或知识的图形可视化表现形式。它快速清晰地呈现出复杂综合的信息, 例如标识、地图、新闻、技术写作和教育。信息图形设计师、计算机科学家、数学家和统计员们在开发和概念交流中用以传达概念来处理资讯。与其它设计门类不同的是, 信息图表设计体验的缺乏成为教学的一个难点。

这由信息图表设计自身特点造成:从设计对象、设计过程、设计成果都缺乏与周围事物建立实际联系, 发生情感的契机, 也就会阻碍了学生透过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首先, 信息图表的设计对象, 大多数是乏味枯燥数据、错综复杂的资讯或是抽象的理论知识, 较一般信息难理解。它信息量可以是一张普通海报或画作的千百倍。

其次, 信息图表的设计过程, 与传统艺术和设计不同, 计算机作为常用工具, 对海量信息的高效处理功不可没, 但给学生思维方式造成模式化、趋同化影响更让人忧心。同时, 信息图表设计需反复多次推翻后重新设计, 以取得更好的成果。这样的自我否定的过程是会给学生造成挫败感和烦躁情绪。如何消除消极情绪, 让学生乐于在自我否定中获得自我突破和提升值得思考。

再者, 信息图表的设计成果, 大多是抽象的、二维的和虚拟的。天然缺乏与人的情感共鸣, 情感体验的缺失是大多数信息图表不可避免的缺点。相较于一幅赏心悦目的画作或一件宏伟逼真的雕塑而言, 作为纸面或界面“表格”形式的信息图表设计显得索然无味了。

美国组织行为学的杰出学者和著名的体验式学习大师大卫·库伯 (David A.Kolb) 认为, 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得与传递, 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知识的过程。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 进而发表看法, 然后进行反思, 再总结形成理论, 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正如这种观念所示, 教学质量的提高、优秀教学成果的获得, 应针对信息图表设计课堂教学特点, 有的放矢的增强信息图表设计课堂中的学习体验。这里面包括三个阶段的工作:一是备课阶段, 策划定位, 对学科课程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需求等多方面的综合考虑, 制定明确目标。二是课堂阶段, 采取合适的手段和方法, 丰富学生课堂体验。三是评价阶段, 成果展示与反思。

2 信息图表设计课程定位、目标和计划

明确课程定位, 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课程的定位必须与学科课程体系一脉相承, 是课程体系的一个环节。信息图表设计课程, 定位为信息交流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群之一, 是开启学生设计智慧、夯实专业基础、激发创意兴趣的重要课程。

因此, 必须由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综合考虑、确定清晰的课程目标, 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纵向上, 学生年级、专业、前修课基础, 要求教师将图形、图示、图标等学生已掌握基础知识在信息图表设计课堂教学中通过综合、解构、重构等方法, 融会贯通的运用和加深对原有知识的掌握。横向上, 信息交流设计专业作为新兴专业, 有较多区别于传统艺术设计专业不同的新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 如:用户体验设计、易用性设计、迭代式设计、情感化设计等等。笔者尝试通过巧妙安排教学进程和练习设置, 让学生对这些高深前沿的设计理论从实际体验中, 得到真切的个人形体、智力和情感收获, 建立较好的专业基础和学习兴趣。

对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培养和引导, 正是课堂教学目标所在, 想得以实现, 还需落实在合理的教学计划安排上。首先明确教学内容、对象和环境;其次按教学周期合理安排步骤、进程;最后教学成果展示成为师生对教与学过程的一个自我评价与反思提升阶段。

3 信息图表设计教学特点与方法

信息交流设计专业的信息图表设计教学有其独特的难点。我们可借鉴传统艺术教学方法, 吸取优秀教育理念, 形成信息图表设计教学的特点:体验为本, 任务推进, 个性互动。体验式学习强调学生实践, 在实践中理解抽象的“信息”和“图表”,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作为体验者, 这样学的知识才能形成深刻的记忆。在多种空间情境下设计信息图表的任务驱动, 激发了学生创意自主性, 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研究问题的能力。在教与学的互动中,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自我肯定、自我评价以及适当的相互竞争情境, 促进学生艺术个性的塑造。几年的教学实践颇有心得, 一些教学方法在反复斟酌中初现雏形。

第一, 体验为重点。信息图表设计对象、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造成的体验的缺失, 需要结合艺术类学生特长、知识储备加以解决。第一步, 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拍照等亲自实践占有一手资料, 以原始数据或资讯成为设计对象。例如某同学根据观察同桌衣着、样貌与个性的变化设计的信息图表。 (见图1) 第二步, 信息图表设计过程, 强调多种工具使用以丰富体验。从单调的电脑设计制作, 扩展为多元化创作方式, 如艺术类学生擅长的绘画、雕塑、模型制作, 甚至针线、折纸等。教师可以将整个设计和教学过程安排为短小的固定周期以合理次序完成。并在每个周期中创设能带来不同体验的情境, 以减低学生因重复设计工作带来的负面情绪, 保持学习兴致。第三步, 信息图表设计成果多样化。每个周期设计成果不同, 每位学生的设计成果独具个性, 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也需多方式。把知识讲授融入到实践互动中;用丰富多彩的案例启迪学生思维;成果展示环节不仅出现在课堂教学结束后, 每个周期设计成果的展示、分享和评价工作也同样十分重要。

第二, 任务为主线。教师引导, 学生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从单方面的教师讲授演示教学, 转变为学生主动的探究式学习。首先, 要合理安排总体任务量和每阶段的任务难易程度。各阶段任务联系密切, 即本阶段任务是上阶段任务的深入, 下阶段任务是本阶段任务的延伸……如此形成迭代、螺旋式的设计教学任务模式。这样迭代式的设计方法也是信息交流设计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设计法之一。其次,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任务情境。例如在信息图表设计的创作空间情境上, 笔者将同一信息图表设计设置于二维、三维、甚至四维空间中让学生完成任务。 (见图2) 由于不同空间, 完成任务的方法发生变化, 也给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再者, 任务形式应具有开放性。学生个人能力、年级不同, 完成任务的能力也不尽相同, 须区别对待及时调整任务。任务每阶段完成程度也会不同, 也需要教学注意观察教学效果和每阶段任务完成情况加以调整。最后, 任务评价要重艺术性轻技术性。因为我们要培养的是艺术设计类人才, 而非技术员, 审美水平、造型能力、创意高低等才是评价的根本标准。

第三, 个性为指向。信息图表设计可以在虚拟的图形界面中展现, 也可以用现实的纸面原型或立体造型完成, 但必须具备创作者的个人风格。艺术追求的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艺术类人才培养更加应该在培养学生能力之外, 为其形成鲜明的艺术个性提供沃土。课堂教学可以通过师生互动、分组讨论、个人作品展示与设计思想陈述等方法, 让学生自觉的发现合适自己的定位。另一方面, 信息图表设计教学尊重个性化发展, 鼓励艺术个性形成的做法, 也让每位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

4 结论

综上所述, 数字化生存时代, 信息图表设计的对象、过程和成果都离不开体验。从现代教育学和体验经济学等理论来看, 体验式教学解决了信息图表设计体验的缺乏问题。以体验重点、任务为主线、个性为指向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重实践、重艺术、树个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为信息图表设计教学营造了独特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美) 大卫·库伯 (David A.Kolb) .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大, 2008-02-01.

[2] (美) 欧格雷迪 (O’Grady, J.V.) , (美) 欧格雷迪 (O’Grady, K.V.) 著.信息设计[M].郭瑽译.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9.12.

[3]张烈.信息设计教学中的“体验”[J].装饰, 2011, 1:116-117.

[信息图表]社会化招聘持续飙升 篇5

根据JobVite最新的报告和图表显示,有大约89%的美国公司都使用社交媒体来进行招聘,

也许有人会怀疑,提到招聘员工,LinkedIn是这类社交网站的龙头,未来也会有人要求LinkedIn为应聘者推出申请工作的按钮。

社会化招聘有多成功?根据调查显示,64%的公司说他们使用过社交媒体进行招聘,55%的企业打算今年更多的利用社会化媒体。

如何提取图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篇6

利用地理图表为载体,考查考生分析、综合、判断的能力一直都是地理高考中最大的特色。但是从考试中反映很多考生由于不能有效提取图表材料中的地理信息,导致解题受阻影响得分。

因此,在最后阶段复习时强化对图表阅读能力的训练也可以说是地理复习的重中之重。考生通过相关专题训练,逐步学会从图表、材料中得出有效信息,并结合相关的地理原理能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让我们从几个侧面探讨一下地理图表的信息解读技巧。

一、研究图名,把握主题

图名往往隐含着这幅图的主题,能够帮助我们揭示这幅图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图名常常包含该图的中心词和关键点,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有效地调动该题所涉及的知识。

【例1】 阅读下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1900年,在世界各大洲或地区中,人均GDP最高的是____________,最低的是____________。

(2)20世纪,人口占世界百分比上升的大洲或地区有_________;GDP占世界百分比下降的大洲或地区有___________。

(3)1995~2000年,非洲和欧洲的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2.4%、0.0%,试分别说明非洲和欧洲目前突出的人口问题。

通过图名,我们可以快速判断本题考查的主干知识是受经济水平的影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的差异。把握这一主题,解题时学生就能揣摩出命题的意图,从而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轻松应答。

[答案](1)北美非洲

(2)亚洲、非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歐洲、非洲

(3)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因“图”而宜,判读信息

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按照表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表格、坐标图、结构图三大类,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如下:

解读地理统计图表时,要对各类图表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的方法和规律。在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各种类型图表的信息表达的特点,快速获取信息,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1学会处理表格的数据

解读表格题,要作定性、定量分析。若题目要求,再做定量计算,就必须要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做出信息的数量或等级的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

【例2】下表中数据表明

( )

A宁夏用水总量超过江苏

B江苏生活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约为宁夏的10倍多

C宁夏万元GDP用水量是江苏的8倍

D两省区生活用水比重均大于生产用水比重

本题的D选项直接读表格数据比较就可以判断,而c选项就需要通过表格提供的数据进而计算得出结论。

[答案]B

2抓住坐标图的点线特征

解读坐标图,首先要能正确判断并理解坐标系统中各坐标的具体含义,明白该图反映了哪两个或哪几个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思考横坐标与纵坐标所反映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其次要获得坐标中的有关数值及其变化趋势。坐标图上的点、线(折线、曲线、直线)等既表示了地理事物的数量,又反映了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如曲线(折线、直线)递减段表示纵、横坐标要素的负相关,反之正相关;曲线(折线、直线)斜率大表示变化幅度大,反之则小。尤其要注意线的起点、终点、转折点等特殊变化,从中发现规律性及根本特征。

【例3】读“某跨国企业产品在A、B、c、D四国的产量与消费量比值变化示意图”,判断该企业生产的产品最有可能是

( )

A飞机

B运动鞋

c计算机

D精密仪器

此题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某要素的变化规律,在解题是关键要能够根据图中线条的变化趋势分析。

[答案]B

三、推敲题目选项设计,排除无效信息

选项即四个备选答案,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考生解题时明确试题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因此解题时在认真阅读题干的基础上,也要通过四个选项缩小信息范围并明确解题的着眼点。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有效的地理信息,可能会做大量的无用功,甚至会因为理解偏差导致解题出现较大的偏差。

【例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能源消费构成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下图反映了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人类利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超过生物能源大约是在

(

)

A20世纪5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8世纪70年代

D 19世纪90年代

51970年,能源的消费构成是

(

)

2木柴0%煤炭18%石油42%天然气30%其他10%

B木柴15%煤炭45%石油20%天然气20%其他90%

C木柴90%煤炭15%石油70%天然气92%其他8%

D木柴20%煤炭0%石油80%天然气92%其他20%

该组题目以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为背景,设计了一幅结构图。解题的最大难度在于能够正确地理解图的构成,考生往往把解题精力和时间大部分花费在读懂图上。第2题设问“1970年,能源的消费构成”可以在1970年的位置作一辅助纵线,与图中的线相交产生了三个交点,每两个点之间的线段长则是对应能源类型的比例大小。当读懂了图还要面对两个题目,如果再按部就班的“规规矩矩”读题、做题,读出“木柴”、“煤炭”、“石油”、“天然气”、“其他”的比例值再做选择,这组题所用时间则过长了。但是如果看一下第1题设计的四个备选答案能够很快地选出正确答案为A项,解题的突破口是1970年木柴的消费比例为零。所以抓住了这一关键信息,大大缩短了答题时间。

[答案]1D 2A

四、调动储备知识,挖掘隐性信息

通过读图,我们获取了大量的地理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有用的,有的是无用的,有的是关键的,有的是无关的,有的是隐含的,有的是故意迷惑你的。很多题目的解题关键就是运用自己的储备知识挖掘出隐性的有效信息,从而根据有效信息反映出来的地理事象的变化、构成特征,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5】每逢周五,《新民晚报》刊登日出日落时间表。下表为某年11月30日刊登的12月2日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请依据表中的资料,判断下列四城市中,纬度最低的是

(

)

A西安

B成都

C上海

D拉萨

此题首先要求考生具备当日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的知识储备,而后在通过表格提供的数据计算出各地的昼长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D

信息图表设计论文 篇7

元认知即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它对人的认知活动起着计划、推动、监控和调节作用。同个体其他的认知能力相比, 元认知的认知对象是个体自身的认知活动系统, 即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认知策略等的认识以及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体验、计划、监控和调节。元认知可划分为三类: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1]元认知能力即“表现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不同方式上, 是建立在一定的元认知知识和情感的基础上, 对自身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高级能力”[2], 如制订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等。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即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教会学生如何自我学习:熟悉各种信息技术的特点, 利用已掌握的知识, 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 支配、控制、调节自己的思维, 操作计算机, 灵活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在活动中不断地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评价学习结果, 修正学习行为。

二、实例说明

本文使用的教材为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上册。授课对象为普通班级的初一学生。指导思想是元认知理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理论基础是“元认知即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构成要素是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和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能力是指人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三条理论。设计思路以应用计算机训练学生大脑思维为主线, 在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

三、实施方案及解析

1. 学习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1) 学习重点:了解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的特点;会建立与编辑这三种图形。

(2) 学习难点:根据所要反映的数据情况选择恰当的图表类型;建立图表时数据源的选取;利用图表解决实际问题。

操作说明:教材重点介绍了常用的柱形图、折线图, 要求学生掌握建立图表、编辑图表的操作。笔者考虑到实际生活的需要, 确定学习重点时, 增加了饼图的内容。学习难点初步确定为以上3个, 但在实际操作中, 可根据课堂中学生的表现作相应的动态调整。

设计解析:

(1) 关于学情的考虑。为了让教学更有针对性, 笔者进行了学情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前面的学习, 90%的学生已经熟悉了Excel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 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通过自主探究, 能较好地完成课标规定的学习任务, 但仍有个别学生不能跟上全班学习进度, 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另外, 图表的操作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一定要求, 有一定难度。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 教学重难点要尽量照顾到所有的学生, 因此, 三个学习难点有层层递进的关系, 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践行了“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学观。

(2) 学习重难点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型课程, 在教学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体验与过程, 方法的学习比知道零散的知识点更有意义, 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因此, 本课将学习难点放在了“图表的运用”上, 旨在将信息素养的培养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3) 如何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实际问题有其复杂性和多变性, 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的过程, 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需要学会分析问题、监控解决问题的过程、评价结果, 这样自然而然地将信息技术学习纳入了高级思维的训练中, 使学科教学与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融合在了一起。

2. 学习目标的描述

(1) 能正确回答建立图表的目的。

(2) 能说明柱形图、折线图、饼图在反映数据上的区别。

(3) 能根据所要反映的数据情况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

(4) 根据工作表中数据的情况, 会正确选取数据区域及系列产生的行或列。

(5) 从建立的图表能分析数据的多少、变化趋势或占总体的百分比。

(6) 在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 能主动专注于“图表的操作”。

操作说明:本节课学生要知晓运用图表的优势, 重点学习几种常用图表的创建与编辑, 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一定的自学能力。学习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上6点, 但重点在“图表的建立”上。

设计解析:

(1) 设计学习目标前的评估。学习目标的确立, 直接影响教学策略的定位、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材料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因此, 设计学习目标之前最好进行三方面的评估, 以本课为例:其一, 考查学生目前使用EXCEL软件的现实水平。经过前面的学习, 90%的学生已熟悉EXCEL软件的结构、窗口、菜单, 会建立数据表, 调整数据格式, 使用与编辑公式分析数据 (学生现状) 。其二, 设想经过本节课的学习, 学生会区别柱形图、折线图、饼图的异同, 会建立、编辑图表 (预想状态) 。其三, 找到利用EXCEL进行图表操作 (新的知识点) 与EXCEL公式操作 (学生已掌握的知识) 之间的关联与区别 (教学的可能性) 。这三点可以理解为教学的需求评估, 是教学设计的起点, 可以确保设定的学习目标的合理性。

(2) 学习目标的表述。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结果的预设, 是他们应习得的技能与知识, 其表述应清晰、具体, 不可抽象、含糊, 应集中陈述为“学习者将能做什么”以及“在什么情境下他们能够这样做”。[3]本课教学目标针对性与操作性较强, 明确了教学的要求, 精确地定位了即将学习的内容, 详细描述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时的一些具体的学习行为表现, 以方便教师清晰地观察与测量。再者, 把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素养———“专注能力”也列为学习目标之一, 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课堂教学三维目标之一。同时, 本课学习目标落实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试行) 》关于“使学生具有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的要求。

3. 教学策略的实施

(1) 教学模式。

以下图1是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教学模式图。

操作说明:

(1) 模式说明。此模式包含五个部分的内容, 即“计划认知活动→监督认知活动→评价认知活动→调控认知活动→提高元认知能力”, 具体见图1。首先, 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认知客体 (计算机应用软件等) 和认知主体 (自身) 的特点, 并对即将发生的认知过程进行计划和策略选择。其次, 在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 学生学会判断认知活动是否始终指向认知目标、是否一步步在接近目标, 查看认知活动的进展情况, 所选择的策略是否恰当。再次, 开展多种评价活动, 学生根据评价的结果, 对后续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 如有错误采取一定的补救修正措施, 使认知活动向学习目标更有效地前进。在解题过程中, 强化学生的元认知意识, 增加他们的元认知知识, 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与自我评价能力, 促进其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2) 教学方法。本课教学内容是关于学习EXCEL软件的第四节, 经过前三节的学习, 学生已基本熟悉EXCEL软件, 因此,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通过难度层层递进的三个任务, 让学生自己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熟悉利用EXCEL软件建立、编辑图表的操作。

设计解析:

(1) 难度呈坡度上升的任务设计。国内学者董奇、周勇等指出:“某项具体智力活动中自我监控的作用与这项智力活动本身的复杂、高级程度有很大的关系。”[4]即学习活动越简单、越初级, 自我监控 (元认知) 的重要性也就越低;学习活动越复杂、越高级, 自我监控 (元认知) 的重要性也就越突出。因此, 设计的三个任务难度逐渐增加, 提高了学习的复杂性, 学生在完成有挑战性的智力活动的过程中, 会不自觉地运用自我监控 (元认知) 。同时, 教师再引导他们学习元认知知识, 并创设元认知体验的情境, 以促进其元认知能力的发展。

(2) 教学思路。本课采用的教学模式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计划在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将元认知相关知识教给他们。首先, 在导入新课环节, 教师明确提出学习内容, 复习自身已掌握的信息技术的知识, 思考EXCEL软件作图的相关步骤。其次, 让学生在学件的帮助下自主完成三个任务, 多媒体学件对于每项任务都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帮助, 如操作步骤图、录像、目标图等;在操作的过程中, 学生学会判断目前的操作是否接近答案, 所选择的策略是否恰当, 随时修正后续的操作思路, 使操作始终指向问题的解决;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以帮助学生提高评价的准确性、调控的有效性。再次, 学生根据评价的结果, 再次调整策略, 修正操作行为。

(2) 课件与学件。

课件:以PPT形式呈现“记忆大比拼”游戏, 以及柱形图、折线图与饼形图的样图。

学件:以网页形式呈现难度层层递进的任务。任务1:任选6支参加2006年中超联赛的球队, 用柱形图表示其积分;任务2:绘制大连实德、云南红塔、上海申花、天津泰达、山东鲁能5支球队2000~2003年的积分变化图;任务3:计算出东南亚五国的人口密度, 并绘制人口密度图, 以及各国人口占东南亚总人口的比例图。

操作说明:教师用PPT来开展教学。学生参看学件完成任务, 每项任务都有做好的样图, 并提供详细的帮助, 如操作步骤、操作要点图、操作流程录像。

设计解析:因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特殊性, 其组织过程中, 实现了教学信息的非线性化 (传统的教学信息组织结构是线性、有序的) , 而人类的思维、记忆是网状结构, 因此, 信息技术教学更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将教学内容贯穿于三个任务中, 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演示学生模仿”, 为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能有效地自学, 学件为每项任务都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帮助, 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如目标图是指导学生计划、监控操作的正确性 (监控认知活动) ;操作要点图是方便学生归纳EXCEL制图的规律 (总结元认知知识) ;操作步骤、操作流程录像, 是帮助学生自评操作的有效性, 并根据评价结果不断调整操作步骤 (评价、调控认知活动) 。

(3) 教学流程。

操作说明:为了方便教学, 将教学模式细化 (如图2) 。图3为教学流程图。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 可根据当时学生的具体情况,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 对教学过程做出适当的调整。教学流程为:首先, 导入新课环节, 教师运用了“记忆大比拼”游戏, 说明人类思维的特点是对形象化的事物印象记忆比抽象化的事物要深刻。其次, 揭示本课教学内容:“数据图表与分析”,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种图形:柱形图、折线图、饼图。再次, 让学生自主完成三个任务, 每一个任务针对一种图形, 包含相关的知识点。任务1是学生尝试做的第一个任务, 因此, 教师明确告知图形的类型——柱形图;任务2和任务3让学生自主选择图形的类型, 并分别创建图形——折线图、柱形图和饼图。学生完成任务时, 教师巡视全班同学的操作, 及时向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讲解。每项任务均提供了相应的目标对照图。学生做完后, 可以与此图进行对照, 判断操作的正确与否。此外, 还有操作要点图和操作录像的帮助,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自学支持, 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 并保证自学的效果。在学生完成任务并上传作业后, 开展自评、生生互评与教师点评。并请一些学生上台操作, 教师适时指导, 分析一些操作的常见问题。最后, 学生重新调整思路, 再完成做错的题目。

设计解析:

“计划认知活动”主要体现于几个环节。第一, 教师向学生展示三种图形, 并提问引导学生认识三种图形 (认知客体) 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建立图表的意义;了解常用图表在数据处理中的优势。第二, 学生完成教学任务1时, 在教师的启发下,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再次充分认识图形 (认知客体) , 并为对下面的制图 (认知过程) 进行计划和策略的选择。

“监督认知活动”主要贯穿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尽管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但教师并不是“放而不管”。教师利用学件, 为学生制图 (认知活动) 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帮助。教师在全班进行巡视和及时的点拨, 促使学生在操作 (认知活动) 过程中时时能监督自己的行为。

“评价认知活动”主要体现在“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环节。首先, 学生自评判分, 然后是生生互评, 学生叙述自己观点、介绍自己的操作思路。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对自己的操作反思, 又要引导他们欣赏别人, 接纳他人的观点, 肯定他人的长处。此外, 教师还需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观察问题, 不以一个标准来衡量, 允许有不同的操作过程, 并学会分析与评价问题。

“调控认知活动”主要反映在这三个环节:其一, 在学生自学任务的过程中, 通过教师帮助、课件提示,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如有错误操作启发其自行改正操作 (认知行为) 。其二, 开展多种形式的评价活动, 例如, 将某个同学具有典型问题的图表发送给所有学生查看, 请另一位同学指出出错的原因, 并展示正确的操作, 同时说出他操作的过程, 教师点评。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出错的原因, 帮助全班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如建立图表时正确选取数据源的概念等。其三, 评价结束后, 全班学生各自再根据反馈的结果, 重新思考解题的思路, 修正错误的操作。

“提高元认知能力”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例如, 请优秀学生代表上台演示, 促进其建立积极的元认知体验。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心理上的满足。又如, 教师总结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 揭示学习的重点、难点, 增加学生的元认知知识, 培养他们的反思习惯。

参考文献

[1]董奇.论元认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 (1) .

[2]吴淑娟.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及培养[J].理工高教研究, 2002 (1) .

[3][美]W.迪克.[美]L.凯瑞.[美]J.凯瑞著, 庞维国等译.系统化教学设计 (第六版) (学习心理学与教学设计名著译丛)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信息图表设计论文 篇8

词汇知识和阅读理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词汇知识被认为是影响第二语言阅读理解的主要因素,其重要性超过语法知识和背景知识,而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词汇知识的增长,这是学者及学习者的普遍的共识(Kodak, 49)。阅读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获得词汇输入的途径,大部分学者认为除了最初的几千个常用词语需要学习外,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量中有相当大的比例是作为阅读过程的附带产品获得的。阅读过程中获得的词汇知识就是词汇附带习得的产物。在学界,学者们对阅读过程中的词汇习得的研究从理论上有了比较深入和全面的研究,认为大量的阅读是扩大词汇量的一个有效途径,这一观点已被大多数人认可。

词汇习得的过程一般被分为“附带习得”(incidenta acquisition)和“有意学习”(intentional learning)。词汇的有意学习是指学生刻意地背记单词,例如通过背记词汇表或者做词汇练习来记单词;词汇附带习得是相对于有意学习而言的。词汇附带习得是指学生在完成其他任务时(如阅读或交流),其注意力并非在背单词上,却无意中习得了单词。在阅读过程中的词汇习得应为词汇的附带习得。

本文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认为只有合理地设计课堂任务才能使学生在有效地获取文章信息的同时,有效地扩展词汇的广度,加深词汇习得深度。

二、促成英语阅读课堂中的词汇附带习得的任务设计探讨

目前就促成词语附带习得的阅读任务设计的研究有随意阅读、回答问题、复述文章和造句(《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对比研究》,陈卓);回答问题和复述任务(《对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对比研究》,盖淑华);阅读理解、选词填空、查词典选词填空和查词典写作(《对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李燕)。以上研究肯定了阅读后复述文章要比简单地做阅读理解和回答问题对词汇的附带习得效果要好。但是,这些任务设计中有些任务设计如造句、查词典选词填空、查词典写作不符合英语阅读词汇的附带习得任务,更接近于词汇的有意学习。这些任务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进行一是时间安排上有困难,二是很有可能失去阅读课的特点,变成精读课或写作课。所以,笔者想要通过一些学者的建议和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在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上,既能充分地强调学习者有效获得信息,又能最大限度地附带习得词汇的课堂任务设计。

将语篇信息转化为图表形式的课堂任务设计,可以在不失去阅读课以信息接收、理解的教学目的的同时让学生们不经意间习得词汇的形、意及其用法。根据文章内容列出的表格的任务能够清晰地展示文章的结构,使作者的各个观点及其关系一目了然。这种任务设计可以引导学生首先从宏观上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其次,为了能准确完整地完成填图表的任务,会使读者搜索相关的细节。最后,在填写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习得词汇的外形及前后搭配的方法。

一般来说可以给出表格的横向分类和纵向的分类,让读者写出相关细节。或反过来给出横向和纵向交叉项,即文章的重要细节,要求读者写出文章的结构。这样都有助于提高词汇的投入量,加强词汇习得的深度。例如,Grellet提到一种对主题相同或相似的文章进行窄式阅读后就共同项目填写表格的任务设计。这种任务的例子是引自格林童话的《小红帽》以及Alan Coren在The Sanity Inspector中对其改写的《我的王子会爬》和James Thunber的《我们这个时代的寓言》中的《小女孩和狼》的阅读。通过比较和对比三篇文章,写出其不同(Grellet 205)。这样阅读者就会为了表述正确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利用文章中的疑难词汇,最终达到习得词汇的词形及该词与其他单词在语义上、搭配上或连接上所形成的关系网。这种方法在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专业2009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课上时有应用,效果很好。例如:在学生阅读有关学校传统教育模式和“自然”学习过程的文章时 (例文选自王守仁,28-39) ,让学生做个表格对比,可以理清学生思路,使他们清晰地看出学校传统教育模式与“自然”学习过程的差异,最终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不仅如此,学生在不经意间反复聚焦目标词,习得了词汇。表格如下:

通过做表格对短文内容进行整理后, 学生对文章的脉络有了更为清晰准确的把握, 同时通过完成填表格的任务, 无意间使用了short-circuit, motivate, hands-on experience等疑难词汇。

三、结语

词汇知识和阅读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是密切的。词汇量越大,越有助于对阅读的理解,反过来,阅读理解的过程中阅读者也可以附带习得词汇知识。但是,如果英语阅读课堂上只用上下文猜出疑难词的大致意思以达到理解文章大意为阅读任务,或只要求学习者做正误判读或多项选择阅读理解题是不利于阅读过程中的词汇附带习得的。如果为了达到词汇的习得,课堂上过多地进行词汇练习,与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不符,耽误大量本应该用于阅读的时间,并且所获得词汇知识不是附带习得而是有意习得。

为了达到既能使学习者把握语篇的内容又能附带习得词汇知识,我们应该精心设计阅读任务,使学习者的阅读积极性及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和发挥,最终使他们获得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和词汇知识。因为这种阅读任务可以使学习者在不自觉间既关注阅读的内容,又能使学生注意力聚焦在目标词汇上。目标词在完成这些阅读任务时得到多次接触和反复使用,这些词汇才能进入长期记忆系统并成为学生背景知识的一部分。

总之,英语阅读和词汇知识的扩展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只要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有利于词汇附带习得的阅读任务,就有可能获得既提高阅读能力,又扩展词汇量的一举两得的目的。把语篇信息转化成图表形式的课堂任务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在不自觉间聚焦目标词,并反复使用,最终在注重阅读理解能力提高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多维度地附带习得词汇知识。

参考文献

[1]Grellet, Francoise.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2]Koda, Keiko.Insight into Second Language Reading:A Cross-Language Approach.[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7.

[3]盖淑华.英语专业学生词汇附带习得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3, (4) .

[4]李燕.不同投入量的任务对产出性词汇知识附带习得的作用[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8, (2) .

图表让信息一目了然 篇9

一、统计表格

例1小明要了解某校在初三质量检测中3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情况, 从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通过数据整理计算, 得下表 (注:原始成绩均为整数) :

(1) 将未完成的3个数据直接填入表内空格中;

(2) 估计该校初三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

(3) 该校初三学生的数学成绩在120分以上 (含120人) 的人数约为多少?

解析:本题只要弄清调查的总体、个体和样本之间的关系, 以及频数、频率之间的关系, 就不难解决。

(1) 99.5~109.5分数段的频数为:6;119.5~129.5分数段与合计的频率分别为:0.300, 1。

(2) ∵样本平均数为120分,

∴估计该校初三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为120分。

∴该校初三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为120分以上 (含120分) 的人数约为160人。

点拨:解答本题要注意两点:总体是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 个体是每个被考察的对象, 而样本是被选取的一部分个体。所以由样本分析得出的结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代表全体。

二、条形统计图

例2下表为抄录北京奥运会官方票务网公布的三种球类比赛的部分门票价格, 某公司购买的门票种类、数量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如下图。

依据上述图、表, 回答问题:若购买乒乓球门票的总款数占全部门票总款数的, 试求每张乒乓球门票的价格。

解析:

解法一:依题意, 有:。

解得:x=500,

经检验, x=500是原方程的解。

解法二:依题意, 有:1000×30+800×50+20x=8×20x。

解得:x=500。

答案:每张乒乓球门票的价格为500元。

点拨:本题中既有统计表, 又有统计图, 通过文字叙述将其联系在一起, 图、表、文字之间所表达的信息需要相互转化, 才能顺利解题。

三、扇形统计图

例3张颖同学把自己一周的支出情况, 用如右图所示的统计图来表示。则从图中可以看出 () 。

A.一周支出的总金额

B.一周各项支出的金额

C.一周内各项支出金额占总支出的百分比

D.各项支出金额在一周中的变化情况

解析:扇形统计图是反映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观察统计图可知, 此图表示一周内各项支出金额占总支出的百分比, 故选C。

此题, 既考查了同学们识图、读图的能力, 又考查了同学们描述数据———画图的能力, 可谓“一箭双雕”。

四、折线统计图题获取信息

例4为了了解甲、乙两同学对“字的个数”的估计能力, 现场对他们进行了5次测试, 测试方法是:拿出一张报纸, 随意用笔画一个圈, 让他们看了一眼后迅速说出圈内有多少个汉字。但不同的是:甲同学每次估计完字数后不告诉他圈内的实际字数, 乙同学每次估计完字数后告诉他圈内的实际字数。根据甲、乙两同学5次估计情况可绘制统计图如下:

友情提醒:偏差率p的计算公式:

例如, 圈内实际字数为80, 某同学估计的实际字数为65时, 偏差率为。显然, 偏差率越低, 字数估计能力越强。

(1) 观察、分析上图, 写出三条不同类型的正确结论;

(2) 若对甲、乙两同学进行第6次测试,

(1) 请你用统计知识分别预测他们估计字数的偏差率 (从一个角度预测即可)

(2) 若所圈出的实际字数为100, 请根据 (1) 中预测的偏差率推算出他们估计的字数所在的范围。

解析: (1) 答案不唯一。如:

(1) 甲同学对字数的估计能力没有明显的提高, 或乙同学经反馈后对字数的估计能力有明显提高;

(2) 甲同学的偏差率最小值是13%, 或乙同学的偏差率最小值是4%, 或甲、乙两同学的偏差率最大值都是20%;

(3) 从第二次开始, 乙同学的偏差率都低于甲同学的偏差率, 即从第二次开始, 乙同学每次都比甲同学的估计更准确;

(4) 甲同学的平均偏差率是16%, 或乙同学的平均偏差率是11%;

(5) 甲同学的偏差率的极差是7%, 或乙同学的偏差率的极差是16%;等等。

(2) (1) 对甲同学第6次偏差率的预测, 答案不唯一。如:

(i) 从平均偏差率的角度预测, 甲同学字数估计的偏差率是16%;

(ii) 从偏差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预测, 甲同学字数估计的偏差率是16.5%;

(iii) 从偏差率的中位数角度预测, 甲同学字数估计的偏差率是15%;等等。

对乙同学第6次偏差率的预测 (答案不唯一) 例如:

(i) 从平均偏差率的角度预测, 乙同学字数估计的偏差率是11%;

(ii) 从偏差率的变化趋势预测, 乙同学字数估计的偏差率在0%-4%之间;

(iii) 从偏差率的中位数角度预测, 乙同学字数估计的偏差率是10%;等等。

(2) 根据偏差率的计算公式, 得:

估计的字数=实际字数± (实际数字×偏差率) 。

当所圈出的实际字数为100时, 可相应地推算出甲、乙估计的字数所在的范围。

对甲同学而言, 相应地有:

(i) 从平均偏差率的角度预测, 估计的字数所在的范围是:84~116;

(ii) 从偏差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预测, 估计的字数所在的范围是:84~116或83~117;

(iii) 从偏差率的中位数角度预测, 估计的字数所在的范围是:85~115;等等。

对乙同学而言, 相应地有:

(i) 从平均偏差率的角度预测, 估计的字数所在的范围是:89~111;

(ii) 从偏差率的变化趋势预测, 估计的字数所在的范围是:96~104, 或其他;

(iii) 从偏差率的中位数角度预测, 估计的字数所在的范围是:90~110;等等。

五、直方图

例5在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 某班进行了小制作评比, 作品上交时间为5月1日至30日, 评委会把同学们上交作品的件数按5天一组分组统计, 绘制了频数分布直方图 (如下图所示) , 已知从左至右各长方形的高的比为2∶3∶4∶6∶4∶1, 第三组的频数为12, 请解答下列问题:

(1) 本次活动共有多少件作品参加评比?

(2) 哪组上交的作品数量最多?有多少件?

(3) 经过评比, 第四组和第六组分别有10件, 2件作品获奖, 问这两组哪一组获奖率较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频数分布直方图, 涉及到频率与频数等方面的内容, 主要依据如下公式来进行计算:

(1) 依题意, 第三组的频数为12, 分布直方图从左到右的各长方形的高的比为2∶3∶4∶6∶4∶1, 可算出第三组的频率为:。

, 可知:

(2) 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 可看出第四组上交的作品数量最多, 共有:

(3) 由公式可求得第四组获奖率为:。

第六组获奖率为:。

由此可知第六组获奖率较高。

点拨:此题要读懂题中的信息含义, 必须要理解以下概念的含义:频率即是各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每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这一小组的频率。

六、画树状图法计算概率

例6一只箱子里共有3个球, 其中2个白球, 1个红球, 它们除颜色外均相同。

(1) 从箱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是多少?

(2) 从箱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 不将它放回箱子, 搅匀后再摸出一个球, 求两次摸出的球都是白球的概率, 并画出树状图。

解析: (1) 从箱子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是白球的概率:。

(2) 记两个白球分别为白1与白2, 画树状图如下所示:

从树状图可看出:事件发生的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为6, 两次摸出的球的都是白球的结果总数为2, 因此其概率:。

例7如右图所示, A信封中装有两张卡片, 卡片上分别写着7cm、3cm;B信封中装有三张卡片, 卡片上分别写着2cm、4cm、6cm;信封外有一张写着5cm的卡片。所有卡片的形状、大小都完全相同。现随机从两个信封中各取出一张卡片, 与信封外的卡片放在一起, 用卡片上标明的数量分别作三条线段的长度。

(1) 求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 (画出树状图) ;

(2) 求这三条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概率。

解析: (1) 树状图如右图所示:

能组成三角形的有 (4, 5, 7) , (5, 6, 7) , (3, 4, 5) , (3, 5, 6) 四种情形, 故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概率:。

(2) 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只有 (3, 4, 5) 这一种情形, 故。

点拨:本题是概率与三角形的“缠绵”, 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运用及概率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七、综合图表

例8某种子培育基地用A、B、C、D四种型号的小麦种子共2000粒进行发芽实验, 从中选出发芽率高的种子进行推广。通过实验得知C型号种子的发芽率为95%,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图1和图2两幅尚不完整的统计图。

(1) D型号种子的粒数是______;

(2) 请你将图2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3) 通过计算说明, 应选哪一型号的种子进行推广;

(4) 若将所有已发芽的种子放到一起, 从中随机取出一粒, 求取得B型号发芽种子的概率。

解析: (1) 种子一共2000粒, D型号种子所占比例为:100%-35%-20%-20%=25%,

所以D型号种子粒数为:2000×25%=500;

(2) 补充图如图3所示;

(3) ∵A型号发芽率为90%, B型号发芽率为92.5%, D型号发芽率为94%, C型号发芽率为95%。

∴应选C型号的种子进行推广。

地质勘查图表/信息的科学表达 篇10

下面以2015年出版的《冀煤地质》总第10期中的“中国地层表” (《冀北侏罗系与〈中国地层表〉岩石地层对比》) 、“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分区图” (《河北省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贵州雷山县CK1地热勘探井地层特点及井身结构”图表 (《贵州雷山县CK1地热勘探井施工技术》) 存在的一些信息量欠缺、表达不清晰的问题为例进行阐述。

1 问题和信息处理

1.1 中国地层表

《冀北侏罗系与〈中国地层表〉岩石地层对比》原件WORD中导出的“中国地层表”是PNG格式 (图像大小为1460×514像素) , 分辨率较低, 其中的生物地层的外文内容模糊不清。为了清晰显示中国地层表的具体内容, 从互联网上搜索到最新版本的中国地层表的PDF版本 (矢量版, 非图形版) , 经过与原件比对无误后, 用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程序将其导出为TIFF格式, 并把其中文字导出TXT格式, 重新按比例用FIT软件复制到版面相应位置。这样出来的版面中的字体信息已经全部矢量化, 清晰干净, 不存在模糊虚化的现象, 宇/界/国际地层表/中国年代地层/中国岩石和生物地层划分地层 (中国北方、中国南方、青藏高原) /磁性地层/事件地层/海平面升降的界限清晰, 相应的子体系内容也工整可辨, 达到了准确表达地质信息的目的。

1.2 页岩气分区图

《河北省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及下一步工作建议》原件WORD中导出的“全国页岩气资源潜力调查评价分区图”是JPG图片格式, 从其不规则的外形看, 不是电子文档原版, 也不是用扫描仪平行平整地扫描的, 而是用相机拍摄的, 而且, 由于图幅尺寸较大, 等比例缩放后, 除了个别的大字外, 里面的许多文字内容几乎看不清要表达的具体信息 (具体文字都变成了模糊的一团小黑点) , 而且原图为彩色版, 变成灰度图后, 许多目标盆地区 (原色为绿) 变成了几近黑色的实底, 标于其上的文字也被其过深的颜色所掩盖, 根本分辨不出文字的内容。为了克服这些视觉上的模糊不清的弊端, 对图中所有的省会城市、重点城市名称和页岩气资源潜力盆地名称[包括:西北区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敦煌盆地、巴丹吉林盆地、柴达木盆地、三塘湖盆地、库木库里盆地、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民和盆地、西吉盆地、陇西盆地) , 东北及华北区 (漠河盆地、根河盆地、大杨树盆地、海拉尔盆地、拉布达林盆地、嘉荫盆地、孙吴盆地、伊兰伊通盆地、三江盆地、勃利盆地、鸡西盆地、松辽盆地、二连盆地、巴音浩特盆地、河套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渭河盆地、六盘山盆地、沁水盆地、渤海湾盆地、胶莱盆地、周口盆地、南襄盆地、合肥盆地) , 青藏区 (洋湖盆地、北羌塘盆地、南羌塘盆地、北鹿河盆地、措勤盆地、波林盆地、日喀则盆地、岗巴定日盆地、拉萨盆地、比如盆地、昌都盆地) , 上扬子及滇黔桂区 (郎木寺盆地、阿坝盆地、四川盆地、兰坪景谷思茅盆地、楚雄盆地、南盘江盆地、黔南桂中坳陷) , 中下扬子及东南区 (江汉盆地、洞庭盆地、鄱阳盆地、望江盆地、麻阳盆地、苏北盆地) (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陆架盆地、冲绳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珠江口盆地、雷琼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万安盆地、礼乐盆地、西巴拉望盆地、曾母盆地等) ]进行鉴别后, 采用的鉴别方法有查阅各省地质图、构造图进行空间位置比对, 在互联网上搜索油气资源盆地、页岩气资源盆地相关文献进行甄别等, 在FIT软件中全部进行了矢量化 (许多倾斜的名称采用了沿线布局模式) , 盆地区底纹的灰度也用Photoshop软件相应调浅 (在不遮盖其他内容的情况下, 一些大区名称采用了勾边模式) 。

1.3 地质剖面图

《贵州雷山县CK1地热勘探井施工技术》原件WORD“用WORD-另存为网页文件”导出的“贵州省雷山县丹江镇陶尧地热水资源勘查地质剖面图”是GIF格式, 尽管在WORD里看起来效果清晰, 但当用PHOTOSHOP软件打开时视觉上相当模糊, 根本无法用于TIFF高质量图片的转换。用在WORD中直接选中该图-复制-PHO-TOSHOP-新建-粘贴的方法, 其效果与前者方法类似, 也不清楚。基于其打印效果尚好, 采用WORD-打印-ADOBE PDF的方法, 然后用adobe acrobat professional程序打开该PDF文档-将该图片所在页面置于当前页-文档-提取页面-另外为 (PDF格式) -任意取一个不同于原PDF文档名称的新名称 (经这一步骤减少了文件转换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只转换单页文件即可) -另存为 (TIFF格式或JPG格式) -用PHOTOSHOP打开此TIFF图, 效果相当清晰, 完全可以充分地表达图中的各种信息。

1.4 井身结构图表

《贵州雷山县CK1地热勘探井施工技术》原件WORD中导出的“井身结构图表” (之所以称之为图表, 是因为其外框架是表, 但表内有井身结构图形, 所以称之为图表) 是JPG格式 (图像大小为536×655像素) , 分辨率极低, 其中文字内容字体极小而且模糊不清。为了准确表达其信息内容, 在只保留表内的井身结构图的情况下 (井身结构图形的线划粗重, 保真度较高, 即使进行一定程度的放大也不会虚化) , 先用FIT软件描画出其表线, 并将文字矢量化, 最后用Photoshop软件将其原表线和文字内容全部擦除。这样出来的图表内容清晰、图表接线严丝合缝, 非常美观。

2 建议

地质勘查是一项严谨的工作, 对反映地质勘查成果的报告或论文要尽量保持它的高质量, 提供的资料尽可能保证它的客观性, 这样才会使交流和利用的地质勘查信息清晰、顺畅、准确。建议在提供大幅面 (或小幅面) 的地质勘查图形/表格时, 如果有矢量电子文档则用之;如果没有矢量电子文档而只有纸质文档时, 可以采用扫描仪压平压实后扫描成图形文档提供 (如果图幅较大而扫描仪较小则可以分块扫描最后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合成, 这样出来的图形不会变形或变形量很小) 。

摘要:为了准确表达和交流地质勘查信息, 对地质勘查成果原件在图形、表格、内容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内容模糊/缺失、不易辨认等相关问题, 采用查阅文献、网上搜索、数据分析、空间对比等方法进行了确认/优化/清晰化处理。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处理, 达到了信息量饱满、内容清晰、表达准确的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补足了原文的缺憾, 同时, 也为以后提交高质量的地质勘查成果 (报告/图件) 提供了方法和思路上的借鉴。

关键词:地质勘查,图表信息,科学表达

参考文献

[1]张路锁, 等.冀北侏罗系与《中国地层表》岩石地层对比[J].冀煤地质, 2015, 10:3.

[2]杜建明, 等.河北省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及下一步工作建议[J].冀煤地质, 2015, 10:14.

图表设计不走寻常路 篇11

1. 换种思路 柱形图重组更形象

在Excel中用图表进行数据差值比对时,一般的柱形图表对于差值的表示,多是做一个从0开始的新柱形,这样表示差值的效果不是特别明显。如果通过堆积柱形图来表现差值,就能够很好地展示出数据的比对效果(图1)。

首先设置柱形图表。选择A1:D5单元格,插入堆积柱形图。选中图表中代表“计划吸引外资”的蓝色柱形,右击它,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点击“系列选项”选项卡,在“系列绘制在”处选择“次坐标轴”。右击图表的绘图区,选择“选择数据”,在弹出的窗口点击左侧“图例项(系列)”处的“添加”按钮,系列名称输入“a”,系列值的大括号中将“1”改为“0”。再次点击“添加”按钮,系列名称输入“b”,系列值的大括号中将“1”改为“0”。选中“计划吸引外资”项,利用“下移”按钮将其移动到各项的最下面(图2)。

再次选定图表中代表“计划吸引外资”的蓝色柱形,右击并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点击“系列选项”选项卡,在“系列重叠”处设置为“1%”,在分类间距处设置为“0%”。选定代表“差额”的绿色柱形,将它的分类间距设置为“200%”(图3)。

最后修饰图表。为了使图表更加美观,一些不需要的元素需要删除。选定右边的次坐标,将之删除;选定图例中的a、b,将它们删除;修改图表标题;选择整个图表,利用“设计”选项卡“添加图表元素”中的“数据标签”,为图表添加“居中”的数字标签(图4)。

2. 异类组合 两种图并用更直观

简单的图表往往只能展示部分数据,如果要分别展示两类关联的数据(例如分项与总计),分开显示的图表显得单调。用折线图、饼图相结合的方式,可让分项、总计等所有数据展示在同一图表中(图5)。

首先制作折线图。选择A2:A7及G2:G7作为数据源,插入带数据标记的折线图。删除图例,右击图表中的折线,选择“设置数据系列格式”,点击系列选项中“填充线条”选项卡中的“标记”标签,将“数据标记选项”展开,选择“内置”,类型为圆形,大小为40,标记线颜色设置为白色(图6)。

接下来制作饼图。选择B3:F3作为数据源(即1月份的数据),插入一个饼图,删除饼图的标题和图例,调整饼图的大小与其画布大小一致。右击整个饼图进行复制,选定折线图中“1月份”所对应的数据点,右击选择“设置数据点格式”,点击系列选项中“填充线条”选项卡中的“标记”标签,将“填充”展开,选择“图片或纹理填充”,点击“剪贴板”按钮,这样1月份所对应的数据点就变成了饼图(图7)。

进行必要的装饰美化。复制G3:G7数据,右击图表并粘贴,生成新的折线图。选择图表中的折线,右击选择“设置数据点格式”,在“线条”选项卡中将线条设置为“绿色”,在“标记”选项卡中将填充设置为“绿色”。选择新的折线图,点击“格式”选项卡,利用“添加图表元素”添加所需要的标题、数据标签等。如果对默认的数据标签位置不太满意,添加完成后可以逐一选定进行适当的调整。图例的创建可用如下方法:选择B2:F3作为数据源创建一个带图例的饼图,删除标题,调整这个饼图的大小,让它只显示出图例。最后,将这个只显示图例的饼图和折线图进行组合即可(图8)。

小提示

信息图表设计论文 篇12

例1甲、乙两人从少年宫出发,沿相同的路线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跑向体育馆,甲先跑一段路程后,乙开始出发,当乙超出甲150米时,乙停在此地等候甲,两人相遇后乙又继续以原来的速度跑向体育馆,图1是甲、乙两人在跑步的全过程中经过的路程y(米)与甲出发的时间x(秒)的函数图像.

(1)在跑步的全过程中,甲共跑了______米,甲的速度为______米/秒.

(2)乙跑步的速度是多少?乙在途中等候甲用了多少时间?

(3)甲出发多长时间第一次与乙相遇?此时乙跑了多少米?

【思路突破】(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甲共跑了900米,再利用其跑步时间求出速度;(2)求出OE的解析式,进一步求出A点坐标,利用C点横坐标代入OE解析式求出C点坐标,再由D点坐标,解出CD的解析式,求出乙的速度;AB与CD平行,解析式中k值相同,再利用A点坐标求出AB解析式,将C点纵坐标代入AB解析式,求出B点横坐标,进而求出B、C横坐标的差,求出乙在途中等候的时间;(3)求OE与AB的交点坐标,求出相遇的时间,进而求出此时乙跑的路程.

解:(1)900,1.5.

(2)设直线OE的解析式为y=k1x,将E(600,900)代入解得k1=1.5,所以OE的解析式为y=1.5x,将y=150代入y=1.5x得x=100,所以A(100,0),将x=500代入y=1.5x得y=750,所以C(500,750);设CD的解析式为y=k2x+b,将C(500,750)、D(560,900)代入y=k2x+b,得,解得k2=2.5,b=-500,所以CD的解析式为y=2.5x-500,所以乙的速度为2.5米/秒;设AB的解析式为y=2.5x+a,将A(100,0)代入y=2.5x+a得a=-250,所以AB的解析式为y=2.5x-250,将y=750代入y=2.5x-250得x=400,BC=500-400=100,所以乙在途中等甲100秒.

(3)解方程组,得x=250,y=375,所以甲出发250秒与乙相遇,此时乙跑了375米.

【解后反思】解决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可以从图像中读取信息用方程解决,也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交点及点的横纵坐标的意义解决,还可以用算术法直接求解.

例2某通讯公司推出移动电话的两种计费方式(详请见下表).

温馨提示:

若选用方式一,每月固定交费58元,当主动打出电话月累计时间不超过150分,不再额外交费;当超过150分,超过部分加收0.25元/分.

设一个月内使用移动电话主叫的时间为t分(t为正整数),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Ⅰ)用含有t的式子填写下表:

(Ⅱ)当t为何值时,两种计费方式的费用相等;

(Ⅲ)当330<t<360时,你认为选用哪种计费方式省钱.(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思路突破】(1)当150<t<350时,方式一的费用:0.25(t-150)+58元;

当t>350时,

方式一的费用:0.25(t-150)+58元;

方式二的费用:0.19(t-350)+88元;

(2)分类讨论两种情况,当t>350时,根据两种费用相等进行计算;当150<t<350时,根据两种费用相等进行计算.

解:

(Ⅰ)当150<t<350时,

方式一:0.25t+20.5;

当t>350时,

方式一:0.25t+20.5,

方式二:0.19t+21.5.

(Ⅱ)∵当t>350时,

(0.25t+20.5)-(0.19t+21.5)=0.06t-1>0,

∴当两种计费方式的费用相等时,t的值在150<t<350取得.

∴列方程0.25t+20.5=88,解得t=270.

答:当主叫的时间为270分时,两种计费方式的费用相等.

(Ⅲ)方式二.

上一篇:语文教学因反思而精彩下一篇:高考化学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