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图表题论文

2024-12-22

中考图表题论文(共12篇)

中考图表题论文 篇1

图表类试题一直都是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大热点,以南京为例,2001年到2008年的8年间此类题型就出现了5次。笔者通过对近几年部分省市中考试卷的分析发现,中考中出现的图表大致有三大类:图标、漫画和表格,涉及的考查内容有:说明内容、分析寓意、发表看法等。

一、图标

图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具有构思新颖、寓意深刻等特点,经常出现在考题中的有商标、会徽、徽标、标识、招贴画等,一般要求考生诠释图标的构图设计及含义、概括图标蕴含的信息、评价图标创意等。

解答此类题目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整体把握图标外形特点,注意中英文的大小写和变体,然后分解图标组成部分,明确各部分的象征含义。

2. 说明画面内容时,要分清说明顺序,尽量采用平实的说明文字,不要对图标进行形象描绘,也不要展开想象。

3. 在解说图标的创意、寓意时,要由表及里,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想象。要根据题目要求,整体考虑图标的寓意。

如南京市2008年中考语文第4题:介绍右边这一幅赈灾活动宣传画的内容与含义。

解说:此图由两部分组成,外围是一颗心,里面是中国地图,仔细观察发现:中国地图是由许多小“心”组成的。再联系题干中“赈灾活动宣传画”,那答案就很明显了。内容:一颗大的“心”中有一幅中国地图;这幅中国地图由许多颗小的“心”组成。含义: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奉献爱心,支援灾区人民。

再如黄石市2008年中考语文第6题:图徽设计贵在富有创意,用简单的图形寄寓深刻的含义。右图是《读者》杂志的徽标,画面是一只绿色的小蜜蜂。请用简洁的文字对其含义加以说明。

解说:本题考查学生解说《读者》徽标含义的能力。我们知道《读者》是一本拥有大量读者的刊物,同时也知道,蜜蜂是勤劳奉献的象征,整天忙于采花酿蜜。由此我们可以从编辑和读者两方面进行联想:(1)刊物的编辑要做辛勤的蜜蜂,从文艺百花园中采集智慧的花粉,酿成甜香的蜜,奉献给读者。(2)众多的读者要像蜜蜂勤劳采集花粉酿蜜一样,广泛阅读文章,获取智慧的甘露。

二、漫画

漫画又称讽刺画,通过夸张、变形、假定、比喻、象征等手法,以幽默、风趣、诙谐的艺术效果,讽刺、批评(或歌颂)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在考题中,有时给出一幅漫画,有时给出一组漫画,但都是表现一个事件或一个过程。解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读懂漫画的意思,明确漫画表现的是什么,在说明内容时,漫画上有什么就说什么,切忌太多想象,更不要编故事。

2. 特别注意漫画的标题和漫画中出现的文字,这有利于领悟其隐含的寓意。在解说寓意时要联系现实生活,注意延伸,切忌就事论事。

如2005年南京市中考语文第6题:在社区阅览室里,大家被一组饶有趣味的漫画吸引住了:

(1)请你依次简要说明这三幅画的内容。

(2)这组漫画的寓意是什么?

解说:第一问没有难度,只要仔细观察就能答出:图I画了一根别着一副旱烟袋的布腰带。图II画了一根挂着一把钥匙的皮带。图Ⅲ画了一根挂着一个手机的皮带。第二问根据三代人三“带”的变化,寓意也就清楚了:反映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再如2003年无锡市中考语文第8题: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说说它的讽刺意义。

解说:阅读这幅漫画不仅要抓住漫画中的文字“看不见”和“人格”,更要关注画面人物形象的特别之处———那人的双眼被金钱遮住了。这样答案就明确了:讽刺了某些人只注重钱财而忽视人格。而如果读图不认真只答“眼中只看见钱”或“忽视(丢掉)人格”,都不能得满分。

三、表格

表格分析题是要求考生根据表格中的有关内容,挖掘其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题型。综合考查学生观察、比较、计算、分析和归纳等多方面的能力。

考题涉及的表格有统计表、数据表、文字表和符号表格等,题型一般分为三种:一是直接概括图表的内容;二是写出从图表中得到的启示;三是与之相关的开放性题,如写宣传标语、提建议等。

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推敲题干。看清题目要求,要留意表格下的说明和附注,还要注意题目中是否有字数限制。

2. 分析图表。研究表格中的数字和信息,对数据进行计算比较,重视数据变化,根据分析结果初步得出表格反映的主要问题。

3. 归纳概括。在分析图表的基础上,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再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按题目要求有条理地归纳出答案。

如南京2007年中考语文第5题:小方搜集到下面一个有意思的图表,并和大家一起进行了探究。他说:“从图表中可以看出,随着事业成就由小到大,记忆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逐渐下降。”你就理解能力或创新能力对事业成就的重要性也发表了一点看法,你说:“从图表中还可以看出, 。”

解说:这是一个文字表格,表格中将一个人的事业成就按小、中、大分为相等的三部分,在这三等分里人的记忆、理解、创新这三种能力所占的比重不一样,根据题干中小方的探究结论和答题要求,答案就很明确了:无论事业成就如何,理解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是基本不变的。或随着事业成就由小到大,创新能力在其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再如义乌市2008年中学语文第7题:下面是有关部门统计的义乌2007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情况。

用一句话概括从图表中获得的结论。答:%%%%。

解说:首先扣住题干,明确是谈人均收入的表格,然后分析表格内容,发现人均收入是增长的,再通过纵向比较可以看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幅大于城市居民,最后归纳出结论: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增幅快(大)。

摘要:图表类试题一直都是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中的一大热点, 以南京为例, 2001年到2008年的8年间此类题型就出现了5次。本文作者通过对近几年部分省市中考试卷的分析发现, 中考中出现的图表大致有三大类:图标、漫画和表格, 并就这类题型的解题方法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中考图表题,图标,漫画,表格

中考图表题论文 篇2

本专题确立的依据

(一)教学内容的要求

《经济生活》中许多内容都涉及西方经济学的知识,而西方经济学则总是利用函数分析不同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用曲线图表示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而我们的教材却缺少对这些曲线图像的介绍。

(二)函数图表题首次在新课标卷中出现,这可能是今后高考命题的一个趋势。

(三)经济曲线题及其分类

曲线类题型是近年高考常见试题,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等特征。曲线题突出综合性,综合运用多种知识,能够很好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曲线题整体上可归为三类:

反比关系类曲线(1需求与价格曲线、2菲利普斯曲线、3效率与公平曲线、4股票价格与银行利率关系曲线、5消费与储蓄关系曲线、6币值与汇率曲线)、正比关系类曲线(1价格与供给关系曲线、2收益曲线、3消费与收入关系曲线)、抛物线类曲线(1拉弗曲线、2库兹涅茨曲线、3总产量曲线、4微笑曲线、5平均成本曲线)。

(四)注意归纳总结,丰富经验,提高技能 思考题1:什么是需求量变动的一般规律?

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这就是需求量变动的一般规律。

中考图表题论文 篇3

有效数据显现,

使题意明朗起来,学生就能快速找到突破口并顺利解答。下面就以2014年的几道中考化学计算题为例介绍如何运用图表解法解化学计算题。

【例1】 (2014·南宁)往盛有28.8g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20.0g溶液。计算: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与解答:如图1所示“↓”表示向烧杯加入的物质,“↑”表示从烧杯逸出的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物的质量加上稀盐酸的质量减去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8.8g+100.0g-120.0g=8.8g。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溶质有两部分,一是生成的氯化钙,二是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可以用混合物的质量减去碳酸钙的质量获得,最后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求解。

设原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

【例2】 (2014·北京)某厂烟气中SO2的平均含量为0.032g/L,用780g硫化钠(Na2S)溶液恰好能吸收2000L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5SO2+2H2O=4NaHSO3+3S↓。求理论上得到NaHSO3溶液的质量(假设烟气中其他成分不能被吸收)。

分析与解答:如图2所示,设烟气中SO2在烧杯中被吸收,“↓”表示向烧杯通入或加入的物质,“”表示吸收过程产生的沉淀。根据密度公式可算出SO2的质量为2000L×0.032g/L=64g。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的沉淀硫的质量。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NaHSO3溶液的质量应等于烟气中SO2的质量加上Na2S溶液的质量减去沉淀硫的质量。

【例3】 (2014·河北)某兴趣小组用如图3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详见表1。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1)共制得氧气 g。(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与解答:如表2所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等于试管内原固体的总质量减去剩余固体的质量,那么0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28.0g=0g;0~t1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23.2g=4.8g;0~t2(或0~t3)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18.4g=9.6g,最后可推知整个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总质量为9.6g。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试管里究竟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可以再次运用图示把题中的数字展开,如图4所示,“”表示化学反应所在的试管,“”表示试管内的固体,“→”表示反应生成的物质,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反应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最后利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求解。由以上三道例题可见,我们在解答以语言叙述为主的化学计算题过程中,应先树立全面的、联系的、开放的观点来认真审题,以获取有用的信息和数据。我们可以用圆圈表示容器、某类物质等,用箭头表示沉淀、气体等,绘画出合适和形象的图像来直观呈现题目中的有关化学计算问题。同时也可对表格中的数据通过比较、对比、归纳,挖掘其中的规律。选用逆推或顺推来正确解读每个数据的意义,对表格进行纵向深入或横向拓宽补充完整。依据表中完整的数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比以及物质的性质,判断哪个反应是恰好完全反应或是充分反应,最后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等化学知识进行解答。注意解此类化学计算题中的图表解法不是机械模仿,也不是随意发挥。我们要针对题目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题中数据的分析应前后对比,首尾照应,选用不同的图表解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用图像、图表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学好化学计算题的信心,减少运算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及出错的几率,达到快速、准确解题的效果,特别是在中考化学科中取得成功。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化学计算题是中考化学的必考题,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偏弱,在解答文字叙述较多的计算题时往往较难发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及相互转变情况。如果我们在分析过程中把题中多个数据辅以简单的图示展开,把表格不完善的数据添加补充,这样就能使

有效数据显现,

使题意明朗起来,学生就能快速找到突破口并顺利解答。下面就以2014年的几道中考化学计算题为例介绍如何运用图表解法解化学计算题。

【例1】 (2014·南宁)往盛有28.8g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20.0g溶液。计算: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与解答:如图1所示“↓”表示向烧杯加入的物质,“↑”表示从烧杯逸出的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物的质量加上稀盐酸的质量减去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8.8g+100.0g-120.0g=8.8g。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溶质有两部分,一是生成的氯化钙,二是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可以用混合物的质量减去碳酸钙的质量获得,最后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求解。

设原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

【例2】 (2014·北京)某厂烟气中SO2的平均含量为0.032g/L,用780g硫化钠(Na2S)溶液恰好能吸收2000L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5SO2+2H2O=4NaHSO3+3S↓。求理论上得到NaHSO3溶液的质量(假设烟气中其他成分不能被吸收)。

分析与解答:如图2所示,设烟气中SO2在烧杯中被吸收,“↓”表示向烧杯通入或加入的物质,“”表示吸收过程产生的沉淀。根据密度公式可算出SO2的质量为2000L×0.032g/L=64g。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的沉淀硫的质量。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NaHSO3溶液的质量应等于烟气中SO2的质量加上Na2S溶液的质量减去沉淀硫的质量。

【例3】 (2014·河北)某兴趣小组用如图3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详见表1。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1)共制得氧气 g。(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与解答:如表2所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等于试管内原固体的总质量减去剩余固体的质量,那么0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28.0g=0g;0~t1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23.2g=4.8g;0~t2(或0~t3)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18.4g=9.6g,最后可推知整个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总质量为9.6g。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试管里究竟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可以再次运用图示把题中的数字展开,如图4所示,“”表示化学反应所在的试管,“”表示试管内的固体,“→”表示反应生成的物质,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反应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最后利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求解。由以上三道例题可见,我们在解答以语言叙述为主的化学计算题过程中,应先树立全面的、联系的、开放的观点来认真审题,以获取有用的信息和数据。我们可以用圆圈表示容器、某类物质等,用箭头表示沉淀、气体等,绘画出合适和形象的图像来直观呈现题目中的有关化学计算问题。同时也可对表格中的数据通过比较、对比、归纳,挖掘其中的规律。选用逆推或顺推来正确解读每个数据的意义,对表格进行纵向深入或横向拓宽补充完整。依据表中完整的数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比以及物质的性质,判断哪个反应是恰好完全反应或是充分反应,最后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等化学知识进行解答。注意解此类化学计算题中的图表解法不是机械模仿,也不是随意发挥。我们要针对题目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题中数据的分析应前后对比,首尾照应,选用不同的图表解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用图像、图表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学好化学计算题的信心,减少运算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及出错的几率,达到快速、准确解题的效果,特别是在中考化学科中取得成功。

(责任编辑 罗 艳)endprint

化学计算题是中考化学的必考题,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偏弱,在解答文字叙述较多的计算题时往往较难发现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及相互转变情况。如果我们在分析过程中把题中多个数据辅以简单的图示展开,把表格不完善的数据添加补充,这样就能使

有效数据显现,

使题意明朗起来,学生就能快速找到突破口并顺利解答。下面就以2014年的几道中考化学计算题为例介绍如何运用图表解法解化学计算题。

【例1】 (2014·南宁)往盛有28.8g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0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120.0g溶液。计算:

(1)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与解答:如图1所示“↓”表示向烧杯加入的物质,“↑”表示从烧杯逸出的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碳酸钙和氯化钙混合物的质量加上稀盐酸的质量减去反应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8.8g+100.0g-120.0g=8.8g。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和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溶质有两部分,一是生成的氯化钙,二是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可以用混合物的质量减去碳酸钙的质量获得,最后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求解。

设原混合物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

【例2】 (2014·北京)某厂烟气中SO2的平均含量为0.032g/L,用780g硫化钠(Na2S)溶液恰好能吸收2000L该厂烟气中的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S+5SO2+2H2O=4NaHSO3+3S↓。求理论上得到NaHSO3溶液的质量(假设烟气中其他成分不能被吸收)。

分析与解答:如图2所示,设烟气中SO2在烧杯中被吸收,“↓”表示向烧杯通入或加入的物质,“”表示吸收过程产生的沉淀。根据密度公式可算出SO2的质量为2000L×0.032g/L=64g。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硫的质量计算出生成的沉淀硫的质量。最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NaHSO3溶液的质量应等于烟气中SO2的质量加上Na2S溶液的质量减去沉淀硫的质量。

【例3】 (2014·河北)某兴趣小组用如图3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详见表1。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1)共制得氧气 g。(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分析与解答:如表2所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的氧气的质量等于试管内原固体的总质量减去剩余固体的质量,那么0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28.0g=0g;0~t1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23.2g=4.8g;0~t2(或0~t3)时间内产生的氧气的质量等于28.0g-18.4g=9.6g,最后可推知整个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氧气总质量为9.6g。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试管里究竟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可以再次运用图示把题中的数字展开,如图4所示,“”表示化学反应所在的试管,“”表示试管内的固体,“→”表示反应生成的物质,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生成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反应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最后利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求解。由以上三道例题可见,我们在解答以语言叙述为主的化学计算题过程中,应先树立全面的、联系的、开放的观点来认真审题,以获取有用的信息和数据。我们可以用圆圈表示容器、某类物质等,用箭头表示沉淀、气体等,绘画出合适和形象的图像来直观呈现题目中的有关化学计算问题。同时也可对表格中的数据通过比较、对比、归纳,挖掘其中的规律。选用逆推或顺推来正确解读每个数据的意义,对表格进行纵向深入或横向拓宽补充完整。依据表中完整的数据、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质量比以及物质的性质,判断哪个反应是恰好完全反应或是充分反应,最后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等化学知识进行解答。注意解此类化学计算题中的图表解法不是机械模仿,也不是随意发挥。我们要针对题目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对计算题中数据的分析应前后对比,首尾照应,选用不同的图表解法,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用图像、图表定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增强学生学好化学计算题的信心,减少运算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及出错的几率,达到快速、准确解题的效果,特别是在中考化学科中取得成功。

中考物理图表题的解题指导 篇4

一、图像法

1.(2009年潍坊市)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解题指导: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图像中的三点:(1)图像与横坐标的交点反映物体出发的时间,图中甲同学的图像与横坐标的交点是0,乙同学的图像与横坐标的交点为4s,说明甲同学在乙同学运动4s后才出发的,所以A正确;(2)需要知道匀速直线运动中的S-t图像和v-t图像的大致分布趋势,从图可知该图是S-t,所以图像应是一条斜线,所以B正确,D错误;(3)图像中的纵坐标表是物体经过的路程,从图可以看出,物体都是从0点出发,在8s末,图像相交,说明此时甲乙两同学的位置重合,即起点和终点一样,所以C正确。该题应选择D。

2.(2009年威海市)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5所示,现在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的电阻值大于乙的电阻值

B.甲的电压大于乙的电压

C.甲消耗的电功率大于乙消耗的电功率

D.甲的电流等于乙的电流

解题指导:此题的关键是对串联电路中各电学量的关系特点作一个简单且全面的考核。从中可知,在串联电路中学生需要知道:(1)电流处处相等,所以D正确;(2)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当电流相等时,电阻越大,电压越大,且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从图中可知,当电流为0.3A时,甲的电压是1.5V,乙的电压是3.0V,可见乙的电阻比甲的大,乙的电压也比甲的大,答案A、B均错。(3)根据公式P=I2R,甲乙的电流始终相等,且乙的电阻大于甲的电阻,所以乙消耗的功率大于甲消耗的功率。答案C错误。

3.(2009年济宁市)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4所示。如果要你从甲、乙两液体中选择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液体。

解题指导:此题非常有实用意义,首先要求学生明白选择冷却液时,考虑冷却液的比热容,比热容越大的,同质量的物体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大。此题锻炼学生能从图像中抽取出比热容的信息,由图可以看出,当加热相同的时间(指吸收相同的热量是)时,乙物体温度升高慢,说明乙的比热容比甲的大,所以应选择乙液体。

二、表格法

对于表格类型的题,主要是要弄清楚数据所表示的物理含义,要从表格内具体的数据中,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1.(2009年济宁市)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质量的水银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银吸收的热量多

B.我国东北地区最低气温可达-53.2℃,应使用水银温度计

C.相同质量的酒精和水,水的体积大

D.1m3的水质量是1000kg物质的性质

解题指导:A:从表格中比热容这一栏中,可知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相同质量的水银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A错误。

B:水银温度计属于液体温度计,从凝固点这一栏中可知水银在低于-390C就是固态了,B错。

C:根据密度公式可知,相同质量的物体,密度越大,体积越小。由表格中数据可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所以水的体积应小于酒精的体积。C错。

D:根据公式当体积为1m3时,水的密度=1.0×103kg/m3代入公式中,可得质量为1000kg。D对。

2.(2009年潍坊市)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g/cm3,容器的质量是---g。

解题指导:具题意可知,4次试验只涉及一种液体,所以液体的密度相等,利用其中两次的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差求得该液体的密度。解法如下:

已知:v1=15cm3, v2=22cm3, m1=67g, m2=77.6g。

求:ρ液和m瓶。

3.(2009年烟台市)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17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1)实验所得的数据其中有一组是错误的,其实验序号为-----。

(2)综合分析上列实验数据,归纳可以得出液体压强的规律: (1) ----,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得出来的。 (2) ----,该结论是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数据得出来的。

做高中地理题的技巧图表题 篇5

学会区域轮廓图,地理板图是在对原图进行简化取舍的基础上,用简洁的线条快速在黑板上绘出的一种图形。

它比文字板书更为直观、鲜明、具有突出的表现力,能使学生在同一时间里看到许多形象生动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能使课本中的地理文字具体化和规律化,有助于学生对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理解和记忆。

这种图的绘制重在突出重点,节约时间。由于它能以最简单的笔触表现复杂的地理事实,所以一幅恰当的板图胜过大篇文字描述,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会画一些简单示意图,如学地球运动地理意义时,常画的三线表示二分二至太阳直射点地理位置示意图,并把它作为做此类题的工具,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分析图表,获取信息

历届高考地理试卷中,不论是选择题,更别说是读图题,地图是命题之基础,对地图能力的考查都是重中之重。因此,二轮专题复习要重视图像系统运用训练,指导学生学会读图用图,以提高学生的地理能力。

一是分类原图,如等值线图、统计图、原理图等,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类图的读图方法和技能,引导学生善于从图中提取显性信息,挖掘隐性信息,并联系相关地理知识推理判断。

二是教学过程图形化,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将各类地图展示出来,让学生据图讨论分析问题,把知识落实在图上。

三是开辟新的图源,选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变式图,让学生在新问题情境下,也能冷静思考、细心观察、从容应答、正确绘图,提高学生对新图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学好高中地理的技巧

其实我们无论学习什么科目,都是要先学好教材的,只有我们把教材理解透彻,我们的学习成绩才有可能去提高,地理是需要我们理解记忆的,这样能使我们记忆深刻,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这样对我们做题是没有任何的帮助的。

我们在学习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这样会使我们少走弯路,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而且地理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地理要学习的课外知识也是非常的多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抓紧课堂。

中考图表题论文 篇6

【关键词】 审读图表 比较 描述 阐释

【中图分类号】 G6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4)03-026-01

每年的高考题中,基本都会出现图表题,很多同学对于这部分题都有抵触心理,究其原因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解答图表题的一些基本规则模糊不清,本文试以两道高考题为例,与备考的学子们分享一下解答图表题的基本规则。

例一:(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38题 2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736元。

材料一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8、图9所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14分)(参考答案略)

解析:本题中先来纵向比较:分别看居民政府和企业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情况,即企业和政府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稳步上升,而居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则有所下降。然后再来横向比较:即将我国的工资水平同世界平均水平做一对比,发现,我国在这方面的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横比和纵比的结果一综合,就将我国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概括出来了。

例二:(2012高考浙江卷41题32分)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产量过剩”问题突出,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材料一 表 2007-2011年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率及进口铁矿石价格

注:①行业集中度以钢铁行业前十大企业粗钢产量占行业总产量的比率来衡量;②《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行业集中度指导目标为60%.

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和图指出钢铁行业的现状。(7分)(参考答案略)

解析: 第(1)问图表题。需注意的是不要忽视图表的标题和注解,图表的标题是对图表的内容的高度概括,对我们理解图表有着巨大的提示作用,所以不能忽略,另外,对于材料的附注,也不要忽视,附注分为两类,一类是图表本身不能反映的,必须借助文字说明的,比如本题的附注就属于此类情况,这类附注是我们尤其要重点关注的,因为我们的答案要考虑这个因素。另一类附注是简单的指明该图表的出处的,比如上一道题的附注“摘编自2011年3月7日《经济观察报》”这一类附注对于我们组织答案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例二表中概括要从标题中找出两个比较的对象即重点钢铁企业利润率和进口铁矿石价格,分析其变化的趋势。并分析二者的内在关联,还要与注解的要求进行比较,找到与“十二五”规划要求的不足之处。

综上,同学们在做图表题时,要把握住一些基本规则:

一、通过横比和纵比把握内在联系。从横向和纵向审读图表。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

二、用心审读图表。图表的完整内容应包括:表头、内容、表注三个部分。图表不单纯指图表本身。

一审图表头,即分析图表标题。标题往往就是图表式材料的中心,对理解图表式材料的中心观点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二审图表内容,对图表逐项分析。图表的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表现各个项目状况的数据构成。审内容就是看在图表标题下的各个项目,在什么时间处于什么数据状态。图表的最大特点是纵与横的统一,审内容时不仅要纵着(竖着)看,还要注意横着看。根据设问,通过对图表式材料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找出其间的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遵循纵比比变化,横比比联系(差距)的解题规则,从比较中得出结论,找出数据中体现的规律或共同点,直接得出“图表之间的共同点、不同点、相互联系、内在联系、问题的原因”之类的答案要点。图表中有的年份具有特殊意义,要注意理解特殊年份的特殊意义及其对准确把握图表中心观点的启示。比如1978年代表着改革开放,1992年代表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

三审表注,附注或注释是对图表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作的文字补充说明,是图表式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附注可以使图表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表达,所以图表如果有附注,在审题时一定不能忽视。

中考图表题论文 篇7

1.定性 (判断显隐性)

1.1杂交法: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 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 则后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未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1.2自交法: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 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 非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若不发生性状分离, 则无法判断显隐性。

1.3性状分离比法: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 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 则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1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2.定位 (确定基因位置)

常染色体遗传子代雌雄个体之间的表现型及比例一致, 伴X遗传子代雌雄个体之间的表现型及比例常有明显区别。

3.定型 (写基因型)

3.1写基因型时, 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 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时, 习惯把显性基因大写字母写在前面, 隐性基因小写字母写在后面;常染色体遗传不写性染色体, 只写控制性状的相应基因, 伴性遗传要写XX或XY来区分性别, 控制性状的基因写在相应染色体的右上角。

3.2根据亲、子代表现型或比例写基因型时, 显性留空法、隐性突破法和分离比法相结合灵活应用。

3.2.1显性留空法:根据亲、子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型或基因, 有待推导的基因我们用横线在相应位置留出空格, 如不能确定的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D_或XBX-等来表示。

3.2.2隐性突破法:如果亲代有隐性个体, 那么它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 子代一定有一个隐性基因;如果子代有隐性个体, 那么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隐性基因;但伴X染色体遗传时, 亲代雄性个体不论显性还是隐性, 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并且X染色体只能传给子代雌性个体, Y染色体只能传给雄性个体;同理, 子代雄性个体中, Y染色体始终只能由亲代雄性个体提供, X染色体始终只能来自亲代雌性个体。

3.2.3分离比法: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推断亲、子代的基因型。 (用基因A、a表示)

4.定率 (计算概率)

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写出遗传图解, 然后求某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概率。计算概率时, 如果是计算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概率, 一定要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 即每次只考虑一对相对性状, 然后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和加法原理进行合并。

例1 (2015.山东卷节选) 果蝇的长翅 (A) 对残翅 (a) 为显性、刚毛 (B) 对截毛 (b) 为显性。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进行如下实验。

(1) 若只根据实验一, 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__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____染色体上, 也可能位于____染色体上。 (填“常”“X”“Y”或“X”和“Y”)

(2) 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 在F2的长翅果蝇中, 纯合体所占比例为_____。

(3) 用某基因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 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 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____和____。

【解析】实验一中的F2长翅和残翅在雌性和雄性中都有, 并且比例相等, 可确定A、a位于常染色体上;实验一的F2中, 雌果蝇都表现为刚毛, 雄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比为1:1, 由此可判断等位基因B、b的遗传与性别有关, 故B、b基因位于X染色体或X和Y染色体上。

实验二中亲本雄性长翅刚毛, 雌性残翅截毛, F1雌雄个体均为长翅刚毛, 可判断等位基因B、b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 F1代雌雄果蝇均为杂合体, 基因型分别为Aa XBXb、Aa XbYB, 进一步可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B、aa XbXb;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 F2的长翅果蝇有两种基因型:AA:Aa=1:2, 纯合体占1/3。

根据题意, 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在实验一中, 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 F1的基因型为XBXb、XBYb, F2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 四种基因型的数量比相等, 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F2中所占比例为0;在实验二中, 结合对 (2) 的分析可知, 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F2中所占比例为1/2。

【答案】 (1) 常X X和Y (注:两空可颠倒)

(2) AAXBYB、aa XbXb (注:顺序可颠倒) 1/3

(3) 01/2

摘要:本文对遗传图表题中与数据有关的表格和直方图的解题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图表题,表格题,直方图

参考文献

[1]夏帮青.生物学实验图表设计的策略[J].中学生理科应试, 2013 (7) :49-51

思想品德图表题的分析与解答 篇8

一、图表题的内容与类别

图表题所涉及的内容包罗万象, 很难全部涵盖或依次罗列。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所展现的知识, 参照近些年全国各地中考的试题, 往往在经济成就 (国家或某省市国内生产总值逐年递增等) 、人口资源环境 (我国主要资源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在世界的排序对比等) 、经济制度 (我国所有制经济结构等) 、科技发展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的对比等) 等方面的考查最为普遍。图表题的类别形式多样, 最常见的有柱形图、扇形统计图、表格比对、宣传板报等。

二、图表题的解答对策

1. 增强提取信息的技巧, 做到“求真”

所谓“求真”, 即不要被虚假的“伪信息”所蒙蔽, 正确提取图表所传达或统计的信息。面对不同的图表题, 我们应了解并掌握其呈现信息的特点, 不断增强提取信息的技巧, 为正确有效的答题铺垫基础。如:柱状图往往呈现出“比例比较”的特点, 注意对比项目就是提取信息的技巧。表格则呈现出“分类比较”的特点, 在做题时要注意横纵向的信息提取, 纵向注意分析项目及其关系的变化, 横向注意分析项目之间的关系, 还应将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结论拿出来进行综合比较。请见下表:

2011年12月,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我国不同区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如下表所示。材料表明

A.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B.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C.我国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

D.由贫困到温饱的跨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

解析:这道选择题看似简单, 实则较好地考查了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几项题肢看似都有道理, 实则是布置的“温柔陷阱”。关键是要会读表格, 从纵向来看, 表明的是各个不同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比例;从横向来看, 表明的是各个不同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比例的对比。通过分析和揣摩, 会发现东部地区与其他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差距, 正是反映了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发展不平衡的小康。而A、C、D选项尽管本身的观点正确, 但与表格所表明的信息没有直接的关联, 故不选。由此可见, 在做图表题时, 正确提取图表的信息并进行综合比较是何等的重要。

答案:B

2. 全面分析图表提供的数据, 做到“求全”

所谓“求全”, 即对图表提供的各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 力争信息点无疏漏。因此, 解图表题时, 要仔细、完整地观察图表内容, 做好“三读”:横读、纵读、整体读。既要读图表数据, 还要读标题、注解和标识, 包括一些说明性文字。中考题中往往通过列举一些不同年份或不同地区的大量具体数据, 让考生对照具体数据明晰问题或总结规律、发现趋势, 探讨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找出解决图表反映的问题的方法等。

【例2:2012年安徽省中考思想品德试题】

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 今后五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 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 努力打造“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 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 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请你结合我省实际和所学知识, 完成下列问题:

上图反映出2011年我省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其原因有哪些?

解析:解答此道反映数量关系的柱状图, 要特别注意全面分析图表提供的数据, 包括年份、财政收入总额、数据比较等项目。通过观察不难发现, 2011年和2010年安徽省财政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比较均有明显地提高, 增长率也呈上升趋势, 各项数据逐级递增。再结合所学知识, 追根溯源, 从经济、政治、科技等角度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上图反映出2011年我省经济发展状况:发展速度较快, 经济实力增强等。原因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科学发展观, 科教兴皖和人才强省, 党的正确领导, 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等等。

3. 根据图表数据的变化情况来寻找道理或规律, 做到“求变”

所谓“求变”, 即对图表提供的数据进行多方位的比较、鉴别, 根据图表数据的变化情况来寻找数据背后隐藏的道理或规律。这就要求考生注意数据的“变”与“不变”, 以及变化的幅度和变化的起伏, 然后与所学知识进行有效对接。

【例3:201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

在党和政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形势下, 某化工行业老板金水 (化名) 积极投资影视文化产业。

(1) 发展影视文化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哪一文化建设?

(2) 比较表中数据, 你觉得投资影视文化产业有哪些现实意义?

解析:此题将“化工业”与“影视文化业”进行对比, 对比结果明显, 从占总污染比重来看, 化工业污染较重, 而影视文化业微乎其微, 反映其保护环境的功能;从占总能耗比重来看, 化工业能耗较大, 而影视文化业能耗较小, 反映其节约资源的功能;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 影视文化业贡献较大, 比重数据从小陡然变大, 从急剧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 (1) 精神文明。 (2) 有利于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4. 捕捉图表题中凸显的反差大的数据信号, 做到“求异”

所谓“求异”, 即注重图表中一些突出、反差大的数据、信号、标识进行分析, 找准切入口, 抓住其主要特征。这就要求考生研读好图表,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 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

【例4:2012年山东省泰州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

近年来, 某些地方相继发生路人扶起跌倒老人却被诬告的事件, “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一度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某校八年级 (2) 班学生为此开展了以“老人跌倒该不该扶?”为主题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模拟听证会。

【透视现象】

(1) 听证会上, 该班同学展示了所搜集数据的统计分析图 (如下图) 。请问该图数据反映了什么?

【服务社会】

(2) 结合上图所反映的现象, 说说我们应怎样服务社会?

解析:解答此题要注重饼状图中最突出的部分, 就是在图中占据最大部分和最小部分比例的区域。做题时考生无须对数据逐一分析, 关键在于能全面分析, 把握重点。“应该扶老人”的占65.1%, 反映出当前社会的主流 (指出多数人是关爱他人、乐于奉献、有道德责任感的) , “不该扶”的占8%, 反映出社会上还存在着部分公民社会公德意识淡薄或社会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如果注意到这些因素, 再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 (1) 图中“应该扶老人”的占65.1%, 反映了关爱他人、助人为乐、奉献社会是当前社会道德风尚的主流;图中数据表明仍有一定数量的民众认为“不应该扶老人”或“视情况而定”, 反映了当前社会仍有部分人社会公德意识淡薄 (或社会责任感缺失) , 需要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素质。 (2) 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5.揭示图表题现象背后的本质, 做到“求活”

所谓“求活”, 即克服回答问题的简单化倾向, 不能仅仅局限于图表所反映的现象或事实, 而应以此为基础从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作进一步提炼。基本方法是既要把握显性信息, 又要把握隐性信息, 把握现象之间的关系和现象背后的东西。针对图表提供的现象或事实, 结合教材观念、理论提出“三问”: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例5:2012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

【绿色新行动】

保护环境, 落实行动, 请先完成下列宣传栏内容。

解析:“PM2.5”作为一个新鲜事物, 2012年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但考生未必熟悉, 故图表首先在左侧作一个基本简介, 为右侧答题埋下伏笔。在“新政策”板块, 呈现我国将对“PM2.5”实施监测的政策规定, 紧接着问题的解答需要解读好图表材料, 并结合教材进行分析概括, 深入本质灵活作答。“新行动”板块则从先前的“是什么”的问题落脚到“怎么做”的问题, 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中考图表题论文 篇9

地理图表题往往以新闻地理做背景,选取典型的材料,考查考生对时事和教材知识的把握,以及分析、理解、综合、演绎和文字转化的能力,是具有较高难度的题型之一。但是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把握地理图表题的结构特点,了解图表题的新变化,掌握图表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学生答起题来可能就会顺手多了。下面我就结合近几年来江苏省高考和学业水平测试试卷谈谈用“三看、两比”法做好地理图表题的方法。

“三看”:一看图表标题;二看图表内容;三看图表的图例、注释。“两比”,即“横向比较”、“纵向比较”。

当然,看不是简单地“三看”,在看之前我们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审题。图表题一般都是由图表(有时也有材料说明)和问题两部分构成。问题是命题测试意图的直接反映,带有很强的指向性和限制性。在做题时,最好先看问题,带着问题看图表,这样做不仅能增强读题的目的性,而且能节约看题的时间,特别是在图表和材料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因此,看清问题就是要在明确问题(即明确问题方式:是归纳性问题,还是演绎性问题;明确问题的指向性:是显性知识还是隐形知识,明确问题的题眼:从宏观收缩到微观;明确问题之间的关系:是并列还是递进)的基础上,把握问题在范围、角度、条件等方面的限定,然后对图表进行“三看、两比”。

1. 一看图表标题。

图表标题即表头,它提供的有效信息往往是图表的中心内容,表明了一定的主体处于怎样的状态或是什么内容。把握住图表的标题,联系图表内容时就不会犯方向性错误。同时,标题也对考生答题有提示语的作用。一定要明确各图表的标题,以便于全面理解图表。图表标题可以说是题眼或中心,把握住图表的标题,联系图表内容就不会“跑题”。

2. 二看图表内容。

图表的内容一般由时间、项目和表现各个项目状况的数据构成。审图表内容就是要看在图表标题统领下的各个项目,在什么时间处于什么数据状态。图表的最大特点是纵与横的统一,审内容时不仅要纵着(竖着)看,还要注意横着看。通过对图表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综合,把握其内在联系,归纳出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遵循纵比比变化、横比比联系(差距)的解题规则,从比较中得出结论,找出数据中体现的规律或共同点,直接得出“图表之间的共同点、不同点、相互关系、内在联系、问题的原因”之类的答案要点。审读表格数据要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或同类比较(对数据进行归类,然后同类数据之间比较)、整体比较(即表与表之间比较),从比较中找思路、观点,特别要注意数据的内在联系,从现象到本质,从材料到观点,纵横分层理解、分析和阐述。

3. 三看图表的图例、注释。

图例、注释是提示性的、补充性的,是对图表内容所做的文字补充说明,是图表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对审题很有帮助,从图例、注释中有利于把握解题的思路或角度。

【例1】(2011年高考江苏地理试卷)28.图17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18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1分)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的特点是%%%。(2分)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4分)

(3)顺德区家具业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_____。(3分)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_____。(2分)

【解析】本题是一组典型的读图题,考查对产业分布、布局、转移等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坚持“先审题,再三看两比”的原则,准确理解获取图表信息。第(1)问,从审题可知是归纳性问题、隐形知识。再读图:看标题知道是图17,看图表内容结合图例即可得出答案。第(2)、(3)、(4)问,在审题时就直接将知识点从宏观收缩到微观:珠三角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区位优势、产业集聚的优点、产业转移对移出地的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1)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农业主要分布在西部。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临近香港;交通便利。

(3)便于企业间交流与协作;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4)有利于产业升级;改善环境。

【例2】(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43.图15为“北京市简图”,图16为“北京城市功能空间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7分)

(1)东城、顺义、平谷三地,地租水平最高的是_______,原因主要有_______。

(2)“生态发展带”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生态维护的同时可主要发展______业和________业。

(3)简要分析“二产发展带”布局在东南部的原因。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东城;距市中心距离近,交通通达度高。

(2)生态农;生态旅游。

(3)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对城区污染小;城市外围,地租低,发展空间大;位于城市河流下游,远离水源区;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邻近主要市场。

【例3】(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图12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28—30题。

28.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变化幅度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29.目前, 江苏省 () 。

A.农业生产水平较低

B.工业是主导产业

C.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最大

D.城市人口比重达80%以上

30.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江苏省 ()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并逐步消失

B.第二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上升

C.第三产业比重将超过第二产业

D.高科技产业将成为第三产业主体

参考答案:D、B、C。

【例4】(2010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28.图16为1990年和2006年我国原油进口来源地结构图.图17为2006年各地区原油生产、原油加工和乙烯生产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16所列国家中,与1990年相比,2006年新增的石油进口国中比重最大的三个国家依次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3分)

(2)为保障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应采取哪些措施?(4分)

国外方面:_______。国内方面:________。

(3)读图17,原油生产比重明显大于原油加工比重的地区有_______,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原油加工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______。华东地区原油加工、乙烯生产比重大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3分)

(4)石化工业园是由石油化学工业企业集聚而形成的。其主要优点有______和_______。(4分)

参考答案:(1)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俄罗斯。

(2)拓展石油供应渠道(来源地多元化);保障石油运输安全(运输方式多样化);加强石油勘探开发;建立石油储备基地。

(3)西北、华北、东北;原料;市场。

(4)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

【例5】(2010高考江苏卷地理试题)29.表1为珠江、淮河流域有关数据对比表。读表并回答问题。(12分)

※为2005年数据

(1)淮河流域面积约为珠江流域的3/5,而径流总量却不足珠江的1/5,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2分)

(2)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远高于珠江流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2分)

(3)珠江中下游地区夏秋季节多突发性暴雨洪水,主要原因是______;冬季河口处常受海水入侵的威胁,主要原因是_______。(4分)

(4)淮河流域7、8月份多洪水。主要气候原因是%%%。(2分)

(5)珠江、淮河流域的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80万公顷和1200万公顷。若两流域单位面积耕地的农业污染量相当,根据耕地面积和径流总量的对比关系,淮河受农业污染的程度约为珠江的______倍(取整数)。(2分)

参考答案:(1)珠江流域降水丰富(淮河流域降水少)。

(2)淮河流域的水库库容与径流总量的比值高。

(3)台风影响;冬季流域内降水少,径流量小。

(4)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

中考图表题论文 篇10

一、局部图补充为整体图

【例1】 (2007年全国文综1) 图1所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 Q、P两点的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 M点为b线的纬度最高点。回答 (1) - (3) 题。

(1) 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 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 () 。

A.5时B.15时C.9时D.19时

解析:图图转换:把图1补充成完整图 (即图2) 。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 则北极附近是极夜;M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因M、P两点的经度差为45°, 则地方时相差3小时;P点在M点东侧, 因此P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5时。

(2) 若此时为7月份, 图中M点的纬度数可能为 () 。

A.55°N B.65°N C.75°N D.85°N

解析:图图转换:把图1补充成完整的侧视图 (即图3) 。若此时为7月份, 则北极圈附近出现极昼, M点所在66°34′N-90°N, 而且应接近66°34′N, 因此M点所在的纬度数可能是75°N。

(3) 若Q地的经度为0°, 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 () 。

A.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最高

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

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

D.南极地区科考繁忙

解析:图图转换:把图1补充成完整的北极地投影图 (即图4) 。若Q地的经度为0°, 此时正是北京日出 (如图4表所示) , M点 (45°E) 是纬线圈和晨昏圈的切点, 地方时为0时, 北京 (120°E左右) 的地方时约为5时, 昼长为14小时, 说明北半球为夏季。在四个选项中洛杉矶是地中海气候, 夏季炎热干燥, 易发生森林火险, 其等级最高, 符合题意;长江下游枫叶正红指秋季;长城沿线桃红柳绿指春季;南极地区科考繁忙的季节则是冬季。

二、生图转换为熟图

【例2】 (2008年全国文综1)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 km2, 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图5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被类型的地形构成, 据此完成下题。

在该水源地内 () 。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解析: (1) 图图转换:把生图 (图5) 转换为熟悉的图 (下图2005年全国文综1) , 从下图中看出如果水田主要分布在AA′河谷, 而旱地主要分布在CC′河谷, 那平均海拔水田高于旱地, 故B错;从图5中看出石砾地主要分布在河谷, 则C错;河谷没有高山灌丛草甸, 而且从表1中看出阔叶林的比重是25.30%, 那河谷中阔叶林面积不是最小, D答案错;坡度越缓越有利于发展种植业, 从图5可以看出, 水田和旱地的面积在阳坡大于阴坡 (特别是水田) , 因此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A答案正确。

三、抽象图转换为直观图

【例3】 (2008年全国文综1) 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 (图6) 。读图6, 完成 (1) — (2) 题。

(1) 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

A.道路 (1) 为直线

B.道路 (2) 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 (3) 最长

D.道路 (1) 和 (2) 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

(2) 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 最适合行车的是 () 。

A.道路 (3) B.道路 (1)

C.道路 (1) 和 (2) D.道路 (2) 和 (3)

解析: (1) 图图转换:把抽象的地形剖面图 (图6) 转换为直观的景观图 (图7) 。从图中不难看出道路 (3) 为直线;道路 (3) 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道路 (1) 最长, 道路 (1) 和 (2) 在海拔150米到约250米这一段平行, 所以道路 (1) 和 (2) 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的选项D正确。

(2) 从图6可以看出 (1) 线路所经最高点与最低点的相对高度最小, 那坡度应该最和缓, 有利于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因此B答案正确。

中考图表题论文 篇11

【关键词】图表题;表格题;直方图

根据表格中给予的数据来综合解答问题,是生物学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题型。它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横向联系、纵向拓展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直方图是建立在数据表格的基础上,把信息进一步转化,使数据更为直观化的一种图形。因两种题型有相似之处,我们在解答时可以作为同类型的题进行分析解答。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用“四定法”解答这一类题型,能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

1.定性(判断显隐性)

1.1杂交法: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亲本杂交,若后代只表现出一种性状,则后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1.2自交法: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非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若不发生性状分离,则无法判断显隐性。

1.3性状分离比法:相同性状的两亲本杂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则3的性状为显性性状,1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下转第46页)

(上接第45页)

2.定位(确定基因位置)

常染色体遗传子代雌雄个体之间的表现型及比例一致,伴X遗传子代雌雄个体之间的表现型及比例常有明显区别。

3.定型(写基因型)

3.1写基因型时,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时,习惯把显性基因大写字母写在前面,隐性基因小写字母写在后面;常染色体遗传不写性染色体,只写控制性状的相应基因,伴性遗传要写XX或XY来区分性别,控制性状的基因写在相应染色体的右上角。

3.2根据亲、子代表现型或比例写基因型时,显性留空法、隐性突破法和分离比法相结合灵活应用。

3.2.1显性留空法:根据亲、子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型或基因,有待推导的基因我们用横线在相应位置留出空格,如不能确定的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D_或XBX-等来表示。

3.2.2隱性突破法:如果亲代有隐性个体,那么它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子代一定有一个隐性基因;如果子代有隐性个体,那么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隐性基因;但伴X染色体遗传时,亲代雄性个体不论显性还是隐性,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并且X染色体只能传给子代雌性个体,Y染色体只能传给雄性个体;同理,子代雄性个体中,Y染色体始终只能由亲代雄性个体提供,X染色体始终只能来自亲代雌性个体。

3.2.3分离比法: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推断亲、子代的基因型。(用基因A、a表示)

4.定率(计算概率)

据孟德尔遗传定律写出遗传图解,然后求某基因型或表现型的概率。计算概率时,如果是计算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概率,一定要遵循化繁为简的原则,即每次只考虑一对相对性状,然后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和加法原理进行合并。

例1(2015.山东卷节选)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

(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___染色体上;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____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____染色体上。(填“常”“X”“Y”或“X”和“Y”)

(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_____。

(3)用某基因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____和____。

【解析】实验一中的F2长翅和残翅在雌性和雄性中都有,并且比例相等,可确定A、a位于常染色体上;实验一的F2中,雌果蝇都表现为刚毛,雄果蝇的刚毛和截毛比为1:1,由此可判断等位基因B、b的遗传与性别有关,故B、b基因位于X染色体或X和Y染色体上。

实验二中亲本雄性长翅刚毛,雌性残翅截毛,F1雌雄个体均为长翅刚毛,可判断等位基因B、b位于X和Y染色体同源区段,F1代雌雄果蝇均为杂合体,基因型分别为AaXBXb 、AaXbYB,进一步可判断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YB、aaXbXb;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F2的长翅果蝇有两种基因型:AA:Aa=1:2,纯合体占1/3。

根据题意,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B。在实验一中,亲本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F1的基因型为XBXb、XBYb,F2的基因型为XBXB、XBXb、XBYb、XbYb,四种基因型的数量比相等,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F2中所占比例为0;在实验二中,结合对(2)的分析可知,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F2中所占比例为1/2。

【答案】(1)常 X X和Y(注:两空可颠倒)

(2)AAXBYB、aaXbXb(注:顺序可颠倒) 1/3

(3)0   1/2

【参考文献】

[1]夏帮青.生物学实验图表设计的策略[J].中学生理科应试,2013(7):49-51

[2]王希龙.例谈如何解答遗传表格题[J].考试周刊,2013(55):5-6

【作者简介】

中考图表题论文 篇12

一、概念的界定

地图是地理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 也是地理教与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2]。相较于文字信息而言, 地图呈现信息量大, 包含的知识密度高, 定位及定量准确, 形象易记。对于地理图像与图表的区别, 参考专家的描述, 地理图像即地理原理示意图是将地理事物的形成原因、变化过程、内部特征、运动规律等形象地展现出来, 便于理解, 有助于培养观察、想象、分析、应用等能力。地理图表则是把地理数据形象地表现出来, 便于理解数量意义、比较异同、分析变化、概括特点等。如地理统计图表有折线、曲线、柱状、扇状、饼状及三角形等多种形式, 可反映绝对数据、比例数据、多项对比、时间变化等[3]。

二、研究方法

根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学大纲》、《2010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地理) 和广西区现行使用的地理教材 (人教版) , 以广西区2007年至今的高考地理试卷中图表、图像题为研究对象, 统计分析了近年高考地理 (广西用) 图表题的比重变化及各种图表、图像类型, 对比了近年各图表、图像类型在试卷中的比重, 以定性研究的方法对近年高考图表、图像题进行分析, 归纳出近年来图表图像题在高考试卷中的特征及走势, 并结合教育实习对学生读图能力的思考, 总结出对教师未来教学的希望以及对学生培养地图素养的建议。

三、近年高考地理图像、图表题的数量、特点分析

1. 近年高考地理图表、图像题的比重变化

首先对2007年至2011年广西区使用的全国卷高考文综地理试题中出现的图表、图像系统, 图表、图像题占地理试卷的分值比重做了统计, 见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 2007年至2011年以来, 图表、图像题都以压倒性的势头占据地理试卷的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是2007年才开始的, 根据有关研究, 自2002年以来, 高考地理试卷中图表、图像题就一直呈上升的状态, 2007年之后达到了高峰并保持稳定, 其中2009、2011年试卷图表、图像的覆盖率达到了100%, 也就是说, 在高考地理试卷中, 任何分值的获得, 都要运用给定的图表、图像来解答。因此, 地理试题中的图表、图像题在整个试题的分析研究中非常有意义。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近年高考题都非常注重图表、图像系统的考查分析, 已经达到了几乎是无图不成题的状况[4]。继2007年课程改革后, 地理图表图像题的分值也都超过了90%。下面就2010年全国卷Ⅰ (广西用) 文综地理部分图表、图像题做详细分析, 见表2、表3;并对2011年全国卷Ⅰ (广西用) 文综地理试题做简要分析, 见表4。

从表2、3、4可以看出, 图表、图像题近乎占据了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全部, 2010年图表、图像题在选择题中占据了36分, 2011年占据了44分 (满分) ;综合题更是无图不成题, 而且综合题型以读图分析型和联系实际生活为主。图表类型涉及地理流程示意图、等温线图、自然景观图、区域图、坐标图、剖面图等各种类型。

从考察能力来说, 选择题多以出一幅图, 引出2到3个问题的形式出现, 而这两三个问题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进而考察学生观察分析图表图像的能力、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综合题则多为给出一段材料和图表, 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结合图表分析出所给地的自然条件 (气候特征、气温气压状况、河流、地形地势等) 和人文知识 (交通、风俗、工农业布局等) , 然后以可持续发展为基准点让考生论述人地关系, 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此来考查考生的读图判图能力、联系实际生活能力、记忆结论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

从试卷结构上来看, 不只是2010年和2011年的试卷是出现了一图多问的考查形式, 近年来都有相似性, 全卷基本都分为5到6个题组, 每一组题基本都出现一幅或两幅图 (或表格) 。比如2007、2008、2009年试卷中出现图表图像题的包括:直角坐标图 (2007年1~2题、5题;2009年1~2题、6~8题) 、区域地图 (2007年3~5题;2008年39题;2009年39题) 、地理分布示意图 (2007年36题;2009年39题) 、经纬网图 (2007年6~8题;2008年5~8题、8~11题) 、等值线图 (2008年36题;2009年3~5题、36题) 、统计图 (2008年1~2题;2009年9~11题) 、地形 (剖面) 图 (2009年6~8题) 等, 试卷的出题方式无一不涉及图表图像的, 从统计中可以发现, 2007、2008、2009年的试卷中都没有出现景观图, 而2010年试卷出现了一幅景观图, 2011年出现了两幅景观图, 这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让学生学习生活有用的地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图形的出现经常是多种类型图叠加在一起, 比如2009年第36题, 就是世界区域地图、经纬网图、等降水量线图、地形图、河流分布示意图的综合体现, 这也正凸显了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近年来地理高考卷图表、图像题的特点

在对2007年至2011年地理高考卷 (广西用) 的统计中, 总结出了图像、图表题有以下特点。

(1) 图表题出现频率高, 综合题尤为突出

从表1可以看出, 地理试卷出题的方式几乎都以图像图表为背景, 图表、图像题的分值占很大比例, 不管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 都离不开对读图能力的考查, 特别是综合题, 每一分的获得都要从读懂所给的图开始。

(2) 一图多问, 一图多用, 一图多变

一图多问在选择题上的体现就是给出一幅图, 与之关联的问题有二到三个, 问题之间是递进的关系, 以此来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兴趣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多用与多变则体现在给出一幅简图, 以这幅简图为背景, 提出多个假设, 如果说一图多问的递进式提问是培养学生正面发散思维, 那么一图多用多变就是培养学生逆向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 不断通过假设、联想、改变条件, 从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达到对相关知识理解的目的。

(3) 对景观图的考查呈上升趋势

从对五年来试卷的结构统计来看, 2007年到2009年的试卷中都没有出现实际的生活景观图, 2010年的试卷中出现了一幅, 放在综合题, 分值占试卷总分的24%, 2011年的试卷中出现了两幅, 放在选择题中, 分值占试卷总分的20%, 这也正体现了新课程目标要求学习来自生活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由此可知, 对景观图的考察有上升的趋势。

四、建议与对策

1. 掌握高考题的趋势, 提高对地图教学的重视

当然, 这里所说的考题趋势, 并不是说会不会出图表、图像题, 图表、图像题在高考卷中所占的分量基本是稳定的, 只是图像的类型会有不同, 如近年来高考卷中都是地图和地形剖面图所占的比重最大, 其次是地理统计资料及图表, 故教师在教学中与到此类图像就要引导学生引起重视, 但出现频率低的图表也要注意其变化趋势, 如景观图在2009年以前都没出现, 在2010年后上升明显,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就要多注意用实际的生活景观图帮助学生解决地理问题。

2教师讲, 学生动手练, 合理安排课堂时间

从心理学上分析, 一堂课45分钟, 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高度集中整堂课, 笔者认为, 在课堂地图类的教学设计中, 既要讲授清楚地图的注意信息, 也要帮助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 给学生留下自由读图的机会, 培养其想象力, 留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的空间。所以在课堂的后面十几分钟, 不妨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 锻炼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也可以在课堂的中间时间, 让学生动手画图, 然后以评析学生所画的图结尾。例如, 在讲必修上册2.5节常见的天气系统时, 可以先用课堂前15分钟, 讲清楚气团、锋面等概念, 冷、暖锋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降水的成因等;当学生的开始出现注意力转移时, 安排5到8分钟让学生动手画锋的示意图;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评析学生画的图, 并用学生画的图演示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现象。这样既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又可以锻炼学生是实际动手能力, 还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3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 寻找最佳的地图教学方式

地图技能是指使用地图学习地理的技能, 主要包括认识地图、阅读地图、绘制地图和解释地图四种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学会识图、辨图、绘图、说图。在接触到一幅图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先帮助学生认识图上的要素, 比如标题、比例尺等;在运用地图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读法, 比如针对同一幅地图, 可以按照一般的读法先把地图的主题确定出来, 也可以根据问题, 从问题入手, 有目的地读图, 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地图提出自己的疑惑等。

4综合相关图表,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教师在平时的出题测试中, 尽可能地接近高考的出题方式, 既要注意图像之间的相互配合, 也要兼顾与教材文字系统的配合, 使图像的教学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试卷中的图像图表一般都不只是考察单方面的内容, 都是几个方面知识的综合,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 可以将有关联的图像图表放在一起分析,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蒋丽珠.新中国高考制度史研究综述.河南社会科学, 2006 (5) .

[2]任瑞云.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现代教育科学 (中学教师) , 2009 (6) .

上一篇:提醒装置设计下一篇:羟基喜树碱制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