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综合电压诊断(共3篇)
心电综合电压诊断 篇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是因为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病变和功能减退引起窦房结起搏或与心房的传导障碍, 进而产生心律失常和其他多种临床症状的综合病症, 发病后患者有心动过缓引发的心、脑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患者有间歇性头晕或乏力等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发生晕厥, 在心动过速发作的情况下会有心悸和心绞痛等症状, 早期诊断对于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常规检查方法有心电图检查和心电生理检查, 现选取该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 旨在探讨动态心电图的诊断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经病理学证实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性35例, 女性25例, 年龄45~79岁, 平均年龄 (64±4.3) 岁。既往病史:17例患者为冠心病患者, 16例为高血压患者, 7例为心肌炎患者, 其余20例患者没有明显的阳性病史, 入院后有32例患者有胸闷气短、心率减慢的临床表现, 23例有程度不同的眩晕感, 9例发生晕厥, 11例自感胸闷停跳。
1.2 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前3 d患者停用一切可能影响窦房结功能的药物, 选择PI200A全息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诊断, 监测并记录患者24 h内的各项指标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24 h后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处理, 并打印出完整报告。
1.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窦房阻滞;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心动持续而显著的在50次/min以下;24 h内总窦性心率减少, 不大于8万次;快慢综合征:24 h平均窦性心率减慢至60次/min和室上性心律失常交替出现;双结病变:交界性搏心律>2 s, 6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与电生理检查结果做比较。
2 结果
6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中有20例患者为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 18例窦房阻滞, 12例慢-快综合征, 10例双结病变, 动态心电图检出37例, 其中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12例, 窦房阻滞10例, 慢-快综合征12例, 双结病变5例, 检出率为61.7%。动态心电图显示中60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的心率<50次/min, 最慢心率为31次/min, 最快心率95次/min。
3 讨论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是因为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供血不足或有炎症病变等因素引起的功能减退, 产生多种间歇发作的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早期诊断主要有心电图检查、电生理检查及阿托品负荷试验等方式, 该研究探讨了动态心电图诊断的诊断效果。动态心电图不同于常规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瞬间, 并不能完全记录患者的心电信息, 特别是无法记录患者夜间的心电活动, 容易错失重要的数据, 不利于患者的准确诊断。动态心电图由记录器、分析单元及打印机组成, 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 主要用于捕捉阵发性心律失常, 记录心动过速及早搏发生时间、数量及状体等, 目前这种诊断方式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从仪器磁带式记录发展为固态式记录和闪光式记录, 从单导、双导发展为12导联全记录, 动态心电图完全弥补了常规心电图检查的不足, 可以连续记录患者24h内心电活动的全过程, 捕捉轻微短暂的心电异常情况, 了解心律失常的时间、发生原因、频率、发生规律及与日常活动之间的关系, 在检测过程中患者可随意移动, 并不会对诊断结果造成影响, 根据相对准确的检测结果对患者进行相应治疗, 提高了诊治有效率。
该组研究中经心电生理检查6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中有20例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患者, 18例窦房阻滞患者, 12例慢-快综合征患者, 10例双结病变患者, 动态心电图检出37例, 其中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12例, 窦房阻滞10例, 慢-快综合征12例, 双结病变5例, 检出率为61.7%。心动过缓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 也是多种疾病的早期表现, 多发生于长期从事过量劳动的患者, 其发生原因主要有窦房结的兴奋性降低或有冠心病病史, 在动态心电图中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动态心电图显示中60例患者中有33例患者的心率<50次/min, 最慢心率为31次/min, 最快心率95次/min。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发生由早期的间歇性心动过缓, 到持续性心动过缓, 再到反复发作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快慢综合征是其主要特点, 根据诊断分型进行对应治疗,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为了提高动态心电图诊断检出率, 在检查过程中需注意动态心电图的放置, 务必保证记录仪将患者24 h内各个时间段的心电波形进行完整录入, 并将录入资料输入电脑综合分析, 动态心电仪固定后患者需做适量运动, 病情严重不适宜进行剧烈运动的患者遵循医嘱;注意保持皮肤的干燥, 因为动态心电仪是在患者的前胸贴10个电极, 皮肤湿润容易造成电极滑落, 进而影响录入结果;磁场对动态心电仪显示的心电波形有一定影响, 为了保证正常准确的心电波形, 受检患者需远离电磁场。最后,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因复杂,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一步的确诊与治疗, 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 可以作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早期的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韩素芹, 柴守峰.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 2010, 17 (7) :80-81.
[2]马立青, 刘翠翠, 李飞.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价值[J].海南医学, 2006, 17 (8) :13-14.
[3]施亚娟.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 2010, 17 (20) :2811-2812.
心电综合电压诊断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参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动态心电图 (DCG)的诊断标 准[4],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4月门诊或住院时确诊为SSS患者36例。设置该36例患者为观察组,另择经DGG诊断基本正常的患者3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性23例,女13例,年龄33岁~82岁(55.9岁±7.3岁);有8例既往有冠心病8例,6例有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4例,心肌炎3例, 心肌梗死1例,风心病1例。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30岁~84岁(56.3岁±8.2岁)。36例中无一例既往有心脏疾患病史。
1.2研究方法再次对以上72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同时采用美国DMS12.0版动态心电图工作站自动绘制患者心电散点图。对动态心电图结果与散点图结果进行双盲处理,最后对两组数据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利用两组数据的个人信息进行诊断符合率的核对。
2结果
1对照组患者散点图主要以彗星状为主,而观察组均为非彗星状,这与多数文献报道一般正常人心电散点图都呈头端小、体端及尾端逐渐变大的“彗星状” 结果一致[5,6]。2观察组DCG诊断为房颤患者5例, 而房颤患者散点图主要以扇状分布为主[7],其散点图比率与DCG的结果一致。3两组患者房早、室早、房速的比例分别对应着散点图的三分布、四分布及五分布、格状分布比率,这也和临床上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发现相一致[8,9]。4经散点图发现,观察组特殊二分布7例,DCG结果显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6例,而临床资料表明[10,11],一般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散点图呈特殊二分布或特殊三分布;后经心电图(ECG) 复查又检出1例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5对照组有两例患者为窦性心动过缓,最慢心率>40次/分,其中1例患者散点图呈鱼雷状,经再次DCG复查后发现该患者出现窦性停搏(>2.0s),此时诊断考虑SSS。详见表1~表3。
例( % )
例(%)
3讨论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一种由窦房结及周围病变导致激动与传导障碍产生一系列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的综合征。SSS是心血管内科比 较棘手的常见疾 病之一,也是引起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12]。临床上, 该疾病可由多种心脏疾患诱发,如冠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以及心肌梗死等,但其占第一位的病因仍是窦房结及周围特发性退行性病变,第二位病因才是冠心病。本组经DCG明确诊断为SSS的36例患者中,既往有冠心病8例,高血压心脏病6例,心肌病4例,心肌炎3例,心肌梗死1例,风心病1例,其余13例患者考虑为窦房结或周围传导组织特发性退行性病变,这与诸多临床报道相近[13,14]。目前临床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阿托品激发试验法、电生理测定法和动态心电图监测法。电生理测定虽然检出率、成功率高但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且恢复正常起搏过程中有很大的危险,禁忌症也较多。第二种是阿托品激发试验,这个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有很高的假阴性及假阳性。动态心电图监测法具检查无创、操作携带简便、数据详尽、观察周期长等优点,不但为早期SSS的检出提供了可靠手段,也为明确SSS的类型提供了重要诊断依据[15]。但临床实际上,光凭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首先单纯依靠ECG来诊断SSS有一定的误诊率和漏诊率[16],其次,动态心电分析仪对各种心律失常的自动识别分析功能不足,通过24 h监测后所得数据量非常大,读图者往往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对数据进行比较与修改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报告。
心电散点图是在动态心电分析仪的自动监测基础上,依靠计算机建模,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相邻的R间距作为横、纵坐标,然后以按时间序列对RR间距连续测定追踪后作图,所得的RR间期散点集合图。虽然目前的动态心电图系统中一般都自带有心电散点图自动生成系统,临床上对心电散点图的价值研究不充分。以为心电散点图其只能分析心率变异性,对其在心律失常上的快速诊断价值一直忽略[17,18]。
本研究对心电散点图和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在诊断SSS上心电散点图对动态心电图的辅助诊断价值。目前由于心电散点图应用于临床的时间比较短,尚无统一的分型与命名,但多数的文献报道都认为[5,6],正常人的心电散点图呈头小、体尾逐渐增大的“彗星状”,这与本组研究结果发现对照组彗星状比例高达83.3%,而观察组 为0的结果相 一致。一般有心脏疾患患者,心电散点图可表现为多种异常形状,如鱼雷状、长棒形、梭状或者短棒状等。各种异常形状基本只出现在观察组的实际情况相符。临床上心房颤动一般都呈扇状[7]。本研究患者经DCG诊断为房颤5例,与扇面状散点图5例患者高度重合。 两组患者房早、室早、房速的比例和散点图三分布与四分布及五分布、格状分布比率也高度相似[8,9]。通过对比散点图与DCG发现,观察组特殊二分布7例,DCG结果显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6例,而临床资料表明一般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散点图呈特殊二分布或特殊三分布[10,11];后经心电图复查又检出1例Ⅱ 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对照组对比散点图与动态心电图结果后,对1例可疑患者进行复查动态心电图后确诊为SSS。
心电散点图结合动态心电图诊断SSS不但可以相互印证、减少人工修改动态心电图数据时的主观偏差,提高诊断正确率,还可以有效避免漏诊,提高诊断检出率。动态心电图辅以心电散点图诊断SSS还可以节约读图者的工作时间,让报告迅速读出,这些都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及时与准确的治疗。
摘要:目的 研究心电散点图辅助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选取36例经DCG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另取36例正常患者为观察组。利用动态心电图系统自动绘制心电散点图,对动态心电图结果与散点图结果进行双盲处理,后对两组数据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利用两组数据的个人信息进行诊断符合率的核对。结果 观察组中出现各型心电散点图类型与动态心电图的诊断结果基本一致,与相关文献研究结论也一致。结论 结合心电散点图与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不但可以相互印证,提高诊断正确率,还可以查漏补缺降低诊断漏出率。
心电综合电压诊断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研究对象共120例均为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在心内科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老年患者, 其中确诊冠心病并发SSS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性36例, 女性24例, 年龄62~84岁, 平均年龄 (72.6±2.8) 岁, 冠心病史6~25年, 平均 (12.3±7.1) 年, 临床排除冠心病患者60例, 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性29例, 女性31例, 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 (71.6±6.4) 岁。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基础上, 签署协议书。
1.2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标准[3]
慢-快综合征:24 h平均心率低于50次/min, 并与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交替出现;双结病变;显著性窦性心动过缓:24 h心率低于8万次, 平均心率低于55次/min, 最快心率低于90次/min, 最慢低于40次/min, 持续时间不少于1min;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1.3 观察组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 年龄>60岁, <85岁; (2) 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签定协议书; (3) 肝脏、肾脏无严重的器质性病变。
1.3.2 排除标准
(1) 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40次/min, 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晕厥患者; (2) 血清K+浓度高于正常; (3) 迷走神经功能亢进患者; (4) 快-慢综合征发作期; (5) 1周内服用影响心率及窦房结药物的患者。
1.4 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美国Cenctury C 3000型动态心电图仪进行24 h心电全程监控, 嘱患者检测过程中进行正常生活和运动, 检测结束后, 由心电图室主治以上高年资医师对数据进行分析, 统计两组患者24 h总心率、平均心率、最快心率及最慢心率。
1.5 心电图分型[4]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动态心电图分为4型:1型:严重而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2型: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3型:慢-快综合征;4型:双结病变。
1.6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统计数据采用SPSS 19.0版本软件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24 h总心率低于8万次, 总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及24 h平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3 讨论
SS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窦房结功能障碍, 从而影响后冲动的生成和传输, 从而对心脏射血产生影响, 致心脏、肝脏、肾脏等主要脏器血液供应不足, 造成心律失常等病理变化[5],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缺血性心肌病是其主要发病原因, 本病多发生于60岁以上老年人, 由于随着年龄增长, 窦房结内P细胞数量减小, 窦房结功能也随之减退, 因此, 窦房结的非特异性退行性变是SSS发病的主要机制[6]。
SSS主要分为4种类型, 即严重而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和双结病变, 1型和2型即严重而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停搏或窦房传导阻滞是SSS主要的心电图表现, 并可导致心输出量减少, 影响周围脏器的血液供应, 病变主要局限于窦房结及其周围组织, 窦房传导及心脏起搏功能减退[7], 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或无明显不适, 仅少数患者有头晕、胸闷及黑曚现象发生。本研究观察组患者中共5例为1型和2型, 均无明显临床表现;3型慢-快综合征主要是在窦性心动过缓的基础上发生的短暂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以心房纤颤多见, 可引起心脏较长时间停搏, 是引起阿斯综合征和晕厥的主要原因;4型双结病变主要为窦房结和房室交界处病变, 动态心电图可表现为交界处逸搏和逸搏心率, 还可出现2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一旦窦房结和/或以下传导系统发生病变, 会导致整个心脏的传导障碍, 心电图可表现为心脏各个路线传导阻滞。老年人窦房结或房室结心肌起搏纤维中的结缔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尤其在窦房结中, 结缔组织含量的增加更为明显, 同时, 窦房结中心肌细胞的体积较大, 需要血液供应较多, 如果老年人罹患冠心病,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部分心肌细胞会发生凋亡, 从而减少了心肌起搏细胞的数目, 此时窦房结的功能会发生退变, 这种变化在不伴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中也在逐渐发生, 只不过其进展速度较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慢很多。
本研究对两组患者均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结果显示观察组24 h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及24 h平均心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罹患冠心病的老年患者人群中, SSS有着较高的发病率, 并且动态心电图是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SSS的重要检查手段。动态心电图可在24 h不间断记录心脏电生理变化, 可详细记录下来SSS患者不同类型心律失常, 尤其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方面明显优于普通心电图, 尤其夜间睡眠状态下发作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更有其他检查不能比拟的优势。动态心电图还可准确记录患者24 h总心率、平均心率、最快和最慢心率, 准确捕获短暂性心律失常, 能够确定心脏停搏的来源, 评估停搏发生的时间、次数及严重程度, 为明确SSS的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并且动态心电图为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更适合老年患者SSS的诊断。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SSS往往起病隐匿, 进展缓慢, 早期缺乏临床症状时, 便可出现心律失常, 此时动态心电图检查即可获得诊断。
综上所述, 动态心电图检查高效、快捷方便, 并且为无创性检查, 在老年冠心病并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阮锡勇, 陆健, 黄流强.动态心电图对老年冠心病并发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 2013, 42 (4) :459-461.
[2]汪金寰, 陶虹.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及临床意义[J].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0, 19 (2) :126.
[3]郭长磊, 张少利.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2, 16 (8) :1475-1476.
[4]潘翠霞, 吴晓峰, 蔡晓虹.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 2010, 16 (9) :1062-1064.
[5]宋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动态心电图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 11 (15) :1184-1185.
[6]许吕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7例的动态心电图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1, 40 (5) :920-921.
【心电综合电压诊断】推荐阅读:
心电图低电压09-16
远程心电诊断10-16
心电监护诊断08-30
心电图诊断教学05-10
心电图的诊断及鉴别论文06-14
心电图诊断高钾血症06-22
心脏彩超与心电图诊断论文07-05
动态心电05-10
胎儿心电08-11
心电信号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