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向量

2024-11-26

心电向量(精选4篇)

心电向量 篇1

冠心病是我国临床比较多见的慢性疾病之一。诊断除了依靠典型的临床症状外,应用比较普遍的无创检查方式就是心电图,能够通过ST-T段变化来反映心室自除极化终末至复极化开始之间的点位改变,而且当心肌供血不足时会出现典型的ST段改变及缺血的T波。但是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心电图ST-T段的变化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检查过程中会出现误诊和漏诊[1,2,3]。本研究探讨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病人联合应用心电向量和心电图检查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冠心病病人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0例,女38例;年龄50岁~75岁(65.5岁±8.6岁);病程3年~10年(4.1年±1.2年)。所有病人均通过相关的辅助检查确诊为冠心病,且病人均否认既往曾有心律不齐、低血钾、心动过速等疾病。并根据病人是否有临床症状分为观察组(有症状组,62例)和对照组(无症状组,2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均应用美国AT公司提供的HR-4A心电图工作站进行同步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心电向量分析,并根据检查项目的不同分为心电图组)和心电图+心电向量组。具体操作位病人仰卧于检查床上,平静状态下链接心电图各导联,常规进行心电图和心向量检查。

1.3 评价标准[4]

依据ST-T段的变化来评价心电图是否阳性,同时结合T波形状、大小及QRS-T夹角来评价心电向量是否阳性。其中心电图和心电图向量结果的异常分别以《心电图学》和《临床心电向量图学》为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病人不同检测方案的阳性率比较

对照组病人单纯给予心电图检查其阳性确诊率为42.31%,心电图和心电向量联合检查的阳性确诊率为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观察组病人不同检测方案的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病人中单纯给予心电图检查其阳性确诊率为69.35%,心电图和心电向量联合检查的阳性确诊率为9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方案的改变,高血脂、高血压的发病率每年都在攀升,而机体代谢紊乱所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会诱发心肌供血不足,因此,我国冠心病已成为中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之一[5,6]。冠心病伴发心肌缺血临床表现多样,通常是以病人出现心前区的持续性的憋闷以及疼痛,部分病人可放射至牙齿以及后背,有的病人根本无任何临床症状,但是检查能发现典型的冠脉和心肌缺血的改变。由于病人没有心绞痛的症状,因此在临床上很容易被漏诊,增加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的几率,增加了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难度[7,8,9]。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属于临床应用比较普及的心脏疾病的检查手段,具有无损伤、操作简单及价格便宜的优点,是目前筛查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最常用的手段[10]。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上以ST-T改变为主,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心电图上出现ST-T改变并非不完全是因为心肌缺血单一因素导致,其还可能与其他外界原因有关,如服用洋地黄药物、血钾偏低、体位变化及中枢神经损伤等,这些外界因素或多或少都会造成心电图ST-T的变化,而心肌缺血时的ST-T改变仅是短时间变化,在安静状态下可能并不能反映出来,从而造成临床的漏诊和误诊[11,12,13]。心电向量一样是经过心脏的电活动来评估心脏的功能,也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式之一。心电图属于心电向量在不同平面上的投影,只能显示向量在不同平面的方向以及大小,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都会干扰心电图的表现[14]。心电图不能有效的观察出心肌缺血所诱发的T环离心支及回心支的转速相同以及发生长度比例的改变。在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中选用心电向量其目的是了解心电向量的T环和QRS-T的夹角,而T环的变化(形状、角度、大小、方向、旋转速度)、QRS-T角度及QRS比例等内容有助于提高心肌缺血的确诊率[15]。心肌缺血通过对复极指标T环方位来进行诊断。心电图工作站在记录心电信号的同时将心电向量环描记成立体图案,更有利于对不典型心肌缺血的诊断。本研究显示:对照组病人单纯给予心电图检查其阳性确诊率为42.31%,心电图和心电向量联合检查的阳性确诊率为8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中单纯给予心电图检查其阳性确诊率为69.35%,心电图和心电向量联合检查的阳性确诊率为96.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联合应用心电图和心电向量进行检查,有助于临床上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确诊率,安全可靠。

心电向量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及门诊病人中冠心病患者66例, 男49例, 女17例, 年龄37~78 (68.36±9.68) 岁。其中稳定心绞痛22例, 不稳定心绞痛18例, 无症状心肌缺血26例。剔除心肌梗死或缺血性心肌病, 全部病例均无左心室扩大、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电解质紊乱者等引起的继发性心肌复极异常因素影响。

1.2 方法

采用美国AT公司生产的HR-4A心电工作站进行同步十二导心电图及心电向量检查, 全部病例按两种分析方法分心电图组和心电图加心电向量组, 对两组阳性诊断率进行比较, 心电图或心电向量表现异常, 均为阳性。心电图ST-T改变的标准:参照郭继鸿主编:心电图学[2]。ST-T向量异常标准参照何秉贤编:临床心电向量图学, (1) T环短小, 即T/QRS<1/4; (2) QRS-T夹角增大 (≥60°) ; (3) T波变圆, 即长/宽<2.5或T环异常拉长 (4) T环的转向或转速异常; (5) T环的方位异常。结合临床资料, ;两项阳性提示心肌供血不足;≥三项阳性则可诊断供血不足[1]。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43例异常心电图中:ST-T改变12例, T波异常22例, T环均显示形态、大小及转位异常, 加上ST向量异常, 其心电向量异常项目均呈3项以上, 结合临床诊断心肌缺血;9例ST段改变:5例ST向量异常增大, 方位及转位异常提示心肌缺血, 4例ST向量因部分重叠或干扰而显示不清。23例正常心电图中有12例T环异常达两到三项以上, 提示为心肌缺血。

单做心电图与心电图+心电向量组卡方检验处理χ12=8.74χ22=8.22 P<0.05

3 讨论

心电图和心电向量均为记录心脏电活动的方法, 但心电图的T波是心电向量的T环在心电图导联上的平面投影, 因而一般仅能观察方向, 大小和形状, 常受诸多因素影响, 诊断心肌缺血, 特异性不高, 而心电向量的T环可观察T环的角度, 方向, 形状, 大小, 长度比例, 旋转方向和速度, QRS-T夹角与QRS最大向量的比例等, 可提供比T波多的讯息[2]。本文资料中也显示T波异常仅表现为低平、平坦或倒置等大致三种, 而T环除R/T比值增大, 同时伴T环角度, 方位, 转位、形态及R-T夹角异常时, 提示心肌缺血意义更大, 其中重要因素是局部心肌缺血受损造成心肌复极延迟, 变形呈圆阔, 马蹄形或T环反向运行。本文对比结果单做心电图分析结果阳性率65%, 心电图加心电向量联合分析结果阳性率提高到81%。心电向量是否完全优越于心电图呢?观察中发现S-T向量异常表现需分析其方位, 大小, 方向, 因其占时短小, 易被QRS, T环遮盖, 模糊不清, 而心电图S-T段因直观、形态多样, 其异常的特异性敏感性则优于S-T向量, 此与国内文献报道相符[1,3], 因此两者的联合检查可以相互弥补彼此不足提高诊断阳性率, 更适宜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何秉贤心电向量诊断心肌缺血的方法及优势[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9, 2:90-91.

[2]郭继鸿.心电图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61~164.

心电向量 篇3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的30例为我院2005—01~2008—03门诊就医患者, 年龄24~ 54 (平均39) 岁。均为男性。其中高血压病9例、余21例心血管未见器质性病变。30例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正常, 临床排除右心室肥厚、原发性心肌病及重度垂位心。使用Frank导联, 观察额面、右侧面及横面QRS向量环的方位, 终末向量的变化特点。

2 结果

30例患者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额面心电轴+120°~+167°。

心电向量图:额面QRS主体环均位于左下象限, 最大QRS向量角在+27°~+40°。终末向量皆位于右上象限, 泪点密集运行缓慢, 达40~60ms, 形成明显的附加环;右侧面QRS主体环均位于前下象限, 终末附加环均位于前上象限;横面QRS主体环均位于左前象限, 终末附加环皆在右前象限。

3 讨论

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属于双支阻滞, 临床较少见, 表示心脏有严重病变, 易发展成完全性房室阻滞, 是安装起搏器的适应证。通常当心电图出现右束支阻滞同时额面心电轴右偏≥+120°, 在排除右心室肥厚等即可诊断。但往往有假阳性, 是由于心电图的波形仅限于各导联轴之间电位差变化的实序记录, 对具有方位性质的病理变化尚较难提供令人满意的诊断结论。心电向量图是记录心脏电生理活动所产生的各瞬时空间向量, 描记出每个心动周期中电力活动的立体图形, 以立体图像反映心脏各个不同时间内电力的方向、电压及时间的变化。所以心电向量图能够描记出左后分支阻滞和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各自的特点, 互不影响。左后分支阻滞特点额面QRS主体环位于右下象限且宽阔, 最大QRS向量角指向右侧;而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特点终末向量异常, 表现在三个面终末运行缓慢, 可见增加的附加环。本组30例虽然心电图改变似双支阻滞, 但心电向量图额面QRS主体环均位于左下象限, 因此不支持左后分支阻滞。其心电图额面心电轴右偏≥+120°, 系由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终末向量运行缓慢, 形成的附加环投影在I、aVL导联轴的负侧, 心电图I、aVL导联出现深宽的S波所致, 故表现额面心电轴右偏。通过分析本组资料表明, 心电图右束支阻滞同时额面心电轴右偏诊断双支阻滞有可能造成假阳性。描记心电向量图可以避免假阳性, 对确定右束支阻滞合并左后分支阻滞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宋广纯.临床实用心电向量图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03

[2]高秉新.心电向量图图谱[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5, 92-115

[3]卢喜烈, 王斌.心律失常心电图[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662

心电向量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2005年5月~2010年6月常规12导联临床诊断为LAFB, 并作VCG对比检查者共140例, 其中男性101例, 女性39例, 年龄22~75岁。

1.2 分析指标

由心电图室进行心电图、心电向量图的描记与分析。

1.2.1 心电图诊断标准[1]

(1) 电轴左偏-30°~-90°; (2) QRS:I、a VL呈qR型, 但QI、aVL不超过0.02s;QRSⅡ、Ⅲ、aVF呈rS型;RaVL>RI、RaVR; (3) QRS不增宽或轻度增宽, 一般不超过0.11s; (4) 单纯的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心前导联QRS波群无明显改变。

1.2.2 心电向量图诊断标准 (前额面) [2]

(1) QRS环初段位于右、下; (2) QRS环呈逆钟向运行, 主环体呈扇形展开, 位于Ⅳ象限 (左、上) , 位于左上面积>QRS环总面积的2/3; (3) QRS环半面积向量左右综合向量<-30° (左、右综合向量=QRS环向左最大向量与向右最大向量两者所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之方位) ; (4) QRS环半时向量<-15°。

2 结果

140例心电图符合LAFB, VCG得以明确诊断有47例 (占33.57%) , 可疑LAFB者20例 (占14.29%) , 仅电轴左偏 (LAD) 者73例 (占52.14%) , 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01) 。冠心病、高心病、肺心病, 患LAFB者, 年龄偏大, 多在50岁以上, 在VCG可明确诊断为LAFB的47例中, 单纯LAFB 30例, 心肌梗死者4例, 左、右BBB者7例, 左、右心室肥厚者2例, 心肌缺血等4例。

3 讨论

由于冠脉左前分支比较细, 左室流出道扩张时, 牵拉左前分支而造成损害, 其血液供应仅来自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间隔分支, 比左后分支更易受损。心电图与心电向量图不同诊断标准诊断LAFB有差异, 而心电向量图诊断LAFB优于心电图[3]。

ECG对LAFB诊断的重要条件是LAD, LAD超过-30°者, 提示LAFB, 超过-45°者, 可明确诊断, 且LAD程度越大, 提示阻滞程度越严重。电轴左偏到多大程度, 心电图才能明确诊断LAFB, 标准的宽窄很难把握。LAD影响因素主要有:先天性房间隔缺损、B型WPW、肺气肿等造成额面QRS环平均电轴“左偏”。所以在诊断LAFB时, 应注意与“假性电轴左偏”鉴别。

而VCG能够记录心脏活动各个瞬间向量的方向、大小和运转程序。LAFB时, 心脏电激动下传的顺序是先从左后分支下传, 再经其末端浦肯野氏纤维向前向上传递到左前分支区域, VCG额面上QRS环呈逆钟向运行, 环体并呈扇形展开, 左上面积大于QRS环总面积2/3, QRS环最大向量朝向左上方。VCG能够明确地看到到立体心脏除极与复极的电激动过程, 能提供ECG所不能提供的心电信息[4], 可作为诊断LAFB的一种重要手段, 可以弥补ECG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黄宛.临床心电图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l:428.

[2]姜治忠, 孙瑞龙, 王玉山, 等, 主编.临床心电向量图图谱[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429.

[3]李中健.100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临床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 2002, 15 (4) :304-305.

【心电向量】推荐阅读:

动态心电05-10

胎儿心电08-11

心电信号09-26

心电影响10-01

心电采集12-03

心电监测12-06

向量垂直07-14

状态向量07-31

向量教学08-20

向量模型08-29

上一篇:评价的方式方法下一篇:对照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