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的视觉艺术

2024-08-20

基于创新的视觉艺术(共12篇)

基于创新的视觉艺术 篇1

摘要:创新设计与时代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创新设计往往会表现出差异性的特点。当前, 如何基于视觉传达艺术, 创新设计理念教学, 成为相关教育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理念,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通过对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 要想对视觉传达艺术进行创新设计, 就一定要把握住视觉传达艺术的表现特定, 对图形、色彩等多种要素给予合理的把握, 并将社会大众的审美及需要放在首要位置, 增加创新设计的时代性, 进而对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水平和质量给予有效的提升。

一、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概述

与传统艺术不同视觉传达艺术产生的时间相对较短, 可以将其划入现代艺术的范畴之中。视觉传达艺术更加注重对人视觉的影响, 将视觉作为艺术传达的重要媒介, 多以图画、文字等作为表达元素, 对社会大众有着较强的感染力。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商家都将视觉传达艺术应用到了商品的宣传中, 成为信息传播、信息交流的主要途径。就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 该艺术形式虽然产生时间有限, 但是发展速度较快, 不同时期都展现出了独特的表现形式, 可塑性较强, 发展空间巨大。现阶段, 视觉产达艺术仍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随着社会大众思想观念的改变、社会流行风尚的变化, 社会大众对视觉传达艺术的要求也有所提升, 因此创新设计对于视觉传达艺术并不陌生, 其已经成为视觉传达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具体来说, 当前要想对视觉传达艺术进行创新设计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关注:

(一) 迎合大众需求

创新设计并不是单纯的求异设计, 由于视觉传达艺术面向社会大众进行服务, 具有着较强的实用性, 因此在对视觉传达艺术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 尊重大众所想, 迎合大众需求应是创新设计的主要内容。首先, 设计人员要对社会大众的真实需求有所了解, 并对不同时期视觉传达艺术发展特点给予把握, 增加视觉传达艺术与时代的联系, 避免二者之间出现脱节;其次, 打破视觉传达艺术的限制, 创造更多设计的可能, 增加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的多样性, 将不同的艺术元素引入其中, 使得视觉传达艺术能够得到多元化的发展;最后, 要突出艺术设计的特点, 让不同设计之间能够显示出明显的区别, 可以将不同设计中所表达的内容充分的展现出来, 强化每一个艺术设计的表现力。

(二) 进行个性设计

个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 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在进行发展完善的过程中都会将个性化发展纳入其中, 并且将个性化建设作为创新工作的一部分。因此在对视觉传达艺术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也不例外, 设计人员应有意识的凸显艺术设计的个性化, 对艺术设计的审美价值、应用价值给予进一步的深化。鉴于此, 设计人员的思想观念要有所转变, 增加对现代设计元素的关注, 在实际生活中不断获取新的灵感, 并将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与现代科技充分结合到一起, 丰富视觉传达艺术的设计途径, 强化视觉传达艺术的表现形式。

(三) 关注环保思想

在进行视觉传达艺术创新设计的过程中, 创新不仅局限于艺术本身, 同时还应对社会主流思想进行把握, 了解视觉传达艺术的影响和作用, 在设计过程中增加环保元素, 并形成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增加环保性的内容, 在作品中表现出对自然、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在潜移默化中向社会大众传递环保意识。

二、基于视觉传达艺术的创新设计理念教学

(一) 联系实际生活

通过对相关院校进行了解可以发现, 当前很多开设艺术设计课程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艺术设计与实际生活割裂开来。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所学习的设计知识完全得不到有效的实践, 很多学生都仅能进行理论上的操作, 很难从生活实际出发搞好艺术设计工作。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 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局限;另一方面也会对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的阻碍, 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难以获得招聘单位的青睐, 很难在短时间内独立完成艺术设计工作。因此相关院校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对该方面有所转变, 重视创新设计理念, 将教育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首先, 案例分析应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对具体设计案例进行分析, 启发学生思考, 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其次, 给学生创造动手的机会, 以任务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多进行设计工作;最后, 组织学生进行观摩和实践, 通过亲身体验提升学生实践经验。

(二) 满足就业需求

学生学习艺术设计知识一方面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学识和能力,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能够获得一项生存技能, 在毕业后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因此相关院校在对视觉传达艺术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就业问题, 并从社会实际出发调整教学内容, 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第一, 转变课堂授课模式, 增加课堂教学的模拟性, 让学生分组模拟实际工作流程进行主题设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逐渐熟练设计工作, 提升工作能力;第二, 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就业意象, 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帮助学生对未来就业环境、工作内容等产生更多的了解, 避免学生因为缺乏对工作的了解, 而出现择业上的失误;第三, 多组织学生进行比赛活动, 并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大型的设计竞赛, 通过比赛的方式, 增加学生对艺术设计的热情, 让学生能够对现代视觉传达艺术产生更多的了解, 提升对创新设计的重视。

(三) 完善教学不足

要想将创新设计理念融入视觉传达艺术教学之中, 对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精神有所提升, 在进行课堂授课过程中相关授课教师还应对艺术教学路径进行丰富,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引导。首先, 学校要建立现代化的教学模式, 将校企合作模式引入艺术设计教学之中。第一, 学校应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 在确立合作关系之前双方应明确彼此的责任和义务, 并制定出具有约束性的规范制度;第二, 学生在企业之中进行观摩和实习, 教师应做好辅导工作, 将实践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第三, 学校在与企业进行合作过程中应把握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要, 对学校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 增加学校教学的现实意义。其次, 相关院校应对教师队伍进行重建, 增加对双师型教师的重视。 (1) 对相关教师提出新的教学要求, 并制定监督考核制度, 时刻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 以判断其是否满足现代教学要求; (2) 安排部分缺乏经验的教师到企业之中进行锻炼。这一方面能够对合作企业给予理论上的支持, 便于合作企业研发设计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教师的实践经验, 利于今后教育教学的展开。

综上所述, 创新是视觉传达艺术未来发展的关键, 相关院校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应对创新设计理念给予把握, 围绕创新设计理念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调整, 探究出利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 满足现代艺术设计学生的就业需要。

参考文献

[1]邢莉莉.浅析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的内涵及原则[J].设计, 2014 (9) .

[2]冯帆.浅析“空白”在视觉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 2014 (9) .

基于创新的视觉艺术 篇2

再来看看“大地艺术”的兴起。虽然国内有许多批评家对于张艺谋的电影往往抱有怀疑的态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张艺谋在运用各种手段对艺术的表现上有着独特的天赋。从电影色彩的追求到《图兰朵》现场表演的现场环境运用,他无时无刻不在动用各种元素刺激着人们的视觉神经。屏幕有限、舞台有限,而天地无穷。自从张艺谋找到大地这个巨大的画布后,他一定会对于可调动元素的丰富而沾沾自喜。江水、远山、树林、渔船……都可以作为道具供组合出不同的画面。加之强大的灯光辅助,一切色彩的运用都是那么有条不紊,激动人心。当我们把视线从漓江拉开,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在国内众多的现场活动中开始运用更多的视觉效果塑造独特的大地形态。比如上海APC会议水幕电影开幕,2004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等,其背后都是各种高科技手段的支撑。

二、对视觉传播的的本质特征及规律的再思考

科技的进步,人类审美情趣的多样化,孕育着各种新的视觉样式的形成,视觉表现方式也将更加生动和更具有参与性。怎样造出完美而又不同与以往的视觉样式呢?怎样重构新鲜、实在的视觉阅读方式?怎样应用新手段和新技术条件创造新的符合人们新审美精神的新图像?怎样制造“知觉的尖锐化”,来最终引导人们的行为?这都需要对视觉本身及其传播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视觉是人类认知客观世界最主要的途径。

人类之于世界的直观面对式的生存方式,决定了人类与世界的感官联系的必然性,决定了感觉经验在人类实践活动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而人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在获取感觉经验方面的作用地位又存在着巨大差异。黑格尔早就指出,在人的所有感官中,惟有视觉和听觉是认识性的感官。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把握世界的方式不是视觉就是听觉,抑或视听同时动用。科学实验表明:视觉获取的信息量占人类获取信息总量的70%,听觉占20%左右,其他感觉器官的获取量仅占10%,视觉在整个感觉器官中显然居于主导和基础地位。这不仅因为“看”的感受和方式是人衡量现有生存环境,寻找新的生存环境的主要标准和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而且人类一切有目的而非盲目的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经验的获得都必须有视觉的指引。

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从认知开始的,没有认知就没有一切。因而认知是决定视觉传播的第一关,也就是说成功的视觉传播必须是首先易于认知的。日本庆应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小谷津孝明指出:人根据感知处理信息的种类和程度,进而左右记忆。也就是说感知决定人接受什么样的信息和接受到什么程度。[4] 不同的视觉传播可以得到截然不同的传播效果,它可以强化或减弱对事物的认知度。成功的视觉传播可以使信息快速、准确、完美地被受众接受,取得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

基于创新的视觉艺术 篇3

摘要:

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学生通过虚构某个项目或是老师提供场地条件进行设计训练,而这些课题设计只是一种空想很难实现。而专业学习中理论知识需要联系实际,否则很难理解。通过指导大创项目,培养学生“观察体验”发掘课题,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解决问题,用“整体设计”方法把控艺术与技术的平衡,以此探讨艺术与科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艺术与科技大创项目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4-0116-0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后文简称大创项目)是通过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院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N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艺术与科技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基于艺术设计与科学技术深度融合的基本理念,整合空间、艺术、媒体、技术与商业的视角,在空间环境设计、信息交互设计、新媒体艺术等领域,培养具有交叉学科基础和创意创新能力的高端艺术设计人才。但是艺术与科技专业在教学中最难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学生通过虚构某个项目或是老师将真实项目的前提条件提供给大家,再进行设计的课题。而这些课题也只能停留在空想,很难得以实施出来。因此,这种设计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程度。而学生在专业理论知识接受的同时,更加需要联系实际,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就提供给专业学生最好的路径。在项目实现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学习技术,完善知识结构。比如学生可以在项目中利用有限的经费实现自己的设计实物。一方面理解设计的不足,另一方面从材料一一施工一一制作都有了亲自的体验,对设计的艺术与科技结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校园公共基础设施的开发与设计——“云椅”》的大创项目我们可以完善教学中缺少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过程中的动手和创造。

一大创项目的整体设计过程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观察到校园中很多地方缺少公共座椅,后来对整个校园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对于校园中一些公共区域、主干道、人流比较多的区域做了重点勘察并认真研究分析,他们发现在纵横的道路上寥寥无几地分布着一些公共设施,有的甚至被杂草掩盖,不仅导致路人无法在有需要的时候得到一定的帮助,而且会对部分美化的景观起到反作用,影响校园给人带来的整体印象。因此,这个题目成为大创项目的选题,为了改善我校校园中的公共设施而设计。

首先,方案阶段。结合学校的特色专业—“气象”为特点来设想方案(如图一),经过头脑风暴对风雨雷电等内容的讨论,最后决定“云”为主题。在相继设计出的几套不同的方案中,有的从人坐的方式考虑的气球座椅到对人体各种休闲姿势的研究方案,还有从校园放置的位置到整体系列化的方案等。由于要进行实体的制作,结合相关的经费、制作工艺的难度,材料人工的费用等,经过市场材料的调研后,最终“云椅”成为确定方案,优美的曲线构成圆滑的轮廓,轻盈的体态变幻为稳重的座椅,纯洁的白色附着表面,既达到了休息的作用又点缀了略带沉闷的校园。(如图二)

其次,施工实施阶段。“云椅”主要材料为水泥,成本低廉。基本的流程是以钢筋为骨架,铁丝网附着其上,最后分层次的涂抹上水泥。在实践的过程中制作的过程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钢架的焊接必须在泥塑小样的基础上进行,在小样的制作过程中再进一步改良方案,小样的造型决定最后的大造型。请工人师傅焊架之后,铁丝网捆绑的一系列问题又出现在我们面前。网的疏密程度,决定最后水泥的附着。紧接着在调配水泥的工艺娴熟之后,水泥的涂抹成了重中之重。由于整体的形状难以一次性把握好,所以要进行一层粗水泥的堆砌、成形,待其干了之后,调制略带稀释的细水泥进行第二遍塑形、磨平,最后表面抹上白色水泥膩子,抛光打磨平滑。白色的水泥表面显得纯洁干净,但似乎有些平淡,通过大家讨论后,为了增加趣味性与环境的和谐,主题的配合,在水泥表面用荧光油漆制作出疏密不均的宇宙星辰,同时在表面绘制星座符号等图案。(如图三)

最后,在制作工厂装车,运输到学校,在指定地点内完成安装,放置。历经9个月的项目终于落地完成。

二从此次项目中总结出艺术与科技专业学生所需的实践能力培养,有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体验”,发现问题从而发掘实践课题;

生活是所有艺术的源泉。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高迪曾经说过:你们要问我如何取得灵感,其实就是我家窗口边的那棵树。他设计的圣家族教堂,内部的承重结构柱子和拱顶,都婉如由树干和树的枝叶拼接而成。作为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建筑中以自然为师,对自然的抽象表述,并且充满了对自然力的尊崇,透过建筑寻找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现代的工业设计中,往往一个小的创意便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麻烦,如雷蒙罗维设计了超市的购物推车,解决在超市大量购物带来的不便。而这些课题,都是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生活方式的观察。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生活,每个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学生需要培养观察生活的视角,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在设计施工的“过程”中理解艺术与技术的关系;

设计与施工是不能脱节的,好的设计没有配合好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是完成不了的。特别是艺术与科技专业的实践项目。因此,施工的每个环节都和设计产生密切的联系。需要让学生体验每个实践过程和环节才能及时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其设计作品。在多样的设计稿完成之后,实践流程如下:市场材料的调研——确定制作稿——泥稿小样——钢筋焊接——钢丝网制作——粗水泥堆砌成型——细水泥表面打磨光滑——表面装饰完成——运输——现场放置。每个环节学生亲自参与,动手实践,处理细节,完成他们心目中的作品。

3在实践中“整体设计”,统筹把握,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每个项目都不是顺利成章的,总共3000元的经费,如何使用?校园环境的调研,问题所在的分析。设计方案成稿后,市场材料的了解,确定方案,制订施工计划直到整体施工,最后完成。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整体的思考和把握,计划规划,只有具备这样的“整体设计”才能最终控制经费,完成满意的作品。“整体设计”的思维方法更加适应于社会项目,真正了解材料和施工,具有实践能力的设计师,才能在项目中把握好艺术与技术之间的平衡,满足客户的品质和成本控制的需求。

三总结

基于创新的视觉艺术 篇4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发展史, 其源于原始人文、始于商周, 兴于宋元, 到明清时期达到了高峰。虽然在各个时期传统装饰图案都有其相对的局限性, 但其发展始终未曾停歇。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按照内容和形象可分为:动物纹、祥禽瑞兽纹、植物纹、器物纹、几何纹、人物纹等。

动物纹指那些被古人赋予各种吉祥寓意和哲理观念的飞禽走兽、家畜虫鱼。祥禽瑞兽纹根据吉祥文化所创作的装饰形象。植物纹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而且还根据植物自身的特征赋予其各种品质、气节、寓意, 为人们所喜爱。器物纹多是由器物和祥云组成的图案, 这些器物多与道教、佛教有关, 是其中神佛所持的法宝器物作为神佛的象征, 具有辟邪防灾、逢凶化吉的作用。几何纹又叫抽象纹样, 以几何线形为主的装饰纹样, 有方胜纹、断字纹、龟背纹、回纹、拐子龙纹、冰裂纹、棋格纹、双距纹、连钱纹、联珠纹等。人物纹包括神话传说、佛教、道教中的形象, 以及历史人物、仕女、娃娃画等内容。

传统的图案样式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各个时期美学思想与文化传统的一种体现方式。包含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和历代人们的审美实践, 是值得我们进行艺术再创造的资源宝库。

2 创新型传统民族图案的重构

传统图案的创作受审美理念的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域文化的差异等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艺术形态与特征, 在进行传统民族图案的解构到重构的过程中, 我们应注意到如何实现通过现代设计思想传达中国传统思想和理念, 并且赋予设计作品新的时代背景和文化意义。运用分解与组合、数字分形、象征等手法能够对传统图案进行形的重构, 但要进行图像的艺术再创造不得不了解图像背后的文化精神, 只有这样在重构的过程中才会更好的传承文化挖掘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在设计中体现中国的文化传统, 必定会将传统符号融入即将呈现出来的现代符号形式中, 融入的过程实现与否取决于这个传统符号是否能被大众群体所接受, 如果不能就是传统符号使用上的生搬硬套, 设计自然会不合适。因此用什么标准去衡量传统符号的使用合适与否, 要以社会群体中大家都认同和接受为标准。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实现了创新型的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的重构。

3 CNC数字艺术创新的方法

艺术创新的方法是艺术家探寻艺术本质的重要手法与实践途径, 通过研究艺术创新的方法与途径能更好的了解艺术创造中创新思维的方法如何提炼与应用, 有助于艺术家更好的进行艺术创造并探寻出自己的艺术风格。下面就CNC数字浮雕艺术的题材、内容、材料、技法、形式这些方面的创新方式进行具体论述。

3.1 题材创新

浮雕艺术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 审美趣味与构图特色也成了它最具典型性的特征。对浮雕的题材创新就是在原有题材上赋予新的文化内涵, 或扩展民俗题材和实用题材的内容。对浮雕艺术题材的创新可以反映出一定的时代感、地方特色及艺术典型性。

3.2 内容创新

浮雕内容创新, 就是扩大浮雕原有的内容表现范围。但是这种扩大也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性, 要能更好地体现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传统浮雕的内容表现主要集中于宗教、神话和历史事件。如今, 已有大量描绘现代生活变化的作品出现。在构图方面也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构图方式, 以融入现代设计元素的模式, 这样的创新极具时代感。

3.3 材料创新

材料是构成一件艺术作品的最基本因素, 在保持传统风格的情况下, 利用新材料, 以求达到新的审美艺术效果即对材料的创新。现代浮雕由传统的石材、青铜、木材等转向了兼有传统材料在内的多种其它材料并存的状况, 由于科技的进步, 例如树脂, 橡胶等材料与复合高分子材料也成为浮雕创作的新型材料。

3.4 技法创新

从技法角度, 通过工艺的改进, 也可对浮雕艺术进行一定的创新。比如在制作方面, 由于材料的丰富浮雕可以通过模具与数字化雕刻等方式呈现出更加多样的制作模式。另外, 技法方面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写实的要进行更加真实的写实, 夸张的要更加使形象生动活泼, 更加传神, 形成强大的感染力。浮雕传统技法与现代技术相互结合使得浮雕创作变得更加高效细致。

3.5 形式创新

浮雕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传统的有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雕、多层浮雕等。对浮雕形式的创新表现在采用现代设计的形式, 融入多元文化的图形来创新或用丰富材质变化的形式创新。新出现的浮雕还表现在形成了多层雕刻与圆雕、镂空雕相互结合的方式, 表现方式更加多样, 技术工艺更加精湛, 表现形式融入更多舶来元素。

综上所述, 艺术创造性思维中的创新意识在CNC数字艺术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创新意识能造就艺术家独特的艺术形式, 反应艺术家自身的文化修为。艺术创造中的创新意识就是一个艺术家艺术的生命源泉, 掌握艺术创新的方法就能使艺术家更加有指向性的进行艺术创造活动。

4 运用CNC数字艺术传播民族文化

CNC数字艺术创作目前的发展仍旧处于一个起步阶段,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CNC数字艺术创作将会得到长足的进步。我的作品将从传统民族图案入手, 在CNC数字艺术创作的范式中探索与深化传统民族图案的重构与运用, 传承与创新民族图案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对数字雕刻创作中民族图案的研究论述当下数字雕刻艺术创作应更深入地挖掘本民族的艺术宝藏, 向本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学习, 吸收中华民族丰富的艺术表现方法, 并加以再创造, 运用数字雕刻传播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

CNC数字艺术创作的发展有助于更好的传播民族文化, 通过重构后的民族图案运用到CNC数字艺术创作上, 批量化的生产能够使文化与历史得以广泛传播。但是当设计遇到批量生产状态时, 个性化的设计似乎有了难度, 批量生产降低了成本, 使普通消费者买得起, 但要满足他们对个性化的要求, 则须由设计师来发挥运用符号系统的专长。设计师可以依靠装饰风格与成本来区分不同的服务对象, 在相同成本的基础上还可以变换装饰风格以提供同类消费者享用较特别的商品。国际化风格的倾向确实是全球化设计文化中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然而, 在现代设计历史中,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设计中的事实,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设计中还是存在着文化和风格上的差异, 它们一直寻找并展示着国家和民族的自我传统文化的设计。在民族文化中挖掘设计的元素与民族精神能够提升设计的民族化语言, 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重视挖掘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为设计注入文化内涵和新的活力, 我们应该做到尊重传统, 从艺术传统中寻找根基, 把传统与当代的观念融合于数字雕刻艺术设计创作, 形成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雕刻艺术作品, 向世界人们展现中国艺术设计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独特魅力。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在全球国际化的浪潮中能将民族艺术的精髓通过重构绽放传统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

参考文献

[1]吕品田.自由空间的向往[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2003.

[2]贾秀清, 栗文清, 姜娟.重构美学:数字媒体艺术本性[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3]王利敏, 吴学夫.数字化与当代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4]保罗·泽兰斯基, 玛丽·帕特·费希尔.三维创造动力学[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5]廖忠祥.数字艺术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6.

基于创新的视觉艺术 篇5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核心,是评定事物的标准,是人们进行艺术的基础,能够促进事物和设计不断变化发展。创新已经成为视觉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大众媒体高度关注的点,不断的创新才能够紧跟社会发展,满足大众需要。

1.当代设计现状

现如今,伴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促使了当代设计也在不断进步。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当代设计,设计在便利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很多没有新意的设计作品,这些作品并不具备艺术美感。有很多的设计作品都是经过模仿或抄袭而形成的,这些作品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这严重影响了当代设计的发展。在我国古代,设计的基础是以人为本,为了体现设计出的作品具有实用性和功能性,设计师们在设计作品时人为的增加了很多人文气息和民族特色。现如今,有一些设计师缺乏创新意识,盲目的借鉴西方的设计理念,设计出来的作品欠缺新意。设计师在设计创作中,需要具备属于自己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相反,就会显得黯然失色。设计师在今后设计创作中,要善于借鉴其他优秀的艺术作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一件艺术品如果一味的模仿、抄袭,没有了一点创新来增加色彩,不仅失去了本土设计特色,还使艺术的含义大打折扣。所以说,一件艺术品想要在众多作品中与众不同,脱颖而出,必须要在设计时既要保留自我的个性,还要反映民族特征,使设计出的作品具有生命力,具有欣赏价值。

2.设计与创新

生活处处离不开设计,大到城市的地标、居住的房屋,小到每日喝水用到的杯子、每日要穿的衣服,设计指的是造物过程中预先进行计划的活动,是把理念、计划、蓝图设想等通过视觉形象表达出来,并创造美的一种过程,体现了人类的创新价值。创新是设计的基础,没有创新就谈不上设计,如果没有了创新,设计就只能沦为山寨和模仿,可以说,创新是设计的生命之魂。源源不断的创新需要设计师长期的知识积累和艺术蓄存,大量的实践经验是“灵光”得以“乍现”的保障。把旧有的东西打破,再通过灵感和美学经验用新的模式创造新的、具有明显个性的东西就是艺术创新。设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除了要源源不断的创新之外,还要顾及到民族艺术的传承,创新是模型,民族艺术是盛放在模型里面的魂,只有民族的才可能成为世界的。当今世界发展日新月异,人类需求日渐扩大,审美水平也日渐提高,设计也在不断发展,这就对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与科学发展和人类需求密不可分,科学的发展为创新提供了可供创新发挥并实现的技术需求,人类需求的不断扩展和美学思维的发展,则不断鞭策创新往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为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保障。

3.艺术创新在设计中的作用

对设计者而言,创新是他们进行作品创作的基础,是他们进行独具个性的精神劳动的动力。创新包括了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内容创新指的是新的价值和情感,形式创新指的是新的.表达方式,而在设计创作过程中,设计者往往过于注重形式、凸显形式,而忘记了情感的内涵,这与设计者缺乏改变设计思维有关。设计依仗思维,思维依仗天马行动的想象,看见云能想象到花,看见晚霞能想象到锦缎,耳边吹过风就能感受到季节的气息……想象为设计提供了灵感,只有借助想象,打破固有思维,才能创造出独具鲜明个性的作品。设计者在创作过程中受到某个东西或者某件事情的影响,思维发生理解和顿悟,从而表现到作品中的创新就是灵感,灵感不可捉摸,时有时无,有时苦苦思索得不到,不打算追求了反而可能出现,有时在忙忙碌碌的生活工作之中突然出现,等你想停下来捕捉时又消失得无影无踪。灵感带来创新,最终让作品大获成功、大放光彩的例子很多很多。有些设计者不走寻常路,孜孜不倦地开发新的思维方式,独辟蹊径对作品进行形式创新,包裹独具价值的创新内容,从而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4.艺术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是整个艺术设计行业的灵魂,设计者既要发扬传统,又要超越传统,积极培养创新思维,拓宽创新技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作品的价值。培养艺术的洞察能力是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基础,这需要设计师善于观察世界,体会艺术性的世界。每个设计师都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设计灵感,这需要设计师具有敏锐的视角,善于对生活进行观察。不仅仅如此,创新还需要具有雄浑的胆略,要能够勇敢地去进行尝试,从而创造出新的作品。创新意识的培养还需要有紧跟时代的眼光和视野。每时每刻时代都在进步,设计是要不断的去学习新的东西,对新的设计方法进行内化。

5.结束语

基于创新的视觉艺术 篇6

关键词:PowerPoint;视觉思维;视觉艺术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27-01

数字化时代带来技术的同时,一种以视觉信息为标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已融入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视觉图像、影像符号被大量地诞生和应用,世界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文化。在教育领域,对视觉化教育的蕴藏和开掘正处在蓬勃发展之中,例如慕课、翻转课堂等基于数字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掀起的教育变革浪潮。

PowerPoint是当今大中小学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通过这种异于课本、传统黑板的信息生成媒介,视觉图像、影像符号被大量地诞生和应用。它承担着传统教学的延续和对数字化学习的融合与超越,本文将尝试通过对PowerPoint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研究,使教师视觉思维的感悟能力、制作的PowerPoint品质得到不断提升,进而使PowerPoint的创造更符合教学课堂。

一、在教学中发展视觉思维的重要性

在整个感觉器官中,视觉获取的信息量占获取总量的70%,视觉是通过视觉知觉、思维、记忆、情感等作用形成视觉认知的。著名的视觉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主张感觉与知觉的同时作用,认为视觉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具有选择与判断、整合与组织的通力,即视觉思维。因而,视觉观看是主动发现的过程。福建师范大学教师、博士刘冬岩在《中国教育报》上也曾发表文章说,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强调学生的读、写、算,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语言逻辑表达,另一种与语言思维不同的思维方式——视觉思维却受到了忽视。

在传统的教学中,板书一直占据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可见视觉之影响力。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课堂中经由图像、影像、虚拟等视觉形象传达信息内容的方式已成为教学常态。PowerPoint属于多媒体应用,是一种利用文字、图像、色彩、动画、音频等设计元素有机组合而成的高级演示文稿。如今亦被普遍运用于教学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深陷在一个视觉化的学习环境而不知其然和所以然,因而,如何去激发学生运用视觉思维进行视觉表达,丰富学生获取、表达教学信息的方式,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及空间推理能力,最终促进他们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亦是我们教学者应该多多思考的问题。

二、PowerPoint 制作需要视觉艺术创新

学习资源日渐丰富的今天,简单的PowerPoint制作己经不能满足学生受众越来越高的视觉审美要求,PowerPoint的制作已经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关于教学PowerPoint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教学设计与技术解决方面,对视觉艺术创新还未予以足够的重视。研究PowerPoint制作的视觉艺术创新,可以极大的发挥视觉图像符号在视觉化教育时代的特殊传播价值。

视觉艺术创新是对所要传达视觉信息在主题、传播方式、表现形式等多方面的创造性表现,追求技术与艺术的有效结合,是整个视觉艺术创作、视觉传播构成与观者参与的行为活动方式的全面创新,最终达到利于视觉传播的目的。PowerPoint视觉艺术创新就是以整合性的视角去思考,如何重新定义讲课的性质使其从对文本的权威性演示变成一场能引导学生受众以创造性的思维模式获得较好的多媒体教学体验?如何制造“知觉的尖锐化”去激发学生受众对内置的知识文化的批判性、创造性和积极反应?以及如何运用新手段、应用新技术重构新奇的视觉化的阅读方式?视觉体验更多的是一直综合的知觉体验。PowerPoint制作者在视觉艺术上达到创新,就要极力去挖掘和呈现多样的数字艺术媒介语言的视觉表现力,向受众提供亲近感、触摸感、温度感或者震惊感等多维情感投射。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制作者需要在文字、色彩、图形、布局、交互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

三、视觉思维在PowerPoint设计中的诱导作用

PowerPoint设计是多媒体应用设计亦是视觉设计艺术,它作为一个可视化的沟通工具,视觉心理左右着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PowerPoint视觉艺术创新就是设计阶段对视觉因素的关注,利用视觉思维理论将可看性、可读性、互动性、可听性与艺术形式结合。

(一)文字、图形、色彩和布局设计。阿恩海姆指出,所谓的认识,无非是指积极地探索、选择、对本质的把握等,而这一切又都涉及着对外物之形态的简化和组织(抽象、分析、综合、补足、纠正、比较、结合、分离、在背景中突出某物)。从视觉生理上说,观看发生在注视点上,制作者要做的是如何准确设计观看者最先注意的起点,依靠色彩和图文版式的指引,来确定视觉顺序,完成从一个注视点跳跃到另一个注视点,从而接受信息。首先,对于色彩来说,视觉思维与色彩思维是等价的,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符号,都是本身有深浅反差的色彩构成的,色彩像视觉一样分明地向我们的意识显示着各种图像、符号。利用色彩的差异能够增强学习者的识别和记忆。其次,在一张PowerPoint中学习者对界面内诸多构成的注意程度是不同的。人们在阅读一种信息载体时,视线的流动习惯是从左到右,由上到下,由左上方沿着弧形线向右下方流动,并逐渐递减。制作者在设计的时候注意视觉中心的规律,将焦点设置在画面中部(靠上的地方),以大的图形、以对比较强的地方为视觉中心。

(二)交互方式设计。交互方式设计强调的是传播中的双向沟通与互动,是为了更好的“观看”而使用的技术手段。如,通过结合影像、动画和录像等技术手段使人们有效、迅速地交换、文字、语言、面部表情、影像等重要沟通因素,可获得良好的“沟通情绪”和“临场感”,从而通过大脑做进一步的分析,转换为信息,并且和过去的经验互相比较,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相应的反馈。此外,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师生对于教学材料的感悟、双向沟通与互动,教学者要及时对学习者的反馈信息进行评价。

课堂中PowerPoint的使用构筑了张扬视觉文化的媒介平台,只有当学生从其承载的视觉符号的影像中获得美好学习体验,内置的文化内涵极大的被学生受众感知消化,并得到积极反应,PowerPoint 才能真正发挥其教学辅助功效。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M].藤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

[2]丁蕾.数字媒体语境下的视觉艺术创新[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3。

作者简介:韦晓红(1989.4—),女,广西贵港人,硕士,百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远程教育。

基于创新的视觉艺术 篇7

一、艺术类大学生推优原则

当今大学生入党“推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 如考察标准注重学习成绩, 对道德品质等忽视, 还有的民主调查过程走过场, 批量发展, 等等。这些都不利于党员队伍的发展和党的健康成长, 因此, 笔者认为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的推优工作, 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 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一切流程按照党章和学校规定程序进行,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

(二) 客观全面原则

推优过程中, 对入党积极分子的评价要做到客观、全面, 评价内容要充分涵盖艺术生素质教育整体目标体现的重要内容, 让其本人和其他同学对党组织有足够的信任, 并且通过评价能帮助同学客观认识自我, 使其弥补自身不足, 不断进步。

(三) 可行性原则

本文艺术类大学生推优相关内容是在改革实际操作过程不足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 推优过程中必须有可操作性, 便于实施;参考标准符合艺术生的工作学习实际。

二、艺术类大学生推优体制的内容

所谓“推优”过程, 就是要推选艺术生中的“优”, 但是以往由于对“优”的标准缺乏规定, 少数团组织在推优过程中往往就是走形式, 简单投票, 结果部分成绩好、人缘好的学生或者是“老好人”被推上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 结合艺术生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可塑性强的特点, 笔者认为在推优时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标准。

(一) 评价内容具体化

1. 思想政治标准。

(1) (1) 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唯物辩证法, 一要看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考试成绩, 二要看平时自学情况。 (2) 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 不容有半点怀疑、动摇或模糊认识。一要看要求进步的迫切程度, 二要看能否经得起各种考验。 (3) 拥护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重大政治问题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和党中央保持一致。 (4) 有鲜明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集体主义观念。

2. 道德作风标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 严于律己, 乐于助人;遵守社会公德, 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 有正确的恋爱观。这一项对于个性鲜明, 追求特立独行的艺术生尤为重要。

3. 学习标准。

虽然说学习是大学生的天职, 但是针对艺术生而言, 除了理论学习, 还有更能体现其特点的专业学习或者是实践课程的学习。在高考的时候, 针对艺术生, 文化课程采取了相对较低的录取分数线, 这些学生文化素质不高, 理论学习能力较差, 因此, 在考察学习标准时, 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 不能苛求。笔者认为, 艺术生“推优”学习标准方面, 只要学习成绩无挂科即可, 在班级名次不能落后于50%。主要看这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进步程度, 特别是专业课程或者竞赛中的表现, 有突出表现的可以加分。

4. 工作能力标准。

积极参加学生活动, 能及时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热爱社会工作, 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讲求工作方法和团队协作精神。

5. 身心素质标准。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名党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它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 坚定的意志、乐观的态度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的艺术生个性鲜明, 在遭受挫折时易走极端, 身心承受能力较差, 所以身心素质标准也是考察的标准之一。

(二) 评价主体多元化

1. 学生自我评价。

当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十分重要, 自我觉醒程度在入党问题上起着关键作用, 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和理解, 对于党的认识直接影响其入党的动机和自主性。

2. 班级同学评价。

通过班级同学的民主评议, 可以了解这名入党积极分子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表现, 也可以考察其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是考察其群众基础的重要指标。

3. 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评价。

通过思想较成熟的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评价, 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表现, 对于其是否达到被党组织吸收的程度进行评价和比较, 是党支部发展党员参考的依据之一。

4. 辅导员评价。

辅导员平时通过下宿舍, 深入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等, 对学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对于学生是否具备入党条件的判断也比较客观。

5. 任课老师评价。

艺术生由于专业特点和专业课老师接触时间较长, 任课教师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学习, 还能教会他们做人做事, 也对学生有比较深入的理解, 可以从专业角度及学生思想觉悟方面进行评价。

(三) 评价方式多样化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2) 定性评价是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一个综合的、鉴定性的、整体的语言评价。主要根据平时的了解和观察得出的印象给出的一种模糊评价;定量评价往往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其量化评价结果作为决定其入党与否的重要参考依据, 但党员的政治标准、思想标准往往难以量化, 要防止用生产力标准代替党员标准的倾向。因此, 要把握好定量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 不以绝对分值定乾坤, 而应把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

三、艺术类大学生推优体制的建立

团组织推优制度僵化, 不适合艺术类大学生的发展, 导致艺术生推优工作缺乏严格的标准和良好的运行机制。根据以上观点, 笔者认为, 在推优体制建立和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

1.系统做好推优的前期工作。在推优过程中, 以党组织为组织核心展开推荐工作, 充分发挥各评价主体的推荐作用,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推荐工作。

2.坚持创新性的艺术生推优标准。根据本文论证的推优标准, 采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艺术生的发展, 避免追求数量降低标准的误区, 严把质量关。

笔者设计了一套对推优对象候选人进行量化考核的方案, 将每一名推优对象候选人的考核指标分为四项:学习成绩 (A) 、课外实践 (B) 、民主评议 (C) 、老师意见 (D) , 评分均为百分制。对推优对象候选人要进行综合评分, 综合分X=0.2A+0.2B+0.3C+0.3D, 公式中A、B、C、D四项指标可量化为具体的分值, 系数为权重系数, 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第一, 学习成绩。这里的学习成绩是指推优前一学年所有考试的加权平均分, 将所有考试科目的分数分别乘以各自的学分后相加, 再将所得的和除以这些考试科目的总学分, 最后所得的结果就是加权平均分。

第二, 课外实践。艺术生实践课程和实践机会特别多, 有的专业和社会接轨比较密切, 实践能力是检验这些学生的很重要的指标。这里的课外实践是指推优前一学年的与专业有关的比赛、展览、汇报演出等, 根据学生提供的证书或者证明进行评分。不同级别的比赛要分开档次, 累计加分。

第三, 民主评议。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情况,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民主评议。通过各个团支部明确的评议, 民主评议的最后得分等于推优对象候选人在全体同学中获得赞成票的百分点。

第四, 教师意见。教师意见包括辅导员意见及任课教师意见。为避免民主评议出现偏差, 在民主评议后, 辅导员要组织班团主要干部开会, 就民主评议进行总结, 同时, 至少还要通过三名任课教师对推优对象候选人进行打分。

最后, 把所有推优对象候选人的综合得分计算出来, 并按照由多到少的顺序进行排列。

3.深化艺术生的后期培养工作。艺术生个性鲜明, 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 因为专业特点, 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党支部对这些艺术生的培养工作应该十分重视, 发挥党支部的培养作用, 坚定艺术生党员对党的信心, 在入党后仍然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王雷.构建大学生入党推荐体系推进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4.

[2]瞿明勇.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入党标准的几点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5, 6.

[3]张慧春.论如何完善“推优”机制, 提高客观公正性[J].高教论坛, 2009, 6.

基于创新的视觉艺术 篇8

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造就了我国地方传统艺术的辉煌。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方风土人情迥异,体现在地方传统艺术领域各具特色。各种艺术形式不断延续和发展,也丰富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众精神生活。但近年来,地方传统艺术却普遍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在各种新潮时尚文化的冲击下,民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对这些传统艺术形式基本失去兴趣,导致传统艺术发展困难。

以云梦皮影为例。云梦皮影发源于清朝中叶,迄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1995年2月云梦县被湖北省文化厅授予“湖北皮影艺术之乡”称号;2010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戏剧类别。皮影艺人老龄化严重,目前从事皮影艺术的艺人多数年近花甲,有的年逾古稀。皮影世家无人接班,社会上更难招徒,皮影艺术后继乏人;学习皮影戏的人寥寥无几,三、四十岁的目前只有少量几人。表演形式比较原始,没有多少创新。和其他许多地方传统文艺一样,云梦皮影戏正处于青年人不干也不看的尴尬境地,皮影戏正逐渐被推向一个落寞的角落。在府河运输成为云梦经济发展动脉时,云梦的道桥、护镇、隔蒲是皮影戏最繁荣的地方,近年来几乎消失;清明河由三台减到一台,沙河、黄渡由四台减到一台;义堂是皮影的发源地,虽有二台,观众有时不足百人;城关有一定的观众,成了皮影艺人的必争之地,但老年观众在逐年减少。业内人士断言,如果不加以保护,长则十几年,短在几年中,皮影戏将自然淘汰。很多学者和皮影从业人士呼吁,除了必要的保护以外,对传统艺术的创新是一种更有效的自我救赎。本文拟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对于地方传统艺术的营销创新进行探索。

二、地方传统艺术的营销创新策略

针对地方传统艺术这一特殊产品,其营销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产品创新。

地方传统艺术应该在传承的基础上大力创新,与时俱进,否则对年轻群体没有吸引力。云梦皮影大师秦礼刚感慨,做了这么多年皮影戏,越做越灰心。皮影戏难以推广,难以走出去,就算在云梦这样的皮影之乡,都鲜有年轻人问津。对年轻人而言,接受新鲜事物远比呆在茶馆里看皮影戏来的痛快。产品创新的关键在于改变地方传统艺术从内容到表现手法的单一陈旧。以云梦皮影为例,产品创新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首先,要丰富皮影戏的内容。皮影戏内容的不能停留在对年青群体没有太多吸引力的历史题材。创作人员可以借鉴儿童喜欢的动漫、游戏内容,年轻人喜爱的国内外影视、文学和音乐题材,台词和唱腔方面加入更多的时尚元素,适当引入民族、美声、普通话、英语等,与时尚、流行进行深度结合,把握时代脉搏,从而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群体。其次,改变现有的皮影演出形式。早期的云梦皮影戏班,大都是由四至五人组成,前台演唱、操纵皮影的只有一人,后台锣鼓梆则由三到四人敲打,起、落腔也由后台接腔合唱,这样的效果唱起来浑厚热闹,表演气氛引人入胜。但是到了清末,云梦县内茶馆兴起,皮影戏班多应邀到茶坊座馆表演,茶馆老板为减轻对艺人工资、生活上的负担,要求皮影戏班把艺人数量压缩到最低极限,因此,云梦皮影最终改革变成了“二人台”的形式———由前后台两个人共同表演,后台奏乐,前台演唱兼操纵皮影表演,如此轻装简从的班底,有“戏剧轻骑兵”的美称。然而时至今日,丰富的精神和文化产品造成观众对于演出效果十分挑剔,不再满足于皮影简陋的演出形式。因此可以考虑打破两人一台戏的束缚,适当增加演出人员,使节目更富表现力。另外,演出器乐的使用可以更多元化,引入民族管乐、弦乐,甚至西洋乐,改善节目的视听效果。第三,进一步提高皮影制作工艺,使用轻盈、耐用的新型材料,从而创造更灵活、逼真的视觉效果。

最后,对演出场景也应大力革新,前台布景应与节目内容呼应,并注意与后的器乐、光电与音响效果融为一体。

2. 分销创新。

非遗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们是中国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艺术瑰宝,更可以为打造文化产业所用。商业搭台、文化唱戏的模式正在逐步成为全国各地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这一方面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例如张艺谋打造的印象系列、梅帅元制作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天门狐仙等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都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下,运用现代的商业模式,创作出的一张张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名片。以云梦皮影为例,皮影的演出场所首先要打破原有的剧团定点演出经营模式,追求多元化的销售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越来越趋向于混合与综合性消费模式。比如电影市场,院线提供给观众的其实是包括影片、娱乐、餐饮等在内的整体价值。所以对于只提供单纯的皮影戏的演出模式,观众其实没多少兴趣。但是,如果将皮影与其他经营实体如茶馆、酒店、旅游景点联营,在皮影演出的基础上,为顾客提供茶、点心、酒水、菜品、其他文化产品或旅游体验等更多的附加价值,顾客群体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企业之间也能谋求双赢局面。其次,在地方政府牵头的重要经洽活动或大型群众集会中,皮影演出团体可以与地方政府商议,由政府出资或其他商体赞助,以皮影为依托,打造城市文化名片,谋求皮影产品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影响双重价值。此外,创新后的皮影也可以在其他企业的庆典场合中展示风采,成为这些客户的新型广告宣传平台。

3. 价格创新。

地方传统艺术的价格策略一般都走的是平民路线,以云梦皮影为例,当地的一些老人每天中午买几个馒头或烧饼,在皮影戏馆交上2元,泡杯浓茶,边吃边喝边听戏,累了,就靠在椅子上打个盹儿。吃饭遛弯听皮影,就是他们完整的一天。这种价格策略有很好的亲和力,但对皮影的长远发展不利。皮影艺人由于收入的拮据而失去创新动力,甚至纷纷转行,也不愿意让年轻一辈再去接班学习皮影艺术。所以,创新后的皮影要在充分考虑成本基础上实行市场需求导向价格策略。当前,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能在一些中高档茶馆、餐厅消费的顾客,往往对价格不太敏感。只要产品的质量、服务的水平能达到顾客的期望值,他们愿意也完全有能力为创新后的地方传统艺术支付较高溢价。而对于政府和其他企业客户,他们所期望的是优秀的演出以及由此带来的良好宣传效果,对价格的敏感度更低。

4. 促销创新。

对于被列入非遗的地方传统艺术来说,更大范围的群众支持才能赋予它新的生命。要在原有的老年人观众群体上进一步将当地一般民众(中小学生),外来旅游人群和政府组织等纳入到宣传受众和销售目标中来。在宣传媒介方面,首先要借助地方性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介大力宣传。同时,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宣传平台具有低成本、高效益特性,可通过网站、博客、微博、QQ、手机短信等形式,对皮影及其演出信息进行传播。此外,还可以在本地群众、外地游客较集中的活动广场或城市地标建筑、路牌、道路隔离栏等地方以彩绘、宣传单册等形式广泛宣传包括皮影在内的地方风土人情和特色文化。政府有关部门也应主动为地方传统艺术的保护和推广投入必要经费,使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传承和发展。在宣传内容方面,既要强调地方传统艺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更要强调创新后的艺术产品能给顾客带来的价值和体验,以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加入到观众队伍中来。例如,云梦皮影大师秦礼刚此前去福建的一次演出中,主办方特意打出了“爷爷奶奶看过,爸爸妈妈可能看过,你肯定没有看过”的标语来吸引年轻观众。目的是让受众知道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老一辈人曾经的重要精神寄托,年轻的群体对皮影艺术应有了更好的尊重,而全家一起来看一场演出有助于建立温馨的家庭氛围。这样的宣传方式取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

5. 组织创新。

有实力的传统艺术演出组织要主动进行行业整合。通过企业重组,吸收和集中优秀从业人员,吸引社会资金共同搭建一个大的演出平台,提高对外影响力,也避免内部恶性竞争。在这一点上,“刘老根大舞台”的成功就可以成为其他地方艺术发展的借鉴。此外,地方传统艺术演出组织还应与具有协同效应的其他商体、社会组织、政府机构积极合作,在合理分配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合力,共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刚.中国传统艺术资源的保护与发展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2012,(03):18-21.

[2]王荣凤,张利丽.传统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大众文艺(理论),2009,(18):75.

[3]肖晶,蔡梅竹.湖北云梦皮影戏后继乏人观众老化[EB/OL].http://www.xijucn.com/piyingxi/20120428/35805.html,2012-9-27.

[4]李先江.企业的营销创新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04):94-95.

基于创新的视觉艺术 篇9

2001年中国首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在成都诞生, 点燃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第一把火。此后, 北京、上海、深圳、西安等地,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迅速发展, 并成功引入民营资本, 为鼓励大学生创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政府从政策、资金、管理等各方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发展, 为大学生创业保驾护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成效有目共睹, 社会、高校对它越来越关注。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纽带, 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 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创业园的孵化, 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 就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 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 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根本目的在于, 培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包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及创新能力。

艺术设计专业要在艺术学方面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科学方面使学生获得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总体上, 设计艺术中富于创造力的艺术构思、源于生活并引领生活的设计理念、形于物质的艺术表现技巧以及生产加工技术, 共同构成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要素。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仅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知识传授难以实现, 只有深入生产生活实际, 在实践中启迪思维、训练技艺。从这个意义上说, 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实践教学, 需要在接触生产、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发掘学生的设计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性, 决定了艺术设计专业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出现了“学生基本功偏弱、原有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⑴、“专业课程内容与社会脱节”等问题。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虽历经多次改革, 但仍滞后于市场经济中该行业的发展, 究其原因, 有以下几点: (1) 软件、硬件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由于艺术设计专业的扩招, 许多院校无论是从软件建设、硬件建设上都相对滞后。忽视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 实践教学场地受限、实习基地建设滞后。 (2) 办学理念滞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脱胎于美术教育, 长期以来一直传承着美术教育的思路, 注重感性、艺术创造性而轻综合实践能力培养。 (3) 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缺乏系统的认识。 (4) 高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三、结合策略研究

1.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与“双轨制教学”

“双轨制教学”最早源于包豪斯。包豪斯创建初期, 教学上采用了所谓“双轨制教学”, 即每一门课程均是由一位“造型教师” (形式导师) 和一位“技术教师” (工作室导师) 共同教授, 使学生同时接受艺术与技术的双重影响。“造型教师”负责教授形式内容、绘画、色彩及创造思维等内容;“技术教师”负责教授学生技术、手工艺和材料学等内容。包豪斯早期的技术教育是以工厂实习的形式实现的, 并建有书籍装帧、编织和木工工厂等。在当今欧洲的众多设计艺术院校中, 包豪斯初期创建的“双轨制”教学模式并没有随包豪斯的消失而失去生存空间, 而是不断得以发展和完善, 出现了“理论教学”和“工作室教学”相结合的模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建立, 为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引入“实践导师”提供了新的途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中一般都有创业导师, 他们即充当了“实践导师”的角色。创业导师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资深员工甚至管理人员承担, 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 还能提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在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因此高等教育已经从知识传承教育转变为知识创新教。尤其是艺术设计, 创新是设计的灵魂, 创造力是设计师的职业能力。

2.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与工作室教学

工作室制借鉴“包豪斯”工作坊的成功之处, 结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特点, 形成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学校的职责包括总体协调控制、促进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等。由于学校人事上有特殊的要求, 可安排校外设计院公司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进人教学队伍, 补充师资力量。其次, 艺术院系的教师和学生是工作室的主要力量, 是工作室人才培养的主要受益者。最后,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是开展各项活动的重要组织者,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各个专业工作室以教师为主导, 根据学院专业设置成立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视觉传达设计工作室等等, 以实际设计课题、创业项目作为教学内容, 既有独立的研究方向, 又注重专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共融互通, 为教学资源整合与交流提供了便利, 在教师队伍、教学设备、实验室建设、创业园等资源上统筹安排, 优势互补, 增进各专业学术交流, 学生之间的沟通, 在加强有机联系的基础上突出各个工作室教学特点, 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3.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中的实践教学

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具备企业的部分特征和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 同时又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场所, 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具体而言, 它有院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两个培训主体, 两种教学内容。院系的教学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及外语等普通文化知识, 创业园则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两类教师, 学院教师和创业园配备的创业导师两种身份, 他们共同参与教学。这种模式由教授、副教授、青年教师、创业导师、资深专业人士组成合理配置的团队, 负责教学、生产和科研工作, 并将科研成果和学科交叉思想融入到教学当中。通过创业园的实践, 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摘要: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具备设计公司的基本特征, 同时又是一个实践教学的场所, 肩负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具体而言, 它有院系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园两个培训主体, 两种教学内容。院系的教学内容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及外语等普通文化知识, 创业园则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创业经验;两类教师, 学院教师和创业园配备的创业导师两种身份, 他们共同参与教学。通过创业园的实践, 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艺术设计,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军:打造艺术设计教育平台, 构建工作室教学群模式.艺术教育, 2007.8

[2]吴海红:从教室走向设计工作室——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棋式的一种构想.科教文汇, 2007.6

基于创新的视觉艺术 篇10

一、高校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 高校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需要

当今时代, 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知识经济大发展的时代, 经济社会的发展既为大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创业平台, 又对当代大学生的素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需要具备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需要有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在艺术设计类大学生中开展创业教育, 有利于提高其创业创新能力, 增强其综合素质, 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 高校学生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需要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 在高校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毕业生人数的增多, 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严峻, 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作为学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但同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 当前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不少机遇和平台。创业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发展自身、解决就业的一种很好的出路, 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高校艺术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缓解就业压力, 甚至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促进社会发展。

(三) 高校深化大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我国对于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教育虽已取得长足发展, 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 在相对封闭的培养模式下的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社会的发展要求高等教育, 特别是艺术设计类学生教育打破传统的封闭模式, 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 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创业教育正是克服上述弊端的有效探索。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与能力的人才, 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创业教育的内容涉及思维与创新、发明与专利等众多领域, 是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合理补充, 能优化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注重使得学生增长社会知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 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艺术设计类学生的培养质量。

二、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创业的优势特点

(一) 性格特点优势

创新是创业的要求, 需要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艺术设计类学生有活跃的思维, 具有独立创新的特点, 在专业学习与个人成长过程中, 更多的学生喜欢创新思维, 敢于冒险创新, 不喜欢过多的约束和限制。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 艺术设计类学生有更强烈的创新意识, 观察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较强, 创业兴趣较浓, 希望通过创业实现理想, 实现人生价值。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性格特点是创业者素质需要的重要方面, 在创业方面起着有利的促进作用。

(二) 专业特点优势

艺术设计类学生创业具有创业市场广阔、创业投入较小等优势。在艺术设计类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中, 一般选择能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的项目, 直接利用其自身所学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 比如各类产品创意、室内设计、装饰设计、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 这些项目都与创意产业的众多行业紧密相关。目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发达, 创意产业迅速发展, 各种数字媒体设计、品牌策划等成了重要的发展领域, 为艺术设计类学生创业提供了众多的选择和机遇同时, 相对于其他学科专业的大学生而言, 艺术设计创业多为中小型设计公司或设计工作室, 在创业过程中更需要设计师的创意结合设计任务设计出产品, 不需要过多资产投资, 不需要大规模的场地设备, 具有投入低、风险小、见效快等优势。

(三) 政策支持优势

近年来, 国家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在大学生创业方面支持的优惠政策越来越多, 比如税收减免免收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基金、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孵化, 等等, 这些政策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利支持和保障, 高校艺术类学生作为大学生的重要群体享受这方面的优惠, 在创业方面具有国家政策支持优势。

三、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 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 高校更注重对大学生就业素质能力的提升, 创业教育工作相对薄弱, 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在开展高等教育的过程中, 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缺乏明确目标, 没有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予以注重, 没有将创业教育落到实处。某些高校的创业教育流于形式, 甚至不开展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教育。

(二) 创业教育条件资源匮乏

某些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缺乏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等资源。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对于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起着重要作用, 而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普遍缺乏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在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多以兼职教师为主, 缺乏创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难以对学生起到有效的创业指导作用。同时, 某些高校为学生提供的创业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学生即便有了创业热情, 也难以在学校获得相应的学习资源和实践平台。

(三) 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 高校创业教育模式, 主要是笼统地将基本常识讲授给所有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没有结合社会实际和专业特点有效开展创业教育, 难以提高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在教学内容方面, 某些高校的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不够系统, 没有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内容, 没有比较系统的创业培训大纲, 没有对创业课程进行科学设置, 教育内容与专业实际、现实需要相脱节的情况;在教学方式方面, 某些高校的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基于理论的传输, 教育形式缺乏实践性、灵活性, 难以达到良好的创业教育教学效果。

四、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构建

(一) 提高重视力度, 明晰培养目标———明确一个目标

高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 要明确将创业教育落实到高校学生培养目标中, 将创业教育项目纳入学生的培养计划当中, 要打破传统的培养观念, 改进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高校在培养学生就业、升学等方面能力的同时, 要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力度, 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

(二) 加强教育保障, 提供教育资源———落实两方保障

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要落实好师资队伍保障、教育资源保障。一方面,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前提, 是学生在创业方面得以有效指导的必要条件, 是强化大学生创业教育效果的保证。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 要重视对创业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 注重选拔与培养创业教育的优质师资, 建立创业教育专业队伍。高校应切实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对本校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 同时聘请一些成功创业者任兼职教师,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 要多渠道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学习资源和平台, 既要多提供创业相关知识的书籍、项目资料供学生学习, 又要通过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践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等方式, 让创业实践落到实处, 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三) 完善课程体系, 优化教学方法———提供三种平台

高校在进行艺术类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 要通过课程体系设置、工作室制建立、实践比赛开展三个方面平台发挥合力, 全方位育人。目前多数高校在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比较滞后, 高校要结合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需要对创业教育课程进行科学设置, 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专业特点, 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的专业教育中, 将大学生的专业教学与创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业知识同步提升。

另外, 对于艺术类大学生而言, 创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 除了结合创业课程给予学生传授创业相关理论知识外还应在教学方法上结合艺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特点, 注重创新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 要打破传统的课堂式教学, 通过推进工作室制教学、创业实践教学等形式, 将创业教育教学实践化。工作室教学中, 主要是以导师工作室为教学单位的开放式的教学形式, 结合学校组建的相关工作室, 在导师带领下通过完成相关设计项目为创业积累知识和经验;创业实践教学中, 可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创业设计大赛、组建创业团队、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等形式, 将创业教学落实到创业实践中,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摘要: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 是高校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需要, 是高校学生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需要, 是高校深化大学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文章结合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在创业方面的优势特点, 分析当前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提出构建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新型人才“一二三”培养新模式。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类学生,创新创业,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郭亮.美术类高校大学生创业环境优化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 2014 (01) .

[2]端文新.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4 (04) .

[3]陈艳梅.艺术设计教学中创业路径浅探[J].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3 (05) .

[4]殷剑敏.论艺术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J].高教高职研究, 2013 (91) .

基于创新的视觉艺术 篇11

关键词:小学美术 创新精神 培养

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把握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重点,怎样发挥美术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我们必须进行认真地思考与探讨。

一、在课堂教学中培养美术兴趣

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要以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融洽的师生情感,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在教学中,我们要设法为学生提供时间和机会,放手让他们自己分析、自己发现,自由提问,质疑问难。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自己分析、发现、讨论,总结,学生热烈讨论,主动参与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同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以欣赏者的角色,以微笑的面容,鼓励的眼神,启发性的语言,拉近师生距离,进而转化为对学生的支持,促其自主、积极地去学。这样做,学生获得的成功感强,挫折感少,就会逐步形成大家争想争画,勇于创新的良好课堂气氛。例如用废旧的易拉罐,通过设计能制作成栩栩如生的各种人物,动物,用麦杆能组合粘贴出精美的装饰画和亭台楼阁。这种变废为宝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这种学习和锻炼,能提高同学们的观察注意力,形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对于学生走入社会任何领域从事任何工作都是必备的基本素质。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创造型教师的创造性活动,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教育体制的另起炉灶,而是要求我们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实现。

1.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心理学认为,大脑受刺激的方式、角度和程度不同,它的能动作用的表现形式也就不同。一支粉笔、一个教案加一本作业的教学方式,由于方法单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随着教学设备的发展和完善,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陈旧的教学方式将受到严重挑战。

2.设计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好的问题可以诱发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教学中,笔者通过认真设计、精力策划,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发散环境,提供更多的发散机会或发散点。以下发散点供参考:

①知识点发散:美术课中也有不少知识点,尽量让学生说出理论依据,以理论指导实践。

②语言发散:对同一体裁的绘画,用不同的语言去描述。

③图形发散:让学生根据图形特点,创设平移、翻转、割补等多种思维。

④空间发散:绘画中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十分重要,绘画的形式是将立体的东西表现在平面的纸上。

⑤方法发散:同一命题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绘画表现。

以上这些发散形式,不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而且还要贯穿渗透到课外去,经常设计一些发散题让学生自已去尝试。这些都是“开放搞活”的必由之路。

3.加强绘画主题的开放式训练,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

主题绘画是美术学科不可缺少的环节。采取多种表现手法、运用多种媒材表现同一主题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 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从而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使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培养学生兴趣。

二、在课外活动中培养美术创造力

课外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创造力与创造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培训创造力最好的办法是多多开展创造活动。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限制,教师倾向的束缚,能随心所欲、独立自主地得以发展。因此,设计适合学生创造力发挥的活动课,如组织学生参加校体育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书画比赛、廉政手抄报设计比赛、各级各类美术竞赛是锻炼学生创造力的大擂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的难得时机,教师应尽力寻找机会积极组织,认真辅导,鼓励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的美术比赛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广阔天地。

三、在生活中激发美术创新

艺术教育的内涵是广泛的,对少儿的艺术教学,我们不能停留在学校里,停留在固有的书本知识上。要大胆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由于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所以我认为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这特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把自己喜欢的情景画下来。把生活的东西扩大化、创新化,把自己的情感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变幻无穷的线条》正是集观察、情感、创新一体,以游戏的形式导入,吸引小朋友,让小朋友自己动手活动。把生活中常见的房子,常见的事物。通过观察、思考把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融入到美术作品中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到美处处存在。我们要从少儿的长远发展出发,去巧妙地,耐心地,愉快地激发,善于发现和激发孩子用真实的心灵去感受,去演奏和描绘。

四、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鼓励、扶持、促进创新

正确的学习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向创新型人格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除应制订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外,评价观念更新至为关键。例如评价学生的创造力,不能把创造力仅看作是一种智力特征,它更是一种人格特征。创造力不与智力正相关,但一定和人的精神状态、人格特征、综合素质正相关。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其探索行为受到鼓励、不同于他人的意见受到重视、标新立异的作品得到赞扬,他们的创造兴趣就会增强,创新精神就会发扬。再如评价美术学习的“效果”,以往只关注作业如何,并以能模仿的“肖似”为优。由此把学生引导到离开“样子”就不能画画的地步。但以创新教育观评价“效果”,它应该既包括评价形式美感和思想表达程度的“画面效果”、更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如此,才能有利学生的发展。

教学行为取决于教学观念,而教学行为的程度则取决于对教学的认识程度。我们在为寻找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招良方而积极探索时,应当首先认识本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什么优势和条件,能做什么,可以做到什么程度,应该怎样把握,并在教学实践中去印证我们的认识。有了深刻的符合规律的认识,“方法”也就在其中了。认识的提高在于加强学习,要不断深化认识,就要坚持不懈地学习。认真学习和勇于实践,是承担起“重点”工作的根本条件。

五、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

美术教师也要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成为多才多艺的教师。不仅要会画,会雕刻,还要在摄影,书法,电脑制作,音乐鉴赏,文学等方面有独特见解和造诣。注重在衣着装扮,举手投足等每个细节上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这样教师身上所散发的艺术性深深吸引着学生,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对教师的创新教学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最好的榜样,教师的范画永远是学生最爱临摹的。不光在教学业务上进行钻研,更注重艺术领域的修养,以期使自己的这桶水更满,传给学生的更多,同时引导学生在各个领域进行探索创新。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要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出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让我们敢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弘杨人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尽自己之力。

参考文献:

[1]夏春鸿.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M]. 2014

[2]周月红.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美术教育研究》.[M].2015

[3]李庆云 罗克中.《中小学美术教学法》.广西美术出版社.[M]

基于创新的视觉艺术 篇12

老鼠其貌不扬、生性可厌、偷吃食物、破坏财物, 被列为“四害”之一。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些谚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一只老鼠坏了一锅汤“”老鼠留不住隔夜粮”等, 而我们也常用这样一些成语形容一些胆小怕事和目光短浅的人, 如“鼠目寸光”“胆小如鼠”“抱头鼠窜”等。可见, 现实中的老鼠在人们心中是何等不招人待见的动物。

然而, 老鼠在十二生肖中却居于首位, 又与十二地支中的“子”相配属。关于老鼠为何能居于十二生肖之首, 民间流传着多个版本。有一个版本说, 自玉帝命“四大天王”驻守南天门后, 便决定选择十二个动物代替“四大天王”轮值成为一年的守护神, 而顺序由动物们到达天宫的次序排列。动物们得知这个消息后都跃跃欲试, 想成为十二生肖之一。那时猫和老鼠还是朋友, 它们约定在规定的日子一同出发去天宫。但狡猾的老鼠一想, 如果猫去参加比赛对自己是很大的威胁, 于是心生一计, 先和猫约定天亮之时叫猫起床, 猫一听便放心地去睡了。可谁知老鼠天未亮便早早出发了, 却没有叫醒猫, 还悄悄地藏在了牛角上。果然, 勤劳的牛第一个赶到了天宫门前, 而就在宫门打开的那一刹那, 小老鼠从牛角上跃下, 跑在了牛的前面, 成为了第一名, 而猫自然落选了。从此, 猫和老鼠便成为一对冤家, 猫一见老鼠就捉, 一定是为了报落选之仇。

民间也又有“鼠咬天开”的传说:“自混沌初分时, 天开于子, 地辟于丑, 人生于寅, 天地再交合, 万物尽皆生。”这就是说当天地浑沌未开之时, 老鼠率先把天咬破了个洞, 使得光芒出现, 阴阳分开。可见老鼠有开天辟地之功, 其地位几乎与盘古相当。也有学者认为:“老鼠的图腾, 象征着对太阳的崇拜、对光明的追求。”李长卿《松霞馆赘言》说:“子神鼠破混玄, 天开;从警, 戒身以平安;从捷, 迅足以登先;应万物之灵, 吐物华天宝之兽。[”1]寥寥数字便生动地概括了老鼠的灵性。中国自古以干支纪年, 十二生肖便成为依附在年节民俗的民间美术中常常表现的主题, 而居十二生肖之首的鼠的形象自然成为民间艺人们喜闻乐见的创作对象。

二、民间美术中常见的生肖鼠艺术形象及其表达方式

民间美术中表现鼠的作品十分丰富, 广泛存在于剪纸、年画、皮影、刺绣纹样之中。这里选择剪纸和年画中有关老鼠的题材来具体分析其在民间美术中的艺术表现方式及含义。

(一) 民间剪纸中的鼠

剪纸是民间传统的装饰艺术形式, 它以剪“纸形”技法来传达民俗生活信息, 具有生动的艺术表现力。民间剪纸中以老鼠为题材的作品不胜枚举。传统题材有《老鼠偷葡萄 (》如图1) 、《老鼠上灯台》 (如图2) 、《老鼠偷白菜》 (如图3) 等。人们将繁殖能力极强的鼠与渴望子孙绵延的美好愿望联系起来, 而子鼠的“子”又与多子的“子”同字同音, 使之具有吉祥的寓意。所以剪纸中多以谐音寓意, 将老鼠与葡萄、西瓜、葫芦等多籽的瓜果结合, 表现老鼠偷葡萄、吃西瓜、拖葫芦 (如图4) 等场景。此外, 还有老鼠上灯台, 因“灯”与 “丁”发音相似, 表达了人们对人丁兴旺的渴望。还有表现老鼠偷白菜的主题, 因“白菜”与“百财”谐音, 也表达了添丁聚财、人财两旺的意愿。从造型上看, 剪纸中的老鼠眼睛亮、尾巴长、爪子小, 突出了小老鼠机灵、活泼的形象。从装饰上看, 因老鼠身体较小, 一般少装饰花纹, 大多是表现身体毛发的锯齿纹样。

(二) 民间年画中的鼠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便是农历新年。在寒冬过去、旧岁终结、新春来临之际, 人民对未来、对生活会充满了希望和期盼, 从而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农耕社会里, 形成了多彩多姿、富有魅力的新年民俗活动, 同时也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年俗”艺术文化。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贴年画[2]1。而民间又流传着老鼠在新年前后娶亲的传说, 于是“老鼠嫁女”便成为了年画中常见的表现题材, 适应了年节民俗活动的喜庆氛围。虽然老鼠嫁女的情节也流行于剪纸和刺绣中, 但年画在刻画细节以及表现复杂的情节上具有极大优势。因此, 家喻户晓的老鼠嫁女题材年画几乎见于全国各地。民间流传的关于老鼠嫁女的传说虽有许多种版本, 但它的形成与我国农耕文化的传统是密不可分的, 其原因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敬鼠, 一种是逐鼠。无论是以敬鼠为主, 还是以逐鼠为主, 都是对人鼠关系的反映和表现[3]。年画中大多把老鼠拟人化以表现老鼠嫁女吹吹打打的热闹场景。例如安徽临泉万顺隆画店印制的《老鼠嫁女图》上画四只老鼠抬一花轿, 前有吹鼓手开路, 后有老鼠提灯照明, 轿中之新娘则是一美女;轿顶上飞出一蝙蝠, 暗示新娘为老鼠所变[2]111 (如图5) 。又如湖南滩镇新刻老鼠娶亲年画表现了老鼠吹吹打打的娶亲场面;路上有猫儿当道, 显露出一副暧昧不清的神态, 其结果让观者去细细琢磨。这种喜剧性的效果便是滩头年画的风格独特之处[2]35 (如图6) 。

从对上述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内容的描述可知, 大部分地区的人们对老鼠抱排斥态度, 由希望它欢欢乐乐地嫁出去, 还设计出狸猫捕鼠的情节, 以灭鼠患;但有些地区的人们却认为, 家中有鼠是财多粮足、生活富裕的表现, 如果家徒四壁、空锅冷灶老鼠势必难以自存, 自然也不会光顾, 因而对老鼠喜期采取庆贺的态度。显然, 有了不同的心态自然在创作上就有不同的构思, 这些作品对迎亲的描写无疑也是各地世态风俗的反映[4]。

三、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 中国的民间美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是中国自古以来形成的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的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无论其作为家居器物装饰品的雕塑, 还是造纸术发明后以绘画或剪纸的方式来烘托年俗喜庆场面的平面艺术形象, 十二生肖中鼠的吉祥寓意却是民族文化的根, 也是中国民间美术艺术创作的源泉。中国文化要不断传承创新, 中国民间美术要走向世界, 就必须在不断挖掘民族文化瑰宝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中找到契合点。自晚清以降, 邮票画面就是中国民间美术走向世界, 并不断传承创新的重要艺术表现方式之一。

(一) 十二生肖邮票中的鼠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以十二生肖为题材, 以中国民间美术为艺术表现形式, 在中国的邮票发行事业中就扮演了重要角色。仅从1980年至2015年的35年间, 中国邮政共发行了三套计48枚十二生肖邮票。这些邮票均由知名艺术家, 如张仃、黄永玉、韩美林、陈绍华等人设计绘制。1980-1991年为第一轮, 1992-2003年为第二轮, 2004-2015年为第三轮, 至此三轮发行完毕。其中, 鼠年邮票四枚, 1984年由李印清设计、詹同原画、呼振源和周哲文雕刻的《甲子年》鼠票图案 (如图7) , 以装饰性的线条在淡黄色底色上呈现了一只蹲立着的亮眼睛、长尾巴、灰白相间的活泼灵动的老鼠形象, 构图饱满, 画面明快;1996年, 《丙子年》发行了两枚鼠票 (如图8) , 由吕胜中设计, 李庆发和姜伟杰雕刻。第一枚“万家灯火光明前景”, 在造型上用拟人化手法展现一只站立的老鼠, 左手持一燃烧着红色火苗的“寿”字型灯台, 尾巴上有一写着“丙子”字样的宝葫芦。葫芦谐音“福禄”, 有多子多孙的寓意, 是吉祥的象征, 表达了人们对生活平安、多子多福、财源滚滚的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在装饰上, 老鼠衣服上绘有象征着富贵的牡丹花纹样, 也是整张邮票的亮点。第二枚“鼠咬天开普天同庆”, 在造型上以书法“鼠”字为主体, 以云纹和六只老鼠围绕其间, 表现民间神话“鼠咬天开”的场面, 装饰性极强。设计者吕胜中以年画的风格表现, 用色大胆, 以粉、绿、黄三色为主, 使整个画面喜庆而跳跃, 散发出浓浓的民俗文化气息, 传达出强烈的喜庆气氛。2008年由于平和任凭夫妇设计的《戊子年》鼠票图案的风格来源于剪纸 (如图9) 。设计者采用漏印版画的表现方式, 刻画出一只充满稚气和童趣的小老鼠, 蓝绿色调充满现代感的同时又不失传统。这些设计精美、画面灵动、寓意吉祥的鼠票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爱, 也深受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人们的欢迎。

(二) 东巴文字生肖鼠在雕刻艺术形式中的应用与创新

笔者曾以自身实践, 创作了由东巴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十二生肖作品木雕鼠。东巴象形文字是表音和表意兼备的图画象形文字, 它源于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纳西族文字。东巴文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经文而使用, 被誉为文字的“活化石”, 是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笔者木雕鼠作品的创意, 是在东巴象形文字“鼠”的基础上, 再进行艺术变形和创新, 并以木雕的表现方式来呈现。之所以选择木雕是因为它是我们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民间艺术形式, 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东巴象形生肖鼠作品的创作过程如下:1.绘制草稿。在东巴文字“鼠” (如图10) 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变形和创新, 做到大体造型上的简练后再进行局部夸张, 如耳朵和尾巴, 使其形象生动的同时又具有符号性。确定主体形象后, 再用波浪纹将画面进行装饰, 从而使老鼠的造型与波浪纹形成强烈的疏密对比, 进而丰富画面。2.把稿子画在事先准备的木板上, 然后大致确定一下哪些地方凹凸, 做到心中有数。3.开始雕刻, 把握整个画面的深浅、起伏关系。从整体到局部地刻, 从外向里, 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让形显现出来。处理大面积的部分, 可以用大一点的刻刀大刀阔斧地刻, 在处理细节的部分要十分小心, 以免刻掉不该刻掉的地方。4.上色。笔者选择用丙烯颜料上色:先整体铺一遍底色, 待半干后对老鼠整体进行上色。然后用小号勾线笔进行细节的刻画 (如图11) 。最后, 完成东巴生肖鼠木雕作品, 让木材的质感与颜料相交融传达出古朴自然的艺术气息。

四、结语

十二生肖虽然是一个传统的题材, 但是通过民间艺人之手可以演绎出琳琅满目的艺术作品。如老鼠嫁女, 同样的题材换一种表现方式给人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所以, 对民间美术的继承不是单纯地复古, 因为我们不是古人, 而是要学习其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创作指导思想、创作方法以及表现形式, 并把这些运用在当代艺术中, 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适应大众审美情趣的, 既有现代感又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秀作品。诚如薄松年先生所说:“民间美术正是因为它以优美的艺术形式体现了过去时代民间的风情, 凝聚着民众的智慧, 反映着人们的愿望, 所以值得重视。它是民族宝贵文化财富的一部分。”[4]

毫无疑问, 人们对美的追求是无穷尽的。美术之最高境界在于“使人超然于利害之外”[5], 而得自由之乐。今天我们适逢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 中国的民间美术应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 并在传承中不断吸收世界各民族艺术的精华。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大背景下, 只有细致地观察和体验生活, 在创作上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努力创新, 才能在民间美术的创作道路上不断推陈出新。笔者通过木雕生肖鼠的创作过程, 充分验证了李绵璐先生艺术创作思想的正确性。李先生说:“任何时代的优秀作品, 总是根植于社会生活的, 作者思想感情、想象、联想的以至创作灵感也来自生活, 创作离开社会生活, 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6]诚哉斯言。这也是笔者日后学习和创作的强大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郑先兴.论汉代民间的鼠信仰——兼谈“老鼠嫁女”的原型及其旨趣[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1, (02) :60-65.

[2]冯敏.新春吉祥年画:中国木版年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3]赵峰.中国老鼠嫁女传说的农耕文化性[J].装饰, 2013, (11) :123-124.

[4]薄松年.耗子偷油与老鼠嫁女——民间美术收藏趣话[J].收藏家, 1996, (01) :28-30.

[5]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 (增订本)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3:402.

上一篇:生鲜市场下一篇: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