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市场

2024-08-20

生鲜市场(精选9篇)

生鲜市场 篇1

作为超市灵魂的生鲜商品已悄然触网。近日, 网上超市1号店开始销售活体大闸蟹, 淘宝网也悄然开辟了网上“菜市场”, 销售时令蔬果、禽肉以及海鲜食品。不过, 商家反映, 生鲜商品的配送成本远远高于包装类商品, 商品储存、配送过程中的新鲜度以及供应链的高效运转等环节, 仍是生鲜商品大范围触网所面临的难题。

■网商开卖生鲜商品

1号店相关负责人这几天一直在江苏阳澄湖处理大闸蟹的捕捞和打包配送事宜。其介绍, 1号店网上超市今年一改此前销售蟹券的方式, 首次开始销售活体阳澄湖大闸蟹。

“网上接受订单后, 公司会通知蟹农捕捞大闸蟹, 一线城市3天之内可以送达。”1号店上述负责人介绍, 对于鲜活大闸蟹的配送, 1号店除了自己的配送体系外, 还有专门的合作配送企业, 目前配送过程中螃蟹的存活量高于预估值。

不仅1号店开始尝试生鲜商品, 淘宝网也专门开设了“菜市场”专栏。一家名为崇明农家小院的淘宝卖家近一个月售出了30件野生鲫鱼商品。卖家介绍, 这些野生鲫鱼是杀好后真空包装配送, 在江浙沪等地区配送;河北地区的一家经营农家食品的淘宝小店, 30天内卖出65件每斤8元的茴香。

■成超市运营法宝

不仅是网上商户, 很多的超市也越来越重视积极拓展生鲜市场。经过基地直采损耗率降低, 超市经营的生鲜商品已不再是“赔本赚吆喝”、“聚客”的简单商品, 其赢利空间大大提高。目前大部分超市已经将生鲜产品的运营放在了超市运营最重要的位置。

来自河南的“大张量贩”董事长张国贤表示, “大张量贩”今年蔬果的销量为5.5亿元, 同比增长30%多, 比前几年平均增长超过50%;公司一直把生鲜部门看得很重要, 生鲜会成为该连锁企业未来战略的生存点。做好了生鲜, 未来可以生存三五十年。

上海联华超级市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莹透露, 2009年生鲜销售同比上升18.6%, 毛利同比上升了35.3%;今年1—8月份, 生鲜销售同比上升24.8%, 毛利同比上升31.67%, 毛利率也上升了0.55%。

甚至, 各超市在加强自己运营优势的同时, 也尝试着做起了网上的生鲜生意。

上海城市超市有限公司崔轶雄表示, 由于超市普遍存在着销售渠道布点少且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且电子商务大环境的完善, 可以让消费习惯发生转变。故此该超市表示要利用品牌效应、基地保障货源、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以及实体店的经营经验, 开辟超市高品质生鲜农产品网上销售新渠道。

■竞争利器

为什么各商家都不约而同地瞄准了生鲜市场呢?生鲜商品的高利润以及聚人气逐渐成为商家竞争的利器。

对此, 天津津工超市总经理卢代盛介绍, 生鲜商品是培养顾客高忠诚度的商品, 是区域连锁企业唯一可以形成采购优势的商品。社区超市会成为当地生鲜商品流通的主渠道。

上海连锁经营研究院教授顾国建表示, 目前零售企业需要把技术提升到战略层面来考虑;生鲜食品经营是竞争利器, 是可以获得高毛利的品类。超市生鲜经营要摆脱仅与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竞争的格局, 逐步朝品质化方向发展, 而不单是关注价格和数量。

山东家家悦董事长王培桓更提出了超市发展生鲜的方向。他表示, 零售企业要打造一个完整的生鲜食品供应链, 在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 一定要选对基地, 建设大基地, 还要选值得信任的合作对象。最后就是要重视物流建设, 避免损耗, 加强门店管控。

至于经营网上生鲜超市, 更具有自己的优势:直接进口、产地直购、自产自销等销售渠道保证了生鲜产品的品质;优质农副产品、格式调料、烹饪器具等配套产品也可以让消费者享受到一站式购物的便捷;通过对基地的实时监控让消费者了解生产过程从而做到放心购买。最后还可以将农副产品礼品化, 作为一个很实用的附加值产品。

不过目前竞争日趋激烈, 消费者对于商品的价格比较非常方便, 同时网络的配送使物流成本走高, 再加上目前适合生鲜食品的物流车辆匮乏, 这也让网上生鲜超市的发展面临不少挑战。

■遭遇保鲜难题

的确, 网购生鲜产品的难题也随之凸现。

在网上开土特产店的北海人陈仙芝认为, 生鲜类产品有很强的地域性, 跨地域运输时对保鲜有较高要求。但是, 许多普通运输公司目前从保鲜和运输速度上均难以达到要求。特别是水产品以及鲜果类产品, 经过长时间的密封及长途运输, 由于环境和温度的不确定性, 极易腐烂或死亡。陈仙芝说, 前阵子, 她的家人网购两箱无锡阳山水蜜桃, 从网上下单到收到水蜜桃, 足足花了5天时间, 收到的24个水蜜桃坏掉了5个。“这就是为什么网上许多生鲜卖家不愿做远途订单生意的原因了。生鲜产品运输途中出问题, 如果卖家不赔, 买家肯定不干, 在网上给卖家的评价自然是差评, 相当影响卖家生意;而如果卖家赔偿, 如此众多的订单, 出问题的不少, 卖家也要承受相当损失。”陈仙芝说, 要发展网上生鲜产品远程销售, 就必须先解决运输和保鲜难题。

以生鲜经营见长的超市发副总裁王增庆表示, 生鲜经营的难度和损耗比较大, 尤其是网上经营生鲜, 商品配送过程中的鲜度和质量能否控制是一大难点, 另外, 多数消费者仍喜欢现场购买瓜果蔬菜等生鲜商品。

■配送成本高仍是难迈的坎

生鲜商品虽然已经实现了触网, 但配送成本仍较高, 而且配送区域也有限制。1号店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今年螃蟹实体配送的成本, 但表示比该商城普通食品要高很多。

淘宝卖家介绍, 这些生鲜食品的配送费用要高于常规商品, 而且会选择大型物流公司合作。以上述河北地区的卖家为例, 茴香的快递费用要15元, 与普通网上订单8元或者10元的快递费相比, 顾客需要承担的费用高出50%以上。即使该店家对购买数量较多的买家可以给出部分优惠, 但消费者网购新鲜茴香的费用仍在10元左右, 高出社区菜市场价格一倍左右。

南宁市一家快递公司的负责人黄先生也表示, 目前许多运输公司不具备生鲜速运的能力, 主要是无法保证包装箱的专业化以及运输速度的稳定快捷。生鲜商品所需的包装箱要结实耐用, 而且因为是特殊商品, 包装箱不但要有透气效果, 还要有保鲜效果, 这样一来, 无论从包装还是运输上, 成本均会高于其他商品许多。所以, 许多运输公司不愿承接此类业务。

■看好生鲜触网

黄先生对生鲜业触网予以肯定。他表示, 虽然目前网上生鲜遭遇保鲜运输瓶颈, 但生鲜业发展电子商务是一条必经之路, 不但可以解决产地产品的积压, 也能够让异地消费者以低成本买到青睐的生鲜产品。原产地直销, 更利于保质保量, 降低销售环节成本。黄先生预计, 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 会出现专门的生鲜物流配送, 这样基本可解决网购生鲜的运输难题。

王增庆认为:“网上购物是大趋势, 目前已从电子产品延伸到常规食品, 网上商城经营生鲜食品也可以吸引顾客, 但是需要解决生鲜商品的供应链等问题, 让顾客在网上买菜与实体店付出的成本相差无几, 网上菜市场的认可度才能提高。”

方盈芝也认为, 网上商城经营生鲜有一定前景, 但现在居民区附近都有农贸市场及超市, 所以拓展网上菜市场还需物流配送服务的提升。记者了解到, 目前顺丰等物流配送公司已开始针对青岛等地的海鲜产品特点, 对商户提供鲜活产品的配送服务。

生鲜市场 篇2

生鲜部大部分商品为日配商品,所以价格也就成为敏感因素,为了应对几家超市对我超市的冲击,成立市调小组,定期进行市调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市调小组成员组成市调负责人:班长级以上人员

市调组队员:生鲜各班组轮流

促销活动市调:在岗班长级以上人员

市调范围

生鲜分类:

市调时间:每月最后一个周六、周日,竞争店有大型促销活动(如

店庆)市调日期适当调整。

市调店铺:周边几家超市。

市调备注

1.市调人员名单会根据情况适当变动。

2.市调人员的表现成为“生鲜月明星员工”评选的考核内容之一。

生鲜市场 篇3

近日记者连续走访发现,沱沱工社、一米鲜等宣传“产地直供”“原产地直采”高品质供应模式的电商平台,均是在新发地设立采购与物流中心,甚至将筛选、分拣、包装等重要品控程序全部委托给了第三方经销商,在批发市场档口直接发货给消费者。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会员、资深供应链专家杨达卿认为,电商打出“直供”,等于自贴了品质标签,消费者之所以愿为打着“产地直供”的产品买单,本质上追求的就是生鲜的安全直达的品质。但这样“把前端采购交给批发市场,引入第三方渠道,意味着产地‘直供’已经变成了‘曲供’”。

调查1

沱沱工社“产地直供”水果实从批发市场采购

每天凌晨,北京的新发地便开始忙碌起来。

在这个年交易量达1450万吨、交易额破500亿元的北方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中,近千家来自全国各产地的农产品经销商、二级批发商,在凌晨数个小时中,完成当天的采购供应量。

不过,与其他赶早的批发商相比,沱沱工社新发地市场采购经理老冯的节奏明显要慢许多。每天早上10时,他才驱车赶到新发地的各个水果档口,在一轮轮讨价还价后,采购当天网站所需的水果等农产品。

“水果走的还是新发地‘直采’‘直供’模式,以冲量(销售额)为主。”老冯说,沱沱工社的水果等产品还是依赖新发地的众多经销商,“具体采购数量跟品种还是根据网站那边需求量,比如猕猴桃、车厘子热销,在市场上就主要采购这些产品,价格和用量都在随时变动,有时候会一次性采购7天的货。”

记者注意到,沱沱工社对外的宣传中,将自己打造成以原产地“直采”“直供”为采购原则的高品质生鲜电商。沱沱工社网站首页,标着“农场直供”等醒目标示,在其公布的采购原则中,“从最适合品类种植的原产地采购,选择有机、天然、高品质产品”成为重要的宣传口号。

“只有少部分高端产品走的是‘产地直供’路线。”老冯称,受限于采购成本,目前沱沱工社的主要模式是采用批发市场“直供”,只有像江西赣橙这样的特色水果,才会派专人到产地种植园采购。

这一说法也得到了新发地多家供应商的证实。一位曾和沱沱工社等多家电商合作的供应商负责人称,多次为电商平台供应当季水果,“生鲜电商都宣传自己做‘产地直供’,但90%的平台还是从新发地拿货。他们采购的数量和产品不稳定,没法像大型批发商一样,和产地种植基地建立起长期的供应关系”。

调查2

众多生鲜电商集聚批发市场

梳理国内各大电商平台对外公布的采购原则发现,“产地直供”“原产地直采”等模式,几乎成为流行的标配。

但据调查,批发市场已成为多家电商平台的重要货源集散地。与沱沱工社相同的是,一米鲜、电果网、第9鲜等生鲜电商,也都在新发地设立了物流中转中心,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运营规律:每天在新发地各批发商处采购货品后,运送到仓库中或直接在现场分拣打包,直接由快递寄送给消费者。

不同的是,这些电商对外宣传采用了不同的方式。2014年创立的一米鲜,直接在官网宣称:“一米鲜始终坚持产地直采,搭建从产地到消费者之间的直供平台,全程0~7摄氏度恒温冷链从产地直发。”而由原新发地供应商创立的电果网、第9鲜等电商,并未提及“产地直采”这一名义。

11月18日,新发地国际物流区四楼的办公区域,是一米鲜的采购中心与物流办公室,空无一人。一位新发地人员说,电商并没投入品质控制、筛选等人员,“经常上午来看货,并不驻点办公”。

一米鲜创始人焦岳说:“一米鲜从未对外宣布全部‘产地直采’,从新发地的基地供应商进货,技术上讲也是‘产地直采’。”目前,一米鲜只有30%的产品来自“产地直供”,50%靠新发地批发商供应。今后在实现经济配载量、降低损耗的情况下,“‘直采’比例将提到50%甚至更高”。

调查3

批发商代生鲜电商分拣发货品控易失控

沱沱工社CE0杜非今年2月曾公开表示,“产地直采”是沱沱2015年的战略重点之一,目前已与国内外近百家供应商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与原产地的品牌商合作,采用去中介化的方式大幅压缩渠道成本,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则能最大幅度地让利消费者。”

沱沱工社等在新发地普遍采用即采即发的无仓库模式,即每天由采购人员谈好当天的供应价格和数量后,将货物存放在供应商的档口和仓库,网站方直接将当天的消费者订单分配到新发地供应商处,再由各家供应商对生鲜产品进行筛选、分拣、二次包装,最后由快递统一配送到各消费者手中。

沱沱工社在新发地的一位采购人员称,其采购是按照“小品大量”的模式,并不会对产品进行严格的分级筛选,“要的就是最普通的标准产品,分拆成小包装后走销量,直接在档口发货”。

这就意味着,水果等生鲜产品中最重要的筛选、分拣等品控程序,完全掌握在众多的第三方经销商手中。这位人士解释说,通过补贴给供应商包装、耗材等费用,能最大程度节省仓储与运输成本,“不然再从新发地配送自有仓库发货,换仓和运输成本太高了”。

一家知名生鲜电商的供应链负责人说,尽管批发市场的货源也是来自原产地,也能有效降低成本,减少损耗和运输风险,但将前端供应链完全交由第三方甚至就地发货,意味着品质控制环节的失控。“业界有很多先例,供应商拿南美猕猴桃冒充新西兰奇异果,用国产大樱桃冒充美国车厘子等。电商把采购-分拣-发货环节全部交给批发商,怎么保证品质?”

这位负责人认为,真正的“产地直供”是从种植基地源头到消费者餐桌,在层层运输、分拣等流通环节中,经营者要建立一套成熟的品质控制和供应链体系,而不是简单的每天去批发市场采购低价格、多品类来填充库存。“从这点来说,许多平台采购还是赌徒心态,盯着一些热门单品赚产地和供应商差价,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时就去采购吃进,每天只满足于网站订单量,‘产地直供’沦为生鲜电商的一个营销噱头。”

症结

品类多需求小,生鲜直采成本高

生鲜电商们喊出的“产地直供”口号,在现实中却变成了“批发市场直供”,这种尴尬凸显出一个事实:生鲜电商繁杂种类与小规模需求量,在原产地和种植基地的庞大产量面前,尚不具备真正的话语权,某种程度上也催生了“伪直供”。

华联超市供应链一位前负责人介绍,生鲜电商的“产地直采直供”,跟多年前超市的“农超对接”相同。但问题在于,超市凭借庞大的采购量和销售额,足以建立起一套成熟的产地与零售对接供应链,而生鲜电商们恰恰不具备这点。

“只有在消费端具备足够大的需求量,凭借规模化效应才能拉低每个水果蔬菜的平均运输和损耗成本。但生鲜电商每家都是上百个品类,每次需求量又只有几吨,这种零散又不稳定的需求量,很难支撑它做到全品类的‘产地直供’。”该人士说。

根据新发地多家果蔬类供应商的推算,在所需品类繁多、单个采购量又少的供应下,从产地直采运输的价格,要远远高出批发市场。一家大型经销商徐先生对记者表示,理想利润状态下,批发商跟产地的对接每次都是20~3D0吨的供应量,但每家电商平台的单品采购量也就在2~3吨,“产地需要的是能稳定消化大量库存的经销商,而生鲜电商的品类多、订单小,对方不愿合作。除非某些当季需求量特别巨大的生鲜,可寻求1~2款跟种植产地合作,常态化供应的产品还得依靠批发市场输血”。

另一家供应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比如红富士苹果,大型批发商拿货价能做到3.3元/斤,生鲜电商如以5吨的需求量来算,价格起码要上浮到3.5元/斤。批发商每天从产地发车,到市场后能快速分销出去。电商几天才从产地采一次货,还要放到仓库等零售完毕,如此长的供应链体系和周转成本,比批发市场拿货要高出一大截。

在生鲜电商主打的越南火龙果、美国车厘子等进口水果供应上,这一形势更加严峻:进出口需做检验检疫备案,各个产品对仓储温度要求也完全不同,“美国蛇果需要45天的冷处理,澳洲柑橘需-1℃储藏18天,海运要30~40天。如果生鲜电商做‘直供’,起码要提前数月对销售和采购规模做出预计,并且一年走几十甚至近百集装箱的货才能拉低成本,但现在各家仍以季节性需求为主。”一位水果进出口商说。

“‘产地直供’对多数生鲜电商来说,既意味着深度介入产品质量的专业化管控,也意味着从‘轻资产’线上交易平台发展为线下线上结合的重资产化。”杨达卿表示,要突围这个过程,意味着需要建立在规模经济基础上,对供应链进行全流程控制,“否则生鲜电商难免沦为搬到网上的小菜市场”。

出路

电商“直供”得与产地联动集聚资源

在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的生鲜电商行业中,“产地直供”不失为一条突围之路,但在生鲜市场上游供应小农化、中游流通碎片化的状况下,这条创新道路还需待以时日。

“对生鲜电商来说,都想跨过批发市场渠道,但最终还得依赖它。”专注生鲜电商的邻合网CEO丁景涛表示,多样化需求和尚未规模化的销售决定了生鲜电商供应链目前只能依托批发市场。“即便将来‘产地直供’真正普及了,还得有20%的常态化产品需要借助批发市场供应。”

丁景涛在2011年创办“产地直供”模式的优菜网,将农场、基地的生鲜产品直接对接消费者,但这条模式最终未能走通。“单一农场所供应的产品品类,不能满足电商需求。多个农场供货,采购量小、物流成本高,而且生鲜产品的供求价格每天都在变化,价格涨跌时如何说服基地合作,将采购价格控制在一个稳定区间,是生鲜电商亟须解决的问题。”丁景涛说。

在规模化、多品类的重重矛盾之间,“产地直供”也凸显了生鲜电商的供应链改造问题。生鲜电商借助“产地直供”降低成本不失为正确方向,但最终还是要通过缩短供应链、提高物流效率等方式,对传统果蔬的流通模式进行彻底改造。

杨达卿表示,生鲜电商需要在建立与优质农产品原产地联动,就地利用合作社等集聚资源,输入或协助建立产品标准,掌控货源。在物流上,应与仓配体系完善的生鲜冷链快递企业合作,建立生鲜的专业化和标准化体系。

生鲜电商市场冰火两重天 篇4

市场空间巨大

近年来, 食品安全问题频现, 市场对新鲜健康的食品需求日趋强烈。在此环境下, 生鲜电商迎来其发展契机, 以“生”“鲜”产品的有机与安全为亮点迎合了时下对生活品质有更高要求的人群。除了方便快捷, 生鲜产品的健康安全更是吸引此类人群消费的关键因素。

据统计, 2012年国内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达人民币1.31万亿元, 但是食品类电商的比重却不足1%, 市场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 2013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兴流通业态, 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政策上的利好让更多的投资人看到了生鲜电商的蓬勃生机, 对投资该领域有了空前的热情。

数据显示, 在2014年的网络零售上, 社会消费品均值增加是60%, 生活用品线上交易增加是47%, 生鲜网上交易增长是100%以上。2014年生鲜网售渗透率是1%左右, 未来5年会增长到15%, 也就是1 800亿的规模。

盈利是难题

几乎没有人怀疑生鲜电商巨大的市场空间。然而, 整个生鲜电商行业所呈现出来的却是“快速衰老”的状态, 开得快倒得也快。当前全国大概有生鲜电商4 000家左右, 但只有1%的公司盈利, 4%持平, 95%都在亏, 其中7%是巨亏。

一边是巨大的市场空间, 一边是负重前行的电商们, 生鲜电商这一行业整体处于冰火两重天的状态。然而, 这阻挡不了前仆后继的掘金者, 生鲜电商已从蓝海日渐成为扎堆竞争的红海, 有人退出, 就有人不断加入。问题是, 谁能坚持到最后?

事实上, 能坚持到最后的只能是少数, 正如其他互联网行业一样。仓储和物流的高投入、频繁无休止的价格战, 以及生鲜电商自身损耗高的“硬伤”, 使得整体行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盈利成为生鲜电商的普遍性难题。

行业须规范

眼下, 生鲜电商正经历第二波开店潮, “互联网+”浪潮能否改变生鲜电商“快速衰老”的现状呢?

从第一波开店潮中, 我们了解到, 除了生鲜的损耗问题无可避免外, 生鲜电商主要亏在冷链、仓储以及末端的配送。这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生鲜电商在实践中所发现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行业内应尽快出台行之有效的执行体系给予生鲜电商适当的指引, 包含仓储、分拣、包装、保鲜、物流等各个方面, 以此帮助生鲜电商们更好地进入市场。

生鲜市场 篇5

根据区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安排,12月初以来XX街道办事处围绕市城区农贸市场的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问题深入街道办事处辖区的农贸市场,通过现场查看的形式开展了专题摸底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根据现场查看及各社区统计情况,XX街道办事处辖区共有综合农贸市场6个、生鲜超市2个,总面积4万多平方米,具体情况如下:

1、XX社区瑞丰综合市场,市场位XX路口,市场占地4000平方米,经营户约240户,1998年5月投入使用;

2、XX社区兴隆综合市场,市场位于XX路XX小区旁,市场占地4300平方米,经营户约200户,2003年7月投入使用;

3、XX社区沙地云达综合市场,市场位于XX村,市场占地8000平方米,经营户约200户,2000年6月投入使用X;

4、XX社区宝珠综合市场,市场位于XX路,市场占地21331平方米,经营户约340户,2006年1月投入使用;

5、XX社区马街过渡农贸市场,市场位于XX村,市场占地4200平方米,经营户约180户,2008年6月投入使用;

6、XX农贸市场,市场位于XX小区,市场占地4000平方米,经营户约160户,2010年1月投入使用。

7、XX生鲜超市,超市位于XX社区沙地村,超市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2011年1月投入使用;

8、沃尔玛(XX店),超市位于XX路,生鲜超市占地面积2000平方

米,2009年10投入使用。

二、存在问题:

农贸市场是城市的一个窗口,是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整体形象的一个重要体现。近些年来,各级各有关部门不断探索和加强农贸市场的管理,特别是在昆明创建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过程中,街道办事处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看,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是几个方面:

1、市场规划滞后。目前,我处辖区农贸市场分布不均衡、不合理,辐射半径过小,市场内空置摊位较多;街道办事处辖区共8个农贸市场,其中5个市场属于城中村改造范围,目前改造中的绝大部分城中村没有同步规划、设计建设专业农贸市场。

2、市场基础设施条件薄弱。街道办事处辖区大部分市场还是比较简陋的棚架式。一方面部分市场建设年代都比较早,建设标准低,市场综合功能不完善,很多市场还是大棚结构、石棉瓦屋面、混凝土地面。市场缺乏消防设施等公用设施,部分设施长期被占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现有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方式也比较落后,还处在原始的集市经营阶段。

3、市场内、外部环境差。办事处辖区大部分市场卫生条件和购物环境差,一方面缺乏相适应的通风、采光、保鲜、卫生等配套设施,缺乏公共厕所、垃圾处理、临时摊担区、停车场等公共设施、“脏、乱、差”现象严重;另一方面有的市场擅自扩大场界,存在市场外摆摊现象,造成环境脏乱,尤其在下班高峰,市场外形成的新马路市场对周边交通造成拥堵的同时还加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4、市场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目前,街道办事处大部分市场均属于城

生鲜市场 篇6

1 上海猪肉生鲜市场的整体状况

目前, 上海市场每天的猪肉供应量在1万头以上, 其产品既有本地供货的, 也有外地供货的。其中大约40%的生猪由本地自给, 在上海郊区指定屠宰厂屠宰;大约60%的生猪是由外地供货, 其中主要有湖南、山东、河南、浙江 (此次“瘦肉精”事件以后, 浙江的猪肉已受到较大程度的排斥) 、江苏、江西等地, 其一般在供货当地加工后, 按照国家规定随车携带产地有关部门出具的检疫合格证等有关证明, 并在指定的市境道口运入, 接受动物防疫监督部门的防疫监督, 进入上海市场。

随着食品安全事故屡屡曝光, 超市客户、集团餐饮及高端企业客户对食品安全意识加强。其中, 商超渠道占比增长迅速, 增加8%。“瘦肉精”事件后, 相关政府部门严格管理, 外地屠宰企业进沪难度变大。全国性企业双汇、雨润、金锣市场份额下降。本土屠宰企业竞争优势明显, 复新、裕农、五丰、爱森市场份额增加至64%。

当前, 上海生鲜市场中的流通交易渠道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通过批发渠道的流通交易渠道, 即生鲜产品由专门的公司向畜禽公司收购, 经过屠宰厂加工后, 销往批发市场。目前, 上海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有曹安、市北等约40个。在上海最大的生鲜市场——曹安市场中, 猪肉的日交易量为5000头。在该市场中整猪一般批发到农贸市场、超市, 分割后的猪肉卖到饭店、学校。其中, 居民日供应量为1500~2000头, 农贸市场、超市日供应量约为1000头, 饭店、学校的日供应量约为2000头, 以上三种销售渠道的销售量分别占销售总量的1/3左右。

另外的一类渠道为不通过批发市场的流通交易渠道, 主要形式就是通过配送中心向规模养殖厂订购, 经过屠宰厂加工后, 由配送中心销往各个配送点。例如, 上海好又多超市系统的猪肉产品就是由其自主采购生猪后, 经过农工商肉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后, 再由其自己配送到其各个门店。

以上两种流通方式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低成本运作, 尤其是类似曹安、市北和农产品批发中心市场等, 一般都以白条的形式批发给集贸市场经营户进行分割, 外地供应商操作优势不明显, 主要以当地屠宰为主。

2 上海消费者生鲜产品购买习惯的分析

目前, 上海居民的消费能力位于全国前列是毋庸置疑的。相关统计表明, 上海居民收入居全国第一, 城乡居民收入连年增加, 达到中高收入水平的居民家庭比重不断提高。早在2003年, 上海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已经达到了6658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在8000元以上的家庭比重达到30.5%;截至2010年, 上海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1838元, 比上年增长10.4%;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6元, 增长11.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由1990年的46.4%下降到35.3%, 下降了11.1个百分点, 但是这与上海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尚有不小的差距, 这也就是说上海城市居民的消费能力是很高的。

总体上来讲, 影响猪肉购买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种, 价格、口感、安全、品牌等, 其中, 价格, 口感, 安全占主要作用。

通过调查, 发现上海市民的消费习惯有以下特点。首先, 上海存在大量有高消费能力的人, 这个消费群体追求的是产品的口味、方便、卫生、安全;其次, 上海市民认牌子, 一般不会随意更改自己的品牌偏好, 尤其是高端产品, 但是树立品牌需要很高的成本;其次, 上海市民也喜欢尝鲜, 对不同的品牌有尝试的欲望, 因此在上海市场可能需要前期的大量广告投入。另外, 对于猪肉产品而言, 上海市民对五花肉的需求并不大, 但是对于没有分割下肋排的五花方肉的偏好却很大, 同时, 上海市民偏好大排, 对里脊的偏好很一般。

3 上海市竞争情况分析

目前在上海市场的猪肉产品供应商主要有:双汇、金锣、雨润、爱森、五丰上食等, 这些供应商在上海市区覆盖面较广, 各有特点, 通过调查发现, 各家供应商各有特点 (见下表)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上海猪肉生鲜市场竞争比较激烈, 主要经营模式是通过商超、生鲜市场等渠道进行销售。有部分企业品牌经营意识较强, 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有较为固定的消费群体。

4 猪肉生鲜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4.1 增强对安全猪源的控制力

完全可控的猪源是保障肉食品安全的基石。随着国家安全措施的不断加强, 生鲜企业应加强猪源的控制力度, 有品牌化经营的企业应提高自养猪源供应占比, 确保自养猪场占比40%以上。同时, 坚持与规模化猪场的合作, 完善供应商备案、认证、管理制度, 加强养殖过程中用料、用药的监控。做到不收社会散养及来历不明的生猪。加强对宰前检验, 完善可追索制度。推行HACCP, 实行标准操作程序的方法, 严格控制从原料到最后送到消费者面前的成品这一过程中的各环节。

4.2 加大渠道建设, 推进渠道下沉

目前, 猪肉生鲜企业正在不断加强自身优势, 加强市场调研和市场情况分析, 逐步建立适合自身和市场的产业链模式。通过调研分析, 结合行业情况, 先设计企业渠道

模式。生鲜销售主要采取的是专营店、农贸市场和商超模式。从上文分析看来, 截至2011年11月, 农贸市场销售比例最大 (55%) , 商超模式第二 (31%) , 专营店最小 (7%) 。

2007年的世界肉类组织第四届猪肉大会上, 中国肉类协会副主席洑富强曾提到:“集中分割——成品包装——冷链配送——连锁专卖是未来中国猪肉消费的方向。这种模式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肉类消费模式。目前这些先进技术和消费流通方式已经开始进入, 这必然成为中国猪肉消费渠道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可见, 在未来的生鲜销售市场中, 发展的主流将是连锁专卖的模式。

但是从上海市场近两年来的渠道模式变化看来, 专卖店的渠道模式从2010年的13%下降至2011年的7%, 但商超连锁的模式却有所发展, 从2010年的23%增加至2011年的31%。整体来看, 连锁模式正在逐步扩张, 大部分的消费者还是比较倾向于商超专卖的模式。农贸市场价格灵活, 靠近社区, 消费者购买方便, 但普遍存在环境差、猪肉品质无保障的问题;商超购物环境良好, 卫生品质有保障, 商品齐全一站式服务, 但是价格较高, 无个性化服务, 距社区较远;专卖店有良好的购物环境, 卫生, 购买便捷, 有个性化服务, 但是产品单一。针对专卖店的不足, 建议在专卖店售卖中注重品类相对集中, 品质保障, 价格适中, 满足大众消费需求。同时增加售卖特色, 如适当加工服务, 售卖环境干净卫生等。

4.3 培养消费者品牌偏好

消费者的品牌偏好是消费者在购物中企业在面临一个新市场时, 应首先考虑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觉行为, 是消费者在较长时间内与顾客建立关系, 在消费者感受产品的质量一段时间内放弃可供选择的对象。

生鲜市场 篇7

关键词:福州市场,网络生鲜市场,问卷调查,前景预测

为深入了解分析福州网上生鲜市场的前景, 《福州蓝天量贩超市有限公司网上生鲜超市项目》课题组特别设计了“福州网络生鲜超市研究”的调查问卷, 并在2010年5月到6月期间完成了问卷的收集和整理。本文是在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 受限于本次调查的规模, 文中的相关结论仅为调查人员基于福州市民对网上生鲜超市所作出的判断。

1 调查基本情况分析

1.1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基本覆盖了福州市区内大型连锁超市, 如沃尔玛、家乐福, 以及福州本土超市连锁集团, 如永辉集团、蓝天超市、家百福超市等。共发放问卷350份, 回收有效问卷300份, 问卷结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日常生鲜购买中, 女性购买主体的数量以及对生鲜超市关注程度, 要高于男性。

1.2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根据问卷对于年龄的区分, 据统计, 本次问卷调查中, 年龄20岁以下只有30人, 20~30岁群体占175人, 30~40岁占43人, 而40岁以上只有12人。可以说明, 对于网络生鲜超市重点关注群体为20~30岁的年轻人群, 这一群体的共同特征是知识层次水平较高, 接受新生事物较强。

根据问卷对被调查群体职业的统计, 职业类型相当广泛, 覆盖了福州市乃至五区八县内的诸多行业, 例如: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学生、教师、店员、经理、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自由职业者、家庭主妇、网店经营者等。

关于问卷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资料的数据分析, 可以发现福州网络生鲜超市消费者群体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1) 消费者购买主力军年龄结构趋于20~30岁之间, 年轻化是其首要特征。 (2) 知识水平较高, 学历层次基本集中于大专和本科学历层面上。 (3) 月收入水平以2000元左右为主, 在东南沿海地区中, 收入水平仍处于中下水平, 收入不高。 (4) 女性群体参与网络购买的人数高于男性群体。 (5) 户籍来源结构相对单一, 福州本土户籍仍占主体。 (6) 职业的广泛性, 能够接受网络生鲜的网民消费者职业五花八门, 具有很强的职业覆盖性。

2 被调查者对网络生鲜超市了解度的分析

网络生鲜超市问卷调查除了设置消费者个人基本资料6个题目以外, 还根据市场分析和预测需要而设置了关于网络生鲜超市了解度分析的15个题目, 涉及了网络购物习惯、购买商品种类、购买意愿、购买态度以及对于网络购买生鲜制品的意见和建议等。

问卷中第八题是关于福州消费者对于网上购物习惯的调查, 有98人选择经常网络购物, 占36.6%, 很少、几乎没有网络购物的回答者143人, 占53%, 不了解网络购物的23人, 占0.9%。本选题的数据说明, 福州市场消费者对于网络购物认同的比例仍低于其他沿海城市, 如上海、广州之类的一线发达城市, 所以, 如何培养消费者的网络购物习惯、加强网络购物宣传, 将是福州网络市场开拓者的首要任务, 生鲜市场相对于其他商品网络购买更具有一些现实障碍。

在第九题关于是否经常购买生鲜食品的回答中, 回答经常购买的有54人, 占20.1%, 偶然性购买的有130人, 占48.6%, 没有买过生鲜制品的40人, 占14.9%。此项数据说明, 有过消费、有过市场购买生鲜制品行为的群体高达68.7%, 但48.6%的群体只是偶尔性地购买生鲜制品, 这应该与目前工薪阶层的工作节奏和时间紧张有着密切关系。

在第十题关于购买生鲜商品的主要场所的回答中, 有51人选择小超市, 占19.02%, 选择水产品市场的73人, 占27.23%, 选择小摊贩者28人, 占10.44%, 选择大型超市者131人, 占48.99%。可以说, 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生鲜商品的时候都是尽量选择信誉好、规模大的大型百货超市, 比例接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其次的选择为水产品市场, 占27.23%。相对于大型超市而言, 水产品市场具备生鲜制品尤其是海鲜类商品数量大、新鲜度较高、生鲜厂家较多的特点。选择小超市和小摊贩的, 各自占19.02%和10.44%。由此, 我们可以推断, 开拓福州网络生鲜制品必须走品牌之路、集约化之路, 加强企业连锁效应, 逐步做强做大生鲜销售的品牌, 建设大品牌的网络生鲜销售集团, 将会得到消费者群体的更大的心理认同, 形成从众效应。

在第十一题关于消费浏览生鲜网站网页的频率的回答中, 有11人回答经常看到, 占0.04%;回答很少看到有关生鲜超市网站网页的80人, 占29.8%;没有注意过的消费者群体有112人, 占41.8%。数据表明, 网民对于生鲜网站关注的几率还是相当小, 很少看到有关网页和从来没注意过的两个群体相加高达70.1%。可以说, 福州网上生鲜超市还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

在关于是否通过网络订购过生鲜制品的回答中, 有7人回答曾经购买过, 占0.02%;而大约187人被调查者表示从来没有通过网络订购生鲜制品, 比例高达69.7%;另外约有56名被调查者表示通过网络购买过其他商品, 但没有购买过生鲜制品, 人数占总人数的20.8%;而有18人表示不了解网络购物, 占0.06%。数据说明:在福州消费者群体中, 网络购买生鲜制品仍是少数人的行为, 接近70%的群体没有网购过生鲜制品, 福州网络生鲜超市的市场蛋糕十分巨大, 就看如何进行挖潜。

在关于消费者对于福州本土超市有哪些可以网络订购生鲜商品的回答中, 有17人表示曾经买过, 占0.06%;不知道、没买过的有174人, 占64.9%;另外有57人表示不了解, 没有关注过;还有15人表示关注过福州超市网络订购其他类商品, 但没有关注过网络订购生鲜制品。本项数据表明, 福州网络生鲜超市在市民消费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微乎其微, 绝大部分消费者仍是选择传统渠道去购买和消费生鲜商品。

在对超市已经提供网络生鲜订购服务时消费者购买意愿的调查中, 有约64人表示愿意积极参与, 以节省购物时间, 提高购物效率, 享受网络所带来的便利, 人数约占23.8%;另外约有32人表示没时间上网, 不乐意参加网络订购生鲜, 占11.9%;另外有74人表示, 无所谓网上购买或者实体门店购买, 占27.6%;还有96人表示没想过这个问题, 占35.8%。此项数据表明, 网络生鲜订购服务仍然没有得到广大消费者的真正认可。

在对市民购买生鲜商品时所关注的首要因素调查时, 有16人选择便捷性, 占0.05%;有28人选择省钱, 占10.44%;有46人选择生鲜质量, 占17.16%;另外有26人选择首要因素为新鲜度, 占0.09%。本数据表明, 在购买生鲜商品时, 消费者关注的首要因素排名依次为:生鲜质量、省钱、新鲜度、便捷。

另外, 在调查消费者对于网络购买生鲜制品有哪些好处的问题中, 有67人认为可以节省时间, 占25%;有26人选择网络订购可以避免与小摊小贩的讨价还价时间, 占0.09%;有81人认为网络订购可以送货上门, 改变过去必须去门店购买的距离限制, 占30.22%;而有50人选择网络订购最大的好处是服务快捷, 占18.6%;最后有86人认为以上选项所列举得网络订购的优势都选择, 占32%。本数据表明, 消费者个人对于网络订购生鲜所带来的便利有着较为清晰的判断, 服务快捷, 节省时间, 送货上门, 都是消费者最想得到的服务需要。

在与传统购买方式比较, 您觉得利用网络购买生鲜商品有什么不足之处的问题调查中, 有118人认为网络订购生鲜很难保证生鲜制品的新鲜度, 占44.02%;而有25人选择商品品种较为单一有限, 占0.09%;19人选择网络订购价格会较高, 占0.07%;另外有122人选择没有网络购买过生鲜制品, 无法对比传统购买方式与网络订购的差异和不足。本数据显示, 网络生鲜的新鲜度在市民消费者心目中居于重要地位, 而价格和品种的丰富性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最后, 在对网络生鲜超市的推广是否是“民心工程”的调查中, 有43人选择“是”, 而选择“一般的”有107人, 另外表示“不了解”和“没有关注过”的分别有80人、40人, 说明网络生鲜超市推广的重要意义在消费者心目中还相对比较弱, 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网络生鲜企业必须能够通力合作, 加大宣传, 培养消费者心理适应习惯, 把网络生鲜超市的推广与政府的“民心工程”结合起来, 为市民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环境。

3 福州网上生鲜超市前景分析

网上生鲜超市的未来发展, 仍要依托福州本土市场中的福州本地居民展开市场公关, 网上生鲜超市在福州虽仍处于起步阶段, 但潜力巨大。若以所调研数据推算, 福州近六百万人口按照人均一天消耗生鲜制品保守估计3~10元计算, 每天福州五区八县就有1800万元~6000万元的市场规模, 而福州城区人口近两百万, 那么城区生鲜消费每日就将有600万元~2000万元的规模;而两百万城区人口中, 网络消费者, 尤其是年轻群体的网络消费者数量保守估计应在百万左右, 那么仅就网络消费者的生鲜消费在福州城区就有每日300万元~1000万元消费规模, 每年城区人口网络消费者的生鲜消费就将达36亿之多, 可以说生鲜消费的网络市场是非常庞大的, 而现有的网上生鲜超市的营业额还远远不及这个数字的零头, 按照这一保守数字, 网络生鲜超市必须比现在的规模扩大上百倍, 才能基本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加之生活节奏的逐步加速, 有学历背景的知识化年轻群体为了适应城市化状态下的生活节奏, 节省购物时间, 降低购物成本, 提高生活质量, 享受购物所带来的愉悦, 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群加入网络购物当中, 网络生鲜超市的功能定位与传统的门店零售和目前网购其他商品有所不同, 生鲜属于市民每天必备的基本材料, 市场潜力巨大, 而且一旦形成网购习惯, 在网络购买商品质量和价格, 以及配货速度及时性得以保证的情况下, 消费者具有网络购买的稳定性。

同时, 根据问卷其他选项的调查, 在被调查者中, 拥有电脑上网设备的群体比例高达78.3%, 而完全没有上网习惯的群体只占0.04%, 这一数据显示, 福州市场的消费者群体已经基本具备网络购物的硬件条件 (电脑+有关上网设备) , 也就有了网络购买生鲜制品的技术可能性和可操作性, 那么网络生鲜超市商家在挖掘生鲜超市市场潜力的时候, 就要高度培育消费者群体的购买习惯, 消除网络购买生鲜制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疑虑。例如生鲜制品的保鲜度, 商品的运输速度、运输的安全性、支付的安全性、商品投诉渠道和投诉方式的创新等等, 通过完善网络购物的相关制度化机制, 打造符合网络购买生鲜制品的网上购物流程, 保证消费者利益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实现企业经营与消费者之间的“双赢”状态。

参考文献

[1]李锋.基于ASP的网上电脑超市系统[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0.

[2]颜颖.超市中电子商务的运用[J].职业时空, 2010.

[3]李昊旻.网上购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学习, 2010.

[4]2008年3月国家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 (商改发[2008]53号) .

[5]许志生.B2C网上超市与敏捷配送相结合的新配送模式探析[J].商业时代, 2010.

生鲜市场 篇8

在如今的蔬菜市场中, 我国蔬菜一直存在着“流通暴利”问题。因为我国蔬菜的流通模式具有生产分散、消费分隔, 产业链长、流通环节多, 地域性强的小农经营模式特点, 以至农产品流通不畅, 蔬菜在途损耗率偏高。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 福州蔬菜损耗率明显偏高, 高达20 ~ 30% , 日本蔬菜损耗率为3 ~ 4% , 德国为4 ~ 5% , 美国最低, 仅1% ~ 2%[1]。

在流通不畅的背景下, 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了农产品流通的重要途径, 农产品批发市场不仅成为商品集散中心, 更成为了农产品信息传输平台。但是, 由于农产品批发市场距离市区较远, 难以直面消费市场, 蔬菜必须经过若干中间商的流传才能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随着供应链节点企业数的增加, 不仅导致了蔬菜成本的增加, 还会导致流通信息的不对称。为了促进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 打破原有的市场分散, 流通不畅的状态, 促进综合化大流通格局的形成, 一方面需要引导农户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实现增产增收, 另一方面需要保障城乡居民的农副产品供应, 必须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整合[2], 发挥其市场调节的功能。因此, 采用何种供应模式才能实现批发和零售的整合、提高规模效应、促进产需对接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2 蔬菜流通中心直营模式的提出

2. 1 国内直营模式概况

目前, 在国内发达地区, 例如天津、江苏等地, 蔬菜批发市场直接到社区开发蔬菜社区店的模式屡见不鲜。这种模式由于直营店分布广泛, 统一配送, 所以具有采购量大, 新鲜度高的特点, 赢得消费者的喜爱, 成为蔬菜销售终端市场不可或缺的一种模式。

根据天津地区的统计数据, 生鲜产品社区直营店里菜价比市场价低3 至4 成, 这毫无疑问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更是便于人们在日常购菜。社区直营店能获得推广的原因, 一是超市、菜市场蔬菜价格依然较贵, 中间流通环节依然较多, 造成市民买菜贵; 二是涉农区县蔬菜合作社菜农生产的蔬菜又因为缺乏销售渠道, 不好卖或者卖不上合理的价格。因此通过兴建社区蔬菜直销店, 把菜农的蔬菜第一时间送到市民家门口是很好的一种模式, 社区蔬菜直销店还起到示范作用, 遏制蔬菜零售环节价格浮动落差大的不合理现象[3]。

2. 2 福州社区直营模式影响因素

借鉴发达地区的销售模式, 福州社区直营店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有赖于合理的蔬菜定位及适当的商品组织。销售商首先必须确定商圈的顾客群, 深入了解消费变化趋势, 适当予以调整, 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进而产生忠诚度, 达到销售的最后目的。在蔬菜产品运营中, 对于销售商影响的主要因素有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 竞争对手的销售策略, 上游供应商的供给状况等, 对于蔬菜流通中心而言, 上游供应充足, 经营业态明确, 卖场定位清晰, 最需要考虑的便是目标顾客群体和潜在竞争对手的影响[4]。

1目标顾客群体消费需求调研。为了了解福州地区消费者对蔬菜产品的消费需求, 课题组设计了调查问卷, 于2013年4 ~ 5 月对255 名消费者进行了需求调研。在调查的过程中, 主要列出了价格、质量、便利性、营养性、食品安全性等因素供被调查者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 消费者在购买蔬菜时对于蔬菜的质量外观考虑是最多的, 占了63% , 其次是蔬菜的价格和便利性, 分别为51% 和44% , 对于口感和营养性以及其它因素分别的考虑程度分别为23% 、16% 、2% 。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福州市居民对蔬菜主要考虑的有质量外观、价格、便利程度等因素。数据清晰的表明了蔬菜的外观质量和价格对与消费者购买起到了主要的影响。

因此, 选择直营模式作为销售渠道, 必须要从质量控制和价格控制两个方面进行管理。

2周边潜在竞争对手调研。根据市场状况和目标定位和消费者需求调研结果, 选取价格、外观新鲜度、便利程度、客流量、安全性营养性作为研究指标, 根据顾客对上述因素的重视程度计算指标权重, 选取麦德龙、农贸市场、永辉超市的经营情况作为参照。

根据调研组对255 名顾客和52 名蔬菜销售者的调研结果显示, 直营模式和其他竞争对手经营的产品在新鲜度、安全性、便利性、平均价格上存在如下差异, 这一差异也直接影响了客流量。具体对比表见表1。

3 结论与展望

蔬菜批发市场对社区店进行延续性的开展, 可以给消费者带来便利及实惠, 更能深入百姓之中。这种农舍结合的农产品直销项目将农产品直接带入社区, 为农户和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直接的纽带, 居民购买农产品的价格降低了, 农民也可以因为少了很多中间环节而得到更大的利益。同时, 这是一个使社区居民享受低价健康的可行性项目, 可以降低蔬菜的流通成本及耗损率。

首先, 从价格体系而言, 由于蔬菜社区店的开展, 部分蔬菜价格略低于农贸市场。让不少市民能一次性完成的买菜“任务”是最主要还是走“便民路线”。在政府部门的支持直销店的运营成本降到了最低, 但店面租金的压力, 致使不可能去打价格战。直销店目前还做不到马上赢利, 只能逐步争取减小亏损, 尽早做到盈亏持平。

其次, 在经营模式上, 蔬菜直销店进社区的模式在经过前期的试水之后已经实现了资源整合,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蔬菜直营商店的规模还在扩张中。但是, 由于消费习惯和观念的原因, 使得部分居民对农贸市场的消费模式有很强的依赖。因此, 蔬菜直营店在营销上还需要有所举措。

此外, 从物流角度来说, 社区直营店的物流配送和存货管理仍然是其经营的一大问题。如何更好地实现集约化物流, 采用外包模式还是自营模式是需要进行分析和论证的; 在储存问题上, 由于生鲜商品具有鲜活易腐的特点, 为提高产品质量是否采用全程冷链也是值得研讨的课题; 在产品质量控制上, 由于生鲜商品与工业制品不同, 它难以采用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各直营店的产品进行精确控制, 可能部分连锁直营店由于品控问题而导致消费者的流失, 继而影响整个直营品牌的形象。因此, 建立合理的品质管理体系也是一大难题。

最后, 加强合作, 实现蔬菜规模化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服务是实现蔬菜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由于批发业态与零售业态有显著区别, 因此, 蔬菜批发中心的直营模式还必须经过更深入的探索消费者购买心理, 更准确地捕捉需求信息, 提高品质和服务以促进这一模式的推广。

摘要:随着蔬菜价格的上涨, 蔬菜从批发市场到零售市场, 被形象称之为蔬菜销售的“最后一公里”。由于蔬菜供应环节多, 供应链条长, 流通成本高, 导致菜价持高不下。文中通过选取了典型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闽侯南通蔬菜批发市场作为研究对象, 一方面进行了市场调研, 另一方面运用了定性的分析技术, 研究蔬菜批发中心直营模式的经营状况, 探析这一寻缩短供应链、降低流通成本的模式的可行性, 为农产品物流和销售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价格,物流成本,社区直营

参考文献

[1]杨顺江, 彭鹰.中国蔬菜流通模式构建:一个比较分析的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 2009, (2) :33.

[2]朱光博.皓月集团直营专卖店销售渠道改进研究[M].吉林大学, 2012.

[3]陈超.基于零售业态的我国连锁企业经营模式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 2012.

生鲜市场 篇9

1.第一阶段, 2005年-2012年。2005年, 易果网成立, 2008年, 出现了专注做有机食品的和乐康及沱沱工社, 这几个企业开始都是做小众市场。在这期间, 国内频发食品安全事件, 导致很多消费者产生了对品质高、安全性高食材的需求, 这使得很多企业看到了这个巨大市场, 在2009年-2012年之间, 涌现了一大批生鲜电商。过多的商家进入这个行业, 也导致了行业泡沫的产生, 当时的市场需求并没有那么大, 而生鲜电商的模式也是原封不动的COPY了普通电商的模式, 最终很多企业倒闭。

这个阶段的结束, 以2013年初的北京“优菜网”寻求转让及上海“天鲜配”被转卖为标志, 需要说明的是这两家都是做有机和绿色蔬菜的电商, 要知道在国内找这样的食品在之前有多难。

2.第二阶段, 2012年至2013年。生鲜电商的转折, 也是从2012年底开始。当时刚成立一年的生鲜电商“本来生活”凭“褚橙进京”的事件营销一炮走红, 随后有又在2013年春挑起了“京城荔枝大战”, 此时开始生鲜电商再度引起人们热议。这期间, 社会化媒体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让生鲜电商们有了更多模式的探索, 第二阶段明显比第一阶段更有生命力。

3.第三阶段, 2013年至今。在第二阶段的创业的生鲜电商中, 以顺丰优选、一号生鲜、本来生活、沱沱公社、美味七七、甫田、菜管家等为代表的商家都获得了强大的资金注入, 而且每个企业都有各自的行业资源优势, 进而上演了一场生鲜电商备战大赛。在这期间, B2C、C2C、O2O等各种模式都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越来越强劲的移动互联网工具也为各商家提供更多的选择。

这个阶段, 最显著的特点是生鲜电商们从开始的小而美转变为如今的大而全, 几乎所有生鲜品类都有所涉及, 人们的对生鲜消费理念也在慢慢想电商的转变, 巨大的商机不得不让互联网巨头们觊觎, 2013年底2014年初, 天猫和京东也加入了这个阵营, 如其他行业一样, 只要有巨头参与就会有整合与并购的产生, 生鲜电商今后将进入资源整合与格局更变的阶段。

生鲜电商发展现状

历经几个阶段的发展, 一个个商家在行业评论中新生或者灭亡, 生鲜电商的庞大市场是众人都能看到的, 实践告诉大家行业现在的情况的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

1.行业进入资源整合时代。以前文所述几个企业为例, 顺丰优选的资源在于仓储物流;一号生鲜在于一号店多年采购经验, 在产业上游占尽优势;本来生活有媒体宣传资源;美味七七的东家正大集团有大量的实体店;莆田有外资背景, 主要针对在沪的老外;至于天猫与京东的优势, 更不用多说。

从这几个企业的北京可以看到, 没有一定的资源为背景是难以做生鲜电商的, 即便是产业链上游的种植园、产业园, 也是以自己的产品资源为优势, 一般的中小型生鲜电商难以存活, 只能转攻以地方性生鲜电商, 这也是今后生鲜电商发展的主旋律。

2.地方生鲜电商活跃。同样, 地方生鲜电商也具备一定的资源, 一般都是当地的超市、市场由线下到线上的转型。这些小型的生鲜电商针对人群是一个城市或者某几个市区, 仓储与物流基本不用考虑, 运营的成本主要体现在配送与宣传上。

地方性生鲜电商比较容易实现, 甚至只要打个电话就能实现商品的配送, 主要考虑的是培养当地用户的消费习惯, 已经习惯了在超市挑选的消费者, 很难接受在网上凭借几个图片就购买的行为, 这个话题就又绕回到商品质量的问题上, 可见生鲜电商还无论是大型是小型, 产品质量这一关是很难把控的。

3.物流配送、存储仍是问题。生鲜电商想要做大, 势必需要进行跨市跨省的冷链配送, 然而目前全国物流冷链并无法满足生鲜电商的需求。另一方面, 对普通电商而言, 在没有物流团队的情况下, 也必须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配送。一定程度上, 反而是生鲜电商的兴起刺激了冷链的发展, 即便是物流起家的顺丰优选也只能配送到有限的几个城市, 这无疑成为生鲜电商发展的一个短板。

另一方面, 在生鲜商品的存储上, 也是一个问题, 不同的产品需要保险的条件不同, 整个仓促必须分门别类构建多个区域用于存放不同的产品。如果存储不当, 会导致这些产品变质, 这也是普通的库房是难以做到的, 并且生鲜产品一般不会退货, 这也是对生鲜电商的一个极度的考验。

4.用户体验不尽如人意, 质量仍是首选。虽然生鲜电商做到了点击鼠标即可购买生鲜, 大多数人对购物体验却是不能满意的。首先是购买的产品质量不好, 甚至不如当地门店购买的好;其次, 有的商品的配送周期太长, 送到客户手中已经不再新鲜了;还有一点, 有的网民想购买但是无法配送, 这种吊胃口的方式确实只能让人望“生鲜”感叹。

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淘宝聚划算上的遂昌猪、四大鲜果、巴美淖尔羊肉、双11聚海鲜、褚橙柳桃等五个案例, 向人们证明了保证可靠的质量是做好生鲜电商的要点之一, 无论什么时候, 无论什么地方, 无论什么模式, 质量才是王道。

5.生鲜产品不可控因素很多。在人们讨论生鲜电商时候, 总会提及生产电商的隐患, 众多的隐患都是建立在诸多的不可控因素上。2013年初的死猪黄浦江漂流事件, 即便它成全了淘宝的“遂昌高山散养猪”, 也仍旧不能为生鲜电商的风险划上句号, 养殖业随时都会遇到诸如此类的灾情, 那么生鲜的产量就会大受影响。生鲜电商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像禽流感、干旱等灾害都有可能导致某种产品产量的锐减, 这就会造成生鲜电商的商家不稳定性。

6.行业面临重新洗牌。近2年来生鲜电商的膨胀式发展, 一方面是与市场前景有关, 另一方面也与各地政府的推动有关, 生鲜电商与农村经济息息相关, 农林牧副渔各领域都可以与之挂钩, 这是政府看中它的原因之一。在没有前车之鉴的情况下, 盲目的推动也加速了生鲜电商泡沫的发展, 前期的很多电商都倒闭了, 这点从广州的生鲜电商发展历程中可见一斑。

随着淘宝、京东等各大平台的加入, 另外还有各地政府的继续推动, 未来几年, 生鲜电商必定会走资源高度整合的道路, 越来越多的生鲜电商会加入, 同时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被整合, 整个行业最终经过洗牌, 最终生下来都会是平台型与政府主导型的的生鲜电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企业做生鲜电商

1.相对于家电、服装、化妆品等已经非常成熟的电商行业, 对于现在创业而言, 生鲜电商的机会更多一些, 同时, 生鲜电商日常消费占比高、频次消费高以及消费升级等元素, 市场想象空间大;

2.目前来看, 国内生鲜电商的互联网化信息化程度低, 电商圈部分人士更愿意投身到一个相对不成熟市场, 会更游刃有余一些, 以凭借他们在互联网、营销、技术、客户方面的优势打动热钱投资, 进行二次创业。

3.与政府的推动有关,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 这个文件的下达, 进一步促进了众多企业对生鲜市场期望, 纷纷加入这个蓝海。

对生鲜电商的几个看法

1.现在人们普遍讨论的生鲜电商包括B2C、C2C及O2O等形式, 目标群体都建立C端, 这几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降低了购买门槛, 针对终端用户, 全都是小宗交易。这个交易群体只涉及到了整个生鲜行业的中游与下游, 即生鲜销售与生鲜购买, 销售生鲜的多为生鲜中间商。从这个角度, 生鲜批发商、生鲜供货商以及生效小卖家都可以从事生鲜电商。

2.生鲜的大部分仍旧是在线下交易的, 以生鲜电商平台的吞吐能力, 很难在水果及肉类大批量出产的季节集中消化。因此, 生鲜电商除了B2C的模式外, 同样更应该考虑B2B平台, 作为大宗交易, 水果的批量销售需要更多的B2B平台来扮演中间商的角色, 目前此类网站主要分为几类, 一是产业园性质的平台, 如金乡大蒜网, 一是行业中间商建立的平台, 如中鲜网等。

上一篇:沉淀的幸福下一篇:基于创新的视觉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