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方法

2024-08-10

喂养方法(精选11篇)

喂养方法 篇1

世界卫生组织的妇幼专门机构于1961年建议, 早产儿的概念应为胎龄<37周出生的新生儿, 而出生体质量<2 500g的婴儿应统称为低出生体质量儿。将胎龄<32周, 出生体质量≤1 500g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根据早产儿的成熟程度选择不同喂养方法。

1 哺乳法

用于较大的早产儿, 出生体质量>1 500g或胎龄>32周, 吸吮和吞咽能力正常的早产儿可直接哺母乳或用奶瓶喂哺。

2 间歇胃管饲法

适用于体质量1 000~1 500g或胎龄<32周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协调的早产儿, 或者胎龄较大的婴儿但吸吮和吞咽功能较差, 需直接哺乳和间歇胃管法并用。从口腔或鼻腔插入胃管, 长度从耳垂到鼻尖至剑突的距离, 插入后打入空气试探, 如在胃部可听到水泡声, 表示管在胃内, 然后用注射器吸出胃内残留物, 记录其量后再将其推入胃中, 每次将乳品倒入接在胃管的针筒内, 让其自然流入胃中, 切忌加压推入, 以免刺激胃壁引起呕吐。取出胃管时应夹紧胃管迅速抽出, 以防管中液体流入咽喉部, 或者夹紧胃管在体外的一端, 至下次喂奶时开放。每次喂奶前应先抽取胃液, 观察是否有残留奶, 如有残留则应减少奶量或停喂1次。喂奶后将婴儿置于右侧位或伏卧位。

3 持续胃管饲法

操作方法与间歇胃管法相同。胃管的体外端与输液泵连接, 以1~2ml/h速度将1d乳量连续缓慢滴入胃中, 每隔2~4小时抽取胃液, 检查胃内残留奶量, 以调整滴入速度, 残留奶量不应超过每小时的入量。胃管和输液泵的管每天更换1次。

近年来,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死亡率逐年降低, 存活者随访情况不一。一般认为恰当的护理对其存活率影响较大, 可明显降低存活儿发育异常的发生率。

喂养方法 篇2

像洋洋这样的小儿长期食欲减退、挑食、偏食,在医学上统称为小儿厌食症。厌食的小儿身体瘦弱,易感冒、腹泻,可导致营养不良,很多家长带小儿到处求医,往往见效甚微。对于小儿厌食,必须先找出引起其厌食的原因。一般来说,导致小儿厌食的三大因素是疾病、饮食和心理,引起厌食的常见病有贫血、佝偻病、营养素缺乏症、乙肝、胃肠道及呼吸道反复感染。

母乳喂养的婴儿往往由于未能及时添加辅食,使婴儿消化道缺乏食物刺激而导致厌食。某些母乳量不足的婴儿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素又不能从辅食中摄取,使消化器官延缓了从流质—软食—硬食这一正常的发育过程,导致婴儿贪恋母乳而拒食。

人工喂养的婴儿,若喂养方法不当,幼儿或儿童饮食结构不合理,也可造成营养失衡。饮食习惯不良,如吃零食过多、进食不定时、生活无规律等,会影响消化功能,也会出现厌食。挑食和偏食是典型的小儿心理障碍的表现,若就餐前或进餐时心情紧张、焦虑、压抑,睡眠不足或疲劳,食物感官性状的不良刺激等,也会使小儿产生厌食心理。

针对小儿厌食的成因,可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先做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看看有无原发病。

2、家长要了解科学育儿知识,根据不同年龄小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配餐、烹饪,使食物色、香、味俱全;经常变换饭菜的花样,使膳食结构平衡。

3、饭前不要让小儿吃糖果及零食或喝饮料,饮食要定时。

4、孩子不想吃饭时,切不可打骂、强迫、惩罚、哄骗,要细心分析小儿产生厌食的心理因素,采取诱导、暗示、鼓励的办法。

吃饭时,孩子在前面跑父母在后面追的情景,相信在很多家庭都会出现。广州市妇婴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程冰梅说,厌食在儿科门诊中十分常见的疾病,也是父母很头痛的问题。宝宝出现长期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多种微量元素缺乏,影响生长发育。

喂养不当易造成儿童厌食

程冰梅介绍,一般造成小儿厌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疾病造成食欲不振,临床中的厌食症,有全身性的疾病,比如慢性胃肠炎、微量元素缺乏等,其中锌缺乏引起的厌食是比较常见。如果发现不是菜谱的问题,就应该找医生看看是否是疾病导致的厌食。造成小儿厌食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喂养不当,喂养不当造成儿童厌食的情况比较突出,这一点在城市儿童特别明显。乱吃零食、喝过多果汁饮料等不良饮食习惯,容易使孩子的食欲下降。

做父母的应了解,宝宝的胃口会时好时坏,尤其是两三岁的宝宝,他生长速度可能并不像以前那样快了,因此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常常表现出饥饿。如果宝宝不想吃东西,有可能是因为他不饿,或者在长牙,或者因为屋里有其他东西吸引了他的注意力。爸爸妈妈要记住,不要强迫他吃东西,不要把吃饭变成一场战争。

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聪明的妈妈应该懂得如何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

1、让宝宝吃各种不同口味、颜色和口感的菜,这会让宝宝总是对饭菜很感兴趣。即使是很小的宝宝也会因为每天吃相同的东西而感到厌烦的。

2、当宝宝吃得很好的时候要表扬他。

3、给宝宝提供健康零食,宝宝每天消耗大量的能量,因为他们每天动来动去,所以营养丰富的零食来补充宝宝的能量,比如水果片(新鲜的或干制的)、天然酸奶、米糕、面包条。

4、不要给宝宝吃快餐食品,如果在就餐时间带着宝宝出去转转,您最好随身带一些健康食品,这样您就不必依赖快餐店了,薯条、汉堡包、香肠都是高脂肪、高盐、高糖分食品,而且含有很多添加剂,应该避免食用。

5、别把甜食当奖励。如果您想让宝宝喜欢吃新鲜水果和蔬菜,自己首先要大量吃这些食物以给宝宝树立榜样。如果您总是把饼干和巧克力当作零食,并且把甜食作为奖励(这些食物会使宝宝越来越喜欢吃甜食,并使他们长出龋齿),不要指望您的宝宝爱吃水果。您可不能为了宝宝吃水果和蔬菜而跟他讨价还价,这会形成一个难以改变的习惯。

6、给宝宝喝的饮料中,水是最佳和最提神的,所以要把水作为首选饮料。如果宝宝的食欲不是很好,在他吃饭前就不要给他喝含糖太多的饮料,因为喝这些东西会使他感觉不到饿。

妈妈们注意:

进食看总量而不是一餐两餐

当宝宝拒绝妈妈给他准备的食物时,您的反应不要过于激烈,这只说明他不想吃罢了,不要强迫宝宝吃东西,不要将吃饭变成“拉锯战”,把吃饭的时间延长30分钟。如果您觉得宝宝吃得还不够,那在1-2小时后,再给他吃一些零食,例如水果或者牛奶,一天三顿主食再加上两顿零食就足够了。

一些孩子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拒绝某种食物,不要为此担心,只要总体的饮食情况是均衡的就行。

如果宝宝看到碗里的饭太多,会感到厌烦。妈妈其实可以给他换一个大一点的碗,或者装少一点的饭,让宝宝从心理上先接受,以后逐渐增加。这就是聪明妈妈的做法了。

不要给宝宝吃含过量的饱和脂肪、食盐和糖的油炸食品,最好以蒸烤的食品取代之。加工食品中的盐、糖和人工调味剂的含量很高,所以要给宝宝吃新鲜的食品,包括以下四类:

1、鱼、肉、鸡蛋和其他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牛奶、酸奶和其他奶制品;

3、大米、马铃薯、面包、面条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4、水果和蔬菜。

来源:健康报

喂养方法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本院进行保健与体检的儿童共计84例, 其中男60例, 女24例;年龄9个月~1.5岁, 平均年龄 (1.20±0.10) 岁;出生时身长48~55cm, 平均身长 (49.50±4.00) cm;体重3~4kg, 平均体重 (3.40±0.20) kg;均为单胎, 出生时行剖宫产者36例, 顺产者48例;所有纳入的儿童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根据喂养方法不同, 将84例儿童分为母乳喂养组、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 每组28例, 对三组儿童基线资料处理分析后, 结果显示三组儿童无明显统计差异,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 早产儿、过期产儿、巨大儿以及出生时发生窒息和低体重儿; (2) 存在贫血、慢性腹泻等各种疾病以及畸形患儿; (3) 母亲孕期存在妊娠期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疾病者; (4) 病历资料不全等原因退出本次研究。

1.3 喂养方法

母乳喂养组儿童均给予母乳喂养, 即在出生后便采取纯母乳喂养, 合理添加辅食、水以及鱼肝油、钙剂等必需的药品, 其他食物不食用。混合喂养组儿童即在母乳喂养不足时, 由配方奶粉等其他乳类制品进行补充喂养。人工喂养组儿童即单纯给予配方奶粉等其他乳类制品进行喂养, 同时给予相应的辅食等。

1.4 观察方法

由专人负责对儿童体质量、身长、头围及血红蛋白等进行观察, 其中体质量采用标准电子秤, 清晨同一时间加以测量;身长采用标准量床进行测量, 使儿童平卧, 自头顶至足跟;头围测量, 即利用皮尺经枕骨粗隆至平眉弓的周长。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分析, 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且利用 (均数±标准差) 形式表示, 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则给予U检验, 计数资料则采取卡方检验, 将检验标准设定为α=0.05, P<0.05时显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儿童体格发育情况对比

给予三组儿童身高与体重相比较后, 结果显示母乳喂养组儿童身高与体重均优于人工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 P<0.05, 见表1。

注:分别与人工喂养组相比*P<0.05, 母乳喂养组与混合喂养组相比#P<0.05。

2.2 三组儿童营养状况对比

给予三组儿童营养状况比较后, 结果显示母乳喂养儿童血红蛋白水平较人工喂养儿童更接近健康水平, 而人工喂养儿童超重及肥胖倾向更加显著, 见表2。

注:分别与人工喂养组相比*P<0.05, 母乳喂养组与混合喂养组相比#P<0.05。

3 讨论

儿童的体格生长发育主要是指其体质量、身高和头围等的发育, 该项指标受到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后天因素中的营养及环境至关重要, 包括营养成分、喂养方法、生活环境等[2]。作为可控性的喂养方法已经被视为决定儿童体格发育的关键, 所以良好的喂养方法是满足儿童生理及心理等多方面需要的有效方法[3];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喂养方式的变化, 应用配方奶粉喂养比例增加, 而母乳喂养方法日益下降[4], 所以导致儿童体格生长发育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鉴于此种情况, 笔者本次将采取不同喂养方法的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情况加以对比分析, 从表1结果可知采用母乳喂养儿童身高与体重生长发育均优于对照组, 同时结合表2三组儿童营养状况来看, 给予母乳喂养儿童营养状况良好, 且超重与肥胖倾向较人工喂养儿童明显下降, 所以母乳喂养能有效预防儿童期肥胖的发生, 因此, 母乳喂养是一种更适合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喂养方法。因为母乳可以为正处于体格发育的儿童提供充足的热量、蛋白质、钙和维生素A, 并且母乳相对配方奶粉营养更加均衡, 其中所含有的多种免疫物质能有效提高儿童免疫力, 从而降低了疾病发病率, 进而消除了影响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因素[5];研究还显示[6,7], 母乳喂养含有脂肪酶且脂肪颗粒较小, 易于儿童消化, 加上所含的抗炎因子, 能对儿童消化系统产生保护作用可抵御细菌及病毒的侵袭, 降低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率, 以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并且母乳喂养时, 母乳中的上皮生长因子、人乳生长因子和神经生长因子及脂联素等激素对促进儿童肌肉、骨骼以及结缔组织的生长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所以能明显促进儿童体格的生长发育。近年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超重及肥胖日益成为影响儿童体格的主要问题, 但从本次不同喂养方法对比来看, 母乳喂养能有效预防儿童超重及肥胖问题, 究其原因, 可能与母乳中的瘦素、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水平相对较高有关, 这样可使儿童容易产生饱胀感, 由此能有效预防儿童的过度饮食, 而人工喂养儿童此种饱胀感下降且血浆中胰岛素水平较高, 一旦出现啼哭等行为, 多数家长认为可能是饥饿所致, 所以给予饮食, 结果导致进食过度, 造成脂肪细胞数量增加、体积变大而引起脂肪的堆积, 因此极易使儿童超重及肥胖现象发生;并且诸多学者也认为母乳可防止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发生且对其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8], 所以, 也有效支持了本文观点。

总而言之, 母乳喂养是最佳的喂养方法, 能有效保证儿童体格正常生长发育, 降低儿童超重及肥胖风险发生几率, 值得倡导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常素英, 宫振英.中国儿童生长发育现状和趋势分析〔J〕.卫生研究, 2010, 29 (5) :270-275.

[2]鲁静.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 (8) :1355-1356.

[3]汪晓霞, 肖绪武.不同喂养方式对7-12个月婴儿生长发育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 (7) :69-71.

[4]吴繁, 崔其亮, 谭小华, 等.出院后喂养方式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生后3个月生长指标增长率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3, 15 (2) :129-132.

[5]刘婷婷, 曾坪, 钟俊, 等.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 (10B) :3428.

[6]董毓.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对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研究〔J〕.特别健康, 2013, 11 (11) :367-368.

[7]李海薇.母乳喂养对婴幼儿体格发育及各系统疾病影响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2, 18 (21) :3604-3606.

小狗喂养方法 篇4

2、要给幼宠提供一个安静静谧的环境,避免幼宠居住的环境过于吵闹,潮湿,高温或者温度过低。不要让幼宠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保持室内通风阴凉。

3、 幼宠的饮食应以宠物粮为主,3个月后可每周加一熟蛋黄和一片钙片。一日三餐不能给幼宠吃太荤,太咸,太甜,太热,太冷的食物;不能吃各种刺激性的食物。如:洋葱,大蒜,辣椒,巧克力,盐,糖等。水果不要喂食葡萄,香蕉,杨桃等。 3-1 三个月前,宠物粮以用温水泡软喂养为宜,有益幼宠消化。每日2-3餐,饲喂量控制不宜过多。 3-2 三个月后,幼宠可直接食用宠物粮,每日2-3餐,根据幼宠体重按照宠物粮袋上的说明喂养即可。

4、饮食有度也很重要。少食多餐,每餐喂致八成饱能满足幼宠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不引起幼宠的消化不良。

5、幼宠带回家后,一周内不要带其洗澡,给吹空调,因洗澡吹空调会造成受凉,感冒,腹泻,厌食,发烧等疾病。

6、在幼宠回家的一周内,幼宠如果有任何身体不适,请务必第一时间向乙方咨询,并尽快带幼宠到医院治疗。

7、在幼犬带回去2个月内最好还是放在笼子里面饲养,因为小狗大小便不规律。还有就是消毒不彻底。造成幼犬疾病。

喂养方法 篇5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64-01

母乳喂养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和历史,母乳喂养的成功与否可直接关系到婴儿身心健康和母亲的产后身体恢复。母乳喂养是为所有婴儿健康成长提供可靠的营养最佳方法,实践证明,母乳喂养对婴儿母亲家庭和社会都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母乳是天然的和最理想的哺育后代的食品。但是,有些做母亲的愿意用牛奶喂养婴儿,而不愿给婴儿喂自己的奶,除了因工作或其他原因外,不了解喂母乳的好处,也是一个原因。母乳喂养有哪些好处呢?母乳容易消化、吸收,可被婴儿机体有效利,是不可替代的首选天然食品,且含有免疫因子,可以提高婴儿免疫力;使用方便随时取用,温度变化幅度小。对母亲的好处是可以促进产妇子宫收缩,对产妇的恢复很有帮助,可以降低乳腺疾病的发生率。可以促进母子依恋。因为价廉物美,给家庭减轻不少的经济负担。

母乳含有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有助于婴儿发育。母乳的各种营养不但配得刚刚好,由于婴儿的肠胃消化及肾脏排泄功能还没发育完全,无法承受过量的蛋白质与矿物质。母乳中的蛋白质与矿物质含量虽不如牛乳,却能调和成利于吸收的比例,使婴儿的营养吸收得到,却不会增加消化及排泄的负担。母乳中也有良好的脂肪酸比例,不但容易吸收,也含有足够的必需脂肪酸供给婴儿正常的发育。

母乳中还有足够的氨基酸与乳糖等物质,对婴儿脑发育有促进作用。母乳不但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保护婴儿免于感染,预防腹泻、呼吸道感染,更能降低婴儿的过敏体质。婴儿配方奶粉以母乳为标准,尽可能地模仿出与母乳“像”的配方,但是不论如何模仿,有些东西就是模仿不出来。最典型的就是多种抗感染的因子,如免疫球蛋白、补体、溶菌素,及抗发炎与免疫调节因子等。有的研究还指出,吃母乳的婴儿以后发生儿童糖尿病与儿童癌症的机会较低。对于婴儿的免疫机能最重要的是产后7天内分泌的初乳(含抗体、排便因子),母亲應尽可能地哺育给婴儿。

哺喂母乳对于婴儿的人格发展与亲子关系的培养更有极密切的关系。哺乳的过程中,婴儿和母亲有皮肤对皮肤,眼对眼的接触,满足了婴儿对温暖、安全、及爱的需求。

曾在60年代受世界潮流的影响,群众中母乳喂养的优良传统淡化了,错误地认为采用配方奶制品及代乳口喂养好,是现代化的方法,结果导致婴儿腹泻等一些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及母乳喂养率下降,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基金会已向全世界发出了“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的联合声明,在全球发起了创建爱婴医院活动,从婴儿出生即建立起母乳喂养的良好开端,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现代一些年轻的母亲都知道母乳喂养好,也渴望成功地实行母乳喂养,但由于许多人对泌乳机制及哺乳方法技艺缺乏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正确处理母乳喂养中出现的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认真做母乳喂养培训,提高我们每位医务人员母乳喂养知识和喂养技能,在整个培训中我院重点抓了各项培训工作,每年进行1-2次母乳喂养政策培训和考核,不合格者不允许上岗,系统地学习了《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我们的具体做法是:①首先提高我们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使每位职工都知道创建爱婴医院的概况和有关母乳喂养的政策及喂养的好处,普及母乳喂养的新观念、新知识、每个人都能起到贯彻母乳喂养宣传员的作用。重点对从事母乳喂养工作的医务人员,进行半脱产学习,我们掌握了母乳喂养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能够指导产妇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和技术、技巧,如:母乳喂养好处,母婴同室的重要意义,正确的哺乳体位和含吮姿势,手法挤奶操作等。在培训过程中从难从严安排到母婴同室去实际操作进口试,闭卷考试考核,做到人人达标。②对孕产妇及家属产前产后培训,目的是促使孕妇懂得分娩后自觉实施母乳喂养的意义,为产后实施母乳喂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据统计凡经过产前培训的母乳喂养率达99%,而未经产前培训的,虽在住院期间能做到母乳喂养,但仍有6-7%的产妇回到家后不能坚持母乳喂养,而采用人工或混合喂养,因此应重视产前培训。待产中的培训,其目的是强化家属及产妇母乳喂养意识。产妇入院后护士向每位产妇发一本《母乳喂养好》小手册,同时宣传我院母乳喂养政策,利用碟片形式向孕妇及家属进一步讲解,使产妇主动配合我们促使母乳喂养工作的进行,产妇分娩后,应做到母婴同室,由责任护士负责指导产妇喂奶,讲授喂奶技巧,正确体位及含吮姿势,使产妇能做到会操作,做到饮食指导及乳房护理,产后立即让新生儿吸吮乳头,吸吮反射是人类的本能,早吸吮练习巩固反射有助于母乳喂养成功。母乳喂养对婴儿来说可获得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有利于新生儿少得疾病,早吸吮不可减少奶胀发生,促进肠蠕动,早排肠粪和加强母婴联系,对于产妇母乳喂养可加强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复旧,哺乳期可推迟月经,使母体蛋白质、铁和其他营养物质得以贮存,有利于产后恢复。

喂养方法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2007~2008年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和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石河子市妇幼保健院分娩, 长期居住在石河子市的产妇及其婴儿347对。要求产妇无认知障碍、知情同意、单胎妊娠, 排除母婴器质性疾病不能参与调查者。

1.2 方法

调查问卷在澳大利亚、肯尼亚和越南的母乳喂养队列研究中广泛使用, 并在2003~2004年新疆母乳喂养队列研究中使用过, 经过信度和效度测试, 所有问卷都合格。婴儿出生后1周内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基础调查 (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资料、婴儿1周内的喂养和健康状况、喂养观念和态度调查) , 出院后在婴儿0.5、1.5、2.5、3.5、4.5及6个月按月电话随访婴儿的喂养状况。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整理及统计分析。生存分析用于计算母乳喂养率, Cox模型用于分析喂养观念和态度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1.3 定义

依据1989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 的母乳喂养定义: (1) 纯母乳喂养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EBF) :除母乳外不喂其他任何食物或饮料 (包括不喂水) 。但是, 允许婴儿服用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药物的滴剂或糖浆。 (2) 几乎纯母乳喂养 (Almost Exclusive Breastfeeding) :指除母乳外, 还给婴儿吃维生素、水、果汁, 但每天不超过l~2次, 每次不超过l~2口。 (3) 全母乳喂养 (Full Breastfeeding, FBF) :包括纯母乳喂养和几乎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 (Any Breastfeeding, ABF) :婴幼儿必须接受母乳, 不论是否接受其他食物。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5、2.5、3.5、4.5及6个月的失访率分别是0.6%, 0.6%, 0.9%, 1.4%和2.6%。产妇年龄 (19~40) 岁, 平均 (30±3.8) 岁。婴儿出生体重 (2 300~4 900) g, 平均 (3 483.5±462.3) g, 男性婴儿占52.5%。孕周平均 (39.1±1.2) 周, 初产妇占88.5%, 剖宫产占79.8%。母亲职业:家庭妇女90人, 占25.9%;个体80人, 占23.1%;工人53人, 占15.3%;办公室工作人员109人, 占31.4%;其他15人, 占4.3%。

2.2 母亲的喂养观念和态度

较多的母亲认为母乳喂养对婴儿和母亲两者都好 (占87.3%) , 婴儿配方奶粉不如母乳 (占95.3%) , “喂奶次数越多乳房产奶量就越多” (占72.1%) , “休息和放松是保证充足奶水的必要条件” (占95.8%) 。较少的母亲认为“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 晚上醒来的间隔时间比较长” (占37.7%) , 较少的母亲认为纯母乳喂养能完全满足婴儿6个月的营养需要 (占37.9%) 。57.3%的母亲打算纯母乳喂养, 48.4%的母亲打算在婴儿4~5个月添加辅食, 37.3%的母亲打算在婴儿10个月之后断奶, 具体见表1。

2.3 婴儿六个月内的喂养情况

2007~2008年石河子市婴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达到80%, 住院分娩期间母乳喂养率较高为95.4%, 但6个月母乳喂养率低于80%, 为72.7%;6个月内全母乳喂养率较低, 由住院期间的56.2%降低到6个月的5.5%;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低, 由住院期间的30.6%降低到6个月的2.0%, 4~6个月之间全母乳喂养率和纯母乳喂养率降幅较大。详见表2。

2.4 喂养观念和态度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在上述反映喂养观念和态度的10个指标中, 通过Cox回归模型筛选出的影响母乳喂养 (Any Breastfeeding) 的因素有3个:打算母乳喂养的时间、“许多母亲母乳不足”和“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 晚上醒来的间隔时间比较长”。将筛选出的3个因素纳入多因素模型 (Forward LR) , 其中打算母乳喂养的时间和“用婴儿配方奶粉的喂养的婴儿, 晚上醒来的间隔时间比较长”这两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 “许多母亲母乳不足”这个因素无统计学意义。

注:0个月指婴儿出生后1周内, “6个月”不包含6个月该时点

打算母乳喂养时间在6.1~10个月之间的母亲停止母乳喂养的可能性 (Adjust RR) 是打算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的0.49倍 (95%CI:0.29~0.84) ;打算母乳喂养时间大于10个月的母亲停止母乳喂养的可能性是打算母乳喂养时间≤6个月的0.37倍 (95%CI:0.21~0.64) 。不知道“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晚上醒来的间隔时间是否长”的母亲, 其停止母乳喂养的可能性比认为“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晚上醒来的间隔时间比较长”的母亲低 (Adjust RR=0.25, 95%CI:0.13~0.48) 。见表3。

3 讨论

2007~2008年石河子市母亲具有较积极的喂养观念和态度, 如较多的母亲打算纯母乳喂养, 较多的母亲认识到母乳喂养对母婴都有好处、婴儿配方奶粉不如母乳、“休息和放松是保证母乳充足的必要条件”、“喂奶次数越多乳房产奶量就越多”。但仍有较多的母亲不能认识到纯母乳喂养能完全满足婴儿6个月的营养需要;打算给婴儿添加辅食的时间过早, 主要集中在4~5个月;打算断奶的时间过早, 大多数母亲打算在婴儿10个月前断奶。

1992年我国国务院颁发《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要求提高4~6个月以内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 2000年使母乳喂养率以省为单位达到80%。2007~2008年石河子市婴儿4个月内母乳喂养率达到80%, 住院期间母乳喂养率较高 (95.4%) , 但6个月母乳喂养率低于80%, 为72.7%;6个月内全母乳喂养率较低, 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低, 4~6个月之间全母乳喂养率和纯母乳喂养率的降幅较大。可能受传统喂养观念和4.5个月左右母亲返回工作岗位的影响。

母亲的母乳喂养观念和态度预示着实际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2,3]。本研究中打算母乳喂养时间越长的母亲, 其停止母乳喂养的可能性越低, 与国内外的研究结果相似。DONATH等[3]2003年的一项队列研究报道打算母乳喂养至少5个月的母亲, 实际母乳喂养的平均持续时间是4.4个月。相反, 只打算母乳喂养1个月的母亲, 实际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只有2.5个月。郭清等[4]对广州市1 320例4个月婴儿的母乳喂养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 结果表明母乳喂养态度影响爱婴医院院内母乳喂养。

不知道“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 晚上醒来的间隔时间是否长”的母亲停止母乳喂养的可能性比认为“用婴儿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 晚上醒来的间隔时间比较长”的母亲低。没有用配方奶粉喂养婴儿经历的母亲, 可能遇到的母乳喂养问题 (如母乳不足, 乳头皲裂, 婴儿吸吮困难等) 更少, 添加婴儿配方奶粉的可能性更低, 更倾向于延长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

[1]WHO.Report of the expert consultation on the optimal durationof exclusive breastfeeding[J].Geneva, 2001.

[2]DIGIROLAMO A, THOMPSON N, MARTORELL R, et al.In-tention or experience?Predictors of continued breastfeeding[J].Health Educ Behav, 2005, 32 (2) :208-226.

[3]DONATH SM, AMIR LH, ALSPAC Study Team.Relationshipbetween prenatal infant feeding intention and initiation and du-ration of breastfeeding:a cohort study[J].Acta Paediatr, 2003, 92 (3) :352-356.

喂养方法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根据该县各个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好中差3类。分别从3类乡镇中随机抽取2个作为调查目的地,由当地的乡镇卫生院负责收集数据,为避免被调查者时间间隔太久出现回忆偏倚,我们将调查范围限定在1至2周岁幼儿的母亲身上,共调查母亲573人。将问卷收集整理后,去除填写不合格者,得到有效问卷526份,有效回收率91.80%。

1.2 方法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问卷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喂养知识(K)、喂养态度(A)和喂养行为(P),共25个条目。基本情况5个条目,K 5个条目,A 4个条目,P 4个条目。

1.3 统计学分析

利用Epi Data 3.1将问卷中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并建立数据库,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两组间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多组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间的关系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年龄最大者37岁,最小者20岁,平均(25.6±3.4)岁。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初中及以下301人(57.22%),高中或中专140人(26.62%)、大专及以上85人(16.16%)。分娩方式分布情况:顺产197人(37.45%),剖宫产329人(62.55%)。

2.2 分娩方式、文化程度对母亲喂养行为的影响

2.2.1 分娩方式对喂养行为的影响

将前4个月的喂养行为分为纯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人工喂养3种,比较产后4个月内母乳喂养的情况。见表1。不同分娩方式在3种母乳喂养行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4,P<0.05),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不同分娩方式的母乳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分娩方式的部分母乳喂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2 母亲文化程度对喂养行为的影响

初中及以下共301人,高中或中专共140人,大专及以上共85人,3种喂养方式的比例见表2。不同文化程度的母乳喂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文化程度的部分母乳喂养率和人工喂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2.3 母乳喂养知信行调查情况

见表3。从表中可知,96.95%的母亲认为母乳好,营养价值要高于奶粉,但只有35.93%的人知道至少4个月内要进行纯母乳喂养,而实际上前4个月纯母乳喂养者的比例为50.19%,能够将母乳喂养的时间持续12个月的比例只占34.98%。只有18.82%的人知道初乳很重要,营养成分丰富,但有51.90%的人认为开奶越早越好,而实际上初乳期就开始喂养的比例为69.96%。64.83%的母亲知道4~6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但具体的添加顺序知晓率只有44.87%,更有5.70%的母亲不到4个月即开始添加辅食。母亲学习喂养知识的态度积极,绝大部分人愿意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2.4 不同文化程度母亲知信行得分情况比较

知信行各个条目回答正确或积极的得1分,错误或消极的得0分,满分为13分。按满分的60%作为及格的标准(问卷总分≥8分),及格人数为212人,及格率为40.30%。不同文化程度母亲知信行得分结果为初中及以下、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3组平均分值分别为6.62±0.51、8.14±0.70、9.43±1.14。比较不同文化程度的KAP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3,P<0.05)。

2.5 母亲知信行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将母亲知、信、行各部分的得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知、信、行三者之间Pearson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数值在0.1~0.3之间,相关程度较低。

注:aP<0.05。

2.6 母亲获得喂养知识的途径

调查的结果显示,家长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杂志或报纸、电视、网络,分别为323(61.41%)、301(57.22%)、132人(25.09%)。而通过医学专业人员和营养专业书籍的人数较少,分别为122(23.19%)和45人(8.55%)。调查结果还显示,421位(80.04%)家长最希望的知识来源是专家的指导。

3 讨论

我国剖宫产率从80年代末开始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7],此次调查的剖宫产率为33.27%,远高于WHO提倡的15%。不同的分娩方式会影响母亲的喂养方式。顺产的母亲体力和精神恢复快,可以使婴儿早吸,从而促进乳汁的分泌。剖宫产的母亲因为麻醉药等因素身体恢复较慢,手术伤口导致行为不便,加之紧张焦虑心理,从而影响到开奶的时间。已有研究表明,开奶晚的产妇,乳汁的分泌量低于早开奶者[8,9],这样会导致剖宫产的母亲误认为自己奶水不足,失去母乳喂养的信心,因而导致母乳喂养率低于顺产组。

母亲在婴儿喂养过程中扮演主要的角色,母亲的文化程度影响其喂养行为[10,11]。文化程度越高,纯母乳喂养率越高。知信行的得分比较同样也说明,文化程度影响知信行的正确率。特别是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分值较高,他们视野开阔,接受新知识能力强,能够认识到婴儿期合理喂养的重要性。调查中也发现,看营养专业书籍的母亲,大多是专科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这一比例占到75.56%。而文化程度较低者,喂养行为主要受旧的传统思想、父母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对婴儿喂养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差。

通过对母亲喂养知信行回答情况的分析,农村母亲喂养知识水平总体较低,喂养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12,13,14]。一般认为,知识越多,相应的态度和行为形成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此次的调查结果显示,母亲喂养知信行三者并不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有些被调查者虽然有正确的喂养知识和态度,但并没有表现出正确的喂养行为,说明喂养行为可能受传统习惯、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出现知而不行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的营养教育工作,特别是把母亲作为营养宣教的重点人群,正确营养行为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营养工作要持久进行。不断提高居民的营养知识,使人们接受新的营养观念,最后转化为合理的营养行为。

作者声明本文无实际或潜在的利益冲突

摘要:目的 探讨郑州地区婴儿喂养方式及母亲喂养知信行的现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郑州某县所辖乡镇随机抽取母亲526人,使用自编的喂养知识、态度和行为(KAP)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分娩方式在不同喂养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4,P<0.05)、文化程度在不同喂养方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8,P<0.05)。喂养知信行问卷合格率为20.15%。不同文化程度母亲的KAP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3,P<0.05)。知信行三者呈弱相关(P<0.05)。结论 农村母亲喂养知识水平较低,喂养行为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应加强对其进行营养教育,并持久开展下去。

喂养方法 篇8

近年来, 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已成为卫生工作的重要环节, 母乳喂养 (breast feeding, BF) 对母婴的健康均有益。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产科1998年创建爱婴医院并获得省级爱婴医院称号。为提高和巩固母乳喂养, 我科对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 设计出贯穿于整个孕期、产程、产后的个体化母乳喂养护理路径表, 针对每个个体有评估、有计划、有目标、有落实、有质量控制。由于目前国内传统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多以口头指导、健康处方、示范教育、母婴同室等方法为主, 计划性不强, 效果不理想。本项目旨对每个个体进行评估, 根据存在的差异性进行个体化、标准化、系统化的指导, 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每个个体所需, 实现母乳喂养工作个性化、阶段性、预见性、连续性的特点。个体化母乳喂养护理路径对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研究, 可以有效的提高产妇主动掌握知识能力、建立母乳喂养信心, 对BF有全面系统的认识, 从而增强母乳喂养的依从性。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BF效果及工作效率, 提高BF教育普及率, 从而提高BF率。对于提升护理质量和“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理念, 提高母婴健康, 使个体化母乳喂养工作更具专业性具有特殊作用, 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母乳喂养的作用

母乳喂养是最适于婴幼儿的自然喂养方式, 为婴幼儿的成长和发育提供了最合理营养。2014年,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母乳喂养是确保儿童健康和生存的最有效措施之一。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它不仅可以为婴儿的健康发育提供所需的营养素, 而且既卫生又安全, 特别重要的是其中所含的免疫物质和抗感染成分能保护婴儿免受感染和其他疾病。研究表明早期母乳喂养可以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感染性疾病、肥胖和糖尿病[1,2,3,4,5]的发生, 促进智力的发展。同时纯母乳喂养能有助于自然避孕、降低产后出血和肥胖的发生率[6], 也可以降低母亲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从长远来看, 它对整个人群的健康都有促进作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 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CNICEF) 倡导婴儿出生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为最佳的喂养方式。澳大利亚2000年母乳喂养的目标是出院时母乳喂养率达95%、3个月母乳喂养率达80%。我国政府已将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列为一项国策, 同时将“除有医学指征, 80%以上新生儿出生后即开始纯母乳喂养”作为爱婴医院的政策性指标, 目的是通过促进、提高纯母乳喂养, 减少婴儿疾病的发生, 保障婴幼儿健康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从而提高婴儿的健康水平。但是, 母乳喂养现状不容乐观, 加拿大有项研究显示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只有50%, 同样在美国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也低于2010年制定的50%的目标, 只有27%的母亲能在产后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从20世纪70年代起, 母乳喂养率下降的国际化现象开始波及我国, 纯母乳喂养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如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报告显示, 0-6个月儿童纯母乳喂养率为27.6%, 城市地区为15.8%[7], 与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中提出的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的目标相比, 尚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对母乳喂养认识的提高和促进母乳喂养措施的实施, 我国的母乳喂养水平正在提高, 但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与发展纲要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3 母乳喂养的影响

母乳喂养是一种脆弱、易变的行为, 早产、剖宫产、母亲孕期疾病、低出生体重、家庭社会支持、间接喂养经验、产妇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都会造成影响[7,8,9]。Basire K等[10]报道, 虽然所有的妇女都知晓母乳喂养有哪些好处, 但是他们发现实际上母乳喂养要比她们想象的困难。2001年, 郭清[11]等对广州1320例4个月的婴儿母乳喂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 影响母乳喂养的主要因素有母亲的母乳喂养知识水平和母乳喂养态度, 而影响纯母乳喂养持续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家庭经济收入、母亲喂养信念;2013年, 李青颖等对重庆市633名0-36个月龄的婴幼儿母亲的研究结果显示, 自觉母乳能满足婴儿需求, 是母乳喂养自信心的有利因素[12];2013年, 代兰芬对160例住院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认知研究发现, 产妇对母乳喂养的认识状况不足、对自己的乳汁量和母乳喂养信心不足、社会支持不足是影响纯母乳喂养建立的原因。多个研究中心证实, 在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中母乳喂养自信心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基于以上影响因素, 本研究旨在探讨传统的母乳喂养方法与个体化母乳喂养护理路径对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 为临床母乳喂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个体化母乳喂养护理路径针对个体, 整体的、全面的看待产妇, 对其生理、心理、情感等多方面问题进行分析、评估, 制定符合个体的护理计划。满足不同产妇的需求, 使其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 护理路径对每个孕产妇进行充分的评估, 针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与护理。节约人力资源, 重点突出, 避免了内容千篇一律, 充分体现尊重个体的人性化护理理念。方法简单易于实施。母乳喂养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发挥产妇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 目标明确、具体, 内容详实, 杜绝了产妇教育程度不同, 知识面的差异性。护士按照护理路径进行工作, 按质按量完成计划性工作。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其最终结果是为产妇建立档案, 选择最佳的母乳喂养护理方案, 降低医患双方成本, 提高护理效果。

喂养方法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0例初产妇,纳入标准:①均自愿参与研究;②孕周>32周;③无严重的内科合并症;④新生儿指标正常;⑤无妊娠期合并症、产科合并症;⑥ 无精神疾病、无沟通障碍;⑦ 无母乳喂养禁忌证;⑧ 无乳房繁育缺陷。排除标准:① 早产和过期产;② 胎儿畸形、染色体变异;③合并有心、肝、肾等严重疾病;④产妇合并有营养不良;⑤产道异常、前置胎盘或者胎位不正;⑥严重听力和语言障碍、文盲、其他原因不配合健康教育者;⑦乳腺皮肤破损、乳腺疾病史。将该组产妇采用SAS软件分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中年龄22~35岁,平均26.5±7.2岁。孕周38~42周,平均39.5±1.3周。剖宫产23 例,顺产27例。受教育年限10~20 年,平均14.2±4.4年。新生儿体重2.5~4.5kg,平均3.2±1.7kg。对照组年龄22~37 岁,平均27.8±7.5 岁。 孕周38~42周,平均39.2±1.5 周。 剖宫产25 例,顺产25 例。文化程度9~21 年,平均13.5±4.5 年。 新生儿体重2.3~4.3kg,平均3.3±1.5kg。两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除母乳喂养护理指导方法不同外,其他护理方法均相同,实行母婴同室。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无时间限制,随机分散的进行口头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的母乳喂养指导,具体内容如下:

1.2.1早孕期间的母乳喂养指导

采用演示、宣传册发放、视频联合的方法,介绍母乳喂养的优点(有助于增加母婴情感交流、早期吮吸可刺激乳头,促进催乳素的释放,加快泌乳,预防产后出血和子宫疾病等[2]),讲解母乳喂养期的保健方法、营养等[2],引起产妇对母乳喂养的重视。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模拟训练。

1.2.2待产室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

产妇入院待产,责任助产士告知哺乳前的准备,以及母婴皮肤早接触早吸吮的方法和重要性。对产妇进行心理安抚、精神支持,告知积极心态对分娩结局及产后泌乳的影响,鼓励产妇调节情绪。

1.2.3产房或手术室的母乳喂养指导

在产房或手术室,责任助产士在婴儿娩出后协助进行母婴皮肤直接接触和早吸吮。要求婴儿娩出1h内进行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持续时间至少30min。剖宫产婴儿与产妇通过“贴贴脸,拉拉手”的方式进行早接触。

1.2.4产妇转至产休区的母乳喂养指导

产妇转至产休区后,责任护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协助剖宫产产妇与婴儿进行皮肤早接触早吸吮[3]。告知产妇每次喂奶前清洁双手,擦净乳头,并按摩乳房。告知产妇不论是螺旋式按摩还是穴位按摩,都能有效促进产后乳腺管的通畅,缓解乳房肿胀,预防乳腺炎的发生,提高按摩的依从性。引导产妇使用正确的婴儿含接姿势,以减少哺乳时的疼痛。结合产妇的具体情况给予体位指导,对于乳头凹陷的产妇,可采用床上坐位,牵拉出乳头后进行喂乳或采用橡皮奶嘴辅助;对于乳头扁平的产妇可采用床上坐位喂乳;对于身材偏胖的产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4];对于乳头条件好,乳晕柔软,身材匀称的产妇,指导其进行侧卧位喂乳。向产妇介绍产后乳房清洁的知识,指导其每天用清水用温开水清洗乳头、乳晕。

1.3 观察指标

①母乳喂养知识:依据《爱婴医院评估母亲问卷》、《母乳喂养培训教材》的相关内容设计母乳喂养知识问卷;共10个条目,若干个小项,均为选择题,根据产妇的作答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其中优为大多90%以上的题目,良为答对50%~90%的题目,差为仅答对50%的题目。②母乳喂养的信心:采用数字评分法,让产妇对自身母乳喂养的信心进行评价,评分1~4分,评分越高表明喂养信心越大。③泌乳量:多少分为充足、正常、少三种层次,其中充足的标准为乳房胀满[2],挤压时有乳汁,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婴儿精神状态好,能够安静入睡,大便成形,黄色,2~3次/d。④母乳喂养成功率:采用美国Mattews规定的母乳喂养测量工具评定,共包括4个维度,每个维度4个条目,每个条目0~3分,总分0~12分,>8分为母乳喂养成功。⑤纯母乳喂养:参照相关文献[5],婴儿除母乳外不添加任何食物(包括水),为两次喂哺间新生儿产生满足感且排尿>6次/d,排便每天若干次。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 14.0,采用双人双录入数据以确保准确性,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根据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知识、信心及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母乳喂养信心评分和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泌乳情况、纯母乳喂养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1 母乳喂养指导提高了初产妇的喂养信心

母乳喂养信心是影响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中社会心理学和人口统计学因素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研究报道,低信心产妇早断奶危险性是高信心产妇的3.1倍[6],母乳喂养信心的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及延长母乳喂养的时间均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施母乳喂养指导的观察组喂养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好,母乳喂养信心、喂养成功高,有统计学意义。在母乳喂养的实施中将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分为4个时间段:孕期母乳喂养指导、待产室的母乳喂养健康教育、产房或手术室的母乳喂养指导转至、转至产休区的母乳喂养指导,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指导过程,能够满足孕产妇各个时期对母乳喂养知识的需求。通过母乳喂养技能的传授,如运用模具示范哺乳体位、托乳手法、乳房按摩手法、挤奶手法、婴儿含接等实践技巧等,增强了产妇的喂养技能,进而提高了喂养信心,促进产妇顺利向母亲角色转换,这是促进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7]。而且产妇掌握了足够的母乳喂养知识后,会相信在自己现有的能力下,加上这些刚学习到的应对技巧,会更好地完成母乳喂养[8]。

3.2 母乳喂养指导促进了初产妇的产后泌乳

产后泌乳量足够是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关键。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施母乳喂养的观察组产后泌乳量多,纯母乳喂养率高,有统计学意义。喂养护理指导通过专业人员的知识传授,使产妇及家属认识到母乳喂养带来的好处,知晓配方奶喂养的危害、早开奶的重要性、按需哺乳的重要性、乳房护理知识、产后营养知识等,解除了哺乳影响形体的顾虑,减轻了产妇产后泌乳的心理负担[9],有利于产后泌乳。产后喂养指导中的乳房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从知识、技术、手法等干预方面促进了乳汁分泌,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乳房按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产后的乳房胀痛,对于预防乳腺炎的发生也具有积极效果。乳房按摩是一种无创护理技术,可改善乳房局部血液循环,收缩乳腺腺管,提前泌乳的时间,促进乳汁的分泌,也能够减少乳房结节以及乳腺炎等并发症的出现[10]。研究报道,实施乳房按摩产妇的产后泌乳量多于未实施的产妇。

摘要:目的:探讨喂养护理指导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喂养信心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4月至6月收治的100例初产妇采用SAS软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母乳喂养护理指导,比较两组的母乳喂养知识、喂养情况及泌乳量。结果: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知识掌握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母乳喂养信心评分和喂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泌乳量多于对照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护理指导能够增加初产妇的母乳喂养知识,促进产后泌乳,提高母乳喂养信心和纯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喂养护理指导,初产妇,产后泌乳,喂养信心

参考文献

[1]李玉娥,高亚莉.孕产期健康教育培训对剖宫产率及母乳喂养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53(41):42-43.

[2]赵铁兵,孙艳梅.孕期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及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36(3):477-479.

[3]白秋芬,杨丽琛.母乳喂养认知行为现状及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55-58.

[4]罗琳雪,韦桂源,方文珠,等.超早期乳房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泌乳影响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34):3599-3600.

[5]白秋芬,杨丽琛.母乳喂养认知行为现状及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7):55-58.

[6]曾菊芳,潘夏燕,陶雪玲,等.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对产后母乳喂养及避孕行为的影响[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2,42(5):497-498.

[7]钟远梅,梁玮伦,许娟娟.母乳喂养支持系统对产妇喂养方式及健康知识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6):1461-1463.

[8]汪新菊,舒新莲,王乐霞.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4):4009-4011.

[9]黄俊岭.母乳喂养自信心的护理干预对初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天津护理,2011,19(2):65-67.

母乳喂养新解 篇10

喂奶前怎么做乳房的消毒工作?

为保证宝宝能吃到卫生的奶,每次喂奶前我不仅把手洗干净,还用消毒纸巾仔细擦拭乳头和周围皮肤。我这种做法对吗?

母乳喂养的一大好处,就在于它是有菌喂养的过程,我们不要人为地变成无菌喂养的过程。在给宝宝喂奶的时候,不要用消毒巾擦拭乳头和乳房周围,只要用温毛巾擦干净就可以了,这样做才不会杀死乳头周围的细菌,让宝宝在吸进乳汁的同时也吸进一部分细菌,帮助肠道菌群保持平衡。

他哭了是因为饿吗?

宝宝一哭,家里老人就让我赶紧给他喂奶,说是宝宝饿了,宝宝还小,就得按需哺乳,别让他老哭。所以现在我是宝宝一哭就喂奶。这样做对吗?

不要把喂奶当成止哭剂。孩子出生前生活在羊水中,出生后之所以他会哭,就是因为他肺内的很多水还没有被充分吸收,呼吸有些费劲,他要靠哭来获得更多的氧气。而哭的过程可以强迫性地使水在肺内被吸收,对孩子正常肺功能的建立有好处。很多孩子在2周到一个月时会出现呼吸道的一些问题,比如短暂的呼吸停止、快速呼吸、咳嗽等,照胸片时显示有肺炎。为什么会这样?就是肺水没有吸收好,而这种情况很多都是家长人为造成的。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哭,一哭就喂奶安抚,使孩子根本没有哭的机会,导致肺水不能很快被吸收。

呼吸道是一个开放的器官,细菌和病毒是可以自由出入的,如果肺水不能很好地被吸收,就成了细菌病毒的培养基,使孩子出现呼吸道疾病。可见,肺水被吸收得越快,孩子的肺部就越健康,呼吸道的发育就越好。

有没有和母乳基本相似的配方奶?

我的宝宝马上就要出生了,我担心母乳不够或下奶晚,想给宝宝准备配方奶,可是不知道怎么挑选配方奶,想问问崔大夫,有没有一种配方奶是和母乳基本相似的?

母乳是宝宝最佳的营养来源,目前没有一种配方奶能够与母乳比拟。因为目前还无法弄清楚母乳中所含的所有营养成分,所以也无法模仿。

母乳下来之前可不可以先喂配方奶?

宝宝刚刚出生,我担心宝宝饿着,在母乳还没有下来之前,我先给宝宝喝点儿配方奶行不行?

现在我们一直在强调尽早开始母乳喂养的意义。因为让宝宝尽早吸吮妈妈的乳头,意义不在于能不能吸出乳汁,而在于帮他尽早建立起肠道菌群。妈妈的乳头上和乳头周围的皮肤都附着细菌,这些细菌是需氧菌。宝宝吸吮乳头时会把这些细菌连同空气(含有氧气)一起咽进去。需氧菌需要在有氧的环境下才能存活,在消化道内一路往下,氧气越消耗越少,需氧菌没有了氧气,存活的也越来越少。到结肠时已经是无氧环境,需氧菌已经无法存活。

而妈妈乳管里的厌氧菌也会被宝宝接下来吸到肚子里,在已经形成无氧环境的结肠内可快速增多,形成优势菌群。这些厌氧菌在氧气下无法存活。如果没有让宝宝先吞入需氧菌,它们不把氧气消耗掉,厌氧菌就不能很好地在宝宝的肠道内存活。这样一个非常奇妙的早期母乳喂养过程是任何人工喂养方式无法替代的。现在有的配方奶中已经添加了益生菌,但如果没有先吸吮妈妈乳房这一过程,益生菌的添加也只是一个概念而已。

可见,让宝宝先吸入妈妈乳头的需氧菌,再吸乳管里的厌氧菌,使早期的肠道菌群很好地建立,随后才吸入初乳,这样的过程才是最好的。过去有人认为母乳中的抗体可以帮助宝宝提高抵抗力,这种说法虽然不错,但母乳抗体的作用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更大的作用在于早期喂养中的肠道菌群的建立。如果宝宝还没有吸吮乳头就直接喝配方奶,肠道内的菌群还没有建立起来,牛奶蛋白进入肠道后,很有可能引起宝宝过敏。

母乳不够会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我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也想尽量做到纯母乳喂养。可是我总担心自己的母乳不够,如果宝宝吃不饱,会不会影响他的生长发育?那还不如给他加配方奶呢。

担心乳汁不足会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受影响,这样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只要掌握好一个原则,妈妈们就不会左右为难了,这个原则就是,只要宝宝的体重下降没有超过出生体重的7%,宝宝就不会出现营养不良,就可以坚持纯母乳喂养,而不必急着添加配方奶。

大三阳的妈妈能喂母乳吗?

我检查出是大三阳,家里人都不让我给宝宝喂奶,怕传染给他。我自己也很担心,这种情况只能让宝宝喝配方奶粉吗?

有的妈妈乙肝检查结果是表面抗原呈阳性,也就是大三阳或小三阳,通常认为只要查到乙肝有阳性记号就不能喂母乳,这是不科学的。只有妈妈血中的乙肝病毒DNA载量超过106,才不能喂母乳,与大小三阳没有直接关系。应该检查血液中的乙肝病毒DNA的载量,也就是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情况,如果没有复制,那就说明没有传染性,就可以哺乳。

崔大夫提醒年轻妈妈

尽可能自然分娩,第一口母乳喂养,孩子的免疫系统才能很好建立,以后生病的机会才会大大减少。

母乳是宝宝最佳的无可替代的食物。

宝宝一出生,要让他尽早吸吮母乳,这样才能尽早使肠道菌群建立。

不要一哭就喂奶,适当哭一哭有利于宝宝肺部的健康。

喂奶前不要给乳房做消毒,这样会伤及宝宝的肠道菌群。

喂养方法 篇1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分娩的足月单胎产妇148例,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年龄21岁~39岁, 平均年龄 (26.01±5.27) 岁;分娩时胎龄36周~43周, 平均 (38.59±1.92) 周;其中自然分娩57例, 剖宫产17例。观察组年龄22岁~38岁, 平均年龄 (25.74±4.68) 岁;分娩时胎龄34周~41周, 平均 (37.92±2.38) 周;其中自然分娩54例, 剖宫产20例。2组患者在年龄、胎龄、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 年龄20岁~40岁之间者。 (2) 均已经过医院相关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者。 (3) 患者及其家属签置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标准者。②有精神疾病史者。③合并严重心、肝、肾及造血系统等功能异常者。

1.3 护理干预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产后常规护理干预。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产后综合护理干预: (1) 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实行早接触、早吸吮, 将新生儿于产后30 min内裸放在母亲胸前, 并且协助新生儿吸吮母亲的乳头超过30 min, 然后随母一同回母婴同室。剖宫产的难产儿在断脐带后立即与母亲进行贴脸, 回病房后母亲有应答反应后再进行早吸吮不少于30 min。 (2) 母婴同室, 让新生儿与母亲在一起, 确保母婴每日因护理治疗分离的时间不超过60 min。 (3) 实行按需哺乳, 护理人员应嘱咐并指导产妇采取正确的哺乳姿势与挤奶方式, 当婴儿啼哭或母亲乳房胀时应哺乳。护理人员应嘱咐产妇在产后4 d内应进行产后乳房热敷, 时间为5 min~10 min/d;再用无名指、中指、示指的指腹对产妇乳房根部给予螺旋式按摩, 然后再由乳房边缘向乳头挤压按摩, 采取的力度应适当, 按摩次数为每天不少于6次。最后再利用中指与拇指相对重复快速挤压, 每日2~3次。 (4) 母婴同室设有责任护士, 专门负责母乳喂养的技术指导及健康宣教。 (5) 每位孕产妇及家属发放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册一本, 让母乳喂养得到家庭及社会的支持。 (6) 取消奶瓶奶嘴, 更不能使用橡皮奶头作为安抚物。 (7) 产妇出院后医护人员应进行电话随访或探访, 实行新型的促乳模式, 并且让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持续地学习, 处理好工作与母乳喂养的关系。从而确保纯母乳喂养能持续6个月, 以及母婴分离时婴儿也能吃到母亲的奶, 让母乳喂养成为一个家庭及社会的大事, 进而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得到延长。

1.4 观察指标

(1) 观察2组母乳喂养率。参照WHO的新生儿发育指标标准和1989年4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 主办的母乳喂养定义会议上确定的母乳喂养不同水平标准给予评估, 完全母乳喂养率与高比例母乳喂养率之和为母乳喂养率。 (2) 观察2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u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母乳喂养率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为83.78%,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22%,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比较

观察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目前, 母乳喂养是最科学的育儿方法。母乳营养丰富, 易于消化吸收, 并且脂肪、蛋白质以及糖的比例适宜;母乳含不饱和脂肪酸、乳糖的量多, 有利于乳酸杆菌生长。但由于母亲工作无法协调以及乳汁分泌不足等原因, 我国产妇纯母乳喂养时间短, 并且喂养率低[3]。为提高新生儿免疫力, 以及确保新生儿母乳喂养率和喂养持续时间, 我院采用产后综合护理干预, 向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新理念;采用早接触、早吸吮、母婴同室, 以及按需哺乳及夜间哺乳;告知目前不能够自行为新生儿添加任何食物;指导产妇采用正确的哺乳姿势, 可使新生儿有效地吸吮, 刺激泌乳[4]。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观察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延长产妇喂养持续时间。

综上所述, 实施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对于产妇和新生儿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可明显提高母乳喂养率及延长母乳喂养持续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率以及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148例足月分娩单胎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 对照组采用产后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产后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产后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母乳喂养率, 并且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延长。

关键词:产后综合护理干预,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影响

参考文献

[1]马丽萍, 钱兴国, 苏宜香, 等.广东省0~18个月龄婴幼儿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 23 (6) :711-713.

[2]陈小霞.护理干预对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优生优育, 2013, 19 (7) :592-593.

[3]姚凯云.产后护理干预对母乳喂养率及持续时间的影响[J].健康之路, 2014, 13 (8) :299.

上一篇:积累整理下一篇:瞬时功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