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扩展

2024-08-02

职能扩展(共4篇)

职能扩展 篇1

档案馆是档案事业的主体, 对档案馆职能的研究对于我国档案馆理论与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社会信息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社会民主化的推进, 为档案事业带来了变革和进步。作为档案事业主体的档案馆自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档案馆的职能进一步扩展, 从最初的“三位一体”的定位, 发展到了“五位一体”。档案馆能否适应自身职能的不断扩展, 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一、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发展

2000年召开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十五”期间全国档案馆工作的重点是把各级档案馆建设成为“二个基地, 一个中心”, 即把档案馆建成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中心。这就是“三位一体”的档案馆职能定位。

2004年召开的全国档案局 (馆) 长会议, 对档案馆的功能建设进行了进一步系统阐述。强调要充分发挥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 把档案馆真正建成档案安全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公开现行文件集中向社会提供利用的中心和档案信息服务中心, 即“两个中心两个基地”的“四位一体”功能。

2009年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工作报告中又重新对新型国家档案馆作了明确的功能定位, 即国家档案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安全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中心、电子文件管理中心。

二、档案馆职能不断扩展的原因

存史与利用是档案馆的基本职能, 这是学界普遍认可的, 虽然对这两者谁是核心职能存在分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有关文件规定, 我国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 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 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这也就是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存史与利用这两个职能。从“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职能的扩展, 就是在这两个基本职能的基础上, 逐渐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府信息公开中心和电子文件管理中心这三个职能定位。在这里, 笔者主要阐释这三点提出的原因。

1.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能的提出。

这一点是与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和文化作用密不可分的。档案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历史的真实记录, 内容广泛而丰富, 它可以说是民族文化的“根”和民族文化心理的情感寄托。正如挪威档案学家米克伦在第十二届国际档案大会的报告中所指出的:没有档案的世界, 是一个没有记忆、没有文化、没有法律权利、没有历史的世界。历史档案中蕴涵的信息,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也真实地记载了建国前中华民族经历的各种战争和屈辱, 同时也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所作出的努力和拼搏。历史档案的存在, 是凝聚人民爱国情怀的强大力量, 档案馆也因此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2. 政府信息公开中心职能的提出。

政府职能的转型, 给档案馆创造了机会, 作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部门之一的档案管理部门, 投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就要向人民群众提供政府活动的信息, 当好人民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

随着政务公开制度的实行, 档案部门也开始有了新的尝试。2004年新修订的《上海市档案条例》是目前全国第一个以地方法规的形式明确档案馆为本地区政务信息公开场所的法规。一些地区也紧跟其后, 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 如山东省委办公厅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已公开现行文件送交利用实施办法》、中共深圳市委办公厅《关于市区两级档案馆作为我市政务信息公开场所的通知》还有杭州市人民政府令发布的《杭州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等。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并于2008年5月1日实施。以法律、规章的形式明确档案馆为政府信息公开场所, 为档案馆提供了一个通过提供政务信息利用促进政务公开更广泛地服务广大群众的平台, 加快了档案馆参与政务信息公开服务的进程。

3. 电子文件中心职能的提出。

20世纪中叶以来, 信息技术革命引发并带动了人类社会的管理革命和记录革命, 使电子文件这一新生事物以其无可争议的生命力成为社会记录、传达、留存信息的重要工具和未来社会文件的主导形态。电子文件正实实在在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迎接电子文件的挑战, 构建完善的电子文件管理理论和方法, 把电子文件管理好、开发利用好, 使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在电子时代得以继续保存, 是档案馆义不容辞的责任[7]1。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库、数字档案馆等的建设也逐渐成为档案馆面临的重要任务。

三、档案馆职能扩展之我见

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想要成熟壮大就需要更多地努力, 档案事业亦是如此。现在档案馆职能建设总体情况是良好的, 但是其中难免受到个别领导干部浮躁和急功近利心态的影响。一些地区为了发展专门建了新的档案馆, 但是偌大的档案馆如果没有足够的档案资源和服务意识的支撑, 它也只是一个门面工程。又比如, 将档案馆是否成为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场所, 作为测评标准纳入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 是不是合适呢?档案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 但是如果夹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 档案事业的发展与政绩挂钩, 那建设的质量可能就令人担心了。关于档案馆职能的扩展, 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1. 档案馆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各类档案馆, 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 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冯惠玲老师主编的《档案学概论》中指出:档案馆的基本任务主要有接收与征集本级各机关、团体及其所属单位具有长期和永久保存价值的档案以及有关资料, 科学的管理;通过多种方式, 积极地开展档案资料的利用工作;参与编史修志。但并不是说法律这么规定, 档案馆的职能就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

档案馆的职能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它是一定时期社会要求它承担的责任、履行的义务。职能扩展是新形势下对档案馆建设的新的期望。从上世纪50年代我国档案馆建设起步至今, 实践证明, 档案馆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的影响。各级各类档案馆应该摆正心态, 抓住机会, 利用政府、社会创造的良好条件, 积极投身于自身的功能建设, 在大家都发展进步的潮流中, 不前进那就是倒退。

2. 档案馆职能建设应该先做好再做大。

档案职能的扩展应当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就如同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又好又快”一样, 把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 在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求得发展的速度。各级各类档案馆应该首先做好最基础的职能建设, 从“三位一体”甚至从更基础的“藏”和“用”入手, 因为任何其他的职能都是以这几项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目前一些地区的档案馆依然只是单一的接收与征集档案, 缺乏多渠道获得信息的方法, 缺乏主动进行档案信息捕获的做法。对于这一类档案馆, 它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多途径丰富优化馆藏, 积极开发馆藏档案信息资源, 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先要会走才能会跑。如果“三位一体”还没有做好, 那么再增加到“四位”“五位”, 这只会增加档案馆的负担, 让档案馆更加应接不暇。不断增加的任务量也会消磨档案馆职能扩展的激情与动力。

3. 档案馆职能建设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不同地区的档案馆建设时间有先有后, 规模有大有小, 投入资金有多有少, 那么自身目前的发展状况自然不会完全一致。对所有的档案馆职能建设的要求也应该有区别有侧重, 不能一刀切。

“三位一体”“五位一体”是建设目标, 但是不能为了这个目标就不顾自己的现实状况, 各个档案馆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制订计划, 按部就班的实施。而且新功能的建设必须和档案馆的机构建设、新制度建设、新管理机制建设协调一致, 如果缺乏这些要素的保证, 也会严重制约档案馆新功能建设目标的实现。并不是说挂上了五个牌子, 就实现了这五项功能建设, 盲目的进行“名称工程”建设, 只会让档案馆虚有其表。比如说, 有些地区的档案馆基础较好, 发展速度较快, 现在已经基本具备了“五位一体”的职能, 只是电子文件中心这一项比较薄弱, 那么它就可以对该项进行重点建设。引进信息技术和网络设备, 开发多种检索工具, 提高档案工作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以确保电子文件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而有些地区的档案馆起步较晚, 发展也相对滞后, 目前还处在“三位一体”的阶段, 那么它的当务之急就是加强原有的“藏”和“用”, 同时进行政府信息公开职能建设。

总之, 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为档案馆职能的扩展打下了基础。我们应该以积极向上的心态、科学的精神和踏实的作风来拓展档案馆职能, 使档案馆真正满足社会的需求。

摘要:本文从档案馆职能由“三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扩展谈起, 阐述了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并对未来档案馆职能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尝试对档案馆职能的扩展, 提出新的看法。

关键词:档案馆职能,职能扩展

参考文献

[1]刘有权.档案馆四位一体功能定位与建设[J].陕西档案, 2008 (1) .

[2]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局 (馆) 长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档案, 2010 (1) .

[3]杨璐.试论基于“五位一体”档案馆的新角色定位[J].云南档案, 2012 (7) .

职能扩展 篇2

一、“免疫系统”理论视野下经济责任审计职能的扩展

(一)防御职能。

防御职能是指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免疫的防御功能将会有效地抵御病菌、病毒等对机体的入侵,从而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审计工作的重点,是切断“火源”,而不是只顾“救火”。经济责任审计的防御职能,其实质是审计监督关口的前移,审计机关应与组织部门协商,改变过去单一的离任审计方式,开展任前审计。领导干部在拟任新的领导职务前,对其担任原领导职务时应负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与组织部门的“离任考核”一起,作为是否使用任职的重要依据。任前审计对防止领导干部提拔使用中存在的“带病”提拔问题将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有问题的领导干部不被任用,减少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护了国家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

(二)稳定职能。

稳定职能是指机体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或损伤的自身细胞的能力。生物体的各种组织、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不断地新陈代谢,来维持机体的健全。机体也必须从体内不断地清除衰老和死亡的细胞,促使细胞新生,在这方面免疫的稳定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的稳定职能,其实质是开展任中审计,并以任中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目的是识别风险后迅速采取措施并将损失降到最小。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在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地发现贪污舞弊等违法违纪问题,并对有问题的领导干部进行查处,保持党的新鲜血液,确保国家经济资源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三)监护职能。

监护职能可以识别和消灭体内产生的突变细胞。在外界环境影响下,体内经常发生一些细胞的变异,这些细胞一旦发育起来就是肿瘤细胞。体内的免疫监视功能可及时发现这种异常细胞,并及时将其清除。近些年,经济责任审计在加强我国各级领导干部的任用、管理和监督,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治理和防范腐败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对出现问题的领导干部处分的力度并不大,一些违纪违规问题是屡查屡犯,屡犯屡查,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监护职能,赋予审计机关更高的行政执法能力,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处理,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检察机关经济案件线索的双向移送制度,可将发现的肿瘤细胞及时清除掉。

二、实现“免疫系统”理论视野下经济责任审计职能扩展的措施

为了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职能与“免疫系统”职能,笔者认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

(一)实现领导干部任前、任中、离任审计计划管理。

审计机关应与组织部门协商,改变过去单一的离任审计方法,对经济责任审计采取任中、任前、离任三种审计方式,以任中审计为主,严格按计划管理,有助于经济责任审计防御和稳定职能的扩展。

1. 领导干部任中审计计划管理。

对任期满三年的领导干部,无论岗位是否变动,原则上都要进行审计。在计划的安排上注意突出重点,对具有执法权、管理权,资金拨付多、下属单位多的领导干部,侧重进行审计;对群众反映问题较多的领导干部,安排主要力量进行全面审计。进行任中审计计划管理,可以及时发现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和处理问题,为经济建设的稳定发展发挥作用。

2. 领导干部任前审计计划管理。

根据组织部门委托,对掌管资金、物资部门的主要领导成员提拔任用时,都要进行任前审计,并逐渐扩大任前审计的范围和比例,列入审计计划,逐步实现“先审计,再任职”的干部任免程序,有问题的领导干部坚决不能上任,业绩不好的领导干部报组织部门重新考虑。开展任前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可以有效地预防领导干部的“带病”上岗问题,为保证领导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3. 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计划管理。

把三年内达到离职退休年龄的领导干部,统一列入各地的年度审计计划。审计部门根据组织部门提供的领导干部名单,自行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计划,力争在领导干部离任前完成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是保证领导干部工作质量,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治理和防范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计划管理,仍是今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加大审计成果运用转化的力度。

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转化的力度,对于有效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护职能和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威慑力具有重大作用。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加大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转化的力度:一是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处分的力度。在2008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表示,2008年全国审计机关共对2.4万多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有64名领导干部被审计拉下马,同时,还有226名其他人员的问题被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应该说,受处分的比例并不高。“审计难,处理更难”,“法不责众”,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应加大处罚力度。二是建立检察院、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机关经济案件线索的双向移交制度。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院发现线索,但涉案资金尚不够立案时,应向审计机关提供线索,先以审计的名义由双方派人进点检查,最终结果够立案标准则进入司法程序,不够立案则进行审计处理处罚。审计机关在开展审计过程中,如发现严重违法、违纪线索,在查证属实后,须经检察院或纪检、监察部门立案调查的,应立即将前期调查资料移交上述单位,立案处理。

(三)大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免疫系统”理论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能力培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促进审计工作的创新。

1. 加快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审计,作为“免疫系统”,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积极防御领导干部“带病”上岗,及时发现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犯的错误,以及有效处理所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审计人员应该熟悉政策法规,掌握国家发展动向,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研究,提高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通晓经济业务,开展职业后续教育,学习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提高政治觉悟,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增强对外界腐蚀的抵抗力、免疫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

2. 严格考核,激励审计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要激发审计人员工作中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考核机制。每完成一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项目组领导和项目组成员应对组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并定期汇总,根据评价结果对相应人员进行奖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审计人员及时发现不足,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弥补,还可以激励审计人员发挥聪明才智,更快更好地完成审计工作,激励他们在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并与审计事业协调发展。

(四)加快法律规范建设。

职能扩展 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会计职能扩展

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企业对外的一种形象, 它真实、详细和准确地描述了企业目前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 预示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 会计信息的生存环境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会计信息在满足企业内部需求的同时, 还要顺应经济发展形势, 不断满足社会化的需求。这些需求者有市场投资者、政府监管部门、银行等, 例如很多上市公司需要定期公布公司的财报以使广大投资者能通过公司的财务报表了解公司近期的发展状况和将来的发展前景。在我国, 市场机制的调节与政府的干预相互协调与补充, 这是经济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适应这种经济发展趋势, 会计信息的职能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应当有相应的扩展。基于此, 文章从会计信息的需求社会化出发, 论述会计职能的扩展。

一、会计信息需求的社会化

(一) 会计信息

所谓会计信息主要是财务单位为了向债权人、股东或者其他有权利使用信息者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企业经营成效所公布的财务方面的信息。它公布的形式主要有财务报表形式、附注形式或者财务分析报告形式等。会计信息是企业从专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视角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情况, 一般包括企业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实际是一种数据档案, 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收支、债务、利润、应收账款等各种数据。这些数据按照国家会计法规和财务管理法规、企业会计规章和财务会计程序等进行分析、加工处理, 进而提炼出对信息使用者有用的财务和经济信息。因此会计信息是企业管理和会计管理的基础。

(二) 会计信息需求

企业内部要通过会计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而外部在不了解企业内部结构、业务能力和技术创新潜力的前提下, 大都只能通过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信息来进行分析判断。由此可见, 会计信息的需求在不断扩大。会计信息需求扩大的原因之一是, 信息需求者可以通过对企业过去所发生的盈利来源、资金分配、资产负债比率等财务信息分析企业的管理能力、未来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正式因为会计信息的作用巨大, 因此它的真实、完全与可靠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 现在很多企业或单位在公布会计信息时, 往往有意将对其不利的信息隐去或者美化, 使外部需求者无法获得真实、完全、可靠的信息。信息化时代并没有实现信息的及时有效、真实的传播, 时间上的时滞和多层次传递中信息发生的扭曲, 致使信息使用者不能正确的做出决策, 降低了决策的效率。另外, 信息的质量也有待考量。企业公布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 使信息需求者不能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 例如政府部门不能从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中提取出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建议, 使社会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因此, 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会计信息需求的扩大, 而且是对高质量会计信息需求的扩大。

(三) 会计信息需求的社会化

会计信息一开始是为满足企业内部需求而形成的,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使企业的所有者不能深入、全面的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他们只能通过企业的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报告等来了解公司的资金使用情况、分配合理度和企业发展情况。企业的管理人员通过所获得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策略做出调整, 对企业内部的资金、人力和资产等进行合理分配与使用, 并尽可能的挖掘企业所具有的潜力, 减少浪费与经营风险, 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 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现在有很多全面系统的会计处理软件, 将企业各种经营信息处理与转化成会计信息, 再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处理得出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分析报告。但是, 随着企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会计信息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 而是向社会化需求转变。所谓社会化需求是指会计信息的需求拓展到了企业的外部, 如投资者、相关政府部门、债权人、其他社会公众等都是会计信息的社会化需求者。投资者的外部需求比较容易理解, 投资者作为企业的拥有者有权力知道企业的财务信息, 进而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至于政府机关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求, 主要是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掌握, 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根据掌握的市场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 以此来合理配置资源, 保证和促进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而债权人, 更是有权利获得企业的相关会计信息, 债权人如银行必须要定期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还债能力进行评估。及时制定预防措施, 以防企业的资产负债比重过高, 企业资本运作受到影响而无法偿还债务的情况。此外还有市场调节、经济运行的需求, 会计信息的全面、真实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的运行与市场经济的调节。

二、会计职能在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下的扩展

会计职能是企业财务会计岗位中会计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在应用中所体现出来的功能与作用。会计职能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的“薄记”会计职能, 近现代加入“管理思想工具”的会计职能和现代的信息化会计职能。

传统的会计职能主要是以企业本身的财务为主体, 以企业在法律范围内制定的财务会计管理准则为宗旨, 完全是为企业自身服务的, 而且传统的财务会计部门单纯是作为企业的一个记账部门, 只是为企业提供账目管理并没有为企业的经营方针提供支撑与成效反馈。近现代的会计将管理思想加入到会计职能当中, 使会计信息不仅是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工具更是企业管理者们制定企业未来发展目标的决策依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信息化时代的冲击, 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不断增多, 会计信息需求的社会化趋势表现明显。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范围在不断扩大,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不仅企业内部自身希望掌握全面、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 企业外部需求者也同样希望看到的是全面、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而很多企业为了美化企业形象, 向外提供一些不真实的信息, 给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信息传递的时滞与失真,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经济秩序的紊乱, 使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市场经济改革不能有效的实施。

因此, 在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的趋势下, 要结合多方面的力量, 将会计职能进一步拓展, 利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会计信息事前、事中与事后的获取与处理把好关, 保证整个信息过程的全面、真实、客观、有效。会计职能扩展表现在将会计的核算功能与监督功能结合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与可靠;表现在会计职能在会计环境方面的拓展, 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文化环境等都会对会计职能产生直接的影响;表现在会计信息共有性的转变, 传统会计信息是为企业自身所有的, 而社会化需求使其具有了公共物品的性质, 这就使会计信息不仅要有反映经济个体内部经济活动信息的职能, 还应该具有记录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信息的职能,

三、结语

文章对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和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背景下的会计职能拓展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在信息经济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 会计信息要结合时代的特点, 不断调整, 运用高科技手段, 将会计信息模型化、数据化。为了建立一个系统的经济信息网络, 有必要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模型来将各个会计信息联结起来。由于每一个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财务管理与会计知识掌握程度有差异, 并且他们各自想了解的会计信息不同, 因此, 会计信息负责人员应当根据需求者的不同制定个性化的会计报告。例如投资者想看的是资产、负债、企业业务投资分配比等, 那他们所获得的财务报告就应该着重这方面的内容;债权人只关注企业的资产负债比, 那企业就应该注重这方面信息的传递;政府部门要以各行各业的经济活动情况为依据, 分析国家经济形势, 对国家的经济改革、产业政策等做出调控, 因此各企业在与政府相关单位接触时, 财务报告要写的尽可能详细与全面。

参考文献

[1]徐丽萍.会计信息需求社会化与会计职能的扩展[J].中外企业家, 2013, (9) .

[2]曹立明.实时会计与全息会计:信息化环境下未来会计信息系统展望[J].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3, (5) .

职能扩展 篇4

近年来,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和随班就读工作的全面展开, 我国培智学校的教育对象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轻度智力落后儿童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随着社会的发展, 家长的教育意识在逐渐增强, 越来越多的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和脑瘫儿童、自闭症儿童进入到培智学校接受教育。家长们也更加关注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接受到了有质量的教育。然而, 从1981年在北京市成立最早的培智学校开始, 我们的学校从设备设施到教学内容方法都是针对单一类型的智力落后儿童尤其是轻度智力落后儿童来设计的, 不能满足教育对象多元化的变化, 故而教育教学质量也一直受到社会的诟病。如果不及时更新观念, 调整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式来应对这些变化, 我们就很难完成特殊教育的任务、达到国家规定的培养目标。

针对目前培智学校教育出现的新情况, 2007年教育部出台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除了特殊教育课程观的改变以外, 还有很多不同于传统课程的变化。除了课程内容选择上以智力落后儿童生活活动为基础, 关注智力落后儿童的生活技能以及就业能力以外, 还表现在“教育与康复相结合”的课程特色上:针对学生智力残疾的成因, 以及运动技能障碍、精细动作能力缺陷, 言语和语言障碍、注意力缺陷和情绪障碍, 课程注意吸收现代医学和康复技术的新成果, 融入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咨询和辅导、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等相关专业的知识,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不少培智学校针对《方案》的要求配置了相关的场地、教具、设备等。与此同时, 《方案》也带给培智学校和教师们的教学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些我们以前忽视的词语如“探究”、“交往”、“情境”、“对话”等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重要。然而, 当我们审视现实的培智学校教学时就会发现, 我们的教学实践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我们还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培智学校传统的教育职能已经不能满足变化了的教育对象的特殊教育需要。因此, 需要对培智学校的教育职能进行重新的定位。

二、培智学校教育职能扩展的维度

培智学校对于学生的发展应该承担哪些教育职能, 已经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在此, 笔者将立足于培智学校传统的教育职能, 从应然的角度, 探讨现阶段培智学校应对教育对象变化而产生的教育职能的扩展。

1.加强培智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职能

教师的培养、发展和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影响教育改革的成败。教师素质的高低, 是决定培智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教育具有实践意蕴。但就我国的师范教育培养体系来说, 学院式的培养模式注重的是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 轻教育教学技能的形成, 一定量的实践环节也只是短期的教学实习和教学见习。我们并不否认教育教学理论对于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也承认理论的重要性。但是掌握教育教学理论距离熟练的处理实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还有一段距离。离开真实的教学情境, 没有理论和实践的反复结合, 师范生很难在师范教育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教育教学技巧。这样的毕业生进入培智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后, 由于各类残疾儿童之间的异质性、同类残疾儿童之间的差异性以及课堂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增加, 使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适应压力。事实上, 要熟练处理课堂中的问题, 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每一个新手教师都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磨练。一个成功的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特殊教育理论基础, 又需要运用他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才能保证特殊学生的教育需要的满足。目前, 我国培智学校教师队伍中大多数是中青年教师, 他们有热情、积极向上、有一定理论基础、愿学习的一面, 但在特殊教育基础理论和特殊教育实践能力两方面都需要提高。因此, 如何通过在职培训提高培智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是培智学校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国教师的职后发展多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下, 多是在假期里依托于各级各类的教研培训来集中进行的。这些培训常常是由专家对教师进行理论方面的培训或者是普通教育的一般培训, 远离教师的教育实践, 对教师的具体工作缺乏有效的关注, 不能准确、系统地告诉教师理论所对应的教学行为具体是什么。还有一些对于教师来说似乎不是必须通过培训就可以学习的东西, 比如计算机应用。这样的培训不但耗时, 而且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帮助不大。因此, 多数的职后培训对教师职业行为的改善难以产生实质影响。改变这种现状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加强结合实际的校本培训。

加强培智学校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职能, 就是强调学校要承担起促进教师职后发展的责任, 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 通过制度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建立一种集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和反思于一体的新型的教师专业学习的生活方式, 把学校变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场所。让教师在学校生活中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专业成长。美国教育家约翰·古德兰说过:“没有更好的教师就不会有更好的学校, 但没有教师可以在其中学习、实践和发展自身的更好的学校, 也就不会有更好的教师。”

加强培智学校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职能,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 学校要给予教师学术自由。教师主要是依赖他们自己的经验和专业训练决定教什么和如何教。学校要尊重教师已有的教育生活经验, 把教师的教育经验作为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资源, 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将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传递给年轻教师。

第二, 打破学校为了管理和组织活动而把教师分成学科教研组的规定, 重视教师之间的协作, 通过一些跨学科组的问题的解决, 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第三, 与高校合作。在合作过程中, 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和先进的理念, 帮助教师通过个人的反思将教学经验转化为教育智慧。

第四, 构建网络平台, 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支持。如果几所培智学校联网, 校际间可以互相支持, 交流信息, 将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如果这些网络中包括各种学校, 那么教师所获得的理论的质量将会更高, 数量将会更多。

第五,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估制度, 在教师自我成长的基础上予以一定的制度保障。

2.强化培智学校教育的家长咨询责任

当前, 很多特殊儿童家长表现出对培智学校的过分依赖。当把孩子送到培智学校后, 家长就认为孩子进了“保险箱”, 认为孩子能够在老师的精心呵护下各方面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当然也不排除个别家长把培智学校当做孩子的暂时养护场所) 。这种想法是自然的, 但这些家长似乎进入了一个误区, 即认为学校教育是万能的, 可以解决孩子的一切问题。殊不知,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的成效取决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通力配合。家长的这种想法给了学校一种无奈的选择, 即我们的学校承担了本应该由家庭承担的教育责任, 包办了孩子的所有的教育工作。而实际上, 在教育工作中, 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孩子方面应该是有分工的。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作用是不同的, 也是不能相互取代的。学校虽然承担了家庭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 但是却不能完成家庭的教育任务, 培智学校教育质量下降是必然的。

新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为培智学校与特殊家庭合作提供了一个契机。《方案》提倡以智力落后儿童生活活动为课程内容。我们知道, 家庭环境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学校课堂模拟情境中训练学生形成生活技能时会面临许多困难。即使我们这样做了, 学生回到家里也需要有机会运用在学校学到的各种生活技能。如果能取得家长的配合, 那么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生活技能在家庭环境中不断得到强化, 教师辛勤劳动的成果就会得到巩固。

强化培智学校教育的家长咨询责任, 一方面是要为特殊儿童家长提供教育咨询服务, 帮助家长树立教育孩子的信心;另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掌握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 保证孩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连续性, 承担做家长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家庭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以下好处:首先, 可以减轻培智学校的负担, 使得培智学校有精力抓好学校教育;其次,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 如果家庭能够正确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那么, 就会在孩子上学期间以及离校以后都能为孩子提供连续的支持;再次, 家庭承担起教育责任, 在为孩子提供教育的同时也可以为教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共同探索孩子的发展规律和有效途径。这样, 家庭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使儿童得到最佳发展。因此,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 培智学校应该建立一套针对残疾儿童父母的特别咨询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 强化培智学校教育的家长咨询责任, 不仅仅指的是教师个人的专业技能的改变, 而是培智学校的办学方式和学校职能的改变。如果单凭教师个人的专业技能的改变来为家长提供一定的教育咨询, 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但是那只是从眼前利益出发。没有培智学校办学方式和教育职能的转变, 就不能保证培智学校的长远发展。

强化培智学校教育的咨询责任,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 对教师进行培训, 提高教师与特殊儿童家长的沟通能力, 以保证教师和特殊儿童家长之间能够有效的沟通。可以通过让父母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家庭作业等, 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 以便在需要帮助的时候能够得到家长的帮助。

第二, 成立家长咨询中心, 定期为家长提供培训, 教会家长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保证学校教育成果在家庭中的应用;向家长宣传我国特殊教育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服务, 为不同类别的孩子能够得到合适的教育提供信息支持, 如:自闭症的孩子应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 有残余听力的孩子应该及早到专业部门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等。

第三, 成立家长委员会, 学校指导家长交流与学习, 发挥家长的互动作用。有时这种咨询优于教师的咨询。

3.提高培智学校教育的社区干预能力

众所周知, 我国培智学校一直是采取“班级授课制”这种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对于个体间差异不是很大的普通儿童来说, 这种组织形式可以在短时间内同时对大量儿童进行系统的知识传授。培智教育发展的初期, 学校的教育对象是轻度智力落后儿童, 学习的内容是传统的学校科目 (只是在程度上打了折扣) , 因此, 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还不是很明显。而目前针对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设计的《方案》, 实用性课程目标已经成为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些与智力落后儿童现在和未来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技能, 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学校中完成, 显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特点, 以社区为基础的真实情境性教学策略就成为首选。

以社区为基础的教学就是在学生社区生活的自然情景中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方法, 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和康复。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的地点有了很多的扩展, 教学场所从教室转移到了室外, 从校园里转移到了校园外, 转移了到社区里。

提高培智学校教育的社区干预能力就要求培智学校能够主动进入社区, 利用社区中丰富的教育资源, 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力和活动动机, 增强他们的记忆, 培养他们在实际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通过对社区的干预, 也使得社区组织对本社区内特殊儿童的现实情况以及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为特殊儿童离开学校后顺利的融入社区生活早作准备。这样, 培智学校、家庭和社区可以形成一个教育系统, 共同担负起特殊儿童的教育任务。当然, 在特殊儿童离校后的社区生活安排方面, 政府有更大的行政权力。但是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 更了解学生, 更懂得教育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培智学校应该承担更多的行动责任。

提高培智学校教育的社区干预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第一, 开发与社区文化相适应的生活技能课程。评估学生离开学校以后可能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环境对学生的期望, 将这些期望与学生的生活技能课程结合起来, 教授学生以后在这些环境中生活所需要的技能。

第二, 学校演练与社区运用相结合。以社区为基础开发的课程内容在学校中演练以后, 再到社区的真实情境中具体运用, 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一是能保证学生更多的学习动机, 二是能保证学生更多的练习机会, 从而保证学生能形成在社区中生活需要的技能和习惯。

第三, 充分利用社区中的潜在力量。社区中会有很多退休老人, 他们有爱心、有责任心、有知识还有时间。经常组织一些学生和退休老人共同参与的活动, 可以增强对学生的适应能力训练, 如沟通能力和社交技能。

三、结语

教育职能是学校教育的根本职能, 学校应该为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生的持续发展负责。培智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 在应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时, 不能消极坐等, 更不能无所作为.而应及时转变观念, 强化教育职能, 承担起特殊教育机构应该承担的教育责任。

摘要:本文从培智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出发, 对现阶段我国培智学校的教育职能进行了系统思考, 提出了提高培智学校教育质量的三项具体措施:加强培智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育职能;强化培智学校教育的家长咨询责任;提高培智学校教育的社区干预能力。

关键词:培智学校,教育职能,扩展

参考文献

[1]陈云英.培智教育学校办学情况调查与建议.教育研究, 2007, (11) .

[2]肖非, 刘全礼.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2007.

[4]罗伯特.G.欧文斯.学校组织行为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上一篇:4G网络通信新技术下一篇:四川光伏产业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