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

2024-10-30

毕节地区(精选12篇)

毕节地区 篇1

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组织实施的毕节可乐煤炭整装勘查项目完成了野外工作,完成钻探4.3万m,新增煤炭资源量10亿t以上。毕节可乐煤炭整装勘查项目西起毕节市威宁县、横跨赫章县、东至七星关区,东西方向长92km,南北方向宽10~27km,勘查面积1 190km2。1 13地质队于2012年3月组织实施该项目以来,完成1 190km2范围内GPS点测量175处,钻探4.3万m,物探测井3.8万m,探槽424.75m3,探明新增煤炭资源量10亿t,其中333资源量3亿t,334资源量7亿t。

毕节地区 篇2

毕节地区旅游气候资源分析

通过对毕节地区相关气候指标及1978-30a气象资料的.分析计算,按照最适宜居住和旅游的基准指标及人体舒适程度,分析毕节地区旅游气候资源.经综合分析,毕节地区呈现清凉、舒适的居住和避暑旅游气候条件,各项气候基准指标都适宜居住和避暑旅游.

作 者:康学良 刘丽萍 李龙志 张海  作者单位:贵州省毕节地区气象局,贵州毕节,551700 刊 名:贵州气象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ZHOU METEOROLOGY 年,卷(期): 33(4) 分类号:P468 关键词:毕节   旅游   气候资源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课堂实录 篇3

复习导入

课件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师:观察地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请同学们简单回顾学习内容,相邻同学可以互相提问复习。

生:观察地图,回想上节内容,相邻同学提问,内容有南方北方的自然和人文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等。在教师点拨下感悟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师:根据学生回顾旧知情况导入新课——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相邻同学互助提问,唤起已有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尽快进人学习状态。

新课学习

师:请同学们先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概况。

(课件)展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图。

活动一:了解西部。形成印象

师:出示自主学习内容(课件)。明确要求:同桌互助,看谁完成得快。

生:同桌同学合作查找地图以及文字资料完成以下任务: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区、主要河湖、主要省区、主要城市、主要交通线。②结合以前学习内容确定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少数民族等。

师:参与、点拨。

生:完成任务后,面向集体展示要点如下。

西北地区以高原、盆地为主,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主要为内流河,最大的是塔里木河,有中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西北的省区主要是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等,进入西北的铁路线主要是陇海一兰新线。有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但还是汉族多。

青藏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属于高原山地气候,高寒是主要特征,有好多大河在此起源,有名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就在这里,有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主要省区是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拉萨、西宁、格尔木是本区重要城市,在这里生活的主要是藏族,青藏铁路建好后,青藏地区与东部的联系更密切了。

师:对学生的自学成果进行肯定评价,点拨要点并小结,引导学生形成整体印象和突出印象——西北地区干旱、青藏地区高寒。

(课件)西北风光包括风蚀雅丹、沙漠戈壁、塔里木河等,青藏风光包括三江源保护区、青藏铁路、雪山等。

设计意图:教师明确任务,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同桌互助,使问题解决得更好更全面,然后师生互动,将学习成果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自由学习的快乐,课件展示区域风光给学生生动的体验,更人情境。

师:同学们了解了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概况,像一个旅行者在收集资料时了解到的是地理现象,想不想像一位地理专家那样进行资料分析认识地理原因呢?试试吧。

活动二:分析西部,普遍联系

师:出示活动内容(课件),提出活动要求,方法。

生:结合图文资料,采取合作方式进行探究活动,可以指导别人,可以平等对话,用灵活的方式达到目的,完成活动内容(教材P。P。活动)。

(1)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干旱的环境会对哪些地理事物有影响?(从植被、河流、湖泊、生产生活等考虑)

(2)拉萨和成都纬度相近,但气温差异大,为什么?

(3)高寒的特征使青藏高原有哪些优势?也会有哪些问题?

师:对探究活动引导、提供支持。

生:活动结果以专家做报告的形式展示,可以任选一题。要点如下: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上山脉阻挡,使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导致干旱;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使植被出现东西变化,表现为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河流水量小,流程短,成为内陆河;这里应该是牧区。拉萨由于海拔高,造成气温比同纬度气温低;高寒的特征使青藏地区成为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在高原边缘会有丰富的水能,海拔高,空气稀薄,容易缺氧,但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能资源丰富。

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课件)西北地区的植被变化,青藏的太阳能利用情况等。

设计意图:上一环节活动中学生了解了地理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地理原因的分析,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给学生一种更上一层的感觉,有兴趣。教师注意在探究活动中生成性的知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最后课件演示加深印象。

师: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种独特的自然环境,比起我们这儿艰苦,可是,当地的人是怎样生存的?一起来看看。

活动三:走进西部。人地和谐

(课件)视频播放吐鲁番人们的生活、呼仑贝尔大草原的牧民,藏族人的生产活动等。

师:提出问题。①西北地区的人们怎样生活?青藏地区的人怎样生活?②这两个区域的牧业和种植业有何不同々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设计表格比较。

生:通过视频资料以及教材认识到这两大区域都可以发展牧业,也能发展种植业。列表比较如下。生:展示表格完成情况,比较谁的最全面。师:评价学生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的问题。(1)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什么?(2)青藏地区的农业为何分布在河谷地带?生:全体互动,讨论问题,发表见解,形成观念。设计意图:视频资料带学生进人区域环境,引起好奇心,有利于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列表可以使学生对比掌握区域差异;通过最后两个问题的解决认识人地关系。

师:同学们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已经知道得很多了,这里有些问题(课件),看看大家能解决吗?抢答,看谁反应快。

活动四:趣味西部。畅所欲言

生:争先恐后回答以下问题。

(1)我们当地种植小麦,亩产在800斤左右,青藏地区小麦亩产在千斤左右,为什么?

(2)哈密的瓜特别甜,为什么?

(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怎么回事?

(4)见过藏族服饰吗?哪儿最有特点,为什么这样设计?

(5)福娃迎迎是哪种动物,来自哪个地区?有什么含义?

(6)青藏铁路建设中,筑路工人都特“爱美”,外出必涂防晒霜,为什么?

(7)判断真假:几个同学去青藏旅游回来,给同学们表达他们的收获。

A很浪漫:“美啊,小桥,流水,人家。”

B很深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c很活泼:“我学会了孔雀舞,给大家跳一个。”

D很疲劳:“我终于到了黄河的源头。”

E很自信:“自东向西,植被变化为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F很专业:“高寒地区发展农业只能寻找气候较为温暖的河谷地带。”

师:对学生的精彩表现鼓励和欣赏。

小结

欣赏媒体音乐“新疆好”、“青藏高原”、“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由学生自选一曲。

师:向你的同学炫耀一下你的收获。

学生可以一个主讲,另一个补充,在老师引导下完成知识构建。

设计意图:情境音乐唤起回忆,稍做休息,集中精力完成知识结构。

训练提升

出示训练题:自我检测部分主要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由学生独自完成,相邻同学互相评价确定等级;拓展延伸部分结合生活或社会热点超越教材内容,由相邻同学探讨,教师协助引导,形成看法。

设计意图:自我检测部分有利于学生对学习情况做诊断,查漏补缺;拓展延伸部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学活用,形成价值观。

毕节地区 篇4

1 试验点自然地理概况

毕节地区属岩溶山区, 位于贵州省西北部, 地处东经103°36′~106°43′, 北纬26°21′~27°46′之间, 属低纬度、高海拔、高寒高湿地区。处于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渡的倾斜地带, 境内多山, 西高东低, 土壤较贫瘠, 酸性土壤居多。平均海拔1 400 m, 最高点赫章韭菜坪海拔2 900.6 m, 为全省最高点。大部分地方属北亚热带温凉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0.5~15.0 ℃ , 年平均降水量848.6~1 394.4 mm, 无霜期 205~297天。

2 试验点设置

根据毕节地区农业气候地理条件, 选择海拔在1 000 m以上的4个不同海拔高度试验点, 其中相对海拔较高试验点威宁县秀水乡前峰村海拔高度为2 360 m;中海拔试验点纳雍县雍熙镇闹地村海拔高度为1 780 m, 赫章县古达乡观音村海拔高度为1 800 m;低海拔试验点大方县羊场镇桶井村海拔高度为1 400 m, 具体情况见表1[1]。

各试验点土壤成分见表2, 除大方土壤接近中性, 其余均显酸性;纳雍点的总氮、磷、有机碳和有机质略高于其它点。

3 材料和方法

3.1 参试牧草品种

参试牧草品种为多年生黑麦草、苇状羊茅、鸭茅、草地雀麦、苜蓿、白三叶、高丹草, 均由北京克劳沃草业技术开发中心提供。

3.2 试验地处理

选择有一定坡度 (25°以下) , 土壤肥力中等。播前将土地翻耕、平整, 清除石块和杂物, 并通过施石灰和草木灰等碱性物质对酸性土壤进行改良, 使pH值在6~7范围。

3.3 试验设计及草地管理

采用小区试验法, 小区面积均为20 m2 (5 m×4 m) , 小区随机排列, 每个品种设3个重复。每667 m2施有机肥1 000 kg, 复合肥40 kg。出苗后及时中耕除杂草, 每次刈割后按每667 m2施尿素10 kg, 豆科牧草复合肥, 以满足牧草的生长。

3.4 品种播种量及播种方式

见表3。

kg/667m2

4 结果与分析

4.1 物候期

各参试品种在当地气候环境条件下11~20天出苗, 出苗速度最快的是多年生黑麦草、高丹草, 豆科牧草出苗较禾本科牧草稍晚;高丹草、苜蓿生育期较短, 而在海拔较高处和水土条件差的环境下完成其生活史困难, 适宜建刈割型草地;各参试牧草品种生育期以威宁稍长, 其中白三叶、鸭茅、草地雀麦、黑麦草生育期较其它点长, 说明这4种牧草适宜海拔较高处生长和建植放牧型草地。见表4~表7。

4.2 生产性能

4.2.1 青绿期及适应性:

青绿期以白三叶最长, 其次是鸭茅、草地雀麦, 基本上是四季青绿。在当地气候及土壤条件下, 鸭茅、草地雀麦、白三叶越夏性能和越冬性能都较好, 黑麦草越夏性能较差, 高丹草、苜蓿、苇状羊茅在高海拔区域适应性下降。

4.2.2 植株高度:

通过对植株高度测定, 最高的是高丹草, 超过100 cm;其次是黑麦草、苇状羊茅、鸭茅, 株高在45 cm以上;最低的是白三叶为26.1 cm。说明高丹草适合当年刈割利用, 黑麦草、鸭茅、苇状羊茅、苜蓿可作刈牧兼用型草地建植品种, 鸭茅、白三叶、草地雀麦可作放牧型草地利用。

4.2.3 鲜草年产量与根系重量:

牧草鲜草年产量最高的是高丹草, 为6 317 kg/667 m2;其次是黑麦草和苇状羊茅, 分别是4 620 kg/667 m2和4 431.2 kg/667 m2;白三叶产量较低, 在2 000 kg/667 m2左右。根系重量以高丹草、鸭茅、草地雀麦较大, 固土力强, 适宜于有坡度、土层较浅的土地种植。

5 小结

5.1 在毕节喀斯特岩溶地貌型区域中, 适宜高海拔气候条件下种植的常见牧草品种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草地雀麦、白三叶。适宜在海拔2 000 m以下种植的常见牧草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草地雀麦、白三叶、苜蓿、苇状羊茅和高丹草。

5.2 适宜建长久型放牧草地的牧草品种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草地雀麦、白三叶[2]。适宜刈割型草地的牧草有:苜蓿、高丹草、苇状羊茅。刈牧兼用型牧草品种有:多年生黑麦草、鸭茅、草地雀麦、白三叶、苜蓿、苇状羊茅等。

5.3 从各种牧草的青绿期、产草量和根系生物量看出, 白三叶、鸭茅、草地雀麦, 黑麦草搭配播种, 基本上保持四季青绿, 既能涵养土壤水分, 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又能为畜牧养殖提供充足的青饲料。

参考文献

[1]范彦, 徐远东, 方亚, 等.重庆喀斯特地貌型优良牧草引种筛选试验[J].四川草原, 2004, (4) :18~21.

毕节地区 篇5

2011年上半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毕节地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1年6月21日)

为确保完成《贵州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 2011年)》(黔府发(2009)32号)和《贵州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黔府办发[2011]38号)及《毕节地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毕署办发[2011]号)各项任务目标,我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医改”)工作,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医改工作会议及全国、全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紧密结合试验区实际,着力保障全区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要求,按照让群众得实惠,让医务人员受鼓舞,认真组织实施我区医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现将2011年上半年医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地委、行署及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对医改工作高度重视,地区已召开1次地委委员会议、4次专员办公会议和3次全区会议研究和安排医改工作。地委、行署主要领导经常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要求要以省政府推动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为契机,制定跨越发展的实施方案,确保医改各项工作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卫生、财政、人社、民政、药品监督等部门也召开了部门会议安排相关工作,尤其是财政部门落实了医改各项配套资金,卫生部门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并取得较好效果。5月份,地区医改办举办了各县(市、区)医改办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培训班,30多人参加了培训,重点培训县级医改办如何开展工作,如何协调部门完成任务,如何准确、及时收报报表及医工作信息,如何争取领导重视医改工作等,对促进医改工作有序开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2011年上半年医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1、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2010年底我区城镇居民(含城镇职工)总人数为59.8万人,2011年省人社厅给我区下达的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应参保人数为52.4万人,由于我区城镇居民医保由卫生部门管理,经地区人社局和卫生局调整分解为城镇职工22.4万人,城镇居民30万人。2011年上半年,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8164万人,参保率达98%(个别破产企业职工仍未完全参保);最高封顶线20万元/人/年。下半年将开展城镇职工医保的地级统筹试点工作,并在全区实行“一卡通”。

2、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全区城镇居民人数为37.4万人,但我区在城镇居民医保耒实施前,因城镇建设需要由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和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城镇居民已参加新农合,今年百管委、大方县、赫章县已 将城镇居民与新农合完全整合筹资和裣标准管理,两部分相加约2 4万人,实际应参保居民为13.4万人。截止目前,全区巳参加城镇居民医保人数为1 3.05万人,参保率为97.39%(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累计参保人数超过省级下达的52.4万人的标准)。2011年全区都实施了城镇居民医保的门诊统筹,但仍为县级统筹,补偿标准基本上都按照当地新农合的标准执行,统筹县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达到70%左右,全年补偿封顶线也超过了5万元/人/年。截止5月30日(实际补偿的为4月30日前的数据),全区共计补偿209 86人次,补偿资金55 5.76万元(其中门诊补偿1 7168人次,补偿资金30.5 5万元,住院补偿38l 8人次,补偿资金52 5.21万元),占筹资总额1 8 97.61万元的2 9.3%。2011年地级财政应补助的99.1 7万元资金已下划到各县(市、区)。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11年全区参合农民共计621.43万人,参合率为98.90%,参合总人数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各县(市、区)都进一步调整了补偿方案,提高了住院报销比例和封顶线。乡级达80%-85%;县级达70%-75%;封顶线达5—15万元(大大超过2010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统等县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比例达70%以上。

截止5月3 0日(实际补偿的为4月30日前的数据),全区共计补偿3924978人次,补偿资金307 53.4 6万元(其中门诊补偿2 895 926人次,补偿资金68 95.57万元,住院补偿229052 人次,补偿资金2 38 57.88万元),占筹资总额142928.5 3万元的21.52%。

通过各级经办机构进一步加强监管,严格控制过度医疗和分解收费,门诊与住院人次与201 0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2.2 3%和9.9%;同时通过调整补偿方案,参合农民受益水平进一步提高:县以下医疗机构次均门诊总费用下降了2 5.49%(从24.1 8元下降到1 8.01元),次均住院总费用下降了11.57%(从1238.05元下降到1 094.78元);次均门诊报销费用上升了20.26%(从1 3.1 5元上升到1 5.81元),次均住院报销费用上升了22.4 7%(从805.44元上升到9 8 6.44元)。这是一个可喜的成果,真正体现了参合农民受益最大化。

2011年地级补助的1 z199.2 3万元经费已下划到各县(市、区),保障了新农合制度的健康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大新农合的监管力度,行署在2011年6月20日召开的第l 0次专员办公会议上再次明确每个乡镇新农合经办机构2名专职工作人员继续由县级经办机构统一管理,并定期在乡镇之间进行轮换,确保新农合资金安全和参合农民真正受益。

4、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

今年上半年,各县(市、区)已制定出台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救助范围、救助标准、救助程序等均作了明确规定。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实施,对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截止2011年6月1 0日,全区共投入城镇医疗救助资金280万 元,累计救助城镇困难群众1 465 9人次,人均救助1 91元;投入农村医疗救助资金4 7 66万元,累计救助农村困难群众1 08 3675人次,人均救助4 3.9 8元。

5、加快推进制度建设,创新管理机制

今年,我区在全区全面开展提高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大病救治范围,将癌症、慢性肾衰门诊化疗(放疗)、透析等费用纳入同级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报销并提高l 0个百分点。资助困难人群参保,资助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

其中,全区共资助城镇居民参保1 3459人、新农令参保1 079 32 3人,累计资助金额达到2185.56万元。

我区在此之前新农合已实现地、县、乡三级“一证通”,已经实现参保人员统等区域内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尚未开展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省卫生厅统一新建的系统尚不能支撑)。今年本准备实行“一卡通”,但省卫生厅要求将原系统改建为与移动合作的系统,目前正在积极建设之中,有望年底开通运行,逐步达到省级要求。农民工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工作,目前尚无国家和省级政策支撑,无法办理。

今年新农合补偿方案的调整,重点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住院报销比例,体现了向基础医疗卫生机构给予倾斜的要求。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重点是推行和扩大单病种付费管理。在加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方面。地区卫生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意见》。《意见》将加强对医保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的监管延伸到了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并与医务人员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评先选优等挂钩。

近日,地委、行署在已出台的毕节试验区新一轮跨越发展的相关文件中,已明确将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完全整合管理,实行缴费标准统一和报销待遇一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

(二)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确保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全覆盖

2011年,在全区九个县(市、区)2 55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0个乡镇卫生院、1 5个社区服务中心)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地区举办了一期1 21人参加的基本药物制度培训班,地区医改办专职副主任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进行了解读,请地区卫生校的药学高级讲师对抗生素和激素的临床合理应用进行了讲座,收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各县(市、区)又进一步强化了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工作,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二是按要求配备使用和销售基本药物。在2 5 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零差率销售(去年实施的县从1月1日开始,今年实施的县从4月1日开始),真正让利于民。三是医保报销比例进一步提高,将国家基本药物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物目录》 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报销比例比非基本药物提高1 0个百分点。四是所有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基金支付范围的营利性医疗机构基本药物的采购都通过贵州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药品交易系统”进行采购(366家),截止5月30日,采购金额达3000多万元(已明显超过去年全年水平,位居全省第四),实行零差率销售金额为1000余万元。未进入集中采购平台tc药品交易系统”进行采购的,医保不予支付。五是要求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6月3 0日前必须处理结束非基本药物的库存药品,不能处理完的,只能按进价销售。六是2010年地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经费5 7 3万元已下划到相关县(区),今年的补助经费共纳入财政预算(2000万元),对去年实施的县(区)的5 7 3.33万元已下划(按-2-年的标准),今年实施的县等省级明确具体补助金额后将及时下划(已纳入预算)。

2、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为认真贯彻国家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工作的要求,确保辖区内基本药物电子监管工作顺利推进,毕节地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实施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药品、医疗器械抽验工作计划,截至5月底共完成基本药物144批次的抽样和送检工作,经相关部门检验有2个批次的药品不符合规定,其中有一个批次的药品已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另一个批次的药品正在立案办理过程中。

3、全面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全区各县(市、区)均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积极 推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地区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提出具体要求,各县(市、区)也在已实施相关配套改革的前提下进一步进行完善,目前相关工作都在积极开展。一是按照《中共毕节地委办公室、毕节地区行署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毕节地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毕地党办发(201 O)4号)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机构设立和人员编制工作,正积极组织招聘卫生人员(含村卫生员)。

二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进行了界定,重点是承担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及处理常见病、多发病,以实施公共卫生服务和小病不出乡镇的为目标。为进一步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地区组织开展了一期乡村医生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一期乡村妇产科适宜技术培训班、一期乡镇卫生院合理用药培训班和一期乡镇卫生院检验人员培训班;三是在实施绩效工资的同时就基本开

始了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因事设岗、全员聘用的原则实行了人员全员聘用制度及绩效考核制度。但收入分配制度、激励机制等的建立还需进一步完善。四是补偿机制的建立,目前尚在按上级政策拨付相关补助经费阶段,真正的长效补偿机制的建立多数仍处于观望状态。五是各县(市、区)都把村卫生室的管理纳入乡镇卫生院的管理目标责任制,乡镇卫生院进一步加强了对乡村医生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加强了对乡村医生的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了 服务行为,业务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六是对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实行了绩效工资,都能按时发放到人。

为了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顺利推进,确保全区卫生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行署在2011年6月20日召开的第1 0次专员办公会议作出了政府在医疗卫生机构在实行绩效工资后扶持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相关决定。一是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绩效工资后的服务性收入按“收支两条线”进行管理,收支节余部分全额返还给医疗卫生机构用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二是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绩效工资后,医务人员加班可通过发放加班费或给予误餐费、夜餐费补贴解决。三是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绩效工资后,对未按配置标准补足定编定员前向社会聘用人员的工资待遇等相关费用,可以从医疗机构的服务性收入中解决。

(三)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1、积极组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 011年,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1所县级医院建设(纳雍县医院)、1 7所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和4 74个村卫生室建设(省政府下达指标为741所,我区未建只有4 74所),目前建设资金尚未下达,各县已作好充分准备,资金一下达就将开工建设。在农工民主党中央的帮扶下,大方县财政今年投入1 000万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了部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明年还将投入1000万元。

2、积极组织开展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今年按要求要为乡镇卫生院招收7 7名(其中中医专业7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基 层医疗机构在岗人员转岗培训110人、乡镇卫生院人员培训964人次、村卫生室人员培训3280人次,这些任务都在积极组织,陆续安排。同时,在农工民主党中央、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的共同捐助下,近期又举办了共266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参加的4期同心助医工程培训班,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分别为121人参加的临床合理用药培训班、60人参加的妇产科适宜技术培训班、6 0人参加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25人参加的检验技术培训班。还实施了“中西部地区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对全区244名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进行了乳腺癌、宫颈癌防治技术培训。

3、加强村级队伍建设。各县(市、区)将村医补助金从201 0年的2 00元/人/月,提高到300元/人/月;多数村都有2名村医,年底可全部达到每村2名村医。

4、积极开展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毕节市医院和纳雍新立医院已上报二级甲等医院的申报评审材料,地区将于近期组织进行初评。各县(市、区)都在积极准备乡镇卫生院的达标评审工作。

5、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着力建立涵盖基本药物供应使用、居民健康管理、绩效考核等为基本功能的基层医疗卫生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医保信息系统有效衔接,提高基层规范化服务水平。目前已在黔西县全面推广使用省卫生厅安排的乡镇卫生院管理系统,已完成培训工作,月底可开始运行,大方县、织金县也已启动建设,年内将在全区全部推广使用。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今年,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经费从1 5元/年/人提高到2 5元/年/人,其中中央财政补助2 0元,省级财政补助4.3元,县级财政补助0.7元。

1、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截止5月30日,2011年全区完成建档2 5 7 35 3 3人,完成任务数的64%,高血压管理完成11 64 89人,完成任务数的61%,糖尿病管理完成14 31 5人,完成任务数的20%。5月份我区已率先开展居民电子化健康档案的培训,发现了试用软件的很多问题并向软件提供商提出了建议,目前省卫生厅正在组织完善。各县(市、区)已作好充分准备,等待软件正式下发使用。故目前建立的仍为纸质档案。

2、妇幼卫生指标。根据省厅会议的安排部署,率先在织金县召开现场会布置实施预防艾滋病、乙肝、梅毒母婴传播项目。目前,全区相关医疗保健机构均开展了孕产妇艾滋病、乙肝、梅毒监测及阻断工作,各检测点和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均按要求开展监测。

继续大力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2011年,我区把加强乡镇卫生院产/L科建设、切实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作为妇幼卫生工作的重点来抓,年初印把住院分娩率指标、要求各县(市)政府落实足够的工作经费等纳入行署对各县(市)政府的年度目标考核体系。根据2 011年妇幼卫生上半年年报,我区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为91.34%,孕产妇死亡率为2 3.1 6/1 0万,婴儿死亡率为8.24‰,较去年同期有了明显进步。3、260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各县(市)正在积极组 织实施,目前已完成1 528例,占任务数的58.77%。

(五)公立医院改革

2011年,我区将地区中医院和大方县医院列为省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实施方案已上报省卫生厅,待批准后执行,相关工作正在积极准备;将毕节市医院和纳雍县医院列入地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医院,正在拟定实施方案。5月份,行署在纳雍县召开了全区推进民营医院发展现场会暨公立医院改革启动会,各县(市、区)分管卫生领导、卫生局局长、医院(中医院)院长,地直各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行署副专员张光奇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今年,我区全面启动了县级医院二级甲等医院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大了督导力度,组织地区专家对八县(市)人民医院开展了一轮全方位督导和检查,强力推进各医院等级创建工作,毕节市人民医院已通过省地评审,其他各医院的等级创建工作也在如火如蔡开展中。

三、存在问题

(一)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存在很多问题。一是配送不及时和部分 药品无法配送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药现象经常发生;二是仍有部分药品价格高于市场价,医疗机构和群众意见都较大;三是新农合目录药品多于基本药物目录药品,部分属非基本药品,但又是价廉物美的药品,如果按要求1 00%~能使用基本药物,新农合目录药品不能使用,省级又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同时参 合农民的意见将会更大,将极大地影响2012年的参合;四是目前尚无统一的基本药品管理软件,基本药物使用统计困难。

(二)工作积极性明显降低,各项工作开展都受到影响。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绩效工资后,由于收入明显降低,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消极怠工和推诿病人现象十分突出。

(三)综合改革进展缓慢。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医改的整体实施的关键是要建立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长效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由于内容复杂,牵涉部门较多,意见难以统一,故目前多数都在观望。

(四)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立难度大。时间即将过半,但

全省统一的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软件目前仍未真正投入使用,我

区要在下半年内完成近400万份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的任务难度 较大。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医改工作会议精神及全国、全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循序推进,攻坚克难,把医改工作不断推向深入。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调整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补偿政策。在现有补 偿

待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进一步强化体制机制建设,切实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群众真正受益。

(二)全力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零

利差销售,努力降低就医成本,真正让老百姓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

(三)全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按照省政府及行署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效补偿机制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

(四)全力推进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立。作好充分准备,第一时间开展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工作,并认真开展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让广大群众充分g-受到医改成果。

(五)加大督导力度,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和检查力度,强化内涵建设和环境建设,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

毕节地区 篇6

关键词 近代 扬州 南通 经济兴衰

一、明末清初扬州与近代南通经济兴起的原因之比较

1.不同点:(1)不同的生产要素推动了两地经济的发展。张謇和扬州盐商:一个是企业家,一个是商人集团;一个是清末状元,辞官回家,创办实业,实践实业救国的远大理想,经过几番努力和挫折,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内,以大生纱厂为龙头,带动南通地区工、商、农、建筑、金融等产业以及教育、交通、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了南通的近代化;一个是封建社会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自给自足封建经济的汪洋大海中,崛起的新兴商人集团,他们在清政府的庇护下,获得盐业专卖的特权,获取丰厚的垄断利润,在扬州广置田宅,修建园林,追求吃喝玩乐,从而带动扬州旅游、烹饪、理发、足疗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近代企业家才能在南通经济兴起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而资本(具体说是商业资本)在明末清初扬州经济兴起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2)不同的城市功能。扬州是典型的商业城市,古代扬州以商业发展为主体,近代扬州仍以商贸为中心,社会资金在工业的投资中占据相当小的份额,据资料统计,商业资本占了扬州资本总额96%之多,从事工业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左右,而从事商业的人员占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张謇创造的“南通模式”是城市工业化道路的典范。“南通模式”涉及面很广,包括金融、教育、道路、码头和电力等等,这些都是重要的工业资本投入,同时也是实现了城市和农村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为南通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3)不同的发展目的。扬州盐商对扬州经济的贡献在于自己的私欲。他们获取垄断利润之后,广置田宅,修建园林,何园和个园就是代表,不仅如此,他们还追求吃喝玩乐,从而带动扬州旅游、烹饪、理发、足疗等服务性行业的发展。而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则不同,他是抱着实业救国的理念。在西方列强不断对我国进行侵略的背景下,大批知识分子号召振兴民族经济,呼吁实业救国,从而兴起了创办实业的高潮。他们主动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立志于强国济民,其中对南通的现代化有着巨大影响的实业家张謇就是其中之一。

2.相同点:(1)优越的地理位置。扬州和南通都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交通便利,是两地经济兴起的原因之一。扬州位于京杭运河和长江的交汇处,京杭运河连接了北京和杭州,其实质是把中国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长江中下游地区连接起来,由此扬州成为水运的枢纽。“各地商人纷纷汇集在扬州经商贸易,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与昌盛。而南通濒临东海,是上海的后花园,上海经济的发展对南通经济的辐射影响也是很大的。南通土壤呈碱性,适合棉花种植,这为大生纱厂提高了原料来源。(2)政府的扶持。盐业政策是盐商发迹的主要原因,也是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明末清初盐业专卖制度,给扬州盐商丰厚的利润。清末经济立法为民营企业的经营提供了保障。清末制定的一些重要的经济立法,对当时民族工业包括大生集团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既是1907年大生纱厂召开的第一次股东大会其基本上是按1904年颁布的《公司律》的规定进行的。(3)旅游业的拉动。扬州旅游业发展也要得力于扬州盐商,盐商拥有巨额资本,他们建园林,修豪宅。扬州繁荣的商品市场再加上园林的吸引,每年来此的游客络绎不绝。而张謇创办的南通模式,包括狼山等风景名胜,对南通经济的发展也有一点的影响。

二、近代扬州与南通经济衰退的原因之比较:

1.不同点:(1)运河的淤塞。长江和京杭运河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动脉,扬州的兴起及繁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京杭大运河。京杭运河方便了货物的运输与周转,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但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后,京杭运河由于荒废无人治理,导致淤塞,无法通航,1912年南京到天津的铁路建设完工取代了京杭运河的作用,运河在政治、经济的作用逐渐减弱,扬州也失去了先天优势,经济随之走向衰落。而南通则不同,南通濒临东海,地处长江下游,交通便利。(2)商业资本的流失。明清时期扬州的发展得益于以盐业为支柱产业的发展,“扬州繁华以盐盛”既体现了扬州繁华的经济基础,也显示了盐业在扬州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随着盐业资本的外流,近代扬州经济的发展因失去了推动力开始出现衰退。朱自清曾明确指出:“我讨厌扬州人的小气和虚气,小是眼光如豆。”这里所说的是指扬州人精明而不高明,精而不明。扬州是典型的商业城市,商人是扬州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但他们不像南通的张謇、无锡的荣氏,把资金投向本土事业,而是把资金外移。而南通,其经济的衰落跟大生纱厂积累过少,债务负担沉重,无力抵抗外部冲击有关。大生纱厂的股利分红制度,导致企业积累甚少,机器设备不能及时更新,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同时由于业外投资过多,债务负担沉重,所以当出现外部冲击时,大生纱厂缺乏灵活应对的能力,以至于面对“棉贵纱贱”、市场恶化的情况时毫无招架之力。

2.相同点:(1)政局动荡促进两地经济的衰退。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扬州地处要冲,是清兵和太平军反复争夺的战场,江南教区的耶稣会士葛必达写到“灭绝之神在这做不久前还非常富裕、奢侈逸乐的城市长空,反复发起攻击,从不收剑回鞘” 战争给扬州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人们的经济生活遭受巨大损失,战火将扬州昔日的繁华化为灰烬。而南通,西方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的经济侵略直接导致南通经济衰落。欧战结束之后, 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占领国内市场,导致竞争加剧, 同时国内政局混乱, 民不聊生,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日俄战争日本控制东北地区以后,严重威胁到大生集团东北关庄布的销路,其他各方面相继出现不利局面,最终大生集团于1922进入亏损状态。外国商品、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占领中国市场,导致国内各行业的生产能力过剩。在1919-1920年,中国东北作为通海土布的最大市场则进口日本等国的棉布总值达726.2万两,导致大生纱厂机纱销量骤减,以至于在1922年首次出现亏损。十八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开始向东入侵,由于当时中国经济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一般商品输入受到很大的阻碍,最终西方列强通过输入鸦片打开中国市场大门。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夕,西方资产阶级每年要从中国掠走白银一千万两,大量的白银外流造成市场上白银的流通不足,出现严重的银荒。鸦片战争以后,我国不但承担了二千一百万的赔款,而且每年的鸦片数量从四万多箱增加到六万多箱,使得市场上紧缩的白银更加稀少,白银的价格急剧上升,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损害了商人的利益,增加了他们的运营成本。(2)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政府态度是两地经济衰落的重要原因。盐商因获得政府赋予的专利权而获得巨额利润,必然会因为专利权的消失而衰落。嘉庆年间,由于封建官邸的搜刮、课税数目的增多、频繁的捐输报效以及严重的敲诈勒索导致盐商大量资本外流,加重了盐商的负担;西方鸦片的输入,导致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增加了盐商的成本,入不敷出,再加上私盐的竞争导致盐商失去大量的市场份额;清政府在盐业衰退之际,改纲为票,打破了扬州盐商垄断两淮盐业的局面,扬州盐商随之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随着盐商昔日辉煌的淡去扬州经济也逐渐走上衰落。而南通,晚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民族工业的发展进行操纵,比如对大生集团的投资收取8%的高利1,同时政局的混乱和盐政官僚的腐败,对实业发展重重设障。在这种缺乏发展实业的政治和社会背景下,张謇的实业兴国之路必然走不通。日寇投降后, 南通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尚末恢复元气, 就又遇列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的三方夹击,从根本上加速了经济衰落。(3)封闭的市场机制垄断经营阻碍两地经济的持续推进。盐业的衰落既有盐商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因素,盐商在衣食住行及文化生活上的奢侈性消费是资本流失的重要渠道,扬州奢侈生活全国闻名,雍正皇帝也感慨“各处盐商,内实空虚而外事奢侈,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饮食器皿,备求工匠,恒舞酣歌,宴会嘻游,殆无虚日,金钱珠贝视为泥沙。甚至悍仆豪奴,服食同居,同于仕宦,越礼犯分,罔知自检,骄奢淫佚,相习成风。各处盐商皆然。而淮阳尤甚。”另外,扬州人思想保守封建,不善于把握经济发展机遇,反而拒绝把握易于经济转型发展的机会。无锡著名实业家祝大椿来扬创办振扬电厂,多次受到扬州绅商的阻挠;1933年秋,沪杭厂商李经伦来扬州开办大盛绸缎洋货布片分号,由于其商品价格较低,对扬州各绸缎店有一定冲击,全城相关商店联名罢工,要求制止大盛开业。最后县政府不得不出面调解,以大盛绸布店加入扬州同业公会,大盛店的绸布价格等事宜由扬州商会公断,此一风波才结束。在南通,张謇向政府请求南通棉纱业的独家经营权,所以大生纱厂自建立以来几乎没有来自外界的竞争压力,这种相对封闭型市场机制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使大生纱厂相对减少了技术与管理革新的紧迫感,导致其竞争力减弱。虽然大生集团“土销土产”的封闭式经营方针实现了近代南通经济初期的顺利发展,但终因缺乏充分竞争而导致创新活力的严重缺失,从而阻碍了南通经济的持续发展。

小结:扬州和南通都是处在长江中下游的城市,明末清初扬州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而南通在民末清初迅速崛起,成为中国近代第一城,但是,这种繁荣的景象没有长期保持下去,在近代化的过程中,两地经济逐渐落后于后期的苏州、无锡、常州,对比两地经济兴起和衰落的原因,总结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今后两地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章开沅.“南通模式”与区域社会经济史研究[J].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

[2]蒋国宏.南通早期现代化的受挫及其启示[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6):82-84.

[3]金其桢,黄胜平.大生集团与荣氏集团兴衰成败之道探究[J].江南大学学报2008(2):54-60.

[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江都大盛绸缎制止开业”档案,全宗号四二二案606/4/[Z].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之一,项目名称:近代扬州地区与南通地区经济兴衰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2010SJD770006。

作者简介:

陈鹏,男,河南人,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

毕节地区特色农产品农药残留分析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样品

马铃薯:采于织金县三塘镇团结村、毕节市鸭池镇营中村、威宁县草海镇白岩村和小海镇松科村;天麻:采于大方县云龙天麻开发有限公司;叶菜类、甘蓝类、豆类等特色蔬菜:随机抽取于全区8个县(市)的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生产基地。检测样品共计80个。

1.2 仪器设备及试剂

1.2.1 试验仪器。

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GC-2010)配自动进样器、电子捕获器ECD、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氢火焰检测器FID、色谱柱DB-1701、HP-5、RTX-17、RTX-5、电子天平、粉碎机、氮吹仪、六孔恒温水浴加热锅、振荡器、分散机等相关仪器[1,2,3]。

1.2.2 供试试剂。

20种农药标准物质采用农业部环境监测研究所的标准品,浓度为100 mg/kg。丙酮(成都金山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正已烷(天津市博迪化有限公司生产);氯化钠(分析纯,重庆川江化学试剂厂生产);乙腈(天津市科密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

1.3 检测方法

农药残留限量按照《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05》测定[1,2]。将20种有机磷和有机氯类农药标准混合溶液添加到蔬菜(黄瓜)上进行回收率试验[4,5,6,7,8]。数据处理为GC2010气相色谱工作站,以Excel电子表格统计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回收率试验结果

由表1、2可以看出,采用黄瓜作样品测定有机氯类和有机磷类农药的添加回收率。其添加回收率均为65%~130%,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

注:检测时间为2009年6月,下表同。

(%)

2.2 各种农药检出结果

由表3可以看出,检出农药有乙酰甲胺磷、毒死蜱、三唑磷、氧化乐果、三氟氯氰菊酯、三唑酮、百菌清。

2.3 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检测结果

由表4可以看出,在被检测的80个样品中,检出有机磷类农药的样品5个,检出率为6.3%。检出农药为乙酰甲胺磷、毒死蜱、三唑磷、氧化乐果。

(次)

2.4 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检测结果

由表5可以看出,在被检测的80个样品中,检出有机氟类农药的样品3个,检出率为3.8%。检出农药为三氟氯氰菊酯、三唑酮、百菌清。

3 结论与讨论

(1)从样品检测添加回收率来看,添加回收率均在65%~130%之间,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2)有机氯类农药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使用,70—80年代,一些国家相继限用和禁用,我国于1983年停止生产。样品分析结果显示,毕节地区特色产品中虽有检出有机氯类农药,但根据国家标准来看,样品有检出,但不超标,说明毕节地区特色农产品是安全的。有机氯类农药,有的品种毒性较大,有一定的蓄积性,该类农药在该次检测中也有检出,如三氟氯氰菊酯、三唑酮、百菌清,故须加强此类农药使用的监管力度。

(3)有机磷类农药具有高效、速效和广谱的特点,常用作杀虫剂,作用主要是抑制胆酯酶活性。该次检测样品中有检出乙酰甲胺磷、毒死蜱、三唑磷、氧化乐果几种农药,从检测结果分析,此类农药有检出,但残留量远低于国家限量标准,不会对毕节地区特色农产品虽然卫生指标造成影响。

(4)通过对毕节地区特色农产品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对比我国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发现毕节地区特色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低,污染少,但有农药检出,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加强合理使用农药的宣传和指导,规范农资市场,建立健全市场准入产地准出制度,杜绝劣质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维护全区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进出口贸易信誉,确保广大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特色农产品。

摘要:为全面掌握毕节地区特色农产品农药残留状况,运用气相色谱仪,按国标方法,于2009年在毕节地区各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生产基地随机抽取各类不同特色农产品共计80个进行农药残留测定。结果表明:80个样品中,检出有机磷类农药残留样品5个,检出率为6.3%,检出农药为乙酰甲胺磷、毒死蜱、三唑磷、氧化乐果;检出有机氯类农药残留样品3个,检出率为3.8%,检出农药为三氟氯氰菊酯、三唑酮、百菌清。毕节地区特色农产品农药残留水平较低。

关键词:农产品,农药残留,气相色谱法,毕节地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菌酯和氨氨基甲酸酯美农药多残留的测定NY/T761-2008[S].北京:农业出版社,2008.

[2]潘灿平.最新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手册[M].北京:中国计务出版社,2006.

[3]易盛国,杨晓凤,侯雪,等.GC/MS方法分析豇豆中水胺硫磷等37种农药残留[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1(1):96-101.

[4]吴鹏,秦智伟,周秀艳,等.蔬菜农药残留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1(1):138-144.

[5]宋玉峰,吕潇,任凤山,等.蔬菜中氯氰菊酯残留的风险评估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0(12):2293-2298.

[6]陈劲星.分散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大豆油中102种农药残留量[J].福建分析测试,2011(1):23-28.

[7]李文丹,章虎,郑灿灿,等.气相色谱法简便快速测定大米中21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J].浙江农业科学,2010(6):1362-1367.

毕节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探讨 篇8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到1997年以后逐渐成熟起来。1998年3月,我国第一笔网上交易成功;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国内电子商务呈现迅速上升趋势;2014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13.4万亿元;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了18万亿元。从电子商务进入我国以来,其交易额成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大多数省、市都开始建立起自己的电子商务业务。毕节地区电子商务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产物,毕节地区发展电子商务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的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货源和没有物流业支撑。解决好货源和物流的问题是当前毕节地区发展电子商务最关键的突破口。

1 毕节地区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货源问题

毕节地区是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隶属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在东部地区发展相对成熟。东都地区货源十分充足,工业、农业、物流业等各行业都能为东部地区货源奠定坚实的基础。毕节地区发展电子商务,主要依靠农特产品货源、工业产品货源,然而如何增加农特产品的货源,如何提高工业生产的能力成了毕节地区目前最头疼的问题。

1.1 农特产品货源比较缺乏,没有完整的农特产品供应链

1.1.1 毕节地区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不占优势

毕节地区区内地势西高东低,河流纵横,山峦重叠,高原、盆地、峰丛、平坝、谷地交错期间,全市总面积26844.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970.45平方千米,多为高山坡地,有效的耕地资源有限。与东部平原地区相比,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在地里位置上不占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步伐不断推进,城市化的建设也加快了脚步,大批的建筑物不断涌起,工业园区一个接一个的建设,各种路基不断的规划出去,不断地侵蚀着仅有的耕地。调查中发现,毕节地区农村的多数青壮年劳动力都在东部和中东部地区打工,家里的耕地也是空闲下来没有人种,杂草横生,无人管理。曾经千余亩的耕地尽有半数丢荒,加上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农业污染加剧,农村的耕地面积大量的减少,所以毕节地区规模化的农业生产并没有明显的优势。

1.1.2 农业组织化生产不完善

近年来,毕节地区的农业初见形成组织化生产,规模化种植,然而数量上上去了,质量上的问题也出现了,他们没有专业的管理团队,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持,没有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和利益分配制度,农民没有收获感,没有积极性,这些都阻碍了农业组织化的健康发展。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低难以建立涵盖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中心,鱼目混珠难以走向市场,农业组织化生产有待完善。

1.1.3 农特产品的品牌效应没有凸显

毕节地区倾力打造全省第一个农特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乌蒙三宝,毕节珍好”的品牌培育、宣传和推介。目前,全市已有“大方天麻”、“大方邹椒”、“大方园珠半夏”、“大方漆器”、“威宁洋芋”、“威宁党参”、“织金竹荪”、“织金续断”、“织金头花蓼”、“荞酥”等10个农产品品牌先后通过了国家标志产品认证,品牌的认知度得到不断提高,产业的形象不断升级。然而,其知名度和渗透力不是很高,且毕节地区还有很多好的无公害的农产品没有得到更好的宣传,农特产品品牌效应有待宣扬推广。

1.2 工业化货源基本处于零状态,没有工业货源充实

全市工业经济仍将以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为近期重点。合理规划工业园区建设,已成为毕节地区首要的工作。目前,毕节地区已经规划出“毕节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织金新型能源化工基地”、“七星关区黔西北工业园”、“毕节试验区大方食品工业园”、“大方县循环经济工业园”、“黔西县循环经济工业园”、“毕节试验区黔西承接产业转移基地”、“金沙县工业园”、“织金县工业园”、“纳雍县工业园”、“威宁县工业园”、“赫章县工业园”三大基地,九大工业园区。在抓好产业园区和重大基地项目建设的同时,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发展呈现基础夯实、总量扩大、贡献突出和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然而毕节地区的工业发展问题也比较突出。

1.2.1 经济发展不协调

毕节地区隶属西部偏远地区,同其他的城市相比,其经济发展就比较落后。而毕节市内,三大基地,九大园区都分别建设在各个县的乡镇上,其经济实力相差也是有区别的。一方面国家在紧抓西部地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但是,东部与西部之间的竞争仍然是存在的,这些都给毕节地区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另一方面,毕节地区迅速的涌现出这么多的工业园区,工业园区之间的资源分配、产业整合、分工协作等方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他们之间缺乏紧密的产业链和配套关系。真正的协调发展、统筹规划还存在很大的空间,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1.2.2 三大基地、九大园区尚未发挥经济的主导作用

工业园区和基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统的工业模式的影响,对市场经济下如何发展工业思想观念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工业园区内,产品的档次不够高,科技含量跟不上,工业主打、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严重的制约着毕节地区工业的发展。

1.2.3 工业园区刚刚起步,面对一个新的领域还有一个很长的学习过程

工业园区的整体推进不快,效果不明显。加快建设工业园区成了一个长期的话题。毕节地区是典型的“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地区,生态脆弱,地里区位没有明显优势。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只能摸石头过河,边探索边建设。

1.2.4 品牌化不强,特设不分明,基础设施薄弱

在园区里,没有技术研发平台,没有创新平台,品牌意识不够强,都会对园区的发展产生了不良的效果。可能会出现停电、停水、道路不通的问题。

2 毕节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

2.1 加强毕节地区农特产品货源的生产

毕节地区是全国唯一以农业发展改革为突破点,以生态建设为主题的实验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安全性;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强配套设施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完善农村承包土地流转体系,提高农民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实施好农特产品的品牌战略,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配套完成基本功能设施;推广扩大科学技术支撑;严管严控技术支撑等可以为毕节地区形成农特产品深加工企业群。生态化、组织化、园区化是毕节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农特产品货源的重要战略。

2.2 加强毕节地区工业发展,为毕节地区电子商务提供有毕节地区特色、有竞争力货源

在毕节地区9大工业园区及3大工业建设的过程中,最关键的还是人类资源的配备。工业园区要做大做强,必须拥有良好的人力资源。加大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引进、人才的留用等都是毕节地区首要的任务。建设好工业园区的人力资源,工业园区才能稳定有序的发展。吸引高科技产业入园,增强园区的创新能力,增强园区竞争力,为毕节地区电子商务做好有力的货源后盾。改善工业园区发展环境,形成整体工作合力,提高工业园区的管理服务水平,完善体制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园区建设的良好发展环境。

2.3 完善毕节地区物流体系,突破物流“瓶颈”,为毕节地区货源和电商搭上永久的桥梁

建立和完善城乡之间合理物流配置各种要素的机制,彻底的消除阻碍农村电子商务协调发展的“不流通”环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毕节地区物流的教育;推进毕节地区物流业模式多元化;加大政府在毕节地区物流上的投资与管理,加强毕节地区物流信息技术的投入与使用等。

发展毕节地区电子商务,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改变毕节地区农业的种植模式,为毕节地区提供农业商品;二是加强毕节地区工业的稳步发展,为毕节地区电子商务提供工业货源;三是加快毕节地区物流业的发展,为毕节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物流环节。毕节地区将以“农业+工业+物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打造毕节的地区电子商务升级版(图1所示)。

3 结语

毕节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其发展模式上一定要突破没有货源的危机和工业欠发达的现状。本文就毕节地区电子商务货源缺乏、工业欠发达的原因及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毕节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模式。毕节地区电子商务以“农业+工业+物流业+电子商务”多元化的发展为模式,解决好毕节地区电子商务的货源保障和工业的现状,发展好毕节地区电子商务,为毕节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少波.社会生产力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陈荫三,吴群琪.我国发展物流业切入点的思考[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1(3):7-10.

[3]海峰.区域物流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4]颜文华.浙江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探讨[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5]李晓林,张伟娜.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现代物流模式的探讨[J].物流技术,2010,9(2):503.

毕节地区 篇9

2010年7月17日—8月22日, 我们在贵州省毕节地区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石牛角村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普底少数民族乡人口主要是彝族.白族.苗族据说还有仡佬, 满族的少量分布, 共有22行政村, 总人口4.8万, 外出打工人员接近8000人左右。其中调查走访的石牛角村, 石牛角人口1390人, (少数民族人口主要是彝族.白族) .367户人家中有100多户有青壮年外出打工, 正是由于此地农业人口多, 地理位置不好, 交通不便利, 经济发展较缓慢,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土而选择出外谋生, 因而当地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即透过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折射出毕节地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 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 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参考。

二、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问题, 不是农村之事, 更不是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家庭‘私事’, 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 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 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 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 进城务工少数民族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 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少数民族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 由老人和妇女看管照顾。

2、家庭情感教育明显缺位是导致农村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 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 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 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 对子女心生愧疚, 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 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 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 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 缺少关爱。其中: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面临五大问题:

生活问题:与其他孩子相比, 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 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 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 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 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 在石牛角村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能够按时接受各种预防性疫苗的比例明显低于少数民族非留守儿童。现在大部分少数民族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 有的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心理问题:由于得不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 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 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 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 久而久之, 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 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 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少数民族留守儿童身上, 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 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 也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现象。由于目前农村教育资源不足, 教育质量偏低, 有些孩子进城后跟不上学习进度, 不得不返回农村;有的由于家长不断在农村、城市之间变动, 孩子也会随之由“留守”到“流动”再到“留守”, 不能及时接续学业。我们调查的资料显示, 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入学率相对高一些, 初中阶段则呈明显下降趋势, 辍学率比较高。更可怕的是, 竟在走访中有监护人说出“不可能也没能力让孩子上高中”的话语。

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 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 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 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 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据当地彝族女村支书透露, 在该地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

安全问题:另根据网上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显示, 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 流动儿童占第一位, 留守儿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现的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中, 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据报道, 在2005年湖南洪灾遇难的12名儿童中, 11名都是留守儿童, 这说明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 留守儿童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的特殊性, 使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残缺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在石牛角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了以上诸多的问题。

摘要: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笔者针对毕节地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问题在毕节地区百管委普底乡石牛角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石牛角村的配合帮助下, 笔者深入到典型留守儿童家中, 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和沟通。通过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以及网上收集的关于留守儿童的原始资料, 我们掌握了他们的一些共性, 也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清楚的了解, 现撰写出调查报告。

关键词:毕节地区,农村少数民族,留守儿童

参考文献

[1]、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毕节地区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05-2009年参加食品从业人员体检的人员共7 822人为对象, 其中男性3 804人, 女性4 018人, 年龄为16~55岁。

1.2 方法

对所有体检人员采集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m L, 分离血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血清的HBs Ag。试剂盒由兰州标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2 结果

2.1 阳性情况

7 822人参加食品从业人员体检中HBs Ag阳性 (含大小三阳) 的共485人, 阳性率为6.17%, 男性阳性率为6.26% (238/3804) , 女性阳性率为6.15% (247/4018) 。HBs Ag阳性率以26~35岁年龄组为最高, 16~25岁年龄组为最低 (表1) 。

2.2 抗-HBs检测情况

共检测参加食品从业人员体检7822人, 抗-HBs阳性为2 712人, 阳性率为34.67%, 男性阳性为32.68% (1243/3804) , 女性阳性率为36.56% (1469/4018) 。年龄分布, 抗-HBs阳性率以16~25岁年龄组为最高, 46~55岁年龄组为最低 (表2) 。

2.3 HBs Ag阳性者HBe Ag检测情况

485人HBs Ag阳性者中, HBe Ag阳性的19人, 阳性率为19.18%。男性HBe Ag阳性率为了18.03%, 女性HBe Ag阳性率为20.24%, 年龄分布, HBe Ag阳性率以36~45岁年龄组为最高, 16~25岁年龄组为最低 (表3) 。

2.4 HBV的感染模式

485人HBs Ag阳性者HBV感染模式有7种。以HBs Ag、抗-HBe、抗-HBc均阳性为主197例, 占40.62%。其中男性96例, 占40.34%;女性101例, 占40.89%。其次, HBs Ag、HBe Ag、抗-HBc均阳性为93例, 占19.18%。其中, 男性43例, 占18.07%;女性50例, 占20.24% (表4) 。

3 讨论

毕节地区食品从业人员体检HBs Ag阳性率6.17%。性别分布:男性为6.26%, 女性为6.15%。年龄分布:26~45岁年龄组HBs Ag阳性率偏高, 由于青年经常活动于公共场所, 极易患乙型肝炎。这提示应加强青年乙型肝炎防治的宣传和教育, 使广大青年懂得乙型肝炎的危害和传染方式, 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减少乙型肝炎的扩散传播, 并定期进行体检, 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抗-HBs为34.67%, 男性为32.68%, 女性为36.56%, 说明部分人群可能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者得到了自然免疫。HBe Ag阳性是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重要标志。本次食品从业人员体检HBe Ag阳性率为19.18%。人群免疫抗体水平仅34.67%, 缺乏免疫力的人群占65.33%。食品从业人员是重点人群, 应该加强监护和管理, 抓好防治措施, 推行劳务行业中乙肝疫苗接种, 乙肝免疫接种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特异而有效的手段。因此, 建议对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全阴的体检者提倡以0、1、6方法实行注射基因重组乙肝疫苗以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提高人群免疫力, 防止HBV感染和传染, 以保护消毒者健康。

摘要:目的 了解毕节地区食品从业人员体检乙肝病毒 (HBV) 感染状况。方法 在2005-2009年, 对毕节地区所管辖的食品从业人员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2mL, 采用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进行HBV感染状况调查。结果 毕节地区2005-2009年食品从业人员7 822人, 其中, HBsAg阳性者共485人, HBsAg阳性率为6.17%;男性238人, 男性阳性率为6.26% (238/3804) ;女性247人, 女性阳性率为6.15% (247/4018) 。缺乏免疫力的人群占63.44%。结论 易感人群存在感染乙肝的机会,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乙肝免疫接种手段预防乙肝病毒感染。

毕节地区 篇11

关键词:水文计算;小流域;白塔堡河;无资料地区

中图分类号:TV1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6-0192-3

0 引言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了在小流域上修建农田灌溉排水措施、公路和铁路的桥涵建筑、城市和工矿地区的防洪工程,都必须进行设计洪水计算。因此,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在工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小流域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有很多,可以由流量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也可以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但在小流域中很少设有水文观测站,往往缺乏实测的流量资料或暴雨洪水系列资料,因此常采用经验公式法、推理公式法、地区综合法、综合经验单位线法以及水文模型法等方法计算小流域的设计洪水。本文采用经验公式法和地区综合法计算白塔堡河的设计洪水,地区综合法就是采用相邻地区的实测及调查资料来确定各小流域的洪峰流量模数及其它统计参数,计算各小流域设计洪峰流量。

1 流域概况

白塔堡河位于浑河的左侧,是浑河的I级支流,该河发源于东陵区李相镇老塘峪村,流经李相、深井子、南塔、浑南新区、白塔、浑河民族开发区等六个乡镇(街区),于曹仲屯汇入浑河。流域面积182km2,河流总长48.45km,其中河流上游段为低山丘陵区,长29.4km,河道比降1.1‰。老塘峪至浑南新区教场桥之间为低山丘陵区,其下为平原区。该河中上游河道曲折,属宽浅式河床,中下游比较顺直,属窄深式河床。白塔堡河属季节性河流,平时无水或水量很小,汛期发生洪水时洪峰流量很大,极易造成洪水灾害。

2 计算步骤

白塔堡河没有水文观测站,其上游段的地貌特征与满堂河相似,满堂河上建有东陵水文站,本次水文计算采用东陵站21年降雨资料和《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的理论分析方法,计算白塔堡河的设计洪水。

2.1 计算步骤

2.2.1 推求设计暴雨 根据实测暴雨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和典型放大法求得。

2.2.2 拟定产流方案 推求设计净雨,根据根据暴雨洪水资料,利用径流形成的基本原理,通过相关图法求得。

2.2.3 利用流域汇流方案 利用汇流的概念,用成因分析的方法求得。

2.3.4 推求设计洪水过程线 由求得的设计暴雨,利用产流方案推求设计净雨过程,再利用流域汇流方案由过程求得设计洪水过程设计净雨。

3 设计暴雨

3.1 典型过程及放大计算

利用东陵区的21年降雨量表,找出每年的最大1日、3日、7日降雨量并排序输入水文分析软件,其中21年最大七日降雨量见表1。并计算得出20年一遇的设计点暴雨,成果见表2。

通常寻找降雨量不均匀,并且又突然的强降雨作为典型年。根据表1,选择1996年作为典型年。

表1 21年最大七日降雨量

日期1

(mm)2

(mm)3

(mm)4

(mm)5

(mm)6

(mm)7

(mm)七天雨量

(mm)

198883.412.65.920.56.11.30129.8

198916.62.711.511.18.947.2098

1990030.70.70059.96.998.2

199116.713.31.4026.435.28.5101.5

199240.40.32.611.501236.2103

199310.78.262.348.454.36.242.4232.5

19943300118.8005156.8

199517.867.538.1073.741.56.9245.5

199622.232.6160.38.35.3145.1229.8

19972.8000135.55.80144.1

199831.3125.116.81.20.29.732.2216.5

199900076.29.80086

2000120000432.557.6

200192.814.49.511.80.547.80176.8

200219.660.769.727.921.918.40218.2

20032210.515200157.5

200421.5611.5071.500155.5

200517.524503294.50172.5

200612.50.547713.501797.5

200711460000.50120.5

20081700.50024.514.5118.5

根据《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中辽宁东部地区暴雨时-面-深关系曲线查得放大系数为0.99。则可得白塔堡河设计点暴雨量分别为

P1=142.6mm;P3=168.4mm;P7=238.9mm

根据已求出的设计暴雨量和选出的典型暴雨量计算放大倍比如下:

最大一天降雨量倍比

(1)

最大三天与最大一天雨量差额放大倍比

(2)

最大七天与最大三天雨量差额放大倍比

(3)

表2 p=5%设计暴雨

天数(天)137

设计暴雨(mm)144.09170.2241.41

3.2 设计暴雨时程分配

根据放大倍比,将1996年典型过程时段放大,便得出二十年一遇的设计暴雨时程分配,见表3

表3 设计暴雨时程分配

暴雨时空分布

天1234567

典型年暴雨(mm)22.232.6160.38.35.3145.1

Ki0.980.980.980.981.91.90.99

P(mm)21.9632.2815.880.29415.7710.07142.69

3.3 设计洪水

3.3.1 降雨径流计算 根据《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中关于降雨径流的计算方法列出表4

表4 可能最大地面净雨时程分配计算

日次(天)1234567

P(mm)21.9632.2815.880.29415.7710.07142.69

P-E(mm)17.9628.27411.84011.776.07138.6333

RS(mm)24.21.501.50.356

RS扣除(mm)1.7663.9661.26601.2660.06655.76

表4中P为设计暴雨时空分配,RS根据《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附图辽宁省水文分区I23区降雨径流相关图查得,RS扣除为地面径流

3.3.2 可能最大洪水推求

(1)综合经验单位线的qm,tn值的确定

根据公式M=J0.25f0.5F=J0.25()0.5F=30.36

且D=0.24g=0.965

qm=DMg=6.47m3/s (4)

根据A=3b=0.556

(5)

tn=AGb=12天(6)

(2)瞬时单位线两参数n、k值的确定

以qm=6.47m3/s,tn=12天,he=10mm

(7)

根据《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附图查f(p)—P工作曲线P=1.4 计算出

n=P+1=2.4(8)

(9)

(3)求S(T)曲线并转化为Δt=24小时时段单位线计算表5

表5 用S(T)曲线转化时段单位线计算

t01234567

t/K00.1166860.2333720.3500580.4667440.5834310.7001170.816803

s(t)00.0020.0090.02150.0360.0510.0690.083

s(t-Δt)000.0020.0090.02150.0360.0510.069

u(Δt,t)00.0020.0070.01250.01450.0150.0180.014

q(Δt,t)00.451.5752.81253.26253.3754.053.15

注:

(4)可能最大设计洪水过程推求最终列出设计洪水过程见图1。

图1 白塔堡河20年一遇设计洪水过程线

由图可知东陵最大洪峰流量为Q=258m3/s。

(5)白塔堡河最大设计洪水推求

根据《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中公式由东陵站设计洪水推求白塔堡河设计洪水

Q白塔堡=Q山区+Q平原(10)

(11)

Q白塔堡平原=0.666(F白塔堡)0.824 (12)

根据公式(10)、(11)和(12)计算得白塔堡河设计洪峰流量为Q白塔堡=376.1m3/s。

4 结语

小流域很少设有水文观测站,往往缺少实测的流量资料或暴雨洪水资料。但各省都已编制完成水文手册,绘制出了暴雨等值线图,可以通过各省的水文手册来计算设计洪水。在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方法上,地区综合法能根据相邻流域实测资料计算所规划的小流域设计洪峰流量,计算结果能够较合理的反应小流域设计洪水流量,满足小流域治理规划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叶守泽.水文水利计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2]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实用水文水利计算[M].北京:水文水利出版社,1982.

[3]辽宁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辽宁省中小河流(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M].1998.

毕节地区 篇12

毕节地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 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 素有”云贵高原屋脊”之称.区内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土地破碎、地貌复杂, 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典型高原农业山区, 农业人口67万多, 占全区人口的90%以上, 耕地1500万亩, 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油菜和烤烟, 年均农作物可收秸秆在220万吨以上, 加上杂草、枯枝落叶等可再生物质资源, 可供开发和利用的秸秆资源每年均在400万吨以上, 直接用于能源化开发量均在200万吨, 可供80万台炉具使用, 对秸秆气化节能技术的开发而言具有极其丰富的资源保障。毕节地区又是一个产煤大区, 煤碳拥有量达250亿吨, 占全省总有量的50%之多, 农民是坐在煤山上, 睡在煤山上, 千百年来生产、生活用能均以燃煤为主要方式, 秸秆则是随地焚烧, 污染严重。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速度加快, 特别是西部大开发, 毕节作为西电东送的能源开发点, 煤电、煤化工等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拉动了煤炭工业化开发利用的进程, 原始落后的用煤方式随之被淘汰, 同时也使坑口出厂煤价从2005年的150元一吨升至现在的500多元一吨, 导致工业化用煤和农民生产、生活用煤的矛盾突击, 常常引发烂采乱挖的安全事故。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开发农村持续可再生的新型能源是当务之急。秸秆气化节能技术作为农村沼气技术之后又一新型能源利用技术是现阶段经济发展条件下替代煤炭适用于农村千家万户的新技术, 对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 促进新农村建设和矿产资源优化开发利用都具有现实意义。

二、现有炉具技术应用情况

据调查毕节地区各县市乡镇均有零星使用不同气化炉具的农户, 如织金县有十几户农民用上了混泥土秸杆气化灶, 毕节市、纳雍县有200多家农民使用了双一牌气化炉, 黔西县引进应用50多台九嘉一牌气化炉, 还有各相关部门引进的气化炉及市场销售的多种类型的炉具, 技术质量良莠不齐, 售价差异大, 从几百元到4000多元不等, 总体反映该技术是解决农村生活用能的好技术, 但大多数产品均存在质量差、填料操作不便、产气不纯、产气时间短、对原料粗细要求高等缺陷, 制约了秸秆气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毕节地区农机研究所研制开发出的“QH—I型秸秆气化节能炉”, 相对其它炉具使用情况反映较好, 该炉具操作简单方便, 老少均可使用, 火力大小可调、无烟尘、无气味, 一般3—5天出一次炉渣, 非常适合农村使用。目前, 气化炉具技术已受到各级政府领导重视, 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加大扶持力度, 引导各方投资, 通过不同区域条件的示范在百万农户中引导推广, 进而推动该技术的普及, 改善农村生活用能结构单一, 支出成本高的问题。

三、现有炉具技术特点

1. 投资少、见效快

以QH-I型秸秆气化节能炉为例, 每台一次性投资800—1000元, 为整体式结构, 农民购买后可立即使用, 从装填料到点火产气约为10分钟, 对环境条件无特殊要求, 操作也无特殊工具要求, 现学现会, 无压力装置, 安全可靠, 较之沼气池的投建使用投资仅为三分之一, 且不需养猪、养牛, 维修方便简单, 使用不受环境和气候的影响;较之煤气、液化气其投资和安全性要求则低得多, 更能满足农村现有的使用条件。这些优越性得到了农民的认可, 特别是其燃烧的火力、热值效率跟液化气不相上下的优点被农民看好, 不但能满足炒菜、烧饭, 还能煮猪食养猪、养鸡, 完完全全满足农家要求。

2. 经济效益显著

经使用测算:一个五口之家, 一台炉具每天消耗5—8kg秸秆就能满足一日三餐用火需要, 耗电量0.2度, 约0.1元;每公斤秸秆加辅助加工费0.1元, 计0.5—0.8元;按每千元一台炉具年使用360天计, 寿命最少为8年, 折旧成本为0.34元, 合计每天成本0.94元—1.24元, 年成本为338—446元;用煤年需最低3吨, 现政府补贴性煤价每吨400元, 真接成本也要1200元, 相比较之, 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户, 使用一套秸秆气化炉每年最少可节约754元的直接支出, 人均增收150元, 这对毕节地区人均年纯收入仅2000多元的农村, 其贡献不言而喻。如按5万台推广计算, 相当于毕节地区百万农户5%的家庭用上气化炉, 每年将节约原煤15万吨, 价值6000万元以上, 农民可增收3770万元, 相当于5万亩良田一年的创收, 由此可见秸秆气化技术的普及推广,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小视的拉动作用, 特别是对保护煤矿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 拉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3. 生态环境效益良好

秸秆气化炉所需燃料均为生物植原料, 换言之, 只要是土壤中能生长的植物均可以作燃料, 属于绿色新能源, 具有可再生持续利用的特点, 是当今社会发展用能首选的方式之一, 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气化炉具产生的气体非常清洁, 无烟雾、无粉尘、火焰清澈明亮, 对环境和炊具无污染, 达到了液化气、沼气和煤气的同等效果, 既保护了生态环境, 农家生活环境也大大地得到了改善。特别该技术的推广普及将使农民随地焚烧秸秆的陋习得到改善;使宝贵的资源充分得到利用;使农村能源供给短缺的问题得到缓解;对森林防治病虫害和火灾具有良好的作用。

4. 社会综合效应好

秸秆气化技术的推广将较大地改变过去农民原始烧煤、烧柴及柴禾杂草乱堆乱放的习惯, 火灾隐患减少, 村容村貌得到了改善, 对防止疾病发生, 尤其是防止我区原始烧煤带来的地氟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农民在使用中得到直接的经济效益, 增加了收入, 改善了环境, 提高了生活质量, 思想文化素质也将随之提高, 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意识增强, 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信心就更足。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目前示范的各种机具技术对焦油处理还不够充分, 随

着使用时间的增加, 燃气管道内焦油逐渐积累易堵塞燃气管道, 随意排放也容易造成一定的污染, 技术上需进一步改进完善。

2. 炉具使用中甲烷气体浓度较高, 一但燃烧不完全会造

成中毒危险。建议配套使用的灶具应设计为回风式, 将废气抽出室外, 保证使用的安全性。

3. 炉具的操作性能仍需进一步改进, 特别是对各种物料

的适应性需进一步完善, 使操作应用能够“傻瓜化”, 才利于普及推广。

4. 各级管理职能部门应加强技术的推广引导, 因地制宜,

择优推广在现阶段炉具技术还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 切忌一轰而上。

五、炉具该技术应用前景

上一篇:服装色彩与心理下一篇:畜禽采血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