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特点

2024-07-25

比赛特点(通用7篇)

比赛特点 篇1

一、前言

篮球比赛是攻守双方在对抗中把自己的智慧、体能、技能、技术、战术、意志、心理品质等融合于集体行动中去竞技。同场竞技中的篮球比赛为抢占制空点, 争夺控球权和提高得分率展开了激烈的拼斗和全面的抗争;在这种拼斗和抗争中, 竞技双方经历了身体的猛烈碰撞, 技战术的短兵相接, 意志和心理品质的严峻考验。强对抗贯通于篮球竞赛的始终, 并赋予他无限的生命力。这不仅提高了篮球比赛对抗的强度, 加大篮球比赛准确的难,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篮球比赛的观赏性。

二、篮球比赛对抗的特点

1、攻守对抗的激烈性

现代篮球比赛是在十分激烈的对抗中进行的, 它包容了大量的身体接触和对抗。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是在推、拉、挤、挡甚至在猛烈的冲撞中完成的。从跳球的第一秒开始, 你争我夺、寸土不让、有球必争, 这就深刻揭示了对抗的激烈性在篮球比赛中是不可避免和客观存在的。当代篮球运动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攻守对抗的凶悍和拼斗的日趋激烈。在这种高速度、高空优势、高超技巧、变化多的客观条件下, 强烈的对抗意识、善于对抗、敢于对抗乃是对一个优秀运动员最基本的要求。对抗的激烈性也推动着进攻和防守战术的创新和发展。伴随着规则的演变, 进一步展示篮球比赛的魅力和竞争精神, 使其更具有刺激性和观赏性, 对抗强度的逐渐加剧, 这也是比赛的固有规律决定的。

2、攻守对抗的综合多元性

对篮球比赛中的有效对抗, 决不能片面地理解为仅是“力”的抗衡, 它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形式, 运动员的高度和速度必须统一, 身体、技术、战术要结合, 技术和特长相称, 智力和意志要并重。篮球比赛已进入一个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意识、作风、智慧等因素全面综合的抗衡。它包含着人体肌肉活动的协调用力, 技术动作的扎实功底和灵活运用, 智慧、意志力和稳定心态的最佳表现, 对不断变化着的情况的预见性和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 以及教练员对竞赛战术安排的不断变化。研究这一全面性的特点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片面追求对抗力度的误区, 使教练员在组织对抗训练时既要因人因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加强训练时的针对性, 又要综合考虑多种对抗之间的内在联系, 整体施治, 使对抗训练卓见成效。

3、攻守对抗的随即突变性

篮球比赛是一种多人参与的集体竞赛项目, 它是在比赛中以攻守对抗制胜的观念和迅速而合理的运用技术来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的思维反应过程, 意领于行、行寓于意、意行合一于瞬间, 表现于运动过程之中。从单一技术到综合技术;从个人行动到基础配合;从二三人的基础配合到全队整体战术行动, 运动员都要有整体对抗意识。篮球比赛又存在着空间对抗的特殊规律, 控制球和控制高度优势是对抗争夺的焦点, 并促进攻守双方把空间和地面与时间有机统筹结合, 它所展开的多元素构成的不同战术阵型与技术手段的立体进攻和防守在瞬间转换没有固定的模式。由攻转守、由守转攻的瞬息转换是篮球比赛中客观存在的。攻守转换意识是队员头脑中的一种思维反应。应对瞬息万变的激烈对抗, 运动员必须能够按照一定的攻守战术目的, 正确合理地运用技术和战术行动, 具有控制攻守转换的能力和方法, 争取竞赛的主动。攻守转换的随即性是思维转换的核心, 它是判定与运用攻守战术的思维过程, 包括事先的思维中预测对方攻守作战意图, 储备各种作战手段, 并进行针对性的攻守准备。在比赛中要从实战需要出发, 高标准、严要求、鼓励对抗, 充分调动和发挥个人对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攻守对抗的集群性和谋略技巧性

当今篮球比赛对球队的整体行动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在攻守对抗中夺取优势, 在发展个人对抗能力的基础上, 集群对抗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例如:围攻、夹击争夺篮板球时的分工与合作, 区域紧逼与破区域紧逼, 以及有球一侧多防少, 无球一侧少防多, 无不是利用集群的力量在局部区域争取控制与反控制的主动。为此, 在对抗训练中, 就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由个人对抗到集群对抗, 由集群对抗到全队整体对抗的系统训练, 以提高个人对抗能力为基础的协同作战意识, 从而提高全队对抗实力。竞赛双方在攻守对抗的整体对峙中, 攻与守的机会都是均等公平的。但在攻守策略的实施过程中, 或是协同作战以少胜多, 或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 双方努力创造条件和战机, 力争控制球权的主动, 削弱对方的进攻而提高自己进攻的成功率。表现在攻守兼备、谋略布阵、技高一筹。

5、攻守对抗的特殊性和意志坚韧性

篮球比赛受到特殊的场地设备和特定的规则的限制, 攻守双方在激烈的地面对抗和空间对抗中, 为控制高度、赢得速度而力争时间和空间的主动, 力求获得更多的投篮机会而取胜, 其得分高的特殊性质是区别其他项目的特殊条件.

比赛双方在攻守对抗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上, 运动员都必须承受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压力, 都必须有充沛的体能和稳定的心理素质做基本保障。因此, 攻守对抗即是身体诸因素的抗衡, 又是心理诸因素的抗争。我国队员的意志不够坚韧, 面对强大队员时, 对抗意志薄弱, 不敢正面对抗, 不相信自己的水平和实力, 往往在强对抗中失去控球权或投篮不中, 这也是造成与强队之间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结论

进攻和防守是篮球比赛的一对基本矛盾。竞赛双方在同一时间段里非攻即守、非守即攻, 交替转换, 即相互对抗又相互平衡。一次进攻结束后就是一次防守的开始, 攻守对抗始终存在。尽管从比赛的目的和防守任务的作用来看, 进攻投篮得分、防守阻攻获球, 进攻占主导地位。但因成功的防守, 主动获球, 不仅加快了由守转攻的进程, 而且破坏了对方进攻的有序性。此外, 攻守因素相互包含、相互渗透、攻中有守、守中有攻, 寓于整个篮球比赛中。策略上、战术上的强攻助守、强守助攻都会使局面向相反的方向转化。攻为主导、守为基础、攻守并重、相互平衡的规律反映了篮球运动进攻和防守的两个相互对应、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矛盾运动过程。进攻和防守的矛盾的两个方面推动了篮球运动的发展。

摘要:运用文献法, 对篮球比赛攻守对抗的特点作了综合阐述。指出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抗必须遵循篮球比赛运动的自身规律, 才能更好地运用对抗特点, 使我国的篮球水平在对抗中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身体接触,对抗,进攻,防守

比赛特点 篇2

【摘要】随着现代足球的不断发展,后腰这以位置如今被赋予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后腰又称防守型中场位置上是比较靠后的中前卫,位于中后卫前面,主要任务是协助球队防守,同时球队阵型攻防转换的关键位置。后腰位于球队阵形的攻防转换的关键位置,因此在整个球队战术体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传统意义上的后腰队员被认为是后卫线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需要具备优秀的盯人和区域防守能力。现代足球的理念则更加强调后腰具备准确的传接球,良好的耐力素质,较好的大范围转移球意识,良好的大局观以及出色的中远距离射门能力。随着现代足球的不断发展,后腰这以位置如今被赋予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后腰是球队进攻和防守的枢纽,无论是组织进攻型还是防守型后腰他们都必须拥有出色的组织进攻能力和优秀的盯人及区域防守能力。在中超赛场上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后腰球员,例如郑智、蔡慧康等。他们的总体特点是耐力素质好、有出众的防守意识,但在个人技术上和组织进攻上都与欧洲高水平联赛球队中的后腰队员还是有相当的差距。本研究围绕后腰球员的特点和以后腰为核心的战术进行分析,为提高我国足球技战术打法及青少年足球训练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4年南非世界杯足球比赛为主要研究对象。将2010年南非世界杯比赛的录像进行分析,同时对所获得的数据运用常规的统计方法对所设定的技术指标进行统计。

2结果与分析

2.1 足球比赛中后腰位置的特点研究现状

后腰在足球运动中又称防守型中场,后腰是指比较靠后的中前卫,位于中后卫前面,主要任务是协助后卫线防守,同时球队阵型攻防转换的关键位置。在球队防守时后腰是中后卫面前的屏障,抑制对方的前腰球员或者前锋轻易地正面突破,他的任务是抢断对方的传接球,延缓对方进攻的速度,或是直接对对方进行拦截抢回球权,获得本方由守专攻快速反击的机会。在球队的进攻时,后腰球员往往是组织进攻的核心,他起着组织本队进攻方向、节奏控制与疏导中场。后腰队员往往担当组织调度的重要角色,将球及时、准确地调度到对方防守相对薄弱的地区为球队创造得分机会。后腰还经常利用自己出色的控球盘带技术突破到对方禁区前沿射门和协助同伴射门得分。在现代足球中由于后场防守人数和防守能力增强,前场进攻球员吸引了对手重要防守力量,前腰球员控球难度相对加大,因此,在齐达内等世界顶级前腰退役之后,世界足坛很少出现能力超群的前腰。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开始将进攻组织核心后置,后腰球员担当起组织进攻的核心,使得组织空间得到了极大地解放。这一变化也表明了足球运动开始向以后腰为核心的战术方向发展。因此对后腰位置上的球员要求越来越高,要具备出色的控球技术和良好的体能,精准的传球能力及出色的大局观、清醒的头脑和良好的意识以及具备较强的进攻能力。

2.1 足球比赛中后腰传球准确率

由表1可以看出,2014年巴西世界杯足球比赛中,作为德国足球球队的组织核心,后腰位置上的施魏因斯泰格具有精准的传球能力,其传球成功率高达86.12%,他是本届世界杯比赛中最具威胁的传球手。德国队之所以成为当今世界上攻击力最强、局部配合最流畅的队伍之一,就是因为中场有施魏因斯泰格的组织调度,特别是在球队由攻转守时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对直塞球的时机、空间的把握的相当精准,在对手立足未稳的情况下,将球传到最具威胁的位置,为队友创造极佳的得分机会。

2014世界杯时斯内德屡屡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从而带领荷兰队在实力均不俗的小组中出线,这再次证明后腰队员在比赛中的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球队的中前场由守转攻时很大程度需要甚至完全依赖后腰的传球组织疏导,一名优秀的后腰通过传控球控制比赛,在中后场可用精准的长传球策动反击,这样就会为球队的进攻提高了威胁性。

2.3 足球比赛中后腰球员的跑动特征

由表2可以看出,南非世界杯比赛中,后腰作为球队的主要组织进攻者,起着穿针引线的和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后腰位置上的球员就不得不增加其跑动的距离。这表明后腰球员为了控球权,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奔跑,这也对后腰球员的耐力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除了要有精湛的技术外,后腰球员的跑动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

本届世界杯冠军得主德国队,在全部的比赛中,他们的跑动距离排在16支参赛队伍之首,跑动成了他们能够获胜的重要条件。从而保证了他们在快节奏的比赛中完成传接配合,比赛场面让人赏心悦目。另据统计,在中超比赛中,我们的球员的跑动能力只能达到欧洲优秀球员的50%左右。在高强度的对抗时技战术无法正常发挥,因此除了球员的跑动能力是球队获胜的保证。这就要求重视球员跑动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后腰球员的耐力训练。

2.4以后腰球员为核心的战术打法

随着现代足球的不断发展,后腰这以往通常与“工兵”或“配角”等词语联系到一起的位置,如今却被赋予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本届世界杯比赛的冠军得主德国队,球队的由守转攻的枢纽仍然是施魏因斯泰格。后腰这个位置正朝着全能性的方向发展,负责组织进攻的后腰球员,如德国队的克洛斯身边设置一名防守能力较强的后腰球员来协助控制中场。由于克洛斯的频繁前插,其后必然回留下空当。为了不让对手轻易突破中场,其身边就往往有一到两名防守能力强的球员,如赫迪拉和施魏因斯泰格。在边后卫前插时,其身后必然回留下较大空当,因此后腰就要及时填补空单,以免让对方获得破门的机会。

【参考文献】

[1]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运动员犯规情况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1)

[2]伟杰.足球双后腰与全攻全守[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3]南非世界杯运动员跑动距离与时间的对比分析_赵飞

[4]2010年世界杯足球赛决赛阶段运动员犯规特征研究_林金标

[5]对现代足球比赛中组织后腰战术的研究分析,2005(5): 45-47

[6]西班牙_百变之腰

比赛特点 篇3

关键词:散打比赛;摔法技术;特点;分类

一、概念阐释

散打是常见的武术运动,其发展历史悠久,成为武者重要的锻炼项目。散打比赛主要是两人通过近距离肢体的接触、较量如摔、打、踢等方式进行对搏,以击退或击倒对方为目的的武术项目。上世纪末才被列为体育的重要项目,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并组织了世界性的锦标赛。在国内的人气主要是在被列为全运会项目之后才提升起来的,随着比赛的竞争程度逐渐加深,在竞争中技战术的运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涉及到分数的考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决定选手的成败。数据显示,近年来,在各项散打的得分项目中,摔法的得分比例要远高于腿法、拳法等其他技术项目,已经成为选手得分的重要依据和方向。所以,本文特以此为研究主题,分析摔法对散打得分的重要意义,剖析摔法的各种类别和运用方式、时机,提供理论性的参考。

二、摔法技术的运用特点

(一)摔法是散打比赛中的主要得分手段

随着散打比赛规则的进一步规范,对于摔法技术的扣得分已经规定的十分明确。其主要精神是攻击者使被攻击者倒地,攻击者站立的情况得分较多;被攻击者先倒地,攻击者后倒地的得分较少等等。对于不同形式的摔法技术的运用进行了详细的要求,这也表明摔法也越来越受评分委员会所重视。有统计数据明确显示,在所有的散打比赛中,因摔法优势得分更多而取胜的占据着较大的比重,是运动员赢得散打比赛的重要手段。

(二)散打比赛中摔法技术与中国式摔跤的异同

在普通人看来,散打中的摔法与摔跤似乎是很难分开的。因为散打中的摔法技巧本身来源于我国的摔跤项目,其主要的运用方式是相同的,而摔跤中的不少技巧也可以应用于散打项目中。我国的摔跤要求双方不能有更多的空间,是双方贴身进行的搏斗,通过双方的抱缠进行相互的对攻。而散打则需要双方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双方更好的进行搏击和评判,更加考验双方的技能。双方在不断地运动中选择时机进行博弈,不像摔跤式的比赛,双方的整体对抗模式比较松散,始终处于活动中伺机掌握对手的弱点,并打倒对方,脚步活动非常灵活,这也是散打比较重要的运用特点之一。

1、散打比赛中摔法技术的主要分类

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对实际状况的了解,通过对参赛者使用的方法和地点作为依据,散打中的摔法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2、搂抱类

因为摔法的作用,比赛双方的运动距离大大减少,就会通过近距离的贴身来进行自我防护。在双方搂抱之后,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比如可以向多个方向进行发力,具体的动作特点也各有不同,可以里勾、外合等。还可以用抱腰、扣腿的方式,近距离的击倒对方,在搂抱的同时进行发力,同时尽可能保证自己不受反制。在散打比赛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搂抱类的摔法,是各种摔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式。

(二)抱腿类

抱腿也是在摔法中常用的一种对打方式,是通过抱住对方双腿使用技巧方法使对手摔倒。在具体实施中,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是摔手们经常得分的项目点。发力的方向也有三个,可以向上,也可以左右,力量相差较大时,一方可以完全抱起对方,使对方直接摔倒在地面,力量小时,也可以抱起单腿进行摔打。其中也不乏通过冲击力向前方顶倒对方的情况,或者通过别腿的方式使对手摔倒。抱腿类是散打比赛常见的摔法,会在实际的比赛中经常被运动员使用。在日常的比赛中我们会经常见到选手使用这种方式,通过抱腿来击倒对方,使对方产生挫败感,达到自己的目的。

四、散打摔法训练的基本方法

在训练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比赛的要求来做,保证运动员的训练真实有效,比如为了应对摔打的真实场景,需要运动员戴上护具,完全从实战出发,实现训练的最大效果;注意对运动员各项素质的提升,摔法首先要求具备强大的力量,运动员要保证充足的力量练习,增强肌肉力量,这也是运动员获取胜利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运动员还需要训练的就是抗摔能力,在散打比赛中,摔倒已经是必练内容之一,如何在摔倒以后尽快恢复体力,尽可能的减轻摔倒的伤害,而且在摔倒对手的情况下自己可能也面对着摔倒的情况,所以抗摔能力应该被运动员所练习和掌握;增强自身优势,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条件都是不同的,其优势和不足也是不同的,要在比赛中击倒对方就需要进行自身优势的最大化发挥。在摔法的运用中也要保证与其他技巧的结合,娴熟的交替运用各项散打方式。

参考文献:

[1] 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武术[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 国际武术散打竞赛规则

[3] 李朝旭.1999 年全国武术个人散打赛的技术统计与分析[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2).

[4] 中国武术散打编写组,中国散打[ 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李娜与萨芬娜比赛技战术特点分析 篇4

关键词:网球,技战术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北京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半决赛李娜与萨芬娜技术分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本课题的需要。通过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网等多种途径查阅了有关网球技术的论文、学报和期刊, 整理和收集了有关的资料。

1.2.2 数理统计法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使用EXCEL2007对比赛的数据进行处理。

1.2.3 观察法

通过对比赛录像观察统计, 用EXCEL2007对比赛录像暂停的方式, 将每场的个人技术出现的方式、次数、效果、得失分等记录在准备好的表格中。

1.2.4 对比法

通过所获得到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2 李娜与萨芬娜的对抗基本数据分析

2.1 李娜与萨芬娜基本数据对照

由表1可看出李娜要比萨芬娜转入职业联赛的时间要早, 但是萨芬娜的上升速度很快。两位选手的持拍手及反手持拍类型都是一样的, 但是两位选手的击球风格不同, 也就使得球的旋转及落点各有各的特点, 所以两位选手的比赛过程中采用的是不同的技战术来制约对方。 (如表1)

2.2 李娜与萨芬娜发球比较

由表2可以看出在Aces球上面可以说李娜还略胜一筹, 李娜的一发成功率要比萨芬娜高出去8个百分点。可是一发得分率和二发得分率上, 两位选手的差距就体现出来了。在一发得分率上, 萨芬娜要比李娜高出去8个百分点, 在二发得分率上萨芬娜也比李娜刚出8个百分点。这样我们就能看出, 李娜的发球稳定性比较的好, 一发, 二发的成功率高。发球的效果与结果来看, 萨芬娜的发球明显比李娜好很多。通过对整场比赛的观看, 李娜在发球力量、落点、旋转和等份能力等方面与对手萨芬娜有较大的差距, 尤其是在发球局出现自己的局点或被破发的关键时刻, 不能像世界级的优秀的运动员一样常常发出“一锤定音”或是挽回破点的直接得分球。 (如表2)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李娜的一发的发球区域以内角为主, 外角球很少。而萨芬娜的一发的发球区域一外角为主, 追身位置很少, 总得分率也好于李娜。在二发上李娜把重点放在了中路上, 加强了追身球, 而萨芬娜的二发把重点放在了内角球上, 还是要加强发球的落点, 以及球的旋转。 (如表3)

2.3 李娜与萨芬娜正手和反手比较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李娜的正手得分率和反手得分率两项统计都要比萨芬娜的正手得分率和反手得分率高出去很多, 但是李娜的正手的失分率和反手的失分率要高出去很多, 说明李娜的底线技术起伏比较的大, 在比赛中无谓的失误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 萨芬娜在保证自己的击球力量的同时, 萨芬娜也提高自己的击球准确性, 这样既能减少自己自己的失误, 又能使对手来回奔跑的接球, 从而增加了失误。所以在比赛中, 在保持自身稳定发挥并减少失误的基础上, 迫使对方失误送分, 从而赢得比赛。 (如表4)

2.4 李娜与萨芬娜截击球比较分析

由表4可以看出虽然李娜的上网成功率没有萨芬娜高, 但是李娜的上网次数要比萨芬娜多出13次。这表明李娜在这场比赛中, 打法积极, 上网进攻意识强, 但17次的上网次数过于太少, 而且成功次数才有13次, 说明李娜专著制胜球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在这场比赛中, 李娜在中场制胜球时, 球的速度和角度不够, 而且上到网前时的失误较多, 而萨芬娜虽然一场比赛才上网4次但是成功率是100%, 而且在中场制胜球上, 都能抓住这4次少数的机会, 将对象成功的制约。 (如表5)

3 结语

(1) 我国选手的一发成功率较高, 但是一发得分率和二发得分率则与世界优秀选手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选手发球的速度和力量不够, 落点和旋转变化少, 是发球得分率低的重要原因。

(2) 我国女子选手在底线对抗中的主动进攻能力和来回球的控制能力较弱。在底线对抗中, 积极的跑动、准确的步法、全面的技术、精确的落点是在底线对抗中取胜的基础, 而且充沛的体力则是各项技术动作正常发挥和各种战术安排顺利实施的有利保障。

(3) 我国女子选手在主动进攻得分能力有着较大的进步, 这比较符合现代网球发展的趋势, 在比赛中也显示出可以与世界一流选手相抗衡的潜力, 但是非受迫性失误过多是现在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欧超, 吴宁霜.2006年法网中外女子网球运动员比赛技术统计分析与评价[J].浙江体育科学, 2007 (3) :29~2.

比赛特点 篇5

20 世纪70 年代初期,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人文学科在美国不被重视,尤其是中学历史更被认为是在课程改革中应当被砍掉或削弱的学科。基于对历史学科状况的担忧,同样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Case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历史系教授大卫·范·泰思(David Van Tassel)和他的同事们参照当时盛行的“科技博览会”模式,设计了一项历史比赛活动。这项活动要求学生自主研究历史问题,然后像“科技博览会”上科技发明家向公众展示科技发明成果一样,把自己的历史研究成果在展台上一一展示出来,最后由历史学家和教育专家等专业人士组成评委,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评比和打分。由于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和评委们对作品的评议与颁奖需要一天的时间,因而这项活动被称为“历史日”活动。

1974 年4 月的一天,126 名中学生聚集在俄亥俄州克里夫兰市凯斯西储大学校园,参加了第一届“历史日”活动。“历史日”活动的出现极大地激发了克里夫兰市学生和历史教师的兴趣,活动很快从克里夫兰市扩展到整个俄亥俄州,后来进一步扩展到了美国中西部的许多州乃至全国。20世纪80 年代初,美国历史学会(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 和美国历史学家组织(Organizationof American Historians)将分散在各州的“历史日”活动统一为“国家历史日”(National History Day)活动,并决定从1983 年开始,每年6 月份在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举行“历史日”总决赛,从这个时间开始,“历史日”活动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大规模赛事。[1]

为了表彰“历史日”活动在美国历史教育改革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其在国家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方面所发挥的影响,从1978 年开始,联邦政府决定每年通过国家人文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拨款给“历史日”组委会,以便使之继续扩大活动规模。2002 年,乔治·布什总统将“历史日”列为关注历史和公民教育的“我们的文献”项目的重要合作伙伴。2011 年2 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为“历史日”的执行总监凯西·高恩(Cathy Gorn)女士颁发了“国家人文奖章”(National Humanities Medal),这也是美国首个获此殊荣的K-12 教育项目。[2]

经过近40 年的发展,“国家历史日”活动已经从地区性的比赛活动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历史研究与竞赛项目。现在每年有超过60 万名的学生参加“国家历史日”活动,活动的范围也从美国的50 个州扩大到了哥伦比亚特区、萨摩亚群岛、关岛、波多黎各,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和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印尼的个别国际学校。[3]“历史日”活动也不再仅仅是“一日”的比赛,对于学生来讲,它已经成为为期近1 年的研究项目,对于广大的历史教师来讲,它则需要贯穿到整个学年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二、美国“国家历史日”活动的宗旨

“历史日”官方网站上明确指出“,国家历史日”活动的宗旨在于:“‘历史日’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契机,让他们发现历史的精彩,发现现在与过去之间的深刻联系;‘历史日’比赛能增强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使他们获得学术上的成功;‘历史日’比赛同样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教学资源,并促进了他们的课堂教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除了追求学生学业上的提高外,“历史日”还特别强调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为培养21 世纪富有竞争力和民主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历史日”致力于发展学生的以下品质:(1)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探究能力和阅读技巧;(3)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展示技巧;(4)自尊和自信;(5)在民主社会发展中的责任感和参与感。[4]组委会认为,这些品质不仅是学生学业成就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学生人生和未来事业成功的关键。“历史日”荣誉成员科基·罗伯茨曾说“:学生总是告诉我们说‘:历史日’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这些改变不仅体现在学术上,也体现在他们的人生事业上。历史不仅告诉学生我们过去发生过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能以史为鉴,并在未来的生活中运用这些历史经验和教训。”[5]

尤为重要的是,“历史日”活动特别注重对美国公民价值观的培养与引导,坚持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强调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深化。正如“历史日”执行总监凯西·高恩女士所说:“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这有助于他们认识现在的状况,并能在将来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与公民教育有关,如果你不知道你的历史,民主就会遇到麻烦。”[6]

正如“历史日”官方网站首页明确指出的一样:“‘历史日’活动让青少年去探索和发现过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这就使得历史鲜活地展现在了他们面前。而经过了亲身的探索体验和研究展示,今天的年轻人能够更好地理解现在、规划未来。‘历史日’通过激动人心的比赛激励了学生,同样,‘历史日’活动也改变了历史课堂教学。”

三、美国“国家历史日”活动的时间安排与参赛主题

“历史日”参赛选手是6~12 年级的中学生,参赛选手无论肤色、信仰、地区、公立私立学校、成绩好坏,都可以参加。比赛分为两组,6~8 年级为初中组,9~12 年级为高中组。目前,参赛地区范围也不再局限于美国本土。比如,2012 年度和2013 年度的“国家历史日”比赛就有来自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国际学校的学生参加。[7]

“历史日”是持续近1 年的活动,“历史日”参赛选手为了拿出好的作品往往需要进行长达6 个月到10 个月的认真准备,其大致的时间安排如下:(1)6 月和7 月,教师和学生可以从“历史日”网站下载定期修改的《“历史日”比赛手册》和当年的主题与选题指南,了解年度主题、比赛规则、活动声明、作品评估规则、“历史日”课程资源和常见问题等;(2)8 月和9 月,教师向学生提供与当年的年度主题相关的可供研究的问题,共同分析年度主题和他们的历史科或社会科课程之间的对应关系;(3)9 月和10 月,教师帮助学生确定研究课题,分析研究项目是适合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完成;(4)10月到12 月,鼓励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帮助学生形成论点,阐述论点;(5)12 月和1 月,帮助学生选择作品的表现形式,可以选择纪录片、展览、历史剧、小论文或是网站中的一种;(6)2 月或3月,举办地区性的“历史日”比赛;(7)4 月或5 月,举办州的“历史日”比赛;(8)6 月份,每个州选出优秀的作品参加在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举办的“国家历史日”总决赛。[8]

“历史日”活动每年都会选择不同的主题,由“历史日”组委会决定。主题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世界史、美国史、州史、地方史或者社区史、家庭史等,其类型则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外交史等内容,也涉及到新史学关注的家族史、妇女史、黑人史、新社会史等领域。比如,近些年的主题就有:历史上的改革(2010);历史上的地理:冲突、影响、变化(2011);历史上的革命、反动、改革(2012);历史上的转折点:人民、思想、事件(2013)等。参赛学生根据当年的年度主题选择一个相关的话题,作为参赛的题目。比如,2013 年的年度主题为“历史上的转折点:人民、思想、事件”,学生很容易想到的相关话题就有战争、自然灾害、政治改革、经济危机、重大发明等,然后选取一个具体的事例作为参赛题目,例如,2013年“国家历史日”获奖作品“碎玻璃之夜:犹太人历史上的转折点”就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问题。

四、美国“国家历史日”活动中的五种参赛作品形式及制作

“国家历史日”参赛作品的形式分为五大类:(1)历史纪录片、(2)历史剧、(3)展览、(4)小论文、(5)网站。其中,除论文必须是个人作品外,其余四种形式既可以个人单独完成,也可以2 人到5 人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就五种参赛作品形式的特点、参赛要求和制作过程做具体阐述。

(一)历史纪录片

历史纪录片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一种参赛形式。历史纪录片要求参赛选手在10 分钟的时间内,通过运用文献、图片、照片、生活轨迹解说等方式展现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特定观念。纪录片要求必须是原创的,同时具备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

选择历史纪录片的选手们需要准备电脑、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并能够进行采访、拍摄以及视频剪辑等工作。制作历史纪录片最常用的方式是叙述法,就是首先把历史故事放在时代背景中,然后用新颖的历史材料去充实它。在近几年的比赛中,许多优秀的纪录片都向人们展现了学生们所生活的地方曾经发生过的重要历史事件,或是一些平凡人在历史紧要关头所做出的英勇事迹,这些作品在美国甚至在全世界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04 年的“历史日”比赛,密西西比州艾德拉·史蒂文森高中的3 名中学生钱尼、施沃纳和古德曼制作了纪录片“密西西比在燃烧”。该片讲述了发生在密西西比州的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1964年6 月21 日,一群三K党成员劫持了一辆载有3名民权主义者的汽车,并将民权主义者詹姆斯·夏(21 岁的密西西比黑人)、安德鲁·古德曼(20 岁的纽约犹太人学生)和迈克尔·斯文格(24 岁的纽约犹太人社会工作者)带到尼肖巴镇的一个偏僻的地方,然后开枪打死了这3 名年轻人,并把尸体掩埋在了堤坝下面,他们的汽车则被推入到伯格奇沼泽。6 个星期之后,这3 名年轻人的尸体被发现。1967 年,18 名涉案人员中的7 人被判处有罪,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在狱中待到6 年以上,而被认为是本案主使的埃德加·雷·基伦(Edgar Ray Killen)却因陪审员声称不可宣判教士有罪,而被无罪释放。这3 名中学生从2003 年6 月开始研究这个已经过去了近40 年的历史事件,这期间他们电话采访了受害者的家属和埃德加·雷·基伦本人,重新调查了该案件,并把这个过程做成了历史纪录片。在纪录片的最后,这3 名中学生出示了指控埃德加的新证据,并起草了一份决议声明,提出要“重审案件,并将案件提交国会”。这部历史纪录片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并直接推动了对埃德加·雷·基伦的重新审判。在3 名年轻的民权主义者遇害整整41 年之后,2005 年6 月21 日前三K党成员兼传教士埃德加·雷·基伦被判杀人罪入狱。

(二)历史剧

历史剧类似于话剧,该类型作品要求学生在10 分钟的时间内用现场表演的形式,表现其选题的历史意义,既可以单人表演也可以2 人到5 人小组表演。历史剧的表演必须要有戏剧感染力,但不能以丢失历史信息和历史的真实性、严谨性为代价。

1998 年,堪萨斯州的3 名9 年级的学生莉兹·康柏斯、梅根·斯图尔特和杰西卡·谢尔顿与11 年级的学生萨布丽娜·孔斯,告诉历史老师她们想创作一个有关大屠杀的历史剧,老师给了她们一大箱子剪报。莉兹·康柏斯在1994 年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杂志上读到一篇关于伊蕾娜·辛德勒(Irena Sendler)的文章,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4 名女中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投入长达1 年的“伊蕾娜·辛德勒课题”研究。[9]1939 年到1942 年在德国纳粹占领期间,伊蕾娜·辛德勒是波兰华沙地区工作的护士,这位基督徒利用工作便利深入犹太人隔离区,告诉犹太孩子的父母他们正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隔离区和集中营里的所有人都很有可能没命。她努力说服犹太家庭把孩子交给她,并为孩子们制作了虚假证件作为掩护,带着孩子艰难地躲过纳粹的看守,离开华沙,并将孩子安排到非犹太家庭收养,或者藏在修道院和孤儿院。为了将来找回这些犹太孩子并告诉他们各自的真实身份,辛德勒将这些孩子的真实名字写下来装在瓶子里,然后把瓶子埋在花园里。“二战”期间,辛德勒在华沙犹太人隔离区共解救了2,500 名儿童。

1999 年,在州“历史日”和“国家历史日”活动期间,这4 名女中学生分别在堪萨斯州的阿比林和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表演了历史剧《瓶中的生命(Life in a Jar)》。她们后来又先后为纽约市的犹太正义基金会、堪萨斯州教育委员会以及堪萨斯城的几个犹太教堂连续演出数场。学生们每次演出都会宣布:“我们正在改变世界,伊蕾娜·辛德勒的真人故事应该让全世界都知道。”通过学生们的表演,伊蕾娜·森德勒的博爱精神得到了发扬,并受到了世人的尊重。由4 名学生创办的“瓶中的生命”网站获得了超过3 千万次的点击量,美国各大媒体包括美国CBS、美国CNN等也对辛德勒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展览

展览是通过历史图片、地图、绘画、手稿等来展现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地点或历史观念。“历史日”比赛对展板尺寸要求长、宽、高分别不超过40 英寸、30 英寸、72 英寸。展览不仅需要使用文字,而且还需要充分运用色彩、图片、文献、实物、表格、装饰图案等来展现特定的选题。展览注释字数不能超过500 字,多媒体设备播放的时间限定为3 分钟。展览的制作主要包括下面四个环节:(1)思考与今年的“历史日”年度主题相关的话题;(2)调查和研究相关话题。从查阅第二手资料入手,二手资料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某一问题,进而引导你发现一手资料和你想知道的关键问题;(3)选择展览所要使用的素材。思考素材与“历史日”主题和展览选题是否相匹配,要注意避免所用的素材太冗长、太繁琐,要考虑它在展板中所占的空间和位置;(4)撰写脚本。像写电影脚本那样撰写标题、正文、注释。脚本必须文法正确,句子结构优美,用词精准,没有拼写错误。

(四)小论文

论文主要通过文字呈现历史信息,虽然其中可能会附加一些地图、表格、照片等,但主要还是依靠文字表达的。论文需要个人独立完成,字数要求正文在1,500 字到2,500 字之间。论文写作一般包括四个步骤:(1)甄别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仔细记录并做好笔记,通过对材料的梳理,提出主要论点,列出大纲。(2)列出你的论文里将会用到的重要材料,每条材料将会放在哪个部分,它们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3)开始写作。(4)审阅修改,检查文章的清晰度、紧凑性和连贯性,检查话题是否与当年的主题有密切的联系,论文结论是否符合逻辑。

论文必须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该部分告诉读者论文写作的目的。第二部分是论证,这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需要呈现第一手和第二手材料,并分析这些材料是如何支持你的论点的。第三部分是结论,总结你的主要观点,形成你的论点。论点就用一两句话简要概括你选题的历史影响与历史意义,比如《葛底斯堡战役》这篇论文的论点就是“葛底斯堡战役是南北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它改变了从南到北的战争局势,反击了罗伯特·李的军队,为北方联邦军队带来了战斗信心”。

(五)网站

随着多媒体制作手段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日”活动也顺应时代的发展,增添了网站这种作品的展示形式。网站上还可以加入生动形象的视频短片、背景音乐、文字说明、历史相片、地图等。通过观赏视频、播放音乐、解答疑惑、点击进入后台链接等实际操作,网站访问者能够获得交互式体验。“历史日”比赛要求学生递交的参赛网站的页面字数不超过1,200字,视频剪辑大小不超过100MB。但是,网站的制作必须体现历史学科的严谨性,这就需要学生收集、甄别和运用大量的有针对性的第一手材料、第二手材料,并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

五、美国“国家历史日”活动的特点

(一)重视公民教育,坚持美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引导

美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美国社会长期以来非常重视多元文化背景下公民的民主观念与民主意识的教育。“历史日”活动作为美国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把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的培养作为活动的核心目的。“历史日”组委会在对“国家历史日”活动的意义阐述时指出:“历史是我们理解时代变迁和延续的唯一方式,历史能够帮助我们发现美国的过去和现在之间存在的深刻联系,并帮助我们对待和理解这种变化。而缺少这种理解,我们就无法为他们成为民主社会中的公民打下坚实基础。”

特别是在“9.11 事件”以后,美国政府更提出和实施了加强公民教育、重振美国民主精神的多种举措,而其中之一就是扶持和扩大“历史日”活动。美国联邦政府为“历史日”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以帮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历史日”活动中来。“历史日”成了美国人了解美国的民主传统和民主遗产,强化美国年青人的国家认同感,提升公民的责任感的一个重要渠道。

(二)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强调“从做中学习历史”

“从做中学习历史”是“国家历史日”活动最显著特点之一。美国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在回答“学习历史的意义”这个问题时指出,“精通历史”既需要尼采提出的“批判的历史”的观点,也需要克雷格(Gordon Craig)所阐释的通过“做历史”来研究历史的观点。克雷格认为:“只有经过艰苦的探讨和清晰的分析,才能决定哪些历史与现实问题有关、哪些无关,这些能力可以运用于评估某一情况形成自己的看法,或者对问题采取主动的立场。”[10]“国家历史日”活动同样遵循着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的理念,致力于通过解释、比较、推理和评价等“做历史”的方式来“精通历史”,而不是通过死记硬背日期、史实和事件的方式学习历史。“历史日”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很好地体现了“从做中学习历史”的特点。

“从做中学习历史”的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形成批判性思维,而“历史日”组委会同样认为,研究历史问题首先要求能够发展出与批判性思维有关的能力。《“国家历史日”比赛手册》指出,这些批判性思维能力包括:发现事件的先后顺序;区分事实和观点;认识原因和影响;进行推理和得出结论;发现人的态度和情感;明确主题并解释其意义等。美国的一位中学历史教师曾在《历史教学的理念:运用柯林伍德的史学思想来促进高中历史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一文中指出,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很大意义上意味着让学生能理解、分析、说明现实事项,并能够对自己深层意识中的傲慢与偏见以及错误概念进行批评,从而帮助学生发现并调整自我中心和社会中心的思维倾向。只有经历过调整不可避免的自我中心和社会中心思维习惯,我们才能真正理性地进行思考。[11]“国家历史日”活动的重要理念印证了柯林伍德对历史批判性思维的认识。

(三)与各州和国家的历史科和社会科课程标准相一致,与日常教学活动密切结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课堂教学已经发展成为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的日常教学与地方、州、国家的标准直接联系起来,而“历史日”活动的标准与各州以及国家的历史科和社会科课程标准是相互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国家历史日’与各州标准的共同核心”若干能力要求的对比中得出。[12]

与此同时,我们从历年来“历史日”活动的主题中可以看出,所有的年度主题也同时都是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点。2012 年“‘历史日’年度优秀教师”迈克·约翰逊这样说:“很显然,约翰·比赛尔和阿·乔永远都不会出现在美国史AP考试里,为了让研究课题与课堂有更密切的关系,我们扩大了历史背景学习,如19 世纪后期的淘金热、横贯大陆的铁路建设、美国移民政策等,随着对问题的分析,我们的课题综合了多种文献,并用有力的论据证明了我们的观点,我感觉花在‘约翰·比赛尔—阿·乔’课题上的时间是很值得的。”[13]“历史日”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既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又让课堂随着“历史日”而改变。

比赛特点 篇6

现代足球正朝向快速度、高对抗、快节奏的方向发展,留给球员进攻的空间和准备的时间更少,这就给进攻战术的发挥带来了更大的困难。作为比赛的最终目的——射门得分也变得更加困难,这种情况带来的直接结果是比赛中进球数的减少。足球比赛中对于前场30米区域的争夺从某种意义上就是足球空间和时间的争夺,在这个区域当中,球员是主要、而球、时间和空间是三个主要要素,球员如何处理好三要素的关系对于提高球队的技战术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足球比赛中前场30米进攻特点分析的重要性

1、丰富球队的进攻打法和战术体系

随着现代足球的不断向前发展,各支球队的战术体系朝向一个新的趋势发展,比赛中各支球队对于空间的争夺也是更加的激烈。前场30米区域作为足球比赛中双方球队必争的一个区域,各支球队都希望在比赛中能够通过有效地和富有变化的进攻来撕破对手的防线,多变的战术打法更多的出现在这个区域当中。所以,更科学的去研究前场30米区域的进攻战术体系可以更好的对各支球队的进攻加以指导,使得球队的战斧体系更合理和更有效。

2、为球队的日常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比赛,而比赛和训练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训练提高比赛质量,而比赛中不经意的一些进攻手段则可以成为接下来日常训练的重点。分析各个球队在比赛中前场30米区域的进攻特点,找出一些有特点的进攻手段,在训练中加以演练,则可以成为球队在比赛中的进攻方式和方法。真正的形成了比赛和训练相结合的科学体系。

3、为球队的防守提供针对性建议

与进攻相对应的则是防守,前场30米区域是球队进攻的重点所在,自然也是各支球队防守的重心,如何针对球队的进攻手段制定相应的防守体系则是球队科学训练和合理比赛的关键之所在。因此,队前场30米区域进攻特点进行分析不仅仅是丰富球队的进攻战术体系,也是对球队防守手段的一个补充。

三、统计尺度的划分和概念的界定

1、场区的划分

前场30米区域是足球比赛中的关键所在,在统计分析时需要将整个区域再次细化,具体划分情况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图划出不同的区域

前场区:距进攻球门30米的区域。

中路:与罚球区等宽的前场30米区。包括中路A、B、C三个区域和肋部的A、B区域。其中球门区为中路A区,与球门区等宽的罚球区内为中路B区,与球门区等宽的罚球区外为中路C区。中路其它区域为肋部区域,其中罚球区内为肋部A区,罚球区外为肋部B区。

边路:中路以外的前场30米区。其中距球门线16.5米以内为边路A区,16.5米以外为边路B区。

2、统计指标及概念

(1)有效进攻。完成了传中或形成了射门的战术配合以及前场区的任意球和角球进攻配合。

(2)传中。为了完成射门得分,流动进攻中边路或肋部的进攻队员将球传向罚球区内,且传球方向与边线夹角大于30度的战术配合形式。包抄队员只要触到球即为抢点成功;其它为失败。

(3)射门。队员的动作意图是射门,不论其效果如何,均为射门;队员动作意图不是射门,或动作意图不明显,但效果是使球直接入网,亦为射门。射门造成进球、射中横梁、射中球门柱、守门员接得或击出均记为射正球门。射正球门为射门成功,其它为失败。

(4)近距离射门。罚球区内的射门为近距离射门。

(5)传切配合。两名队员通过一传、一切配合越过一名防守队员的配合方法,且传球距离在15米以内。长传切配合:队员向前向对方队员身后空当传球,且传球距离大于15米,同队队员快速插上接球的战术配合形式。

(6)转移传球配合。为转移进攻方向,边路与边路间或边路与中路间的横向传球配合形式,且传球距离在15米以上。任意球进攻成功:无论采用何种战术方法,射正球门的配合即为成功。

(7)角球落点。前门柱以外的罚球区内为前点区域;后门柱以外的罚球区内为后点区域;两门柱之间的罚球区内为中间区域。

(8)角球弧线。向外旋转且运行方向指向球门的传球弧线为内弧线;向内旋转且运行方向指向场内的传球弧线为外弧线。

(9)角球成功。队员形成射门或形成摆渡即为成功;其它为失败。

四、小结

空间和时间的争夺是足球比赛中的关键所在,前场30米区域对于对方球门的威胁最大,各支球队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在这个区域内对对方球门施加压力。如何更合理、更科学、更有效地对此区域的进攻进行分析则是丰富足球进攻和防守战术的关键所在。本文对于前场30米区域的进攻特点分析的必要性提出了相应的方案和解决措施,以期来丰富足球战术体系的理论依据。

摘要:前场30米区域是攻守双方抑制与反抑制的核心地带,在此区域的进攻往往会对球门形成很大威胁,而且前场30米区域的进攻战术水平也在一个层面上反映了一支球队的技战术水平。随着现代足球的不断发展,防守一方在自己后场的防守更加的严密,如何在前场区域形成有效的进攻配合则是各支世界强队研究的一个方面。分析足球比赛中前场区域的进攻特点,以期来丰富足球进攻战术,为以后的教学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足球比赛,前场30米,进攻特点

参考文献

[1]杨一民,等.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

[2]麻雪田,王崇喜.现代足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比赛特点 篇7

在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决赛中,赛会一号种子纳达尔败给了赛前并没有被寄予希望的瑞士球手瓦林卡,从而打破了夺冠魔咒。赛场上,两位运动员的状态非常好,比赛水平和比赛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本研究选取6场比赛(第一轮格鲁贝夫、第二轮法拉、第三轮波斯皮西、第四轮罗布雷多、第五轮德约科维奇、第六轮伯蒂奇、决赛纳达尔)作为研究瓦林卡技术动作的特征,为我国男子网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以2014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6场比赛[2]中瓦林卡与对手比赛的部分数据指标为研究对象,将瓦林卡的技术统计数据与其对手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前五轮瓦林卡与对手技术比较

2.1.1 ACE球数量对比分析

在本次比赛中瓦林卡的状态十分的好,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在直接得分中,最有效得分的手段就是发出直接得分的发球,不仅可以顺利拿到分数,还可以节省自身的体能,为比赛的胜利做铺垫,而且可以大大打击对手的自信心,提高球员的发球信心。从表1中比较看出,除了第五轮略低于德约科维奇外,其余均高于对手,充分体现了在发球方面的天赋(在本次澳网比赛中,瓦林卡是发出最多ACE的男子球员,前六轮比赛,平均每场发出12.4个)。从中也可以看出,发球在整个网球比赛过程中的重要性。

2.1.2 最快发球速度、平均一发速度和平均二发速度之间的对比分析

从战术上来讲,网球运动变得越来越具有进攻型[1]瓦林卡在网球中比赛中利用强有力的发球在比赛中使自己成为操盘手,掌握主动权。利用强有力的发球打出极具侵略性的战略战术,有效的控制每场比赛。从表1中比较可以看出,在FSS AISS A2SS方面除了第六轮AISS值低于对手外,其它的数值都高于对手,说明瓦林卡在发球的球速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也在比赛中对对手的接发球造成了困难,为取得比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备注(下表同):DF=双发失误(Double Faults),1st%=一发进球率,1st%W=一发赢球率(winning%on 1st serve),2nd%W=二发得分率(winning%on 2nd serve),W=制胜分(winning),RPW=接发球得分率(Receiving Points Won),BPC=破发率(Break Point Conversions),NA=网前得分率(Net Approaches),TPW=总得分(Total Point Won),FSS=最快发球速度(Fastest Serve Speed),A1SS=平均一发速度(Average 1st Serve Speed),A2SS=平均二发速度(Average 2nd Serve Speed),SW=瓦林卡,1 AG=格鲁贝夫2AF=法拉3VP=波斯皮西4TR=罗布雷多5ND=德约科维奇6TB=伯蒂奇是瓦林卡各轮的对手。

2.1.3 一发成功率与得分率的对比分析

发球在男子网坛是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较好的发球是赢得比赛的有力武器。良好的技战术水平也需要建立在完备的发球体系下,强有力而且变化多端的发球变化可以帮助球员更好的掌握整场比赛中的主动权,争取到每一分的胜利。在表1中可以看出瓦林卡的五轮比赛中,ACE球方面除了略低于德约科维奇外,其余均高于对手,充分体现了在发球方面的天赋(在本次澳网比赛中,瓦林卡是发出最多ACE的男子球员,前五场比赛,平均每场发出12.4个)。在双误方面,除了第五轮德约科维奇多于瓦林卡外,其余的瓦林卡均多于对手,说明发球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在1st%w可以看出,除了第五场比赛与对手相同,其余场次比赛均高于对手,说明了数据上充分体现瓦林卡在第1发球对自己带来的优势。

2.1.4 网前得分的对比分析

上网是网球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对于顶尖的男子网球选手来说,在比赛进行的难解难分时采用上网的技术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首先,瓦林卡是当对手的击球出浅时,采用他擅长的正手大力抽球将球有力的击打回对方的底线去,击打的有深度而且有角度,迫使对手回球的质量降低。其次,正确判断对手的回球线路,采用截击的或者放小球的方式得分。从表1中比较可以看出,前两场比赛中,瓦林卡网前得分多于对手,分别是93%:50%和79%:62%。在后面三场中,表现的不够稳定,由于是在比赛的进行过程中心理上出现了波动。

2.1.5 制胜分方面的对比分析

制胜分的有效取得,对于球员本身是一个能量有效储备的一个过程,可以积攒更多的能量发挥在关键的时刻,或者在关键时刻利用制胜分的优势,完成对比赛的终结。从表1中可以看出除了第六轮的制胜分略低外,其他几轮都高于对手。虽然在第六轮制胜分为57:60。但是在网前得分(78%:74%)和接发球(25%:0%)方面优于对手,最终战胜对手。

2.1.6 破发成功率的对比分析

在比赛中成功破发,一方面可以给对手压力,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心理压力得到舒缓,保发以后的破发可以领先对手两个发球局,在比分上也非常占优势。除了第五轮比对手低(32%:37%)第六轮和对手相同(28%:28%)之外,剩下的几轮均高于对手。说明瓦林卡在开始的几轮比赛中保持高度的比赛专注力,在第五轮中因为与对手打满了5盘,并且最后一盘打到了9:7,最终还是瓦林卡胜出,体力上和专注力上有所下降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在网球比赛中,破发对手的发球局显得格外的重要。

3 决赛中的技术比较

3.1 发球技术对比分析

从表2中可以比较看出,选手们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发球方法,并尽量发挥这种方法的优势,避免或降低它的不足[3]。ACE球方面,瓦林卡远远多于纳达尔(19:1),可以看出瓦林卡在发球直接得分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一发进球率之比是55%:78%,相差23%。一发得分率之比是87%:60%,高出纳达尔17%。二发得分率之比是51%:42%,高出纳达尔9%,在FSS、AISS、A2SS方面是217kmh:200kmh;192kmh:163kmh;156kmh:134kmh。这些数据都高于纳达尔的数据,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瓦林卡在这场比赛中发球的表现远远超过纳达尔,取得比赛的胜利也是在所难免的。

3.2 网前得分的数据对比

通过表2可以对比看出:从网前得分NA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瓦林卡比纳达尔是92%:63%,瓦林卡远远高出纳达尔29%,可以说在网前得分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在比赛中,瓦林卡的正手大力击球发挥的淋漓尽致,将纳达尔充分的调动,不断的迫使纳达尔进行步伐的调整来击球。同时也通过底线击球所带来的机会,伺机上网,来到网前轻松得分,为比赛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3 接发球率与破发率的对比分析

通过表2比较可以看出,瓦林卡的破发球率是33%,纳达尔的破发球率也是33%,两者相同。但是瓦林卡的接发球率发率是44%,纳达尔的接发球率是29%,瓦林卡高出对手15%。从1st%w可以看出,瓦林卡比纳达尔是87%:60%。从2nd%w可以看出,瓦林卡比纳达尔是51%:42%,两项数据均比纳达尔要高,所以不难看出在接发球率方面,瓦林卡比纳达尔更加具有优势。

从表2中可以看出:瓦林卡的制胜分53,纳达尔的制胜分是19,瓦林卡高出纳达尔34分。从ACE球可以看出是19:1高出纳达尔18分,不难看出瓦林卡的制胜分具有绝对的优势。在总得分方面:瓦林卡是116,纳达尔是88,远远高出纳达尔,所以以3:1的总比分轻松取胜,赢得决赛胜利。

4 瓦林卡赢球原因分析

4.1 网球技术因素

网球获胜规律之一就是在保住自己的发球局的同时尽全力破掉对方的发球局。在表二中可以看出瓦林卡和纳达尔的破发球率相同(33%:33%),然后接发球率瓦林卡比纳达尔是44%:29%,在接发球方面瓦林卡比纳达尔要优秀。这也说明了纳达尔的发球并没有起到限制瓦林卡的作用,反而让瓦林卡在全场比赛中轰出19记ACE球。在比赛中保持击球的稳定性也是获得比赛胜利的关键,这需要强大的得分手段来作为支持,从制胜分可以看出瓦林卡比纳达尔是53:19,高出纳达尔34分,说明瓦林卡的击球更加的有侵略性,这也是赢得比赛的关键。在一发和二发得分率方面,瓦林卡与纳达尔分别是87%:60%;51%:42%,在这两项数据中瓦林卡也占到了绝对的优势,说明整场比赛瓦林卡的发球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这也确保了比赛的胜利。

4.2 网球技战术因素

从两个人的打法上来看,瓦林卡和纳达尔都属于力量型的选手。纳达尔的发球多以旋转和高弹跳为主,迫使对手的回球出浅或者借不到足够的力,从而得到机会组合自己技战术。瓦林卡的发球多以快速和力量为主,强有力的发球可以迫使对手只能被动的防守,不能将球有效的击回自己的半场,从而赢得机会组合自己的技战术。从表二中可以比较看出,瓦林卡的ACE球多出纳达尔18个,一发得分率和二发得分率分别高出纳达尔17%和9%,发球时速、一发平均球速和二发平均球速均高于纳达尔,双误也少于纳达尔,这就不能看出,在本场比赛中瓦林卡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完全优于纳达尔。

4.3 球员思想因素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瓦林卡和费德勒联手拿下了男子网球双打的金牌,让人们对瓦林卡的名字有了记忆。作为瑞士的球员,他的锋芒大多是被瑞士天王费德勒所掩盖,于是他有足够的信心想要证明自己也可以拿到大满贯的冠军。作为男子网坛的草根级的球员瓦林卡,赛前并不被大多数人看好,这也在一方面没有给自身带来更多的思想负担,所以有利于拿到比赛的胜利。一、在第五轮和第六轮的比赛中,瓦林卡打的非常艰难,都是打满五盘,最终瓦林卡都取得了胜利,这也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反观作为世界第一纳达尔,这场比赛远远低估了瓦林卡的水平,因为之前的交手记录,纳达尔占有绝对的优势,可以说对这场比赛已经有足够的胜算,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发挥不及瓦林卡而失利;二、能够战胜德约科维奇这个强劲的对手,在一定程度上对瓦林卡是极大的鼓舞,说明在技战术的安排方面和应对强敌的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应对方法,在困难来临的时候可以从容面对挑战,并且翻越了心中的那座大山,获得了新生,开启了自己新的网球生涯。三、瓦林卡与纳达尔的4盘比分分别是:6:3 6:2 3:6 6:3。

从分数上来看,瓦林卡赢得比较轻松。在各项数据的对比面前我们可以看得出,整场比赛纳达尔的发挥完全陷入困境,并不能按着之前的节奏掌控比赛,或许是因为纳达尔思想方面出现了较大的波动,因为开始两盘纳达尔就处于落后,也对思想上造成了很大的包袱,最终导致比赛的失利。

4.4 心理因素

竞技网球比赛也可看作是一场心理战。选手的心理状态常常能对他的身体状态产生巨大的影响[4]。网球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精神负担大,尤其是在世界顶尖网球赛事上,双方的技术方面相差不大,比赛过程紧张激烈,场上的情况千变万化,这就需要运动员具有顽强的精神意志力和拼搏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赢得比赛的助推器。在本场比赛中,纳达尔的心理负担要比瓦林卡更加大一些,因为作为本次澳网的夺冠大热门,来自观众、教练、媒体各方面的压力都要大于瓦林卡。瓦林卡抱着一个冲击首个大满贯冠军的心态,在比赛中放松心态,一步一步按着自己的计划布置技战术,上来就给我纳达尔了当头一棒,显然纳达尔并没有顶住压力,虽然在第三盘奋力一搏,但是已经无济于事,瓦林卡最终赢得比赛胜利,也是因为抱着良好的心态,积极的控制着比赛。

4.5 其他因素

1.由于运气原因瓦林卡的前六轮比赛中,第一轮因为对手的中途退赛而晋级,第3轮因为对手的退赛而晋级,这样在六轮比赛中仅仅只打了4场比赛,为后面的大战保存了充足的体力和能量。充分说明了网球运动具有偶然性,好的运气也是获得成功的助推器,然后想要真正的实现大满贯,那就需要过硬的网球技术和意志品质,瓦林卡在这次比赛中的数据就得到了充分体现。

2.瓦林卡在比赛的局与局甚至是分与分之间都在做充足的肢体拉伸运动,时刻保持肌肉的弹性和舒展,放松自己的紧张情绪,不断地给自己言语上的激励和暗示,坚定自己战胜比赛的信心,为比赛提供积极的因素。

3.由于纳达尔的第二盘的意外受伤也给比赛增添了几分偶然性,因为受伤纳达尔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大大降低,不能从容的进行接下来的比赛,竞技水平明显受到了影响,从而瓦林卡顺利取胜。

5 结论与建议

1.在比赛中必须具有敢于突破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瓦林卡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开启了自己新的网球篇章,这将激励我们新一代的男子年轻网球运动员的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为自己的网球梦想而奋斗。通过分析瓦林卡的技术特点,为我国男子网球竞技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2.借鉴瓦林卡的技术特点,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运动员的发球能力和主动进攻的能力,将发球带动进攻的理念注入到骨髓中,培养相持球中的优势,提高自身击球的力量和角度的准确性。注重发球的准确性和侵略性,为之后的技战术发挥奠定基础。

3.综合分析瓦林卡的技术特点和竞技能力特征,在Aces球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本次澳网中发出最多Aces球的男子球员),一二发的发球球速也是在比赛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在一发成功率、网前得分和制胜分方面均好于对手,由此可以看取得这次澳网冠军的胜利,瓦林卡各技术层面都相当出色,这些优势技术特点成就了瓦林卡的胜利,从而让他走上了世界网坛的巅峰。

参考文献

[1]米格尔·克雷斯波,乔斯·伊格拉斯.世界一流网球技术[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6):135-136.

[2]伦斯特伦.网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石油管道运输管理下一篇: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