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化管理论文

2024-09-30

对象化管理论文(通用11篇)

对象化管理论文 篇1

0 前言

基于有线网络的通信业务, 其受理环节, 必然涉及到地址问题。地址是业务对应的网络资源确认、配置的唯一入口, 是业务能否正确受理的关键所在。地址, 最初只是作为一个业务属性 (用户地址/安装地址/业务地址) , 在业务申请时被建立, 或作为一个设备属性 (安装地址、覆盖地址) , 在设备安装后被建立。地址虽然是业务 (用户) 与资源 (设备) 两者的中间纽带, 但由于业务管理和资源管理本身的相对分离性, 地址未能统一管理, 业务和资源的快速准确对应也变得较为复杂。

本文探讨将地址作为一个独立的资源对象进行管理, 通过规范地址数据、开发系统功能, 梳理地址相关的建立、使用、维护流程, 支撑业务和资源的快速准确对应, 引导资源自动配置, 促进业务及时放装, 并同时拓展地址数据的分析应用范围。

1 地名与地址

南京市政府对于地名的管理, 按照2008年7月1日起施行的《南京市地名管理条例》 (第四条) , 包括8类名称:

1) 山、河、湖、泉、岛、洲等自然地理实体名称;

2) 县、区、镇、街道、建制村等名称;

3) 自然村、片村、路、街、巷、区片、广场等名称;

4) 门牌号 (含门号、楼栋号、单元号、室号) ;

5) 桥梁、隧道、水库、闸坝等名称;

6) 居民地名称;

7) 文物古迹、古遗址、纪念地、游览地、历史文化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名称;

8) 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等名称。

江苏电信对于地址的管理, 按照中国电信集团规范, 细分为8个层级, 见表1。

例如:

8个层级的实际等级关系, 如图1所示。

对比来看, 政府部门的“地名”定义, 基于地理、行政管理全覆盖, 以枚举方式, 并列包含了点状、线状、面状;而电信部门的“地址”定义, 聚焦于电信业务管理全覆盖, 以层级方式:高层级对应于线状、面状, 低层级对应于点状 (电信业务使用点) 。地名的涵盖范围超过了地址, 而地址的颗粒度可以在“地名”基础上继续细化。

2 资源覆盖区

网络资源指的是电信的网络实体设备, 最靠近用户端的末级接入网络资源主要包括:

1) 铜缆网络:分线盒、楼道交换机 (局域网) ……

2) 光缆网络:FTTB (光纤到大楼) 设备 (光网络单元) 、FTTH (光纤到户) 设备 (分光器、光分纤箱、光终端盒、E8-C) ……

网络资源通过资源覆盖区 (也称覆盖地址) 同标准地址关联起来, 其录入原则是以网络资源实体覆盖的地理范围为基础, 并结合业务对资源规格的要求来定义。

资源覆盖区的覆盖范围通过与标准地址间的多对多关联来描述, 不同类型的资源覆盖区之间会有包含关系存在。

不同网络资源, 其资源覆盖区关联的地址在描述层级上也有所不同, 如:

1) FTTH设备:覆盖地址层级到室 (8级地址) ;

2) FTTB设备:覆盖地址层级到单元 (6级地址) , 该单元层级以下室均被该设备覆盖;

3) 分线盒:覆盖地址层级到幢/单元 (5级地址/6级地址) , 该幢/单元以下层级单元、室/室均被该设备覆盖。

3 CSS (协同支撑系统)

江苏电信的CSS是以网格作为基本单位, 集中展现资源、竞争、商机等各类信息的综合运营支撑系统, CSS基于GIS (地理信息系统) 。

本质上说, CSS是一个基于地址管理的综合运营支撑系统:CSS中的网格, 是电子地理图的块状划分 (主要由营销部门根据营销地理区域划分, 同时也结合了网络资源分布情况) , 对应于4级地址 (小区/大厦/建筑群……) ;CSS中的房间, 是网格内的点状枚举, 对应于8级地址 (室) 。

地址 (网格、房间) 在CSS中成为独立的核心管理对象, 业务、设备等都是地址的附属属性, 即:CSS中的地址, 是否被或被何种网络资源覆盖, 是否有或有何种电信业务等, 都只是该地址的描述属性之一。在CSS的建设和应用中, 完成了网格建模、房间建模后, 资源落地、产品落地的工作便是要完成地址相关属性的关联。

4 地址资源对象化管理的思路

铜缆网时代, 分线盒、交换机的覆盖地址, 层级到幢/单元 (5级地址/6级地址) ;而随着FTTH的快速发展, 分光器、光终端盒、E8-C等覆盖地址, 层级已经到户室 (8级地址) 。这也是同电信运营商精细化客户营销服务管理的趋势相呼应的。

基于这样的发展态势, CRM (客户关系管理) 系统、NRM (网络资源管理) 系统中的地址管理, 同CSS中的地址 (网格、房间) 管理, 开始从各自建立维护管理, 逐步走向统一管理的融合阶段。

把地址作为一个真正的独立资源对象, 在管理思路上, 主要包括:

1) 分层级、分区域推进完成本地网范围内地址的全量枚举:高层级 (4级地址) 全覆盖, 低层级 (8级地址) 动态维护增补;

2) 完成地址管理相关系统功能划分和模块构建;

3) 建立地址数据统一增、删、改动态管理机制;

4) 建立各相关支撑系统对地址数据的使用机制;

5) 建立前台营业受理、后端资源建设、业务装维的全过程地址资源使用机制;

6) 以地址数据为基础平台, 拓展挖掘分析应用。

5 地址资源对象化管理的实现

2011年起, 南京电信公司本地网开始实施地址资源对象化管理的试点工作, 主要实施步骤如下。

5.1 数据规范清理

5.1.1 全部4级标准地址的构建

建立所有4级标准地址和CSS网格的一一对应, 确保全部新装产品在选择的4级标准地址后可以直接落到网格。

5.1.2 FTTH覆盖区域8级标准地址的构建

建立FTTH覆盖区域8级标准地址和CSS房间的一一对应, 确保全部新装产品在选择的8级标准地址后可以直接落到房间。

5.1.3 FTTB覆盖区域的8级标准地址的构建

建立FTTH覆盖区域8级标准地址和CSS房间的一一对应, 确保全部新装产品在选择的8级标准地址后可以直接落到房间。

5.1.4 铜缆网覆盖区域的8级标准地址的构建

建立铜缆网覆盖区域8级标准地址和CSS房间的一一对应, 确保全部新装产品在选择的8级标准地址后可以直接落到房间。

5.2 系统功能上线

在营业受理环节, CRM系统提供标准地址选择界面, 隐藏原有非标准地址。营业员选择到用户所在网格 (4级地址) 后, 系统将会展现相关地址的设备覆盖信息, 并继续通过选择的方式, 完成幢、单元、室的录入, 引导产品对应网络资源的自动确认与配置, 初步完成产品落入房间 (8级地址) 。

对于不在标准地址范围内的地址, 系统也提供地址手工录入界面, 并通过后期的业务现场放装, 确认完成标准地址生成的闭环管理。

如:用户报业务使用地点为“鸿雁名居”, 营业员通过模糊查询, 确认该小区的标准名称 (4级地址) :南京市栖霞区学海路28号鸿雁名居, 系统同时显示该小区的资源覆盖能力为:FTTH。后期, 系统还将借鉴谷歌/百度地图的模式, 在受理界面“小区图片”位置, 提供辅助搜索定位功能, 以便更精准地进行地址选择。

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 营业员继续选择幢、单元、室, 最终完成用户标准地址的完整选择。因为FTTH资源建立时, 已经形成了与被选择标准地址的对应关系, 所以, 点击确认按钮后, 系统弹出对话框, 显示完整的标准地址:“南京市栖霞区学海路28号鸿雁名居6幢1单元601室”, 并提示:“该地址有FTTH设备覆盖”。再次点击确认按钮后, 该用户的相关电信业务, 便可以以资源自动配置的方式, 触发后续流程, 直至外线岗出施工单。

5.3 管理功能扩展

目前, 在CSS上已经实现了基于地址 (网格、房间) 的各类管理数据分析, 分析纬度可包括:

市场:客户、产品、收入、欠费、代理、商机、竞争、占有率、渗透率、发展率、变动率……

建设:资源种类、资源能力……

6 结语

地址的对象化管理, 把地址从用户属性、设备属性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源管理对象, 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 一方面直接提升了业务开放从受理到配置等环节的效率, 另一方面提升了管理的精准化程度, 如市场占有率的分析、资源建设投资区域分析等。

地址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资源对象, 地址本身也具有从建立、使用、修改到删除的全过程生命周期, 因此, 地址的对象化管理, 在系统功能支撑、数据动态维护的基础上, 必须完善所有与地址生命周期相关的流程管理, 地址的对象化管理工作, 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摘要:地址的对象化管理是把地址从用户属性、设备属性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源对象进行管理, 建立业务、资源等与地址的对应关系, 将极大地提升资源的自动配置率、配置准确率, 缩短用户业务的开放时长, 最终取得运营商和用户的双赢。地址的对象化管理, 将日益成为电信运营商精准化市场营销、精准化建设维护的重要基础工作。

关键词:地址,资源,对象化管理

档案行政管理对象研究综述 篇2

1文献的学科类别与研究层次

·16篇文献涉及2个学科,其中,档案及博物馆13篇,行政法及地方法制4篇,有1篇文章出现重叠。16篇文献均属社会科学类,更偏重于行业指导(13篇),基础研究(3篇)性稍显薄弱。

2文献的年度与期刊分布

从1997年欧阳锋在《档案行政处罚工作要点概述》(《贵州档案》)一文中,首次提出“档案行政管理对象”概念后,到2012年6月的近16年间,只有半数年份有相关文献发表。年均只有1篇,与同期包含“档案行政管理”文献年均1016篇的数量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具体情况是:1997年1篇,1999年1篇,2001年2篇,2002年2篇,2003年2篇,2005年1篇,2011年4篇,2012年3篇。虽然,文献的发表时断时续,但总体呈现出缓慢上升的趋势。

从期刊分布看,16篇文献分布在9种期刊上,其中,档案学期刊8种,大学学报1种。《档案管理》以8篇占全部文献50%的数量成为相关研究的核心与中坚,《北京档案》、《档案与建设》等各1篇。

3文献作者与作者单位分布

从文献作者情况看,16篇文献出自13位作者(单位)。其中3篇1人(吴雁平),2篇2人(刘东斌、黄志勇),1篇9人(胡春林、沈国建、徐莹、晓章、宋慧蓉、欧阳锋、黄志文、胡春华、谌汉业),1个单位(《档案管理》评论员)。吴雁平、刘东斌、黄志勇3位同志以7篇文献,占文献总数近一半(43.75%)的比例成为这一研究的核心作者。

从文献的作者单位分布看,16篇文献中的14篇署明来自9个单位。在9个单位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6个(河南省档案局、河南省开封市档案局、福建省大田县档案局、河南省濮阳市档案局、湖南省溆浦县档案局、江苏省东台市档案局),发表文献11篇;高等院校3个(上海空军政治学院、中山大学、开封大学),发表文献3篇。其中,河南省开封市档案局3篇,河南省档案局2篇,河南省濮阳市档案局2篇,福建省大田县档案局2篇成为这一研究的核心单位。

4文献研究的主要内容

4.1从题目中使用的主要关键词分析。从16篇文献的题目中提取的主要关键词来看,涉及“档案行政管理”的9篇,占全部文献的56.25%;涉及“档案行政处罚”的3篇,占全部文献的18.75%;涉及“档案行政奖励”、“档案法律法规建设”、“档案管理体制”、“档案执法”各1篇,各占全部文献的6.25%。在9篇题目中,“档案行政管理”的文献分别涉及档案行政管理职能、范围、对象、WTO的影响及有关思考。而以“档案行政管理对象”为题目主要关键词的文献只有1篇,仅占全部文献的6.25%。

4.2从文献使用的中文关键词分析。16篇文献共使用21个中文关键词,使用频率在2篇以上的,只有档案行政管理(3篇)和档案(2篇)两个,集中度并不高。在19个使用频率只有1次的中文关键词中,与档案行政管理直接相关的有8个(管理对象、档案事务、行政奖励、行政管理、管理边界、管理范围、目标、特征);与档案管理体制相关的有4个(体制、体制改革、局馆合一、档案管理体制);与档案法制建设相关的有4个(行政执法、信息立法、档案法律法规、档案立法),其他的3个(档案局、档案馆、社会转型)。

5结语

从上述分析看,“档案行政管理对象”研究文献仅涉及2个学科,学科集中度高;文献均属社科类,偏重于实践性,理论性稍显薄弱;文献数量少,研究时断时续;档案学期刊是研究的主要阵地;已有几位高产作者成为研究的核心,其所在单位也成为该研究的核心研究单位。《档案管理》与河南省对这问题关注度最高,是发表相关文献最多的杂志与省份。从文献题目的主题词与文献的中文关键词来看,文献主要关注点在与“档案行政管理”相关的多个问题上,对“档案行政管理对象”的研究还非常少。因此,在积极推进“依法行政”的大环境下,开展有关“档案行政管理对象”问题的研究,不仅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实践的需要,也是档案学理论发展的需要。

浅谈对象存储系统的管理 篇3

一、对象存储技术的产生

对象 (Object) , 它是一种数据的逻辑组织形式, 是系统中数据存储的基本单位, 一个文件的数据及其属性组合就是一个对象, 提供与文件类似的访问方式, 例如打开、关闭、读/写等。对象存储起源于1995年卡内基·梅隆大学开始研究的NASD (Network-Attached Secure Disks) 项目, NASD将计算能力加入到单独的磁盘中, 包括网络、安全性和基本的空间管理功能。基本思想有四个方面:直接向客户端传输数据, 通过加密实现安全接口, 异步非临界通道 (即客户端的多数操作不需要向文件管理器发出同步请求) , 大小可变的数据对象。因为对象存储的可扩展性和易管理性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进一步的挖掘, 从而使对象存储技术成为信息存储技术领域中的热点。

二、对象存储的组成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存储需求, 网络存储系统需要具备以下特点:1.较高的存储性能, 能满足大量服务器聚合访问的容量、性能和吞吐量的要求;2.能够提供安全的数据共享访问, 实现存储的负载均衡;3.提供较强的容错能力, 确保存储系统的可用性。而对象存储同时具有高速直接访问和数据共享的优势, 是一种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扩平台以及安全的数据共享的存储体系结构。

对象存储系统的组成:

1.对象, 包含数据和数据属性, 是有语义变长结构的实体, 具有自组织特性。

2.基于对象的存储设备 (Object-Based Device, OSD) , 拥有自己的CPU、内存、网络和磁盘系统, 比常见的磁盘驱动器更加智能, 主要功能有: (1) 数据存储, 将对象数据储存在磁盘系统上, 客户端请求数据时用对象标识、偏移对数据读写。 (2) 智能分布, OSD用自身的CPU和内存优化数据分布, 智能的支持数据预取, 优化磁盘性能。 (3) 进行数据元数据的管理, 降低客户端的开销。

3.元数据服务器, 保存文件的元数据信息, 并协调运行环境中的集群服务器, 使它们能共享数据的同时保持缓存的一致性。

4.网络, 客户端、存储设备和元数据服务器连接在一起。

5.对象存储文件系统, 它将计算节点集成一起, 接受来自文件系统的命令和数据, 直接寻址对象存储设备。

三、对象存储系统的管理

当系统的存储容量、存储设备、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越来越多时, 系统的维护和管理变得更为复杂, 存储系统的可用性和易用性将受到关注。为了减少人工管理和配置的时间, 系统要通过简单方便和智能的设计提供更高的管理性。对象存储系统的可管理性, 主要围绕虚拟化技术展开, 主要由三种技术:

(一) 基于主机的虚拟化技术

基于主机的虚拟化技术依赖于主机上的逻辑卷管理软件, 对分配给主机的物理磁盘虚拟化, 并进行统一管理和配置, 屏蔽了上层应用对物理磁盘的管理。代表作有Linux LVM虚拟卷软件, 主要在服务器实现虚拟存储, 通过服务器将镜像映射到外围存储设备上建立虚拟存储设备。

(二) 基于存储设备的虚拟化技术

将具有虚拟化功能的存储控制器和相应的设备接入到网络中, 由存储控制器统一udui服务器提供存储空间。但是基于存储设备虚拟存储技术多为硬件实现, 但对于多个厂商的产品无法共同使用, 所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局限性。

(三) 基于网络的虚拟化技术

基于网络的虚拟化存储技术支持多种网络和传输协议, 它将不同的生产厂商、不同设备品牌和不同连接方式的磁盘阵列组成一个虚拟的存储池, 然后按照应用系统的需求将虚拟存储池的存储空间映射给网络上的服务器上, 提供虚拟存储空间和数据传输通道, 也可以让客户机通过网络文件共享协议或者软件实现数据共享服务, 还可以根据变化随时调整。

理想的存储系统应该提供安全性、跨平台数据共享、高性能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 存储的要求使得数据管理和存储管理变得愈发复杂。对象存储中, 存储对象管理的目标是达到“自管理”层面的智能管理, 对象存储既具备了数据的内容、属性, 又具备处理数据的方法, 使存储对象具备感知环境特征的能力。对象存储主要用于构建大规模存储系统, 这对系统的可扩展性、数据并发性和消除访问瓶颈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 因此对象存储系统一般采用了分布式元数据管理方式。分布式元数据管理可以将客户访问请求分散到各个元数据服务节点上, 提供并发访问和负载均衡以及系统的可用性。

对象存储同时具备了跨平台共享特性和高速直接访问, 并且对象存储还嵌入了存储管理功能, 使客户端能直接与对象存储设备端交互, 绕过元数据管理的中间环节潜在的管理瓶颈得到了缓解。通过使用基于网络的虚拟化技术, 为不同的厂商和用户提供了虚拟存储控制平台, 不仅促进了数据存储方式的变化也提升了数据的安全性, 使得对象存储称为了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跨平台以及安全的数据共享的存储体系结构。

参考文献

[1]郑纬民, 舒继武.下一代分布式智能网络存储系统的发展趋势.世界电信, 2004

[2]谭毓安, 余锋.面向对象的网络存储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2003

对象化管理论文 篇4

它的管理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控制采购工作?下面我分别来讲:

一、物资管理的主要内容

1.规范采购管理、降低采购价格,简称为“降价节支”;

2.优化采购方案全面分析采购成本、加强供应管理、控制供应成本,简称“降费节支”;

3.实施全程监控。

二、物资采购管理

物资采购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环节,实行归口管理是物资采购的基本原则。

当今不少企业的采购流程却不尽科学、采购机制不尽合理,不利于生产和销售,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1.信息不畅是企业采购存在的根本问题之一。比如由于组织之间信息私有化,使采购方与供应方之间、企业采购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以及管理者与实施者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

2.采购模式落后,采供双方未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这也是企业采购存在的根本问题。它们以临时的或短期的合作机制为主,造成了竞争多于合作,进而导致了采购过程的不确定性。

3.不能有效根据生产需要组织采购,采购与预测和物料需求计划不能结合。后果是物料的供应计划与当前需求不平衡,并且与企业的库存投资和策略不相一致。

4.无法跟踪采购情况,并且缺乏制约(采购事务的授权、签发、批准、执行和纪录没有进行职务分类),容易导致暗箱操作。

5.缺乏对供应商的评价和管理。

在如此信息不通畅以及采购模式落后的情况下,当市场需求发生变化时,采购方不能改变已经提供给供应方的采购合同,满足需求的能力迟钝。

企业采购可以区分为工业生产企业采购、流通商贸企业采购、农业生产(以农户为主)需求采购。企业采购的内容有生产资料也和生活资料。有原材料和最终消费品。采购分两种,办公用品采购和原材料辅料采购,主要工作是根据公司需要,联系客户购进物资。

现代企业面临着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双重挑战,需要物料的采购和供应环节能够满足生产过程对物料多样化和质量的需求。对于制造企业而言,为销售而生产、为生产而采购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物料输入输出动态过程,依次构成了采购流程、生产流程和销售流程。从物流角度看,最初的采购流程运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销售的最终产品的定价情况和整个供应链的最终获利情况。

采购工作是服务于生产的,它的任务就是以最低的采购总成本提供满足质量、数量、交货期三大条件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

降低采购成本的根本保障是――健全的采购管理制度,合理的采购分工,科学的采购方式。实现批量采购、降低成本的基础是――科学的采购分工。实现降价节支的前提是――集中批量采购。确保供应、降低价格的重要手段是――加强料源渠道管理。降低进料成本的有效措施是――合理制订采购方案。规范管理、降低成本的重要保障是――建立采购价格考核激励和价格信息管理网络,

三、物资仓储管理

不论是商业企业还是工业企业,都需要仓储管理。“仓储”就是利用仓库存放、储存未即时使用的物品的行为。“仓”就是仓库,为存放物品和保护物品的建筑物和场地。“储”就是库存以备使用,具有收存、保管、交付使用的意思。当适用有形物品时也称为储存。

存货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生产耗用而储备的资产,包括库存中、加工中和在途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产成品以及发出商品等。其主要作用在于能有效地缓解供需矛盾,使生产尽可能均匀。

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经营过程的连续性,必须有计划地购入、耗用和销售存货。存货流转过程中,原材料和产成品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库存的成本在企业总成本当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因此作为企业物流的关键问题之一,库存的管理和控制在企业运作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存货控制或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并决定着企业效益、风险、流动性的综合水平,因而在整个投资中居于举足轻重的作用。高库存投资意味着高额的现金流,高财务风险,和低效率的运作系统。

确定库存的最佳数量,尽量少用人力、物力、财力把库存管理好,获得最大的供给保障是很多企业家、经济学家追求的目标,也是企业竞争生存的重要环节。库存合理,将会促进经济高效率运转,反之,库存不合理,如库存过于分散、库存物资积压等,则会阻滞经济快速发展。

零库存是当今时代库存管理的理想状态,是综合管理实力的体现。实现零库存需要在采购、生产、物流、销售等经营活动中环环相扣。

目前绝大多数的企业的库存存在管理上的难度,这是因为:产品系列化、多样化导致库存水平的上升;存货形式的多样化加大了库存管理的难度;现代企业并存着标准库存、寄售库存、消费品等多种存货方式,大大增加了库存管理的难度。于是出现了以下的问题:

1.管理模式落后,没有设置科学的库存管理流程;

2.库存管理未能实现高度自动化;

3.IT技术应用水平低,因为手工管理时,财务账和库存账是独立的两本账,所以价值流难以实现与物流的同步管理;

4.库存常常与生产、销售、采购、财务、仓储、质检等功能分离;

5.对外部市场存货供应和产成品需求变化反应迟钝,不能随时了解各种货物确切的库存数量,导致库存管理不善,影响了企业销售和正常生产的连续性;

6.片面认为库存的管理就是管理仓库,而管理员的文化水平低,只满足于收、付、存,并不接受现代化管理的观念。

传统的仓储管理运作包括:收货、上架、补货、拣货、包装、发货。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不断改进以适应“供应链竞争”的需要。现代仓储管理已经转变成履行中心,它的功能包括:传统的仓储管理、交叉转运/在途合并、增值服务流程、退货、质量保证和动态客户服务。在企业物流中,仓储管理是一个基本的环节。管理仓库中的货物、管理仓库中的设备、管理作业人员以及作业流程,将直接影响到物流服务的成本、效率、资本和作业的准确性。

仓储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1.合理规划仓储设施网络。2.合理选择仓储设施设备。3.严格控制商品进出质量。4.认真保管在库商品。5.保证仓库高效运作。6.降低仓储运营成本。7.确保仓库运行安全。

对象化管理论文 篇5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机制;对象;义务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52-02

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教育事业的确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高等教育从整体上而言,还不太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还不太适应国家经济与社会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笔者以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至今未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第一,关于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机制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使得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一般都存在管理方向上由上而下的单向性特征。准确地讲,即从行政职能机构作用于——教育教学承担单位、教育教学承担者——的纵向性的管理。例如,我国高校的管理机制多年来一般都是三层架构,即作为第一层的学校领导层,作为第二层的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科研、人事、后勤部门等中间层,作为第三层又分别隶属于各个中间管理层的各个科级单位和下属基层员工。当然,这种管理机制的明显好处是它很好地呈现了“管理”的本色,其一以贯之的单向性特征尤其有助于上令下达。否则,这种机制也不会长期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固定动作”或“习惯作为”。然而,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这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其最大的弊病就在于,在这种管理机制之下,下情上达会受限,人文气息被拘束,特色个性遇阻挡,集思广益不被看重。其最终结果一来很可能造成上令得不到通畅地下达、工作任务的落实被打折扣的结果;二来也不排除因上级在工作策略、工作安排上的失误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的可能性。特别是当教学管理行政化现象严重,民主氛围不良的情状变成常态的时候,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就等同于现代化工业生产中的流水线一样,不得不陷入生硬刻板机械的复制程序中。由此,学校或二级学院就完全成为了上级乃至平级行政部门的佣属机构,而行政管理的浓重痕迹也就在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大肆蔓延。这给大家的印象和造成的事实就是,办学的主体主要在于上级或平级行政部门,而不是广大一线教师。而且“行政化”教育教学管理完全按照行政管理机制的规范行事,学校内各个层次的行政人员也就变成了管理主体,成了学校运行的核心和主角,而具体的教学人员在相当程度上被放置在了教学机体的末位,成了行政管理的对象之一,成了缺少独立自主发展、缺少参与制度创新的被动的任务完成者。其中的根本缘由就在于:当一种事物或一种体制已然陷入一种惟一的、单向性的路径时,其内在应有的多样性、可变性、丰富性必然受损,甚至消泯。

第二,质疑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对象问题。

长期以来,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对象包括教师与学生。就教师而言,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主要从管理层面出发,基本上是管理者布置、分配教学任务,教师服从安排、实施教学的固定程序,而不去考虑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想法与感受。而上述自上而下单向性的管理机制使得普通教师在持有不同的观点和建议时,很少得到重视、沟通与交流,其结果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评价体制当中,由于高校的教学评估机制存在严重的“一刀切”、模式化、“标准作业”等弊病,致使当今许多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的评价体系也随之变得单调、刻板又拘谨。这种做法,很可能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个性需求,也很可能阻碍原本可以生长的教育创新机遇。笔者认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而教师决不应该是教育教学管理的对象,而应该是高校教育教学终极目标实现的重要部分。如果高校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实现了最大化,那么高校教育教学效果也会最大化地实现。所以,应该善待每一位教师的付出,尊重每一位教师人格与个性,使其专业素养得到最大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另一对象是学生。目前高校在校生基本上都是90年代初期出生的孩子,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环境和精神特点又不同于80后,整个状况显得更为复杂。总之,上述情形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要求。我们知道,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就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在这当中,培养人才既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也是高等学校之所以是高等学校的根本理由。笔者认为,在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当中,培养人才是首当其冲、至关重要的基础性职能。因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需要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和一个合理的管理机制的,所以,眼下的高校的管理机制的确不能满足新时代、新环境下人才培养的根本需求。

第三,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者的服务与支持意识。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中提到了教学管理的基本方法就是:从事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要以唯物辩证法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注意综合运用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方法、思想教育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管理手段,避免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要注重现代管理方法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努力推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笔者以为,上述教育部规定的教学管理基本方法应该得到修改,因为任何方法的采用与实施首先来自于一种理念,而我们现在需要确立的理念就是提升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者的服务与支持意识。我们知道,教育是一种满足人的发展需求的服务。学校是服务的提供者,理应以服务的对象为本,即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为出发点。而现代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任务直接的完成者、落实者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与中心,而教学单位的其他部门包括领导层全都属于教学支持机构范畴。所以,教学管理人员的新定位就是必须树立明确的服务与支持意识,明确服务与支持教学的思想,清醒地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的义务。所以,教学管理人员要牢牢树立服务教学支持教学的思想,强化服务与支持意识,牢牢树立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以确保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此外,教学管理人员还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根据新形势的变化,时刻准备接受新知识,切实提高工作水平,扎实有效地开展教学服务与支持工作。为此,打破刚性、居高临下、缺少人文性、交流性的管理者心态,是教育教学管理者必须首先完成的心理课题。

总之,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新理念、新模式应该重在“理”,而不在“管”,这里的“理”应该包括梳理、护理、调理等多方面,所以管理者只有放低姿态、放平心态,以最大的热情支持并服务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才算是真正尽到了义务。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资源 篇6

通过对近期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文献研究发现, 目前西方国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有一个共同的热点主题, 那就是不论美国、英国, 还是澳洲的企业总裁 (CEO) 都可能花上20%左右的时间亲自涉入有关人才管理 (Talent Management) 的重要议题?他们更多担心的是人才继任与人才青黄不接或匮乏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 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与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企业的高层领导并不认为人力资源部门能够有效地独自解决这些属于战略性的议题, 企业的高层领导不亲自出来主导有关人才管理就会后悔莫及, 并拱手把商机让给竞争对手。可是, 企业总裁毕竟非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 他们用心良苦但并不一定能如期兑现。然而, 可喜的是这种现象却标志着人力资源的专业人士有机会成为企业领导的真正战略伙伴之一, 并得以加入最高决策层的圈子之内。人才管理, 顾名思义是对企业的人才或潜在的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才基层生态环境。无论在软环境或硬环境方面都以人才为焦点, 对人才的群体给予有效的规划、设计、执行、评估、企业要打破单一的价值、政策、程序等, 应该与时俱进、变革、求新, 塑造一个最适合企业的, 最适合人才的管理体系、为企业更快、更好地造就出所需要的人才群体, 以迅速持续的改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企业的人力成本应该用于购买员工的什么资源

企业把员工招聘进来, 企业付出了薪酬福利、工作环境、成长价值等交换资源, 希望员工回报企业的是经营绩效、经营竞争力、经营商机等。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但这种现象是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水平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先进性息息相关的。

既然企业不知道应该从员工处购买什么主要资源, 那就难怪企业的运作绩效、竞争绩效、发展绩效经常不能够有效达成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了。这不是“多赢”局面, 而是“通输”局面。员工不能干, 企业不善战, 领导不胜任, 终极不能赢。

只有企业理清并激励。支持员工不断的提升, 优化自己的竞争力资源组合, 企业才能得到良好的增值回报, 而员工、股东、客户亦将从中获得期望的价值。

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对象资源

人力资源 (HR) 对企业而言, 主要管理的对象资源是哪些资源呢。笔者认为基于目前的营商环境, 人力资源主要管理的对象资源应该包括胜任力资源 (Competency Resources) 。经验资源 (Experiences Resources) 。时间资源 (Time Resources) 、潜能资源 (Potential Resources) 四个方面的资源、即:人力资源 (HR) =胜任力资源CR (Competency Resources) +经验资源ER (Experiences Resources) +时间资源TR (Time Resources) +潜能资源PR (Potential Resources)

其中: (1) 胜任力资源 (Competency Resources) 指员工要取得优异绩效所应该具备的胜任力 (集群) 。 (2) 经验资源 (Experiences resources) 指员工要降低学习成本 (加快学习曲线的完成) , 或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所必须具备的岗位的有效工作经验、诀窍经历等。 (3) 时间资源 (Time Resources) 指与员工绩效相关的有效时间的利用率。 (4) 潜能资源 (Potential Resources) 指员工的未来成长与发展与持续提升企业绩效的潜在能力。

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对象资源与相关功能的联系

为了使员工的主要竞争力资源得到快速、持续的成长与发展, 我们把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做一个简约的梳理并显示主要对象资源在贯穿过管理全程之中的相关强度。

4.1 招聘。

大部分的企业并无一套有效机制来识别员工的胜任力, 甚至对某些岗位建立胜任力模型的缺位。这就注定了企业由于充斥了太多不胜任岗位的员工而削弱企业的经营绩效水平, 经营成本水平与经营竞争力水平。

4.2 培训与开发。

既然企业没有为有需要的岗位建立胜任力模型, 企业如何知道应该培训员工什么知识、态度要求呢。因此企业所谓的培训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这种既无价值又无回报的培训难怪企业高层领导对员工培训不重视的态度还是可以理解的。

西方企业的培训比较注重胜任力为本的培训 (Competency Based Training) , 对影响员工优秀绩效表现所欠缺的知识、技能、能力、态度、行为给予评估, 识别差距, 施予个性化, 差异化的培育, 同时在绩效评估时所用到的关键绩效指标 (KPI) 之外也平衡地考虑到员工在岗位上所需要的胜任力列为评估的要求, 务必从制度上的高度来要求员工本人的重视与自我表现的追求。

4.3 薪酬福利。

企业之中有很多“劫富济贫”的个案, 绩效好可能有许多直接与间接的驱动因素, 而往往绩效好可能有许多直接与间接的驱动因素, 而往往绩效好的员工并不一定能持续下去, 反而绩效不一定甚佳但是胜任力水平高的员工却能在较困难的环境下发挥相应的竞争力, 这种员工对于学习型组织 (Learning Organization) 以及组织学习 (Organization Learning) 的形成与团队绩效改善。提升可能产生较正面的效应, 薪酬福利的分配不公平、不合理就可能造成奖庸罚才的反作用。

4.4 绩效评估。

企业在绩效评估中往往遗漏了对员工胜任力的评估, 这是“只见树不见森林”现象, 员工若不能胜任岗位要求, 长期如此怎会有好的绩效表现呢。就是有好的表现应引以为戒而非引以为荣, 好比一个长期透支精力的运动员是无法持续参加竞赛的。由于现在的胜任力模型已非早期的型态, 目前对胜任力的要求时段上要能够覆盖未来1年~3年的有效性, 以适应于宏观营商环境变革而引至微观层面的岗位胜任力要求产生的变化。此外, 在善用时间资源表现佳的员工通常绩效水平都是具有较佳的表现, 这类员工还可以省下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与创新, 还可能协助指导他人而形成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的轨道。

5 结语

企业的人力资源由各有所长和各有所短的员工组成, 根据20/80原则, 我们对于企业内关键的20%群体管理并开发他们的优势也直接影响企业经营绩效与竞争力。面对这个群体, 他们的资源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是具有驱动性的资源, 笔者归纳总结为四种资源, 即胜任力资源CR (Competency Resources) 、经验资源ER (Experiences Resources) 、时间资源TR (Time Resources) 、潜能资源PR (Potential Resources) 、因此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也应与此兼容, 以发挥人力资源管理最优绩效, 充分而有效地管理、激励、发展员工的这4种资源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需要关注的重要议程。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下的电子商务管理对象 篇7

1 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在传统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带来革命性的变革。范围不再受到地域的限制,产品信息能够被消费者及时知道。在进行市场需求分析的时候通过较为便捷的网络技术即可快速得到当前市场信息,消息准确性高。不仅仅在商品的营销过程中,不同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以及供应链形成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电子商务活动主要包括产品的生产、产品交易的分配、交易的流通过程、消费环节等,这些环节都可以通过电子信息手段完成,不仅提高了经济发展的速度,还使得经济发展成向多样性。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互联网技术是电子商务活动运行的前提,电子商务活动是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供应链中,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独立的,传统经济活动的运行方式是单渠道的,在进行电子商务管理活动前需要通过市场调查去了解最新动向,并通过一些市场分析手段,找到明确的方向。传统经济管理方式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且具有一定难度,信息传递速度慢,涉及范围窄。电子商务管理需要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互联网技术因为有了电子商务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电子商务的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展开的,互联网技术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获得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电子商务活动必然变得更加完善。

3 Web技术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Web浏览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推行中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Web技术的服务器传递的固定格式文件需要用到相关的网络协议,在该网络上不仅能够进行信息的检索以及查询,还能够共享传递信息,使得信息通过动态或者静态的方式被人们浏览。传统的商业活动是一种纯粹的静态过程,通过Web技术能够实现各种信息交流以及资金流动。传统的商务信息流动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商务活动的需求

Web技术则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优势,并为电子商务的信息传递提供最好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催生了扩展的标记语言以及CXML。电子商务信息活动对信息的时效性以及真实性要求较高,在电子商务活动中还要谨防一些不法分子的恶意攻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无论是在程度上还是地域上都在无限的膨胀,由此而来就产生了各种不正当的竞争手段,而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的应用则给这些破坏正当竞争规则的人一个可乘之机,他们可以利用各种手段进入竞争对手的计算机系统然后给对手造成致命的打击,从而是自己处于竞争有利的地位。因此电子商务的安全性能不足可能会成为非法竞争者的突破口,严重的话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相比于其他技术,Web技术在安全性上更加可靠,综合采用了Web页面保护技术、安全评估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形成几道防护措施,并且其中规定的各种协议都使得信息的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4 电子交易手段的应用

传统的消费过程比较繁琐,尤其是在产品归结到消费者手中时已经经过多种周转渠道,产品的虚拟价值被不断提升。制造企业将产品制造出来并批量卖给卖家,卖家之间再经过倒买倒卖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价格,由于几经周折,消费者最后承受的经济价格已经远远高于其实际价格,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钱已经高出一大截。不同于传统营销方式,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则摆脱了销售环节的束缚,即产品在销售过程中不再经过多种渠道的周转,其销售价格也不会因此而提升多倍。一些生产厂家可以直接将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出售。不仅维护了商家的利益,也减轻了消费者的负担,销售渠道的简单化也避免一些不法之徒通过不正当途径提升产品价格赚取中间利润的行为。

传统交易方式主要通过现金和刷卡的方式,操作过程复杂,必须交易人员的实际参与,交易手段存在一定弊端,并且在支付金额较大的交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携带风险。电子商务下的交易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虚拟货币的出现真正解决了传统货币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电子商务平台的营销支付则采用电子货币的支付方式,在消费者选择心仪的产品后可以通过第三方进行资金转账,这样就避免出现了交易中的常见风险,不仅让自己的消费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交易过程也进一步简化。消费者不必再随身携带带一定金额的纸币,只需要通过自己的账号执行相关操作即可。

5 物流配送技术的应用

物流配送技术是电子商务活动的重要支撑手段,是卖家获得卖家实物产品的重要手段。从内容上来看,传统商务活动以及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容是一样的,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差异。传统商务活动以及电子商务活动都包括信息的传递流动、商流、物流、资金流等几种流动链,传统交易过程实现了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等方面内容,但在表现形式上存在一定不足,并且未实现物流,因此在发展中遇到瓶颈。随着电子商务活动的不断发展,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等方面内容得到了完善,不只在形式上发生了变化,本质上也发生了变化。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下的电子商务管理活动成功将物流配送技术加入到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中。从现有规模上来看,我国的电子商务管理活动供应链系统初具规模,但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仍旧存在一定的差异,尤其是物流配送技术仍旧不够完善。在遇到一些大型节日时人们开始疯狂购物,物流配送系统难以一时承受,并可能造成物流配送系统的瘫痪。我国的物流配送技术虽然比不上欧美发达国家,但已经形成科学的基本体系,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不断发展,物流配送技术必将变得更加完善。

6 结束语

21实际是电子信息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走入人们的生活,给人们的消费方式带来极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下的电子商务管理时当今经济活动的主体,为加速经济发展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下的电子商务管理活动的研究,针对现有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制定可靠的发展战略。

摘要:电子商务活动是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在当今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大环境下,网络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未来的经济操作方式更多是利用电子商务进行。本文就信息技术下电子商务管理的对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管理对象

参考文献

[1]易楠.信息技术下的电子商务管理对象探析[J].科技论坛.2014(8):155-156.

对象化管理论文 篇8

1 教学过程管理的内容及课程评价相关要求

课程教学过程管理主要是对课程主要教学环节的管理和监督,通常课程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编制教学日历、集体备课、教案测评、试讲试教、学情调查、课前教学联系、集体听课、领导同行评价、课中联系、学员评教、课后教学联系、课程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总结以及课程总结等15项环节。目前,院校的课程评价对以上15项的管理仅停留在制度约束、行政督促阶段,虽然少数教学环节活动的质、数量作了明确规定,但缺乏全面的、系统的、有力的监督。如我院课程建设指标体系与质量评价中规定集体听课每学年达到3次登记齐全则为优。

2 教学过程管理评估系统功能模块

主要依据教学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建立以下15个模块:制定教学日历、集体备课、教案测评、试讲试教、学情调查、教前联系、集体听课、各级评价、课中交流、学员评教、教后联系、课程考试、成绩分析、教学总结、学年总结等。除教学日历模块外,每一模块都包括教学活动信息的计划、发布、信息通知、教学资料上传、情况上报等教学信息生成模块;教学活动信息查询、统计、报表生成、报表转换、报表打印等后期服务模块;时间节点评估、活动频率评估、专家鉴定评估、综合评估等质量评估模块;以及仅仅围绕系统进行的一系列支撑辅助模块,如单位配属、人员管理、课程设置等模块。

3 教学过程管理评估系统系统流程

根据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活动规律,发现各个环节的业务流程基本相同,即都是围绕着活动计划——组织实施——上报情况——质量评估等四大步骤来进行的,在组织实施环节有的可利用网络来进行,有的必须现地进行。本系统目的在于各环节教学活动信息的监督和流转,因此对于现地实施的不做过多的研究,对于可利用网络实施的提供信息流转平台。所以系统中各环节总体的业务流程如图2所示。

4 教学过程管理评估系统数据结构

由于在系统中课程及课程活动信息的数据量会很大,因此可选择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存储数据信息,在数据库中创建了课程、教学日历、教学活动、活动计划、用户管理、单位管理等6个数据表用于存储活动基本信息,并且根据每项活动创建的相应的活动情况反馈信息表12个用于存储活动反馈信息。在数据库概念设计中有3个比较重要的信息实体。

4.1 教学活动实体

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非常多,按照《军队院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总部院校教学评价方案(试行)》规定系统设置了15项教学活动,这是需在数据库中建立一个存储教学活动信息的数据表,教学活动信息实体E-R图如图3所示。

4.2 教学日历实体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日历来进行的,所以应当建一个用于存储教学日历的数据表,具体教学日历实体E-R图如图所示。

4.3 活动计划实体

系统为加强教学环节的过程管理及时效性管理,对教学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及情况上报都必须进行详实的记录,所以需要建立一个教学活动计划的数据表,具体教学活动计划实体E-R图如图所示。

5 结束语

自2003年教育部开始对我国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以来,部分高校都开发了教师评价、教学评价等软件系统[2],但对教学过程管理的的软件系统几乎没有,基于课程对象的教学过程管理评估系统使教学制度得以落实,教学环节得以凸显,教学资料得以积淀。通过教学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可进一步提高教学过程管理的效率,提高过程管理的准确性,使繁杂的教学过程中的信息管理和资料管理变得有序、高效,同时有助于增强教员进行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提高我国高校整体教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成林.基于现代物流思想的教学过程管理研究[J].中国市场,2007(41):122-123.

对象化管理论文 篇9

6s管理体系是由华润集团公司创建, 已在多家大型企业集团推广的集团化战略管理体系。6s管理体系将多元化业务与资产划分为战略业务单元, 并将其作为利润中心进行专业化管理, 同时推进业务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检讨的一整套管理体系。具体而言, 6S管理体系构成如下:利润中心业务战略体系 (Profit centre business strategy system) ;利润中心全面预算体系 (Profit centre master budget system) ;利润中心管理报告体系 (Profit centre management reporting system) ;利润中心内部审计体系 (Profi centre Internal audit system) ;利润中心业绩评价体系 (Profi centr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system) ;利润中心经理人考核体系 (Profit centre manager evaluation system) 。6S管理体系是正是这6个系统的简称, 它是一个统筹企业管理系统, 已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的效果, 对多元化企业集团的专业整合收效明显。

二、6S管理体系下内部审计对象的确定

利润中心内部审计体系作为6S管理体系中的一个独立子系统, 说明了它的重要作用。池国华 (2006年) 认为, 利润中心内部审计体系首先是一个确保信息真实可靠的信息审核系统, 保证不会出现“输进去的是垃圾, 输出来的也是垃圾”的情形, 从而误导决策。蒋伟 (2004) 就内部审计体系的作用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总结, 认为预算的完成度、管理报告的真实性以及集团统一管理规章的执行情况, 都需要通过审计进行再认定。公司内部审计是管理控制系统的再控制环节, 集团通过审计来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 提高管理信息系统的质量。魏斌 (2004) 在介绍华润集团利润中心审计体系的时候提到内部审计是战略管理的监督环节和管理控制系统的再控制环节, 集团及利润中心通过内部审计来强化战略执行和全面预算的推行, 提高管理信息的质量, 从而支持管理决策的有效性。6S体系下内部审计的对象应该为:战略的执行力、预算的完成度、管理报告的真实性以及集团统一管理规章的遵循情况。

1. 战略执行力的审计

6S管理体系融合了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 强调战略导向, 以战略为起点, 涵盖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检讨等整个战略管理过程。内部审计体系作为6S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对战略执行力的审计是6S管理体系的本质要求。战略执行力的审计也是6S体系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区别之一。战略执行力审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评估业务是否符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评估该业务类型是否与公司战略发展的主流业务具有协同效应;评估各利润中心业务规模发展是否能与公司战略发展速度匹配, 并寻找差异分析原因。

2. 预算完成度的审计

全面预算体系主要是从财务方面确定了战略目标实现, 它是战略得以执行的量化工具。利润单元审计体系根据6S体系中细化了的全面预算体系, 运用各种审计方法和手段, 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真实性合理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将预算编制作为一个基本环节来对待, 使循环往复运行的预算制度逐步得以完善。

3. 管理报告真实性的审计

管理报告主要是为战略实施控制和业绩评价提供信息与数据, 管理报告的真实性对于6S体系作用的发挥,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将管理报告的真实性作为其审计对象, 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基本要求, 也是传统内部审计职能中对财务报告真实性审计职能的延伸。管理报告真实性的审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收入、成本、费用等构筑管理报告体系基础数据的真实性;重要报表科目的真实性;管理报告编制过程的真实性等。

4. 企业管理规章遵循情况的审计

企业管理规章遵循情况的审计, 是6S审计体系审计对象之一。将其作为审计对象, 主要是要保证6S体系下, 各种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对它的审计也是6S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关键。在传统内部审计体系中, 管理规章制度遵循情况也是其审计对象之一, 而在6S体系中只是审计的内容发生了变化, 职能上仍然是对传统的一种继承。

三、6S管理体系下内部审计的重点

1. 战略执行力审计过程中, 注重加强对公司风险管理的审计。

国资委2006年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明确了风险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而在6S体系中风险管理审计的内容, 可以融于对企业战略执行力审计的部分, 因此加强对战略执行力的审计, 要充分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各项风险。

2. 关注对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审计。

6S审计体系要求内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预算完成度、管理报告真实性及企业管理规章遵循情况的审计, 管理报告真实性及规章制度的遵循情况的关键在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与否, 所以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审计就成为了关键。

摘要:本文研究了6S管理体系下内部审计对象及其重点相对与传统内部审计的变化, 并认为6S管理体系下内部审计对象为:战略的执行力、预算的完成度、管理报告的真实性以及公司统一管理规章的遵循情况, 其重点应该关注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两方面。

关键词:6S管理体系,内部审计的对象,风险管理审计

参考文献

[1]汤谷良王斌杜菲付阳:“多元化企业集团管理控制体系的整合观——基于华润集团6S的案例分析”, 《会计研究》, 2009年第2期

[2]蒋伟魏斌:“从预算管理到战略管理—华润集团6S管理体系创新”, 《国有资产管理》, 2004年第1期

对象化管理论文 篇10

【关键词】优抚医院;优抚对象档案;管理

优抚医院作为国家为残疾军人和在服役期间患严重慢性病、精神疾病的复员退伍军人等优抚对象提供医疗和供养服务的优抚事业单位,在为这一特殊群体服务过程中形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和形式的历史记录即为优抚对象档案,目前全国约有100所优抚医院,[1]但从整体上看,优抚对象档案管理水平还不平衡,笔者结合本单位工作实践,就优抚医院建立优抚对象档案的主要内容、现实意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促进优抚对象档案管理工作。

一、优抚医院建立优抚对象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个人信息档案。

优抚对象个人信息档案是针对长期供养的优抚对象记录其从入院到离院期间重要个人信息的档案材料,主要包括优抚对象的身份信息、入院、离院审批手续和死亡凭证。身份信息材料主要包括有效身份证明、户口簿、伤残人员证件、个人信息登记表等;入院材料主要包括民政部门批准的入院通知书、审查材料、优抚协议、入科通知书等;离院材料主要包括离院申请表、社工评估表、审批材料、离院记录单、财物交接单等;死亡凭证主要包括死亡证明、火化证、公安部门的销户证明等。

(二)病历档案。

优抚对象病历档案是针对住院优抚病人在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过程中形成的资料总和,主要包括入院手续、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医疗记录、护理记录、康复记录、各项检查单、治疗单、出院手续、死亡记录等。

(三)健康档案。

优抚对象健康档案主要指利用为优抚对象义务巡诊、健康体检、荣军轮养、伤残鉴定等时机建立的健康档案,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体检报告、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等。

(四)其它优抚业务档案。

其它优抚业务档案指优抚医院对优抚对象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巡诊档案、护理档案、康复档案、健康教育档案等。这些档案除了常规的制度职责、计划总结、会议活动、培训学习等归档材料外,还要涉及以下内容:巡诊工作档案还包括患者随访登记册、来电来函登记册、医疗巡诊满意度调查表、巡诊质量考核标准等;护理档案还包括护理查房记录、质量控制资料、论文科研资料、人员技术档案等;康复档案还包括康复需求调查表、个团体康复方案、服务记录、评估结果等;健康教育工作档案还包括具体的活动记录、橱窗板报底稿、声像宣传记录、效果评价记录等。

二、优抚医院建立优抚对象档案的意义

(一)记录凭证作用。

优抚对象档案真实记录了优抚对象的生活、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过程和优抚机构管理、服务工作的运营情况,客观反映了优抚工作的真实情况和社会优抚史的历史面貌,是国家对这一特殊群体政策关怀的体现。

(二)政治宣传作用。

优抚对象本身是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活教材,做好优抚人员档案管理,充分发掘“红色资源”的潜能,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增强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社会责任感,促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教学科研作用。

通过对优抚对象档案的整合分析,可以进一步摸清优抚对象的健康状况,患者分布、疾病类型、家庭状况等,有效归纳这一群体的发病、心理和生活状态,对研究和探讨优抚对象康复治疗提供教学科研价值。

(四)指导促进作用。

优抚对象档案是优抚医院的重要信息资源,在优抚对象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可以洞察医院临床和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切实提升优抚对象医疗服务水平和科学管理水平。

(五)推动民生档案建设。

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关于加强民生档案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档案部门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确保民生档案齐全完整;建立服务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确保民生档案造福民生。[2]优抚医院汇聚了民政工作服务对象,是重要的涉民生部门,[3]建立科学完整的优抚档案有利于维护服务对象和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对推动民生档案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三、优抚对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足、工作边缘化,基础研究薄弱。

优抚医院管理的优抚对象档案因服务群体相对较少,目前从民政系统、档案部门到优抚医院自身,对该档案的管理认识跟不上,重视不足,导致这一重要工作边缘化,大部分优抚医院未将优抚对象档案纳入工作计划和绩效考核范畴,优抚对象档案零散、随意地存放在各业务部门,无专门的管理人员。同时,优抚对象档案的基础理论研究极其薄弱,就期刊论文方面,笔者从中国知网只检索到4篇相关的研究论文,理论研究的落后,使得该档案的管理者对优抚对象档案的价值、管理特点、开发利用等认识模糊,对其系统建设缺乏清晰的思路和科学的规划,极大制约了优抚对象档案管理实践的发展。

(二)管理不规范,标准体系建设滞后。

国家民政部、档案局2010年印发的《伤残抚恤人员档案管理办法》和民政部2011年印发的《优抚医院管理办法》都只针对民政部门对伤残抚恤人员评残等工作中形成的档案进行规范,至于优抚对象进入优抚医院后的档案管理一直缺乏统一的规范。大多数优抚医院未建立优抚对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流程,适用性标准建设的滞后导致优抚医院对优抚对象档案管理无章可循、各行其是,在归档范围、格式编写、保存方式、整理方法、目录格式等基本业务上都存在分歧,管理比较混乱。

(三)信息化管理水平落后,专业软件功能缺失。

目前,由民政系统开发应用的优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为了加强优抚对象的数据采集和抚恤补助资金的管理,而针对优抚医院对优抚对象档案管理的专业软件开发还属空白,信息化建设的落后导致全国各优抚医院对该档案在管理结构层次上不统一,不协调,自管自用,实现不了整体功能的优化,开发利用水平低下。大多数优抚医院未实现优抚档案电子化管理,仅靠手工整理后,利用打印机打印目录,优抚档案无法为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和数据保障。

四、加强优抚档案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优抚对象档案是民政专业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民生档案范畴,民政系统、档案部门和优抚医院要更新观念,充分认识该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梳理分析优抚对象档案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其价值意义、科学管理、标准规范、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夯实理论支撑。

(二)加强顶层设计,促进标准体系建设。

民政系统、档案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尽早出台适用于优抚医院对优抚对象档案管理的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其归档范围、格式编写、整理方法、保管期限基础业务明确规定。同时要认真考虑各归口优抚对象档案管理标准的一致与协调,并以标准体系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指南,科学部署,加强监督指导。

(三)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优抚医院要将优抚对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医院建设的总体规划、制度体系中,建立健全收集、整理、保管、鉴定、利用、保密、统计、销毁等制度。统筹规划、探索建立与医院行政管理、医疗护理、社工康复等运行管理相协调的工作组织和管理机制,科学制定优抚对象档案管理的工作流程,理顺各相关部门的关系,各负其责,有序合作,实现管理的整体性、制度化、高效性。同时,绩效考核是一种重要的鞭策工具,优抚医院要将优抚对象档案管理纳入绩效考核,明确规定领导、相关科室、档案员对优抚对象档案管理的职责任务,签订绩效目标考核责任书,实施质量控制。

(四)研发专业软件,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电子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民政部门、优抚医院要投入资金、人力,研发适用于优抚对象档案管理的专业软件系统,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一要充分考虑优抚对象档案的特性和管理要求,软件系统除了具备信息采集、检索、统计功能外,还要与医院的诊疗服务、科研、宣传工作互联互动,实行电子文档一体化。二要充分考虑各民政口的优抚信息系统之间的协调、统一,既保证内容多元的各类优抚档案之间的相对独立,还要将原来多元的档案材料转变成综合性成果,为加强民政宏观管理创造条件。三要考虑对优抚对象档案资料所载的信息进行有效分析、加工与输出,形成一个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动态开放系统,扩大优抚档案的利用范围,提高优抚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庞秀云.对提高优抚医院档案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思考[J].山东档案,2012(2):49.

[2]门鸿娟.对社会福利档案工作的认识[J].黑龙江档案,2011(1):95.

[3]余伟.提升规范化管理 加强福利机构档案工作[J].2015(5):35.

作者简介:

对象化管理论文 篇11

一、面向对象的空中交通流量的管理系统模型设计

在设计控制交通流量的管理系统模型时, 所采用的方法为面向对象法, 设计所依赖的平台为VC++6.0, 在该模型中, 包含三个层级:信息层、决策层以及显示层, 在这三个层级中, 主要包含六大模块, 分别为空域与流量协同管理模块、容量评估与仿真模块、流量监测模块、预警模块、告警模块。

下面具体的分析一下系统中的三个层次:第一, 信息层, 为了获得相关的信息, 系统需要与信息来源相连接, 本层主要的作用就是实现连接, 从而将飞行流量监控所需的信息全部接收, 并进行预处理, 一般来说, 飞行流量监控所需的信息主要包含四种, 分别为监视信息、飞行情报、气象信息、设备运行状态信息。

在信息层中, 包含两大模块, 通过两大模块的接收作用, 实现数据的接收, 然后存储到数据库中并进行处理;第二, 决策层, 通过对空域流量的分析, 将其与空域容量对比, 从而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流量管理, 从而减少航线拥挤状况, 在决策层中, 包含三个模块, 通过三个模块的协同作用, 保证空中流量管理系统作用的有效发挥;第三, 显示层, 对于流量监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显示层会进行讨论, 并提出解决方案供决策者参考, 显示层最大的优点就是显示方式的多元化。

二、面向对象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建模与分析

(一)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模型的结构

模型的结构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 对象模型, 在系统中会有大量的数据, 并具有静态性、结构化的特征, 对象模型就是将数据表示出来, 对象模型的功能是描述对象结构, 描述的内容包括对象的标识、与其他对象的关系、对象的属性等;第二, 动态模型, 该模型所表示的就是系统的、时态的、行为的控制方式, 在模型系统中, 包含许多的内容, 其中有与时间和操作序列相关的, 而动态模型就是对这些内容进行描述, 比如标志改变的事件、事件序列等, 动态模型的核心在于“控制”, 也就是说系统中发生的操作序列才是本模型的关注重点, 而操作什么、如何操作等并不进行考虑;第三, 功能模型, 表示系统转换功能, 系统与值之间要实现转换, 与转换相关的内容就是功能模型描述的对象, 比如映像、约束等, 功能模型的核心在于关注系统做什么, 在表示功能模型时, 采取的方法为数据流图。

(二)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认的分析与抽象

模型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 每个部分都具有各自的功能和特征, 以此为基础, 根据模块将系统抽象为几个基类, 每个基类进行相应的属性和服务定义, 下面介绍基类中的两个核心类:第一, 空域容量评估与仿真类, 在此类中, 主要包含四大属性, 一是空域理论容量, 二是空域实际容量, 三是空域动态容量, 四是基于管制员符合的空域容量, 而此类的服务有三项, 第一项是空域静态容量评估, 主要是设置相关的评估参数, 并对其进行读取、修改、处理、操作、存储等, 第二项是空域动态容量评估, 主要是根据实际的情况评估进行调整, 第三项是基于管制员负荷的容量评估;第二, 空域与流量协同管理类, 此类的属性有六种, 服务包含三大部分。

(三) 空中流量管理系统建模

在进行建模的过程中, 需要从三大角度来进行, 一是空间角度, 二是时间角度, 三是功能角度。从空间的角度来说, 将空中流量管理系统中的对象抽取出来, 要保证抽取对象的有用性, 一般来说包括两种, 一种是具体的有用对象, 比如流量监测、容量评估等, 另一种是抽象的有用对象, 比如数据库, 之后再抽象成类, 最终形成对象模型;从时间的角度来说, 在不同的时间段, 对象的状态及发生的时序是不相同的, 要对此进行充分的考虑, 从而构成动态模型;从功能的角度来说, 从最初对象属性值的输入, 到最后对象属性值的输出, 整个过程是变化的, 而且会产生相关函数操作, 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确定, 最后形成功能模型, 并利用数据流图描述出来。

三、结论

在本文中, 对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进行了模型设计以及建模分析, 通过各个功模块的功能设计, 使得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具备完善的功能, 从而实现正确的预测, 保证各个航班的正常起飞, 使得航空公司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随着社会及时间的发展,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也需要不断的进行完善, 因此, 要加大对管理系统的研究力度, 以便于更好的为空中交通管理部门服务。

摘要: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空中交通流量变得越来越大, 为了对空中交通流量进行正确的监测, 我国建立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 通过该系统, 航空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 并且通过科学的规划及管理, 实现了航班的合理安排, 避免了航线拥挤的发生。在本文中, 设计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模型, 并按照这个模型进行了建模与分析, 旨在为面向对象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的建立提科学的参考。

关键词: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黎新华, 张兆宁.基于Agent的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系统结构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3.

[2]熊洛, 李毅.基于Multi-Agent的空中交通流量仿真研究[J].航空计算技术, 2013.

上一篇:文化扩展下一篇:关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