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击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共5篇)
拳击专项核心力量训练 篇1
摘要:近年来, 核心力量训练在国内竞技体育训练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各个专项训练都迫不及待地将其引入其中, 期待着惊人的训练效果, 篮球运动也在其中。本文结合相关理论, 通过专家指导, 阐述核心力量训练中若干基本概念、训练原理,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篮球运动专项特征设计了篮球专项核心力量训练的新方法, 愿和广大篮球教练员分享笔者思考的结晶。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篮球专项,新方法
前言
近些年, 核心力量训练引入国内篮球训练, 国家先后组织多批篮球教练员外出学习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并且以夏令营形式邀请国外专家团对我国各级篮球教练员集中培训, 这种走出去, 请进来的努力使我国篮球项目在力量训练的方法和理念上得到了巨大补充, 同时取得了一定效果, 但是, 部分教练员并没有真正的领会核心力量训练的原理, 只是简单的动作模仿, 这样一来, 不但造成了训练的针对性与专项特点的偏离, 而且在训练手段方法的创新方面也缺少源动力, 本文简单阐述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概念、训练原理, 在此基础上结合篮球运动专项特点创新篮球核心力量训练新方法, 愿为广大篮球教练员开拓思路提供参考。
1、核心区的界定、核心力量及篮球专项核心力量
1.1、核心区的界定
人体所谓的核心在哪里?关于核心位置的界定众说纷纭, Tracy Morgan Handel认为, 核心是人体的能量库, 它是指人体的中心位置, 对于人体运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核心担负着产生能量、保持平衡和稳定, 提高动作时的协调性的重责。核心区域的肌群包括腹肌、髓部肌群、背肌。Ian Hasegawa认为, 核心肌群由腹直肌、腹横肌、背肌、腹斜肌、下背肌和竖脊肌组成, 并且髋关节周围的肌肉——臀肌、旋髓肌、股后肌群也属于人体的核心肌群。王卫星、李春雷等对核心给出的界定是: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 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 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 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笔者认为既然核心是四肢的力源, 必定包括四肢与躯体的连接点——肩关节、髋关节, 因此, 笔者比较赞同王卫星、李春雷等的论点。
1.2、核心力量及篮球专项核心力量
核心力量是附着在核心区的所有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配下, 伸缩所产生的力量。在此基础上笔者试着阐述篮球专项核心力量:在篮球运动中人体核心区域经常动员的核心肌群在神经控制下有节律的伸缩产生的力量, 以使运动员在多变的身体姿态中维持平衡并能在合理对抗下完成各个技术动作。
2、篮球专项核心力量练习的意义及原理
2.1、篮球专项核心力量练习的意义
篮球运动既是竞技体育也是肢体的表现艺术, 力量通过核心区域达于四肢或经过核心区域上下传递以完成各个技术动作, 可见稳定、强健的核心区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性。同时, 正确规范核心力量练习具有一定的医疗康复作用。
2.1.1、修正身体形态, 塑造专业体型
我国篮球运动员在与欧美强队队员身体形态上有明显差别, 排除人种差异的因素, 更多地反映了不同的力量训练理念, 我国队员表现出以下特点: (1) 下肢力量强, 躯干和上肢力量弱; (2) 伸肌力量强, 屈肌力量弱; (3) 大肌群力量强, 协同肌及小肌群力量弱。造成中国队员外强中空的状态, 同时忽略了背部肌肉的力量训练, 往往表现出弯腰驼背, 通过专业的核心力量训练可以调整躯体四周的肌力平衡发展, 塑造紧凑、挺拔的身体形态, 姚明与易建联出国前后的体态变化可以充分说明此论点。
2.1.2、动中稳定的支点, 随机动作的前提
按照田麦久向群理论分类, 篮球运动属于既能主导类的同场对抗项目, 根据分类, 力量素质是此类项目中影响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之一。可见力量素质训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NBA明星空中腾挪闪躲的各种动作正是建立在稳定的躯体核心上, 体态的不断变化与躯体支点的快速重建是对“变”与“稳”最好的诠释。
2.1.3、力的不衰减传递, 激烈对抗的保证
人体在运动中稳定的核心一方面为四肢肌肉的发力建立“支点”, 同时也为上下肢力量的传递创造条件, 部分专家认为任何动物的脊椎或骨盆已被视为一个“能源泄漏点”, 原因在于所谓的核心区的相对薄弱能消减和缓冲传递过程中的力, 篮球比赛中对抗激烈, 只有瞬时动员更多的肌力才能在对抗中完成动作, 这就需要力的连贯传导和集中释放, 例如:中锋对抗中的转身需要下肢的力量带动转髋, 体前变向突破需要迅猛蹬地、快速转体、探肩放球一气呵成, 长传球的蹬地、转髋、挥臂的类似鞭打的动作, 核心区承载着上通下达的桥梁作用。
2.2、核心力量练习的原理
2.2.1、核心力量练习的一般原理
现今, 所谓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可谓是举不胜举, 例如瑞士球训练法、弹力带训练法、大绳训练法、悬吊训练法、slide (滑动) 训练法等, 但通过认真观察和亲身体会其训练原理不尽相同即在变化和非稳定环境中克服阻力训练。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体能训练教研室主任, 李春雷博士在报告中也曾提到, 营造不稳定化境是核心力量训练的关键。营造非稳定环境的方法如表一所示
掌握了核心力量训练的一般规律就不用一味的死板模仿、照本宣科, 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属于自己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不但贴切实际而且在设计和实践的过程中能享受到创新的愉悦。
2.2.2、篮球专项核心力量练习的原理
前文提到了篮球专项核心力量并试图下了定义即在篮球运动中人体核心区域经常动员的核心肌群在神经控制下有节律的伸缩产生的力量, 以使运动员在多变的身体姿态中维持平衡并在合理的对抗中完成技术动作。一般的核心力量训练应用不同手段针对核心区大部分肌肉刺激和训练, 对所有的竞技项目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但是训练必须结合专项特征, 一旦脱离专项, 一切训练只能事倍功半。专项训练理论是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 在训练中要综合考虑项目的能量代谢方式、生物力学特征、神经—肌肉系统等客观因素, 还要考虑众多可变因素如规则变化、环境变化 (室外项目) 、裁判执裁尺度等。
3、篮球核心力量训练新方法
通过核心力量训练营造非稳定环境的原理, 吸收已有训练手段, 结合篮球项目自身特点, 笔者设计了一套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使受训者在力量训练的同时提高手对篮球的控制能力, 并在自己所执教的球队实践应用, 取得了较好效果。
3.1、单人有球支撑练习
利用篮球的支撑变换, 改变力矩或接地面积进行静态或动态练习, 根据动作难度适用与练习的各个阶段, 练习时均匀呼吸, 保持正确体态或指定动作, 单项练习时间根据训练阶段逐渐延长, 起初以20s为底线逐渐延长至50s左右, 即可提升动作难度, 练习频度每周3-4次。
例1:俯姿单、双球支撑静态练习
要求:躯体呈一直线, 按箭头指示每个动作依次坚持20-50s, 共3组, 组间休息2min。练习部位:肩、髋韧带、腹部肌群。
例2:仰姿肩部单球支撑动态练习
要求:腰腹紧张呈一直, 按箭头指示每个动作依次坚持20-50s, 共3组, 组间休息2min。练习部位:腰腹肌群、背阔肌、髋部韧带。
例3:俯、仰姿双足支球画圆撑练习
要求:躯体呈一直, 顺时针支撑移动, 共3组, 组间休息1min。练习部位:腰腹肌群、三角肌、髋部韧带。
3.2、双人有球对抗阻力练习
双人对抗练习, 通过稳定持续的发力以及发力过程中对抗阻力的细微变化, 达到对深层小肌群的强化刺激, 能提高对抗中的稳定性。
例4:高、中、低三位持球稳定对抗练习
要求:两人面对而立持球对抗发力, 力量均匀递增, 每个动作依次坚持20-50s, 共3组, 组间休息2min。练习部位:腰腹深层肌肉、肩部韧带。
例5:双膝内、外侧夹球稳定对抗练习
要求:两人面对而夹球对抗, 力量均匀递增, 每个动作依次坚持20-50s, 共3组, 组间休息2min。练习部位:腰腹深层肌肉、髋关节韧带。
例6:双人持球多向撑
要求:保持直体, 上肢匀速屈伸, 每个动作依次坚持20-50s, 共2组, 组间休息3min。练习部位:肩关节韧带、肱三头肌、三角肌、背阔肌、腹外斜肌。
3.3、多器械综合运用篮球专项力量练习
多种机械综合运用能够模仿逼真对抗和空中失衡状态, 提高变化和对抗中稳定发挥技术动作的能力。
例7:持铃运球练习
要求:根据队友移动改变方向, 持铃手不停挥动, 运球侧自然放松, 持续50s, 共2组, 组间休息2min。练习目的:提高发力时熟练控球的能力、体会躯体的紧张与放松并存的状态。
例8:平衡垫单足多向传球练习
要求:单足直立、传球快速、准确。练习目的:提高核心区深层肌肉的平衡能力, 提高失衡情况下的传球精准度。
例9:瑞士球反作用力对抗练习
要求:激烈对抗中持续运球做前后转身、加速突破等对抗性动作。练习目的:对抗自身对瑞士球的反作用力, 提高强对抗下的持球突破能力。
4、小结
核心力量训练的引入对中国篮球传统的力量训练理念产生了强大的冲击, 同时也引起了中国篮球教练员的思考, 是彻底的“拿来”、还是适当的借鉴, 笔者认为, 核心区的强化是对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补充, 而非力量训练的全部, 人体力量的主要来源是大块肌群主动伸缩产生的, 而稳定、强健的核心区起到支点和桥梁的作用, 二者同为运动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借鉴是建立在对训练原理和专项特征的基础之上, 缺少对训练本质认识的借鉴就是不负责任的模仿, 这样的模仿用于专项训练中好则事倍功半、坏则适得其反, 立足实际, 选择与设计篮球专项所需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在传统大肌群力量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适时、适量、补充, 才能在原来基础上有所突破。然而如何在传统力量训练与专项核心力量训练在强度、频度等方面寻求一个最佳的比例, 还需后续研究、实践。笔者通过思考、总结有所收获, 愿同广大篮球教练分享篮球训练的心得, 也望专家指点、指正。
参考文献
[1]Ian Hasegawa.NSCA’S Performance[J].Training Journal, 2004.
[2]王卫星.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8) .
拳击专项核心力量训练 篇2
关键词:摔跤,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专项化结构
1 前言
1.1 选题的依据
核心力量的训练对摔跤项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国内的专家学者对此领域研究甚少。很有必要对以前的学者在核心力量训练方面做出的研究加以分析总结, 为同行们提供有用的参考[1]。该文运用核心力量训练方面相关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 定义核心力量训练概念并对摔跤核心力量专项化结构进行阐述, 最后总结归纳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根据运动链、神经肌肉系统以及本体感受性训练3项理论, 专家学者发现了核心力量训练对各类运动项目的作用。该研究旨在针对摔跤项目特点, 探究核心力量训练在摔跤各项目训练方面的应用, 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该研究以摔跤核心力量训练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三大检索系统、图书馆和体育与运动学院资料室查阅与该研究相关的中外文书籍、论文以及调查报告, 了解核心训练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2.2.2 逻辑分析法
在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当中, 运用此知识方法对相关资料进行分类与比较、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并对相关理论进行逻辑推理。
2.2.3 专家访谈法
根据该研究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笔者制定了相关的访谈大纲, 通过对多位专家进行访谈, 就摔跤核心力量专项化结构与方法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专项化的摔跤核心力量训练
适应了核心力量训练的方式和负荷便做到了核心力量训练的专项化[2]。只有力量训练做到了专项化, 核心力量的训练才能保证专项化。基于此, 核心力量训练要想达到专项化的效果就必须要求训练的方法符合所从事项目的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以及能量代谢特征。
3.1.1 能量代谢的专项化
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 运动员身体的代谢特征与所从事的专项在竞技运动中的形式一致称为核心力量训练的能量代谢专项化[3]。核心力量专项化训练的设计是基本参照不同项目的供能特征进行的。
3.1.2 动作控制的专项化
核心力量训练的运动控制是指人在进行技术性动作时, 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神经学、运动生理学以及人类行为学机理, 它主要是研究动作的产生、执行与控制的全过程, 以及影响上述过程的相关变量。运动员技术动作的动作速度、幅度和动作的动量及该动作的轨迹都取决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及运动素质, 这种能力和素质可以概括为动作控制能力。
3.2 摔跤核心区域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分类
目前, 大量的研究将核心区域定义为腰椎-骨盆-髋关节部位, 而且将位于这一区域间的肌肉群的起点或终点或起止点的肌群定义为核心肌群。
3.2.1 盆带肌的练习方法
盆带肌的练习方法如图1、2所示。
3.2.2 大腿肌的练习方法
仰卧两脚拉瑞士球、瑞士球背桥、单腿收腹起这3种方法可以有效地练习大腿肌肉群 (见图3、4、5) 。
3.2.3 背肌的练习方法
侧卧单肘静力支撑夹球, 练习目标肌肉是多裂肌、竖脊肌等;两腿夹瑞士球转髋, 练习目标肌肉是竖脊肌等 (见图6、7) 。
3.2.4 腹肌的练习方法
腹肌的练习方法见图8、9。
3.3 有无器械的摔跤核心力量训练形式简述
3.3.1 稳态下的徒手练习
在摔跤核心力量训练的开端较适合, 这种练习的目的在于使运动员体会到核心肌群的用力方式以及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去完成各种技术动作 (见图10、11) 。
3.3.2 非稳态下的徒手练习
平衡球、平衡板、瑞士球、弹力绳、垫上、力量练习器械等是此类练习方式的常用手段 (见图12、13、14) 。
3.3.3 稳态下的自由力量练习
杠铃、弹力带、哑铃、壶铃、沙护腿等无固定运动轨迹的训练器材在此类训练方式中应用广泛。
4 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摔跤核心力量训练主要目的是让摔跤运动员在运动中保持自身动作稳定性和正确性, 提高控制力和平衡性, 降低能量消耗, 预防运动损伤。将核心力量训练分别以动作难度等级、生理学机制及有无器械3方面进行分类;按照动作难度等级可以将核心力量训练分为7个难度等级;按照生理学机制可以将核心力量训练分为五个部分;按照是否徒手进行训练可以将核心力量训练分为4个等级。核心力量训练还存在对训练方法的研究少、检验及评定方法待完善等问题, 值得研究。
4.2 建议
不同的竞技项目有着不同的特点, 因此, 核心力量训练要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特点来设计和实施, 力争在训练的负荷、训练的组数及间歇等方面达到不同项目的不同要求, 在肌肉参与技术动作的完成方面也要尽量近似实际地动作。
参考文献
[1]李春雷, 夏吉祥.摔跤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32 (4) :108-112.
[2]赵兵.北京普通高校高水平摔跤队核心力量训练运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 2011.
[3]林华.核心力量训练原理初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 :66-68.
拳击专项核心力量训练 篇3
一、核心力量的训练原则
(一) 按部就班的原则。因为核心力量大多数都是以对抗自身重力为基础的训练, 所以一定要一点一点加大训练的强度和重量, 一开始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辅助器材进行训练, 比如辅助带, 在身体可以进行下一阶段的练习后再加大训练量, 循序渐进进行练习, 千万不要盲目进行训练, 因为核心力量的训练更多的是强调对身体的掌控能力, 而不是快速或者大强度、大力量的训练, 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千万要注意安全, 以免发生意外。
(二) 结合目的性原则。因为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有很多种, 而往往需要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训练者都是有一定运动基础的, 所以他们在选择核心力量训练时, 都是有着目的性的, 这就可以更好地为训练者分配训练方法, 结合着训练者本身的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三) 非稳定性的原则。因为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也就决定着训练者更多的情况下都处于一个非平衡、非稳定的状态下, 而这其中更多的是需要各种器械的帮助, 才能使身体处于一个这样的状态, 而处于这种状态下的训练者, 因为身体处于非稳定状态下, 所以他就需要去唤起更多的肌肉去参与保持身体平衡的运动, 所以在不平衡、非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核心力量的训练有着更好的提高能力。
二、核心力量的训练方法
(一) 单一的平衡性的非装备来克服自己的身体重量的基础上的人工练习。这种方法有很多种, 其中大部分是让训练本身自动体验的核心肌肉群的力量和更有效控制身体, 这种方法是最常见的和最核心的力量训练方法。
(二) 单人在不平衡状态下进行器械练习。这种方法更多的是让训练者处于一个非平衡的状态, 使之全身肌肉紧张持续用力, 因为身体在一个不平衡的状态, 所以如果想要控制好身体的平衡, 就需要身体各部分肌肉的充分配合。比较典型的方法是在健身球和弹床上进行身体平衡性和理想的训练。
(三) 身体稳定状态下的训练练习。让训练者处于一个时刻需要维持自身身体平衡的姿势, 让其身体各部位肌肉记忆身体的平衡感觉, 这点和前两点很像, 但是却更为重要, 之后让身体可以轻松熟悉感觉到身体各部位肌肉的控制感, 和各个肌肉群的配合程度。而它代表性的训练方法就是通过瑞士球或其他一些器材让身体处于一个可以持续对抗重力的状态下, 维持姿势, 以此来提高腰间椎和骨盆稳定性。
(四) 身体运动状态下的稳定性训练练习。训练者通过在不稳定支撑面进行用脚或身体其他部位的神经本体感受器, 来控制身体的运动姿态和平衡,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训练者的各个肌群的配合能力, 以及对身体肌肉发力的准确性。代表性训练方法有利用平衡垫进行蹲举和俯卧撑, 可以更好地在运动的状态下感知身体各部位的状态, 以此来提高身体各部位肌肉力量。
三、核心力量训练对体操运动中动作稳定性的提高
对于高校体育院系体操专项的学生来说, 在体操学习过程中身体核心部位掌握平衡能力和力量是至关重要的。现在许多体操专项学生在进行训练时, 往往只进行力量性的训练, 忽略了核心量的训练, 这也就使之许多人徒有一身力气, 却没有很好掌控它们的方法以及途径, 而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 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和发掘自身身体潜能, 体操运动动作中有很多的动作都是对身体稳定性和平衡性要求很高的动作, 而许多学生他们在做动作的过程中, 有很多动作都是动作做得不到位或者是过量, 所以通过核心力量的训练后让学生更好地控制住身体各部位肌肉, 让他们可以合理有效进行配合, 以此来更好地完成体操动作, 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核心区域稳定训练是核心力量训练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在控制的过程中, 躯干和骨盆的肌肉都是稳定的, 因此可以支持四肢的运动。在不稳定的因素, 可以提高核心区深亚小肌群, 从而调动神经系统的神经系统, 改善神经肌肉控制, 更多地完成控制的行动。体操项目各动作的控制能力对人体运动、摆动式、推送动作和动作动作的控制能力尤为明显。在单足站立或双脚站立平衡, 行走时, 身体的运动控制是完成高质量的平衡梁工程的关键。
平衡能力是人类的基本运动功能, 它是一种极为稳定的状态, 在运动或外力作用于人体的能力是极其稳定的状态。中国的跳水、体操、平衡能力已经成为选拔资格的标准之一, 然而核心力量的训练更可以促使和帮助从事平衡项目的运动员更好地把握自身的平衡感知能力, 从而提高自身的各项成绩, 证明在高校中增加核心力量的训练可以更好地帮助高校专项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研究和具体分析表明, 更多的学生通过对核心力量的具体训练方法训练后, 对自身的核心区域力量和掌控能力有着非常明显的提升, 通过数据表明, 经过核心力量训练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控制身体核心区域的肌肉群, 使之改变身体在空中时的运动姿态, 更好地完成落地动作, 增强落地稳定。
总之, 核心力量的时代是短的, 训练的核心力量融入体操教学, 根据个体特点的训练, 积极探索各种训练方法和方法, 以提高体操质量。核心力量训练对学生的肌肉、体能、稳定性、供氧能力和预防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体操教学要加强对学生核心力量的培养, 探索培养创新型核心力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杨继美, 李贵庆.对体操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与落地稳定性关系的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0
[2]陈小平.核心稳定力量训练[J].体育科学, 2007
拳击专项核心力量训练 篇4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 核心力量的起源处于物理治疗以关节部位为研究关注的时期, 后作为一种新型的运动训练手段应用于健身和各项目的竞技体育训练中。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 人体的“核心”是指脊柱、髋关节和骨盆, 它们正好处于上下肢的结合部位, 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核心力量是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 (即肩关节至膝关节之间的部位) 、控制身体重心、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国内也有些学者、专家们习惯把核心力量称为“躯干力量”或“躯干 (核心) 力量”。鉴于在研究领域中目前对核心训练有不同的定义和称谓, 故本研究将其统称为核心力量。
二人体核心的概念
在解剖学上, 大部分研究将人体核心定义在腰椎—骨盆—髋关节部位, 认为核心部分的顶部为膈肌, 底部为骨盆底肌和髋关节肌。它们正好处于上下肢的结合部位, 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核心是由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 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 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 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核心”的被动成分包括椎体、韧带、椎间盘和椎间关节。这个成分的主要作用是限制椎体运动的范围和椎体之间的力量传递。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从普通高校随机抽取非专业运动员。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减少数据的误差, 确保数据的有效性, 本实验研究对象的项目确定为:田径短跑运动员60名, 要求身体健康、无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所有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成人数均等的核心力量训练组 (以下称“实验组”) 和传统训练组 (以下称“对照组”) , 每组30人 (n=30) 。两组实验对象情况,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年龄、身体形态、肺活量各项指标上虽然略有差距, 但统计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各项指标并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 研究方法
第一,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一些中国期刊专业网站和专业图书馆以及外文图书资料的广泛查阅, 对本课题所需资料进行收集。涉及到本课题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 有关核心力量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等相关内容进行查阅和资料的收集, 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充足的资料来源。
第二, 实验研究法。 (1) 实验内容与手段。通过对《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测量与评价》进行研究, 在专家教授的多次指导下,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需要, 通过查阅文献, 在黎涌明等人关于核心区域的肌肉及其起止点及专家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专家意见, 结合训练条件及实际情况, 与教练组协商后最终确定从孙文新编著的《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中选取训练内容与手段。 (2) 实验方案。本研究采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组间对比的训练实验, 实验组除了参加日常的传统训练外, 选择利用瑞士球和实心球训练为主, 徒手训练为辅的核心训练方法进行研究。训练时间为9周, 每周训练5次, 训练时间安排在日常训练后, 训练时间为30分钟, 训练后进行10~15分钟的放松活动。为确保受试者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将采取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每天利用心率指标测运动员晨脉和每次/组完成运动量后的心率 (严格控制在140~160次/分钟之间) 以及自我感受询问的方式, 监控运动员其机体恢复和对负荷强度情况, 判断受试者的生理安全状况。而对照组只参加日常的传统训练, 最后对其实验前后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研究。
第三, 数理统计法。数据整理以及图表绘制采用微软的电子表格软件。实验数据利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处理, 各组数据采用以x+S表示, 显著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 统计学显著性水平定为0.05。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结果
实验组受试者在按照核心力量训练方案进行9周训练后, 其100m, 200m专项成绩出现显著性的变化,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
如表2所示, 在训练前实验组和对照组专项100m, 200m的成绩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而训练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专项100m, 200m的成绩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2. 实验结果分析
经过9周的核心训练研究,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成绩都有所提高, 但实验组实验前后提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实验前后的幅度, 实验组100m计时跑成绩0.19s比对照组成绩0.09s提高了0.1s, 而200m计时跑成绩提高了0.9s。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 专项100m和200m成绩的分析结果分别为t=-2.729, P=0.008<0.05;t=-2.033, P=0.047<0.05, 因此,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专项成绩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研究中表明实验组专项跑成绩提高幅度最为明显, 主要原因是运动员连续发力的能力和髋关节的灵活性所影响, 髋关节的能力提高可以提高短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特别是途中跑阶段, 这与需要大腿前摆的髂腰肌、股直肌、大收肌等核心部位大肌群收缩功能的加强和改善有关, 而实验组施加身体核心力量训练正是改善该肌群的重要要素。因此实验组较对照组运动员的短跑途中跑动作更放松合理, 技术更流畅, 从而促进途中跑上体姿势更稳定, 摆臂幅度更大, 动作更标准也更加有力, 蹬摆动作更协调, 步长加大了且速度保持能力也增强了。其次, 核心力量为在运动中连续发力创造了条件, 利用器材的不稳定性对髋关节的训练, 有效地提高髋关节的灵活性和保持了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使运动员在跑动中重心起伏小, 使下肢在向前摆动过程中大小腿折叠更紧, 使大腿向前摆动的速度更快、摆动的幅度更大, 在稳态下有效提高了小肌肉群的发力以及力量的传导, 提高了活动幅度, 同时会减小躯干前倾角度, 提高运动员的步长, 而步长恰恰就是影响成绩的一个关键因素。
核心力量训练对普通高校非专业运动员的平衡、稳定、协调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不仅使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顺利完成基本动作和专项技术动作, 而且在躯干保持做一定姿势的同时做可控运动, 对上下肢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因此, 实验研究表明, 在训练中添加了核心力量的训练元素有助于普通高校非专业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提高。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一, 核心力量训练对普通高校非专业运动员的平衡、稳定、协调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不仅使运动员在跑动过程中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顺利完成基本动作和专项技术动作, 而且在躯干保持做一定姿势的同时做可控运动, 我们认为在训练中添加了核心力量的训练元素有助于普通高校非专业运动员专项成绩的提高。
第二, 把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训练融合, 应用于运动员训练中, 在训练中不断尝试、不断改善, 使得体育训练更科学、更实效。
摘要:本研究通过实验分析普通高校非专业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前后的专项成绩, 分析核心力量训练对普通高校非专业运动员的专项成绩的影响, 明确核心力量训练效果, 为高校体育科学训练拓展思路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核心力量,专项成绩,普通高校,非专业运动员
参考文献
[1]黎涌明、于洪军、资薇等.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 2008 (4) :19~29
[2]孙文新.现代体能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1
[3]屈萍.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11
[4]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8) :1119~1121
[5]李立等.核心稳定性研究历史与现状[J].体育科研, 2011
实践青少年拳击力量素质训练初探 篇5
一、针对性选择适合青少年力量素质训练的两种不同方式和不同的训练内容
根据青少年训练特点, 采用了自身体重和负重训练的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力量素质训练。自身体重练习法---克服自身体重来增强身体局部肌肉群力量, 这种方法称自身体重练习法。例:引体向上、俯卧撑等项目。杠铃负重练习法---利用杠用杠铃器具, 克服杠铃重量, 从而增强力量, 这种方法称杠铃负重练习法。例:卧推和平推杠铃等项目。
1、利用自身体重练习法, 来增强局部小肌肉群力量训练, 其内容包括:
(1) 快速俯卧撑 (2) 引体向上 (3) 腹肌练习 (抱头起或两头起) (4) 颈肌练习 (起头部前、后、左、右转动或顶) (5) 蛙跳练习
2、采用杠铃负重练习法, 其训练内容包括:
(1) 平面卧推 (2) 前抛杠铃片 (3) 胸前快速平推杠铃片 (4) 颈后推杠铃片 (5) 肱二头肌弯举 (6) 侧肌练习 (座搬杠铃片或利用杠铃负重做) (7) 负重杠铃半蹲跳练习 (8) 抓举练习
二、结合青少年力量素质训练选
择相应的用力顺序相接近的力量辅助项目, 来进行力量素质训练从而提高专项素质。
在青少年力量素质训练中, 不同部位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训练。辅助力量项目:夹臂快速俯卧撑、平面卧推、快速胸前平推、前抛杠铃片、侧肌、半蹲跳等项目。辅助于上肢的力量项目:拉杠铃片、侧肌、颈后推、肱二头肌、引体向上等项目。辅助于下肢的力量项目:弯举、侧肌、腹肌、半蹲跳、蛙跳等项目。
在青少年力量素质训练中, 结合专项技术的特点, 选择了用力顺序相接近的辅助力量项目进行力量素质训练, 经多年训练实践, 练完各辅助力量项目后, 紧接着进行有效的专项技术训练。例:提高拳击出拳速度和力量, 采用快速平推、卧推或者前抛杠铃片等辅助项目进行训练。各做15---20次, 紧接着做左右抓举空击100—150次左右, 使力量练习时间和空击练习时间相加为两分钟, 然后间休一分钟。再进行第二组训练。这样训练相应的把力量转移到拳法上来, 同时由肌肉克服负重紧张程度到肌肉放松也起到积极作用。摆拳和钩拳类似于直拳训练方法。
三、正确的掌握青少年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能有效的提高专项技术水平。
由于力量训练是以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向结合的训练方式, 根据不同的项目要求, 针对项目的特点, 在青少年力量素质训练中, 首先遵循循序渐近的训练原则;区别对待的原则, 采用重复训练有素法, 组合训练有素法、变换训练法、混合训练法、交叉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 来发展搞高青少年不同时期力量素质。
根据青少年力量素质发展的特点, 以速度为先导, 力争使速度超前发展, 速度力量优先发展, 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特点。12--13周岁时为速度力量的敏感区, 应结合力量素质自然发展的敏感期, 使各个力量因素在各个敏感期中得以充分发展, 在一定的强度下, 通过量的积累来提高力量素质, 在训练安排时, 强度不宜过大, 因青少年儿童内无机物含量不多, 肌肉并不发达, 若超过强度会超成骨骼受伤, 训练时注意不能损失动作速度, 来追求力量耐力的发展。
针对以上特点和要求, 把青少年力量素质训练公为两个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训练方式进行力量素质训练。把12—15岁分为青少年乙组, 采用自身体重练习法利用组合训练法、交叉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进行力量素质训练, 有时, 也采取少量轻负荷杠铃片负重练习法进行力量训练。
12---15岁力量素质的训练计划内容安排:
1、腹肌:30次×3组/30”内 (每
天练) 2、颈肌:300—500次转动 (每天练) 3、俯卧撑:30---40次3—4组4引体:8—10次/3组5、蛙跳:10步×4组6、平卧推:20—30KG×10—15次/4组7、前抛扛铃片:15—20KG×10—15次×4组8、平推:15—20KG×10---20次/4组
常把16—17岁分为青少年甲组, 多部分采用杠铃负重法进行力量素质训练, 利用重复训练法, 组合训练法, 交叉训练法和变换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 经常也贯串自身体重练习法进行调节提高力量素质训练。
16—17岁力量素质训练内容安排:
1、平面卧推:70—80%KG×10—15次/5组2、前抛杠铃片:25KG×10—15次/5组3、平推杠铃:30—50KG×10—15次/4—5组4、弯举:70--80%KG×8—12次/5组5、颈后推:30—40KG做10—15次/4—5组6、抓举:40—50KG做10次/4—5组7、负重半蹲跳:搬杠铃片或负重杠铃做5组8、侧肌练习:搬杠铃片或负重杠铃做5组/30次9、俯卧撑、腹肌、颈肌:引体, 每周练三次各5组
以上介绍的训练计划、内容、方法、本人经多年有摸索实践而来, 效果很好, 供各位教练员试用。
四、结论与建议
1、在青少年力量素质训练时, 要
选择相应路线和用力顺序相接近的力量辅助项目进行力量素质训练。2、选择正确的训练方式和训练内容, 有助于提高力量素质。3、青少年在力量素质训练时, 要以速度力量为先导, 以自身体重练习法为主, 来提高力量素质。4、要掌握和安排好运动强度和负荷量, 防止疲劳受伤。
摘要:在发展青少年拳击力量素质训练时, 首选要考虑到青少年力量发展敏感区, 还要兼顾到速度在先的前提下发展, 采用了自身体重练习法和杠铃负重练习法, 通过多年训练实践总结, 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青少年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拳击专项核心力量训练】推荐阅读:
拳击运动员的素质训练05-13
短跑专项力量训练06-20
篮球专项力量训练研究09-22
现代短跑专项力量训练10-12
女子拳击运动员10-02
世界拳击最新排名榜06-26
拳击运动的恢复与营养09-01
拳击锦标赛招商方案06-19
篮球专项力量06-10
专项力量素质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