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拳击运动员

2024-10-02

女子拳击运动员(精选9篇)

女子拳击运动员 篇1

女子拳击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在世界上迅速发展, 我国的女子拳击运动自1997年初步试办以来, 拳手进步之快令人惊喜, 我国的女子拳击个别级别的拳手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目前, 沈阳, 武汉, 上海等体育院校已专门培养女子拳击运动员, 水平相对较高, 从事拳击运动的女运动员也越来越多, 随之而来, 运动损伤发生率也相应增多。运动损伤和运动疾病严重地困扰着从事这项运动的队员, 缩短队员的运动寿命, 阻碍着更多的女子青少年投身到拳击运动中来。怎样在训练、比赛中将运动损伤减少到最低限度, 这是女子拳击运动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对于女子拳击运动损伤, 国内研究较少。笔者通过对运动员的训练进行直接观察以及进行相应的问卷调查, 以此来研究我国女子拳击运动损伤发病规律及预防措施, 希望对从事女子拳击运动的教练员、体育工作者有所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沈阳体育学院女子拳击运动员14人, 年龄16~20岁;运动年限2~4年 (表1) 。其中, 全国冠军2名, 全国第二名5名, 全国第三2名, 全国第五2名。

(二) 研究方法

1) 调查访问法。

2) 文献资料研究法。

3) 统计分析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不同种类损伤发生情况

1) 手指关节挫伤与腕关节挫伤。挫伤是指人体某部位遭受钝性暴力作用而引起该处及深层组织的闭合性损伤, 其主要表现为:轻者局部仅有疼痛、压痛、肿胀、功能障碍;重者, 可因皮下出血形成血肿或淤积, 疼痛和功能障碍都较明显。一般是在与在与“对手”击打时或在打沙袋练习时, 最容易发生第一指骨、腕骨和掌指关节的挫伤和掌骨骨折, 本调查发现损伤发生率为 (7.14%) , 一般是因为手指包缠绷带的方法或拳击技术不正确所致。

2) 脑震荡。即头部受外力冲击而引起的、影响大脑的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以由直接外力作用到头部、面部、颈部而引起, 如拳击手通过突然迅速、攻势凌厉的拳法向对手发动进攻, 问卷调查显示, 14名运动员 (100%) 均表示最喜欢的进攻部位为头面部 (100%) , 在这种情况下, 脑震荡的发生就比较常见了, 神经系统电生理的研究认为, 脑震荡可使脑干网状结构受损, 影响上行性活化系统的功能, 从而造成意识障碍。

3) 面部擦伤与鼻出血。面部擦伤 (78.57%) 是一种开放性的损伤, 多发生于眼角、口唇、额部、眉弓部等, 其主要症状是表皮剥落, 有小出血点和组织液渗出。鼻出血是拳击中最常见的一种小创伤。是鼻部被击打后使鼻粘膜微血管破坏而引起的。

4) 踝关节扭伤。在拳击过程中, 必须灵活地移动身体, 因此踝关节的灵活性在拳击运动中显得非常重要。在五天的观察中, 有一里运动员进攻中迅速回防后撤而发生踝关节扭伤现象, 在三分钟的时间里, 一名运动员的前脚移动次数竟达到193次。从踝关节生理结构分析, 踝关节是一个滑车关节, 距骨滑车前宽后窄, 当踝关节跖屈时, 关节活动度增大, 关节的稳定性相对降低。在脚尖着地时, 脚容易内翻, 造成踝外侧扭伤。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治疗, 踝关节本体感觉减退, 踝关节不稳定状态会加重, 容易再次损伤。

5) 眼伤。另外还有眼伤7人 (50%) , 有过击昏现象者5人 (35.71%) , 胸腹伤者4人 (28.57%) , 等等眼睛是视觉器官, 在拳击中的作用不言而喻。眼睛位于颅骨内的眼眶内, 其结构是由眼球和附属结构组成, 由于面部为拳击时的主要进攻目标, 所以眼睛就成为被攻击的主要部位, 因为人的眼睛承受外力打击程度极其弱小, 一旦拳头打在眼睛上, 轻则泪水模糊, 重则暂时失明, 严重的会伤及眼球构造和视神经。

6) 击昏现象。在拳击比赛中, 往往会出现运动员被击昏而摔倒导致失败的场面, 这是运动员受了最后一次打击以后, 在10秒钟或更多的时间内不能起立重新比赛时, 就称为“被击昏”, 即休克现象。我们调查发现, 有5人 (35.71%) 曾发生过击昏现象。人体中有些部位抗击打能力强, 如胸大肌;有些部位则是抗击力弱, 如下颌、太阳穴等哪怕轻轻触打都有不同程度的震颤感, 在重拳重腿的打击下会发生“击昏现象”, 一般而言, 人体眼角太阳穴、鼻梁、下颌颈部侧面、喉结处、两侧肋下几腹腔神经等处均属薄弱部位, 在重击下均可引发击昏现象, 部分部位在重击下, 8~10秒都难恢复常态。

躯干受击中尤以腹部太阳神经丛部受击时, 更容易发生击昏。上腹部受击倒地或被击昏多为平勾拳击打所致。主要原因是由于刺激传到迷走神经中枢, 可使心脏活动大为减慢, 甚至停止心跳, 呼吸也明显变慢。有时刺激颈交感神经, 可引起呼吸加快、加深。

7) 胸腹伤。问卷调查显示, 14名被调查者中有7人选择胸腹部为最喜欢进攻的部位, 仅次于头面部, 胸腹部有心、肺。肝、脾、胃等许多重要器官存在, 内脏受伤, 可使人轻则昏迷, 重则死亡。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运动员手指关节挫伤, 脑震荡, 面部擦伤, 鼻出血, 腕关节挫伤, 踝关节扭伤等运动损伤发生较多, 且多为软组织损伤、急性损伤以及闭合性损伤。实际训练时, 一些运动员还是不能时刻注意戴好头盔、护齿、护裆、手套等防护用具以及使用标准手套, 结果造成运动损伤。

(二) 建议

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需注意戴好头盔、护齿、护裆、手套等防护用具以及使用标准手套, 以尽可能的避免给部位的运动损伤。要合理安排运动量积极开展预防运动损伤的宣传教育工作, 科学指导训练。

参考文献

[1]罗兴华, 冯云辉.足球运动头部损伤及预防[J].辽宁体育科技, 2004.

[2]武兵.散打面部损伤与防治[J].中华武术, 2003.

[3]赵少聪.谈武术散打中的重击[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 2004.

[4]刘卫军.拳击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拳击运动员的素质训练 篇2

拳击训练,速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拳击运动员在对抗中能否掌握拳台上的主动权,能否准确无误,快速而又正确地发挥技术,主要取决于快速反应能力和防守反击能力。

(一)进攻中的快速反应。自山实战练习中可以使用多种变化的击打和防守,并且锻炼拳击运动员在对方尚未来得及变化的情况下,确定攻击的方法,予以快速而又准确的击打。如手靶练习,主要用来培养拳击运动员快速反应;自由实战练习可以提高拳击运动员攻击能力与迅速反应能力——教练员突然把手靶伸至头部高度,以便引出运动员的左直拳击打头部的快速反应,或为了引出运动员对头部的左摆拳,教练员迅速伸出右横位于靶以进行击打练习。

(二)防守的快速反应。防守的成功在于运动员准确的判断对方进攻的方向和欲击打部位。

训练运动员快速防守的基本方法是条件实战练习,这种练习分为单方条件实战练习与双方条件实战练习。平方条件实战练习是指参加练习的一方,运用教练员指定的防守动作进行防守;双方实战练习是指参加练习的双方,按照教练员指定的多种攻占与防守的动作进行无序攻守练习。

(三)反击的反应速度:运动员在防守的同时;必须寻找对方攻占与防守的空隙,产生相应的技击反应(其中包括迎击)。在实战练习中,应把拳击的防守动作和反击动作结合起来。迎击需要极为快速与准确的反应,必须与防守动作在同一时间内完成。提高反击反应的辅助训练,可以采用手靶练习。教练员利用一只手靶进攻队员,而把另一只手靶置于反击的位置上,这样就能创造出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提高综合防守的反击反应的能力。

速度训练的几种方法。1.短跑:拳市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主要是通过40~60米的短跑。

2.球类练习:排球训练是比较理想的练习,通过排球训练可以使拳击运动员达到所需要的脚步移动频率,掌握方向感,提高灵敏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乒乓球训练也起着提高速度的重要作用。其它球类如手球,篮球、足球以及适合于冬季训练的冰球,对提高拳击运动员的速度都非常有益。

3.跳绳练习:是提高速度的有效方法,这种训练要求运动员每分钟至少跳150次。

二、力量训练

为了增加力量,必须进行与此有关的基本练习与专项练习、教练员首先要考虑加强运动员的身体肌肉练习,通过器帧体操,如单杠、双杠等,都能有效提高与增加肌肉的张力。在整理活动中,利用体操又可以松弛肌肉。抛接实心球是提高运动员拳击运动速度与力量的最好练习。通过抛实心球,能使肌肉由高度紧张的状态迅速过渡到松弛状态,接球过程中又能使肌肉从松弛状态过渡钊紧张状态。又如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如掷铅球,投标枪等训练都能巩固与发展胸大肌、三角肌及背阔肌。除上述练习外,摔跤、杠铃的快速推举等都可以用来进行力量训练。

力量练习具体方法如下:

(一)发展手臂、颈部、躯下与腿部各肌肉群,这些部位的力量练习可以利用辅助器械,如:哑铃、壶铃、木棍、实心球,双杠、吊环,综合训练器、吊平等,还有原地跳高、跳远等。

(二)掌握身体重心的练习。这种练习是在围绳内的软垫上进行的,对练的运动员力争自由抓握对方的手、须部,在自己不失去重心的情况下,抓推对方的胸、腹部和肩部,从而达到使刘方失掉重心而离开原地的目的,但禁止使用腿绊。

(三)相互撞击。通过相互问的撞击来加强身体的平衡性。撞击的双方首无要预先规定撞击的方法,如同是右(左)手撞山或是双手交臂撞击,还是你左(右)我右(左)于进行撞击等。

(四)划船。这是在夏季进行力量练习的好项目,能发展与保持手臂及腹部的肌肉。划船可以利用普通的舢板,也可以利用赛蜒。

三、灵敏训练

在复杂多变的实战中,要求运动员对对方行动迅速地做出反应。运动员的灵敏性建立正良好的拳击技术的基础上。一个受过良好训练,并且具备一定拳击技术水平的运动员,在一系列完整的战术行动中,能及时掌握攻山的时机,能在对方击打时立即采取相应的防守动作。

灵敏性是可以通过多种运动项日锻炼出来的,如篮球。排球,足球、冰球,网球及器械体操、自由体操、摔跤等,通过这些运动能使运动员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与兴奋过程保持良好的交替,从而完善运动员的神经系统与肌肉系统的功能,为发展灵敏素质打下基础。

发展灵敏性训练的几种方法:

(一)跳跃练习:各种跳跃动作练习,对提高灵敏性有着重要意义,一般采用原地惮跳、纵横跳步以及跳远,还可以采用支撑跳跃来训练?

(二)跨栏练习。在操场上可以进行跨高栏、低栏,也可采用撑竿跳高来训练,这些练习都能提高运动员的灵敏性。

(三)摔跤练习。在软垫上摔跤是发展灵敏性非常有效的练习。教练员在指导这一练习时一定不要使摔跤变成体力训练,而应该把运动员的注意力吸引钊摔跤所需要的灵仿性上来。

(四)跳绳练习、跳绳是发展运动员动作总平衡的有效训练方法,也是提高灵敏性的良好练习之一。跳绳可以采用复杂多变的方式进行。

四、耐力训练

耐力是非常重要的素质,没有良好耐力的运动员,在比赛的后期,很难发挥出自己的技能。运动员在拳击运动中的专项耐力与其在实战中所发挥的特殊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神经系统使运动员在实战中,面对不断变化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反应。这种判断与反应也就是对时空、距离、力量的感觉,从而使运动员在拳山运动中少消耗自己的能量,利用经济而有效的手段进行实战。

运动员在举击运动中的耐力与实战中止确呼吸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快速的3分钟实战中,拳击运动员要用最大强度进行实战,身体所需氧气达3公升之多,从身体组织细胞输入血液里的二氧化碳也同样升高,再加上由于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引起情绪的极度高涨,继而引起运动员呼吸中枢强烈兴奋,仗呼吸加快,甚至引起实战中的呼吸停顿,使组织中的氧气需要量与二氧化碳的排出量出现恶性循环,导致很快出现疲倦。使战斗力明显下降。为避免上述情况的产生,运动员在拳击运动中应该正确的掌握呼吸方法,以提高与保持自己的战斗力。

发展耐力训练的方法如下:

(一)中长距离跑:是发展总耐力,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强度的最好练习。在任何距离跑步中使用的时间长短,是体现耐力最好的客观标准。

(二)其他训练。球类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都是提高耐力的好方法,长距离划船也是提高运动员在拳击运动中体力与耐力的方法之一,可以交替进行。

少年女子拳击运动员的经期训练 篇3

1.1、选 题依据

少年女子拳击运动员的经期训练教练员非常重视, 因为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期, 训练的同时健康的成长是运动员、教练员和家长都共同关注的问题。所以本文通过对10名女子拳击运动员的研究加上自身的体会, 提出少年女子拳击运动员经期训练的各方面的注意事项和训练安排等, 为少年女子经期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弥补填充关于少年女子拳击经期训练的不足, 以促进全国女子拳击运动更好的发展。

1.2、文 献综述

通过对其他运动项目经期训练的介绍和目前采取措施的比较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的文献只是概括的说明经期的训练需要适当调整, 并且需要关注运动员经期时期生理和心里方面的变化, 但是并未提及经期训练中具体的计划和安排。因此, 我们需要相对更加细化女子拳击运动员经期训练的各方面的注意事项和训练安排, 特别是对少年女子运动员, 以便为女子拳击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更快更好。

2、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京武警部队政治部体工队和北京体育大学的十名女子拳击运动员, 其中健将1人, 占总测试运动员的10%; 一级3人, 占总测试运动员的30%;二级运动员人6人, 占总测试运动员的60%。专项训练年限最长7年, 最短3年;均身体健康, 未使用过可以影响月经周期的药物。本文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面访座谈法为本课题的研究拓展了思路, 并就本课题中涉及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调查。

3、生理 、心理现象

3.1、一 般生理现象

月经即妇女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的生理现象, 女性从青春期开始整个生育年龄中性激素 的分泌量 每月发生 周期性变 化, 卵巢和子宫内膜也相应发生周期性改变。月经周期的变化受女性激素的影响, 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控制下, 黄体生成素、孕激素、雌激素等的分泌量发生周期性改变, 调节月经周期性出现。有关资料表明在经期有各种各样的生理反应, 可分为一般反应和特殊反应。一般反应表现为子宫内膜脱落、出血等;而特殊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轻度不适感、下腹疼痛、腰酸 、乳房发胀 ;

(2) 食欲不好、疲倦、嗜睡、情绪激动或感到头痛等 ;

(3) 有人容易感冒、面部起小疙瘩等 。这些经期反应具有个体差异, 但均属正常生理反应。

3.2、一 般心理现象

月经作为一种生理现象, 其发生原因复杂, 表现也各不相同。多数女子拳击运动员对月经的生理和病理知识了解还不够, 正是这个原因, 使她们对经期的各种反应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拳击运动员经期生理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她们认识能力, 降低并使其消除顾虑, 提高自我保健监督意识, 以便更好地参与训练, 实现良性循环。

4、结 果与分析

4.1、经期运动的情况及训练指导思想

女子拳击运动员经期的训练量和强度不宜过大, 这与拳击运动特点密切相关。对于年轻或者训练年限短的运动员,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使她们逐步适应, 养成经期训练的良好习惯。在经期, 一般多安排一些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训练内容的活动, 也可以适当增加拳击专项技术训练内容, 穿插以恢复为目的的慢跑。在月经开始第一、二天, 减小训练的量和强度, 缩短训练时间。在第3-5天, 可多增加些轻松的比如躲闪、出拳、步伐移动练习等专项技术练习, 进行积极性恢复训练。但是, 经期反应具有个体差异, 教练员要从保护运动员的角度出发, 根据个体情况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不可千篇一律。对有多种异常生理和心理反应的运动员, 更应控制运动负荷, 加强医务监督, 做些轻微性练习。

4.2、训练计划的安排

(1) 经期素质训练。

经期可以适当安排素质训练, 如跳绳、柔韧练习、协调练习等, 但是切记从经期第一天直到结束, 不要做腹背肌群的练习。

(2) 经期技术训练。

经期技术练习可以安排, 对经期影响基本不大, 如:原地拳法练习, 步法练习等, 但是不要做时间短密度大的爆发性练习。

(3) 经期力量训练。

经期前三天不要安排大力量练习, 第四、第五天可以做一些小力量练习, 避免运动损伤。

(4) 经期体能训练

经期可以做体能练习, 但是不要做短距离的冲刺, 中长距离的练习还是可以的, 但是时间不要太长。

(5) 经期实战训练。

经期实战练习是可以做的, 但是还是尽量避免第二天, 如果是比赛没有办法, 平时训练第二天就不要安排实战训练了, 毕竟实战训练会要求运动员注意力、精神等方面的高度集中, 容易造成运动员过度紧张而引起痛经等身体的不适。

(6) 经期训练损伤及保护。

女子拳击运动员经期训练的生理措施女子月经虽属正常生理现象, 但月经期间, 子宫周围的血流流动缓慢, 整个盆腔和子宫体、子宫颈均处于充血状态;同时子宫内膜剥落, 留下创伤面, 阴道流血又冲淡了它原有的酸性环境, 使整个生殖器的抵抗力减弱, 自然防御机能下降。因此, 教练员和运动员对经期的训练安排一定要慎重, 特别应注意以下几点:

月经期不宜让运动员再进行剧烈的或者大强度的训练活动, 尤其不能做震荡强烈和增大腹压的练习 (如腹背肌、快速收腹跳等) , 以免因生殖器官经期充血发软、韧带松弛而导致子宫移位, 引起经血量过多。

月经期冷或热的刺激会引起卵巢功能紊乱导致月经失调。经期期间拳击专项训练不宜安排在烈日或寒冷环境下进行, 针对无氧能力或者有氧能力身体素质训练的量和强度也应相应的调整或降低, 以免造成运动员应激能力下降, 造成内分泌系统失调。

教练员、队医或者队员之间应及时提醒运动员避免冷刺激易引起痛经和月经失调, 使她们注意经期保暖和个人卫生, 严禁游泳和冷水浴, 特别是下腹部不宜受冷。

合理安排运动员经期的休息, 使其在经期保持良好的情绪, 以利于经期训练的安排。

5、结 论与建议

5.1、结 论

(1) 大多数女子拳击运动员经期正常参加训练 , 并且根据情况调整训练内容, 少数运动员经期选择见习;

(2) 大多数女子拳击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同时月经周期和持续时间正常, 只有少数运动员月经周期不规则持续时间过长;

(3) 经期训练只要安 排合理 , 不会影响 到女子运 动员身体 健康, 更不会引起运动损伤。

5.2、建议

(1) 在经期训练时 , 教练员应全面考虑女子拳击运动员的经期特殊生理和心理特点, 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 尽量做到循序渐进、区别对待;

(2) 经期注意合理安排休息和膳食 :多吃蔬菜、水果、蛋白质含 量较多的食物, 选择新鲜、易消化的食物, 少吃或不吃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3) 教练员要针对女子运动员的心理特征 , 从思想工作人手 , 使她们对经期生理卫生知识有所了解, 认识到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克服经期的害羞和恐惧心理, 以便更好地与教练员进行沟通, 使教练员及时了解她们的经期情况, 有针对性地制定训练方案;

(4) 月经期间女子运动员之间应该互相督促 , 注意生理卫生和保暖, 避免下半身着凉引起身体不适影响训练。

摘要:对10名女子拳击运动员的月经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以发现其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受试者经期都会有或轻或重的生理和心理不良反应, 但是大多数受试者月经周期和持续时间正常。只要掌握适宜的运动负荷进行训练, 绝大多数受试者不会引起运动损伤。针对受试者经期的不良生理和心理反应提出少年女子拳击运动员经期训练的各方面的注意事项和训练安排等, 为正在迅速发展的女子拳击运动中的少年女子经期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弥补填充关于少年女子拳击经期训练的不足。

关键词:女子运动员,拳击,运动训练,月经周期

参考文献

[1]于德顺, 高谊.拳击[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

[2]刘卫军.拳击运动教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10

[3]邓树勋, 洪泰田, 曹志发.运动生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4]女子散打运动员月经周期对训练的影响及调整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30.

[5]于德顺, 樊庆敏.奥林匹克拳击[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

[6]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 (修订本) [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 5.

[7]赵丽.少年女子拳击运动员经期训练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

[8]白震民, 曹正磊.女子举重运动员经期训练的初步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 2000, (3) .

拳击运动适时恢复原则 篇4

摘 要 适时恢复原则即是指及时消除运动员在训练中所产生的疲劳,并通过生物适应过程产生超量恢复,提高机体能力的训练原则。在运动员疲劳达到一定程度时,应依照训练的统一计划,适时安排必要的恢复性训练,采取有效的恢复措施,使运动员的机体迅速得到充分的恢复和提高。

关键词 消除疲劳 超量恢复 恢复措施

一、适时恢复原则的科学基础

(一)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的超量恢复机制

人体机能能力和能量储备由负荷后暂时下降和减少的状态回复到负荷前水平的过程,称为恢复。在恢复过程中,能源物质的补偿在一段时间内超过原有水平,这种现象叫做超量恢复。超量恢复持续一段时间后回到原有水平,即完成了一次训练负荷后回复的全过程。

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负荷越大,消耗越剧烈,恢复过程就越长,超量恢复也越明显。正是由于运动训练能引起超量恢复效应,使得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成为可能并为之奠定了物质基础。所以,运动训练中的恢复,并不是满足于回到先前水平的恢复,而是要追求超量恢复。

(二)调整时机的把握对训练效果的重要影响

训练中掌握好关键性的时机是非常重要的。练到什么时候该“歇”,疲劳到什么时候该“调”,必须要准确地予以把握,才能保证训练的成功。

训练疲劳对机体的刺激若达不到必要的深度,没练多少就要调整、恢复,就不会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但如果该调不调,负荷过度,则会引起机能劣质,在心理上、生理上受到严重损伤。

二、贯彻适时恢复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一)准确判别疲劳程度

准确判别疲劳程度,是适时恢复的重要前提。运动员疲劳程度的判别,通常是根据自我感觉和外部观察来进行的,也常常采用一些比较客观的生理和心理测试方法。

1.自我感觉

自我感觉是简单有效的判别方法。运动员在疲劳时,会感到肌肉僵硬、局部酸痛、四肢无力、呼吸急促、胸部发闷、力不从心。在恢复过程中,上述疲劳感觉逐渐减轻或消失,自我感觉新的活力又滋生,继续训练的愿望逐渐加强。

应当注意的是,相当一部分训练任务常常是在运动员自我感觉疲劳时进行的,没有这样一种过程就不能对机体产生足够深的刺激,因而也就无从实现更高技能水平的适应。但恢复到什么程度进行下一次训练才不会导致过度疲劳,需要积累经验。

2.外部观察

外部观察是教练员常用的判别运动员负荷情况的方法。运动员如果将自我感觉与自己某些外部表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判别,就能够更准确地掌握自己的疲劳程度与负荷状况。

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如果出现面色苍白、眼神无光、连打呵反应迟钝、精神不集中、动作无力、失调、错误增多,技术规格下降等现象,可初步判定疲劳已产生并加深到一定程度。当上述现象完全消失,特别是动作准确性、稳定性及平衡能力有了明显的改善与加强,就说明机体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恢复了。

3.生理测试

大量研究表明,人在疲劳时,机体各器官系统机能水平都有所下降,下降程度与疲劳深度有关。进行判别疲劳与恢复程度的生理指标测试时,具体方法可采用呼吸肌耐力测定、体位血压反射测定、皮肤空间阈测定、膝跳反射阈测定、肌张力测定、心电测定、肌电传动、脑电测定和视觉闪光临界频率测定等等。

4.心理测试

用心理学的方法判别人体的疲劳及恢复程度,有很多种方法。如采用RPR自我疲劳感觉表(RATING OF PERCEIVEDEXERTION)RPR自我恢复感觉表(RATING OF PERCEIVEDRECOVERY)等。

(二)积极采取加速机体恢复的适宜措施

1.训练学恢复手段

主要包括变换训练内容和训练环境,交替安排负荷,调整训练间歇的时间与方式,在训练课中穿插和采用一些轻松愉快、富于节奏性的练习等训练手段;在恢复过程中以轻微的肌肉活动,帮组肌肉和血液中的乳酸更快消除;根据人体习惯性的“生物钟”节律,安排好每天的训练时间,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定型,节省神经能量,也有利于机体恢复。

2.医学、生物学恢复手段

主要包括理疗恢复手段,如水浴、蒸气浴、旋涡浴、氮水浴、苏打碳酸浴、盐浴、珍珠浴、含氧浴、腐植酸浴等,其他手段还有按摩、电兴奋、电睡眠、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等。

3.营养学恢复手段

由于运动时运动员的能量消耗较大,运动后的能量补充除了考虑补充物的数量,还一个注意各种营养素的适宜搭配。例如运动后吃不同的糖,对身体不同部位糖贮存的恢复就有不同的影响。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更是运动员营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运动能力的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所以要注意食品的种类和配比。

4.心理学恢复手段

心理恢复主要是意念活动,通过一定的套语暗示进行导引,使肌肉放松,心理平静。从而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机能,然后再运用带有一定愿望的套语进行自我动员。如暗示性的睡眠休息、肌肉松弛、心理调节训练。

女子拳击运动员 篇5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辽宁省女子拳击队7名运动员,年龄21±2岁,身高为167±3厘米,体重55±5千克,其中运动健将6名,二级运动员1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体育科学学院资料室,查阅拳击项目相关研究资料,并收集、整理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信息,为本研究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1.2.2实验法

在运动员实战和安排的教学对练时,利用Suunto Monitor软件测得即时的心率,记录结果。实战参照全运会拳击比赛规则的要求,采用4回合实战,每个回合2分钟,回合间休息1分钟。教学对练则完成10个回合对练,每个回合3分钟,回合间休息1分钟。

1.2.3数理统计法

主要运用Excel和Spss17.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测试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

2实验结果

2.1实战时每局即时心率测试结果

实战时7名测试对象每回合间的即时心率见表1,实战结束后的即时心率监测情况基本上都呈现出逐步增高趋势,最高心率为196次 / 分钟,出现在第四回合结束。第一回合结束后运动员的即时心率都明显增高,但与其他几个回合相比较,则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最高平均心率为191.29±3.55次 / 分钟,出现在第四回合后。

2.2实战时每回合心率T检验结果

回合间即时心率T检验结果显示,第一回合与第二回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第三回合和第四回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第二回合与第三回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第四回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显示出测试对象的回合间的即时心率呈现递增趋势,运动员承受的负荷强度与负荷量也在递增,并且间隔回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运动员的疲劳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在显著的递增,训练中应重视这一现象,合理的安排训练的量,以期望能达到较为满意的训练效果。

2.3教学对练时每局即时心率测试结果

教学对练时7名测试对象每回合间的即时心率见表2,最高平均即时心率为186.29±4.99次 / 分钟,运动员各回合之后的即时心率基本都呈现出递增趋势,随着回合数的增加,即时心率也在逐步增长,普遍在第三个回合后出现最高即时心率或次高即使心率,然后保持相对比较平稳的上下波动直至第十个回合结束。

2.4实战与教学对练即时心率的T检验结果

从表4中可以看出,实战时七名队员28个回合的平均即时心率为186.21±5.6次 / 分钟,教学对练时总共70个回合的平均即时心率为183.76±8.05次 / 分钟,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教学对练的前五个回合的平均即时心率为181.43±9.19次 / 分钟,与实战的平均即时心率相比较,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教学对练的后五个回合的平均即时心率为186.09±5.98次 / 分钟,与实战的平均即时心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分析与讨论

本人查阅了自2000年至2014年这十几年的期刊文章,与女子拳击相关的仅仅四十余篇,并且多数集中在技术、战术分析;赛前心理状况分析;体重控制以及中外竞争格局对比等几个方面,用相关指标来监测和控制实战训练的内容较少。

3.1心率指标在训练监测中的应用

早在上世纪50年代,Astrand等人在对心率与最大摄氧量之间的相关性做了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提出了Astrand列线图法,用以推算最大吸氧量,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到,监控训练过程可以使用心率,其可以有效的反映运动负荷的强度。

不久,心率指标的另一突破由意大利学者Conconi发现,并提出了“无氧阈心率拐点”,也成为方法学研究上的又一重大研究成果。训练中通过对血乳酸浓度的检测,来监控个体训练中最大有氧强度的方法,虽然准确性较高,但存在着不易操作性。而在实验过程中,Conconi发现,随功率自行车运动强度的不断增加,运动员的心率也随之增加,而达到极限,此时心率的增加减慢,形成拐点,这一极限值即被称作“无氧阈心率拐点”。在此之后,又有大量学者也通过类似的实验,分别对这一理论加以证实,从而使得利用心率指标监测运动训练,测定运动强度的方法被教练员们广泛使用。

心率测定因为其简单、实用和易操作性,从而成为教练员在训练中经常采用的用以监控运动强度的手段。杨玉蓓总结得出 “心率不仅可以代表机体重要生理指标之一,还可以成为运动强度做出准确反应的显示器,同时还是监控运动员训练情况记录仪、为运动员身体恢复提供了数字化保护服务措施”。

姚淑琴研究指出,由于运动员机体的许多变化,都首先从心率的改变中表现出来,故心率是反映运动员心脏功能水平的一项常用指标,也是评定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的重要参数之一。

吴正平研究指出心率与运动强度、摄氧量、能量代谢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在负荷递增至次最大的运动中,随着负荷强度的逐渐增大,能量代谢需求越来越高,摄氧量越来越大,心率也越来越高。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强度大多处在次最大强度内,一旦运动强度出现变化,心率便会随之发生改变。只有清楚了解比赛中运动员实际所承受的负荷强度,才能有的放矢地安排其适应性训练,并使训练的运动负荷达到或超过比赛的要求, 才能使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赢得主动。

3.2拳击运动中的心率指标监测情况分析

拳击是一项同场竞技格斗,对抗性、实用性都很强的运动项目。拳击运动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 柔韧等各种身体能力,其中速度是拳击运动的灵魂,力量是拳击运动的核心,但是它们必须要有耐力作为保障。

崔松等人研究指出,“中国拳手往往是因为体能问题,才不能像外国拳手那样自始自终以充沛的体力进行比赛”。王连方等人对我国历年的拳击比赛视频录像或比赛现场研究考察后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拳击运动员,无论是专项技术还是比赛经验都比对手强,但却因体力不支,在后两个回合的比赛中失去优势从而败北,故研究指出,“拳击运动与的专项耐力水平是拳击运动员能否最终取得比赛胜利的决定因素之一。”

心率测定因为其简单、实用和易操作性,从而成为教练员在训练中经常采用的用以监控运动强度的手段,为了更好地使用心率指标来控制在不同状态下的运动强度,从而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在日常训练中,很多拳击教练员经常使用赛后的即刻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通过检测每个回合结束后的即刻心率,及各回合间歇后的恢复心率,来显示运动员的心率变化曲线。回合结束后的即刻心率反映了回合的最大强度,而回合间歇时的恢复心率则反映了运动员回合间的恢复状况。通过掌握运动员比赛中心率变化的曲线,可了解运动员的身体各项机能对激烈比赛的适应情况。

吴正平研究指出,拳击运动员实战过程中各个回合的最高心率均在180次 /min以上,赛后3min测得的血乳酸浓度为12.9±3.3mmol/l,进一步佐证了“拳击比赛是一项以无氧酵解功能为主的运动”的理论。黄显忠等人对西安体育学院优秀拳击运动员训练指标监测时,也测定了拳击运动员实战后的即刻心率为186.30±4.97,并以其作为运动员运动时的最高心率,并也认定其比赛的强度超过无氧阈值强度。

3.3女子拳击运动员实战心率特点分析

3.3.1女子拳击运动竞争激烈对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要求会越来越高

2008年国际拳联实行新的竞赛规则,女子拳击中的三个级别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这势必成为各国和地区争夺的阵地,成为新的金牌增长点。随着女子拳击的开展和普及,比赛的激烈程度日益增强,这也就对女子拳击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

2012的奥运会、2013年的全运会结束后,为了与国际接轨, 比赛的得分规则再次进行调整,注重比赛的激烈性以及比赛的观赏性,调整比赛采用十分制,即台下五名裁判根据运动员比赛的主动性、激烈性、积极性以10分为满分,分别给出合理的分数,同时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剩余的三个分数的平均分为该回合比赛的得分。这种得分规则下,对于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会更高,这样就要求教练员能相对准确地,把握住运动员在实战和比赛中的运动强度,制定出合理的训练内容,从而使运动员能适应比赛的要求。

3.3.2辽宁省女子拳击运动员即刻心率测试结果分析

马毅在《不同水平女子拳击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研究》 一文中,对两组不同运动水平的女子运动员,采用功率自行车对比两组的无氧代谢能力测试时,应用了心率指标。并且指出,恢复期高水平组运动员心率恢复较快。陈峰在认识和把握拳击项目体能特征的前提下,通过对优秀拳击运动员在实战训练课中的心率等指标进行跟踪测试和分析,随心率指标安排运动负荷和训练方法,逐渐增加训练难度和专项强度训练,以达到比赛场上的负荷和心率的要求。

本研究对辽宁省7名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分别进行了实战和教学对练的各回合间即刻心率的测试,发现各回合结束后的即刻心率,都基本上在180次 / 分钟左右,无论是实战中各回合间的即时心率,还是教学对练中各回合间的即时心率,基本上都随着回合的增加而呈现出逐步增高的趋势。

实战中最高心率为196次 / 分钟,出现在第四回合结束。四个回合中的最高平均心率为191.29±3.55次 / 分钟,出现在第四回合后。教学对练中的最高平均即时心率为186.29±4.99次 / 分钟,随着回合数的增加,即时心率也在逐步增长,普遍在第三个回合后,出现最高即时心率或次高即使心率,然后保持相对比较平稳的上下波动直至第十个回合结束。德怀勒等人研究发现: 最大吸氧量为80%-85%时,其最大心率为70%,而当最大心率达到90%以上的运动强度时,绝大部分人的强度达到无氧阈以上。这也说明辽宁省7名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无论是实战还是教学对练,运动强度都达到了无氧阈以上,满足了发展拳击项目专项耐力素质以无氧代谢为主的要求。

3.3.3辽宁省女子拳击运动员实战与教学对练即刻心率对比结果分析

教学对练是指教练员针对某一对手或者某一类打法,为实战或者比赛制定的规定动作的训练方案,训练地点任意选择,训练时间由教练员指定,对手随意,且在每回合之间可以随机调换对手。本次研究教练员计划的教学对练,采用的是每回合3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共10回合。

从表2中实战时各回合间的即时心率T检验结果来看,第一回合与第二回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第三回合和第四回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第二回合与第三回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但与第四回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显示出测试对象的回合间的即时心率呈现递增趋势,运动员承受的负荷强度与负荷量也在递增,并且间隔回合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运动员承受的负荷,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在递增,并且第一和第三回合,第二和第四回合,负荷量都呈显著性差异。训练中应重视这一现象,合理的安排训练的量,使运动员能够累积达到相应的负荷量,以期望达到较为满意的训练效果。

从表4的实战与教学对练的T检验结果来看,实战时七名队员28个回合的平均即时心率为186.21±5.6次 / 分钟,教学对练时总共70个回合的平均即时心率为183.76±8.05次 / 分钟,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从这个测试结果来看,十个回合的教学对练总体上的负荷量,与实战的负荷量是相当的,说明十回合的教学对练的安排是比较适合的,能够达到实战时的体能要求。但从超量恢复的训练学角度来看,平时训练中应储备比实战更多的体能,如果教学对练只是达到实战的负荷量,似乎又显得体能储备的量不够,这就提示了教练员该如何合理的协调这个问题,既要达到实战的负荷强度,又要有超过实战强度的训练负荷量,还要使运动员不出现过度疲劳的状况,这是今后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教学对练前五个回合平均即时心率为181.43±9.19次 / 分钟,与实战的平均即时心率相比较,呈现出显著性差异。教学对练的后五个回合的平均即时心率为186.09±5.98次 / 分钟,与实战的平均即时心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从这个测试结果来看,前五组教学对练运动员可能存在保存体力的情况,运动员训练前就了解到要完成十个回合对练,且每个回合要进行3分钟, 明显超出比赛要求,运动员为了能够完成训练课程而保留体力, 没有一开始就全力进行训练。而后五个回合,随着负荷量的积累,每个回合产生的疲劳在1分钟的组间休息时得不到恢复,致使后续五组负荷强度累积到了比赛时的状况。这种情况的出现, 提示教练员在平时训练时要协调好量与强度的关系,不能一味的用量的积累来达到相应的强度。金考生分析发现:赛后的乳酸值高于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乳酸值;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心率值无明显差别,提示训练无法达到比赛状态的心率水平,平时训练中应多采用实战练习,模拟比赛状态来提高训练效果,适应比赛需要。这也印证了本次研究的结果,教练员们在训练中应多安排模拟实战,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与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赛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训练效果。

4结论

(1) 专项耐力水平对拳击运动员能否最终取胜起着重要作用,在耐力训练中,使用心率控制运动强度最为普遍。(2)辽宁省7名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无论是实战中各回合间的即时心率, 还是教学对练中各回合间的即时心率,基本上都随着实战回合数的增加,而呈现出逐步增高的趋势。(3)辽宁省7名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无论是实战还是教学对练,运动强度都达到了无氧阈以上,满足了发展无氧代谢为主,从而发展拳击项目专项耐力素质的要求。(4)十个回合的教学对练的训练安排最后是能够达到实战时的体能要求,但前五组教学对练中,运动员可能存在保存体力的情况。

5建议

一定量的教学对练能最终达到实战的负荷强度,但训练的前半段运动员往往存在保存体力的情况,建议教练员们在训练中应多安排模拟实战,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与优秀运动员进行比赛交流,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训练效果。

摘要:第十二届全运会上辽宁省女子拳击运动员获得了一金一银的好成绩,文章以辽宁省队优秀女子拳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她们日常教学训练与实战对练的心率变化进行研究,对运动员们赛前的教学对练与实战的训练强度与负荷做出评价,从而为今后的训练安排提供参考,为如何使训练更加接近实战或者达到比赛要求,为教练员科学的安排训练内容合理掌握训练的强度提供帮助。

关键词:心率指标,女子拳击,赛前训练

参考文献

[1]巴义名,邹市明.奥运拳击冠军邹市明在备)战北京奥运期间的训练心率及血乳酸值变化特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1510-1512.

[2]杨晓强.拳击运动员心率变异性、心电图变异及Ω电位各指标对板块训练的指导作用[J].湖北体育科技,2013(01):88-90,81.

[3]李卫平.心率和血乳酸对拳击专项强度训练的监控[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2(01):123-125.

[4]姚淑琴,丁华.男子拳击运动员赛前心功能特点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06):52-54.

女子拳击运动员 篇6

1. 进攻技术运用分析

研究发现中小级别的女子拳击运动员使用次数最多的是刺拳, 在86局比赛中共使用了611次, 摆拳技术的使用次数最少, 共使用398次。直拳是对局中成功率最高的拳法, 排在第二位的是勾拳, 成功率最低的是刺拳。对于重量级运动员来说, 刺拳同样是使用率最高的拳法, 接下来是直拳;直拳是成功率最高的拳法, 接下来是勾拳。

拳击运动中任何技术的使用, 都是在几种基本技术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运动员在比赛中, 要根据不同的战术情况和自身的条件加以转化才能更加有效地使用技术。拳击技术有很多的分类方法, 可以根据拳击动作的结构进行分类, 也可以根据拳击技术的效能分类, 或者根据人体解剖结构特点进行分类。所有相关技术的总和构成了拳击庞大的技战术体系。研究发现各级别的拳击运动员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刺拳, 依次是直拳、勾拳、摆拳。这反映出拳击技术体系的共性问题。我国的拳击运动员主要使用刺拳控制对手, 所以刺拳是使用率最高的技术。但是由于其技术特点, 导致刺拳的有效率是最低的。在拳击比赛中直拳是最有效的拳法。我国女子拳手刺拳的训练水平相对较低, 导致在比赛中消耗体力经常出现浪费战机的情形。刺拳在比赛中可以扰乱对手的出拳, 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加强刺拳的击打力度训练。对于中小级别运动员来说, 勾拳的有效使用率很低, 这与平时训练的注重程度不足有关。大级别拳手的勾拳的有效使用率相对较高。李昆对新疆十运会拳击比赛的半决赛、决赛的录像进行分析时发现, 在拳击比赛中前手直拳使用的次数最多, 这一结果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

2. 组合拳运用分析

中小级别的拳击运动员对于二、三拳的组合使用最多, 达到了48.9%, 六拳以上的组合使用的最少。在成功率方面, 六拳以上的组合占到了48.4%。重量级拳手在组合拳的应用上与中小级别运动员基本一致。

比赛中运动员出拳的次数较以往有了较大程度的增加, 尤其是在防守反击时。运动员都拥有强力的单拳技术, 所以取胜的法宝在组合拳的临场运用。比赛中组合拳使用越多, 运动员在比赛中获胜的可能就越高。组合拳主要分为二、三拳组合, 四、五拳组合和六拳以上组合。中小级别的运动员在三种组合拳中, 二、三拳组合的最多占48.9%, 六拳以上的组合拳使用最少。成功率最高的是六拳以上的组合方式占48.4%。重量级拳手在组合拳的应用上与中小级别运动员基本一致。这与运动员平时训练不够有关, 使选手只能持续到二、三拳的组合上。有效率最高的六拳以上组合, 是对手经受过六拳以上的攻击后防守与反击能力下降。从调查看出, 各级别运动员六拳以上组合拳的使用率都是低的, 在训练中应该加强六拳以上组合技术的强度。

3. 防守反击技术运用分析

格挡防守反击是中小级别运动员使用最多的防守反击技术, 共使用了452次, 接下来是闪躲和拍击防守反击, 使用最少的是贴靠防守反击;后撤防守反击的成功率最高, 达到了20.3%, 格挡防守反击的成功率是12.9%。重量级运动员使用率最高的是格挡防守反击和闪躲防守反击, 分别为29.1%和28.6%, 贴靠防守反击的成功率最高为28.5%, 其次是拍击防守反击。

运动员在拳击比赛中主要运用躲闪和阻挡防守技术, 女子运动员主要使用了后仰防守反击、闪躲防守反击、格挡防守反击和贴靠防守反击。在本次调查中发现, 各级别的运动员对于格挡防守反击的使用是最多的, 成功率也比较高。比赛中运动员的上肢一直处于头侧, 这样有利于用上肢格架对方的来拳。当对方进攻时, 运动员能够快速回收上肢来格挡来拳, 减弱对方来拳的击打力度。格挡防守是运动员使用最多的技术, 中小级别运动员的后撤防守反击使用率较高, 重量级拳手后撤防守较少, 其原因是中小级别运动员的步法移动灵活, 比赛的整个过程中的节奏较快, 而重量级运动员相对移动速度缓慢, 所以后撤防守较少, 而利用大体重贴靠对手使用的较多, 也比较有效。

参考文献

[1]于德顺, 高谊.拳击[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8.

[2]徐友安.拳击训练和比赛问答[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0.

[3]李昆.从新疆十运会拳击比赛分析目前新疆拳击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J].昌吉学院学报, 2004, (3) :112-113.

女子拳击运动员 篇7

关键词:女子拳击,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研究

后备人才培养是国家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体育强国均重视后备人才培养。竞技体育的兴衰与后备力量培养状况紧密相关。重视后备人才的层次培养和梯队建设, 使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拥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大军。培养体制能够以制度的形式为体育人才后备培养提供有效组织保障, 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后备人才培养体制, 才能使我省女子拳击后备人才逐渐向顶尖运动人才过渡。

1、培养体制现状调查研究

1.1、后备人才培养单位

河北省女子拳击后备人才培养主要是“三级训练网”模式。培养机构主要包括:省女子拳击队, 各地市体育运动学校、拳击俱乐部, 业余体校。培养过程主要是以各地市体育运动学校为基层主体, 专业队培养为高水平训练。拳击俱乐部还是以业余训练为主;业余体校开展该项运动较少, 最具有代表性的迁安市体育运动学校体校, 整体运作发展较好。

1.2、管理体制模式

女子拳击后备人才培养由省、市体育局和教育局两条线进行管理。省女子拳击队由省体育局下属摔拳跆中心和唐山长城钢铁集团九江线材有限公司共同管理经营, 采用事业单位和国家科学发展示范企业联合进行管理的双轨制新型发展管理模式, 形成政府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新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各地市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分别由体育局、教育局进行管理。

1.3、培养机构运行机制

省女子拳击队由唐山长城钢铁集团九江线材有限公司对整体运行全面管理。通过省比赛、全国各地的教练进行输送等方式进行选材。队员入队前要历经半年集训过程, 通过正式考核后, 才能成为省队二线正式成员, 运动员生活、训练条件优越, 训练方法科学, 但为了盲目提高运动成绩, 没有开设科学文化知识课程学习, 学训矛盾严重突出。

河北省7所城市开展了女子拳击运动, 包括石家庄、邯郸、唐山、廊坊、沧州、邢台、秦皇岛, 但后备人才数量远远不能适应我省女子拳击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各地市体育运动学校是女子拳击后备人才培养最基础的培养单位, 选材方式包括三种:学校组织教练员统一选材, 教练员独自选材, 推荐选材, 地点主要是到县中、小学。由于对拳击项目的不了解, 可供选材人员基数太少, 队员的意愿决定选材成功与否, 教练员选材工作实施存在很大困难。各市体校均采用传统的“三集中”管理模式, 采用早操和下午两节课程后训练模式。目前, 各地市体校已加大学习力度, 积极与教育部门相结合, 重视学生出路问题及长远发展。训练过程包括制定阶段训练计划和周训练计划, 针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及拳击基本技术训练进行。竞赛活动主要包括河北省两次大型比赛:锦标赛和冠军赛, 各地市间友谊交流赛甚少。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为主, 来源渠道单一, 未转变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由于各地市重视程度不同, 政府投入经费相差较大, 开展女子拳击项目的城市中57.2%的体校资金、场地设施数量不足, 缺乏资金对原有场地进行维护及修建。

河北省开展女子拳击项目的业余体校还很少, 仅有沧州任丘的业余体校和河北迁安市体育运动学校。任丘业余体校已经和教育局合并, 教练员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拳击项目业余训练。迁安市体育运动学校最具有代表性, 依托省拳击队进行后备人才培养, 学校管理严格实施“体教结合”管理体制。

1.4、后备人才培养规模、数量及梯队培养

河北省女子拳击后备人才培养数量近90人, 各地市体校培养人数占总数55%, 等级运动员比较少;省女子专业队二线队员7人, 占总人数的近8%, 均为二级运动员;业余体校22人, 占总数的24.4%。运动员年龄范围绝大多数在13-15之间, 选材年龄以参加省运会为目标。从整体上看, 我省女子拳击后备人才培养的数量较少, 培养质量出现参差不齐, 人才梯队建设出现断层现象。

教练员在运动员的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省拳击正式教练员共有13名。教练员缺乏, 男、女拳击项目均为同一教练;教练员编制问题解决困难, 女子专业拳击教练员短缺。教练员中69.2%来自专业队退役运动员, 教练员专业技术很强, 进修学历, 学历含金量不足, 教练员队伍科研能力整体较差, 科研成果甚少, 科研意识淡薄。53.8%的教练为中级职称, 高级职称人数较少, 教练员愿意继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

河北省教练员培训工作每年都在频繁开展, 河北省体育局每年都会举办教练员培训活动, 各市体育局每年会举办6、7次教练员培训, 河北省拳击队每年也会举办一次外籍教练拳击专业培训。

2、河北省女子拳击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优势

2.1、省女子拳击队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为全国首例政、企结合式

政府职能部门与社会力量相结合, 建立与举国体制相配套的新型体制和运行机制。政府对后备人才培养的直接干预越来越少, 计划体制作用在微观领域内越来越弱, 社会企业管理运行机制充满生机与活力。我省女子拳击队在政府和企业双重管理体制下, 运行机制良好。强大社会力量支撑下, 近几年发展过程中已取得优异比赛成绩。省女子专业拳击队的建立, 为河北省拳击对外搭建有效沟通、交流学习的平台, 使我省拳击事业发展进入崭新阶段。

2.2、管理制度完备, 企业资金雄厚, 支持力度大, 人力、物力资源优越

唐山长城钢铁集团九江线材有限公司针对拳击队的具体情况, 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办法。制度包括各部门工作职责、内部管理具体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工资标准制度等等。且企业每年投入几百万资金进行拳击队整体运作。优越的物质基础外, 优秀的教练员队伍, 同时聘请优秀外籍教练员进行人才培养和训练。

2.3、县级体校与企业联合发展, 教育、体育、企业合作, 共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

迁安市业余体校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采用体教结合模式, 发挥教、体两家各自优势, 推行素质教育政策。实现了“教体并重”, “学训并重”, “专业并重”, 探索出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体育、企业联合发展新模式。

3、河北省女子拳击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存在弊端

3.1、后备人才基层培养薄弱, 培养体制发展不健全

河北省女子拳击后备人才培养是“三级训练”体制。省专业队;各地市体校;青少年俱乐部、业余体校。人才培养单位主要是省专业队和各地市体校, 训练规模没有形成金字塔式培养规模, 呈现中间稍大两头小状态。业余体校名存实亡, 部分体校机构改革与教育局合并, 后备人才基数少之甚少。培养体制中缺乏最底层培养, 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力量薄弱。

3.2、培养机制缺失体教结合, 人才队伍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各地市体校普遍采用传统“三集中”培养方式, 严重阻碍我省女子拳击后备人才培养的建设和持续发展。随着对运动员未来出路和发展的重视, 更多学校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学习, 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原有体制。省拳击队发展运作态势较好, 竞技水平突出, 但忽视运动员学习, 从长期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 不利于人才培养, 学训矛盾突出。省拳击队和各体校都存在共同弊端, 均在体育系统内部培养, 没有与教育系统有效结合, 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缺乏有效地沟通、整合。

3.3、女子拳击选材工作不科学、不合理, 选材人员基础很薄弱

青少年是我省女子拳击后备人才的主力军, 由于拳击项目的运动特点, 不被社会大众接受和认可。基层选材人数太少, 选材不科学、选不到好材等严重问题, 从女子拳击运动项目可持续发展来看, 选材基数太小、基础选材不科学已经成为束缚此项运动发展最根本的问题。

3.4、各地市体校投资渠道单一, 部分学校经费紧张

我省各地市体校后备人才培养一直沿袭“举国体制”政策, 经费均是政府统一划拨。拳击项目不是热门项目, 获得经费有限, 部分体校后备人才的高投入与资金短缺现象明显, 资金来源渠道少, 严重影响女子拳击后备人才培养。

3.5、教练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基层教练员队伍整体专业技术较强, 缺乏文化素质、专业理论和基础理论知识等方面, 专业系统性较差, 且更无科研能力和意识, 已不能满足当代竞技体育对教练员的要求。

3.6、学训矛盾突出, 缺少政府部门监督管理

各地市体校已经加大学习监管力度, 积极与教育部门结合, 重视学生出路问题及长远发展。省专业队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失衡, 学训矛盾严重突出。

3.7、竞赛体制单一, 比赛次数少

各市体校和省二线队员参与的比赛主要包括省锦标赛和冠军赛, 运动员比赛次数甚少, 缺乏队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运动员缺乏比赛经验。

4、对策研究

(1) 竞技体育社会化是我省女子拳击运动发展特色充分依托社会力量, 形成体育、企业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局面。动员各种社会力量进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同时组建各地市、县拳击协会, 发挥协会作用。引进财力雄厚的企业, 缓解当前政府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投入状况。

(2) 加大宣传力度, 搭建宣传平台, 提高社会对女子拳击的认可度。利用各种宣传渠道, 转换人们对女子拳击的传统偏见, 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女子拳击才能在良好氛围中发展。

(3) 政府政策性扶持, 建立合理激励制度。通过政府政策及调控行为, 加大对基层各类培养单位经费的投入;增加运动会女子拳击金牌数量, 加大各级部门对女子拳击的重视;解决女子拳击教练员编制问题, 扩大女子拳击教练员队伍;建立优秀教练员奖励机制, 教练员输送高水平人才终身跟踪奖, 提高基层教练员的积极性。

(4) 逐步完善“三级训练”体制, 形成“体教结合”结合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后备人才培养要以各地市体校培养为主体, 基层业余体校和教育局有效结合, 使得更多的青少年参加业余训练, 组建拳击兴趣小组, 增加后备人才选材基数, 逐渐扩大后备人才培养数量, 进一步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建设, 对女子拳击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体教结合是是培养和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必由之路, 更有利于运动员将来的出路和和长远发展。

(5) 各地市体校建立与社会经济实体、教育部门共同培养竞技体育人才的良好体系, 整合校内资源, 改善运动员生活、训练条件, 加强一体化管理, 使女子拳击培养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省专业队要与教育部门有效结合, 坚持“学训并重”, 形成遵循训练竞赛规律、文化学习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熊晓正.体育概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8.

[2]张凤珍.体育与科学.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2008, 03.

女子拳击运动员 篇8

1、研究方法

1.1、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对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总结出世界女子拳击冠军运动员任灿灿战术运用的特征及功效。

1.2、录像观察法:

对第六届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51KG级冠军任灿灿与其他对手的比赛进行全程录像, 并对有关指标进行统计, 记录第六届世界女子拳击锦标51KG级冠军任灿灿战术的运用情况与使用效果。

1.3、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体育期刊目录查阅、检索、收集有关拳击战术的相关资料。

1.4、教练访谈法:

通过对我国拳击项目的教练;中国女子拳击队教练田东教练、赵彧教练, 对女子拳击运动员战术的运用进行分析。

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2010年巴巴多斯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决赛51公斤级冠军任灿灿与其主要对手。

3、结果与分析

3.1、女子拳击运动员任灿灿参加第六届世锦赛的情况

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员任灿灿在2010年巴巴多斯世锦赛中获得51kg级冠军, 先后以13:4、11:3、9:4的得分轻松战胜对手进入八分之一决赛, 在此之前任灿灿应该说是具备较强实力, 随后在前四名的争夺中遇到了实力较强的欧洲选手, 经过苦战最后以3:3的比分、小分领先的微软优势险胜对手;在半决赛中以8:5的比分战胜乌克兰选手进入决赛, 在决赛中更以10:5的大比分最终蝉联该级别的世界冠军。

3.2、任灿灿与主要对手的战术运用状况研究

任灿灿尽管蝉联51公斤级的世界冠军并具备较强的实力, 但是对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51公斤的冠军争夺, 世界各个国家都想找到战胜任灿灿的方法, 因此必须对任灿灿及其主要对手的战术进行研究, 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经过我们教练组对任灿灿的主要对手进行分析, 最后把英格兰的ADAMS和泰国的LAOPEAM作为任灿灿在伦敦奥运会上得主要竞争对手。

任灿灿在力克英格兰ADAMS的半决赛中, 运用主动进攻战术5次, 得1分;运用防守反击战术11次, 得6分;运用迎击战术6次, 得3分;而英格兰选手ADAMS运用主动进攻战术5次, 得3分;运用防守反击战术6次, 得1分;运用迎击战术4次, 得1分。从对比数据可以看出:任灿灿在与ADAMS的比赛中主动进攻战术运用效果较一般, 而防守反击战术和迎击战术运用效果很好, 且得分能力较强, 也是战胜对手的主要战术, 建议加强对任灿灿加强防守反击战术和迎击战术的训练, 针对类似ADAMS这样的对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战术训练, 更加提高这两种战术的得分能力。

而在进入前四名的比赛中, 任灿灿对阵泰国的LAOPEAM, 尽管运用主动进攻战术7次, 但是没有得分;而运用防守反击战术4次, 只得1分;运用迎击战术3次, 却得3分;而泰国的选手LAOPEAM运用主动进攻战术8次, 得3分;运用防守反击战术和迎击战术分别为6次和2次, 但没有得分。我们可以看出:任灿灿在与LAOPEAM的比赛中主动进攻战术运用效果很差, 防守反击战术运用效果一般, 而迎击战术运用效果特别好, 且得分能力很强。建议任灿灿今后在与LAOPEAM比赛事, 尽量使用迎击战术, 并在今后训练中迎击战术的训练, 同时对防守反击战术进行高层次的训练, 提高这两种战术的得分能力。

4、结语

任灿灿想要获得伦敦奥运会的冠军必须在战术训练中下苦功, 在防守反击战术和迎击战术的训练上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同时提高主动进攻战术的得分能力, 为今后在世界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打下战术基础。

摘要:运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 对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冠军任灿灿与其主要对手的战术运用进行对比与分析, 研究结果说明:任灿灿在与ADAMS的比赛中主动进攻战术运用效果较一般, 而防守反击战术和迎击战术运用效果很好, 且得分能力较强;而在与LAOPEAM的比赛中主动进攻战术运用效果很差, 防守反击战术运用效果一般, 而迎击战术运用效果特别好, 且得分能力很强。

关键词:世界冠军,女子拳击运动员,战术,任灿灿

参考文献

[1]王海峰.北京奥运会拳击比赛迎击拳功效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09年.第8期.121-123.[1]王海峰.北京奥运会拳击比赛迎击拳功效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 2009年.第8期.121-123.

[2]周涛.浅谈拳击实战中主动进攻的时机[J].四川体育科学, 2004年9月:100-101.[2]周涛.浅谈拳击实战中主动进攻的时机[J].四川体育科学, 2004年9月:100-101.

女子拳击运动员 篇9

关键词:拳击运动员心理特征影响因素

拳击运动是身体直接接触的对抗性竞技运动,以个体身份参赛,整个比赛过程没有依赖性,冲突性和触发性较高,具有鲜明的胜负性。在这样的活动中,高度发展的专项能力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而良好的意识、心理控制能力、稳定的情绪等心理素质有助于拳击运动能力的提高。因此,探讨在比赛中如何才能保持最佳的竞技心理状态,对于取得好的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一、心理特征

1、距离估计和空间判断能力(感知觉)

拳擊技术方法多样全面,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够为运动员创造条件占据有利位置。对于出击的速度和动作幅度的判断,以及反击的有效性,有赖于精确的距离感,有赖于对空间、时间的感知和对距离估计的能力。有的运动员在比赛中由于对抗激烈,情绪紧张亢奋,在激情状态的驱使下,对于自身空间位置和距离的判断不准确而被对手抓住战机,频频得手,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距离感是一种对于比赛中判断动态距离极为重要的专门化知觉。拳击训练实践证明,由内部感觉和外部视觉及距离知觉、运动知觉等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距离感对于完成技术动作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2、反应和心理不应期

反应是运动员根据对手的攻击动作所做出的各种应答行为。在拳击比赛激烈的对抗交锋中,反应快意味着能够避开对手击打,并同时迅速反应;反应慢则会疲于防守,严重时会非常被动以至于失败。

运动员经过平时训练,能够从细小的动作中预测,从而大大缩短反应时间。但是,由于高水平的拳击比赛十分激烈,在组合攻击当中,留给运动员反应的时间十分有限,从而经常会发生心理不应期现象,也就是在应对了上一个动作之后,对下面的一连串动作反应延迟,无法有效应对,更无法有效反击。

3、思维敏捷能力和应变能力

拳击比赛的激烈性,迫使运动员必须在攻防矛盾中迅速转换。比赛中发生的情况十分多样且无法被事前预估,要求运动员积极思维,并及时做出判断,并付诸于战术行动。尽管有人以为在拳击比赛中,感觉运动的反应速度具有很大作用,但是起最主要作用的还是运动员动作思维敏捷的能力。在技法较量之外,获得拳击比赛更重要的是需要合理而巧妙地运用各种不同战术。

4、四肢协调与反应能力

拳击比赛中,运动员事先并不完全知道对手的动作。因为拳击比赛中,只能是临场凭着本能反应和感觉做出相应的应答行动。因此是否能准确使用或预防对方动作,取决于是否成功的使用已经掌握的技术方法为前提。这种眼明手快的反应和迅速利用自己身体的闪躲和上下的配合,采取正确应对动作在拳击运动员的选材和训练中及为重要。

5、情绪

在拳击比赛的对抗交锋中,运动员体验着异常强烈、鲜明的情绪色彩和情绪变化。情绪色彩影响着运动员心理活动的性质和强度,唤醒水平也影响着运动员比赛水平的发挥。而冷漠、焦虑、恐惧、过分激动和盲目自信等是消极情绪,易使运动员不能发挥正常水平。

6、意志

在拳击运动中,困难包括压力、伤痛,甚至裁判的误判、观众的干扰,以及客观条件的影响。种种困难,要求优秀的运动员要有极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自控力和自信心,使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对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必须贯穿于他们的生活、学习、训练和比赛等一切活动中。

7、气质

在生理学上,气质包括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研究表明,不同气质类型的运动员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除抑郁质外,胆汁质的人易兴奋,反应快,爆发力强,但易冲动,自制力较差;多血质的人反应快,思维敏捷灵活,有较好的距离感和时机感,但有时盲目自信,注意力易分散;粘液质的人沉着冷静,自制力较好,但反应较慢,思维不够灵活。因此,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要区别对待,有针对性。

二、影响因素

1、运动员个性特征的影响

不同的个性特征,会影响对外界的干扰能力,从而影响比赛成绩。优秀的拳击运动员无论面临怎样的比赛和对手,能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不管是在技术和心理上都具有强大的优势。而有些拳手虽然经过了系列的技战术和心理训练,但在大型的、有压力的比赛中就发挥不出来,所以说有些心理素质是天生的。

通常来讲,外向的运动员较内向型的运动员抵抗能力要强,男运动员较女运动员更具有外向的情绪稳定性和支配性。

比赛前和比赛中,运动员的兴奋性都会有一定的变化,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经常兴奋性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比赛的进行,而只有适度兴奋性的运动员,往往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这也反映了个性特征的差异性。

2、实力对比和训练水平的影响

1)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遇到势均力敌的对手时,运动员比赛中应该具备适度的情绪紧张,因为适度的紧张更能调动运动员的智慧和才能,加速思维运转,提高思维效能。

2)训练水平较高的运动员易产生愉快的增力情绪。初次参加的拳击新手往往不能发挥正常水平,就在于受到赛场环境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在训练过程中,更要强化运动个体的运动表象,从而对抗种种不利客观因素。

3、外界环境的影响

1)在本地区进行时,观众营造的良好氛围,使运动员的兴奋性大大提高。在两拳手实力相近的时候,观众的呐喊声,将会支持拳手在关键时刻超常发挥,最终战胜对手。相反,在竞争对手的“主场”比赛,将会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2)优秀的运动员,对比赛有某种程度的兴奋性。支持的人数越多,越兴奋,越能更好地发挥水平。另外,拳击是直接对抗的男人项目,比赛时,选手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他要展示自己的力量、速度和技巧的美感,因而异性观众的喝彩声,往往更能提高运动员的兴奋性,带动提高比赛成绩。

三、调整方法

1、心理训练方法

主要包括心理思维训练,即在安静的环境中,采取积极的自我暗示,获得平静的心理状态;念动训练,即回忆训练过程与技术动作;模拟训练,即适应性训练,一种是用语言模拟未来竞赛的情形,另一种则是模拟实战,通过一对一的对抗练习,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演练,对应对办法有一定的准备;注意力综合锻炼,通过强化训练、依靠间接兴趣、意志强制、超前适应等方式,获得注意力的持续和稳定。

2、赛后心理调整

加强心理训练,不仅要在赛前和赛中,比赛结束后的调整同样重要。正确分析比赛的特点、正确对待比赛胜负,防止运动员盲目自信或盲目低落、压抑,消除对于比赛的恐惧、紧张等情绪,有非常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萧文革. 论心理训练在竞技运动中的作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

[2]董胜利. 谈运动员的赛前心理准备[J]. 中国学校体育, 1998.

上一篇:名人名言下一篇: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