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服装设计的要素(共12篇)
优秀服装设计的要素 篇1
在新的历史时期, 记者如何在本职工作上真干、实干, 就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良好的人品是第一要素
精品的背后是人品。在笔者看来, 良好的人品和纯净的心灵是记者第一素质, 所谓精品的创造需要人品的锤炼。美国“传播学鼻祖”、“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说过:“新闻事业是一种双重性格的事业。站在为公众提供普及教育的立场来说, 大众传播是一个学校, 但是, 站在为投资者赚钱的目的而言, 大众传播媒介是一个企业。任何传播媒介的负责人, 受这种双重性格的影响, 一方面要尽校长之职, 另一方面要尽经理之职, 这两种职务有很多时候是互相矛盾的。”这个矛盾经常会困扰着我们的记者, 一方面要做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 一方面要赢得市场利润, 也正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模棱两可, 导致了某些记者职业精神的缺失。记者职业见识多, 接触广, 容易产生浮躁的毛病, 甚至个别的会造成人格的扭曲。别人赚钱了, 发财了, 心理痒, 有的人便想用记者这个行业去搞有偿新闻, 各种各样的应酬、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 对记者既是锻炼, 也是考验。奉献精神、埋头骨干、不为名利所动的品格在部分记者心中已经动摇、开始淡化, 影响其对新闻事业理想的追求。
由此可见, 全身心投入, 需要记者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经受洗礼和考验, 面对义利、是非时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 集中精力搞好新闻, 为了事业的永恒。在中国新闻奖中, 我们看得见记者的人品与执著。获得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银奖的作品《暗访制假窝点》是《华商报》一名摄影记者谢海涛, 他为了拍摄河南平舆县什字路乡王关庙一民宅制造假币的最后工序, 他铤而走险, 扮成购买假币的贩子, 几经周旋地拍摄, “交易”后, 立即报案, 使警方遂端掉了这个团伙。
精品的背后常常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都是一群乐于奉献、敬业守恒、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新闻工作者。正所谓精品佳作年年“领风骚”, 而新闻工作者的人品是永恒的。
天赋与勤奋并重是第二要素
记者是一个需要兼备各种综合素质的职业, 应该具有的素质是天赋与勤奋并重, 这是所有真正杰出的记者的共性, 其优势在于他很有天赋、很聪明, 但是他并不以此自居, 自傲, 反而相当勤奋、谦虚。而这种勤奋都缘于干工作时给他带来的乐趣, 因为沸腾的现实生活是新闻创作的源泉, 他们通过不断地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深入基层, 勤跑、勤观察、勤思考, 写出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作品来。
勤奋来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是新闻规律对媒体的客观要求。作为记者, 如果不能做到“三贴近”, 写出的文章就不会有亲和力、说服力和吸引力, 就很难发挥党报的喉舌和耳目作用。精品佳作往往都是从生活中提取素材, 用老百姓的话、贴老百姓的心, 讲老百姓的故事, 这些都与优秀记者的勤奋是密不可分的。
创新精神是第三要素
在新闻媒体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 力争做到敢为人先、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是优秀的记者所具备的思维品质, 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地学习和创新, 这是一个记者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作家孙犁说:“艺术家的特异功能不在反映, 而在创造。”新闻记者与作家从事的精神劳动虽有不同的特点, 但应用创新思维是共同的。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 同样一个人和一件事, 在有的记者眼里不屑一顾, 由这个记者写出来的新闻是淡而无味, 而在有的记者眼里却是值得报道的好新闻, 写出来的报道却是精彩的好稿, 差别就在于有无创新思维品质。记者的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 职业特点就是不断探求新情况, 研究新问题, 善于发现、善于捕捉一些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 以及给人以启迪的各种新思想、新观点, 善于探寻体现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趋向。
敬业精神是第四要素
敬业精神对于一个新闻记者来说, 首要的一条就是要有责任心和使命感。因此, 从选择干记者这行的那一刻开始, 就应当十分清楚时代赋予自己的担子有多重, 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 甘愿为党的新闻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敬业者,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敬业, 是一个记者成长、成名的必备条件之一。敬业的记者往往始终点燃了我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激情, 让我们热情地拥抱生命, 开创未来。带着热情去工作, 用热情转化自己, 用热情创造成果, 始终敬重自己的工作。俗话说记者的“笔杆虽轻, 分量尤重”。特别是在改革开放30年的今天, 现实生活生机勃勃、日新月异, 优秀的记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 用一双慧眼、别具匠心地采撷到鲜活的东西, 写出感人的作品。
邹韬奋同志曾说过:“不为自己打算, 不计个人得失, 尽可能达到“无我”的境界。”他的这种精神今天仍然十分提倡。因此, 要真正当一个好记者, 就要在工作上进取务实, 干好属于自己一生钟爱的新闻事业, 使自己成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记者。■
摘要:2009年1月8日, 《羊城晚报》A3版头条用了一个4栏大标题“汪洋:只有一个字:干”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2009年1月7日上午,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四次全会闭幕大会上说:“全省科学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只有一个字, 干!不干, 那些目标措施形同虚设, 半点价值也没有”。一时间, “干”字成了全省众多市民谈论的新话题。同样, 记者也不例外, 记者之间的话语中也由以往的今天“采访”了几端活?变成了“干”了几端活?诸如此类, 一个看似简单的“干”字, 新时期的记者如何有效的工作, 干出点成绩?干出点名堂?争当新闻工作的行家里手, 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记者,人品,勤奋,创新,敬业
优秀服装设计的要素 篇2
一、创新性 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处于转折、发现和革命的时期,像本世纪之初量子论诞生那种充满重大发现的年代;像四十年代未至五十年代初发明晶体管的年代,像五十年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从而开创分子生物学的激动人心的时期,创新是一种科学发现,它必将开创一个新的学科领域,对人类的认识在哲学的高度上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科学革命时期的创新,学术界很容易理解和体会它的含义,这不属于本文论述的重点;本文所关心的是处于科学技术平稳的发展时期,由一般科技人员撰写的论文,它的创新性究竟是指什么,请先看一下《Nature》与《Science》的说明。《Nature》认为创新是科研成果新颖,引人注意(出入意料或令人吃惊),而且该项研究看来在该领域之外具有广泛的意义,无论是报道一项突出的发现,还是某一重要问题的实质性进展的第一手报告,均应使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感兴趣。《Science》则认为,创新是指对自然或理论提出新见解,而不是对已有研究结论的再次论证,内容激动人心并富有启发性,具有广泛的科学兴趣。具体而言,就是说在已沉寂的研究领域提出创新思想,在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或者是将原先彼此分离的研究领域融合在一起。
读者不难看出,上述要求并不是容易达到的,即使是在这两种刊物上己发表的论文,也并不是都能达到这个要求,如果有10%的论文能达到这个要求也就相当不错了,显然这种要求是办刊人员的奋斗目标和期刊的最高标准,为了比,再来看一看《科学通报》、《中国科学》和《自然科学进展》这三种全国性综合期刊对创新性的要求,它们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读者可能己注意到这里对创新性的要求与《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处在于没有特别强调论文的内容应能引起科技界广泛的兴趣,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大家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国际科学期刊,《Nature》与《Science》强调这一点是应当的,也是可以实现的,他们可以从众多的来稿中筛选出符合这一要求的论文;而国内期刊需要根据本国科研的实际需要和整个背景情况来慎重地对待这个要求,其实,随着国家科学基金个人申请项目的逐年增多,申请人就可以既根据个人的专长,又根据当前国内外自己所熟悉的科学前沿进展确立科研选题,那么假以时日,这个要求也就不难达到了。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像《Nature》与《Science》这样著名的国际科学周刊,在全世界也只此两家,我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国情的东西,毕竟,意义重大的论文或研究成果一定会引起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关注。笔者认为,一篇论文或一项研究课题规模不一定很大,但研究一定要深入,结果一定要深刻,要能反映研究者独到的见解。这样的论文列入高水平论文想必不会有疑问了。
二、可读性 一篇科学论文的可读性是至关重要的,应当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视。可读性是由如下因素决定的:
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所得结论是否可靠,结果是否深刻和有启发性,如果是阶段性成果,它对后续的研究有什么指导意义,是否是重要发现的前奏。如果研究工作没有获得阶段性或最终的结果,就不应动手写论文,靠一个平淡的研究工作无论如何是写不出一篇好文章来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读性的文章。2.作者要对论文进行完整的构思,体现严密的逻辑思维,一项研究课题经过长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结果时,就应当像艺术家构思一幅作品那样,一丝不苟。精雕细刻,对论文的论述方式,内容的取材,学术思想的解释,研究背景的介绍等等需要反复推敲,仔细斟酌,以期做到论文的结论严谨,内容充实,论述完整,逻辑性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论文就很难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了。3.在论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浅出,表达清楚,简练,专业术语准确,前后一致,语言要规范,生动。4.文字与插图恰当的配合。国内相当多的论文在利用图、表来生动地阐述学术内容方向还显不足,随着计算机三维可视化方法的普及,论文中采用彩图、立体图的趋势将会增加,这可以避免过多的文字说明,而且效果也比较好。5.论文的体例格式。虽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们自己的风格和特点的体例要求,但大体上,学术期刊有一个共同的体例要求,读者对此并不陌生,不过真正认真照着去做的却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术期刊为什么要提出体例要求?须知这不是可以随意对待的事。体例不仅保证了论文形式上的规范,也保证了内容上的可读性,恰恰就是这一点被许多作者所忽视了。其中,论文的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这三者基本上决定了论文能否被期刊所采纳和能否引起读者的兴趣。进入《科学文献索引》的优秀期刊《Chinese Physics Letters》(中国物理快报)一再申明:本刊特别注重文章的标题,摘要的编写,目的在于提高文章的引用率。标题应该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内容,又能反映与其他文献的区别。关于摘要,首先要求是对文章的主题及其所属的领域和研究对象给予简短的叙述,更重要、更严格的要求是对文章的理论或实验结果、结论以及其他一些有意义的观点给出清晰,明确、较具体的简要的叙述。可见这三者对一篇论文是能产生画龙点睛的效果的。国内有些论文的一个通病是喜欢包罗万象的,大而空的标题,接着又是言过其实,空洞无物的摘要。例如说一次观测就得出一个变化规律;一个算法就解决了一个NP问题,等等,罗列的关键词不能反映论文的中心议题,也不便于检索,这样就使得读者没有兴趣再读下去了,出现这样的结果,何谈论文的可读性?请看一下《Nature》在投稿指南第二条上对可读性是如何解释的:来稿应写得清楚,简练,以便让其他领域的读者和母语为非英语的读者能能够读懂。基本的但又属于专业的术语应作简明解释,但不要说教式的。在投稿之前请从事其他学科研究的同事对最终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见往往很有用。《Nature》杂志的编辑常常建议修改并重写论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并保证文章和图片对非该领域的读者明确、能读懂。这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论文的可读性是何等重要,《Nature》杂志一再申明,论文是否利用最终决定权属于编辑部,凡不符合他们要求的稿件,毋需深入阅读即行退稿,道理很简单,在大量来稿的情形下,编辑不可能花太大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处理一篇可读性很差的稿件。
谈到可读性,使笔者回想起在数学界流传很广的一件恢事。在本世纪之初,Hilbert由于提出23个数学论题而名声大振,有人问他何谓一个好的数学选题,Hilbert毫不犹豫地回答:清晨与你漫步时,能向你遇到的第一位行人用10分钟时问解释清楚的数学选题。可见简明,清楚、易懂是一篇论文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当然,《Nature》与《Science》不是专业杂志,他们特别重视论文可读性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专业期刊是否就不必这样认真对待可读性问题呢,事实上,可读性是指读者在读过你的文章之后,能够明了你要说的什么问题,是怎样着手解决的,并不需要读者非得全面理解你的论文的全部内容,因此,专业期刊同样要求论文具有可读性,如果一篇论文由于可读性差而失去很多读者,对于期刊本身而言,负面影响将是严重的。
三.信息量 信息量是源于通信领域而逐渐普及成为大众与媒体频繁使用的一个词,将它与一篇科技论文联系起来,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况下,论文本身能向读者提供多少有关该论题的信息。笔者在《Chinese Physics Letters》的投稿规范上看到,它是指要尽可能多地给出有关研究的信息,尽可能少地运用investigate(调查),study(研究),discuss(讨论)等词,并举例作了进一步解释,如“The cross section is(6.25±0.02)”就比“The cross section is measured”包含更多的信息量。通俗地讲,读之前或许不知道,或者模糊不消或不确切的知识在读过该文之后不仅获得新知识,还消除了模糊不清或不确切之处,就说明这篇文章包含较多的信息量。简言之,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获得的新知识越多,说明它的信息量就越大。显然,“多点测量”的信息量要比“6点测量”少得多,前者给出的是模糊的、不确切的信息,而后者则是清楚的、确切的信息。现在,国内外一些著名期刊对论文的篇幅作了严格限制,这样做的意义何许呢,显然新的学术思想,新的实验,新的发现……等等创新结果是决定论文信息量的关键,但是不可否认,篇幅的严格限制会促使作者想方设法删除那些与文章主题关系不大的或次要的内容,作者面对篇幅的限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构思论文的框架,选择最重要的素材,采纳最恰当的表述方式并对文字的叙述仔细推敲,这样作的结果,一般来说论文的内容充实了,(信息量上增加了,主题鲜明了,论文的质量也相应地提高了。
四、参考文献 将参考文献列为评价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可能会使读者和作者感到惊奇,甚至产生异议,这并不奇怪。因为笔者认为,参考文献在一篇论文中的地位,以往是被大大忽视了。现在有了《科学文献索引》,就不难理解参考文献在论文中的重要作用了,由美国宾州的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倡导的按论文被引用的次数来评价研究成果的思想就产生了SCI,它除了收录论文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之外,还特意将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全部收录下来,这样就能把一篇论文同其他论文之间有学术意义的联系勾画出来,从而沟通了不同作者群体之间的学术联系,并进一步统计出期刊的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即某一期刊在连续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为A,第三年它被引用的次数为B,影响因子IF=B/A,意指该刊两年内所发表的论文在第三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它反映了该期刊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在不同刊物上发表文章其难易程度相差可能很大。可见参考文献对计算影响因子和评价论文水平所引起的巨大作用。当然,有一些非常优秀的论文并不一定刊登在影响因子很高的期刊上,例如Lorenz的“确定性非周期流”;Feigenbaum的“非线性变换的普适测度特性”以及Shannon的“通讯的数学理论”,等等,用IF作为唯一衡量标准显然是不公允的,偏颇的。
对于作者来说,一项研究工作从选题开始就离不开阅读文献资料,在撰写论文时,一定要将你产生新的学术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献列举出来,说明当时的研究所达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开展中,受哪些文献资料的启发,从哪些论文中获得了教益,促进了研究进度,属于这类的文献均应列出,写论文时应对论文涉及的学科内容进行检索,看看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相关文献,有一个感人至深的事例,就是孟德尔(Mendel J.Gr)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从两年实验中总结出的杂交组合法则发表在“自然研究协会”的杂志上,几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他去世16年以后,三位有名的生物学家彼此独立地再次发现了他得出的组合法则,他们是荷兰人de Vries、奥地利人Tschermak-Seysengg和德国人Correns,他们同在1900年递交了自己的论文,为慎重起见,又不约而同地各自查找了有关豌豆杂交实验的全部资料和论文,恰巧同时发现孟德尔早于他们30多年就发现了杂交遗传的规律,为了表示对前人的敬仰和尊敬,他们各自在论文中将该规律称作孟德尔定律,如果他们三人轻视论文中的参考文献,那么其后果将会多么今后世人遗憾啊!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总之,一篇论文所代表的研究只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除了自己独立而创新的那一部分内容外,在论文中不必也不可能对涉及到的相关问题逐个详细论述,这时给出有关的参考文献,以说明结论、观点、数据的来源,读者如想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就可查阅文献,这样一来,文献就成了自己论文的补充和完善,编辑和审稿人将根据论文中开列的文献清单初步判断该论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对有关学科的背景知识水平,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断作者的科学道德,如果不是受文献检索条件的限制,你未能在论文中列出与你的研究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读者、编辑和审稿人可能会看作是一种不良学风,这对你的事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损害。参考文献的选择是一项极为严肃的事,它关系到论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声誉,论文的作者对所开列的主要文献均应认真阅读过,并向读者保证论文中某处引用的参考文献的确与该处的内容有关,文献发表的刊物、年代、卷号、标题、页码同样应核实无误,期刊的编辑人员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是很多的,但许多作者对此却了解甚少,采取了轻慢的态度。国内学术论文在引用参考文献上存在以下问题:
1、为了省事,转引二手文献,既不核对,自己也没有看过或浏览过,引用是否恰当、准确,一般则很少考虑。
2、只引自己的论文,这既是自负又是无知的表现,读者、编辑和审稿人认为只引作者自己的论文,说明作者的研究课题没有引起同行的关注,不属于热点课题,也不属于前沿课题,同时还认为作者对当前该领域各相关学科的进展不了解,起码很长时间没有查阅文献资料或阅读学术期刊了。对于这类论文国内编辑部一般采取十分宽容的作法,就是退请作者作补充,因为出现这类现象的作者有些还是学术界资深的研究员;国外这类现象很少见,遇上了自然是作退稿处理。
3、阅读的是中文文献,引用的是外文文献。以D.Marr的《Vision》一书为例,该书由于创立了视觉的计算理论而在国际上久负盛名,国内很及时翻译出版了中文本,成为从事生物视觉,计算机图像处理,机器人视觉研究的必读之书。遗憾的是,不少作者在中文期刊论文中却引了该书的英文原著,实际情况是,英国原著在全国没有几本,就是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也没有,那么许多读者是从哪里得到原版著作阅读呢,中文版是几位专家历经千辛万苦完成的一本语言流畅、表达准确、可读性很高的译著,当你从中学得了有用的知识后,为什么只引用英文原著,而不引用中文译著呢?
4、引用文献中近三年之内的比例少,这自然和国内外文期刊少,国内读者获得外文期有较大时间滞后有关,随着Internet的发展,这种情况会得到改善。笔者将参考文献作为判断一篇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相信会被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编辑同仁以及审稿专家理解和认同。
五、署名与致谢 科技论文的署名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应按研究工作实际贡献的大小确定署名,论文中的每一位作者均应对其论点,数据和实验结果负责,其中责任作者还应当对读者的质疑有答辩的能力与义务。不恰当的署名既可能失去获得科学奖励的机会,又可能严重损害论文与作者的声誉。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Baltimore于1986年在他本人并不熟悉的、不知道有伪造实验数据的论文上署名,造成了恶劣影响,受到科学界严厉的谴责,论文被宣布撤回,他本人引咎辞职,因此,优秀科技论文的署名反映了作者的科学道德,应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篇科技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一个研究小组完成的,至少包含了课题组的贡献,也包含了作者与同事,同行的学术交流与讨论,甚至向其他专家学者当面的或书面的请教。也包括经费的支持和工作条件的保障,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作者通过论文对自己的学术思想,研究进展提供过帮助的主要人员表示致谢是完全应当的,特别是在学术上。科学问题方面对自己的研究提供过帮助或得到过启发的人员,一定要向他们致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科学界出现了一次极不公平的诺贝尔奖事件,当时著名的女物理学家莱丝·梅特娜(Lise Meitner)对核裂变做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出身犹太民族受到迫害离开德国后,她曾通过大量书信促进(实际上也指导了)奥托·哈恩(Otto Hahm)进行实验工作,遗憾的是哈恩为了独得诺贝尔奖,未能向评委会提供这些内情,既未在论文中署上梅特娜的名字,也未向她致谢,终于将梅特娜排斥于诺贝尔奖,之外,使科学界感到极大的震动,哈恩的品行将永远受到谴责。论文的作者千万不要轻视致谢这件事,把它看成是可有可无的事,自己论文公开发表后,就用书面形式记载了你的和科研成果,同时上记下了你的科研道德,像哈恩那样的事,无论它的档次多高,还是不出现为好。
成为优秀教师的五个要素 篇3
关键词:优秀教师;激情;寂寞;学习;反思;展示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这是对老师的感恩;“春蚕”“红烛”“春雨”“园丁”……这是对老师的赞誉。苏联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曾说过:“教师
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位优秀的教师,往往成为学生一生的榜
样,影响着他的学习、成长,甚至于影响着他的一生。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呢?优秀的教师要具备以下五个要素:
一、教师要保持激情
教师需要激情,因为有激情就会有创造,因为有激情,我们的教育才是流动而又活泼的一江春水。
激情是催人奋进的。古往今来的一切成功之士,无不与他们的激情投入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所以,激情与成功有着不解之缘。纵观每一节成功的公开课和优质课,作为课堂导演者的教师,都是激情澎湃、情绪高涨的。再看看我们身边的名师,个个都是激情四射、精神焕发的,他们的每一堂课都充分展现了个人的魅力。
人在激情的支配下,常能调动身心的巨大潜力。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是激情四射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是丰富多彩的,语言是抑扬顿挫的,在课堂上采取风趣幽默的语言,创造丰富有趣的情境来调动学生乐学的情绪。那么我们的激情与魅力就会感染学生,学生学习的效率会大幅提高,我们导演的课堂会非常精彩!
二、教师要耐住寂寞
《寂寞是一种修行》的一本电子书里面有这样一段文字:“耐得住寂寞的折磨与考验,就会提升自己,使自我达到人生境界的飞跃。要是面对寂寞歧途挥笔,沉湎于花花世界,终会归于平凡。”
优秀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具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一套完整的教育教学方法。优秀的教师应耐得住寂寞,只有这样才能对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真正领会教学的精髓并掌握其精神实质,才能做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
寂寞的另一面是卓越和成功,成功注定是一场孤独者的游戏,每个人都羡慕那些成功的光环,只有埋头苦干才能有出头之日,只有水滴不懈才会有石穿的一天。
三、教师要终身学习
学无止境,成功需要学习。人如果停止学习,就会退步。
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应该不断学习,每一个老师,每一个班主任,都有亮点和独特的观点,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我在刚教学之初,每天都会去听老教师的课,每听完一节课,都有不菲的收获,老师的语言、教态、板书、某个题目的讲解方法等等。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业务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荀子说过:“学不可以已。”我们需要学习,更需要终身学习。现代人才学中有一个理论叫做“蓄电池理论”,认为人的一生只充一次电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进行不间断的、持续的充电,才能不间断、持续地释放能量。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所以要想成为优秀教师,就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取能量。
四、教师要不断反思
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我们的备课需要反思:备得充分吗?我们的每一堂课需要反思:学生掌握得怎么样?我们每一次与学生谈话需要反思:抓住关键点了吗?起作用了吗?……在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中,或多或少的就会积累一些经验,再遇到问题时,就会看得更明白一些,更透彻一些。
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在不断进步中成功!
五、教师要展示自我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要做到自知,是非常困难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一堂课都有优点,同时它的“孪生兄弟”缺点也一定会伴随而来,有时自己很难发现,更谈不上纠正了。
作为教师,我们要多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发现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在不断超越自我的同时,也要勇敢而又艺术地推销自己,这是一个人功成名就的必要条件。一个学富五车的人,如果他的学识、技能不能在有效的平台上得以展示,那么,他就是没有把自己有效地推销出去,再多的学问,也只能是烂在肚子里。
想要成为优秀教师,就要不斷地修炼自己,在激情与寂寞中成长,在学习与反思中进步,在自我的展示中成就教师生涯的辉煌。
Abstract:In today’s materialistic society,as a teacher,if you want to become a good teacher,should have passion,passion will be made; Should be tolerance for solitude,in the lonely practice; Should be a lifelong learning,progress in learning; Should constantly reflect on and improve in reflection; Should be show themselves,sublimation in the showing.
优秀歌者需具备的五大要素 篇4
一、良好的嗓音条件
一个优秀的歌者, 自身必须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如何定义好嗓子?通过大量声乐音像和文献资料的展现, 不难看出, 听众对中外曾涌现出的优秀歌唱家或声乐大师们的好嗓子都有一种共同的认知标准:音色自然圆润、明亮松弛、干净甜美、坚实集中。听众对于这些歌唱家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发出一种赞美, 而这种赞美源于这些优秀歌唱家、大师们有着一副区别于常人、美得不能再美的先天嗓音条件。物以稀为贵, 嗓音越是漂亮, 越是具有辨识度, 就越少人拥有, 也就更能获得听众们的爱护和崇拜。当然金嗓子也会通过后天努力学习让自身先天条件变得更加圆润通透、更具备艺术感染力。可是, 没有一副与生俱来的漂亮音色, 那么再多的练习恐怕也只能事倍功半。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不具备天生条件的歌者, 也许通过不断努力学习, 勤能补拙, 也可以达到相对较圆润的声音, 但是往远地看, 后期的艺术道路发展经常会处于“瓶颈”状态, 徘徊不前。这归根到底, 很大部分原因取决于天生条件。所以, 许多高端艺术院校或团体招收声乐人才时很看重嗓音条件的可塑性, 择优录取。就好比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帕瓦罗蒂, 根据帕瓦罗蒂母亲的回忆说, 帕瓦罗蒂从出生起就拥有一副好嗓子, 他的第一声啼哭, 就让母亲和医生格外惊讶, 尤其是医生从来也没有听过音调这么高的啼哭。事实表明, 帕瓦罗蒂先天的好嗓子已经为后来能够在两个八度的音域里, 将每一个音均能迸射出明亮、辉煌的世界首席男高音头衔做好铺垫, 与其说好嗓子是父母给予的, 还不如说是上帝垂怜、亲吻过的嗓子。
二、健康的体魄
优秀的歌者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因为健康是人最重要的财富, 是知识的载体, 智慧的条件, 尤其对于一名优秀的歌者来说, 如果要延长声乐的艺术道路、加深声乐艺术道路深度, 就必须时刻保持着健康的体魄才能继续前行, 享受生活带给自身的酸甜苦辣, 将体验通过演唱表达出来。
据了解, 许多优秀的歌唱家在经济富裕的情况下, 过早及时行乐的思想给自己的健康和事业发展加大了阻力, 毫无顾忌、肆意地挥霍自己的青春, 不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 提前预支自己的精力。尤其到了中年, 往往伴随出现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与肥胖相关的病症, 以至于没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精力继续奋斗在声乐艺术道路上, 患病年龄整整提前了10到20年, 提前停住了脚步, 在声乐艺术生涯上画上了不完满的句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没有身体, 一切从何谈起?歌者即使再优秀, 演唱再棒, 如果不懂得珍惜身体, 不保持一个良好的体魄, 尤其是那些优秀的歌者还未成名成家, 未获得社会的认可, 就已经“出师未捷身先死”。一个优秀的歌者在努力想要获得社会的认可, 虽然客观上必须具有多方面的因素, 但是这所有因素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条件———要有健康的体魄, 只有这样, 才会在声乐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深, 不要轻视健康带来的长远的作用。
三、扎实的声乐技巧和音乐基础
在漫长的声乐学习生涯中, 一名优秀的歌者, 往往在前期努力学习声乐演唱技巧的同时, 也有相对应的专业必修课的学习, 比如视唱练耳、中外音乐史、和声曲式分析等音乐基础课程来辅助更好地演唱声乐作品。
首先, 努力学习声乐演唱技巧, 对日后演唱优秀有难度的声乐艺术歌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气息的良好运用, 找到一个适当的着力点及保持就能够少用嗓子, 推动声音线条流动感, 以及气息吸得越深, 声音就更圆润饱满, 反之, 气息运用不好, 演唱过程中气息吸得浅, 这时身体储存的气就会离歌者的发声器官过于近, 很容易造成气息顶住嗓门, 从而发出干瘪、单薄、无光泽的音色, 歌者演唱不了大作品, 意味着离优秀还有距离。再比如, 混声技巧没有达到运用自如、轻车熟路的状态, 真假声的混合比例调节也就不恰当, 随着歌曲音高的升高, 难度加大, 高低音之间的过渡链接会显得极为不统一, 大大影响演唱声乐作品听觉效果的质感。所以, 有着扎实的演唱技巧, 势必对歌曲的整体效果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另外, 在声乐学习过程中, 也不能缺少音乐基础课程的练习。掌握音乐基础课程水平有多高, 也就意味着歌者的情感表现有多丰富。歌唱家们经常都会说, 唱歌唱到最后, 唱的不是声音, 而是综合能力。比如, 拿最简单的来说, 最重要的音乐基础课程视唱练耳。视唱效果, 可以决定作为一名优秀歌者学习不同曲风的作品时把握风格的能力和效率, 而练耳呢?就是听觉训练, 培养优秀歌者对艺术歌曲的听辨能力和记忆能力, 增强歌者对音准把握和音响效果的能力。再比如学习音乐基础理论课程中外音乐史的好处又是什么呢?作为一名优秀的歌者忽视中外音乐时的作用, 从而导致在演唱过程中不能将作品诠释得富有深度和感染力。歌者要演唱什么时期什么作曲家的作品, 都必须通过了解中外音乐史加深对作品实际的了解, 从而通过演唱更准确复原当时作曲家写这首作品的心情和想法。不管是声乐技巧, 还是音乐基础课程, 都要努力学习, 稳扎稳打, 才有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歌者。
四、良好的乐感
一个优秀的歌者在演唱过程中, 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处理方式, 把对生活的切身体验通过自己的处理方式再二度创作, 使得每每不同优秀歌者演唱同首作品时, 都有不同的灵魂和价值价值体现, 从而达到引起社会的强烈共鸣及震撼人心的艺术升华。这样的二度创作处理方式也就是音乐人常说的乐感, 与其说是乐感, 还不如说是这个歌者比起一般的歌者更具有灵性和人味。
当然乐感也不完全是天生的, 还有长期的演唱实践出来的处理经验。乐感的体现不仅仅是作品的音准、节拍, 许多歌者演唱虽然没有音准节拍问题, 但是就是唱得过于平淡, 因为这些歌者体现作品的节奏感不明显, 缺少灵魂的东西。当然也有很大原因在于这些歌者缺乏对作品内容的真实体验, 没有注重生活带给自身的一点一滴, 酸甜苦辣, 从而没法想象作品歌词的实际意境。所以, 良好的乐感不仅是有先天的, 而且要有长期演唱作品养成的处理习惯, 还要有对生活原汁原味的情感体验, 这些都具备了, 也就有了要成为一名职业优秀歌者最关键的才能———乐感。
五、良好的台风
优秀的歌者, 如果只会唱, 不会演, 就已经难以满足现代观众挑剔的审美情趣。无论要唱什么样的风格作品, 歌者的一招一式、眼神表情都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听整体舞台效果。作为一名优秀的歌者, 出台时步伐、姿势、神态、表情、服装等都要经过深思熟虑的准备才能出现在观众的视野里, 不能够马马虎虎地处理, 这是一种起码的职业的态度。那些优秀的歌者不但能够用歌声感染观众, 舞台上的外在表现也同样让观众充满期待, 这是一种对职业的热爱和态度。台风的好坏就是一个优秀歌者舞台经验成熟与不成熟的体现, 也是一名优秀歌者的艺术风度好坏的象征。好比我们国家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先生, 先撇开个人深厚的演唱功底不说, 就光戴玉强先生在舞台上那种张弛有度、极具艺术大师风范和气度, 足以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他丰富的舞台艺术感染力别具风格, 颇有中国观众缘。这不仅是几十年下来积累的舞台经验, 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声音和情感处理及舞台表现的发挥。因此, 要想在舞台上张弛有度、极具舞台艺术感染力, 就需要长期在舞台上的摸爬滚打和此期间训练出来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这样, 优秀歌者良好台风就形成了, 这是一名优秀歌手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
总而言之,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歌者, 必须同时具备上述的五大要素, 缺一不可。歌唱作为一门特殊的表演形式, 优秀的歌者不能只具备一两个歌唱要素, 而是全都要具备, 才能往更加长远、有深度的声乐艺术道路突破, 精益求精, 使声乐这门学科对社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雅卓.浅谈歌唱五要素[J].音乐天地, 2004.11.
优秀项目“五要素”的评选标准 篇5
优秀项目“五要素”的评选标准
1.明确的选题目的。即选定的课题要有可行性,尤其是要注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一定的创新意向,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并能对教育、生产、经济和科学文化等其中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有一定的意义。2.完整的实施过程。包括实验(观察、考察)的时间、地点、步骤;考察(观察)的对象或实验材料来源;使用的工具器材、仪器设备;研究方法(需说明是自己设计的还是利用或改进他人的);操作过程和进度等,实验设计需要有对照、有重复,整个实施过程科学、规范、可行。3.完整的原始材料。即完成课题项目瞪过程的第一手记录,用以体现基础上的真实性。如观察日记、实验记录、统计表格、数据、照片等。4.实施结果。由课题实施者对原始资料经过科学的整理后,用文字、统计表格、种类图表将实验(观察、考察)的结果叙述清楚,要求文字简练,必要时可根据条件提供实物和录像等,以充实其说服力。
5.收获和体会。即实施者在实验(观察、考察)过程中学到的新知识和对新知识的认识理解;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归纳,以及从青少年的角度出发提出的对今后有关方面工作的建议等。
优秀服装设计的要素 篇6
医院是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神圣机构,是个特殊的公共场所,其景观设计也尤为重要。适宜、健康的环境对于患者机体康复有很大的影响。目前,国内医院的室内环境大都木讷呆板。进而提升医院祥和,舒适的景观会给患者带来良好的心理感受,以人性的设计为基点,结合园林化景观设计,去营造健康的疗养康复氛围,辅助性调节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实现全面快速康复。针对此点,本文从医院景观设计的视觉要素和触觉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1.医院景观设计的视觉要素
(1)色彩要素的合理分配
色彩是景观设计的关键点。人的环境感知是依靠视觉来传达的,色彩是最为直接的表现手法之一。色彩中有两个色系,分为冷、暖。经研究表明以红黄橙色为主的暖色系可以给人带来温暖舒适的感觉,舒缓病人的情绪;而恰当的运用蓝色为主的冷色调,可以增加空间感。如设置藤架、花架等木本景观,为患者提供纳凉场所。
颜色对于患者的病情治疗发挥重要作用,设计时应在色彩的运用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多运用天然植物属性的颜色,在秋天像枫木色彩明丽的颜色,可以小面积运用使人们兴奋,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并加速人体血液循环;同时,在适当的区域大面积的运用,会刺激人们的视野,使病人焦躁不安。在秋天,银杏叶会变成金黄色,然而这种颜色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2)软质景观元素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充满活力的,可以提升医院景观设计的灵性。根据水中鱼类,藻类和植物的特性,与岸上的物质相结合,形成一种“疏影横斜”的美。水有运动的美感,创造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给患者创造无限生机。如,设计中水体要进行“活水”处理,形成流动的水体,进而水流可以通过松树林或榆树林形成自然的景观。在落叶和土壤的腐蚀作用下,可以净化水体,有利于人体健康。医院在产生细菌交叉感染的情况下,正确处理水景和植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减少交叉感染,创造美丽如画的庭院景观,缓解患者疼痛和焦虑的情绪。
(3)绿化植物作用
医院是公共场所,有很多有害气体,可以采用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打破和消除病菌。绿色花园可以缓解病人的不适,减轻员工的压力。有的植物对于某些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一些物种中,有天然杀菌剂作用,可以抗病毒。如松树,枫树等植物,在医院室外空间合适的地方种植它们,可以阻断病毒的传播。如金银花,木兰植物对结核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柏树,银杏,这类植物都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避免种植那些会掉下浆果植物,带来不确定性;必须禁止使用某些植物,如夹竹桃有毒,较多花粉的樱花,桑椹和其他肉质植物。需要注意的是,在呼吸科附近,应避免种植花粉和飞絮过多的植物,如柳树和杨树。
2.医院景观设计的触觉要素
(1)园艺区的设置
园艺活动可以带给人们健康的身体。从事园艺活动的人,可以在生理,心理上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医院提供的空地上,病人参加植树,修剪枝叶的过程中,可以加快消化系统,增加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调整人的精神状态,有效地提高神经系统。而且可以强化骨骼,增加身体柔韧性和身体的组织性,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此外,许多植物分泌出的一些元素,它们可杀菌,消炎,有助于平衡神经系统。在园艺区,可以舒缓紧张情绪,提高肺活量。新鲜植物可以增加空气中臭氧和负离子的含量,增强身体健康和舒适性。
(2)游乐场所的设置
色彩搭配上可以选择彩度比较高的色彩和丰富变化的图案进行搭配,材料上避免选用过于光滑和粗糙的材质和反射性很高的材质,比如彩色的玻璃等等,这样的材料容易产生污染,不利于儿童的视觉健康,尽量为儿童设置有趣味的景观环境。
设计时要预留出一些小的空间,为病员提供多方位的运动休闲的场所。一些患者家属带着孩子到医院检查,或者带着孩子看望家属,所以孩子的户外空间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空间供孩子们玩耍,尽可能不要建设在诊楼附近,这样可以让孩子暂时忽略疾病的疼痛,和压抑的心理。儿童游乐区的建立要和健康孩子的游戏区应有相似之处。一些小攀登类的游戏要提供软滑梯等安全措施;让轮椅或行动不方便的孩子也可以去参加。设计时既要保证安全性又要实现外表功能性,也可以选择颜色纯度比较高和变化丰富的的颜色相结合,应避免使用反光材料和粗糙材质,如彩色玻璃和粗糙的木头等,这些材料很容易污染,不利于孩子的视力和身体健康,尽量为孩子创造有趣的景观环境。
(3)公共景观设施的布置
在医院景观设计中应照顾到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和一些弱势患者,利用植物的隔离来确保空间的私密性,提供给需要驻足休息的患者和其他人员,而且确保了景观的统一性。设置休憩区,首先选择的是美观实用的椅子和桌子,但考虑天气原因,应将他们放置在廊架或亭子中,无论是阴天还是晴天,都可以聊天,休息,下棋;也可以放置在远离建筑物的大型开放式草坪,有利于陪护人员和患者呼吸新鲜空气;也可以设置在门诊附近的区域,可以为员工或者患者家属提供歇脚的场所;而一些桌椅也可以沿路放置,可以享受树荫下的清爽和静怡。
总之,医院的景观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人性化、服务性、康复性,真正服务病患者这个弱势群体,也为医、护人员的健康工作打下基础保障和营造良好环境。
当代优秀生物教师之七要素 篇7
“5.12”汶川大地震, 那是一个遍地是英雄的时刻, 由谭千秋等教师所组成的优秀群体让每一位中国人铭刻在心。是他们, 在危难之时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 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是他们, 用鲜血践行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保护学生安全的条款;是他们, 共同唱响了生命的赞歌, 对新时期的师德作出了全新的诠释。他们用生命书写着大爱无言, 这就是教师之魂——爱生如子, 七要素以此为首, 以此为核心。不是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生命绝境, 但在日常工作中, 或许我们每位生物教师面对的仅仅是某个同学又迟到了, 某某和某某在生物实验课上打闹了, 某某的生物成绩下滑了——然而, 只要在这样平凡如尘的育人过程中, 始终想到“爱生如子”, 那么我们每一位教师就会由衷地流露出对学生的尊重、宽容、关怀的爱之精神, 又何愁不能构建如父如子亲密无间的和谐师生关系?
要素二:无私奉献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是蜡烛, 燃烧了自已, 照亮了别人。似乎有太多的语言来形容教师的奉献。是啊, 为了明天精彩的生物课堂, 我们的教师晚上12点仍然在修改课件;因放不下班上的学生, 准妈妈的她或刚当上爸爸的他不愿请一天的假;几十年披星戴月、呕心历血的投入浩渺的教育教学工作, 留给自己的往往是咽喉炎、腰腿痛和对丈夫、妻儿的亏负。人世间有太多的争名逐利, 而生物教师对学生却可以纯纯地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恨不得将所拥有的全部本领让学生全部学走。我曾经寻思着教师生存的意义和价值, 但“予”比“受”幸福不是吗?进而深刻悟出: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全力奉献的职业, 本身就意味着要更能忍受清贫, 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要素三:热爱祖国
“我是你的, 我的祖国!都是你的, 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 我的祖国, 我能爱哪一个人?”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师, 更应该具有如裴多菲一般忠诚于祖国的品质。生物学科有着自已独特的优势, 初中植物学、动物学的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教育本身就是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的极好内容, 如在八年级生物下《科学家的故事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中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袁隆平教授经过长期的选育, 克服重重困难, 成功培育出优良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这种热爱祖国是爱这个国家的人民, 是爱这片深情的土地。生物教师热爱祖国, 就是具备时刻让学生成长为爱家、爱人民、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诚、勇敢、善良的优良品质。
要素四:遵纪守法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一名优秀的生物教师理应成为遵纪守法的楷模和引导者。“上梁不正下梁歪”, 遵纪守法应是每位教师的行为底线。生物老师在生物学教学中, 更应时时联系社会生产实际, 穿插对学生法律法规意识的培养, 如在学习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知识时, 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宪法) 第九条“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 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还可渗透《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树立学生的守法意识;学习禾本科植物时渗透《农业法》中有关植物检疫、严禁毁林开荒、烧山开荒、围湖造田等内容;学习鱼纲时渗透《渔业法》《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条例》中对渔业及水产资源的保护内容;加强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 培养遵纪守法的一代新人, 已是生物教师必做的一项重要任务。
要素五:专业技能
生物教师是“闻道在先, 术业有专攻”的专业技术类人员, 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不容置疑。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对中学生物教师素养同样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 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必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真正成为生物基础教育的行家里手, 才能向40分钟课堂要质量, 才能真正为学生减负, 才是对学生和教育事业最大的尊重!
要素六:为人师表
《论语·子路》中, 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充分说明了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性。老师的仪容、言行举止、品德修养都长期处于众目睽睽之下, 青少年又是处于人生学习的重要时期, 为人师表历来就是学校、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大到教师的衣着品味、诚信守礼、胸怀宽广、创新意识等, 小到教师举手投足之间时刻都在以一种潜移默化地方式影响着学生, 这种影响有时是终生的。生物课堂作为生物教师为人师表的主渠道, 如何挖掘好生物课堂所具有的独特而深刻的美育功能, 如何让学生在生物学科中发现感悟美, 其作用也很重要。如《种子萌发的过程》中采用延时拍摄技术展示植物萌发时的形态、结构、色泽、运动之美, 在学习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时, 通过结构模型的简明、和谐、流畅让学生领悟生物科学理论模型的科学之美, 通过袁隆平教授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敢于怀疑、坚忍不拔、热爱祖国的性格品质来感觉人格之美。因此有人说美育从老师的仪容开始, 德育从老师的言行开始。
要素七:终身学习
教师是授之以鱼还是授之以渔?这需要作为授业者的教师自身也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学习型教师, 这样方能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引领者, 才能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教师也只有主动的学习和不断的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和变化, 因而学而不厌是优秀教师的重要特征。我们应向黄庭坚“三日不读书, 便觉面目可憎, 语言无味”的自学精神看齐。不断读书进修是每一个生物学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专业性杂志是阅读首选, 如《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是必定书目, 除此, 教师还应阅读生物学教育专家的专著、特级教师课堂实录、国外生物学教育著作、教育理论书籍、生物学发展史、生物科普类、课外活动类、教育技术类、其它学科教育名师的著作, 如朱正威的《我和中学生物科学教育》、叶佩珉的《生物学课堂教材改革探索》、陆建身的《生物教育展望》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教育部.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版社, 2012.
[3]郭力华.初中生物新课标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刘满希, 展红.给生物教师的101条建议.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控件的设计及要素 篇8
1 控件外观
无论内部代码如何, 用户界面的控件最终是将展示给用户的。用户体验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用户对这个程序的感觉, 所以一个用户界面的控件外观, 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控件的外观设计, 自从用户界面诞生以来, 就一直在被改进。
例如从win32的矩形按钮, 到win xp的圆角矩形按钮再到win8的图标式可触摸按钮, 界面的设计师在想方设法美化控件, 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感觉。但是由于显示技术的局限性, 控件的设计大都局限于二维的图案设计。而随着3D技术的迅猛发展, 设计和制作3D的控件, 无疑能极大地给最终用户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 并且在产品设计上, 3D控件的设计自由度无疑会比二维设计更大。可以说, 随着3D显示技术的不断普及, 3D控件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
2 控件操作性
控件, 作为人机交互一个非常重要的接入点, 用户体验中, 操作性非常重要。用户会非常乐意接受简单易懂的操作方式。从人机交互的发展历史来看, 最早是由指示灯和机械开关组成的操纵界面, 然后发展到终端和键盘组成的字符界面, 再到多种输入设备和光栅图形显示设备构成的图形用户界面。不同的界面, 对控件的操作性要求也是不同的。在现在图形用户界面中, 控件的操作方式可以分成两种:映射操作和全屏操作。
所谓映射操作模式, 就是指用户所操作的东西和屏幕显示的东西, 是有一定映射关系的, 比如键盘或者遥控器。用户按下了一个按钮, 屏幕上面的控件并不知道用户当前正在操作哪一个控件, 需要在程序内部定义一系列映射的关系。如果用户按下了键盘上面右边这个按钮, 那么控件的普遍行为就应该使自己失去焦点, 随后使这个右边的控件来获得焦点。而在程序控制之外的控件, 用户是无法对它们进行操作的。除了键盘, 传统的摇杆, 正在发展中的手势或者语音, 都是映射的操作模式。
鼠标或者触摸屏, 则是全屏操作模式。用户通过自己的手指, 或者是鼠标, 可以随意的操作屏幕上面显示的任意一个控件。相比映射操作模式, 它的特点是使用简单。因为它所见即所得的特性, 在执行简单操作的时候, 它的使用比映射的模式要方便。但是如果某个界面功能非常复杂, 例如需要通过许多组合快捷键进行一系列操作的话, 那么它不如映射模式功能那么强大。
由于现在大部分人机交互, 是基于屏幕显示的, 而现在的屏幕受显示技术和制作工艺的制约, 在控件的操作方面, 也会得到一定的限制。而如果控件3D化了之后, 相应的操作行为也将得到丰富。但是总的来说, 简单易用, 是控件操作性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在控件设计编写的过程中, 上面两种模式的编写, 以及这两种模式切换的考虑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3 控件的重用性
从开发者的角度来讲, 如果用户界面上面有一点点改动就需要重新开发一个新的控件的话, 无疑说明了已有的控件没有很好的重用性。
要满足控件的重用性, 首先要在代码功能上面满足所需的要求。如果控件的需求超出了控件的要求, 那么就意味着该控件有很大可能是没有办法重用的。对于比较常见的控件, 比方说普通按钮来讲, 大家都对其功能非常了解, 那么在开发此类按钮的时候, 就要尽可能多地把按钮所具备的功能全部都完善。
除此之外, 界面逻辑分离也会极大程度地提升控件的重用性。比方说, 控件的界面和图形元素通过第三方通用格式的文件来定义, 控件程序做无差异化的解析和渲染, 这样控件的重用性可以得到非常大的保障。在功能相同界面不同的情况下, 只要更换第三方格式的文件而不需要重新编译程序;而相对, 如果是界面相同, 但是应用平台不同的话, 那么只需要用不同的语言实现相同的控件解析功能即可实现。
4 控件的扩展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对于控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简单的控件, 往往不能满足现在一些复杂界面的操作。而随着用户界面的不断丰富, 不同显示终端, 不同操作方式的控件也日益增多。以此, 控件的扩展性成为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功能。
而在当前的需求下面, 用户的控件需要考虑以下的扩展性:
(1) 换肤。这并不是一个新的需求, 但是方便的换肤对于控件来讲, 具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能对一个用户界面, 在美工设计好之后, 仅仅更换一些素材文件和样式文件而不需要更改程序的话, 这样的软件开发效率会非常高。
(2) 不同的操作方式。虽然很多情况下, 在一种特定的操作系统下面, 用户会使用特定的操作方式, 但是如果能让用户自由地在不同的操作方式下面选择的话, 无疑具有相当大的吸引性。而在控件设计的初步就考虑其不同的操作方式的话, 其成本是最低的。
宽带薪酬体系的设计要素 篇9
宽带薪酬的性质、特征和作用
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克服传统薪酬制度的不足, 在过去三四十年中, 国际上许多大公司在薪酬领域进行了不懈探索, 宽带薪酬的诞生就反映了企业薪酬指导思想的变化。
宽带薪酬 (Broadbanding) 也称海氏薪酬制。根据美国管理学会的定义, 宽带薪酬, 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组合, 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宽带中的“带”是指薪酬级别, 宽带是指薪酬变动范围比较大。简单地说, 宽带薪酬就是薪酬级别少, 级别内部的差异大。
宽带薪酬制度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薪酬等级层次少, 浮动范围大。许多企业将原来十几甚至二三十个薪酬等级压缩成几个级别, 但同时将每一个薪酬级别所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 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薪酬管理系统及操作流程。比如, IBM公司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薪酬等级一共有24个, 后来被合并为10个浮动范围更大的薪酬等级。二是薪酬等级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区间变动比率高。一般来说, 每个薪酬等级的变动比率要达到100%或更高;而在传统薪酬结构中, 同一职位等级上的薪酬浮动范围通常只有40%~50%。三是宽带薪酬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横向发展空间。在这种薪酬制度设计中, 员工的职业发展不再只是沿着公司唯一的薪酬等级层次垂直往上走, 他们在企业中的流动是横向的。随着他们获得新的技能和能力, 承担新的责任, 或者是在原有的岗位上不断改善自己的绩效, 他们就能够获得更高的薪酬, 即使是被安排到低层次工作岗位, 仍然有机会获得较高的薪酬。
与企业传统的薪酬制度相比, 宽带薪酬制度具有以下作用:一是可以支持扁平型组织结构;二是能够引导员工重视个人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提高;三是有利于职位的轮换;四是有利于推动良好的工作绩效;五是有助于企业形成集体凝聚力。
宽带薪酬的应用条件
宽带薪酬不是万能的, 它需要相应的适用条件,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良好的绩效管理是宽带薪酬制度应用的基础。
由于宽带薪酬的评估主要依据员工能力的高低和贡献大小, 绩效管理就成为公司管理的重要方面, 如果在绩效管理做不到位的情况下采用宽带薪酬制度, 会给员工的心理造成不稳定感, 对管理的公正性、公平性、合理性产生怀疑, 造成企业团队内人际关系的紧张。
2.技术型、创新型的企业尤为适合。通常情况下技术型、创新型的企业更适合宽带薪酬管理模式。因为这种类型的组织希望通过一种更具有综合性的方法, 将薪酬与新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更为宽泛角色的承担以及最终的绩效联系在一起, 同时还要有利于员工的成长和多种职业轨道的开发, 宽带薪酬的设计思路恰恰与这种组织上的需求相吻合。
3.成熟的管理队伍必不可少。宽带薪酬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部门经理将有更大的空间参与下属员工的有关薪酬决策。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管理队伍, 在实行宽带薪酬制度的过程中就会困难重重。
基于宽带思想的薪酬体系设计
1. 确定企业是否适合采用宽带薪酬体系。
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根本目标是支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在进行薪酬体系设计时, 从薪酬策略的选择、薪酬计划的制定、薪酬方案的设计, 一直到薪酬的发放及沟通, 均应体现企业战略、竞争优势和价值导向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对于符合企业战略和价值趋向的行为, 在薪酬上应予以倾斜, 以强化员工的绩效行为。企业目前的组织结构、文化背景等也是确定企业薪酬体系的重要因素。宽带薪酬体系是与“扁平化”组织结构相匹配的, 它是建立在承认员工个人之间的能力差异, 对个人能力和组织的贡献充分尊重的企业文化的基础上的。
2. 进行薪资调查和确定职位的相对价值。
薪酬调查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了解同行业其他企业的薪酬水平;调查本地区的薪资水平;对工资结构进行调查, 包括发放薪水的形式、时间、范围以及其他非货币报酬的调查等等。企业要通过职位评价来确定职位的相对价值。职位评价的基本程序是, 对每一个职位所包含的内容进行相互比较, 进而反映出职位的价值。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包括:排序法、职位归类法、要素计点法、要素比较法等。
3. 确定级别基础和宽带数量。
经过薪酬调查和职位相对价值的确定,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形成自然级别, 以此作为设计企业工资级别的基础, 将各个职位归入同一工资等级, 并决定工资水平。一个工资等级一般应包括操作复杂程度或重要性大致相同的职位。如在评价时使用的是要素计点法, 一个工资等级包括的是点值相同的职位;如使用的是排序法, 那就包括两到三个等级的职位;如使用的是职位分类法, 那就包括同一类或同一级的职位。在把不同的职位归入不同的工资等级以后, 接下来还需要把若干个工资等级进一步合并, 使它们成为一个薪酬宽带。一个薪酬宽带应包括几个甚至十几个工资等级。合并工资等级可以采用从低到高或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合并的方法。合并的原则应当是把那些工作性质大体类似的职位归入同一薪酬宽带。因此, 宽带内的职位性质具有更大的模糊性。
4. 确定宽带内的薪资浮动范围。
宽带内薪资的浮动范围应当建立在前两步中确定的工资等级的薪资水平基础上。即根据薪酬调查的数据及职位评价结果来确定每一个宽带的浮动范围, 同时在每一个工资带中每个职能部门根据市场薪酬情况和职位评价结果以确定不同的薪资水平。一种可行的做法是将宽带内的最低薪资水平作为薪资浮动的下限, 将宽带内的最高薪资水平作为薪资浮动的上限。
5.做好任职资格及工资评级工作。美国联邦政府的调查表明, 在宽带结构下, 薪酬成本上升的速度比传统的工资结构快。为了有效地控制人力成本, 抑制宽带薪酬的缺点, 在建立宽带薪酬体系的同时, 必须构建相应的任职资格体系, 明确工资评级标准及办法, 营造一个以绩效和能力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氛围。
6.做好薪酬方案的控制与调整。根据企业内外各方面条件的变化, 要及时控制和合理调整薪酬方案, 即要对薪酬水平和结构进行调整。宽带薪酬自身的灵活性特征增强了其对内外变化的应对能力, 但同时潜藏了巨大的危险, 即一旦问题爆发将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这就需要在宽带薪酬实施过程中对细微环节反馈的重视, 及时收集和反映来自市场环境、行业、员工与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 进行有效的控制、调整并及时化解可能的危机。
实施宽带薪酬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是宽带薪酬管理模式实现的基础。薪酬体系的最终目标是推动人力资源管理, 从而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要推行宽带薪酬的企业, 首先应该系统地梳理企业战略, 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明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 并尽可能将它们量化,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适合于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
2.认清形势, 深入了解行业特点与竞争对手。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主要体现为行业的技术特点和竞争格局。行业的技术特点主要通过制造和服务这两种形态来体现, 这两种形态对薪酬体系的要求自然是不同的。企业精心设计薪酬, 最基本的意愿就是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富竞争力的薪酬。
3.要与企业管理方式和组织层级结构的优化相结合。在直线职能制下, 金字塔型组织结构需要采用等级制的薪酬模式。扁平组织却要压缩层级, 强调团队协作, 需要用较少的范围跨度、较大的浮动范围。如果要在传统组织结构中推行宽带薪酬, 结果恐怕不会理想。因此, 要引入宽带薪酬, 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对企业管理方式和组织层级结构进行优化和变革, 为其准备适宜的土壤。
4.确定合理的工资带, 明确级别特点, 设计理想薪酬模式。要结合企业规模、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战略, 合理确定一个薪酬体系需要设计多少工资带, 工资带之间要设计分界点。在企业中, 每个工资带均应该对人员的技能、业绩提出不同的量化考核指标, 不同工作性质的职位和不同的层级量化考核指标应该有所区别, 以体现个性需求。而每一工资带内的薪酬浮动幅度应该根据薪酬调查得到的客观数据及职位描述结果来确定, 级差标准则应充分体现不同层级和职位对于企业战略的贡献率。
5. 新的薪酬模式出台前必须广泛
征求意见, 并在试用期和过渡期里不断修正与完善。薪酬体系设计过程中应该广泛征求各层级员工的意见, 反复征求意见, 让员工参与薪酬体系的设计和评价。在推行时应该有试用期和过渡期, 对试用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得到修正, 使其日臻完善。
6. 要做好任职资格及工资评级工作。
宽带薪酬体系的运用, 会使人力成本在短期内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这是宽带薪酬模式的缺点。所以, 引入宽带薪酬时, 须及时构建相应的任职资格体系, 明确工资评级标准及办法, 既鼓励员工冒尖, 同时通过采取拉大薪酬差距、制订惩罚性措施、对工作业绩较差的员工薪酬进行扣减等措施, 限制平庸员工的薪酬上涨, 从而从整体上限制薪酬成本的扩张。
7. 传统薪酬体系运行不正常的企业不宜引入宽带薪酬。
论展示设计的要素与设计要求 篇10
1、展示设计的概念
是指在规定的空间范围内,通过空间的设计创造、运用艺术的方法,对既定的空间产生艺术的烘托作用,不止是展示展品同时也是为了宣传和沟通,这种艺术形式我们称之为展示空间,而对展示空间的精心创造过程就是展示设计。
2、展示设计的分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空间分类有:美术馆、科技馆、博物馆、展销会、购物环境展示、橱窗展示、企业展厅商品的陈列等都属于展示分类的范畴[1]。
1)布展空间
它是展示空间的主体部分,用于陈设展品展位的空间部分。其中布展空间的重要部分就是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使观赏者注意到参展的展品上。设计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人和展品及其人和空间之间的连带关系[2]。在设计展示空间的时候重要是考虑到最终呈现的效果和人体工程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在满足功能需求的情况下,为观赏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空间环境。
2)流通空间
它又可称为公共空间,在展示空间中过廊、休息区、门厅等人流密集区域都可称为流通空间。在其设计的同时要考虑:人流人数、通行速度,还有一些固有的状态如观看、交流、洽谈等基本的沟通状态。同时要考虑展品的摆放形式,来合理安排人流与通道之间的构成关系。在进行展示空间设计同时要考虑到在主要展品前避免因参观者滞留而造成的疲劳。
3)辅助空间
它是指除去布展空间和流通空间以外的空间区域,其中包括休息空间、接待空间、工作空间和存储空间等。
二、展示设计的原则和设计要求
1、展示设计的原则
展示设计是展厅施工的重要部分但并不是展出的全部,展出的目的不是为了给受众做以展示,要懂得展台设计的展出手段是以抽象、意向的方法用以实现的。
1)展示形式是采用动态、有节奏的方式
展台设计的目的是提高其艺术欣赏性,用以吸引参观者的眼球。在前面说到了展示设计的分类有流通空间,因而在设计的同时要考虑到设计的流动性、不确定性、动态节奏的特性,参观者在空间中处于不定的流动的状态,在不断的观赏中才能体会到空间的展品信息。好的设计流线可使参观者流畅、明确、有序的体会展品的魅力所在。
2)突出展品地位
展品是展示空间中的主体部分,展示空间达到最佳效果的前提是合理的安排布置展品的位置,不同的展品有自己独立的展示空间划分和自己的形式。展品的信息是通过外在和内在信息传达给参观者的,而外在信息可通过物品的形状、质地、气味、性质直观的传达给受众,但是内在信息隐藏于展品的内部,了解比较困难,因而在设计的同时应考虑到这一点,进行资料信息的说明,这样全面的传达给参观者,许多展示空间的设计考虑企业形象的比较多,进而喧宾夺主,没有主次的进行展示,在我们展台设计的同时可以利用构成的手法加入点、线、面、体、色、光的应用来展示展品的形状、地位、肌理等。
3)突出展览主题
展示设计的首要原则就是要突出展览的主题。需要我们将展品展示的内容、企业形象,与展览的主题保持一致性。这样要求我们设计师,巧妙的将展览的主题与展示的内容及企业形象结合应用到一起。这种结合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们在进行方案设计的之前,就需要我们展览的组织者,对所要设计的展示空间有一个设计整体思维。
2、展示设计的要求
展示空间设计一直被设计师和参展者予以重视,主要是因为展览空间设计的好坏直接关乎对产品的印象,也同时影响着公司形象[4]。因而我们对展示空间设计提出了如下几点要求。
1)空间要和谐有序
在我们参展的时候不难发现只有和谐有序的布展空间才是整体的空间形式,整体的空间构成要素有许多,例如流线、展架、展台、展品、图标说明、色彩分布等。一个合格优秀的设计师能够合理分配有序的统一的进行设计施工。
2)要简洁明了不要杂乱无章
人们在进入展示空间后只能在短时间内接受有限的事物,而布置的复杂、没有重点,将每个展品都突出,就有点喧宾夺主,不分主次了,容易迷失,不会对个别展品留下强烈的印象。设计师在设计的同时需要进行一些取舍,与众不同。
3)明确突出展示主题
设计师要明确主题设计是展厅中最关键的体现,会直接关系到参展商的品牌印象,因而在进行设计时要统一整体色调、图表文字说明、展台、展架相关联。在很多设计中设计师喜欢用豪华的展示用具,完全和主题相脱离,不能传达给观众展示空间的主题。
4)设计定稿要谨慎,不可轻易该方案
在设计方案确定前都可以无数次的进行更改方案,而一旦定稿确定施工就不能轻易的进行修改,否则会影响整个预算和施工的进度,因而在设计前设计师要考虑的周全,如若设计过程中遇到了更改方案而造成的预算损失,应由设计师无偿承担。
三、总结
本篇论文我们了解了展示空间设计的概念,从展示空间设计的分类出发学习了展示空间的原则,并且提出了设计的要求。展示空间中参展的展品各有各的特色,需要我们将整个空间进行合理统一的规划,一个成功的展示空间设计就会体现张扬整个设计主题及其参展商的品牌风格、体现参展商的形象,为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师统筹整体设计方案、结合设计主题简洁明了的设计出优秀的展示空间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赵云川编著.展示设计[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王受之编著.世界现代设计史[M].新世纪出版社.1995.
[3]赵佳,王玉清.展示道具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置.2011(11).
浅析时装设计的基本要素 篇11
关键词:时装设计;要素
0 引言
想要真正做好时装设计应把握好时装设计的基本要素在时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所以时装设计是艺术创作与实用功能相结合的一种设计活动,它区别于一般的艺术创作,既具有共性,又具有个性。
1 时装设计要素的构成
掌握时装设计的三要素是:色彩、款式、面料。以及三者之间的重组,就能变化出千万种不同风格的时装。
1.1 款式要素
时装设计中款式元素在时装设计中具有基础框架作用,它决定着整个时装的空间形式。所以设计时装过程中设计者不仅要把握外在轮廓也要抓住内在结构设计。首先,最能直观的映入人们视线的是对象的外形线,外形线在时装款式设计中居于首要地位,它不仅仅能表达服装的外在造型美也能呈现出躯体的曲线美感。其次,决定外形线变化的主要部分是肩、腰、底边线、围度。在此基础上,外在轮廓线不仅要具有装饰性美感也应同时与服装风格具有统一性。例如,20世纪40年代克里斯汀·迪奥的“New Look”开创了最具有特点的轮廓(丰胸、细腰、肥臀、宽下摆)(图1),这种经典的款式至今在全球各地都被各个服装品牌所借鉴。
1.2 面料要素
时装设计中设计师要充分发挥面料的质感特性,使面料特点能够完美的配合时装设计风格。目前对时装面料的分类标准没有定论,我们大体上可分为“光泽型面料、厚重型面料、透明型面料、柔软型面料、挺爽型面料、”。首先,挺爽型面料线条在造型和塑造外形轮廓上能够呈现出饱满的轮廓感和清晰的轮廓线。常见有棉布、涤棉布、灯芯绒、亚麻布等。其次,柔软面料一般是一些轻薄、悬垂感好,造型轮廓光滑且自然舒张,主要包含针织面料和丝绸面料等。含有科技色彩的光泽型面料表面光滑并能反射出亮光,有熠熠生辉之感。最后,厚重型面料厚实挺括,其面料具有形体扩张感,最常用于崇尚品质、端庄沉稳的时装中。包括各类厚型呢绒和绗缝织物。作为一名优秀的时装设计师,不仅要敏锐的把握时装的外在造型轮廓特点也要熟练地运用面料。面料作为最基础的时装材料,各种不同的面料组合在一起往往也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时装效果。
1.3 色彩要素
形成時装美的过程中,色彩是最能创造艺术氛围、感受人们心灵的因素。色彩是服装视觉传达中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它常常能影响到人们视觉上的审美,进而产生各种情感。作为时装要素中的其中之一它区别于一般的普通色彩,它是可以和面料质感相互配合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面料质感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同样的红色,在粗纺的苏格兰花呢上,则体现出粗犷朴素;在丝绷缎纺上,则感到豪华、富丽。其次,色彩是在视觉接受过程中,由生理影响到心理,反映人们对不同色彩的喜好。例如,结婚是到处是喜庆的场面,代表色就是比较绚烂的颜色,如果遇到悲伤的事情,原本绚烂的颜色所能带给人们好的心情就会转而厌恶。
2 时装要素之间的关系
2.1 款式与色彩
时装的色彩与时装款式风格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时装款式风格变化影响着时装色彩的搭配和选取,然而时装色彩在某一方面能够弥补款式上的不足。所以设计师在进行时装设计时,应该合理分配的搭配色彩与款式大体设计。
款式与色彩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在时装设计中可以先确定款式再选取相对应的色彩或者是先确定好色彩再设计对应款式。
从时装流行的角度来分析,如何通过简单利落的款式却能表达出夸张大胆的设计感,我们往往要从色彩入手。例如,大胆前卫的款式往往给人明亮复杂的颜色,和反复的色彩线条搭配,所以在款式上我们往往选择简单的款式大胆的选色。例如,常选用明度高的色彩。但也有单一色彩的设计,往往这种情况下的结构、外形比较复杂。例如,年轻的设计师Iris Van Herpes(图2),加上夸张的造型,让人过目不忘。
2.2 款式与材料
时装材料是时装构成的物质基础,也是时装设计三元素之一。造型和颜色都是依附于材料之上的,时装款式是需要材料的支持,反之,好的材料也需要款式来表达。因此,好的设计不是材料的堆砌,而是材料的创新和款式的完美结合应用。
材料就像是画家需要的颜料,指挥家需要的指挥棒一样,时装设计师需要材料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而造型则是设计师最终要呈现出的效果。所以善于运用材料是对廓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在如今的时装设计中好的造型最终都会和好的材料相互联系。当设计师思想达到了一定的境界,就要学会用造型反作用于材料,这才是一个好的循环。
2.3 色彩与材料
法国著名的时装设计大师伊夫·圣·洛朗说过:“在设计时装时,我们需要关心的,并非衣袋、腰带的位置,也不是开领的形态和大小之类的问题,而是同画家选择不同颜色、雕塑家选择所需的赫土一样,要精心地选择布料和颜色,即是材料。要使设计出的连衣裙符合自己的想象,就必须选用适当的材料”。所以,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了解时装色彩是要依附于服装面料上。两者相互制约,相互承托。同的色彩在相同的材料上能达到不同的视觉冲击。相同色彩附着于不同面料上却是能达到不同的衣着质感。所以,时装的材料效果必须与颜色共同考虑。
3 总结
时装不仅在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表达和呈现。时装都会有某些突出的共性元素被多数人所追求、所喜好、所推崇,并自然地演绎出一种新的审美风尚,这种审美风尚所取代,推陈出新,从而造就了一波又一波的时装流行趋势审美风尚。作为服装设计师我们要熟练的运用时装元素,时装三大元素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推动,时装设计师应该敏锐地抓住它们的主要表现形式从而在服装风格的影响下给我们带了一场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 于国瑞.时装创意主题的审美特性与艺术表现[J].装饰,2005(3):117-118.
[2] 刘晓刚.时装设计艺术[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沈祝华,米海妹.设计过程与方法[M].山东美术出版社,1995.
[4] 张晓黎.服装设计创新与实践[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浅析办公空间的设计要素 篇12
关键词:空间,人性化,采光,绿色环保,智能化
现代社会是一个经济及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而员工则是企业发展的主力军, 如何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已成为企业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的问题。
办公空间作为员工在工作期间的主要活动场所, 对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及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越的办公空间设计能顾及每个员工的工作活动, 使每个人的自我表现能力, 创意发挥能力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同时也能够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
以往的办公空间只是为员工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空间, 并没有从人性化的角度去考虑员工的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性化的管理逐步的走到了社会的前沿, 办公空间设计也需要从人性化的角度对办公空间的布局、采光、色彩、科技智能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使员工能体会到设计带给他们的振奋。怎样打造优越的办公空间, 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办公空间设计要素。
一、了解企业类型, 感受企业文化
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企业理念, 只有充分的了解企业理念, 才能够贴近企业员工的办公环境与心理, 设计出符合本企业的风格与特征的办公环境!
二、分析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及其相互的联系
分析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及其相互的联系, 来确定每个部门的位置及使用面积, 规划好人流线路。随着科技的进步, 网络的发展, 新型的企业诞生。办公空间已不是由传统的接待厅、通道、办公区、会议室、经理室、茶水间、储物室等空间组成, 而是发展为多功能的空间等多种形式。分析企业内部机构设置及其相互的联系, 合理的分配每一个使用空间, 使企业在发展过程当中避免不必要的变动办公室流线。
三、办公空间设计的新趋势
进入21世纪以后, 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对自身的生活方式, 生活理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加强了对人类自身的关注, 使生活环境更具有人情味儿。这也无形的要求办公空间设计要围绕着人性化的需求来展开。在满足人性化的需求条件下, 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率、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办公环境中人们的行为主要受到色彩、光、绿化、家具、休闲环境和私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 分析以上几点设计的基本要素:
1. 色彩的巧妙运用
色彩是一种无形的言语, 合理的搭配与运用, 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打造出特别的空间环境。如在SOHO模式 (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小型家庭办公空间) 中, 可以使用暖色调来营造温馨舒适的休闲环境, 用明快的色调营造欢快、冲满活力的氛围, 从而激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 灯光的合理布局
近年来低碳生活逐步走入人们的视线, 企业在节能的方面有着任重而道远的责任。节能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 办公空间的灯光就是其中的一点。
自然光的大量使用可以节约能源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现代办公空间的照明趋势就是在有利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是自然光线充分的摄入, 办公室内配备高大的窗户、天窗。夜晚的采光可以使用节能效果较好的LED照明。在设计方面应注意灯光的强度, 避免眩光的出现。
3. 绿色环保的需求
说到环保一定都不陌生, 尤其近几年, 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 使人类吃到了破坏生态平衡的苦头, 也开始了保护自然、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活动。环保绿色的设计理念已经渗入到了每个设计师的脑中, 可持续发展设计已经成为设计师的共识。
要实现办公空间的环保设计, 可以简单的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 最大限度的实现节能设计, 充分的引入自然光源及自然通风设施, 通过技术手段尽量的减少能源的消耗, 减少热能的排除, 实现低碳的办公模式。其次, 办公空间装饰材料的环保也十分重要如:达到E0标准的板材材料、天然无污染的绿色石材、健康环保的涂料等。人性化的设计不仅仅体现在空间设计的方面, 还应该从员工的健康出发, 切身实地的考虑员工的基本利益。CIAM国际建筑师协会在《雅典宪章》中曾经将人类社会基本活动归纳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类。办公是人类工作活动的一项主要内容, 人们一天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在办公空间中度过。绿色环保的设计可以使员工的环境质量得到保证, 使员工能够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关怀, 从而更努力的投入到工作当中。最后是绿色植物的运用, 合理的运用可以使空间的布局更加人性化, 同时可以融入灯光设计, 从员工从视觉, 听觉, 触觉、嗅觉乃至心理的愉悦程度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品, 从而彻底的实现以人为核心的人性化设计。
4. 舒适的办公家具
办公家具在满足环保的前提下,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家具仍然是现代企业的首选, 因为它降低了员工的压力增强了舒适感。办公家具颜色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目前市场上的家具颜色大体分为5种色调:黑色、灰色、棕色、暗红和素蓝色。通常, 灰色系多用于办公桌;黑、棕色用于老板椅和会客室桌椅;素蓝和暗红多作办公室用椅。家具色调的运用可以根据公司的性质及其员工的年龄进行不同的搭配。
5. 休闲娱乐空间
工作累了, 可以到办公室的某个地方喝杯咖啡甚至还可以在按摩椅上小憩一会儿。随着人性化管理的深入, 有的企业已经允许员工在工作期间进行网上聊天, 可以带孩子上班。这在无形中已经说明办公空间多样化的时代已经到来, 休闲娱乐空间的设计已走到了日程上。在设计休闲娱乐空间时, 除了满足放松的需要以外, 还要在一定程度上的注意保护员工个人隐私。可以加设小型封闭的空间来实现这一点。
6. 智能化技术的融合
智能化技术除了办公时的科技运用外, 还包括安保方面的科技。数字E时代的的来临推动着商业通讯设施的发展, 光纤电缆和宽带互联网以及3G网络的不断延伸加速了收发邮件、浏览网页和下载传输数据的速度。计算机和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使其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高。
近几年恐怖袭击频频发生, 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安全非常谨慎。许多企业的办公场所都配备了先进的保安系统, 从迷你摄像头、通行卡和超敏感报警系统到X光扫描和扫描站等。充分的利用先进技术来确保公司及员工的安全。
四、结论
在新新时代, 办公空间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的一部分。办公空间设计将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需要不断地进行着变革, 但是无论怎样目的只有一个:为每一个员工打造出高效、舒适、愉悦、休闲、健康的工作环境。使人们在工作中享受乐趣, 在工作中感受温馨, 在工作中体会人生。
参考文献
[1]姚美康.办公空间设计ABC[J].家具与室内装饰
[2]俞坚.理想的办公空间[J].建筑与文化
[3]苗国青, 朱敏芳.室内设计理论及运用[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罗亚当.名建筑师诠释办公空间新概念[J].北京晨报
【优秀服装设计的要素】推荐阅读:
服装设计中的要素05-26
服装设计的原则与要素06-04
优秀的服装进销存管理软件的特质分析10-19
以衣服为话题的优秀故事创作:神奇的服装店06-17
军训服装回收活动优秀策划书06-03
服装专卖店设计要素07-21
优秀教学的组成要素08-16
散步的优秀教学设计06-28
《看雪》的优秀教案设计07-23
《珍珠鸟》优秀的教案设计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