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延时(精选3篇)
信号延时 篇1
在声纳阵列信号仿真中研究高精度时延滤波器的目的是尽可能精确地完成多普勒时延和信号在阵元间的时延。传统的提高时延精度的方法是提高采样率后再进行整数周期时延, 这是建立在时延量化的基础上的, 但采样率不可能无限提高, 所以往往不能提供连续可变的精确时延。本文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高精度非整数周期时延的方法, 相比于之前单纯实现小数时延的滤波器, 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实现整数与小数周期的时延, 且由于FIR滤波器的线性相位特性[1], 不但能够大幅度降低运算量实现时延的实时性, 还能保证连续性。
一、高精度时延滤波器的原理
拟采用FIR滤波器实现高精度时延, 这种方法不要求FIR滤波器的离散化单位脉冲响应满足任何对称性条件, 但是要求其脉冲响应序列满足偶对称条件。只要该条件满足, FIR滤波器的输出信号经重构后, 所形成的连续信号与原输入信号之间具有线性相位时延关系, 时延的大小取决于连续脉冲响应函数关于时间的对称轴位置。
二、高精度时延滤波器的实现
假设有一段采样周期为TS的离散信号x[n], 若现在要得到x[n-τ] (τ为任意的浮点数) , 则仿真系统首先对τ进行分解:, 式中τn表示距离τ最小的整数, 所以-0.5≤τf≤0.5, 故滤波器设计中对整数周期和小数周期分别处理。显然, 整数时延τn直接通过移位来实现, 下面就是要设计一个M阶的FIR滤波器, M为偶数, 使x[n]经其滤波后输出原信号延时τf后的值。
FIR时延滤波完成的是一个由离散信号重构连续信号的过程, 在一个较高的程度上接近原连续信号的真实值。根据Nyquist定律, 对连续信号xc (t) 进行等间隔采样时, 若采样率fS满足:fS≥2fmax (fmax为xc (t) 的最高频率) , 则采样信号不会丢失原有信息。也就是说, 若假设采样xc (t) 得到的离散序列为x[n]且采样满足Nyquist定律, 则理论上可以根据x[n]无损地重构原始信号xc (t) , 公式如下[3]:
现在求解y[n]=x[n-τf], y[n]是对连续信号xc (t-τfTS) 进行相同采样率采样的结果, 因此根据式 (1) , 有:
则式 (2) 可∞化为:
上式就是根据x[n]求其延时τf个采样周期后的信号y[n]的精确表达式。式 (4) 是无法在实际中使用的, 因为hd[n]是一个无限长且非因果的序列, 所以只能用某个有限长的离散序列来逼近它。也就是说, 若假设时延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为h[n], 则h[n]应满足[3]:
其中wM[n]为某个长度为M的窗函数, 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由上, 对于任意的非整数时延τf (-0.5≤τf≤0.5) , 根据式 (3) 和式 (5) 即可完成时延滤波器的设计。
三、高精度时延滤波器仿真结果及分析
一个可靠的时延滤波器应满足如下要求: (1) 信号通过该时延滤波器不会改变原来的形状和能量。 (2) 通过该时延滤波器滤波后, 信号能在允许的精度下完成给定的时延。
下面是一个主动声纳信号仿真实验:假设有一主动声纳发出中心频率300Hz, 脉宽33ms的正弦脉冲信号, 采样频率10k Hz, 周期5s, 目标距离5km, 接收阵为24个阵元的均匀线列阵, 阵元间距2m。仿真结果显示信号通过该时延滤波器不会改变原来的形状和能量。为了观察时延精度, 则可单独绘出1号阵元和5号阵元的信号序列, 根据真实时延信号与滤波时延信号的对比图, 时延精度小于10-4个采样周期, 这样的时延精度己能满足绝大部分需要。
事实上:滤波器的阶数越大, h[n]越接近理想值hd[n];fS/fmax越大, 邻近采样点之间的相关性就越大, 故同样长度的数据其滤波结果越接近真实值。跟据给定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时延滤波器的阶数和目标信号的原始采样率就能满足声纳阵列仿真中对于时延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镇杨.数字信号处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9:134-143
[2]马远良.赵俊渭.张全.用FIR数字滤波器实现高精度时延的一种新方法.声学学报.Mar.1995, Vol.20, No.2.:121-126
[3]魏东亮.多传感器水声阵列信号仿真研究.南京:东南大学, 2007:42-44
信号延时 篇2
当我们在进行现实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时, 有时会遇到预期的实验现象出现不了。例如:我们进行简易流水灯的设计 (P1口连接8个发光二极管, 从P1.0开始, 依次点亮) , 把以下流水灯程序用编程器加载到MCS-51单片机芯片上后,
安装到电路板上后, 会出现所有的灯一直亮,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原因就是在每一个灯亮的状态之后没有加延时程序段。看来, 延时程序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介绍一下精确软件延时计算程序设计方法。
2 精确软件延时计算方法
软件延时是利用计算机反复执行一段和主程序无关的程序以达到延时的目的。我们要想明白精确软件延时的计算方法, 我们要清楚一些几个基本概念。
2.1 指令周期:单片机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 它是以机器周期为单位的, 指令不同, 所需的机器周期也不同。
2.2 机器周期:人们规定6个状态 (2个时钟周期) 或12个晶振周期为一个机器周期。
2.3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 一个时钟周期=1/晶振频率。
MCS-51单片机的指令有单字节、双字节和三字节的, 它们的指令周期不尽相同, 一个单周期指令包含一个机器周期, 即12个时钟周期, 所以一条单周期指令被执行所占时间为12* (1/12000000) =1μs。
下面我以50ms的延时程序段为例进行精确延时计算方法的介绍。
50ms延时程序段如下:
其中第 (1) 和第 (2) 条指令为单周期指令, 指令周期为1μs, 第 (3) 和第 (4) 条指令为双周期指令, 指令周期为2μs。
内循环体为第 (3) 条指令, 只要R6-1不为0, 就要执行第 (3) 条指令, 由第 (2) 条指令得知, (R6) =125, 所以, 内循环延时程序总共执行一次第 (2) 条指令和125次内循环体, 即内循环延时时间为:1μs+125×2μs=251μs。
现在我们可以把程序简化成如下形式:
50ms延时程序段如下:
DEL1:内循环延时时间 (251μs)
外循环体为内循环延时时间 (251μs) 相应指令和第 (4) 条指令, 只要R7-1不为0, 就要执行内循环延时时间 (251μs) 相应指令和第 (4) 条指令, 由第 (1) 条指令得知, (R7) =200, 所以, 内循环延时程序总共执行一次第 (1) 条指令和200次外循环体, 即内循环延时时间为:1μs+200× (251μs+2μs) =50601μs=50.601ms≈50ms。
3 软件延时程序设计方法
由以上的精确软件延时计算方法可以看出, 我们在进行计算时是从内到外, 先计算最内层的, 再逐层向外计算, 最终得出结果。我们在进行延时程序设计时, 也是由内向外。
下面我以1s的延时程序设计介绍精确延时程序设计方法。
首先, 我把1s进行分解, 1s=1000ms=20×50ms。这样, 我们可以把1s看成50ms的延时程序执行20次。其次, 再进行50ms的分解, 50ms=50000μs=200×125×2μs, 我们可以把最内层循环体看作执行2μs, DJNZ指令即可以实现。我们再把125×2μs执行200次即可达到50ms。
内循环体:DEL2:DJNZ R6, DEL2;2μs
外循环体:MOV R6, #125;1μs
DEL2:DJNZ R6, DEL2;2μs
执行时间为:1μs+125×2μs=251μs
50ms延时程序:MOV R7, #200
DEL1:MOV R6, #125
DEL2:DJNZ R6, DEL2
DJNZ R7, DEL1
1s延时程序:MOV R0, #20
DEL3:MOV R7, #200
DEL1:MOV R6, #125
DEL2:DJNZ R6, DEL2
DJNZ R7, DEL1
DJNZ R0, DEL3
在编写延时程序时, 只要我们找到了最内层循环体, 然后逐层嵌套, 就可以写出相对精确的延时程序。
4 结论
通过对延时程序精确延时的计算和程序设计方法的探究, 使自己对这块知识的理解更加透澈, 教学思路更加清晰, 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摘要:计算机反复执行一段程序以达到延时的目的称为软件延时, 单片机应用程序中经常会用到短时间延时, 有时要求很高的精度, 将以12MHZ晶振为例, 详细讲解MCS-51单片机中汇编程序延时的精确算法和程序设计方法。
关键词:51单片机,汇编,延时算法,指令周期、机器周期与时钟周期
参考文献
[1]李法春.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案例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2]李全利.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延时摄影技术详解 篇3
延时摄影的拍摄对象多是动作缓慢的、常态下人们不易观察出变化的景物, 例如天空飘动的云朵, 日出日落时光线的变化、斗转星移以及冰雪消融等自然景观;再有就是一组组实物的制造拼装过程、建筑物的修建过程, 例如飞机组装、一个建筑的施工全过程等等。
在前几年, 拍摄延时摄影还是个很繁琐的事儿。特别是在数码相机诞生前, 用胶片相机根本无法实现延时拍摄, 而用摄像机完成也很不现实。现如今, 随着数码相机的发明, 一些数码相机内部自带了此项功能, 就连普通的智能手机也都装有这种应用, 使得延时拍摄变得十分方便。现在互联网上也有许多延时摄影网站、论坛, 大家在此相互探讨拍摄技巧, 共同提高拍摄技能。
笔者将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延时摄影的
一前期拍摄技巧
1. 相机的选择
用来拍摄Time lapse的相机实际上没有特殊的要求。按照人们通常的理解, 高端相机一定比低端相机拍摄效果好。但是当你拍出一系列相片, 生成视频后会发现两者几乎没有太大差异。对于延时摄影来说, 最关键的还是拍摄技术的把握, 其中经验尤为重要。目前, 市场上的单反相机DSLR几乎都可以胜任这个任务。在选择相机时要特别注意相机的感光器件像素数, 应该在1000 万以上, 这样的感光器件水平像素数可以超过4000, 以保证最终可以生成4K视频。
2. 相机的控制方式
Time lapse延时摄影实质上就是使相机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时间间隔进行自动拍摄, 相机的控制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DSLR有些已经内置延时拍摄功能, 我们调出菜单设定好就可以完成延时拍摄, 甚至有些相机还可以直接输出合成好的视频, 非常便捷;
相机快门遥控器。相机遥控器一般有高低端两种, 低端的仅是快门线, 而高端的通常可以设定拍摄间隔, 从而实现Time lapse拍摄, 用户可以自行购买;
电脑控制。我们可以使用一台电脑, 安装好相应的软件 (如佳能的EOS-Utility) , 然后在电脑上设定拍摄参数, 再通过USB电缆与相机连接, 对相机进行控制。此方法适合在室内进行, 不适合野外操控;
相机破解。目前圈里流行相机破解, 实际上就是设法进入厂家的工程设置菜单, 改变设置。破解后的相机增加了许多功能, 如音频电平表、示波器、HDR、延时拍摄、声控监测、移动监测等功能, 目前破解只能针对部分佳能相机;
一些电动云台、电动滑轨、摄影小车的控制器附带快门控制接口, 可直接连接相机, 通过设定拍摄间隔, 也可实现对相机的Time lapse控制。
3. 画面幅型比的设置
相机的幅型比通常有4:3、3:2 和16:9 等, 由于Time lapse照片多用于编辑生成视频, 所以最好选取16:9 模式, 以便在后期制作时不用对图片进行裁剪。通过实验发现, 部分佳能相机的16:9 功能仅在实时取景时按动快门拍摄才有效。这个情况在相机的说明书上也有备注, 需特请注意。如果要使用其他画幅拍摄, 在构图时一定要考虑到16:9 裁剪后的效果。
4. 白平衡
在拍摄单张照片时, 相机白平衡的设定正确与否是即拍即现, 我们可以随时调整。但是在拍摄Time lapse时则比较纠结, 分别在白天或夜晚段时间拍摄会比较好控制。当跨度时间较长, 如拍摄落日或日出效果时, 光线色温的变化会很大, 这样会导致前后相片色调发生变化, 致使整个拍摄过程失败。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在后期校色, 如果觉得过于繁琐, 应该尽量考虑亮景的色温正确, 因为人眼在亮处对色温更加敏感。也就是说, 如果拍日落效果, 应考虑以日光方式拍摄, 尽管到了夜间, 由于画面变暗, 虽然偏色 (发红) , 但拍摄效果让我们能够忍受, 或许会更添一份色彩;若以灯光模式拍摄, 则会导致黄昏时的景象偏蓝更感不适。
上述情况都是基于在整个拍摄期间, 我们不去调整相机设置。倘若你要调整, 虽然效果会好些, 但后期同样要对部分照片进行修正, 同时可能还要进行图像防抖处理。如果嫌设置过于繁琐, 则可采用自动白平衡模式, 但可能会有色闪现象出现。
5. 曝光方式
曝光应首选光圈优先模式, 它可适应大部分情景, 当然会导致一些图像闪烁 (速度改变所致) 发生。如果你特别介意此点, 那就必须要对部分照片进行修正。对于新手来说, 建议简化前期操作, 毕竟我们在后期处理时可以通过软件去闪。
当拍摄时段光线变化不大时, 如白天或夜晚, 可以优先考虑使用手动模式, 事先在程序曝光模式下取得数据。当然也可以按照自己个性需求加以设置, 当外部环境好的情况下, 用全手动模式, 我们可以拍出不错的系列照片, 生成完美的Time lapse视频。
一些高手对拍摄效果要求苛刻, 在整个拍摄过程中, 会不时调整白平衡、光圈、快门, 或设置EV参数。当然这全凭经验, 且后期还是要对每张照片进行修整。这样的操作方式对于新手来说确实过于复杂, 必要性不大。
6. 相片格式及大小
相片格式的选取要依照后期方式决定, 如果想要在后期对图片进行修正, 应尽量拍摄RAW、TIFF格式文件, 当然图像容量较大, 一般有一二十兆, 且伴随着存取慢;如果想直接导入编辑软件, 可能一些软件还需要事先转换格式, 很繁琐;所以如果不准备在后期对图片进行加工, 可直接存成最高等级的JPEG格式, 这样后期编辑会很便利。另外, 不管使用哪种图片格式, 拍摄分辨率应尽量选取最高, 毕竟保留最大的原文件信息会有好处, 当然大文件应适配大容量的存储媒介。
7. 测光方式
相机的测光方式通常有点测光、矩阵测光、中心局部测光等几种, 用户可以根据各种测光特点来选择。如亮度跨度较大, 建议使用矩阵、或中心局部测光;若照度变化不大, 建议使用点测光, 以防突发的大范围调整曝光参数, 致使画面闪烁。测光部位的选择也要注意, 它将会直接影响整体图片的曝光量, 选定时要看实际效果。另外, 就是当使用电动云台、滑轨等设备时, 要全面考虑整个行程的曝光均衡, 不能以一点确定, 免得拍摄失败。总之, 这些只有靠众多的实战来积累经验。
8. 镜头设置
镜头是相机的重要部件之一, 在不同的场景会使用不同的镜头, 在拍摄Time lapse时同样还要注意镜头的设置。
首先应使用手动调焦, 避免因景物发生变化时, 自动调焦带来的画幅微变;
手动调焦要想使焦点准确, 应尽量使用实时取景、加上放大画面, 调实焦点, 必要时要借助遮光罩;
此外, 在画面构图时, 焦点的位置很重要。应选为近景或大面积景物, 这样可使观看者得到很好的效果;
如果镜头具备防抖功能, 应尽量关闭, 避免防抖误动影像画面致使全部照片不可用;
如在夜间拍摄, 尽量去除防护镜, 避免鬼影的出现。
9. 电池容量
由于拍摄Time lapse耗时较长, 相机电力要充足。如拍摄中途没电需要更换电池, 很难保证不改变相机物理位置, 所以应尽量予以避免。因此在拍摄较长时间的图片时, 可以考虑使用电池盒、外接电源, 同时要关闭Wi Fi、关闭显示屏以节省电力, 从而延长拍摄时间。如果相机设置得当, 连续拍摄三四个小时完全可能。
10. 拍摄间隔
Time lapse拍摄最终形成的视频是一组快速移动的画面, 实际上这种快移动的画面效果可以从正常视频快放得来, 也可通过定时拍摄相片合成来得到。
用相机拍摄, 拍摄间隔将直接影响合成效果, 间隔长动作快, 反之则慢。所以当我们拍摄移动缓慢的景物时, 拍摄间隔可以长一些, 下面提供一些参数仅供参考:
天空中飘云, 秒;
行人和车辆, 1~3秒;
z点星空, 10~30 秒, 取决于镜头焦距 (必要时查询软件, 如Photo Pills) ;
工件组装, 10~3600秒;
楼房建筑, 1~24小时;
拍摄间隔设定和期望的视频画面长度也有关系, 所以要综合考虑, 如拍摄时间很长, 间隔可以大一些, 反之要小一些;拍摄的最小间隔要考虑到夜景曝光时间长的限制, 必须大于曝光时间;当然若在夜景拍摄, 则要采用尽量小的拍摄间隔。我们可以用提高感光度、加大光圈等手段来减少曝光时间, 以使用较小的拍摄间隔。
总之, 不同的拍摄间隔会得到不同的效果。
11. 曝光时间
曝光时间会影响图片效果, 长时间曝光 (如0.5 秒以上) 可以拍到景物移动时的虚影, 而快速曝光却能拍出清晰的图片, 两种效果完全不同。当然要想改变这些曝光参数, 需使用手动模式, 或快门优先模式;切记在设定曝光时间时, 要注意到不跟拍摄间隔发生冲突。
在一些特定场合, 通过改变感光度、光圈等方式无法再降低快门速度时, 可以考虑使用ND滤镜, 同时也要考虑使用白平衡调整功能。
12. 感光度ISO
在进行延时摄影拍摄时, 感光度ISO的设定与拍摄正常照片没有区别, 在光线准许的前提下, 应尽量不使用高感光度, 以提高图片信噪比, 但在夜晚拍摄时又会受到曝光时间的制约。因此, 我们要综合考虑。在有些条件下, 想要拍出特殊的效果, 就要特意选定低感光度, 以延长曝光时间。
13. 学会相关数据计算
通常在拍摄之前要进行一些数据计算, 以免在拍摄过程中出现不测。
在设定照片尺寸时, 在预定好拍摄时间、拍摄间隔后, 还需要考虑存储卡容量是否足够。假设每张照片约5MB大小, 拍摄间隔设定为3 秒, 拍摄时长大约两小时, 这时存储卡至少具备16GB以上, 否则将会出现存储卡已满无法拍摄的局面;当然在有些特定情况下, 可以通过调整拍摄间隔、拍摄时间、图片大小等参数等来解决。
拍摄间隔要依照拍摄状况决定, 例如快速移动的景象需要较小的拍摄间隔, 否则效果会受到影响, 如此时还有卡容量限制, 就只能考虑降低图片尺寸了。
14. 注意事项
在拍摄过程中, 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
拍摄过程中切记勿触碰相机, 有时在预览拍摄图片不小心会触碰到相机, 导致整个拍摄失败, 特别是要防止旁边游人感兴趣, 贴近观看;
三脚架摆放要平稳、坚固 (特别是在野外、有风情况下) , 必要时要配重, 防止整个相机倾倒;
三脚架应尽量放置在实地上, 木地板、石砖、桥梁、冰面等地质会导致震动, 拍出的图片必须经过去抖处理;
尽量保证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不要去更改设置, 触碰相机, 必须要进行操作时应该准备遥控器;
拍摄之前, 需将相机背带, 镜头盖等用粘扣固定, 以免风吹草动使其影响相机稳定;
在白天拍摄, 不宜精准观看液晶屏, 所以可考虑配置眼罩;
拍摄前需要调整和确认的项目很多, 为确保万无一失, 可在相机上贴上检查事项, 以防遗漏。
二后期编辑技巧
1. 编辑硬件
编辑用笔记本配置要求较高, 最好是固态硬盘, 特别是内存应该不少于8GB。此外, 由于经常拷贝大量文件, 最好具备USB3.0 高速接口。
2. 编辑软件
编辑软件最好能支持4K模式。值得庆幸的是, 目前常用的编辑软件如Adobe Premiere, 都已开始支持4K模式;再有就是Adobe After Effect, 它可以对图片进行批处理, 可实现Zoom in/out效果, 免去了在拍摄时变动变焦镜头, 还可完成主画面移动效果。同时还可以进行去闪、去抖处理。
有条件的话, 可以购买专用去闪软件GB Deflicker, 可以嵌入Adobe软件里直接调用。
3. 编辑技巧
当我们完成了一组照片的拍摄, 需要将其导入编辑软件。大部分软件都支持序列导入, 强烈建议选取此功能, 序列导入最大的好处就是在进行图像修正时将操作一遍完成, 否则将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在遇到一组图像序列出现编号断续不能自动序列导入, 可以分步导入, 或利用命名软件重新命名;
导入相片后, 进行图像编辑过程时, 应当加入一些效果, 诸如平面移动、Zoom in等。但是要注意, 目前高端数码相机感光器件像素数都在2000 万以上, 水平方向在5000 上, 考虑到4K成片真实达到4K标准, 在做剪切和Zoom in时, 尽量保持相应的像素数, 避免伪4K文件的产生;
对于照片偏色要进行必要的校色处理;
编辑过程中当需要生成过程版本时, 应选择无压缩模式, 以减少编解码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当完成图像编辑后进行视频文件导出时, 编码及封包的设定也尤为重要, 它决定着输出文件的图像质量。考虑到不同的应用情况, 我们应尽量选择高码率、专业编码等参数, 若要将视频放到网上, 必须输出低码流时, 也别忘记输出一版高码流以便存档;有必要的话应将原图片文件打包一并保留, 以便备用。
4. 拍摄经验
延时摄影在拍摄过程中最大的威胁就是来自外部的触碰, 不像参数的设定等可以自己掌控, 所以选择一个良好的位置尤为重要, 哪怕是视角稍差一些, 也比在拍摄过程中出现别人意外触碰的情况好。当预感到旁人有可能碰到相机时, 必须毫不犹豫地提前做出警示, 因为拍摄过程中发生了碰撞将会使你的心血白流。
在景别不好确定的前提下, 尽量使用广角镜, 拍摄出更广的角度, 便于后期裁剪构图, 毕竟大自然的美景不易获得, 机会遇见了就不能错过。
在拍摄日出日落的时候, 通常选取前后各一小时区间拍摄, 伴随着的一个难题是我们无法准确判定日出日落的精确位置, 特别是拍摄日出时。这时, 我们可以在手机下载相应的应用 (如Sun Surveyor Lite) , 通过软件可以根据你所在位置, 精确定位太阳出没的方位、时间。
在拍摄斗转星移的场景时, 应该避开全月, 毕竟月亮是最大的光污染源, 我们可以通过查看软件 (如Agile Microsystems) 来获得月相更多的信息。而拍摄点星星时, 通常将北极星放置在画面中央 (可使用Sky View Free软件寻星) 。这时全部星星会围着它逆时针旋转, 而旋转角度取决于你拍摄的时间长度, 一般4 个小时仅旋转约60 度;曝光时间不宜太长, 否则星星移动会划出弧线 (EOS 6D/24mm<20秒, EOS 550D/24mm<13 秒) , 这么短的曝光时间若想拍到星星就必须提高ISO, 应不少于3200。当然也有人特意要这个弧线效果, 所有这些除去经验, 我们都可以通过查询应用软件来得出 (如Photo Pills) 。拍摄星空必须会计算ISO、光圈、速度, 在试拍样片无误的情况下才可正式拍摄, 否则将会前功尽弃。
活动景物的延时摄影效果比起固定镜头要好看得多, 因此有条件时可以添置电动云台、滑轨、摄影小车等辅助设备。当然这会大大增加现场操作的难度, 如果要拍摄日出日落, 则更要精准计算时间。所以拍摄这类活动场景时, 一般不会一次成功, 总要经历两三次。这在气候条件万变的今天, 再加上城市污染环境, 要拍摄出满意的效果实属不易。这时, 依靠经验将可以有效减少拍摄次数。在没有条件使用这些辅助器材时, 我们还可以通过软件简单实现位移、Zoom in、变速播放等效果加以弥补。
在一些大场景、还想移动拍摄 (不可能架设长滑轨) 时, 目前流行Hyper Lapse拍摄法, 即人工等距等时移动三脚架拍摄景物, 移动数十米甚至百余米。这一方式适合在广场等宽阔场景, 一般车辆无法抵达的路径, 拍摄效果让人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