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过程(精选10篇)
判定过程 篇1
摘要:HACCP是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只管重要的危害的一种体系, 它能够预防控制、消除影响食品安全的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危害的有效分析方法, 在纸杯发酵乳的生产中进行食品危害性分析, 并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及内控标准进行关键值管控, 并制定管控方法, 可以确实提高纸杯发酵乳的食品安全程度, 提升产品品质。可以据此结合生产实际制定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完善, 对指导纸杯发酵乳制品的生产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HACCP,发酵乳,危害分析,关键管控值,关键控制点
HACCP体系以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基础, 识别特定危害, 确定控制措施, 确保食品在消费的生产、加工、制造、准备和食用等过程中的安全[1]。HACCP是一种评估危害和建立管制体系的工具, 着重强调对危害的预防, 识别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环节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2]。通过对加工过程的每一步进行监视和控制, 从而降低危害发生的概率[3]。任何HACCP体系应当具有适应变化的能力, 例如, 设备设计、加工方法以及技术发展等方面的改进。HACCP体系可应用于从初级生产到最终消费整个食品链中, 它的应用以对人体健康风险的科学依据为指导。在HACCP管理体系原则指导下, 食品安全被融入到设计的过程中, 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最终产品检测。HACCP体系为食品提供了一个比传统的最终产品检验更为安全的产品控制方法[4]。
发酵酸乳是人类巧妙地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生鲜乳制造的一类食品, 具有独特的风味, 丰富了大众的饮食生活。发酵酸乳具有减轻“乳糖不耐受症”, 调节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平衡, 降低胆固醇水平等营养特性, 是老少咸宜, 风味款式多样的营养食品。在发酵酸乳生产过程中引入HACCP进行限值管控, 能充分保证食品安全、产品风味一致性。
1 发酵酸乳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剖析
发酵酸乳利用牛乳、羊乳等生鲜乳作为主要原料进行特征菌发酵生产, 生产过程与其它灭菌乳、巴氏乳有相同之处也有许多不同。以HACCP为工具进行生物、化学和物理性危害分析, 其生产过程中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危害[5,6]:
生物性危害:细菌和病毒, 包括大肠菌群、金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霉菌、酵母等。
化学性危害:天然毒素 (如黄曲霉毒素M1) 、食品添加剂 (如各种防腐剂, 酸度调节剂, 禁止使用的色素、调味剂, 超过限量规定的色素、香精等) 、食品清洗剂和消毒剂残留、兽药残留、农药残留、有毒重金属元素及化合物污染、机械润滑剂及各种油液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
物理性危害:金属碎屑、粉尘、泥土、饲料颗粒等。
这些危害性因素有的是原料乳生产中带入的, 如各种抗生素、农药残留、饲料颗粒、清洗剂、黄曲霉毒素及放射性物质;有的是人工加工造成的, 如各种食品清洗剂、机械润滑油液、违禁限添加剂、防腐剂等化学物质;有的是环境造成的, 如粉尘、泥土、草木碎屑、各种细菌和病毒。
2 发酵酸乳生产工艺过程及其HACCP关键管制值的监测方法
2.1 发酵乳酸生产工艺过程
发酵乳酸生产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2.2 纸杯发酵乳HACCP关键管制值的监测方法
2.2.1 内包材检测
每批次新纸杯到货后抽取3~5箱, 每箱取5~10杯, 从中每箱抽一杯做微生物涂抹检测;
其余做物理性检测及渗漏和抗压检测。入库包材保存应符合库存卫生要求, 并在保质期一年内使用完。抽样不合格报生产质量负责人并报采购部门拒收。
2.2.2 生鲜乳
每批次生鲜乳在奶槽车上分取微生物检测样和理化指标检测样, 微生物检测按GB19301表3要求, 另外检测黄曲霉毒素M1, 三聚氰胺和脂肪、蛋白、酸度、温度和酒精实验。
2.2.3 生产用水及设备
生产用水及设备卫生情况, 每日根据生产频次抽检, 至少每周每台设备检测一次微生物涂抹实验。生产用水符合GB5749标准。
2.2.4 发酵乳终止发酵后
每缸抽取微生物检测样和理化指标检测样, 按管制值对比检测结果。
2.2.5 杯奶保存
杯奶灌装包装后入冷库暂存, 要求冷库温度3~8℃, 装车前打冷保存时间在6小时以上。并抽取每批号抽取成品留样及检样6份以上, 检样按GB19302标准检测对比结果。
3 发酵酸乳生产过程的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判定
3.1 纸杯发酵乳HACCP关键管制值的设定
3.1.1 原料乳关键管制值
按GB19301生乳的国家标准, 所用的生鲜乳应符合微生物限量符合菌落总数≤2×106CFU/g (m L) ;污染物、农药残留符合GB2763及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告;兽药残留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公告;真菌毒素符合GB2761的规定;原料乳温度:4~6℃;杂质度≤12×10-6;酸度14~16oT (酒精实验酒精浓度75% (V/V) ) 。
3.1.2 发酵乳关键管制值
按GB19302发酵乳的国家标准, 发酵乳菌种:保加利亚乳杆菌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嗜热链球菌或其他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使用的菌种;
微生物限量符合GB19302表3规定;乳酸菌数≥1×106CFU/g (m L) ;发酵终止酸度控制73~78oT;灌装前暂存温度控制13~18℃ (不能暂存超过2小时) ;
脂肪、蛋白等理化指标符合成品标称值, 最大偏差不能大于0.2g/100g。
3.1.3 发酵及灌装设备卫生关键管制值
发酵缸机管道菌落总数≤5CFU/cm2、灌装设备灌装头菌落总数控制≤5CFU/cm2。
3.1.4 纸杯内包材关键管制值
纸杯包材内壁涂抹检测菌落总数≤5CFU/cm2;渗漏性试验酸性液体保存7天以上渗漏率≤10%;抗压实验单杯成品灌装封合后抗压30kg以上为合格。
3.1.5 其它生产用水及清洗消毒用酸碱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生产用水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标准规定;生产消毒用酸碱符合。
3.2 纸杯发酵酸乳生产过程HACCP关键控制点的判定
关键控制点是将食品安全危害消除、防止或者降低到可接受范围的, 可控的某一必须步骤。判定关键控制点可以通过“CCP判定表”从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危害的严重性来判定。
纸杯发酵酸乳生产过程的CCP判定如表1所示:
4 结论
以《GB/T 27341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 体系食品生产企业通用要求》和《GB/T 27342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HACCP) 体系乳制品生产企业要求》讨论分析纸杯装发酵乳生产过程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因素, 并讨论其食品安全生产关键控制点和关键管制值、管制方法对保护消费者, 提升产品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日常生产管理中会不断发现新问题和矛盾, 标准体系只提供了指导原则和分析方法, 具体分析和控制需要我们结合生产管理实际不断分析和提高, 这样HACCP才能真正保护我们的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柳, 陈博, 崔媛媛, 等.HACCP体系在我国食品企业中应用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 2010, (4) :646-648.
[2]林莉.我国食品行业应用HACCP体系的状况及建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5, 8 (37) :86-87.
[3]吴汉民, 韩素珍.HACCP体系的原理[J].宁波大学学报 (理工版) , 1998, 1 (11) :84-89.
[4]黎远彬.HACCP原理在绞股蓝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科技, 2013, 15 (167) :97-89.
[5]李怀才.食品安全控制体系HACCP通用教程[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
[6]许晓曦, 霍贵成, 赵秋莲.液态奶生产安全控制系统 (HACCP) 的关键控制点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 2004, 11 (32) :45-49.
小测试判定中风 篇2
如何才能发现自己、家人或身边的人已经中风了?对此问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脑血管专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王艺东表示,中风也有报警症状,可以通过身体的细节表现来观察。
1.突然发生口角歪斜、上肢或下肢无力、麻木,尤其是发生在一侧时。
2.突然发生神志模糊、讲话不清或理解困难。
3.突然发生单眼或双眼视物不清。
4.突然发生行走困难、头晕、平衡或协调障碍(醉酒步态)。
5.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
温馨提示:
如果出现以上的情况,表示已经中风或疑似中风了,应立刻联系120送往有急救条件的医院。
3个测试辨中风
王艺东表示,由于中风发病突然并且紧急,常常会有相应的征兆。以下3个简答的动作,可以叫患者进行尝试,若有1项不能完成,就已经基本确定患者已经出现中风征兆,需要立刻送往医院进行溶栓取栓的救治。
语言测试:请患者复述一句短语,患者说话不清楚或者无法说话。
微笑测试:请患者“露齿”或微笑,患者一侧面部表情不正常。
举手测试:请患者闭眼,双臂平举10秒钟,一个手臂无法维持。
温馨提示:
为了能方便记忆,王艺东还向读者传授中风辨别口诀:“言语含糊嘴角歪,胳膊不抬奔医院。”
3个步骤及时救
第一步:遇到怀疑中风的患者,应及时联系120送往有急救条件的医院;
第二步: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解开衣领,有假牙者应设法取出,及时清除口鼻中的呕吐物及痰液;
第三步:昏迷患者应侧卧位,运送途中要保护好患者,避免其头部发生剧烈摇晃和震动。
温馨提示:
中风发病后6小时内符合取栓条件或动脉溶栓条件的,应给予机械取栓或动脉溶栓治疗。越早接受治疗,残疾率越低,治疗效果和康复效果就越好。
判定过程 篇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以下简称《课标 (2011年版) 》) 倡导通过“过程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浙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章第5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习全等三角形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命题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逆命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在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时会经常用到;研究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采用的特殊到一般和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对认识数学有指导作用.生成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过程和蕴含的分类探索 (六个元素中的一个、两个、三个, 及三个元素中的三条边、两边一角、一边两角、三个角分别进行探索) 的思想和用画图与实验来发现与证实结论的方法;用生成的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和蕴含的演绎思想及研究几何命题的一般过程等.这些对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和个性有积极的影响.基于“过程教育”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第1课时) 的教学应该怎样操作?笔者在“过程教育”指导下对这节课进行了教学设计, 并在象山县骨干教师带徒活动中进行了教学实践, 课后获得了观课教师的广泛好评.现把它整理出来, 以飨读者.
2教学实录
环节1:经历提出问题的过程———明确研究问题
师:我们知道,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由此可得:如图1, 在△ABC和△A′B′C′中, 若AB=A′B′, BC=B′C′, CA=C′A′, ∠A=∠A′, ∠B=∠B′, ∠C=∠C′, 则△ABC≌△A′B′C′. (依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师:由于上述6个条件中, 有些条件是相关的, 能否在上述6个条件中选择部分条件, 简捷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呢?本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揭示课题)
环节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生成“SSS”判定方法
师:现在请大 家先任意 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 使△ABC与△A′B′C′满足上述6个条件中的一个 (一边或一角分别相等) 或两个 (两边、一边一角或两角分别相 等) .你画出的 △A′B′C′与△ABC一定全等吗?
师生活动:学生画图, 教师巡视指导.
师 (待学生画图结束) :满足上述6个条件中的一个或两个, △ABC与△A′B′C′一定全等吗?为什么?
众生:△ABC与△A′B′C′不一定全等.因为可以画 出符合条 件的△A′B′C′与△ABC的形状、大小不一样.
师:满足上述6个条件中的3个, 能否保证△ABC与△A′B′C′全等呢?我们分三边、两边一角、一边两角、三角几种情况来进行讨论.
师:现在请大 家先任意 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A′B′C′, 使A′B′=AB, B′C′=BC, C′A′=CA.然后把画 好的△A′B′C′剪下来, 放到△ABC上, 它们全等吗?
师生活动:学生画图并进行叠合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
师 (待学生操作结束) :满足A′B′=AB, B′C′=BC, C′A′=CA, △ABC与△A′B′C′一定全等吗?为什么?
众生:它们一定全等.因为符合条件的△A′B′C′与△ABC能完全重合.
师:一般地, 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师:现在老师提出一个反思性问题:当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确定时, 三角形的形状、大小能完全确定吗?为什么?
生1:三角形的形状、大小能完全确定.因为符合条件的所有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生2:通过画图发现:若先画AB, 则AC和BC的交点是唯一的.
生3:若先画AB, 则AC和BC的交点有两个.但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师:非常好!大家通过画图达成了共识:当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确定时, 三角形的形状、大小被完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它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之所以房屋的人字架、大桥的钢梁、起重机的支架等采用三角形的结构, 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能起到稳固的作用) .
环节3:参与尝试方法应用的活动———合作解答有代表性问题
师:现在我们先一起来解决问题1.
问题1已知:如图2, 在四边形ABCD中, AB=CD, AD =CB.求证:∠A=∠C.
师:要证∠A=∠C, 只要证什么?
生4:只要证△ABD≌△CDB.
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够了吗?
众生:够了.
师:谁愿意来陈述其证明的过程.
生5:我来陈述.
师:好!在已有的条件下还能推出哪些结论?
生6:∠ADC=∠CBA.因为△ADC≌△CBA.
生7:AD∥CB, AB∥CD.因为△ABD≌△CDB, 可以推出 ∠CDB = ∠ABD, ∠CBD=∠ADB.
师:你在参与这个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生8:证明之前要分析, 以发现证明的方法.
生9:证明之后要反思, 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
师:非常好!证明之前的分析和证明之后的反思是研究几何命题的基本环节.
师:现在我们再一起来解决问题2.
问题2如图3, 已知∠BAC, 怎样用直尺和圆规作∠BAC的平分线AD?
师:角平分线AD是怎样的几何图形?
生10:角平分线AD是射线.
师:射线AD的端点在哪里?
生11:射线AD的端点就是角的顶点.
师:如何确定射线AD?
生12:只要确定点D的位置就可以了.
师:好!怎样确定点D的位置呢?角平分线AD有何特征?
生13:它把∠BAC分成了两个相等的角.
师:根据你们的经验, 在怎样的条件下可以产生两个相等的角?
生14:对顶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同位角相等.
生1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师:现在请大 家利用上 述知识, 把∠BAC分成两个 相等的角:∠BAD和∠CAD.
生16:用对顶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不能把∠BAC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能把∠BAC分成两个相等的角.因为先用作图的方法在AB, AC上各取一点E, F使AE=AF, 再用作图的方法在∠BAC内取一点D使DE=DF, 这样△ADF≌△ADE, 可以得到 ∠BAD =∠CAD.
师:你的分析很有道理.现在老师就依据你的思路来展示作图与说理的过程.
(1) 以点A为圆心, 适当长为半径作圆弧, 与角的两边分别交于E, F两点.
(2) 分别以E, F为圆心, 大于 (1/2) EF长为半径作圆弧, 两条圆弧交于∠BAC内一点D.
(3) 过点A, D作射线AD.
射线AD就是∠BAC的平分线.
事实上, 在△ADF和△ADE中, 因为AE=AF (作图) , DE=DF (作图) , AD=AD (公共边) , 所以△ADF≌△ADE (SSS) , 所以∠BAD=∠CA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即AD平分∠BAC.
师:在定点D时为何要大于 (1/2) EF长为半径?
生17:否则两条弧不相交.
师:你在参与这个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数学活动的经验?
生18:作图之前要分析, 以发现作图方法.
生19:作图之后要反思, 以欣赏作图过程.
师:好!作图之前的分析和作图之后的反思也是研究作图问题的基本环节.
环节4:参与回顾与思考的活动———合作进行反思与总结
师:本节课研究了哪些内容?我们是怎样研究的?
生20:本节课研究了“SSS”及其应用.生成“SSS”采用的是分类讨论和用画图与实验来验证的方法.
师:一般地, 研究几何命题要经历哪几个步骤?
生21:研究几何命题要经历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在图形上标注已知条件→写出已知与求证→观察基础上猜想→从结论出发分析→从条件出发推理→反思证明方法及还可得到哪些结论等.
师:证明之前的分析有何意义?
生22:证明之前的分析是发现证明方法的重要途径.
师:证明之后的反思有何意义?
生23:证明之后的反思有助于深刻认识涉及的几何命题及发现更多的证明方法.
师:你认为还应该继续研究什么?
生24:还应该继续探索两边一角、一边两角、三个角能否作为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师:好!这节课我们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用分类探索的思想和用画图与实验的方法得到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SS”方法, 还在“SSS”的应用过程中获得了研究几何命题的一些经验.在“SSS”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涉及的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 合情推理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演绎思想等.
3教学点评
《课标 (2011年版) 》倡导的“过程教育”是指关注数学结果的形成、应用的过程和获得数学结果 (或解决问题) 之后的反思过程的育人活动.依据“过程教育”的含义, 全面的教学内容是落实“过程教育”的前提;完整的认知过程是落实“过程教育”的关键;和谐的教学方法是落实“过程教育”的保证.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认知过程和教学方法符合“过程教育”的精神实质, 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3.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教学符合“过程教育”
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命题是全等三角形性质的逆命题, 根据构造逆命题的规则, 可以构造出63个全等三角形性质的逆命题.由于学生还没有逆命题的概念, 所以不能采用构造逆命题的方式来讨论, 只能采用分类尝试检验的方法, 但这种方法也渗透了构造逆命题的思想.当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获得数学结果的认知过程短暂和获得数学结果之后的反思过程缺失的问题, 而用大量时间用于用获得的数学结果解决具体问题, 导致学生没有经历必要的思维“站点”, 失去了欣赏数学结果和感悟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等的机会.这个探索性数学活动的内容不仅包括“SSS”和三角形稳定性的性质, 也包括分类探索的过程和蕴含的分类思想、尝试检验的方法、合情推理的思想等;认知过程既有画图、实验、概括, 以产生“SSS”, 也有产生“SSS”之后的反思, 以认识三角形稳定性的性质;教学方法采用了教师价值引导下的先放后收的适度开放的方法.这符合“过程教育”, 能使学生经历获得“SSS”的思维“站点”和感悟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3.2“参与尝试方法应用的活动”的教学符合“过程教育”
用生成的方法解决具体问题是整节课认知过程的后半段.当前课堂教学普遍存在解题之前的分析过程短暂和解题之后的反思过程缺失的问题, 而是采用“大容量、快节奏、高强度”的应试模式, 导致学生失去感悟蕴含的解题策略、方法和技巧的机会.这个参与式数学活动的内容不仅包括用获得的知识与经验解决具体问题, 也包括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分析→论证 (或作图) →反思”和蕴含的数形结合思想、演绎思想等;认知过程既有引导学生经历分析、论证 (或作图) 的过程, 以解决具体问题, 也有解决具体问题之后的反思, 以感悟证明之前的分析和证明之后反思的意义;教学方法采用了教师价值引导与学生自主建构相结合的适度开放的方法.这符合“过程教育”, 能发展学生的智慧技能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3“参与回顾与思考的活动”的教学符合“过程教育”
课堂总结也是整节课认知过程的后半段, 旨在再认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及进一步感受研究的意义.当前课堂教学普遍采用让学生谈收获与感受的课堂总结方式, 由于这种方式开放度太大, 再加初中学生还缺乏谈收获与感受的视角与视点, 导致这个环节成了虚设.这个参与式数学活动的内容不仅包括回顾研究内容, 也包括回顾研究方法;认知过程既有教师引导下的学生合作交流, 以回顾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也有学生交互反馈基础上的教师总结性讲解, 以总结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教学方法采用了教师价值引导下的先放后收的适度开放的方法.这符合“过程教育”, 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并对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总之, “过程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其教学原则是:尽可能引领学生去发现真理, 当无法找到引领学生发现真理的路径时, 用阐明真理的方法, 只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才用奉送真理的方法;其教学特征是:教学内容全面, 认知过程完整, 教学方法和谐.这节课的教学操作方法符合“过程教育”的精神实质, 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值得参考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如何判定灯泡亮暗 篇4
灯泡工作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光能,灯泡亮暗主要决定于单位时间获得光能的多少,但是,由于灯泡消耗的电能并不能全部转化光能(不考虑何种颜色的光),所以,灯泡亮暗跟它的实际功率和灯泡工作时电能转化为光能效率(以下称发光效率,发光效率是指电能转化为光能与消耗的电能之比)有关。因此,判定灯泡亮暗要根据具体条件进行分析,笔者认为至少要分“同一类型灯泡(主要是指额定电压相同、发光效率相近)正常工作、同一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同类型但额定电压不同(如:均利用钨丝炽热发光、额定电压不同)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工作、不同类型灯泡(主要是指各类型灯泡各自的发光效率不同,如白炽灯、节能灯、LED灯)工作”等四种情况进行讨论才能比较有效科学地回答如何判定灯泡亮暗。
1同一类型灯泡正常工作时亮暗取决于灯泡的额定功率
白炽灯工作原理:电流通过灯丝时,电流做功,产生电热,灯丝的温度升高,达到白炽状态而发光。对于额定电压相同、发光效率接近的一类型灯泡正常工作时它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所以,灯泡正常工作时亮暗取决于灯泡的额定功率,额定功率越大,灯泡就越亮;反之灯泡越暗。
2同一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工作时亮暗取决于灯泡工作时的实际功率
白炽灯工作情景:电流通过的灯丝时,电流做功,产生电热,灯丝的温度升高,达到红炽状态就发光,由于灯丝温度比周围温度高,会向周围散热,当灯丝的温度升高到某一值时出现热平衡,灯丝保持一定的高温值,而这一温度跟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有关,灯泡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也越大,灯丝的温度越高,灯泡的发光效率也越高,它的实际功率也越大,灯泡更亮;反之灯泡越暗。
3同类型但额定电压不同的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亮暗还要考虑灯泡的发光效率
从第二点讨论可知,同一类型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电流通过灯泡的灯丝做功,灯丝发热发光,灯丝温度的高低将影响其发光的效率,灯丝的温度较低时发光的效率较低,灯丝的温度高低要看实际工作情况。所以,同类型额定电压不同的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亮暗既要考虑灯泡的实际功率也要考虑灯泡的发光效率。下面,用几个特例进行理论分析,用一个实验加以验证。
3.1实际功率相等亮度不一样
“12 V 12 W”灯L1、“6V3W”灯L2并联接在6V的电源上(设灯丝电阻变化忽略不计,下同),这两灯泡的亮度如何?根据条件可得两灯泡的实际功率都等于3W。但亮度却不一样,灯L1较暗,其原因是:灯L1的灯丝温度比正常发光时低,它的发光效率比正常发光低;而灯L2正常发光,它的发光效率与正常发光相同。因此,虽然灯L1和灯L2实际功率相等,但是,由于灯L1发光效率较低,灯L1的亮度比灯L2暗。
“12 V 12 W”灯L1、“6 V 3 W”灯L2串联接在12 V的电源上,同理可得出灯L1和灯L2实际功率都等于3 W,但是,由于灯L1发光效率较低,灯L2的亮度暗。
3.2实际功率大较亮
“12 V 6 W”灯L1、“6 V 6 W”灯L2并联接在6 V的电源上,因为灯L2的实际功率6 W,灯L1的实际功率只有1.5W,且灯L1的灯丝温度比正常发光时低,它的发光效率比正常发光时低,可以判定出“6 V 6 W”灯泡比“12 V 6 W”亮。
“12 V 6 W”灯L1、“6 V 3 W”灯L2串联接在18 V的电源上,两盏灯都是正常发光(发光效率相近),灯L1和灯L2实际功率等于各自的额定功率,灯L1实际功率大于灯L2实际功率,所以,灯L1比灯L1亮。
常见:“220 V 60 W”、“220 V 15 W”两盏灯串联接在220 V照明电路上,“220 V 15 W”灯比较亮,就是因为它的实际功率比较大、发光效率相对高一些。
3.3
实际功率大反而暗
“12 V 12 W”灯L1、“6 V 2 5 W”灯L2并联接在6 V的电源上,灯L1的实际功率是3 W(发光效率相当低),灯丝发红不太亮,灯L2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即2.5 W,灯L1灯丝正常发光较亮,所以,灯L1实际功率大反而较暗。
“12 V 12 W”灯L1、“6 V4 W”灯L1串联接在14 V的电源上,灯L1的实际功率大约5.33 W(发光效率低),灯L1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即4 W,灯L2灯丝正常发光较亮,因此,灯L1实际功率大反而较暗。
3.4如果只知道定性关系为:实际功率大、发光效率低与实际功率小、发光效率高,两只灯泡亮暗无法判定。
3.5实验验证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做一实验来体会:用实际功率大小判定灯泡亮暗有时是错误的。具体方法:将“110 V 15 W”两白炽灯串联后接到220 V照明电路上、将“220 V 60 W”两自炽灯串联后接到220 V照明电路上。观察它们发光情况,大家一定会说“110 V 15 W”白炽灯更亮,而这时“110 V 15 W”白炽灯实际功率是15 W,考虑到灯丝电阻的变化,“220 V60 W”白炽灯实际功率略大于15 W。
综上所述,同类型但额定电压不同的灯泡不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亮暗不能只看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灯泡的发光效率高低不能忽视。
4不同类型灯泡亮暗不能忽视灯泡发光效率
时下常说的(CFL)节能灯、LED灯(是发光二极管),20 W的节能灯(是靠荧光粉发光)亮度、12 W LED灯亮度、100 W白炽灯亮度相当,所以,我们说“60 W白炽灯正常发光比20 W的节能灯正常发光更亮”就不对了,20 W的节能灯亮度应该比40 W白炽灯更亮吧,所谓的节能灯,实质是电流做功时电能转化为光能的效率高,应该称之高效灯更合适。
通过粪便变化判定相关疾病 篇5
1 红色粪便
1.1 当鸡排烂胡萝卜色稀粪时
可以考虑是否患了小肠球虫。剖检变化:小肠黏膜和浆膜上有许多粟粒大小的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坏死点。
1.2 当鸡感染了盲肠球虫时
排血便, 剖检变化:盲肠肿大2~3倍, 呈暗红色, 坚实, 肠内容物大部分为血液。
1.3 当鸡感染了肠毒综合症时
排西红柿色的稀粪, 剖检变化:肠壁菲薄, 肠内容物呈血色蛋清样或米脓样、西红柿样。
1.4 当鸡感染了坏死性肠炎时
排黑色带有血样粘液粪便, 剖检变化:肠道表面呈灰黑色或污绿色, 肠腔充满臭气, 内有血样内容物。
2 白色粪便
白色稀粪主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鸡的肾脏损伤, 使尿酸盐排泄障碍, 导致排出白色稀粪。
2.1 雏鸡白痢排白色浆糊状稀粪, 剖检变化:肝脏肿大, 表面有雪花样坏死灶。
2.2 传染性法氏囊
排石灰样白色稀粪。剖检变化:胸肌、腿肌呈涂刷状出血, 法氏囊肿大, 外包一层黄色水样膜, 呈紫葡萄状。
2.3 雏鸡大肠杆菌
排灰白色粪便, 剖检变化: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
2.4 鸡肾型传支
鸡前期出现呼吸道症状, 后期排白色水样稀粪。
2.5 痛风
又称尿酸盐沉着症, 排白色稀粪或较干燥的石灰样粪便。剖检变化:肾脏肿大、苍白, 体内各器官组织广泛沉着灰白色尿酸盐。
其他引起尿酸盐沉积的疾病。
3 绿色粪便
绿色粪便形成原因是, 因为某些疾病造成胆汁不能再肠道内充分氧化, 而随肠内容物急速排出形成的。
3.1 病毒性疾病如鸡新城疫、禽流感、禽霍乱等。
3.2 细菌性疾病如大肠杆菌、禽副伤寒、巴氏杆菌, 白冠病、白细胞原虫病等。
4 水样稀粪
鸡排出水样粪便, 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4.1 饲养管理原因饮水过多、饲料中镁离子过多。
4.2 疾病原因轮状病毒、冠状病毒感染。
5 硫磺样粪便
鸡排出硫磺样粪便是由盲肠肝炎引起的。盲肠肝炎又称黑头病或组织滴虫病, 剖检变化:盲肠高度肿胀2~5倍, 盲肠内有“肠芯”, 横切面呈同心轮状, 肝脏表面有凹陷黄白色或黄褐色坏死灶。
6 细长条状有粘性的粪便
鸡排出细长条有粘性的粪便是由慢性球虫病引起的, 剖检变化:小肠有许多白色点状坏死灶或环状坏死灶。
疾。
2治疗
(1) 土霉素0.3g, 内服, 2次/d, 连用3d。 (2) 用磺胺胍0.5g、鞣酸蛋白、次硝酸钠、碳酸氢钠各0.2g, 或加呋喃唑酮0.1~0.2g, 水调灌服, 3次/d。 (3) 大黄10g、酒黄芩15g、焦栀15g、积实10g、厚补15g、青皮10g、甘草15g、朴硝25g (另包) .将7味药研碎, 加水400 ml, 煎汤至150ml, 然后加入朴硝并使其溶解, 1次内服, 1次/d, 连用5d。 (4) 乌梅 (去核) 15g、炒黄连20g、黄芩15g、郁今20g、猪苓15g、焦山查20g、神曲20g、泽泻20g、干柿饼 (切碎) 1个, 上述药物研碎加水400 ml, 红塘为引, 1次内服。
经治疗后, 除死亡1只外, 大部分羔羊痊愈。3预防
(1) 加强怀孕母羊的饲养管理, 使之膘肥体壮, 这样产下的羔羊体质好、抗病力强。同时, 要保证产后母羊吃饱饮足, 使之能提供充足母乳, 促使羔羊体质健壮。 (2) 接产过程中要注意消毒和卫生, 栏圈内应保持清洁、干燥、温暖。 (3) 发生和流行这种疾病的地方, 应给怀孕母羊注射痢疾菌苗, 或羔羊生下12h后, 连喂3d土霉素, 1次/d, 15~0.2g/次。
三角形形状的判定 篇6
一、应用函数的性质
例1 (2007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 设a, b, c是△ABC的三边长, 二次函数在x=1时取最小值则△ABC是 () .
A.等腰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
解 由题设,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 得
因此, 有a2+b2=c2.
故△ABC是直角三角形.选答案D.
二、应用质数的性质
例2 (第十一届“希望杯”初二第二试) 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是a, b, c (a, b, c都是质数) , 且a+b+c=16, 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 () .
A.直角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
解 ∵a, b, c都是质数, 又是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且a+b+c=16, ∴a, b, c中只能是一个为2, 另两个都为7, 故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选答案B.
三、应用非负数的性质
例3 (2004年北京市初二复赛题) △ABC中, BC=a, AC=b, AB=c, 且满足试判定△ABC的形状.
解 由配方, 得
由非负数的性质, 得
∴a=b且a2+b2=c2.
因此, △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四、应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
例4 (第19届“希望杯”初二第一试题) 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则△ABC一定是 () .
A.等边三角形B.腰长为a的等腰三角形
C.底边长为a的等腰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 由已知, 得去分母并因式分解得 (b+c) (b-a) (c-a) =0.
因为a, b, c是三角形的三边, 由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性质, 有b+c>0.
故b-a=0或c-a=0, 即b=a或c=a.
因此△ABC一定是以a为腰的等腰三角形.选答案B.
五、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例5 (2007年肇庆市初中数学竞赛题) 如果三角形一个内角等于其他两个内角的差,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不能确定
解 设△ABC, 根据题设, 不妨设A=B-C, 由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 得A+B+C=180, 代入上式, 得2B=180, 则B=90, 故知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选答案B.
六、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例6 (2008年广东省初中数学竞赛初赛) 已知a, b, c为△ABC的三边长, 且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c-b) x2+2 (b-a) x+ (a-b) =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则这个三角形是 () .
A.等边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不等边三角形
解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得
化简, 得 (a-b) (a-c) =0,
所以, a-b=0或a-c=0, 从而得a=b或a=c.
又由已知, 可得c-b≠0, 从而得c≠b.
因此, △ABC是等腰三角形.故选答案C.
七、应用配方法
例7 (2007年肇庆市初中数学竞赛) 设a, b, c是三角形的三边长, 且a2+b2+c2=ab+bc+ca, 关于此三角形的形状有以下判断: (1) 是等腰三角形; (2) 是等边三角形; (3) 是锐角三角形; (4) 是斜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说法的个数是 () .
A.4个B.3个C.2个D.1个
解 将题设中的关系式的两边同时乘以2后, 配方并整理得 (a-b) 2+ (b-c) 2+ (c-a) 2=0.
从而, 得a=b=c.
由此知, 此三角形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 也是等边三角形, 还是锐角三角形.故选答案B.
如何判定电动机故障 篇7
一、看。
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出现异常, 其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通过仔细观察便可以对一下故障进行判定。
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 定子绕组若发生短路现象, 电动机会冒烟, 通过观察便可看出。其次, 若电动机发生缺相运行故障或过载, 电动机转速会变慢, 伴有沉重异响。另外, 运行正常的电动机, 若突然停止时发现接线松脱处有火花产生, 可以判定是由于某部件被卡住或者由于保险丝熔断所致。若发现电动机运行是剧烈震动, 可以判定电动机没有固定完全, 或地脚螺栓松动, 另外若是传动装置被卡也会出现电动机震动现象。最后若发现电动机连接处或者接触点部位出现烟迹或者烧痕和变色的现象, 那么可以判定电动机运行过程中局部过热, 或者绕组烧毁, 而导体接触不良也会造成这一问题。
二、听。
若是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 若无故障那么会出现嗡嗡的声响, 声音较轻且均匀, 不会伴随有特别的声响以及杂音。若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噪声, 包括通风噪声、轴承噪声以及电磁和机械摩擦噪声, 这些问题均有可能是电动机出现故障或者可以是作为故障先找而出现。
1对于电磁噪声, 如果电动机发出忽高忽低且沉重的声音, 则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定子与转子间气隙不均匀, 此时声音忽高忽低且高低音间隔时间不变, 这是轴承磨损从而使定子与转子不同心所致。
三相电流不平衡。这是三相绕组存在误接地、短路或接触不良等原因, 若声音很沉闷则说明电动机严重过载或缺相运行。
铁芯松动。电动机在运行中因振动而使铁芯固定螺栓松动造成铁芯硅钢片松动, 发出噪声
2对于轴承杂音, 应在电动机运行中经常监听。将螺丝刀一端顶住轴承安装部位, 另一端贴近耳朵, 便可听到轴承运转声。若轴承运转正常, 其声音为连续而细小的”沙沙”声, 不会有忽高忽低的变化及金属摩擦声。若出现以下几种声音则为不正常现象。
轴承运转时有”吱吱”声, 这是金属摩擦声, 一般为轴承缺油所致, 应拆开轴承加注适量润滑脂。
若出现”唧哩”声, 这是滚珠转动时发出的声音, 一般为润滑脂干涸或缺油引起, 可加注适量油脂。
若出现”喀喀”声或”嘎吱”声, 则为轴承内滚珠不规则运动而产生的声音, 这是轴承内滚珠损坏或电动机长期不用, 润滑脂干涸所致。
3若传动机构和被传动机构发出连续而非忽高忽低的声音, 可分以下几种情况处理。
(1) 周期性”啪啪”声, 为皮带接头不平滑引起。 (2) 周期性”咚咚”声, 为联轴器或皮带轮与轴间松动以及键或键槽磨损引起。 (3) 不均匀的碰撞声, 为风叶碰撞风扇罩引起。
三、闻。
电动机的气味也是能够对设备故障予以判断预防的重要方式, 若发现电动机出现特殊的油漆味, 那么则可以判定, 电动机的内温过高, 另外, 如发现电动机出现焦臭味或者糊味, 则说明电动机绕组已经被烧毁或者绝缘层被击穿。
四、摸。
主要是通过触摸电动机测试其一些部位的温度, 以此对电动机故障进行判定。为了保证安全, 在对电动机外壳以及轴承进行触摸的过程中, 应当使用手背触摸的方式, 若发现温度出现异常, 那么电动机则有可能出现以下故障。首先可能是电动机通风不良, 例如通风道受到了堵塞或者风扇脱落;其次, 有可能是电动机出现过载, 因而强大的电流致使绕组产生大量的热量;再者定子绕组匝间发生短路现象或者电动机的三项电流不平衡, 也会造成电动机过热或者局部发热。而频繁启动或者制动也是造成电动机过热的主要因素;最后, 若发现轴承以及轴承周围的温度过高, 那么则有可能是电动机的轴承发生损坏或者轴承缺油所致。
五、维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将电动机故障判定完后则开始进行维修, 而维修需要注意到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拆卸电动机前需要将电机表面的灰尘利用除尘设备进行清理, 并将电动机表面污垢清除掉。并选择合理的工作场所对电动机进行拆卸, 在拆卸钱需要要将周围环境清理干净。其次要熟悉电动机的检修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结构特点, 并准备好维修所需要的专用工具以及专用设备。
上述内容准备完全后需要对电动机故障、缺陷进行进一步的判定检测, 若有条件, 那么在拆卸之前对设备进行再次检测。即令电动机负载运行, 对设备的各个部位进行振动、温度以及声音等检查, 并进行转速以及电压、电流的测试, 最后在令电动机进行单独的空载运行, 不进一步检测, 测出电动机的空载损耗以及空载电流, 并进行相关记录的保存。
在拆卸钱需要将电动机电源切断, 并将设备外部接线拆除, 做好记录。并选用适合的兆欧表进行绝缘电阻的检测。为了判断电动机绝缘状态以及绝缘变化, 并保证同检修过程中所测得的绝缘电阻较为接近, 应当将在不同温度下得出的绝缘阻值换算到75℃, 继而在进行比较判断。
参考文献
[1]刘静宇.远程智能电动机监控保护装置的设计与研发[D].华东理工大学, 2011.
教育改革成败不可简单判定 篇8
如何评价教育改革成败
评价教育改革成败,一般而言,需要重点关注几点:
一是看改革是否达成了原定目标。教育改革会出现偏差,有时会完全偏离原定改革目标,有时会部分偏离;有时会出现“改革表面化”现象,相关政策和举措只是被“象征性执行”,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更谈不上实现改革目标;有时还会出现“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的现象,形成“替代式执行”,导致改革落空。这些表现,都可以视为改革的失败或者部分失败。
二是看改革是否取得了其他未预料到的结果。需要特别关注改革的附带效果即非预期的、预料之外的改革效果。某些教育改革出现附带效果是难免的,而在人们的印象中,附带效果似乎带有贬义,但实际上它并非总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利的。附带效果不管是否有利,都是综合评价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例如,某项教学改革并没有达到原定的“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改革目标,但无心插柳柳成荫,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我们也可以认为此项改革不是失败的。
现实中,有些改革的确实现了原定的改革目标, 按道理讲可以认为是成功的,但是此项改革解决了一个问题,却带来了更多更棘手的问题,改革的收益与带来的问题相比微乎其微甚至是负值,这种情况下, 不能认为此项改革就是成功的。在实际教育改革中, 此种情况并不少见。
三是利益相关者是否对于改革的效果满意。教育关乎千家万户,利益相关者的范围极广,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包括:目标群体、直接受益者、直接管理 (实施) 者、资源提供者、其他社会组织和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学生、家长对于教育改革是否满意,成为衡量某项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衡量尺度。而利益相关者甚至是同一类利益相关者,如家长,对于教育的看法未必一致, 即便相对一致, 也未必正确。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只是根据上述三点判断教育改革的成败是不够的,因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可能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如一些区域和学校为单纯追求升学率而进 行的改革), 这种改革 越成功,教育就越失败,这类改革一开始就 是失败的;有些家长判断教育改革成败的标 准是错误 的,家长对于改革越满意,改革可能就越失败。
因此,必须用更上位、更基本的标准,来统帅种类繁多、多如牛毛的教育改革活动。这个标准就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任何教育改革,如果其目标或者其过程 或者其结 果,与此标准有违,我们就很难说此项改革是成功的。
是否应该宽容“教育改革失败”
不能简单地以“是”与“否”来回答这个问题。
有些教育改革的失败,是不能允许的,也是不能宽容的,而是要实行问责制,予以严厉追究责任的。 在有些区域性的教育改革以及学校改革中,有些改革是个别领导随意任性、主观决策、好大喜功、追求错误政绩观的产物,改革过处伤痕累累,问题丛生,后患多多。所以,允许失败不一定是教育改革的推进器,反而有可能成为一些决策者、管理者任性用权的最佳借口。
同时,我们又应该对一些改革持积极的宽容态度,特别是要鼓励教师在课堂层面的微观探索。
教育有其特殊性,判断其改革成败应该非常慎重。教育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发展的有些维度如品德、审美素养等很难评价衡量;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非常复杂; 教育具有长效性,很难在短期内衡量教育成败。
因此,需要用科学的方法、翔实的数据,而不是肤浅的感知,来判定教育改革的成败。另外,要有静待花开的耐心,教育的长效性决定我们不能以急功近利的心态论教育成败,要给教育改革留出充分的时间去持续推进、去收获最后的硕果。
任何改革都有风险,改革本身就有不确定性。谁也不想失败,关键是,一旦失败或者局部失败,不要急于放弃改革,而是要以科学精神用科学方法找到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进而予以改进。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败往往连为一体,而且短期内很难断言成败。因此,宽容很有必要,宽容的本质是等待,是不要心急和焦虑。
什么样的教育改革容易失败
以下四种教育改革容易失败:
一是改革方案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存在问题。往往有的教育改革目标过于理想化,有的目标不够清晰,缺乏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只是一种广义的教育要求,难以有系统化的教育成果检测指标, 在实施中学校以及教师对改革要求的理解各不相同, 这种改革效果自然不会好。
二是改革对执行者的素质要求过高。一些改革对执行者的创新性和能动性的要求过高,如一些学校对于本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提出了过高的要求,教师难以胜任,导致改革停滞。
三是改革的实施资源和环境条件不佳。教育改革的实施需要足够的资源,特别是充足的经费、良好的教育设施设备、过硬的教师队伍,有利于推进改革的学校文化,然而现实中这些因素往往并不理想,成为教育改革中的障碍或困难因素。而且,教育中的一些问题,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问题,对此的忽视极易造成教育改革的效果不理想。
另外,密集推进教育改革也容易导致改革失败或者低效,因为密集的改革使得改革的资源条件严重稀释和短缺,使得某项改革难以持续,从而难以积淀成 “成功”的成果。
要使教育改革走向成功,要提高教育改革的成功率,除加强执行者能力建设、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以外,最为重要的是提高教育改革的理性化、科学化程度,理性地推进改革。
在改革开始前,不要随意决策,要花大力气、用长时间做好教育改革方案的调研和论证工作,切勿使教育改革仓促上马。需要大力提高教育改革方案的科学性。
同时,也需要提高教育改革决策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水平,民主化可以充分了解民意民情,可以充分利用民智,法治化可以遏制教育决策中的一言堂、个人专断等“人治”现象,这些都可以促进教育改革的合理性和科学化。
漫谈“编曲”和“作曲”的判定 篇9
运用民间音乐创作歌曲,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从根据原始音调进行较严格的填词开始,到后期根据原始音调进行适度的编曲,再后来根据原始音调进行自由的作曲。创作方法从简单到复杂,音乐形态从单薄到丰满,民间音调在歌曲创作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盘点歌坛上的一些经典歌曲,扎根于民间音乐的作品比比皆是,这种歌曲的旋律常在熟悉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给人亲切感、又给人迷恋感,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创作歌曲中主要有两种署名形式,一种是“编曲”,一种是“作曲”(常简称为“曲”)。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是不同的。许多署名“官司”就是为了“编”或“作”的错位而对簿公堂。笔者也常运用民间音调写歌,在署名时也会为署“编”或“作”而举棋不定,左右为难。为辨清曾经发生的一些纠纷事件的真伪,为自己今后的创作带来方便,最近集中比较了一些已成定论的“编曲”和“作曲”作品的异同,似有所得,于是写成这篇短文,就教于广大读者。
编曲、作曲和学术中的编著、著作一样,都有借鉴部分,也都有独创部分,只是比例不同罢了,编曲时运用原始音调多些,而作曲时运用原始音调少些,这是通常的理解。但由于对“多些”和“少些”只有一个比较模糊的认识,没有一个明确的考量,所以具体操作时就有了困难,一切只能靠作曲者的自律而定。如果歌曲是根据民歌原形改编的,谦虚者署上“编曲”应该说是有自知之明的,不谦虚者署上“作曲”也可能会自圆其说。如果对于不自律的作者碰上了见多识广的大编者,那么,可以在署名问题上及时“纠偏”;如果编者碰上了大名鼎鼎的大作者,那么,在署名问题上只能听之任之,出版后流传开来,只能产生“木已成舟”的无奈。在“编曲”和“作曲”难有定量的情况下,署名还只能靠作者自律把握,实事求是地对自己的作品给予判定。如贺绿汀编曲的《天涯歌女》和龙飞作曲的《太湖美》,两首作品都是根据苏州民歌《大九连环》中的《码头调》创作而成,前者基本套用原曲的结构,只改变了局部旋法,所以署上“编曲”是合理的;后者只运用了前两句旋律,并改变了一些节奏,然后自由引申,由于创作的成分较多,所以署上了“作曲”也是准确的。前辈音乐家对于作品署名的负责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对于编曲的判定不能只停留在加一个前奏(原始民歌大多没有前奏),或改变一些旋法、节奏这个层面上,还可以拓展到更大的范围。由于原始民歌大多比较短小,要成为一首较为丰满的声乐作品,还需对原始民歌的结构进行扩充。各种扩充形态的歌曲都属于“编曲”范畴。常用的扩充手法是可以将若干首短小民歌按照要求有序地组合起来,如程茹辛、晓河编曲的《三杯美酒敬亲人》是由锡剧《老簧调》和江苏民歌《绣荷包》连接而成;佚名编曲的《妇女自由歌》是由山西民歌《苦伶仃》、《交城山》、《卖烧土》、《大挑菜》连接而成(编曲者由于谦虚没有署名)。也可以将一首民歌通过变奏(改变旋法、变化节奏、转换板式或扩大音域)来扩充结构。如刘炽编曲的《翻身道情》、刘烽编曲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程云编曲的《一湾湾流水》、朱正本编曲的《十送红军》、白诚仁编曲的《洞庭鱼米乡》和《挑担茶叶上北京》,这些歌曲都是根据原始民歌进行不同形态的变奏而形成了多乐段的较大型结构。这些歌曲和原始民歌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甚至创作成分很大,但作者仍旧定位在“编曲”上,因为都是基于歌曲主题都来自原始民歌这个原因上。这里再举一个生动的例子,“文革”期间曾风靡过由于会咏编曲的《女社员之歌》,原是一首短小的江苏如皋民歌《挑担号子》,通过作曲者的妙笔生花,在保持原民歌活泼、爽朗的基调上,扩充了结构,扩大了音域,特别是反复出现变徴上行到徴音的“加垛”形态,使旋律生气盎然,别有风味。所以,“编曲”在创作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不一定署上了“作曲”才会抬高作品的价值,有时“编曲”的功能毫不逊色于“作曲”。
对于编曲的判定还有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参照点。有些原始民歌虽然优美动听,但由于歌词大多陈旧,难以表现新生活,有时可以将歌词内容“张冠李戴”,还可以将旋律性格“脱胎换骨”,这不是简单的重新填词,而是独具慧眼的“老瓶装新酒”,使老民歌焕发出新的生命,虽然编曲的成分不多,但变了原民歌的性格,也属于编曲范畴。如贺绿汀编曲的《四季歌》是根据苏州民歌《哭七七》改编而成,这两首歌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但其中有一个共性点就是在不同的时令对亲人的思念,当然,前者思念的是追逐中的恋人,后者思念的是死去的郎君,所以在改编时加快了速度,简化了旋法,符合了新歌的情绪要求。有人说《四季歌》基本是原民歌的翻版,只能作为“填词”,为何还署“编曲”?那要反问一声,贺绿汀拿到了田汉的歌词后,为何在成千上万首民歌中独选《哭七七》来“填词”?使这首看来游离于当时生活的陈旧民歌一鸣惊人,成为了经典。这是编曲者的一大功劳。写到这里,自然会想到王洛宾先生弘扬了新疆、青海民歌的丰功伟绩,他编曲的《阿拉木汗》、《达坂城的姑娘》、《玛依拉》、《半个月亮爬上来》、《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春舞曲》等,都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传唱歌曲。据他说,他先后采录了这些民歌,并大多重新填词或对旋律做了修饰,那么,王洛宾先生拥有“编曲”的版权也是名正言顺的。如果有人妒忌的话,那也要问一声,新疆、青海民歌千百年来裸露在那块土地上,为何只有王洛宾能慧眼识宝呢?把她捡起来,“包装”起来,才成为了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这“包装”就是具备了“编曲”的内涵。
乐坛上争论最大的是郭颂的《乌苏里船歌》是“编曲”还是“作曲”?这种问题往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各持己见,都有道理。说“编曲”者认为主要的乐段基本来自原始民歌,只是改变了歌词,润色了音调;说“作曲”者认为添加了容量较大的、独有赫哲族风味的衬腔乐段,使歌曲更完整,更有感染力。依笔者看,既然创作者为这首歌呕心沥血了,自己定位“作曲”,可以理解他是言之有据的。这首歌热唱了数十年,我们感谢他都来不及,和他较劲这孰“编”孰“作”有什么意思?
当一首歌曲默默无闻时,随你署什么名都是昙花一现,不足为重。当一首歌曲赫赫有名时,往往会论功行赏,计较起署名来。看问题既不能感情用事,又不能捕风捉影,还应实事求是地判定署名。如赵季平作曲的《好汉歌》也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歌曲旋律基本来自河南民歌《王大娘补缸》,应该署“编曲”较为妥当。为了考核自己的眼力,找出了新歌和原民歌进行比较。虽然主题音调如出一辙,但旋法、节奏、句式、结构完全变了,将原来的活泼的女性化性格改变成粗犷的男性化性格,除了钦佩作者高超的驾驭民歌的功力外,还感谢他又救活了一首奄奄一息的传统民歌,署上“作曲”是毫无疑问的,因为给予了原民歌太多的创造性,为传承这首传统民歌作出了杰出贡献。
当运用民歌音调创作歌曲时,特别是不运用具体的某首民歌,而是运用特定地区的特性音调,一般讲署名应为“作曲”。如黎锦晖编曲的湖南风格的《采槟榔》、罗书编曲的陕西风格的《走西口》,都属于融会贯通了当地音调的新创作,应署名“作曲”更为合适,而作者都宁右勿左地署上“编曲”,应该说有些谦虚。有些属于创作性质的民歌风歌曲,连“编曲”都不署,充当了民歌,产生了“误导”的副作用。如被称为河北民歌《回娘家》、江苏民歌《采红菱》、陕西民歌《知道不知道》、河南民歌《编花篮》都是当代作者的“作曲”作品,至少应该是“编曲”作品,而现在干脆不署名,那么只能不断引来有关民歌真伪的争议。所以署错名,不署名的现象都应避免。署名是为了文责自负,署上准确的名,就能大致了解作品的性质,才不会给后人带来“雾里看花”的麻烦。
运用民间音乐创作歌曲是作曲者永远的课题,经常运用的民歌音调要用出新意,未曾运用的民歌要大胆启用。优秀的保留、累赘的删除、拖沓的精炼、单薄的丰满,一切从作品实际出发,不要片面地认为“作曲”一定比“编曲”高明,而将原作的精华都“添油加酱”,变得面目全非。为了使作品能浓郁地表现出鲜明的地方风格,生动地表现出火热的当代风格,并令人耳目一新,在运用民间音乐时,“作曲”——不能太放纵,“編曲”——不能太拘谨。
在署名时,还需遵照约定俗成的大致规矩,以不谦虚也不骄傲的立场,正确地署上“作曲”或“编曲”。提倡自律,在作品的源头上就把好署名关,以防以后产生佚名多多,疑团重重,议论纷纷的被动局面。
在歌曲的流通环境中,则不要太注重“编曲”和“作曲”的纷争,因为本身都是模糊概念,这类纠纷大都是不了了之的无言结局,太多了这种指责,只会挫伤创作者运用民间音乐的积极性。我们期盼的是大家都为民族民间音乐插上翅膀,这才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主旋律。
杨瑞庆 江苏省昆山市文化馆研究馆员
6法判定三点共线 篇10
又因为直线AB, 直线AC有公共点A,
所以A, B, C三点共线.
这是教材给出的解法, 经过思考, 我发现除了这种解法外, 还可以有其他不同解法.现总结如下:
解法2点在直线上法
解法3直线重合法
同解法2易得, 直线AB的方程是y=2x+1, 直线AC的方程是y=2x+1,
显然直线AB与直线AC重合,
所以A, B, C三点共线.
解法4两点之间的距离法
根据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得
解法5点到直线的距离法
同解法2得, 直线AB的方程是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得C点到直线AB的距离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