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电视节

2024-08-23

大学生电视节(共11篇)

大学生电视节 篇1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后, 全国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 大学生数量激增。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猛烈冲击, 则导致企业对人员的需求整体呈相对或部分呈绝对下降趋势。因此, 大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

2011年10月25日, 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限娱令”, 要求从2012年的1月1日起, 各卫视频道在晚上黄金时间, 每周的娱乐节目不能超过两档。此文一出, 各卫视频道纷纷调整节目编排, 积极研发新节目, 以帮助求职者寻找工作为目的的电视求职真人秀就是其中之一。严峻的就业压力和缺乏求职经验的现状, 迫使原本含蓄的东方人开始走上电视荧幕找工作。

在求职竞争中, 传统的求职渠道包括: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及校园招聘会、各类人才市场、大众传媒 (主要是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 、社会关系网等。而今, 电视招聘的加入, 使得传统大众传媒在招聘上全面发挥作用。但是, 电视作为多维度的立体媒体, 有其无可比拟优势的同时, 也对应聘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1求职中的自我营销

1.1 自我营销的定义

自我营销是一种由个人或者团体作为主体参加的活动, 个人或者团体通过自我介绍、履历表等形式手段, 采用包括惊奇性、创意性、幽默性等策略, 展示自我形象、人品以及情感, 以达到个人或团体预期目的的活动。

1.2 自我营销的影响因素

自我营销的效果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可概括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1) 主观因素。

主要包括营销人员的素质和营销人员运用自我营销的方法与技巧。在求职过程中, 求职者自身的内修外养及其将自身展现给招聘单位的方法与技巧属于该因素。

(2) 客观因素。

主要包括接收人的理解度和自我营销策略的影响。对求职而言, 招聘单位对求职者所展示内容的理解程度是一种客观因素。

1.3 自我营销的关键 (5Ps)

(1) 产品。

营销是根据市场需要组织生产产品并通过销售手段把产品提供给需要的客户的过程。产品要想顺利推销给客户, 最基本的要求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 成功的自我营销, 其基本前提是自我营销者满足目标客户需求。

(2) 定位。

任何一种产品的目标市场都必须涉及最核心的消费者。对于求职者来说, 他们的“顾客”就是那些可能对他们感兴趣并能从中发现价值的潜在雇主。定位, 要求求职者能够清晰、全面认识市场需求, 了解企业用人要求及工作发展的普遍路径和规律等, 结合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做出合理的市场定位, 从而实现有效的自我营销。

(3) 定价。

在自我营销中, 求职者必须认真考虑以什么价格出售“自己”这一产品。实质上, 雇主购买的是求职者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性格等, 并根据其可能为公司带来的价值, 通常以工资和其他福利的形式支付薪酬。因此, 求职者首先仍然需要了解自己的价值, 然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市场的一般行情, 从而给自己合理定价。

(4) 促销。

促销实际上是一种沟通活动, 即营销者向消费者传递有关本企业及产品的各种信息, 说服或吸引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以达到扩大销售量的目的。企业宣传自己的产品常使用广告和包装的方法。在自我营销中, 广告意味着把自身积累的资质和价值信息传递给就业市场的买主, 吸引潜在雇主兴趣并影响其购买决策;包装则意味着求职者必须用得体的仪表和言谈举止包装自己, 通过外在形象气质体现自身价值。

(5) 渠道。

美国市场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认为:“营销渠道是指某种货物或劳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时, 取得这种货物或劳务所有权或者帮助转移其所有权的所有企业或个人 ”。简言之, 营销渠道就是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

2电视求职常用自我营销方法

2.1 形象营销

同企业形象一样, 个人形象是相关关系者乃至所有社会公众对个人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 是价值理念、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的综合统一。

在电视求职节目中, 求职者保持并发扬了传统求职中注重外在形象的习惯, 在衣着、行为举止等方面皆表现得体。此外, 电视求职有其特殊性, 即受众不局限于单一企业主体——电视求职作为真人秀类公共电视节目, 出于各方面考虑, 在模拟真实面试场景基础上扩大了招聘主体范围、增加了多媒体展示功能, 有的节目甚至加入了诸如职业规划师等第三方角色。因此, 求职者在形象建设的渠道选择上更为生动、灵活, 很多求职者利用这一优势, 通过VCR回述等方式更加全方位地进行精彩的形象营销。

2.2 立体营销

在产品销售中, 立体营销的关键在于产生立体效果, 包括长短期战略结合等策略。电视求职的自我营销中, 立体营销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全方位的展示。如前例所述, 电视求职的独特性, 使其提供给求职者更多的营销渠道选择, 求职者可以通过VCR简述、多媒体作品展示等方式, 让招聘单位认识到舞台之外更多样化的自己;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评析更为客观公正地树立自己的形象;对于某些具体行业, 如表演行业, 还可以通过现场观众反应获得印象加分。这种营销是全方位的、立体的。

2.3 直接营销

电视求职的面试官不局限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 而是来自各个部门、层次, 既有资深的人力资源工作者, 也有直接负责相应产品或部门的管理者, 还有既掌握行业专门知识又具有管理经验的企业高层。从这个方面来说, 电视求职为求职者提供了直接营销的机会。

直接营销本指一种不通过营销中间人、使用消费者直接渠道进行的送达和交付商品或服务的行为。在自我营销中, 可以将其理解为求职者向直接用人部门推销自我的行为。在电视求职中, 产品生产者——求职者, 与最终消费者——细分部门负责人可以实现双向直接交流, 而不必借助HR这一媒介。因此, 电视求职中的求职者更多地使用直接营销。

3电视求职带来的挑战

3.1 多向交流, 信息量大

求职者在电视求职中需要同时面对各行业领域的达人, 这固然给他们提供了更多机会, 但同时也使得面试过程中的信息更为复杂、流量增大。求职者必须准确传递信息, 迅速接收信息, 并且对信息交换做出得体反应。

3.2 环境复杂, 结论迅速

虽然电视求职基本涵盖了传统求职方式的流程, 但因其表达形式多样性、面试官身份的多样性, 也使得求职者面临的实时求职环境更加复杂。在短短十几分钟时间里, 面试招聘企业就要迅速对求职者做出结论。

这一过程中, 首因效应显得更加突出。因此求职者必须在短时间内凸显核心竞争力, 展现自身优势。

3.3 电视媒体放大效应

电视求职节目作为真人秀, 首先是一种电视节目, 是直接面向公众的媒体。所以, 在电视求职中, 求职者可能因为电视媒体的放大效应, 而不得不面对大于原有尺寸的自身缺陷和由此产生的质疑。

4大学生电视求职建议

4.1 善于倾听

从目前的社会主流导向来看, 招聘单位对初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态度较为宽容, 他们能够理解大学生由于经验不足导致的缺陷。但是这种理解并不意味着一味忍耐。笔者以为, 电视求职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过程, 是一次直面行业先锋、近距离感受其人格魅力的机会。作为初出象牙塔的大学生, 我们应该学会倾听, 在大流量、高密度的信息交换中积累对自己有用的启示。

尽管近日某些求职节目频频发生作为前辈的面试官“为老不尊”现象, 但倾听仍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只有善于沉心倾听, 才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最终获得集萃。

4.2 有效定位

当代中国大学生面临的一种普遍现象, 是自我定位与职业规划的缺失。近年来, 与此相关的研究与探讨愈来愈深入, 社会各界对这一现象给予了广泛关注与支持。我们大学生自己, 也应该有意识地改变相应缺陷, 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笔者以为, 有效定位要求我们在“厚积”基础之上, 积极进行各方面尝试, 找到自己的特长或兴趣所在, 逐步完善自我认知。某求职节目一位面试官曾告诉求职者, 失败是成功之母, 而尝试则是成功之父。只有在不断的尝试中, 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总结、学习, 从而认清自己的方向, 完成短期甚至是长期职业规划。

4.3 坚韧抗压

不论哪种求职过程, 求职者都必然会面临一些压力。电视求职的媒体放大效应, 使针对求职者的质疑更容易在短期被激烈引爆, 所以选择电视求职的大学生, 必须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抗压能力, 提高韧劲。

5结束语

求职是一种自我营销, 电视求职节目的兴起则为这一自我营销提供了新的思路。营销的最终目标在于“适销对路”, 即把对的产品卖给对的客户。要完成这一目标, 既要有产品本身价值做基础, 也需要讲究策略。鉴于此, 除了努力打磨自身内、外形象、气质, 大学生求职者也应该学习一些方法、技巧。

通过电视求职节目, 我们可以发掘一些求职技巧, 掌握企业与应聘信息, 初步认识各行业就业形势。在研究分析中, 笔者总结了一些求职成败的关键点, 按其一般考察顺序排列如下:

5.1 礼仪涵养

礼仪是观人之镜, 镜面有污, 那么再漂亮的人也会照出污点。因此, 展示良好的礼仪涵养是获得他人认同的第一步。

5.2 专业能力

要成功进入心仪行业, 必须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5.3 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决定一个人长远发展的关键。

电视求职为广大大学生提供了极好的自我营销学习材料, 使大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沟通, 认识到专业技能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当然, 作为以收视率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电视节目, 电视求职也有其不足所在。

归根结底, 成才的道路掌握在自己手中, 需要自己主动进行有效管理。自我营销管理帮助大学生找到人生目标、实现人生目标。我们只有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运用科学合理的自我营销方法进行规划和管理, 才能最终铸就自己的成功人生。

参考文献

[1]董小麟, 姚微.论大学生就业中的自我营销[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0, (7) .

[2]揭红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浅谈大学毕业生有效自我营销[J].科技广场, 2010, (10) .

[3]宁迪, 都成.从职来职往看电视求职节目的创新与发展[J].今传媒, 2011, (9) .

[4]牛瑶.浅析几种常用的市场营销方法[EB/OL].http://www.chi-naacc.com/new/287_294_201011/23yi521825280.shtml.

大学生电视节 篇2

我在实习期间是被分配到江油电视台民生新闻这一块,即《民生直通车》这个栏目。首先来看一下江油电视台是一个怎样的电视台。江油是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故里,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先进城市,四川省首批对外开放城市,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良好。所以,这一切也为江油传媒行业的发达奠定了基础。江油电视台是江油市境内最权威的大众传媒,有线电视覆盖全市,受众突破70万,成为江油市覆盖面最广、受众最多、影响力最大、最具价格优势的实力传媒。因此,也就导致了江油电视台节目有着它自己的特色,也就是立足本地,小范围传播,逐渐扩大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民生新闻自然就成为了江油电视台发展的重点。所以,《民生直通车》就在这样的形势下成了江油电视台的王牌节目。栏目里主要还是记者居多,并且设置有一部热线电话,来接听群众电话,跟踪新闻线索,并且目前建立了一个广泛的记者网络,让记者深入整个江油市的县乡,挖掘新闻。

一进这个栏目组,我首先学会的就是撰写适合《民生直通车》这个栏目的新闻稿,这个稿子它是由口导(主持人说的话,起到提起下文内容的作用,也是新闻事实的陈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同样不可少,事实上体现的是“5w”模式)、正文(主持人或配音人员说的话,主要配合接下来画面中的同期声来设置的,也可以说是引出被采访者的话语)、同期声(被采访者回答的话语,声像同步)、编后语(主要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上面的事件进行总结和点评,再引出下一个话题)组成,与真正的新闻稿不同的是,它是把新闻融入到了节目语言中,但都还在新闻这个范畴。对于我这样一个初学者,当然先是看样本,一边看一边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写,这么写到底有什么目的,从模仿开始,一步一步地跟进。有时候可能还会遇到点小麻烦,比如,因为这个稿子写法很灵活,所以在我还并不是很明白每个小段的作用时,就会感到疑惑,为什么两份稿子有这种差别呢。最后在请教老师后我明白了,其实这个变化是根据编者的想法走的,可以灵活多变,而不是硬走一条道路。

在了解了写法之后,就是实战阶段了。我的实战就是跟着栏目组里的记者们去跑新闻,我们到各个地方去采访。提着摄像机,拿着新闻用具,就直奔目的地,由于我还不会用摄像机,所以就只做一些记录,比如某某人的身份,事件的关键词,时间地点人物等,还有一些重要的数据,以便于后面在编辑的过程中间给编辑人员提供方便。我自己不仅仅要写一些东西,还要认真观察我的实习老师是怎样运用镜头来拍摄新闻的,比如为了体现新闻的真实感这个目的,在拍摄上就有很多讲究的地方,白平衡有没有调好,在不同的光线下调到什么程度最好;拍摄的时候“稳准平匀”的要领把握好;采访时焦距应该怎样,需不需要跟焦;镜头的前焦点与后焦点的距离的把握;采访时,切忌出现被采访者的半个部位,我采访时角度怎样才合适等等,都是要讲究和必须拿捏好的。这样你拍出来的新闻才真实,才可信。在采访中还有一个问题也是要注意的,就是采访者问的问题要精准,我需要被采访者回答什么,就用最明白的语言说明,不要提出的问题让被采访者理解有误差,切忌的是问题大而空,尽量小角度提问,被采访者回答起来也容易不易答偏,这需要采访者在提问技巧上下功夫。

采访完毕,接下来就是编稿的过程了。在编稿之前,必须把被采访者的话语全部记录下来,以便在播出时打上字幕和保持编稿的完整性,这是一个极其需要耐心的工作。编者根据自己的构思去选取采访内容,进行整个稿子的完成。要完成这样一份稿子其实并不容易,因为这需要编者很深的文字功底和新闻意识。

这几个程序一起做完,一篇完整的新闻稿才算完成,剩下的就是拿给编辑批改,主任审核,通过的话,就直接运用到节目里面。可以说一条这样的新闻的产生既容易又复杂,看似简单,里面却有着很多耐人琢磨的东西,新闻其实就在于细节,细节的完美,整个新闻才会有血有肉有灵魂。

在实习单位的这段时间,让我对自身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第一,新闻的真实性永远要贯彻始终。这一点在我写新闻的过程中老是把握不准,写出来的东西还是具有明显的主观性,一般新闻应该是客观的,不夹有任何个人主观色彩,该表明观点时大胆表露,但对于新闻事实,要客观公正报道。第二,搞新闻需要深厚的基础。一个新闻事件它不可能一直单独存在,总有与它有关的东西,我们在做新闻时要横向和纵向进行思考和比较,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做铺垫。第三,新闻需要不断创新。在电视台实习时,我发现以前有很多市民都不怎么喜欢看江油电视台,他们觉得节目内容十分单一,基本上全都是时政方面的新闻,既老套,又古板,没有任何新意。但是自从2012年电视台改版后,将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分别开来,提出时政要走出新意,民生要跳出时政的口号,结果收视率明显提升。第四,要明白受众需要什么。这一点对于电视台很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受众的选择,现在的媒体越来越注重双向选择和互动了,但也不能一味迎合观众,要坚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发展道路。比如,江油电视台的《民生直通车》自从开播后,收视率极高,节目中的话题往往成为第二天老百姓的谈资。

一个传媒机构要发展,我觉得受众是关键,受众就是你的顾客,你必须尽一切可能去满足这位顾客的需要,受众就是你的衣食父母,有了受众,就有了更多广告客户,就有了经济效益,这是它的经济属性。但是你不能一味的去迎合,你还肩负着更重要的社会责任,传媒机构和传媒者是社会的导航者,是船头的瞭望者,把握前沿动态,扮演着指挥前进方向的角色,要倡导的高尚的美德,健康的思想和正确的道路,这就是它的社会属性。在市场经济时代,我们不能忽略媒体单位的经济属性,因为媒体单位要生存,但也不能为了经济效益而忽略社会属性,因为媒体单位还有它的责任,所以只有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协调发展,媒体才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于传媒者来说,把握社会发展动态,弘扬社会主旋律,既有思想又有内涵,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传媒人。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我还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训练和体会,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成为一个合格的传媒工作者。

在实习的过程中,也让我更了解了我国的国情。虽然中国现在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但是我们毕竟还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越来越多的问题和矛盾突出。比如,建厂与环境的矛盾,农民与企业的矛盾,民生问题日益显现,我们还需要做很大的努力。还有就是传媒工作者水平参差不齐,虽然这个行业现在处于饱和状态,但是真正业务水平高的十分有限,多而不精,十分杂乱,需要统一规范。另外,干传媒工作极其需要团队合作精神,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再加之现在各行业分工越来越精细,一个人也无法完成所有任务,把采编播这每个环节做到最好,效率又高,质量也好。这就需要团队之间的配合,只有万众一心,节目才会越做越好,电视台才会越搞越红火。

电视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影响 篇3

一、现状分析

(一)助一臂之力——电视对口语交际的促进作用

语言教育学者古德曼指出:当语言具有以下特质时,比较容易学习:是真实的、自然的;是完整的,是有意义的,可以理解的;是有趣的,是与学习者相关的;是属于学习者个人的经验的,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具有社会功能,对学习者而言是有目的的,学习者自己想学的,学习资源是唾手可得的,学习者有使用的自主权。以这些标准来衡量,电视语言具有其中绝大部分特质。因此,通过电视学习语言,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学习过程都会变得较为简单,高质量的电视节目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学生的语言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调查中,83.98%的学生表示,看电视能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电视对学生口语交际的推进作用,主要表现为:

1.提供素材

一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词汇。在调查中,93.26 %的学生都有从电视中学到新词汇的经历。通过电视,学生的词汇积累大大超越了现实生活语境,这种积累为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为孩子“存储了丰富的语言资源,终有一天,他会完全驾驭语言规则、语音系统和词汇”。

二是电视的内容(尤其是热点内容和流行词汇)成了学生重要的谈论话题。在本次调查中,74.34%的学生表示,他们会在生活中经常和别人谈论电视内容;19.21%的学生表示,他们偶尔会和别人谈论电视内容。一些电视中的热点往往会成为学生课余谈论的焦点,如飞船的发射、局部战争、重大灾难等。当然,学生谈论话题与学生的兴趣、性别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男孩对电视中的战争、武打、体育、科幻、侦探类的栏目比较感兴趣,课余谈论较多;女孩则对青春偶像类的节目比较留意,课间交流较多。

2.提供示范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能说普通话的课程目标。“以普通话为基本的播音用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电视节目,其中演员的对白、播音员的播音,以纯正的音调,规范的语言,给学生学习普通话提供了榜样,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部分教师、家长普通话不够标准的问题。在调查中,有83.65%的学生反映他们模仿过电视中人物(播音员及演员)的语言;有90.43%的学生认为看电视能提高普通话水平。同时,无论是电视中的访谈类节目,还是电视剧(含电影)、动画片等,都是交际情境的真实记录,对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得体、有效的交际,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可以说,电视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不可多得的“义务教师”。

(二)白璧微瑕——电视对学生口语交际的消极影响

1.不良语言的误导

电视节目良莠不齐,时不时会出现一些不良语言(主要包括不文明语言以及不规范语言等),很多学生无法甄别而加以模仿,并在生活中运用,导致了交际障碍的出现。不文明的语言,会使听者产生反感、厌恶的情绪,迫使交流中断。目前电视中流行港台腔,在调查中,38.14%的学生认为很好听,36.53%的学生认为很嗲,很想学习、模仿。其实,港台腔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乱用那种嗲嗲的语音,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内地很多中老年人认为这有点肉麻。

2.超越认知的语言,导致语病的出现

电视中的大量词汇,并不都能被学生即时理解。在调查中,有88.14%的学生反映,在看电视的过程中遇到过不理解的词汇,以专业词汇为主。如果这些未被理解的词汇被运用到交际中,就会导致语病的出现。如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告诉我:老师,昨天我和同学玩田径比赛。呵,小小年纪,居然知道田径比赛。于是,我好奇地问她:你是怎么知道田径比赛的?她说是从电视中看来的。我又问:你知道什么是田径比赛吗?她不假思索地回答:田径比赛就是在田里的比赛。“田径”一词显然超越了这个学生的认知水平,结果出现了交际语病。

3.增加学生患语言障碍症的风险

很多家长图省事,把孩子关在家里让他们自己看电视,然后就自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在长时间缺乏交流地看电视的情况下,学生极易产生电视孤独症(即使不至发病,也会增加患病的危险)。患上电视孤独症的儿童,往往不爱与人交流,常常独自发愣,沉默寡言,有的孩子甚至见人就躲,性格孤僻,这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导致语言障碍症的出现。

二、应对策略

(一)以“有度”为宜

在时间上,看电视的时间不能太长,以每天不超过一小时为宜。在内容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收看一些语言规范的节目,内容要和学生的年龄相适应,如动画片、木偶片、儿童文艺节目、知识小品、智力竞赛等。凡不适合学生看的节目,应坚决不让学生看。“取法乎上”,才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二)与阅读联姻

电视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是流动的,常常一闪而过,学生能记住的往往是电视情节,而其中的很多语言很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能记住的语言(不论理解与否)大都是被重复的语言。为了使学生能够记住并正确运用电视中出现的语言,我们必须依赖于一定的重复。这里的重复,不是机械地模仿,更不是鹦鹉学舌。这时候,阅读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阅读相较于电视来说在长效性方面占有最大的优势。如果说电视对学生来说是一份快餐,虽营养不多却美味可口的话,那阅读就应该是一份慢工出细活、以质取胜的大餐。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慢慢领会词语的含义,加深理解,内化积淀,使之成为自己语言体系的一部分,然后正确地运用。我们要推荐与电视节目相近、相关的书籍,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语言。如学生看了动画片《西游记》后,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学生看了连续剧《长征》后,教师可以向他们推荐《丰碑》《三人行》《七根火柴》等文章,这必然会为学生的口语交际锦上添花。

(三)和交流相伴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交际。我们要改变“电视—学生”的单向的信息传输模式,变成“电视—同伴、家长、老师”的多项互动。如在看电视的过程中,老师、家长给孩子解释电视节目中的某些适合孩子的内容,帮助孩子理解;还可以让孩子复述电视内容,培养孩子分析、表达、记忆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再如,老师可以在班级设计“气象站”“每日新闻”等固定交际话题,让学生交流电视中的相关内容,这样学生就能在交际中切实提高交际能力。

大学生电视节 篇4

教育电视节目是电视系统用来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介, 以希望提高人民大众的文化素质, 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具有视觉性、教育性、社会性、受众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但是近年来, 随着电视产业的日趋完善, 节目种类繁多, 尤其是一些娱乐节目的兴起使得教育类电视节目面临尴尬的困境。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人群中最活跃、最具有先进思想的一个受教育群体。从大学生的视角解读教育电视节目或许可为困难中的教育电视节目提供借鉴。

一、教育电视节目的现状

电视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传媒手段之一, 而电视节目则是依附于这种传媒的信息主体。作为教育类电视节目, 具有政策性、知识性、教育性的特点, 其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职业教育和系统学习为主的教育节目, 例如中国教育电视台二套的《跟我学汉语》, 中国教育电视台二套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等;第二类是面向大众的以传播知识为主, 增强知识涉猎的教育节目, 这种节目形式活泼多样, 例如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探索·发现》《百家讲坛》《走进科学》等。

但是,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育电视在现代远程教育中逐渐退居辅助地位。传统电化教育中的电视传媒正越来越受到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的影响。由于受到收视率以及收视评价的影响, 教育电视节目逐渐走向边缘化的倾向很明显。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当代教育》栏目总制片人王桥英在做客某论坛时就曾说过, 长期以来, 教育节目到底做什么, 或者怎么做, 很少有人去研究。然而,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的是, 在中国当前的国情下, 电视媒体无疑是具有最大影响度的媒体。例如, 201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收视率高达95%。因此, 从这一层面上, 通过电视媒体来传播知识, 为教育服务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那么, 怎样利用电视媒体去做好教育节目是当前亟待思考的问题。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的问卷对象是天津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财经大学和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学生。发放问卷500张, 有效问卷476张。选择方式是随机取样。

(一) 问卷内容以及结果

1.您倾向于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

新闻类37%;教育类40%;娱乐类67%;纪录片17%;电影电视剧47%;动漫类26%;军事类19%;财经类33%;

2.您对现在教育类电视节目的了解程度:

非常了解4%;一般了解78%;完全不了解18%;

3.您对目前教育电视节目的总体看法是:

做的很好17%;做的不够好63%;太差了10%;不知道10%;

4.选择您知道的教育类电视节目:

百家讲坛82%;探索﹒发现69%;走进科学65%;世纪大讲堂17%;状元3607%;大学语文讲座12%;Discovery 53%;走遍美国36%;In Chinese乐学中文13%;国学堂9%;健康大学堂16%;空中英语教室27%;screen talk看电影学英语9%;

5.选择您喜欢的教育类电视节目的原因:

风趣幽默43%;内容有吸引力51%;形式新颖35%;主持人风格强烈22%;可扩展知识面43%;知识易学易懂44%;

6.选择您觉得教育类电视节目存在的不足之处:

传播方式单一43%;节目内容枯燥48%;推广不足45%;应用领域狭窄21%;节目内容与实际需求不匹配30%;数字电视普及率低14%;其他2%;

7.您收看教育类电视节目的途径是:

数字电视频道67%;网络视频点播63%;手机媒体15%;学校统一播放5%;数字卫星电视13%;其他方式10%;

8.您认为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传播途径:

数字电视频道17%;网络视频点播85%;手机媒体61%;学校统一播放19%;数字卫星电视13%;其他方式5%;

9.选择您喜欢的教育电视节目互动方式:

现场参与30%;短信互动38%;网络互动50%;电话互动19%;无互动12%;其他互动方式4%

10.您认为受众对教育电视节目的教育需求:

符合9%;基本符合55%;不符合23%;不清楚13%;

11.您认为教育电视节目主要面向的群体是:

面向普通观众66%;面向专业学生40%;面向科研人员12%;

12.您认为教育电视节目对教学最主要的作用:

创新教学模式44%;补充教材内容49%;扩展教学手段36%;降低教学成本18%;扩大教学规模33%;

13.您觉得教育电视台最需要开办一档什么类型的节目:

新闻时事类32%;生活资讯类41%;校园短剧类30%;

(二) 分析和结论

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 当代大学生对教育电视节目的总体现状不是很满意, 主要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节目本身方面, 内容枯燥, 形式单一, 相比之下, 娱乐节目还是吸引了大多数大学生的眼球。这说明当代大学生收看电视节目的主要目的已经不再单单是获取知识, 为了学习而打开电视机观看节目, 而主要是为了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 释放身心的疲劳, 通过观看娱乐节目进而获得精神的放松和愉悦。因此, 制作教育电视节目不应该采用沉重的、说教式的形式, 而应该采用活泼、具有吸引力的方式。

其次, 接收方式方面, 大学生收看教育电视节目的主要途径是数字电视频道和网络视频点播。当代大学生可以说是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 他们对于网络有着很强的亲近感。当代大学生普遍认为网络化是未来信息化发展的主流, 网络是最有前景的传播载体。这说明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接收教育咨询的重要途径, 以后的教育电视节目必须与网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被受众所接受。

再次, 互动方式方面, 过半数的大学生选择网络互动, 其次是短信互动和现场参与。这反映出大学生受众的参与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思想参与, 即大学生希望从电视节目中获得一种主动思考的权利, 从而参与到电视节目中。传统说教式的节目已经越来越令大学生反感, 被动地接受主持人的灌输, 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局外人”的感觉。由此, 我们可以看出, 教育电视节目应注意留给观众足够的思考空间, 让他们由被动地接受到主动地思考。另一种是行为参与,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渴望在话筒面前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互动可以使他们介入其中, 进行双向的交流。

最后, 大学生期待电视台能够播出内容更加丰富的教育节目。例如, 新闻时事类、生活资讯类、校园短剧类等等, 实现“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的统一。那些单纯教育性质的服务, 犹如“授人以鱼”一样, 只是满足了受众直接的、浅层面的需求, 而大学生更期待教育电视节目可以做到“授人以渔”, 既服务又引导, 即在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的同时, 还应倡导健康科学的教育理念, 积极引入理性的思考方式。

通过对最后一题主观题的调查, 概括大学生提出的建议有以下五点:第一, 更好的利用网络这个载体, 提供往期节目的视频下载和文本资料;第二, 将教育电视节目放在黄金时段播出并适当增加档期;第三, 应用领域要拓宽, 内容以实用为主, 同时要易学易懂, 形式更加新颖活泼;第四, 多增加互动方式, 多增加一些贴近学生的栏目, 减少插播广告;第五, 加大投资和宣传力度, 扩大影响力, 提高普及性。

摘要:教育电视的观众主要是从事教育活动和接受教育的人群。当代大学生无疑是这一受众人群的领军者。本文从大学生的视角出发, 通过调查分析他们对于教育电视节目的认知情况, 期待对当前教育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育电视节目,当代大学生,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1]胡小玲, 抗文生.浅谈教育电视节目的发展.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

[2]王宏.探究现代教育电视节目形态创新.中国电化教育, 2009.10.

[3]王思.教育类电视节目与“以人为本”.媒体与传播, 2005.

[4]任奉权, 王炬.寻求专业性与大众化之间的对话.频道视点.

[5]季建华.电视教育专题节目创作漫谈.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6]廖华林, 杨晓娜.谈谈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电视节目制作技能的培养.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年, 第3期.

儿童电视广告对小学生的影响 篇5

摘 要:目前儿童电视广告中隐含着诸多消极、不健康的因素,对小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举止和语言规范产生误导,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父母要转变观点,做到言传身教,及时进行引导和控制;学校要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多开展课外活动;国家要完善广告法律体系中关于儿童广告的规定,加强政府部门对儿童广告的监管;家庭和学校要一起合作,提高小学生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儿童电视广告;小学生;负面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0-0025-03

一、问题提出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广告审查标准》第三十七条对儿童广告作了简要规定:儿童广告,是指儿童使用的产品或有儿童参与演示内容的广告。儿童电视广告是以电视为媒体发送的儿童使用的产品或有儿童参加演示内容的广告。主要包括两种:一是对儿童使用的产品进行广告,如儿童玩具、儿童食品、儿童服装等的广告,可能是儿童演示,也可能是成人演示,或者是成人儿童共同演示;二是儿童参加演示内容的广告,这种广告中的产品不是专门为儿童生产的,但以儿童为主角演示,主要是利用儿童形象做广告。[1]

当前电视已经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2005年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显示,少年儿童接触最多、最广泛的媒体就是电视。[2]儿童电视广告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的生活,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生活。每个以儿童为目标市场的公司都绞尽脑汁地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去创造能够吸引儿童的电视广告,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采取了诸多措施解决问题广告,但是屡禁不止。

二、儿童电视广告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以粤东某地区为例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包括两部分,一是三到六年级的小学生300名,二是小学生家长75名。收回有效问卷:学生253份,家长65份。调查发现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的消费行为、价值观、日常行为以及语言方面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1.儿童电视广告对小学生消费行为的负面影响

(1)刺激小学生的消费欲望

当前儿童产品日新月异,形形色色的儿童电视广告刺激着儿童的消费欲望。调查发现只有25%的小学生没有买过广告中介绍的商品,60%的家长表示孩子在商场里会倾向于选择他见过的广告中的商品,有半数以上的家长表示孩子会经常模仿电视广告中的语言和动作来请求家长给他们购买相关的商品。

(2)导致小学生产生“纠缠的力量”

调查显示,80%以上的小学生承认自己纠缠过父母购买在电视广告中看到的商品的经历,当恳求无效时,70%以上的小学生还会选择吵闹的方式来“纠缠”。

(3)养成过度消费的浪费行为

当今社会,广告大肆赞美消费的好处,许多儿童电视广告在宣传新产品时,也在向儿童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消费与满足是时尚与品位的象征,而勤俭有节制的美德则被鄙视与唾弃。调查显示,60%的小学生表示“用不用我都会让爸妈给我买”。当拥有了某种产品时,只要有新的功能、新的口味、新的刺激、新的包装、新的名称、新的样式出现,原有的产品就变得不再具有价值,追求潮流、追求新鲜的刺激导致他们多次反复购买。

2.儿童电视广告对小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1)使小学生形成享乐主义价值观

很多儿童电视广告对于儿童的消费至上意识不厌其烦地引导,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强化了儿童的享乐倾向。小学生正处在一个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外界信息的辨别能力,理解能力比较差,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调查显示,45%的小学生表示很想拥有“能让学习变成很容易的事的点读机”。将近65%的小学生表示向往电视广告中的那种奢华生活。

(2)使小学生形成物质主义价值观

调查显示,90%的家长认同“广告使他们的孩子产生攀比心理”,60%的小学生表示买东西就要买最好的、最贵的,将近90%的家长认同“广告中有许多庸俗的语言和行为将影响孩子的道德观念”。

(3)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形成独霸意识

在儿童电视广告中,经常出现父母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的场景,这让本身就在家中娇生惯养的孩子们,更加加重了他们的“小皇帝”、“小公主”情结。调查显示:50%的小学生喜欢自己独享拥有的东西,只有25%的小学生选择与自己的伙伴一起分享。

3.儿童电视广告对小学生行为及语言的消极影响

(1)儿童电视广告可能给小学生带来错误的行为指向

一些小学生对电视广告中模特的潇洒动作无限神往,甚至还亲身去实践,最终造成无可挽救的悲剧。例如,《广告大观》在1997年曾有一个报道《模仿广告动作走样,印度一男孩丧生》,讲到可口可乐的一个电视广告片——一名年轻人脚缚弹性绳索从高高的悬崖上跳下,准确地从崖下一辆卡车上抓起一瓶可口可乐——导致两名印度儿童模仿,最后都不幸身亡。可口可乐印度分公司只得停止播放这则电视广告。[3]

(2)儿童电视广告可能给小学生的语言学习带来偏差

大多数小学生都觉得广告中的语言有趣,加上他们具有很强的语言模仿能力,所以广告中的一些语言很容易被他们记住和模仿。调查显示:50%以上的小学生学会了很多广告语言。儿童电视广告中有许多不该让孩子们过早关注的成人化语言,这对小学生的语言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另外,许多广告人都喜欢进行语言创新,借用、篡改成语、古诗、俗语的做法非常普遍,一些小学生由于长期模仿广告中的词语和语句,干扰了他们对语言的学习。

三、原因分析

1.广告本体方面的原因

(1)儿童电视广告自身的特点

①儿童电视广告的表现方式吸引儿童。电视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语言、色彩、图像、动作、音乐等媒体形式融为一体。儿童电视广告短小精悍,冲击性强,表现方式形象、生动、富于变化和节奏,强调立即的视听反应。这些特点正好与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善变的性格特征和注意力时间较短的特点相符,所以儿童电视广告深受小学生的喜爱。

②儿童形象易于化解人们对广告的警惕。天真、可爱是儿童的特性之一,在儿童形象的影响下,人的警惕心理会下降,会对儿童电视广告投入更大的信任,特别是对认知水平还不高的小学生影响更大。

(2)当前的电视广告环境

随着电视的迅速普及,看电视的小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看电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儿童专业频道内经常会大量地、多次地、重复播放儿童电视广告。

2.广告主体方面的原因

《广告审查标准》规定:“儿童广告必须有利于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有利于培养儿童优秀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品德。”[4]当前违反这些规定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多广告主为了追求自身最大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一些儿童电视广告虽然不违法,但内容低俗,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3.广告客体方面的原因

(1)小学生自身的原因

小学生具有好动、好玩的特性,他们喜欢看动态有趣的东西。调查显示,不喜欢看儿童电视广告的只有18%。小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尚未发展成熟,思维方式简单,对电视广告缺乏判断力和自我防御功能,极易受到影响和暗示。调查发现近八成的小学生选择“广告中的人攀高、跳水,很好玩,很刺激,有机会我要试试”,这也证明了儿童电视广告对小学生的行为和语言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

(2)父母的长期缺席

调查发现,由于现代生活压力大,有将近一半的家长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采用隔代抚养或者保姆管理的方式,他们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经常与自己的孩子一起看电视的家长只有9 %,当儿童电视广告中出现一些刺激且危险的动作、大肆宣传消费和不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错误的词语语句时,家长并没有起到及时引导和控制的责任。80%的家长不具备媒介素养和广告素养,有些家长虽然意识到儿童电视广告对孩子的侵害,但没有合适的方法进行引导,当孩子在物质上有需求时,60%的家长都会选择尽量满足他们。

4.其他方面的原因

(1)学校教育的原因

学校作为对小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场所,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很多学校没有意识到儿童电视广告对小学生的不良影响,调查发现,只有10%的学校和14%的教师会偶尔开展媒介素养教育。

(2)儿童广告相关法规不完善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许多规定都比较笼统,执行主体不明确,有关部门的权利、责任、利益不清晰。在管理细节上,规定模糊,操作性差,特别是针对儿童的广告问题,只涉及了一条“广告不得伤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对于什么样的广告行为属于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并没有明确的标准、界定和解释。 [5]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的《广告审查标准》中,虽然规定了什么样的儿童广告不得发布,但这些规定都缺乏执行标准。《广告法》中对儿童广告发布标准的规范也缺乏相关的规定。[6]这样就导致了广告违法行为频频出现,却难以被及时有效惩处。

(3)儿童广告监管制度的不足

我国现行的《广告法》和《广告管理条例》对广告的监管手段缺少明确的法律规定,导致执法力度不严。此外,《广告法》对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儿童广告处罚上只规定了民事责任,相对于违法广告的危害而言,处罚偏轻,达不到警戒的目的。[7]广告监督机关的广告审查以事后审查为主,即事后监管,对广告的监测、检查都是在广告发布后进行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被动性。在发现不良儿童广告时,其损害事实已经发生,因此广告监督管理机关的行政处罚只能起到事后教育、惩戒的作用。

四、关于儿童电视广告的思考

1.父母的教育引导是基础

家庭是儿童道德教育的摇篮,是他们最早接受教化的场所。

首先,家长要纠正观念。小学生在对物质的追求上缺少自律,加之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爱都表现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所以容易形成一种无止境的消费倾向,这些会影响到小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因此,家长必须改变“重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不重视孩子心理发展”的这种错误观点。

其次,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父母是小学生首先学习的对象,他们在认知水平、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影响着孩子。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所以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养成好的消费习惯。

再次,家长要及时进行引导和控制。小学生长期模仿广告中的不健康语言和动作,其价值观等都会受到影响。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做好把关人,适当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就广告内容及时引导,以消除不良影响。

2.学校的正面教育是核心

首先,学校要进行正面教育和引导。学校应担负起教育责任,从根本上保护小学生免受儿童电视广告不良信息污染。

其次,学校要及时纠正错误扩散。学校教师要通过与儿童的相处及时发现错误的苗头,对电视广告在儿童中间引起的“攀比风”、模仿错误的行为和语言等现象进行及时教育和纠正。

再次,学校要多开展课外活动。学校平时可以为学生多开展一些有益的业余活动。通过培养小学生对这些活动的兴趣,从而转移他们对媒体的过度依赖。

3.儿童广告法律法规的完善是保障

国家要尽快完善《广告法》和《广告管理条例》等一切广告法律,使这些法律体系中关于儿童广告的规定更加明确、具体。作为广告行业主管机关的各级工商部门,应在相应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大对儿童广告的监管力度。平时要加强对儿童广告的监测,认真对待有关儿童广告的投诉,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处理。

4.提高小学生的媒介素养是关键

在广告狂轰烂炸的今天,媒介素养是我们在使用媒介时必须具有的素质。由于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极易受到广告的负面影响,所以更需要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首先,学校要积极联系家长。教师要积极倾听家长的意见,了解学生在媒介接触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与家长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方案。其次,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家长要主动了解学校组织的各项教育计划,包括媒介素养教育计划,在生活细节中配合学校实施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儿童电视广告的诉求对象分析[J].学理论,2012(10):175.

[2]张洪生.广告与儿童发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145,146.

[3]刘云峰.试诉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J].北京广播学报,1994(6):56.

[4]邢艳玲.电视广告与儿童心理[J].绥化师专报,2002(9):58.

[5]朱少山.试论儿童电视广告的法律规制[J].商业时代,2006 (33):11-12.

[6]吕蓉.广告法规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33.

[7]符冰.社会认知与管理规范——关于电视广告对儿童的负面影响[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4):80.

大学生电视节 篇6

1 调查设计与数据分析

调查目的: 理论上讲, 目的一定得适合自己的身份, 不要过大承担不起, 知识不够, 钱不够, 但也不可过小, 微不足道、跑题。在导师指导下, 拟了个自以为合适的题目 “艺术专业大学生”对电视台、电视节目、电视剧的若干看法。此题可大可小。大可扩到全国人民, 那是谁都干不起的; 小可小到三五朋友的一时小聚, 没多少意思。从实际出发才划定了那么一个范围, X大学的艺术系。他们是我的朋友和学生。不花一分钱, 大家也算学习, 而且真的有可能发现小小的一点什么, 那就更好。

2 统计量的描述

本次调查所获统计量, 对于每个量的分布作了分布形态的描述。项目 ( 统计指标、参数) 含均值、标准差、标准误差、相关系数等。应用这些参数可以明白统计量的分布形态, 统计量的代表性以及应用价值。这八项指标表明它们的分布除年龄一项外, 都不是常态, 分散的程度比较大。分散度主要表现为, 全部145 例中, 男性111 人女性36 人, 性比例大约1: 3 ; 他们喜欢的电视台、电视节目、演员也不集中。体现出明显的多样、多类。

3 从获得的信息看看他们对本文关心的几个问题所持的观点

有何特色: 本届采用变异数分析法。将调查对象按年龄、性别、班级分别进行分析。

首先看年龄: 年龄分布大体上属常态 “钟型分布”, 是7 个变量中唯一的。本在同一学校就读, 年龄自然相近。与年龄对应的其它参数, 将因调查对象年龄的不同而变化, 这是不同年者们的不同见解。

其次看性别: 性别间的变异数分析, 看到第6 个变量, 即喜欢哪一个电台的问题有明显不同。男学生36 人, 女109, 仅在Var00006 有显着差异 ( P = 0. 002) 。直接说明男女生对于电视台选择倾向有别。

第三看班级: 班级差异是否有价值, 作了分析, 结果表示, 班级即和年龄有关又与性别有关。但是与问卷内容的回答无差异。

4 诸指标间的相关性观察

本文的8 项指标间, 一定存在相关联系。在上节中, 看到了年龄和班级、性别之间联系紧密。那么, 把其它4 个指标如电视台等因素, 也加进去用专门研究相关关系的方法观察, 将成为何种情况? 我们有了相关系数矩阵。从中可见四个有意义的相关系数, R26、R36、R46 和R78。R为相关系数, 右侧数字表示变量。其中最大的也不过0.5。生物学上的经验性考量, 以为0. 3 以下为低度相关, 0. 3 - 0. 7 为中度相关, 0. 7 -1 为高度相关。在艺术专业, 尚未见有所规定。可暂借他们的想法, 来思考我们的问题, 试试。

5 聚类分析

迄今, 分析中的分类是先有分类而后有认知, 如先有年龄, 是主观分类在先。将分析建立在既有知识之上。当然是对的, 而且是主要的分析方法。还有一种, 是路径相反的方法。把数据摆在那儿, 不先分类, 让数据按照其自身的联系规律而分类。方法学上称聚类, 即物以类聚。下面既如此聚类的一个结果:

本文透过具体数据的分析, 体会了对同一批数据从不同方面的观察, 可以使所得概念更为完整, 且可感知其间的相互支持。从年龄分组的观察, 我们看到年轻人比大一点的孩子更喜欢 “潜伏”。从聚类方法的观察中, 看到了, 145 名孩子中对于国家或地方电视台以及一些电视目有不同的偏爱。聚类法, 不作预先的分组, 将数据直接投入运算, 依数据间本来的联系, 同类相聚的 “本性”划分为集团。其实就是从另个角度、侧面作另类的观察。帮我们把思路扩展一下。即一种聚类分析的择要的两个表。上面的, 聚类分析成功地集成了两个类别, 各有其核心, 每个变数的数值便是两个类别的核心所在点。在空间上, 每个聚类组的成员均围绕各自组的核心而分布。这种分类与先按年龄、性别分组的做法截然不同, 分类前无人为干预。分类是以电视台选择倾向为核心展开的, 一个群认为14 电视台好。分到一类的118 人, 喜欢均数为15 左右的电视台, 另一类喜欢均数为5 左电视台。此分析给出的数据, 对以前的分析恰好成为有益的补充。变异数分析阶段, 不可能想到还有另种分类的存在。

6 讨论

经历初步实践, 感觉挺有意识。想不到一些看来挺死板的数值, 经过按规则的分析、重组竟然形成一些有趣的概念。关键在于, 那已不是某个人的东西, 而是一群人的相对共识。

而且, 一堆数值在用不同方法、从不同侧面观察之下, 结果是不一样的。各个概念从不同起点的相互支持, 使得认识更为全面。一位历史学家, 一个说法颇具妥协、包容的力度。说在人文领域, 因为历史不可重复的特点, 不能如自然科学那的方法做出严格的证明。重要的是所获的概念之间的联系必须合情、合理、合逻辑, 说得通即可。

7 本文的主演内容概括如下:

某校艺术系大学生145 人问卷调查材料分析。

用变异数分析法, 先将数据按年龄、性别、年级分组, 按单因素一个水平分析, 得结果是, 年龄分组独对 “潜伏”的看法有明显不同, 年龄较小的倾向喜欢, 年龄较大的倾向不那么喜欢。用聚类分析法看到学生分被为118 人和27 人两组, 一组喜欢数码均值为15 的电视台, 另一组喜欢均值为4 的那些但是泰。其它如年龄等项, 两组基本相同。

至此, 取得的认识属初阶段的描述现状。再引深一步则是还可以回答他们所作的选择, 理由是什么。当然, 也可以用问卷调查法, 只要他们认真、如实地回答。有机会可以试试。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人大, 1999.

大学生电视节 篇7

实习要从大一新生开始。“读书是学习, 使用也是学习, 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毛泽东) 。黑河广播电视台秉承“校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理念, 义务为各大学在校学生提供广播电视新闻策划、采访、拍摄、后期制作、播音等实地培训。2010年, 与黑河学院签订了大学生培养合作协议, 开始有计划、成规模地吸纳在校广电专业大学生在寒暑假和双休日来台里实习———大一学生也不例外, 让他们在步入校门的最初期, 就全方位、零距离地投身传媒产业的改革发展大潮之中。台里每年都根据学生不同的年级和专业, 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 让学生观摩并参与节目的采编播制录———在演播大厅、在编辑机房、在新闻一线, 增加他们对新闻的感性认知, 逐步实现从学生到媒体工作者的良性过渡。

从一线遴选称职的实训教师。每年大批新闻在校生需要实训, 为此, 黑河广播电视台按照部门砍块儿:新闻中心、节目生产中心、广电报社、网站、广告公司等按照部门业务设置和技术力量, 确定每年接受实习人数以及实训时间并从节目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中选拔实训教师。

实训教师需要极强的责任心和耐心, 拥有相当丰富的岗位经验和生活经验, 而且专业技术拔尖。目前, 黑河广播电视台有二十多名记者、编辑、播音员和编导扮演着实训教师的角色, 每人指导的学生, 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是三名以内, 实训期一年, 并由实训教师最终给予实习评价。言传身授, 教学相长, 在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地培养学生的同时, 自身业务也得到相应的提升。

在不断地实战操练中勤奋学习。初到现场, 学生会很茫然, 不知道如何提问, 不知道问什么, 不知道如何拍摄, 更不知道该拍摄什么。这时, 更多地是让他们观摩实训教师如何采访拍摄, 还可以适当地安排他们担当助理———摄像助理或文字助理。通过数次观摩, 来学习电视采访的一般性常识, 发现一般性规律, 并体验新闻劳动。2010年冬季, 外宣采访组带领一名大二学生采访拍摄黑河户外雪地徒步的新闻, 实训教师有意让这名学生肩扛十公斤的三脚架, 在零下30度的严寒中, 和采访组共同徒步近五公里。虽然不用这名学生撰稿、拍摄, 但她却感受到了电视新闻工作者真实的工作状态, 也了解了做一名称职的电视人需要知识、经验和体能上的储备。在走进新闻现场之前, 实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生命比新闻更重要———在新闻现场, 要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他人的人身安全和采访设备的安全。

平时, 要多让学生上手使用采、编、播设备, 练习同期声采访和现场出镜、撰写报道方案, 用勤学苦练来培养工作自信。一定次数的观摩和操练之后, 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参与电视新闻采访实战, 进行同期声提问、出镜、摄像、撰写稿件和编辑素材等, 实训教师要适时给予鼓励, 并指出不足, 加以修正, 并由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全程参与电视新闻生产。实习期间, 实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全程参与新闻生产。在节目策划阶段, 让学生列席策划会等编务例会, 启发他们挖掘新闻、培养其新闻敏感, 促动发散思维, 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在策划会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在指导学生撰写策划方案时, 让学生从占有的各种材料中,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索, 从而构成判断, 作出计划。

在采访中,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新闻现场, 体察稍纵即逝的精彩瞬间, 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细节, 体会肉眼看不到的事物本质和规律。教师还要演示如何拍摄、如何进行同期声采访和新闻出镜, 并给学生机会不断尝试。

在节目后期, 让学生撰写初稿, 教师加以修改。我们曾尝试在修改学生稿件或编辑电视成片时, 边改边做边讲解, 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了解新闻产品的生产。在采集、播音、制作以及新闻终审等各个环节也让学生参与。新闻在本台或其他媒体发表后, 让学生针对这次新闻生产的全程, 总结心得, 梳理经验, 归纳不足, 形成理论, 用于指导下一次实践, 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通过不断地摸索和总结, 2007年至今, 黑河广播电视台已经成功地为黑河学院、黑龙江大学等近十所黑龙江省内外高校实训了近百名新闻及相关专业学生, 其中三十多人通过公开招录、聘用以及大学生见习岗等方式步入各类媒体, 这些曾经的“初生牛犊”已经褪去了当年的青涩和懵懂, 在各自岗位上, 生龙活虎地为新闻事业发展繁荣增添着动力和希望。■

摘要:在客观分析了中国高校新闻教学现状后, 笔者以地方电视台典型经验和自身经历为例, 对电视媒体如何实训新闻专业在校大学生的课题加以探讨, 提出“以更多的新闻实践塑造青年学生职业操守、锻造职业精神”的科学育人理念。

大学生电视节 篇8

“十二五”时期, 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也是北戴河电大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要求的重点时期, 更是发挥办学优势、拓宽发展道路、提升办学实力, 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北戴河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要促进北戴河广播电视大学在“十二五”期间快速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必须认识发展定位的重要性。

一、发展背景

(一) “十一五”发展现状

在“十一五”期间, 我校在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局的领导下, 认真落实学校“十一五”规划,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 在办学思路上, 坚持“面向基层, 面向行业, 面向农村”的办

学方向, 逐步实现以学历教育为主, 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转变;在办学模式上, 坚持开放教育和远程网络教育相结合, 汇集优质教育资源, 使电大的办学实力和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在办学过程中, 坚持规范管理、系统运作、狠抓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得到学习者的肯定;目前我校学历教育在校生规模达616人, 其中:开放教育学员76人, 中国农业大学远程网络学院大专、大本学员203人, 农村“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训工程大专学员61人, 农村“双带头人培训工程”中专学历教育211人, 省电大双沟通学员65人。

2. 我校不仅为各行业、企业和社会成员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

的机会,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 还为各类社会成员更新知识和掌握新的技能提供培训服务。“十一五”期间, 在劳动力创业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非学历教育培训每年平均700人次以上。

3. 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与中国农大

建立远程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为我校的教学、培训提供了支持服务, 实现了向现代远程教育的跨越。

4. 完成新校舍建设和搬迁工作, 在区政府、区教育局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 新建教学楼1025平方米, 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5. 进入省同级电大先进行列:2006年5月我校被秦皇岛广播电

视大学授予考务工作先进单位;2007年11月被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授予2006~2007年教学管理先进单位;2007年7月被河北省广播电视大学授予教学管理先进单位;2007年12月被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授予开放教育管理先进单位;2010年4月被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授予教学管理先进单位。

(二) 发展前景

北戴河区政府提出“打造中国夏都, 建设特色旅游强区”的战略目标, 为实现以上目标, 在未来几年里有五项继续教育的需要:

1. 需要全面提升我区市民的文化素养, 提高学历水平。

2. 需要大量的旅游专业管理和服务人才, 建立“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教育学习平台。

3. 需要广泛开展多类型、多规格的职业教育培训。

4. 需要运用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手段来加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5. 需要广泛建立各种学习型组织, 培养学习型市民。电大具有

系统和网络的优势, 覆盖面广, 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没有围墙的大学。北戴河电大在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必将在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中发挥重要的骨干作用。

(三) 指导思想

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

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中有关“继续教育”的要求, 认真抓好落实工作。

2. 着眼于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全

局, 主动适应社会教育需求和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要求, 按照建设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大学的总目标, 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行业、面向农村办学的方向。

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手段, 发挥电大系统的办学

优势, 有效整合社会教育资源, 坚持“扩大开放、保证质量、强化特色、打造品牌”的方针, 促进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 实现科技和人才强区, 为我区经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 发展定位

1. 电大的机构定位是:政府办的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学校。

2. 电大的社会定位是:全民终身学习的支柱, 学习型社会的平台。

3. 电大的办学定位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 办学与服务并重。

4. 电大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提高市民文化素养, 提升市民学历水平, 增强职业人员岗位技能,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为实现自身定位, 一方面要依托中央电大、省级电大、远程网络教育开展高等学历的教育,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另一方面, 作为地方成人学校, 要发挥自身优势, 按照北戴河区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夏都, 建设特色旅游强区”的战略目标, 为我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 以办学实绩赢得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认可。

二、发展目标

(一) 在“十二五”期间我校发展定位的总体目标

1. 把电大发展成为成人继续教育的基地, 终身学习教育的支柱, 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平台。

2. 把学校建成一流的远程教育服务中心, 一流的开放大学, 全

民终身学习的教育基地, 成为具有特色的现代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大学。

(二) 在“十二五”期间我校发展定位的具体目标

1. 深化办学模式改革, 建立健全在办学过程中的管理制度, 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充分利用我校是中国农大远程教育学习中心的优势和农大

优质教育资源, 办好高等学历教育;充分利用好省里的“农村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和“农村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等优惠政策, 面对农村继续办好大专和中专学历教育。在“十二五”期间, 学历教育每年在校生规模力争达到或超过目前水平。

3. 与政府部门、休疗单位、企业合作, 为在岗人员知识和技术

更新、劳动力创业和技能培训等提供服务, 使非学历教育培训每年平均力争达到1000人次。

4. 建立完善教育教学资源与非学历培训项目 (或课程) 资源, 争取政府支持, 不断改进办学条件, 搭建好教育平台。

5. 在“十二五”期间, 继续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优化师资结构, 建立科学的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

三、主要举措

1.加强党组织建设,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建立完善干部理论学习制度, 做好党风廉政和工作作风建设, 提高干部队伍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发展学校定位上统一认识, 为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2.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以学历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办学思想, 坚持“面向基层, 面向行业, 面向农村”的办学方向, 坚持多层次、多规格、多功能办学形式, 为成人学历教育、劳动力技能培训提供教学服务, 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搭建平台, 为在岗人员知识和技术更新、劳动力转移、再就业等提供教育培训服务。

3.认真总结电视大学几年来的工作经验,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突出抓好办学模式和管理方法的提高, 突出抓好远程教育设备和学习环境的建设, 突出抓好招生与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探索多渠道办学方法, 寻求适合学校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运行机制。

4.加大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整合力度。明确教学资源建设责任, 制订教学资源利用规划, 形成完善教学资源管理模式, 在充分考虑我校实际需要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基础上, 为学员提供学习支持平台。

5.以社会需要、学员需要为中心, 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管理, 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电大有关教育教学管理、考核的要求及相关实施细则进行办学, 严抓招生管理, 严肃考风考纪, 严格教育教学过程管理, 全力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

6.树立服务意识, 探索建立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管理办法和服务规范, 继续开展“送教下乡”“送教到基层”“送教到单位”的活动, 为学员学习提供优质方便的服务。

7.重视教育研究与教育创新, 认真分析、研讨、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经常性地开展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交流活动, 以政策和经费引导鼓励教师参加多层次、多种类学科知识学习, 参加教育研究与教育创新活动。

大学生电视节 篇9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分析

(一)就业心态同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作为一股庞大的急需就业的大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而同时,不少企业也不断发出“不要说招个可用的人才难,就连招个服务员都很难”的感叹!实事求是地说,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来看大学生找个工作并不难,难的是找一个大学生心目中理想的工作。根据北京大学针对2011年高校毕业生进行的大规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仍以“向东向上”为多;在东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52.5%,在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7.3%,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30.1%;按就业地点省份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51.0%,在地级市的占29.2%,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15.5%,在乡镇的占3.8%,在农村的为0.5%。从毕业生就业工作类型来看,表现出技术类、管理类、服务类三足鼎立的特征,但是从事一线生产工作的毕业生依旧很少。

有关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有600多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市场压力巨大。但是从人才市场的总体需求来看,仍然不存在过剩问题。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秦绍德一针见血指出:“大学生就业困难是结构性问题,大学生求职趋之若鹜般涌向大城市、外企,必然导致就业紧张。”[1]许多高校的就业负责人分析认为,如果学生能够将眼光放得更远一点,而不是将眼光仅仅集中在发达地区、外企、进入稳定成长期的行业,就业机会就会更多。否则,政府再怎么开辟就业渠道、高校再怎么调整培养模式,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也还是会难。

(二)就业过程存在隐性歧视加剧了就业难

有研究表明,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歧视,涉及性别、政治面貌、身高长相、年龄等诸多方面。有的歧视类型其荒唐的程度令人瞠目结舌。[2]如在《非你莫属》的舞台上,有老板竟然公开表示他们只招收第一学历是“211高校”的大学毕业生。显然,这对于“211高校”之外的广大毕业生是不公平的。其实,大学生就业最常遇到的歧视是性别歧视,女同学在面试时通常会被直接问是否有男朋友,是否近年内结婚。其次是户籍歧视,甚至有些地方政府要求用人单位优先录用本地人,从而限制了优秀人才向非户籍地流动。西南政法大学曾针对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作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近70%的女生认为在求职过程中存在男女不平等情况。60%的男生也认为这种歧视是存在的”。[3]这些就业歧视对于某一类特定的人群而言是“致命”的,因为是无法改变的。就业不公平、就业歧视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

(三)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制度环境尚需创新

日前,一项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披露:我国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仅为1.94%。据《文汇报》报道,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称,与发达国家20%左右的大学生创业率相比,我国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根据北京市创业指导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2%的北京高校在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真正能落实到行动上的并不多。对于造成大学生创业行动力不足的原因,就目前来说,是现实的创业条件和创业环境。虽然国家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有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前些年出台的《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也带来重大利好,但是由于各地没有出台具体实施的方案,对于学生创业的支持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尽管当前高校都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但指导大学生如何进行创业的专业创业教材基本上没有,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实用的就业指导的师资更是寥寥无几,而且以选修课出现,有的甚至以就业指导、就业咨询等形式出现。

(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阻碍就业

在电视真人秀的舞台上,同样出身知名高校的应届毕业生有的月薪能2万,而有的则铩羽而归,面对众多的岗位竟找不到一份适合的工作;面对职场达人们的提问,有的能对答如流,有的却语无伦次。可见部分大学生素质的欠缺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因素。就业的本质是社会对求职者素质的需要和认可,因此,大学生是否具备社会需要和认可的素质便成了就业的重要因素。教育部一项最新调查也说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二、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火爆背后的原因分析

面对目前出台的“限娱令”的限制,在娱乐选秀、征婚节目江河日下的今天,《中国职场好榜样》、《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荧屏求职类真人秀自开播以来,迅速受到求职者的青睐,成为荧屏上的新宠。节目火爆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寓教于乐具有深意

尽管形式上电视职场真人秀同以往的婚恋节目真人秀一样,绝大多数沿用了《非诚勿扰》等相亲类节目的形式,但由于诉求点不同,婚恋节目强调娱乐,职场节目更贴近大众生活,具有社会指导意义。虽然,电视求职并非荧屏新鲜产物。央视早年就推出过《劳动就业》、《赢在中国》和《绝对挑战》,最后都因效果平平默默退出荧屏。究其原因,综艺节目导演周稚舜曾分析指出,“早年求职节目失败是因承担了电视媒体不该承担的职责,电视的功能首先是传递信息、娱乐轻松,然后才是指导教育”。[4]

电视是一种传播力强大的公共平台,近些年来,许多电视台为了博得一时的收视率,一定程度上存在过度娱乐的现象。满足不了广大观众多样化多层次高品位的收视需求。相反,《职来职往》、《非你莫属》等电视职场真人秀却得到了许多观众的支持和拥护,求职的现场贯穿着笑声、幽默、诙谐,也充满了对当前大众关注的就业问题的深入探讨,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带给观众既有娱乐色彩的冲击,又不乏理性思考的一面。面对不同的求职者,达人们经典而又深入的点评,指引着一个又一个职场新人找到自己的方向。正如北大校长周其凤所说:“我们很热情地合作这件事,是因为关注了大学生、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但是,通过一期录制可能并不能解决所有的就业问题,其中,重要的是《非你莫属》唤起了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唤起用人单位对用人的关注。这里面也会引起各大高校的思考,我们在教育和人才培养里头怎样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的需要,来改进我们的教学工作,这方面可能是更有意义的”。[5]因此,搭建选手和公司之间相互信任的平台,给荧屏前需要职业指导的观众提供实用性的帮助是求职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如此受青睐的关键。

(二)富有价值服务性强

随着“刘俐俐张绍刚口角事件”的热炒,电视求职究竟靠不靠谱成为人们争论的热点话题,尽管自节目开播以来,作秀的质疑就一直存在,但该类节目稳定的收视率及影响力说明电视职场真人秀还是具有一定价值的。一是更能体现求职者个性特点。在电视求职的过程中,一个应聘者的特点会被放大,会有更多的问题被体现出来。企业可以更好地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应聘者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二是从求职者的签约成功率来看。据报道,《非你莫属》大约有30%的签约率,《职来职往》大约有50%的签约率,“有的选手还和用人单位一下签了3年。”[6]相对于电视相亲节目的有花无果,这么高的签约率自然成为求职类节目引以为豪的资本。三是对观众有启发、有指导意义。据统计,在电视真人秀的舞台上,求职者有近30%是应届毕业生,作为求职大军中的主力,他们无疑是这档节目最重要的观众,从受众的角度来讲,节目嘉宾来自各行业,他们或犀利、或温暖、或客观的评判,为初出茅庐的学子们进行就业指导;职场分析师敏锐地发现选手言谈中的细节,妙语连珠地给予求职者以建议。因此,摒除做秀成分,实实在在地帮人找工作,电视求职类节目才能长盛不衰。

(三)搭建平台迎合需要

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社会有经验人士对之前工作的不满,海归归国变海待等等诸多状况下,电视求职类节目为了迎合需要,变得炙手可热。表面上看各个电视求职类节目是为了创收,满足其商业目的。实际上,市场需求的强大推动在很大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相亲和找工作是当代人最难的两大问题,电视求职节目无疑迎合了其中一大需求。据统计,目前中国每年有4000万求职大军、700万应届毕业生,如何为供需双方穿针引线,是让很多招聘网站最费神的事,而电视求职类节目为他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出口。前程无忧的人力资源顾问赵争表示,现在很多招聘网站都与电视求职节目寻求合作,就是看好了这类节目能够提供的资源、知名度及互动性。在这些平台上,一些人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一些人暂时解决了燃眉之急获得了就业机会,还有一些人虽然没有找到工作,但是依然通过电视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的求职意愿和个人才能。没有无因之果,电视求职类节目正是在就业形势的严峻和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强大反差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三、当前电视职场真人秀引发的一些争议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基于作秀的争议,参加真人秀求职者究竟是什么人在当下选秀节目和相亲节目“江河日下”之时,电视

求职真人秀却如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卖字女”、“国民经济男”、“投诉女”……诸于这些极具争议的选手频繁在电视求职节目中出现,再加上老板们为一个选手争执不已,这些现象引起了观众对求职类节目的批评,认为这类招聘是企业作秀多过真的吸纳人才。“如果说作秀,比起企业作秀,我看选手作秀的倒是不少。”[7]电视红人俞夏曾担任《职来职往》、《中国职场好榜样》等多档职场真人秀嘉宾,她曾表示,不止一次在求职节目中遇到曾经的快女选手和参加过相亲节目的人,这些专业作秀高手上节目不是真为找工作,而是自我炒作,向演艺圈推销自己。应该说,从电视求职节目播出至今,作秀的争议就与之伴随,但不可否认电视招聘节目也为求职者打开捷径,带来更多工作机会,乐于在大家面前顶住重重压力表现自己的人更适合参加电视求职真人秀。因此,职业规划师也提醒广大求职者,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求职真人秀这个舞台,求职渠道的选择需要求职者自己认清自己并权衡利弊后再做决策。

(二)遭遇人才纷争,刚踏入职场的大学生究竟应该怎么办

日前,一位在某节目中应聘成功的选手,却在现实中被节目中应聘的企业拒之门外。而他在微博上将此事发布后,立即引起诸多的议论和关注。据了解,在电视求职节目中牵手的双方爽约的现象并不少见,不仅有企业的“拒收”现象,求职者“爽约”的也不在少数。尽管双方之前已有口头上的意向性合约,但却没有书面合同的强制性约束,即使出现求职者遭拒的现象,违反的也只是相关的民事法规。

由此延伸到毕业生在参加各类招聘会求职的过程中,尽管“先实习后签约”已成当前企业招聘新人的主要模式,但有些企业在招聘时,并没有明确告知试用期,当试用期即将结束时,又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这种招聘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很容易一不留神钻进了用人单位设计的圈套,不但白白给用人单位贡献了自己的脑力和体力,丧失了其他的就业机会,而且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任亚刚律师指出:“虚假招聘现象的解决或者减少,仅仅靠大学生和应聘者的努力是很难解决的,国家劳动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成为规范和惩戒这类行为的主体,并且全国人大应当把惩罚这类行为写进相关的法律中,才能使管理部门或者司法部门规范的时候有法可依。”[8]

(三)薪资待遇的高低,刚踏入职场的大学生究竟值多少渴望高薪是每一位求职者的愿望,在《非你莫属》和

《职来职往》的舞台上,我们常常看见有些刚踏入职场的大学生,只因自身出自名牌高校甚或海归人士,就提出了超过人们心里预期的高薪,结果铩羽而归,然而有些时候老板们对于绝对看好的求职者又绝不吝惜薪资,在《非你莫属》的舞台上,21岁女大学生能求得八千月薪。而日本海归却只得三千工资,那么,作为职场新人,大学生求职究竟该如何给自己“定价”?正如职场达人刘惠璞在《非你莫属》的节目中曾经说过,人才永远该被低估的,过分高估是他和企业的双重损失。大多数的成功人士的从业起点都很低,试工期不足千元的薪金待遇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年轻人在求职的时候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过高估价自己的能力和社会价值,如果把找工作定义成找高薪,那只会浪费应聘者和企业的时间和精力。

四、电视真人秀求职类节目对当下大学生就业的价值导向分析

(一)就业心态要摆正

作为即将踏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常常在低不成高不就的彷徨中错失良机,甚或很多大学生的求职诉求中带了很多附加条件,比如首先要解决户口、必须去500强的企业、初出茅庐即要求做大客户销售等等,不切合实际的就业心态往往使供需双方对接不上。

现实职场是残酷的,不会因为你是弱势群体就对你格外客气,也不会因为你学历高就另眼相待。良好的就业心态才是谋取好职位的第一步,如果自认为学历高就盛气凌人,自认为学历低就处处表现得唯唯诺诺,那么不但失去了就业的机会,还失去了最重要的自信。从一定意义上讲,未毕业,先失业,不是因为没有工作机会提供,而是就业能力结构失衡;就业难的关键,也不是因为毕业生多,教育水平下降,而是自我认知的能力模糊,就业信心和自我价值期望的下降。包裹着娱乐外壳的《非你莫属》向人们诉传达这样一个启示,职场是个绝对残酷的社会,不会因为某人的生活格外困苦就法外开恩,也不会因为某人拥有高学历洋文凭就轻易获得良田美池,高薪工作可以有,但是要靠脚踏实地认真打拼出来。许多在电视职场上成功者的案例告诉我们,机会面前勇敢争取,降低就业的期望值,找工作其实并不难。

(二)个性特点要鲜明

比起一般求职,电视求职首先考虑的是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所以应聘选手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是栏目组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拿目前人气最高的《非你莫属》为例,“证件哥”、“北大女”、“天津小伙”等求职者之所以能通过这一平台走红,与其具有的鲜明个性特色分不开。正如导演周稚舜所言,有个性才有话题,“求职者的筛选标准是要有明确的诉求点和一定的代表性,不是所有人都能秀,他有无舞台价值,能否顺应电视观众的诉求,才是关键”。[9]作为刚踏入职场求职的大学生来讲,是否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是左右HR能否录用的关键,在渴求工作的毕业生之间,或许专业技能的差别不会特别大。即使在工作岗位上,大家每天做的事情也不可能区别很大。但有了一项特长就可能会比较引起重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职场定位要准确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所有职场中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非你莫属》主持人张绍刚认为,“现在的年轻人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少职业感、目标感和职业定位。在找工作时,年轻人首先要明确自己以后到底要干什么,职业规划是什么。不能一上来就说我能做一二三四五,我的求职方向是五个方向,没有人能同时在五个方向发展”。[10]中智职场专家应利表示:“职场不相信眼泪,有强烈的求职意愿和感人的故事并不能保证通向成功。只有能力过硬、定位准确,才能符合企业需求。因此,刚入职场的大学生们要先挖掘自己的特点,再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找工作。首先一定是要知道自己是谁,能干什么,然后再结合兴趣,因为职业和100%的兴趣是两回事。”

(四)看学历更重能力

现在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转换观念,跳出一味追求高学历的误区,从全方位考察人才,即要求人们常说的“综合素质”。他们注重应聘者的人品,而不单单只看重应聘者的学历或是证书。《非你莫属》节目中有位应聘者刘某,人民大学英语系在读硕士,响当当的名头让人们自然而然在她头顶加注一道光环。很可惜,学了七年英语的刘某,表现却出乎意料的糟糕,没有让人看出硕士生应有的风采。职业规划师Frank的一席话道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一个人优秀,不能光看外表和学历,她哪里优秀了?明明内心就很脆弱,难道就因为她拥有高学历,BOSS在招聘的时候就会迷失吗”?[11]职场真人秀节目不同于其他真人秀节目,考验的是选手自己真实的职场能力,包括短时间内的策划,快速反应能力,办事能力,还有交流沟通能力;在真人秀的舞台上如果说学历是敲门砖,那么能力才是通行证。

(五)不打无准备之仗

北京物资学院2009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毕业生吴敏,以个人的细致和认真求得爱国者DV工作,为珍惜这次难得的面试机会,他不仅对现场的18位达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个性和爱好的分析,而且对同期选手也进行了先期了解,真正做到了知己知彼,最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动了在场的达人们,正如主持人李响说到的吴敏是对节目最尊重和准备最充分的求职者,相反,也有一些求职者尽管外貌形象气质都挺不错,但是现场被达人们一问,就被问出来无知了。因此,作为职场新人,面试好比是一场考试,既然是考试,那么就需要对考试的范围和要求有大致的掌握,这样才能够有的放矢的去迎接考试。多一份准备,就多一份收获,多一份付出就多一份回报,更易把握成功的瞬间机会。

(六)心理素质要过硬

每一位求职者自信或是紧张的站在真人秀这个舞台上,在短短时间内展示出自己的特色对于求职者来说并不是一件轻松简单的事情。招聘企业高官们犀利的语言、挑剔的眼光、专业性的发问,无形中会给普通求职者带来极大的压力。对登上求职真人秀舞台的求职者来说,面对这种一对多的面试场面,学会如何抛却紧张回答面试官的提问,并获得对方的认可极为重要。假若求职者没有较高的心理素质往往是难以应对这种场面的。

因此,在大学生就业难和难就业的背景下,作为初出茅庐的青年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职场中立足并有所发展,唯有脚踏实地,提高综合素质,科学定位,着眼长远。

摘要: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电视求职类节目以其新颖独特的形式成为当下在校大学生们最喜爱的节目之一,新颖的求职过程以及招聘达人们精彩的点评,无论对于求职者还是正准备踏入职场的大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就业观,引导正确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立足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探讨当前电视职场真人秀火爆背后的原因对帮助大学生们解决“就业难”、“难就业”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电视求职

参考文献

[1]宗晨亮.扩招不是大学生就业难“罪魁”[EB/OL].www.jyb.cn.2009-3-5.

[2]李长安.歧视理论与女大学生就业[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6).

[3]谢锦添,王慧.消除歧视树立正确人才观女大学生就业不再难[N].中国教育报,2007-3-1.

[4]肖黎.“电视求职”异军突起披上“相亲”节目外衣[N].楚天金报,2011-6-2.

[5]刘桂芳,陈倩倩.《非你莫属》走进北大校园[N].今晚报(天津),2012-4-9.

[6]贺剑.电视求职秀谁才是赢家[N].都市女报,2011-8-11.

[7]记者.电视求职企业做秀多过招聘台上成功台下却遭拒[N].广州日报,2011-10-24.

[9]王玉琪.警惕落人“虚假招聘”的陷阱[N].北京青年报,2011-3-29.

[10]桂杰,张绍刚.娱乐从来不是我们的追求[N].中国青年报,2012-1-22.

广播电视大学语文教学新思维 篇10

语文教学作为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广播电视大学为加强对语文教学的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将大学语文教学的思维多元化,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以文化为主线的教学方式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各学科也都在这种联系中获得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应该摒弃作为独立工具性学科这种观念,在教学中应该把“文化”作为主线,建立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文章的整体解读,应该从多方面挖掘信息,让学生对于文章有更深的掌握,而且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因此,在当前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为薄弱、人文课程开设较少的情况下,大学课程就自然而然的肩负起了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

2、教学原则遵循学术性、趣味性、应用性

大学语文课程是所有学科中开展时间最长的一门学科,相对的综合性也很强,因此,开展语文教学必须遵循应用性原则,趣味性原则以及学术性原则。首先,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博学多才自然是很重要的。作为语文教学的老师,应该更多地关注语文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并及时将这些信息传授给学生,让“学术性”体现在教学中。其次,教学应该遵循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展开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全面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最后,语文教学更应该遵循应用性原则。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应用,语文教学也应该注意学科的实用性。语文课程的实用性,既有“形而下”的语言层面的应用,又有“形而上”层面的“用道”,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些资源都可以转化为经济资源,都可以对接现代企业管理,这是“形而上”的“大用”。

3、把学习方法作为基础,以理论分析为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学习方法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在这个信息化发展的社会,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对于教师教学也是一种挑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教师必须在课堂上传授更多知识。但是面对繁杂的知识体系,教师传授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学生要想掌握更多知识,就需要掌握更多学习方法,按照教师教授的理论案例进行更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具实际情况,采用一些常用的文学学习方法,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4、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要想打破语文教学独立的局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应该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将语文教学放在一种开放的环境中,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比如:八月十五中秋节,团圆饭、月饼,这都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这也反映了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的影响是非常有力的。倡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文化也是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5、构建全面的、开放的考核评价标准

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的一种方式,评价标准的合理性,直接影响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的程度。传统的一纸决定考试的考核形式,已经不适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而且会影响培养全面人才的目标。因此,要改善我国现阶段人才培养的现状,必须建立合理的考核标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考核标准激励学生更好的开展语文学习。与此同时,也要把基础知识的考察和创新能力的考察放在同等地位,强调超越前人、挑战权威的意识和做法,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的功能性也日渐体现出来,广播电视大学在语文教学中探索的新思维,是语文教学的一次改革,也是提高人才质量的有效措施。各学校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可以在广播电视大学语文教学新思维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更新,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使人才的培养在社会中更具有竞争力。

大学生电视节 篇11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学生培养和教学上还处在探索和逐步完善的阶段, 但目前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重理论, 轻实践, 出现了社会对编导人才需求和编导专业人才匮乏的矛盾。因此, 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 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实践价值, 它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的关键,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 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路径进行探析, 为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提供一个可具操作性的思路。

一、调整课程结构, 加大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应用型强的专业,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节目编导、策划、创作等方面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它的教学要依赖强大的技术支持, 如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导播台等, 学科性质及学科特点决定了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强调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动手能力, 特别是对电视节目创作能力的培养。因此, 秉承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造性、实践性特色, 应调整专业课程的结构, 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授课比例, 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大量实践环节, 加大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1]

当前, 囿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一些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过于理论化, 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在专业课程安排上理论课开得越来越多, 覆盖面过于广泛, 占据了较大比例的课时量, 挤压了实践教学环节, 出现理论课和实践课课时比例的严重失衡。这使得学生四年接收的知识都是从理论到理论, 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还有一些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虽然开设了实践课程, 但因为师资力量薄弱、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 压缩实践课时, 甚至取消实践环节, 或者即使有了实验课仍然采用封闭式教学, 学生的实践仅仅局限于少量的课堂时间, 自己动手摄像、编辑、制作节目的机会是少之又少。

以上情况是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显然, 这样的课程体系和模式是不科学的, 严重违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科特点和教学规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部分课程都非常倚重实践教学, 实践过程必不可少。像《非线性编辑》、《电视摄像》、《纪录片创作》、《影视数字合成技术》、《录音设备与应用》等, 这些操作性较强的课程考核往往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 有时甚至会更加偏重于实践, 因此, 需要安排总课时的1/2甚至2/3作为实践环节。像《视听语言》、《电视节目策划》、《电视专题与专栏》等传统理论课程, 也要明确拆分出理论教学课时和实训教学课时。总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结构必须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课程属性和特点, 积极安排足够的实践课时, 包括课内实验课时和课外学生动手实践的课时, 保证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二、转变教育理念, 丰富教学方法,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不仅体现在实践环节上, 同时在专业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也要有所体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理念, 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大胆变革, 改变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使用案例法、观摩法、讨论法等, 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 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 这就要求它的理论讲授比其他专业在内容上更加重视和实践的结合, 在方法上更加讲究灵活性和表现性。否则, 存在于课本上的, 教师口头讲解的都只是一种抽象的论述, 学生很难掌握相关的知识, 也很难对整个广播电视节目创作过程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深刻理解和认识。像《试听语言》、《影视艺术导论》、《电视节目策划》、《电视专题与专栏》等课程, 尽管看起来是传统的理论课, 教学中也以课堂讲授为主, 但这些课程如果只单纯地把书上的知识、规律的讲解作为教学内容和目的, 忽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忽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 这样的教学只是对理论知识的空洞重复, 教学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 而且也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起到辅助作用。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课, 教师一定要多用案例教学法、观摩法、小组讨论法、互动式启发法等, 使“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渗透在“具体形象”的节目实例中, 使“单调乏味”的课堂变成“互动探讨”的生动场所。运用案例教学法, 把经典的影视节目作品、学生制作的短片等案例引进课堂, 依托鲜活的作品实例, 将专业理论知识和内容的讲解融入电视节目创作的有机整体中, 使得知识的讲解变得容易, 学生接受也变得轻松。运用观摩法, 让学生在观摩案例的同时, 真切感受节目的画面、声音, 了解摄像、编辑、包装、制作等环节, 使得理论知识和具体运用很好的衔接起来, 达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为今后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运用小组讨论法、互动式启发法等, 使得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 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达到锻炼和提高。

三、实验内容的设置清晰完整, 层次化、体系化

节目创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 而这种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实验课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 在专业教学中占据关键的地位。因此,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课的设置一定要适应专业特性, 内容与结构要优化和重组, 设置清晰完整, 做到层次化、体系化, 形成一个从节目前期选题策划, 中期采访、摄录到后期编辑、合成、特技制作等多门课程统筹协作的实验课链条, 系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验课程的开设要涵盖对学生编、导、摄、录、制等各项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要有所区分, 形成一个科学的实验课体系。大致来说,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验课内容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基础性实验、验证性综合实验和原创性设计实验。

基础性实验, 学生主要学习、掌握相关专业设备、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技巧, 如非线性编辑系统、摄像机、录音设备、影视数字合成软件、动画制作软件等, 对实验设备或软件的操作从不会到会, 由不熟练到熟练, 扎实牢固掌握节目创作需要的拍摄、编辑、合成、美工、特技制作等基本技能和技巧。这也是学生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创作的先决条件。验证性综合实验, 目的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视音频制作技术手段, 熟悉了节目创作流程的基础上, 教师设计一些节目创作实验项目, 让学生进行综合实践, 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 在验证实验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画面构图、角度、布光、调度、编辑、包装等方面的基础理论。[2]原创性设计实验, 教师在实验项目上不做主题、形式等方面的设定, 学生自由结合小组, 自主选题、策划, 利用实验室设备, 在课外时间拍摄、采访、编辑制作。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过程进行跟踪指导, 做出阶段性实验记录, 学生作品完成后在课堂上集体观摩, 进行小组讨论并点评作品, 做出实验总结。这种类型的实验是核心, 创作出来的作品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同时,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在这个阶段也会获得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四、拓展实践教学空间, 拓宽专业能力的培育平台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不能只局限在课堂或实验室, 而要走出课堂、实验室, 灵活开展多种实践形式, 拓展实践教学空间, 拓宽专业能力的培育平台, 形成一个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技能培养的多渠道、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3]

首先, 结合专业课程的教学进度, 安排学生进行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实践活动。短期实践主要是要求学生从身边学习生活中发掘主题, 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完成一些节目的创作。比如对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活动进行拍摄报道, 对学校的运动会、报告会、招聘会、主持人大赛, 中华诵·经典诵读等活动进行短片制作;中期实践是结合寒、暑期社会实践到广播台、电视台、文化传播公司等单位中实习, 获得更规范、更多样的实际锻炼和学习的机会;长期实践就是学院统一安排的专业大实习。

其次, 立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自身特色, 专业教师可以牵头组织学生成立“DV原创爱好者协会”、“节目制作工作室”等社团组织, 然后依托这个平台, 结合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举办多种不同形式的活动, 如校园宣传片的拍摄、DV短片大赛、摄影大赛或创意设计大赛等。同时, 指导教师要督促社团学生成员每学期至少完成1-2部高质量的节目短片, 参加省青年DV大赛、全国大学生DV大赛、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海大学生电影节等比赛, 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素养。

再者, 利用学校资源, 如校园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网站等, 构建开放的实习环境和实践平台。目前, 我国许多高校都设有校园电视台和广播台 (站) , 这就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实践平台。依托这个平台, 学生可以更多地参与节目的采访、制作、编排和播出环节, 将专业的理论知识融于节目的创作实践中。同时, 学生也可以对不同栏目类型的创作理念、技巧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 为以后创作实践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

最后, 利用不同专业的内在联系, 结合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和新闻学专业等, 组成课外兴趣小组, 开展互动实践活动。兴趣小组的成立和运行都以学生为主导, 教师可以适时指导。不同专业学生结合成的兴趣小组可以是多样的, 如“电视纪录片创作”、“新闻摄影与摄像”、“校园新闻制作”、“剧本创作”等。兴趣小组定期选择一个专业课题进行研究和创作,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形成一个研究成果。这种方式把传统的课堂授课与灵活的课外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也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或相近专业知识、技能的了解。

五、针对学生实践, 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

在学生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大多数实践活动无法限定具体的时间、地点环境等, 同时, 学生人数的众多也使得专业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实施全程跟踪指导。很多实践活动往往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按要求完成实践任务, 充分体现的是学生的主体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创造性, 但是, 这也造成学生的实践过程缺少适时指导和有效监督, 教师无法完整掌握学生的即时表现和具体的实践效果。因此, 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课内技能训练、课外小组实践以及其它一些培养应用能力的实践活动, 应建立一套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

首先, 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指导实践活动的教师队伍, 负责学生课外小组、DV社团及专业技能比赛等实践项目的开展。教师要始终把握主导权, 根据每个项目或活动主题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 通过和学生的及时有效沟通, 了解学生完成实践任务的进度, 并在每个阶段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反馈, 做到有效组织和监督。

其次,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 多用作品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考核、评价。不管是课内技能训练还是兴趣小组、社团组织等实践活动, 对效果进行检验的最好途径就是让学生提交实践作品, 从作品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 改革成绩构成比例, 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验收、评分, 并在课程的成绩评定中予以反映。像《非线性编辑》、《电视摄像》、《新闻摄影》等课程就可以采用平时成绩加提交作品的形式进行考核。这种量化考核的形式会让学生更加重视专业操作技能的提高, 引导他们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 而不是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

最后, 建立学生内部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采取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与教师综合评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实践活动进行考核。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有较明确的分工, 每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认真、表现情况及能力的高低, 小组成员更加清楚。教师在对每个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考核的时候, 参考学生互评的结果, 进行综合评定, 这样的考核结果更加真实公平, 也能够督促每个学生的亲身参与。

摘要:从理论课到实验课, 从课内实践、课外实践到评价体系, 本文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技能的培养进行了系统的探究。从五个方面可以有效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调整课程结构, 加大实践教学课时的比重;转变教育理念, 丰富教学方法,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验内容的设置清晰完整, 层次化、体系化;拓展实践教学空间, 拓宽专业能力的培育平台;针对学生实践, 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技能培养,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英春, 忻志海.关于加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 (12) .

[2]胡泊.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研究[J].新闻天地 (下半月) , 2009 (10) .

上一篇: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下一篇:稀油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