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点

2024-07-05

平衡点(精选12篇)

平衡点 篇1

传统的计算教学目标单一,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使学生们觉得计算课实在是枯燥而乏味。目前,我们大多摒弃了以往的计算教学模式,改进了一些教学方法、手段。比较新旧两种计算教学的流程,我们不难看到其优劣。当前计算教学的一般流程为:教师情景创设—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算法—反馈交流算法—自主选择算法。一节课下来,一部分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探索能力提高了不少,学习内容也能轻松地掌握与运用。但是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头脑里经常还是一片模糊,面对众多算法不知所措或互相混淆。传统的计算教学,一般按照“复习铺垫—讲解算理—尝试练习—巩固强化”的过程进行教学,它目标相对集中,内容也比较单一,训练比较集中,一堂课下来,几乎没有不会的学生。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法各有千秋,对新旧教法教师可以借鉴和参考。因此,我认为,在接受课改新理念的同时,教师可以适度秉承传统计算教学中的优点,整合传统与现代计算教学的精华,提高计算教学的实效。

那么,我们站在新理念的视野下来看传统的计算教学,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使计算教学既扎实又不失灵活呢?下面针对这方面的认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创设情景与适度铺垫的完美融合

传统的计算课,比较注重复习一些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这样的知识铺垫可以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同化新知识,从而降低学生理解新知识的难度,由此看来,适量的知识铺垫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知识铺垫过多,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扼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理解新知,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很难引发学生的创新。新课程则注重情境创设,为学生探究学习提供丰富的、开放的信息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但由于没有旧知的铺垫,有些新知的探究对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情境创设与适度铺垫可以和谐统一。

二、直观算理演示与抽象算法表述的相得益彰

传统的计算教学课堂,有些教师关注的是学生的计算技能,认为只要让学生掌握方法之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计算正确、熟练的要求了。于是,“精讲多练”成为传统计算教学的特点。千篇一律的方法,程式化的计算过程,计算教学给学生的感觉就是“机械运动”。结果学生只会按部就班地进行计算,虽然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提高了,但面对千变万化的实际问题学生还是无能为力。

现在的课堂,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让学生通过看图、动手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究算理,致使有些计算教学转到了另一个极端,过于强调“你是怎么算的”、“还可以怎样算”,而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但算法不扎实,学生计算技能不够熟练。这样的教学,虽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但由于偏重探究算理,抽象的算法得不到落实,致使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大打折扣。

算理是算法的基础,算法是算理的抽象概括。因而,我们在计算教学中,必须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建立“运算”意识,自主发现计算法则,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

三、提倡算法多样化与把握算法优化的和谐统一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和鼓励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同时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而言,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可以矫正过去“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倾向。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但是,新课改以来,一些教师对算法多样化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课上尽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减少了很多必要的练习。一个阶段后,学生的思维好像活跃起来了,课堂上也显得热热闹闹,但学生过早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优等生用自己探究出的方法很快便能完成练习;而学困生面对众多的算法不知所措,一节课下来,甚至连最基本的算法都没有掌握。而且,学生讨论交流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课堂上缺乏必要的练习,有不少学生对算理一知半解,结果计算错误率偏高,不少学生的计算速度也大大降低,这显然不是新课程改革的本意。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算法多样化呢?我认为,只有将学生自主探索算法多样化与教师引领算法优化巧妙结合,在诸多算法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及时组织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并及时对自己所选择的方法作出积极的反思和必要的改进,从而让学生选择最优化的计算方法。

四、技能训练与实际运用的有机结合

数学计算教学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练习。这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也是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情况的有力措施,同时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练习的结果,品尝成功的喜悦,提高练习的兴趣,能够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提高练习的效果。

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是在讲解算理后,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往往只追求量不考虑形式,学生在枯燥的练习中熟练计算技能。这样的教学,把计算与实践应用割裂开来,造成学生只会算不会用的后果,即算、用严重脱节。

现在的计算教学,非常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在新知教学后,一般都要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许多教师面对教材中的“算用结合”,究竟该重“算”还是重“用”难以定夺,有的干脆平均用力,致使学生新学的计算方法不能及时得到巩固,削弱了学生的计算技能。

其实,从心理学上分析,任何一项基本技能的达成都需要一定量的积累,也就是需要反复操练才能正确掌握。计算课应该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即当学生理解算理与掌握算法后,教师要通过一定时间和数量的训练使学生形成技能,使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计算教学的练习包括巩固练习和综合练习。巩固性练习是基本练习,是例题的模仿练习,主要目的是巩固所获得的新知。综合性练习指的是综合性、灵活性较强并有一定变化发展的题目,包括一些估算的练习,其目的是脱离模仿,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促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已获得的知识能力上升到智力高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认为,学生计算的学习,不仅是对话的、交流的,也应该是有练习的、有比较的。有时计算课会遇到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这时教师应尊重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起点,把握好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适当进行取舍和调整,这样才能收到计算教学的良好效果。

总之,《新课标》下的计算教学,教师不但应赋予其生活的气息,给学生以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应秉承传统计算教学中的长处,使计算课堂不但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而且不失扎实有效与脚踏实地。

平衡点 篇2

幸福是什么呢?像斯芬斯克之谜,困扰了多少人啊!这是哲学大难题,人生大课题。有人说,幸福经不起追问。一个人自问幸不幸福的时候,多半困陷于不幸的泥潭中,无法自拔。若是被人突然问及幸福,脱口而出“幸福”者,多半是泡在幸福蜜水里,乐不可支。而那些迟疑者、支吾者、摇头者,相较于战乱中的人们,遭遇饥荒的人们,幸不幸福,不言自明。

愚以为,幸福是平衡的产物。当天地平衡,风调雨顺,人们免于饥饿,幸福自会发芽;当社会平衡,昌明廉洁,免于灾祸动荡之苦,幸福自会像花儿一样开放;当人与自然平衡,吐故纳新,安康欢畅,免于疾病的纠缠,幸福的果实将丰饶生活的每一天。

平衡有益。平衡有大义。

说到平衡,不由得让我想起孩子,他们自打学会走路后,就是个标准的平衡秀爱好者。日常生活中带孩子出去玩,每遇路肩、横杆等,他们非要上去秀下平衡不可,怕摔倒,就拉着大人,为安全起见,大人也会在他身旁,提供保护。看他们一步一摇——小心地玩平衡,甚是有趣。留心身边的许多孩子,一个个莫不好玩平衡,在略显危险的环境中找乐。

回想忧郁青春,亦如是。黄昏时分,一个人沿风雨球场下水道那窄得只能容半只鞋的水泥边线上缓行,借着稳固身体平衡的`机会。匡扶倾塌的内心世界,校正失去平静的心。

或许,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玩平衡的情结吧。肢体平衡,妙在欲跌未跌,将倒未倒间,快乐顿生,成就感萌发,是人生的轻幸福。

幸福感,远离庸庸碌碌者,不近游手好闲者,哪怕你权倾一时,富甲一方。幸福喜欢在你努力进取之时,踏实追求之际,冒出可爱的尖尖来,与你深情对视,逗你一乐。

有次,拿新买的裤子去铰边,左寻右觅而不得。这不奇怪,给裤子铰个边,才区区两三块钱,靠这活计养家糊口,其难度之大,用手指就能想出来。终于找到一处路边摊,一位四十开外的妇女装束简约,气质不俗,坐在小凳上,边做十字绣,边等生意来。

她拿过我的新裤子开始剪裁,我闲坐一旁,看她忙活,拉拉家常。才知眼前守摊的她,有惊人的家世。她有两个孩子,大的在英国留学,小的在北京上大学。供孩子读书,耗去百余万元,这可不是小数目,非普通家庭所能承担。

我问:“你家庭条件那么好,为什么还要守这小摊呢?”她说:“家里再有钱,也是老公挣的,我也要尽自己的能力挣钱才是。人老待屋里,心闷得慌。出来做事,心里也快活些。”挣钱不为养家,而是驱逐闲散无聊,找到内心的平衡。

人与人,人与事,人和世界,人和自己,都存在一个平衡的问题。自己与自己之间的平衡,情绪是个关键的阀门。掌控好情绪阀门,需要我们一生去修行。

情绪要平衡,人心亦然。心有所动,身有所为;心有所畏,身有所忌。王夫之说:“天有所不敢,故冬不雷而夏不雪;地有所不敢,故山不流而水不止;圣人有所不敢,故禹、汤不以天下与人,孔子述而不作。人皆有不敢之心,行于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中。”敢与不敢之间,有为也有畏,是为心的平衡点。

杀戮的平衡点 篇3

古人云“三人成虎”,其实作为讯息的接收者,这样的教训有很多,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成为止住谣言的智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微博成为社会底层的一面镜子。看了太多的道理和不知所谓的评断,我开始怀疑我看到的真实性和我心中的那个评判的基点准不准确。微博营销的力量成为当下宣传平台的重头之重。但是随之而来的则是一些繁杂的、浮躁的言论和讯息。就在这时候,我的那些曾经刷微博成瘾的朋友却都纷纷宣布退出微博大军,甚至有的还想申请删除微博ID。就连我,也不再热衷关注微博上闹腾得沸沸扬扬的是非。

《杀戮的艰难》作者张娟芬说,中国被封建统治了上千年,从来没有过权利的人从相对开放的社会中得到了所谓的权利,那么他们会怎样做?这句话间接点破了文革时期那些令人发指事件之谜。我从大陆的一些合法作品上看到过许多令我不解的事件,一夜之间,芊芊学子成为整死老师的恶魔;谦逊有礼的同事转脸成为造谣栽赃的对手,兔死狗烹、道德不再。有人将罪责推给政府、社会,张娟芬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性的最根本,在没有行使过权利的社会型人中,一旦给予他们从前只得仰望艳羡的行为模式,他们会反弹出你所不曾见过的一面,可能是你不曾想到过的善,也可能会是一种前所未见的恶。我们在微博上看到的许多激昂慷慨的相互指责也是如是,先不提他们的道理是否正确,你在赞同或者反对的时候,会不会用另外一种暴戾去对抗?讲到这里,我忽然发现《杀戮的艰难》虽然是一本讨论该不该有“死刑”的书,但其中的道理却与我们解读当今社会的许多状态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张娟芬在书中举例观点说,如果没有死刑,那么对于受害者家属来说,会不会有再次伤害的可能?反对死刑的“废死联盟”则提出:用死来做个了断,会不会太便宜坏人了?随着论述的层层展开,你会发现在不同的角度上来看待这么特殊的一个问题,的确各说各有理,看着各种角度的案例来阐述不同的论点态度,自己心中的天平也会摇摆起来:是生、是死;如何生、如何死,法律和人道的天平该如何平衡?台湾知名女艺人白冰冰为了能留住台湾的死刑定谳权,不惜花费大量功夫去考法官一职。的确,她有着彻骨的丧女之痛,很多人会抱着同情之心去看待她的举动和支持她的做法。但是对于错判、误判的死刑犯,我们能报以悲悯的心态去面对他们吗?章诒和说,本来看似漏洞百出的言论,一旦你赋予了一个案例,看起来竟然就真实了。的确,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先树立好自己的一个基本观点。就好比我们在看小说的时候,会凭借自己已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看待书中的正派与反派,无论故事进程如何,我们的是非观是不会变的。对于论点和论据,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现象,更要看到其中的细枝末节会对全盘造成怎样的影响。就好像支持“废死”的法官喊出的那句话一样,“废除死刑又不是说把他们都放出来!”支持死刑的人则会说,“我们会给犯人合理的时间来申诉。”的确,严肃的法律不需我们这么轻浮的评断。而一名真正的思考者也不会因为一两个个案就将自己的信念全盘否定。

解读规模与效益的平衡点 篇4

由于宏观经济下滑, 导致了众多百货企业的毛利率下降。大商股份也不例外, 加之2008年10月份开始大商加大了打折促销力度, 因而增大了后期经营的成本。“大商集团是从一个城市的一个单体店开始做起的。‘边发展边做强’是大商集团的原则, 在经济危机当前, 我们更要规模、效益两手抓, 在发展中做强, 在做强中发展。”大商集团总裁吕伟顺在接受《中国商贸》记者采访时表示。

严冬并未消退

吕伟顺总结, 2008年下半年以来, 市场环境变化很大, 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滑,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急剧下降, 尤其从2008年11月份开始, 百货行业部分店铺销售呈现负增长。

尽管, 国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上果断地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 增加了4万亿的投资, 又推出家电下乡、工业品下乡、汽车下乡等。但增加投资和有关搞活流通的政策转化为百货商品销售的增长, 在时间和数量上不可预计。

“2009年企业内涵式增长压力仍然较大, 高档百货的主要压力在于购买力的减弱, 促销作用递减。”吕伟顺认为, 2009年大商集团将面临的经济形势仍很严峻, 百货业的恶性竞争致使形势不容乐观。

平衡点在哪里

大商集团最传统的扩张方式是兼并老店, 他们选择国家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起来的一批传统的百货店, 当然是有比较好的业绩和口碑的, 又处在城市的核心商圈的店铺。引入大商集团自己的经营管理模式, 加强管理和制度规范建设。让老店面貌焕然一新, 重新提升业绩。

如今的大商集团重点开发自建新店, 并以“先区域做强, 后全国做强”为战略方针。“我们和当地政府关系处理得比较好, 很多城市的政府希望大商集团能够在当地投资建设一些新店, 所以我们现在专门做大商自己的商业地产。”吕伟顺表示, “在一些重点城市, 非常好的地块我们一定会采取自建的形式。另外, 租赁的模式也将取代过去并购老店的模式, 我们通常和各个城市的商业地产公司合作, 租赁他们的店铺, 用我们的商号、商品和经营管理塑造新的商圈。”

扩张必须要兼顾经营效益, 大商集团通常会给百货店提供配套服务来提升竞争力, 比如对体量比较大的百货店会有一个主题, 并配套餐饮娱乐休闲项目。

另外, 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经营模式只会让扩张的店铺一盘散沙。吕伟顺提出了强化连锁的概念, 也就是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目前, 大商已经确立了一个国际化、现代化大公司的总部模式, 以扁平化的母子公司体制实行二级管理。

大商的盈利法则

大商一直坚持几条“家规”。首先是“主产业”原则, 就是大商集团只做零售;第二个原则是“不赊账”, 大商的银行贷款很少, 都是靠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和企业盈利的资金保证发展;第三是“一体化”的原则, 遵循“有利则生、无利则封”的原则, 如果一个店铺不能达到最终盈利, 那这个店铺就要关掉。

集团的这些原则, 既是对集团开店、发展的要求, 也是对企业下属们的约束。大商对店铺的管理模式采取的是两级管理的模式, 在一些区域设置地区集团这样的管理方式。“我们都是直接下达指标到店铺的, 不管这个店铺是大还是小。因为这些指标到店, 我们能直接考虑到每一个店铺的实际情况。也会定期地对店铺和指标进行分析和及时的调整。”吕伟顺表示。

对大商集团而言, 每年按照既定计划实施的压力是很大的。大商每年都会将各地的店长集中到大连, 开关于全年工作计划的会议。计划下达后, 每一个店铺都要根据这样的一个计划制定出自己五十二周的计划。如果发现当天的计划有问题就马上进行调整。

在采购方面, 大商集团有着引以为傲的“统一采购”。尽管不像王府井百货那样全部统一采购, 但是大商集团有一条属于适合自己的采购方式, 就是按品种、按品牌来实行统一采购。“在我们的采购中心, 大概有一百多种商品是实施统一采购的。这些商品通常都是各个店铺卖的商品比较多, 卖得数量比较大, 对这个店铺具有指标性的品牌。”吕伟顺表示, 集团统一和这些品牌进行洽谈、统一进货、调整的策略, 洽谈统一的促销。

与此同时, 大商集团也对统一采购实行动态管理, 每年进行调整。比如, 尝试店铺自引。在现在的经济形式下, 大商集团会要求一些店铺尝试自己进行采购。再比如直引, 大商集团一直要求店铺撇开代理商, 直接和品牌公司进行合作。

对“营改增”税负平衡点的分析 篇5

对部分试点企业税负上升现象如何理解?

“营改增”减税效果如何,是各方决策的重要考量。从当前反馈的情况看,部分“营改增”企业出现税负没有减少、甚至增加的问题。笔者认为,找到影响税负的关键因素,需要对企业成本结构比例加以分析。也就是说,通过弄清成本占收入的比例结构,寻求税负平衡点,将有助于理解税负上升等问题。

在本文中,笔者利用营业税税负=增值税税负的平衡公式加以推导,测算了不同行业企业的税负平衡点区间。

交通运输业:原营业税税率为3%,增值税税率为11%。实行增值税后取得可抵扣发票的含税成本对应的进项税税率(平均进项税税率)一般在11%~17%之间(考虑部分联运等情况),税负平衡点即实行增值税后取得抵扣发票的含税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在69.73%~47.56%之间。

部分现代服务业:原营业税税率为5%,增值税税率为6%。实行增值税后取得可抵扣发票的含税成本对应的进项税税率(平均进项税税率)一般在6%~17%之间(考虑到分包情况比较普遍),税负平衡点在11.67%~4.545%之间。

租赁服务业:原营业税税率为5%,增值税税率为17%。实行增值税后取得可抵扣发票的含税成本对应的进项税税率(平均进项税税率)一般在15%~17%之间,税负平衡点在73.06%~65.59%之间。

从上述测算中可以看出,当企业的含税成本占收入比例低于税负平衡点时,税负将提高;当企业的含税成本占收入比例高于税负平衡点时,税负将降低。同时,税负平衡点随着平均进项税税率的变化而变化,平均进项税税率越低,税负平衡点越高。由于每个企业成本结构相对固定,如果税负平衡点过高,其毛利水平将受到影响。所以,实行增值税后,“营改增”企业通过选择高的进项税税率区间进行购进抵扣,应成为必然的选择。这将成为影响企业改变经营方式的主要因素。

比如在运输行业中,新的运输设备前期油耗和维修等费用要低于后期,同时运输设备价值不同,折旧部分对应的进项税抵扣也有大的差距。经测算,运输企业增值税平均进项税税率达到15%~17%之间时,税负平衡点在52.98%~47.56%之间。实行营业税时,如果企业可实行进项税抵扣政策的成本占收入比例低于47.56%(企业最高抵扣税率17%对应的平衡点),且设备价值属于行业平均价值范围,那么,实行“营改增”后企业税负将高于3%。这种税负增高的情况应为税收政策变化的影响。实行营业税期间,如果企业可实行进项税抵扣政策的成本占收入比例超过47.56%,假设税负平衡点达到52.98%(平均进项税税率低于15%),那么在收入不变,同样的可抵扣成本前提下,企业可以通过改变经营方式,获得较高的进项税抵扣,从而有效提高经营效益。

可见,实行“营改增”后,企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企业经营方式的改变必然带来相关产业结构的调整。

税负增高是否意味着企业利润下降?

判断税负高低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不能简单地用公式推算,需考虑政策变化对企业经营规模产生的良性影响。本次“营改增”属于税收制度的战略调整,给市场带来经营结构调整,其减税效应,使第二、第三产业更加紧密地融合。应该看到,“营改增”给市场环境带来了诸多良性改变,包括企业收入规模的增长、毛利的增加,效益的提高等。

为说明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假设:企业经营收入增加,而可抵扣固定成本并未随收入增加而改变,那么企业总的可抵扣成本占收入比例将下降。当可抵扣成本占收入比例低于税负平衡点时,虽然税负上升,但利润绝对值是增加的。例如,某运输企业收入1100万元,可抵扣成本523.16万(其中折旧200万,税率为17%),可抵扣成本占收入比例为47.56%(税负平衡点)。经测算,税负为3%,实现利润243.84万元。假设企业增加收入200万元,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可抵扣成本占收入比例为40.24%。经测算,企业需要缴纳增值税52.81万元,增值税税负为4.06%,高于原营业税税负,而利润为424.03万元,比税负平衡点对应的利润多180.19万元。

可以看出,税负增加,不一定导致企业效益的降低。“营改增”后,由于经营环境发生良性改变,经济规模扩大,对税负高低应该作综合评判。

也正因为此,目前实行的超税负退税政策,应充分考虑企业经营行为等相关条件,不能简单地按照“超”税负计算退税。

对那些可通过改变经营方式,扩大收入规模,提高毛利率,降低税负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适用超税负退税政策值得思考。而对普遍无法达到平均进项税税率所对应的税负平衡点的企业,应考虑其设备法定折旧摊销年限因素的影响。对法定年限内尚未摊销完毕的企业,在摊销时期内可给予退税政策扶持。对实行“营改增”后折旧已按法定年限摊销完毕的企业,由于“营改增”后毛利将明显增加,如果给予超税负退税,实际上是将原不能抵扣的税金予以退还。那么,是否应给予此类企业超税负退税也值得思考。

企业分拆忌盲目

“营改增”企业有小规模企业和一般纳税人企业两种类型。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负低于营业税税负,“营改增”后,小规模企业在维持原经营规模前提下,效益将得到增加。

市场存在营业税和增值税两种纳税链条。部分企业不能准备测算税负平衡点或对增值税原理不理解,于是只简单从价格角度考虑,认为小规模纳税方式更具有优势,因而盲目拆分企业。

通过税负平衡公式,笔者按“营改增”后的三种税率,计算了小规模企业与一般纳税人企业的税负利润平衡点。

交通运输业: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率为3%,增值税税率为11%。实行增值税后取得抵扣发票的含税成本对应的进项税税率(平均进项税税率)一般在11%~17%之间(考虑到部分联运等情况)。经计算,税负平衡点即实行增值税后取得抵扣发票的含税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在70.61%~48.16%之间。

部分现代服务业: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率为3%,增值税税率为6%,实行增值税后取得抵扣发票的含税成本对应的进项税率(平均进项税税率)一般在6%~17%之间(考虑到分包情况比较普遍)。经计算,税负平衡点在48.54%~18.91%之间。

租赁服务业:小规模企业增值税税率为3%,增值税税率为17%。该行业取得的进项基本来自有形动产的采购,所以实行增值税后取得抵扣发票的含税成本对应的进项税率(平均进项税税率)一般在15%~17%之间。经计算,税负平衡点在87.07%~79.95%之间。

从上述测算可以看出,在实行“营改增”后,选择怎样的纳税方式,主要要看税负平衡点。当企业的含税成本占收入比例低于税负平衡点时,企业选择小规模纳税模式可提高企业利润。例如运输行业中,如果企业取得抵扣发票的含税成本占收入比例低于税负平衡点48.16%时,选择小规模纳税方式将取得更大的效益。

由于企业经营方式不同,企业取得平均进项税税率有所变化,税负平衡点也会有所变化。税负平衡点过高的企业,应选择改变经营方式的方法,努力提高平均进项税税率,降低税负平衡点,实现更高的利润。在取得抵扣发票的含税成本占收入比例高于税负平衡点时,实行一般纳税人方式更为有利。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分拆应仔细测算企业自身税负平衡点,单纯依靠价格因素判断,选择纳税方式是不科学的。

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篇6

孔子忙回头对弟子说:“把水倒进去,试验一下。”

子路忙去取了水,慢慢地往里倒。刚倒一点儿水,它还是倾斜的;倒了适量的水,它就正立;装满水,松开手后,它又翻了,多余的水都洒了出来,孔子慨叹说:“哎呀!我明白了,哪有装满了却不倒的东西呢!”子路走上前去,说:“请问先生,有保持满而不倒的办法吗?”

孔子不慌不忙地说:“聪明睿智,用愚笨来调节;功盖天下,用退让来调节;威猛无比,用怯弱来调节;富甲四海,用谦恭来调节。这就是损抑过分,达到适中状态的方法。”子路听得连连点头,接着又问道:“古时候的帝王除了在座位旁边放置这种器物警示自己外,还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自己的行为过火呢?”

孔子侃侃而谈:“上天生了老百姓又定下他们的国君,让他治理老百姓,不让他们失去天性。有了国君又为他设置辅佐,让辅佐的人教导、保护他,不让他做事过分。因此,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设置侧室之官,大夫有副手,士人有朋友,平民、工、商,乃至于杂役的皂隶、放牛马的牧童,都有亲近的人来相互辅佐。有功劳就奖赏,有错误就糾正,有患难就救援,有过火就更改。自天子以下,人各有父兄子弟,来观察、补救他的得失。太史记载史册,乐师写作诗歌,乐工诵读箴谏,大夫规劝开导,士传话,平民提建议,商人在市场上议论,各种工匠呈献技艺。各种身份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劝谏,从而使国君不至于骑在老百姓头上任意妄为,放纵他的邪恶。

子路仍然穷追不舍地问:“先生,您能不能举出个具体的君主来?”孔子回答道:“卫武公就是个典型人物。他九十五岁时,还下令,‘从卿以下的各级官吏,只要是拿着国家的俸禄、正在官位上的,就不要认为我昏庸老朽而丢开我不管,一定要不断地训诫、开导我。我乘车时,护卫在旁边的警卫人员应规劝我;我在朝堂上时,应让我看前代的典章制度;我伏案工作时,应设置座右铭来提醒我;我在寝宫休息时,左右侍从人员应告诫我;我处理政务时,应有瞽、史之类的人开导我;我闲居无事时,应让我听听百工的讽谏’。他时常用这些话来警策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不至于走极端。”

众弟子听罢,一个个面露喜悦之色。他们从孔子的话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任何情况下,人都要调节自己,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合乎标准,不过分,也不要达不到标准。

所谓过犹不及,媒体的过分喧嚣,有时候会给你生活中的很多东西带来一种误读。因为人们总是在心里放大想要放大的东西,经过媒体的渲染,人们就会加深种种美好或者恶劣的印象。而外界的喧哗总还是难免的,唯有端正自己的言行,时刻提醒自己过犹不及、适可而止,才能将自己很好地融合在环境中,找到倾斜或满溢的平衡点,摆正自己的位置。

准确把握市场供需的平衡点 篇7

市场供需状态的现状分析

目前, 市场供需状态系统主要对36个主销牌号进行市场供需状态的周反馈, 主要从价格指数、存销比、满足度以及脱销面四个维度进行考核。闵行公司目前经销36个主销牌号中的35个, 符合稍紧平衡的供需状态要求的基本维持在13个牌号每周左右, 达标率基本保持在36%左右。市场供需状态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是货源的供应与零售户的销售能力不匹配也与市场接受程度有限相关, 导致供大于需或者供小于需, 进而造成存销比不达标, 直接影响到了供需状态的结构。

市场供需状态的研究方法

闵行公司从样本点质量抓起, 提高供需状态反应的真实性, 并努力将货源的投放与供需状态结合起来, 确保实现市场的稍紧平衡, 好地满足零售客户的供应需求。

1.确定研究牌号

通过对闵行地区35个主销牌号进行每一周的状态指标把握, 确定某些长期不符合稍紧平衡需求的牌号。之后针对该类牌号进行市场价格指数及存销比指数分析, 判断每一个牌号的状态属性, 把握其是由于哪一类指标造成的状态不达标, 主要针对存销比原因的牌号进行后续工作的开展。

2.样本点退出及更新

通过对304户POS机客户 (包含114样本点客户) 销售数据进行分析, 把握每个主销牌号的样本客户周销售量及库存情况。对某些样本质量不佳的样本客户进行退出, 并针对性的增补一些优质样本点, 最终确定一批能真实反映闵行市场供需状态的样本客户。

3、确定货源投放各节点工作

每周实时跟踪市场供需状态, 形成货源供应——市场消化——状态监控——策略调整四个步骤的货源投放模式, 建立货源投放根据供需状态调整的机制, 确保整个市场处于良性的循环中, 实现市场的稍紧平衡。

市场供需状态的研究过程

1.确定研究牌号

通过对闵行区111家POS机样本点客户37个主销牌号1月7日至4月14日15周的存销比数据分析, 得出以下数据:

根据存销比指标, 平均存销比小于1.5达到稍紧平衡指标的牌号有12个, 占32%;存销比小于2达到稍松指标的牌号1个, 占3%;存销比指标为松的牌号21个, 占62%;另有3个牌号南京 (佳品) 、红旗渠 (软红) 、五牛 (硬绿新) 闵行地区没有经销。据存销比指标, 平均存销比小于1.5达到稍紧号有12个, 占32%;存销比小于2达到稍松

2.针对以下各牌号确定不同的存销比控制目标:

3.样本点退出及更新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部分客户无动销牌号占比较大。此类客户卷烟销售不佳, 或者POS机运作不积极, 无法反映真实销售水平。

针对上述情况, 采取样本点剔除与新增标准:

1) 剔除无动销牌号占比较大的客户, 此类客户销售能力有限或无法配合客户经理工作。

2) 新增存销比指数达到稍紧平衡标准牌号数量占比高的客户。最后由客户经理根据日常走访评判客户实际经营现状, 确定新增名单。

最终, 替换111样本点客户中的38户, 占所有样本点客户的33%。

4.开展精细化货源投放

在更新样本点客户的基础上, 针对目前存销比大于1.5的19个牌号采取减少库存和控制投放量的策略

1) 连续两周无动销, 且库存大于两条的客户, 要求客户经理对客户加强指导, 加快动销;

2) 上周进货大于5, 存销比大于2客户, 对其货源投放进行控制, 帮助客户缩小存销比。

5.措施实施效果

从4.15起实施新样本点名单及货源投放精细化后, 关注近四周的存销比如下表:

根据存销比指标, 平均存销比小于1.5达到稍紧平衡指标的牌号有15个, 占42%;存销比小于2达到稍松指标的牌号4个, 占11%;存销比指标为松的牌号15个, 占44%。

可以明显看出, 对比样本点替换前, 以及调整供应策略后, 呈现出符合稍紧平衡、稍松指标的牌号数在逐渐增加, 存销比处于稍松的牌4号在减少。但距离稍紧平衡70%占比目标, 还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市场供需状态的基本思路

把控好供需状态对于闵行地区卷烟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闵行公司在实际的操作中发现, 状态与货源投放之间必须要把握平衡, 才能保持卷烟的平稳增长。目前, 闵行公司对35个主销规格进行周为单位的状态把握, 主要目标是确保单品达到稍紧平衡的目标。而我们的基本思路是按照货源供应——市场消化——状态监控——策略调整这四步走的。

对比表

闵行公司每周一都会对即时的供需状态进行调取, 将供需状态处于紧、稍松及松的牌号进行罗列, 并分析原因, 主要针对由于存销比原因导致状态不合格的单品进行策略调整。

之后我们调取全样本点的当周销售明细, 找出存销比较大的样本客户进行客户关联, 主要从街道及业态两方面进行关联, 对样本客户的关联客户进行货源投放控制, 保证及时把握好这一类客户的供需状态, 确保稍紧平衡目标的达成。

结束语:

微波炉高端对决的平衡点 篇8

为什么,美的和格兰仕会停售低价微波炉,转战高端?是不是意味着,微波炉行业从此将挺进高价时代呢?

产业亟待升级

“如今的微波炉行业有一种说法:不管哪个品牌,所有的低价微波炉其实都是赔钱在卖。而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每个厂家又都不得不这样赔本赚吆喝。价格在400元以下的微波炉全都是卖一台赔一台。”在微波炉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多年的张阳说。他是河北石家庄一家微波炉代理公司的总经理。

张阳说,国内微波炉行业过去十多年的竞争基本只局限在“价格战”,这种做法使得外资巨头被挤出了中国市场,美的和格兰仕两大寡头垄断了目前中国90%以上的微波炉市场。但这种残酷商战也留下了严重的副作用——微波炉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价值定位被迅速拉低,一台微波炉只值三五百元已经成为多数消费者的共识,这类产品占据了销量中很大的一部分。而这个心理价位实际就是微波炉的成本生死线,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整个中国微波炉行业多年来都在一门心思地寻找压缩成本的途径,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上则发展缓慢。

微波炉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世界百项发明之一,凭借着快速便捷等优势被西方社会誉为厨房革命的标志产品。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微波炉逐渐走进我国的普通家庭。尤其在一线城市它的普及率已经高达95%,使用率更高达100%,但以微波炉为烹饪炊具的比例不到40%,微波炉在家庭中的使用价值完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消费者普遍仅使用其5%左右的功能,即食物加热和解冻。这成了微波炉企业及行业的尴尬。由于一直承担热饭、热菜的简单功能,尽管目前微波炉产品已经从单一的加热功能走向多元化、复合化,具有解冻、加热、烧烤、餐具杀菌消毒等多种多样的功能。宣传彩页上印着“蒸、煎、煮、炸、炖、焖样样皆能”的说明,但实际上却是“家家都有微波炉、却家家不太会用”的奇特现象。

因此,万元微波炉显然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来说过于昂贵。而对于多款智能营养菜单设计,有的消费者更显得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正确使用好各项功能;有的则对其昂贵而繁琐的售后维修心存顾虑;也有消费者认为华而不实,“如果这种产品真能那么好,那估计很多厨师都要失业了。”一句玩笑话道出了不少消费者的真实心声。

全方位创新

事实上,美的也好格兰仕也罢,在微波炉领域的最大障碍并不是人们消费观念的问题,而是技术创新。要想把微波炉业务做好,建设一个完善的创新体系非常重要。

现在大规模制造能力仍是中国家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掌握着从磁控管开始的整个微波炉产业链。曾经,格兰仕和美的微波炉的产销量合共4000多万台,约占全球7000万台微波炉产销量的近6成。但是,由于微波炉是从欧美转到日、韩,再转到中国生产的,目前一些日韩企业仍占据着微波炉的高端市场,而欧美、日、韩企业仍掌控着全球微波炉行业标准的话语权。

打破这一局面,需要技术创新,还需要中国企业联手。为了谋求行业标准话语权,美的和格兰仕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确立“顾客至上”的企业价值观。在此价值观的指引下,美的或是格兰仕都将经营的核心工作确定为:找到目标消费群,对消费者进行细分,并深入研究不同类型消费者的生活形态,以创新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营销战略创新。营销不再着眼于价格竞争,而是紧抓市场发展规律,对消费者进行细分,从而成功区隔竞争。还是以美的微波炉为例:2009年美的以蒸功能为核心,推出了300度高温蒸气微波炉,在便捷、高效的加热方式之上,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智能、时尚等附加价值,并把蒸立方作为副品牌推广出去。

组织体系创新。格兰仕、美的为了在事业层面上有所突出,专门成立了国内市场部与海外市场部,分别负责两个市场的专职工作。着眼于消费者、着眼于市场需求,组织资源进行产品策略设计、营销传播开展。

技术与产品创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微波炉都见证了行业自身在技术和产品上的不断创新。

转型求突围

自金融危机开始,受国内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民币升值等因素,中国制造行业凭借过去单一的成本低廉的优势赢得国际订单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中国制造业正在面临一个亟待转型的拐点。

比如OEM模式为微波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但随着经济大环境的变化,为他人做嫁衣的OEM模式已经给迈向世界市场造成大的阻碍。以代工为主要模式的微波炉,仅凭成本低廉、或者上下游产业链垂直整合的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已经不足够,需要从现有条件下跳出来思考,从整体战略上进行突破,在流程管理及品牌建设上下大功夫、着手转型。

转型不是放弃传统行业,而是企业对业务和管理进行结构性改变而获取经营绩效的大幅提升,制造企业转型的核心是如何更有效地抓住客户,以打造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由此,微波炉行业的出路必须是放弃单一功能低档产品的生产,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研究产品及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产业价值。就得放弃单一功能低档产品的生产,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的战略转型。这主要有两点:首先,微波炉在内部流程上必须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导向。比如在美的微波炉内部,营销部门是第一位的,因为他们直接面向市场、掌握着来自消费者的第一手信息;其次,在充分调研市场的基础上,拓展微波炉行业价值链本身的价值。

就目前的微波炉市场格局来看,品牌高度决定了发展速度,品牌的影响力决定了市场的渗透力。随着目前微波炉的功能已经向“全能”化方向发展,从原先关注市场份额、竞争导向转变为向消费者提供高效率、更营养更健康的烹饪平台,通过产品升级增加价值来提高产品的性价比竞争力,继而增强有价值的市场占有率。

识字教学要找准平衡点 篇9

一、启动“情与趣”, 铺好识字教学的基调

心理学指出:对于认识枯燥的事物, 人的情绪总是消极、被动的。本来枯燥的识字活动, 为了让学生达到乐于识字, 主动识字, 作为教师一定要在伊始阶段, 充分调动情感因素, 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识字教学的教材共鸣, 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识字教学的愉悦氛围, 充分调动兴趣, 让学生不断地体验识字的成就感。

我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识字1》时:

师:小朋友今天精神面貌真好, 真像春天的一朵朵鲜花。 (老师两个“真”字把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了, 学习情绪迅速进入了最佳状态。)

师:请欣赏歌曲《春天来了》, 听完说说感受。

生纷纷说:春天来了。

师:我们刚度过一个寒冷的冬天, 现在天气渐渐暖和, 你们互相说一说, 从哪里可以看出春天来了?想想我们校园里的变化, 你家房子附近的变化, 田野里的变化。

让学生自由说, 教师把学生说到的词语, 做成实物模型的卡片奖励给学生。

生1:小草变绿了, 说明春天来了。 (得到“小草”卡片)

生2:柳树发芽了, 说明春天来了。 (得到“柳树”卡片)

生3:桃花开了, 说明春天来了。 (得到“桃花”卡片)

生4:杏花开了, 说明春天来了。 (得到“杏花”卡片)

生5:燕子飞来了, 说明春天来了。 (得到“燕子”卡片)

生6:我不穿羽绒服了, 说明春天来了。

生7:麦苗发绿了, 说明春天来了。

师:小朋友, 想一想, 现在刮的风叫什么风?

生: (齐答) 春风。

师:现在下的雨呢?

生:春雨。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 找找还有哪些词语没有讲到?

生:布谷、蜜蜂、梨花。 (学生纷纷回答)

师:请每个小朋友动笔把文中的词语分别在相应的图下标出来。 (写字并巩固、应用)

生:老师, 春天在哪里呀?

师:是呀!春天该标在哪里呢?谁来帮助他!

多名学生各抒己见, 纷纷发言。多聪明的孩子呀!是呀!哪里都是春天。

(当学生把词语写完并把“春”字的“日”字底写成黄颜色, “柳“树”“桃”“杏”“梨”字的“木”字旁写成蓝颜色, “花”“芽”“草”字的“艹”写成绿颜色, 原来“日”“木”“艹”这三个偏旁是本课重点掌握的三个偏旁。)

生活就是大课堂。教学生查“无字词典”, 去寻找春天。

师:今天, 小朋友表现真好!把老师也带进了春天。回家后请继续寻找春天。

这是把语文学习延伸到课外, 延伸到生活, 延伸到学生的情感体验中, 延伸到大自然中的巧妙做法!识字教学只有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 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激发学生的兴趣, 才能把枯燥抽象的文字符号, 转化为快乐的活动, 这样识字, 学生自然会乐在其中。

二、立足“已会和未知”, 弹好识字教学的主旋律

充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把学生放在教学中的首席, 让学生站在识字学习的最前沿。可以用已识的字来帮助记忆新要认识的字, 可用已会的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学生, 可以创设学生已经熟悉的实践活动来学习未知的新字等。

请看我在《学棋》中的生字教学:

师:小朋友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棋”字?

生1:木字旁加个其就是下棋的棋。

师:你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的, 不错。

生2:老师它是一个形声字, 木字旁表示意思, 古时候棋子、棋盘等都是木做的, 右边其表示它的读音。

师:你能知道这是个形声字真是太了不起了!

生3:老师我是用组词语的方法来记忆的, 棋子、围棋……

生4:老师我在和爸爸下棋的时候棋盒上看到过这个字, 我认识它。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已有的基础出发, 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汉字, 教师重点点拨难点, 达到识字效率最优化。

三、协调“教师与学生”, 享受识字教学的互动愉悦

在识字教学中,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让学生观看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视频。如, 我在一年级上册《识字4》“牛”字的教学中, 我截取我女儿学习汉字的视频《汉字宫》, 让学生观看视频, 了解“牛”的意思, 看它的形象, 听它的声音, 了解它的用途以及这个象形文字的每一笔的由来。所以, 这个字不教就会, 而且避免了往常很多学生把“牛”和“午”混淆的可能, 识字效果很好。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教学, 使学生巧学、乐学;让教师巧教、悦教。

四、扎实“范写与临写”, 品味识字教学的丰收之余味

我在二年级下册的《学棋》中教学“致、弓、鹅”等生字, 可以说是识字方法各异, 但在最后环节, 我让学生学会读帖, 观察字的变化、看教师示范、在配乐状态下认真书写, 最后我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投影仪下, 并让其他学生上台批改、点评。我发现在这些环节中, 学生的识字能力在提高, 体验了识字教学中一次次不同的成功喜悦, 真可谓是识字教学的丰收, 其余味深长……

总之, 识字教学要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需要我们找准“恰当平衡点”。“恰当平衡点”找得准确, 就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从而实现识字教学的和谐, 优化识字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文言文教学要抓好三个平衡点 篇10

一.文言文阅读教学要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

文言文的特点首先表现在“文言”上。阅读文本的组成材料是“文言”, 要读懂文本, 首先要解决“文言”障碍;而阅读的对象是文本, 阅读的目的是透过“文言”理解文本意义。因此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

目前的文言文阅读教学, 往往存在重“言”轻“文”的倾向, 教师们为了解决文言难点, 或者顺应文言文试题偏重于文言知识积累、文言翻译理解而淡化文本内容理解的现实, 过度地把目光集中在字词句的理解上, 课堂上把大量的时间使用在逐字逐句的讲解上, 这样的教学往往造成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只见枝叶, 不见树木, 影响了学生对于文言文的整体理解。在教 学过程中 , 则常常存 在“言”“文”教学两张皮的现象, 往往把译释课文和理解课文割裂开来。有些语文课甚至将文言文阅读教学沦为文本字句的翻译教学, 忽略了文本内容的阅读教学。

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 笔者认为文言文阅读教学应当“文”“言”并重。 如何在教 学中实现 “文”与 “言”的和谐统一呢?

首先, 要做到目中有“文”。只有整体感知文本, 才会对文本有整体印象, 有整体把握, 才可能对文本形成阅读好感, 产生阅读期待和探究愿望。

与此同时, 要注意口中有“言”。一要引导学生读。读准字词, 读顺句子, 读通文本是文言文阅读理解的前提。教学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多读几遍, 整体地读, 大声地读, “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读的遍数多了, 自然而然对文本会有整体感受了。二要倡导学生讲。教学中尽可能让学生依据文本朗读体验, 结合课下注释提示, 逐字逐句地讲, 连猜带蒙地讲, 尝试自圆其说, 直到讲通为止。这样, 重视学生读与讲的体验, 学生就能自主习得文言的语感, 比起由教师主讲翻译要有趣得多, 有效得多。

更为重要的是, 要力求心中有“文”。对于文言文的阅读教学, 王荣生教授认为“翻译本身不是目的, 目的是通过翻译加深对文言和文言文的理解。误以为学生记下每句翻译, 就是学习文言文, 绝对是个要不得的想法”。文言文阅读教学中, 对于文言词句意思的理解, 要服从于文本阅读教学。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文言阅读情境, 借助联系比较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句法, 通过设问质疑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顿悟, 进而真正理解文本内容, 领会文本内涵, 把握文本特点。

以《桃花源记》的教学为例, 假如其课堂教学流程固定为“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课文理解”这几个步骤, 按部就班组织教学, 自然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肯定不如采用“文”“言”合一的方式实施教学来得有新意, 有趣味。比如, 阅读教学时, 先请学生读文章, 说说对于桃花源的印象, 感受桃花源的自然美与人情美。这样, 阅读起始即能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初步把握文章结构与线索。接着设计系列问题, 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在学生答问的同时, 要求学生朗读相关内容, 并随机讲讲重点字词、句子的意思, 教师则随时点拨、补充讲解。这样, “文”“言”结合展开阅读, 既理解了文本内容, 又解决了文言字词, 一举两得。

当然, 文言文的阅读教学要因文而异, 要因时而异, 但一定要从整体上来把握, 把“文”“言”尽可能多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自读、自讲、自悟, 整体感受文本之美和文言之美。

二.文言文阅读教学要处理 好“文”与“道”的关系

古人为文、论文大多主张“文道统一”。他们尽管对“道”有不同的理解, 但都提倡“文以明道”“文以载道”。我们当今如何来看待文言文中的“道”呢?叶圣陶认为“道”就是蕴藏在文章中的思想、心志、道理, 是每篇文章都具有的, 还认为“‘道’与‘文’是不 可分割的”, “读一篇文章, 理解它的内容和理解它的语言文字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笔者认为, 初中教材选编的文言文大多是“文道统一”的文章, 文言文阅读教学要以“文道统一”的理念来统领。具体来说, 要立足文本阅读, 注意逐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蕴含了什么“道”, 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其“道”的, 探究作者为什么要表达此“道”。那么, 文言文阅读教学如何做到“文道 合一”, 注意“文” “道”兼顾呢?

第一步, 要读文明道。编入初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尽管写作背景不同, 内容丰富多彩, 文体各具特点, 但都不能忽略其“道”的存在。阅读教学中, 首先要引导学生立足文本, 依据文体, 穿透文言, 找寻文中之“道”。

在读文明道的基础上, 更要品文悟道, 这是第二步。对于文章的观点、主旨、情感的整体把握仅仅是理解感受的层面, 文章的阅读还需进一步品味感悟, 也就是要进一步引领学生细细品读文章, 体会文章是如何选材、构思, 如何运用表现手法、修辞技巧来表情达意的, 这正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着重点。古人写作为文特别讲究章法、辞采等, 阅读时一定要指导学生熟读精思, 细嚼慢品。

第三步, 则是评文论道。在之前品文悟道的基础上, 深入探究、赏析质疑应该是文言文阅读的最高境界, 也是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对于文言文中的“道”, 阅读时要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阅读教学以文本为原点, 联系具体写作背景, 知人论世地阅读文章。这样才能从文本中读出言外之意, 读出深度与厚度, 读出作者的精神世界与个性气质。

文言文的写作传统自然形成了文章各具特点的体裁, 不同的题材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语言运用、义理辞章、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各自的要求。一般来说, 从文体入手切入阅读教学, 有助于学生披文入情, 直取文中之“道”。而后再由此瞻前顾后展开阅读教学, 又便于深入文本阅读, 进而全面到位地领会“文”与“道”的内在联系。

总之 , 文言文中 的“文” 与“道”是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的统一, 两者是骨肉相连不可分割的。只是讲“文”, 可能流于肤浅的认识;偏重于“道”, 则会有思想品德说教的嫌疑。教学中只有把“文”与“道”巧妙地结合起来, 才能实现文言文教学文本的应有价值, 才能落实文言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三.文言文阅读教学要处理好 “文”与“史”的关系

文言文是来自历史深处的文学明珠, 文言文阅读教学不能回避历史。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意思是, “文”与“史”之间是有联系的。于是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 有些教师模糊了“文”与“史”的界线, 甚至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

如何正确处理好“文”与“史”的关系呢?作为语文阅读材料的文言文, 教学中一定要坚持“文主史从”的原则, 让“文”最大限度地凸显, 让“史”尽可能的隐退。具体来说, 阅读教学中牵涉到两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其一, 对于史学性文本的阅读教学该如何处置?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史学性文章, 比如《陈涉世家》《曹刿论战》 《赵普》《邹忌讽齐王纳谏》等。这类文章, 学生阅读时感兴趣的往往是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教师指导阅读时往往偏重于“史”的成分。

对于史学性文本的把握, 首先要着眼于它的文学性。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正是突出强调它的文学价值。《史记》的节选部分, 作为文言文, 教学中一定要突出语文味。《陈涉世家》的教学当然不能回避史实, 但作为一篇人物传记, 其实就是以叙写人物为中心的记事写人的文章。文题为《陈涉世家》, 写作时当然是以陈胜为中心来选材、立意、谋篇成文的。教学时, 要在引导学生了解史实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人物形象, 尤其要关注陈胜这一主要人物。设计、组织教学时要紧扣陈胜其人, 抓住他的身世、成长经历、言行举动来整体把握人物形象。这样, 对于文章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层面上, 教学中也就不会让文中的第一段游离在起义这一核心事件之外, 对于吴广这一人物的解读也就不会抢了陈胜这一中心人物的风头。基于这样的认识, 教学中只要紧紧抓住陈胜其人的志向、智慧来展开阅读, 就不会跑偏了。有了这样的抓手, 学生不难理解起义的舆论准备、动员过程充分表现了陈胜其人的谋略, 即使后边大段叙写起义军攻城略地的进展, 也是为了印证陈胜“为天下唱, 宜多应者”的政治预见。至于吴广其人, 则是陈胜的得力帮手, 作为陪衬人物出现, 其德其智其勇无疑有力地衬托了陈胜作为领袖人物的人格魅力。这样的教学引导, 见史又见人, 见史更见文, 从史学文本中品出文学味来, 才是对史学文本的恰当使用与智慧教学。

其二, 对于“知人论世”辅助阅读教学该如何优化?

诚然,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不必面面俱到。但适当补充一些历史背景资料当然是很有必要的, 只要链接的背景史料有助于文本教学即可。

文言文大多离我们年代久远, 光读文本 , 很难吃透 其意 , 读懂其“道”, 把握其“思”。教学时需要适时补充一些历史背景资料, 链接一些辅读材料, 参照阅读, 联系思考, 从而把文章读懂、读透。

找准语文的“平衡点” 篇11

关键词:语文;文本;整体性;平衡点

我们习惯于将“语文”分开了理解,仿佛语文一定得是“语”+“文”的解释。这没有什么必要,“语文”其实是一个整体。一个自足的语文文本,绝不单以“语”来打动人,或者以“文”来打动人,一定是文本整体地打动人。每一个语文文本都是一个“完型”的格式塔。

文本何能以其整体打动人,便在于每一文本都具有一个能将文本所有语言文字排列成一个有机结构的平衡点。一个优秀的语文文本,其平衡点能够提供给读者广阔的阐释空间。只要能时刻抓住这个平衡点,孩子们便能在这阐释空间自由翱翔,享受语言文字带来的整体的真善美。

优秀语文文本的平衡点,一定是跟人类的普适性价值相契合的,只不过,这个普适性价值被“这个”文本中的语言文字阐释而具有个性,就像灵魂住进不同的身体,就变成了不同的人一样。

比如《陶罐和铁罐》,很多教学资料都认为文本试图传达给孩子们“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长处,不必相比”的思想。然而,我们一旦进行思想,便一定带上了功利性的色彩。因为,思想带来的往往是知识,而且是带有功利色彩的知识。因此,所谓思想,是不能成为文本的平衡点的。

文本的平衡点,一定是普适性价值,一定是具有一种“前定和谐”的性质的,也就是仿佛一直是镌刻在人心灵中,具有生生世世、长流不息的,好像是天赋一般的。比如爱、善良、宽容……正如每一篇文学作品,如果不是追求这样的价值,也一定不会有流传百世的可能一样。

语言,一开始就是用来表达心灵的,是为了进行心灵沟通的,因此,最原始的语言,是最能接近人类心灵的,这也正是原始的语言趋近于“诗”的原因。

语言的发展使其越来越具有日常交流工具的特性。然而,这种交流工具的本质依然是来自对心灵的传达,而作为优秀语文文本一定更是如此。

所以,我并没有将《陶罐和铁罐》的思想作为它打动我们的平衡点,而是认为“陶罐”是打动我们的平衡点。

在这篇文本中,陶罐其实是人类“爱和仁慈”的隐喻,然而,陶罐这样的隐喻却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因为陶罐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几千年之后依然那样的“光洁、朴素、美观”,就这样,陶罐联结了过去、现在和未来,陶罐其实是人类心灵中早已镌刻的美好的代表。而这篇文本所有的语言文字也正是按照这样的思想进行排列的。

事实上,无论是铁罐和陶罐的对话,还是陶罐被发现后的情景,陶罐都是所有语言文字的平衡点。所以在跟孩子们解读铁罐和陶罐的对话时,我们将力量用在了铁罐的话语上,这样陶罐的隐喻性质便自然“发出了光”;在解读几千年之后陶罐被发现的情景时,我们将力量用在“听”自己的内心感动上,陶罐的隐喻性质更是“烛照”着大家。我们没有对陶罐自身用太多的解读,然而陶罐的隐喻却已通彻。我们也没有在“语”和“文”之间故意侧重某一个方面,而语文似乎已经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灵。

这里的平衡点不是所谓文本的“领”,也不是所谓文本的“中心”,这平衡点与我们的心灵契合,因此能够与我们的心灵相通,并且能够引起我们心灵的一种平衡,而这正是孩子们走进文本、并向心灵输入文本的关键。

所以,不要过于强调语言文字的运用,也不要过于强调所谓人文精神的渗透,在语言文字与人文精神之间始终有一个平衡点。

谈到语文教学需要以“语文”的整体意识进行,这里的整体意识,并不仅仅是文本的整体,自然也包括文本字词句段篇的整体。也就是抓住了平衡点之后,在自由阐释的空间里,我们需要对构成文本的语言进行精确的感悟和体验。这种精确的感悟往往表现在对文本互文现象的理解上,也就是,我们得让孩子们明白,文本的所有语言文字是如何向着这个平衡点进行排列并最终构成文本的。比如,在《陶罐和铁罐》这篇文本教学中,在大的结构上,“价值”与“流逝”,“价值”与“光洁、朴素、美观”,“价值”与“谦虚”“争辩”“不再理会”“兴奋”的互文等等。在小的结构上,“奚落”与“傲慢”“轻蔑”“恼怒”的互文,以及“傲慢”与“陶罐子”,“轻蔑”与“知道”“懦弱”“东西”的互文,“恼怒”与“住嘴”“相提并论”“要不了几天”等的互文等等。这里互文结构的理解,看似只抓住了语言,然而这里的语词却因为互文的关系而融入在文本中体现的。因此,这里谈到的整体性原则,“平衡点”原则并不矛盾,而是进一步的深入而已。

平衡点 篇12

看来, 如何管理好教师的确是一个令许多校长头痛的事情。那么, 在校长无法以一己之力去改变教师的那些特点 (国家干部身份、公务员性质) 的情况下, 是否意味着其对教师的管理就无能为力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在教师管理中存在众多矛盾和困难, 但对教师的管理也无外乎制度管理与人文管理两个方面, 因此问题的关键是, 校长如何寻找制度管理、人文管理的“平衡点”, 去更好地化解矛盾、避免冲突、形成合力, 实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双赢。

一、制度管理的“平衡点”——管理者带头遵循规范

当前, 大多数学校对教师的制度管理都趋向于选择企业式的量化管理模式, 把学校计划、过程组织、控制决定做到条款化、数字化。然而学校不是生产产品的工厂, 而是育人的乐园, 这样的制度管理是以牺牲人性为代价的。对教师的师德和职业行为作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是必要的, 这有益于好的团队作风的形成, 但将这些要求和规定无限细化, 往往会物极必反。特别是把教师日常庞杂的工作量化、细化, 并附之以不等的分数, 这样不仅无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反而使教师工作越来越消极。如果让教师的工作都围绕着考核指标转, 实际就是否定了教师工作的创造性, 把教师独特的工作, 简单化为单一机械的劳动了。再细化的制度管理都只能管住教师的身, 管不了教师的心, 教师工作具有独特性、多样性、创建性, 不能单靠制度管理来约束教师, 可以说制度越细, 矛盾越多, 造成“管不断、理还乱”的恶性循环。

彼得·德鲁克给管理下过这样的意义:“管理是一种实践, 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 而在于成果, 其唯一的权威就是成就”。这句话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那就是管理的好与坏、水平的高与低、处理问题的对与错不在于制定了多少制度, 不在于制度有多么严密, 而在于管理者有没有真正地深入实践, 付诸于行动。也就是说, 作为学校制度管理并不是通过制定的条款一一对照检查而知晓, 知晓了怎么办呢, 如何处罚?因为无论处罚与否都会严重挫伤教师的情感, 挫伤教师的工作激情。因此, 制度管理不一定要细化, 关键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一起照着做, 形成规范就行了。因此, 制度管理的“平衡点”就是管理者在教育教学行为中带头遵循规范。

二、人文管理的“平衡点”——管理者以教师为本

制度弱化后, 许多学校管理者一定会提出疑问:在以前那么严的制度下都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 现在如果制度宽松了, 教师的心会不会散了?学校工作目标是否能按要求达到?学校正常工作是否能得到保证?笔者认为, 制度管理的抽象化并不是不管, 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里最重要的是人文因素。学校的人文管理也是一种制度管理, 它是一种没有用文字阐明的规则, 这些未阐明的规则通常是以众多个体共同的感觉、知觉的形式存在的, 如关心教师身心健康, 关心教师成长, 关心教师家庭疾苦, 尊重老教师等, 这都是一种无法文字化的制度, 它需要管理者在“行”中把握, 这就是笔者认为的人文管理。它要求学校管理者在规范时应做到几个方面。

1. 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

我们在教师管理中要学会完整地理解教师, 强化教师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学校是大家共同的家园, 让每一位教师的个人目标都能在学校的发展目标中找到切入点, 使之能在共同的利益下统一起来, 与学校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让教师在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学校发展的目标。这样教师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价值, 自我管理意识增强, 自主意识增大, 便能以主人翁精神进行教学和管理活动, 这就需要我们管理者首先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意识, 并自觉付之于行动, 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学会尊重、理解教师。

2. 了解并满足教师正常的心理需求。

满足个人需要是激励机制的核心。激励应是管理者常用的一种管理方法, 我们应给教师提供充足的机会来满足其个人发展专长、爱好和事业的需要。作为管理者应多顾及教师的利益, 关心每一名教师, 关注每一名教师的价值和奉献 (不论奉献大小) 。对青年教师要多给他们提供学习、提高、展示的机会, 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帮他们在学生中、在社会上树立一定的威信;对于个性鲜明的教师, 我们要尊重张扬其个性, 理解他们的的行为, 发现其长处, 正确引导, 让其有发展的良好空间;对于中老年教师, 要尊重他们, 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肯定他们为学校发展作出的贡献。

3. 关心教师身心健康, 做教师的贴心人。

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 要充分认识和了解教师的劳动和心理特点, 激活其创造力和潜能。如何做到管而有度, 理而有序, 处事有情呢?我认为管理者应切实把为教师服务, 关注教师身心健康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来抓, 如经常与教师交流谈心, 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 了解教师家庭疾苦, 教师家里出现红白喜事, 重病等情况, 学校管理者主动、及时组织人员提供帮助, 并给予适当的慰问。教师家里有了不顺心的事, 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工作, 及时上门谈心, 出谋划策。对于教师福利待遇尽学校所能, 能争取的竭尽全力争取, 时刻想到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

上一篇:评估企业排名下一篇:腰椎失败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