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发展趋势及展望

2024-05-08

PLC发展趋势及展望(精选12篇)

PLC发展趋势及展望 篇1

目前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随着中国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步消失,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已出现用工荒,提高人均产能、提高工业自动化程度是保持中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必由之路。工业自动化、智能化制造越来越依赖于于智能化装备,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重要的智能化装备之一,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PLC不但在工业现场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具有广阔的应用领域,可以说是上天入海,如深海探测、宇宙空间站都采用了大量的PLC控制。

近代工业发展到现代工业,经历了四个重要的阶段,分别是工业1.0、工业2.0、工业3.0 和工业4.0。工业3.0 催生了PLC的诞生,数控技术开始普遍应用于工业设备,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PLC成为工业现场制造的重要角色。通过与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相结合,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进入工业4.0 时代,PLC等智能化装备的技术将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1 PLC的技术特点

PLC从诞生开始就具有工业现场应用的基因,具有如下技术特点。

1) 系统构成灵活、扩展容易。以开关量控制为核心,也能进行连续过程的PID回路控制;并能与上位机构成复杂的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综合自动化。

2) 使用方便、编程简单,采用简明的梯形图、逻辑图或语句表等编程语言,而无需专业计算机知识,具备系统开发周期短、现场调试容易的优点,另外可在线修改程序,改变控制方案而无需更新硬件。

3) 能适应各种恶劣的工作环境,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PLC一般应用于工业环境,工业环境具有电磁环境复杂,许多工作环境具有高温、高湿、振动冲击、电磁干扰、电源电压不稳定、低大气压等极限环境下,PLC必须在各种极限的环境下稳定工作。

2 PLC的组成及种类划分

PLC应用系统主要由编程软件、编程器、PLC模块三部分组成,通常根据PLC功能的复杂度和I/O接口点数的多少以及安装和结构形式等进行分类。

2.1 按照功能和I/O接口点数分类

根据PLC所具有的功能和价格成本不同,PLC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类。

小型PLC:一般使用低端处理器作为主要控制芯片,编程相对比较简单,系统软件大部分为单线程软件系统,具有少量的I/O接口,满足基本的逻辑运算、定时、计数、移位以及自诊断、监控等基本功能,主要用于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或少量模拟量控制的单机控制系统。一般应用于单台设备中,负责简单的按钮监测、信号输入及电机和其他设备控制。

中型PLC:一般采用中等规模的处理器作为主控制芯片,低端处理器作为辅助控制芯片,软件系统一般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具有较强的模拟量输入/输出、算术运算、数据传送和比较、数制转换、远程I/O接口、子程序、通信联网等功能。部分中型PLC还可增设中断控制、PID控制等功能,适用于复杂控制系统的分布控制。

大型PLC:采用多路、大规模处理器做为主控芯片,多处理器协同控制, 一般采用高端的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平台,具有更强的通信联网功能,可用于大规模过程控制或构成分布式网络控制系统,实现工厂自动化、大型船舶、化工石油、金属冶炼等大型系统集中控制。

2.2 根据结构和安装形式分类

根据PLC的结构和安装形式,PLC分为整体式、模块式、层叠式三大类。

整体式PLC:将电源、处理器、接口等部件都集中装在一个机箱内,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价格低的特点。小型PLC一般采用整体式结构,整体式PLC由不同接口点数的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组成。基本单元内有处理器、接口、与接口扩展单元相连的扩展口,以及与编程器写入器相连的接口等。扩展单元内只有接口电路和电源等,没有处理器。基本单元和扩展单元之间一般用电缆连接。整体式PLC一般还可配备特殊功能单元,如模拟量单元、位置控制单元等,使其功能得以扩展。

平面模块式PLC:将PLC各组成部分分别做成若干个单独的模块,如处理器模块、接口模块、电源模块以及各种功能模块。平面模块式PLC由框架或基板和各种模块组成。安装形式采用平面化安装方式,模块装在框架或导轨。平面模块式PLC的特点是配置灵活,可根据需要选配不同规模的系统,而且装配方便,便于扩展和维修。大、中型PLC一般采用平面模块式结构。

立体层叠式PLC:采用叠加式安装方式或者阶梯式安装方式,一般也采用模块化设计,模块之间的连接采用接插件或电缆方式连接。立体层叠式PLC占用安装面积较小,采用立体空间安装方式。

3 PLC未来趋势

3.1 PLC应用编程虚拟化、编程图形化

PLC最初采用的是机器语言,专业化程度较高,需要高素质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才能编程,PLC进行编程时,需要对PLC内部程序进行刷新。

现在PLC编程实现了图形化,PLC编程图形化大幅降低使用门槛,应用使编程人员对逻辑关系一目了然,减轻使用者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能化的工业生产现场需要将多台PLC统一管理和调度,PLC应用编程的虚拟化、图形化管理是必然趋势。

3.2 PLC网络化应用趋势明显

工业制造的智能化必定带来工业现场控制的复杂度,工业以太网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网络的连接,特别是与工业控制网络联接,PLC必然面临网络病毒的入侵和数据的泄露,甚至通过网络攻击能够瘫痪工业自动化设施。

PLC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的最终节点,面对网络的攻击,PLC必须通对软硬件进行加固,包括操作系统、硬件控制系统,以及网络的通讯,由于网线等电缆方式在电磁环境比较恶劣的工业环境中,数据通讯容易受到干扰;随着近年的光纤成本的降低,光纤通信在工业生产现场必将得到普及,光纤的应用是PLC通讯方式的必然。

3.3 向模块化、智能化发展

围绕PLC,不断出现了新的器件和模块,如智能I/O接口模块、温度控制模块和PLC故障检测模块等,这些模块不仅增强了PLC功能,扩展了PLC的应用范围,还提高了PLC系统的可靠性。

3.4 PLC信息安全日趋重要

在工业4.0 时代,PLC操作系统的可信和安全加固将更为重要,PLC本身是软硬件一体的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是其关键模块之一,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复杂程度与桌面软件操作系统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要比桌面软件操作系统更为复杂,嵌入式操作系统更为贴近硬件和机械执行部件,在高精度自动化设备的控制中,控制指令的错误往往容易造成重大损失,安全可控、安全可信的PLC系统非常重要。

4 总结

工业4.0 时代是智能化、自动化的时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工业4.0 时代得到融合,PLC作为传统的自动化的关键设备也必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新技术的涌现使PLC向更为智能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PLC的基因会越来越丰富,在工业4.0 时代,PLC技术也必将得到快速发展。

摘要: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在工业3.0时代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工业4.0智能制造时代PLC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PLC的发展趋势是模块化、智能化、应用编程虚拟化、编程图形化、网络化应用。PLC信息安全将日趋重要。

关键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工业4.0,智能制造,接口点数

参考文献

[1]裴涛,张德锋.浅谈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中国科技投资,2012(26).

[2]田涛.浅析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概述.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

[3]黄永彬.浅析PLC的发展及应用前景.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0).

[4]王欢,崔景光.浅析PLC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中国科技博览,2014(2).

PLC发展趋势及展望 篇2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逐渐深入以及供给侧改革的加码,水泥等基础建材行业首当其冲,2015年全国水泥需求出现下降走势,官方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的商品混凝土产量同比仍有2.14%的增长,其他渠道统计的整体预拌混凝土产量均出现明显下滑。2016年以来,尽管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延续下降走势,但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增速出现明显回复,混凝土的需求也因此得到明显提升。

一、混凝土行业经济运行现状

1.1需求端:基建与房地产投资加速,有力拉动混凝土需求

2016年前三个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7万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2.1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下滑1.7个百分点;其中与拉动混凝土需求有关的建筑安装工程完成30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较去年同期下滑2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下滑1.6个百分点。

图1: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及与历史情况比较(万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尽管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现下滑态势,但从拉动混凝土需求的细分行业来看,基础设施投资、房地产两大重点需求终端投资增速与去年相比却出现上升走势。前三季度基础设施建设中占比47%左右的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23.6%,增速较去年同期上涨3.6个百分点;占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近30%的道路运输业前三季度投资同比增长15%,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较去年全年下降1.7个百分点;另外占比较大的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速明显上涨,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速略有下滑。

图2:2016年前三季度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情况(万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在2015年下半年全国房地产销售市场逐渐升温,今年更是出现火爆行情,在去库存及火热销售行情的双面刺激下房地产投资升温,前三季度投资增速为5.8%,较去年同期上涨3.2个百分点;新开工面积在去年持续负增长的情况下呈现快速上涨局面,上半年累计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近15%,后期开始回落,前三季度降至6.8%。

图3:2016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情况(万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房地产投资升温和基建投资的较快增长是保障混凝土需求增长的重要支撑,在商品混凝土消耗量增长的同时,混凝土电杆、混凝土预制桩等制品产量也出现明显上升,较去年全年增长率有明显好转。

1.2供给端:产量增速上涨,价格低位回升

2015年,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官方统计商品混凝土产量1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跌至2.14%;其他统计渠道统计的整体预拌混凝土产量不一,且走势也出现差异:中国建

18.1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37%;中国散装水泥推广发展协会统计数据为18.34亿立方米,同比减少7.7%;中国混凝土网的统计数据是22.23亿立方米,同比减少6.24%。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商品混凝土产量为12.7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6%,增速较去年全年有所回升。

图4:商品混凝土产量及增速走势(万立方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

从市场行情来看,上半年价格与去年和前年同期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下半年开始混凝土原材料端出现了大幅价格上涨,从而带动商混价格跟随上涨,8月份开始突破去年同期水平。

图5:商品混凝土价格走势(C30,元/立方米)

数据来源:中国水泥网

下半年以来,水泥价格全国大面积大幅上涨,砂石骨料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部分地区也相应出台了混凝土指导价格或最低限价,从各省市涨价情况来看,部分省市如河南、山西因环保问题因搅拌站停工价格大幅上涨,金隅、冀东重组后大幅调高京津冀区域水泥售价混凝土价格相应明显提升,有一些地区如贵州、江西、河北等地水泥价格的大幅上涨并未传导至商混端。

9.21货运新政出台后,运费大涨,这将直接对混凝土终端客户产生影响,提供运输服务的混凝土生产企业在运输成本增加后必然也将降成本转嫁至商品价格。

从行业盈利情况来看,1-8月份,整个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主营业务收入7254.4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利润总额384.5亿元,同比增长6.5%;行业整体应收账款较去年同期上涨7.5%,8月末应收账款净额为2734.2亿元。

二、行业热点事件点评及痛点、难点剖析

2016年以来,混凝土行业及上下游相关行业内出现了很多热点事件,对混凝土行业影响重大,行业存在一些老生常谈的痛点与难点,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挑战。

热点事件1:水泥企业联合大幅、多轮涨价,混凝土行业成本压力大增

2016年春节淡季之后水泥价格并未像前两年一样继续疲软下行,而是触底反弹开始了上涨行情,此轮上涨维持了两个月,是需求快速上涨、前期错峰生产停窑多轮因素叠加导致;随着后续需求的释放速度有所放缓,水泥价格出现回落,然而从5月份国务院办公厅34号文出台后,各地组织开展了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动员大会,于是统一限产提价成为重要且普遍的手段迅速传遍全国,价格一轮又一轮大幅上涨,令混凝土企业措手不及,成本压力大增。

事件点评:水泥价格的大幅上涨一方面是价格低谷反弹,显示了水泥企业较高的议价地位;另一方面也显示出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可以有较快、较好的反应能力去应对突发事件,或一致响应涨价“号召”。混凝土行业集中度偏低,混凝土企业作为议价能力较弱且的一方,应对水泥企业的大幅涨价最终仍是无可奈何。有地方协会指导混凝土企业进行相关法律追究,但水泥企业端则认为混凝土企业抵抗的方向不正确。混凝土作为原材料--建筑的中间环节已成为“弱势群体”,在长远来看混凝土企业需要努力改变自身的行业地位,而迫在眉睫的是如何尽快化解成本端价格的不断上涨带来的压力。

热点事件2:环保严查,一些地区现搅拌站“强拆”

每年媒体都有混凝土搅拌站遭遇关停的报道出现,一方面是无资质企业关停,另一方面是环保不达标企业进行整改、处罚,今年出现的河南省混凝土搅拌站“强拆”、大面积关停的情况却是不多见。7月下半月中央环保督查巡视组进驻河南,于是迎来了河南史上最严环保月,90%的商混站停产,郑州中牟县商混站强拆力度最大,原因是无资质经营、环保不过关。郑州市对有资质的混凝土搅拌站开展全面验收,验收一个复工一个,不达标的坚决不允

土地许可证、生产许可证、企业营业执照等证件不全的列入首批强拆项目。

事件点评:河南省此次环保督查影响之大、涉及面之广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并且在环保的大旗下揭露了众多无资质、证件不全的搅拌站。混凝土行业进入门槛低,对于资质是否取消业内仍有很多不同看法,然而在资质作为一个经营前提仍无法保障的现状下,资质是否取消是否需要与进入门槛的重新设置并行考虑?在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环保因素将引起越来越高的重视,企业经营的外部成本也将逐步内部化,但愿这次河南的环保严查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其他地区的混凝土企业需要尽快自查自省!

热点事件3:装配式建筑占比30%,是否会对商混企业有冲击?

2016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缩短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

国务院办公厅9月份再次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此举对于预制混凝土行业是一大利好,而对预拌混凝土行业却似乎有不小的冲击。

事件点评:装配式建筑、建筑部品化、住宅产业化,这些相似的概念似乎都是建筑领域的改革与进步,而作为建筑材料提供方的预制混凝土与预拌混凝土行业则需要紧跟需求终端的变化,不仅有可能要改变自己的产品,还有可能要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与经营范围。国家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各地也都出台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政策和鼓励标准,在建筑业变革风起云涌的同时,预拌混凝土行业看着这种变化也忧心忡忡。如果建筑端建筑型式发生变化,预拌混凝土企业未来的终端客户是否将发生巨变?有条件的混凝土企业是否也继续考虑产品链的延伸?一系列问题有可能彻底颠覆当前的混凝土行业格局。然而建筑领域对于当前涌现的装配式建筑热潮也有一些冷思考,从技术到市场似乎仍有一些不适合大力推广的理由。但是混凝土企业需要看到建筑端的改革动向,进而思考自身的发展方向。

热点事件4:暴雨倒逼“海绵城市”加速推进

2015年8月和10月,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顶层设计上支持地下管廊和海绵城市的建设。城市内涝反复发作刺激“海绵城市”建设加速,2016年南方湖北、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普降大于,部分地区内涝严重,成了名副其实的“泽国”。武汉作为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将“海绵城市”这一话题再次推上了风口浪尖。

事件点评:海绵城市与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城市功能出现较多问题的时候越来越受到重视,今年3月份住建部印发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要求2016年10月底前

按程序报批。然而在建设资金问题上政府资金补贴却杯水车薪,为了拉动社会资本进入,国家对用PPP模式达到一定比例的城市给予补贴,但与所与PPP面临的问题相同,社会资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一线从业者认识不一,对于海绵城市的详细规划仍需要系统化思考。

热点事件5:某些地方行业协会为商混“定价”,是否有“违法”嫌疑?

6月,北京市混凝土协会在行业会员大会上通过了《关于执行质量控制价的决定》,决定自7月1日起,新签订的预拌混凝土合同供应预拌混凝土的价格不得低于市住建委和协会网站5月5日发布的质量控制价(例如C30质量控制价为320元/立方米),一时间引起业内热议,业内相关人士在自媒体上发表了对质量控制价的不同看法,有人对此提出是否涉嫌违反《反垄断法》规定,以及是否有定价权的质疑,有人认为协会发布的执行质量控制价的决定打开了预拌混凝土行业自我救赎之门。

事件点评:且不论行业监管部门是否有定价权,单就纸面公告出台最低限价的事情来讲,不单单是北京市混凝土协会一件案例,今年3月份辽宁省水泥协会针对不同区域水泥熟料进行最低售价限制。在2013、2014年有新闻报道混凝土和水泥行业的价格垄断案例,例如2013年江苏省物价局根据举报依法对南京混凝土协会及部分混凝土生产企业开展反价格垄断调查,根据《反垄断法》对实施价格垄断的南京混凝土协会及37家涉案企业做出共计罚款3900万元的裁决;2014年东北三家水泥企业实施价格垄断被罚款1.1亿元。那么上述质量控制价的做法是否也涉及到垄断呢?除此之外,市场原则下产品质量决定价格,混凝土质量要通过“控制价”来保驾护航是否也有些偏颇?

新的热点的出现为混凝土行业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同时行业中仍有一些由来已久的痛点与难点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1、质量问题 混凝土产品的质量越来越难以控制,一方面原材料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人员素质整体仍比较低,再次混凝土装备也没有围绕行业来进行设计,最后,下游需求越来越细化、复杂化。混凝土行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跟不上下游需求的变化,同时质量管理、质量监管环节太薄弱,缺少质量体系构建,造成混凝土质量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缺乏有效政策引导 混凝土行业散且乱的现状与缺乏普遍的有效政策指导有关,企业对政策的研究偏少,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不够准确和具体,因此也无法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有效支持。有企业认为混凝土当前的乱象与缺乏有效布局规划有关,应该结合城市规划对混凝土搅拌站的布局提出详细量化指标,并提出较具体的专项规划。

3、环保问题 商品混凝土在二十年前对城市环境保护做出了很大贡献,但这个行业、企业自身的环保工作却太少,粉尘污染、对道路的破坏等破坏了企业与行业形象,是的企业不被社会认同。同时由于税收贡献不大,难以得到政府重视,在政府进行环保排查、治超治限的时候,混凝土企业总是首当其冲遭遇重点治理。

4、议价地位低 混凝土作为原材料与建筑之间的加工环节长期以来形成的销售方式、订单方式及付款方式令企业在产业链中只有较低的议价能力,造成巨额应收账款成为挥之不去的痛点。

三、“十三五”发展趋势

3.1 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为混凝土行业指明方向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对于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的目标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保证经济中高速增涨、深入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经济与社会发展质量。与混凝土行业相关且对行业能够起到指导作用的细节有:投资方面要提高投资效率,更好发挥社会投资主力军的作用;传统制造业鼓励企业并购,形成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集中度高、分工细化、协作高效的产业组织形态,支持专业化中小企业发展;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加快多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城市群建设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棚户区和危房改造;加快改善生态环境,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发展绿色环保产业。

上述各方面为混凝土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指明方向:

1、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互联网+混凝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3、需求端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4、绿色生产与环保意识将进一步加强

这些方向与宏观经济发展政策方向一致,将成为引领行业“十三五”各项政策和指导意见制定的基本方向。

3.2 需求端发展趋势为混凝土行业指路

住建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一些定量化发展指标,为混凝土行业发展指出了发展空间,同时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也将成为混凝土行业的指路明灯。

住建部“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中提出城镇市政基础设施要更加完善,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轨道交通路线长度达到6000公里以上;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十三五”时期,全国开工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住房2000万套,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潍坊改造;城镇新建住房面积累计达53亿平方米左右,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5平米。

大幅提高绿色建筑比例,到2020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超过5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超过40%,新建建筑执行标准能效要求比“十二五”期末提高2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15%以上。

改善措施中再次强调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同时稳步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全面推进绿色建筑发展、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以及推广应用绿色建材。

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为7公里/平方公里左右,道路面积率为13.78%,城市轨道交通路线长度为3069公里,从近几年发展来看,中国城市建设与道路长度(面积)共同增长,但道路长度增长速度低于城区建成面积,而道路面积增长速度高于城区建成面积增长速度。

图6:城镇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数据来源:住建部,中国水泥研究院

“十二五”末城镇基础设施现状及住房情况与“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表1:住建部“十三五”规划城镇基础设施发展目标

数据来源:住建部

在城市道路交通建设上还存在较大空间,轨道交通目前仍有近4000公里在建里程,从过去五年的建设速度来看,如果未来五年能够按照过去五年建成里程年均增长速度来建设,到2020年完全可以超额完成目标。

结合上表可以看出,“十三五”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屋建设仍有较大建设空间,从而为混凝土需求提供了一定的拉动空间。

同时绿色建筑的发展为混凝土行业指明未来发展道路,绿色、环保、节能建材产品成为建筑市场需求主流,因此,混凝土企业需要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提升。

3.3建材工业发展规划及混凝土行业“十三五”规划提出具体发展任务

2016年8月和10月,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与工信部分别发布了《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混凝土行业的发展指出了具体发展思路。

工信部的《建材工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涉及到混凝土行业的未来五年发展方向有:

水泥基材料主营业务收入在水泥及制品行业中占比超过60%(2015年为53%)

推广清水混凝土装饰装修部件。完善混凝土预制构配件的通用体系,推进叠合楼板、内外墙板、楼梯阳台、厨卫装饰等工厂化生产。

关键技术培育:水泥基复合材料设计及智能制造成套技术与装备

标准规范推进:制修订混凝土、砂浆、掺合料等产品标准。

发展循环经济: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在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和机制砂石等产品中提高消纳产业废弃物能力,逐步增加可消纳固废的品种。

“互联网+”推进:在水泥制品、墙体材料、石材等行业,推广基于互联网的财务、采购、销售、库存、生产等单项业务环节应用。

上述《发展规划》中混凝土的发展方向与目标基本全部是归拢到水泥行业当中的,可以看出在整个大的建材工业中,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只是一个中间行业的存在,除了一部分创新产品受到国家鼓励,大部分同质化的产品是需要依附于建筑端需求而变的。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更为明确的发展目标,例如到2020年80%的搅拌站达到绿色生产一星级及以上水平,其中50%达到二星级及以上水平。并提出了预拌、预制领域的发展重点,预拌混凝土领域的发展重点是: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包括推广应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普通强度混凝土的高性能化;通过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消纳固废,减少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护环境,使混凝土产业成为“资源的再生器”。

混凝土“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行业“十三五”时期的主要任务,包括材料、技术(包括应用技术)、设备、产品以及商业模式、绿色低碳发展、智能化发展等方面,对行业作出了全面的指导,指出了具体的发展思路。

材料:加快水泥基材料的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重点研发低热型通用性水泥基材料,突破材料高性能化和绿色低碳化的关键共性、前瞻性、战略性技术,以满足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

技术: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在线监控设备和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混凝土性能的精准设计,提高混凝土生产的质量控制水平和生产效率;研究开发超大体积、超深地下空间、超深水下工程、超复杂环境条件下的混凝土应用技术。

产品:如研究开发C80及以上结构混凝土材料体系和生产技术、超高泵送技术,实现生产与施工技术的标准化和常规化;研究开发C30及以上高承载力、高透水性混凝土材料体系,满足海绵城市建设的不同需求;研究开发C60及以上轻骨料混凝土及泵送施工技术,满足超高、超长混凝土结构的轻质高强要求;

设备:研究开发智能监测和调整混凝土工作性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确保预拌混凝土的质量;研究开发绿色混凝土工厂的工艺与成套装备,特别是粉体工艺与装备技术,大幅提高混凝土性能的质量控制水平;研究开发现代化建筑垃圾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绿色工厂,形成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成套装备,生产以粉体、骨料、预拌混凝土、陶粒为主的再生材料产品。

PLC发展趋势及展望 篇3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展望

以微电子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将人类社会带进了崭新的“信息时代”,而“会计”这一人类古老的经济活动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会计工作从传统的手工做账发展成了便捷、高效的会计电算化。迅猛发展的会计电算化使广大会计人员从传统繁重的手工记录、计量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高层的信息处理和经济决策活动中。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至今已近30年,基本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的“缓慢的自发发展阶段”和80年代末至今的“有组织的稳步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但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已初见规模,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会计软件产业,通过国家级评审的会汁软件已达30多个,通过省级评审的会计软件也有200多个;但是由于地区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发展的差异,导致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水平在各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区和部门已达50%以上,可有的才刚刚开始会计电算化工作。在已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单位开发和应用的是部分会计核算子系统,其中尤以工资、帐务、报表子系统为主,单机应用为主,只有很少的单位全部会计核算工作实现电算化并彻底甩掉手工记账。

(二)电算化会计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但功能等同于“仿真手工”

会计电算化软件从很大程度上将会计人员从繁重的传统手工做账中解放出来,这对于会计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颈部,但是目前的电算化会计很大程度上是仿真手工会计系统,削弱了计算机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仿真”是当前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主流,同时也是评价会计软件优势的主要指标。从当前会计软件的发展现状来看,除了必须从系统外部取得原始凭证外,会计电算化系统几乎可以仿真出手工会计系统的所有方面。因此,从总体上说,这种系统的产生与手工会计系统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它只是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代替了手工系统下的纸张、笔墨加算盘而已;只是将中世纪的会计思想反映到了现代计算机的屏幕上,计算机只不过是充当了手工会计的工具。因为它既没有消除会计手工信息系统存在主观判断因素等固有缺陷,又未在信息处理方面发挥计算机的优势。

(三)“会计电算化系统”脱离“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而“孤军奋战”

目前的会计软件开发未能站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高度研究会计电算化,会计软件囿于传统的思维方式,模拟手工核算方法,缺少管理功能。现在流通的会计核算软件大多属于业务信息系统的范畴,只能完成事后记账、算账、报账以及提供初级管理功能,不具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决策等财务管理功能。现在,我国绝大多数AIS未能成为企业MIS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运输、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在内外子系统之间不能共享,信息不能通畅,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综合的企业MIS中,会计子系统应该从其它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销售、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管理能力,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

(四)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不规范

目前我国电算化所用的财务软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从适应经济活动发展方面来看,仍存在着不少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会计软件功能大同小异,开发不足

长期以来会计软件的应用主要局限在账务、报表、工资三个模块上,对于其他针对性较强的功能,如,成本核算口前还没有很完善的系统能够适应不同企业成本核算的具体要求。

2会计软件通用性差

在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通用型财务软件曾经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核算型及决策支持型发展,通用型财务软件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在功能综合化的财务软件中,继续遵循通用性的设计原则,会使系统变得非常庞杂。

二、解决当前会计电算化问题的措施

(一)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训

拓宽渠道、培养人才是提高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的关键。要进一步改革人才教育培养的相关制度,多方面、多形式、多渠道培养会计电算化所需各个层次的人才。相关的大中专院校,应根据社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方向,把握人才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为社会培养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重点掌握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和硬件的开发、改进、维护等问题,为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软件的智能化水平

要提高软件的智能化水平,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会计专家系统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是由核算型到管理型最终到预测决策型。会计决策足指根据会计资料,使用会计模型,运用会计分析方法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备选方案进行优选,从而达到事前决策的目的。会计专家系统就指能模仿专家、并发挥同样作用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

(三)加强从业人员的再教育

要使会计电算化向着更加智能化、高效的方向发展,必须有一支能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高素质会计人才,这就对当前的从业人员提出了如下要求:一是要求会计人员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理论和实务,要求会计人员充分理解会计作为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的含义,树立会计信息化的观念;二是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更丰富的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财务软件也向网络化和管理型的方向发展,因此,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和管理知识将成为时代对会计人员的必然要求。

三、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的展望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总体发展趋势大致需经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财务管理或企业管理的网络化;决策支持的智能化。

(一)会计核算的电算化

会计核算的电算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先实现会计工作的完全电算化,完全电算化不仅是指手工会计的完全解放,还应是会计电算化与审计电算化的交叉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会计管理信息化。电算化会计系统查询功能的强弱、数据库的标准化与开放性、是否保留处理过程和审计痕迹以及预留审计测试通道等对电算化审计系统的设计和实施影响很大。只有电算化会计和电算化审计达到相互交融,才能真正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完全电算化。

(二)财务管理或企业管理的网络化

财务和企业管理计算机化是会计电算化最有意义的战略发展阶段,建立并实际运行以管理为重心的、网络化的、完整的会计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显著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会计电算化长期的、隐含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大量地迸发出来,在这个阶段将实现财会和企业管理现代化。此时会计电算化已融入到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同时这个阶段的系统也必然要实现网络化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三)决策支持的智能化

会计电算化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建立并实际运行会计或企业决策支持系统,这个阶段是以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进化或更高级的发展阶段,像国外那样用它来辅助解决那些数据不规范、变化因素多、具有不确定性的高级会计或企业管理决策问题。

另外,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也受到了重大的影响,为了顺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电算化审计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倾注更多的精力去进行电算化审计软件的开发,规范高效的电算化审计是继会计电算化之后电子信息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另外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企业信息管理一体化,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化的浪潮下,为了顺应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应不断完善现有体系的会计电算化,加强与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交融,向会计信息管理现代化迈进。

参考文献:

[1]姚晓宇,浅析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7,(27)

数字电视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展望 篇4

1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现状

我国在数字电视发展方面采取了从有线电视切入的方式, 全面实施有线数字电视试验工程。不同于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是, 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多集中在城市, 便于集中发展和管理, 这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提供力基础;另外, 有线数字电视标准的颁布, 也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技术标准;除此之外, 全国光电干线网的开通也是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开展的必要条件。

我国目前电视信号传输方式主要是有线电缆光缆传输和卫星传输, 由于我国城市有线电视用户集中, 覆盖率广, 适合集中管理和发展, 因而目前发展有线数字电视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数字电视的重要策略和方式。据易观国际Enfodes产业数据库最新发布的《2009年第3季度中国DYV市场季度监测》数据显示, 2009年第3季度中国有线电视用户规模达到1.5亿户, 数字电视用户为5824万户。而2009年至今,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于规模仍迅速扩大。

但与欧美国家超过80%的普及率相比,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仍显落后和缓慢。同时我国数字卫星电视的发展也相对缓慢, 目前只在解决边远地区信号覆盖问题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而没有实现其真正价值。整体而言, 我国数字电视用户虽逐年递增, 但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态势并不乐观, 特别是“三网融合”的大趋势下, 各地广电仍处于“单打独斗”的生存状况, 互动电视等增值业务发展缓慢, 数字电视ARPU值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数字电视的发展还有一段相当坎坷的路要走。

2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趋势与发展对策

2.1 发展趋势

与模拟电视时代相比, 数字电视转换后频道资源得到了极大丰富, 基本广播节目从30-40套增加到70-80套, 不但提供节日、信息、服务、娱乐等方面的服务, 在节目方面除现有的公共节目之外, 还有多种专业化的广播电视节目、更重要的是具有交互功能, 即交互式数字。此外, 地面数字电视得到了长足发展。

目前, 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广播”。即以数字频带为概念的数字电视服务, “广播”式数字电视是以传输电视台的节目为基础的;二是“交互”。“广播”式数字电视用户无法实现对观看时间、节目内容的自主选择, 而“交互”式数字电视可以使用户主动发出请求, 从而将以往被动接收节目的模式转化为主动点播、自由选择的模式。三是“移动视频”。借08北京奥运的推广, CMMB产业化推进顺利, 在短短几年时间, 从芯片、发射机、调制器、复用器到终端设备产业链已趋成熟。进一步丰富节目内容和完善信息服务, 建立“天地一体、星网结合、统一标准、全国覆盖”的网络体系, 以满足当今社会移动视频终端飞速增长的需求, 填补广播电视在移动视频的服务空白。

2.2 发展对策

数字电视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走出发展速度慢的困境, 我国在数字电视发展中应采取以下对策:一) 提高认识。广播电视领域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 应充分认识数字电视发展的必然性, 和认清我国当下数字电视发展的趋势与难点, 要创新工作思维和转变传统观念,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和提高提高广播电视服务质量;二) 丰富数字电视节目内容。丰富数字电视节目和普及数字电视节目是保证我国数字电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了保证数字电视长期健康发展, 要保证数字节目信息源和数字电视节目的多元化, 以提高数字电视服务质量, 实现其进一步普及和发展。三) 体制转变。实现台网分离, 从事业性单位转变为企业, 从小网向大网转变。电视台和网络分离, 网络部分成立网络公司, 分散在各地的小网进行资源整合, 最终实现全国广电一张网, 一个网络公司, 一个运营商,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广电网的资源优势。四) 承载业务转变。在“三网融合”的趋势下, 要完成从单一的节目传输商到多业务运营商的转变。除基本的广播电视业务外, 应努力发展点播、时移等双向的、互动的服务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向用户提供高清晰度电视和3D电视, 带来更美好的视觉享受。在发展视频业务的同时, 还可大力发展政务、社会教育、生活信息、文化娱乐、电视商务、金融服务、互联网接入、宽带接入等多种业务, 把电视机变成家庭多媒体信息终端。五) CMMB的统一建设。地面数字电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全国统一平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运行, 避免发生有线电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分散经营、重复投资、技术缺乏标准、资源分散等缺乏竞争力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赵建科, 吕乾华.数字电视的发展.[J].科技传播.2012 (1) :166.[1]赵建科, 吕乾华.数字电视的发展.[J].科技传播.2012 (1) :166.

[2]黄高高.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2) :41.[2]黄高高.数字电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展望.[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2) :41.

[3]彭松.中国数字电视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技信息.2011 (24) :76-77.[3]彭松.中国数字电视现状及发展策略.[J].科技信息.2011 (24) :76-77.

中国社会发展趋势展望 篇5

21世纪的阳光已照耀世界近十年,世界正处在一个动荡转型的时段,各国都在为自己下一步的发展打算。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此我仅谈谈国家将来的发展,因为国家该怎么走,是关系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我有权对国家的走向发表自己的一些见地。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从它诞生之日起便经历过历次社会形态和无数政府,但无论哪个社会的哪个政府统治国家,都是中国的代表。它经过原始社会、奴隶制四朝和封建社会的许多政府,按社会发展顺序它应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打乱了它向资本社会过渡的进程。西方资本主义的大炮把它打成了畸形的社会形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本世纪四十年代,中共结束了这个怪胎的发展,把中国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然这实为一个特大的“左倾”,这个“社会主义社会”是超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形态,它缺乏必要而充分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基础,它建立在自然经济的营盘上,说是社会主义,其实仍为一种落后的社会形态。这种主观人为的超前也是一种畸形,在这样的社会,生产是得不到进步的,有时甚至出现退缩。中共政府驾驭中国的四十多年而国力没有长足发展就是一个明证。所以说,在没有经过前一个社会形态的高度发展积累前,新的社会形态的出现是不可能的,进一步说,社会进展越高级,后一个社会形态越是离不开前一个社会形态的高度积累。由此,我们不难明白,社会主义在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前它只是一个理想。

中共中国政府在执政三十年后逐步把这个认识转换过来,开始慢慢向客观的社会发展趋势调整,以适应社会发展规律。实行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仅为这个动作的一个开始姿势,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质是向资本主义商品社会反过渡的阶段,说这个阶段需要一百多年,就是为了弥补上一百多年的中断发展的资本主义这一课,但这一百多年的发展速度和程度比上一百多年的世界发展要快、要深,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这个世界是资本主义潮流占绝对优势且发展到了一个极其可观的程度,再有开始赶超流的,也就有了众多的借鉴可资,发展速度自然会快一些。

下一个世纪中国走向何方,很显然并入资本主义发展潮流这是完全符合社会进化规律的,中共执政若是保持长久明智,不人为地梗阻的话,它只有顺应趋势才能实现未来的理想——真正的社会主义,广大中国人民也应顺应这个潮流,切莫再僵化自己的头脑,使自己能适应晚来近一个世纪的社会形态的需要。另外,很长一段时期以来,说“社会主义不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现在看来这个观点是不正确的,应予矫正。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出现的一些特征正是产生社会主义的先期预兆,但这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社会主义成长的沃土和先决条件,而如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才刚起步约半个世纪且世界各国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发展不平衡,使得社会主义的种子不可能很快、很均匀、很普遍的萌发,但新的社会形态一定能在原先社会形态里产生是不可否认的。先前的观点有主观的武断色彩,那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造成的认识上的差错,中国现在社会转型正是对这一理论的否定而真正客观的面对现实,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共产党是英明的。

PLC发展趋势及展望 篇6

关键词:除草机器人;机械除草;智能;运动主体;末端执行器

中图分类号:S2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5)05-0037-02

1 除草机器人发展概况

我国是农业大国,80%的人口是农民,人均土地拥有量少,农业机械化、自动化的需求不如发达国家那么迫切,因此,农业机器人的发展相对滞后。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加之受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数量大为减少。这使得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农民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主要使用化学药剂和人工的方式除草,其特点是劳动强度大、耗时费力、效率低、效果差,除草工作完成后,幼苗仍受不同程度的草害威胁。滥用农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农民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如人身中毒、农产品农药残留量超标、环境污染、药害、生物链破坏、农药浪费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生存环境,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关注。长期以来,我国在机械施药技术方面的规范混乱短缺、无章可循,加之广大用户的机械施药技术水平低、安全施药意识淡薄,导致每年因施药不当而中毒伤亡的人数高达10万人左右。同时,由于使用不当,农药大量飘移流失,导致农药有效利用率仅为30%左右,严重污染农业生态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大田除草的生产环节上,智能型机器人开始融入其中:从产生到现在,从国外到国内,从图像识别分析到机械手准确定位。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开展农业机器人研究。近年来,瑞典、丹麦、荷兰等欧洲国家及美国、日本等相继开展杂草识别和除草机器人的研究。虽然我国对除草机器人的研究刚刚起步,但随着国家对农业机器人重视程度的提高,农业除草机器人的研究领域必将取得重大突破,并在农业生产能力提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除草机器人技术原理及其重要技术

除草机器人的硬件部分由PC处理机、运动主体、末端执行器、摄像头等组成(见图1)。

在除草机器人的设计中,摄像头的视觉图像分析运动主体的灵活快速响应和末端执行器的指令执行为关键所在。

2.1 除草原理

除草机器人工作原理:在PC处理机内部建立数据库,存储作物生命特征,并作为对照;除草工作时,摄像头沿着作物生长的垄条进行拍摄,并将所拍摄的地貌特征影像输送到PC处理机内进行比对分析,然后快速响应,控制各电器部件完成运动主体的前、后、左、右、上、下移动且与作物保持安全距离,由末端执行器在所经过的区域完成除草工作。

2.2 实施除草的重要技术

2.2.1 视觉图像分析 利用机器视觉导航技术引导除草机器人沿着农作物行自动行走,同时利用机器视觉技术检测农作物行间作物位置。

主要应用方法:1) 基于OCD-ICP的图像配准方法。该方法利用图形学原理,对图像边缘角点候选点集提出4个筛选规则,逐步筛选优化的角点集,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迭代最近点的方法得到最优配准。2) 基于HSI颜色分量的颜色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结合HSI颜色分量反映物体本质颜色的特点,采用直方图多阈值分类方法量化各HSI颜色分量,组合量化后的颜色分量提取图像颜色特征,对该方法提取的视觉图像颜色特征进行聚类,并对视觉图像进行分割。

大部分方法都是多种原理并用,采用先进的彩色处理技术,基于一定的平台技术。我国的相关技术还有很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成熟和先进。

2.2.2 运动主体的准确快速响应和末端执行器的指令执行 除草机器运动主体运送末端执行器在作物间行走除草并绕过作物所在位置。在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图像识别处理能力直接决定作业效果。运动主体及末端执行器的行走路径分别见图2和图3。

主要应用方法:1)在三维软件中建模,然后利用模型在三维软件环境中进行仿真,模拟在不同路面条件下机器人的移动滑移效果,并根据机器人的运动学特性重建出不可测的滑移量。将滑移量传递给控制器参数设计出滑移补偿控制器,并进行三维软件与MATLAB联合仿真。仿真效果表明,该控制器可以有效地补偿滑移效果,改善移动机器人在滑移状态下的控制精度。2)数字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广泛地应用于军用和民用领域,是智能机器人获取外部信息和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运动检测与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中两个最重要的应用,也是实现智能化识别及除草的关键技术,借助传感器信息执行部件能够快速安全地到达目标点,并实施除草的动作指令。

3 除草机器人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设施农业、精确农业的出现,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也乘上了“现代化的快车”,而农业的新发展离不开生物工程与信息化。除草机器人融合田间测绘、变量操作和决策支持系统等关键技术,将在现代农业中担当主体角色。

使用除草机器人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改善农业的生产环境,避免农药对人体的伤害。因此,开发高效去除杂草、降低甚至消除生态污染的自动化除草机器人十分必要。从长远来看,除草机器人具有很高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未来,我国农业机器人将会朝着更加智能、准确、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农业机器人的发展,特别是除草机器人的发展是我国农业高效产业化的组成部分,会使我国的农业生产发展更加现代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 杨晶东,杨敬辉,洪炳镕.移动机器人视觉图像特征提取与匹配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9):3526-3529.

[2] 侯学贵,陈勇,郭伟.除草机器人田间机器视觉导航[J].农业机械学报,2008,39(3):106-108.

[3] 陈勇,田磊,郑加强.基于直接施药方法的除草机器人[J].农业机械学报,2005,36(10):91-93.

PLC发展趋势及展望 篇7

1 SUV发展特征分析

1.1 市场占比不断增长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持续提升,我国汽车市场呈现为迅猛增长的态势,并在2009年与2010年政府政策的促进下,快速跃居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市场[2]。乘用车作为汽车市场的作用,通过2011年的调整以后,乘用车市场近年来恢复为稳定增长的势头。而SUV作为乘用车市场的细分领域,更是表现为持续火热的现象,已经成为促进乘用车市场增长的中流砥柱,即便是乘用车行业处于调整阶段,其相应的市场增长率也高于25%[3]。从市场份额来看,SUV在乘用车市场中的占比则从2006年的4.4%快速上升到2015年的31%,短短时间,SUV市场份额就已经突破3成。

1.2 消费结构产生变化

最近几年来,SUV消费结构呈现为不断上移的趋势,中高端(15万元以上)表现为比重快速提升的趋势,特别是20万元以上的车型。中低端(1 5万元以下)则表现为不断下滑的势头。从产品类型来看,我国自主品牌SUV基本上垄断了15万元以下的市场,而15万元以上的市场则基本上被合资品牌与进口品牌所垄断。虽然国内各个自主品牌均努力涉猎高端市场,但与我国轿车市场较为类似,仍然难以突破价格天花板。从合资品牌层面来看,欧美品牌在中高端市场仍然占据较大优势:从欧系品牌来看,以德国大众为代表的SUV仍旧占据着极为明显的优势,从途观到宝马X系列、奥迪Q系列等,均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从美系品牌来看,虽然其进入到我国的SUV市场相对较晚,然而其近几年来的快速增长势头仍旧是无法忽视的,比如福特翼博、翼虎,别克昂科威、昂科拉,雪弗兰创酷、科帕奇等车型,均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而高端车型牧马人、大切诺基等也具有一定的市场。日系与韩系尽管也在相继推出CR-V、RAV4、IX35、KX5等车型,但其在高端市场的份额则表现为不断走低的形势[4]。

1.3 小型车市场快速增长

随着汽车行业的持续发展,汽车行业所面临的交通、环境以及能源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严峻,SUV也从传统的大尺寸、高油耗特征逐渐朝着小尺寸、低油耗的形式变化,小型SUV市场占比不断增长,表现为快速增长的趋势。从产品形式来看,小型SUV大部分都是基于轿车平台进行量产,车长通常都在3850~4350mm之间,轴距一般指的是2670mm以下。相较于同平台的轿车而言,小型SUV本身具有更高的离地间隙,以至于其通过能力更强,普遍都会配置行李架装饰,并且价格均高于同平台轿车。从小型SUV用户群体层面来看,通常是以首次购车的年轻人群体为主,大部分潜在用户均为80后与90后,对于售价方面,合资品牌通常也集中在10-15万这个区间,自主品牌的价格区间则相对较低。从价格层面来看,小型SUV竞争对手则主要是以紧凑型轿车为主。

从当前新上市的车型来看,小型SUV新产品正表现为加速上市的情况,相应的型号越来越丰富。最近几年以来,长安福特翼搏、别克昂科拉等均在小型SUV市场中获得良好的销量,而自主品牌长城哈弗H1、长安CS15等均也在市场获得良好的反响。随着越来越多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再加上各个厂家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未来小型SUV这个细分市场领域所面临的竞争必然也会越来越激烈。

2 SUV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2.1 市场占比进一步提升

从当前SUV消费需求、特征等层面来看,未来SUV仍然会表现为持续火热的状态,并逐渐进入到稳定的增长阶段。支撑SUV市场持续火热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然会持续增长,消费方面的升级会进一步带动SUV需求增长;其次,综合参考当前市场发展现状,车型推陈出新与换购还会持续较长时间,之前已经购买低级别轿车或者其他车型的车主均可能成为SUV的潜在群体;最后,SUV产品已经成为众多汽车厂家公共关注的焦点,相应车型的不断丰富必然能够满足更多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促使用户群体得到拓展。

2.2 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虽然现阶段SUV市场持续研发各种新车型,相应的竞争正在不断加剧,然而相较于轿车市场来说,SUV的市场竞争还远远不足。从市场集中度的层面来看,前五品牌市占率仅为29%,前十品牌集中度也仅为45.6%[5]。合资品牌正在不断向中低端车型进行渗透,10~15万元价格区间的车型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一些优秀的自主品牌正开始朝着高端市场涉猎,比如哈弗生产的H8、H9,长安刚刚上市的CS95等。可以预见,随着后续的不断发展,车型的进一步丰富,SUV竞争必然会越来越激烈,车型多元化趋势越来越显著,比如跨界SUV、7座SUV等型号的增长。

2.3 小型SUV份额持续增长

正如上文所述,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交通、资源以及环境等相关问题越来越严峻,全国各个城市均开始进行限购,传统SUV本身的高油耗、大排量以及大尺寸劣势越来越明显,而SUV节能化、小型化正好符合了上述要求。小型SUV有效集合了SUV的功能,同时更为符合彰显个性、年轻的特征需求,逐渐成为广大年轻群体的新选择。从现阶段哈弗HI、M4的热销,福特翼搏与别克昂科拉等相关车型的热度不断增长,都进一步证明小型SUV市场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除此之外,随着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进一步增大,小型SUV市场份额还会不断扩张,消费群体也会持续增长。

3 对自主品牌的发展建议

3.1 注重技术创新

要想实现SUV市场更好的发展,自主品牌应当摆脱一味模仿的发展理念,重视技术创新,通过进一步整合当前的技术进行新技术的开发。技术作为汽车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我国政府大力提倡节能减排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汽车企业均致力于节能减排方面的技术研发,比如特斯拉、比亚迪等研发的电动汽车,均已经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从本质层面来看,各个汽车企业之间所进行的竞争主要在于技术与资源方面的竞争,而在资源方面的竞争,各个企业存在的差距是短期难以弥补的。这就需要自主品牌立足SUV技术领域的研发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来进一步提升SUV市场占有率。

3.2 提高市场预测水平

本研究在第二部分针对SUV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然而该种展望仅仅是段时间来的越策效果,其本身必然会存在较大的偏差。对自主品牌来说,进一步了解广大用户群体对SUV市场的需求,深入认知SUV市场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加强自身对SUV市场的预测水平,时刻关注市场与政策方面的变化,以此来保障SUV市场预测的科学性。

3.3 防范SUV市场风险

SUV市场近年来的持续火热在较大程度上均是因为消费升级所带动,随着相关消费的持续升级,消费者对性能、动力以及空间方面的要求必然会不断上涨。这里可以以几年前的轿车市场为例,自主品牌轿车在较长一段时间在市场占有率方面始终保持30%左右,然而随着各个合资品牌轿车的重视,其对应的价格持续下探,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开始侵占自主品牌[6]。在丧失价格方面的优势以后,诚然自主品牌在品质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提升,然而因为自主品牌在溢价能力方面的缺失,导致轿车市场占有率不断降低。相较于市场同级别的合资品牌SUV来说,自主品牌在定价方面显然更低,价格战仍然是自主品牌的主要战略。然而正如上文所述,越来越多的合资品牌开始重视中低端市场,自主品牌如果仍然将价格作为主要竞争手段,轿车市场风险仍然会出现,自主品牌必须要重视防范SUV市场风险。

4 结语

综上所述,从SUV发展特征与优势来看,未来近年来SUV市场仍然会表现为不断增长的态势,但SUV结构则必然会存在较大幅度的调整。未来几年,国内外SUV市场仍旧处于成长阶段,所以SUV必然能够获得较大程度的增幅。对我自主品牌来说,在看到SUV市场持续火热的同时,也需要意识到其在不同细分市场存在的竞争,应当致力于注重技术创新、提高市场预测水平以及防范SUV市场风险,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罗仕鉴,李文杰,傅业焘.消费者偏好驱动的SUV产品族侧面外形基因设计[J].机械工程学报,2016,02:173-181.

[2]唐波,赵晓红.越野型SUV与城市型SUV的博弈[J].汽车与配件,2012,18:39-40.

[3]谭征宇,董濡悦,赵江洪,邢少伟.基于造型特征的自主品牌SUV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12,24:32-36.

[4]林雷.共同的增长趋势,不同的增长路径——2010年国内SUV各细分市场分析及未来发展展望[J]市场研究,2011,03:23-27.

[5]朱向雷,沈立军,张琳.中国市场SUV动力类型现状及趋势研究[J].上海汽车,2014,11:59-62.

PLC发展趋势及展望 篇8

地理学理论研究的核心自始至终是人文地理学, 深入研究人文地理学理论作用机理及其演化的规律性, 从多学科视角分析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理论, 通过创新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将人地关系系统地整合起来, 形成新时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 这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顺应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 也对推动我国城市区域社会经济持续良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人文地理学在今后重点的研究方向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深入经济全球化与人地系统调控、人地关系机理响应、格局与规律以及模拟人地“最佳距离”的研究;第二要深入人地系统与区域持续良性发展交互关系的研究;第三要深入人地系统演进过程中的全球变化问题以及其区域相应问题的多维多角度系列研究;第四要应用GPS等科技手段深入人地系统的综合集成与决策支持系统动态模拟研究;第五要深入人地系统中生态环境与环境伦理的研究。

二、深入实践性研究, 不断拓展行为地理学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在我国, 行为地理学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已逐渐进入了蓬勃发展的繁荣时期。我国行为地理学科今后深入研究的重点、难点应着眼于行为决策机理、认知空间和行为规划多门类的研究。首先要使用世界上最新的科学技术, 对城市区域周边环境改变与人文活动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拓展行为地理学研究的理论空间与应用价值。其次不仅要深入对时间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的实践性研究, 还要积极拓展新的数据生产与管理方法, 以促进理论的提升。再次要深入认识地图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不断深化地图认知空间分析、拓展研究领域, 以解读其背后深层次的城市空间人地关系的形成机制。最后要以提高每一个城镇居民生活质量、逐步构建低碳区域城市人地关系空间结构为目标, 深入开展转型期中国区域城市空间发展研究和社会各个类型群体的行为空间与空间行为研究。

三、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科学体系

从20世纪末开始, 我国已将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同时文化产业自身也在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产业之一。人文地理学研究要在面向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完成国家任务的同时, 提升文化地理学的学科地位, 还要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 系统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在学科间交流基础上开展理论创新的同时, 还要多角度地吸收其他学科的科学营养, 做好学科中的边界跨越者。

四、关注中国政治地理学的研究, 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当今中国正处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 如何完善区域间合作, 实现区域发展一体化, 如何使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都需要对政治因素展开深入透彻的研究。政治体制改革的与时俱进和日趋扩大的中国国际影响, 急迫要求中国必须在学术层面上予以回应, 这就需要政治地理学提供必要的科学理论支撑。因此, 中国政治地理学在今后应深化以下三方面的研究:首先要深入新地缘政治学的研究, 为新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做出我国特殊的贡献。其次要深入开展城市政治地理学的研究。深入对城市政治地理学进行研究不仅为推进城乡社会公平、加强城镇管理提供依据, 更是为城镇规划决策提供极为重要的理论参考。最后要深入开展地方政治地理学的研究, 包括选举地理学的地方研究、新区域地理学的地方政治研究以及显性的“政治力学”和“政治生态”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顾朝林.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 2011 (5) .

PLC发展趋势及展望 篇9

关键词:体育用品业,发展历程,趋势

1、前言

体育用品业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被认为是当前国际贸易活动中发展较快, 较活跃的商品之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申奥的成功, 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已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

2、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历程

1921年, 中国第一个体育用品企业———天津利生体育用品厂 (现为天津南华利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诞生。1993年, 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成立。同年, 中国第一届体育用品博览会 (Sport Show) 在西安创办, 标志中国体育产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 传统的体育用品订货会模式发生转变。从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数量来看:1980年国内体育用品企业寥寥无几, 1990年超过100家, 2001年达到3000家左右, 2008年达到20000家左右。从销售规模来看:2008年为62亿美元, 2009年达到597亿元。据《2010-2011年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研究报告》分析, 2010年中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市场规模为1061亿元。年销售超过1000万双的运动鞋生产企业约十几家, 年销售几十万至几百万双的企业有近百家。如今我国体育用品生产额占世界65%左右, 已经成为“世界体育用品制造工厂”, 是世界体育用品最大的制造商。时下, 标有“made in china”的商品正源源不断地以低廉的价格充斥着国际市场。

3、我国体育用品业发展趋势———以本土六大运动品牌为例

3.1、体育用品业发展减缓

受高库存、高成本、低利润等因素的影响, 本土运动品牌进入“冰河时代”。据《中国体育用品行业2012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 国内本土6大运动品牌总库存量达了36.99亿元的惊人数值, 2012年较之增长了0.22亿元。同时, 2012年至今, 国内六大运动品牌累计关店数量已经超过3000家, 2013上半年六大运动品牌关店数约为1900家。

为了调整销售渠道, 安全度过“高存货”窘境, 本土运动品牌开始通过低价抛售、向外海输出甚至销毁的方式来减小库存。同时, 全国各大体育用品专卖店, 抓住节假日这根“救命稻草”打起了“促销牌”, 各种买2送1、折后满减等促销活动铺天盖地, 叫卖声不绝于耳。刚上架的新品打七折, 过季或者库存商品更是低至二三折。就连昔日叱咤风云的本土运动品牌“大哥大”李宁也开始联手凡客上演了令人唏嘘的一幕, 有的产品甚至卖出了低至19元的白菜价。时至今日, 中国体育用品业伊始于2011年的低迷状态, 至今还没有阴霾散去的迹象。

3.2、体育用品业转战童装

2010年“跑马圈地”引起的“关店潮”风波, 使得整个成人体育用品市场风雨飘摇。然而, 就在成人运动品牌风雪载途、衰草连天之际, 童装市场却依旧风采如故。这使得本土各大运动品牌纷纷转战童装市场, 时下“童装热”已经成为一大亮点, 成了各大运动品牌的不二选择。

国内第一家掘金儿童体育用品市场的安踏, 早在2008年7月, 就高瞻远瞩开辟了儿童市场, 提倡:让孩子乐学、乐玩, 少一点压力, 多一点玩耍。2012年, 361°童装与迪士尼和华纳兄弟成功签下了“蝙蝠侠”、“蜘蛛侠”和“超人”的三大形象权。旨在倾听儿童心声, 呵护儿童成长。2010年, 李宁公司与派克兰帝公司联袂推出了LiNingkids。2011年特步正式推出“特步Xtep”童装系列。提倡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2012年6月, kappa中国推出了“kappa kids”系列。

专家预测, 2010年爆发的第四次“婴儿潮”, 将为我国童装业带来价值千亿元的机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相信“关店潮”后的“童装热”定会见证本土体育用品业凤凰涅槃的传奇经历。

3.3、体育用品销售网络化

相关数据显示: 截至2013年6月底, 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 其中电脑网民规模大约6亿人, 手机网民模达4.64亿。

自电子商务攻占“网购高地”以来, 传统销售模式就已经不能一家独大, 时代呼吁传统销售必须联手网络销售, 在销售市场上与其平分秋色。目前, 以C2C、B2C、B2B (淘宝网、凡客诚品、阿里巴巴) 为代表三种网购模式已经成为运动品牌网络销售的主流趋势。电子商务网络服务平台呈现了产品的科技含量, 品牌的文化内涵, 带给顾客一种全新的购买体验。网购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时尚, “无电子不商务”已成定式。

2008年4月, 李宁一马当先联合当时旗下拥有网络注册会员9800万、网购注册用户1.2亿人的淘宝网共同打造了属于李宁自己的官方网络商城www.e-lining.com, 开启了运动品牌联合电子商务进军网络销售的处女作。2008年李宁网店销售额创造了2亿元的不菲业绩, 随后其与淘宝、当当、亚马逊等50多家网络销售商建立了伙伴关系。目前已经有2万多家网店销售李宁产品, 其中经过李宁授权的正规网店上千家。李宁的成功使得各大运动品牌纷纷效仿, 2010年361°、安踏、特步、鸿星尔克、匹克、等企业相继进入淘宝商城。

参考文献

[1]楼小飞.中国体育发展的瓶颈、模式与路径选择[J].体育科学, 2007 (10) .

国内聚酯胎基发展现状及趋势展望 篇10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20多年的应用发展,国内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已成为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主流产品。而我国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使用的胎体,1996年以前,以聚酯胎、玻纤胎为主,主要聚酯胎生产厂家包括益阳核工业湖南无纺布厂、江西合达非织造布公司及佳斯迈威(上海)非织造布公司等。1997年以后,出现了涤棉无纺布-网格布复合胎体(简称复合胎),因成本低廉被众多中小企业用于生产沥青复合胎防水卷材,用量大幅增长,占据了大量市场。2000年前后,随着沈阳龙源无纺布有限公司及河北安国前进无纺布有限公司等众多短纤聚酯胎生产厂的相继投产,掀起了国内短纤聚酯胎生产应用的热潮。基于国内聚酯纤维生产制造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加,2005年前后,再生聚酯纤维(短纤)开始大量应用于聚酯胎的生产,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逐步取代了占市场统治地位的涤棉无纺布-网格布复合胎体。再生聚酯纤维胎凭借高性价比、低市场进入门槛等众多优势,已发展成为国内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胎体的主流产品,从而形成了目前改性沥青卷材胎体以短纤聚酯胎为主、涤棉无纺布-网格布复合胎体和长纤聚酯胎为辅的市场格局。

2 国内聚酯胎基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家调控政策的引导及国产长纤维聚酯胎设备关键技术的解决,掀起了长纤聚酯胎的投资热潮,北京东方雨虹防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沈阳龙源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安国前进无纺布有限公司及寿光市潜力非织布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纷纷投资长纤聚酯胎项目。随着这些长纤聚酯胎项目的投产,预计未来几年,国内改性沥青卷材产品聚酯胎工业将获得高速发展,并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2.1 长纤聚酯胎基将得到快速发展

“七五”末期至“九五”期间,国家在聚酯纤维高附加值产品研究与开发方面有持续稳定的投入,初步形成了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应用研究为主,与相关企业密切协作的研究开发体系。80年代末,我国引进了巴马格POY/DTY设备制造技术,初步奠定了涤纶长丝生产基础。进入90年代,涤纶长丝技术研究开发在国内一些研究院所相继展开。经过近30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国内逐步形成了一支化纤工艺技术研发队伍,从而推动长纤聚酯胎生产技术逐渐走向成熟并取得长足的进步。尽管目前在“喷管拉伸”、“摆丝装置”及“负压抽吸成网”等装备及工艺方面还有待完善,但长纤聚酯胎生产前纺关键设备的加工制造及应用技术已基本掌握,为国内长纤聚酯胎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基础。同时,通过多年短纤聚酯胎生产应用经验的积累,国内已逐步掌握了聚酯胎后整理定型关键技术,包括针刺预固结技术、坯布的热收缩平衡控制、纵横向强力比调整、表面轧光与厚度控制、热定型过程中张力控制、组合式烘燥定型技术及胶粘固结技术等,从而为国内长纤聚酯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另外,从生产工艺来看,长纤聚酯胎的生产较短纤聚酯胎减少了开松、喂料、梳理等生产环节,具有质量稳定、节能环保、减少中间流转环节税费等优势,综合考虑较短纤聚酯胎具有更好的性价比,因而必将受到用户的青睐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或鼓励。从目前国产的长纤聚酯胎生产线的产能来看,单线产能在2 500万m/a以上(按180 g/m2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投产、在建及拟建国产生产线在10条以上,再加上东方雨虹天鼎丰在建的4条引进线以及杰斯迈等的现有生产线,保守估计两年内将形成4亿m以上产能,将占聚酯胎市场需求总量的50%(按目前市场需求量6亿m及15%的市场增长率预测)。这些发展基础条件及综合优势的具备,必然推动国内长纤聚酯胎的快速发展,可以预见,长纤聚酯胎将很快以压倒之势大量取代短纤聚酯胎,并与短纤聚酯胎形成聚酯胎市场二分天下之势。

2.2 国产再生长纤聚酯胎基即将应运而生

目前国内已投产、在建、拟建的国产和引进聚酯胎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将很快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局面,降低成本必然成为企业的应对措施之一。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以再生切片或瓶片代替原生切片生产长纤聚酯胎将成为一种趋势。但目前,国内废聚酯瓶的回收及再生装备和工艺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瓶片分离干燥、瓶片熔融过滤、低聚物和PVC脱除装备及工艺技术尚未有效解决,严重影响熔体的可纺性,制约了再生长纤聚酯胎的产业化。从目前国内非织造布装备制造技术发展水平来看,估计近期上述制约问题将被攻克;另外,从目前长纤聚酯胎发展现状来看,估计再经过二三年的发展,长纤聚酯胎的市场竞争局面将初步形成,届时在竞争压力下将再次掀起长纤聚酯胎的投资或技改热潮,从而推动再生长纤聚酯胎的产业化发展。到那时,再生长纤聚酯胎将以突出的性价比优势再次冲击短纤聚酯胎的市场,进一步压缩短纤聚酯胎的市场份额,助推长纤聚酯胎市场主导地位的形成。

2.3 聚酯胎基功能化发展趋势日益显著

近些年来,防水材料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码头、地下空间、轨道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工程建设领域得到大量应用,满足了各类不同工程的防水需要。作为防水材料的主导材料,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也在建筑防水由传统的房屋建筑防水向工程建设防水拓展的过程中得到创新发展,逐步由传统单一的防水功能向热反射型、阻燃型、蒸汽阻拦型、阻根型及机械固定施工型等功能化材料发展。在卷材这些特殊功能需求的推动下,聚酯胎也必将呈现功能化发展趋势。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前景较好的功能化聚酯胎类型。

2.3.1 耐根穿刺型聚酯胎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均在逐步加剧。基于减缓城市环境压力以及城市环境绿化的需要,近年来种植屋面技术在国内已悄然兴起,为耐根穿刺防水卷材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目前国内外范围来看,具有耐根穿刺功能的防水材料,改性沥青耐根穿刺防水卷材是最为典型、可靠的一种,其耐根穿刺功能主要是通过在改性沥青中添加化学阻根剂及耐根穿刺型胎基的应用来实现的。但目前国内改性沥青耐根穿刺防水卷材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化学阻根剂及耐根穿刺胎基等核心原料依赖国外进口,价格昂贵,造成改性沥青耐根穿刺防水卷材性价比较低,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开发了铜箔-聚酯复合胎,但应用中发现该材料存在易分层、施工时易翘边、沥青浸渍性差等缺陷。笔者认为,该类材料只是国内耐根穿刺材料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产物,终将被铜离子-聚酯复合胎所取代。当然,铜离子-聚酯复合胎的国产化,还依赖于国内铜离子处理设备及工艺的优化创新。相信经过相关生产企业及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近几年内国内有望实现由铜箔-聚酯复合胎向国际领先水平的铜离子-聚酯复合胎的技术跨越。

2.3.2 玻纤增强型聚酯胎基

由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等单位主编的《单层防水卷材屋面工程技术规程》即将完成。该规程的发布实施,将有效推动国内单层屋面防水卷材的技术发展。单层屋面防水卷材的要求远高于普通防水卷材,特别是对其耐候性、机械强度和尺寸稳定性等指标有较高要求。目前能满足要求的卷材主要包括:热塑性聚烯烃(TPO)防水卷材、聚氯乙烯(PVC)防水卷材、三元乙丙橡胶(EPDM)防水卷材、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塑性体(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品种,但是后两种卷材的开发很大程度上依赖高性能胎基材料的应用。聚酯胎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但也有致命的缺点———尺寸稳定性差。正是基于提高尺寸稳定性的考虑,“十一五”期间,国内已开发问世了玻纤增强的聚酯复合胎基,使聚酯胎的尺寸稳定性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现有产品的复合工艺仅仅是采用胶粘材料把两种胎体粘结起来,还存在沥青浸渍性差、两种胎体极易剥离等缺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玻纤增强聚酯复合胎基,与国外产品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仅相当于欧美等国家上世纪80年代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单层屋面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技术要求。相信随着国内单层屋面防水技术的发展,将促使更多生产厂商及科研单位关注该类产品的研发,并最终通过特殊的针刺固结等装备及工艺技术的优化创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玻纤增强聚酯复合胎基的产业化,以满足单层屋面专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尺寸稳定性的要求。

2.3.3 蒸汽阻拦型聚酯胎基

另外应值得关注的功能化发展产品是蒸汽阻拦型胎基。在数十年的应用中,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虽然表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但受沥青材性的制约,卷材的蒸汽阻拦及抗离子渗透性能不足,影响了其在蒸汽阻拦和抗离子渗透等级要求高的特殊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但是改性沥青的这一缺陷可通过选用蒸汽阻拦型聚酯胎进行弥补。并且该类胎基的开发难度要远小于玻纤增强型和耐根穿刺型聚酯胎的开发,目前国内的设备工装完全可满足要求,只是复合工艺问题和业内的认识问题。随着业内认识和关注水平的提高,该类材料的国产化必将水到渠成,届时可实现防水材料的防水、蒸汽阻拦及抗离子渗透一体化,进一步拓展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应用领域。

2.3.4 电磁屏蔽型聚酯胎基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所处空间的电磁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因此一些涉及信息安全或国防科技等的特殊建筑物对防水卷材提出了电磁干扰屏蔽要求。为实现防水卷材的电磁干扰屏蔽功能,采用具有电磁干扰屏蔽功能的特殊胎基生产防水卷材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可以将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金属织物或特殊金属箔类复合到聚酯胎上,再用其生产防水卷材,即可赋予防水卷材电磁屏蔽功能。

3 结语

卷材胎体作为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主要原材料,!!!!!!!!!!!!!!!!!!!!!!!其性能的好坏对改性沥青卷材影响很大。改性沥青卷材工业的发展直接引导胎基行业的发展,反之胎基工业的现状与发展也直接制约或促进了改性沥青卷材工业的发展,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制约和共同发展的。此文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卷材业内人士对卷材胎体尤其是聚酯胎工业发展的关注。相信通过国家调控政策的引导、生产厂商和科研单位的努力以及业内人士的关注,国内聚酯胎工业将得到快速健康发展,进而助推改性沥青卷材工业发展,共同走上良性快速发展的轨道。

摘要:简要分析了国内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用聚酯胎基工业的发展现状,并对国内聚酯胎基工业即将呈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今后几年,国内长纤聚酯胎基将得到快速发展;国产再生长纤聚酯胎基即将应运而生;铜离子复合耐根穿刺型、玻纤增强型、蒸汽阻拦型、电磁屏蔽型等功能化聚酯胎基将获得开发应用或较大发展。

关键词:聚酯胎基,长纤聚酯胎,再生纤维聚酯胎,功能化聚酯胎

参考文献

[1]朱志远.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胎体浅谈[J].中国建筑防水,2000(6):16-17.

[2]羡永彪.对聚酯长纤和短纤胎基的比较和研究[J].中国建筑防水,2004(3):11-15.

中国远洋海军发展趋势展望 篇11

东亚是世界重要的战略地区,地处亚洲大陆与西北太平洋的边缘地带,是陆权与海权两股势力交汇和斗争的场所。东亚海域从北至南包括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中国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和印度尼西亚群岛,构成了包围中国的第一岛链;从日本列岛南下至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到新几内亚岛构成了第二岛链。第一岛链分布着横须贺、冲绳等美军基地,在战时可能对我海军进入西太平洋构成重大障碍。第二岛链上的关岛基地则是夏威夷与西太平洋地区美军基地的中转站,并部署有美军战略轰炸机,战时可直接干预台海地区的军事冲突。

如果说美国在全球有三大战略地缘区——欧洲、西亚和西太平洋地区,那么随着苏联的解体,后者在美国地缘战略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这一地区对美国而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维护海洋主权和权益及远洋战略通道安全需要航母支持

航空母舰是战斗机的海上浮动机场,有了航母就可以使本国的空中打击力量延伸到世界各个地区。就我国而言,维护海洋主权和权益及远洋战略通道安全需要航母的支持。

关于建造航母的争论曾经相当激烈,有人认为航母造价和维护成本过于昂贵,航母与中国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不相符等等,但是航母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却是必需的。首先,航母是一种重要的威慑力量,有了航母就可以将本国航空兵打击力量延伸到远离本土的地区,这对潜在的对手构成了较大的威慑,对于维护南海主权将起到重要作用。再者,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尤其在远离本土的情况下,没有航母不可避免地会陷入被动。第三,从现实的需要来看,维护印度洋海上战略通道,需要航母的支持。第四,虽然我空军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已经完全达到了南沙海域,但如果能够再拥有2-3艘航母,我们就可以大大加强在南沙海域的军事存在而不是只靠战斗机长途跋涉。第五,拥有航母可以更好地维护拓展的国家利益。

潜艇和反舰弹道导弹是“杀手锏”

由于出现了全新的海战样式(卫星侦察的手段)和武器(导弹),使得航母出现了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虽然航母编队具有极大的对舰对地和对空攻击力,但航母编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目标,在对方拥有侦察卫星的情况下,基本没有隐蔽性可言。即便在双方卫星均被击落的情况下,航母编队也很难做到隐蔽行踪。也就是说,航母作战必须依靠实力上的绝对优势。而潜艇的隐蔽性决定了它可以在不取得制海权的情况下进入指定海域作战,潜艇也就成了“不对称优势”的理想武器。

如果说二战时舰艇龟缩在基地内是相对安全的话,现在航母静止地呆在基地内却比它游弋在大洋中要危险得多。在侦察卫星的引导下,潜艇可以准确洞悉敌港口内的航母和其它战舰的位置,在距敌基地200公里以外的海域内,使用潜载超音速反舰导弹对敌航母展开攻击,这种攻击应该是多艘潜艇同时实施的饱和攻击,甚至敌人还没有弄清攻击者的方位,航母和其他敌方的大型水面舰艇已经遭受灭顶之灾。

目前,我二炮部队已经装备了可以执行中远程打击任务的东风21-D型反舰弹道导弹,这种导弹射程在2000公里左右,完全可以将敌方的航母编队屏蔽在第一岛链之外,并将对任何进入攻击射程内的敌方大型水面舰艇构成巨大威胁。未来在对抗强敌可能的战争中,应实现海军与二炮部队的协同,海军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二炮反舰弹道导弹部队应成为我们的拳头部队。

狼群战术是突破岛链封锁对抗海上强敌的重要手段

狼群战术是德国人邓尼茨首创的。它是一种群艇攻击战术,发现敌海上编队后,集中多艘潜艇予以集中打击。虽然它起源于法西斯德国,但它作为一种潜艇战术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大西洋海战中德国的狼群战术之所以失败,不是狼群战术本身的失败,而是当时潜艇技术对反潜技术的失败。

今天,武器装备的导弹化使潜艇具有了二战时潜艇所不具备的远程对舰打击能力。现在常规潜艇的水下航速达到了20节左右,核潜艇更是达到了30节左右,大大高于二战潜艇6-8节的水下航速。潜艇的装备更是使常规潜艇具备了长时间在水下航行的能力(以巡航速度通常可连续潜航达三周左右)。核潜艇在出航执行作战任务后几乎不需要浮出水面。在现在高科技特别是卫星技术时代,无论是水面的航母、驱逐舰、护卫舰还是空中的战斗机,都很难做到不被发现,而大洋黑洞——潜艇却可以销声匿迹。

也就是说,探讨新狼群战术的运用对中国海军具有重要意义。原因有:第一,在双方都拥有卫星和高性能雷达掌握制信息权的情况下,无论是航母还是其它舰只的动向往往在对方的监控之下,只有大洋深处的潜艇可以来无影去无踪,可以在敌人的视线之外发起突然打击。第二,第一岛链是我海军战时进入太平洋的最大障碍,这些岛屿在美国及其盟国控制之下,我水面舰艇很难自由出入,如强行突破,可能会遭到强敌岸基航空兵、舰载航空兵和舰队的多重打击。而潜艇的隐蔽性决定了它可以相对自由地冲出第一岛链,打破海上封锁,在广阔的西太平洋对敌舰队构成战略威慑和实施打击。第三,航母编队的舰载航空兵远程打击优势是对水面舰艇而言的,对于潜艇,航母难以发挥这种远程打击优势。潜艇具有航程远、自给力强、高度机动、隐蔽性好的特点,能够从水下对敌人重要的战略、战役目标实施导弹打击。导弹武器、鱼雷和侦察技术的发展,决定了潜艇是被用作消灭敌人水面舰艇、潜艇和陆上目标的重要武器。第四,现代侦察卫星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航母战斗群的位置,而水面舰艇的声呐侦测范围十分有限,反潜机在广袤的大洋上搜索潜艇的行迹也相当困难。反潜鱼雷的射程同样十分有限,不过几十公里,且速度较反舰导弹不可同日而语。第五,由于我国海上纵深较浅,未来一旦发生战事,在我方不能完全取得第一岛链内制空权的情况下,水面舰艇(包括航母)将成为敌人航空兵优先打击的目标,甚至强敌可以使用冲绳基地或菲律宾的战斧巡航导弹直接在2000公里外打击停泊状态的航母,而潜艇可以通过建造大型掩体来实施保护。二战时英国空军对德国比斯开湾潜艇基地的轰炸收效甚微,就是因为德国在比斯开湾建造了大型潜艇掩护工事。

我们需要具备非对称性优势。这需要我们继续提高潜艇的性能和发展潜艇的武器。潜艇必须加装先进的反舰导弹和制导鱼雷,在现阶段,应加大潜载反舰导弹的研究力度。同时,为了应对空中的威胁,可以考虑在潜艇上加装防空导弹,最好是能够在水下发射的,或者携带一些便携式的防空导弹,使潜艇提高生存能力和反击能力。过去潜空对抗一直延续着空优潜劣的格局,但现今对潜通信的部分解决和防空导弹的发展使得潜艇将具备一定的攻击空中目标的能力,空优潜劣的格局正在朝着有利于潜艇的方面转化。同时,由于岛链地理环境对水面舰艇和航空兵的制约,还应该考虑在战略核潜艇和大型潜艇上装载对陆攻击的巡航导弹,以便当敌战机从离我们较远的基地连续起飞对我实施攻击时我们不会束手无策,除使用陆基导弹之外,还可以使用潜艇在较远距离打击对方的陆上基地,对方将更难以预警。

PLC发展趋势及展望 篇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大学图书馆事业也开始步入正轨, 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 不少大学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书刊的采编、流通, 以及书目的检索。

1 大学图书馆在大学中的地位

大学是一个培养人才的机构, 同时也是一个保存文化传统的地方。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大学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 逐渐变成了社会上一个有很强支配能力的重要机构。可以说, 在这一时期, 大学的真正使命开始向服务方向转变。

大学图书馆作为大学理念现实化的一个重要建制, 其角色和使命从一开始便立足于大学的建学理念。大学图书馆的角色在于它通过大学中开出的一片空间, 使得大学的教学、科研乃至服务成为可能。也正是这种可能性, 强化了大学图书馆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由此可见, 大学图书馆在大学履行其基本使命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2 我国大学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大学图书馆也有了不少改进, 但相对于西方大学图书馆, 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中还存在有许多问题。

(1) 经费的不足也是大学图书馆发展不达标的主要原因, 由于经费缺乏, 大学图书馆中缺少专业管理人员, 造成资料不能及时更新, 且图书品种和质量与大学专业和课程涉及不和谐等问题出现。

(2) 大学图书馆可供使用的面积狭小, 各种场所设施配套不齐全, 达不到一个舒适的阅览空间, 不能满足师生们的实际需求。

(3) 尽管我国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 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 存放于图书馆的资源就很少, 大学图书馆由于其特殊性, 其中的文献资源更是少得可怜。在有限的馆藏数量面前, 想要完全自由的向读者开放, 就会超出大学图书馆的承受能力。同时也会给大学秩序带来影响。

3 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及展望

在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 图书馆的规模和服务质量将成为高质量办学水平的具体体现。

3.1 馆藏资源数字化

经过多年的发展, 我国高校图书馆中也有了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源积累量, 且随着年岁的增加, 还在不断增多。为了充分发挥这些资源的价值, 就需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将这些馆藏资源数字化。具体的做法是:在原始收藏的基础上, 按照重点学科构造体现学院特色的核心藏书保证系统, 同时向学生及教师提供网上检索和索取服务。

3.2 服务手段多样化

不论是大学还是社会图书馆, 其所开展的一切业务活动都是面向读者的, 而图书馆对于社会的贡献也是间接通过读者体现出来的。在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任何图书馆都不会再仅仅依赖自身现有的馆藏资源来为读者服务, 他们开始寻求各种办法, 争取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读者的各种信息需求, 方便读者使用文献信息。

3.3 图书馆向学习中心转换

实体图书馆无论是其安静的气氛, 还是文献资源, 更适于静下心来学习。当然, 要想完成图书馆向学习中心的转换, 除了要提供必要的自修和阅览场所外, 根据读者需求打造多样化的空间环境、信息共享空间、讨论小组、学习空间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3.4 基于网络形态的新型大学图书馆

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将大量的用户和资源连入到网络中, 信息网络逐渐成为了人们信息活动的主要空间。在这种形式的推动下, 通过网络提供服务成为了图书馆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基于网络形态的新型大学图书馆的具体形态有以下3种。

(1) 检索服务的网络化。

图书馆资源检索服务实行网络化的基点是将图书馆看做一个相对独立的文献资源系统, 并以书目控制体系为核心, 面向网络用户提供书目检索服务。

(2) 网络是图书馆的服务基地。

图书馆除了提供温习资源外, 还需要配套的多元化综合信息服务体系。该服务体系通常以用户为中心, 利用信息的获取与利用, 向用户提供诸如培训、检索、馆际互借、信息咨询等服务。由于这些服务都是通过网络开展的, 因此, 也可以说网络式图书馆的服务基地。

(3) 网络成为图书馆的主要形态。

在信息网络技术的推动下, 当代大学图书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机构和物理馆藏, 而是一个集网络信息资源和服务动态于一体的动态集合。它在服务的过程中首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 然后在此基础上搜寻、合适的资源与服务, 这样图书馆就不会限制我们的服务, 并且其资源规模和连接利用的方便性也得到了迅速提高。

3.5 全球性电子文献信息服务

受到馆藏的限制, 要无障碍的向读者开放大学图书馆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但是利用网络的网络的优势, 这些问题在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可以解决。

(1) 校园网的应用。

利用大学校园网络对大学图书馆进行信息管理, 可以扩大资源共享的范围。如果再通过校园网接入到其他学校的图书馆、校园网, 或国外校园网络, 则可以共享外国昂贵的设备, 开展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和服务。

(2) 光盘数据库的应用。

目前, 全世界有近万种光盘数据库, 其中包括了各种资源和信息。当将这些光盘信息的使用由单机向关盘网络发展时, 就可以打破时间和位置的限制, 方便随时、随地多次读者使用。

(3) Internet的应用。

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宝库, 其内不仅包括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而且通过Internet还可以查找世界近1000个图书馆的书目信息, 免费访问世界上近20多万个WWW服务器。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以及各高校联网数量的增大,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实现全国, 甚至全球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已不再是梦想。

4 结语

相对于社会性图书馆闻言, 大学图书馆主要是面向在校师生的, 服务的主题也主要是学校教学科研及其他方面。尽管也有一部分大学图书馆也积极与社会图书馆开展各种合作活动, 但相当于现在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要实施更大范围的合作, 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地服务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黄薇.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趋势[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 31 (22) :33~35.

[2]王金平, 潘继进, 夏有根.数字时代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战略[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 22 (5) :21~24.

[3]王玉兰.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探索[J].道德文化, 2009, 11.

上一篇:数字电液下一篇:客货运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