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趋势及方向

2024-09-18

发展趋势及方向(共12篇)

发展趋势及方向 篇1

通过无线充电板充电、显示器可弯曲、智能手机成为低端“标配”, 未来几年, 上述三大趋势将在智能手机市场上演。

当今世界, 移动技术让消费者能够随时随地与他们所需的一切保持连线, 移动设备正在迅速成为人们接入互联网的主要媒介。IDC数据显示, 2012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79亿部, 同比增加45.3%, 预计到2016年, 年出货量将达到11.6亿台。

根据埃森哲的调查, 从2010年到2012年, 全球智能手机购买率保持着14%~15%的增长速度。埃森哲在今年美国消费电子展 (CES) 发布的报告中提到, 2009至2012年, 全球智能手机持有量从26%上升至58%;2010至2012年, 智能手机成为除了PC之外人们最常用的消费电子设备, 所占比例从25%上升到55%。

在发展如此迅速的智能手机市场, 未来几年中哪些新趋势会对商业、技术和消费者产生巨大影响?

埃森哲最近研究识别出三个至关重要的趋势。这些趋势很可能会改变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如何设计智能手机和操作系统, 消费者如何与智能手机进行互动, 以及需要哪些无线基础设施支持上述趋势。

无线充电, 无限电量

自从几十年前手机出现开始, 始终保持手机电量充足就一直是一个永无止境的挑战。智能手机有线充电器有其缺点, 即使用和携带非常麻烦。

然而好消息是, 新技术将有可能改善这种情况。工程师们在智能手机的感应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功, 使得安装了内嵌感应接收装置的智能手机可以直接放在无线充电板上充电, 而不需要连接任何电线或其他电器。

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 新技术可以做到省去电板, 手机能够通过安装在墙上的类似无线充电发射器的装置, 或是其它设备, 如笔记本电脑, 进行无线充电。

许多公司都已经看到无线充电的影响力和市场潜力, 包括无线服务提供商、手机制造商和芯片制造商等在内的众多业内知名企业, 都投入了资金来开发无线充电功能。

这些企业都拥有这样一个愿景:设备可以通过周围环境实现持续、便捷的充电。此外, 手机是最先得益于无线充电的设备, 这种新技术还可以扩展运用到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电子牙刷, 甚至是电动汽车领域。

在标准方面, 无线充电已获得显著进展。业内有两个前沿标准:一个是Qi标准, 由无线充电联盟推出, 另一个是Power Matters Consortium (PMA) 标准。目前, Qi标准已经在一定数量的设备上投入使用。但是, 这两个标准之间的角逐仍在上演。我们预计, 未来好几年, 手机上的通用串行总线充电接口 (也就是有线接口) 仍会被继续使用。

随着市场确定了某个标准, 以及无线充电接发技术的完善, 无线充电基础设施及其兼容的移动设备将会变得更加普遍——预计那时, 无线充电在消费者中的使用率会有所增加。

可弯曲的手机显示器

智能手机和低端手机的硬件设备都是传统的扁平型。那么, 接下来的进化方向可能是灵活、可弯曲、非扁平的手机显示器, 该显示器能够在现有硬件设备上实现所有的视觉或触摸功能。

这些新的显示器将使制造商可以生产便于放入衬衫和裤子口袋中的设备。当用户弯曲屏幕阅览电子书、听歌曲、打电话或使用应用程序时, 手机中的传感器将使设备能够对用户的行为做出回应。

这些可塑屏幕将带来新的用户体验和应用方式, 一如当年触摸屏技术出现给业内带来的冲击。除了能够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 这些灵活的显示器也将广泛用于厨房台面、远程传感器、消费品和汽车。

当这些显示器大规模商用时, 制造商将会面临如何保证内部零部件长期耐用, 以及降低高昂生产成本的挑战。这类设备的原型正在开发中, 预计三到四年内, 会出现第一个商用模型。

智能手机成为低端“标配”

从模拟到数字、从固定到移动、从窄带到宽带、从TDM到IP、从电到光, 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发展至今, 出现了许许多多重大创新和技术突破, 但创新无止境。展望2013年, 仍然存在很大的技术提升空间并将产生大量新的应用, 信息通信和网络技术将朝着更快速、更智能、更灵活、更安全和更绿色的方向发展, 这将继续引领信息化潮流, 为信息通信业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各种层出不穷的创新性业务提供基本保障和更好的用户体验。

发展趋势及方向 篇2

这两年来,在***、李总理的领导下,国家对保险行业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让人兴奋的政策措施。不管是保险从业者,还是保险购买者,都能感受到保险业优惠措施带来的便利!对于保险从业者来说,这更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国家大力支持保险业发展

1、国家层面,支持保险业发展

保险业的人都不会忘记,2014年7月,国务院专门召开常务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相关意见》。这份意见出台后,各地方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保险业的发展,自此迈入了新篇章。保险人,也深受其益。国家的支持,让我们看到保险业发展更美好的未来!也让保险人更有动力。

2、签署法律,铺平发展道路

8月,习近平主席签署了修改《保险法》的主席令。一直以来,《保险法》就是一份特殊的法律。通过《保险法》,给予了投保人特殊的权利。《保险法》修订之后,给予投保人的权益进一步增加了。“犹豫期加长、理赔更便利„„”新《保险法》让人对保险更放心了!

3、出访国外,为保险业谋发展

这几次,习主席出访国外时,都带了保险业的相关人士,这体现了对保险业的重视。一般来说,领导人出访带哪个行业的人士,说明接下来一段时间,国家要对这个行业的发展,进行重点的部署。

4、“十三五”规划,保险成重点

在最新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之后,我们惊喜的发现,保险已经成为国家接下来一段时间,将要发展的重点行业。保险,也在这份规划中,多次被提及。想必也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得到更多的优惠。

截止目前,全国已经有超过700万人从事保险业。为什么这么多人加入保险业

1、新国十条出台,国家对保险日渐重视,政策越来越好。

2、民众对风险认识越来越深刻,保险意识增强,投保需求增加。

3、居民财富增加,但资本市场动荡,投资理财缺乏安全途径。

4、保险业不断创新发展,产品与服务越来越人性化。

5、国家取消代资考及持证要求,保险行业准入条件放宽。

6、保险业是朝阳行业,前景非常好,不用担心失业。

产业研究智库-经济咨询平台

网址:http:///

7、做保险是利国、利人、利己,行善积德。

8、做保险收入无上限、时间自由有弹性。

9、积累人脉、广交朋友、生活充实、快乐。

10、打造团队、建好管道,收入源源不断!来保险公司创业

正是最好机遇

保险服务业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期。新“国十条”设定了到2020年保险业的发展目标,即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目标明确,前景可观。

相关部委与保监会共同出台了12项运用商业保险加强改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文件。33个省(市)出台了促进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文件。保险服务业不仅真正进入国家战略层面,也深入到地方社会经济中,服务百姓已渐入人心。

发展趋势及方向 篇3

【关键词】制造工艺;机械制造业;新技术

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了第一生产力,无论是商品的制造,还是工具的制造,都依靠科学技术的使用和生产设备的应用,所以,谁掌握了先进的技术,谁就在竞争中取得了主动权,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有先机,也正因为如此,各个国家都力争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处于领先他国的地位,因为无论是科研人员还是政策的制定者都深知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和前沿性,虽然科学技术的探索是无止境的,但是我们决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技术应用,必须不断的摸索和前进。因为一旦研发成功了一项新型的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先进技术,其收益将是无穷的,这种技术的竞赛在各个行业和领域每天都上演着,所以对于制造业来讲,尤其是机械制造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制造业仅仅由领先的科学技术这一个方面还是不够的,因为制造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制造业的涉及范围的广泛,它不仅涉及制造的产品本身的行业的知识,也需要机械技术延伸到相关的各个领域,一般来讲市场管理和消费者心理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辅助知识,所以它需要结合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先进的技术和最准确的市场信息,才能支撑制造业的领先发展的地位,下面我们就几个方面谈谈机械制造业的概括以及发展前景和方向。

1.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

1.1集成化

集成是计算机技术的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计算机技术的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和进步,它意味着计算机的各项功能从分立到结合的一个状态的转变,集成化的核心原理是将各个独立的部件以及功能,通过整合得到一个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这样一个效果,这也是集成化之所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现代的信息交流和处理的复杂性,决定了人们对于计算机的多功能的同时利用。也是集成化一直沿用至今的优势所在。所以,我们在改造和革新制造业的机械的使用使,一定要将这项技术的应用特点的优势考虑进去。

1.2智能化

智能化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各个行业的各个领域,这个技术的特点在于不是简单的机械程序的运行,而在于它能模拟人脑的部分思维方式和逻辑运行方式。这样的机械技术无疑是对于人工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也是机械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智能化技术应用之前人们在使用机械的时候,经常会感慨它的速度和精度,但是却对于它的逻辑能力和分析综合的能力不报任何指望,因为我们清楚的了解到机械只能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运行,不能和人的操作产生互动,只能被动的接受,但是智能化的机械技术显然颠覆了人们的这一看法,人们对于机械的人工智能的作用大为惊叹,并将这种技术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中来代替部分的人工,现在我们对于智能化的技术的应用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和完善的阶段,一些具有智能人工特点的机械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各个领域,在一点点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使人们渐渐的感觉到了机械技术应用的人性化,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1.3敏捷化

敏捷化技术只的就是我们上文提到的机械的精度问题,机械的对于数据的精确认知和执行能力是人工所不具备的,也是我们无法企及的,因为机械是一个完全的客观反应物体和事物的客体,它不像人类的主观意识一样会对各种客观实物的反应进行加工,所以,机械在这一方面的工作能力和效果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无论是什么样的机械,它的智能化程度如何,都不影响它在敏捷度和精准度方面超过人工作业。所以,我们要对机械的这一能力善加利用,要在制造业中将这一优势发挥出来,提供更高质量高精准的机械制造。

1.4虚拟化

虚拟化是计算机特有的一种技术,是我们广泛应用于模拟制造业的一种技术,虽然虚拟化不具有任何的实际价值,但是它带来的使用价值和利益却是其他技术所无法企及的,我们在处理机械技术的过程中,利用虚拟化技术的特点来处理?些实际操作比较麻烦的问题,比如在制造业的研发阶段,它可以通过对制造成品的模拟来节省产品的实际制造的时间和工序,将这种虚拟的制造出来的产品送交给各个检测部门和审核部门进行检验和审批,这样不仅节约了制造环节的时间,也大大提高了机械从计划到审批后投产的效率,不仅节约了机械制造材料,也能将成品较为直观的展现出来,供人们在研发阶段及时发现问题,排除不合理的制造计划,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1.5清洁化

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在机械制造中也产生了一定的观念上的影响,清洁化技术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所谓清洁生产是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的两个基本目标是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要求渗透到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出成品的全过程,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替代有毒的原材料和短缺资源,二次能源和再生资源的利用,改进工艺及设备,并将,切排放物的数量与毒性削减在离开生产过程之前。对于产品而言,清洁生产覆盖构成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即从原材料的提取到产品的最终处理,包括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运输、流通、销售及报废等,合理利用资源,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

以上便是现阶段的比较普遍的机械制造的技术,通过对各种技术的介绍,我们能够对机械的制造工艺的现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形成一个大致的轮廓,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我们要着眼于机械制造的为了前景和方向,才能不被技术的更新换代以及改良所落后,下面我们就简单阐述一下机械制造的未来发展方向。

2.制造模式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机械制造的整个发展过程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得出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方向就是将传统的制造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计算机技术是企业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有关的组织、经营、管理和技术有机集成和优化运行,在企业产品全生命周期中实现信息化、智能化、集成优化达到产品上市快、服务好、质量优、成本低的目的,进而提高企业的柔性、健壮性和敏捷性,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机械虽然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工具和设备,扮演者工作者的身份,机械制造的成品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机械的制造对于人们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生产环节,所以,我们要努力的提高机械制造的工艺,将机械的质量和技术不断的提高,这样才能更好的为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服务,也是我们每一个机械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世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天津大学出版社.

[2]王世敬,温筠.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02,(11).

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篇4

第一,从自身找问题。运输管理模式本身是不断变化的。实际上整车物流模式从上世纪90年代的“单向发运”,到目前的“双/多向对流”,在未来还会逐步向“节点运输”、“公铁水多式联运”的综合运输模式转变。然而在国内现在还没有能够运营这么大一个网络运输体系的专家,而这恰恰是我们现在亟需解决的问题。

第二,在整车运输过程中,储、运是一体的。在管理体系中,双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假设有1000台车辆运输车正在运送车辆途中,每台运输车能够装载10辆整车,就有10000台车的仓储量,即在途仓储。因此,实时的仓储管理和实时库存管理,也会成为企业增加流动资金的一大利器。

第三,全球化。“一带一路”是国家给汽车物流的一条出路。中国的汽车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从出口的比例来说,仅占销售总量的4%,相比德国的7 3 % ,说明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国际市场可以挖掘,从而带动整个汽车物流的发展。而“一带一路”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和契机。

第四,发展后市场。目前中国汽车物流的后市场尚不健全,发展空间很大。在未来也会成为汽车物流企业的重要赢利点。

第五,发展汽车电商,建立在汽车电商领域的核心优势。直销和电商的发展速度会给汽车物流行业带来更多的空间。汽车电商目前正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京东和阿里巴巴今年相继投入到汽车电商领域,实际上代表了一种趋势。

现在国家正在提倡全民创业和互联网+ ,像小米、乐视、苹果、腾讯、阿里、百度这些互联网企业目前最红火的业务就是互联网汽车,那么对于汽车物流企业而言,这些互联网企业就是下一个用户。汽车物流行业的发展方式随时都发生着变化,因此只有抓住了全民创业和互联网+的发展契机,才有望度过寒冬,迎来汽车物流发展的下一个春天。

电梯趋势发展方向 篇5

我国电梯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自从电梯出现以后,人们对于电梯的发展便越来越重视了。

电梯事业的发展经历的很多的时间段,回顾我国的发展大概有三个阶段。第一是计划经济时期;第二,改革开放以后引进外资时期;第三,现在高速发展的时期,也就是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电梯制造中心和最大的电梯消费市场。2011年,电梯行业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增长点集中在二、三线城市和小城镇;一些大型企业由于安装和产能的瓶颈约束,主动放弃部分订单。中小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订单,其市场份额升至40%左右。

目前,建设部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将完成700万套商品房,完工500万套保障房,两项合计总建筑面积增加10%;同时,行业第一季度订单同比增长16%。综合宏观调控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预测今年市场增长10%。然而,我国电梯行业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产品设计、配置以及营销方式极度同质化;安装工人极度缺乏、安装质量差、安全事故频出;维保业务拓展困难等。

市场大、城镇化成为电梯行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通过比较研究,中国的电梯保有量有可能达到500万~1000万台规模,10年后将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维保和更新市场。在电梯控制系统中,网络控制和PMSM拖动已经成为标准配置;未来的控制技术发展方向将是包括功能安全、基于互联网的远程监视和控制(SCADA)和维修专家系统,数字井道系统UCMP,安全无线网,新型人机界面,危急情况下电梯的应用技术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高。同时,面对大量新标准的推出,我们要不断发展新技术来应对欧洲新的机械指令和电梯指令。

电梯的现如今发展需要很高的电气化工程,而如今的电梯电气控制技术也完善了。

电梯电气控制技术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技术,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和调速方法等多种技术。本文系统分析了这些技术方法的发展历史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总结。通过分析可知,在电梯电气控制节能、效率以及控制器性价比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须要进一步研究探讨。

自从电梯发明以后,电梯电气控制技术越来越收到人们的重视。电梯电气控制技术主要体现在电梯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上。电梯的电气控制主要是对各种指

令信号、位置信号、速度信号和安全信号进行管理,使电梯正常运行或处于保护状态,发出各种显示信号。电梯的电气控制,过去采用继电器逻辑线路,一般称继电器控制。这种硬布线的逻辑控制方式具有原理简单、直观等特点。但通用性差,逻辑系统由许多触点组成,接线复杂、故障率高、设备庞大,国家已规定淘汰。目前我国电梯主要由先进的、可靠性高的微型计算机或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本文对我国电梯控制技术和方法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总结现有电梯主要控制方法,并对我国电梯将来控制技术和方法做出预测,这项工作能够起到继往开来的作用,对我国电梯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电梯交流调速方法的发展

交流电梯调速方法经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分析这些方法,可以大致将电梯交流调速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主要在上世纪70年代,其主要标志是交流双速电梯,该方法采用改变牵引电机极对数来实现调速。这种电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使用和维护都很方便,但调速不够平滑、舒适感较差。

第二个阶段主要在上世纪80年代,主要使用交流调压调速方法,其性能优越于交流双速电梯。调压调速的方法是通过改变三相异步电机定子端的供电电压实现电机的调速,其制动多采用能耗制动。

第三个阶段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变压变频调速电梯(VVVF电梯)开始占据了世界电梯的市场。VVVF电梯通过调节电机定子绕组供电电压的幅值和频率来实现转速的调节。由于变压变频调速(VVVF)的良好特点,目前新制造的电梯都实现了调压调频调速控制。VVVF电梯以其独特的先进技术和性能,实现了节能、快速、舒适、平层准确、低噪音、安全等目标。由于其优越的调速性能、显著的节能效果,在很多应用场合已取代交流调压调速电梯而成为现在电梯市场的主流。

我国电梯电气控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梯作为现代筑中的重要交通,它与一般的交通工具有着较大的差别。良好的电梯控制技术是电梯高质量运行的重要保障,电梯运行安全舒适、高效、节能控制器的性价比等都是电梯技术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国际电梯市场基本由美国奥的斯、芬兰通力、瑞士迅达、德国蒂森、日本三菱、东芝、日立、富士达等八大名牌垄断,他们的销售服务网点遍布世界各地广大中心城市,合计销量占到全球总销量的90%以上。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电梯消费市场,巨大的需求吸引了全世界所有知名电梯企业来华投资,我国电梯市场也给这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电梯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外资电梯知名品牌或者挑选国内知名的电梯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或者独资建设世界一流的工厂,配置顶尖的设备,引进最新的技术,培训一流的管理人才,纷纷把自己的生产重心和研发中心转移到了中国。这些国外电梯知名企业因此长期以来垄断了中国市场70%以上份额,我国电梯行业也成为了引

进的外资先进技术最多最全的行业之一。据中国电梯协会统计,截至2010年,以奥的斯、上海三菱为代表的大型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占据了我国电梯市场70%的市场份额,进口电梯占据了1%的市场份额,民族企业占据了29%的市场份额。

电梯业未来几年相对乐观

我们先来看看电梯和扶梯的产量,2002年电梯产量只有5万台,去年达到45.7万台,增长了8倍,电梯的产量也反映了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2012年的情况,根据国家政策预计完成700万套商品房,完工500万套保障房,完工住宅套数增加25%,两项合计总建筑面积增加10%。行业第一季度订单同比增长16%,综合宏观调控政策等多种因素,预计今年市场只增长10%的量。

大家一定不要悲观,除非调控死,这样全世界就会出现烂尾楼,那样就太可怕了,在失业严重的情况下,出现这种可能性我认为不是很大,如果出现了,那肯定是中国的灾难。我对中国电梯行业未来几年还是比较乐观的。行业的困难与挑战

我们要建立社会周期的概念,从产品的生产到最后的回收,整个花费的总成本考虑的问题,比如说节能灯用电的时候使用的成本很低,因为耗电减少,但是节能灯有很多有毒的元素。整个寿命周期短,如果在制造环节省了10块钱,那么

在整个生命周期要多花200块钱维护,因为要增加维保次数;同理,如果大家一开始多花点钱买好一点的电梯,更好一些。

产品的控制化太重要了,到底为什么客户选择你的产品,主要是因为价格和品牌。营销模式方面,买一个电梯有时候几百万,上千万,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做很多工作,现在销售正在走向电子商务,而现在我们的营销手段还非常靠关系,这种营销模式是非常落后的。同时从技术上也要解决,怎样解决安装和维保,怎么用更长的维保周期,这是我们长远的目标。

目前住宅地产有点过剩,但是商业地产兴起了,像一些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这样的商业地产将来会在中国大量涌现,对电梯需求会非常大。现在还比较流行旅游和养老地产,将来中国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少工作,多休息,多娱乐,多消费。我们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经济,目的是改善生活品质,使我们更好的享受,更好的生活。

我国电梯事业的未来是节能方面,电梯的发展日益增加,但是电梯的能耗也是日益增加的。因此,我国的未来电梯发展方向是节能。

2012年7月22日,《电梯能耗测试及能效分级》由南京市特检院作为主持单位,联合东南大学、三菱电梯江苏分公司和南京电梯厂共同起草,对电梯能耗的测试方法与能效分级做了明确的规范。标准的实施将适应电梯能耗精细化、规范化管理要求,规范江苏电梯生产制造企业对节能改造和新型节能电梯的开发、规范用户选购电梯时使用的、统一量化指标的能效评价方法,加大节能电梯的推广,为政府职能部门对电梯能耗的监管提供依据。

电梯界也在以降低能耗的目标不断进步,主要降低能耗的三种方式是:①曳引机由异步变为永磁同步曳引机②电梯企业对于节能电梯的研发改造③电梯配件企业推出电梯电能回馈装置。

一、永磁同步曳引机节能

曳引机,电梯的心脏,经历了行星齿轮传动、斜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等技术的更新换代之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出现的永磁同步曳引机以其体积小、损耗低、效率高等优点,已发展成为新型曳引机的主流机型,并占据了市场主流地

位。

永磁同步曳引机采用磁力磁方式、不需要定子额外提供励磁电流,因而电机的功率可以达到很高。同时永磁同步曳引机的转子无电流通过,不存在转子损耗问题。比一般传统异步曳引机降低45%-60%的损耗。

二、新型节电电梯

奥的斯Gen2 CORE电梯采用专利聚氨酯扁平复合钢带。复合钢带技术的使用,可令主机体积比普通电梯缩小70%,与传统曳引机相比更能减少高达50%的能耗。采用永磁同步无齿轮技术的GeN2曳引机能够极大地节省建筑空间的浪费和降低建造成本,同时因为钢带与主机拥有更大接触面,令传动效率大幅提高,使得奥的斯电梯运行更清洁、安全。

三、节能设备

旧电梯或已安装电梯,都可在不影响电梯原有控制系统的前提下,加装电梯电能回馈装置,此装置将电梯减速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电能回馈到电网,再次利用,达到节能的目的。此装置可达节电率30~50.56%;能量转换率97%以上。电梯电能回馈装置能有效的将电容中储存的电能回送给交流电网供周边其他用电设备使用,节电效果明显。此外,由于无电阻发热元件,机房温度下降,可以节省机房空调的耗电量,在许多场合,节约空调耗电量往往带来更大的节电效果。

电能回馈装置节能效果在于:

(1)楼层越高的电梯,制动频繁,节能越多;

(2)越新安装使用的电梯,机械惯性大,节能越多;

(3)速度越快的电梯,制动频繁,节能越多;

(4)使用越频繁的电梯,制动频繁,节能越多。

发展趋势及方向 篇6

【关键词】图书进出口;总体趋势;机遇;发展方向

一、我国图书进出口现状

相对于新闻出版领域来说,图书的出版的意识形态处于劣势。这就使得,近年来,国外很多大的出版公司抓住了图书出版相比较于报纸杂志更优厚的利益,在国内从事与出版相关的业务比如编辑、发行等。他们设立了专门的分支机构进行销售,事实情况表明图书出版吸引了外国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他们拥有除了“出版”之外的所有权利。中国出版社成为了外国出版公司的“虚拟企业”。但是我们更希望我国的出版公司,能到外国建立分支机构,出版我国的图书,建立中国图书的国际市场。

二、数据分析我国图书进出口的总体趋势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示,中国图书的进出口数据表现为,2009-2012年图书的进口种次除了在2010、2011年稍有下降之外,其余年份图书的进出口种次一直处于增长的状态,这一趋势说明了我国图书的进出口种次处于不断的增加的状态,出口的种次大于进口的种次,不久的将来我国图书的进出口将走向国际化。据统计我国图书的出口数量从2009年的1027.83万册,增长到了2012年的1325.69万册。进口的数量从2009年的2385.99万册增长到2012年的3743.51万册。从以上2009年至2012年的一些相关数据的分析,得出图书的进出口数量不断的增加,出口和进口始终稳定的保持在逆差的良好状态。

如下表数据:

据金额数据显示,相比较2011年至2012年出口金额处于增长状态,金额的增长率为达23.66%,而进口金额的增长率为37.55%,由此看出仍需加大对图书的出口,2012年我国全部出版物进口金额远远大于出口,出现了较大的贸易逆差,仍需进行调整,加以改善。

据表中的数量来看,2011年全国出版物的出口数量远远小于进口,在2012年的时候进出口数量虽然有所拉近但是仍处于不乐观的状态,从进出口数量的增长率来看,2012年相比较于 2011年增长率出口的增长率大于进口增长率,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增幅,由此看出,出口的数量在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发展。

总的来说出口在以一个相对较快的速度增长,说明国外对我国图书的需求量在日益增加,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对各个方面进行改善,从而缩小图书进出口的贸易逆差。

三、我国图书进出口的发展方向

1.传统企业表示积极配合图书的数字化转型,积极融入现代化的电子商务渠道,取得与电子商务网站的合作,提高对图书资源的掌控能力,争取取得产品定价的权利。再者调整行业思路和发展方向,发挥自己的行业优势,尽快的升级转型,调整好企业状态。

2.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国外对我国图书的需求也会增加。我国企业要积极创新,加快适应社会市场环境的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是图书出版公司内部创新的关键;内容新颖,作品题材的多样化是提高图书出版质量的核心;招贤纳士,多选用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是图书出版社走向国际化的基础;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及新制度的完善,采用新的管理模式是适应国际环境的有效保障。

四、我国图书进出口发展的机遇

虽然我国传统图书出版的企业图书的进出口面临着企业的转型,和新市场的挑战,但是我们也有面临着一定的机遇。

1.图书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越来越显而易见,国与国之间图书出版和营销的交流也越来越趋于国际化,这为我国图书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2.我国图书的进口贸易得到了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政府对于图书进出口贸易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制度,提供了一定的资源,并在资金上给予了大量的支持。有了政府这一强大后盾和保证,我国图书出版业走向国际化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的发展下去。

3.长期以来,我国把原来作为事业单位、国家单位的出版业改为了企业体制,这一改革更加快了出版业的发展,出版业有各自经营,各自享受利润,各自承担亏损的制度,提高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了出版企业的竞争意识,出版业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文化国际化的发展,图书的进出口贸易要在政府的支持下,抓住当前的发展机遇,了解国外市场,把我国的出版资源加工好,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积极改进企业制度,创新企业技术,引进优秀人才实现企业的完美转型,更好的传播中国的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 李贞.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J].新闻与出版,2014,(2):173-175

发展趋势及方向 篇7

1 医院档案管理建设的障碍性分析

1.1 重视程度不够, 资金投入不足。

档案工作既看不出成绩, 也不直接创造经济效益, 所以在实际工作中, 许多医疗卫生单位只重视实体性工作, 而对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缺乏对档案管理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 资金更多地投入到医疗、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中, 而对档案工作投入少, 特别是投资到网络化建设中的经费不足, 使数据库建设滞后, 标准化水平低, 导致医院在进行网络化档案管理过程中障碍重重, 医院档案的信息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1.2 数字化档案管理存在辅助管理、服务局限等问题。

由于计算机的作用只是辅助人工管理档案实体, 而不是处理档案数据, 以致运用计算机管理模式对档案进行管理, 非但没有代替手工管理工作, 反而大大增加了额外手工劳动的投入。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模式仅局限于档案工作内部的编目和检索环节发生局部作用, 辅助档案工作人员也只对档案实体进行编目和检索, 而非针对具体的档案信息。

1.3 管理条件滞后, 监督机制缺失。

医院档案的管理缺乏全面、有效的管理措施, 有些部门档案意识差, 收集的档案系统性不强、材料不规范, 而且存在着归档时间不确定、随意性的问题, 导致部分文件丢失, 载体损坏, 人为地造成医院档案资源的匮乏和浪费。现代化的档案管理设备缺乏或闲置, 档案管理人员的编制不足或档案专兼职人员未经业务培训直接上岗, 缺乏一些必要的业务知识和基本业务常识, 导致工作效率不高。目前, 医院的监督机制缺失,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医院对档案工作人员所做的工作缺乏经常性的检查和监督, 缺少对该工作提出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二是档案工作人员对档案使用者的监督不严格, 有些档案材料被借出没有及时归还甚至丢失, 致使医院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不能得到保证。

2 现代医院在开展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注重实际, 合理配备基础设施和做好档案数据库建设。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适合本单位工作需要的档案管理软、硬件, 并且要充分利用医院人力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 组织人力把重要档案优先数字化、数据库化和网络化, 认真做好档案数据库建设。

2.2 要科学地制定、贯彻和修订各项标准, 使档案工作逐步实现标准化。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中心, 而电子计算机的高效率是以档案管理业务标准化为基础的。对于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整理的档案, 计算机是无法进行管理的, 即使可以管理也会因运算程序的复杂化而使其效率大大降低。因此, 加快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就必须实现档案工作标准化。

2.3 分清轻重缓急, 循序渐进。

医院档案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 应先根据各全宗的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 对所有全宗进行排队, 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这样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和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

2.4 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要与信息化建设相结合。

要有超前意识、参考意识和服务意识, 紧密结合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实际主动开展工作, 围绕医院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 超前开发医院重大活动所需的档案信息, 为领导决策和医院各项工作服务。

3 现代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构想

3.1 增强档案意识, 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医院领导应更新观念, 增强档案意识, 提高对档案工作的重视。同时, 要加强宣传, 增强全体员工的档案意识, 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和了解医院档案的重要性, 主动配合档案管理人员做好医院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 确保医院档案管理工作高质高效完成。必要的资金投入和先进设备的配置, 是实现医院档案管理建设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资金方面的投入, 不断改善医院档案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使之能达到国内甚至国际的相关标准和要求。

3.2 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制度。

任何管理只有建立在制度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科学的管理。因此, 要使档案工作能够有序地进行, 必须建立完善的档案工作制度, 从制度上加以规范, 并且能够得到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条件的保障, 从而使这项工作能够与时俱进, 持续发展。要明确管理办法, 规范技术规范制度, 完善监督机制, 对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归档移交和接收、管理、利用等作出规定, 做到归档有时间、立卷有标准、借阅有规定、库房管理有措施。

3.3 创新档案的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

档案工作要想在医院管理中体现出自身价值,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跟上当今和未来世界发展的步伐, 就必须在管理上创新体系建设。档案管理体系的创新, 就是要在管理观念、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管理手段和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 使医院档案机构高效、安全、有位, 各项工作从维持性向创造性发展, 为档案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 就是要强化服务意识, 拓宽服务领域, 以新时期高度发展的电子科技为依托, 从社会需要、医院需要的角度出发, 以医院内外的利用者为服务对象, 以库藏档案信息为服务内容, 以多种服务方式为手段, 为档案的开发利用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 实现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3.4 加快档案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的步伐, 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对各类材料进行归档整理, 使之成为医院重要的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 开发出材料提交系统、文件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应用软件, 加强电子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全面的档案数据库, 保证档案的完备性。通过建立以Web为基础的服务体系、档案信息网站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等手段, 将分散的档案信息资源连接起来, 开发利用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 以快速、安全、可靠的途径提供服务, 实现档案资源上内部局域网资源共享, 并适时地与院内外相关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

3.5 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配备高素质档案管理人员。

现代医院档案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 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是现代医院档案现代化管理建设的最重要的主观条件, 所以应当重视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加大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 促使他们系统学习和掌握档案业务知识和技能、法律法规、现代办公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经验, 不断优化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 要拓宽档案管理人员成才之路, 努力改善和优化档案队伍的结构, 通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培训机制和考核机制, 为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人力资源上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翟翠平.新形势下高校教学档案管理现代化路径浅析[J].黑龙江史志, 2009, (14) .

[2]赵艳.浅谈加快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进程[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24) .

[3]刘云霞.浅谈高校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学理论, 2011, (6) .

发展趋势及方向 篇8

计算机是我们工作生活中一个比较常见的物品, 又被人们习惯性地称为“电脑”, 它不仅被应用于高速数据跟逻辑的运算, 而且具备强大的存储与修改功能, 是一种现代化的智能电子设备。 计算机有两部分主体结构, 一部分是硬件系统, 另一部分是软件系统, 共同保障计算机的正常运转。

伴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 计算机技术也在随之发展, 计算机作为一个综合型的生活办公工具应用到人们生活工作中的同时, 其发展备受人们的关注, 相关行业人员也在致力于计算机的发展研究过程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已经逐渐走上了一个越来越成熟的轨道。但是, 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人们过于关注对计算机娱乐方面的应用, 比如聊天、网络购物等内容, 却忽视了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创新, 甚至不了解。 本文将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动向。

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出现在1946 年2 月, 埃克特和莫克利这两位美国的发明家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共同将它研制出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问世开启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篇章, 让社会发展迈出了一大步, 开启了人们的新生活, 带领人们进入了信息革命时期。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跟我们现在的计算机外形差距较大, 那台计算机有好几间房子一样大, 但是它的计算速度却并没有高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微型计算机。 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到现在我们使用的计算机, 无数的计算机研发人员一直在努力, 尤其是科学家冯诺依曼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被后人称为“现代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开启了计算机发展的新时代, 带动了广大科研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 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代:

1.1 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时代是计算机发展的第一个时代, 从1946 年开始, 到1957 年结束。 电子计算机与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有些类似, 电子元件是计算机的主要器件, 电子计算机也因此得名。 电子管具的体积比较大, 但是存储的容量相对较小, 因此电子计算机的耗电比较快, 不具备稳定性。 这类计算机一般应用于科学研究过程中, 而且在电子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一般使用机器语言或者是汇编语言, 并不具备系统软件。

1.2 晶体管计算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能带论的不断呈现, 开启了半导体器件的计算机时代, 理论研究给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提供了实践的依据。早在20 世纪50 年代上下, 点接触晶体管就被两位科学家研制出来。 随着科学的发展, 结型晶体管又相继问世。自此之后, 晶体管的发展就步入一个相对成熟的轨道, 成功的应用与计算机的发展过程汇总, 让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第二个时代,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晶体管计算机时代从1958年开始, 结束于1964 年。晶体管具有相对优势, 它虽然体积较小, 但是质量比较轻, 而且工作的效率相对较高, 散热比较少, 损耗较低, 对于电子管的效能发挥到了一定的程度, 因此, 二代计算机的体积在不断减少, 但是使用的年限却在增加, 这就为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 晶体管计算机的创新之处在于它拥有浮点算法这一新应用, 对于计算机运算水平是一个大的提升, 让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以及工业控制方面有了更大的突破。

1.3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随着晶体管的呈现, 使得集成电路的发展更加顺畅。不久之后, 科研人员开始着手于研究晶体管以及其他电学元件, 以此来制作更加复杂高端精密的集成电路。在1959 年, 有位著名的发明学家叫做罗伯特罗伊斯, 他发明的集成电路更加复杂化, 是通过平面工艺生产出来的, 可以应用于商业领域。 从那之后, 计算机开始利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来进行技术发展, 也就随之进入了第三个计算机时代, 被人们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与之前存在的两个计算机时代相比, 又有所不同,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中心部分仍旧是存储器, 但是计算机的体积开始不断减小, 与此同时, 计算机的能耗在不断降低, 但是运算的速度以及可靠的程度却又在不断提升过程中。 除此之外,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得到完善与更新, 它的功能组件强化, 不仅可以应用于数据处理, 还能够在企业管理、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跟自动控制领域进行充分的应用。

1.4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 工业制造水平也在逐步提升, 集成电路的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摩尔定律表明, 当价格不变的时候, 集成电路上能够容纳的晶体管数目, 每隔18 个月就能够增加一倍, 在这个过程中, 它的性能水平也在提升, 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被人们称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 自从1970 年之后,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标志的计算机开启了第四个全新的计算机时代。升级发展之后的第四代计算机的性能有了明显的优势, 存储的容量明显得到了提升, 在一个一厘米的圆形芯片上可以容纳上百万的电子元件。 在这一时期, 第四代计算机时代呈现出一个关键性的分化,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依托不断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以及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71 年到1973 年, 微处理器主要有三种, 分别为4004、4040 以及8008 这个类型。 第二个阶段是1973 年到1977 年, 这一个时间段是微型计算机的发展以及创新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从1978 年开始到1983 年结束, 在这一时间段里, 是十六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第四个阶段从1983 年开始, 也是三十二位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

2 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方向与趋势

时代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也处在一个时刻发展与创新的过程中, 但是随着经济水平以及科技水平的提升, 现代各个领域的发展也随之进行着, 无论是生物领域还是物理领域, 以及一些新材料的出现, 都为新型计算机的发展奠定着前提条件。一系列新型计算机已经在酝酿发展的过程中, 比如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以及纳米计算机等。 或者这些新型计算机的发展还未成型或者技术发展没有十分成熟, 但是它们的呈现代表着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趋势。

2.1 生物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机类型, 还有一个别名叫做仿生计算机, 它的创新之处在于使用了生物芯片替代了原本半导体上大量晶体管。生物计算机主要通过生物工程技术所出现的蛋白质分子来作为主要的原料以及生物芯片, 所以被叫做生物计算机。 脱氧核糖核苷酸上存在着一些遗传信息, 它是一种双螺旋结构, 因此, 它具有强大的存储优势, 而且运算能力非常强大, 与传统硅片相比更是略胜一筹。数据显示, 一毫克的DNA的存储能力与一万片的光碟片差不多大容量。 除此之外, DNA还具有超能力, 能够同时进行兆个运算指令。 这一系列的优势因素都给生物计算机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让它具备了集成电路所没有的优势, 大致可以归结于五点。第一点, 生物计算机的体积比较小, 但是容量却比较大。 第二, 生物计算机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这主要得益于计算机的内部芯片, 一旦出现问题, 这个内部芯片可以自行进行恢复。 第三, 生物计算机的存储量比较大, 有关数据显示, 一立方米的生物大分子溶液里大约可以存储一万亿的二进制数据。 第四, 生物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较快, 这主要得益于DNA能够同时处理兆个指令的特别优势。第五, 生物计算机具有良好的并行性。跟过去的计算机不同的是, 生物计算机得益于DNA与蛋白质, 因此充分发挥并行功能。 生物计算机以它独特的优势成为21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工程, 当前, 生物计算机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研制有机分子元件, 利用它来替换半导体元件, 为分子计算机的出现提供帮助。另一个是通过不断探究人脑结构跟思维规律来研究生物计算机的结构, 为生物计算机的成熟呈现奠定基础。

2.2 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也是新型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 它是建立在量子力学规律以及依托量子效应和量子比特而进行的超速运算、强大存储的一种新型计算机装置。 假如这个装置处理和运算时使用的是量子信息, 那么在进行量子算法的时候, 就是所谓的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与一般计算机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能够使用0 和1 进行存储, 还能够用粒子的量子叠加来进行存储信息的汇总。 有关数据显示, 一个四十位元的量子计算机可以解开一千零二十四位的集成电路计算机需要花费几十年才能够解决的问题。量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令人惊叹。到现在为止, 全球还没有呈现出一个成熟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仍然没有放弃努力, 致力于对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过程中, 呈现出许多跟量子计算机相关的科学方案以及科学假设。 在实际研究过程中, 这一系列的科学方案仍然存在着一些不成熟的地方, 但是伴随着时代的进步, 相信量子计算机终究会被攻克, 完美地呈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2.3 光子计算机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着光学的发展, 科研人员开始着手用光子来替代电子, 光运算开始慢慢取代电运算, 一系列的光学元件开始取代电子元件与电子设备, 不断应用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 光子计算机主要是运用光信号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测算以及信息的存储处理等的新型计算机, 主要的优势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 强可靠性, 光子没有电荷, 所以就不存在电磁相互作用, 具有较强的可靠性。 第二, 光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极高, 光子的并行性比较强, 因此具有较强的处理能力, 加上光子传播速度很快, 进一步提升了光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第三具有超大的存储容量, 光子互联不受到电磁的干扰, 因此具有较高的互联密度。

2.4 纳米计算机

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科技材料, 在薄膜晶体管中的应用解放了传统意义上的晶体管。 纳米计算机解决了一些顽固的技术难题, 与此同时, 由于纳米材料研发的芯片具有更低的生产成本, 因此, 纳米计算机的发展前景更加乐观。 作为21 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信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断探索与发现, 纳米计算机技术一定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走进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中, 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问题。

3 总结

时代在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 计算机作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辅助用品, 必将走在不断发展的路上, 微型、智能、多功能发展, 生物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以及纳米计算机等一系列新型计算机, 作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与趋势一定可以破除各种技术阻碍, 通过科研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成为老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 为美好生活的构建增添色彩。

参考文献

[1]黄艳云.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过程研究[J].计算机技术应用, 2013 (08) .

[2]李育英, 谭贤楚.计算机发展与社会进步[J].理论探新, 2010 (09) .

[3]雷宏泽.浅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与发展方向[J].青年文学家, 2013 (29) .

[4]李文倩.个人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 2012 (09) .

[5]胡军, 吴立春.刍议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科技向导, 2011 (35) .

[6]高纲领.浅议计算机发展与社会进步[J].科技资讯, 2011 (14) .

[7]李文博.量子计算机的设计原理与运用领域解析[J].科技前沿, 2014 (11) .

[8]谢小雨, 薛慧, 顾琳玲.计算机的发展趋势[J].科技向导, 2011 (24) .

[9]樊玲玲.浅析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J].信息技术应用研究, 2012 (16) .

发展趋势及方向 篇9

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 对教育发展产生着革命性的影响。现代远程教育致力于探索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推进教育创新, 提升办学能力、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及教育公平。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远程教育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

1 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 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网络教育, 以面授教学、函授教学和广播电视教学为辅助, 它以学习者为主体, 学生和教师、学生和教育机构之间主要运用多种媒体和多种交互手段进行系统教学和通信联系。现代远程教育相对于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等传统远程教育形态而言, 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基本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在数字信号环境下进行教学活动。

2 现代远程教育的意义

2.1 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体现教育公平

我国教育资源分布明显不均衡, 受资金投入、师资力量、科研水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优质教育资源多集中在国家级、省级重点高校。这些学校既拥有大量、优质的数字化图书资料、精品课程、实验设备等硬件环境, 又拥有大量高水平教师的授课能力、科研能力等一些软件环境。而普通本科院校及职业技术院校在各方面水平有限, 学生很难享有以上优质资源。比如一些高端的实验设备, 一台动辄几千万, 很多普通院校的学生根本接触不到。针对以上问题, 现代远程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通过网络平台, 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

2.2 增强交流, 提高全民素质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用“黑板+粉笔”的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课堂交流仅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这种交流模式局限性很大, 一般只针对课本中的某个问题进行讨论, 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一种封闭状态, 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而且, 由于一些学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有限, 对于一些科技发展的前沿问题、高深理论等了解不够。学生始终跟随教师对课本知识进行学习, 很难接触到外面的各种思想、方法, 也很难了解到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 缺乏与外界的交流。针对这种情况, 现代远程教育可以为我们搭建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

2.3 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

大学阶段只围绕所学专业进行学习, 这显然是不够的。一方面, 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要求我们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术, 应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 学习者可能对专业以外的某一领域感兴趣, 或者工作生活中有需要, 应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最后, 知识、技术在不断更新, 比如说有些机器设备、软件技术已经被淘汰, 需要我们对更新、升级后的知识进行新的学习, 这时应该满足终身化的学习需求。对于以上问题, 只有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才能真正实现"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 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3 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国家开放大学的创立

2 0 1 2年6月2 1日, 国家开放大学 (T h e O p e n University of China) 的创立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正由“传统教育”向“现代远程教育”进行尝试性的转变。国家开放大学在原来的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完成, 直属于教育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远程开放教育。学校服务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 坚持非学历继续教育和学历继续教育并举。学校以网络核心课程、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教学团队、网络学习测评、网络支持服务、网络教学管理为建设重点, 实现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以课程为单位建设学习资源, 充分利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 促进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积极推进“学分银行”建设, 通过建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学分的累积、转换制度, 探索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体系由总部、分部、地方学院、学习中心和行业、企业学院共同组成, 通过遍布全国的学习中心提供面授辅导, 也可以通过高清、快速的双向视频系统促进师生实时交流, 为学习者提供随时随地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学校依托IT企业和网络运营机构, 建造远程教育云平台, 借助互联网、虚拟专用网络、教育科研网、卫星网、移动通信网等, 实现总部与分部之间安全、高速的互联。依托高水平的终端生产企业, 研发移动互联学习终端, 使得社会成员在任何地方、随时、使用手边可以取得的科技工具来进行学习活动。通过“造云、借路、建端”, 搭建强大的远程教育信息化支撑平台, 为广大用户提供在线学习支持与服务。

国家开放大学的创立推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 社会成员可以网上注册、学习、交流、考试, 利用数字化环境实现了“校园教育”向“社会教育”的延伸。学校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利用网络自主学习、远程服务与面授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种新的教育模式推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为各类人群特别是基层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服务。

4 结束语

区别于传统的教育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利用网络平台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大量、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 并支持教学互动与教学评价。现代远程教育是我国乃至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对体现教育公平, 提升全民文化素质, 满足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学习需求意义重大。因此, 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文章给出了现代远程教育的内涵、意义, 并针对其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进行了探讨, 进一步说明现代远程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高等教育,网络环境,远程教育

参考文献

[1]丁雪华.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 (4) :32-33.

[2]张辉.基于云计算的远程教育资源和平台建设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 2013 (5) :57-58.

[3]刘利益.成人继续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融合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3 (7) :34-36.

[4]李珍.教师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定位和要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9, 12 (2) :134-135.

发展趋势及方向 篇10

1 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分别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MIS的建立) 。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 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 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 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 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 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 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 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 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 然后按不同的要求, 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 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 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 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 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总之, 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 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2 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 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 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 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 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 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 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 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 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 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 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 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

3 电子文件阶段

1996年l2月, 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 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1998年1月9日, 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 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 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1998年8月初, 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8月中旬, 在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召开了CAD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技术宣讲演示会。8月底, 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 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 美国联邦管理法规对其解释为"电子文件包括数字的、图形的及文本的信息。它可以记录在计算机能够阅读的任何一种介质上, 并且符合文件的定义。"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 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 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 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 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人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 最早产生于上世纪4O-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 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取代。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 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 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 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 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二是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 如磁带读出信息。可见, 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 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 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 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 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二, 管理模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 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 而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 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

其三, 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 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其四, 管理者的构成。在机读文件阶段, 纸质文件管理者是文献信息管理者构成的主体, 而且文献信息管理者是独立的群体。而在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信息管理、开发人员和载体维护人员将是文献信息管理者的构成主体, 但文献信息管理者将不再是独立的群体, 文献信息管理者已不能独立承担起文献信息管理职能。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将取决于文献信息管理者、企业管理及技术开发人员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

全民阅读现状及发展方向 篇11

[关键词] 阅读现状;图书质量;互联网;全民阅读

一、全民阅读现状

(一)传统图书阅读率及国民阅读量

近几年,我国国民的传统图书阅读率持续下降,从2005年40%的图书阅读率到现在,已经降到了一个低谷。此外,与世界各国的读者相比,我国国民在读书习惯以及对阅读重要性的认识方面都还不到位。但在传统阅读率下降的同时,我国国民网上阅读率呈现不断增长的状态。最新调查数据表明,2005年网上阅读率与1999年相比,同比增加24个百分点,期间是呈现一个不断增长的趋势,表明科技的进步使数字化阅读也越来越普及。

就目前来看,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量与其他国家相比差距仍然较大。据调查,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当属犹太人,其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将近70本图书,而我国国民的阅读量每年还不到6本,并且在阅读时间上,我国国民的个人读书时间也呈现出不断减少的局面。与世界上个人阅读时间最多的印度相比,差的不是几个小时,而是几十个小时。很多人表示,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下,人们为生活而奔波从而表示“没时间”阅读,也没有良好的读书环境,除了家里,没有公共的读书场所。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图书的原创性较弱,不论是经典名著、名家作品还是外版图书,内容的同质化严重,原创新作较少,没有吸引力,更难满足小众需求。

(二)阅读取向转变

阅读取向是读者阅读的内在动机和意向。如今,全民阅读取向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快速阅读倾向。由于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状态,人们对信息的要求是快而简明,希望获取的是直观形象的信息。因此,快速阅读、碎片化阅读已不知不觉成为人们的阅读倾向,并且相对于文字来说,图片和图表更受大众的欢迎。其次是浅层阅读倾向。现在信息来源广而多,如此海量的信息只能使人们将阅读停留在表面上,较为明显的表现便是图文书籍。网络的阅读难以进行深层次的交流,被称为浅阅读。而传统的阅读优势则是它能够使我们深层次地进行理解和思考。最后便是功利化的阅读倾向。在现在的市场经济和强大的社会压力下,人们的一些行为动机已越来越现实和功利化,在这样的生存压力下,直接影响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从知识型转向消遣型,为掌握技术的实用性阅读越来越多,如此的阅读动机,导致阅读的功利取向已越来越严重。

二、移动互联网时代全民阅读对图书的要求

(一)提升图书质量,打造人性化阅读

现在的出版社每年能够出版大量的纸质图书,就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出版图书已经不是一件难事。但也由于这一原因,导致书本不像过去那么珍贵,在这么多的书里面,其中能够真正滋润心灵、开启心智的图书还是很有限的。在琳琅满目的图书面前要挑选一本真正属于自己的图书,已经是越来越难。因此,推动全民阅读,打造一批能在内容上满足读者更高的要求,在内文的排版、装帧设计上也更加生活化、人性化的精品图书,就显得非常迫切。更应该力求打造适合各个层面的读者阅读的图书,如少儿类的认知系列、故事类、动手操作类图书,中小学生必读的中外名著、励志类、名人传记类图书,还有适合成人阅读的医疗保健、学术专著、文学作品等专业性更强的图书。因此,提升图书质量,推动全民阅读,打造人性化阅读已是出版工作毋庸置疑的发展方向。

(二)充分利用高科技,推动数字化阅读

相关数据表明,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数字阅读的用户年龄层也在不断扩大,网络上的大数据使人们的阅读行为得以量化,读者能够从多方面去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图书,个性化得到了满足,从而提高阅读数量。同时数字化阅读器有携带方便、空间储存量大、随时随地使用的便利。在这种形势下,电子出版物的出版需求应运而生,而首要任务是开发多样化的数字出版物载体形式,例如电子书、网上下载、按需出版、手机阅读等等,深度挖掘加工内容资源和开发高价值的增值服务。另外,图书馆作为一个图书收藏与利用的社会机构,储存着大量的图书资源,它已逐渐成为大众阅读的主要场所。再加上各种阅读终端如手机、电脑的快速发展,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质量和数量都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为了满足人们随时阅读、及时阅读的习惯,电子图书的出版势在必行。同时还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打造一个舒适、便捷、高效率的图书阅读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营造出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风气。

三、用好书引领全民阅读

(一)全民阅读,从一本好书开始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结束后,对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全民阅读”,李克强总理表示,目前全民的阅读量正在逐渐增加,这是中国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标志。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并将它与工作方式结合起来,不仅会提升工作动力,还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随着现在生活的高节奏,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浮躁心理越来越严重,尽管阅读量可能在增加,但阅读氛围却日渐浅薄,人们很难静下心来去思考阅读的意义和书中的意义,也很难去探索古代经典的文化典籍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深读书来提升国人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位,培育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从阅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因为对这本书的喜欢,从而爱上阅读。由此可见,阅读一本好书,不管何时何地,都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

(二)营造书香氛围,促进全民阅读

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熏陶、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引导。习近平总书记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正,民风纯,政风清。因此,在推动全民阅读的情况下做到全民阅读,首先从“家庭全员阅读”开始做起。要在所有的家庭中树立起家庭成员争相阅读的良好家风,让传统居高临下的“灌输式”教育变成家庭成员面对面,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互动式”教育。学校作为一个传授知识的主阵地,学生受影响最多的也是在学校里面。因此,在学校,任何一个教职人员都应该树立模范,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阅读,规范阅读习惯,让学生从学校吸收阅读的正能量。当然社会的引领也很重要。在社会大熔炉里,诱惑是很多的,能否抵制得住诱惑,自身是一个方面,但社会本身就应该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在这个快速化、浅层化、功利性的阅读占据主导的时代,在全社会营造出一个书香氛围至关重要。全社会要共同努力,去倡导全民阅读,真正把阅读作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优先于其他选择的选择去实践。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共同努力熏陶、培养和引领,才能营造出一个书香氛围,真正使阅读成为常态化。

书香是中华传统的韵味,它有着纸墨的味道,更有着一种人文的气息。通过阅读,不仅能启迪智慧,完善自我,丰富内心世界,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一个民族的未来发展取决于该民族对阅读的热爱程度。因此,在现在的互联网数字时代,通过提升图书质量,让高品质的图书来引领全民阅读将会是出版事业的正确选择。

参考文献

[1]白晗.基于地方视角的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图书馆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4):45-46.

[2]张玉胜.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会”[J].先锋队,2015,(11).

[3]雷钟哲.推动全民阅读需要“立体”发力[J].中国职工教育,2015,(4):37-37.

发展趋势及方向 篇12

多媒体教学具有交互性和动态多维的优点, 能够加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对问题的动态化理解;采用多媒体教学即大幅度减少教师在教学中的板书书写时间, 又可集中教师丰富的教学智慧与经验, 使其能有更多时间之中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和讲授, 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的规范有序。

一、目前教育系统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现状

1.1多媒体教室建设规划问题

目前较多的学校对多媒体教室的建设, 没有统一规划, 通常根据教学的需求建设, 且盲目扩建, 导致多媒体教室不断增多, 进而造成多媒体教室的实际利用率不足、教室因数量多而位置分散难于管理、设备的不兼容性。既浪费大量教育经费, 又不能实现物尽其用。

1.2多媒体教室管理问题

大部分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模式主要采用封闭式管理, 即没有教学需要时不对外开放。随着多媒体网络教室数量的不断膨胀, 普通教室的数量就相对被压缩, 如继续采用封闭式的管理方式, 对普通教室资源瓶颈问题将日益凸显。

1.3多媒体设备选型问题

由于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教室也需要像电脑系统一样不断升级更新, 因而各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大多都是分期建设。因为每一期多媒体教室的建设目标不同, 进而造成设备的选型在每一期中都是不同的设备, 教师也需适应不同多媒体教室设备的操作应用, 给管理者和使用者都带来较多麻烦。

二、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

2.1科学构建多媒体教室环境

在对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中, 对教室的建筑结构要满足多媒体设备的安装队建筑的需求。在设计建筑施工图纸是要预先设计标明, 根据采光等因素决定教学讲台、电动挂慕位置, 对教学设备的各种线路接口, 管线、设备连接线等事先预埋。控制多媒体教室的温度, 电脑的大部分部件需要一定的工作温度。同时也要避免电脑摆放位置多余密集, 阻碍热量散发, 过高温度会损害、烧毁电脑元件。留下火灾的隐患。定期清理灰尘, 灰尘是电器杀手[1]。

为避免部分元件因散热问题导致显卡、CPU的烧毁及在潮湿季节致使电脑内部电路短路等问题, 需坚持定期使用毛刷等清洁器具对电脑内部元件进行打扫清洁, 减少灰尘事故的发生。可以选择开放空调, 使机房内部温度、湿度得到一定控制, 同时良好的环境能够带给教师和学生舒适感, 更适宜教学、学习。

2.2健全多媒体教室的规章制度

学校应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目的指导和规范使用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行为, 确立有利于多媒体教室使用的环境。可建立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多媒体教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多媒体教室使用记录登记制度、设备检查维修制度, 及使用人员使用各种设备的规章程序等相关制度[2]。通过制度的约束及规范使管理人员及使用人员都明其理, 知其行, 有章可循, 自觉遵守。为保证学校教学设备的财产安全, 应安装防盗监控系统, 既可以省去防盗门窗等设施的费用, 也使教学环境实现整体美。

2.3科学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实用有效是我们主要实行目标, 要做到能自由切换、使用效果良好、操作便利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效益。多媒体教学设备应在既满足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及发展, 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减少相关设备的配置。还要保证设备的质量、精良不易出故障, 应采用少耳精的配置方案。还要做到功能全, 才能实现教师的教学构想[3]。要易于管理, 首先, 在科学管理的思想指导下, 采用集中控制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管理模式, 教师在使用过程中的体验感到方便、简单、快捷、效果良好。其次, 设备的减少, 其损坏率就能降低, 从而减少维修设备的费用, 在功能全的设备配置方案中, 多媒体教学的管理人员便可实现集中控制, 减少工作量, 避免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三、总结

多媒体教学极大增加课堂信息量, 提高教学效率, 是解决学时与课程内容之间矛盾的重要方法。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中, 技术用作为构建知识的工具, 用于合作、交流、媒体组成、课程的仿真和建模。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 知识的获取由教师的传授转变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意义建构, 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活跃, 互动变得更明确、普遍。因此,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教学模式在当今教学环境中有着很大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友谊.浅谈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发展趋势和方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04, 14 (03) :59.

[2]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2.08 (31) :51.

上一篇:开发网络技术下一篇:银校互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