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重点工作路径

2024-11-28

工作重点工作路径(精选12篇)

工作重点工作路径 篇1

2013年,习近平主席 提出了 “新丝绸之路 经济带” 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这成为了我国在未来发展经济与文化的一大主要战略。 “一带一路” (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是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简称,它的提出基于合作发展理念,不仅能推动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而且对丝绸之路上众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乃至全球经济文化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总之,“一带一路”将为我国开辟一个新的对外途径与对外平台,使我国以及全球的经济文化迈向一个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在当前我们则应当积极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快速打通 “一带一路”这条经济文化发展脉络。

1建设“一带一路”的价值意义与发展空间

1.1建设“一带一路”的价值意义

建设 “一带一路”的价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促进贸易与投资便利化。通过 “一带一路” 的建设,能够加强中国与沿线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 贸易交流,能够消除以往存在的贸易壁垒,使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贸易、投资更加的便利; 二是促进沿线各国之间的优势互补。“一带一路”的提出基于合作理念,在合作理念下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在各个层面的合作都能够得到加强,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是如此,这非常有利于各国之间的经济与文化优势互补。例如在农业方面,李克强总理提出了用中国高铁建设和泰国大米进行交换的提议,既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也促进了泰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能源方面,我国加强与西亚合作,既能够满足我国的能源需求,同时我国为西亚提供工业制成品、制造业材料和轻工业产品,满足其工业发展需要[1]; 三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与实施还不久,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人民币已经成为沿线周边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特别是在东南亚,市场贸易对人民币的接受性非常良好,这逐渐提高了我国的货币地位,非常有利于推动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 四是平衡我国的对外贸易格局。一直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都集中在沿海地区,进出口货物多是走海上途径,相比之下我国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就显得非常无力,但从地域和人口情况来看, 我国西部地区的土地面积占到了全国的72% ,与13个国家直接接壤,陆路边境线1. 85万千米,对外贸易条件与优势其实非常之强,通过 “一带一路”的建设,则能够将西部地区的这种优势全面发挥出来,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提供良好的条件与契机,平衡我国的对外贸易格局; 五是能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升级。中国不少基建相关行业均处于明显的产能过剩状态,为此需要为这些产能寻找更大的需求空间。但在国内经济增长渐缓,国际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我国的出口国相对固定,市场的需求与开发都已经走到了一个临界点,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国内的过剩产能很难通过他们进行消化,而 “一带一路” 将为国内过剩产能消化提供新的途径。比如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签署会议纪要,初步确定了涉及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能源、电力、矿业、化工等领域的63个项目清单, 这将推动中国相对先进的过剩产能走出去,同时也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的最佳选择[2]。

1.2建设“一带一路”的发展空间

从地域情况来看,西亚、南亚、中亚以及欧洲的部分地区都被囊括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规划之内,它连接着欧洲、亚洲这两大世界经济贸易圈。从能够收集到的最新数据来看,在这个区域之内一共有50多个国家,人口的数量为36. 3亿,这是全球人口数量的51. 4% ,但其2013年的GDP总量仅为19. 7万亿美元,仅为全球GDP总额的27% ,从他们与我国的贸易情况来看,2013年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总额为5138. 3亿美元,仅占我国同期对外贸易总额的12. 4% ,比例相当低 ( 见下表) 。可见 “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空间相当巨大,能够有效带动我国以及沿线各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增长[3]。

2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2.1加快构建亚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格局

中国同中亚、南亚国家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应以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 “一带一路”。中国和俄罗斯要加强在联合国、20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东亚峰会、亚信峰会等框架内的合作, 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4]。 双方要积极寻找丝绸之路经济带项目和欧亚经济联盟之间可行的契合点,推进油气、核能、电力、高铁、航空、通信、金融等领域合作,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中国和欧盟国家 “要从战略高度看待中欧关系,将中欧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结合起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为中欧合作注入新动力,为世界发展繁荣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和欧盟国家要做和平伙伴,带头走和平发展道路,做增长伙伴,相互提供发展机遇,做改革伙伴,相互借鉴、相互支持,做文明伙伴,为彼此进步提供更多营养[5]。

2.2加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

一是要加强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建设,使双方能够在政治与经济文化战略方面达成一致,友好相处,为共同建设 “一带一路”奠定基础; 二是要进一步提高我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合作水平,使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巩固; 三是要加强我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在人才、文化、智库等各个层面的交流,促进经济、文化共同发展[6]。

2.3继续深化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

除了要重视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以外,我国在推进 “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还应当继续深化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以 “一带一路” 的建设为主要方向,调整、 优化中阿双边合作关系。一是要坚持 “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则,在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方面共同商议、 共同探讨,寻找对各方发展都有利的策略,然后双方共同投入、共同建设,实现发展目标,最后是对建设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公平分享,实现 “中阿利益共同体”。二是要做好顶层设计,以能源合作为主轴,以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两翼,以核能、航天卫星、新能源三大高新领域为突破口,促进资源要素在中阿之间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三是要深化合作论坛建设。依托合作论坛支点,增进中阿传统友谊,加强政策沟通,深化务实合作,不断开拓创新[7]。

2.4加强国内自身的建设

对于我国而言,“一带一路”是发展经济与文化的主要战略,是我国对外的一个新的途径、新的平台。虽然 “一带一路”需要众多国家的参与、合作才能最终实现, 但我国应当首先加强自身的国内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各国参与 “一带一路”建设。

首先是我国应当尽快制定 “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内实施蓝图,将沿线各地区、各省市的产业布局、功能定位明确下来,并加强对资源的整合,加快形成区域产业协同融合、资源互补共享的良好发展格局[8]; 其次是要加强交通建设,在内陆地区建设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加快与接壤国家之间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建设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最后是要加强国内相关产业之间的对接与合作。尤其是我国西部 “一带一路”的沿线地区,应当在全球产业重新布局的机遇下,把扩大向西开放与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将自身的产品与技术输送出去,也要将外面的资金、技术引进来,加强自身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对接与合作。

3结语

“一带一路”是我国在未来发展经济与文化的一大主要战略,它能够为我国开辟一个新的对外途径与对外平台,使我国以及全球的经济文化迈向一个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在当前我们应当积极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工作, 快速打通 “一带一路”这条经济文化发展脉络,以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经济文化快速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危机过后,欧美方面的市场需求明显减弱,我国外向型增长模式无法再适应当前的全球市场经济格局与趋势,且我国产业经济结构自身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当前已经严重限制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想,成为我国在未来发展经济与文化的一大主要战略,这能够为我国开辟一个新的对外途径与对外平台,使我国以及全球的经济文化迈向一个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本文基于笔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首先简单分析了建设“一带一路”的价值意义与发展空间,然后主要就如何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部分探讨性意见,以期能对我国以及全球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经济,文化

工作重点工作路径 篇2

我科于2013年1月在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工作,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通过6个月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2016年共入临床路径患者98例,退出1例。病种为高血压病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平均住院天数9.3天,高血压病住院费用4062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次费用22367元。

心内科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入径人数、入径率,科室组织病例讨论,分析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心内科每季度将分析和评价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医务处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并于每季度组织心内科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对前期临床路径实践工作进行小结、评价,详细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问题和经验,并对下一步临床路径工作提出了质量改进建议。通过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科室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了科室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临床路径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存在问题与改进:

1.我科将陆续开展其他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加强医疗质控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临床路径的实施本身就是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严把路径准入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要求。

3.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处置、干预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组织病例讨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路径文本的治疗规程和医嘱内容。

办公室工作的提升路径 篇3

用什么方法使这些科员迅速成长呢?办公室总结出其中的关键点,就是培养人的能力。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开展业务的能力。夯实科员个人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使之懂规矩、按程序、遵制度、强执行、识大体、顾大局。

第二层次——主动工作的能力。锻造出一支作战能力强、发展能力强的队伍,使之能自主管理、独立思考、主动积极、快乐工作。

第三层次——创先争优的能力。锻造出一支集体荣誉感强、具备独立思考精神的队伍,能够主动认识到与先进的差距,不断攀登、敢于创新、追求卓越,时刻确保自身能力在公司办公室系统处于领先水平。

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础是责任心。热情不够,责任心不强,就容易出纰漏。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有的工作是一好遮百丑,而办公室工作是一丑遮百好。”这说明,即使是在一些细枝末节和常规动作上出现错误,也可能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因此,办公室要将创一流的最终落脚点放在对热情和责任心的培养上,始终把“责任”和“热情”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把难事办妥、急事办稳、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杂事理清、繁事化简,为全力以赴打造出一个一流的办公室团队而不懈奋斗。

第一,要有创一流的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抓思想教育中,要求科员心中要有大局,与时俱进,紧跟先进文化方向,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第二,要具备创一流的业务素质,拥有跨专业的综合能力。在掌握文秘业务技能的基础上,要参加厂生产、经营、安全、地质、工程会议,融会贯通各种专业知识,逐步培养起跨专业的综合能力。

第三,要创新创一流的学习方法,注重分享和交流。要通过每日自学,并利用周例会、月度会集中学习,逐步积累各种知识。学习方法要注重文秘与专业、理论与实践、兴趣与需求的结合;同时,注重学习内容的分享,注重与兄弟单位的业务交流,学习他们优秀的做法和好的经验。

第四,要采用创一流的培养方法,充分引导和压担子。确保新科员在1~2年时间内成为业务、管理骨干,能独立承担完成系统性工作。在这方面,办公室有意识地采用了以下方法:一是压担子,一年中安排1~2项高于年轻科员自身能力的工作项目,督促其充分学习、想办法、出点子,促使其高质量完成工作;二是轮岗锻炼,充分参与秘书、文书、综合等不同岗位工作,使其掌握办公室各岗位知识和技能,逐步具备全方位的业务素质;三是安排系统性的工作,让其承担重任,培养其综合协调能力。

第五,制定创一流的工作制度,使其“有计划不忙,有原则不乱”。在每年年初召开的工作部署务虚会上,通过自主交流,让科员在总结一年工作的基础上,自主规划下一年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量身定制科员个人年工作计划和目标;年中通过日督促、周例会、月总结、季讲评等,实现有序推进。

第六,搭建创一流的信息平台,以多元的信息服务人。依托办公室内部即时通、网页建立“创一流信息库”,每周更新工作周报,随时跟进重要新闻,定期上传汇报材料及学习材料,分享工作经验及优秀做法,使科员及时了解公司及厂情,帮助科员学习业务知识,积累各类信息,以整合业务信息实现资源共享。

第七,建立创一流激励机制,以真实的情感鼓舞人。办公室要善于鼓励科员,建立科员间的激励机制,相互之间要互通有无,以提升个人的全面性。与此同时,办公室充分利用有效的沟通,开发每个人的潜质,激发其高层次的需求,提高其工作的主动性。办公室还利用野外踏青等活动,邀请科员及其家属参加,进而促进组织关系和睦。

第八,打造创一流自主管理模式,激发团队力量,创造更佳业绩。作为科室长,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实现每件事情亲力亲为、面面俱到,只能采用自主管理,而科室长可更多侧重于在工作过程中对科员的引导,带领科员对结果梳理总结,促使科员自主自发地思考、参与和实践,在过程中调动积极性,自觉接受锻炼,达到推动科室整体工作水平上台阶的目的。

(作者单位:新疆油田公司采气一厂)

(责任编辑:李万全)

生态检察工作发展路径初探 篇4

一、生态检察工作现状

2012-2014年, 龙岩市检察机关通过开展“服务生态经济、建设美丽龙岩”专项监督工作, 参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矿区生态恢复治理, 龙津河流域非法占用林地专项整治, 建立水土保持实践基地, 探索毁林犯罪生态修复机制,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三年来共起诉非法采矿、非法占用农用地、盗伐滥伐林木等破坏环境资源犯罪661件921人, 查办危害生态资源职务犯罪案件64件97人, 督促涉案人员补植复绿8378.13亩。

2012-2014年, 共批捕各类破坏生态资源刑事案件155件208人, 起诉各类破坏生态资源刑事案件661件921人, 案件数整体呈上升趋势。

(一) 从案件类型上看, 盗伐林木、滥伐林木、失火毁林仍居涉林刑事案件的前三位。共批捕三类案件85件112人, 占批捕总件人数54.8%、53.8%, 起诉3802件511人, 占起诉总件人数57.5%、55.5%。

(二) 从发案情况上看, 除失火案件受天气因素影响, 不可预判外, 其他类型案件整体呈上升趋势。破坏珍贵植物资源案件上升幅度较大, 从2012年到2014年三年间, 起诉件数上升48%, 人数上升107.7%。

(三) 从作案手段来看, 共同犯罪比例高, 多为突发性、纠合性、结伙性犯罪。2012年以来共起诉一般共同犯罪155件401人, 分别占起诉总件人数的23.4%、43.5%。合伙作案主要是以营利为目的, 按环节各自分工, 互相协作。一些团伙作案, 分工明确, 有望风、砍伐、运输他销赃一条龙的组织犯罪。

(四) 从量刑幅度看, 判处轻刑比率较高。当前, 对破坏生态资源犯罪被告人的刑罚处罚普遍比较轻。已判决的833人中, 判处缓刑523人, 占总数的62.8%。

二、生态检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近年来, 龙岩市检察机关坚持立足职能, 能动服务, 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实践中, 也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 影响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一) 环境检察职能实现途径相对单一

目前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主要还是体现在诉讼职权的行使, 而监督职权存在运用不足的问题, 法律监督实践基础比较薄弱。虽然近年来检察机关在加大对破坏生态文明建设案件的监督力度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比如对疑难、复杂案件及时提前介入引导侦查, 加强与林业、国土资源局、林业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 加强检察建议工作等, 但是, 由于检察权只是一种程序性的权利, 具有非实体性、非终局性的特征, 不可避免地带来监督刚性不够的问题。

(二) 司法鉴定规定不够明确规范

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的定罪量刑往往需要有关司法鉴定, 由于鉴定规定较为笼统, 常常导致作为关键证据的鉴定结论有瑕疵、有缺陷, 鉴定违规违纪风险大, 甚至出现鉴定空位现象, 不利于打击犯罪。司法实践中, 一些无鉴定资质机构出具的鉴定书, 虽不具备法律效力, 但是当事人没有异议均已被法院采集, 已成为对被告人据以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

(三) 案件信息来源渠道不畅

目前检察机关对于破坏生态文明建设犯罪案件来源, 更多的还是依赖于环境执法部门的移送, 处于被动审查的状况, 还无法做到实时、有效监督。如果环境执法部门不移送, 检察机关获取相关犯罪线索的渠道往往只能依靠环境污染受害人或者知情人的举报, 而目前这类的举报非常少, 制约了检察机关在控诉破坏生态资源犯罪方面的职能发挥。

(四) 环境公益诉讼尚处起步阶段

近几年来, 我国检察机关在环境公益诉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2015年, 根据党中央决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 全国检察机关在13个省区市开展提起公益诉讼试点, 对325起案件启动诉前程序, 向相关行政机关或组织提出检察建议, 督促履行职责或纠正违法224件, 相关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6件, 对仍不履行职责或没有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公共利益继续受到侵害的, 山东、江苏、广东等地检察机关已提起公益诉讼12件。可以看出, 环境公益诉讼仍未成主流和规模, 检察机关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还难以形成影响力。

三、生态检察工作机制的探索

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结合龙岩市检察机关长期开展生态检察工作的实践, 笔者建议, 检察机关要立足法律监督职能, 积极探索建立“专业化法律监督+社会化综合治理+恢复性司法实践”生态检察工作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生态检察工作的发展困境, 实现生态检察工作自身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一) 整合资源, 凝聚合力, 开展专业化法律监督

坚持依法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能, 厘清生态检察工作职责, 发挥检察机关各个办案环节的专业优势, 加强内外协作配合, 健全案件办理机制, 推动形成服务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合力。

1.建立健全生态刑事案件专业化办理机制

(1) 成立专门办案机构。成立生态检察部门, 全面履行破坏生态资源刑事案件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诉讼监督、犯罪预防等职责, 承担涉及生态资源职务犯罪协查工作, 参与生态资源监督治理。案件管辖范围由林业刑事案件拓展到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 妨碍公务 (限于妨害执行生态、环境资源监督管理职务) , 故意毁坏名胜古迹, 非法捕捞水产品, 非法占用农用地, 非法采矿, 破坏性采矿, 污染环境, 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 擅自进口固体废物, 走私废物等11种犯罪。

(2) 建立生态检察案件“绿色通道”。对在当地影响大、涉及面广的破坏生态资源的重大疑难案件建立“绿色通道”, 提前介入侦查, 引导公安机关取证, 依法快捕快诉, 提高办案效率, 增强打击犯罪威慑力。

对于涉及生态领域职务犯罪的线索, 优先安排业务骨干进行审查, 经审查评估可进行初查的, 应及时展开调查取证, 以防止证据灭失。如发生生态领域内环境突发事件, 且相关证据显示该突发事件涉及职务犯罪, 为及时调查取证, 经检察长批准, 在必要时候可简化线索审查程序, 直接进入初查程序。对生态资源检察部门移送的线索, 自侦部门应在立案决定、不立案决定、侦查终结处理决定做出后10日内书面反馈生态资源检察部门。

(3) 组建专业化监督队伍。加强办案队伍建设, 选任、充实政治、业务素质好, 具有生态资源领域专业知识的人员办理生态资源领域刑事案件, 并注意通过加强培训、指导, 提高办案人员的专业水平。

加强专家人才库建设, 建立与高校、鉴定机构、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人才共享机制, 通过聘请专家咨询委员、检察工作联络员等形式, 加强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经常性联系, 为生态检察工作提供专业支持。

2.建立健全生态刑事案件法律监督机制

(1) 健全“两法衔接”机制。加强与行政执法部门业务交流, 就新类型、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办理中的专业性问题相互咨询, 强化执法环节的沟通衔接和监督制约。深化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推动全市行政执法单位全接入, 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信息专门通道, 对涉及生态环保方面信息实行互通、互享、互用。

(2) 健全联合开展专项检查制度。结合生态领域犯罪的实际情况, 每年联合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开展若干专项检查, 针对发现的行政执法机关以罚代刑、案件降格处理、监督缺位等问题, 通过立案监督、检察建议、查办职务犯罪等多种手段加强监督, 促进行政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的有效提升。

(3) 健全跟踪监督制度。对于生态检察环节办理的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和诉讼活动监督案件, 逐案建立台帐, 指定专人负责, 定期跟踪反馈, 每季度通报一次落实情况。跟踪监督过程中, 发现有选私枉法等渎职线索的, 应及时将线索移交渎职侵权检察部门, 并报告检察长;发现有其他违法行为的, 应及时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

3.建立健全检察机关内部办案协作机制

(1) 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生态资源、自侦、民行、预防部门轮流牵头, 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 通报生态环境领域案件办理情况, 对涉及生态资源领域案件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案件证据标准、定性和有关司法解释的理解把握等方面进行沟通, 查找问题, 分析原因, 总结经验教训, 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2) 健全线索移送制度。生态资源、自侦、民行部门应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 加强案件信息交流, 依法将有关线索移送相应部门办理。

(3) 健全各办案环节工作衔接制度。生态资源检察与自侦部门、生态资源检察与民行部门之间互相移送案件线索的, 应加强部门之间案件信息交流, 必要时可以商请对方部门派员参加案件讨论会, 研究相关问题, 发表观点和看法。

(二) 加强协作, 综合施策, 参与社会化综合治理

制度才是管长远的治本之策, 我们在制度建设上, 切实遵循“源头预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 坚持立足检察职能、依法参与, 综合施策, 协同相关部门做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扎实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建立生态领域职务犯罪专项预防制度

综合运用预防措施, 围绕生态保护行政执法环节和环保专项资金管理等职务犯罪易发多发环节开展专题预防调查, 发现存在职务犯罪隐患的不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查找可能诱发职务犯罪的风险点, 提出预警防范性检察建议。走访重大投资建设项目、重点污染企业, 了解企业环保建设情况及需求, 提出加强环境保护和监管的建议。围绕当地环境污染整治、环保工程建设等重大生态项目, 同步开展预防, 确保生态项目资金安全。

2.建立健全“定点+巡回”工作制度

在乡镇、林区、矿区设立派出检察联络点, 加强对生态环境资源的巡回检查, 全面掌握辖区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生态环境领域职务犯罪线索收集和初查工作;依托乡镇司法所、森林公安警务室等, 与公安、司法、法院等成员单位联合开展综合整治、法律宣传、犯罪预防及生态审判和调解等工作, 推动林区矿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3.完善案件定期剖析和专题调研制度

定期对生态领域刑事犯罪案件开展专题调研, 查找存在的问题, 提出预防检察建议;对危害生态资源违法犯罪总体形势、规律特点、演变趋势等作出深度分析, 提出预警和预防对策建议, 提交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参考, 推动完善环境保护制度建设, 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供预防服务, 促使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点真正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 从源头上保护生态资源。

4.健全参与专项整治制度

针对辖区内破坏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 联合法院、公安、环保、国土、林业、监察等部门适时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成立工作小组, 制定整治行动方案, 确定打击整治工作重点, 集中查办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 真正做到堵源截流, 有效减少和预防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犯罪。

(三) 更新理念, 惩防并举, 探索恢复性司法实践

坚持惩防结合, 源头治理, 注重对社会关系和生态环境的修复, 加强司法保护和教育引导, 有效发挥检察机关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1.健全生态环境恢复性司法保护机制

落实完善《龙岩市关于在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案件中开展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工作的实施意见 (试行) 》, 将“补植复绿”模式进一步拓展运用, 探索将林业领域的生态修复补偿工作成功经验推广到其他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积极参与“三个流域” (汀江、九龙江、龙津河) 、“四个区域” (林区、矿区、水源保护区、水土流失治理区) 综合治理工作, 开展专项打击、犯罪预防、法制宣传, 并督促有关部门开展工作, 积极作为, 全力配合恢复生态景观, 修复社会关系, 打造生态文明城市。

2.探索开展环境公益调查保护机制

围绕古城保护、古村落文化保护、水环境治理、村庄环境整治等重点项目探索开展环境公益调查工作, 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查找深层次原因, 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出对策建议, 推动相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现破坏生态环境案件线索的, 要及时通报、移送相关职能部门, 并通过督促履行职责、督促起诉、支持起诉等方式, 促进执法司法机关依法办理。加强与环保联合会等社会组织的协作配合, 推动适格主体以原告身份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事件提起公益诉讼;对造成国家、集体财产重大损失的破坏生态环境刑事案件, 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要求被告人进行赔偿,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保权益,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3.完善预防宣传工作制度

针对办案中发现的问题, 及时向发案单位、相关职能部门提出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 促进健全机制、规范管理, 从源头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结合办理的危害生态资源案例, 通过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参观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等多种形式, 以案释法, 以案说纪, 增强环保系统干部职工遵纪守法和拒腐防变的意识能力。广泛开展法治宣传进林区、进库区、进企业活动, 在环保部门外网开辟预防环保领域职务犯罪宣传专栏, 利用检察微博、微信及手机短信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网民定期推送生态文明法制宣传知识, 推动营造良好的生态法治环境。

摘要:作为宪法明确规定的法律监督机关, 检察机关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职责和使命。本文以2012年至2014年龙岩市生态检察工作为样本, 分析生态领域犯罪特点, 研究制约生态检察工作开展的瓶颈, 探寻生态检察工作持续科学发展的合理路径。

关键词:生态检察工作,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校.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干部学习读本[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0.

[2]建设美丽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 2015.

[3]尤权.切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把绿色发展理念落到实处[J].海峡通讯, 2016 (2) .

[4]张建升, 元明, 杨书文, 王灿发, 王秀梅, 金园园, 陈效.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保护生态环境[J].人民检察, 2013 (13) .

[5]李晓郛, 胡旭宇.生态领域恢复性司法实践困境与对策[J].人民检察, 2015 (9) .

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篇5

⒈成立相关管理、实施机构医院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和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分别担任正、副主任,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临床专家任成员,办公室设医务部,负责具体组织协调指导工作。成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指导评价小组由分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由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科室主任任组长,该临床科室医疗、护理人员和相关科室人员任成员。实施小组设立个案管理员,由临床科室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或副主任担任。

⒉行政保障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制定并发布院医发x号、院医发x号文件,对我院的临床路径工作做出具体规划。

⒊积极宣教20xx年x月x日至20xx年x月x日,对各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医、护、药、技及其他科室人员明确各自职责,并采取电教、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宣传临床路径实施的.意义,培训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于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两次召开全院职工大会,集中培训临床路径知识;临床路径办公室成员反复巡视临床科室,指导、讲解临床路径工作原则。

通过仔细学习临床路径相关知识,参照卫生部下发《临床路径管理汇编》、《临床路径管理汇编20xx-20xx增补版》及国家中管局下发《中医临床路径》,我院挑选并结合自身情况,于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分2批制定、颁发50个病种相关57个临床路径文本,涉及市医保单病种25个病种相关30个临床路径文本,完成我院制订并执行50个临床路径的目标,满足省厅要求的三甲医院不低于20个临床路径的要求。每个路径文本经过初定、指导评价小组审定及修改、复审及修改三步,做到贴合我院实际情况、路径本身正确可行,并组织临床科室与相关科室的协调,保障已制定临床路径的切实可行。

截止到20xx年x月x日,我院现已完成619例临床路径、单病种病例,外科开展临床路径情况:外科制定36个病种相关42个临床路径文本,分别占临床路径病种及文本数量的72%、73.7%,涉及单病种24个病种29个临床路径文本,完成临床路径485例,占总完成例数的78%,内科开展临床路径情况:内科制定14个病种相关15个临床路径文本,分别占临床路径病种及文本数量的28%、26.3%,涉及单病种1个病种1个临床路径文本,完成临床路径134例,占总完成例数的22%。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常见病、多发病治

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可控性强;患者人数相对较多,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

2.各部门密切配合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工作的关键。推行临床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机关、医护、医技、设备、信息等部门要密切配合,临床路径管理机构要加强指导和检查,经治科室医护人员要密切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好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医技科室要配合临床路径文本及时安排各项检查,设备部门要提供临床路径执行所需的各种设备,信息部门要配合做好临床路径规范执行(临床路径医嘱电子化)、信息回顾、统计、分析等工作。

⒊良好的奖惩机制有利于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开展。适当的奖励机制可以提高临床路径实施小组的积极性,适宜的处罚制度可以保障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各科室对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很大差距,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目的认识不清,医疗行为中对临床路径、单病种工作有抵触情绪,导致进入临床路径病例少。

5.设备部门未能提供足够支持,卫生厅要求的三甲医院必须开展的2个临床路径因为耗材、设备问题无法进入临床实施阶段。

6.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很多项目数据无法提供,统计工作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评估、监督规范工作开展困难。

7.部分科室所选病种不合理,长期无适合进入临床路径病例,导致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形同虚设。

8.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的宣教工作,让更多的医务人员参与进来。

9.适期进行临床路径、单病种文本的修改,淘汰不适宜或无法开展的临床路径、单病种文本,增加新的文本,慢慢推进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工作。

10.加强与信息科沟通、合作,提高信息化,让临床路径、单病种工作更科学、有效。

11.加强对临床实施小组的监督,保障已制定的临床路径、单病种文本切实在执行。

工作重点工作路径 篇6

关键词:贫困学生;学生资助;改进路径

伴随着高职院校在校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客观上贫困生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高职院校在校生的贫困生比例明显高于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的贫困生比例。高职院校的贫困生问题在全国高校中尤为突出,如果不及时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到教育机会的平等和社会的公平,影响到高职院校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高职院校的资助政策和措施,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建立适合高等职业院校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资助模式尤为重要。调查分析可以明显看出,高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国家经费投入、生源、学生素质、学生贫困程度等方面有所不同,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投入相对较少,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所承担的学费普遍高于普通高等院校;二是学生生源地多为乡镇农村,贫困生数量相对普通高校较多;三是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在贫困生认定、审核程序中存在贫困程度界定困难的问题;由于这些原因,相比于普通高校的贫困生5%—10%这个数值,我校的贫困生比例已达到了40%以上。贫困生的资助理念和资助工作的开展是解决我校贫困生问题的关键因素。

一、加强和提升学生资助工作日常事务管理质量

在贫困学生资助方面,我校学生资助工作尽管也做了很大努力,也建立了诸如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企业捐资助学等资助方式。但是现行的资助模式当中,由于主客观原因,高职院校资助政策大多只停留在经济层面上,没有有效地将资助政策和培养人才的任务结合起来。从贫困生的资助理念到资助模式,从贫困生的认定到监督管理,没有体现出高等职业院校的特殊性,存在着诸多比较突出的问题,制约了资助体系的科学性。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美国、欧洲、日本在贫困生资助理念、资助方法和资助管理等方面有着比较成熟的经验做法,它们普遍建立了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免收学费、工读计划、勤工俭学等资助贫困学生的机制,特别是它们建立的比较有效的贫困生界定方式、资助方式和约束监督措施等管理模式,值得借鉴。

结合高职院校贫困生的特殊性和我校资助工作开展的得失,我校目前的学生资助工作需要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资助机制。

我校现行助学金分配制度为按各二级学院占比人数进行分配,这实际上并没有反应出贫困生在我校各二级学院分布不均衡的客观状况。应该建立起根据各二级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人数占比进行助学金名额分配制度,这样将有利于助学金科学地用于资助到更多的实际贫困学生;有利于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助学金的后续管理。

二、探索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国家奖学金答辩制度

为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的榜样示范作用,努力营造奋发向上、创先争优的良好校园氛围,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制度,我校应该建立国家奖学金答辩制度。分以下三部分进行:

前期进行广泛动员。通过学校官网、橱窗、校报等途径,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国家奖学金的奖励标准、评选条件、评审程序,让广大学生深切感受到国家、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之情。

中期开展公开答辩。采用“差额推荐、公开答辩”的评审形式,让申报学生进行现场陈述和个性展示,各学院师生同场观摩、学习和监督。学校国家奖学金评审领导小组组织专人从思想修养、学习成绩、荣誉成就、社会工作等方面对申报者进行综合评价,按学习成绩、竞赛成果、社会工作及荣誉获奖以及个性展示等项目分析、审核、打分,从学院推荐名单中差额选拔优胜者,并报校国家奖助学金评审领导小组审定后予以公示。国家奖学金公开答辩具有较强的引导性,它既充分展示了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又提醒学生刻苦学习与均衡发展并重,让同学们对“好学生”的概念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后期深入广泛宣传。每年召开全校性的国家奖学金表彰大会,广泛宣传品学兼优、自强不息、知恩图报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国家奖学金的示范引领作用;编印《XXX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用个人简介、座右铭、事迹正文及师长点评激励学生,发放到每一个学生宿舍,激励学生自觉向学、争做典型,让国家奖学金评审和答辩对我校学生产生最大的激励效果。

三、探索建立励志教育课程体系,填补贫困生精神扶贫空白

贫困生资助模式的创新是从经济扶贫和精神扶贫两个方面来构建的,即突出“贷”在经济扶贫上的主体地位,突出“勤”在经济扶贫上的主导地位,突出社会援助资金在经济扶贫上的辅助地位;选择贫困生精神扶贫中的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勤俭教育为突破口,从而进一步做好贫困生的精神扶贫,提升资助育人的效果,打造出我校学生资助工作资助育人体系,使之成为我校建立示范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新亮点。

建立励志教育课程体系分为四大部分:感恩教育、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勤俭教育。感恩教育课程是大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具有良好的感恩素养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待党和国家关爱的认知度,对待学校关爱的认知度,对待学习、生活、未来工作以及社会的态度,影响到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最终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校园的和谐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产生巨大作用。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是提高其感恩素养的有效途径。实施感恩教育课程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推进我校高职教育的发展。

励志教育课程是填补我校励志教育的空白。当前励志教育的缺失,对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带来了显著负面影响,不同程度地造成了他们理想信念模糊、自立自强精神不足、心理健康水平偏低、综合素质欠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必须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工作,使之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和发展中发挥突出作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励志教育是一项系统工作,要明确主要任务,把坚定理想信念、培育自立自强精神、提升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作为励志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要探索有效途径,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经济资助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加强心理励志教育,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快速成长和全面发展。

诚信教育课程是针对受资助学生存在的失信现象,学习中的考试作弊、论文及作业抄袭等;经济中的拖欠学费,用欺骗等方式获取助学金及贷款,信用卡、手机卡透支欠费等;求职就业中的虚假简历、违约毁约等;人际交往中的不真实、言行不一,编造网络虚假信息等不诚信行为进行的教育课程。分析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主要是诚信意识淡薄、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心理不成熟;从家庭方面看主要是家长对诚信教育不够重视和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从学校看主要是对诚信教育的轻视、诚信教育方式落后和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从社会方面看,主要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冲击、社会上一些不讲诚信现象的严重影响和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此本课程进行学生诚信教育应需要丰富大学生诚信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式、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合理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建立受资助学生诚信教育机制、诚信管理机制、诚信评价机制、诚信奖惩机制和诚信监督机制;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以便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校园诚信环境和正确的舆论导向。

勤俭教育课程是塑造贫困生积极的人生态度,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来武装学生头脑,。弘扬健康勤俭和谐的道德观念,突出“特色理论”教育,发挥教师感化作用,提高学生道德素质,使他们心灵有所寄托,个人价值得到实现。培育勤俭适度的消费观念,通过开展勤俭节约教育,让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会衣食无忧,勤俭持家、吃苦耐劳是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树立健康理性的恋爱观,引导贫困学生认真做好人生规划,正确地处理学习与恋爱之间的关系,增强责任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在恋爱中奢侈浪费,把爱情当成学习、事业成功的催化剂,当成激励双方不断进步的力量。构建积极向上的学习观,通过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加强对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形成健康科学的学习观。培养正确的就业观,把勤俭理念融入就业实践中,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贫困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用勤俭的理念实现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于建霞,构建与完善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研究.2008

[2]李闯.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2012

[3]王丽高,职院校贫困学生挫折教育探析2010

[4]王小敏.对高校资助政策实施现状的反思[J].管理观察,2009,(35):88.

[5]王峰虎.西部地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转型的难题与对策--对陕西省属高校贫困生资助情况的调查报告[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2):73-76.

[6]吕维洪,余江敏.高校贫困生心理压力的探析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0,(28):65-67.

[7]周红梅.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学理论,2010,(3):123-124.

工作重点工作路径 篇7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导者, 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工作者本人的工作绩效,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从幸福指数和工作状态两个视角, 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并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这些因素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 并提出了提高其工作绩效的路径方法。

1 相关文献综述

1.1 工作绩效相关研究

国外学者Scotter[1] (1996) 提出了任务绩效概念, 包括工作风险的动机元素, 完成绩效任务的能力和积极性, 以及有效地执行自己的任务。从人际交往的能力、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以及帮助他人完成任务几个方面进行考察。Hesketh[2] (1997) 把工作绩效划分为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两种成分。任务绩效是指有明确规定的职务内行为, 主要是通过直接的生产活动、提供材料和服务对组织的核心所做的贡献, 并且随着岗位和职务的变化而变化;周边绩效是指组织、社会、心理背景的行为, 它可以促进任务绩效, 进一步提高组织有效性。Robbins[3] (2001) 对个人工作绩效的结构进行了理论上的研究, 对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的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在这些研究中, 对决定绩效的因素没有讨论, 仅仅谈到个体知识在绩效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国内学者对高校教育管理者工作绩效也开展了相应的研究。王鲁捷[4] (2001) 认为高校工作绩效评估要以过程质量管理与效益产出管理两种模式相结合作为评估内容, 提出了高校工作绩效评估的具体内容和评估工作的基本原则。纪晓丽、陈逢文[5] (2009) 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了工作压力与教育工作者工作绩效之间的关系, 认为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并从工作心理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工作绩效的建议。张旭华[6] (2011) 认为员工幸福指数是员工对企业和工作的满意度, 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才能营造良好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实现个人绩效的提高。

1.2 影响工作绩效的因素研究

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因素很多, 一般包括员工的激励、技能、环境与机会, 其中前两项属于员工自身的、主观性影响因素, 后两项则是客观性影响因素[7]。高校不是企业, 评价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主要是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入手。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因素主要有:①工作满意感。工作满意感包括对校园文化氛围、个人发展环境的公平性满意程度。校园文化氛围不仅是指单纯的自然景观, 更多的是指民主管理氛围。只有营造出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 才能激发高校管理者主人公意识, 激发个人潜能, 更好的参与到高校管理中来。确保个人发展的公平是满足教育管理者个人自尊、荣誉和发展的需要, 只有让每个教育管理者都有均等公平的发展机会和明确的职业生涯计划, 才能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②幸福感。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分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上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 他们的低层次需求已得到满足。而受他人尊重、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自我实现价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已成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幸福诉求的重要内容。幸福感可以从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身体健康方面, 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周围人际关系以及所处的家庭氛围这些方面去考察。盂组织承诺与工作投入。工作绩效常常被作为聘用、晋升、奖惩、解雇等人事决策的主要依据[8], 在学校组织中亦是如此。以往的研究指出影响员工工作绩效的因素主要来自个人 (如个性、能力和态度等) 、组织 (如组织文化、群体压力、绩效考评等) 和工作 (如工作方法、工作环境、机会等) 三个方面。在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因素中, 组织承诺和工作投入是两个重要的变量。组织承诺通常是指个体对组织的投入与认同程度, 愿意为组织付出努力并希望继续留在组织[9]。工作投入是一种以活力、奉献和专注为特征的, 与工作相关的积极、完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从理论上来讲, 组织承诺和工作投入会导致工作绩效的改善和提升[10]。

2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样本选取

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根据上述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主要因素, 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从结构上看, 问卷共分为四大板块, 主要内容如下:

①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职务、岗位、工作年限、是否在编以及月收入情况。②幸福指数部分。涵盖对生活的满意情况、身体健康、心情状态、自主感、自我价值、成长空间、人际关系、个人家庭的氛围以及社会信心方面。每一个方面又设置了四个项目, 项目采用一般表达形式, 请受访者根据实际情况, 在五种评价尺度中, 选择符合的尺度。评价尺度为:1=非常不符合, 2=基本不符合, 3=说不清楚, 4=基本符合, 5=非常符合。最后是请受访者对自身幸福指数的评分。③工作状态部分。包括工作满意感, 工作投入、组织承诺以及离职倾向四个部分。工作满意感涵盖了工作本身、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组织氛围、人际关系、管理制度、工作回报、个人晋升发展。工作投入和组织承诺用十二个项目来进行测量。对离职倾向设置三个项目进行测量。④工作绩效部分。对受访者工作绩效的评定主要是从获得表彰的次数, 关于教育管理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 以及对自己工作效率的主观评分三个方面进行测量。

2.2 调查问卷的发放

此次问卷调查在南京八所高校进行, 共下发488份问卷, 回收488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 剔除339份无效问卷, 有效问卷为149份, 问卷有效率为30.53%。表1为问卷数据样本信息。

从样本信息可知, 调查对象男女比例相当, 其年龄大多处于26到35岁之间。受访者的学历集中在本科和硕士, 分别占36.24%和58.39%。其中科员和初级职务人员居多, 代理制身份的工作人员占大部分。在工作年限方面, 受访者大多集中在0-10年阶段, 且分布均比较均匀。个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人员比重较大, 约占受访者的三分之一。

3 调查数据分析

运用SPSS17.0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变量进行相关分析, 然后运用回归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确定出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主要影响因子。

3.1 各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

注:上表中“.”表示“0.”

从表2中可看出, 各变量均与工作绩效有较高的相关性, 其中工作投入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最大, 相关系数为0.448。除此之外, 组织氛围、工作本身、成长发展、自我价值也都表现出与绩效的较强相关性。

3.2 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因素回归分析

3.2.1 数据模型分析

通过计算复相关系数R、决定系数R2、校正决定系数R2几个参数, 检验回归方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用估计标准误差表示回归估计值与实际观察值的平均差异程度。结果显示, 复相关系数R为0.650、决定系数R2为0.330、校正决定系数R2为0.194。

3.2.2 数据方差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 方差F为2.781, 概率值Sig为0.000<0.005, 从整体上来看, 上述变量对工作绩效有显著性线性关系, 满足回顾分析研究的要求。

3.2.3 回归参数模型

表5给出了因变量 (工作绩效) 与各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从表中可以看到, 回归常数为1.696。各变量的回归参数中, 工作投入为0.59, 生活满意为0.416, 自我价值为0.332, 人际和谐为0.306, 离职倾向为0.272, 组织氛围为0.251, 均属于回归参数中数值较大的变量。综合回归分析的结果, 我们可以得出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六个因素:工作投入、自我价值、组织氛围、人际和谐、离职倾向、生活满意度。

4 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路径选择

根据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工作投入、生活满意度、自我价值、人际和谐、离职倾向、组织氛围是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 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改善和提高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绩效。

4.1 树立主人公意识, 肯定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是指在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中, 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包括人的尊严, 和保证人的尊严的物质精神条件。提高自我价值感不仅能提高高校管理者的自我成就感和自信心, 更能使他们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从而提高工作绩效。首先管理者应该多走进基层管理人员, 倾听和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与想法, 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 激发他们对工作价值的认知。其次要建立完善合理的奖惩制度, 对于工作努力业绩突出的管理工作者, 应给与相应的奖励, 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宣传和表彰, 使其感受到工作努力能够获得充分的认可与尊重。对于工作表现不是特别理想的高校管理者, 不应一味的批评, 而是要帮助其解决工作实施中遇到的困境, 树立自信, 达到实现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

4.2 保障生活质量, 提高生活满意度

生活满意度是指个体基于自身设定的标准对生活质量做出的主观评价, 是衡量某一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参数[11]。生活满意度是个体对自己生活的综合判断, 作为认知因素, 它影响着个体的情绪体验, 从而影响到个体生活目标的定位和行为追求的取向, 对个体乃至社会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提高生活满意度主要应从保障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入手。除了工资之外, 要重点关注各项奖励性薪酬的公平性发放以及各类社会保障的完善性, 特别是对于代理制身份的员工要格外关心, 随着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 各高校人事代理身份的工作人员数量越来越多, 而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极大地影响了代理制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3 结合个体与工作特征, 提高工作投入程度

工作投入是指一种与工作相关的积极、完满的情绪与认知状态, 具有持久性和弥散性的特点。工作投入对个体的工作绩效具有一定的影响。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投入程度, 首先在分配工作是要遵守人-职匹配的原则[12], 在进行员工的选拔和安置时, 就要注意根据个体的特征来选择与之相对应的职位。如果匹配得好, 个体的特征与职位要求协调一致, 则员工的工作投入程度和工作成效就比较高, 反之则无论工作投入还是工作成效都会比较低。其次, 要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组织文化氛围。员工只有在组织中感觉到自己所受的待遇、发展空间和机会都是公平的, 才能增强他们的组织归属感与认同感, 才能更好地为组织服务, 从而增强其工作投入程度, 最终提高工作绩效。

4.4 构建优秀企业文化, 营造良好组织氛围

组织氛围是在员工之间的不断交流和互动中逐渐形成的, 并且对员工的各个方面都将形成一定的影响。组织氛围是组织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 良好的组织氛围离不开领导者卓越的管理艺术和人格魅力, 作为领导者应及时就自身的管理方法能否被下属接受和认可做好沟通工作。要多采取座谈会、个别谈话、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管理人员的真实想法, 了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认真分析, 加以修正, 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果。除此之外, 还应以信任、理解和支持的态度对待下属, 对于下属提出的合理性意见给与充分的肯定, 并能够虚心接受, 充分营造民主积极的组织氛围。第三, 在组织成员之间要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组织氛围, 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 形成共同的工作价值观。

摘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导者, 提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幸福指数和工作状态两个视角对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因素进行界定, 在对八所高校部分教育管理工作者开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对获得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发现影响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显著因素, 提出了提高工作绩效的方法与对策。

工作重点工作路径 篇8

我国的主要戒毒方式目前有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等方式。由于自愿戒毒治疗周期短(一般为7~15天),非强制性不好管理,缺乏后续的心理辅导、社会回归的帮助等原因,复吸率为最高的。据广州市禁毒办对上世纪90年代该市的15个自愿戒毒所的调查,复吸率几乎为100%(郭建安、李荣文,2000)。而强制隔离戒毒作为我国强有力的戒毒方法,复吸率也在90%以上,复吸者数量仍处于高水平(司法部,2004)。一旦吸毒者复吸,那么先前做的生理脱毒的工作都将功亏一篑。

1 戒毒康复中心产生的现实背景

为了降低复吸率,提高戒断率,促进吸毒人员回归社会,我国在禁毒戒毒工作上一直在寻求新的突破。2006年6月,中央提出:要依托现有的强制戒毒所、劳教所已有的人力物力资源,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的方式,建成一批综合性的戒毒康复中心,集中安置多次戒毒复吸人员,通过科学开展生理脱毒、心理脱瘾、劳动康复、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提高戒毒人员长期抵御毒品、顺利融入社会的能力。2006年7月,经过紧张的筹备,新疆劳教局率先开展了戒毒康复的试点工作。2007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并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赋予戒毒康复工作法律的保障。

在《禁毒法》颁布之前,被送入劳教戒毒所的都是情节较为严重,出现违法犯罪行为以及有复吸行为的戒毒人员。劳教戒毒模式具有自身的特点:(1)持续时间长,一般为1~3年,比较符合戒毒者的身心恢复规律;(2)有严格的管理制度;(3)有现成的劳动习艺场所,方便改建,可以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技能培训;(4)劳教所拥有一批管理经验丰富的民警,警察身份对于戒毒康复人员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在某些方面便于管理;(5)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康复治疗,以及回归社会的准备工作。就这些特点来讲,依托现有的劳教机构引入国外TC(therapeutic community)模式(属于一种居住治疗模式,将戒毒与仿家庭环境相融合,让病人吃住生活在一起,以集体治疗为基础,相互帮助和制约,最终促成个体行为和人生观的转变),经过本土化后创建“戒毒康复”新模式,既建立各种形式的戒毒康复中心,是当前我国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禁毒法》实施以来,我国各地区开始陆续展开对戒毒康复工作的积极探索,各种不同规模、不同特色的戒毒康复中心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无论是依托劳教所改建的康复中心,还是新成立的新中心,都不同程度地引进了新的治疗方法、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并对既有的工作内容进行了科学的调整,更加重视戒毒康复的整个过程:先脱毒,再康复,最后回归社会。这也突出了戒毒康复工作更加以人为本,更加关心戒毒人员的内心感受和未来的发展,为社会的维稳工作做出了贡献。近年来,不少康复中心提供本中心原有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培训班,鼓励中心内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师的考试,将社会工作的方法用于实际的工作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同时,许多康复中心选择与高校合作,引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作为中心内志愿者,带领戒毒康复者进行小组工作,并与中心内工作人员合作开展个案辅导和家访工作。社会工作专业志愿者的出现,对于细化戒毒工作,调节戒毒人员与家人、政府、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工作技巧,提供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充分调动中心内各部门、中心外各种社会资源,尤其是促进戒毒人员最终顺利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2 戒毒康复中心的工作困境分析(以北京市戒毒康复中心T为例)

2.1 戒毒康复中心的工作内容

戒毒康复中心的工作主要分为五大块:医学康复、教育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康复以及社会康复。

第一,医学康复即将戒毒者看作“病人”,用医学技术帮助戒毒者康复。有的戒毒康复中心有帮助吸毒者生理脱毒的技术和场地,有的中心没有,只能接收已完成生理脱毒的戒毒人员。另外,一些戒毒康复中心跟一些高校,医院,研究所,甚至是国外某些机构合作,利用先进的医学方法和成果,对戒毒者进行治疗。医学康复还包括给戒毒者制定“健身”计划,结合身体锻炼、劳动与戒毒者的情趣爱好,帮助他们回复强健体魄。例如:云南的中美戴托普药物依赖治疗康复中心的医疗模式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法,并推广美沙酮维持治疗法。苏州市在药物治疗方面,着重实施整体、辩证的方案,发挥中医的优势,采用“益气温阳排毒———行气活血通络———调补气血阴阳———填精补脑宁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康复者进行整体治疗。

第二,教育康复,即用教育手段帮助戒毒者康复。在吸毒人员这个群体中,很多人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大部分人在吸毒前,对毒品的认识并不全面,这也是导致他们走上吸毒道路的一大原因。戒毒康复中心一般都有自己的“课程表”,从对毒品的认识、提高自身文化水平、如何抵御毒品的诱惑、如何与他人交往等不同角度,对戒毒人员进行再教育,从认知角度对戒毒者进行矫治。

第三,心理康复,即提供心理咨询,让戒毒人员释放自我内心想法,解除“心结”、“心瘾”,增加回归社会的信心。例如:中心T现有5名心理咨询师,全部拥有国家认定的专业证书,为康复人员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第四,职业康复,即帮助康复人员恢复劳动能力,提高劳动兴趣,重树“自力更生”的信念,为回归社会做准备。这部分工作分两块,一块是职业培训,一块是实践工作。例如:中心T为所有康复人员开设了职业技术培训课程,并动员附近的水泵厂、钉子厂等单位向康复人员提供工作岗位(王比学,2008)。

第五,社会康复,即帮助康复人员重建社会支持关系网,为康复人员回归社会提供动力和保障。比如:联系康复人员的家属,修复家庭关系;走访康复人员所住小区,帮助康复人员获得社区的支持;联系一些愿意接受康复人员的工作单位,让康复人员离开中心后,仍可以获得一份工作,自力更生。

2.2 北京市戒毒康复中心面临的工作困境分析

北京的戒毒康复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但依然有的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从具体的工作上来看,虽然戒毒康复中心与不少专业院校、机构合作,从体能恢复、心理咨询、文化素养提升、工作技能等层面上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与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各个“研发部门”的人员之间的交流略显不足,如果体能康复的练习项目也能兼顾康复人员的心理特点,心理咨询方面加强社工与心理咨询师的配合工作,合理分工,相信戒毒康复工作可以更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康复人员从生理脱毒、心理脱瘾到回归社会是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回归社会后,如何保持操守,坚持不复吸,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中心T,一般与自愿戒毒人员签的协议为3~12个月,然后回归社会,视情况而定是否需要社区戒毒辅导站的帮助。《禁毒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对吸毒成瘾人员,公安机关可以责令其接受社区戒毒,同时通知吸毒人员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社区戒毒的期限为三年。由此可见,即使康复人员离开了戒毒康复中心,戒毒工作依然还没有完成,这就需要戒毒康复中心有长效的戒毒机制,而且很可能中心外的工作量是中心内的数倍之多。要想将禁毒戒毒工作进行到底,必须在中心的共建单位、社区戒毒辅导站加派大量的专业工作人员,针对回归社会的康复人员的后续工作不能松懈。目前,社区戒毒辅导站的工作还存在数量较少、不够普及、工作体系较为散乱、社区中其他责任主体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

另外一个具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目前北京市的戒毒康复中心不断提升共建规格,成长速度过快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缺钙”。“营养补给”慢于发展速度,人才数量和质量跟不上,严重影响禁毒戒毒工作的质量,也造成了管理体制上的混乱以及资源的浪费。虽然有的戒毒康复中心与禁毒委等单位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但人才基地的人才产出率和人才培养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3 社会工作介入戒毒工作的路径分析

社工在戒毒康复中心可以承担的工作有很多。尤其是在教育康复、心理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这四项工作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在教育康复方面,社工可以跟中心的心理咨询师以及中心外的教育专家合作,共同设计中心内的教育课程,并承担一线教学的任务。在心理康复方面,社工可以开展帮教工作,一位禁毒社工帮教3~5名康复人员,关注他们的内心变化;开展开展个案工作,个别需要更为专业的心理咨询的戒毒人员,社工可以视情况将其转介给中心内的心理咨询师;开展小组工作,帮助康复人员认识自我,学习他人。在职业康复方面,社工可以联系中心外的老师,给康复人员做职业培训;联系相关的工作单位来接收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康复人员。在社会康复方面,社工可以开展个案工作,家庭辅导;开展社区工作,为康复人员和其邻里朋友重建良好互动关系;调动社会资源,帮助康复人员在社会上找到立足之地,最终实现回归社会,保持操守。

除了一线的工作,社工的存在还有利于促进戒毒康复中心的管理体制改革。例如,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生的倡议下,中心T内成立了康复人员自管会,这也是借鉴了TC模式,让康复人员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自制”,更加尊重康复人员,更加人性化,增加其社会责任感与自我管理的信心。

宣传工作上,社工可以跟各个学校合作,特别是初高中、大专和大学,定期开禁毒讲座;还可以跟社区合作,定期在街道、居委会做禁毒宣传,尤其是防止青少年误入歧途,从而减少吸毒人员的数量。

总结以上工作内容,可见社会工作介入戒毒康复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促进了工作的专业化;(2)易被康复人员接受,方便工作的开展;(3)体现了人文关怀,提高了政府资源的投入回报率;(4)有利于整合社会资源,有效降低复吸率。

4 结语

目前全国共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每年都有将近10000名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这个数量远远不够用。即使在如此大的人才缺口面前,每年也仅仅只有1~3成的本专业学生选择了社会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我国社工的专业化走在了职业化的前面,导致许多社工专业毕业的学生毕业后无处可去;另一方面是,许多社工都面临着尴尬的境地,社工在参加工作后常常被当作护理或者是杂工来使用———社会机构不知道怎么发挥社工的专业性,有时更愿意花较少的钱去请非专业劳动力。由此可见,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我国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发展的刚性需求,同时也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我国的戒毒康复工作,以北京为例,也存在着大量的职位缺口,要想将禁毒戒毒工作贯彻到底,就需要长效机制,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需要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而戒毒康复工作的各个环节,归根结底都可以被归类为社会问题,都是社会工作专业范围之内的。特别是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更是可以充分应用到戒毒康复工作中去,为康复人员提供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提供康复人员集体成长的机会,以及回归社会后的帮教服务提供了现成的思路和方法,而社会工作的理念———助人自助,也为戒毒康复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指引性的方向。由此可见,我国戒毒康复工作的发展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需要禁毒社工的大力支持。

摘要:最大程度地提高戒断率,降低复吸率,使吸毒人员回归社会已成为我国当前戒毒康复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在我国在借鉴国外戒毒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将重点放在康复和回归社会的后期工作上,这种转变后的理念与社会工作精神不谋而合,这为社会工作者介入戒毒康复工作提供了新思路。目前戒毒康复中心面临的普遍难题有:康复者意识不够,忽视心理脱毒的重要性;吸毒造成的贫困、家庭破裂等现实问题难以解决;中心工作人员因复吸率太高而出现的职业倦怠等。社会工作者不仅能够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三大工作方法来填充目前的戒毒康复工作,更能够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帮助戒毒者回归社会。

关键词:戒毒,社会工作,禁毒社工

参考文献

[1]范志海.上海禁毒社会工作经验及其反思[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5).

[2]郭建安,李荣文.吸毒违法行为的预防与矫治[J].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司法部.司法行政系统1998年以来禁毒工作报告[C].昆明:全国禁毒工作会议,2004.

[4]王比学.抵御毒品的安全岛[N].人民日报,2008-13-2(15).

[5]徐伟俊.论毒品犯罪[D].苏州:苏州大学,2003.

工作重点工作路径 篇9

一、新闻工作人员政治思想工作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治思想工作属于一类以人为本的社会性行为, 它的生成与演变会受到教育、文化背景及市场经济等多种因素限制, 而且存在多样性与差异性的特征。当前全面开展我党群众路线实践活动过程中, 针对新闻工作人员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不断创新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方法, 并不断探索教育引导新闻工作人员贯彻落实群众路线路径与方法。虽然每项工作都在按部就班发展, 同时也已经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果, 但是深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长时间存在机制、体系的限制及以往形成的习惯等, 让当前很多新闻工作人员在行为与思想上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 具体表现如下:

(一) 部分新闻工作人员的价值观发生偏差。新闻媒体功能是对党的政策、路线与方针进行宣传, 发挥正确舆论导向功能, 充当党的耳目喉舌角色, 同时充分发挥鼓舞和呼吁舆论监督效能的。从改革开放至今, 社会市场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国民的生活也出现巨变, 改革给国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同时, 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市场体制下各类规则、制度与潜规则等共同存在, 由于过度看重眼前效益, 致使很多新闻工作人员道德和职业精神沦丧, 享受主义及拜金主义等不利思想充斥。此外, 缺乏责任心及职业道德、以权谋私及舆论错误引导等情况也频繁发生, 这对新闻工作主要负责宣传党的政策、路线与方针, 充当党耳目喉舌的角色是明显的违背, 同时也容易诱发社会不和谐、新闻媒体行业不良风气与错误诱导民众等问题, 进而社会与舆论双重打击也让新闻工作人员政治思想工作开展变得困难重重。

(二) 新闻工作人员政治思想工作落后。政治思想工作是党的优秀传统, 党历年来对政治思想工作都非常重视, 特别是针对新闻媒体的政治思想工作。伴随科技不断发达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 人们在体验现代科技便利的同时, 对新闻事业的期待与参与、舆论导向功能等从认识上也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由于走群众路线等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贯彻落实, 推动新闻媒体行业中有了更严酷的竞争, 同时又因为生存发展所需, 致使新闻媒体容易呈现出粗放式增长的态势, 以往落后的工作模式因为枯燥呆板、机械、缺少活力等原因, 同当前行业整改发展步调极不协调。缺少执行力度及宏观引导, 导致新闻工作人员思想多样化发展, 这也对新闻事业的持续发展构成了阻碍, 造成新闻媒体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新闻错误舆论导向等诸多情况出现, 这对国家和人民切实利益将会构成严重侵害。

二、新形势下新闻工作人员政治思想工作发展路径

(一) 加大对新闻工作人员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政治思想工作予以足够重视, 是我党的政治优势与优良传统。作为党喉舌的新闻媒体, 主要任务便是在贯彻马列主义新闻观基础上, 对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与与建设特色化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宣传, 并且引导社会舆论与社会思潮。美国知名新闻人普利策就指出, 若把国家视作船, 新闻工作人员就是船头瞭望者, 负责掌握风向与接收来自各方的信息, 确保将风险扼杀于摇篮之中, 顺利到达彼岸。该比喻也指出新闻工作人员只有坚定政治修养与明确政治方向才可以不辱使命, 将本职工作做好。实际进行工作时, 国家与人民利益始终是第一位的, 所以新闻工作人员要明白自身工作是为国家与人民提供服务的, 要坚守真理与正义, 履行好社会使命与政治责任。这样做才可以使新闻宣传有思想、有内涵, 聚拢社会力量, 将份内工作做好。同时想要对他人进行教育, 那么必须要以自身为榜样, 只有自身政治思想觉悟够高, 舆论引导才会做得出色, 才可以不打无准备之仗, 实现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伟大目标。

(二) 加强新闻媒体行业文化氛围的营造。知名新闻工作人员邹韬奋说过众人共勉第一义, 正是全国民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记述评判及意见中心依据。也就是说, 作为新闻工作人员身上的担子并不轻, 不单是要守卫人民利益, 还要作为民众思想扩音筒。应当以服务群众、社会发展作为工作着眼点, 将新闻工作人员政治思想工作功能调动起来。新闻媒体行业文化借助成员统一思想理念增强组织凝聚力, 经多种多样思想政治活动的开展, 带领各年龄段员工加入到活动当中, 让新闻工作人员业余文化得以丰富的同时, 也在不知不觉中把新闻媒体行业文化当中正向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渗透给新闻工作者, 让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获得充分尊重与认可, 工作人员思想道德得到升华, 新闻工作者也会进一步自觉自律将职业精神贯彻始终, 使新闻媒体形象与新闻工作职业形象都在良好氛围中树立起来。

(三) 对政治思想工作方法予以改进。政治思想是马列主义一个主要环节, 同时马列主义先进性、科学性与开放性的特点也意味着当代新闻工作人员政治思想工作需要随发展目标、环境与对象等动态变化。在对优良传统合理继承前提下, 也要不断加强创新, 让政治思想工作内涵伴随时代变迁而不断得到丰富与补充, 进而最终可以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社会与国家三方所需。在新闻工作人员政治思想工作开展阶段, 想要对其工作方法予以改进, 就需要加强对新闻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 制定新形势下相应的绩效考评机制与奖惩措施, 并采取科学有效手段对新闻工作人员行为加以规范与约束, 杜绝不良思想风气的蔓延与侵害。考评机制推行途中, 相关领导层更应当起到表率作用, 新闻工作人员彼此间也要形成有效约束机制, 保证相关制度有效贯彻落实。针对那些绩效考评达标及优秀新闻工作人员, 上级主管部门也要从精神或物质上给其适当奖赏, 全力促进新闻工作人员政治思想工作持续进行下去。

三、结语

综上所述, 不难看出思想政治相关工作对贯彻落实走群众路线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对发挥正确舆论导向功能也是具有直接决定作用的。本文以归纳总结新形势下新闻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相关工作进行中的主要问题为前提, 对基于新形势下的新闻工作人员政治思想工作进行深入探析。本文提倡加快新闻工作人员思想观念的转变, 以及相应领导组织建立, 做好职业教育工作, 对工作方法予以改进, 同时紧密联系新闻工作人员政治思想的具体情况, 带领全员树立先进思想, 并要联系整个新闻行业的文化建设特色, 将职业精神体现出来, 这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在未来工作中需要认真考虑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韩剑雄.新闻工作者思想政治工作路径探讨[J].福建理论学习, 2015 (05) :43-45.

[2]华广平.加强采编人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J].管理观察, 2013 (32) :171-172.

探索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路径 篇10

1 人的创新

新闻编辑当以人为本,编辑人员是制作者,观众是接受者。所以电视新闻的推广,从事编辑的工作人员的观念、能力、素质的创新是首要因素。

1.1 观念创新

第一,自我定位。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具有选择性,这要求编辑人员在保证新闻信息供求平衡的情况下,对输出的信息进行归类整理,选择符合大众理念的有效信息,去除无用的旁枝末节,根据受众认知规律引导受众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深入认识新闻的内容与价值。第二,打造品牌。品牌就是每当人们有某方面的需求时最先想到的那个,比如搜索引擎中的百度,手机服务商的中国移动等。若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电视新闻品牌,新闻节目的传播必然是事半功倍,而需要编辑人员付出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从一点一滴做起。

1.2 能力创新

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最基本的能力便是写作和策划。电视新闻的传播媒介是电视,电视是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视听观感为一体的综合呈现。所以编辑工作者应对自身的文字编辑能力、图像处理能力、视频编辑能力以及新闻整体策划能力精益求精,选取优秀题材,搭配点睛的评述,运用多样的编辑手段与工具,结合广泛的反馈,制作一档真实客观又不失人性化的精彩节目。

另外,渊博的知识也是一个优秀的编辑人员所必不可少的。专业的业务素质,深厚的人文底蕴,广泛涉猎的科学知识,足够的社会常识,拥有这些会使新闻编辑工作锦上添花,策划出来的电视新闻也能风格多样,符合更多受众的喜好,为电视新闻巩固地位奠定基础。

1.3 素质创新

首先新闻编辑人员要切实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坚定社会主义的正确立场,贯彻国家的各项政策法规,引领社会主流,自觉跟随舆论的正确导向。然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客观报道事实,并明辨是非,引导受众正确认识新闻事件的意义。最后锻炼自己的鉴别能力和对事件的敏锐性,善于以小见大,关注民生百态,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2 新闻素材的创新

2.1 多角度透视素材

在保证新闻的内容客观真实的前提下,可以从多个角度对素材进行分析,以挖掘出更多的价值。比如对于一起青少年杀人案的司法报道,一般人会从案件的侦破、审判,及结案后犯人的忏悔心理为切入点,按时间顺序进行新闻策划和播报。其实如果再深入探索一下,可以有很多其他角度带给我们不一样的价值。例如可以另辟蹊径,从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问题引发社会、学校、家庭各个层面对教育的思考;从案件审理的过程及结果探讨法与情的矛盾与统一;从青少年成功犯案的主客观因素抽丝剥茧揭露社会弊习和体制漏洞。

2.2 展宽素材类型

电视新闻有价值,容易吸引观众眼球的,并不是只有所谓的轰轰烈烈的大事件,真正能吸引普通民众的反而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日常琐事。河北经济生活频道每日18点有一档资讯新闻节目,因新闻素材极贴近河北百姓日常生活,节目历经几年依然受到不少观众追捧。

一件新闻,小到个人吃穿住行,大到国家大事,只要新闻编辑人员愿意用心策划,挖掘新意,都可以成为一份优秀的素材。

2.3 注重编辑素材的情感性

当新闻编辑人员拿到一份新闻素材后,必然要本着客观真实态度去整理报道。如果只是生硬死板地陈述事实,观众的接受度也不能达到期望值,那么如何为素材加入必要的感情呢?第一,以人为本,尊重新闻当事人,尊重观众,进行人性化编辑。第二,和社会正能量相联系。举个例子,一个帮扶救助贫困家庭儿童的新闻,如果只是陈述事实,观众会觉得不痛不痒;如果再加上感情上的同情,铺陈上新闻人物的艰辛经历,也许一次两次还好,但是类似的事情多了也便老套了;但是如果通过这样的新闻传递出主人公“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以微笑”的坚韧,那么这个新闻在观众内心的存留时间就会更久了。

3 总结

在这个多种信息传播技术并存的社会,电视新闻发展空间受到信息网络技术的冲击,所谓适者生存,电视新闻要获得更自由的发展,那么创新必不可少。编辑工作的创新也应加快步伐,尽早推动电视新闻向新的台阶迈进,以便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的潮流。

摘要:电视新闻编辑通过对新闻素材,包括文字稿件、音像资料等,进行合成、筛选、排版等一系列专业的信息处理措施,得到新的集成新闻,然后再将其通过电视展示给受众,这是一个智力兼体力的复杂劳动过程。那么如何让这一凝聚编辑人员汗水的成果更有效地被观众接受,即如何创新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关键词: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创新

参考文献

优化考务管理工作的路径分析 篇11

关键词: 考务管理 强化完善 考务制度 工作路径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考试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能检测并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判定学生最后在课程学习之后能否取得学分,在高校评先评优的主要指标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同样它也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地毕业和取得相关的证书。所以,考务管理工作不仅涉及面广,而且能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不管是其中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整个相关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都会直接受到极大的影响。随着越来越深化的考试改革,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更进一步地提高考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目前针对高校中考务管理存在的相关问题,要切实探寻合适的解决方法,实行有效的考务管理。

一、充分认识考务管理工作的特征

考务管理工作是各大高校教务管理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考试则是考务管理工作的直接作用对象;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环节,考试有开卷、闭卷考试,无纸化考试,还有撰写论文、设计类题目等多种不一样的形式,不仅在各高校培养人才的方案中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重要方式,而且在检测教学质量及评价学习的效果方面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考务管理的相关工作就是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有效的手段,科学地组织、计划、协调、控制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个因素。

考务管理工作作为高校教务管理的重要部分,在稳定教学过程中的秩序,培养良好的校园风气、学习风气及考试风气,落实促进人才的培养方案及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高效的考务管理工作在具体的实践当中有严肃性和繁杂性两个明显的特征:为了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学习、巩固并很好地掌握自己所学习的课程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基础技能,才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考试测量,从理论环节来讲,它是在培养人才时对其强化的重要工具;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在很多时候都会影响到其考研出国及就业等与自身利益的相关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考务管理工作的严肃性,确保并促进考试过程及考试结果的公平性。考务管理工作包括考试之前、考试之中及考试之后三个不一样的阶段,能够优化整合考试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考试之前的管理为考场的安排、试卷命题及考卷的印制等过程,考试的过程中注重管理,对于突发状况应急方案有较高的要求,考试后期的试卷批改、分析,成绩的录入和公布、考试资料归档等一阶段的工作对于反馈学习成果和评价教学质量来说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加强对考务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长久以来存在很多高校对考务管理工作的认识、理解都不全面,这种片面的认识体现在对考务管理的理解角度不够全面,目前艺术学院影视类专业将考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维护考场的秩序上,考试不能真正发挥在评价教学质量时的作用。

我们应进一步提高考务管理的指导理念和整体上培养人才的契合程度,在培养人才及提高教学质量时多思考并研究对考试的改革;考务管理工作是组织和管理考试的整个过程,其中发挥考试反馈及诊断功能的重要作用的就是试题编印和试卷分析,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对于这两个环节的重视度还远远不够。

编排考场,建设考场的环境、监考和巡考及应对突发状况等具体的事物都是考务组织过程中所涉及的,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考试能否顺利地进行,但是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徇私作弊现象比较多,尤其是在手机、ipad、iwatch等电子设备广泛应用的当前,学生作弊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考试的公平性被极大地影响,这种心理恶化了学风、考风,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遭到了严重的损害。二是监考人员没有做到应有的职责。许多监考人员都没有认识到自身真正的职责,不熟悉操作的流程,责任意识弱,导致监考水平好坏各异,并不能及时有效地防范发生作弊的现象,从而导致考场秩序变得较松散。尽管学院领导到每个考场去巡考时当场提醒了,但效果并不理想。三是没有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各高校都有符合自己学校情况的考试规定,在考试中出现违纪或作弊相关行为处理等都有明确要求,但由于没有在实际中严格执行,很难将约束惩戒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

三、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制度

科学化考务管理体现考试改革目标和价值。考务管理过程主要有:考前、考中、考后管理三部分,其作为一项完整的工作,囊括了命题、组织安排考场、监考、阅和登统、补考和总结等环节。若其中出现一个环节的工作没有到位,考试的真实、客观和公正性就会受到直接的影响,考试的目的和效果实现同样会受到影响。目前影视类专业以无纸化考试为主,编导系的无纸化考试都是由任课老师自己审片给成绩,因此导致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严格控制自己认为重要、应该控制的一些聚的考试环节和细节,忽视了从宏观的角度,综合并且全方位地看待、把握考务管理。因此,学校必须致力于科学建立考务管理体系,执行系统化管理,才可以有效避免根本上出现的可能性。

随着考试科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考务管理的评价渐渐显得十分重要,考试管理评价工作的强化能够提高其整体的质量和水平,应先注意研究考试管理的目标及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注意研究其评价标准和结果的处理方法。但要实现考务管工作理的科学化及技术现代化,还需要建立一套适合于它的科学的管理规范和操作规程;考试监督网络应严密谨慎、考务管理评价系统合理等。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对试卷进行一系列工作,提高效率并且减少人为的错误,考务管理工作科学化的评价水准都将直接受到影响。因此,我们需积极探索其科学化理论并将考务管理工作理论用以实践,提高考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四、要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

考试服务的直接对象就是参加考试的学生,我们在为考生服务的过程中应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以考生的需求为始点和终点对其开展管理。但是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状况令人不满意,日积月累的管理惯性导致考生与考务人员出现不该有的矛盾,考场中经常出现矛盾爆发的情况。事实上管理和服务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辅相成,管中有服,服中有管。考务人员行使管理权力不是一种特有的权利,而是一种职责,应耐心、包容地管理。在具体的考试中,课程考试时间的安排不宜太过紧密;监考人员不能随便扰乱学生考试;遇到突发事件时要充分考虑到考生的权益等,以便逐步形成“以人为本”的考务管理机制。

五、结语

考务管理对于高校来说是系统、复杂且长期性的工作,考务工作的完善与强化,还需靠全体教务、考务工人员甚至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逐渐完善规范考务管理系统,这也是考务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建立起优良的考风、学风、校风,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不仅有真才实学,还讲诚信的优秀大学生。

参考文献:

[1]黄颖.浅谈如何做好高校考务管理工作[J].学术交流,2012,(6).

[2]宋阳.高校考务工作若干问题的探讨[J].天津电大学报,2010,(6).

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路径探讨 篇12

一、更新管理理念, 明确工作方向

在人事档案管理观念上, 应注重实现两个转变:将人事档案工作由形式管理为主向内容管理为主、由卷宗管理为主向服务管理为主的转变。要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 是为了“利用”而“管理”。所以, 在人事档案管理中, 要树立起以需求和利用为核心的工作方向, 使管理服务于需求。

二、增强人员素质, 牢固工作基础

在提高政治素质方面, 思想认识是关键, 思想决定态度, 态度决定力度。要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明确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目的和意义, 从牢固责任意识入手, 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提升专业素质方面, 要通过自学和培训等方式, 掌握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熟悉档案管理有关制度和要求, 跟踪人事档案发展最新动态, 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档案管理的前沿技术。同时, 要联系工作实际带着问题去学习和思考, 努力掌握科学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 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更科学、更实用。

三、完善管理制度, 确保安全受控

要建立完善管理制度, 使档案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才能确保管理工作规范有效。要健全材料收集制度, 建立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网络, 明确收集的范围和要求, 使人事档案内容全面、充实。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 认真按照管理权限履行人事档案转递、查借阅审批手续, 确保手续完备, 监管到位, 使人事档案管理始终处于受控、安全状态。要建立人事档案审核制度, 坚持“服从人事工作需要、注重审核档案内容、严格要求与立足实际相结合”的审核原则, 按照“逐卷审阅—登记分析—补充完善—整理归档—总结提高”的做法, 做到不遗漏一个案卷, 不忽视一个问题, 不放过一个项目, 确保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四、强化信息化建设, 实现便捷高效

信息化管理手段是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要切实推进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运用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 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 用户管理、检索、统计、编辑以及查询等功能极大地方便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人事档案信息精准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必须切实加强对入档材料的甄别、整理、归档, 强化年龄、党龄、工龄以及学历等基础人事信息的审核和认定, 在数据质量的“全、准、新”上下工夫, 才能保证信息化管理的效果。要着力将信息化管理手段与员工的综合测评、职务晋升等工作紧密联系, 对员工的具体状态进行直观、动态、客观、准确的反映, 充分发挥其“利用”功能。

五、注重开拓创新, 发挥服务职能

上一篇:影视行业下一篇:加工工艺:深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