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工艺流程(精选7篇)
节目工艺流程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 电视节目种类的日益丰富, 节目包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好的包装, 不仅能为电视节目锦上添花, 更能使其出挑于同类节目, 形成独特风格与竞争力, 进而对电视节目甚至其所在频道、电视台的整体形象产生强势提升与个性识别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视节目,包装,实践,创意
文丨孙佳良
在电视节目种类繁多、精彩程度日益攀高的传播时代, 为了能在多频道激烈竞争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最大限度留住观众视线, 各频道无论从节目改版到栏目策划, 再到频道定位包装, 每个环节无一不精心设计规划。因此, 节目包装成为电视业内一个新的研究课题。然而, 由于各频道目标受众及内容定位的不同, 其节目包装调性亦有不同, 经过对多卫视频道节目的前期制作分析, 归纳出节目包装的前期流程可分为:策略分析、创意发想、包装执行三个主要过程。下面, 对前期节目包装的三个过程进行具体的研究阐述。
1 策略分析
1.1 受众分析
想实现精妙、贴切的节目包装, 必须要研究节目包装所面对的目标观众。观众群体年龄、身份、性别、文化程度、审美观点等的差异, 均能导致其兴趣偏好与评判标准的巨大差异。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 征集各目标观众的收视热点, 根据不同的收视对象, 制作投其所好的包装, 才更易提升节目的接受度与满意度。
1.2 地缘分析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不同地域生长着不同的特色文化。地域型节目往往是地域文化的体现, 将文化与整体包装相结合, 是塑造节目个性化风格的不二法宝。例如各大省级电视台, 均可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风骨进行节目包装。东北的黑土地、江南的温柔乡、山脉、江河, 均可作为地方频道的包装特色, 区别于其他频道。
1.3 现实分析
声音、图像和动画是节目包装的三要素, 也是对节目现状研究的重要指标。在节目包装中, 如果对这三大要素的把握不够精准, 如选用的音效不契合节目调性, 与画面吻合度不高, 或动画元素繁复堆积, 造成画面内容过于满溢, 都会使节目与受众心理徒增距离感, 而达不到传播目的。
2 创意发想
2.1 系统性原则
电视节目的包装风格要与频道的视觉识别达成统一, 形成视觉上的和谐、匹配感。如辽宁卫视频道基础色调以橙、白、灰为主, 台标设计使用橙色元素, 寓意辽宁充满力量的活力与激情, 是北国一方豪迈的热土。图形选用北斗星, 台标的字母标识为“LRTV”, 突出时尚又不失稳重的频道气质。在包装音色上, 选用低音浑厚、高音清晰, 节奏流畅的精华音乐, 力争过耳不忘, 历久弥新。
2.2 创新性原则
创新原则多指向形式创新, 将声音、画面、创意等电视包装元素赋予新的表现形式、新的创意发散方向及新的播出方式等。在具体工作中, 需要把以上步骤以分镜头或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 并征求节目部门意见, 进行多次修改, 每个步骤越是精细准确, 之后的执行性就越强, 弯路就越少。
2.3 可行性原则
创意并非天马行空, 在创意发想的过程中, 应考虑行业现有技术水平及后期执行的操作难易度, 避免“纸上谈兵”式的创意构想。每一个伟大的创意, 应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可执行可呈现。旧元素新组合、夸张、换位、比喻、对比等创意手法可重复交叠使用, 最终的成品展现, 应不离最初的创意指导。
2.4 渐变性原则
任何事物都是遵循发展规律逐渐改变, 没有一成不变, 也不应有急势逆转。包装也是如此。一个频道或栏目, 树一个品牌不易, 而抹杀一个品牌则很容易, 如果在发展过程中抛弃原来的风格而再找回来, 则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 节目包装必要考虑在统一原则基础上的渐变原则。在使用新的技术手段时, 注意不要更换得过于频繁;在推出全新的包装形式之前, 可在一段时期内使用新旧交替的方式, 给观众接受新包装的缓冲时间。极具特色的包装元素要基本保持不变, 只需在元素组合形式、出现方式及次序、节奏上做调整。
2.5 前沿性原则
身处任何行业, 若想要保持活力与竞争力, 定要积极学习与掌握最新的技术手段, 了解最新的发展趋势。节目包装是一个频道节目制作的最精华部分, 其精致程度与广告相当。从业人员需拥有超前的创意能力、熟练使用现代技术设备并充分挖掘专业软件使用的一流人才, 方能保障包装效果的前沿性与时效性。
3 包装执行
经过策略分析、创意发想之后, 包装方案已最终落定, 下一步就是遵照时间截点, 按部就班地进行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等执行工作蚄节目包装制作人员要全面掌握平面设计软件photoshop、三维制作软件3DMax、后期合成软件After Effects等多种包装设计类软件, 并能进行熟练的操作和运用。
熟练掌握3DMax等三维软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包括建模、材质、灯光、摄影机、渲染等各个基本功能模块的使用方法, 进行艺术设计。
在后期合成阶段, 熟练掌握软件After Effects完成后期合成、动画、调色、蒙版、抠像、特效、字幕、影片采集、剪辑制作、音视频处理等, 熟练掌握影视合成与剪辑工具, 及影视动画制作中的工作流程。
掌握形体、结构、空间、光、色彩、构图的知识和技法;有良好画面感和驾驭设计的能力。从而将创意融入设计, 打造出精品包装。
1电视画面与解说词的特性
电视语言是由多种元素和技术表现手段共同构成的声画一体的时空复合艺术, 电视画面和解说词在电视语言系统中分属两个不同的子系统。画面虽然可以启发和开拓受众的思维, 但也有限制和制约的作用, 所以, 画面在传达创作者意图, 表达影片主题思想方面是有局限性的, 它无法再现历史, 无法展望和预测未来;它难以展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难以表达非具象性的事物;同时, 它所具有的多释性、象征性和隐喻的特点又会使受众产生认识和理解上的偏差, 它需要通过解说词对画面中缺失的信息, 给予必要的补充和增加, 从而使受众接受到画面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解说词作为一种通过口头表述对电视画面进行补充、解释、说明、介绍、议论和抒发情感的文体, 是非独立性的, 就电视纪录片而言, 它不独立完成影片内容的表述, 不独立完成影片人物的塑造, 它是附加于影像之上的画外声音, 它不能脱离画面、音效等各种艺术表现元素而“天马行空”的自我“展示”, 它是为受众的“看”和“听”而写, 它是不能独立成章的“读不懂”的文字。所以, 局限性的画面和非独立性的解说词, 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又相互分离的声画组合关系, 有学者将两者的这种关系形象的概括为“若即若离”, 也就是既有关联又不是简单的重复, “即”和“离”是辩证的统一, 即中有离, 离中有即, 一部优秀的电视纪录片, 应该是画面与解说词有机结合的和谐统一体。
2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功能作用
电视纪录片是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 它是由画面、解说词、音乐音效三种“语言”构成的非虚构的电视艺术作品。电视纪录片解说词不同于其他纯粹的文学创作, 叙述表意的唯一手段是文字, 它是建立在电视画面之上并遵循电视纪录片的纪实性和艺术性特征的一种特殊文学创作, 所以, 诸如事件和人物的表现、故事和情节的叙述、历史和未来的阐释、背景和环境的交代、主题和内涵的升华、情感和思想的抒发、意境和氛围的烘托、情绪和气氛的渲染等一系列文学创作的表现手法, 在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中呈现出独特的创作规律和语言表现形态。逻辑结构不连贯、内容片段不完整、交代零碎不全面、指代关系不清晰、结构布局不均衡, 这些文学创作中的大忌却是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常态, 有研究者把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这种特殊文体表现形式总结为是“镶嵌”的艺术, 是“点睛”的艺术, 具体表现为“跟主题、贴画面、让给其他元素表现”。简单的“跟、贴、让”三个字, 形象地概括了画面与解说词的关系, 以及解说词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主要功能作用。
具体而言, 解说词相较于画面的直观和简单, 其优势在于叙述和描写, 所以, 在电视纪录片中解说词首先起着确定画面含义、补充画面内容、强调画面细节的作用。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故宫》, 从建筑艺术、使用、馆藏文物和从皇宫到博物院等四个方面, 全面展示了故宫辉煌瑰丽、神秘沧桑的宫廷建筑、馆藏文物, 讲述了宫闱内不为人知、真实鲜活的人物命运、历史事件和宫廷生活, 展现了故宫百年大修的整个历史过程。在这样大型的文献纪录片中, 凭借直观、简单的画面无法实现对故宫500年历史的整理和再现, 于是解说词的叙述和描写在本片中被大量运用, 发挥的淋漓尽致, 《故宫》一片获得好评, 也是对本片解说词创作的肯定。在第7集《故宫的陶瓷》中有这样一段画面:一个瓶颈细长, 瓶身为灯笼状的象牙白色瓷瓶, 旁边打着字幕:唐、越窑、青釉八棱瓶, 故宫博物院藏。这个画面给受众的信息只是瓷瓶的颜色、外观、名字和简单的年代背景。“它是温润的玉, 它是晶莹的冰, 它是山水之间的青翠。这是中国历代文人雅士, 对这种瓷器的赞美。它就是秘色瓷。这是今天故宫博物院收藏到的, 最早为皇宫专用的瓷器。在将近数百年的历史里, 关于这种瓷器, 有很多神秘的传说。关于它是否存在, 关于它的来历和名称, 曾经众说纷纭无有定论, 直到1987年, 13件秘色瓷在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 这种争论才结束。目前仅存于世的秘色瓷数量尚无考证, 故宫博物院在新中国成立后, 收购有3件藏品。这种神秘的瓷器, 即使明清两代的皇帝, 也难以见到它的真容, 乾隆皇帝曾作诗感叹:李唐越器人间无, 赵宋官窑辰星看。”——这是配以上述画面的解说词, 区区二三百字, 讲述了画面无
浅析解说词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功能作用
文丨舒似莲
摘要:电视纪录片解说词, 是对画面说明、补充、整合、深化的一种特殊文学创作, 是非独立性的, 这一特性决定其在电视纪录片中的功能作用是以多种表现形式为画面服务, 它通过文学性的创作, 为受众在有限的画面里创造出无限的画外空间。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画面特性;解说词功能
参考文献
[1]周红.《节目编排与包装》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黄永春.《电视节目制作》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立文.《3D影视包装实例教程》中青出版社
[4]黄会林.《电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5]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节目工艺流程 篇2
一、序5分钟 开场歌舞:《传奇》(名称待商榷)
二、第一章岁月如歌21分钟
1、咸水歌表演对唱《沙田情》表演:本地男女声对唱、舞台表演(新创作)5分钟(老人咸水歌领唱,接着是年轻人咸水歌出,并形成“一唱一和”的形态)
2、歌舞表演《婚嫁》(摇船舞+双人舞)表演:南歌+本地(新编排)6分钟
3、歌曲串烧+伴舞表演:南歌歌手+本地伴舞10分钟
(1)《月亮之上》
(2)(3)
(4)《赛龙舟》(可以加入“龙女”的舞台表演,传统龙江中竞技,过渡到第二章)
备选演员:
1、郭亚维(女高音)《月亮女儿》《甜甜大家园》《水姑娘》《风景这边独好》《世纪春雨》《越来越好》
2、张朝夕(女高音)《大地飞歌》《好故事》《欢天喜地》
3、王珺(通俗)
4、杨建新(男中音)《夕阳红》《母亲之情》《感恩的心》《红豆》《古老的歌》《举杯祝福》
5、李白(男高音)《父亲》《赛龙舟》《国泰民安》《牵挂》
三、第二章青春海港27分钟
1、舞蹈《创业者之歌》表演:南歌7分钟
2、歌曲《爱在天地间》、《好运来》第二支歌伴舞7分钟 表演:张琼(全国最佳民通新人女歌手奖)、周小丽(全国新人新作歌手风采大赛金奖)
3、器乐演奏《动感沙田》表演:舞乐天使6分钟
4、大型健美操表演《青春节拍》表演:体院7分钟
四、第三章盛世起航21分钟
1、大型舞蹈《万紫千红》表演:南歌6分钟(小女孩清唱咸水歌领头,紧接大型舞蹈)
2、快板舞《盛哉沙田》表演:本地(新创编)7分钟
3、外请男歌手:《缘分天空》、《超越梦想》第二支歌伴舞8分钟表演:秦启东(加油好男儿第六名,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前十)
五、尾声欢庆6分钟 大型歌舞《狮子洋畔》表演:南歌+本地所有参演人员6分钟
刍议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及流程 篇3
关键词: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制作流程
电视制作技术已经随着科技和数字化的发展走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以往的模拟摄像机、录像机这种线性编辑系统已经被时代所淘汰了,数字摄像机和录像机等非线性编辑系统取代了它们的地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1 电视节目的制作技术
1.1 ENG制作方式
ENG又称电子新闻采集,是最常用的电视节目制作方式,就是使用便携摄像和录像设备来制作电视新闻,一台摄像机和一条编辑线就可以采集电子新闻了。在ENG制作方式中常见的配置就是便携式摄录机,有需要的时候再配备一名记者,就构成了一个流动新闻采访小组,可以去任何地方,包括街头巷尾、村庄、山区等进行拍摄和采访。
1.2 EFP制作方式
EFP即为电子现场制作,它是利用一整套设备连接而成的一个配设和编辑的系统,来实现现场拍摄和现场编辑的节目制作方式。利用EFP制作方式我们可以在大型活动的现场制作电视节目,同时进行直播或录播,活动内容与电视节目同时播出就是现场直播,而电视节目是在对活动进行录制后再剪辑播出的,就是实况转播(现场录播)。
EFP的优点是不论是现场直播还是现场录像,它的摄录过程和活动现场事件的发展都是同步进行的,所以现场感非常强烈,EFP制作方式也因此被称为即时制作方式,EFP制作方式作为最能发挥电视的独特优势的制作方式,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每一个成熟的电视台都应该具备EFP制作的能力。但是EFP制作需要两台以上摄像机、一台以上视频信号/图像切换台,一套字幕叠加系统、一个音响操作台及其他灯光、话筒等各类辅助设备,组成一整套设备系统的支持。
1.3 ESP制作方式
ESP即为电子演播室制作,主要是指在演播室内进行录像制作。演播室应该具有高保真的音响效果;良好的录制设备、控制设备;布景中心;灯光照明系统以及自动化调光系统,演播室内部的设计要以符合节目录制和播出的要求为前提,使用高清晰度、数字化的广播级摄影系统等高质量的固定式摄像系统,同时保证摄像机的体积和重量可以不受特殊条件的限制,通过拥有移动轮的液压装置辅助来保证摄像机移动操作平稳;并且可以通过高级多功能特技切换系统来应用特效功能。
2 电视节目制作流程
2.1 构思创作阶段
在电视节目的构思创作阶段,首先应该确立的是节目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去搜集相关资料,初步拟定节目脚本,然后通过主创人员分工制作出分镜头方案。节目的构思越完善,那么相应的对于拍摄中遇到的困难、拍摄所需的条件也就考虑的越全面,自然节目制作也会越顺利。详细的拍摄计划是保证节目顺利进行的基础,这个阶段要求每个部门及负责人明确自己的任务并细化自己的计划。
2.2 现场录制阶段
不同的节目录像采用的制作方式也是不同的,例如演播室的拍摄,是按照排演剧本→分镜头剧本→演播室准备→走场→带机排练→正式开始→导演处理→协调运用→录像→录制这个顺序进行的,在拍摄中进行适当的镜头穿插和备份镜头的拍摄。
在素材的拍摄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设备的选用,这种前期音视频拍摄录制所用的主要设备是以CCD、COMS为成像装置的数字摄像机,数字摄像机可以分为广播级、专业级和家用级三种。其中广播级数字摄像机价格昂贵,适合大型电视台或者节目制作公司使用,拍摄出的图像质量很高,色彩还原度也很好。
其次在拍摄过程中的摄像技术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摄影师要熟悉手中的数字摄像机,熟练掌握其具体使用方法,在拍摄过程中要保持画面平稳;取景、曝光、调焦要准确;保持焦点清晰;在拍摄运动画面的时候要匀速前进,镜头的摇动要保持匀速,起落不能太快,否则容易造成画面虚化;而且拍摄中要注重白平衡和光圈等的调整,保证其准确性。
在摄影中还要注意镜头语言的应用,一个好的摄影师对于镜头语言的把控非常到位,不管是固定镜头拍摄,还是运用了推、拉、摇、移的运动镜头拍摄,都要注重画面的清晰、平稳,通过将各种拍摄方式相结合形成复杂多变的综合运动方式,可以形成独特的镜头语言,有助于电视节目效果的增强。
最后是音频素材的收集,不论是视频素材还是音频素材都是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音频采集之前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认真检查话筒能否正常使用,可以在正式进行音频采集前进行尝试性的音频录制,然后回放检查有无问题。
2.3 后期剪辑工作
在素材拍摄完毕后,要将各种素材上载到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去,并且将音频、视频、特效和字幕等多种元素叠加在一起,最后把电视节目输出成播放所需要的格式,通过网络、数字有线电视等途径播放出去,还原成光信号呈献给观众,就完成了整个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了。
3 结语
我们要不断地提高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完善制作流程,来为观众呈现更好的节目。
参考文献
晚会节目流程细则 篇4
御茗堂青岛茶膏文化馆
活动时间:6月27日 15:30-21:00
活动主题:浪漫夏之梦
中法两国文化名流、商界精英,齐聚琴岛海滨,在海风轻抚下,衣香鬓影,觥筹交错,翩翩起舞,共享浪漫浓情的夏夜。
嘉宾人数:30-40人(最好男女各一半)
法国:10-18人
中国:20人
费用:**元/人
场地布置
签到背景板
意大利冷餐区、红酒品鉴区、茶膏品鉴区、舞池(铺地毯)、休闲交谈区(配置桌椅) 吧台、餐桌
罗马柱鲜花
音响设备:播放音乐,唱歌。
灯光布置:明暗对比,追光灯
烛光:放在桌面上、在地上摆出各种造形
摄影师:全场记录
拍丽得:现场精彩瞬间留念
衣着要求:晚礼服
活动内容:
4:00-4:30
嘉宾在签到背景板签到,
并由礼仪小姐佩戴荧光手镯,领取号码牌(男单号、女双号)、参观文化馆
4:30—7:00
冷餐环节
主持人简单介绍活动内容,主办方致辞
活动开始。轻快的背景音乐。
嘉宾就餐,相互引荐交谈。
设置小游戏
7:00-9:00
红酒舞会环节
主持人宣布寻找舞伴,男(单号)上台抽中自己的神秘舞伴(双号),或者女双号抽男单号 引导嘉宾进入舞池
节目:
音乐(小提琴、萨克斯、吉它,各2曲)
英文歌手(2首歌)
设置游戏(抽奖,赞助奖品)
节目工艺流程 篇5
在影视业务诞生和发展的初期阶段, 电视天气预报的制作逐渐形成了有专业预报员背景的编导根据天气形势编辑文稿——电视制作人员根据文稿制作图形图像——主持人在镜头前播报文稿的业务流程, 这种形式的制作方式的好处是:在节目量偏少、受众视觉要求不高的环境下, 稳定、有序的“流水线”积极地推动了电视天气预报的发展, 然而, 坏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媒体技术和受众收视习惯划时代的转变, 我们这种看起来“安全”的制作模式使得制作出来的节目出现气象术语频现、晦涩难懂、画面平淡、多个节目同一种类型、主持人语言书面化等诸多问题, 使得我们的气象节目呈现出“预报员特色”, 而不是观众喜爱的具有普遍接受度的电视栏目。因此, 要顺应市场的需求, 制作人员必须改变栏目的“文本语态”。
1 改变从业人员的思维方式是改变节目的“文本语态”的前提
气象知识博大精深, 制作策划人员要把自身变为气象专家后再去制作气象节目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大家必须从“把自己变成气象专家”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 尽快形成“利用有效的电视手段让气象知识通俗易懂”的思维模式。在操作上, 完全可以依托气象专家的专业知识背景, 把先进的电视技术手段、全新的电视语态和海量的气象知识结合起来, 让气象节目焕发鲜活的气质。
因而必须要改变思维方式——由侧重气象专业性过度为侧重电视专业性。气象节目中气象内容依然是重中之重, 但是我们应当以“电视手段”作为“支点”, 达到气象信息更加快速有效传播的目的。
1.1 通过调整业务流程达到改变语态的效果
为了解决节目的语态问题, 在过去的实践中, 我们依照各个岗位的不同要求, 分别对制作人员进行升级和再培训, 但是这种“头痛医头, 脚痛医脚”的工作思路在解决现实问题上收效不大。
经过不断分析我们发现, 如果我们的节目从文稿出发, 就会背离电视艺术是以画面为主的视觉艺术的原理, 最终难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的《新闻写作教程》也提出, 广播电视记者要“像说话那样去写”。如果我们的“预报文稿”能彻底改变语态, 无疑对信息在观众中的传播有巨大的帮助。
1.2 改变业务流程就可以实现这个效果
编导是业务流程的第一步, 要改变语态编导工作必然要贯穿整个流程的每一步, 形成“编导中心, 图表先行”的制度。
编导要依托专业的气象指导和海量的气象信息, 来确定今天节目的主要内容;把要讲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串联起来, 而且是要以具体的图表形式体现的, 也就是说, 编导在还没有形成文字之前, 对于当天节目用什么图、用几张图、图表的动静形态都已经做到心中有数, 这也是电视语言中的“分镜头”;和制作充分的沟通, 从制作的角度解决内容和表现方式的完美结合;编导根据制作完成的图表, 用文字去描述图表所代表的意思, 并且使用句子的长短来调控节目的节奏, 形成一份具有文稿功能的“图表说明书”;主持人在充分了解天气形势的前提下, 依照“图表说明书”, 有效的讲解和调度, 最终形成人、图、话的结合。
1.3 打破平衡、重点明晰的“传播”习惯是形成电视语态的法宝
长期的行业熏陶下, 我们的主创人员往往习惯用天气实况、天气趋势预报、温馨提示三部曲来制作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似乎内容上什么都涉及到了, 但似乎又什么都没说透彻。改善节目语态, 实现气象信息的重组、建立内容间的新连接, 形成“打破平衡、突出重点”的传播习惯很有必要。
1.3.1 节目创作必须要形成重点明晰的思维习惯
也就是说,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想面面俱到是不现实的, 每一期节目必须要确定重点, 最好是一个重点, 如果高温是今天天气最明显的特征, 那我们就集中起来讲高温的程度, 高温的范围, 高温的极值, 高温的影响等, 即使当天还会有雨水或其他的天气因素, 但是只要不是典型的天气特点, 我们都应当把笔墨放在高温上, 雨水相对就要弱化。
1.3.2 要形象表述天气
语言表述清晰、有层次, 图表的表现方式也要比之前传统的地图色块要活泼直观的多。
1.3.3 不断的增加表述手段是有效传播的法宝
尽管目前我们主创人员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快捷方便, 但是对于气象产品和气象资料的分析还是我们的短板, 面对海量的统计资料和气象图形图表, 我们的编导应当善于运用云图、雷达图、雨量预报图等等, 制作人员则应当第一时间制作出能够表达对比关系、比例关系、特例等关系的图表表现形式。
1.4 改善合作关系——既关注本岗位, 又关照其他岗位
电视天气预报的制作:编导——制作——主持人的工作流程特别像一个“流水线”, 它意味着从业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但是本职的工作完成之后, 无论这个节目有没有最后完成, 各个岗位都认为自己的职责已经完成, 从业人员的这种状态对于岗位协调和联动要求极高的电视业来说是极度不合理的。
电视节目的制作除了要钻研自己岗位的技术之外, 时刻关注其他岗位并且习惯时刻被别人关注是必不可少的, 此时, 各种不同的思潮可以不断的碰撞和交织, 既让创作的过程充满乐趣和挑战;同时, 经过这样的积累, 可以激发各个岗位人员的创造力, 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中, 就是新节目、新栏目的不断升级和开发。
2 结语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 要想把自己的栏目办好, 除了集聚每一个制作人员的智慧和力量。此外, 我们更应当多考虑受众的需求和习惯, 仔细思考和调整自己。当问题出现时,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仔细的分析原因, 找准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调试, 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调整业务流程、引进先进的理论用传播的方式去办节目, 改善岗位的合作关系, 最后发挥出群体的力量, 把属于我们自己的节目办好。
参考文献
节目工艺流程 篇6
电视台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及时、准确、灵活地播发时政新闻是重要任务, 但播出安全又是头等大事。目前, 全国各地电视台普遍使用了硬盘自动播控系统, 播出带都要进行上载、迁移等, 最终由主、备视频服务器同步播出, 这种多视源的播出方式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 但对于不能及时上载的时政新闻类节目的安全播出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一盘18:00播出的时长20分钟的新闻节目在17:20分以后送至播出机房, 使用常规的自动播出流程就很难保证顺利播出 (因1:1时间上载、技审、迁移等至少需要两倍于节目时长的时间约40分钟) 。又如一期新闻节目在播出前突然要求调整先后顺序或删除其中一条素材, 这种特殊情况即使节目已上载也无法实现。经常出现的场景是播出系统因素材未就绪而不断报警, 播出机房焦急等待, 新闻制作机房人员忙得焦头烂额, 险象环生, 最后在距播出还剩一两分钟时才送来播出带, 有时甚至分多盘送来要求在播出线上接续播出, 这种情况, 任何环节稍有疏忽, 便是播出事故。
时政类新闻的时效性、灵活性与播出安全的矛盾怎么解决或缓解?
二问题存在背景的探讨
根据太原广播电视台时政新闻还是录播的实际情况, 播出中经常出现应急处理上的问题, 我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1. 时政新闻类节目的特殊性
目前的政治要求和新闻审查制度决定了时政类新闻有突发性、晚到性、灵活性、严谨性等特点。重大决策、重要通知、突发事件等前期需严格保密, 一旦决定发布就要立即播出, 体现了其突发性;事件一旦决定发布就要赶最近一档新闻节目播出, 体现了其晚到性 (留给我们的制作时间很少) ;事件发与不发要经过高层仔细斟酌, 临时通知媒体, 体现了其灵活性;稿件采用通稿、逐级审核, 体现了其严谨性。
以上多种特殊性造成时政类新闻节目的播出带经常会在播出前一两分钟甚至几十秒才送到机房或多盘磁带在播出机房采用录像机应急播出。无论多盘还是一盘, 只要用录像机应急播出都存在单一崩溃点, 如时码不连续;加帧;绞带、糊鼓、激光头灰尘、马赛克;光盘或磁带问题;放机电路、光路、磁路、机械、固件等突发故障。总之信号源没有备份, 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极易引起播出事故。原有的新闻制作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 自动播控系统的特点
自动播控系统由于具有高可靠性、智能化、精准度高等优点, 目前已被电视台普遍使用, 但这些优点是建立在节目能提前上载的基础上的。
从节目带送至播出部到硬盘播出, 一般会经过上载, 审核, 入库, 根据节目单自动迁移至播出视频服务器等系列环节, 再由视频主、备、2备, 共3路信号源同步播放。由于播出磁带需要1:1时间上载, 所以增强了安全性的同时, 也增加了不少转换播出格式的时间。应对突发事件, 临时增加或删除节目方面流程比较复杂, 特别是在节目切换点前后处置类似事件, 容易引发播出事故。
3. 二者之间的矛盾
当一盘播出带最终能从播出服务器中调取播出, 势必经过复杂的流程以确保安全, 然而时政新闻类节目的特殊性又不可能给出那么多的时间。使用应急录像机播出会增加“视源、控制信号调度”等步骤 (为节约经费, 太原广播电视台自动播控系统采用了录像机共享) , 这样不但增加了不安全因素, 而且如遇录像带、录像机问题, 会形成单一崩溃点, 极易造成无法挽回的播出事故。
综上, 时政类新闻的突发性、晚到性、灵活性、严谨性要求, 正好是自动播控系统的弱点或死穴。如何既当好喉舌, 又确保安全播出?改造《太原新闻》的制播流程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
三问题形成原因的探析
传统制播流程以《太原新闻》为例进行介绍。
首先, 一期《太原新闻》的构成如图1所示。原《太原新闻》制作流程如图2所示。原《太原新闻》在播出机房上载播出流程如图3所示。
以上流程中任何一条子素材不能就绪, 整期节目就不能完成。但是每天的素材并不是每一条都会出现迟迟不能完成的现象, 一般只有头条和第二条重要新闻或突发事件会晚到并有复杂的审核过程, 不能按时就绪, 而其他子素材的制作实际都可提前完成, 也就是说这两三条内容影响了整期新闻的合成。往往当制作线上吐出完整的播出带送达播出部时, 已经不可能实现上载播出的安全模式了。
四解决问题的探索与实践
面对这种情况, 我们尝试以下两种解决方案:
第一个方案是把节目从制作线上直接传送到播出服务器上, 这样可以节约制作线下载和播出部上载的时间。在考虑播出节目单简洁的情况下, 我们首先采用了文件化传输整期节目到播出机房的方式, 但整期节目数据量较大, 迁移、导入等较费时间, 由于这种模式还是在整期节目制作完成的前提下实施, 往往时间比较晚, 一旦失败, 后果严重, 效果不好。
第二个方案是我们将新闻素材分为三、四个段落包 (每个段落包由几个素材组成) , 进行分包传输, 解决了整期传输的问题, 也减少了个别素材对整期节目的影响, 可提前对已完成素材包制作上传, 播出单较简洁。但实际模拟试运行中发现, 新闻部有时要求将其中两个段落包中的素材进行调换, 或临时增加、删除一条新闻时, 无法实现, 灵活性较差。
最终, 我们提出新闻碎片化制作播出的思路。即不使用段落包, 将当天准备播发的新闻 (包括可发可不发的, 灵活应对撤条后垫播) , 以每一条素材为单位单独制作, 及时传输到播出机房, 播出机房利用自动播控系统可大量、多条数灵活处理节目的优势将多条新闻按照新闻部终审串联单组合播出。 (现在《太原新闻》制作流程和播出流程分别如图4、图5所示。)
在新闻部制作机房增加两台新闻采集编辑机, 专门用于合成后单条新闻的SDI采集和转码、打包传输 (专用指不与演播室编辑设备做任何网络连接, 且阻断一切USB接口, 只保留SDI视频采集接口, 防范病毒的侵入) 。单条新闻在该机生成播出文件格式, 再经过主备两路专线光纤 (采用专线光纤传送, 是因为它比普通网络传送快、安全) , 将文件传至播出部接口服务器, 播出部专人负责把这些碎片化文件导入到播出视频服务器上, 导入期间, 软件自动完成技审工作, 导入完成后, 专人进行终审确定工作, 最终播出人员按照这档新闻节目终审串联单把节目素材调入到播控机, 完成自动播出。
碎片化制播模式在试用时, 播出部最初把传来的素材导入后, 进行终审时, 选择共享方式, 软件会自动迁移到所有频道, 虽然软件自动迁移方便, 但完成全部迁移耗时较长, 效率低。经测试, 1分钟的素材完全迁移完成约为2分钟, 因新闻只在个别频道播出, 为提高效率, 在终审时, 选择对应方式, 只将素材迁移到播出频道, 经测试, 1分钟的素材迁移完成时间为40秒左右。同时减少了带宽占用和迁移代理的使用, 为节目播出前节省了不少宝贵时间。
《太原新闻》采用碎片化制播模式后的好处有:
大大提高制作效率, 新的制作流程可以实现成熟一条、完成一条、传输一条, 前移了新闻制作时间, 减轻后期集中制作的压力。可以方便地修改任何局部而不影响其他部分, 不会因为等待个别素材而耽误整期节目制作, 重播若有变动只做局部修改即可。
灵活应对突发事件, 播出环节可以适时调整各条素材的播出顺序, 也可及时删除、增加单条素材。
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光纤专线传输可以在保证播出网不受病毒威胁的情况下, 以最快速度将当晚节目上传到播出服务器, 从而省去送带环节, 避免因电梯故障、放像机故障带来的停播事故。保证播出部有充足的时间导入素材, 实现主、备、备三级备份播出, 彻底消除了单一崩溃点。
增加了备播手段, 安全播出更有保障。直播信号通道的复用 (我们将新闻制作机房采集机的SDI输出直接接入直播光纤通道) , 可以保证万一节目传输导入有误、来不及传输或播出服务器故障等极端情况下, 新闻制作机房可用采集机按序播放, 仍能保证《太原新闻》正常播出。
五经过验证的效果
经过一个多月的设备调试、模拟试运行和一年多的实际运行, 《太原新闻》碎片化制播流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受到新闻中心同仁的高度赞扬。用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圆满完成每天《太原新闻》的播出任务, 也能最大限度地协助节目部门完成更换、增减、调整顺序等特殊工作。在运行的一年中, 解决了播出前突然更换内容的问题53次, 顺利播出了开播前两分钟内完成的素材27条, 应对了调整素材先后顺序的特殊情况15次, 基本做到了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从容淡定, 再无出现因新闻送播较晚, 应急播出忙中出错的现象。消除了长期存在于新闻制作和播出人员之间的矛盾。
六总结
节目工艺流程 篇7
日, 重庆市首批农村民居抗震安全示范工程在合川区竣工, 合川区南津街街道花园村村民张世贵第一个领到了新居的钥匙。记者在采访中采录了大量同期声, 我在制作时, 经过认真剪辑, 采用了以下部分: (记者现场采访:老人家, 你好, 请你带我们参观一下你的新家吧。) 张世贵:好, 这个房子很适合我们农民住, 它客厅也很大。 (有多大?) 20几个平方, 有厨房、卫生间。 (我看这儿还有个楼梯, 这楼上是怎么回事?) 楼上是卧室。 (几间卧室?) 3间卧室。 (你觉得这房子怎么样?) 修得好, 确实修得好, 这个房屋很适合我们农民住。在运用同期声的同时, 笔者在中间适当插入农民新居画面, 同期声与现实画面的有机结合, 为受众显示了一幅农村巴渝新居的美好前景。
2.3同期声的制作还要注意其所依附于的新闻事件是否存在必要性, 能用则用
电视新闻一般是一分钟到两分钟一条, 长度有限, 而同期声的语速较慢, 采用一种保持同步的方法。
1 时间码的概念
时间码在音频、视频、电影播放时互锁时钟的标准方法是采用电影与电视工程师协会 (SMPTE, WWW.smpte.o r g) 研发的时间码。这种时间码 (或SMPTE时间码) 通过分配数字地址 (随着节目的播放这个地址在不断增长) , 来识别磁带或媒体文件准确的时间位置。同时, 地址代码本身会保持在原先分配的位置并且不会漏码, 这就可以使针对
一般是每分钟120—150个字, 现代新闻播音的语速是每分钟250—270字, 同期声如果用得太长、太滥, 就会使新闻节奏就慢, 影响传播效果。比如, 本台制作的《我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 取得显著成效》的新闻:截止12月8日, 我区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端窝打点200多次, 查获的假冒伪劣产品标值达到10多万元, 狠狠地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行为。 (技监人员同期声:几乎每天都有行动, 共出动200多人次, 收缴货值10多万元) 。像这样的同期声完全可以用新闻稿表述, 用了只是浪费观众的宝贵时间。
2.4剪辑画面时要注意景别变化, 避免相同景别的镜头相衔接
相同景别的镜头相衔接容易让观众有镜头跳的感觉。只有循序渐进地组合剪辑, 才能增加层次感, 比如我在制作《合川涪江一桥今日成功爆破》新闻时, 爆破瞬间, 我第一个镜头用全景, 第二个镜头就用中景, 第三个镜头就用近景或特写, 使画面显得流畅可看, 产磁带位置的连续监测达到1/24~1/30s (视媒体类型和帧频而定) 的精度。这些分割后形成的段落称作帧 (Frame, 电影制作专用语) 。每个视频或音频帧都用一个唯一的数字标明 (称为时间码地址) , 以便识别。时间编码地址采用8位数表示, 如00:00:00:00, 分别标明小时:分钟:秒:帧-HH:MM:SS:FF[2]。
1.1 时间码字
每一个音频或视频同步帧中所嵌入的全部时间码信息通常称为时间码
生明显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让观众感受到较强的画面节奏感。电视新闻贵在声画同步, 真实的同期声是它优于报纸新闻的特长所在。追求真实的同期声效果, 是电视新闻记者捕捉新闻的要求之一;掌握运用好同期声的编辑技巧, 则是电视新闻编辑必须要做好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高晓虹, 任金州.电视摄影与编辑.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 (4) .
[2]吴缦, 曹路.广播新闻业务.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 (4) .
[3]王学民.电视字幕在节目制作中的合理运用.琼州大学学报, 2004
[4]何日丹, 黄若青.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规划专业教材《电视文字语言写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1
(重庆市合川区广播电视台, 重庆401520)
字。每个字分为等分的80段, 并编号为0-79。每个字包含一个完整的音/视频帧, 也就是每一帧对应唯一的一个时间码地址。地址信息以一系列0、1这种二进制位的形式记录在时间码字中, 而这些0、1本身将以调制方波的形式记录 (即模拟SMPTE信号) , 这种编码方式称为双相调制。使用这种编码时, 若电压在方波半周期处有跳变, 则代表一个“1”的比特值, 而在半周期处没有电压跳变, 则代表一个“0”的比特值。这种编码最为重要的特征是用脉冲内部的跳变而不是脉冲的极性来表示0和1。因此, 无论正向播放还是反向播放, 也不管卷带速度的快与慢、时间码都可以被读出来。
1.2 同步信息数据
编入时间码字的另一种信息为同步数据。它被记录在每个时间码字的最后16bit中, 用以定义每一帧的结束。由于可以从任何方向读出时间码, 因此同步数据也可以用来说明磁带或数字设备的播放方向。
1.3 时间码中“帧”的标准
在制作中采用时间码,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时间码的显示要与节目真正的进行时间直接相关联, 特别是在对时间要求苛刻的广播中更是如此。正是出于上述原因, 时间码的帧率可能会由于不同的媒体、制作室和国家而产生不同。
2 时间码的类型
2.1 LTC和VITC时间码
记录在模拟音频轨或视频提示轨 (Cue Track) 中的时间码称为纵向时间码 (LTC) 。LTC使用双相码将时间码编入模拟音频或提示轨中, 并采用2400 bit/s的双相调制方波记录编码。即使处在最佳条件下, 想要完美地将方波记录到磁性音轨中也并非易事。因此, SMPTE标准允许在录制及复制过程中记录有效编码时, 出现25微秒±5微秒的上升时间。此容差要求信号带宽为15k Hz, 这是大部分专业音频录音设备都能够支持的。变速时间码读码器可在1/10到100倍正常播放速度间对时间码进行解码。这对于大多数音频设备来说是很有效的, 但对于视频的后期制作来说, 通常需要以慢速和静态对画面进行监控。LTC无法在低于正常速度的1/10到1/20的播放速度下被读出[3], 但还有两种方法可以读出时间码。一种是使用字符生成器把时间码直接写在工作带附本的视频画面中。这种方法使时间码即使在文件慢速播放或静止的状态中也易于识别。由于LTC的简易与实用, 在多数情况下, 人们会在音频、电子音乐以及中级视频制作中使用它。
第二种方法就是使用场消隐时间码 (VITC) , 大型视频制作单位一般都会采用它。VITC采用与LTC一致的SMPTE地址与用户编码结构, 但在将编码写入视频磁带时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法。实际上, VITC是把时间码信息写入到视频信号本身中, 即写入到垂直消隐区的场中, 这一场是位于可视画面扫描区域之外的。由于把时间码信息写入到视频信号里, 所以专业的旋转扫描录像机可以在慢速播放甚至是静止的情况下读出时间码。同时, 录像机上还可以空出一条轨来记录音频或提示信息, 并且也不需将时间码写到画面上。
3 时间码在电视节目采编播流程中的应用
当SMPTE信号的质量下降到同步器不能区分出脉冲信号的时候, 时间码就会消失, 受控的从机也会停止运行, 除非系统有即兴同步功能。即兴同步是指同步器在完全没有同步码输入的情况下, 也能输出下一个时间码的功能。由于同步器生成的时间码与录在磁带上的真正的时间码不一定一样, 因此, 可以认为发生器仅是以一种惯性的方式在运作。不过, 如果丢码只是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 即兴同步就能够很好地对信号进行检测或更新 (这在处理录像带中音频轨的丢码和误码时+分有用) 。有两种即兴同步的方式可供选择:惯性方式、持续方式。
在惯性方式中, 当检测到一个有效地址码时, 接收时间码的操作会使生成器的输出被初始化。随后, 发生器开始独自进行升序计数, 不理会时间码中的任何失真或中断, 独立产生新的连续的SMPTE地址数值。当原始地址码必须保持原样、不能用简单的连续升序计数代替时, 就需要使用持连续型即兴同步。在这种模式下, 读码器机开始运行之后, 发生器每帧都会更新地址计数, 使之与接收到的新地址数值保持一致, 并输出一个一模一样的备份。
为了在多个音频、视频、电影的模拟播放器间达到逐帧时间码锁定的效果, 需要使用一种叫做同步器的设备。同步器的基本功能是控制磁带 (一盘或多盘) 、计算机音频工作站或电影的播放器 (作为附属设备) , 使它们在播放时的速度和相对位置与特定的播放设备 (主设备) 保持完全一致。虽然界限不是很分明, 但一般来说同步器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用于电子音乐制作及小型工作室的设备和用于大型音频与视频 (后期) 制作的设备。这样分类的原因在不于系统的性能, 而更多地在于价格和应用中的设备类型。在小型工作室中, 同步器通常由多端口的MIDI接口担任。这类MIDI接口可以将LTCSMPTE时间码转换成MIDI时间码, 使模拟音频或视频的播放与数字音频、MIDI或电子音乐系统同步。按照这种方法, 一台设备便可完成多项任务, 并实现高精确度的同步, 而且价格经济。视频制作系统以及更高级的制作系统通常会要求对设备进行更高级别的控制, 需要系统中的所有设备都有遥控功能。这种配置通常要求更为复杂的设备, 比如说一台同步控制器, 或是一台编辑决策表 (EDL, Edit Decision List) 控制器。在此系统中需要增加1台时间码转换器。此时的录像机的LOCAL/REMOTE开关设置成LOCAL方式。这样当录像设备在放像时, 就有时间码输出, 经过转换后去同步控制录音机的工作。
总之, 由于时间码能够实现音视频设备间的同步运行, 因此在现代电视节目采编播制作领域使用越来越普遍。
摘要:在电视节目采编播的制作过程中, 需要多台设备进行同时运行时, 并且对要求时间精确, 也就是要求它们在运行过程中同步, 时间码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主要探讨时间码在电视节目采编播流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时间码,电视节目,采编播
参考文献
[1]亢秉泰, 杨英菊, 董建华.正确设置电视节目录像带时间码——参评“电视节目技术质量奖”的体会.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7 (2) :122.
[2]朱俊.节目制作中时间码概念和应用.视听界 (广播电视技术) , 2007 (2) :110.
【节目工艺流程】推荐阅读:
节目流程文档10-03
节目制作流程11-21
公司年会节目流程06-30
表演节目流程表05-08
晚会节目单流程05-18
迎新晚会流程和节目11-07
忘年会流程及节目单07-06
校园艺术节活动节目流程及开幕词11-05
公司晚宴节目流程及司仪串词_公司年会串词10-10
电视节目创新典型节目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