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节目

2024-07-17

海外节目(共5篇)

海外节目 篇1

目前,中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转型期,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鱼龙混杂,其中不乏错误的价值导向,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笔者选取近年来收视率较高、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两档舞蹈类综艺节目,从传媒的视角透视我国文化安全问题。这两个节目分别是东方卫视引进海外节目版权的《舞林争霸》和央视一套的原创节目《舞出我人生》。

1 引进海外节目对中国文化安全的影响

1.1 降低文化原创力

一档成功的节目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事先设定好,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由此也引发了诸多问题。例如,我国在引进海外综艺节目版权时不加思索,将不适宜本国土壤的西方文化照搬过来,以为高投入制作、大手笔包装就能够打造出符合市场口味的新奇节目。创作团队人才的匮乏、对创作机构设置的不重视、相关资源的短缺等都会造成文化原创力不断降低,只能停留在模仿阶段。

1.2 垄断综艺节目发展模式话语权

《文化安全》一书认为,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安全“主要指人们认为自己所属‘国家-民族’的‘基本价值’和‘文化特性’不会在全球化大势下逐渐消失或退化的‘安全感’。”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节目模式经历十多年的精心打磨,已经到达成熟的水准。一旦被大规模引进,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背景必定呈现明显的西方化特征,节目发展朝向带有西方思想观念的方向发展,话语权被版权方所掌控,中国的观众只能够被动接收节目所传达的价值观。

1.3 导致文化价值观混乱

文化全球化(特别是与政治全球化相关的文化全球化)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被制度、习俗、传统所束缚的文化原创力,但同时也正面临被同质的全球化及各种压抑性力量所吞噬的危险。电视节目不仅能够陶冶人的性情,也能够起到整合社会价值、传播主流价值观的作用。引进海外节目扎堆,不仅造成市场的急剧缩小,更造成价值观的混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需要立足中国国情,符合中国观众需求和本土化的审美习惯,而现在大量的引进海外节目带有明显的西方价值观,与中国传统的主流价值观存在一定偏差。

2 文化安全的应对策略

2.1 从政策、资金和资源上支持原创节目

发展本土原创节目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从政策上要做出规定,要求各省台、卫视增加原创节目的数量,从资金上援助电视台开发本土特色节目,并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传媒也要积极参与构建中国文化安全观,曾强自觉维护文化安全的意识,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意将各种各样的文化霸权和文化领导权滥用现象揭示出来,动员各阶层和民族的人民一起保护和维护自己的文化权利和合理的国家文化主权。在原创电视节目中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加强文化传统的保持与延续,防止其他国家的文化渗透。

2.2 限制引进海外模式节目的数量

观众在大量同质化综艺节目面前难免会审美疲劳,如果一味重复引进雷同的海外节目模式,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会使电视节目的形式不断走向夸张和煽情的极端,丧失其艺术审美的功能。观众在几档相似的舞蹈节目中能记住《舞出我人生》是因为该舞蹈节目不拘一格,添加了新的元素,满足了观众不断变换的口味。这样的舞蹈节目在同类型节目中有一定的区分度,不会被淹没在大量的引进版权节目中。舞蹈类节目等节目形态也要提高引进门槛,严格限制引进数量,防止国内媒体丧失创作动力,扩大原创节目的空间。

2.3 以文化创新发展文化产业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前进的动力。弘扬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同时,吸收借鉴外来的优秀文化元素,在有机融合的过程中加以本土化,使内容和形式和谐统一。原创节目《舞出我梦想》之所以能够获得市场的肯定,是因为它的文化内涵符合本土化特征。舞蹈从一种表演性质的个体行为,上升到一种被赋予了家庭责任和社会人文关怀意义的深层社会行为,个人的公益理想汇聚成整个社会的相互扶持,使节目的思想内涵有了巨大的飞跃,给观众美的感受。观众一边惊叹于舞蹈的美轮美奂,一边感动于舞者身后一串串令人辛酸的故事,一边宣泄内心对于梦想长久的渴望,甚至能够在舞者圆梦的过程中收获一份自我价值的认同感。

3 结语

在中国电视节目市场上要争夺话语权,牢牢把握住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传播平台。大量原创电视节目的成功,是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强大的体现,所以传媒需要加大创新力度。综艺节目模式的背后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应引领中国电视文化的前进步伐,体现出积极向上的活力。我国传媒要主动出击,加大研发新的节目模式的力度,传播本土特征的价值观,从电视节目的制造转向创造,在渗透本土文化的过程中张扬个性风格,使受众放松娱乐的同时,收获有价值的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彼得·卡赞斯坦著,宋伟,刘铁娃译.国家安全的文化:世界整治中的规范与认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06-241.

[2]苗棣,徐晓蕾.西方电视节目样式引进的本土化问题[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100-105.

[3]孟宪平.文化安全、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及其应对[J].理论探索,2008(6).

对海外综艺节目火爆荧屏的冷思考 篇2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14年提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概念。他说:“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选编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在学习、研究、应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时,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虽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两个概念是习总书记在谈到文化的 “古为今用”时提出的,但在“洋为中用”时同样适用。“创造性”是在新的环境下从无到有的新创新建,“转化”是在已有基础上做出顺应环境的变革与完善,“创新性”是新的发现、发明、创造,“发展”是向前开发拓展。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引进海外综艺节目并进行本土化改造,是创造性转化;而创新性发展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破海外引进模式,建立自主原创节目开发机制。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一脉相承的两个阶段。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中国的国情和中国观众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对来自海外综艺节目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我国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和充满活力、张力的表达形式。这个过程,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拿来主义”——有选择地拿、为我所用地拿、不卑不亢地拿。正如先生所说:“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1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关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从这个角度来说,《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已经在作创造性转化的尝试了,而且成绩斐然。

但是,节目模式毕竟是从其“原产国”的社会和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并不是所有的节目模式都适合“拿来”,即便是可以“拿来”的模式,也不能一直“拿”下去。这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首先从内容上来看,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人们的利益日益多元,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差异性充分显现,受众对文艺节目的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强。这样的需求仅凭对海外综艺节目创造性转化是无法满足的。其次从数量上来说,海外综艺节目模板尽管数目不少,但在“中国观众”这个庞大的收视群体面前,在国内各大电视台的“扫货”面前,显得杯水车薪。这个道理与要解决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必须由中国人自己想办法是一样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从属性上来说,电视综艺节目是一种文化产品,是倾向性不十分外露的宣传产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因此“命根子”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虽然海外成功的节目模板经过一定的本土化,拥有了“中国风”的外壳,但也依然残留其原产国的影子,其背后总是隐藏着某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必然或多或少暗含了与我国主流价值观相悖的文化因素和精神内核;当带有某种价值偏向的节目播放之后,其中的价值诉求有可能会产生一种“合法性效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受众。“广东卫视曾引进美国经典节目《幸存者》,本土化后取名《生存大挑战》。在原版节目中,16名参赛者为了在野外生存,除了实施暴力之外,尔虞我诈、恶意中伤、造谣欺骗等等各种低劣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人性中最丑恶最可耻的部分‘合理地展示在大众传播媒介电视上,成为参赛者求生的合法手段。尽管在引进的同时,广东电视台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将人性的贪婪、自私改变为团结合作、互相帮助,让节目的内涵符合中国传统的价值观,但是根深蒂固在节目中的西方个人主义思想还是挥之不去,耳濡目染地影响着电视机前的中国观众。”2这种潜在的文化侵袭和渗透是非常可怕的。

因此,我们在电视业发展道路上,可以历经比较、模仿、学习、引进,但绝不能止步于引进,从而形成一种依赖。引进海外综艺节目模板、吸收它的合理部分、消解它的消极因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可以作为我国电视业学习国外先进、科学的节目生产机制、创新节目形态的一种过渡性选择。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创造性转化积累了一定能量和实力之后,建立起原创节目的开发机制,走出一条具有自主版权的,拥有强大竞争力的,甚至能实现“走出去”战略的综艺节目之路,才是最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鲁迅.且介亭杂文·拿来主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2]马静.从《爸爸去哪儿》看引进类节目的本土化创新.广西大学.2014

海外节目 篇3

一、选秀模式拓展:从表演选秀到技能选秀

一般认为,选秀节目主要是表演选秀。表演是一种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活动,代表性门类通常是音乐和舞蹈,有时将杂技、武术、魔术等划入表演活动的范畴。例如,《美国偶像》就是典型的歌唱表演主题,表演内容以流行歌曲为主;而《美国达人》中的表演则是广义上的、泛化的才艺表演。以《美国偶像》、《美国达人》为代表的选秀节目以平民百姓为“海选”对象,其特点是草根和造星;与“平民选秀”理念反其道而行之的,是“明星选秀”,英国BBC的《快来跳舞》(Strictly Come Dancing)、美国ABC的《与明星跳舞》(Dancing with the Stars)、FOX的《与明星滑冰》(Skating With Ce le britie s)等皆为此类。无论是“平民选秀”,还是“明星选秀”,都是表演选秀。而与此同属海外热门节目的是技能选秀。在这类节目中,最具盛名的是由纽约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主持的《学徒》,其参与者是来自美国各地的年轻的职业经理人。由于此类节目的出现,电视选秀的对象也由艺人(或具有某项特殊才艺的普通人),扩展到各行各业无处不在的职业人士。

经过精心策划,现实生活和日常生产劳动中的各项技能都可以成为电视游戏的内容。例如:《天桥骄子》(Project Runw ay)是关于“衣”的选秀,12位设计新人为即将到来的纽约秋季时装周展开激烈竞争;《地狱厨房》(Hell’s Kitchen)是关于“食”的选秀,脾气暴躁的名厨戈登·拉姆齐将在一群厨艺爱好者中选出一人担任新餐馆的厨师长;《创意巅峰》(Top Design)是关于“住”的选秀,室内设计界的新秀为最终胜出而施展浑身解数;《极速前进》(The Amazing Race)是关于“行”的选秀,由双人搭档进行环游世界的比赛和冒险。从最早的表演选秀到今天的“无不可秀”,欧美电视选秀的节目模式已日趋多元化。

电视选秀的本质是一种娱乐游戏。唯物主义认为,游戏源于生产劳动。将生产、生活中的现实场景或竞争角逐进行游戏化的加工,以戏仿的方式获取娱乐体验,这就是游戏。现实生活充满竞争,各行各业,每个领域,人与人的竞争,人与环境的斗争无处不在,日常生活和生产技能是比表演更为普遍也更贴近大众的技艺。只要精心设计,从中抽象出一个游戏框架来,哪怕是“衣食住行”之类的日常琐事,也能设计出选秀节目。

作为一种艺术行为,表演与日常生活(如职业技能)有所区别。表演天生具有娱乐性和被观看的属性,重在审美;技能则常以日常生活为对象,强调实用。正因为如此,虽然两类节目都会融入选拔或竞技元素,但节目模式有所区别。以《创意巅峰》为例,参赛者将直面各种设计任务,如为神秘嘉宾打造专属房间,设计儿童房的游乐世界,主题聚会设计,都会饭店房间与豪宅设计等,他们的作品将受到设计界名师的检验及评论,整个过程真实展现在观众面前。通过严苛的选拔,最终获胜者将获得现金奖以及著名设计工作室的职位。与此类似,大量技能选秀节目选用“完成任务———记录”或“情境体验———偷窥”的节目模式,而表演选秀多选用“才艺表演———观看”的模式。在我国,央视的《互动空间·电视超人》先后策划了“火锅超人”、“筷子超人”、“品茶超人”等多个竞技主题,打造出常态化的真人技能选秀赛。虽然从节目模式的选择上看,其保留了表演类节目的一些元素,但仍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二、选秀主题创新:从流行主题到民族主题

民族性是电视文化的重要属性,电视节目可能是最民族化的文化产品。原Fremantle传媒公司CEO汤姆·格特瑞奇认为:“《美国偶像》就好像麦当劳或者星巴克一样,已经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1]虽然《美国偶像》等选秀节目在世界范围热播,但流行文化并非电视选秀的唯一主题。当流行歌舞选秀风靡世界的时候,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选秀节目也开始风行。

与欧美热衷于唱歌跳舞的纯娱乐选秀节目相比,阿联酋阿布扎比电视台近年推出的诗歌选秀节目《百万诗人》,则以传播和弘扬阿拉伯民族文化遗产为宗旨。没有绚丽的舞台,《百万诗人》演播现场典雅素净,参赛选手们一律着传统的阿拉伯白色长袍,吟诵原创的奈伯特诗歌,在语言感染力、文学才华乃至思想境界等方面一决高下。节目共设置5位专业评审,由他们对选手的语言表现、诗歌内容和思想内涵进行点评,其中有3位是来自中东等国的著名演讲家,另外两位则是专门从事阿拉伯诗歌研究的学术权威。该节目在海湾各国设置分赛区,以观众短信投票作为评选依据。由于契合民族传统和文化精神,该选秀已成功播出5季,吸引了数千万中东观众。负责策划《百万诗人》的编导马兹鲁阿表示:“阿拉伯民族素有崇尚文学、喜好诗歌的传统,但是近年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侵入,很多年轻人已经渐渐丢弃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这是很令人担忧的。作为媒体工作者,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阿拉伯诗歌艺术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事实证明,国际风行的真人秀模式不仅仅适用于娱乐节目,同样也可以体现出艺术品位和人文深度。”[2]

除去形式,选秀节目的价值取向完全在于主题的设置,完全可以根据某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来设置节目主题。人类社会是由多种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组成的多元共同体,各种异质文化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组成了一个多元文化和不同文明的人类社会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精神生活方式。在这一共同体中,源自西方的流行文化借助强有力的商业运作,以及对人基本需要的满足而体现出一定的传播强势。随着大众传媒的全球化经营,《美国偶像》、《老大哥》等西方真人秀节目在世界范围持续流行,但即便是在美国本土,非流行文化主题的电视节目也依然受到欢迎,由《美国偶像》策划团队打造的另一档选秀节目《美国发明家》(American Inventor)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这一节目以“美国梦”为主题,成千上万的各年龄段的发明家、修理爱好者、白手起家者纷纷报名参赛。他们在屏幕上展示自己最有价值的发明,从古怪的小玩意,到心脏升温器,一旦获胜,参与者成为发明家的梦想便能成真,他们的灵感、想象力、创造力,也将转变成真实生产的商品。这档海选草根科技发明的电视节目堪称流行文化与民族性格巧妙结合之作。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崇尚发明与探索精神的国度,《美国发明家》正是因为契合了美国国民垦荒、创新的性格而受到好评。

中华民族素以深刻的文化内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相对传统的伦理观念著称,而选秀节目则是大众娱乐与草根文化的代名词。那么,如何把流行的现代娱乐节目形态与发掘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有机结合,让电视选秀与中华传统文化“同频共振”,让普通大众在参与电视娱乐的同时获得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熏陶,已成为中国电视人亟需正视的现实课题。近年来,我国电视界先后推出了以“功夫”、“红歌”、“师道传承”等为主题的选秀节目,在探索选秀节目主题的民族化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

三、选秀规则变革:从常规票选到另类游戏

规则直接决定着选秀节目情节的走向。从这个角度看,电视选秀节目的关键在于游戏规则的设计。不同的规则产生不同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选秀节目的规则与体育比赛有一定的共同之处,它不设定具体结果,却决定了由它产生的悬念是否吸引观众,以及包括观众在内的全部节目参与者的最终命运。

从规则设计的角度看,《美国偶像》的成功可以归结为“三合一”模式的成功。首先,在海选阶段,各类水平参差不齐的平民选手本色表演,搞笑场面无不令观众捧腹;其后,在进一步的淘汰遴选阶段,观众通过各种互动方式介入到评选过程中,热线电话和短信参与不断激发收视热情;最后,在紧张激烈的决赛阶段,选手竞争扣人心弦,节目如期达到高潮。《美国偶像》成功之后,世界上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以此为蓝本,推出了自己的选秀节目。如今,这个集娱乐、参与和艺术为一体的规则模式已成为电视才艺选秀的标准模式。当然,在“三合一”选秀模式大行其道的同时,各国电视机构也在嫁接和移植的过程中完成了选秀规则的创新,于是,《美国达人》、《X元素》等相似却又不同的后继者不断出现。

当前,电视选秀正在进入类型化制作的时代。类型是惯例与经验的系统。之所以出现某种类型,是因为某种形式已经获得成功,而成功的产品必然引起更多仿效,成为惯例;同时,观众根据大量类似的经验,养成一种期待,随着期待的增强,最后转变为规则。但是,类型化制作绝不等于原样“克隆”。从策划与创意的角度看,对节目形态中那些客观存在并容易模仿的要素及规则,进行多元组合,便可能产生出一个新的节目,只有不断错位设计,推陈出新,才能跟上受众不断变化的口味。例如有一档名为《美国最差车手》(America’s Wors t Drive r)的另类节目便颇吸引眼球。每周,来自美国某座城市的4位司机被亲朋好友推荐到节目中,通过一系列驾驶方面的测试,确定其是否是“本市最差车手”。一旦被评为“最差”,他的汽车将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残忍地销毁。当季节目的最后,来自全美的“最差车手”们将会聚洛杉矶,通过比拼车技,赢取一辆新车,而排名最后的倒霉鬼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美国最差车手”。这档节目的成功要诀在于创新规则,变选优为选劣,反其道而行之。

一般说来,选秀节目的淘汰与选拔环节有四种常见机制。“一是达标淘汰;二是评委裁定;三是观众票选;四是同伴裁决。达标淘汰,即事先确定游戏‘过关’的标准,如果竞争者无法达标则遭淘汰,达标者进入下一轮;评委裁定较为传统,是竞技类节目最常见的淘汰与选拔方式;观众裁决多使用互动手段,由观众投票决定,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选手的人气状况;同伴裁决则由内部投票进行表决,是游戏残酷竞争性的集中体现”。[3]当前,不少海外流行节目综合使用上述多种方式,以强化节目的悬念和竞争性。在规则“变脸”的过程中,也有的节目采用记分方式,变“汰劣”为“选优”,最后获胜者获得大奖;还有的游戏规则是在淘汰的同时进行选拔,让被选拔出来的人具有豁免权或投票权,如让优胜者获得豁免权,被淘汰者从非优胜者的群体中产生,甚至,优胜者最后有淘汰别人的特殊权利。在选秀节目策划与生产的过程中,规则之变既是适应社会文化风潮进行的调整,也是对观众不断变化口味的迎合,更是对同质化节目竞争压力的反抗。

综上所述,海外电视选秀正朝着更贴近受众日常生活体验,更注重民族文化传统,更强调规则与形式创新的方向发展,其中暗含的节目形态变化值得关注。在国内,优秀的选秀节目创意可谓凤毛麟角,大多数娱乐节目低层次拷贝,互相撞车,进而造成重复投资、带来资源的浪费。在原创能力相对低下的当下,国内电视机构模仿和引进欧美的电视版式无可厚非,但只有善于在改造加工的过程中求新、求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受众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王亚雪“.美国偶像”:造钱机器[J].互联网周刊,2005(30).

[2]李震.诗歌文化选秀节目火爆阿拉伯世界[EB/OL].(2007-09-06)[2011-08-15].http://news.sohu.com/20070906/n251986806.shtml.

海外节目 篇4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创富蓝海》节目是在海外70多个国家落地的, 其直播时段为北京时间16:00~17:00, 这也是海外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区听众收听的黄金时段。

节目现场, 中国皮革协会副秘书长、真皮标志办公室主任陈占光谈了皮革产业的特点、中国皮革工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简要介绍了中国皮革协会的工作内容和职能, 重点强调了真皮标志和生态皮革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并将中国国际皮革展向海外听众作了推介。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高级顾问、高级工程师严怀道在谈话中高度评价真皮标志和生态皮革对皮革行业品牌打造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并分析了我国皮革产业的加工水平和提升空间。在现场, 澳大利亚的听众还打进热线电话, 就中国和澳大利亚皮革企业的合作、中国皮革企业如何“走出去”、中国的投资机会等问题与两位嘉宾进行了互动。

海外节目 篇5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创富蓝海》节目是在海外70多个国家落地的, 其直播时段为北京时间16:00-17:00, 这也是海外澳大利亚、北美等地区听众收听的黄金时段。

节目现场, 中国皮革协会副秘书长、真皮标志办公室主任陈占光谈了皮革产业的特点、中国皮革工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简要介绍了中国皮革协会的工作内容和职能, 重点强调了真皮标志和生态皮革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并将中国国际皮革展向海外听众作了推介。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高级顾问、高级工程师严怀道在谈话中高度评价真皮标志和生态皮革对皮革行业品牌打造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并分析了我国皮革产业的加工水平和提升空间。在现场, 澳大利亚的听众还打进热线电话, 就中国和澳大利亚皮革企业的合作、中国皮革企业如何“走出去”、中国的投资机会等问题与两位嘉宾进行了互动。

【海外节目】推荐阅读:

海外看海外11-06

海外油田05-12

海外石油06-08

海外贸易08-03

海外销售08-12

海外投资09-11

海外保护10-01

海外银行10-04

海外上市11-04

海外国企11-06

上一篇:火场逃生能力下一篇:NA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