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保护(精选8篇)
海外保护 篇1
岁月沧桑古韵存
波士顿市位于查尔斯与米斯蒂克两河河口, 东濒临马萨诸塞湾, 是马萨诸塞州的首府, 算得上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它周围还有十多个市镇, 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所在地剑桥市等, 这些城镇的结合体被称为大波士顿区。波士顿市民不但以拥有世界第一流的高等学府而骄傲, 而且为自己的城市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博物馆”感到自豪。
波士顿被誉为“美国的雅典”, 已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好去处, 每年游览参观的人多达上百万。放眼全城, 到处是风格各异、造型别致的建筑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世界上不同年代、所有流派、各种形式的建筑都可以在波士顿找到。因此, 它历来成为研究建筑的理想场所。不论大街还是小巷, 整天人来人往。有的驻足观望, 发思古之幽情。有的流连忘
◆江西赣县中学英语组李忠东编译
返, 陶醉在美不胜收的建筑世界之中。
马萨诸塞州政府把波士顿市罕见的建筑群体视为独特的建筑资源, 保护政策做得相当到位。波士顿市政当局特别强调自己的城市是“美国标准的老城市”。用法律的形式确保城市的历史面貌不受到人为的破坏。严禁任何人改变哪一个建筑物的外貌, 违者要追究法律责任。至于对建筑物内部的整修翻新, 也须经过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方可进行。为了确保珍贵的古老资源免于遭受破坏, 有关部门对开发商的监管非常严格。他们往往必须付出很高的代价, 并且受到严密的控制, 才能进行开发, 从根本上杜绝了为了短期利益而进行不合理开发的现象。
尽管纽约人对这种清规戒律很看不惯, 觉得波士顿人过于守旧落伍, 但是他们并不以为然, 认为集各种建筑于一体是波士顿的最大特点。正因为如此, 在波士顿, 18和19世纪的建筑仍然有较大的规模, 17世纪的民居也能够找得到。“威斯丽女子学院”为了扩大教学空间, 与此同时让老教学楼保存得完好无损, 竟然在两座老教学楼之间用全玻璃框架结构建了一座新楼。
在波士顿, 闹市区有时需要铺设供电、供水、排污等地下设施。为了使几百年前打造的石块免遭破坏, 建筑工人们总是谨小慎微地将它们轻轻取出。在把管道埋于路面之下, 填土夯实后, 他们再小心翼翼地将石块按照原来的样子铺在路面上。
20世纪50年代末, 波士顿市政府修建了一座贯穿城区的新型高架主干道, 以缩短港口到市中心的路程。但这条高架公路1957年建成后, 因为影响到市容和古老建筑物的采光, 引起了公众的不满。不少市民尖锐地批评道:“波士顿本来是一座完美的城市, 但十分遗憾的是却有一道极其丑陋的伤疤穿它而过。”
市政当局认真听取和考虑了居民的意见, 觉得言之有理, 决定在地下开挖一条更宽敞、更结实的隧道, 以便把主干道“埋”下去。1991年, 这个庞大复杂的“大隧道”系列工程正式开工。因为施工必须确保波士顿殖民地时期狭窄的古老街道和脆弱的建筑物不受到损坏, 而且在城市日常运转的时段进行作业, 所以施工的难度可想而知。在克服了重重的困难险阻之后, 耗资148亿美元的“大隧道”巨型工程终于在超过预定工期5年之后于2007年年底竣工。
对于波士顿市的居民来说, “大隧道”的建成意味着古都风貌的回归。位于老高架公路下的昏暗停车场已被公园取而代之, 被高架遮住光线的传统建筑得以“重见天日”, 整座城市大为改观。人们终于可以第一次从市政大厅出发, 沿着老街古道轻松地到达港口, 而不用在高架公路下徘徊。“大隧道”建成后, 穿越波士顿城的平均时间将从19.5分钟缩到2.8分钟。现在, 波士顿整个市区出现了地上古风依存而地下车流滚滚的奇特景观, 令人叹为观止。
在许多人看来, 波士顿是个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市中心商业区有60层的约汉考克塔楼、52层的咨询中心大楼和新政府中心等代表城市现代化面貌的摩天大楼。在林立的高楼大厦之间, 古老的建筑常常映入眼帘。如地处查尔斯河南岸的老城区, 至今还保留着一条5个世纪前修建的街道———“自由的足迹”。它蜿蜒曲折, 长度超过3公里。沿途的房舍大多在17和18世纪建造, 有教堂和独立战争遗址, 像保罗里维尔厅、旧州议会厅、南部会议厅、金所教堂、克里斯特教堂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波士顿公园, 建于1634年, 为美国最古老的公园。里面的古榆苍劲挺拔, 栽种于250年前, 历经岁月沧桑。在波士顿, 新潮和传统、现代和古代达到了微妙而和谐的统一。
源远流长古城美
斯德哥尔摩原是斯塔丹岛的一个小镇, 1250年在小镇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为了防止海盗侵扰, 抵御外敌, 当时的人们在一个小岛上用巨木修建了城堡, 还在水中设置圆木栅栏。圆木在当地被称为“St ock”, 这个小岛的名字叫“Hol m”, “St ock”加上“Hol m”, “斯德哥尔摩”的名称便由此而来, 意为“木头岛”。1436年, 瑞典定都于该岛。因为这座城市最初是由木建城堡发展而来的, 于是命名为斯德哥尔摩。在历史上, 城堡被视为中央政府权威的象征。因此, 现在无论市内还是郊区小镇, 到处都能见到它们巍然矗立的身影, 成为斯德哥尔摩的一大奇观。斯德哥尔摩素有“美方威尼斯”的美誉, 其实, 它比威尼斯更漂亮更气派得多。
斯德哥尔摩位于梅拉伦湖入波罗的海处的14个岛屿上, 被2.4万余个大大小小的岛屿所环抱,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其成为一个富有特色的岛城。斯德哥尔摩包括郊区在内居住人口178万, 见不到多少高楼, 所谓的“摩天大楼”也仅仅是那5栋相连的19层高楼, 8车道的路都是通往远方的高速公路。
斯德哥尔摩市政大厅是市政委员会的办事处, 濒临梅拉伦湖, 是20世纪欧洲最美的建筑物之一。它1911年动工, 1923年建成, 被视为斯德哥尔摩的象征。这是一座庞大的城堡式建筑物, 足见瑞典人深深的城堡情怀。市政大厅周围是绿树红花, 还有碧波荡漾的湖水, 景色十分优美。它的右侧耸立着一座高105米、有3个金色大皇冠的尖塔, 代表瑞典、丹麦、挪威三国国王和人民的亲密合作。登上这座尖塔, 便可将斯德哥尔摩的14个岛屿尽收眼底。放眼遥望, 只见市内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古今建筑有机结合。
市政大厅对市民和游客开放, 门票仅60瑞典克朗 (1瑞典克朗约合0.8元人民币) , 对于每小时最低工资95至100瑞典克朗的瑞典人来说, 实际上是等于免费。参观市政大厅分批进行, 每批20至30人左右, 由解说员带领。
走进市政大厅里, “蓝厅”便映入眼帘。它尽管是一个并无蓝色装饰的意大利式的露天广场, 可是人们在这里能够仰望蓝色的天空, 俯身可以见到蓝色的大海, 故命名为“蓝厅”。因为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就在这里隆重举行, 所以成为瑞典最引人注目的建筑而享有盛名。市政大厅内还有一个光装饰就耗资3000多万美元的“金厅”, 是每年主办诺贝尔奖评选之后舞会的场所。它纵深大约25米, 四周墙上的一幅幅壁画用1800万块约为1厘米见方的各种彩色玻璃块镶嵌而成。左边墙上的壁画气势宏伟, 反映了瑞典历史的巨大变迁。右边墙上的壁画以瑞典历史上著名人物的肖像为主, 歌颂了民族的精英。在正中墙的镶嵌壁画上, 端坐着一位神态俊逸的女神。她的脚下有两对人从左右两边向她靠近, 他们分别是欧洲人和亚洲人。这幅艺术作品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寓意深刻。它告诉人们, 斯德哥尔摩是由梅拉伦湖和波罗的海的结合而诞生的, 已成为世界各地游客趋之若鹜的地方。
在斯德哥尔摩城里, 大小教堂比比皆是。要说出准确的数字, 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游客们在市区的游览图上能找到的就多达百座。教堂的房子都比较古老, 很有些年代。最早的布鲁斯教堂建于1160年, 饱经风霜, 是这座城市历史的“见证人”。至于最新的教堂, 大都建在上个世纪初。教堂的设计和建筑充分体现出瑞典人的勤劳和智慧, 令人叹为观止。每一座教堂都算得上是一件“艺术品”, 外部气势磅礴, 内部精雕细刻, 而且一座教堂一种风格。今天的年轻人虽然对宗教的兴趣远不如他们的前辈那么浓厚, 但在进行洗礼、婚礼、丧礼的“三礼”活动时, 还是会上教堂去。
斯德哥尔摩的传统建筑物遵照一定的模式, 很有讲究:它们的墙基用大块的花岗石垒砌而成, 坚固耐用;上部都是尖顶塔楼, 别具一格;外部装饰变化多端, 艺术性强。根据市府有关部门的规定, 凡是公共建筑物, 施工部门用于艺术装饰的费用必须占总预算的1%。由于每幢传统建筑物都留下了落成日期, 因此很好辨认是哪个世纪的房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斯康森露天民俗博物馆”, “斯康森”是瑞典文“多角堡”的意思。它于1891年建成, 是世界上民俗博物馆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 从多种角度向人们展示了瑞典昨天民俗生活的缩影。“斯康森露天民俗博物馆”的面30余公顷左右, 里面150幢古朴的建筑错落有致的分布在风景秀丽的山坡上。其中有地处南部斯格耐的草顶木房或砖房, 有生活在北部的拉普族的圆锥形木屋, 有上面盖着尖塔和钟楼的教堂。参观者可以由身着艳丽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带领和指引, 沿着山间小道缓缓而行, 进到房舍里。屋内陈设的家具、灶炉、农具、纺车和生活用品也都原封不动地保持着昔日的模样, 房舍的“女主人”身穿自己民族服装, 以古老的方式为参观者织布或编织, 详细解释她们故乡的器物和风俗习惯, 生动地展示了瑞典500年内的生活情景。以一座古老的院落为例, 房屋由粗大的树干构筑而成, 桌子用树干为材料拼钉, 其他生活用具也都离不开木头, 所有的陈设简单实用, 瑞典中世纪的民居风貌可见一斑。
“斯康森露天民俗博物馆”现在已成为瑞典重要的文化娱乐中心, 各种艺术展览经常在这里举行, 音乐和戏剧的演出更是没有间断过。特别是每年到了瑞典传统的仲夏节和露西亚女神节, “斯康森露天民俗博物馆”更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从全国各地涌向这里, 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 度过美好的时光。据统计, 每年来“斯康森露天民俗博物馆”旅游观光的人数超过300万, 比斯德哥尔摩的总人口还要多。
在斯德哥尔摩市郊的著名旅游胜地皇后岛上有一个中国宫, 这是一座中国式宫殿与法国洛可可式建筑的融合体, 东方建筑的典雅与西方建筑的华丽兼而有之, 真可谓是中西合璧, 交相辉映。它最早建于1753年, 当时瑞典国王福雷德里克为了庆祝王后乌尔里卡7月24日生日, 决定建造此宫。10年之后, 国王下令重新修建中国宫, 要求以木石结构将原来的本质结构取而代之, 并且扩大规模。到了20世纪50年代, 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翻修。
中国宫仿照中国宫殿的设计, 建筑为弓形, 宫顶刻以雕龙, 但无琉璃瓦。位居中央的是主殿, 每层分为前殿和后殿, 分别有5至6个房间。在主殿的左右, 各有一侧殿, 用回廊与主殿相连。在宫殿门窗的两侧, 以中国式图案组成边框, 书写有中国对联。室内摆着瓷花瓶、漆盆、象牙宝塔、泥人、宫灯、文房四宝和茶具等, 所有的陈设差不多都是中国的传统样式。至于四面的墙壁上, 则挂满了中国山水花鸟鱼虫的条幅和画轴。离中国宫不远, 还有一个名叫“广州村”的地方, 由十几座木屋组成。它和中国宫时同兴建, 曾经是国王和王后的“工业村”。实际上, 它只不过开设了几家铁器作坊而已。现如今, 这里的房舍经过修葺后, 已成为标准的居民住宅。
时至今日, 在城内还可以找到具有中世纪特色的不规则的街道。最古老的市区位于国王岛上的“老城”, 地处市中心, 什么老皇宫、老广场、老街道……应有尽有, 充满了中世纪的情趣。与法国金碧辉煌的王宫不同, 瑞典的王宫显得素雅简约。老城区的历史长达700多年, 因免受了战争破坏而完好无损, 仍然保持着当年的风貌。“老城”是游客争相一睹之地, 街道由石头铺就而成, 路面狭窄, 最宽5至6米, 最窄的地方仅90厘米。街道两旁房子的色调多以橙色、黄色为主, 几乎全部是13至19世纪的建筑物, 上面装饰着浮雕和石刻, 真可称得上“老古董”了。在这里, 昔日的遗迹处处可见。500年前的地下室和墙垣, 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位于中央广场的一口石井, 据说是当年供居民使用的唯一的淡水井。“老城”有一条很有名气的步行街, 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1公里长的街道两旁商店挨着商店, 各种各样的手工艺纪念品琳琅满目。街上人来人往, 熙熙攘攘, 如同农村赶集似地热闹非凡。当地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到了斯德哥尔摩而不去“老城”逛一逛, 等于白来一趟。
80多年前,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也曾经和北京一样, 大片地拆除老屋, 盖新房。可是到后来, 在专家和市民的一片反对声中, 市政当局终于醒悟过来,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住手不干了, 好不容易保留了城市最中间部分的0.8平方公里的老房子。随后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手段, 现在还限制机动车进入。今天, 在斯德哥尔摩市民的心目中, 这个0.8平方公里的“老城”是最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地方, 成为这座城市“悠久历史”的印记。
保持本色古堡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 形状酷似一把小提琴。正如奥地利国歌所唱到的那样———“山峦叠嶂的国土, 江河之畔的国家”, 在这个高山国家里, 山地为全国总面积的70%, 东阿尔卑斯山脉占了国土的三分之二。奥地利森林覆盖率高达40%, 它的著名森林位于首都维也纳西郊, 绵延40公里, 给大片的山岭披上绿装。树木品种繁多, 有柏树、云杉和蓝杉等。东南部是一片2000多公顷的洼地森林, 珍禽异兽时常出没其间。与匈牙利交界的诺吉勒湖是中欧最大的草原湖, 它海拔113米, 总面积320平方公里左右。诺吉勒湖岸边层层围绕的芦苇丛宽度可达5公里, 成为300多种鸟类栖息的天堂。据统计, 在此筑巢、觅食的鸟类多达数以万计, 其中有苍鹭、琵鹭等沼泽地常见的鸟类。
奥地利是欧洲乃至世界的“音乐王国”, 几个世纪以来, 许多音乐家、诗人、画家在这个美丽的国家度过了漫长的时光, 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约翰·施特劳斯的名曲《蓝色的多端河》和《维也纳森林的故事》以及贝多芬《美丽的磨坊姑娘》等, 就是音乐家们在多瑙河畔诗歌般的田园幽境中触景生情, 灵感迸发, 写就而成的。《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描述了鸟儿啼唱、流泉淙淙、微风低吟、空气芬芳的人间仙境, 给人以美的享受。人们在欣赏这首著名乐曲时, 眼前仿佛出现了由巍峨壮丽的阿尔卑斯山脉、一望无际的森林、星罗棋布的秀美湖泊和古朴雄伟的城堡构成的景色迷人的国度。
在奥地利如此美丽的田园风光中, 年代久远的古堡处处可见, 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古堡里完整地陈设着公元12世纪到19世纪的古物, 什么木器、吊灯、绘画作品……真是应有尽有, 目不暇接。
以布尔根兰州为例, “布尔根兰”的原义为“城堡之地”, 至今全州境内还有68座城堡, 是奥地利城堡最密集的地点。每个城堡的背后, 都流传着动人的故事与传说。
在东南部的施蒂利亚和勃艮兰这两个州, 分布着18座风格各异的古堡, 真实地记录着奥地利悠久的历史文化。近年来, 当地政府和古堡所有者重新修葺了这些残旧的古堡, 形成了著名的“古堡一条街”。前来“街”上观光旅游、领略古堡风情的人群络绎不绝, 令那些对欧洲历史和古城堡感兴趣的游客常常流连忘返, 产生时光倒流的感觉。
这些古堡每一座都有上百年的历史, 无论是建筑风格, 还是内部装潢, 或者餐具饰品, 都保留着当时的印记。它们像是一座座历史博物馆, 充分体现了欧洲的传统建筑和文化。
其中“居兴堡”的历史最为悠久, 它建于公元12世纪, 坐落在一个200米高的死火山口上。“居兴堡”最初只是一座结构简单的防御设施。到16世纪时成为著名的巴提亚尼家族的财产, 被扩建成了防御奥斯曼帝国入侵的要塞。今天, 重修后的“居兴堡”仍然保留着它的原始状态。游客们站在长满青草的破旧城墙上, 遥望四周的平原, 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瑞格斯堡”号称“最坚固的要塞”, 可算得上是要塞城堡的典范。它位于400多米高的峭壁之上, 各种防御设施配备齐全。有趣的是, 堡内还有能够耕种的良田和可以饮用的井水。堡外只有一条通往山下的道路, 在当年可说得上是易守难攻。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曾多次围困“瑞格斯堡”, 但每次都是大败而逃, 损失惨重。作为一座从未被攻克的城堡, 它成了奥地利人民的骄傲。
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周围, 也耸立着许多古堡。在多瑙河畔一个名叫“瓦壕”的最美地段, 有分别建于11世纪和12世纪的“顿施坦古堡”和“阿施坦古堡”两个古城堡。
“嘎施坦古堡”于1155年正式命名, 它早在罗马时代就有雏形存在。1592年在土耳其入侵时古堡曾毁于战火, 17世纪得以重新修建。它多易其主, 现为阿里斯家族私产。在“嘎施坦古堡”狭窄的人口处, 立着一块作为古堡标记的大石头。进古堡参观访问的客人都会用手轻轻地摸一摸那块石头, 一方面表示对古堡主人的友好之情, 另一方面祈求自己平安无事。
“卡施坦古堡”耸立在高山之巅, 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古堡。厚厚的城墙, 高高的塔楼, 拱形的门楼, 坚固的窗洞, 中世纪的武器库, 尖顶的教堂……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早在1115年, 在“施坦古堡”的原址就有一个古堡。后来, “维氏”家族在废墟上建起这个典型的中世纪古堡, 现已成为奥地利著名的旅游景点。
从14世纪起, “拉克森堡”就成为皇帝哈布斯堡家族的夏宫和狩猎的场所。到18世纪, 女皇玛丽亚·特蕾希亚对老宫殿重新修建。
“舜布勒城堡”始建于10世纪, 17世纪经过改建, 被公认为是多瑙河畔最美的古堡, 也是奥地利最为古老的城堡之一。
奥地利政府爱护自然, 尊重历史, 十分重视古堡的保护, 将其视为本国悠久历史和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将这些古城堡 (包括里面的古物) 出售时, 价钱低得不可思议, 只要1奥地利先令 (约合人民币1元) 。令人不解的是, 售价如此“便宜”的古堡却无多大的吸引力, 一般的人不敢问津。究其原因, 在于购买古城堡时, 买主毫无例外地务必接受一个附加条件:任何人无权翻新和改造古堡, 所能做的仅仅是修缮和加固的工作, 以保持古堡的原貌。显而易见, 把“一先令古堡”买下来容易, 可是日后要担负的维修费用却是难以计数。正是在这种“保持本色”理念的支配下, 奥地利的秀美森林、古朴城堡、千年小镇和百年老店等, 才得以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
全民动手建古城
波兰的首都华沙是一座世界名城, 始建于公元13世纪, 当时是维斯瓦河渡口上的一个中世纪市镇。15世纪中叶起发展成国家的中心和马佐夫舍省的省会, 1596年定为波兰的首都。在波兰语中, 华沙为“华尔沙娃”。当地流传着一个古老而有美丽的故事:一对名叫华尔西和沙娃的男女恋人, 勇敢地抗争国王的阻挠, 最后终于结成夫妻。人们对这对青年恋人的勇敢精神十分敬佩, 便以他们的名字命名这座城市, 后来简称为华沙。
历史上的波兰可谓多灾多难, 饱受创伤。在1655年至1657年的一场战争中, 这座古都遭到严重破坏, 以后几个世纪中又多次被异族占领和统治。二战前, 法西斯头目希特勒曾经猖狂地叫嚣说, 用不了几天的时间就可以把波兰从地球上抹掉。结果华沙几乎被夷为平地, 全城85%以上的建筑被毁, 富丽堂皇的古典建筑几乎荡然无存, 仅剩下残垣断壁, 一片焦土。有的人曾经断言:“华沙不会重现在人间, 至少100年内是没有希望的。”
然而, 事实做出了相反的回答。面对着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富有爱国心的华沙大学建筑系的老师和学生们积极行动起来。他们自发地停止了一般课程的教学, 全身心地投入到全面测绘整个华沙古城区的活动之中。他们在对每条街道和每幢建筑物进行认真测量的同时, 还极为详细地绘制了街道位置、建筑物各个立面造型和色彩的图纸, 无一遗漏地精确记录了所有的细部。为了安全保险起见, 这些宝贵的图纸和资料全部被藏到山洞里。在战后重建华沙时, 苏联人提出按他们的模式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全新的华沙。然而华沙人坚决反对, 纷纷要求按照古城原来的模样重建。华沙大学的师生从山洞里搬出老城的图纸, 摆放在街头展览, 广泛征求意见。最后, 市民们终于达成了共识:恢复古城原有的风貌。
消息传开, 群情振奋, 30万流浪在国外的波兰人回来了。在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 人们有钱捐钱, 无钱出力。清理废墟的现场热火朝天, 参加劳动的不但有身强力壮的中青年, 还有老人、妇女和儿童。由于全民参与, 齐心协力, 一座和战前一模一样的华沙古城拔地而起, 令人叹为观止。被这种“华沙速度”所震撼, 世界遗产组织将其作为一个特例, 把重建的华沙古城列为世界遗产。该组织高度评价道:二战时期, 18世纪的历史名城———华沙, 八成以上的历史建筑遭到毁灭。二战之后, 华沙人民用长达5年的时间重建家园, 修建了教堂、宫殿和贸易场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华沙的重生是13至20世纪建筑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1945年华沙摆脱法西斯的魔掌之后, 便按原样重建城市, 不仅保持了中世纪古城的风貌, 而且兴建新市区, 不论规模还是水平都超过了战前。在重建过程中, 对历史古迹的保护和修复给予了格外的重视, 战前市内900多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 差不多都进行了修复和装饰, 昔日的宫殿、教堂、城堡等显得更加巍峨壮观。
今天, 华沙依然保持着老城和新城的格局。老城区地处维斯瓦河西岸, 各种历史纪念物、名胜古迹, 宏伟的宫殿、巨大的教堂, 各式各样的箭楼、城堡等引人注目。中世纪的红色尖顶建筑群四周被红砖砌成的13世纪的内墙和14世纪的外墙所环绕, 高耸的古式城堡屹立在四角, 气势磅礴。古城南侧的华沙王宫, 又叫华沙城堡, 建于1572年, 平面呈五边形。宫内收藏有大量的珍宝和艺术品, 被誉为“波兰民族文化纪念碑”, 波兰历史上最有名的画家扬·马特伊科描绘波兰历史的油画陈列在王宫画廊里。巴罗克式建筑克拉辛斯基宫、瓦津基宫、圣十字教堂、圣约翰教堂、罗马教堂、俄罗斯教堂等著名的古老建筑美丽壮观, 有波兰古典主义建筑杰出代表之称。维斯瓦河畔的美人鱼青铜雕像是华沙的“守护神”, 寄托着波兰人民对自由、幸福的渴望, 已被绘制成华沙的城徽图案。在华沙城堡广场, 1644年建立的巴洛克式样“齐格蒙特三世纪念柱”巍然耸立。据统计, 市内有900多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物, 迄今已修复和装饰了近700多座, 使华沙成为欧洲保持着中世纪轮廓的城市之一。
在新城区, 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 居民住宅区环境幽雅。美丽的维斯瓦河由南向北静静地穿过市区, 两岸树木葱郁, 碧草如茵。市区有近70个大小公园, 绿化面积达130平方公里, 人均占有绿地面积78平方米, 整座城市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
认真规划护古都
波士顿、斯德哥尔摩、奥地利和华沙保护古都风貌的做法值得称道, 对我们不无启发。
北京的古城墙在上个世纪50年代被拆除殆尽, 现在我们才意识到当时设有听从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梁思成先生的宝贵建议, 做了蠢事。而近年来, 随着马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宽, 加之旧房危房改造迅速向市中心推进, 北京老城区内的胡同和四合院正面临着被大规模、成片消灭的“厄运”, 我们又在做一件荒谬的事情。照此下去, 不出几年, 北京人、来北京出差的人、国外的旅游者将会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提出一个迷惑不解问题———“这还是北京吗?”想当年, 在纵横交错的胡同里, 典型的四合院内有天棚、鱼缸和石榴树等, 充满着浓浓的老北京味儿, 给人以无限温馨的回忆。的确, 作为对一座帝国古都的改造, 必须改变在老城区修建宽马路这一建设思路, 城市新的道路建设, 应该避开老城区。
令人欣慰的是, 根据有关专家的建议, 政府已决定从2006年起, 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北京市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市文物局和市规划院等有关部门经过研究, 出台了保护古都风貌的规划。去日无可返回, 来日还可把握, 让我们为保护北京的古都风貌而共同努力吧!
公共外交与国家的海外利益保护 篇2
首先,政府外交未必能充分保障国家海外利益。随着“一带一路”、对外基础设施援助、企业“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中国海外利益保护的问题愈加突出。随着国家对外经济合作链条的延伸,国家的海外利益的分布也将到达世界各地,从政治关系友好的国家到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从驻外使领馆可以方便照顾到的外国首都和大中城市,到远离政治中心的社会基层。国家的利益分布越是扩展到广阔而偏远的地区,其经济利益和人员安全保护越是困难和复杂,很多情况下既不完全决定于两国政府间关系的好坏,也不是靠强大国力就必然能够得以保障。就拿缅甸问题来说,中国和缅甸数十年来保持着良好的政府间关系,中国在缅甸有石油、矿产、水电等重大战略性投资,也拉动了缅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然而,由于克钦武装和缅甸政府的矛盾关系,中国在缅甸北部建设的大型水电站项目一直得不到安全保障。近年来,随着缅甸内部政治局势的变化,缅甸政府突然宣布暂停建设密松电站,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相比之下,美国近些年在伊拉克的困境更加极端。伊拉克政府是2003年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以后帮助成立的,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影响。可以说,美国和伊拉克政府有特殊关系。但是十多年来,美国的财产和人员安全在伊拉克绝大多数地区得不到基本保障。在类似上述的情况下,由于他国内部政治波动、失调甚至失控带来的本国利益损失,政府几乎没法通过传统的外交手段来加以充分保护——无论是采取外交交涉、照会甚至是军事干涉。很多海外利益危机的来源和危机的处理,都可能不在政府层面,而在外国社会力量之中。
第二,公共外交有一种特殊的社会接触功能。传统的政府间外交,都是政府官员之间按照规范的外交程序、在一定的外交场合,实现国家利益的博弈、交换或者共赢。公共外交的兴起则是政治民主化、全球化等发展的结果,强调外交要同外国社会和民众沟通、传递信息、影响看法,从而促进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因而,公共外交作为一种特殊的外交手段,实际上在政府间关系之外,实现了对外国社会的直接接触——无论这种接触的方式是信息传递、对外援助还是文化交流。甚至可以说,公共外交要产生效果,就是要着眼在有效作用于他国内政。当然,公共外交影响他国内政的方式更加间接和柔性,人文交流等活动还会夯实双边关系的社会基础,产生对双方都有利的结果,不能等同于刚性和对抗性的“内政干涉”。如果中国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运用公共外交的社会接触功能,就能够解决一个近年来越来越困扰中国外交的问题:在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基础上,如何实现对其他国家进行更深入的接触和影响,更好地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第三,公共外交在国家海外利益的保护方面可以发挥特殊作用。公共外交的社会接触,是要和外国的社会力量交朋友,这既有利于双边外交关系的大局,也可以服务于国家在当地的利益发展和保护。从利益发展来看,公共外交可以为双边经济合作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在宏观上提高当地市场对中国公司和产品的认可度,以良好国家形象为企业发展提供“公共产品”。从利益保护来看,公共外交可以通过沟通、援助等手段,在当地社会和民众中营造对本国利益有利的安全小环境,在局部排除反华舆论的干扰;和当地社会力量交朋友,还可以在危机发生时动员这些力量协助保护本国利益;公共外交从对方社会组织、地方团体等基层了解到的信息,可以补充上层的信息沟通,帮助国家和企业提前预判安全风险。
因此,为了发挥公共外交的社会接触功能,协助保护国家的海外利益,应该加强以下工作:一是要让公共外交实现充分的社会间接触,为民间机构特别是专业机构搭建更丰富的对接平台,淡化政治刚性特征,在不“干涉内政”的情况下保护自己的利益。二是要把对外援助落实到外国社会基层,让当地人感受到切实好处,推动建立对华友好的舆论氛围。三是针对分布有国家海外利益的地区,进行专门的社会结构和风险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区域性公共外交方案。四是加强政府和企业外派人员的公共外交能力的提升,这涉及转化思维和表达方式,应当有专门的培训体系和规范性要求。
论中国公民海外安全保护的完善 篇3
以近些年为例, 2004年中国公民处境人数是2850万人次, 2005年达到3102万人次, 2006年达到3400万人次, 2007年开始就突破了4000万人次, 前外交部长李肇星预计到2020年, 中国公民每年出境人数将超过1亿人次。有学者经过统计和分析将海外中国公民面临的安全分为三类, 一类是直接威胁生命安全的风险, 具体细分为治安不稳带来政局动荡、杀人抢劫、盗窃欺诈, 车祸、海难或者空难等交通事故等。第二类是对生命安全有一定的威胁,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风险, 如偷渡、非法移民、警察执法不当、或者船只被扣。第三类是没有威胁生命安全, 只是造成经济损失的危险, 比如入境受阻、劳资纠纷及留学纠纷。
2 改革开放后海外公民的保护
2.1 法律上的完善与进步
2.1.1 国际条约与双边协定的加入和签订
改革开放后, 1979 年7 月中国加入《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 中外领事关系进入全面发展阶段, 意味着中国对于海外公民的保护有了最基本的国际法的依据和支持。1980年9月17日, 中国同美国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领事条约》, 从该条约的签订, 至2002年7月2日中国和尼日利亚两国政府领事协定的签署, 中国先后与外国签订、修订或重签了41个领事条约或协定。这些条约或协定, 均对领事职务的范围及领事保护的内容作了具体规定, 为中国开展领事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1.2 国内法的制定
1978年, 宪法做出了重大修改, 1982年,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 (宪法) ) 第50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 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1982年4月13日, 国务院发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以及相关法规, 确定了中国公证是“国家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 依法证明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 以保护公共财产, 保护公民身份、财产上的权利和合法利益”、“中国驻外国大使馆、领事馆可以接受在驻在国的中国公民的要求, 办理公证事务”等原则。
1985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同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2号公布、1986年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以及相关法规, 确定了“中国公民、外国公民出入或入出中国国境的权利和义务”等。
2000年12月28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同日主席令第42号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 确定了“中国和外国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引渡合作”、“中国和外国之间的引渡, 通过外交途径联系。中国外交部为指定的进行引渡的联系机关”等原则。
2.2 组织机构的完善与进步
目前, 我国在外国设立的领事机构共有60 多个, 加上外交机构总共有220 多个, 外国在中国内地设立的领事机构有79 个, 在港、澳地区设立的领事机构有118个, 中国同外国签订的领事条约、互免签证协定共约有140 多个。中国与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越南、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定期的领事磋商机制。领事司从建国初期礼宾司下设的一个处发展为现有150 多名干部, 90 多位雇员的外交部第一大司。各驻外使领馆有大约600 名领事工作人员。形成了以外交部领事司为中心, 内有公安部、地方省级外事办公室, 外有驻165 个国家大使馆和驻全世界64 个中心城市领馆组成的领事工作网络。
2.3 领事保护指导思想的转变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在1979年加入《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后, 中国对海外公民的保护已从封闭型的内部规定逐步向开放型的公众服务转变。1994年3月, 中国外交部领事司编写了《领事保护工作指南》。该指南在《前言》称:《领事保护工作指南》仅供中国驻外使领馆内部使用, 外交态度和措施还处在保密阶段, 因此, 在海外的中国普通公民难以了解中国的外交保护措施, 在利益受到侵害时, 很难及时取得中国使领馆的帮助。
1997年, 中国外交部领事司指导驻外使领馆妥善处理了大量涉及在国外的中国国家、法人、公民,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台湾同胞的领事保护案件;1997年, 阿尔巴尼亚发生内乱时, 中国政府请求希腊政府派军舰接回100多名侨民;香港回归后, 及时、妥善处理了数起较大涉及香港中国公民的领事保护案件, 为有效地帮助在国外的中国公民获得中国驻外使领馆的领事保护和服务, 外交部还指示驻外使领馆对外印发《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2000年, 外交部首次出台了《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 在2003年和2007年又重新进行了修订, 2008年6月30日, 外交部又发布了2008年插图版《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同时推出十种专题折页宣传册, 分别以旅游、商务、留学、劳务四大群体和入境受阻、遭扣押、意外事件、失踪、海外死亡、犯罪侵害六类常见问题为主体, 对文字版《指南》内容进行了分项充实, 方便公众有针对性地取阅, 力求为公民走出国门提供详尽、实用、通俗、简洁并有针对性的指南和协助。此外, 在外交部的官方网站上, 专业设置了领事服务的超链接, 并且有专业的领事保护板块, 为在海外的中国公民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来源。
中国领事保护的指导思想的转变, 体现了官本位到民本位的过渡, 从过去的单纯关注国家利益日益转变为重视普通公民的权利保护, 切实做到了“以人为本”的要求。
2.4 海外保护制度的完善与进步
2.4.1 应急协调的健全
在2004年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袭击及绑架事件发生后, 外交部迅速制定应对方案, 一方面积极寻求军方配合, 安排专机赴前方运送我遇难人员遗体回国, 一方面牵头组织跨部门工作组赴第一线,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8年10 月20 日, 韩国首尔发生纵火行凶案, 中国驻韩使馆人员迅速赶赴现场, 与韩方交涉, 并很快协助遇难者家属赴韩。目前, 外交部设立了常设的应急应变办公室, 建立了领事保护的国内协调和预警机制, 一些驻外使领馆也建立了应急机制。这对于在危险发生之后, 对海外中国公民加以救援和帮助是十分必要的。
2.4.2 预警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除了拥有在危机出现之后的良好应急协调能力以外, 为了更全面的保护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与利益, 良好的预警制度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一来可以增强安全观念和防范意识, 逐步把安全防范变为自觉行动。外交部制定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包括:不定期发布旅行警示, 建议公民避开局势动荡、治安混乱的国家和地区;对一些高危国家实行安全公告制度;通过外交部网站发布和更新《中国境外领事保护和服务指南》;通过新闻媒体普及领事保护知识, 做好宣传工作;在有条件的驻外使领馆建立侨民登记制度, 以便出现紧急情况时快速处理。这种防患于未然的做法有效的提高了普通公民的危机意识, 促使群众自身抵抗风险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风彩.中国公民的海外保护[J].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8.
[2]夏莉萍.中国外交新重点——保护中国公民海外安全[J].新视野, 2005, (6) .
[3]方亚光.唐代外事机构论考[J].中国史研究, 1996, (2) .
[4]韩永福.清代前期的华侨政策与红溪惨案[J].历史档案, 1992, (4) .
[5]丘日庆.领事法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6.
海外保护 篇4
一、能源安全风险评估和应急机制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不断快速增长,防范能源安全风险已引起各国的重视和关切。有学者认为,应从地缘政治事件影响、运输线路的稳定性、环境与气候变化四个维度来加以分析。国际社会应携手努力,为实现能源及其他资源的可及性、价格合理性与可持续供应性打造良好环境。中国应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与美欧等主要国家或地区加强联系,扮演领头角色,积极提供公共产品;二是参与运输线路尤其是海上航道的保护;三是致力于生态营造与低碳环境建设。中国需加强同亚洲利益相关方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同时借鉴欧洲经验,构建更加稳健且与防范能源安全风险相适应的金融体系。
有学者阐述了欧盟对能源安全风险的认识,认为随着能源需求量日益上升,欧盟面临的供应竞争与威胁也不断加大。为应对俄罗斯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挑战,欧盟成员国需加大国内能源开发力度,尽力实现能源进口的多元化,并通过技术提升来改进能源使用效率。为应对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在考虑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欧洲在非传统天然气开采方面需保持谨慎态度。总体上,尽管面临挑战,欧盟并未陷入能源困境,今后要考虑长远需求,通过与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强化合作,出台转型性或改造性政策,努力影响世界能源市场。
有学者从法律视角出发,认为现阶段中国应积极利用双边投资条约来化解海外能源投资风险。目前,中国能源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主要面临遭受偏见与质疑、征收与国有化以及战争与内乱的风险。鉴于中国已与外国签订了100多项双边投资条约,因而需要更加注重平衡自身利益,通过双边投资条约来保护海外能源资产。具体而言,中国需要在明确国有企业海外投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按照合作开发、跨国并购、贷款换资源等不同投资方法制定相应的利益保护措施,对主要投资风险与争端做好预防与处置安排。
有学者通过回顾两个世纪来英国、日本、美国、苏联对大西洋、印度洋、波斯湾等海上能源运输线的垄断与争夺,强调保护海上运输线路在维护海外能源利益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并认为中国参与对印度洋、马六甲海峡等海上运输线的保护有利于其维护地区利益与能源安全。甚至在中东地区,中国也可适当参与排雷和打击海盗活动。
二、西亚北非地区能源安全
西亚北非地区是全球能源的主要供应来源地,同时充满地缘政治风险并对区域内能源安全形成重大影响。有学者分析了大中东地区的主要地缘政治风险,认为该地区的主要冲突点仍是冷战遗产。在意识形态作用下,俄罗斯仍在保护自己的盟友。作为中东老牌大国,伊朗油气资源丰富,且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站在什叶派穆斯林立场上对抗美国。以色列受益于伊朗的资源,两国事实上拥有共同利益。以色列屡次欲与伊朗妥协,但因伊朗与美国关系不佳,伊以关系也未能正常化。此外,伊朗与土耳其也相互猜忌。预计伊朗不会持续发动资源战争,转而依赖土耳其和中国,在核能力发展方面会与西方国家加强谈判,谋求妥协。
有学者指出,中东过去50年始终是世界能源版图和权力的中心。但21世纪以来,全球能源格局发生了若干变化。美国开发了页岩气与致密油,加拿大开发出油砂,巴西也在尝试开采深海油气,这对中东的能源权力结构造成了冲击。因此,需要思考美国在西半球能源供应状况的改善对中国的意涵。也有学者认为,中国对中东能源依赖度的提高将使自身面临诸多风险,如海上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恐怖袭击风险、投资目的地国的腐败状况等。中国应当发挥巨额外汇储备在能源市场中的作用,同时为外资进入油气行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除确保海上通道畅通外,中国还需花大力气保障陆路油气基础设施特别是长距离管线的安全。
有学者专门分析了西亚北非恐怖主义风险对该地区能源安全构成的威胁,认为许多国家内部都存在足以引发动荡的力量,如土耳其的库尔德人,伊拉克境内的“基地”组织分支,以及利比亚南部地区的武装势力等,当前叙利亚国内的乱局也使部分恐怖组织获得了合法地位。从总体上看,西亚北非的恐怖主义风险正在上升,沙特南端靠近伊朗的地区、也门南部阿比扬地区都存在激进的恐怖分子,恐怖主义力量在西亚北非呈现出星星点点的蔓延趋势,亟须各国政府采取有效行动。
有学者指出,中国应坚持实施多元化战略来保障能源安全,既要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政策,与油气生产国及相关国家保持双赢合作关系,又要立足自身,在国内想办法,抑制进口量的过快增长,同步实施油气进口的多元化战略,实现多供应源、多通道进口。在这方面尤须加强中阿合作,稳定中东油源。办好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对于巩固和提高中阿能源合作水平意义重大。拟议设立的银川能源交易所可从煤炭交易起步,逐渐走出国门,进入国际能源市场。此外,上海自贸区也不妨引入中东的石油资本。
三、中亚地区能源安全案例
中亚地区油气储量丰富,地缘战略地位重要,是大国竞相博弈的场所。2014年美军撤离后,阿富汗安全局势变化是否会对中亚国家与大国在中亚的能源利益造成直接影响?有学者认为,中亚的能源利益不会与阿富汗的安全形势形成密切关联。总体而言,中亚国家都在苏联解体后建立起世俗政权,不大容易受到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冲击,宗教激进主义对中亚国家没有太大吸引力,他们更想成为土耳其式的世俗伊斯兰主义。因此,中亚的能源形势更多取决于中亚国家内政情势的演变。目前,中亚国家与外国能源企业的关系已发生变化,但基本没有改变合作共赢的格局。
nlc202309040456
有学者专门分析了中亚国家内部的三大政治风险:一、制度缺陷,政府透明度较差,行政与司法体系不成熟,经常被政治化;二、政府官员经商现象严重,过程缺乏透明度;三、政治优先方向不断变化,对能源领域投资者提出挑战;四、政府强调经济多元化,外国投资者不再过于依赖油气领域。未来几年,中亚五国中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都将面临领导层交接,外国能源企业因此会面临复杂的投资环境。尽管能源断供的可能性很小,但与总统继承相关的不确定性依然很大。
有学者基于中亚高加索地区地理环境与油气管道分布的描述,强调了该地区能源供应国也有自身的安全需求,认为他们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油气储量没有苏联解体初期宣传的那么多;二、大部分油气资源为西方企业控制;三、资源开采条件恶劣,投资环境不理想;四、领土争端不断,如纳卡冲突、俄格冲突、里海划界问题等。而中亚高加索地区国家亟须应对的能源安全风险则包括自然灾害风险、社会政治风险和地缘政治风险。此外,国家间能源债务与跨境水资源纷争也可能影响该地区的能源安全。
有学者探讨了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的特殊意义。作为开放的多边合作项目,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既缓解了中国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有利于中国能源运输安全与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同时也符合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管道起始国及过境运输国的国家利益。由于政治意涵不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可增强上合组织成员国开展多边经济合作的信心。还有学者对塔吉克斯坦跨境水资源开发问题进行了思考。塔吉克斯坦人均水能资源与淡水资源均居世界第一。为蓄水发电,塔吉克斯坦在境内建造了数十座大中型水电站,这导致它与阿姆河下游国家因农业灌溉用水问题发生矛盾,而开凿卡拉库姆运河则使咸海发生渐趋枯竭的生态危机。塔吉克斯坦利用跨境水资源亟须寻求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建议今后在妥善续建大型水电站的同时,大力发展小型无坝水电站,支持推广节水农业和膜下滴灌技术,积极开发地下水资源和矿泉水资源,并引流萨雷兹堰塞湖水,减少隐患,接济咸海。
四、中欧能源安全合作展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能源安全面临系统性问题与风险,主张通过国际合作与协调,将挑战有效转化为机遇。中欧在能源领域合作空间巨大,但需加强相互间了解,增进互信。有学者指出,中欧之间的政治体制与文化差异导致双方在能源安全认知和理解上也产生差别。中国首先着眼于能源供应的安全,致力于实现满足能源需求、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三大目标。同时,中国习惯自上而下制定政策,同时又有各省市相互平行的法律法规。因此,促进中欧能源安全合作需要双方超越文化差异进行沟通协作。
有学者认为,发展低碳能源可以成为未来中欧能源安全合作的新方向。目前,中欧对海外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都很高,同时,双方能源消费结构也很不合理。在化石能源价格高企的背景下,中欧可相互借鉴节能减排经验,尝试通过扩大低碳能源应用来携手实践低碳计划。也有学者认为,当前中欧能源安全合作机制仍不够充分,很多事务亟须共同行动。中欧能源安全合作应区分轻重缓急,将一些工作当成重要起点,比如为能源企业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共同保障非稳定国家内能源企业职工的安全,相互交换对地区和有关国家局势、风险的分析结果,通过二轨对话形式缩小议程范围等。今后,中欧双方还可进一步借助国际组织达成的多边协议来共同营造稳定的能源供应环境,并以此促进区域间与国家间的合作。
海外购物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 篇5
当世界其他地区经济陷入大衰退时, 中国经济仍保持稳定向上的发展势头。经合组织发展中心经济研究与战略部主管卡尔·达尔曼表示, “假如以购买力平价计算, 1980年中国经济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仅为2%, 现在是15.5%。”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的成功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版图。改革开放的红利不仅帮助了中国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也帮助了中国老百姓脱贫致富, 使其购买力、消费能力大大提高。
近几年来,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电子商务全球化发展, 中国人购买、使用海外商品的情况呈爆炸性增长。
据全球最大的退税机构环球蓝联发布的报告称, 2012年, 经由环球蓝联完成的退税交易量达到了2 300万笔, 而其中中国游客的退税购物金额更是达到了30亿欧元 (约合人民币244亿元) , 中国也以25%的份额成为了全球消费最多的国家。
据环球时报报道, “双十一购物节”使得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网2012年单日出现191亿元人民币的销售业绩, 令世界错愕。预计今年的“双十一”销售额将达300亿元人民币。美国媒体感叹中国的“双十一”单日的销售规模已经赶超美国两大网上购物日, 预计电子商务将助力中国在2015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市场。
国外的商品物美价廉, 成为中国人民的购物首选。出境旅游购物、网上海淘、网络代购成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型购物方式。随之产生的法律问题, 诸如“货不对板”、“缺斤少两”、“乱收费”、“投诉无门”呈现新的变化, 诉讼难度和执法难度大大增加。本文旨在对海外购物的方式进行分析, 厘清各方的法律权利和义务, 尝试提出完善该方面法律制度的建议。
一、海外购物的具体情形及危害分析
(一) 海外购物的方式
1. 出境旅游购物。
购买海外商品, 最传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出境旅游, 在当地购物。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发布的《2013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显示, 2012年, 我国国际旅游支出高达1 020亿美元, 约占全球出境游消费总额的9.5%, 超过了德国和美国, 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消费国家。
根据2013年4月25日颁布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旅游活动并通过安排购物或者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不得安排另行付费旅游项目 (经双方协商一致或者旅游者要求, 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的除外) 。新旅游法的生效, 使得海外购物过程中消费者、销售者的权责更为清晰。
海外购物, 消费者直接向销售者购买商品, 享受服务, 取得商品的所有权。法律直接约束买卖双方, 按理应该更有利于消费者。但事实上, 有些不法商家摸准旅游客“不走回头路”的心态, 用次品冒充上品, 用快过期产品代替使用期内的产品进行出售, 或者夸大产品功能作出与商品不符的宣传。因为路途遥远、适用法律不一样、诉讼成本大, 旅游客购买了有问题的产品后, 一般都不会选择回原购买地进行更换、追讨赔偿。所谓“哑巴吃黄连”, 有苦自知。
2. 网上海淘。
海淘, 即海外或境外购物, 就是通过互联网检索海外商品信息, 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 然后填上私人信用卡号码, 由海外购物网站通过国际快递发货, 或是由转运公司代收货物再转寄回国。
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 分为直发型和转运型两种。直发的网上海淘, 是指消费者直接在海外购物网站注册自己的账号, 挑选商品, 填写自己的收货地址, 用信用卡付款并支持直接邮寄到中国。转运的网上海淘, 是指消费者在海外购物网站注册账号, 用信用卡支付商品的价款, 填写转运公司提供的外国收货地址, 商家负责将货品送到转运地, 转运商负责把商品运到中国消费者的手上。
这种新型购物方式, 笔者曾经亲身体验过。几个月前, 笔者从美国某百货网站购买了好几样商品, 根据网站显示, 商品价款约1 000元人民币, 关税折合约270元人民币, 运费约240元人民币, 合计1 510元人民币, 承诺直发中国。但是, 网站把货物交付给承运商, 货物还在美国之际, 承运商已经向我的信用卡预扣780多元人民币, 宣称为中国海关清关所用。这种信用卡预付款机制, 使得消费者有一种不清不楚的感觉, 同时增加消费者的风险。
3. 网络代购。
随着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消费者可以突破地域界限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自己心仪的商品。但是国内普通网络消费群体还很得到这一实惠。因为许多国际性的电子商务网站并没有开展针对我国的个人业务, 即使开展了针对我国的个人销售业务, 也往往收取很高的物流配送费用, 这使得国内相当一部分消费者不能享受国外网站上所提供的各种商品的打折销售或优惠服务。此外, 在国外网站购物时, 语言文字方面、贸易惯例方面都和国内购物网站存在很大的差异, 容易出现合同纠纷。网络代购, 刚好解决以上的问题。
代购, 就是找人帮忙购买你需要的商品, 然后通过快递发货或者直接携带回来。淘宝公司在其代购服务商管理制度 (2011年版) 中明确表示, 代购服务就是指由代购服务商提供的, 通过代购系统选择商品信息并进行推广, 根据买方的委托向商品供应商购买带代购商品的服务。
根据代购方是否要跨境购买商品, 网络代购可以分国内代购和海外代购。本文仅就海外代购作出阐述。
根据代购货物是否处于代购方控制之下, 可以把网络代购分为现货代购和非现货代购。现货代购, 是指代购方已经从商家处取得货物, 已经取得该货物的所有权, 可以随时根据消费者的要求寄送货物。非现货代购, 是指代购人根据被代购人提供的订单时候购置其所需商品。一般来说, 海外代购的代购服务商采用“现货为辅”的经营模式, 一方面, 紧盯产品的打折资讯, 购入性价比高、需求量大的商品, 赚取最大差价;另一方面, 为了减低风险, 在网络商铺上罗列出商品的特性情况、代购费用、国际运费等情况, 待消费者确定购买商品后, 再从供货商购入商品, 然后寄送给消费者。
无论哪种海外代购, 都要经历繁琐的货币兑换和物流运输过程, 需用时间比较长。
(二) 海外购物产生的法律关系
1. 出境旅游购物。
消费者在境外购买物品, 涉及到三方主体: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根据一般民法原理, 销售者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消费者, 而消费者支付价款给销售者, 成立买卖合同, 构成买卖关系。若产品存在缺陷, 造成他人损害, 发生侵权, 生产者承担侵权责任。产品存在缺陷是因为销售者过错, 或者销售者无法指明缺陷产品的生产者/供货者, 销售者应承担侵权责任。
由于销售者或生产者是境外企业或个人, 所以买卖关系和产品责任都有涉外成分。因此, 出境旅游购物这一行为产生涉外民事关系。在法律适用方面, 出境旅游产生合同关系和侵权行为, 跟国内合同关系和侵权行为不尽相同。
2. 网上海淘。
通过互联网检索海外商品信息, 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 然后填上私人信用卡号码, 由海外购物网站通过国际快递发货, 或是由转运公司代收货物再转寄回国。这是网上海淘的定义, 也体现该事件的流程。销售者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消费者, 而消费者支付价款给销售者, 成立买卖合同, 构成买卖关系。基于网络购物的特点, 价款不是直接交付给销售者, 而是消费者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 如淘宝、银联、VISA等金融机构, 进行金融交易。消费者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存在金融服务合同关系。
3. 网络代购。
网络代购, 根据代购货物是否处于代购方控制之下, 分为现货代购和非现货代购。有人认为, 现货代购是商品的二次转卖行为, 买卖双方之间是一种买卖关系, 形成的是买卖合同。非现货代购的标的是代购方所提供的代购服务, 消费者实际消费的是代购方的代购服务, 是服务型消费, 代购方的收益是代购行为的劳动报酬。
笔者个人认为, 这种理解过于复杂而无助于解决现实问题。首先, 现货代购的情况在现实当中发生不多。事实上, 代购方一般不理会商品价格的浮动。代购方以赚取代购费为目的, 进行代购活动。第二, 代购方受消费者指派, 出于“被委托”的初衷购买商品, 这和“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的买卖心态不一样。第三, 商品的售货服务、会员积分、抽奖活动等, 都属于消费者所有, 代购方只赚取代购费。
网络代购的主体, 包括销售商、代购方、消费者。代购方和销售者签订代购合同,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 以代购方名义与销售商签订商品买卖合同。根据民法的一般理论, 受托人 (代购方) 以自己名义处理委任食物, 其效果间接或直接归属于委托人 (消费者) 的代理, 为间接代理。
(三) 海外购物的危险分析
1. 出境旅游购物———境外购物遇赝品。
市民吴小姐随惠州市某旅行社旅行团前往新加坡旅游, 旅游过程中, 在旅行社指定购物点购买了3件18K金镶钻首饰, 共花费人民币3 000多元。然而, 回国后吴小姐将自己购买的首饰拿到市质监局鉴定, 却发现所谓“18K金”首饰是不折不扣的赝品。按规定, 18K金首饰的纯金含量应达到75%以上, 而吴小姐的首饰中金含量为0, 主要成分为铜铁。
诉讼成本大, 维权时间短。因为销售者非中国国籍, 合同侵权发生地在境外, 确证不容易。若以产品存在缺陷为由发起侵权诉讼, 还要翻查当地关于产品质量的相关法律规范。
2. 网上海淘———盗刷。
网名为“smartnancy”在网上海淘已经有一年多。期间, 她经历丢包裹、转运发错货、退运等等问题。正当她以为见过所有风浪之后, 终于遇到了海淘人的终极麻烦———盗刷。去年年底, “smartnancy”两张信用卡在3天之内连遭两次盗刷, 损失几千欧元。信用卡盗刷在国内也时有发生。但是程序复杂的网上海淘让盗刷有更多的可乘之机, 也给追偿设置了更多的障碍。
信用卡被盗刷, 根本原因是信用卡资料泄露。信用卡资料泄露原因主要有3种: (1) 购物网站或者货物运输公司泄露。 (2) 第三方支付平台泄露。 (3) 消费者本人自己的电脑终端被入侵。
消费者要证明被盗刷非本人原因, 取证相当有难度。
3. 网络代购———信息不对称。
方先生在网上一家专业代购店下单购买了一款LV男士挎包, 这款包的官网价格是795欧元, 而代购店家只收取官网价和国内快递费, 赚取的是退税的钱。与国内专柜相比, 差不多是7折价, 虽比其他一些私人代购贵, 但还是觉得这里比较靠谱。按店家规定, 下单时必须先付50%的货款作为定金, 没想到的是, 方先生等到的不是我的挎包, 而是店家的坏消息。店家称在过关时挎包被抽查并交了关税和罚款, 必须补交这部分款项才能拿到货品, 如果“跑单”, 方先生的定金也不能退回。无奈之下, 方先生只好乖乖交钱。
代购人可能操纵信息或者做出错误的评估, 获取过多差价利润, 损害被代购人的利益, 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特别是个人代购, 没有相应的救济机制的话, 一旦出了问题, 消费者往往较难达到退货、换货或赔偿的要求, 这样消费者的安全保障权、获得赔偿权、退换货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
二、建议
1.严格按照《旅游法》执法。国人出行, 尤其去欧美国家, 多选择参团出游。欧美国家的产品也是国人境外购物的首选。若旅游经营者欺诈游客、损害游客利益, 比如向游客推荐、兜售假冒伪劣商品, 应承担连带责任。
2.为保障消费者权益, 应协调并解决好不同国家技术法规之间的相互承认、对已承认的他国技术法规的国内适用以及不同国家产品检验数据之间的相互认可等问题。产品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 产品质量工作是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品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 是影响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 产品质量问题显得越来越复杂, 产品质量纠纷也越来越多。所以, 我国的产品质量责任应该结合我国现有法律与经济发展水平, 从现实角度出发, 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产品质量责任制度。
3.进一步完善网络法律的立法工作。应对交易过程中每个环节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更加具体化, 尽可能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为了防范第三方支付市场可能出现的风险, 中国银行和银监会应尽快出台该行业的相关管理法规, 严格界定和审核第三方支付厂商的从业资质、业务流程以及收费制度。
4.为个人信息, 尤其金融信用卡信息进行立法保护。随着科技技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现代货币支付已经不再是现金支付。银行卡已成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个人结算工具。银行卡盗刷问题大量出现, 使得银行卡业务法律风险不断增加, 持卡人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银行方面也遭遇资金和声誉的双重损失, 不利于银行卡业务的健康发展。
5.严格代购人责任, 建立网购信用体系。购物网站要对消费者公开代购人信息, 如姓名、联系方式和地址等, 建立卖家身份认证体系和网购信用体系, 利用民法相关法规规范交易行为, 建立符合善良交易风俗的交易规则。同时, 购物网站也要保证侵权发生后的责任追究, 建立专门的维权机构, 协助消费者进行维权。
参考文献
[1]吴景明, 雅客.我国新消费形式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3.
[2]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编辑委员会.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3.
[3]境外旅游购物要多加小心——首饰含金量竟为零[EB/OL].中国产品质量网, http://www.china-sports.com.cn/show_cq.asp?id=6151, 2013-01-17.
[4]海外网站购物热兴起信用卡盗刷风险大[EB/OL].凤凰网, http://qd.ifeng.com/baoliao/detail_2013_05/06/773698_0.shtml, 2013-05-06.
[5]不出国, 也购物——海外代购风险全解读[J].旅行家, http://www.traveler.com.cn/traveler/index.php/jplm1/jmwj/xfcd/198-hwdg?showall=&start=1, 2011-02.
[6]淘宝 (中国) 软件有限公司.代购服务服务商管理制度[EB/OL].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jx8-02z5UjrZKtAm Sswq4xZdUx9xmmk8JlTjOkeCM74gOB631Eo3oITD9YwaeaP9vHx9wjdpTt4JmF-FsEbL6QmZLNKwzTIXbxB-iqNIV47.
[7]史勤波.网络代购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需注意的问题[J].经济论坛, 2006, (8) .
[8]我国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游消费国[EB/OL].新民网, http://news.xinmin.cn/shehui/2013/11/22/22731765.html, 2013-11-22.
[9]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 (全文) [EB/OL].中国旅游局, http://www.cnta.gov.cn/html/2013-4/2013-4-26-8-21-88078_1.html, 2013-04-26.
[10]经合组织.中国改变世界经济版图[EB/OL].大洋网http://news.dayoo.com/finance/201311/23/54401_110491862.htm, 2013-11-23.
[11]中国游客购买力居世界之首海外购物退税可省更多[EB/OL].南方网http://lady.southcn.com/6/2013-11/21/content_85073322.htm, 2013-11-23.
论突发事件中的海外国民保护方式 篇6
一、突发事件中海外国民保护的特点
(一) 突然性
突然性, 也可以称为缺乏可预测性, 是指危害海外国民的事件往往事发突然, 事先并没有明显的征兆和相关迹象。此类事件除了在长期政治动乱或战争等不稳定的情形下一般很难预测甚至想象不到。例如2010年8月23号我22名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马尼拉市遭歹徒劫持的事件就是突然性的典型代表。在此劫持事件发生之前没有人会预测到其发生, 因而更不会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再如近来利比亚国内局势突然动荡, 我在利比亚国民在中国政府的组织和帮助下及时安全撤离的事件也具有代表性。
(二) 紧迫性
突然性引发紧迫性。紧迫性是指由于事发突然, 需要在短时间内建立应急机制和采取应急措施以保护遭受危害和威胁的本国国民。由于这些突发事件对本国国民具有极大的危害和危险因而迫切需要本国政府紧急行动, 否则一旦行动迟缓便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事件发生前由于缺乏足够的可预测和可辨别性, 在应对机制和措施方面往往准备不充分甚至没有准备便使得保护行动更具紧迫性。紧迫性可以理解为所给予的时间相对较短与所保护的利益重大之间的矛盾, 甚至可以用迫在眉睫加以形容。
(三) 复杂性
复杂性是指在处理此类事件时涉及到各方面多领域的事项, 包括内政与外交之间的关系问题, 所在国、本国以及第三国之间的关系问题, 外交途径与非外交途径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各种措施和方法之间的关系问题等等。例如截止到2011年3月5日为止的我国从利比亚撤侨行动在运输方式上涉及到海陆空三种方式的联动配合, 在外交领域既涉及到与所在国利比亚的关系也涉及到与第三国例如埃及、突尼斯、希腊等国的关系, 在整个过程中既涉及到国内组织动员也涉及到国际协调。
二、突发事件中海外国民保护的方式
正如前者所述, 在突发事件中海外国民保护具有突然性、紧迫性以及复杂性的特点, 其中复杂性对于海外国民保护方式的影响最大。在此将保护方式分为两类:其一, 外交方式;其二, 武力方式。
(一) 外交方式
1、外交方式的定义及种类。
所谓外交方式是指通过外交途径保护本国海外国民。具体而言也可以分为两类:第一, 与所在国之间的外交行为, 可称之为直接的外交方式;其二, 与第三国或其他国际组织的交往, 可以称之为间接外交方式。
(1) 直接外交方式
直接外交方式就是指本国政府直接与所在国政府或者有关权力机关进行交涉以保护本国在外国民利益。这些交涉包括通过外交谈判、请求、照会以及通牒等外交表达方式要求所在国政府或相应权力机关为本国国民提供安全保护、为本国国民撤出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和协助。
(2) 间接外交方式。间接外交方式是指本国政府为保护驻外国民利益在特殊情况下与所在国之外的第三国或相关国际组织而不是所在国交涉。此种情况发生于下列情形下:
第一, 所在国处于动乱或者战争状态政府丧失对管理国家事务的实际控制权, 或者处于无政府状态。
第二, 所在国政府与本国政府尚未建立或者已经断绝外交关系, 或者两国处于战争状态。
第三, 第三国或者相关国际组织的参与能更好地保护本国国民利益。
在间接外交方式下, 第三国或者例如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等国际组织起到了沟通各方的桥梁作用, 并且由于国际组织的专业性其在保护本国国民利益时往往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两种方式的融合。突发事件中对海外国民的保护行动的最终目的是保护本国国民利益, 因而无论是直接外交方式还是间接外交方式只要能最大程度的保护本国国民利益就应该采取, 而在现实中两种方式的结合恰恰能够实现这个目的。在采取保护本国国民行动时, 全方位、多途径的综合方式应尤其值得注意采用。
2、外交方式的特点
(1) 优点。外交方式的最大优点在于方式的和平性。相较于采取军事或者武力行动外交方式以较为和平的方式进行, 一般不会侵犯他国尤其是所在国的主权, 因而避免国际争端和国际责任的产生。在呼吁和渴望和平的世界潮流下, 外交方式更具有其显著的国际意义和示范作用。
(2) 不足。虽然“用尽当地救济是基本途径”, 但相较于军事行动, 外交方式的不足在于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无法达成保护本国国民之目的。首先, 由于外交方式要达成其目的需要所在国或者第三国或者相关国际组织的作为, 而本国对其作为与否没有控制力, 换句换说是否作为在于所在国、第三国或者国际组织自己的意愿, 而本国无法强迫。这就使得外交方式先天地缺乏“强制执行力”。其次, 在某些情况下, 例如恐怖组织绑架本国国民, 为保护本国国民需要当机立断而毫不迟疑的迅速采取行动, 若有延迟则达不成保护本国国民之目的, 而外交交涉有既定的程序和规则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 但在此类行动中反应时间是最为宝贵的资源。
(二) 武力方式
1、武力方式的定义及种类。
所谓武力方式是指动用军事力量本国以保护海外国民的方式。具体而言笔者分为两种类型:第一, 政府名义的武力解决, 或曰直接武力方式;第二, 私人名义的武力解决, 或曰间接武力方式。
(1) 直接武力方式。直接武力方式是指以国家的名义派出军队及其他正规武装力量于所在国以执行保护本国国民的行动。这些武装力量包括正规军、预备役军队、特殊类型的志愿军队、警察部队或者驻国际组织 (例如联合国) 的维和部队等。这些军事力量以国家名义行动, 行动后果由本国承担。
(2) 间接武力方式。间接武力方式是指以武力方式保护本国国民利益, 而实施武力的军事力量非以本国名义行动其行动后果也不由本国承担的方式。间接武力方式的具体实施主体由名义上的民间力量组成, 包括承担国际保安业务的保安公司 (例如美国的黑水公司) 、特定形式的雇佣军乃至非组织性质的个人及团体。这些主体以一定方式与本国政府进行联系而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动自己承担后果及责任。当然, 直接武力与间接武力两种方式可以而且有时也非常有必要合并使用, 与直接外交与间接外交方式相同, 在此不再赘述。
2、武力方式的特点
(1) 优点。与外交方式相比武力方式的优点在于主动向。前述外交方式目的的实现依赖于他方的作为, 遇有他方不作为的情形则很可能导致本国国民利益受损, 而武力方式可以不依赖他方作为与否而径直依靠自身行为保护国民利益。也可以说武力方式是保护国民利益最强劲的和最具“执行力”的保障方式。
(2) 缺点。首先, 由于在他国之行军事行动, 尽管以保护本国国民为目的, 但是这仍难免侵犯所在国主权。并且军事行动还会引发国际摩擦和国际责任甚至有可能引发战争危害各国和平, 这势必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其次, 军事行动往往成本较高和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而外交方式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尤其对人员伤亡而言。最后, 在当今大背景下军事行动不但可能会违反国际法有关内容并且可能对国家形象造成巨大损坏以及破坏国际气氛。
(三) 总结
外交方式与武力方式各有其优点和不足, 但两者在实际解决海外国民保护问题时并不是彼此孤立的, 相反是相辅相成综合使用的。在两者关系方面最重要问题就是以何种方式将两者结合起来以发挥最有效作用。结合方式以具体情况不同而不同, 很难说有一种既定的模式和规律,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仅是注意两者的合理搭配使用以应对千变万化的现实情况。
三、对我国处理突发事件海外国民保护的建议
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国在突发事件中保护本国国民的经历并不算多。虽然在前不久的利比亚撤侨行动中我国政府表现出了非常高的效率和水平并得到国内外一致好评, 但是随着与外界交流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我国在外利益的不断增多海外国民的保护问题应该继续值得注意和重视。当然, 这有赖于中国外交理念的变化和发展。当前, 中国对外政策的理念正由“外交为国”到“外交为民”转变, 并且国家主权的内涵也在从“权力主权”向“责任主权”发生转变。正是在此背景下海外国民保护才更具政策和操作上的现实性。然而我国目前在海外国民保护问题上还存在诸多不足, 包括有关部门责任意识和人权意识不够强、专项基金和保险措施不到位、在外公民法律意识缺乏以及国际主体间合作不够密切等。为解决以上弊端, 笔者在此给出以下建议:
第一, 建立突发事件中保护海外国民的长效机制, 包括设立或者确立专门的机构及人员, 针对各种可能的情况拟定相应的反应和行动预案, 总结以往的经验并改进不足。
第二, 在具体行动中注重各种方式之间的有效结合, 包括外交方式与武力方式的结合, 不同的外交方式之间的结合, 不同的武力方式之间的结合等。
第三, 有可能的建立海外情况预警机制。这主要是针对战乱和不稳定地区和国家以及其他特殊区域, 当这些国家或者地区有发生突发事件风险时国家应尽可能尽快通知在该区域的本国国民并同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第四, 加强国内立法工作使保护海外国民的行动首先做到有国内法可依, 其次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接洽尽快促成相关国际法律规范、习惯以及惯例等共识的产生使行动也做到有国际规范可依。
参考文献
[1]、王秀梅、吴殿朝.非传统安全背景下的海外中国公民保护问题初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第20卷第5期, 2009年9月。1、王秀梅、吴殿朝.非传统安全背景下的海外中国公民保护问题初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第20卷第5期, 2009年9月。
[2]、孙小霞.海外中国国民权益保护的国际法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11月。2、孙小霞.海外中国国民权益保护的国际法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11月。
[3]、唐贤兴.海外利益的保护与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J].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6期。3、唐贤兴.海外利益的保护与中国对外政策的变化[J].政治学研究.2009年第6期。
海外保护 篇7
(一) 代购商品真假难辨
在经营者通过网购零售平台向消费者提供的海外代购服务领域里, 用假货冒充真货销售的现象层出不穷。一些代购把国内的商品寄往国外, 再转手从海外寄回来, 制造海外代购的假象。虽然代购大多都声称支持专柜验货, 但是很多产品的品牌直营店、专卖店都拒绝提供验货服务。然后也有部分代购表示可以连同“购物小票”与“商品”一起邮寄给消费者, 但海外代购小票也可以是“高仿”出来的, 代购若有心造假, 其只需花费几十元的价格就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购得中国香港、美国、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的专柜假小票。因此, 代购商品真假难辨。
(二) 虚假评价
一些海外代购的店铺经营者会利用网络交易平台的信用评价机制作假。他们会请一些人来刷单并好评, 以此得来的虚假评价来提高店铺里的商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从而引导消费者购买该商品。
(三) 售后缺失, 维权困难
由于作为商品的实际购买者与实际销售者之间是通过代购者联系在一起的, 且双方之间相隔甚远, 这就使得消费者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 申请售后服务存在问题, 例如一些消费者因来往邮寄耗时过长而错失退换期限, 或因为要承担高昂的运费而放弃;还有国外对问题产品的召回, 其退换范围也不包括代购产品, 比如2012年的日本明治乳业公司的奶粉召回事件, 就明确提出通过海外代购途径购买的商品不予退换。
二、海外代购的纠纷解决途径
由经营者通过网购零售平台向消费者提供的海外代购服务所引起的纠纷具有数量大、标的额小、虚拟性、所处地域不同等特征, 其解决途径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 协商解决
协商和解, 指的是在纠纷发生后, 消费者与代购者就有关的纠纷问题进行协商, 达成和解, 从而使纠纷得以解决的活动。协商解决是目前解决由经营者通过网购零售平台向消费者提供的海外代购所引发的纠纷最常用的方式。这一纠纷解决方式的优势在于维权成本低、程序简便, 如果双方纠纷涉及的标的不大或者案情简单, 并且代购方是讲信誉重诚信的人, 采用协商解决的方式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二) 诉讼
诉讼是以国家强制力作为保障的司法救济途径。其效力虽然最高, 但是在海外代购过程中出现了纠纷时, 当事人诉诸诉讼方式去解决的却很少。第一是因为纠纷所涉合同标的一般都很小, 诉诸诉讼对于纠纷当事人来说成本太高。第二是民事诉讼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纠纷双方当事人尤其是消费者的举证能力相当有限, 胜诉的可能性很小。第三是因为诉讼程序性太强, 大多数纠纷当事人都因为认为此种纠纷解决方式“太麻烦”而尽可能地避免去使用它。
(三) 诉诸网购零售平台
这是在笔者看来最有实践价值和发展前途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从宏观上来看, 这一纠纷解决方式有经济、便捷、快速、高效且不受争议当事人所处地域的限制等优点。从微观上来看, 首先, 网购零售平台的消费者在平台内部提交纠纷解决的申请比到第三方机构去提交要方便很多。其次, 网购零售平台的工作人员作为中立的第三方介入纠纷, 其作出的裁决结果容易被纠纷当事人接受。再次, 网购零售平台所作出的裁决, 能更好地得以执行——网购零售平台的支付工具可以保障其执行。
三、消费者权益保护——从网购零售平台的角度出发
消费者意味着潜在购买力, 如果网购零售平台能够很好的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那么就能够最大程度上的留住这些潜在购买力, 平台的流量不断增加, 除了可以提高平台的市场估值, 还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经营者加入到平台中来, 而平台的主要利润, 包含广告收入、服务费在内的所有收入, 均来自参与到平台中的经营者。
第一, 网购零售平台应当完善其纠纷解决程序、提高其纠纷解决能力, 打造有平台特色的纠纷解决中心。
纠纷解决的程序应当公布在平台网站上, 且内容详细、用词严谨、表达明确, 对想要诉诸平台解决其纠纷的当事人给予最大限度的指导。程序应当包含但不限于对以下事项的规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纠纷当事人可以请求平台工作人员介入纠纷;是否需要有介入前置程序的存在;当事人的举证规则——双方提交的证据数量限制以及不同证据的证明力说明;纠纷受理期限的限制 (类似于诉讼时效, 例如, 在双方交易结束后多少日不得再向平台纠纷解决中心提出纠纷解决的请求) ;裁决的执行方式;纠纷的解决期限 (类似于诉讼的审限期限, 即平台工作人员应当与多少个工作日内给出平台的裁决结果) ;若纠纷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对于裁决结果不满意是否可以向平台纠纷解决中心提出上诉的申请;如果可以, 那么处理纠纷的人员平台是否会重新指派;平台的上诉机构是什么;上诉需要走一个什么样的流程;程序裁决结果出来的多少个工作日内当事人可以向平台纠纷解决中心提出上诉的申请;对于被提请上诉的纠纷, 平台的工作人员又应当在多少个工作日内给予“终裁”。
平台纠纷解决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纠纷解决中心的平台工作人员个人素质的提高。拥有公平、公正的理念是前提, 法学院毕业是基本, 有六个月以上在仲裁委员会做过仲裁员的实习经历或者工作经历有被优先录用的资格。
第二, 网购零售平台应当完善平台海外代购经营者的准入制度。网购零售平台应当制定严格的全球购商户申请认证标准、认证流程也应当更加谨慎, 网购零售平台作为网络交易服务的提供方, 通过平台设立的海外代购服务提供者准入机制, 保证代购者信用问题, 也便于在消费者权益收到侵犯时迅速确定相对方。
第三, 网购零售平台应当严厉打击刷信用评价的行为。网购零售平台店铺的信誉是海外代购业务的提供者和接受者都很关注的一项指标, 对于海外代购业务的提供者来说, 高信用往往意味着更多的客户和更高的销售额, 于是就有店铺经营者想尽一切方法刷信誉。在网络购物过程中, 监管和约束商家刷信誉需要三管齐下。首先是技术层面, 网购零售平台对于商家所有销售数据都有记录, 如果某店铺销量激增, 信誉突然提高, 应对这些数据进行追踪和审查;其次是制度层面, 一旦监控到商家有刷信誉行为, 就对商家进行严惩, 予以关店处罚;最后要严厉打击为商家代刷信誉的机构和个人, 将监控到的数据提供给工商部门或者网络监控部门进行处理。
可喜可贺的是, 在不远的将来, 网购零售平台的店家刷网店信用的行为恐将触碰法律的底线。2015年3月31日, 商务部公布了《商品流通法 (草案征求意见稿) 》, 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明确表示, 交易场所内“禁止经营者自行或通过他人虚构信用评价”。这意味着, 网购刷信誉、虚构信用评价等手段将违法。
第四, 如果从事海外代购业务的经营者在网购零售平台旗下的商城开店, 在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 网购零售平台应当有先行赔付的机制。国家法律对于网购零售平台也应当附加更多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 毕竟相对于消费者的追责能力和追责手段来说, 网购零售平台要强大太多, 网购零售平台对入驻其商城的商家有预先审查义务, 遇到售假贩假的商家要及时取缔, 消费者权益受损, 网购零售平台也应当承担一定的补充责任。
最后, 笔者想说的是, 对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 需要消费者自身、网购零售平台、国家法律三方的共同努力, 消费者自身应当提高风险防范和维权意识, 国家法律应当出台规范条例扫除监管盲区, 严格代购者、网购零售平台的法律责任, 网购零售平台也应当明确自己的企业责任、社会责任, 完善网购有关的规则制定, 营造一个更好的网购环境, 以迎接一个新的全民网购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褚菲荭.海外代购的法律问题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5.07
[2]程楚.论网络海外代购中消费者的权益保护[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02
[3]陈姗冯梦楚.海外化妆品代购中的法律问题分析——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J].法制与经济, 2014.12
海外保护 篇8
人才是一种战略性资源,引进人才是战略投资。在当前形势下,引进高层次海外人才日益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明确要加大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有计划地引进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外国专家和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智力劳动成果,如专利、著作、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和商标等无形资产,凝聚着许多专家和人才的心血以及物质投入,应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我们要充分借鉴国外有关经验和做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吸引更多优秀的海外人才来华工作,激发来华高层次人才的创造活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做出成绩。
美国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和做法
首先,完善知识产权立法。美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立法的不断完善,美国政府根据国家利益和美国企业的竞争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近年来,美国为了维护其国家利益和适应企业需要,修改并完善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传统知识产权法律,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扩大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如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将一些新兴技术形式纳入知识产权保护范围。
其次,立法鼓励转化创新。美国积极制定法规和政策,大力加强科技成果转让服务体系建设。1980年,美国颁布了《拜杜法案》,该法案允许小企业和非营利性质机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保留执行政府合同所产生发明的专利权。美国1986年颁布的《联邦技术转移法》以及1998年的《技术转让商业化法》,鼓励产业界进入联邦实验室,促进联邦指导的研究开发成果向产业界的扩散,鼓励实验室和产业界相互交往。1999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美国发明家保护法令》,使美国大学、国家实验室在申请专利,加速产、学、研结合及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主动性。2000年10月众参两院又通过了《技术转移商业化法案》,进一步简化归属联邦政府的科技成果运用程序。美国政府的这些举措,在促使专利技术转化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5年6月,美国国会正式开始讨论《2005年专利改革法案》,该法案提出多项修订内容,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改先发明制为先申请制”和“所有申请适用18个月公开的原则”,将与国际专利立法平台更为协调。
再次,注重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美国知识产权战略贯穿美国对外贸易领域,并通过法律手段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如“301条款”和“337条款”。美国通过专利、商标、版权等一系列知识产权保护手段,限制与美国国内相关产业冲突的他国商品进口,进而达到保护其商品和产业的目的。美国政府一方面通过综合贸易法案的“301条款”对竞争对手予以打压,另一方面又积极推进TRIPS协议的达成,从而形成了一套有利于美国的新的国际贸易规则。
日本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和做法
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陷入停滞,为复苏经济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发展高科技产业。目前日本已具有全面系统的知识产权推动体系,一方面具有健全的法律保障和政府的大力推进,如日本《知识产权战略大纲》阐述了日本解决有关知识产权问题和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国家的基本战略。另一方面,非政府社团和民间组织也直接参与,专门服务知识产权工作。
日本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内容有:一是知识产权创造战略。该战略是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和核心,其目的在于促进大学和企业的发明创造,同时在教育方面培养知识产权方面的人才;二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该战略的目的在于迅速进行知识产权申请、案件审查,改革现行体制,强化对著作权、专利权、商业秘密的保护,强化海外保护;三是知识产权应用战略。该战略的目的在于合理推进知识产权向产业的转化,合理评价和应用知识产权,通过对受保护的知识产品充分地运用,使其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战略。知识创造主要依靠于人的智力创造性劳动,因此人才培养成为知识产权战略成功的保障和基础。该战略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加快知识产权的人才培养。上述内容涉及100多项措施,并且已开始全面落实。
国外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的启示
鼓励创新、促进人类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一方面知识产权成为国际市场上的通用法规,有众多经验可循,特别是美国、日本等国的知识产权战略为我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另一方面我们看到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发达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占垄断地位的合法途径,一些外资企业在华的知识产权保护严重影响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和发展壮大。
首先,加强立法与执法工作,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时修订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专门法律及有关法规。适时做好遗传资源、地理标志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强知识产权立法的衔接配套,增强法律法规可操作性。完善反不正当竞争、对外贸易、科技、国防等方面法律法规中有关知识产权的规定。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建设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已经走到发展中国家前列,然而由于起步晚、发展快,导致执法人员素质偏低,不能够适应当前环境,不能够赶上潮流。因此,培养一批高素质、现代化的知识产权法律执法人员,也是知识产权法律建设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第二,加快知识产权转化,构建知识产权创新体系。
美国通过法律手段推动知识产权的转化,为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我国应重视专利的整体战略效用,应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环境,在产业部门、研究机构及政府之间建立一种协调系统,决定它们之间如何发生相互影响,对用于开发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的知识产权转让从各种法律、政策和技术角度加以支持。要抓紧研究制定鼓励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的政策措施,通过完善机制,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成果化、产业化、商品化,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
第三,以专利为核心,稳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在知识产权体系中专利处于核心地位,因为专利对于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美国、日本的知识产权战略中,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是将专利作为核心的。我国的专利申请和审批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截至2009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年内共受理专利申请818738件,授予专利5492986件,同比分别增长14%和33%。
第四,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与海外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