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

2024-09-11

海外投资(共12篇)

海外投资 篇1

2014年以来,关注海外房地产市场的人们注意到,继“美国投资热潮”之后,澳大利亚再度成为内地房企扎堆投资的新大陆。

今年1月26日,万达正式对外宣布,该公司1月23日收购了澳大利亚悉尼两座大楼,即1Alfred大厦和紧邻的Fairfax House大楼,未来计划投资约10亿美元,建成悉尼一个综合性地标项目。这是继黄金海岸珠宝三塔项目后万达在澳大利亚的又一笔重大投资。

就在同一天,复星地产耗资数十亿元,联合澳大利亚一家房产投资管理公司,收购了名为“米勒街73号”的悉尼办公楼。

2014年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增长46%,超过165亿美元。在热门投资国家中,澳大利亚赶超美国,成为第二受欢迎投资国,仅次于英国。

有数据显示,2009-2014年,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总额已从6亿美元大幅升至150亿美元。截至目前,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门户城市,其中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总额增长最为强劲,2014年按年增长超过60%。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博特近日公开表示,澳政府打算严格限制外国人在澳购置房地产,将重新评估该领域的审批制度,以确保澳本国民众不会因房地产价格遭哄抬而买不起房。此举涉嫌针对中国置业投资设限的意味较为明显。

限制海外投资,澳洲并非首家。就在上月中旬,香港特首梁振英的一纸施政报告也泼了一众热望移居海外人士的凉水。该市政报告宣布,1月15日起香港将暂停推行了11年的“资本投资入境”(投资移民)计划。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英国、新西兰、西班牙、南非及菲律宾等国家均在最近一段时间有对移民政策收缩迹象。

收紧投资移民政策的国家恰恰与中国房企出海投资的目的地相重合,包括万通、万科、中建等房企已纷纷拓展海外版图。随着投资的不断增多,这些企业未来面临的尴尬与挑战也越来越多。各国移民政策的收紧正在成为国内开发商赴海外投资的最新一块绊脚石。

类似国人海外置业热潮引发所在国的忧虑而设限的“黑天鹅”事件未来可能还会出现,先是吸纳大量的海外资本投资,接着就是对投资移民的限制。这不但给国内开发商带来成本增加,还带来了项目滞销的风险。

毕竟目前开发商开发的海外项目多数还是要靠国内人群来消费,单一的销售目标群体存在隐患,一旦当地移民政策收紧,将对楼盘未来销售的影响可想而知。对于企业而言,客户定位的多元化问题亟待解决。

海外投资 篇2

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五大特点

我国当前海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基本特点是:海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但规模偏小;海外直接投资主体呈多元化趋势,但国有企业仍居主导地位;投资行业多样化,但以贸易性企业及资源开发和加工企业为主;投资地区虽向多元化发展,但仍相对集中;海外企业组织结构多样化,以合资和新建方式为主.

作 者:熊志根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系,江苏,南京,210003 刊 名: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英文刊名:SUN YATSEN UNIVERSITY FORUM 年,卷(期):2002 22(6) 分类号:F830.59 关键词:海外投资   基本态势   直接投资  

海外投资问答 篇3

答:这个问题主要取决于所投资地区当地货币的汇率波动情况。

举个例子,如果你2005年购买了澳大利亚基金,那至今为止不会遭遇任何汇率损失。2005年到今年6月期间,澳元升值8.84%,同期人民币升值幅度为8.71%,两者不相上下。而如果你是在2006年购买了澳大利亚基金,那么从2006年到今年6月期间,你反而会获得不少汇率带来的收益,此期间,人民币升值幅度是6%,而澳元的升值幅度是15.9%。

可以看到,澳元从2005年至今经历了贬值到升值的过程,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其表现好于人民币。

还有人可能会问,我是用美元或者港元购买了澳大利亚基金,是否也会遭遇美元贬值的损失?实际情况是,如果你买了澳大利亚基金,尽管基金本身是以美元报价,但投资当地市场时,必须首先将美元转换为澳元买股票,也就是说,你实际购买的并非美元资产,而是以美元报价的澳元资产,是正在升值的资产。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一个基金以美元或者欧元报价时,美元报价的收益率往往高于欧元报价。

同样道理,如果你近两年投资的是正在贬值的美元资产或者港币资产,比如美国股票、债券或是香港股票、债券,那么汇率损失就不可避免。

和国内不同的是,目前很多国家的货币都采取较为开放的汇率政策,因而汇率的波动幅度较大。比如菲律宾比索,2005年以来升值21.74%,远高于人民币;泰铢自2005年以来升值22.78%,同样远高于人民币升值幅度。人民币相对于除美元外的许多货币,包括欧元、英镑等等,其实都是贬值的。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任何一个货币都不可能长期升值。也就是说,如果你投资海外的目的是出于长期看好某地区发展,或是为了分散风险,那么没必要过于拘泥于汇率问题。人民币不会永远升值,美元也不会无休止贬值,不是吗?

问:国内几只投资海外的QDII基金都跌破面值,投资海外有必要吗?

答:首先的问题是,投资海外是对现有资产组合的一个补充。中国市场即使前景再好,还是存在单一市场的系统风险。其次的问题是,除了中国外,还有很多有潜力的市场值得投资,所谓风水轮流转,好光景不可能永远落在中国头上。以垒球视野投资,有其必要性。

至于QDII跌破面值,这主要是技术性问题。一是投资时点把握的问题,二是投资地区选择的问题,三是产品选择的问题。目前国内4个QDII产品,南方和华夏的产品着眼于环球,嘉实主要投资港股,而上投摩根则重点投资亚太地区。单纯从产品设计看,环球基金则有些过于笼统,其收益通常不具优势。而港股同样以中国股票为主,分散风险作用不强。亚太区域基金就资产配置而言,应是不错。不过和香港市场销售的国际产品相比,QDII毕竟资历尚浅,产品线单一。有条件的投资者,不妨以定期定额方式配置些国际化产品。

问:买国际基金应该如何选择产品?

答:和国内A股基金同质化情况不同,国际基金的特点在于其产品差异性较大。有环球基金,也有单一市场基金,有区域基金,也有类似“金砖四国”式的主题基金,还有投资商品期货的基金、指数基金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哪一地区的产品往往会直接地影响到你的收益。如果你购买的是亚洲基金,由于配置了中国股票,那么近些时日香港股市的大跌一定会影响其收益。而如果你买了印度基金,那么这3个月来收益率至少也有30%。所以购买国际产品,选择地区是最重要的。

其次才是选择具体的基金类型。比如印度基金,可以选主动型基金,也有不少印度ETF可供选择,有港股账户的投资者可以直接投资ETF,很方便。

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评价 篇4

1.1 国际投资风险

关于国际投资风险主要是指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或者特定的时期内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 导致相关国际投资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出现比较大的差距而带来的损失。当前存在的国际投资风险主要分为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经营风险、组织风险、技术创新风险等几个类型。

1.2 自有特征

国际投资与传统的国内投资有很大不同,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由于投资跨国界的客观性, 企业在风险防控方面面临诸多阻碍, 仅能使用技术经济手段加以一定防控, 但例如自然界的地震洪水, 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战争意外事故等, 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次, 企业面临的风险事故现象具有一定随机偶然性, 风险事故的随机性主要表现为:风险事故是否发生不确定, 何时发生不确定, 以怎样的形式发生不确定, 发生的后果不确定。由于风险承担的主体不同, 在国际投资方面具有一定相对性。例如, 汇率风险归于国际投资者来说可能是较大的风险, 而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则算不上风险。加之风险和效益成正比, 收益高的国际投资, 那么它存在的各种风险也就越大, 国际投资要根据自身的实力, 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 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同时还要让投资效益最大化。

2 影响因素

2.1 东道国的投资环境

它对国际投资风险起决定性影响。它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一个国家政局不稳, 政府变更或改组的频率越高, 政策变动越大, 爆发战争, 经济状况恶化等都会加大外国投资者的风险。

2.2 投资者的投资项目目标构成

一般而言, 投资项目目标越高, 其构成越复杂, 投资的风险也就越大。

2.3 投资项目的合理性

即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否严格。诸如筹资方式、销售渠道、利率、汇率等问题逐一进行可行性研究。如果可行性研究较为严格, 并且论证投资项目能够获得较高收益, 投资项目的合理性较高, 投资风险就减少。

2.4 投资者经营管理行为

如果投资者经营管理不善, 就会出现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 带来收益的下降, 甚至亏损。

2.5 投资项目的寿命周期

任何行业、任何产品都存在一个生命周期问题, 即有一个产生、发育、成熟而后走向衰亡的过程。时间越长, 风险越大。所以投资项目的周期不宜过长。

3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主要特征

3.1 推动力来自内在的力量

我国的海外投资和国外的投资在特征上有一个比较大的不同, 国内企业的海外投资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内在力量, 而国外的投资主要来自于市场的拉力。海外投资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内部动力, 另一方面就是市场的拉力。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相对比较成熟, 很多海外投资都是通过市场的拉动来完成的。我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样, 很多海外投资来自于国家内在力量, 主要包括民间和政府两个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的实力越来越强, 市场拉动的力量越来越强。但是我们不能否定来自内部的力量, 这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 海外市场环境的恶化, 来自内部的力量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无论是来自内部的力量还是来自于市场的拉力, 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海外资产的增值和保值。进入新世纪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 我国海外投资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时期。

3.2 跳跃性

我国的海外投资跳跃性主要表现在“难易结合”和“远近结合”, 当前我国的海外投资亚洲及非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在海外的投资首选国家和地区还是亚洲、港澳台等一些地区,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非洲正在成为我国海外投资的一个重要地区, 这种远近结合的跳跃式发展正是我国海外投资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时我国不仅仅针对于发展中国家进行有效的投资, 在对一些发达国家也正在加大投资力度。

3.3 低层次性

由于我国在海外投资的时间比较短, 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在海外比较成熟的投资, 这就给我国的海外投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我国正在经历着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阶段, 但是我们在走好这两个阶段的同时, 还要和发达国家进行激烈的竞争, 那就是在全球战略布局中寻求效率型的投资。当前我国的海外投资主要优势那就是我国强大的生产力和劳动力资源优势, 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海外投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我国海外投资企业主要面临着人才、资金匮乏, 技术和研发能力比较弱, 国家化经验不足等等问题, 因此我国在海外投资要积极吸取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为我国的海外投资做好准备。

4 国际投资风险的分类及风险管理

4.1 商业风险

商业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收益自身的经营战略错误, 经营决策出现失误, 企业所处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经济损失。这种风险主要包括: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经营风险及其派生风险。

4.2 外汇风险

4.2.1 外汇风险的含义

外汇风险也称为汇率风险。它是指在国际投资活动中, 由于汇率变动而使投资者蒙受损失及将丧失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外汇风险的根本原因是汇率变化莫测。自1973年主要发达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剧烈动荡, 给国际资本流动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外汇风险的英文字母为Exposure, 含义是“有先的头寸”, 即, 汇率变动后使持有手中的一部分货币发生贬值, 这部分贬值的货币就是“有先的头寸”。汇率变化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都有影响、威胁。

4.2.2 外汇风险管理

外汇风险管理主要分为外汇风险预测和外汇风险控制。当今世界各国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 汇率变化不定, 这给当前国际投资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不以利于国际投资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对外汇进行有效的分析后预测汇率的变化, 加强汇率的管理, 汇率预测对外汇风险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能为投资提供依据, 进而保障投资的可靠性。汇率预测是采用灵活经营策略的需要;汇率预测是选择最优避险措施的需要。外汇风险管理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套期保值、利用货币市场套期保值、提前或推迟支付、平行贷款、选择计价货币。

4.3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投资方在国际投资活动中, 借贷利率的变动, 给国际投带来的间接或者直接的损失的可能性。利率风险主要是在资本的筹集过程中和资本的流通过程中, 由于国际投资需要进行货币的转换, 在转换过程中就会出现利率差额, 进而给国际投资带来风险。

4.4 利率风险的管理

从资金筹集方面来看, 利率风险主要表现在资金成本上。筹集资金多种多样, 但每一种都涉及利率风险。如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 虽然利率大多数为固定的, 但是, 可能出现市场利率下调使资金成本提高的风险;如通过从银行借一笔中长期贷款, 利率大多数也是固定的, 可能出现短期市场利率下降而增加贷款利率支付的风险。所以, 筹资者应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当预期市场利率上升时, 可采用长期借款方式;当预期市场利率下降时, 可采用短期借款方式。此外, 还应考虑同一货币在不同市场上的利率差异, 不同市场不同货币的利率差异。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 还可考虑将几种筹资方式搭配使用。总之, 最终目的是降低资金成本。

从资金投放的角度看, 利率风险表现为资金收益率的高低。资金运用的投向很多, 但是, 各种投资的收益是不一样的, 并且收益率与市场利率关系重大。所以, 资金投放运用的利率风险控制, 关键在于选择最佳的盈利机会。例如, 证券投资的利率风险主要体现在债券投资上, 所以, 要准确判断利率风险造成的债券价格波动风险和债券息票利率风险。资金投放时间长短也非常关键, 投资期限越长, 资金流动性越差, 而利率风险也就越高。

4.5 经营风险

4.5.1 经营风险的含义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 由于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条件的变化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经营风险一般由价格风险、销售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技术风险构成。

4.5.2 经营风险的管理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经营风险的识别主要有以下三种:德尔菲咨询法;头脑风暴法;幕景识别法。风险识别后具体的管理方法如下:

风险规避:它主要是通过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后判断导致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和条件, 并在投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它或改变投资的流向的管理措施。

风险抑制:是指采取各种手段减少风险实现的概率以及经济损失程度的管理措施。

风险自留:是指投资者对某些无法避免和转移的风险采取现实的态度, 在不影响投资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自行承担下来的管理措施。

风险集合:是指在东道国的各个外国企业联合行动, 从而分散风险的管理措施。

风险转移:是指风险的承担者通过若干经济和技术手段将风险转移他人承担的管理措施。

4.6 政治风险

4.6.1 政治风险的概念

政治风险是指在国际投资活动中, 由于未能预期到的政治因素变化而给跨国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例如, 东道国国内的政治事件或东道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引起的对跨国公司利益的可能的影响。

4.6.2 政治风险的预测方法

(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主要是指企业的相关人员对其投资地或者学习地进行的实地参观、调研。在考察过程中企业的相关人员会对考察地的负责人进行会谈, 并深入了解相关情况, 进而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投资。

(2) 德尔菲咨询法 (听取专家意见法) 。德尔菲咨询法主要是聘请外部专家学者诊断相关问题, 并积极听取这些学者的相关建议, 这些专家或者学者可以是当地官员、管理者或者相应的行业先进者, 通常情况下这些人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3) 风险指数法。进行国际投资活动的企业可以借鉴一些国际风险评估的专门机构提供的风险指数进行政治风险的评估。国际上主要的风险指数有:《欧洲货币》杂志的国别风险排列;国际商业公司和佛罗斯特和沙利文公司的政治风险系数等。

综上所述, 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 会遇到很多风险, 尤其是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期。企业只有综合考虑各风险要素, 谨慎选择, 才能实现在风险最小化的前提下赢得最高的利润。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各国的快速发展, 跨领域、跨国界的投资热潮也随之而来。我国也加入了这场以海外投资为盈利手段的经济竞争之中。国际投资不同于普通国内投资, 国别不同, 政治环境、经济制度、语言文化等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给企业外海投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 在理论界的研究关注也愈演愈烈。基于国际投资风险的复杂性, 探究其影响因素, 力求探讨出企业国际投资风险管理的新方式, 首先必须识别、分析和评价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各种投资风险。

关键词:海外投资,国际投资,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曹旭平.中国跨国公司“走出去”分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 .

[2]曹旭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7) .

论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篇5

在世界经济中,国际直接投资是最能体现经济全球化概念的经济运作方式之一,且与国际贸易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从总体上看,国际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都在大幅度增加和日益扩大。但具体而言,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究竟存在着何种关系,是具有互补性还是具有替代性?对外直接投资是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还是相反?在加入WTO之后,我国政府和企业如何充分利用WTO的规则,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促进贸易出口的增长,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做一分析。

一、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的理论解析

影响国际贸易增长的因素有许多,从理论上讲,仅就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关系而言,直接投资究竟是构成对贸易的替代,还是产生了对贸易的创造,这主要取决于国际直接投资的类型。

按照小岛清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从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三种类型:(注:[日]小岛清:《对外贸易论》第423页,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1)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在东道国寻求某种自然资源既是为了满足母国本国的需要,也可以向其他国家出口。因此,资源导向型的投资不仅扩大了母国自然资源的生产规模,而且也促进了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发展,甚至还扩大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发展。(2)市场导向型投资。如细分起来还可以分为突破贸易壁垒型投资和占领市场型投资。因此,在这种类型中,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如: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后的初始阶段,因各种需求的存在,贸易是创造性的;当投资和生产形成一定规模时,“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结果势必会减少贸易的往来,因而具有贸易替代效应。但如果是突破贸易壁垒型投资,也许这种投资对贸易的间接促进会使贸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全面地分析,即使是前面所述的替代贸易时,在东道国进行市场导向型投资也可能会带来服务贸易方面新的需求。(3)生产要素导向型投资。这主要是指在东道国寻求低成本劳动力的`投资。这种类型的投资,因国家之间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国际分工,在初始乃至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中无疑是加大了贸易的发展,如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而进行的加工贸易。但因比较优势是动态而非静态的,这种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也要视具体情况而进行具体分析。

在理论上阐述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贸易的替代关系的还有佛农(Vernon.R),他在其著名的产品周期理论中,通过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模仿和扩散的动态分析,阐述了母国的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在新产品的第一阶段,产品在技术创新国国内的生产、销售主要以满足国内需要为主(也存在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接近的其他国家出口的可能性);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化,同时又面对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降低产品成本成为技术创新企业维持其海外市场占有率的必然要求,这时便出现了技术创新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佛农认为,一般地这种对外直接投资不会产生对母国出口的替代效应。但是,如果这种投资发生得过早,就有可能替代母国的出口。在技术进步日益加快的情况下,随着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出口贸易的替代影响将越来越明显。(注:Vemon.R:“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in  the  Product  Cycle”,

pp255-267,Vol.41,No.4,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November,1966).)

总之,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即存在互补性,也具有相互替代

“低调”的海外投资 篇6

另一方面,吸引读者的往往是冲突事件。毫无波折的事—如人们友好相处、机构恪尽职守等—都无法成为新闻。媒体不会报道几千架飞机每天安全起降,但如果有一架飞机失事,他们就会大肆报道。

例如,一家考虑拓展海外市场的中国公司可能会遇到强大的阻力,尤其是在美国。Ralls(三一重工在美关联企业)、华为和中兴等公司在美国都遭遇了一些困难,中美两国的大量新闻报道导致潜在投资者认为美国敌视中国投资。在美国总统竞选活动中,奥巴马和罗姆尼都承诺要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这也就难怪投资者会认为美国—也许还有那些警惕着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经济实力日益增强的国家—不欢迎他们去投资。

事实上,当记者大肆报道这些争议时,中国企业正不动声色地在世界各地开展卓有成效的投资。正如笔者在以前的专栏中所提到的那样,虽然美国联邦政府提出了担忧,但各州政府仍积极欢迎中国公司前来投资。那些能够明智地选择投资目标并策略性地管理投资过程的中国企业还是有大把机会可以利用的。

被媒体忽视的艾兰得和 IVC

位于美国东海岸新泽西州的国际维生素公司(IVC)就是中国企业一次十分高明的投资成果。2010年,江苏民营医药公司艾兰得营养保健品集团(Aland Nutraceutical Group)以634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nverness' Medical Company公司的营养品部,并将其更名为“国际维生素公司”(IVC)。自收购以来,IVC一直从中国进口原料,生产自有品牌的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其客户包括沃尔玛(Walmart)、沃尔格林(Walgreen)、维格曼斯(Wegmans)、ShopRite和来德爱(RiteAid)等美国最大的零售商。

IVC收购事件在中国并没有成为大新闻,在美国也鲜有报道。然而,与那些被媒体热炒的投资失败案例相比,这家中国企业的在美投资经历显然更具代表性。当然,这也是因为此次交易的规模远不及那些炒得沸沸扬扬的收购行动。但小规模收购如果失败,也同样会成为新闻。例如,华为一项价值200万美元的收购受阻就引发了大量新闻报道。

IVC收购之所以没有得到太多关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收购方不希望引人注意。到外国投资的中国投资者越低调越好。这并不是说公司不需要宣传,而是必须针对正确的群体进行明智的宣传。IVC公司首席执行官戴明(Steven Dai)向笔者阐述了他的战略。他说:“我们希望保持低调,但也要做到坦诚公开。”公司没有发表公开声明,但给员工、客户、供应商和销售商发去了一则精心起草的通知,向所有利益相关者保证,中国投资者会全力推动增长。

中国投资者已经兑现了这一承诺。自收购以来,公司销售额翻了一番,员工从280人增至现在的400多人。这项投资非常成功,艾兰得很快将在美国的另一个州再完成一项收购。

切中各级政府的“要害”

中国企业对于海外投资的顾虑之一就是外国政府会扮演怎样的角色。在这方面,IVC也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案例。戴明与政府官员建立了牢固的关系。2013年,他邀请新泽西州副州长Kim Guadagno参观公司。这位副州长表示:“新泽西州有全美技能最娴熟、教育程度最高的劳动力,而且我们还出台了促进商业发展和就业的政策,这使IVC公司得以在新泽西长期立足、不断发展,并为本州工人提供就业岗位。”IVC公司给Guadagno女士留下了深刻印象,她甚至把自己的私人手机号码留给了戴明,并表示,如果需要帮助欢迎他随时打电话。IVC公司为新泽西州的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因此收获了多项殊荣。

虽然州政府大力支持,但IVC公司也必须与华盛顿的联邦政府搞好关系—设在华盛顿的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负责监管IVC公司生产的营养补充剂的质量。与该机构形成的良好关系让戴明颇以为傲,他声称“我们从没有一项检查是不合格的”。在美国,很多人认为中国制造商生产的产品质量低劣,但IVC使这种观念不攻自破。事实上,戴明日后还计划将旗下产品出口到中国。正如他所说:“我们希望中国客户能和美国客户享受到同等品质的产品。”

对于本文内容您有任何评论或欲查看其他资本圈精英评论,请扫描版权页二维码,下载并登录“新财富酷鱼”和我们互动。

墨博 锦囊

可以保持低调,但不要遮遮掩掩。收购不必让全世界都知道,但必须告知关键利益相关方,包括员工、客户、投资者、供应商和销售商

与政府官员建立密切的联系。了解各级政府看重的是什么,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就IVC案例来说,州政府大力支持投资,希望看到就业增长。而监管IVC公司的国家机构所关心的则是产品质量,不是商业成功。投资企业应当尽量满足各级政府的期望

确保关键利益相关者了解收购目标,以及这些目标如何与他们的目标保持一致。收购前派工作组进驻公司,用事实说明收购将如何壮大公司的整个团队

不要完全相信关于某一笔交易的新闻报道。应当了解实际情况,并根据事实、而不是新闻报道做出决策

中国富豪投资海外热情不减 篇7

“未来三年, 有超过6成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打算在海外配置投资性住宅。”10月28日, 胡润研究院与汇加移民联合发布的《2016汇加移民巿胡润中国投资移民白皮书》) (以下简称“报告”) 显示。

这份28页的专业报告是基于2016年8月至10月胡润研究院与汇加移民对240位平均财富2700万元的已移民、正申请移民和考虑移民的中国高净值人群进行的专项调研后得出的结论。这也是胡润研究院与汇加移民连续第三年发布该报告。

“这份报告的被访者比普通的高净值人群更国际化, 我认为他们是中国第一批全球公民, 财产的1/3已经用到海外置业和金融投资。”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

过去一年, 人民币的加速贬值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使得企业家面临诸多挑战。面对经济的新常态, 企业如何转型发展, 很多企业在思考怎样走出去。“工业4.0”、“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 以及英国脱欧给资本市场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美国总统大选等重大国际事件均备受关注。在这一系列大环境背景下, 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海外、海外移民趋势依旧不减。

调研报告的结果显示, 一半以上中国高净值人群担心人民币贬值。平均海外金融投资额占平均财富的15%。未来三年, 都有超过6成的高净值人群打算在海外配置投资性住宅。

“对大部分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来说, 目前的全球资产配置就是买房子和外汇存款, 就这么简单。”胡润表示, 目前中国大陆有134万千万富豪, 如果按6成计算, 有80万人都有可能在海外配置投资性住宅。

胡润认为, 人民币贬值, 以及对一线城市房价泡沫的担忧, 是中国高净值人群更积极地考虑海外投资最主要的两个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 中国富豪在将海外置业需求变成实实在在的海外置业行为时, 高性价比成为海外置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 其次是投资价值和移民身份的获取。

报告显示, 有43%的中国富豪海外置业用以自住, 之后才是资产配置需求和子女教育居住需求。这其中, 学区以52%的高占比成为最受青睐的置业区域, 且比例比去年进一步提高6%;其次是市中心和华人区。

中国富豪积极进行的海外置业活动也使得海外置业服务成为当下比较火热的职业。

报告显示, 中国富豪海外投资咨询服务, 最期望得到的海外置业服务, 其次是海外房产市场制度等信息的提供, 最后才是海外房产经纪人等。

根据胡润研究院与汇加移民原创的“中国移民指数”, 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成为最适合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移民的国家;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加坡, 爱尔兰首次进入前十。

胡润表示, 其和汇加移民原创的中国移民指数, 主要从教育、投资目的地、移民政策、海外置业、纳税、医疗、免签和华人适应性等8个方面评选出最适合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移民的国家。

“美国西部成为最吸引中国高净值人群移民和海外置业, 特别是洛杉矶、旧金山和西雅图, 其中西雅图连续两年上升, 超过纽约进入前三。”胡润表示, “不同于‘最适合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移民的国家’, 这个原创排名是目前中国高净值人群最喜欢的移民和海外置业城市。”

在资产配置方面, 报告显示, 目前中国富豪平均海外金融投资额占平均财富的15%, 主要为了分散风险、子女教育和移民。

而在海外金融投资时, 中国富豪第一考虑因素是安全。而这也决定了中国富豪海外投资理念较为保守。在海外金融投资的方式上, 外汇存款的投资比例最高, 为31%, 其次是基金15%, 保险也有13%。开设海外公司、风投/股权投资等高风险的投资比例不高。

我国保险机构海外投资浅析 篇8

自从1980年我国恢复保险业以来, 我国的保险业在供给主体、市场规模、资产总额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 保险资金运用的情况却不乐观。首先是因为国家对保险资金的运用一直都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政策, 使得保险资金的运用相对滞后。其次, 由于从1996年到2006年, 央行连续8次降息, 造成我国保险公司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的资金出现亏损, 并且在这段时间内的中国股市持续低迷, 公司债券数量、质量不尽如人意等因素, 造成我国保险资金投资效益低下。从2000年到2005年, 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收益率仅为3.29%, 4.3%, 3.14%, 2.68%, 2.87%和3.6%, 远远低于境外同行10%左右的水平。开拓保险机构海外投资渠道的措施已经势在必行。

保险机构进行海外投资,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 首先, 它将有利于开辟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 使保险资金在更宽的范围、地域和币种上进行组合投资, 为保险资金提高收益水平、分散投资风险创造条件。其次, 开放保险资金海外投资也是我国保险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保险资金率先进入全球化的国际金融市场, 为我国保险业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 逐步熟悉国际金融市场, 向国际大型资产管理机构学习先进经验, 培养相关专业人员, 从而提高我国保险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第三, 从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方面看, 有利于缓解央行人民币外汇占款的压力。从法律意义上来说, 因保险机构海外投资而建立的相关制度, 确立了国际化的全托管模式在风险控制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了我国法律规章中有关委托人、受托人和托管人之间关系的明晰界定, 加强了保险公司风险控制方面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二、我国保险机构海外投资的现状

1.目前我国保险机构海外投资的主要途径。我国保险机构海外投资的途径主要有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保险资金境外投资。

这两种投资方法本质上的区别在于资金来源的不同。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的资金基本上都来自于保险公司的自有资金, 不存在人民币兑换的问题, 在境外运用对国内股市的人民币资金没有影响, 不涉及抽走资金, 不影响国内股市。而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资金来源为保险公司总资产的15%, 是一种集合投资。

2.目前我国有关保险机构海外投资的法规。2004年8月及2005年8月, 保监会分别颁布了《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和《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

其中, 《实施细则》是对之前发布的《暂行办法》的重要补充和进一步细化, 明确了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标志着我国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对推动保险机构投资者规范发展、领先一步培养资产全球配置能力创造了难得的契机。

2007年7月, 保监会、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局又联合颁布了《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 为保险资金投资境外市场打开了一个战略通道。

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和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相比:首先, 后者的资金限制条件更为自由。保险机构可以运用总资产15%的人民币购汇投资境外市场;购汇资金可以自由结汇, 这是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政策的突破;保险机构不仅可以主动进行本外币资产配置, 还可以有效管理汇率风险。

其次, 后者的投资范围更广。投资市场在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的基础上, 扩大至世界各大成熟资本市场。投资工具类别不再局限于固定收益产品, 增加了股票、股权、证券化产品等, 新型投资工具更加丰富多样。

第三, 后者的资格要求更为严格。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对于保险公司这个主体的资格要求看似放松管制, 但实际上却添加了关于作为受托人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及作为托管人一方的商业银行的资格要求。

第四, 后者的对风险更为重视。从第三点的资格要求措施上可以看到, 后者不仅对保险机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并且要求投资时慎用衍生产品, 将衍生产品作为风险管理手段, 允许保险机构用于套期保值, 但禁止用于投机或放大交易。这是因为虽然投机金融衍生品, 使保险机构只需动用少量的资金便能控制大量的资源, 但是伴随巨大收益的是巨大的风险, 一旦预测有误, 出现金融风险, 就可能使保险资金遭受严重损失, 甚至危及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目前我国保险机构海外投资的情况

1. 我国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的情况。

目前我国保险外汇资金运用中主要存在问题是:外汇资金投资集中于银行存款和高信用政府债券, 投资结构并不合理。由于近年来境内外利率不断下调, 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银行存款、债券等固定收益类投资产品, 从而影响了保险外汇资金运用的收益率。

2. 我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情况。

2008年, 最为国家、保险业界、投资者所关注的莫过于“平安收购富通”事件了。中国平安保险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1月29日宣布斥资18.1亿欧元收购欧洲前15大金融机构之一的富通集团4.18%的股权, 成为其第一大股东。又于2008年3月20日公告称, 以21.5亿欧元投资富通集团旗下富通投资管理公司50%股权。在这项交易完成后, 中国平安与富通银行成为富通投资的并列最大股东。然而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风暴影响, 富通集团遭遇巨大流动性压力, 截止2008年年底, 富通的股价已下跌超过96%, 导致中国平安238亿元投资只剩下10亿元左右。之后, 在没有经过股东投票决议的情况下, 富通集团又不断分拆旗下业务: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政府为挽救富通集团达成协议, 分别购买富通集团在上述三国分支机构49%的股份, 欧盟委员会更是批准了巴黎银行收购富通在比利时和卢森堡分支机构部分股份的计划, 巴黎银行最终将持有富通集团在比利时的银行75%的股份, 以及全部比利时的保险业务。至此, 富通集团已从“银保双头鹰”解体为一家资产仅含国际保险业务、结构化信用资产组合部分股权及现金的保险公司。10月2日, 平安集团在香港证交所发布公告, 宣布解除此前与富通集团签署的并购其资产管理公司50%股权的协议, 这意味着中国保险行业海外投资第一单从财务上已经完败。

四、关于我国保险机构海外投资的思考

1. 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

造成我国保险外汇资金投资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在于, 《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可投资的主要品种, 明确规定为债券。

保监会对此的解释是:目前保险公司外汇资金境外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对于品种繁多的国际金融市场交易工具我们对它们的了解还很有限, 保险公司的投资经验须逐渐积累, 监管方法也在摸索中, 因此明确规定投资品种是非常必要的。就债券而言, 其本金有保证、期限较长, 收益相对稳定, 既能满足保险资金对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 也能满足保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需要, 是国际市场上保险公司选择的主要投资品种。对于《办法》规定以外的具体的投资工具或品种, 保监会将本着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原则, 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

可见, 保险外汇资金投资结构有日益改善的趋向, 原因在于投资范围已经不是问题, 政策上已经对其放宽, 而欠缺的主要是如何投资, 包括投资的时机、经验以及监管方面的问题,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和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在本质上存在的问题是相同的, 这方面将与下一节的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一起分析。

2. 保险资金境外投资。

从前面的单个案例中, 可以发现我国保险资金进行境外投资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如果采用并购的投资方法, 将会带来严重的财务风险与负担。据商务部的统计显示, 目前中国境外兼并收购的企业, 只有33%处于盈利和持平状态, 大多数并购案都是以失败告终的。企业并购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 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确定并购价格的主要依据是股价, 而股价的主要参考信息来源于目标企业的年度报表和财务报告。目标企业有可能提供经过粉饰的报表, 并未充分、完整、准确地提供企业信息, 这必然影响到并购价格的合理性。不能合理预估目标企业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 往往导致估价过高。另外, 即使信息真实, 评估实践本身也存在着结果是否客观、准确等问题。定价风险即使能够使并购后的企业运作良好, 也无法使收购方获得一个理想的回报。另一方面, 企业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 所以并购会对企业资金规模和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占用大量的流动性资源, 就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 进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财务安排不当, 大量的现金流出使研究开发资金紧缺, 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长远发展, 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第二, 对于全球性金融危机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意识过于薄弱。回顾平安对富通的投资, 虽然平安花费数月时间做了深入研究和审慎评估, 决策程序也是合规的、严谨的、理性的, 但是由于投资时机不当, 遇上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风暴, 对于这一点的预计和应对措施却是各类评估报告中都没有预料到的, 这说明我国保险机构对于全球金融市场风险的认识还不够。

第三, 缺少第三方的法律评估。多位从事并购案的律师都指出目前中国进行海外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国内不少企业在收购案上往往容易忽视法律成本。与国外企业并购相比, 国外法律意识强、法律制度健全, 并且国外金融机构在对待并购时通常比较沉着冷静, 除企业本身的律师队伍参与尽职调查之外, 还会聘请第三方律师团队, 更多地考虑第三方意见;而国内企业真正按这个流程做得并不多, 还有不少企业是高管拍脑袋决定。

第四, 警惕国情与文化差异、政府干预等各种壁垒。例如在中国的国情和文化中, 主张奉行少数服从多数, 下级服从上级,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在富通已经暴露出相当大的风险后, 平安仍然低价买入富通。平安集团新闻发言人盛瑞生对此的解释为, 只有维持大股东的地位, 才会有话语权, 才能深入了解其运作, 进一步合作才有基础。然而, 平安却忽略了企业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整体金融市场的风险, 这其中就包括政府干预的风险, 富通“国有化”问题就是一种典型。为什么从历史来看, 中国企业投资欧美一些金融机构都非常困难, 这是因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法律制度、政策、文化都不尽相同的原因。出于保护国家经济与产业安全的考虑, 国家和机构从政治、法律层面设置障碍, 就如同贸易壁垒一样, 阻止其他国家例如中国的进入, 防止其他国家的投资机构通过收购股权的方式甚至是恶意并购来控制企业, 威胁他国经济。从现在的金融危机就可以看出, 西方的市场经济体系其实早已不是单纯地依靠“看不见的手”, 政府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参与到其中, 借助各种手段进行调控。所以, 不能排除外国政府和机构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和产业安全的目的, 对市场进行蓄意操纵或恶意圈钱。

第五, 要警惕跨国投资银行的金融衍生品圈套, 这一点不仅对于保险机构来说, 对于中国整个金融行业甚至全部的企业都应当开始重视起来。因为次贷危机的发生, 曾经充满耀眼光环的金融衍生品还原了投机的本来面目。在全球金融危机波及面越来越广的背景下, 国内不少企业正面临一场由投资金融衍生品带来的“灾难”, 而导致这场灾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西方投行在香港炮制的那些衍生品圈套。2008年, 23家国企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亏损高达数百亿元。国航、东航、中远等国企与高盛、瑞信、德意志银行等签署了多份期权合约, 以对冲燃油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但在与外资投行的博弈中均失败, 2008年东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远洋等央企投资亏损合计上百亿元。其中东航衍生品亏损高达62亿元, 几乎是其2008年全部的利润。这并不是外国投行第一次阻击中国国企。早在2003年下半年, 中航油集团下属的新加坡子公司———中国航油 (新加坡) 股份有限公司就被高盛拖入原油看涨期权圈套之中。参与设计了众多衍生品的美国专家穆斯塔克·卡帕斯表示, 在中国, 出售简单而安全的衍生产品获得的利润, 对外资投行来说实在太微薄了。为了获利, 他们便将衍生产品做得更加复杂, 风险也更高。因为简单的衍生品市场竞争激烈, 价格可以在公开市场查到, 而结构越复杂的衍生品竞争越少, 复杂到一定程度, 如期权和期权展期的价格无法通过公开市场获取, 只能让交易对方报价, 依赖对方的定价权。比如一些小型中国公司希望购买套期保值产品来规避利率变动的风险, 其实这通过一个简单的保值产品就能做到。但外资投行却向他们兜售一种称作“削减成本互换协议 (cost reduction swaps) ”的复杂衍生品, 这种产品与一些晦涩难懂的因素挂钩, 比如欧元利率。当欧洲经受信贷紧缩的打击时, 这些中国客户便得向投资银行付出数百万美元的代价。所以面对金融衍生品, 不论是保险机构还是其他企业都应谨慎对待。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存在问题的同时必定带来不同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 由于现在金融危机的原因, 使得海外金融机构急需资金, 如果中国保险机构进行海外投资, 不但能够帮助发达国家度过金融危机, 稳定全球经济, 而且还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一些较好的资产以及优厚的人力资本, 学习发达国家管理和创新的技术, 参与重建国际金融体系。例如在2009年6月2日,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宣布破产保护的同时, 有消息称其宣布已与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就出售悍马 (HUMMER) 事宜达成备忘录, 来自中国四川的一家民营企业有可能成为第一家购买美国整车品牌的中国企业, 这无疑对于中国汽车企业乃至中国经济来说, 是一项非常具有意义的战略举措。

第二, 虽然平安投资富通失败, 但不能就此对我国保险机构海外投资的成绩一概而论, 也绝不能否定保险机构海外投资的必要性。事实上, 同为中国三大保险的中国人寿是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海外投资策略的。中国人寿曾表示:海外市场的风险并不确定, 对风险没有明确判断的时候不会出手。在观望了很久以后, 中国人寿终于在2008年3月19日, VISA公司美国上市时, 以每股44美元认购了近3亿美元的股票, 这是中国人寿除H股投资外, 第一次进军海外市场。7月中国人寿对VISA进行全部减仓, 卖出平均价70美元以上, 收益达1.6倍。

第三, 由于中国资本的收购背后其实并不着眼于短期投资收益的兑现, 而是长期投资行为, 甚至是为了国际性战略扩张的必由之路。例如平安之所以收购富通, 其实也是一种战略上的考虑, 希望通过业务整合资源互补来创造增值的能力。富通集团是一家以经营银行及保险业务为主的国际金融服务提供商, 显然, 在业务方面专注于银行、保险、证券的中国平安和富通集团有着相类似的地方, 所以两者拥有相当广阔的潜在合作领域。中国平安当时的新闻公告也表示, 平安有意凭借上述此项收购快速建立全球资产管理及QDII的业务平台, 利用双方极具竞争力的分销网络, 将业务延伸到全球各主要金融市场, 加速实现“国际领先、综合金融”的战略目标。

最后, 希望国内保险机构能够把握住现在, 迎接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相信我国保险机构的海外投资定能有所作为。

摘要:文章主要从近年来我国保险机构海外投资的现状出发, 包括目前我国保险机构海外投资的主要途径、相关法规, 结合具体的单个公司案例, 简单分析目前保险机构海外投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保险,海外投资,保险外汇资金,保险资金

参考文献

[1].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Z].2004

[2].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Z].2005

[3].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Z].2007

[4].赵明浩.保险资金运用与专业化管理[J].保险研究, 2003 (4)

[5].肖文, 路永光.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的策略[J].保险研究, 2002 (4)

[6].宋子斌.我国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的必要性研究[D].2007

[7].徐光润.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政策初探[J].保险研究, 2005 (4)

海外工程投资规避汇率风险方法 篇9

所谓的外汇汇率就是两个不同的国家的货币进行兑换时的比值,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货币用另一个国家的货币表示出来的价格,当前国际上流行的都是以美元的兑换当成标准。

而对于汇率风险就是因为汇率的改变或者是因为通货膨胀导致所持有的货币贬值,这样就会导致在这种货币进行外汇兑换时带来的损失。对于汇率风险来说,它不仅在发达国家中发生,而且对于不发达的国家更是普遍存在。

2 为什么要对海外工程投资进行汇率风险的规避

汇率风险会造成货币在兑换时发生贬值,也就是说海外工程在购买工程所需要的设备、材料等时需要支付更多的钱。这会造成工程的外汇资金不充分,甚至会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工程资金变得更紧张,工程成本增加,甚至造成工程的严重损失,影响公司的声誉。

3 规避汇率风险的几种方法

3.1 对汇率风险进行仔细的分析研究

在公司进行投标前要对所承包的海外工程的国家的经济情况以及本国与该国的汇率的变化和趋势进行了解和分析,并请相关的专业人员对这些情况作出详细的分析研究,预测汇率变化趋势给工程施工所带来的利益和损失,这样公司在工程投标的施工和以后工程施工的时候都能心里清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主动掌握了汇率的风险,只要在工程的施工期间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对所持有的货币进行及时的调整,不但能够及时有效的规避了汇率所带来的风险,还有可能使公司得到额外的经济效益。

3.2 对工程的资金来源和业主的资信情况进行详细的比较,选择风险小的海外工程项目

对于海外工程的投资的资金一般有几个主要的来源,第一个就是资金来自世界银行或者国际货币基金的组织,第二个就是该国家的政府对工程项目进行资金援建,还有一个就是国外个人的工程进行投资的项目。第一种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外汇,对于当地政府投资援建的工程项目来说,有可能有一部分是外汇,另一部分是当地的货币,而对于其他形式投资的工程项目的资金来源一般都是当地的货币。而对于这几种形式的资金来说,其业主的资信也是不一样的。像世界银行或者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投资建设的项目资信程度是比较高的,一般不会出现像资金不足或者违约的情况,而对于当地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可能在工程总造价超过当时的预算时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但是对于一些个人投资的工程项目来说经常发生资金不足、工程款拖延和一些其他不遵循合同规定的现象。而这些情况如果发生在货币汇率变化比较快的国家或者地区时,就会给工程公司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说,工程公司要对工程的资金来源和业主的资信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比较,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对于工程公司及时有效的规避汇率风险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3.3 在签订合同时制定相关条款从而规避汇率风险

在海外的工程招标的工程的支付外汇是比较高的,一般来说都在60%之上,甚至有的能够达到90%。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在工程投标或者签订工程合同时就会让工程公司提前选出一种外汇作为工程的支付货币,在选定外汇货币的时候,没有其他的特殊情况应该选择美元作为外汇支付货币,虽然美元在一定程度上有一定的贬值,但是对于其他的外汇货币相比较而言,它仍然有着非常大的优势。所以在确定了外汇支付货币以后就是对合同的支付比例进行协商,对于一些国家的货币贬值非常快的情况就要争取高的外汇支付比例,必要时可以将公司的利润进行适当的让步。就国外工程的投标一般都是以当地的货币作为单位进行造价的计算,就需要支付外汇货币的时候,合同一般都会制定一个按照某一天的货币汇率作为合同的货币汇率。完成的工程量按照当地的货币进行报价,业主也会遵循提前制定的合同款项进行支付外汇和当地的货币。而就当地货币支付的部分,一定要在签订合同时进行索赔条款等相关的制定,以免在当地货币发生贬值时,对于货币贬值的部分进行相应的索赔,这样就能避免当地货币发生贬值时带来的汇率风险。

3.4 对于外汇工程的支付情况进行搭配

许多的海外工程如果不支付外汇,而工程的公司许多的方面又必须用外汇来支付,就需要工程公司考虑是否承包此工程,因为外汇支付如果都是靠去市场上兑换时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这样得不偿失。如果能够和一些支付外汇的工程进行合理的搭配,就会很大程度甚至避免了因为货币兑换发生的经济损失,也给公司的一些外汇支付的方面提供了资金支持。这样合理的搭配避免了赚取了当地货币而不能带回国的尴尬情况。

3.5 合理的进行开户银行的选择,保证合法的持有外汇

对于一些国家来说,对外汇有着非常严格的制度,所以银行在存入的外汇进行转换成当地的货币,这样在这两种货币的汇率发生改变的时候,就会发生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工程公司在对外币进行开户时应该咨询该银行是否能够办理相关的业务,选择能够办理外汇存取业务的银行作为开户银行,这样就能保证工程的外汇款在存取的时候不按照当地的货币作为结算,从而最终能够规避货币汇率的改变带来的经济损失。

3.6 及时的把多余的当地货币换成外汇

在海外工程施工建设期间,可能会出现在某个阶段的时候公司收到的当地货币比较多,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进行相应的处理,一方面可能没有合适的渠道进行换成外汇,还有一方面就是换成外汇的程序相对比较复杂,审批时间比较长。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将这些多余的当地的货币进行换成外汇,如果不能有效及时的进行的兑换可能因为汇率发生改变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工程公司应该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利用当地的市场和中国在当地的一些机构或者其它公司。可以通过和中国在当地的机构、公司进行及时的沟通,把工程公司拥有的当地货币用来支付该机构或者公司需要支付当地货币的方面,而把这些机构或者公司的外汇兑换给自己,这样就能及时有效的避免了货币汇率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可能因为工程公司所持有的当地的货币的数量十分大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方式仍然有不少的当地货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工程公司积极利用当地的市场进行货币的兑换,不同的国家的外汇的市场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外汇市场比较透明,有的外汇市场则是不透明的,在汇率上也与正规的市场汇率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比起不能把当地货币带回自己的国家或者当地货币发生巨大的贬值情况要好很多。如果进行各种渠道的兑换以后仍然有剩余的当地货币,就应该从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进行一些相关设备的采购,为以后公司的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

3.7 利用收付款的时间差,减少汇率改变带来的经济损失

只有极个别的几个国家的货币成上升的趋势,其他的货币都是在贬值,所以对于货币贬值比较快的国家的工程来说,要对收付款的时间差进行合理有效的利用,这样能够有效的减少货币发生贬值的时候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工程需要收款的方面能够及时的把款项收回来,对于需要公司支付当地货币的方面要在该国家的法律许可的情况下进行拖延支付,这样就把货币贬值的风险转给了其他人。但是这个一定要把握好,不要违反了当地的法律,给公司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相信越来越多的公司会向国外拓展,所以规避货币汇率带来的风险能够给公司避免经济损失,赚取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公司的发展壮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国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项目开始承包海外的工程,但是承包海外的工程的同时就面临着外汇资金的问题。如果对汇率的风险不能有效的规避就会是外汇资金不足,导致工程的进口材料、设备等不能及时的购买,最终影响海外工程的进度。所以如何有效的使海外工程投资能够及时的规避汇率带来的风险也是许多海外工程一直关心的课题,文中就海外工程投资规避汇率风险的方法进行探讨,最终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海外工程,外汇,汇率,规避,方法

参考文献

[1]姜波克,陆前进.汇率理论和政策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2]刘佳音.新的汇率机制下出口企业外汇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5(10).

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评价 篇10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海外投资,风险评价,矿业企业

一、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特征分析

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中国面临着更广泛的国际竞争, 海外投资是中国企业增强自身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 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必然结果。作为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市场主体, 海外投资已经成为中国企业不断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 现在又处于消耗资源高强度的工业化中期阶段, 是世界铁、钼、铜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2008年下半年,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 国际市场铁、铜、铅、锌等大宗矿产品价格下跌, 导致国外很多矿业企业面临财务危机, 股票市值下降, 纷纷低价出售公司、矿产地或寻求外部合资合作, 为国内企业借机低成本收购矿产资源带来了有利机遇。在资源短缺乃至有些重要资源面临枯竭的今天, 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项目建设有利于缓解我国资源约束矛盾, 吸收国外采矿先进技术, 促进国内矿石冶炼及下游加工业的发展, 推动我国矿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同时也有利于外汇储备转换成资源储备, 有效规避巨大的外汇储备所面临的金融风险, 这对我国资源安全和金融安全具有双重意义。

在看到机遇的同时, 我们也应该看到, 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建设期和投资回收期很长, 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 从而使得投资支出能否取得预期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加上投资数额巨大, 项目一旦上马公司就很难再改变投资方向, 所以对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做出合理评价就显得尤为必要。只有做出了准确的风险评价, 才能为项目的运行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也便于项目管理人员采用合适的对策, 加强风险管理, 尽量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二、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

要评价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的风险, 首先必须确定评价方法。考虑到矿业跨国投资项目投资周期长、风险种类多的特点, 本文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来对中国矿业企业的跨国投资风险进行评价。具体而言, 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步骤如下。

1、构建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要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价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风险, 首先必须确定评价指标。需要指出的是, 要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 必须将风险指标分成若干层, 形成层次结构模型。考虑到全面性、科学性、层次性、逻辑性、可操作性及差异性等原则, 同时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合理规模, 本文选取了以下指标来对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进行评价。

(1) 自然风险。自然风险包括由于不可抗力, 如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给项目带来损失的风险, 由于环境保护发生的成本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还包括地质资源量变化风险和矿石品质变化风险。

(2) 政治风险。政治风险又称为国家政治风险, 指由于东道国及母国的政局变动以及所采取的政治性措施变化使跨国公司所蒙受损失或实际收入偏离预期收入的可能性。政治风险一般不易预测, 一旦出现往往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很大。它主要包括政局稳定性风险、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

(3) 经济风险。由于宏观经济走势及其波动导致项目经济效果发生负偏离的可能性称为项目的经济风险。经济风险主要包括通货膨胀风险、市场风险、外汇风险和利率风险。

(4) 社会风险。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的目的, 一是利用国外的矿产资源, 二是追逐利润。但如果过分注重经济效益, 而忽视了社会效益, 其潜在的损失是很可观的。如果企业没有能够很好融入当地的社会氛围, 甚至在投资和经营中与当地社会团体或民众产生了冲突, 会严重影响到企业与当地整个社会的关系, 对企业的声誉和投资的顺利进行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要考虑社会风险因素, 社会风险主要包括社会风俗习惯风险和文化风险。

(5) 技术风险。技术风险指的是在矿业项目勘探、开发的全过程中由于技术的局限性而产生的风险。对于矿业项目来说, 它主要是指工艺技术与装备风险、勘探风险和开发风险。

(6) 财务风险。中国矿业企业开发跨国投资项目, 生产的周期很长, 资金投入巨大, 投资回收期也很长。而且由于是跨国投资, 还会产生汇率波动、税收制度不同等财务问题。因此, 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不可忽视。中国矿业企业跨国投资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融资风险、通货膨胀风险、产品价格变动风险、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投资回收期风险。

综上所述, 本文建立了如表1所示的风险指标体系。

2、构造判断矩阵

构建分成若干层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后, 下一步就是在各层指标中进行两两比较, 构造出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一层次的风险, 进行本层次与之有关的风险之间相对重要性的比较。下面以上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政治风险为例来说明如何构造判断矩阵。

如上文所述, 政治风险包括政局稳定性风险、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政治风险为准则层, 记为A2, 政局稳定性风险、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组成方案层, 分别记为a21, a22, a23。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针对准则A2, 两个元素a2i, a2j (i, j=1, 2, 3) 谁更重要。然后根据一定的标度将判断量化。表2给出一种常用的1—9标度方法。

(注:2, 4, 6, 8, 1/2, 1/4, 1/6, 1/8表示重要性介于上述相邻判断之间。)

用以上标度来建立判断矩阵, 假设对于某一具体项目而言, 政局稳定性风险比政策风险重要, 政策风险又比法律风险重要, 则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

在本文所建立的指标体系中, 共包括6个一级指标, 所以共需建立7个判断矩阵。

3、层次单排序

计算出某层次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这种排序计算称为层次单排序。具体地说, 层次单排序是指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元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元素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层次单排序计算问题可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最大特征值及其特征向量的问题。求得了特征向量, 就求得了对于上一层某元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元素重要性次序的权值。需要指出的是, 这一过程可以通过计算机很快完成。

对于如表3所示的判断矩阵, 可求得它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为w= (0.467186, 0.317305, 0.215508) T。求出每一个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就完成了层次单排序。

4、层次总排序

依次沿着层次结构从上往下计算, 即可算出方案层风险因素相对于目标层的相对重要性或相对优劣的排序值, 即层次总排序。也就是说, 层次总排序是针对总高层而言的, 经过层次总排序, 就可以得出最底层 (在本次评价中是各个具体的风险因素) 对于最高层 (在本次评价中是总体的项目风险) 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

5、单因素评价

以上四个步骤完成了对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评价指标的层次总排序, 也即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本步开始进行风险评价, 由于所有的指标都具有模糊性, 难以用精确的数值直接打分, 通常评价者对具体的风险指标只能给出“高”, “中”, “低”等定性评价, 对于这样的评价问题, 运用多层次模糊评价的方法较为合适。根据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评价因素集A={A1, A2, …, A6}, 其中, Ai={Ai1, Ai2, …, Aini}, i=1, 2, …, 8;Ai1, Ai2, …, Aini均为Ai中的指标, ni为Ai中指标的个数。对各指标的评价值分为“很低、较低、中等、较高、很高”5个等级, 即评语集V={v1, v2, v3, v4, v5}={很低, 较低, 中等, 较高, 很高}。

由于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评价指标均为定性指标, 因此采用以模糊统计试验为依据的等级比重法。在对风险因素进行评判的时候, 邀请若干位从事矿业跨国投资领域的专家, 让专家就该项风险发生水平进行“很低、较低、中等、较高、很高”5级模糊估计, 即对该类风险发生的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进行综合估计, 然后用概率和数学期望方法进行统计, 形成风险因素的评价隶属矩阵。

假设请10位专家对投资目标国的政局稳定性风险进行评价。假设这10位专家中, 有2位认为目标国政局稳定性风险很低, 有3位认为较低, 有3位认为中等, 有1位认为较高, 有1位认为很高, 则该目标国政局稳定性风险的评价向量为 (0.2 0.30.3 0.1 0.1) 。依这种方法, 可以得到全部最底层风险指标的评价向量。

6、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对每个评价指标子集Ai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通过第5步的单因素评价得出子集Ai的单因素评价隶属矩阵:

i=1, 2, …, j, j为一级风险的个数, m为评语的个数, n为Ai中二级风险的个数。在本文建立的指标体系下, m=5, j=6。

对每个一级风险指标Ai上的权重模糊向量Wi={wi1, wi2, …, wim}, 通过R变换为评判集v上的模糊集Bi=WiοRi, 就完成了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7、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将第6步得到的j个向量B1, B2, …Bj按照顺序拼起来, 得到新矩阵B= (B1, B2…Bj) T。接着对该隶属矩阵和一级指标组成的权重向量 (W) 进行模糊运算T=WοB, 就完成了二级模糊综合评价。这样, 就完成了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进行评价的所有步骤。

三、案例分析

假定有一中国矿业企业要到A国进行矿业投资。为简化起见, 只考虑政治风险 (A1) 和社会风险 (A2) , 则可建立如图1所示的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了风险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 下一步就要构造判断矩阵。假设经过专家的判断, 对于政治风险, 判断矩阵如表3所示, 对于文化风险, 假设A国社会风俗习惯风险比文化风险更重要, 构造出如表4所示的判断矩阵。在A国, 从总体上来看政治风险比社会风险更重要, 即政治风险对总风险的影响更大, 即可构造出如表5所示的总风险判断矩阵。项目总风险用C表示。

下一步要进行层次单排序, 即计算这两个矩阵对应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经计算得表3所示矩阵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为w1= (0.467186 0.317305 0.215508) T, 表4所示矩阵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为w2= (0.577834 0.422166) T, 表5所示矩阵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w3= (0.577834 0.422166) T。这里已经对特征向量进行了归一化处理, 这样就完成了层次单排序。

下一步是进行层次总排序, 层次总排序的过程如表6所示。

下一步要进行单因素评价, 按照第二部分说明的方法, 建立评语集, 在此基础上, 可以得出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单个风险因素评判结果和每一个风险因素风险的权重, 如表7所示。

下一步是进行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政治风险= (0.4671860.317306 0.215508) T*

= (0.231731 0.278449 0.268269 0.121551 0.1) T。社会风险= (0.577834 0.422166) T*

= (0.257783 0.3 0.142217 0.142217 0.157783) T。下面再进行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总风险= (0.577834 0.422166) T*

= (0.242729 0.287547 0.215054 0.130275 0.124394) T。这样, 就完成了对该项目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 24.27%的专家认为投资风险很低, 28.75%的专家认为风险较低, 21.51%的专家认为风险中等, 13.03%的专家认为风险较高, 只有12.44%的专家认为风险很高, 所以说明, 该项目风险较低, 可以进行投资, 但还是要注意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四、结语

本文系统考虑了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 建立了全面评价我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赋权, 有效地降低了赋权过程的主观性;运用模糊评价方法对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 该指标体系和方法既能对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的总体风险进行评价, 又能对某一单项风险进行考核, 有效地解决了中国矿业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评价问题, 具有适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 既为矿业投资者海外投资决策提供了依据, 又为中国矿业企业在解决海外投资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韩恩泽、朱颖超、张在旭:基于Fuzzy-AHP的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评价[J].河南科学, 2010 (2) .

[3]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构建中国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1.

走特色海外投资之路 篇11

但是仅以非金融类数据并不能完全反映中国海外投资的全面情况,从2005年开始,改为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形式,这种形式不但是全口径的,克服了非金融类统计局限的不足,而且是国务院三个经济综合管理机构联合统计和发布,更具权威性。

中国海外投资新特点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近两年中国境外投资速度明显加快。200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到122.6亿美元,同比增长123%。200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211.6亿美元,对外投资累计净额已达到906.3亿美元,所以增长速度是很快的。

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国有企业仍然是境外投资的主体。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特点突出表现为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比较明显,2005年,有限责任公司所占比重超过国有企业跃居投资主体首位;国有企业占境内投资主体的比重由上年的35%降至29%,而有限责任公司所占比重为32%,比上年增加了4个百分点。2006年,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占到存量的81%,私营企业占1%;中央企业占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82%,地方企业占18%。

企业投资形式发生变化,并购成为直接投资的又一特点。中国对外投资中,通过收购、兼并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约占40%左右。地域分布广泛。2005年以前,中国的对外投资一般以直接投资为主,企业单个投资规模不大,以累计投资总额和企业总数计算,平均每个投资项目仅900万美元,但到2005年有了明显变化,其特点是通过收购、兼并实现的直接投资占到当年流量的一半。

境外投资流向的地域分布广泛。到2006年底,中国5000多家境内投资主体共在全球172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近万家。其中亚洲地区覆盖率最高,80%以上的国家中有中国境外企业。近两年对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的投资也在急剧增长,2006年统计显示,90%的非金融类投资分布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中国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占了81.5%,但是流向自由港的投资,大部分又投向了第三国。所以现在有一种现象,在拉丁美洲,中国直接投资存量竟然超过了经济更发达、市场容量大得多的北美洲。

服务业异军突起

近两年,中国资本在国际市场也比较活跃,已成为世界资本流动的一股新生力量,加上金融业海外投资不同于一般加工贸易项目的投资,动辄需要很大的资金,动静很大,所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最近中国银行业发生的一些并购,标志着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已经悄然起步。据统计数据,截至2006年底,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海外机构的总资产为2268亿元。这一数字已将近占到2006年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225390.4亿元的1%。而按照资产分布来看,基本集中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新加坡、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巴西、韩国等29个国家和地区,共开设47家分行、31家附属机构和12家代表处。

银行业的海外发展、股权投资或者收购,起码有三个好处:第一,从发展战略上考虑,无论是出于中国银行业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是出于服务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国内金融服务市场开放已经迈出了决定性步伐、国内市场的国际化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并将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必须走上国际化的经营战略,分散业务风险,实现海外业务与国内业务的互补,并借助海外金融中心的低税负提高收益。

第二,从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的角度考虑,发展海外业务有助于中国银行业熟悉、掌握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新型业务,推进业务创新。在国内金融业还不能完全打破分业经营的监管环境下,中国的银行纷纷选择在海外从事混业经营,既是为了部分抵消外资同行因母公司混业经营而获得的额外竞争优势,又可以锻炼员工,准备迎接未来国内市场混业经营管制开放的新时期。

第三,从银企关系的角度分析,银行与企业之间是共生关系,跨国银行业务是伴随着跨国公司客户的国际扩张而发展的。从中国的情况可以看出,国内金融市场开放后,那些外资公司、特别是大型跨国公司为何不主要使用内资银行的服务而转向母国银行,就是因为他能从母国银行获得更好更便捷的服务。把国内的银企关系延伸到了国际,这种紧密关系又能大大提高银行业的竞争力。

制度建设是保障

那么,从区域合作组织和区域合作机制来分析,与中国经济发展密切的有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及东盟10+1,10+3合作机制、东亚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大眉公河次区域开发、亚欧会议等,这些都是由政府推动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不同的国际区域合作组织形成了不同的合作机制,其中有一项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和自由化。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近些年有了长足的发展,首先是双方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参加东盟10+3、东亚峰会、大眉公河次区域开发等合作,这些都促进了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投资和贸易。

在中亚地区,体现在上海合作组织的运行机制,上海合作组织和东盟-中国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不同,在政府间制订的多边区域合作制度下,能够促进和保障投资便利化的进行。

而亚欧会议值得关注的是《投资促进行动计划》包括“投资促进”和“投资政策与法规交流”两方面内容,为落实《投资促进行动计划》,改善亚欧会议成员国间的投资环境,促进投资的双向流动,亚欧会议在贸易与投资高官会下设立了投资专家组,由负责投资问题(包括投资促进和政策法规)的政府官员组成,协助贸易投资高官会落实《投资促进行动计划》中的后续活动。

最近几年,中非经贸发展迅速,中非贸易额连年增幅在两位数以上,且有提速之势。与此同时,中国对非洲投资、工程承包也蓬勃开展,截至2005年末,中国在非洲地区投资存量15.9亿美元,主要分布在苏丹、阿尔及利亚、赞比亚、南非等国家。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并不是因为最近两年世界市场资源价格上涨,为己之利而发展非洲投资的。从今后发展看,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应主要在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矿产及资源开发和加工方面。

应该看到,制度建设是地区合作机制的保障,中国参加了不同的区域合作机制不仅意味着参与和受益,也就意味着自动承认和接受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约束,更多的是互利合作与贡献。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更需要以主动、积极、配合的态度参与到区域合作机制的修改完善,在地区的合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与日本比较

其实很多人愿意拿中国和日本比较不外乎以下原因:

第一,日本和中国同属亚洲国家,人文地理相近;第二,两国在上世纪60年代某些领域发展水平也有相近之处;第三,80年代以前,中国从日本购买的技术最多,日本知名品牌的产品中国人见的最多;第四,在对华投资方面,长期以来日本名列其他国家之首。第五,中日两国对外投资热都是在本国货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的背景下出现。

由于上述原因,人们愿意用当前中国企业向海外发展的状况与80年代中后期日本企业的大规模海外扩张相比,有道理,的确也有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谋求出口方面,两国有相似之处。在谋求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都面对日益增多的贸易纠纷。二是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两国最初是以新建投资为主,而后并购式投资明显增加。在8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以新建投资为主要方式,并购式投资迅速增加还是在日元升值以后。由于中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较80年代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国际化高度发展,全球出现前所未有的企业并购浪潮,在这种形势下,并购式投资日趋活跃,因此,在以新建投资方式为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方面,中国的持续时间比日本明显缩短。

但从总体上看,中日两国的对外投资还是不同的,其表现在:

首先,两国对本国企业海外发展的政策导向不同。日本在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限制外国资本进入,鼓励本国企业到海外发展。日本政府开始鼓励外国企业对日投资还是90年代中后期的事情。中国则相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内资金短缺,政府一直强调“加快改革开放,提高利用外资(特别是规模)水平”,对外投资较少。1999年,中国政府提出让有实力的国内企业“走出去”,特别是经过了“十五”到了“十一五”,近两年来大大放宽了对国内企业对外投资的限制。

第二,日本国土狭小,国内市场发展空间有限。20世纪50到60年代,很多日本企业就十分重视开拓国际市场。80年代,日本在许多领域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企业纷纷在世界范围内多层面、全方位地寻找有利的投资机会。与日本相比,中国的市场容量大,仍具有尚未开发的潜力,虽然本国企业到海外发展也有寻求更广阔市场的动机,但总体上这方面的需求在程度和迫切性上明显低于日本。目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更主要目的是利用资源、获取技术和品牌等。

第三,到80年代中期,日本实现了经济追赶欧美的目标,在许多关键性领域已占据优势,市场经济趋于成熟,国内存在大量剩余资金,对外投资达到较高水平。1985年度,日本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22亿美元,到1989年度达到675亿美元,日本跻身于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大国行列,并且面向发达国家的投资所占比重较高。

相比之下,中国无论在经济实力、市场发展状况方面,还是在企业经营资源、竞争能力、国际市场整合经验等方面,与日本的差距很大。中国企业的海外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对外投资规模有限,而且相当部分的投资集中在资源类和制造业,面向发达国家投资的条件还不成熟。

第四,中日两国在面对本国货币升值的压力下,对汇率政策的处理不同。上世纪80年代,为削减本国巨额贸易赤字,美国不断对日本施压,迫使日元升值。1985年9月日本签订“广场协议”后,3个月内日元升值20%,两年后幅达50%,到1995年日元升值了3倍左右。现在中国同样面临国际社会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即使调整,也会是一种渐进、有管理的过程,不会带来像日本80年代中后期那样的海外资产投资价值倍增的结果。

第五,日本在80年代中期开始大举向海外扩张之际,已实现了资本自由化。而目前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人民币汇率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汇率制度改革的需要,对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不至于产生较大的直接影响。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升值会加速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步伐,但最终决定企业对外投资的根本因素取决于企业自身的实力及长期发展战略。

走特色海外拓展之路

对于中国未来海外投资的发展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明确一点,那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决不是一句口号,而应该贯穿在整个经济工作之中,海外投资也一样。无论我们过去国内投资建设项目也好,海外投资项目也好,投资失败原因不外乎三个,一是对拟投资项目没有进行必要的科学论证;二是企业决策管理和机制不健全;三是风险和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有实力的企业要用全国市场和全球市场的眼光来看待企业的发展。海外经营要求企业不仅要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和运用国家给予企业的政策和支持;了解所在国的政治、经济特点;了解当地的政策法律;做好本地化经营。我国政府和地方政府为了支持企业走出去,已经制定了大量的政策法规和指导性文件,驻外使、领馆也积极整理所在国的有关资料配合企业的境外投资经营活动。

中国从“十五”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今后政府会在财税、信贷、保险、外汇、国别导向等方面继续制定一系列发展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业务的政策措施。其实企业的境外投资除了我们了解的直接投资、并购,还有多种形式,比如,专利、专有技术、品牌、BOT、BT等契约式合作。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战略需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海外拓展之路。

试析海外投资风险因素及对策 篇12

关键词:海外投资,风险因素,对策

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和饱和,许多央企、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把走出去到海外发展、投资的战略确定为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投资的方向更是呈现出多元化趋势。然而机遇总是与风险同在,随着2010 年第三季度中铁建麦加轻轨项目巨大亏损浮出水面,海外投资的风险也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本文总结相关多家央企海外投资实践的经验教训,分析海外投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海外投资存在的主要潜在风险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对诸多风险。其中,外部风险来自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如社会政治风险、供应链风险、市场风险、竞争对手风险、技术革新风险、法律法规风险、自然地理环境风险、灾害风险等。企业的内部风险则表现在企业的决策和经营活动中,比如战略定位、投融资决策、财务和运营、合规性等风险。中国公司企业海外投资的市场主要是在东南亚、非洲、中南美州和中东国家,而且投资项目也呈现出突破各自传统领域,向电站、电站运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矿山、石油、市政及公共建筑等多元化方向发展,综合分析其潜在的风险主要有:

(一)政治风险

1.传统意义上的政治风险主要包括征收、战争、恐怖行为、汇兑限制和违约风险等。据有关资料统计,约七成的中国海外直接投资集中在资源性行业和制造行业,而这两个行业的企业占了二战之后全球所有被征收的外国企业的六成。战争、内乱、恐怖行为等政治风险也经常出现,如东南亚的泰国、印尼、菲律宾,西亚的伊拉克、阿富汗等国、南美洲的哥伦比亚、非洲的刚果、肯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政治体制转轨国家的违约风险较为突出,有的主要政党轮流执政或者军事政变,新政府上台后,往往对上届政府执政期间签署的合同、协议不予认可,甚至单方面终止执行,给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造成损失。

2.近年来,跨国经营中面临的政治风险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由传统的战争风险转向和平环境当中的政治暴力事件,包括贸易保护主义驱动的政治暴力风险,以及由于劳动权益问题引发的政治暴力风险等;二是直接的征收风险减少了,但隐性的征收风险日益突出,如在某些投资所在国,有关部门常以检查偷税漏税、卫生、安全条件为名,频繁搜查中国企业,动辄处以高额罚款,课以重税,干扰其正常生产经营,甚至利用种种借口,没收企业的财产;三是部分金融危机高发国转移风险仍然比较高,在非国际储备货币发行国,如果资本账户和国内资本市场开放较快和外债负担较重,其爆发货币金融危机的几率就较高,外汇汇出风险率比较大;四是第三国干预风险上升,第三国干预风险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第三国政府直接采取制裁措施的风险,如2004 年年初,中石化集团参与竞标伊朗油田时,曾受到美国的阻挠;另一类是在第三国干预行为的压力或引诱下,东道国政府违约的风险。如由于日本参与,中俄石油管道工程方案多次反复,中石油在安大线上的前期投入全部落空,就是这一风险的典型案例。

3.由于历史原因,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仍然存在着反华排华的民族情绪,譬如在印尼,反华排华的民族主义一直比较盛行,发生在20 世纪90 年代的印尼政治危机中,许多华人华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都受到有预谋的攻击。这些情绪也反映在当地民众,在面对待中资企业或项目上的一些偶发正常事故上,会导致“无限上纲”和迅速扩大事态。

(二)历史、宗教、文化习惯和思维定势造成的风险

这一类风险的产生有两个源头:一方面是来源于投资市场国历史、宗教和生活习惯产生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文化习惯和思维定式造成的风险。

1.源于投资市场国历史、宗教和生活习惯产生的风险。首先,非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国家政权实际统治的力度、范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有效,许多国家政府管制的有效性只局限在政权所在地的很小、很有限的范围之内,更广大的地区则是由部落酋长、部族首领实际说了算,而像矿山、水电站等又往往位于政府实际控制无效的地区,因此,与政府签订的合同、协议在这些地方并不被认同,也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成本和风险。其次,我们主要的投资市场集中于非洲、东南亚、中东和南美洲等国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经济落后、技术及劳动力低下、官僚作风盛行的国度,民众日常行为散漫、纪律性差,工作和生活节奏更是慢得可怕,由此导致工期问题吃亏的中国企业不在少数,特别是使用当地劳工施工的项目,劳工按时上下班都成问题,更不可能为了赶工期加班加点、轮班工作。“留出的时间至少是国内的三倍,否则就陷进去了。”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教训。再有就是宗教差异带来的风险。这些国家的宗教信仰盛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有很多延续千年的习惯和禁忌,这些因素会给项目带来意想不到的风险。譬如中铁建在中东穆斯林圣地范围内的麦加轻轨建设中的失误之一,就是没有考虑宗教禁忌给施工工期造成的巨大困难———麦加禁区只能穆斯林教徒进入,异教徒不论何种原因一律不得入内,因而施工时只能使用当地穆斯林劳工。而当地穆斯林既没有可用工程师,而劳工的工作效率又奇低,从而导致工期大幅度延期。

2.来源于我们自身文化习惯和思维定式造成的风险:首先是有的企业领导人在进行重大项目决策时,缺少民主决策和法律参与决策意识,从政色彩重于企业领导人色彩,容易忽视海外投资的法律和经济可行性。有时甚至在第二天要签约了才告诉法律顾问,根本来不及出具法律意见。其次是企业决策中往往急于求成,对投资方的政治、经济、投资、社会、外交、交易对手、合作标的等情况都没有做到尽职调查,就决定干了。比如投资买矿,生产出来发现出口有限制,矿产运不出来。有的企业投资失败之后才发现,日本、台湾此前都有在该国投资失败被迫退出的经历,尽职调查没有做到位。第三种风险是企业违反当地法律招致的诉讼风险。研究报告指出,有的企业缺乏对东道国法律的了解,往往将国内守法和诚信意识淡薄的不良习惯和做法带到海外投资中,轻信按国内做法能把事情摆平,带来不必要风险。第四风险是简单移植国内经验———“在商不言商”造成的。中铁建麦加轻轨巨亏的原因之一就是麦加项目承载了太多的寄望和复杂的政治属性。某种程度上说,中国铁建毫无选择,只能为此付出所有精力、声誉和现实利益的代价。进行一场“不讲条件、不讲价钱、不讲客观”的中国式会战。但沙方的高度赞扬无法改变中国铁建巨亏的现实。最后,海外投资行为与中国政府对投资项目的审批衔接不当也可能带来风险,企业所得税法中多项与国际接轨的反避税措施,也对央企海外投资的传统做法提出挑战。

(三)技术风险

工程项目中的技术风险又称地质风险或勘探开发风险。当然随着海外项目的拓展,除地质、气象风险之外的其他技术风险也大大增强。主要以下几种情况:

1.地质、气象风险。无论做什么工程,都存在有地质、气象风险进而带来勘探开发、施工的风险,特别是在一些整个国家的科技力量薄弱,地质、气象勘探开发资料匮乏的国家更是如此。中铁建麦加轻轨建设时,“沙特夏季地表的最高温度可达到摄氏70 度左右,淡水又比石油更加珍贵,工作环境非常恶劣。”从而导致中方的劳工纠纷也层出不穷。河北建设集团沙特项目总经理卢海波向《环球企业家》指出,在沙特的中国工程企业几乎都遇到了中方劳工罢工的问题。

2.多元化投资非传统项目的技术风险。从硬的技术方面说,由于我们已经突破传统的技术优势项目转向多元方向发展,因此在自己传统优势技术以外的别的领域技术储备相对浅薄,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含量很低,也与竞争对手的传统技术优势就有了一定的差距。

3.不熟悉欧美国家的技术标准及管理流程。由于进入国际市场落后以及文化隔阂的存在,惯于在经济滞后、物质贫瘠、技术或劳动力低下的欠发达地区进行援建的中国工程企业,对中东富裕而苛刻的业主———他们只信赖欧美产品,习惯于用欧美标准要求项目,我们不熟悉因此就要吃亏,中铁建麦加轻轨建设亏损的原因之一就是如此。

4.自身技术失误造成的风险。有知情人士向《环球企业家》指出,中国铁建在投标之前对项目成本及风险评估的低级失误,或许才是麦加轻轨建设成本失控的根本原因。“为了赶着中国领导人出访沙特时签约,造价师仓促报价时甚至漏项了。近20 公里的轻轨,各种地质结构都不一样,每个点施工成本肯定有不小的差别,乘以数量后,上下的波动就会非常可怕了,也就是说,很可能有一部分工作量没算进去,给别人白干了。同时中国铁建签的是一个非保护性合同,即使合同有变更也无法去追要工程款。”如今正值中水电集团步入铁路建设项目的时候,这个风险经验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四)经济与法律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在海外投资过程中有关经济因素导致的收益损失风险。而法律风险则是指海外投资在决策前、谈判中、运营阶段都会存在的法律风险,且不同国家、不同阶段的风险特征、风险源、化解手段都是不同的。海外投资中存在的经济和法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规模风险:特别是在一些非传统优势项目中,我们的经济规模很小,因此成本高,市场陌生,抵御波动或风险的能力弱。

2.产品价格风险:正因为非传统优势项目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定价权在别人手中;汇率动荡变化大。

3.金融风险:一方面海外投资不少集中在高风险或高债务的国家,而对此类国家投资,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融资,不仅条件苛刻,而且代价也较大。另一方面就是汇率变化大,特别是一家独大的以美元结算为制度的国际货币体系,汇率不仅受经济本身影响大,而且跟大国政治斗争和战略博弈联系紧密。

4.在谈判中,有的企业领导强调要“求同存异”、“求大同存小异”,对于不熟悉的法律环境,能够预见的、潜在的风险事先没有谈好,容易留下隐患,或者没有原则的退让,最终稀里糊涂吃了亏。

5.谈判中还有一些细节要注意,比如某些字词的定义要约定好,否则后期就很容易扯皮产生诉讼风险。

(五)其他风险

国有企业在境外投资中,个人代持股份的有关管理关系没有理顺,存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或产权争议的风险。境外企业可能是目前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渠道。境外国有资产的流失情况大致分为:境外人员挥霍、浪费、携款潜逃;未经批准在境外进行高风险投机经营造成巨额损失;未经批准或未办理有关法律手续,将国有资产以个人名义在外注册;任用外籍人员不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此外,作为国有资产重要组成部分的资源性国有资产以及常常被人们忽略的大量隐性资产,如商标、企业信誉、专利等的流失状况也很严重。其中,个人代持境外产权是央企境外资产最大的“出血点”——以个人代持股的境外企业,可以通过内部整合、战略调整等方式,将集团内部资产装入海外公司。中国境外资产虽然庞大,但由于缺乏有效监管机制,不少境外企业存在经营失误、债务沉重、经营亏损等问题。

二、防范对策

海外投资中存在着许多不可预见的风险,如果防范不当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从目前现实的国际环境出发,选择应对策略加以防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法律上健全应对措施。首先必须完善以总法律顾问为核心的海外投资法律管理制度,其次,必须规范决策程序,确立法律人员参与项目决策。海外投资周期通常比较长,对于税收、汇率、劳工政策等方面的变动,央企也可以利用稳定性条款来保护自己的利益。第三,利用双边或多边的投资保护协议如ICSID公约,购买海外投资保险,要求东道国提供必要的担保等。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美、日、德等发达国家为规避对外投资的政治风险而创设的一种法律制度,目前已经成为各国应对对外投资政治风险的普遍选择,中国的海外投资保险制度也处在实际的运行之中,随着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和在海外投资的不断加大,海外投资保险应该是企业自觉和必然的首选。

2.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开发,化解独立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要主动与东道国在政治经济、法律商务等方面进行协调,建立互惠互利关系。力争通过国家及集团内部对海外的所有投资进行统一协调,确保海外的所有投资的规范竞争和战略协作,并分散海外投资区域,尽可能在目前确定的中东、南美、中亚和非洲等重点投资地区优化投资布局,减少政治风险。海外公司应该积极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帮助东道国开展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培训,为所在国带来切实利益,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海外投资开发项目的生产经营人员“本土化”战略,保持与东道国友好和长久的合作关系,避免所在国政府不稳定和不公平的租金和税收政策带来的风险。

3.建立新型人事制度,大力引进技术人才,提高非传统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水平,有效规避海外投资的技术风险。中国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保障和核心业务流程方面,与国际商业化运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和不适应性,企业文化与项目所在国迥异。国际化法律风险管理人才极度缺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因素。不断健全完善境外投资项目股权、财务、资产、劳动薪酬等管理制度,打破级别界限,面向全球引进一批优秀人才。除此之外,对于力求拓展非传统优势的企业,还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引进非传统优势技术的人才,提高非传统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水平,确保获取高水平的相关项目地质科学研究成果、高素质的相关技术人才和高质量及先进的建设及生产设备,这是化解工程勘探地质、气象和施工风险的根本条件。

4.改善海外投资管理体制,增强企业运用市场手段转移经济风险的能力。 与立项决策、谈判签约相比,投资成败的关键在于运营管理阶段。因为运营管理阶段往往投入力量较为薄弱,不仅监管有所放松,同时缺乏反映问题的渠道,使得风险累积。针对海外投资风险较大的状况,公司可以根据海外投资项目所在国和地区的风险情况向该向有关保险基金或商业保险机构申报保险。还可以通过并购国外公司产权的方式,或者通过在某些区块投标中采取股份合作方式 ———与国外公司合作投标、成立合资公司甚至国内企业参股合作以一个作业者对外,减少独担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还应健全对境外公司及人员的监督管理及考核,防范境外投资法律风险。

5.开展海外投资风险投资评估和预警,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系统开展所投资项目的资源海外投资风险评估,分析在海外投资国的政策、政治、法律等方面的潜在隐患,圈划出存在较高风险的部分国家和地区,编绘出所要投资的资源“海外投资风险地图”。要针对各海外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进入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减少参与国际竞争过程中的盲目性,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6.建立健全监管措施。针对境外产权管理制度整体上的不健全,境外投资存在无序竞争,管理人才缺乏,考核体系有待完善及派遣人员薪酬待遇等。亟需研究制定新的央企境外资产监管办法,包括限定企业的境外投资资质、规范央企海外产权、改革海外投资审批办法、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等。此外,加强对央企海外投资的资产结构进行监管,重点支持央企进行资源、能源、基建等方面的海外投资;对央企进行海外投资进行资格限制,限制央企投资不符合主业的海外项目;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数量,减少证券投资的数量,调整海外资产结构,为规避损失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调查和清理央企个人代持境外产权及个人代持股情况,对不符合规定的企业尽快限期整改,并且制定出不再允许新的个人代持股行为规定。

上一篇:滑动门事件下一篇:农民工权利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