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投资担保(精选9篇)
海外投资担保 篇1
海外投资担保制度是资本输出国政府对本国海外投资者在国外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 提供保证或保险, 投资者向本国投资保险机构申请保险后, 若承保的政治风险发生, 致投资者遭受损失, 则由其国内保险机构补偿其损失的制度。WTO的建立为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然而伴随着海外投资的各种非商业性风险, 原有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多边投资担保机制已无法满足我国日渐上升的海外投资保护要求。二战后, 由美国首创的海外私人投资保险制度 (也称海外投资担保制度) 迅速遍及各发达国家。这样, 创建我国特色的海外投资担保制度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立法任务。
►►一、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之不足
截止1997年, 中国政府与80多个国家签订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从国际法层面上看, 我国与众多发达国家签订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都是在发达国家的要求下签订的。这些协定在满足外国投资者对外投资法律保护的同时, 当然也实现了我国吸引外资的愿望。当时我国的境外投资还形成不了气候, 因此, 这些双边协定中往往忽视我国相关对外投资的利益保护。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仅对外商在华投资的非商业性风险担保的单边保险形式,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展的。尽管我国和美国、加拿大等众多国家签订了80多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但这实际上只从国际法层面上保护了外国投资者在我国的投资利益。而对于我方利益来说, 由于我国未设立海外投资担保机构, 也就没有了行使跨国代位求偿权的主体。而且, 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往往会使一个纯投资纠纷上升为两国间的外交冲突。因此, 尽快建立我国海外投资担保制度已势在必行。
►►二、MIGA机制的缺陷
MIGA作为一个国际性商业保险机构, 对于促进国际投资和加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间的经济合作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然而它们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
首先, MIGA只能承保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而不能承保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建立我国投资担保制度解决了向发达国家资金投保无门的问题。对我国来说, 目前我国主要投资集中在发达国家。
其次, MIGA担保容量有限, 主要依据各国在MIGA所占的股份进行分配。中国虽然是其第六大股东, 但所占股份仍只有2.85%。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迅速增长, 大量的境外投资与有限的担保容量的矛盾将日益突出。而建立我国专门的海外投资担保制度将可以充分满足境外投资者的需求。
再次, MIGA对投保投资的适格要求包括经济上的合理性、投资的发展性、投资的合法性三部分。MIGA对投资项目质量的高要求与目前我国对外投资的低水平显得很不协调。因而, 只有建立有我国特色的海外担保, 制定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投资项目担保标准才能解决这一矛盾。
最后, 对于投资者来讲, MIGA不如本国的海外投资担保机构便利。一方面, MIGA远在美国, 工作语言为英语, 虽然MIGA有派往几个洲的区域性承保机构, 但屈指可数。MIGA的这些不足极大的影响了我国投资者的投保热情。另一方面, 由于我国现有境外投资立法还很不完善, 还没有与《MIGA公约》相协调的国内法规定, 根据MIGA1998年的报告, 我国的境外投资者尚无一例向MIGA申请投保, 从各方面说明, 我国都远远落后于巴基斯坦等发展中国家。因此, 建立我国的海外投资担保制度已迫在眉睫。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立法漏洞
首先, 调整我国海外直接投资关系的国内立法始终徘徊不前, 这种法律与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调的状况极大地阻碍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也造成了国有资产和国家外汇资金的大量流失。因此, 建立必要的监管机制, 真正将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纳入法制的轨道, 已刻不容缓。
其次, 我国海外投资担保制度的缺漏。政治风险担保原本是全球通行的做法, 惟独我国没有。而有些国家不只向国有企业, 也向民营企业提供风险保障。由于缺少这方面的保障制度, 曾有不少中国企业在诸如“两伊战争”之类的战乱或东道国的政府动荡中利益受损。根据投资学的一般原理, 投资与风险是并存的, 有投资就有风险, 只有转嫁或保证有人承担风险才能促使投资者大规模投资。为了使现有的潜在投资者放心, 鼓励对外直接投资, 建立我国的海外投资担保制度已是时机成熟。
►►四、发达国家的实践与我国海外投资保险的现实需要
从历史角度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许多从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发展中国家, 急需大量的资金以摆脱经济困境。然而这些已取得政治上独立的国家由于存在各种非商业性风险 (主要包括:征用或国有化、禁止汇兑、战争等) , 这严重危及到发达国家投资者的既得利益。燃眉之下, 保护本国大量的境外投资成为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本增值的前提条件, 在此情况下, 1948年, 美国成为境外投资担保制度的首创者, 其后, 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相继设立了自己的境外投资保险机构。这样, 既有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又有MIGA机构, 既有国内法制, 又有国际条约, 形成了一种全方位的海外投资担保体系, 极大地保护了发达国家海外投资者的利益, 化解了投资带来的非商业性风险。
发达国家的上述做法应当引起我国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境外直接投资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 至2000年底, 我国已累计在境外兴办6298家企业, 中方协议投资额75.6亿美元, 中资企业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中国境外企业涉足非洲和中东的数量持续上升, 目前这些地区又是社会动荡较多的区位。实践中已给我国境外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都往往很难得到及时充分的补偿。一方面, 要与每一个国家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既是不现实的;也会带来外资立法的不统一。另一方面, 由于MIGA机制的缺陷使得我国的海外投资企业很难满足其较高的投保要求。而克服这些障碍的最佳选择就是建立我国的海外投资担保制度, 以满足海外投资企业的投资要求, 为我国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综上所述, 我国已签订的众多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签署的《MIGA公约》也为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了必要的国际法律保护。然而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不断上升, 上述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MIGA机构难以全面地发挥其保护作用。这就要求我国政府应立即着手建立符合国情的海外投资担保制度, 从而将《MIGA公约》的国际法效力转承为国内立法。这样, 国际上的多边投资担保机构与我国海外投资担保机构, 国际法层面上的《MIGA公约》与我国海外投资保险法律相互协调、相互补充, 从而为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提供全面的法律保障, 以达到促进我国私人向海外投资, 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地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余劲松、吴志攀.《国际经济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第248页
[2]《中国对外经济年鉴, 1994/1995》,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5年版
[3]陈安.《MIGA与中国》[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 第23页
[4]黄辉.《WTO与国际投资法律实务》[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第413—414页
[5]曹建明, 陈治东.《国际经济法专论》 (第四卷)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年第1版, 第175页
[6]杨大楷, 应望江.《2002年中国投资发展报告——迈向国际化的直接投资框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第595页
[7]卢进勇, 虞和军等.《国际服务贸易与跨国公司》[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2年第1版, 第494—495页
海外投资依然“水深” 篇2
原来,早在2007年9月,赶时髦的蔡老伯学着别人投资起了QDII。
“那时候港股直通车即将开闸的消息到处飞,我的那些股民朋友都想着投资港股,好像只要投资了就肯定赚钱一样。听着听着,我也心动了。”蔡老伯说,那时的他攒了30多万元的养老本钱,天天往股票交易市场跑,做着有一天可以资产翻番的美梦。在股友的“刺激”下,他终于在2007年秋天买了一只以投资港股为主的QDII基金。
“当时可真是火,还按比例配售,我那点养老钱一共30万元,只有20多万元成交。”刚买上QDII的时候,蔡老伯还高兴了好一阵,觉得自己运气真是不错,抓住了发财的好机会。
也的确,在之后的1个月时间里,蔡老伯的账户价值“蒸蒸日上”。
不过,好景不长,到了11月,QDII就跌破了面值。“才一个月时间,净值就下跌了11%。到了过新年的时候,账上已经亏损了。”蔡老伯回忆说,在QDII基金刚刚打开可以赎回时,他的账上就已经亏损了。
“那时候还有点不甘心,想着可能只是一时回调,还有上升的可能,就没有赎回。没想到,再等几周又跌了好几个点。”这下,蔡老伯终于坐不住了。黯然离场成了他首次也是最后一次QDII投资的结局。30万元养老钱在短短5个月时间里,跌掉15%。
海外投资担保 篇3
作为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 正处于快速发展新机遇的河南省, 目前已经有担保公司近600家, 数量居全国前列。其中由政府出资或由政府出资参股的政策性担保公司有166家, 其余均是以企业法人注册的民间担保公司, 比例占到2/3。从最初的凤毛麟角, 到如今担保公司数量不断创新,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 河南担保行业已经由探索阶段逐步走向了成熟。但有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出来:
1.民间担保公司的“资质”问题。目前以河南省为例在工商系统注册的500多家担保公司, 真正拿到担保机构备案证的只有264多家。也就是说有过半担保机构游离于政府监管之外!实际上,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 可见蓬勃发展中存在着巨大隐患。备案证是自2008年开始, 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开始, 主管部门对监管的认识加强从2009年开始发放的。自2011年3月1日至5月31日, 主管部门将对已经具备担保机构备案证的264家担保机构进行筛选检查, 合格的担保机构将其担保机构备案证由国家工信部制作更换为经营许可证, 不合格的则不予更换。也就是说, 今年5月31日之后, 是否具备国家工信部制作的经营许可证将是判断担保机构是否正规合格的一个明确标准。
2.民间担保公司经营趋于“同质化”竞争特点。何谓同质化竞争?它主要是指同一系列的不同品牌的产品, 在外观设计、产品性能、使用价值、包装与服务、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 以至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用价值逐渐趋同。“同质化产品竞争”形式在民间担保市场上愈演愈烈。从目前来看, 民营担保机构普遍存在缺少与银行合作、担保产品较为单一, 市场竞争激烈, 担保公司的同质化十分严重。近八成的民营担保公司开展的基本上都是传统的融资信用担保业务, 非融资担保类的业务在公司业务占比中很小甚至没有, 行业盈利能力整体不强。
3.从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亟待加强。从内部管理和风险防范情况看, 担保机构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 专业人才少, 风险防范的制度和技术跟不上, 代偿率逐渐上升, 特别是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担保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挑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何生存下去, 或者保证长期的发展, 民营担保机构亟须突破自己, 跳出重围, 首先就要创新。创新不仅体现在业务上、产品上、管理上, 还要体现在未来的战略布局上。面对多元化的资本市场, 只有创新发展才能赢得市场, 才能避免恶性竞争, 取得良性发展。 (下转84页)
一、优质服务促进行业发展
近几年, 随着担保行业的迅猛发展, 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 行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 担保业务的供需面已然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 担保市场已进入充分竞争的成熟市场。在“百家争鸣”的局面下, 各个公司的业务基本相同, 要想取得公司客户量的长盛不衰, 价格和服务水平在本行业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说已经成为担保公司成败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更好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优秀的团队。
综观目前的担保行业, 从业人员大多数是由银行、保险、证券、担保、财务、法律等诸多领域的优秀人才组成。他们一般都具有较强的金融行业知识和丰富的金融从业经历, 熟悉银行业的相关流程和法律法规, 服务意识强, 懂得如何规范运作和如何正确地审视金融政策, 能够紧跟市场需求, 不断创新, 时刻关注行业变化, 及时做好各种应对策略。在这个团队里管理者要有榜样作用, 以身作则;员工的态度和自身素质要不断提升, 不断地学习和进步;企业文化会约束员工避免一些错误的发生, 同时也让这个团队拧成一股绳。“全国首期担保经理培训班”于2009年在河南郑州举办, 担保经理是在担保机构中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运用所掌握的担保知识、所具备的担保经验和综合组织运作能力, 在担保企业承担信用管理岗位的中、高层以上经营管理人员。首期毕业的上百位担保经理无疑给诸多担保公司注入“优质的新鲜血液”。
2. 诚信。
担保公司本身就是从属于服务性行业的信息平台, 它成立的宗旨就是更好地为中小企业、个人提供融资、贷款、理财服务, 平台的信用就成为客户选择的重要指标, 所以担保公司应该以诚信作为公司运作的基石。诚信更多体现在对融资业务风险的把控、对投资客户的承诺。严格的风险把控既是对自身业务平稳发展的要求, 也是对公司品牌的维护, 对投资客户的变相承诺。
3. 专业。
公司的业务都是与钱打交道, 在办理业务时对业务项目的任何不确定或者是迟疑, 都会对客户的信任感造成巨大的挫伤, 所以, 在带领客户办理业务时一定要做到对所办业务所需的各类证件、手续了然于胸。这就要求公司业务员的专业性一定要高, 要做到术业专攻。不少公司一直秉承“三不原则”, 即“不摸钱原则”:担保投资客户的资金直接打入融资方账户;“一对一原则”:担保投资客户一对一签订合同;“不高息原则”: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执行利率;以诚信、稳健、安全、优良的服务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4. 完善。
完善售后服务。良好的售后服务已经成为各个行业必备的成功信条, 客户盈利单及时、准确地送达, 交息日的及时提醒等是不可缺少的功课。
二、成立为民营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业务的机构来分散风险
正规的担保机构其实并不需要再担保机构做担保, 但随着担保行业的发展, 行业中难免存在个别不规范运营的担保机构。目前相关主管部门已经成立了再担保集团, 只是目前还没有针对大多数的民营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业务。目前有地方担保协会试将每个成员提取其注册资本金的20%作为保证金, 万一协会中有一家担保机构出问题了, 就先从这保证金中取出资金代偿给投资者, 之后再追究相关责任。这一模式的提出相信将更快促进担保行业稳步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海外投资“变法” 篇4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并重,已写入《十二五规划纲要》。
国家发改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司长孔令龙日前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发改委和商务部正在共同起草一部《海外投资条例》,该草案已经几易其稿,最终会上报给国务院法制办。
据悉,为形成建议稿,商务部请有关专家做了对外投资法律法规体系的课题研究。参与课题论证的一位部委官员透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主持了此项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成为两部委《海外投资条例》草案讨论的重要参照。
求解“便利化”
目前,一家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花费在各政府部门审批上的时间是3至4个月,包括发改委、商务部、外管局等环节,如果是大型国企,还要先通过国资委、商务部反垄断局的审批,等等。
审批,这个在企业并购交易文件签完以后留下的“尾巴”,既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也会产生风险。
不过,中国政府在对外投资便利化方面已有一些改变。3月14日,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公布了对外投资项目新的核准权限,即从本月起,国家发改委对资源类境外投资重大项目需要审批的金额起点从3000万美元提升到3亿美元,非资源类境外投资重大项目需要审批的金额起点从1000万美元提升到1亿美元,央企限额以下均适用备案制,不需要经过审批。
这一新规定使国家发改委的核准权限从金额上放宽了十倍,权限下放给地方发改委。
然而,从对外投资整体管理体制看,一些根本性问题还未解决,企业“走出去”前,还是需要“把每个庙里的‘和尚’都拜一遍”,才能拿到最终的许可。
近日,课题组负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陈小洪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进一步实现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便利化要解决政府分工模式这一根本问题。
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是实行对外投资“一个窗口、分工处理”的模式。比如,美国对外投资的对外窗口是商务部,而日本则是财务省通过日本银行统一受理,各部门的协调管理均在后台,因此不会出现重复报批审查的现象。
陈小洪认为,这种模式可供中国参考,便于减少多头审查带来的时间成本,进而提高政府管理的便利化水平。
便利化的另一根本问题是改进政府核准的内容,从本质上明确核准的功能目的。
中国目前的核准办法,是要求企业在对外投资前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及投资可行性报告,目的是为防止企业投资失误。
这一政策源于中国外汇储备短缺和国企为投资主体的时期,但目前大背景已经改变——截至2010年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2.84万亿元,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中国外汇管理方向正在转为“均衡管理”。
同时,对外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民营企业成为重要的投资者,国企投资者不少也是董事会有重大决策权的股份公司,即使涉及到国有企业的投资财务监督也是由国资委来承担,因此,负责对外经济政策的政府部门,不应再承担对外投资效益的主要责任。
陈小洪对记者表示,企业拿着自己的钱出去投资,对于投资的效益和风险都有自己的判断,并自己承担责任,此时政府应该给予企业自主决策的空间,实行登记备案制。
在此原则基础上,政府可以保留对大额用汇和需要政策把关的少数项目的审核。这种分类管理模式被世界上很多国家采用,中国可研究这些做法,并逐步试点推广。
有业内人士评论,能否最终避免多头监管,并简化审核内容,最终还要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博弈。“这些都是权啊,谁也舍不得放。”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从“监管”为主到“服务”为主
陈小洪向记者讲述了他2月份去非洲某国考察时了解到的一些现实情况。根据该国官方统计,中资企业在当地投资9亿美元,而中国自己的统计却是3亿多美元,两个数字相差了整整2倍。
据了解该国经济运行的人士透露,两国的数据分歧与统计方法差异和当地政府的政策倾向有关,但是“中国对该国的真实投资可能有5至6亿美元左右”。
中方掌握的数字与真实投资之间的差距,源自很多“绕道走出去”的企业投资。
所谓“绕道”,就是“绕”过行政审批制度,通过贸易项下或者资金对冲等其他渠道转移资金至海外。
据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当前个人用汇5万美元以下是不需要任何审批的,现在某些“专门”机构,可以协助个人换汇,往往一个人拿着20个人的身份证,就可以换得100万美元“走出去”。
不只是民营企业,有些央企“走出去”也没有申报。上述人士表示,虽然国资委作为股东知道其对外投资的情况,但是政府各部门之间无须通气,因此商务部也并不掌握这部分数据。
“绕道”现象使中国对境外投资的真实情况掌握不足,包括对项目建设情况,产生的外债,以及外汇流出情况等,信息的缺失可能会影响到国家在宏观经济层面的调控和管理。
专家分析,当前中国政府在企业海外投资过程中确有监管缺位的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过度监管,后者使一些企业倾向于逃避监管。
陈小洪认为,政府职能应该由以监管为主,变为以服务为主,政府首先要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的支持服务系统,在各方面协助企业预防海外投资风险。
两大威胁
根据对外投资领域学者的分析,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碰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在发展中国家遇到的政治风险和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安全审查的风险。
2月16日,利比亚局势动荡,引发当地多家中国公司遭袭,即是这类政治风险的集中体现。利比亚当地有75家中国企业、50个项目的工程承包,涉及金额188亿美元。突发的政治风险使中国撤侨超过3.5万人,企业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
政治动荡和国有化征收等风险威胁着中国企业在类似国家的海外投资。
陈小洪认为,保障对外直接投资的安全是政府的基本任务和功能,政府有义务通过外交战略和政策,降低对外投资和有关人员的安全风险;为某些类型的政治风险提供一定的保险支持;并通过双边或多边投资协定,加大对中国海外投资的保障力度。
此外,政府还需支持相应中介机构的发展,为企业提供海外投资风险的评估和信息服务。
另一方面,在发达国家,安全审查成为中国企业进入的一道门槛。
清华大学中国企业成长与经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雷家认为,安全审查是很正常的,每个国家都是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而美国的安全审查,体现了其对本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关注。
“为了防止某些国家滥用安全审查制度,就需要通过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调整,相互制衡,使其以后采取行动要慎重一些。”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对记者表示。
2月14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首次确立对外资并购进行安全审查的制度。
从制度上来说,这算是一种“平衡”,雷家说,双方都可以提高门槛,这样,有一天大家也可以坐下来谈判,看看是不是可以同时降低门槛。
然而,学者也表示,中国国务院相关通知的法律效力还是太低了,还没有上升到法律条例的高度,只是一个政策,而政策的弹性一般比较大,约束性和威慑力都不够,需要尽快将其上升为相应的法律条文。
隐忧
长期参与海外并购事务的北京立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捷,对记者讲诉了他对于当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担忧。
对于当前大量“绕道”出去的企业,其企业所有者大量加入外籍、放弃中国国籍的现象值得关注。
当前一些企业通过资本对冲、贸易项下或者地下钱庄的方式将资本转至海外,直接或间接投资。为了获得东道国的优惠政策,或者为了出入境的便利,一些人加入了当地国籍,或者持有美国护照,在新兴市场投资。
一旦这些企业家加入外国国籍,那么这些资本将完全脱离中国政府的合法监管,形成“资本外逃”。
虽然目前人民币升值和加息等预期强烈,防止“热钱”进入成为主流,“资本外逃”被普遍认为不是风险,但有学者的研究表明,完全有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巨额外资流入的同时伴随巨额的资本外逃。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庆云表示,在微观层次上,巨额的资本流失将降低国内厂商创造就业的能力。
同时,资本外逃为流失的国有资产提供了“洗钱”机会。当前,中国的FDI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迂回性外逃资本,客观存在的资本外逃渠道也给其中以回流为目的非法资本提供了“洗钱”机会。
海外投资有风险 篇5
今年1月26日,万达正式对外宣布,该公司1月23日收购了澳大利亚悉尼两座大楼,即1Alfred大厦和紧邻的Fairfax House大楼,未来计划投资约10亿美元,建成悉尼一个综合性地标项目。这是继黄金海岸珠宝三塔项目后万达在澳大利亚的又一笔重大投资。
就在同一天,复星地产耗资数十亿元,联合澳大利亚一家房产投资管理公司,收购了名为“米勒街73号”的悉尼办公楼。
2014年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增长46%,超过165亿美元。在热门投资国家中,澳大利亚赶超美国,成为第二受欢迎投资国,仅次于英国。
有数据显示,2009-2014年,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总额已从6亿美元大幅升至150亿美元。截至目前,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门户城市,其中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总额增长最为强劲,2014年按年增长超过60%。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总理托尼·阿博特近日公开表示,澳政府打算严格限制外国人在澳购置房地产,将重新评估该领域的审批制度,以确保澳本国民众不会因房地产价格遭哄抬而买不起房。此举涉嫌针对中国置业投资设限的意味较为明显。
限制海外投资,澳洲并非首家。就在上月中旬,香港特首梁振英的一纸施政报告也泼了一众热望移居海外人士的凉水。该市政报告宣布,1月15日起香港将暂停推行了11年的“资本投资入境”(投资移民)计划。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英国、新西兰、西班牙、南非及菲律宾等国家均在最近一段时间有对移民政策收缩迹象。
收紧投资移民政策的国家恰恰与中国房企出海投资的目的地相重合,包括万通、万科、中建等房企已纷纷拓展海外版图。随着投资的不断增多,这些企业未来面临的尴尬与挑战也越来越多。各国移民政策的收紧正在成为国内开发商赴海外投资的最新一块绊脚石。
类似国人海外置业热潮引发所在国的忧虑而设限的“黑天鹅”事件未来可能还会出现,先是吸纳大量的海外资本投资,接着就是对投资移民的限制。这不但给国内开发商带来成本增加,还带来了项目滞销的风险。
企业海外投资风险评价 篇6
1.1 国际投资风险
关于国际投资风险主要是指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中或者特定的时期内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 导致相关国际投资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出现比较大的差距而带来的损失。当前存在的国际投资风险主要分为政治风险、金融风险、经营风险、组织风险、技术创新风险等几个类型。
1.2 自有特征
国际投资与传统的国内投资有很大不同,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由于投资跨国界的客观性, 企业在风险防控方面面临诸多阻碍, 仅能使用技术经济手段加以一定防控, 但例如自然界的地震洪水, 在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战争意外事故等, 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次, 企业面临的风险事故现象具有一定随机偶然性, 风险事故的随机性主要表现为:风险事故是否发生不确定, 何时发生不确定, 以怎样的形式发生不确定, 发生的后果不确定。由于风险承担的主体不同, 在国际投资方面具有一定相对性。例如, 汇率风险归于国际投资者来说可能是较大的风险, 而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则算不上风险。加之风险和效益成正比, 收益高的国际投资, 那么它存在的各种风险也就越大, 国际投资要根据自身的实力, 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 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同时还要让投资效益最大化。
2 影响因素
2.1 东道国的投资环境
它对国际投资风险起决定性影响。它包括自然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一个国家政局不稳, 政府变更或改组的频率越高, 政策变动越大, 爆发战争, 经济状况恶化等都会加大外国投资者的风险。
2.2 投资者的投资项目目标构成
一般而言, 投资项目目标越高, 其构成越复杂, 投资的风险也就越大。
2.3 投资项目的合理性
即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是否严格。诸如筹资方式、销售渠道、利率、汇率等问题逐一进行可行性研究。如果可行性研究较为严格, 并且论证投资项目能够获得较高收益, 投资项目的合理性较高, 投资风险就减少。
2.4 投资者经营管理行为
如果投资者经营管理不善, 就会出现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提高等问题, 带来收益的下降, 甚至亏损。
2.5 投资项目的寿命周期
任何行业、任何产品都存在一个生命周期问题, 即有一个产生、发育、成熟而后走向衰亡的过程。时间越长, 风险越大。所以投资项目的周期不宜过长。
3 我国企业海外投资主要特征
3.1 推动力来自内在的力量
我国的海外投资和国外的投资在特征上有一个比较大的不同, 国内企业的海外投资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内在力量, 而国外的投资主要来自于市场的拉力。海外投资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内部动力, 另一方面就是市场的拉力。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相对比较成熟, 很多海外投资都是通过市场的拉动来完成的。我国与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样, 很多海外投资来自于国家内在力量, 主要包括民间和政府两个力量。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企业的实力越来越强, 市场拉动的力量越来越强。但是我们不能否定来自内部的力量, 这主要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 海外市场环境的恶化, 来自内部的力量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无论是来自内部的力量还是来自于市场的拉力, 最终的目的就是获得海外资产的增值和保值。进入新世纪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 我国海外投资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时期。
3.2 跳跃性
我国的海外投资跳跃性主要表现在“难易结合”和“远近结合”, 当前我国的海外投资亚洲及非洲等一些发展中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在海外的投资首选国家和地区还是亚洲、港澳台等一些地区,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非洲正在成为我国海外投资的一个重要地区, 这种远近结合的跳跃式发展正是我国海外投资的一个重要特点。同时我国不仅仅针对于发展中国家进行有效的投资, 在对一些发达国家也正在加大投资力度。
3.3 低层次性
由于我国在海外投资的时间比较短, 同时由于发达国家在海外比较成熟的投资, 这就给我国的海外投资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我国正在经历着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阶段, 但是我们在走好这两个阶段的同时, 还要和发达国家进行激烈的竞争, 那就是在全球战略布局中寻求效率型的投资。当前我国的海外投资主要优势那就是我国强大的生产力和劳动力资源优势, 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海外投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同时我国海外投资企业主要面临着人才、资金匮乏, 技术和研发能力比较弱, 国家化经验不足等等问题, 因此我国在海外投资要积极吸取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 为我国的海外投资做好准备。
4 国际投资风险的分类及风险管理
4.1 商业风险
商业风险是指由于企业收益自身的经营战略错误, 经营决策出现失误, 企业所处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带来的经济损失。这种风险主要包括: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经营风险及其派生风险。
4.2 外汇风险
4.2.1 外汇风险的含义
外汇风险也称为汇率风险。它是指在国际投资活动中, 由于汇率变动而使投资者蒙受损失及将丧失预期收益的可能性。外汇风险的根本原因是汇率变化莫测。自1973年主要发达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汇率剧烈动荡, 给国际资本流动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外汇风险的英文字母为Exposure, 含义是“有先的头寸”, 即, 汇率变动后使持有手中的一部分货币发生贬值, 这部分贬值的货币就是“有先的头寸”。汇率变化对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都有影响、威胁。
4.2.2 外汇风险管理
外汇风险管理主要分为外汇风险预测和外汇风险控制。当今世界各国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 汇率变化不定, 这给当前国际投资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不以利于国际投资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对外汇进行有效的分析后预测汇率的变化, 加强汇率的管理, 汇率预测对外汇风险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能为投资提供依据, 进而保障投资的可靠性。汇率预测是采用灵活经营策略的需要;汇率预测是选择最优避险措施的需要。外汇风险管理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利用远期外汇市场套期保值、利用货币市场套期保值、提前或推迟支付、平行贷款、选择计价货币。
4.3 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投资方在国际投资活动中, 借贷利率的变动, 给国际投带来的间接或者直接的损失的可能性。利率风险主要是在资本的筹集过程中和资本的流通过程中, 由于国际投资需要进行货币的转换, 在转换过程中就会出现利率差额, 进而给国际投资带来风险。
4.4 利率风险的管理
从资金筹集方面来看, 利率风险主要表现在资金成本上。筹集资金多种多样, 但每一种都涉及利率风险。如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 虽然利率大多数为固定的, 但是, 可能出现市场利率下调使资金成本提高的风险;如通过从银行借一笔中长期贷款, 利率大多数也是固定的, 可能出现短期市场利率下降而增加贷款利率支付的风险。所以, 筹资者应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当预期市场利率上升时, 可采用长期借款方式;当预期市场利率下降时, 可采用短期借款方式。此外, 还应考虑同一货币在不同市场上的利率差异, 不同市场不同货币的利率差异。选择正确的筹资方式, 还可考虑将几种筹资方式搭配使用。总之, 最终目的是降低资金成本。
从资金投放的角度看, 利率风险表现为资金收益率的高低。资金运用的投向很多, 但是, 各种投资的收益是不一样的, 并且收益率与市场利率关系重大。所以, 资金投放运用的利率风险控制, 关键在于选择最佳的盈利机会。例如, 证券投资的利率风险主要体现在债券投资上, 所以, 要准确判断利率风险造成的债券价格波动风险和债券息票利率风险。资金投放时间长短也非常关键, 投资期限越长, 资金流动性越差, 而利率风险也就越高。
4.5 经营风险
4.5.1 经营风险的含义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 由于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条件的变化而给企业带来损失的可能性。经营风险一般由价格风险、销售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技术风险构成。
4.5.2 经营风险的管理
风险的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前提。经营风险的识别主要有以下三种:德尔菲咨询法;头脑风暴法;幕景识别法。风险识别后具体的管理方法如下:
风险规避:它主要是通过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测后判断导致产生风险的各种因素和条件, 并在投资过程中尽可能地避免它或改变投资的流向的管理措施。
风险抑制:是指采取各种手段减少风险实现的概率以及经济损失程度的管理措施。
风险自留:是指投资者对某些无法避免和转移的风险采取现实的态度, 在不影响投资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自行承担下来的管理措施。
风险集合:是指在东道国的各个外国企业联合行动, 从而分散风险的管理措施。
风险转移:是指风险的承担者通过若干经济和技术手段将风险转移他人承担的管理措施。
4.6 政治风险
4.6.1 政治风险的概念
政治风险是指在国际投资活动中, 由于未能预期到的政治因素变化而给跨国企业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例如, 东道国国内的政治事件或东道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引起的对跨国公司利益的可能的影响。
4.6.2 政治风险的预测方法
(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主要是指企业的相关人员对其投资地或者学习地进行的实地参观、调研。在考察过程中企业的相关人员会对考察地的负责人进行会谈, 并深入了解相关情况, 进而确定是否适合进行投资。
(2) 德尔菲咨询法 (听取专家意见法) 。德尔菲咨询法主要是聘请外部专家学者诊断相关问题, 并积极听取这些学者的相关建议, 这些专家或者学者可以是当地官员、管理者或者相应的行业先进者, 通常情况下这些人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3) 风险指数法。进行国际投资活动的企业可以借鉴一些国际风险评估的专门机构提供的风险指数进行政治风险的评估。国际上主要的风险指数有:《欧洲货币》杂志的国别风险排列;国际商业公司和佛罗斯特和沙利文公司的政治风险系数等。
综上所述, 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 会遇到很多风险, 尤其是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期。企业只有综合考虑各风险要素, 谨慎选择, 才能实现在风险最小化的前提下赢得最高的利润。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在世界各国的快速发展, 跨领域、跨国界的投资热潮也随之而来。我国也加入了这场以海外投资为盈利手段的经济竞争之中。国际投资不同于普通国内投资, 国别不同, 政治环境、经济制度、语言文化等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性给企业外海投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 在理论界的研究关注也愈演愈烈。基于国际投资风险的复杂性, 探究其影响因素, 力求探讨出企业国际投资风险管理的新方式, 首先必须识别、分析和评价我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各种投资风险。
关键词:海外投资,国际投资,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1]曹旭平.中国跨国公司“走出去”分析[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3) .
[2]曹旭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5 (7) .
投资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研究 篇7
关键词:投资担保,代偿,风险控制
投资担保公司是中小企业的一条重要融资渠道, 特别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投资担保公司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困难, 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 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宏观经济的调控下, 由于货币政策回归稳健, 银行信贷紧缩, 使得担保行业链上各参与者危机频出, 投资担保公司业务运作问题凸显, 风险空前增大。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 从金融资本、中小企业、银行和投资担保公司等在担保业务链条上彼此之间的关系, 发现投资担保公司所存在的问题和面临风险的重要原因, 找到投资担保公司规范运营、规避风险、增加收益和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办法至关重要。
一、投资担保公司产生的背景及现状
(一) 投资担保公司发展迅猛
根据银监会2010年的统计数据, 截止当年年底, 我国融资性投资担保公司达到6030家, 收资本总额达4506亿元, 同比增加约1000亿元, 平均注册资本为0.75亿元, 全行业资产总额达5923亿元, 净资产4798亿元。2008年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后, 国内中小企业大多进行生产转型, 资金需求很大。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 社会中的民间资本非常充裕, 投资渠道狭窄。由于当时投资担保公司进入门槛较低, 各地投资担保公司迅速发展。据统计, 湖北省荆州市从2000年成立第一家投资担保公司到2011年以来, 注册资金已经由最初的500万元增长到近7亿元, 担保总额有最初的1500万元增长到16亿元, 10年来, 担保总额增长100倍。在2008年一年内, 河南省郑州市就新注册开业了120多家投资担保公司。2011年上半年, 重庆市已经有109家投资担保公司获取经营许可证, 注册资本达到180亿元, 担保总额达到1310亿元。
(二) 投资担保业务需求急迫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 中小企业以其应变能力强、受经济震荡影响小、新机制引入快和创业管理成本相对低等特点, 近年来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并迅速崛起。当前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群体, 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减轻就业压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资金缺乏是其发展壮大的瓶颈。第一、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各国政府纷纷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各国央行大量发行货币, 导致通货膨胀, 消费品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 加大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尤其对科技含量不高的企业, 产品销售难以消化不断提高的成本。同时, 通货膨胀又导致资金放贷紧缩, 中小企业所需的流动资金更为紧张。第二、信用评价不高导致融资困难。由于规模较小、资金储备有效、负债能力不强、破产风险较大以及发展方向相对于大企业较为不确定等因素, 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等级不高。企业的信用额度及资源, 要通过不断的广告投入或者社会公益事业宣传获得。中小企业大部分处于创业初期, 缺少充足的资金来承担巨大的宣传费用, 信用度无法快速提升。第三、金融银行的利息较低, 股市长期熊市, 楼市泡沫加大, 闲散的民间资本缺少合适的投资途径。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来快速获得经营资金。但由于民间借贷的自发性、盲目性、无序性和约束缺失等不足, 资金的使用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以及市场金融资本的正常运转产生不利影响。
投资担保公司的出现, 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运营, 为借贷双方提供经济调查和信用担保等业务, 打破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资金瓶颈, 也促进金融资本合理流动及优化配置, 有利于经济价值创造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三) 投资担保公司问题凸显
一些投资担保公司资金规模小、盈利能力不强、担保资质不高, 为了获取大量资金促进发展, 以担保的名义开展高息借贷。通过高息吸储募集资金、以高利率贷款从中赚取利润。这类投资担保公司一般有两类:一类由关联企业成立, 即由母公司成立注册投资担保公司, 将担保的资金用于所辖的另一公司。如, 一些房地产公司为了快速获得资金拍卖地皮, 成立自己的投资担保公司来满足大量资金需求。
另一类直接开展民间资金借贷。经调查研究, 投资担保公司进行借贷的业务链条中有“中间人”、“散户”、“庄家”等, 投资担保公司处于业务链条的中心, 即“中间人”。投资担保公司一般处于业务链条的中心。作为“中间人”的投资担保公司为了支付前面放款人的资金本息, 就必须不断招揽后续放款人的资金。一旦资金断流, 在高息融资的本金和利息无法支付的情况下, 资金风险会迅速传播, 从而引发金融资本和社会恐慌。
即使投资担保公司的高利贷资金能维持下去, 所得到的利润和偿还的利息都来自实体经济, 追本朔源, 中小企业是其最终负担者。中小企业也面临“贷不到款拿不到资金是饿死, 拿到高利贷资金是自杀”的畸形困局。这种资金利益链条, 折射出混乱的金融资本秩序。在温州借贷危机发生后, 社会有关人士提出“三逃”, 第一是中小企业倒闭逃跑, 第二是投资担保公司逃跑, 第三是银行逃跑。
二、投资担保公司存在的问题
(一) 担保管理团队不专业
投资担保行业内具备专业的管理知识、丰富的管理经验、娴熟的业务技巧的专职工作人员比较匮乏, 缺少专业的管理团队。投资担保业务要具备管理、金融、经济、法律、财会和税务等基础知识, 也需要具有生物、设备、电子和软件等与担保对象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大多数投资担保公司工作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及从业经历, 对投资担保的业务结构、市场定位和担保原则模糊不清。缺少专业的评估人员, 对担保对象不能
The Capital Luck Camp|资本运营
客观调查和详细分析。
(二) 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缺失
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全保障投资担保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投资担保所能依据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以及《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这些法律法规更加侧重于资金提供方的权益。《物权法》虽对《担保法》中的担保物权进行了完善, 但满足不了对于日益发展且丰富的担保业务需求。由于对担保对象的调查、担保审批、风险防范、债务追偿、资产保全等业务管理制度缺失, 担保公司业务开展随意, 担保审批判断失误机率较大, 加大了投资担保公司的风险。
(三) 实力不够、规模偏小
投资担保公司之间注册资金数额的差别很大, 有的多至过亿, 有的不足千万元。投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低、实力不强、规模不大, 距离银行的授信条件和授信额度差距较大, 所能得到的担保贷款资金就少, 担保费用随之降低, 经营赚取的利润较少。根据统计, 近八成的投资担保公司所担保的资金为短期流动资金, 期限最多是半年, 中小企业所长期资金的需求还得不到有效满足, 经营发展仍然受到限制。
(四) 投资担保公司自身风险控制意识差
投资担保业务是一个高风险行业, 集中了资金风险、信用风险和生存风险等多个重要风险。投资担保公司的审核、运行监控、资金追偿等相关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和完善, 管理制度的缺失将导致投资担保公司风险防范的办法不多, 抗风险能力不强, 缺少事前预测、事中监控、事后化解的能力。加之中小企业本身就存在可抵押的资产不多、财务制度不健全、信用水平比较低等自身缺陷, 加上资金需求的频率高且生产经营风险高, 都将导致投资担保公司代偿的机率增大。
(五) 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
社会整体较低的信用水平, 个人和企业淡薄的信用意识, 导致贷款违约机率较大。由于社会的信用体系建立不完善, 投资担保公司和借款企业信息不对称, 获取企业信用评价的渠道较少, 所以辨别中小企业信用优劣的可靠信息较少。银行基本不会涉及高风险业务, 投资担保公司将承担着更大的经营风险。
三、投资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
(一) 担保费用过高, 从事高利贷
投资担保行业对担保费用和企业支付的利息没有硬性规定和统一标准, 缺少规范的行政监管和市场准则。投资担保公司之间为了招揽更多担保业务, 不断压低担保费用, 提高支付利息, 恶性竞争经常发生, 在这样的担保环境下, 企业的融资成本太大, 生产经营风险过高。如果借款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 资金链发生断裂, 对于投资担保公司将会是致命的危险, 对整个投资担保行业也是巨大的打击。
(二) 高息吸储, 非法集资
有的房地产企业、煤炭销售企业、小规模资源矿产企业, 为了降低借款成本, 自己建立注册投资担保公司, 从而促进原本企业的经济发展, 赚得的利润用来计时偿还贷款, 如果原本企业受到国家政策或者经济发展大势的影响, 一旦经营出现问题, 导致资金链断裂。
(三) 担保业务同质化
当前投资担保行业创新能力不足, 设计、产品主要功能、使用价值、服务销售方法、技术含量都大致相同。
(四) 担保对象的经营水平低
在市场经济中, 中小企业在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政策支持、社会资源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局限性, 中小企业产品本身的科技水平的高低, 会计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 会计处理办法、财务制度的落实以及资金运作等方面能力也大不相同。
(五) 监管缺失带来的风险
政府对投资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和担保能力不进行充分的监督管理, 投资担保公司出现巨额代偿, 会远远超出投资担保公司自身资金能力, 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四、投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 建立资金补充机制
投资担保公司引入风险投资进入担保业务链, 引导风险投资方参与到担保业务中来, 彻底打通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的桥梁。风险投资方对中小企业做出承诺, 满足金融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的需求, 同时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优惠价格参股该中小企业, 提供新的资金来偿还贷款, 这样能够保持中小企业继续生产经营。对银行来说, 坏账损失的风险得到控制, 资金安全有了保障;对投资担保公司来说, 有效地避免了代偿风险, 顺利地获得资金贷款, 可以用低廉的价格获取预期的目标公司。
(二) 合理灵活地运用反担保措施
除了把房地产抵押作为反担保措施之外, 投资担保公司要尽可能地将中小企业的成套设备或者生产线作为反担保抵押, 这是因为成套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不容易被损毁、转移或者变卖。投资担保公司也可以把中小企业的股权用于抵押, 一起把抵押物品的买入期货合同签订进去, 如果中小企业不能按时偿还资金, 投资担保公司可以优先处理或者销售抵押物品。还可以与中小企业、证券公司共同签订合同, 设置中小企业的股票市值的最大预警, 将中小企业的流通股作为抵押物品, 如果股票市值达到预警指标时, 中小企业要按照合同约定补足市值, 投资担保公司要求证券公司把企业的股票进行平仓处理。
(三) 建立投资担保风险预警系统
利用数据库建立客户的风险预警系统, 为投资担保公司提供全面有效的参考信息, 满足在担保业务发生前对中小企业风险进行预测的需求。风险预警系统对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价应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动态静态相结合、普遍特殊相结合的原则。例如, 信用值、风险预警值来自于上年度的数值, 属于静态数据;利润、负债等情况来自于本年度随着经营不断变化的, 属于动态数据。风险预警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对比, 建立投资担保风险的预警值, 成为投资担保公司向中小企业开展担保的风险底线。
(四) 提高管理专业化水平
强化学习培训, 掌握投资担保业务的新技术、新方向、新观念, 提升风险防范水平。不断通过案例分析、行业交流、专题研讨等形式, 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和从业经验, 并不断加强法律观念和思想道德教育。
(五) 顺应宏观经济政策, 拓展投资担保业务
中国富豪投资海外热情不减 篇8
“未来三年, 有超过6成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打算在海外配置投资性住宅。”10月28日, 胡润研究院与汇加移民联合发布的《2016汇加移民巿胡润中国投资移民白皮书》) (以下简称“报告”) 显示。
这份28页的专业报告是基于2016年8月至10月胡润研究院与汇加移民对240位平均财富2700万元的已移民、正申请移民和考虑移民的中国高净值人群进行的专项调研后得出的结论。这也是胡润研究院与汇加移民连续第三年发布该报告。
“这份报告的被访者比普通的高净值人群更国际化, 我认为他们是中国第一批全球公民, 财产的1/3已经用到海外置业和金融投资。”胡润百富董事长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
过去一年, 人民币的加速贬值以及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使得企业家面临诸多挑战。面对经济的新常态, 企业如何转型发展, 很多企业在思考怎样走出去。“工业4.0”、“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的深入推进, 以及英国脱欧给资本市场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美国总统大选等重大国际事件均备受关注。在这一系列大环境背景下, 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海外、海外移民趋势依旧不减。
调研报告的结果显示, 一半以上中国高净值人群担心人民币贬值。平均海外金融投资额占平均财富的15%。未来三年, 都有超过6成的高净值人群打算在海外配置投资性住宅。
“对大部分的中国高净值人群来说, 目前的全球资产配置就是买房子和外汇存款, 就这么简单。”胡润表示, 目前中国大陆有134万千万富豪, 如果按6成计算, 有80万人都有可能在海外配置投资性住宅。
胡润认为, 人民币贬值, 以及对一线城市房价泡沫的担忧, 是中国高净值人群更积极地考虑海外投资最主要的两个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 中国富豪在将海外置业需求变成实实在在的海外置业行为时, 高性价比成为海外置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 其次是投资价值和移民身份的获取。
报告显示, 有43%的中国富豪海外置业用以自住, 之后才是资产配置需求和子女教育居住需求。这其中, 学区以52%的高占比成为最受青睐的置业区域, 且比例比去年进一步提高6%;其次是市中心和华人区。
中国富豪积极进行的海外置业活动也使得海外置业服务成为当下比较火热的职业。
报告显示, 中国富豪海外投资咨询服务, 最期望得到的海外置业服务, 其次是海外房产市场制度等信息的提供, 最后才是海外房产经纪人等。
根据胡润研究院与汇加移民原创的“中国移民指数”, 美国、英国和加拿大成为最适合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移民的国家;其次是澳大利亚和新加坡, 爱尔兰首次进入前十。
胡润表示, 其和汇加移民原创的中国移民指数, 主要从教育、投资目的地、移民政策、海外置业、纳税、医疗、免签和华人适应性等8个方面评选出最适合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移民的国家。
“美国西部成为最吸引中国高净值人群移民和海外置业, 特别是洛杉矶、旧金山和西雅图, 其中西雅图连续两年上升, 超过纽约进入前三。”胡润表示, “不同于‘最适合中国高净值人群投资移民的国家’, 这个原创排名是目前中国高净值人群最喜欢的移民和海外置业城市。”
在资产配置方面, 报告显示, 目前中国富豪平均海外金融投资额占平均财富的15%, 主要为了分散风险、子女教育和移民。
而在海外金融投资时, 中国富豪第一考虑因素是安全。而这也决定了中国富豪海外投资理念较为保守。在海外金融投资的方式上, 外汇存款的投资比例最高, 为31%, 其次是基金15%, 保险也有13%。开设海外公司、风投/股权投资等高风险的投资比例不高。
新形势下投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 篇9
一、投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面临的问题
(一) 市场风险
投资担保公司面对的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国家政策的变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爆发等都会使得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甚至有些中小企业会倒闭。国家政策随着市场发展情况而改变, 在经济低迷情况下, 政府必然会实施宽松的的货币政策以复苏经济, 银行贷款利率相应会下降, 审核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也会有所宽松, 这会对投资担保公司业务的开展带来一定冲击。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 我国的投资担保行业起步晚, 相关引导投资担保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行业制度不规范, 尽管存在和投资担保业务流程或业务范围相关的法律法规, 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实施细则。这样当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在开展业务过程中自身利益受到侵犯时, 没有具体的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二) 客户风险
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诟病, 导致投资担保公司在对客户信用资质进行评价时处于劣势地位, 难以对客户的运营情况作出真实判断。客户层面的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一些客户为了能满足银行申请贷款的条件, 伪造实际经营状况和财务报表数据, 以此骗取银行和投资担保公司的信任, 成功从银行贷款。在对客户信任资质进行审核过程中, 投资担保公司没有发现中小企业伪造信息的不诚信行为, 即使投资担保公司发现了伪造数据信息的客户, 但是伪造数据信息的客户和相关部门串通起来欺骗投资担保公司篡改数据, 这样直接加大投资担保公司查证数据信息真伪的难度;二是投资担保公司面临客户贷款逃跑的风险, 客户从银行成功贷款后, 由于经营不善、市场低迷或者遭遇经济危机等影响导致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此时投资担保公司作为客户的信用担保人要对银行贷款负责, 因为投资担保公司没有正确判断客户的信用水平, 在客户无法按时偿还银行贷款时就需要投资担保公司负责, 一旦客户消失, 投资担保公司要对银行贷款承担全部责任。
(三) 自身运营风险
投资担保公司在运营过程也会因为自身发展的问题导致风险, 包括:第一公司自身管理不力, 在《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出台之前, 整个投资担保行业的管理是杂乱无章的, 不管是财务制度、进入壁垒、企业规章制度等都没有规范建立, 在一些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成立初期, 由于公司章程不完善, 使得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行为都不规范, 这会打击员工士气, 影响公司运营的效率, 阻碍公司文化建设的进程, 不利于公司业务的开展。第二, 投资担保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自2006年起我国投资担保公司数量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截至2013年, 我国投资担保公司数量达到8186家, 中小企业融资性贷款总额达到1.28万亿, 投资担保行业总体资金规模不断扩大, 业务量直线上升, 导致行业竞争愈来愈激烈, 规模大、有实力的投资担保公司凭借品牌效应获取更多客户, 瓜分市场份额。第三规模小, 我国市场上大多数投资担保公司规模比较小, 无法达到银行的信用要求, 投资担保公司在和银行金融机构申请合作时必须对投资担保公司的信用进行审核, 硬性条件是投资担保公司注册资本是否超过1亿元, 而且要求注册资本必须是实际缴纳, 这样就限制了很多投资担保公司的发展。
二、投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 规范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水平
新形势下, 投资担保公司要不断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制度, 提高管理层的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 通过培训和学习加强业务人员对担保业务流程的把握, 紧跟国家政策的方向, 树立新的风险防范观念, 通过案例学习、同行业人员交流等形式增强业务实际操作能力, 丰富员工的工作经验, 提升业务人员风险防范水平。此外, 要加强业务人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开展投资担保公司的业务。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时, 增强自身责任意识, 坚持真实性和完整性的原则, 客观地对客户信用进行等级评价判断。强化业务人员风险意识, 可以通过积极开展风险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程度, 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警觉性。
(二) 引导风险投资方参与担保业务链条, 建立合理的资金补充制度
投资担保公司在开展担保业务过程中可以引入风险投资, 让风险投资方也参与到担保业务中来, 完善担保业务链条, 在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之间搭建起桥梁。风险投资方应该对客户作出承诺能够满足客户从银行机构贷款的资金需要, 风险投资方同时可以入股客户,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这样可以维持中小企业正常的运营发展。风险投资方参与到担保业务链条, 对银行、投资担保公司来说都是有利的, 降低了银行坏账损失风险几率, 保障银行资金安全, 避免了投资担保公司代偿贷款的风险, 还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开展投资担保业务。
(三) 建立投资担保风险预警机制
现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 投资担保公司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系统建立客户风险预警系统, 除了将客户的房地产作为抵押物之外, 还要尽量将不易损坏、不易变卖的、成套的生产设备或者生产线作为抵押物, 甚至是把股权纳入到抵押范围内。一旦中小企业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投资担保公司可以处理或销售这些抵押物弥补贷款的损失。投资担保公司在建立担保风险预警机制时要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原则, 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则。比如, 中小企业的信用值是上一年度的数值, 属于静态数据和定量数据,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则是随着本年度的实际经营状况不断发生变化的, 是动态数据。投资担保公司在建立投资风险预警机制时, 要充分考虑中小企业各种经营因素, 通过对比建立科学符合实际的预警值, 以此作为投资担保公司开展日常业务的警戒线。
(四) 紧跟国家政策的实时变动, 积极拓展投资担保业务
最近几年在国家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 我国对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型企业预算支持的力度逐步提高, 倡导企业加强产品研发、提高创新能力、加快企业管理改革, 实现创新驱动。对于刚刚成立的中小型企业以及一些高新技术性企业, 需要资金支持自身发展。国家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支持, 投资担保公司可以拓展这方面的业务。当前国家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 引导投资担保公司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 投资担保公司应该抓住这一政策机遇, 积极拓展投资担保业务。
参考文献
[1]李敏, 李欣, 冯娟.投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市场周刊 (理论研究) , 2015, 07:55-56+103.
[2]张朴.投资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 2012, 11:161-162.
【海外投资担保】推荐阅读:
海外投资09-11
海外投资策略06-07
海外教育投资05-16
海外投资的优势05-20
海外投资的资产配置10-09
铜企业海外投资分析06-08
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战略分析09-13
大业投资担保之随笔06-09
投资担保行业发展趋势09-10
经典的投资担保公司广告词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