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如何讲故事

2024-09-20

创业者如何讲故事(精选6篇)

创业者如何讲故事 篇1

每一次公开演讲或者面对媒体,刘强东总是快人快语,从不拐弯抹角:“京东这样的公司,一定是我的文化就是企业的文化,不可改变。”

创业十几年来,刘强东在中国电商行业乃至整个互联网行业,都是颇具争议的人物。因为他犀利的言辞往往直刺竞争对手的软肋,因为他总是快意恩仇地挥刀而战,不管招来怎样的褒贬。

刘强东堪称中国互联网第二代创业者的缩影——焦灼、痛苦始终伴随,终日迅速奔跑却难免九死一生。他最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关注点总是聚焦用户,把握了中国电商行业的真实脉搏。

用户体验VS商业模式

2014年,对刘强东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5月22日,京东成功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这离京东商城创办刚好过去了10年。这10年,是中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10年,刘强东的每一步都踩在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正确节点上。

创办京东之前,刘强东在中关村卖光磁产品。网上卖数码产品的电商企业,京东并非第一家,当年,曾有一家名为搜易得的数码商城,刘强东还在上面开过店,搜易得关门之时,刘强东的京东商城也上线了。

作为混中关村的小老板,刘强东深谙中关村数码卖场里的“猫腻”,搜易得倒掉也给后来者以警示:不以用户为中心,不注重用户体验的商业模式,最终都会被淘汰。

京东商城上线时商品种类并不多,但刘强东坚持正品经营,他相信,正品低价才是用户核心的价值诉求。为此,他整天趴在网上发帖,与网友互动,慢慢地,京东积累了第一批忠实用户。

信任和口碑的推动力让京东商城快速成长,不过,刘强东开始就做自营,一方面需要应对IT数码行业快速的价格波动,另一方面还要应对业务快速扩张所需要的前端运营成本。到了2007年,京东开始缺钱。机缘巧合,京东一个客户将今日资本的徐新介绍给刘强东。徐新出手就给京东投了1000万美元。

拿到钱的刘强东做出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就是自建物流。一位京东高管曾经觉得“这简直是疯了”,因为明眼人都可以看出,物流是个重资产行业,是极其烧钱的。事实证明,后来京东在物流上一年最多烧掉人民币十几亿元。刘强东曾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解释自己的意图:“用户投诉个案中,有80% 来自于物流体验。”当时刘强东每天都会看用户评价。他认为,解决用户体验问题,就能创造价值。

后来,京东物流又搞了GIS系统,用户可以在京东网站上看到自己包裹传送的轨迹。这仍然是缘于刘强东对用户体验的深切关注,因为“用户打来的电话中,有32% 是问货到什么地方了,但客服人员往往说不清楚”。

疯狂烧钱惹来诸多争议,但刘强东不管这些,“211限时达”“当日达”,京东不断刷新着快递时效纪录。

“我们一直不为外界,甚至不为我们的投资人而改变我们的决策,只要做的事情有价值,盈利一定不是问题,”刘强东表示,“我不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商业模式,为你的合作伙伴创造很多价值,为你的用户创造很多价值,结果你倒闭了,失败了,如果有的话,那一定是执行出了问题,或者是我们管理团队出了问题,并不是商业模式出了问题。”

控权与放权

刘强东上大学时就创过业,他借家里的钱开了一家餐厅。由于还是学生,不能事事亲历亲为,他把餐厅经营权交给了大厨和服务人员,他给员工租了房子,规定客人剩菜剩饭哪怕没动过,也不许给员工吃,员工餐只能做新鲜的。他单纯地认为,给服务员最好的待遇,足够信任,他们就会好好地经营餐厅。可事与愿违,由于大厨和服务员中饱私囊,这个餐厅很快倒闭了,还赔上父母的20万元。

这次创业经历,对刘强东后来的企业管理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一次对大学生的演讲中,他专门讲到“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的话题。他相信,除了靠价值观还需依靠管理才能让人不犯错。

正是基于此,刘强东对员工贪腐打击力度非常大,他不止一次公开强硬表态:“如果公司怀疑你贪污10块钱,就算付出100万块钱的成本也得把你查出来。”

有一次记者采访过程中,京东一个采购员与某IT供应商谈价格,结果报给刘强东,他二话没说,拿出计算器噼里啪啦算出一个价格,直接跟那部下说,你就照这个价格去谈。后者大气也不敢出,赶紧退出了办公室。

对内有着绝对的控制力,对外,虽融资20亿美元,刘强东依旧保持着对公司的控制权。

2008年金融危机时,今日资本徐新提供的A轮融资花得差不多了,那是刘强东最焦虑的日子,一天见五六拨投资人,所有投资人都问一个问题,京东什么时候赚钱?他只能老实回答:还不知道。眼看再没钱公司就要倒闭了,刘强东急得白头发都多了好些。

刘强东说,那时候公司有二三百名兄弟了,有些人跟着他快十年了,别的公司高薪挖角也一直没走,如果公司完了,他们再出去找工作都很难。

此后, 即使再拿 到大笔融 资,刘强东也坚决不放弃公司控制权。如2011年京东得到了15亿美元融资,投资人包括俄罗斯DST投资集团、老虎基金、高瓴基金等。沃尔玛本应也出现在这份名单上,但最终他们在中国选择了1号店,按刘强东的说法,对方试图最终控制京东商城,而这触及了自己的底线。

在徐新眼中,刘强东学习能力很强。刘强东大学读的是社会学,却自学了软件编程,京东商城最初的网站架构,是他亲自己写的。

徐新当初决定投资京东时,京东连一个像样的财务人员都没有,还是徐新帮忙推荐了财务总监,月薪要两万元人民币,刘强东赚贵。徐新说,这笔工资今日资本出一半,京东出一半。结果没过三个月,刘强东就主动要求徐新再帮忙推荐人才,原因是他发现“两万元请的财务总监果然比5000元的好用”。

创业之初,刘强东事事亲历亲为,一位电商同行曾评论说:“京东离开了刘强东,一天也运转不下去。”后来,刘强东试着放权,内部大量培养人才,又高薪引入大批高管,甚至花半年时间出国游学。结果,京东仍然运转良好,业绩持续增长。京东上市之后,刘强东干脆退出了公司具体事务的管理。

“只有第一,没有第二”

徐新说,当年与刘强东见面谈了几个小时,当即决定投资时,她心里暗暗窃喜:这就是自己一直要找的“杀手级”创业者。她注意到刘强东的电脑屏保写着“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事实证明,徐新没看错人,对京东的投资回报高达100多倍。

为了践行“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诺言,刘强东成了公众眼中的好战者。最大的两次战争,一次是2010年与当当的图书大战,一次是2012年8月与苏宁的家电大战。

这两场大战谁胜谁负,见仁见智,但结果很清楚,京东图书的品类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京东的大家电成为继3C之后最大的品类。

2014年春节,京东启动赴美上市进程。此时,京东作为一家来自中国的线上零售企业,能否给美国投资者以信心,是个未知数。毕竟,2013年,几乎所有的中国互联网公司都在探讨移动互联网的“船票”,京东“线上零售 + 物流”的模式,显然与“船票”沾不上边。

当时,京东的独立APP流量未如人意,但刘强东清醒地看到,腾讯在移动入口上的强势地位。2014年3月,一桩重量级强强联合浮出水面:京东与腾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腾讯入股京东15%,京东将收购腾讯B2C平台QQ网购和C2C平台拍拍网的100% 权益、物流人员和资产;腾讯则向京东提供微信和手机QQ客户端的一级入口位置,以及其他主要平台的支持,以助力京东在实物电商领域的发展。

整个2014年,刘强东很少参加公开活动,也没有主动发起过价格战,他何所思、何所想呢?

或者他的首位“金主”徐新的评论能给人一点启发:

“京东上市时,我问老刘什么心情,他说自己并没有欣喜若狂,京东虽然是纳斯达克上市的市值最高的中国公司,等什么时候京东变成最盈利的公司,估计他才会真的高兴起来。”

创业者如何讲故事 篇2

在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蓝湖郡社区,有一家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路边店,名叫渝涵精品私厨,莫看这个店只有100平方米,却早已远近闻名。

“我们开业有3年多时间,没有淡旺季,经常是门口外边都要摆桌子才行。”曾先生称,很多人都是慕名开车来吃饭,小店一个月可以卖30多万元的营业额,在业界可以说是奇迹。

该店虽然面积不大,但非常干净整洁,全透明的厨房很显眼,初略数了一下,厨房内的厨师就有9人,有两桌年轻的食客正拼桌吃饭,旁边的墙上,一台电视正播放着该店所有食材“原汁原味”来自农家的采购画面。

而在门前的路边,还停着几辆奔驰、路虎、奥迪跑车等名车。

渝涵精品私厨厨师长、中国烹饪大师袁洪涛透露,该店远近闻名,除了味道和特色菜蘸水肥肠、热拌肥肠是一绝外,还有就是老板很牛的个性。

他说,老板对店内食品安全的要求,在很多开餐馆的人看来,简直是奇葩。他要求所有的蔬菜必须要清洗三次以上;所有的开水,都要经过高级过滤器过滤后再烧开;所有的餐具都必须自己严格消毒后再放进消毒柜。

有一次,来了七八个客人,点了1000多元的菜,服务员上茶水后,其中一位客人将茶水倒在碗里洗碗,他见后,立即过去制止,请她放心食用。

没想到客人还是我行我素,最后,曾先生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讶的举动,直接将这桌客人赶走了,不卖菜给他们。“这是对我们店的不信任,是对我本人的侮辱。”曾先生说。

而类似的奇葩做法,江湖还流传很多。

“我可以说,顾客除了对价格有意见,其他任何东西都无可挑剔。”曾先生说,他卖的东西价格并不便宜,比如一份大份蘸水肥肠,就要卖120元,一份黑豆芽炒肉丝就要58元,但是,餐饮店生意仍然爆好。目前,他已经开了三家分店,大融城店本月也要开业。

他说,他做餐饮,就是做良心,不愁食客。

比如,他的所有猪肉、土鸡、土鸡蛋、血旺、黑豆芽、石磨豆花等菜品,全部是当天凌晨五六点钟,驻地采购员从长寿一个小镇上采购后,直接放到发往重庆的班车上,店里的采购员上午去客车站取货,保证新鲜绿色健康。

同时,他的所有菜品,都要求绝不放味精和鸡精。他说,土鸡汤至少要熬5个小时才会端上桌。

虽然是一个小店,他却非常注重品质,厕所必须24小时保证热水;各种型号手机充电器店里必备;雨伞,不管天晴还是下雨,都必须有,让食客放心的就餐。

这个餐饮店的商业模式还是值得肯定的,它强调食材的来源,强调对饮食卫生安全的把关。从健康绿色餐饮来看,如果真正做好了,未来的市场空间很大。

创业者如何讲故事 篇3

前段时间,老罗的发布会又一次刷爆了朋友圈,似乎主流媒体都非常乐意看到一个个性狂狷的人开始慢慢收敛,尽管过程中老罗多多少少表现出不情愿,但大部分人都看得出来,胖子累了。老罗的手机我当然不敢置评,参考王自如,但是老罗公关方面的可观赏程度还是相当不错的。

这篇文章,不吹不黑,只是单纯从公关角度分析,创业者如何像老罗一样,讲好一个引人共鸣的故事。

对于早期创始人来说,公关行为的最高目标就是让用户产生“共鸣”,马云和李彦宏,草根逆袭和技术精英的故事,哪个更吸引人?作为一个初创公司CEO,首先得学会放低身段,融入草根,去分析要公关的用户角色。

共鸣第一式:分析用户角色

现在互联网公司比较流行用户画像,比如80后、90后、18~25岁、男性、女性等等这些标签的用户分类,但是他们真的有效吗?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粗浅的用户分类方法。我们在这里拿小米进行举例,小米的公关角色分类,其实还是脱胎于Malcolm Gladwell的 《引爆点》,引爆点中最有名的理论,就是把传播角色细分成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这三种属性我们下面举例铺陈说开来。

说一个细分用户中最经典的案例,小米如何找到第一批帮他们主动传播的种子用户的?当年依靠MIUI聚集的一群极客用户(也就是最早的米粉),凭借着这些发烧友中意见领袖之口完成社会化营销,小米的口号早期为什么被定义为“为发烧而生”?这其实是一个非常适合最早一批使用小米的用户的口号,带有轻微极客属性( “内行” 和“推销员”),而在另一面,通过社交工具和线下圈子(“联系员”),小白用户看到的是一个被 “论坛大神”推荐的超高性价比机型,以及“屌丝”文化带给他们的亲切感,这一切后来被写进了那本有名的《参与感》当中,当作教材向外推销,但《参与感》还是脱胎于《引爆点》。

之所以拿小米举例是因为雷军这块做得更好,其实老罗也一直想走小米这条路,但是又放不下身段,老罗的象征符号造成的结果就是:不会有罗粉之外的人去选择偏冷门的锤子手机。所以我们看到了相应的调整,比如入门机坚果的诞生就显得意义重大,这表明了锤子也想扩大目标人群,从原本的偏文艺青中年人群到新机的年轻学生。其实老罗更擅长的还是讲故事。

共鸣第二式:讲好一个故事

在国内的创业者当中,罗永浩讲故事的能力绝对能够排到前三,从《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这样的演讲,到《我的奋斗》 《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样的书籍出版,老罗把一个小镇青年的逆袭故事说了无数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剖析这个故事,去发掘一个创始人应该如何公关。

一直以来,一个好的创业故事都应该遵循下面这三项原则:

□ 从低起点开始奋斗;

□ 具有与众不同的经历与个性;

□ 保持与观众的共同点。

为什么奋斗的起点要低呢?还是回到我们第一个原则,分析用户那里,可以想一下,我们的朋友圈里,热衷于转发马云语录和淘宝十八罗汉创业故事的,都是怎样的一群人。就是这些爱转发、想逆袭、用他人鸡汤故事激励自己、给自己贴一个正能量标签的人,恰恰是目前国内网民的主体。对他们来说,马云和李彦宏哪个的创业故事他们更感兴趣?技术精英型的创业者离他们太远,他们最喜欢草根逆袭型的创业者。因为一个典型的逻辑就是:你看那谁谁谁,之前也是屌丝,还不爱读书,现在不也混出来了吗,谁说我不行?创业故事中奋斗者的起点越低,给传播者YY的空间就越大。不过事实上,马云和老罗的起点可一点都不屌丝。

让人沮丧的是,我们身边大部分平凡人,认为自己受制于环境,想努力挣脱又缺乏勇气。但即使这样,他们还是热衷于看到别人不平凡的经历。在所有的创业故事中,创始人都把自己说成一副天生反骨,上天揽月下海捉鳖的不安分的样子。

创业者应该深知,很多人每天都在理想和现实之中挣扎:我要不要辞掉国企?我要不要离开高管职位去创业?而在这理想和现实之中,大有文章可做。

一个典型的创业故事应该像老罗这样讲:

□ 天生不安分的屌丝青年;

□ 潦倒叛逆的青少年时代,被主流社会文化价值所不容(这里有点过激了);

□ 一朝悟道,开始发奋努力(比如无业游民罗永浩开始学英语了);

□ 通过一场长期的职业学习和沉淀,开始有更高的升维追求(离开新东方);

□ 挣扎很久后决定创业,随之而来的一定是困难;

□ 克服困难,取得小成就,迎接下一站(抱歉,这一点目前罗永浩们还没做到);

□ 人生巅峰,IPO纳斯达克和白富美们都在等着你(参考刘强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能满足前面三点,人生就会小有所成,满足五点你就是下一个老罗,而满足全部七点,恭喜,你成了下一个刘强东或者马云。所以即使一个公司创始人已经达到了第七点,但在诸如演讲这样的公开场合,永远不能放弃前三点,因为创始人时刻需要保持与传播者的共同点。

共鸣第三式:背上十字架,放大危机与磨难

所有的成功学都遵循一个原则: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网上有个流传很久叫《书生马云》的视频,是马云当年去体制内跑业务拉赞助被拒绝的片段,这段经历后来被马云称之为在北京碰壁的岁月,据说那时的马云曾经在末班公交上看着窗外呢喃:北京你为什么这样对我?至于老罗口中的磨难,那就更多了,从苦读英语,到不被新东方待见,再到不温不火的创业,一直到锤子时期,什么产能问题,受人质疑,代工厂倒闭,其悲壮程度简直离“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只有一步之遥了,让我们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 背上十字架;

□ 制造对立的声音;

□ 传播情绪:激发好奇心,从失望到希望。

一直以来,老罗是一个喜欢主动给自己背一大堆十字架的人,比如2014年优酷直播的“罗永浩约战王自如”事件。

至于在传播情绪上,罗永浩更是其中的高手,如果把2015年坚果手机发布会的全程看完,你可以细细琢磨老罗的每一处停顿和小哽咽,那一场发布会延时了50分钟,事后锤子公布说是因为幻灯片消失了。第二天很多人都在朋友圈看到了那篇著名的文章《锤子坚果手机发布会推迟的40分钟发生了什么》。

共鸣第四式:推团队,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永远记住,在外界看来,团队和企业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中国人有两个特定的社会情结在这里必须提一下,一个是较为重视出身,还有一个就是三人成众。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或者水浒之类的故事套路都是,作为老大有几个靠得住的兄弟一起创业。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多有情怀的一件事情。要知道兄弟义气的约束能力是非常强的。不过兄弟们既然帮着老大打天下,那么有机会当然也很想对外表现一把了,所以作为创始人,要进行对外公关的时候,适当推一推团队很有必要。

我们假设这是一家初创公司,创业早期要建立快速受认可的公司文化是相当困难的,这时往往可以借助团队原先的出身推销文化,例如比较常见的“XX系创业团队”。比较容易给公司早期定一个调性向外界传达:“我们是一群怎样的人。”同时,如果团队成员来自知名互联网公司,那么无论是对于用户还是投资人,都有一定的背书作用。

但是,如果公司发展时间不长,团队成员尚不稳定,那么在推广自己的团队时,切记点到即止,不要具体到某个合伙人或者技术大牛,不然手下团队小哥刚刚小露一脸,就可能被人挖走了。

这一点对于老罗来说倒不是大问题,因为他的团队成员都有粉丝属性。可以看到老罗作为创始人还是比较重视推广自己团队的。朱萧木、钱晨、李剑叶,包括许岑,都经常被他拿出来说,有机会还让团队成员作为票友上个发布会。这是传达一种信号:我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我的团队是一支有情怀的团队,这是一个靠情怀编织的感染圈,并且靠着粉丝文化向外扩散。

共鸣第五式:用户共鸣——切记不能自嗨

按照武侠小说的说法,以上介绍的只是武功招式,但是越高深的武功越需要相应的内功心学来化解,不然一不小心练偏了,真气乱窜就很容易走火入魔。对于创业者来说,公关推广中最应提防的心魔莫过于创始人开始自嗨。

对于初创公司创始人来说,因为知名度还远远及不上前辈大佬,所以在公关对话时,千万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创业者高调地自吹自擂,会让观者觉得本能的不适应。

老罗早期也自嗨过,但他有时知道自己并不是主角,主角应该是那些粉丝和传播者。他一直强调,他的粉丝与众不同,是 “有思想的年轻人”。而老罗也刻意淡化了自己“创业者”的身份,更多时候向用户扮演一个价值观输出的“导师”,赢得用户共鸣。

不妨把所有潜在用户想象成伸手党,对他们来说,创业者首先要给予他们例如心态指导、价值观、信心,或者思路工具。完成了这一步,才能考虑用户是不是真的会购买产品,或者成为这个品牌的粉丝,积极地去进行传播。这是CEO们必须考虑的“共鸣型”公关。

创业故事,6个成功创业故事 篇4

““先尝后买,不尝给钱也不卖。”济南薛家姐弟对自己家的烤肉工艺可以说十分自信,据传这门皇家烤肉工艺源于明末清初,兴于清末。皇家烤肉曾是济南瑞福祥创始人孟洛川进贡朝廷的地方名吃,被慈禧太后品尝后赞不绝口,皇家烤肉顿时在济南章丘兴起。

薛家姐弟对烤肉工艺不断改良提升,每天能够烤出两头猪。弟弟薛龙嘉说为了保证质量不卖陈肉一天最多是两头猪的量,烧烤的整猪重量在50斤左右,外酥里嫩加上配料后爽口滑溜,完全没有了油腻的感觉。

做好的烤肉45元每斤,从早上开张到晚上收摊姐姐薛龙艳负责营销,弟弟薛龙嘉负责切肉秤肉,这一天下来几乎是没机会好好吃早饭和午饭,只有过了晚九点晚饭时方静下心吃点。不过吃过了晚饭又是备料烤肉时。

薛龙嘉说自己现在也不想把店面做的有多大,现在就想把烤肉质量和服务提高再提高,让人们提起烤肉首先想到是自己做的美食,都来一句“那个师傅做的不错”就心满意足了。

现在姐弟两开的店铺取名“初心晓铺”通过自己的劳动做好美食,成就自己,也成就自己的美食招牌不忘初心勉励自己。现在姐弟两人将店面已经做了八个年头,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薛龙嘉说工作一天累的也是腰酸腿疼,但将爱好做成自己的事业也是很美的一件事,现在正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16岁少年辍学创业开手机店,做手机置换生意,获利40万

这个脸上依然留有稚气,但言谈举止却较为成熟的男生说,从16岁起,他便赚得了第一桶金。蒋朋出生于四川渠县一农村家庭,家境一般。他的创业之路还得从6年前的一次旅行说起。

蒋朋父母在内的几位家长提议,给他们每人发1000元钱,去深圳闯一闯,找工作试试看。于是,蒋朋便跟随大伙一起前往深圳。没想到,正是这次意外的深圳之行,促使他走上自己的创业之路。 到达深圳后,有的娃拿着这1000元四处游玩,有的则老老实实开始找工作,蒋朋却独自来到深圳著名的商业区华强北路附近溜达。

他发现这里卖手机的商贩特别多,而且大部分是外观漂亮、功能强大的山寨机,价格却比品牌手机便宜很多。这样,蒋朋便萌发了“多买几部手机回去转手卖”的想法,但手头的钱不够,怎么办?

第二天,他再次来到华强北路,有选择性地向当地商家索要名片,为今后做准备。蒋朋昨天笑着告诉笔者,回家后,他把要来的名片清理了一下,才发现一天就收集了100多张。自深圳返回后,“卖手机”的想法便一直在蒋朋的脑海中萦绕不去。 蒋朋还发现整个渠县当时只有一家移动营业厅,前来充话费、办业务的顾客特别拥挤。

在一位朋友的提醒之下,蒋朋开始构思自己的创业方案:手机和电话卡不可分离,如果在移动营业厅里卖手机,岂不是实现了“双赢”? 于是蒋朋开始了第一次冒险,他悄悄将自己家和舅舅家的房产证拿到银行,抵押贷款10万元。有了启动资金,他开始了创业尝试。 这时,蒋朋在深圳收集的100多张名片便派上了用场,他大胆向素不相识的深圳销售商进货,先将钱打到对方账户中,再让对方将手机邮寄过来。 为了保险起见,他刚开始都是分别向深圳当地几家不同的手机销售商进货,每处仅购买5部手机,他说:“宁愿多掏运费,也要避免上当受骗、深度套牢、血本无归。”据了解,蒋朋的这个手机店共开了3年,获利40万。

他四次跳槽后创业开面馆,三年只涨一次价,生意火爆

来自高密的刘砚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外贸专业。他在跳了四次槽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决定自己创业,在汶水路开了一家不到20平米的面馆,从刚开始的门可罗雀到后来的门庭若市,他经历了无数艰难。

刘砚强从山东财政学院外贸专业本科毕业后,面对扩招后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四次跳槽。那时他已经28岁,想想未来,他开始失眠。一次聚会时,他听朋友说有人在江西路开着一家小面馆,一个月能有近万元的收入,平时爱做饭的他就萌生了开面馆自己创业的念头。

“门店不能开得太偏,那样没人去吃,开在闹市区,又付不起高额的房租。”刘砚强说,房租一年一万五,地方虽有些偏,但周围有很多货代公司,上班族不少,还靠近学校,这样能保证顾客的数量。

刘砚强去别人的面馆参观取经,又从朋友家借来光盘学习,慢慢摸索到了做面的窍门。他掏光了所有的积蓄又找亲戚借了一些钱,凑够3万块钱后,面馆开张了。房租、冰箱、桌凳、锅碗瓢盆花光了剩余的资金。简简单单不到20平米的面馆,除去厨房,只能放下5张桌子,他找来朋友的摄影作品挂在墙上,还有朋友特意给他写了一幅“一碗汤面”的书法,面馆的角落里摆着鱼缸养着巴西龟,小小的面馆在他的布置下渐渐有了温馨的味道。

刚开始创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每天早晨7时,他都要去团岛早市采购新鲜的蔬菜和牛肉,创业资金并不富裕的他为了节约成本,会和菜贩子一分一分钱地砍价。

为了让自己的面好吃,他在面里加鸡蛋增加口感,用洋葱、西红柿炖汤增加营养,自己去市场挑选牛肉回来炖制,为了能做好卤蛋他用光了两箱鸡蛋做实验。

刚开始时就他一个人干活,他一天,哪怕是一刻也不敢离开他的面馆。“面馆开着才能赚钱,关门就一分钱也赚不到”,每次想到这,他就打消了休息的念头。所有这些,还都不算大问题,最让他焦虑的是物价,佐料、牛肉、煤气……一切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实在拿不出钱来雇人,只有在中午忙不过来时,他会用一中午20元钱的工资请个大姐来端面。

随着物价上涨,他开始在牛肉面涨价与否的问题上纠结,然而,他扛住了一切,这3年中他只涨了一次价,回头客越来越多,除了平时的常客,周末常有一家三口开车专门来吃他的面。

3年前,开连锁店或者分店曾是刘砚强很遥远的梦想。“每月能赚个七八千块钱,我就很知足了,到时候能有钱付上房子首付,在青岛定居,再有钱了就买辆车。”这是他当时最现实的目标。现在,他的生意也逐渐走上正轨,每个月都有5万左右的净收入,整体收益比较可观。刘砚强买房买车这些都已经实现了。也希望他将来的生意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

80后小伙努力攒创业资金,最终开店当老板

现在越来越多的宠物走进家庭生活,成为家里的一份子。但把宠物当成自己的事业却总得不到别人的支持。林锦捷就是一个例子,他从小喜欢小动物,父母不愿提供创业基金,他就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

林锦捷对宠物十分痴迷。从小金鱼到最常见的猫狗再到蜥蜴、鹦鹉,几乎可以养的宠物他都养过。为了实现创业梦想,两年里,他身兼多职,做过货车司机、搬运工、快递员。

打了两年工,林锦捷终于有了开宠物店的资金,他找了一家月租一千的门店,由于资金有限,宠物店又小又旧,环境十分简陋。

对于刚刚创业的林锦捷来说,创业之路异常艰难。他每天一大早就去采购食物,缺少员工,他就一人做起了宠物的美容、育种、接生的工作。虽然小店环境不怎么样,但靠着老板的投入与认真,还是为小店带来了回头客。几个月后,宠物店每个月也可以有上千的盈利。

一年半后,小店经营稳定,但是由于环境和位置限制,林锦捷选择了关门。为了学习经验,林锦捷加入了表哥的创业项目,用三年的时间充实自己。三年后,他有积蓄了,继续完成开宠物店的梦想。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林锦捷没有仓促的重新开店,而是做了全面的规划。

在选址方面:林锦捷将店址选在了富人区,这边大多数人家都养宠物,而且不止一只。而且附近有一块极好的遛狗场地,主人们也都极具消费能力。

在店铺设计方面:有了相对充分的资金后,林锦捷可以很好的设计装修,各个区域用玻璃隔离开,在等候区摆上了沙发、茶几,让主人在等待自家小宝贝的时候能够更舒适。

在服务方面:不再盲目做所有工作,专做擅长的宠物美容,并将事情做到极致。

“每天下班之后骑着电动车去遛狗是我觉得最快乐的日子。”林锦捷说。虽然一开始创业并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可,但林锦捷仍靠着自己的努力在梦想的道路上奔跑着。

女大学生摆地摊一年不到赚了10万

大学里的课余时间那么多,不能这么浪费了,很多大学生选择去兼职赚点外快,但是肯定只有一点点的钱,也有的人兼职都能赚很多钱,今天要讲的就是重庆一所高校里,一位女大学生兼职但是赚了很多钱的事,她晚上在街边摆地摊,一年不到的时间赚了10万!

学以致用

商学院女生开小店

同学,这种化妆品很适合你的皮肤,春天很多女生都用这种牌子。昨日上午,西华师大新区校外一个小区的店里,店老板正向几名女生推销她的商品,小店里货品琳琅满目,都是一些学生喜欢的化妆品、民族风情装饰品。23岁的余秋莲是这个30平方米小店的老板,架着一副眼镜,文静得很难让人联想到是她在吆喝买卖。

余秋莲来自云南红河州,现是西华师大商学院四年级学生。我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就想自己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出来,才开始摆地摊、开小店。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但从去年6月起,余秋莲就开始边读书边经商。

她最开始在网上淘一些很便宜的东西,比如价格在20元至60元间的美容品和具有民族风情的服饰,大学生经济不是很强,但消费观念前卫!余秋莲尝试做起了寝室营销,向室友推销产品,她们平时反正也买,买我的东西又做个人情。注意建立固定客户关系,通过向室友成功推销产品,她又将目光盯向同楼层的女生和自己所在年级的同学。

缓交学费

9个月赚回了10万

网上图片看着很漂亮,东西拿到手总觉得哪点儿没对。去年暑假结束,家里寄来学费5000元,余秋莲打了个时间差,先揣上这5000元,跑成都和昆明进货,在校园内那些人流量很大的路口摆摊,宿舍就是自己的仓库。最初摆摊有些不好意思,余秋莲戴着帽子低头等人来买,有时一天下来只能挣回成本。

摆地摊卖东西又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你为什么不大胆叫卖?此时,室友开始鼓励她。四五天后,余秋莲怯生生地吼起来。由于她卖的产品多是学生喜欢的服饰和护肤品一类东西,而且不贵,生意慢慢好起来。

有了一定积累后,余秋莲不但用赚的钱交了学费,还投资3万元在校外小区租了一个小店,并同外地两家生产民族服饰和美容品的厂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很快,就有一些人跟风。余秋莲很着急,好几个晚上都没睡着,她在纸上列举了一些铁杆客户名单,通过上门拜访等形式开拓市场,一个铁杆客户能为你带来20个客户!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好。没多久,余秋莲在攀枝花大学校外又开了一家连锁店铺,男朋友帮着打理。9个月时间里,借用5000元起步,余秋莲赚回10万元,挣得的钱全部用在生意上了。

校园热议

大学生该不该经商

未出校门,余秋莲已在商场成功淘金,虽然十分低调,不过她仍是校园名人。在余秋莲就读的商学院,很多同学提及这位长相漂亮的女生,均笑称她是校园富豪。

大学生还是该把精力放在学业上,走出校门再做生意也不迟啊。采访中,商学院有老师这样认为,即使学生能一边经商一边保证不误学业,学校也不会提倡。听到这样的议论,班主任老师依然很支持她,商学院的大学生从事经商实践活动,只要不影响学习,这对提升自己能力有很大帮助,在经商中获得的经验和能力将使她终身受用。

美国海归餐饮创业者叶海波,打造最受女性喜欢的餐厅

俗话说,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

上海有家餐厅,抓住女性用餐的痛点——美味不会胖,绿色、安全、健康,并且可以减肥的食物。

而且,他家为了让女性更加快捷便利的享受不会胖的美味,又对外卖模式进行了改革。说不好,这将掀起一场外卖革命……

近日,小编走进上海Raw Plus(源+轻食)餐厅,了解一下这位80后的美国海归餐饮创业者叶海波,是怎么打造这个最受女性喜欢的餐厅,并对外卖模式进行变革的。

美国 轻食餐厅很普遍

Raw Plus的创始人叶海波,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交通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回国,开创了这家上海不多的轻食餐厅。

在叶海波回国之前,于,他在美国就开过一个饮品店,是做绿色饮品。

“在美国,可以看到,马路上的行人,很多人手里都拿着一瓶绿色的蔬菜榨汁的饮料。”叶海波说,“人们都非常重视食品的健康与安全。”

“那个店面积不到50平米,在美国当地很受欢迎。”叶海波说。

也是从那时候起,每次回国,他都注意到,国内轻食这块是个空缺,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内的消费者的需求,也不再局限于吃饱吃好,也开始要求食品的安全与健康。

于是,回国起,叶海波就筹划,开一个在美国很普遍的轻食餐厅,并且专打女性市场。

什么是轻食呢?

最初,轻食表示简单,简便,快捷就可以享用的食物,比如春卷,寿司,包子等,就是轻食。

后来,轻食逐渐演化成,只要是清淡、低热量、不加重身体负担的食材,都可以归类至轻食主义,不需仅局限于单一食品。

简而言之,就是低糖、低脂、低盐、高纤。

回国尝试开一家轻食餐厅

Raw Plus的店址选在上海的一个商圈,周围白领众多。

店一开,就受到了女性的热捧。

“90平米的店面,每天的营业额一万多元”,叶海波说,“其中80%都是女性。”

那么,这家Raw Plus的产品有什么特点呢?

1.产品打女性痛点

女性在食物上,关注既要好吃,吃了还不发胖。

所以,在Raw Plus,食品以各色杂粮、谷类为主,为提升口味,部分产品会辅以适量肉类。

“产品对热量的摄取严格控制,保证每日的能量所需即可,尽量不做到过量摄取。”

Raw Plus的产品,很多都是自主研发,很多产品都是西式的食材+中式的烹饪方式,产品可能除了Raw Plus之外,就别无他处可尝。

2.提高生活品质,打绿色健康牌,直接和有机农场合作

叶海波在创立Raw Plus之前,走访了上海周边众多农场,“就为寻找一家安全、绿色,性价比合适,供货稳定的农场合作”。

最终,经过多方比较、考察,叶海波与崇明附近的一家有机农场签约合作,餐厅所有的绿色蔬菜,都来自这家农场。

同时,这也成了他家的卖点之一,让消费者真切的感受到了他家食物的安全。

新的外卖形式——全功能外卖车

在Raw Plus, 除了堂食,外卖也是他家的一大亮点。

叶海波在经营时发现,现有的外卖模式,对Raw Plus的产品,以及女性的挑剔口感方面,存在几个弊端:

1.若路程较远,品质不好把控;

Raw Plus的产品,讲究新鲜,若时间过长,会影响口感。

在经营外卖的过程中,Raw Plus也确实遇到了这个问题,但碍于目前的这种送外卖模式,无法改进,除非厨房开在对象楼下。

2.外卖人员安全不好把控;

“满大街的电瓶车送外卖,这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首先,人员安全这一关就过不了。”叶海波说,“这种送外卖的形式,其实无形中增加了公司运营的人力成本,一旦外卖人员出了安全事故,公司都要面临一系列麻烦。虽然国内是平台化运作,但这种模式,风险成本太大,目前只是暂时的,将来肯定会被其它方式所取代。”

3.外卖成本不好把控;

用电瓶车送外卖,每一单的运费都是固定的,并不会因为你的量大而减少。而且,越远,成本、风险指数越高,越不划算。

介于此种原因,叶海波计划推出一种新的外卖形式——外卖供应车。

“在美国,外卖是很发达的,但他们的街头,没有到处的电瓶车、摩托车的送餐大队”,叶海波说,“他们的外卖,更多的是一个集成厨房化的外卖车在运作。”

这种外卖车,移动方便,功能齐全,自带水、电,可以蒸煮煎炒,就是一个移动的厨房,可以直接开在办公楼下,进行产品的加工、配送。

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的品质、安全、成本的三大弊端,并且,可以省去在办公楼下开店的高昂房租成本,只要车停在楼下,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办公楼下的移动厨房。

产品提价,反而让生意更好

从20开店以来,直到今年3月,Raw Plus一直都处在调整阶段。

1.产品提价——市场不认低价

最初,餐厅产品的定价较低,以至于利润也低,餐厅盈利能力低下。

但即使这样,餐厅的生意也不是太好。

后来,叶海波决定对餐厅提价,他认为,“市场是不会因为你价钱低就买账的,消费者能接受的价位,并不是低价。”

2.产品精细化——消费者喜欢吃的就那几款

在提价的同时,叶海波对餐厅的产品进行了精细化处理:

沙拉产品,从10多个,精细到6个;

杂粮饭,从8个,精细到3个;

3.人员细化——减小工资在营业额中的占比

叶海波总结,之前的餐厅,用工太多,后厨兼服务人员共有17人,每月营业额17~18万,工资就要7~8万元。

经过对餐厅用工结构的分析,餐厅的用工减少到12个人。

之前,在Raw Plus,水台、色拉、吧台各需要一个工作人员,在对他们的工作量进行分析之后,对岗位进行了精简,人员不再只专注自己的岗位,而是各个岗位还以互通。

现在,餐厅每月营业额33万左右,工资开销只要5万。

这一系列改变,让餐厅在消费者心中有了明确的定位,餐厅形象也越来越明晰,再经过效率化提升,餐厅营业额也随着一路飙升,从日均3000元,涨到6000元,又到8000元,直到现在的1万多元。

小结:

Raw Plus打了轻食的牌,吸引了女性的关注,在国内现在普遍关注食品安全的氛围里,又和有机农场合作,垫定了在消费者心中绿色、健康的概念。

“我的创业故事创业梦想”征文 篇5

征文要求

1故事内容可以是自己的创业梦想、自己亲身的创业经历,也可以是身边的创业梦想、创业故事。

2注重创业故事的生动性、创新性和传播性。

3字数1000字左右。

评选方式

1征集期间将投稿的故事发表在《创富指南》“创业者之窗”专栏。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

22011年1月公布由《创富指南》杂志评选委员会选出的十佳创业故事。获奖名单将在2011年1月《创富指南》杂志中刊登。

奖励办法

1由《创富指南》颁发荣誉证书,并赠送一年《创富指南》杂志。

2部分优秀创业者,免费吸收为创业无忧俱乐部会员。

来稿请寄:

地址:430071武汉市武昌武珞路558号C座合丰财富时代310室《创富指南》杂志编辑部

或发送至邮箱cfzn2004@126.com

联系电话:027-87738507

我的未来不是梦

主人公:余先生

创业项目:创业投资策划服务工作室

我是很喜欢自主创业的人,也是个善于做计划的人,在创业的时候任何事儿都是遇上了才想办法解决,也许是运气还算好,许多年来一直没有遇到因缺少计划而麻烦不断的事。就那么车到山前、顺水推舟地我长到了21岁。

21岁。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太单纯了,作为一个刚进入社会创业的商人,太困难了。

书上说,毕业的学生也可以从零开始起点创业了,要想创造成功的事业,就要付出一切的代价。看着刚走向社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心中也莫名地掠过一丝隐忧:明天,也许就是明天,第一道阳光照耀我的眼角,我的希望来了。离成功不远了,因为阳光给了我充满成功的自信!再没有成功事业的我,今后还需要生活和工作呀!21岁,也许真的是学生和商人成功创业的开始,好几个曾经想和我一起创业,但是一直在寻找一个创业的机会和项目。大家对创业似乎一下子变得实际,变得渴望成熟。

我也有些恐慌:21岁,可以发挥创业的智慧,施展我多年成就创业经验的才华,但我并没有做好成年创业的准备。我依然是个孩子,最长远的计划是努力工作,自主创业。我想自己做个创业工作室,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发展的空间,哪怕那个时候我只有一元钱,一口气,我想我都会坚持到最后,现在我想我该拥有自己的投资项目,哪怕只是做投资服务、做企业策划、做市场销售、做服务员,我都会去接受眼前的一切。在创业最初,事实上,我没有存款,那时我是一个消费者还没有创造财富的机会,因为社会对于每个人都很残酷,机会是需要人去创造的。没有人会给你提供任何机会,人生的路线始终要靠自己去走完,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帮助你。

钱是挣出来的,体验了消费的愉悦才有动力赚钱嘛。我一直那么认为。

曾经我认为钱很容易挣,现在想起来太难太难了,如果想找一个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那还需要很努力,努力,再努力呀!我应该是个成年人了,应该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

用了整整一个晚上,我在纸上写着自己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要实现的愿望,并把它整理成我的三个五年计划。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年龄:21~26段。

1有一个创意性的创业工作室。

2找一个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3买一块地做自己喜欢的别墅。

4考国际职业经理、培训师和高级策划师资格证书。

二、第二个五年计划,实施年龄:26~31段。

1成立自己的公司。

2写一本书。

3上美国哈佛商学院专修CEO。

三、第三个五年计划。实施年龄:31~36段。

1实现全球化创业。

2每年同家人一起出国游玩。

3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

创业者如何讲故事 篇6

今年初,Twitter联合创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发表演讲时,回顾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与心得。

他说,在他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如果问他最大的收益是什么,那就是他学会了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的讲述者,知道了故事的力量。“如果你想推出一款产品,同时这个产品与人们的需求息息相关,那么你就要设身处地为用户去考虑,从用户的角度来设计故事。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写所谓的用户需求的描述,如果你能写好它,那么关于这些产品的所有设计、优化以及协调自然也就落实了。你能编辑这个故事,并能引发公司各个层面的人与这个故事的共鸣;你要不断思考这个故事,看是否需要加入新的元素;我们想给世界讲一个如同史诗般壮丽的故事,所以这对我们也很重要,并正在为此努力。”

故事,成了多西和Twitter之间割不断的羁绊:3年前,由于和联合创始人伊万·威廉姆斯之间的紧张关系,多西不得不选择离开Twitter,创办了移动支付公司Square。3年后,多西重返Twitter,出任首席执行官。

多西认为,在我们每天要做的许多事中,可能只有一两件是最重要的。为了更好地“讲故事”,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全力以赴。作为一个编辑,要不断吸收信息,筛选出有意义的。他最为关注的首先是团队,要吸纳最好的人员,这样才会有好的故事、角色,一切都是为了团队凝聚力。

另外,他还注重内外部交流,包括我们在做什么,为什么要做,目标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目标等等。如果能完成上述内容,那么无论是公司设定的优先目标,还是员工根据重要性来进行工作排期,都会变得很简单。外部交流就是产品,就是给这个世界讲故事。我们要把所有的内容灌入这个产品,而不是仅仅关于一个人的。要告诉人们这个产品能用来做什么,它是如何融入生活的,这才是最强有力的故事。

上一篇:厂房开挖下一篇:水泥行业脱销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