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知识

2024-10-10

创业知识(共12篇)

创业知识 篇1

创新是由创业———使好想法得以实现的远见、激情、能量、热情、洞察力、判断力与不懈努力工作的有效结合所驱动。在变化的产品、工艺流程和服务背后的力量来自于使创新产生的个人, 无论是独立的个人还是在组织中。创新是创业的特定工具, 是发掘不同产品与服务变化机会的方法。创新可以被列为一个学科, 是能够被训练和习得的, 也是能够练习的。

一、创新的基本模式和流程

(一) 识别机会

触发因素可能是新技术带来的机会、市场需求的变化, 也可能是合法性压力和竞争行为的结果。它们可能是类似于坐在浴盆里的阿基米德那样获得聪明的想法, 也可能是引入组织外部某些人的想法;它们也可能来源于对社会状况的不满或者一个促使世界更美好的渴望。

(二) 创新来源

创新的困难在于它本身是一个高风险的商业活动, 你不可能一开始就知道你决定要做的事情是否能够实现或能够实施, 但是你必须投入资源来启动这个过程。因此, 你将如何来组合项目以平衡收入和风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三) 机会搜索———发展新企业

获得了某些触发创新的信号, 我们需要对选择哪些创新进行战略决策, 寻找和获取需要的资源。下一关键阶段是将这些潜在的想法转化为现实。某些情况下, 这个实施阶段有点像编织一种“知识画布”, 逐步把各种知识集中在一起, 并把它们慢慢编织成一幅成功创新的画面。

最后, 项目进入某个市场。创新随着时间在不同的用户中扩散, 通常这个过程呈S形曲线。一些勇敢者实践新想法, 如果能够取得一定进展, 然后逐步地其他人跟上这个潮流, 最后只有一些顽固派和后进者抵制变化。很好地管理这个队段, 意味着我们需要提前想好人们可能的反应, 并在此之前将这些纳入项目管理中。

(四) 创造价值

尽管我们投入了很多精力来识别机会、寻找资源和创建新企业, 但是并不能保证我们的努力就能够创造价值。我们也需要思考, 如何通过管理这个流程来最大化我们的机会。如果我们进行商业创新或者推广我们的想法是为推动社会变革, 我们要保护知识产权和财务收益以确保可持续和真正创造了不同。在创新项目结束时, 我们也有机会回头看看和反思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以及这些知识在下次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帮助。即我们能够获得关于如何建立创新能力的有价值的知识。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一) 培养创新创业理念与意识

创业理念和创业意识是形成创业能力和展开创业实践活动的前提。创业理念的形成不是一念之间的心血来潮, 而是创业者在切实的创业实践活动中产生、培养以及逐渐升华的过程。它首先萌生于创业主体在创业需求过程中而产生的, 是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诱致动因和动机。无疑, 在此期间, 市场、社会客观需求以及所接受到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其产生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 谋求把创业动机转化为创业实践行动, 是一种竟力追求并力争获得成功绩效的心理驱动力。此外, 创业理想与目标的确立, 则标志了创业理念与意识的基本形成。

(二) 培养优良的创新创业心理素养与素质

研究表明, 在创业活动中, 情商及各种非智力因素在其中体现出重要的影响, 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由此, 需要在创业能力的养成中, 积极培养“创业情商”, 摈除阻碍创业的心理障碍。

(三) 构建全方位创新创业知识结构

创业心理素质是前提, 创业知识与技能本身是保障。在现代经济社会中, 知识与技能本身正在成为个体生存与发展的资本与财富。做为创业者自身, 既要拥有所创业行业的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还需具备完善的相关管理、经营、市场、法律法规等综合性知识与素养, 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发展需求。

(四) 塑造自我的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的培养, 最终需要在切实的创业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因此, 创业理念、创业心理素质, 以及创业知识结构等, 最终都需要在创业实践中经过检验, 融合塑造出自我的创业能力。

综上,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必须要遵循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一般规律, 在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理念和创业心理素质和素养的同时, 搭建好自身的创业知识平台和结构, 并要在具体的创业实践过程中经受住创业实践的检验, 实现创业能力的提高。

三、大学生提升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一) 积极参加大学社团实践活动

大学校园中由大学生举办的各种社团组织和活动, 对创业实践活动是很好的锻炼, 是从策划到最终实施的综合过程, 参与其中, 可以很好地锻炼大学生的组织、协调以及资源整合与利用等能力。是实现创业综合素质和能力锻炼的良好途径。

(二) 投身大学课余和假期打工活动

现代经济社会为大学提供了众多的合法打工机会, 参与这些打工活动, 不但可以大力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认知, 同时也会很好地锻炼大学生的市场调研、组织协调、资源整合与管理等能力, 使书本上的知识立体化, 也使得理论与实践知识融合增长, 创业能力也会在其中实现积累和提升。

(三) 争取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

积极参与高等院校的科研活动, 更多地在导师的指导下深入科研一线, 可以加深理论知识的学习, 提升学业水平, 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同时, 参与科研项目, 还可以充分锻炼实践动手能力, 激发创业理念的养成和创业点子的孕育。

(四) 毕业后投身企业一线积极参加生产实践

企业是实际的创新创业团体, 是锻炼能力, 增长才干的实践基地, 在这里, 可以积累经验, 发现新课题、新机遇、新点子, 找到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的空白空间, 把握创业契机, 为独立创业奠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

摘要:创业教育在我国处于萌芽阶段。为此,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通过创业教育有可能把潜在的能力外化为实实在在的现实能力。本文着力分析了现代经济背景下, 大学生创业的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海波, 创业计划[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1.

[2]弗雷德里克, 创业学[M].蒋春燕译,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

[3]约翰贝赞特, 创业与创业管理[M].牛芳田欣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

创业知识 篇2

一、竞赛什么 竞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服务,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

二、竞赛目的 培养和提高广大同学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激发起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锻炼和提高广大同学面向现代化建设需要,参与科技实践,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实际能力和全面素质,激励广大同学勤奋学习,奋发成才。

三、从哪里发现创业机会 既然业务要从机会中产生,那么机会在哪儿?那些情况又代表着机会呢?可以说机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如果想知道掌握机会的简便方法,不妨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变化就是机会。环境的变化,会给各行业带来良机,人们透过这些变化,就会发现新的前景。变化可以包括:

1、产业机构的变化

2、科技进行

3、通信革新

4、政府放松管制

5、经济信息化、服务化

6、价值观与生活形态变化

7、人口结构变化 以人口因素变化为例,可以举出以下一些机会: 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用品 为独生子女服务的业务项目 为年轻女子和上班女性提供用品 为家庭提供的文化娱乐用品

(二)从“低技术”中把握机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发高科技领域是时下热门的课题。例如美国今年来设立的风险性公司,电脑占25%,医疗和遗传基因占16%,半导体、电子零件占13%,通信占9%。但是,公司机会并不只属于“高科技领域”。在运输、金融、保健、饮食、流通这些所谓的“低科技领域”也有机会,关键在于开发。

(三)集中盯住某些顾客的需要就会有机会。机会不能从全部顾客身上去找,因为共同需要容易认识,基本上已经很难再找到突破口。而实际上每个人的需要都是有差异的,如果我们时常关注某些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就会从中发现某些机会。因为,在寻找机会时,应习惯把顾客分类,如政府职员、菜农、大学讲师、杂志编辑、小学生、单身女性、退休职工等,认真研究各类人员的需求特点,机会自见。

(四)追求“负面”就会找到机会。所谓追求“负面”,就是着眼于那些大家“苦恼的事”和“困恼的事”。因为是苦恼,是困恼,人们总是迫切希望解决,如果能提供解决的办法,实际上就是找到了

机会。例如双职工家庭,没有时间照顾小孩,于是有了家庭托儿所,没有时间买菜,就产生了送菜公司。这些都是从“负面”寻找机会的例子。

四、商业计划书内容

(一)商业计划大体上应包含下列几个方面:

1、主要概述

2、企业介绍

3、产品(或服务)

4、市场需求

5、销售渠道和促销策略

6、财务管理

7、营业收入的预测

8、其他

(二)下面介绍的是一个典型的商业计划书的目录。

1、主要概述: 公司介绍 主要产品和业务范围 市场概貌 行销策略 销售计划 生产制造 管理组织和骨干 财务计划 资金需求

2、生产理念和产品介绍: 主要产品介绍 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品牌和专利 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发展新产品的计划和成本分析 产品的市场前景

3、市场和行销策略 市场现状综述 竞争厂商概览 目标顾客和目标市场 本企业产品的市场地位 市场区域的特征 市场机构和行销管理

行销队伍和管理 价格政策 促销计划和广告策略

4、生产制造 产品制造和技术设备现状 新产品投产计划 技术提升和设备更新的要求

5、企业管理 企业组织机构 经理队伍 董事会 主要的股东

6、财务计划: 商业计划的条件假设 预计的资产平衡表 预计的损益表 现金收支分析 资金来源和其他

7、其他

五、市场调查内容有哪些 市场调查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但归纳一下,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消费者需求方面的情况。第二:调查生产者供应方面的情况。第三:调查销售渠道的情况。第四:调查新产品发展趋势情况。第五:调查市场竞争的有关情况。

六、如何培养商业精神 很多已经经商的人都有一个深刻的体会,就是不管摆摊,还是办公司,开始都面临一个心理障碍,走出家门的第一步是极为沉重的。就是说明我们绝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对有志办公司的朋友来说,首先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商业精神。我们认为首先是一个学习和转变观念的问题。一个人从一种思维方式转变到另一种思维方式,学习就是一种重要手段。人通过学习,接触大量的信息,增强了见识,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对社会的认识能力,才能更快地适应环境。现实也证明,在经商人中,个人财富与文化素质成比例关系。正因为他知识多,他才能看准,敢于干,这就是

所谓“艺高人胆大”。通过学习,人的认识提高了,观念也容易转变。其次是大胆实践。人的心理障碍往往是实践中克服的,如果不敢实践,这些障碍是很难超越的。有经商体验的人都讲,第一次上街心理很紧张,而次数多了就习以为常。这说明商业精神是在实践中培养的。敢于实践本身也是现代商业精神的重要内容。最后,在培养商业精神中,要重视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经营观念是一个企业如何发展的指导思想,它根植于企业家的头脑中,有什么样的经营思想就有什么样的企业行为。怎样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呢?主要是把握两个方面:第一,在办公司中要坚持市场的观点,要坚持顾客至上的观点。办公司不能搞自我设计,而应把重点放在市场需求、顾客爱好上,要在以销定产上做文章。第二,良好的经营观念必须建立在友善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基础上,要坚持服务于公众、服务于社会的思想。这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社会基础。松下幸之助在谈到经营观念时讲:“它应是深深扎根于一种人生观、社会观和世界观之中的产物,因此,作为经营者平素培养这种自身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世界观是合乎真理、或者合乎社会法则和自然法则的。如果违背了这些话,那就不能说它是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世界观,而从中产生的企业经营观念也必定缺乏正确性。” 集美大学第六届“挑战杯”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预赛商业计划书书面评审标准 请各位评委根据评审标准的评分要素对每件参赛作品进行打分(100分制),并对每件作品作出评审意见,同时将评审结果填写在评审单上。评分要素具体如下:

1、市场机会:40%(包括市场规模、快速发展潜力、产业生命周期)。

2、产品商业构:35%(包括独创性、技术含量、技术优势及持续性、市场价值、进入壁垒)。

3、管理能力10%(包括管理团队人员及素质、创业信念、实施计划的能力)。

4、财务方面:15%(包括资金要求、收益预测、退出机制)。2009年6月2日 第六届“挑战杯”集美大学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预赛 评 审 单

作品名称:

小组名称: 作品所属领域:()A农林、畜牧、食品及相关产业类、B 生物医药类、C科学技术、环境科学类、D电子信息类、F 机械能源类、E材料类、G服务咨询类 最后得分(总分100分): 作品评审意见(含优点及主要不足之处): 评委签名: 年 月 日

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 计划竞赛决赛书面评审标准

(2002年10月

中国杭州)本评审标准决赛书面评审时作为评分依据,供评委参考。创业计划竞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产品/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服务,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可行性、操作性俱佳的创业计划。创业计划基于具体的产品/服务,着眼于特定的市场、竞争、营销、运作、管理、财务等策略方案,描述公司的创业机会,阐述把握这一机会创立公司的过程并说明所需的资源。

一、概述 要求:简明、扼要、具有鲜明的特色。重点包括对公司及产品/服务的介绍、市场概貌、营销策略、生产销售管理计划、财务预测;指出新思想的形成过程和对企业发展目标的展望;介绍创业团队的特殊性和优势等。

二、产品/服务 要求:如何满足关键用户需要;进入策略和市场开发策略;说明其专利权、著作权、政府批文、鉴定材料等;指出产品/服务目前的技术水平是否处于领先地位,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能否实现产业化。产品不过分超前市场而无法被接受。

三、市场 要求:市场容量与趋势、市场竞争状况、市场变化趋势及潜力,细分目标市场及客户描述,估计市场份额和销售额。市场调查和分析应当严密科学。

四、竞争 要求:公司的商业目的、市场定位、全盘战略及各时期的目标等,同时要有对现有和潜在的竞争者的分析,替换品竞争,行业对手内原有竞争的分析。总结本公司的竞争优势并研究占用对手的方案,并对主要的竞争对手和市场驱动力进行适当的分析。

五、营销 要求:阐述如何保持并提高市场占有率,把握企业的总体进度,对收入、盈亏平衡点、现金流量、市场份额、产品开发、主要合作伙伴和融资等重要事件有所安排,构建一条通畅合理的营销渠道和与之相适应的新颖而富于吸引力的促销方式。

六、经营 要求:原材料的供应情况,工艺设备的运行安排,人力资源安排等。这部分要求以产品或服务为依据,以生产工艺为主线,力求描述

准确、合理、可操作性强。

七、组织 要求:介绍管理团队中各成员有关的教育和工作背景、经验、能力、专长。组建营销、财务、行政、生产、技术团队。明确各成员的管理分工和互补情况,公司组织结构情况,领导层成员,创业顾问及主要投资人的持股情况。指出企业股份比例的划分。

八、财务 要求:包含营业收入和费用、现金流量、盈利能力和持久性、固定和变动成本:前两年财务月报,后三年财务年报。数据应基于对经营状况和未来发展的正确估计,并能有效反应出公司的财务绩效。

九、表述 要求:条理清晰;表述应避免冗余,力求简洁、清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专业语言的运用准确和适度,相关数据科学、诚信、详实。

第六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 计划竞赛决赛答辩评审标准

(2002年10月 中国杭州)

一、正式陈述 评定团队正式陈述的各项标准是:

1、产品/服务介绍:全面且客观地介绍和评价产品/服务的特点、性质和市场前景。

2、市场分析:对市场进行了细致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加以严密和科学的分析。

3、公司战略及营销战略:公司拥有短期和长期发展战略及应对不同时期的营销战略。

4、团队能力和经营管理:对本公司的团队能力有清晰的认识。掌握并熟知本团队经营管理的特点,明确公司经营和组织结构情况。

5、企业经济/财务状况:公司不同经营时期的经济/财务状况均清晰明了,财务报表具有严密性。

6、融资方案和回报:有完善且符合实际的企业融资方案,并进行企业的资本回报的测算。

7、关键的风险及问题的分析:对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关键风险和问题进行先期考虑和分析,并附有实质性的对策。

二、回答提问 评定团队回答提问的各项标准是:

1、正确理解评委提问:对评委问题的要点有准确的理解,回答具有针对性而不是泛泛而谈。

2、及时流畅做出回答:能在评委提问结束后快速的回答,回答内容连贯、条理清楚。

3、回答内容准确可信:回答内容建立在准确的事实和可信的逻辑推理上。

4、特定方面的充分阐述:对评委特别指出的方面能做出充分的说明和解释。

三、整体表现 评定团队整体表现的标准是:

1、整体答辩的逻辑性及清晰程度:陈述和回答提问的内容具有整体一致性,语言清晰明了。

2、团队成员协作配合:团队成员在陈述时有较好的配合,能协调合作,彼此互补,对相关领域的问题能阐述清楚。

3、在规定时间内有效的回答:在规定时间内回答评委提问,无拖延时间的行为。

第六届“挑战杯”集美大学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终审决赛答辩规则

一、秘密答辩 1.在秘密答辩前,评委将进行书面评审,审阅参赛创业计划书,并进行书面评审评分,书面评审分占总分的10%,秘密答辩占总分的90%; 2.组委会将为每个评审小组提供一个专用答辩室,每场答辩前5分钟,联络员将秘密答辩评审评分表交给各个评委,答辩时评委将以创业计划书文本作参考; 3.参赛团队应准时到达指定答辩室,凡无故迟到15分钟以上者,取消答辩资格; 4.秘密答辩时每场次答辩一件作品,每场次限时30分钟,分为团队陈述、自由问答两个阶段,各阶段均不超过15分钟,提前结束者不扣分; 5.每场答辩结束后,将安排5分钟左右时间由评委对参赛团队进行创业指导; 6.参赛团队退场后,将安排5分钟左右评委评审时间,评委评审时可自由讨论,需要独立填写评分表,评委所给成绩的平均值将作为团队秘密答辩最终成绩; 7.秘密答辩时,参赛团队自行携带笔记本电脑、演示文档,并预装好有关软件,组委会只提供数字投影设备,同时允许参赛团队携带必要的文字、图片、产品样品等任何可用于辅助说明的器材; 8.每个参赛团队参加秘密答辩人数不得超过4名,自行决定秘密答辩时团队成员的分工,参加答辩的团队成员原则上都需要上场亮相; 9.答辩需由参赛团队独立完成,秘密答辩时各队领队、指导教师不可旁听答辩过程,并不得以任何形式向选手进行提示或帮助; 10.答辩时组委会联络员将向评委、参赛团队提供一切必要的协助; 11.参赛团队如对相关事宜有疑问,可事先垂询组委会,否则因此引起的对参赛队的任何不便,组委会概不负责。

二、公开答辩 1.通过秘密答辩、评审小组复议和评委会复议后,将产生参加公开答辩团队名单; 2.组委会将提前通知参加公开答辩团队,各团队通过抽签决定出场顺序,各团队应按组委会规定时间准时参加公开答辩彩排; 3.公开答辩将对外开放,届时将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观摩答辩过

下岗创业知识及开业手续 篇3

作为一个经营者应具备的基本商业知识

(一)合法开业知识

1、涉及合伙企业、有限公司的法律法规

2、怎样进行验资

3、怎样申请开业登记

4、哪些行业不允许私营

5、哪些行业的经营须办理有关行业管理手续

6、怎样办理税务登记

7、纳税申报有哪些规定和程序

8、如何领购和使用发票

9、银行开户程序和有关结算规定

10、成为一般纳税人有哪些条件

11、你应该交哪些税费,如何交纳

12、怎样获得税收减征免征待遇

13、怎样进行帐务票证管理

14、国家对偷漏税等违反行为有哪些制裁措施

15、增值税率及计征方法

16、工商管理部门怎样进行经济检查

17、行业管理部门如何进行行业管理和检查

(二)营销知识

1、调查知识

2、消费心理、特点和特征知识

3、定价知识和策略

4、产品知识

5、销售渠道和方式知识

6、营销管理知识

(三)货物知识

1、批发、零售知识

2、货物种类、质量和有关计量知识

3、货物运输知识

4、货物保管贮存知识

5、真假货物识别知识

(四)资金及财务知识

1、货币金融知识

2、信用及资金筹措知识

3、资金核算及记帐知识

4、证券、信托及投资知识

5、财务会计基本知识

6、外汇知识

(五)服务行业知识

1、服务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

2、各专业服务行业的行业规则、业务知识

(六)经济法常识

(七)劳动用工及社会保障知识

(八)公关及交际基本知识对自谋职业者来说,上述知识不需要全部都掌握,只需掌握与你选择的挣钱方法有关的知识,各取所需,学以致用。

上述知识的取得,可以通过专业培训,就业指导咨询,广播电视媒体讲座,自学或向别人请教等多种方式获得。可以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带着问题学,学以致用,逐渐了解和掌握。

“合法经营、劳动致富”是每一个自谋生路人员应该确立的基本观念。无论做什么,都应遵纪守法,不能靠投机取巧,坑骗顾客致富,也不能偷偷摸摸地干,因此,办理必要的合法开业手续是合法经营的前提。当然,目前来看,有些自由职业者开展的业务或许还无需办理合法开业手续,如自由撰稿人、作家、画家、演员、作曲家、家教、家庭保姆和钟点工,上门服务从事简单的维修服务人员等,但也必须依法纳税,同时也要考虑以合法形式和手段保护自己做为自由职业者的合法权益。

从下岗职工可能开展的业务分析,主要三种手续:

(一)在市场摊点经营要到市场管理办公室办理有关登记手续。定期交纳一些管理费或由驻市场管理办公室的工商税务人员核定一定数额的因定税费。目前,很多地方为解决下岗职工困难专门为下岗职工开办了各类专业市场,制定了如减免工商管理费等多项优惠政策。办理手续后,就能有固定的场所,公开合法经营,享受各种优惠政策。

(二)个体工商登记手续。有固定的场所,单独开业,以个人名义经营要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和税务登记手续,如有必要还可领取发票。目前,各地方对下岗职工开展个体经营也有很。

(三)公司企业工商登记手续。如果你有实力和能力与别人(自然人)或独立的法人,成立合伙经营的有限公司,则须按公司法办理规范的工商登记手续、税务登记手续。

玩开心农场学创业知识 篇4

关键词:开心农场,偷菜,创业知识

已经不知道是哪日哪个时辰了,“开心农场”等娱乐游戏风靡互联网,“偷菜”遂瞬间蹿红网络,席卷网民生活。“今天,你偷了吗”成为大家见面的招呼语。数百万都市白领成为“偷菜”队伍中的主力军,每天在“偷”与防“偷”中乐此不疲,醉生梦死。

2009年度大学生至爱品牌也同步揭晓,开心网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交手段成为高校大学生新的至爱品牌。2008年爆发性起步后,今年的开心网并没有像许多人预测的“失去成长性”,而是成为中国最大、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注册用户就从年初的2 000万涨到了目前的近7 000万;页面浏览量超20亿,居Alexa中国网站排名第八位,中国SNS网站第一名。更多的名人、机构、广告、风投加入进来,凭借着这股强劲的“开心之风”,程炳皓将他的开心理念吹给了更多的人。

与之如出一辙的“开心农场”(Happy Farm),“QQ农场”也同样火爆。有报道称,开心网70%的用户认为这是他们最喜爱的游戏,甚至催生了流行语:“今天你偷菜了没有?”

学生如此感兴趣的游戏,堵是堵不了的,如果教师好好研究,多加引导,照样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到创业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一、玩开心网,谈寻找商机

创业首先就得寻找合适的商业机会,满足需求才能实现商机。

2007年11月,刚刚离任新浪企业服务副总经理的程炳皓带领同样从新浪离职的技术工程师、营销、市场团队成立了北京开心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就是开心网的运营公司。个性害羞、安静内敛的程炳皓只有中专学历,其貌不扬,却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开心乐园,低调神秘地引领着中国民众的网络生活。开心网现在是越来越火,不到一年时间,这款开发成本不到10万元的游戏迅速占领了校内网、QQ空间等国内著名网络社交平台,每个成功的网站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成功的方法。

开心网是一个社交网络,也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线上可以实现线下没有的东西,比如说“金钱、车、股票、买房、花园、交友”等等之类的东西,是满足现代年轻人的一种心理需求,也是释放压力的一个地方。开心网在白领群体中病毒式的蔓延,关键的原因在于它满足了白领熟人间社交和玩耍的需求,现在白领社交圈其实都不大,通过开心网,有机会接触更多人,挺好的。特别是看到很多断了联络的同学也在上面,很是惊喜。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认为,这种圈子社交比一般性的随意社交可靠,比自然社交的范围大,介于两者之间,是一种比较有效率、有安全感的交友方式,再加上一些趣味性,因此才产生了更强的黏度。

二、玩开心网,谈做大做强

玩开心网的抢车位游戏,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好友拥有很多的车,通常车越多的朋友资金总价也相对较高;也有一些好友,有一两辆特别名贵的车,但总的资产包括拥有的车和钱却并不多。

我刚玩两天,遇到了一个选择:是先多买几辆车赚钱?还是多攒些钱买一辆相对好点的车?这有点像企业发展战略中“先做大还是先做强”的问题!

关于先做大还是先做强,新浪汽车曾经组织了一场辩论,名为“五岳论剑”之“汽车企业应该先做大还是先做强”,挺有意思的。我还记得有个“雨和水桶”的比喻也挺形象的。也就是说当外面下着大雨,用一只没有任何缝隙的小桶和用一只哪怕有一些小漏洞的大桶去接水,哪一个可以接到更多的水呢?做企业就像做木桶。在一些新的领域,企业创业初期,由于外部竞争相对弱,经营利润较高,投入后能做大的机会更多,正如下大雨时即便是一只有小漏洞的大木桶也能比一只无缝的小木桶接到更多的水。当企业做大之后,暴露出来的不足之处有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时你就必须将精力调整到想办法马上补漏这边,这样才能以免桶里的水不必要的流失。

一辆价值100多万的宝马,昂贵而漂亮,却也只为主人带来每12小时7 200元的停车费收入,像一辆奥托一样赚钱。这是一种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选择先做大再做强无疑是明智之选!在利润相同的情况下,用相对较少的成本使企业可以更容易获得较快的发展。如特许经营的模式为企业快速做大提供了发展的土壤。

当然,“花香自有蝶舞”,一个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将提升主导产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作为根本。现在有一大批不大却是很强的世界级企业,他们在自己特定的领域内已经达到了最佳规模,同时占据有霸主地位。做强,应该也是一个企业在发展中应该贯穿于企业经营始终的最重要的任务了!因此,选择先做大还是先做强?还是要看企业自身的特点!

三、玩开心网,谈赢利模式

中国互联网企业在未来的几大发展趋势显示:风险投资将更加关注项目的赢利模式、可持续性,对于在绿色、环保、节能上有飞跃,或改变竞争规则的创业模式,VC会比以往更加重视。社会网络出现娱乐化、实用化的分化:开心网受到普遍欢迎,证明了“无聊的力量”。

目前互联网行业的主流应用是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网络社区及在线游戏。但是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成熟,互联网用户平均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对电子商务类应用的需求也将越来越大,而电子商务类企业盈利模式清晰的特点,也被很多投资人看好。电子商务再也不需要在广告主的阴影下艰难地发展壮大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很多电子商务企业逆流而上,业绩突飞猛进,“原因很简单,企业们可以不做广告,但是总是要发展客户的,发展客户就需要宣传品,大部分宣传品是要印刷的,所以我们在2008年、2009年经济危机重创经济大环境的时候,业绩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实现了翻倍的增长。”

开心网用户黏度较高,用户群较清晰,可以提供精准的广告服务,其盈利模式也是以广告为主。随着开心网在白领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2008年12月10日,开心网上出现了第一个广告:上海通用的别克新一代君威,这是一个植入式的广告。在“争车位”组件的“车市”中,新君威排在第一个,在随后的五六天,开心网用户“买”了40多万辆。

我在开心网上种菜,因为悦活种子在同级别可买的种子里是收入最高的,所以我第一次知道了有“悦活”这种饮料,当我在超市里看到“悦活”饮料时,便买了几种不同口味的来感受。近期,“阳光果粒橙”每天可以免费领取两粒种子,每次领取时都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在中国有多少人爱喝‘美汁源’果粒橙呢?”答案是“亿万人”。回答正确才能领取到种子。种植了还可以摇奖,每次领取种子以及摇奖时就在人们心中强化一次“美汁源”果粒橙这种饮料。当我在超市看到“美汁源”果粒橙时,自然就很熟悉,就有了购买的欲望。“用户体验式的植入式广告”现在是开心网主要的盈利模式,在开心网的广告单上,已经有一长串儿的企业名单了:KFC、索尼爱立信、兰蔻、必胜客、光明、和路雪、上海通用、荣威、VISA……

四、玩开心网,谈商业竞争

2009年12月14日《钱江晚报》正式携手开心网,在这家社交网站上设立专区(www.kaixin001.com/qjwb)安家落户。入驻开心网才两天,而且是很低调地悄悄进入,却已陆续有近800人加为钱江晚报的粉丝,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涨中。

钱江晚报为什么要进驻开心网?很简单,在这个网络时代,他们需要更多互动,需要更广泛地吸纳新鲜草根的血液,需要更民主地听到各种真实的声音,需要更时尚地秀出自我。

因此,钱江晚报在开心网上的主页,将成为钱江晚报形象推广的新平台、集纳民意的新平台、与读者互动的新平台。每天发布全省精彩、有趣、实用的资讯新闻。不定期地推出有奖互动活动,比如各种限量门票、活动名额、晚报小礼物等。不定期地进行网上调查,听取最原生态的民众声音。读者在自由发表观点的同时,也可能中奖,获得意外的惊喜。还可以建立粉丝群,上传发生在编辑部里的花絮,让记者、编辑与读者近距离接触。

读者在这个平台上除了可以获得新闻、抢礼品外,你对钱江晚报有任何意见、建议,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留言。当然了,还可以偷一把钱江晚报种的花花草草,加为粉丝后,就可以随时收到晚报发布的消息,与他们互动。

特色、创新,才会使一个企业能发展得更好。据统计,大大小小的SNS网站有数百家之多,大部分网站都有开心农场、占车位这类游戏。蚂蚁网CEO麦田说:“如果所有的SNS网站都在做开心农场,就没了特色,成功的只可能是最初的、用户最多的网站。”

创业知识讲座 篇5

-第四届创业精英训练营开营仪式

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业意识,树立创业观念,热烈庆祝我校第十届大学生科技节的举行,以及青年博学讲坛〃第四届创业精英训练营开营,10月18日晚19时我院创业协会在新区2教104举办了重庆三峡学院创业精英训练营动员大会暨创业知识讲座,出席的领导及嘉宾有我校,,,外国语学院的姜博洋老师,我院党总支副书记胡秀忠副教授、学工办副主任兼团总支副书记代小菊老师、汪霞老师、以及我院团总支学生会社团管理委员会主席郑沛。

大会在19点顺利拉开了帷幕,首先,胡秀忠副教授致词,在致开营词,讲话中胡书记大家讲述了创业所因具备的基本能力,将理性创业与激情创业相结合,同时胡书记对训练营的各位营员们提出了殷切希望,希望参赛营员在比赛中积累有用经验,为自己以后的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开营仪式结束后,创业知识讲座正式开始。第一堂课是由胡秀忠书记演讲的创业过程及其管理技能。胡书记围绕创业的三个阶段:准备、创建、发展这一主线为大家讲解了创建企业前期所涉及到的企业活动流程、创业者应具有的心理素质、经济管理能力、社会环境关系、如何增强自己的创业能力和对自己所选项目的重要性。其中,胡书记还谈到了创业前的心理、资金、硬件及商业知识的准备,向大家详细解读了一个企业要经历的艰辛生长历程。让同学们对企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创业知识演讲大会上,每位同学都专心致志的听着胡书记的讲解,认真笔记。胡书记教导同学们要学会承担责任,端正自己的创业动机;在经济管理能力方面要具有风险意识和冒险精神。胡书记告诫大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和创业能力,为自己的未来创业之路打下基础。

最后大会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经过这次创业知识讲座让大家学到了很多足以受益一生的经验。让大家明白了创业的艰辛与曲折。我们相信本次讲座会让同学们在以后的创业之路上走的更稳、更快。

旁听生创业:纯粹的知识改变命运 篇6

2001年,熊华锋18岁,第一次从河南驻马店去北京求学,不过,他没有考上北京的任何一所大学,只是坚定地认为自己不该待在郑州,北京才是他的“舞台”。到北京去,总会有办法学习的!撕掉二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刹那,母亲张美兰的心也被撕得粉碎。

去北京

2001年9月开学前一个月,熊华锋还在河南老家驻马店汝南县三桥乡赖夹道村为前路犯愁。高考成绩出来了,他没考上目标中的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只被第二志愿郑州一所二本学院录取了。

母亲张美兰开始也对录取结果不满意,毕竟儿子从小就是村里学习最好的,全家人对他报的希望很大。但二本也是大学,张美兰想想,先上几年再说。

熊华锋的父亲一直在内蒙打工,哥哥初中没毕业就退学在家,母亲一直当家作主。之前她给儿子“许了电影”,还是高高兴兴在村里放了一场电影“还愿”,全村人都知道她家里那个会念书的孩子要去郑州上大学了。

但熊华锋却突然提出,他还是想上北京去学习。

“啥?没考上还去北京干啥?”

“郑州那个大学不是我的理想,北京才是我该去的地方。”

知道熊华锋的牛脾气,张美兰做好了跟他打一场“硬仗”的准备。

“咱先去郑州念,然后再考研究生?”

“四年又三年,花那么多时间,以后还不知道怎么样。”

“那你就再复读一年?”

“复读浪费时间,再读一年还不知道结果怎样。”

眼看拗不过他,张美兰气得慌。

大学开学的日子到了,新被褥、学费也准备好了。夜里,吃过晚饭,母子三人在平房过道里乘凉。熊华锋说:“妈,我已经下了决心了,您就依我吧。”两人大吵起来,熊华锋撕碎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张美兰扇了他两巴掌,还来不及后悔,儿子就“嗖”地起身,撒腿往家门外跑。

张美兰和村里人找了半宿,根本不见人影。秋天的玉米地又密又黑,熊华锋也害怕,他穿进去后又跑到旁边一条沟里趴着。过了很久,他听到母亲在附近哭着大喊“你要去北京就去北京吧,都依你还不行吗?”才流着眼泪爬了出来。

张美兰没有上过学,但一生好强,勤奋劳作,还努力识了些字,两个儿子读书成才是她最大的心愿。大儿子初中没毕业就不读了,小儿子熊华锋也很叛逆,但幸亏头脑聪明,也一直很好学。

儿子撕碎录取通知书以后,她的心也碎了。但她还是送他到了北京,不放心他一个人出远门。

听说北京的大学集中在海淀区,熊华锋先在海淀区功德寺新村一带的城中村租了一间隔间住下。“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像收破烂的大杂院,哪里像是在北京啊。”回老家的路上,张美兰哭了一路。

熊华锋虽然忐忑,但北京是他自己要来的,他还有些兴奋。学习,从哪里开始呢?

高考填报志愿时熊华锋报的是计算机系。在老家的网吧里,他第一次看人家用计算机,屏幕上的光标怎么一下子就从那移到这了?喏,对方只把鼠标轻轻一碰,光标就动了。

大杂院隔壁住的年轻人于志胜,大家叫他阿胜,阿胜告诉他,可以自考。阿胜比熊华锋大两岁,黑龙江人,比他来得早些。两人后来一起合租、搬家,做“室友”两年多。但自考要学很多“没用”的东西,浪费时间,熊华锋揣着父母的辛苦钱,只想缩短学习时间,尽快学些“真本领”。

熊华锋还听人说,北京的很多大学里可以旁听,海淀大学城有不少这样的“旁听族”。

第一次跟别人去北大旁听了一次,熊华锋心砰砰直跳,自己竟然真的来到了北京,亲耳听着曾经心中神一样的北大的老师讲课,这么容易就实现了,没有想象中的重重障碍。

北京来对了!熊华锋很振奋。

一起旁听的人后来再没有出现过,但是熊华锋坚持了下来,他决定系统旁听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和信息管理系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

每天一早,熊华锋从菜场一块钱买回5个馒头,然后到理科教室抄墙上贴出的课表,安排自己一天的学习。自此,他也成了一名北大的“学生”。

“没有抱怨的权利”

2002年第一次回家过年之后,熊华锋突然觉得压力巨大。亲戚朋友们听说他去北京“上大学”了,无不打听他的情况。

从小就很要强的熊华锋不等别人来问,就先自己拍胸脯:“北京好得很!我在那边学得很好!”

“保证”之后,自己的头顶却乌云密布。学了半年以后,熊华锋发现自己根本学不通,刚来时那种新鲜感和兴奋感被迷茫和焦虑淹没了。

2002年,熊华锋和阿胜一起搬到北大博雅塔背后的大杂院,两人合租一间15平米的单间,两张床、两张桌子,随处可见的书堆,门口则乱放着电炉子和炊具,摆着几瓶小罐头瓶装的自制腌蒜苔。在这里,熊华锋度过了最艰辛甚至煎熬的一年半,不是因为物质艰苦,而是因为彷徨茫然。

租住的院子是北京老式四合院改建的大杂院,房东老太住着大屋,院内其他三面搭建了五六间小屋,住着考研、自考的学生、在中关村工作的上班族,还有一家打印店。人人都沉默而忙碌。熊华锋只能逼着自己,每天起早贪黑穿过门口那条狭长黢黑的小巷子,到教室去,到图书馆去,听课、看书,听不懂也要听,看不懂也要看。

合租的阿胜已经放弃了刚来北京时想要学点什么的想法,开始尝试找工作,做各种兼职,甚至想过开一家院子里那样的打印店。阿胜也曾经成绩优秀,考上了一所一本大学,因为所学专业非自己所爱,又沉迷于网络游戏,读了一年就被退学。年轻气盛的他索性来了北京,想学计算机。“那时候很多社会上的学校打广告,说到北京可以学什么学什么,来了以后才知道是骗人的。”阿勝考虑过自考,但最终放弃了。

最迷茫的时候,熊华锋也开始跟着阿胜干,万一学不下去了,只好找找别的出路。学习之余,熊华锋跟阿胜一起上街发传单,到街头推销小收音机,到房产公司做业务员。发传单,反而亏了押金;推销小收音机,走向陌生人简直是煎熬。一对母女看他可怜,专门停下来听他讲,他反而紧张得说不下去。最后两人竟亏了600块钱。这些尝试让熊华锋更加挫败,也让他去除了杂念,破釜沉舟,华山一条路,必须继续学下去。“在长达一年半时间里,我一直处于巨大的焦灼和压力之中,苦于没有人指引,只能逼迫自己更加勤奋。”

压力带来的副作用就是急躁。熊华锋作为“旁听生”,学得稀里糊涂,不好意思去向北大的老师和学生请教,只好自己到书本里去“抠”。

他常带一个小板凳,到北大图书馆,到海淀图书城,找个角落,抱十几本书堆在面前,“但实际上根本看不完那么多,就是心急。”

那时海淀图书城被计算机方面的书占领,中关村高速崛起,许多聪明的年轻人在这里寻找机遇,想要一展宏图。而熊华锋仍在彷徨中坚持。

每天夜里回到出租屋里,熊华锋继续在自己买来的二手电脑上学习开发工具,按照书上的示例,一步一步尝试做一些播放器、象棋之类的小软件,一直到深夜一两点。

来北京一年多,熊华锋只吃馒头,偶尔吃西红柿刀削面算作改善生活。身边的同龄人吃麦当劳、去KTV、看电影,这些都与他是两个世界。

“我没有学分和学历,没有享受或抱怨的权利,只有明确的目标:学会开发软件,能找到一份工作。”

云开雾散

2003年上半年,经过近两年的煎熬和坚持,熊华锋突然发现自己“通了”,看不懂的程序能看懂了,想要实现的工具也能尝试着实现。自己在北大教室里听的理论、书堆里泡出来的知识开始累积、融会,最终立了起来,“后来我才明白,学东西可能必须经过那个积累的过程。”

在北大教室的角落里,熊华锋是那个从来不会被点到名的人。但“旁听”了几年之后也渐渐有了熟人,坐在一起的学生有时候还会问他一些问题,他发现自己可以解答,很是高兴。他不会想到,几年后,自己创业后,会有正牌北大毕业的学生来公司应聘。

豁然开朗之后,熊华锋进步飞速,头顶的乌云一散而去,久违的自信也回来了。

闲暇时间,他也和阿胜及朋友们一起到附近的北京101中学打篮球、翻墙逛了十几次圆明园和颐和园。他们都是来北京追求“理想”的年轻人,盘踞在大学周围的“边缘人”。

2003年下半年一天,一堆人在一起吃饭,阿胜一个朋友告诉熊华锋,自己准备去面试一家计算机企业,问他要不要一起去?当时,熊华锋还没想过找工作的事,毕竟自己才“大三”,不过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同他一起去了。

第一轮面试20个人,展示和介绍自己的程序作品。熊华锋展示的是自己开发的“监控器”,一个可以监控到聊天记录的系统。最终,他和另外一人一起进入第二轮面试,阿胜的朋友没有进去。

这家公司是一家台湾企业的北京分公司,面试官是老板本人,一个30岁的台湾男人。面试时间是上午10点,熊华锋8点就到了,在大厅里等了一个多小时,坐在附近的一个公司程序员甚至还向他讨教了一个问题。九点半时,老板手头忙完了,看了看时间,说,小伙子,要不先过来聊一聊吧。

在自我介绍时,熊华锋老实“交代”自己并没有学历和文凭,见对方竟然并不介意,有了信心的他又讲述了自己来北京求学、旁听的经历和自己对技术的追求和热情,并表示对薪资待遇没有任何要求。“当时我想,只要能给我一份工作,认可我,让我通过自己想做的事情自食其力,就算给200块我也愿意。”

没过多久,熊华锋拿到了Offer。接到通知电话的瞬间,熊华锋简直不敢相信,好久以来,他第一次感到那么开心,“就是觉得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以前,北京给他的印象是冷酷,特别是秋冬,但此时此刻的一切,他蜗居的小屋,吃过的蒜苔罐头,成堆的书山都变得可爱起来。

那时阿胜已经到望京找了份工作,两人约在一起喝了个酩酊大醉。“他喝多了先是会说个不停,然后倒头就睡。”如今在河北燕郊做快遞生意的阿胜回忆起往昔,有些黯然,“那时候不管多辛苦,熊华锋都坚持去听课,他一直在学习,而我放弃了,这之后我们的差距越拉越大。”

接到电话的张美兰也不敢相信儿子能找到工作,自己当保姆时一个月最多才400块钱,他能挣2000块钱?要知道,母亲曾经伤透了心,对孩子几乎不抱什么希望了。

更纯粹的“知识改变命运”

2004年,张美兰又一次来到北京,看了看儿子工作的情况,熊华锋的台湾老板还专门到他的出租屋去拜访,送了他第一瓶威士忌。张美兰知道自己不是做梦,儿子真找到工作了,而且一个月真有2000块钱工资。

进公司上班的第一天,熊华锋就注意到,曾经问过自己问题的那个程序员已经不在了。他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在这一行,没有过硬的技术,迟早都会被淘汰。

第一个星期,台湾老板给他布置了一个任务,他没有做出来,于是向老板申请铺盖,第二周起住公司,夜以继日,最终开发出了老板想要的东西。此后他一直劲头十足,技术不断提高,工资也每个月上涨1000块。2004年下半年,熊华锋的工资已经涨到8000块一个月。在当年,这已经是绝对的白领级工资。

从找到第一份工作后起的8个月内,他两度跳槽,北京到深圳,深圳到上海,升任创业初期的51.com网络社区技术总监,工资涨到12000块一个月,春风得意。

母亲张美兰也很高兴,但她心里老觉得不踏实,一来是觉得儿子到底没个文凭,二来觉得挣再多钱也是给人家打工,不如当老师、进国企、当公务员那样,拿国家给发的工资来得安心。

熊华锋从来没想过这些,从他在老家撕掉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他就断了这条路。

2005年,已经小有成绩的熊华锋做出了另一个让母亲张美兰“气得半死”的决定,他决定辞去上海高薪的工作,重返北京,创办自己的公司,希望从自身经历出发,开发出一套分享优秀教学资源和帮助学生自学的教育平台。

创业却颇为不易,“当时我们想把所有北京中学里的课程录下来让学生免费看,但后来发现进入北京的学校很难,当时的家长也把计算机等同于网络游戏,对网络印象很差。”项目中止,熊华锋只好又去做其他事情。

2012年,已经创业三次的熊华峰再次拾起了最初的梦想:对原有的教育信息化平台进行创新。在北京,他一直没有买房,这一次,他把自己赚来的几百万投入到创业中去。

现在,他在望京租了一套别墅运转自己的公司,他的公司职员还有北大毕业的高材生,“让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看到最好的老师讲课。老师公开自己的上课内容,谁教得好教得不好不再只以考试结果论英雄。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喜欢的老师,组合自己的课程。这将是很大的变革。”

创业知识 篇7

尽管现有研究认为衍生企业创业者存在着对母体企业的知识继承, 知识继承有助于衍生企业的创生, 但是对于如下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回答:员工从母体企业继承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怎么影响衍生企业的创生?为了探究这些问题, 本文依据创业文献, 借鉴知识资本的维度划分, 对衍生企业创业者继承的知识进行分类, 以蒂蒙斯创业要素模型为基础, 构建创业者知识继承与衍生创业要素的模型, 深入揭示创业者的知识继承通过作用于创业三要素机会、团队、资源, 导致创业机会、创业团队和创业资源的相互作用, 进而导致衍生企业创生的内在机制。

1 创业者继承的知识类型

由于创业者把从母体企业继承的知识用于开创衍生企业, 并将这些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衍生企业的知识资本, 因此可以根据知识资本的维度划分对衍生企业创业者所继承的知识进行分类。Chen J等[6]提出了知识资本的四维结构, 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客户资本和创新资本, 沈国琪等[7]认为我国企业知识资本结构由5个维度构成:人力资本、管理资本、技术资本、关系资本及市场资本。本文把创业研究领域中尤其是衍生创业研究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知识进行汇总, 并结合知识资本的维度划分, 把衍生企业创业者所继承的知识分为产业或市场知识、管理知识、技术知识、社会网络知识。

(1) 产业或市场知识。衍生企业创业者在母体企业的工作经历为其了解和认识母体企业所在产业及相关产业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他们能够了解产业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了解产业的盈利模式及盈利状况, 了解产业的运营模式及运作规律。这些产业知识尤其是内隐化的知识是产业外部人员无法获取的。

衍生企业创业者在母体企业的工作经历使其掌握了丰富的市场知识, 如消费者的构成、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产品的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等。

(2) 管理知识。衍生企业创业者在母体的工作经历使其不仅能够获取母体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表单、操作工艺、人力资源政策等操作性与技术性较强的知识, 也能够获取组织理念、组织价值观、组织使命、组织文化、企业社会责任、领导艺术、管理技巧等柔韧度较高的知识。这些管理知识是衍生企业创业者开创和管理企业的法宝。

(3) 技术知识。衍生企业创业者在母体企业的工作经历使其获得了母体企业的技术知识。技术知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技术本身所内含的知识, 包括工具使用、材料加工、产品设计、制作工艺、作业程序、过程控制、产品检测, 等等。二是关于技术的知识, 包括技术是什么、技术如何生成、如何改进、如何管理、如何决策方面的知识, 以及如何学习技术的知识等等。

(4) 社会网络知识。衍生企业创业者在母体企业的工作经历使其获得了社会网络知识, 这里的社会网络知识实际上是指衍生企业创业者对其自身社会网络的知晓以及运用。对于衍生企业的创业者来说, 在其离开母体企业创业之前嵌入在2个社会网络中, 一个是与母体企业内部员工所形成的网络, 另一个是与母体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顾客、竞争者等所形成的网络。尽管衍生企业的创业者离开了母体企业, 但在母体企业工作期间所构建和维护的社会网络依然存在, 关于社会网络的结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便构成了开创新企业的重要的社会资本。

2 创业关键要素

在创业研究领域, 蒂蒙斯的创业要素划分颇具权威。蒂蒙斯提出了机会、资源、团队驱动的创业过程模型, 如图1所示。成功的创业活动, 必须要能将机会、团队和资源三者做出最适当的搭配, 并且也要能随着事业发展而做出动态的平衡。商业机会是创业过程的核心驱动力, 创始人或工作团队是创业过程的主导者, 资源是创业成功的必要保证。创业过程是商业机会, 创业者和资源3个要素匹配平衡的结果。

3 知识继承对衍生企业创生的作用机制

任何创业活动都是创业要素组合的结果, 创业者的知识继承实际上作用于机会、资源、团队三要素, 实现了三要素的相互作用, 导致了衍生企业的诞生。

(1) 知识继承与创业者。知识继承增强了衍生创业者的创业意向。创业行为的背后是创业意向[8]。创业意向是指个体打算创办一个新公司, 并且有意识地计划在将来某个时间点付诸实践的信念[9]。衍生企业的创业者在创业前供职于母体企业, 在母体企业中所获取的各类知识使其具有较强的创业意向, 创业意向作用于创业行为。Agarwal等的研究表明创业者所继承的知识, 尤其是母体企业未充分利用的知识是衍生企业产生的温床。对于从事发明和创造的工程师来说, 当其技术发明没有得到商业化时, 就会感到挫折。对于从事市场销售的人员来说, 当其发现了未满足的顾客需求, 而公司又没有开发出相应的技术满足市场需求时, 会感到失望。这些都会导致组织的前景与员工的预期之间的差距加大, 降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增加员工的风险倾向, 从而增加员工创业的意愿。

知识继承增强了衍生创业者的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指个人对其担当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 是创业者相信自己能够胜任不同创业角色和任务的信念[10]。衍生企业创业者所具有的管理知识使他们能够在不确定很高的创业活动中迅速作出反应和正确的决策, 衍生企业创业者所具有的技术知识使他们能够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 衍生企业创业者所具有的产业或市场知识使他们能够快速地开展创业过程, 快速地把产品推向市场, 衍生企业创业者所具有的社会网络知识使他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 更快的速度获取关键资源和重要信息, 所有这些都将使衍生企业收获更好的绩效, 从而提高了创业者的风险承担能力, 降低了创业者的机会成本, 也使创业者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创业者的自我效能感可以确定创业行动的可能性。

(2) 知识继承与机会识别。创业者的知识影响创业机会的识别。奥地利学派认为人们拥有不同的知识, 人们的异质性知识使人们能够看到给定商品和服务的不同价值, 因而识别到不同的创业机会。即使面对相同的技术变革, 不同的创业者由于拥有不同的知识, 会发现不同的创业机会。

衍生企业创业者所具有的市场知识对于创业机会的识别至关重要。Shane[11]认为知识的3个维度对于创业机会的发现至关重要:市场的知识、服务市场方式的知识、顾客问题的知识。市场知识包括供应者关系、销售技术、资本设备需要。衍生企业创业者所具有的市场知识使其能够判断新技术对市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发现使用新技术的机会。服务市场方式包括新产品的创造、新生产方法的采用、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供应来源的获得、新的组织方式的实现。衍生企业创业者所具有的服务市场方式的知识使他们知道如何使用新技术来创造产品和服务, 增强识别创业机会的能力。顾客问题的知识是指了解顾客在使用新技术过程中需要和遇到的问题。这些需要和问题具有隐性知识的特点, 因此必须与顾客有深入的接触, 才能了解顾客的问题。衍生企业创业者在以前的工作中通过与顾客紧密的互动了解了顾客的问题, 形成了创业机会, 会以创办新企业的形式解决顾客的问题。

衍生企业创业者所具有的特定行业知识使他们能够以缺少相关知识所不具有的方式理解、推断、解释和应用新信息, 从而有利于创业机会的发现。Garvin[12]也认为产业内部人员相比外部人员更熟悉产业的信息, 更容易识别创业机会。随着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 产业的发展方向充满了不确定性。产业外部的人员很难及时掌握产业内部的信息, 这种知识获取的障碍使产业外部人员很难识别产业内部的机会。而产业内部的员工拥有独特的信息和知识优势, 他们更容易识别产业内部机会, 对产业的变革作出积极的响应。

衍生企业创业者在母体企业的工作经历获取了母体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经验、管理方法等知识, 管理模式、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的改进和优化可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意味着可以更快、更可靠、更便宜地提供产品或服务, 这本身就意味着创业机会, 因此衍生企业创业者所具有的管理知识有助于创业机会的识别。由于创业机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创业者在创业机会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对企业的资源整合、团队组建、市场定位、进入模式、组织结构、内部流程等一系列问题作出快速的决策并付诸行动, 衍生企业创业者管理经验中所积累的知识塑造了创业者独特的认知模式, 有助于其针对创业过程中的管理问题做出迅速而正确的直观判断[13], 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机会。

衍生企业创业者所具有的技术知识是其识别机会的重要来源。首先, 技术本身意味着创业机会。对于衍生企业的创业者来说, 可以直接复制母体企业的技术开创新企业, 也可以把母体企业未利用的知识进行商业化。当新的科学突破没有得到商业化或技术突破无法满足对出现的、未满足的顾客需求的洞察时, 就会出现未利用的知识, 从而产生创业机会。其次, 技术上的任何变化, 多种技术的组合, 或技术上的创新, 都可能给衍生企业的创业者带来某种商业机会。再次, 对技术所带来问题的解决为衍生创业者识别机会提供了来源。衍生企业创业者在母体企业的工作经历使其对母体企业的技术和产品非常了解, 对技术所产生的问题及产品的不足了如指掌, 对技术所带来问题的解决及产品的改进对创业者来说意味着创业机会。

衍生企业创业者所具有的社会网络知识使创业者能够更好地利用社会网络获取信息。创业者可以利用网络联系、网络结构的不同特点获取信息。弱联系有利于知识的搜寻, 强联系有利于知识的转移[14], 处于网络中心位置的成员更容易获取信息。创业者也可以通过与网络成员之间发展的信任、规范、义务、预期等机制获取信息。信息对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3) 知识继承与资源整合。衍生企业的创业者从母体企业所继承的知识构成其特殊的人力资本, 使创业者能够更快地整合资源, 更快地实施市场交易行为。如果衍生企业的创业者具有在知名的、高地位的、知识丰裕的公司工作的经历, 这种经历更容易接触和筹集相应的资源, 因为这种工作经历使衍生企业的创业者具有了名声、证明其技能和可信性, 证明了技术领域创新的重要性, 从而为衍生企业提供了合法性, 使衍生企业更能够获取资源。

衍生创业者的知识继承作用于资源整合的全过程, 为衍生企业的创生提供了资源保证。第一, 衍生创业者的产业或市场知识有利于有效识别创业资源。由于衍生企业创业者具有相关产业的知识, 这些知识使创业者能够识别对于他人来说无用的、废弃的资源, 通过自己的独有经验和技巧, 加以整合创造。第二, 衍生创业者的社会网络知识有利于有效获取创业资源。衍生企业创业者以前的工作经验使他们知道到哪里去获取资源, 如何获取资源, 提供了发现的眼光, 能够洞察资源的属性, 对资源进行创造性整合。第三, 衍生企业创业者的技术知识有利于有效利用创业资源。由于具有相关的知识, 衍生企业的创业者能够最大化地发挥资源的效用, 同时也能够在不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资源的使用量, 降低企业的成本。第四, 衍生企业创业者的管理知识有利于组合资源。由于具备整合资源的知识和能力, 衍生企业的创业者善于利用关键资源的杠杆效应, 利用他人或者别的企业的资源来完成自己创业的目的;用一种资源补足另一种资源, 产生更高的复合价值;或者利用一种资源撬动和获得其他资源。

(4) 知识继承对衍生企业创生的作用机制。根据以上分析, 本文构建创业者的知识继承与衍生创业要素的三棱锥模型, 如图2所示。该模型揭示了知识继承对衍生企业创生的作用机制:衍生企业创业者的知识继承影响机会识别、团队组建、资源整合, 这种影响促进了创业三要素的相互作用, 创业三要素的相互作用导致了衍生企业的创生。具体而言, 知识继承通过对某一个因素或某几个因素的影响而开启了创业三要素的相互作用, 比如衍生创业者发现了创业机会, 那么需要组建创业团队、整合资源。同时在创业三要素的相互作用中, 创业者的知识继承实现了创业三要素的均衡, 使衍生企业得以创建。比如衍生创业者发现了创业机会, 组建了创业团队, 而缺少相应资源, 造成了创业三要素之间的不均衡, 衍生企业难以产生。由于衍生创业者的知识继承能够更好整合资源, 打开创业过程的瓶颈, 实现创业三要素的匹配和均衡, 促进衍生企业的创生。

4 结论

由于衍生企业的创业者存在着对母体企业的知识继承, 本文依据创业文献和知识资本理论把创业者从母体企业继承的知识分为产业或市场知识、管理知识、技术知识、社会网络知识, 探讨这4类知识对创业过程要素机会、资源、团队的影响, 进而揭示对衍生企业创生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 创业者从母体企业所继承的四类知识促进了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和团队组建, 知识继承驱动了创业三要素的互动, 并有利于实现创业三要素的平衡, 从而推动衍生企业的创生。本文从知识的视角分析和揭示了衍生企业产生的机理, 丰富了衍生创业领域的相关研究, 在实践中有利于管理衍生企业的创生。本文通过理论推演构建了创业者知识继承与衍生企业创生的关系模型, 未来可以通过经验研究进一步验证本文所提出的模型。

摘要:衍生企业的创生必然伴随着创业者对母体企业知识的继承。为探究创业者的知识继承对衍生企业创生的影响, 首先分析衍生企业创业者继承知识的类型, 然后以蒂蒙斯创业要素模型为基础, 构建创业者的知识继承与衍生创业要素的三棱锥模型, 揭示创业者的知识继承通过影响衍生创业三要素机会、资源、团队而促进衍生企业创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创业者的知识继承有助于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团队组建, 进而有助于衍生企业的创生。

创业知识 篇8

一、创业型大学的产生

大学作为社会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直以来都在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发生不断的发展变化, 创业型大学也是随着大学使命的演化而形成的。

1. 大学使命的演化。

19世纪中期以前, 大学的使命大部分还是在教学的范围内, 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承和教育者角色和政府的下属机构孤立而单纯的运转。到了19世纪中叶, 作为特殊机构形式的研究型大学, 把在大学和科学协会发展起来的教学与科研两种活动结合了起来, 逐渐将科研纳入到了大学的使命中。研究型大学将知识进行汇集整理, 并萌发了一定的创新活动, 体现出大学对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的潜能。

随着产业与商业机会慢渗透到大学的研究中, 创业型大学的土壤渐渐成熟, 由此大学有了第三个使命———进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使命, 并在新出现的基于持续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模式中将起着领导性的作用。进入到21世纪,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大学的使命已经逐渐从传统的教学和研究演变和扩展到注重经济与社会发展, 并在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创业型大学肩负的创新使命。

20世纪初, 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其名著《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 首先提出了“企业创新”的概念, 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熊彼特认为“创新”包括五种情况: (1) 采用一种新的产品; (2)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 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5) 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研究者一般把以上五种形式归结为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组织三类。

从定义来看, 对于真正的创新而言, 显然大学的教学研究的使命还不足以胜任。那么这时, 需要大学开始发挥它的第三个使命, 逐步由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过渡。创业型大学倡导将创新的知识投入实际应用使之商业化, 并真正成为这些创新的实施者。

成为创业型大学有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由足够的自主性, 尤其是在其战略方向上;第二点是它必须与其他机构密切的发生着作用, 而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而存在的象牙塔。只有具备了这两个条件, 大学才能以有资格以主体的身份进入经济社会, 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组合, 进行创新活动。

因此, 创业型大学不仅作为新思想的来源为现有公司服务, 还以新的形式把研究与教学功能结合起来, 成为新公司形成的来源, 特别是在现今科学技术领域。从另一个角度说, 当开展大学增加与知识资本化相关的创业活动时, 现存产业可能同时既把它看作是竞争对手又把它看作合作伙伴。最终大学将与政府、企业共同构成知识社会的主体力量, 它在创新的过程中既同政府、企业有着紧密的关系 (可以是合作, 甚至是竞争) , 同时又保持了自己独立的身份。

二、创业型大学在知识社会创新中优势来源

创业型大学相对于政府、企业而言, 在现代知识社会中成为创新主要力量来源的优势也日趋明显。

1. 相对稳定的组织。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了, 各个国家的大学在很长的时间内, 无论从组织结构, 还是发展沿革上来看, 都是相对稳定的。尤其是一些具有悠久历史和卓越成就的大学, 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会长久的存在下去, 因而大学有着承载历史与传承知识的重要作用。

知识社会的创新, 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且风险极高的活动, 从这一点上看, 创业型大学既有企业的某些身份特征, 又拥有政府的相关支持, 同时自身还有抵御一定风险的天然优势, 这些使得大学在创新的投入上具有相对持久的稳定性。

2. 学生与教师的优势。

在企业里, 员工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 为了保持稳定性, 频繁的人员流动并不是企业所期望的。而大学则正好相反, 新旧学生的交替变化是大学能不断创新的决定性因素。大学正是通过进进出出的学生流获得了新的思想和方法, 利用新生的进入不断的更新研究群体, 通过他们毕业进入新的工作岗位不断的补充产业和政府。

同时, 教师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 相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 大学的教师可以得到非要重要的空闲时间, 并拥有利用设备的自由空间和开展新创新活动的自主性。而企业的管理者一般更多的关注已有问题的解决, 疲于奔命。

3. 特殊的身份使得大学比企业更有优势作为真空地区的创新领导。

由于政府管理边界往往与经济区域不一致, 所以可能存在着政府领导的真空或空白。在这些区域里, 一所大学往往比一个企业 (因为区域内相关产业肯定不止一个企业) 更容易召集到合作伙伴, 进而在同企业互相作用过程中占领导地位, 填补这个空白。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硅谷, 为了在周围形成新技术产业, 斯坦福大学在区域创新中起领导和组织作用。这个过程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在硅谷的公司形成活动, 起源于自19世纪末开始的鼓励斯坦福工学院学生创建公司的创业行动。当时, 人们意识到大的工程技术性大学需要公司作为区域支撑结构, 否则毕业生将会流动到别的地方。

三、创业型大学在知识社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 创业型大学将成为一只不容忽视的力量活跃在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 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 创业型大学为知识社会培养和输送创新型人才。

知识社会创新最重要的就是人才, 大学一直以来就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职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任务, 提高高等教育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创业型大学无疑是培养和造就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摇篮, 成为知识创新和推动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中心。高等教育办学结构布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建立起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目标。

对企业而言, 利用大学在人才、科研方面的资源, 以及大学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 能够缩短成长时间, 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创业型大学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以及解决就业等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 创业型大学为技术创新和区域发展提供孵化器。

新的财富需要基于知识经济活动源源不断的被创造出来, 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里, 创业型大学不仅有促进智力进步的重要作用, 而且还在促进经济增长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创业型大学、尤其是创业型大学的集合体, 能为技术创新和区域发展提供良好的孵化作用。比如于2007年9月批准成立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园, 是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及科技创新资源, 集聚创新创业人才, 扩散高新技术, 实现知识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中心, 为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撑的创新创业基地;是产学研合作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区;是黑龙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高地。

3. 创业型大学或将成为知识社会创新的领导机构。

在美国学者亨利埃茨科威兹撰写的《三螺旋》一书中, 将创业型大学的独特作用同政府、企业联系在一起, 提出了著名的三螺旋理论。三螺旋的主要论点是: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中, 大学—产业—政府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改善创新条件的关键。产业、政府、大学都是三螺旋的重要成员:产业作为进行生产的场所;政府作为契约关系的来源, 并确保稳定的相互作用与交换;大学则作为新知识新技术的来源, 是主要生产力要素[1]。

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他们可以看作是创新的新鲜力量) 由大学培养出来, 另一方面实施大学后继续教育与培训也在日益增加, 这些都标志着“大学的经济与社会实践活动正在被社会普遍接受”[2]。在知识社会中, 创业型大学面向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 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和创新资源, 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撑的创新创业基地。通过重点建设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技术转移平台、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等, 解决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和共性技术问题, 发挥源头作用;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为发展高技术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预见, 在知识经济时代, 随着大学使命的不断演化和知识社会的到来, 创业型大学的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 或将成为知识社会发展中创新的主要力量。

参考文献

[1]Rashdall, Hastings.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in the Middle Ag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896.

论创业型大学的知识产权保护 篇9

知识产权是创业型大学的支点, 是创业型大学的标签与核心竞争力, 在一定意义上, 创业型大学是蕴含知识产权要素的大学。

(一) 创业型大学应该精通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制度是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的基本制度。定位为“创业型”并以此为办学目标的大学, 开发和利用知识资源并获得知识产权, 乃应有之义。创业型大学的创业主要体现大学教师创业和大学生创业以及教师与学生的知识产权输出。能体现大学教师与学生创业的特点和优势的是教师与学生的自主知识产权。不了解知识产权制度的大学, 就不是真正的创业型大学。

(二) 创业型大学需要依凭知识产权。“世界未来的竞争就是知识产权的竞争”。从实质上讲, 是知识产权人才的竞争。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转型的要求下, 知识产权是创业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大学的教学与科研要重视知识产权意识养成、知识产权能力的提高、知识产权成果的创造。有了知识产权的支撑, 大学能去更好地创业、教师能去更好地创业、学生能去更好地创业。如果不凭借知识产权因素创业, 那只是低端的传统方式的创业, 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 创业型大学必须创造知识产权。创业型大学应以知识产权产出作为评价教师科研业绩的核心要素, 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与效果作为评价教学业绩的重要指标, 以学生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不同专业、学科可以分别创造出相应的知识产权, 建立起有差别的知识产权评价体系。

(四) 创业型大学能够运用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也是创业型大学必备的。知识产权的运用途径是多元化、方式多样的。创业型大学师生要把自主知识产权充分运用起来, 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果具有实施知识产权的条件, 就可以自行直接运用。若大学或者教师与学生不具备实施知识产权条件的, 就应通过知识产权许可、转让、集体管理等方式加以运用。所谓知识产权许可是指权利人将自己的知识产权授权他人在一定时空使用, 使用人向权利人支付使用费的制度。知识产权许可可以分成排他许可、普通许可、交叉许可等形式。

既然知识产权是创业型大学的支点之一, 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 提升学生的知识产权能力。而较为有效的方法是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创业的特点, 适当地开设知识产权法课程, 可以是通识课、公选课, 或者开设专题讲座。针对不同专业设计出不同的课程内容, 有针对性地开设知识产权法课程。

二、创业型大学的知识产权观念

创业型大学应该树立符合知识产权理论和时代发展的知识产权观念, 用正确的观念指导、引领师生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 增强大学的创新能力, 从而增强创业的内生力。

(一) 知识产权的私权观念。知识产权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基于知识财产依法获得的有期限的民事权利。根据《世界人权宣言》第27条的规定可知, 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 享受艺术, 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人人对由于他所创作的任何科学、文学或美术作品而产生的精神的和物质的利益, 有享受保护的权利。《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序言宣布知识产权为私有权。这是从国际视角对知识产权为私权, 且具有人权属性的认知。以此为逻辑起点建构的国内法律制度, 为知识产权能力的萌生与提升发挥着法治保障功能, 表现如下:第一, 为知识财产创造人的权益提供法律保障, 充分调动人们从事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技术研究的积极性。第二, 为知识财产的传播和推广应用提供法律机制, 促进知识财产市场化, 使权利人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第三, 为知识财产的规范经营提供法律武器, 打击假冒伪劣, 维护市场秩序。第四, 为知识财产的国际交流与贸易提供法律准则,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经济技术发展。

(二) 知识产权的专有观念。作为一类民事权利的知识产权, 同所有权有着共同的属性, 即同属于绝对权范畴。知识产权同样也具有专有性, 但其专有性与其他民事权利有着共同的表现, 即知识产权所有人独占地享有其权利, 且权利人垄断其权利并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如果未经权利人许可或者没有法律限制性规定, 则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的知识财产, 否则构成知识产权侵权。除此之外,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还有其特殊表现, 即通常情况下, 对同一项知识财产, 不允许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属性的知识产权并存。换言之, 同一项知识财产的知识产权人往往具有唯一性。因此,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存在例外情形, 即同一项知识财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一属性的知识产权合法并存, 如各自独创的相同或近似作品分别享有著作权, 不同类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生产者、经营者可以对相同或者近似的非驰名商标享有商标权。在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不同领域,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表现有所不同。知识产权的专有性是相对的。因为为了平衡知识产权所有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 各国知识产权立法往往对知识产权作出相应的限制。

(三) 知识产权的时间观念。知识产权的效力具有法定期限, 只有在法定期限内, 知识产权才受到法律保护, 一旦超过法定有效期限, 知识产权的效力终止, 或者说知识产权依法丧失。知识产权的效力终止后, 相关知识财产便进入公有领域, 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财富, 为全人类所共同使用, 且这种使用是无偿的, 但精神上应该尊重知识产权人。人身性知识产权和财产性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有所不同。著作权中的人身权多为保护期不受限制, 如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 但著作人身权中的发表权和著作财产权、专利权、商标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分别具有法定保护期限。商业秘密的保护期限则依商业秘密权利人的保密能力、他人的合法或者非法的公开而定。商号权的保护期限则依拥有商号的机构存续时间而定。不同知识产权的法定保护期限有所不同, 期限的起算点也有所差别。

(四) 知识产权的地域观念。知识产权具有地域性特征, 一项知识产权只能在确认其权利或者授予其权利的国家产生, 并且只能在该国家领土范围内发生法律效力, 受到法律保护。因此, 知识产权在空间上的效力不是无限的, 而要受地域的限制, 即具有严格的领土性。尽管一国可以根据双边协定、国际公约、条约保护他国的知识产权, 但是, 任何国家对他国知识产权的保护, 都是以本国的法律规定为依据, 而并非依据知识产权所有人所属国的法律。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相对应, 知识产权法具有域内效力。随着经济全球化,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加强, 通过知识产权国际条约形式, 各缔约方依据本国法律保护其他缔约方的知识产权, 但这并不能改变知识产权法的国内法性质。

三、创业型大学的知识产权保护路径

根据知识产权的立法, 对各种知识产权均采用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并行的“双轨制”。行政保护分别有不同行政执法部门根据职权对相应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司法保护有诉讼保护和诉前保护。对于专利和植物新品种申请还有临时保护。本文仅介绍诉前保护, 以引起创业型大学在保护知识产权过程中对诉前保护的重视, 并熟悉诉前保护的法律规则与路径。

(一) 知识产权的诉前禁令。根据我国《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民事诉讼法》等的规定, 知识产权人或者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权利人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或者即将实施侵犯其权利的行为, 如不及时制止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 可以在起诉前向人民法院申请采取责令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措施。人民法院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处理当事人的申请。

(二) 诉前证据保全。根据《民事诉讼法》第81条之规定,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 当事人可以在诉讼过程中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 人民法院也可以主动采取保全措施, 这是诉中证据保全。但为制止侵权行为, 可以开展诉前证据保全, 其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 知识产权人或者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在提起诉讼前或申请仲裁前申请证据保全, 即因情况紧急, 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 利害关系人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证据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保全证据。作为申请人应当履行提供担保的义务, 否则, 人民法院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证据保全申请后, 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裁定采取保全措施的, 应当立即开始执行。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 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证据保全。

(三) 诉前财产保全。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0条、第101条之规定, 知识产权人或者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在诉讼或者仲裁中申请财产保全, 但因情况紧急, 若不立即申请保全使其合法权益受到难以弥补的损害的, 则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前向被保全财产所在地、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对案件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采取保全措施。此时申请人应当提供担保, 否则人民法院裁定驳回申请。人民法院接受申请后, 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作出裁定;若裁定采取保全措施, 就应当立即开始执行。如果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后三十日内不依法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 那么, 人民法院应当解除诉前财产保全。

总之, 创业型大学与知识产权保护如影随形、相得益彰。创业型大学不仅需要知识产权保护, 而且能够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一定能够提升创业型大学的建设水平, 助力创业型大学创新创业能力的持续增长, 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客, 培育出以创业型大学为引领的特色创业小镇, 从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事业的发展。

摘要:知识产权制度的运行与创业型大学的建设高度契合, 知识产权应成为创业型大学建设的支点, 创业型大学应树立符合知识产权理论和时代发展的知识产权观念, 并善于运用知识产权法律规则, 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关键词:创业型大学,知识产权,诉前保护

参考文献

[1]郭小冬.民事诉讼侵害阻断制度释义及其必要性分析[J].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 2009, 5

[2]曾兴华.民族地区政府文化职能转变问题探析[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4, 11

[3]童天乐.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特征与主体[J].情报杂志, 2005, 12

[4]吴理财.把治理引入公共文化服务[J].探索与争鸣, 2012, 6

[5]徐伟亮.知识产权侵权的成因与对策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 2009, 10

[6]桂旭.知识产权与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制度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 2010, 4

[7]陈燕, 景春兰, 刘川.论商标权与商号权的冲突及其解决[J].延边党校学报, 2011, 8

创业知识 篇10

创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创业活跃的时期往往是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时期,在硅谷快速发展的1990~2002年,共新成立了166200家企业;在北京中关村快速发展时期每年新注册的企业数量超过3000家;在迅猛发展的武汉光谷,平均每天就有6家企业诞生。在创业实践蓬勃发展的同时,人们发现:创业有扎堆现象,创业者在创业区位选择上倾向于向同一区域集聚。究其原因,知识溢出被认为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1]。

创业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Dirk Fornahl(2003)认为区域内的创业活动会发挥积极地榜样作用,会降低模仿创业者的风险知觉[2]。而示范效应本质上是一种知识溢出现象,杨静文(2004)研究指出,先前创业者的创业示范作用会带来知识扩散的外部学习效应,潜在创业者通过近距离的观察和相互学习,降低了其模仿创业的创业风险,增加了创业的可能性[3]。先前创业者在实施创业行为过程中,包括创业机会的搜寻与利用、创业资源的获取与整合、创业团队的组建与融合等,会促进创业信息、创业技巧、成功经验等信息或知识的外溢,这种创业行为或创业知识很容易被当地其他潜在创业者观察到或学习到,基于其创业认知,受经济利益的直接驱动,他们会成为创业活动的模仿者和追随者,当地会出现一批新企业,从事相关配套产品的生产与经营或者相关领域的进一步创业,形成基于知识溢出的“连环创业”,即创业行为-知识溢出-新的创业行为-新的知识溢出……,先前创业者的成功创业也会催生出一批“连环创业者”(Serial Entrepreneur)。因此,潜在创业者为了分享知识溢出,在创业区位选择上倾向于聚集。那么,创业者创业行为是如何影响知识溢出的?究竟是什么创业行为会影响到何种创业知识的溢出?已有研究大多从理论演绎、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来解释说明创业行为中的知识溢出现象,并没有真正揭示出创业行为与创业知识溢出关系的“黑箱”。本文在界定创业三大关键行为和两类创业知识溢出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研实证探究了创业行为对创业知识溢出的影响作用。

2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有关创业行为研究有两种基本思路:一是从创业机会驱动出发,认为创业活动是创业机会发现或创造、开发并最终创建新企业的过程[4];二是从现代管理学思想出发,认为创业行为包括创业决策、创业计划、创业融资等行为[5]。本文探讨的是创业者的创业行为,其创业目的的实现是从创业机会识别开始的,基于此考虑,本文从机会观的角度来探究创业行为。代表性人物威克姆(Wickham,1998)的创业模型强调创业是一个学习过程,创业者处于创业行为的中心位置,承担着识别创业机会、管理创业资源、领导创业团队的作用[6];蒂蒙斯(Timmons,1999)的经典创业模型将机会感知与识别、创业团队组建和资源获取作为创业行为的三大内核[7];张玉利(2008)认为创业行为研究是揭示创业过程和新创企业产生机理的关键,并认为创业行为是创业者感知机会、资源整合、组建创业团队、获取创业资源的逻辑过程[8]。综合文献调研,本文将识别创业机会、获取创业资源、组建创业团队作为创业的三大关键行为。

Kirzner(1979)将创业知识界定为如何获取信息或其他资源的知识以及如何配置这些信息和资源的知识[9]。Young和Sexton(1997)认为创业知识是创业者在经营事业过程中所整合和使用的概念、技巧和智力,包括专业领域的知识和管理职能领域的知识[10]。Politis(2005)在研究创业学习模型时对创业知识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将创业知识划分为识别与利用创业机会的知识和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两类[11]。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将创业知识划分为创业机会识别与利用(捕捉)的知识和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

创业知识溢出是知识溢出的一种形式,创业知识溢出的主体是创业者或企业家,溢出的内容为创业知识,即创业机会捕捉的知识和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的客体是后续创业者。创业机会捕捉的知识溢出是指创业者有关感知创业机会和利用机会转变商业价值的知识或经验被后续创业者无偿获取的现象;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是指创业者有关克服新企业刚成立时所存在的功能性缺陷的知识被后续创业者无偿获取的现象,主要包括处理与应对新市场、新客户、新技术、新产品的知识。

创业行为是创业知识溢出的主要途径。在创业行为与创业知识溢出关系上,观察先前创业者创业行为是创业知识溢出的一个基本形式[12];Acs Z.J等(2009)的创业行为理论认为创业者的创业行为有内部瞬时知识溢出(创业知识溢出)现象,后续创业者或新的创业主体利用溢出的创业知识,可以增加创业成功的概率[13]。国内学者王立平等(2012)认为创业行为为知识溢出提供了载体和媒介,形成了创业知识溢出,创业者创业是一个发现创业机会,并通过开创新企业将其商业化的过程[14]。创业行为伴随着知识溢出现象,创业行为影响着创业知识溢出,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基本假设:

H:创业行为对创业知识溢出有正向影响作用。

创业机会识别被认为是创业行为的初始阶段和核心环节,是如何发现、评估和开发创业机会的过程。Lindasay和Craig(2002)将机会识别过程划分为机会搜寻、机会识别、机会评价三个阶段[15]。林嵩(2010)将机会识别过程划分为机会搜索和机会开发两个阶段[16]。在机会识别过程中,总会有人因为知识存量等个人特质不同而首先发现并利用创业机会而获利,但这种知识或认识不具有排他性。先前创业者识别或搜寻到的创业机会会影响到后续创业者利用该创业机会,创业者对创业机会搜寻和评估的经验和作法,也会对后续创业者在捕捉创业机会和利用开发创业机会等方面产生借鉴作用;而且,先前创业者的创业经验会促进后续创业者开发“创业思维”,驱动他们搜寻和追求更高质量的创业机会。故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1-1:机会识别对创业机会捕捉的知识溢出有正向影响作用。

H1-2:机会识别对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有正向影响作用。

创业团队是通过分享认知和合作行动而共同承担新创企业责任的有效工作群体。一般来说,创业团队组建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团队成员的招募;创业目标的共识;团队成员的角色分配;创业计划的制定;制度体系构建;团队调整融合。团队组建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团队成员交流沟通、协商,进而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业机会识别与捕捉、新创企业运营等经验会成为交流沟通的重要内容,再加上社会网络的发散性特点,创业知识会随着团队成员为节点的社会网络向外溢出,被更多后续创业者获取。因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H2-1:团队组建对创业机会捕捉的知识溢出有正向影响作用。

H2-2:团队组建对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有正向影响作用。

创业资源是创业成功的基本前提条件和关键要素。创业资源获取是创业者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各种创业资源的过程。先前创业者的创业资源获取行为会给后续创业者带来两个方面的学习影响,一是后续创业者可从中获取有关创业资源的种类、获取方式、途径等知识信息,而这些知识信息有助于后续创业者新创企业的资源获取与利用;二是由于先前创业者的资源获取往往是围绕某一特定创业项目展开的,其获取资源种类的倾向,会给后续创业者的机会识别与利用提供启示作用。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1:资源获取对创业机会捕捉的知识溢出有正向影响作用。

H3-2:资源获取对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有正向影响作用。

3 研究方法

3.1 数据收集

为了验证创业行为与创业知识溢出二者关系的概念模型和理论假设,本文首先对12位创业者进行了半结构化访谈,了解创业行为、创业知识溢出的内容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对创业专家咨询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理论研究确定设计了本文的两个分量表;最终通过调查问卷,应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路径分析、层次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统计来验证本文中所提出的理论假设。

本文数据来源于山东、湖北、浙江三省的问卷调查,借助于与创业者关系密切的金融机构相关人员协助发放问卷。调查对象为创业者,其新创的企业成立时间在5年以内[17],共计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36份,回收率为84%,其中,有效问卷为288份,有效率为85.7%.在样本中,创业者男性占59%,女性占41%;年龄在25岁以下的创业者占18.4%,25岁~35岁的占42%,36岁~45岁的占28.1%,46岁~55岁的占9.7%,55岁以上的占1.7%;在学历方面,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16.3%,大专学历占27.1%,本科占46.9%,硕士占7.6%,博士占2.1%;在创业经历方面,无创业经历的占38.2%,有1次创业经历的占41.3%,有2~3次创业经历的占16.7%,有4次及以上创业经历的占3.8%.

3.2 测量工具

(1)创业行为

由于没有成熟合适的创业行为量表,在半结构化访谈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以Timmons、Kirzner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张玉利等学者有关创业行为研究的部分结论,对创业行为量表进行了重新编制。量表包括创业机会识别、创业团队组建、创业资源获取三个维度,其中,创业机会识别通过创业知觉、创业信息识别、创业机会捕捉能力、创业机会创造等4个问项进行测量;创业团队组建由伙伴招募、职责划分、团队融合、团队体系建构4个问项测量;创业资源获取由资源寻找、资源整合、资源创造等3个问项进行测量,共计11个问项,均采用Likert 5级量表进行评定。

为了验证测量题项选择是否合适,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因子分析,经过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后,分析结果如表1。综合特征根和累计解释方差两个因素的考虑,11个问项共抽取了3个因子,解释了70.93%的变异。经过对3个因子测量题项的内部一致性检验,运用项目———总体相关系数(CITC)检验每一题项与所要测量构念的相关程度,结果表明:删除任一题项并不能增加3个构念的内部一致性程度,11个题项都予以保留,Cronbachα系数值分别为0.891,0.827,0.787,均大于0.70,表明量表题项的选取在统计学上能够较好的满足信度的要求。

注:创业机会蹬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为0.904,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160.985,p<0.000。

本文还通过AMOS7.0对创业行为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估计本测量方法的收敛效度。表2显示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分析结果,其中,三因素模型拟合程度最好,χ2/df=2.066,CFI=0.974,NFI=0.951,IFI=0.974,GFI=0.952,RMSEA=0.061,标准化的因子载荷介于0.654到0.900之间,且具有较强的统计显著性(P<0.05)。由于在三因素模型中发现一阶因素之间有中高度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分别为0.66、0.68、0.78,表明三个一阶因素在测量更高一阶的因素构念,即有二阶因素存在。上述数据信息说明,创业行为三维度的划分是合适的,且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然后,通过三因素模型与两个对照模型靳行比较,检验本测量方法的区分效度。单因素模型是将机会识别、团队组建、资源获取三各变量融合为一个因素;双因素模型是将三个变量中的两个变量合为一个因素,另一个变量单独为一个因素,共有三种不同情况。结果显示,三因素模型相较于单因素、双因素模型拟合程度更好,表明拟合指数支持三因素模型,即机会识别、团队组建、资源获取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注:由于双因素模型共有三种情况,上表中所列出的双因素模型拟合指数为最低值与最高值。

(2)创业知识溢出

借鉴陈文婷、李新春(2010)[18]有关识别创业机会的知识测量指标的基础上,对创业机会捕捉的知识溢出测量量表进行了修订,通过对创业商机、创业行业信息、创业资源信息、创业经验的溢出来进行测量;借鉴Fallah和Ibrahim(2004)[19]、李新春(2010)、魏江(2003)[20]等学者的研究,通过新产品开发技能、新创企业管理技能、市场开发技能和生产运作技能的溢出等四个维度对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进行测量。均采用Likert 5级量表进行评定。

通过主成分因子分析,经过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后,8个问项共抽取了2个因子。经过对2个因子的信度分析发现,在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4个问项中,删除其中产品开发技能这一题项后,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更好,信度系数值增加0.210,删除后的Cronbachα系数值为0.900;在机会捕捉的知识溢出4个问项中,虽然删除其中创业凯验获取这一问项后,信度系数值增加0.001,但考虑到分量表中的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852,信度系数值已达到较好水平,删除该题项后信度系数增加值很小,删除意义不大,故保留该题项。正式问卷中,7个测量题项共解释了75.56%的变异,具体分析结果表3。

注:创业知识溢出的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为0.868,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1211.66,p<0.000。

在对创业知识溢出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后,结果表明:双因素模型整体拟合系数分别为:χ2/df=1.713,CFI=0.992,NFI=0.981,IFI=0.992,GFI=0.979,RMSEA=0.050,标准化的因子载荷介于0.652到0.900之间,且具有较强的统计显著性(P<0.05),在双因素模型中一阶因子之间具有中高度的相关性,r=0.66,说明有二阶因子存在,创业知识溢出两个维度的划分是合适的,具有较好的内敛效度。在与创业知识溢出的单因素模型对照比较后,发现单因素模型拟合指数不理想,χ2/df=17.562,CFI=0.802,NFI=0.793,IFI=0.803,GFI=0.751,RMSEA=0.240,相较于单因素模型而言,拟合指数更支持双因素模型,即机会捕捉的知识溢出、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具有较好的区分效度。

(3)控制变量

由于人口统计学变量可能会影响到本文结果,因此在检验假设和验证模型时,将创业者性别、年龄、学历、创业经历作为控制变量引入模型中。

4 研究结果

4.1 同源性偏差检验

由于本文数据均来自于同一对象填写的调查问卷,可能会产生同源性偏差问题,目前最常见的检验方法是运用Harman单因子检验,将调查问卷所有项目都进行因子分析,通过在未旋转时得到的第一个主成分因子的载荷量来检验同源性偏差的程度。Podsakoff认为,如果第一个因子的载荷量小于40%,则表明数据同源性偏差问题并不严重。本文将调查问卷中的所有变量进行了因子分析,共生成了9个因子,在对其未旋转的主成分因子分析过程中,第一个因子的载荷量为27.146%,其他因子均在2%~11%,都没有达到40%.因此,可以认为,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受同源性偏差影响的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4.2 变量的相关关系

表4报告了各研究变量的均值、标准误以及相关系数。其中,机会识别与机会捕捉知识溢出(r=0.498,p<0.01)、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r=0.333,p<0.01)的相关性显著;资源获取与机会捕捉的知识溢出(r=0.483,p<0.01)、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r=0.427,p<0.01)的相关性显著;团队组建与机会捕捉的知识溢出(r=0.475,p<0.01)、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r=0.363,p<0.01)的相关性显著。这为创业行为与创业知识溢出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4.3 研究假设的检验

为了检验创业行为对创业知识溢出的影响作用,本文首先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两者之间的路径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见图1):机会识别、团队组建、资源获取三个内容维度在公共因子创业行为上的标准化载荷分别为0.77、0.86、0.90,p值均小于0.05;机会捕捉的知识溢出和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两个内容维度在创业知识溢出上的标准化载荷分别为0.85、0.79,p值均小于0.05,这表明创业行为、创业知识溢出的内容维度划分是合适的。在此基础上,对创业行为与创业知识溢出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整体模型拟合指数,χ2=246.844,df=130,χ2/df=1.899,GFI=0.917,CFI=0.961,NFI=0.922,IFI=0.962,RMSEA=0.056,标准化的因子载荷,即创业行为对创业知识溢出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70,且具有较强的统计显著性(p<0.05),H得到验证。

注:**表示p<0.01;*表示P<0.05;均为双尾检验。

本文还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创业行为对创业知识溢出的影响作用。在控制年龄、性别、学历、创业次数等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基础上,将创业行为的机会识别、团队组建、资源获取三个维度作为前因变量;将创业知识溢出中的机会捕捉的知识溢出、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作为结果变量,建立了层次回归模型,结果见表5。

注:***表示p<0.001;**表示P<0.01,*表示P<0.05。

对回归模型的多重共线性分析发现膨胀因子(VIF)在1.022至2.082之间,均小于10,表明各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并不严重;模型2、模型4中的R2、△R2、F等指标以及显著性表明回归模型的总体效果比较理想。在回归模型中,各人口统计学变量,除了创业经历对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有显著性(β=-0.127,p<0.05)影响外,其他变量对结果变量的影响均不显著;在模型2中,机会识别、团队组建、资源获取对机会捕捉知识溢出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性水平(β=0.287,p<0.001;β=0.195,p<0.01;β=0.203,p<0.01),H1-1、H2-1、H3-1得到验证;在模型4中,资源获取对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的影响作用显著(β=0.291,p<0.001),H3-2得到验证,机会识别与团队组建对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的影响作用并未达到显著水平,H1-2、H2-2未得到验证。

5 结语

本文通过对288名创业者的问卷调查,在界定创业行为、创业知识溢出内容维度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创业行为对创业知识溢出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创业行为对创业知识溢出的影响作用显著。其中,机会识别、团队组建、资源获取三大关键创业行为对机会捕捉的知识溢出有显著影响;资源获取对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的影响显著,而机会识别、团队组建对克服新进入缺陷的知识溢出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创业知识 篇11

当天在结束了一场谈论鲍勃·迪伦的直播后,许知远一边喝着红酒,一边顺手从办公桌上拿起一包榨菜下酒。“我不喜欢这种潮流。”四十岁的许知远对于当下的创业潮流保持着一贯的偏见,这种偏见在他和腾讯新闻合作的访谈视频节目《十三邀》里也贯穿始终。

如果你正巧看过一两期《十三邀》,你会发现,偏见,是许知远为这档节目定下的基调。同样,这种偏见,也使节目成为话题。自5月上线以来,《十三邀》一共只更新了4期,每期都实现了1000万次左右的播放量。最新一期与冯小刚的对谈,播放量已经超过了1600万次。这个成绩自然与许知远密切相关。《十三邀》的制片人朱凌卿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腾讯开发这个视频产品时的确是想通过许的知识深度为访谈类节目带来新的可能性。

相比电视访谈节目,《十三邀》的内容更开放,采访对象都是许知远感兴趣的,采访内容完全由他把控,节目形式也不像传统的电视节目那样讲究—在节目里,观众可以看到许知远抓耳挠腮、挡镜头、喝酒。采访冯小刚时,两人甚至全程抽着烟完成了访谈。“这完全是反电视的。”在央视制作过《看见》《客从何处来》的朱凌卿知道,“电视节目永远不会这么拍”。

这种刻意表现的不圆满当然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态度,但更大的意图恐怕还在于制作团队需要为节目制造一些新看点。因为《十三邀》的出品方并不只是腾讯新闻,还有单向空间。换句话说,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单向空间的一个新产品,是单向空间媒体业务的一次延伸,更是许知远“创业”的一部分,话题性和商业回报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2014年,因为资金问题而面临倒闭风险的单向空间接受了挚信资本1000万美元的投资,创始人许知远也变成媒体眼中的“创业者”,从此需要在商业上对股东负责。

尽管身为中国当下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对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许知远仍可能是个陌生的名字。但在上一个网络时代(2000年前后),他也曾是一个弄潮儿,是所谓的“dot-commer”,幻想着成为张朝阳,入选《时代》精英人物。他在那一年加入了一家网站,成为潮流的一部分,又很快成为那场美丽泡沫的见证者。

当年的北京与今天一样充斥着欲望和梦想,北大东门的雕刻时光咖啡馆里年轻人谈论的是“做一个网站”,而今天,还是在咖啡馆里,大家把“做一个网站”变成了“做一个App”。就像是一场轮回,在传统的媒体行业迅速衰落的同时,整个社会、商业环境却在变得媒体化,许知远半推半就地再次成为潮流的一部分。

拿到投资之后,单向空间需要新的形态与故事。最大的一个变化是把“微在”业务单独分拆。在此之前,许知远对于微在过度娱乐化的内容曾表示过质疑,但现在出于商业考量,整个团队都已经接受了微在的转向,让这个模仿BuzzFeed的应用在内容和风格上更偏向娱乐领域,同时引入了新的合伙人姚怡担任CEO,主导商业化运营,尝试更多的品牌植入,以期快速商业化。

单向空间品牌本身则坚持之前人文主义的调性,包含了3家书店、文创产品以及《单读》《十三邀》等新的音频和视频产品。单向空间CEO兼合伙人于威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依靠自主出版以及单向历、手帐等文创产品,单向空间已经解决了部分现金流问题,基本可以实现自我运转。

单向历可能是单向空间第一款基于产品思路开发的文创衍生品。它先是2015年在社交媒体上以图片形式出现,这种在中国老黄历“宜”“忌”的基础上增添一点更迎合年轻人情绪的佳句很快传播开来。一年之后,纸质版的2016单向历推出,实现了5万册的销量,2017版销量预计会接近15万册。

“我们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上也吃过不少教训。从选材、设计再到供应链的选择,整个公司对此都是陌生的。”于威说仅是测试纸张硬度和印刷效果就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她认为这个经验也让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产品领域。

前述和腾讯合作的《十三邀》则是单向空间媒体业务的另一个尝试。许知远作为节目卖点,不仅为单向空间争取到一个保底收入,未来双方还可以共同招商分成。此外,书店沙龙活动的版权也被腾讯买下,以“文艺现场”的形式直播。

对于这众多生意,许知远仍然是一个纠结的参与者。一方面,他的知名度为单向空间带来了最多的收益:单向历在第一年卖出了5万册,其中有几个大的企业订单都是通过许知远的关系获得;他主持的音频节目《单读》已经录制了140期,总播放量近4000万,成了一个小爆款;此外,无论录制《十三邀》还是后续尝试在各种平台做直播节目,许知远都为公司带来了直接的关注度和经济回报。

但另一方面,他在创业上的自我怀疑却挥之不去。共事多年的于威把许知远的这种“自我怀疑”解读为性格使然,“他一直在自我怀疑中进化”。

混杂着烦躁、矛盾、自我怀疑、自我纠正的想法贯穿了许知远两年来的创业生活。他偶尔会为现金流与营收担心,但是商业很难成为他人生中特别大的压力—创业以来,他还没有为此失眠过。当他看到其他创业公司加班、打鸡血,他会怀疑自己是否过得太过舒服;看到同事们自由散漫时,自己也会心生烦躁,以至于在读关于亚马逊公司的商业传记《一网打尽》时,他记住的唯一片段是贝索斯为了节约成本,禁止他的仓库管理员开空调。

“我们不是典型的创业公司。”许知远认为那种创始人一天只睡几个小时,快要累死在桌上的状态是被异化了的。

nlc202309091424

他对自己在单向空间的自我定位是“有我没用,缺我不行”。一方面,他既可以“明星”效应创造切实的经济收益—类似一个IP—又可以为产品提供精神内核。事实上,单向空间目前的很多产品的确来自于许知远的思考与疑问,于威和团队的任务更偏向管理和执行,“把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东西变成文章与产品”。

所以,许知远的这种自我怀疑直接影响着单向空间的气质。“我们做的是人文主义的生意,”许知远说,“人文主义最重要的特征是自我怀疑与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与自我怀疑体现在产品上时,就是无法提供一种明确的答案。

但不管愿意不愿意,比起10年来作为副业的闲散创业,他现在每天都要面对这个公司的日常经营,并且要探索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机会。

和单向空间的这些年轻人一样,他在《经济观察报》时的同事李翔也是当时的“年轻人”。如今,李翔出品的新媒体项目《李翔商业内参》在罗辑思维旗下的得到平台上有超过7万人付费订阅,并以此获得了上千万元收入。

许知远对此并不那么认同,还劝过李翔“不要做”,但他希望更了解这件事情的内在逻辑是什么。这也可能是他第一期《十三邀》就选择罗振宇对谈的原因—对于所谓的“内容创业”,罗振宇所做的一切获得的关注和建立的影响令他费解,又不可回避。

访谈当中,你可以看到的是一个从容而充满自信的罗振宇,和依然不断怀疑的许知远。它显示出这个时代的两种精神状态。与单向空间不同,罗辑思维提供了一种高度实用、确认的知识,这些知识被包装成为解决需求的产品,大多以付费的形式订阅或收听。

另一方面,尽管价值取向不同,罗辑思维与单向空间在组织形式上却有着诸多共性,它们都试图依仗内容聚集人群,形成社群效应。然而相比罗振宇坚持在每天早上6点推送语音,许知远远有没那么“勤奋”—《单读》录制了140期,更新频率已经从一周两更变得不那么固定,他也越来越表现出厌倦。在《单读》的主编吴琦看来,许知远有点“太过任性”。这个音频产品团队目前也只有5个人,尚未实现收入。

“我做不到,时间长了就会枯燥。”许知远说。这种直接的回答在其他公司可能会被认为是“不负责任”,但在单向空间,这种生产方式某种程度上是被认可的。于威认为单向空间的内容是基于创造力和灵感的,这与机械化、格式化的东西相违背。“如果提前准备,就不是《单读》了,听众喜欢的是自由自在的状态。”于威说,“如果一期没有更新就走掉,那也不是你的用户。”

作为常年搭档,于威觉得许知远是一个需要把很多事情揉在一起处理的人,把自己搞得很乱,做事没准星,但乱正是他的驱动力,“只有保持这样的状态他才可以持续产出,要不然他就死掉了。”

许知远自己也会为此焦虑,他怀疑自己是否过于松懈,也会自问“我们创业就租这么好的地方是否太过奢侈?”但他很快会“纠正”自己,觉得仍然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比如写作。

相比思考单向空间的发展,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没有完成的《梁启超传》上,这本从他创业之前就开始酝酿的书还没有完成。在许知远的计划里,《梁启超传》可能需要5年才能写完,他的目标是写出像史景迁一样动人的文字,这样的对标注定了这本书要经历一个相当缓慢和纠结的写作过程。

而对于未来的单向空间,他和团队并没有太多新的明确的商业计划,书店业务也没打算扩张。“我们当时接受挚信的投资,其实也是基于一个共识,”于威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单向空间会是一家缓慢的公司,我们不会在三五年之内发大财。”

能明确的一点是,单向空间还是寄希望于在文字、音频、视频等内容不断丰富输出的同时,通过调性去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让他们一起考虑一些“不那么紧迫的东西”。

这种不紧迫,既是许知远和单向空间目前最具辨识度的特征,也恐怕代表这个创业团队最需要改善的问题:在特别讲究有效时间点的创业竞争中,在国内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调性能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吗?

创业知识 篇12

“创业”这个词, 对大学生来说根本不陌生, 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大学生都会或多或少的在自己的作文中用过这些大企业是如何一步步从小公司走来, CEO本人如何努力创业, 成就了一个辉煌的企业的素材。

“创业”本意就指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掌控, 进行资源优化整合, 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或者社会价值。是一个高投入的经济活动。创业, 更是一种对灵敏嗅觉和灵活头脑, 有着严格要求的商业活动。

那么这里就有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大学生创业开始成为普遍现象?在笔者看来, 大学生创业, 有着一定的优势, 首先, 大学生群体属于高级知识人群, 经过多年的教育, 有着足够发现创业机会的知识, 也因其教育程度, 有着更加长远的眼光, 另一方面, 大学生有足够多的生活经历, 使得他们能切身体会更多的潜在商业机遇。同时, 大学生对未来充满激情与希望, 这也是创业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些因素, 加之一点点物质支持, 促成了大学生创业的萌发。

笔者所在的大学是经贸类的院校, 经贸类院校学生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项目有着一种独特的情感。笔者眼前、身边都是各种各样的已经被开发或者正在被开发的“商机”。从刚刚进学校就开始成为各种品牌代理的大一新生, 到大二就开始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业比赛”的同学, 大三有更加广阔眼界开始承包学校附近门店, 雇佣想赚取零用钱的学弟学妹打工的“小老板”, 大四开始真正用学到的各类知识开始“真正创业”的“老板”。每个人都规划出了自己的“创业轨迹”。他们中有的人着眼于“大学生代取快递”;有的人选择了“零食上门服务”, 此类项目林林总总, 但大多找准了市场, 精准的市场定位让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小有成就。笔者所在学校有一间小房子, 是一位大四学生向学校申请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所属下的咖啡厅。在笔者靠近海边十分荒凉的校园及其周围, 这家咖啡厅都是极有人气的, 这位大四学生也凭借这个咖啡厅的项目, 在整个辽宁省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概念分组中, 取得了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曾与这位学生有过交流, 也问过他为什么选择开咖啡厅这样一个行业。“成本低, 行业门槛低, 利润丰厚”是他给我的答案。

当下, 大学生创业, 选择的更多是成本较低的行业, 成本较低意味着大学生创业者的负担较轻, 对风险的把控能力也较小, 涉及范围较小, 对创业者发展眼光要求不是十分严格。行业门槛低, 也就是行业基本上处在完全竞争市场之下, 更容易进入市场, 也更容易在一个市场上形成规模经营。笔者看来, 在校大学生在实体经济创业方面大多倾向于第三产业, 针对服务类的市场, 首先服务类的市场比起技术要求高的市场门槛更低, 其次, 服务类的市场满足大学生碎片化的自由时间。客观条件上兼顾了大学生的创业问题和大学生的课业问题。第三, 在校大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 理论与实践不能较好的结合, 所以, 在创业的选择上, 更倾向于低科技含量的劳动类产业。而且, 大学生创业的场地多半是依靠着学校而生, 人口密度大, 对第三产业的要求要远大于其他, 学生客源充足, 且学生们的消费观念大多超前, 愿意为接受更好的服务而付出, 使大学生创业在客观上有了一定的优势。

而另一些不依托实体经济的大学生创业者会选择与社会上普遍认为的创业形式不同的项目, 在大学生创业者们选择方向的时候, 一定数量的创业者, 都把眼光对准了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创业平台。小到成为网店店主, 大到建立自己的网络工作室、互联网公司。在互联网步入生活, 影响生活的当下年代, 一项依托互联网的创业平台, 能够提供给创业者不受地域限制的潜在优势——更广阔的商机, 更深入的消费者。大学生面对新生事物接受程度较高, 在互联网营销方面有着切身的体会, 对网络营销手法知之甚多, 大多有实体经营的创业基础, 在这样的优势下依托互联网的平台, 不仅足不出户的成为了卖家与买家, 而且可以与更多的客户进行商业交流。当下大学生选择互联网创业的形式多样, 国家对于互联网创业者, 也有诸多鼓励措施——“互联网加”这个项目作为国家帮助。在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 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 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方面, 大学生有着比其他创业者更熟练的现代通信技术。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 (ITFIN) 、在线旅游、在线影视、在线房产等行业作为实体产业中的垄断产业, 却在互联网平台上有着开放的环境和更广阔的前景, 更大的商机。这是只有互联网平台赋予掌握技术的人的便利之处。因此, 互联网加, 成为了大学生们把握的一个重点项目, 享受着网络便捷生活的同时, 也为自己的创业方向开辟了不一样的道路。

无论是从大学生自身还是社会客观环境, 大学生创业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大的优势, 但同时, 大学生创业的难度也是伴随着机遇成正相关。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 对待困难和风险往往不能正确的把握, 常常盲目的乐观, 准备不足, 心理不甚成熟。这些都会体现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一旦遭遇挫折, 大学生创业者常常会抛却理智, 从而真正失败。另一方面, 大学生对创业没有深刻的认知, 管理经验、团队意识和市场意识都稍显浅薄, 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 但是理论不能与实践紧密融合。当下大学生创业成为热潮, 在一座座大学之间刮来刮去, 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的“创客”社团, 成为了想创业学生们的培养基地。有创业思想的学生在前辈创业者的培养下前行。然而, 我们是否应该思考, 创业中的大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成为一名“大学生创业者”?面对着“创业大潮”的盛行, “大学生创业”无疑是站在“创业”这一猛浪尖端的“排头兵”。但是, 我们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盲目的“大学生创业”, 没有理论指导的大学生创业, 成功与失败都是难以评判的。

因此, 笔者认为, 大学生创业有其独有的创业优势, 应当成为助力的目标, 但是盲目的创业也是不可取的。俞敏洪在评论大学生创业时, 提到了95%的大学生创业项目都没有创新。笔者认为, 大学生创业, 必不可少的就是创新, 在创新方面, 大学生有着更加天马行空的思维, 有着跳脱思维束缚的能力, 也有更切实际的生活体验, 大学生, 更应该把创业的目标放置在创新发展的思路里。对于高新科技, 对于“互联网+”这些近年来的创业热点, 当代大学生如果能够将平时所学融会贯通, 灵活运用, 创新创业的成功前景将会一片大好。

大学生创业, 有着来自国家学校社会的各方面扶持, 无论是自主创业的注册资金优惠还是税收减免贷款额度放宽, 在这个大学生毕业之后走上创业之路的选择上, 都是很大的鼓励, 有创业思想的大学生, 应当将创业的思想串联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之中, 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市场, 把握市场活动方向, 探摸市场命脉, 在创业方面有着自己独到见解。这样才能在走上创业之路的时候, 将所学理论与创业经验全副武装, 在创业之路上踏出自己的成功足迹。成为一代成功的大学生创业者。

上一篇:气象教学下一篇:班级企业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