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运行

2024-07-19

工程运行(共12篇)

工程运行 篇1

摘要:阐述了靖会工程存在着规划深度不够、建设标准低、配套设施不健全、工程设施失修、机电设备老化、维修养护经费难以落实等影响工程运行安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科学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靖会工程,安全运行,问题探讨,对策和建议

一、工程概况

靖会工程位于白银市靖远县南部、会宁县北部, 是一处高扬程多级提灌工程, 工程受益区为靖远县南部、会宁县北部的9个乡 (镇) , 受益人口20.6万人。工程始建于1971年, 建成总干渠1条, 干渠5条, 总长178.85公里, 设计流量12立方米/秒, 设计灌溉面积2.03万公顷。主要建筑物763座, 总干渠及干渠泵站38座, 安装机组197台 (套) , 小型泵站102座, 总装机容量7.6万千瓦, 最大提水高度529米。靖会电灌工程经过40多年的建设、运行、发展, 为灌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工程的地位和作用十分明显。但是由于工程建设标准低, 渠系工程、机电设备简陋, 运行安全缺少应有的保障, 工程的安全运行压力巨大。因此, 消除安全隐患, 安全、高效、正常运行是当前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工程规划、设计、运营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工程规划深度不够, 建设标准低, 配套设施不健全靖会工程是典型的“三边工程”, 工程规划深度不够, 控制范围多次调整。渠道、泵站和主要建筑物因陋就简, 建设标准相当低, 工程配套差, 渠系建筑物布置在强湿陷性黄土地基上, 运行条件差, 改造难度大, 支渠工程一直没有纳入国家基建项目。

㈡工程设施、机电设备老化、失修, 工程运行安全难以保障运行40多年来, 工程设施、机电设备老化、失修的问题非常突出, 工程运行安全得不到保障。目前, 工程提水、输水能力不达标, 灌溉面积不达标, 工程维修改造任务大, 运行成本高, 加之渠线长、泵站多、扬程高, 工程运行管理费用居高不下。

㈢维修养护经费难以落实, 存在运行安全隐患水价不到位, 公益性经费没有按部颁标准落实, 工程现执行水价为0.26元/立方米, 2008年核定的成本水价为0.56元/立方米, 现行水价只占成本水价的46.43%, 水价成本严重倒挂, 运行管理非常困难。工程亏损严重, 维修养护经费难以落实, 工程设施得不到维修养护, 存在运行安全隐患。

三、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

㈠工程区地质状况不良靖会工程总干渠、干渠及支渠渠线通过的地貌类型主要是祖历河Ⅱ级阶地、Ⅱ级阶地上的洪积扇及Ⅳ级阶地前缘斜坡, 其次为黄土覆盖的梁峁区, 地势较为平坦。渠道右岸为河谷阶地区, 阶面平坦宽阔, 是工程的主要灌区。渠道经过的地层多为第四系黄土状土、马兰黄土及粉质壤土, 地质情况比较复杂。渠道基础大部分属大孔隙黄土及黄土状亚砂土, 土质疏松, 遇水湿陷性强, 由于渠道运行近40年, 地基土经渠水多年浸泡, 渠床已基本稳定, 但仍具弱、中等湿陷和冻胀破坏, 加之灌溉水渗入地下, 排泄不畅, 致使一部分中强度冻胀渠道又有一定的发展, 因此渠道的渗漏湿陷稳定和冻胀问题仍是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区地质状况不良是影响安全运行的客观因素。

㈡渠道、建筑物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渠道。

高填方渠道由于当时仅靠人工夯实, 施工质量不高, 沉陷变形尤为严重, 在坝肩部位问题更多, 许多决口事故都是从坝肩变形裂缝发展造成的;半挖半填渠道, 主要存在的问题渠底砼块凸起, 砼块空鼓、变形, 在运行期间渠堤渗湿现象严重, 渠堤土方缺失严重;挖方渠道主要问题是原梯形断面没有改造, 无防渗层, 砼块风化、粉化严重。

2. 渡槽。

靖会灌区渡槽均为预制C25钢筋砼“U”断面薄壳槽身, 渡槽槽身和排架存在裂缝, 大部分槽身出现了内壁砼剥落, 外壁裂缝轻度延长, 钢筋锈蚀等现象, 主要发生在直墙和圆弧交接处, 经普查统计, 这些槽身带病运行, 危及灌区正常灌溉。座槽和渡槽均为“U”型铅丝网薄壳槽, 槽身砼保护层剥落, 铅丝网外露, 槽身渗水比较严重。

3. 其他水工建筑物。

泵站泄水建筑物普遍存在设计流量不足、泄水渠道护砌面破损严重, 消能建筑物坍塌、启闭设备不灵活等问题, 难以保障紧急情况下的泄水需求。

㈢泵站机电设备和泵站建筑物存在的主要问题靖会总干一至七泵站, 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中进行了部分改造, 增设了部分设备, 目前这些设备完好, 能够安全、高效运行, 自动化程度较高。其它未改造泵站机电设备均为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产品, 由于资金困难, 维修、改造速度赶不上设备老化速度, 多数已属淘汰产品, 致使泵站设备效率低下, 安全运行没有保障。

1.主水泵。未改造196台主水泵都是SH型离心泵, 大多数为上世纪70年代试制产品, 其制造、安装精度和效率低, 加之黄河水的泥沙含量大, 水泵过流部件磨损相当严重, 原有几何尺寸发生变化, 泵壳变薄, 泵腔内水流态条件差, 汽蚀相当严重。各配件使用周期缩短, 维修费用逐年增加。大部分泵站间流量不匹配, 缺乏水量调节设施, 水泵提水能力达不到设计值的70%, 效率极低, 安全运行没有保障, 严重影响灌区农作物的适时灌溉。

2.主电机。未改造泵站的204台电机大都是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JS系列高耗能产品, 由于受当时绝缘材料和技术工艺的限制, 加之长期在过负荷条件下运行, 运行环境恶劣, 造成电动机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偏低, 直流电阻三相系数不平衡, 轴承部位磨损严重, 轴颈偏磨变细, 绑线、槽楔松动, 绝缘层龟裂, 绝缘强度和性能严重下降, 在直流耐压试验中泄露电流较大, 已严重影响到安全正常运行。在2006年~2008年的运行中, 共有11台主电机因绝缘老化而出现引流线、线圈、铁芯等击穿事故。

3.高、低压电气设备及其附属设备。变压器都为上世纪70年代的SL型高耗能设备, 导磁率差, 变损高。高压开关柜没有“五防”闭锁装置, 操作机构磨损严重, 主要部件可靠性较差。高压隔离开关动、静触头磨损严重, 接触电阻值偏大, 发烧现象较多。继电保护装置多数采用落后的GL—10型过流继电器执行过负荷和短路保护, 经长期运行, 其接受元件和执行元件老化严重, 保护装置的误动和拒动次数逐年增多。电缆都是油浸式铠装电缆, 滴漏油现象十分普遍。

4. 泵站建筑物存在的问题。

靖会工程主厂房原设计为砖木结构, 在灌区续建配套项目中已改造6座, 改造后运行效果好。其它未改造各泵站基本都是砖木结构, 墙体没有抗震设防, 目前厂房屋面漏水, 木结构腐朽, 墙体裂缝普遍, 基础沉陷、变形严重, 泵站地面混凝土破碎, 支墩简易, 对厂房内设备安全运行造成很大威胁, 不能满足安全运行要求。泵站前池、出水池, 在多年的运行中, 冻胀破坏严重, 混凝土裂缝普遍, 由于裂缝、位移的形成和扩大, 渗漏量越来越大, 导致混凝土的冻胀破坏加速, 很多泵站的池壁混凝土都存在塌落问题, 池内淤泥量也较大, 池底混凝土鼓胀问题突出。管道支墩、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陷, 造成压力管道受力不均匀, 管床混凝土块护砌面破坏严重, 加之管道漏水和雨水冲刷, 加剧了地基沉陷, 危及管道的安全运行。

5. 金属结构存在的问题。

泵站进出水压力钢管、铸铁管、混凝土管气蚀磨损严重, 混凝土管钢筋锈蚀厉害, 进水钢管局部厚度已由原来的10毫米钢板下降到3毫米以下。拦污栅主要问题是锈蚀严重, 安全性极低, 没有自动清污装置, 人工清污效率极低。大多数泵站起重设备为手动倒链, 相当落后, 加之使用年限久, 各部件磨损严重, 存在很多安全隐患。

四、对策和建议

㈠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加强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积极采取过硬措施, 切实加强监督管理,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 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的方针,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加强各级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 抓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 切实提高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㈡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运行管理在渠道和建筑物管理方面, 继续认真落实局领导包所, 所领导包片, 支口管理员和护渠人员包段, 在临近渠道村社大量招募护渠志愿者等管理办法, 形成管理局督导管理, 水管所直接管理, 村社群众参与管理的安全运行管理网络。

㈢在机电设备运行管理方面抓好维修保养, 抓好运行管理, 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 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㈣在制度及预案保障方面进一步完善修订灌区工程运行应急预案, 为突发事故应急抢险和救灾处置提供制度和决策依据。着力抓好系统调度运行工作, 确保渠道、建筑物、设备在正常工况下安全、高效运行, 杜绝人为事故的发生。

㈤抓住国家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机遇, 加大对靖会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力度力争尽早启动大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 从根本上解决工程设施、机电设备老化失修的问题, 实现工程的良性循环和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编辑张顺全)

工程运行 篇2

xx市xx工程建成通水一年多来,市办工作重心逐步转向运行管理。经过实践探索和学习,从最初的委托管理向自主管理转变。通过请示省办及xx市政府,向社会公开招聘,积极组建运管队伍。

一、总体情况

市办领导高度重视运管队伍建设,于20xx年6月30日组织召开xx工程全体运管人员培训会,同时抽调骨干成员到省办进一步培训。

自8月1日市xx工程运管人员正式上岗以来,在建管局、各县(市)级调水办、受水水厂、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协调配合下,运管工作初见成效。

市办领导高度重视运管建设工作,组成领导小组,到各站了解人员生活情况,检查站内机电设备运行状况,督导运管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建管局协调各部门,积极处理上报问题,确保运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运管人员在代理站长的带领下熟悉工作环境,按照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开展值班值守、线路巡查、设备操作、运管记录等工作,全体人员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饱满的工作状态。

全市已启动的11处现地管理房,8个现地管理站,分批配发物资已到位,基本满足人员值守及巡线要求,其余物资也在积极筹备中。

二、存在问题

(一)入驻问题

现全市启用的11处现地管理房中,有6处已正式入驻,其余5处(辉县郭屯口门现地房、获嘉水厂现地房、路固口门现地房、老道井口门现地房、八里铺现地房)未完成交接。按照第三次运管会议明确要求,所涉施工单位及水厂要全力做好现地管理房交接工作,确定入驻时间节点。

(二)物品及设施完善问题

一是运管过程中,应首先保障人员、机电设备安全,尽快解决巡线安全保障工具及安全设施,采购电工工具以保证机电设备正常运行和维护工作;二是水量争议问题由来已久,部分站点带病运行一年之多。现部分站点流量计仍未安装或未调试、启用,水厂与现地管理站流量计口径不一致等问题亟待解决,严重影响运管工作的开展。

(三)管理体制需明确完善

1、配套工程现已从建设期向运行期过渡,各县(市)级配套办在前期工作中,对工程建设、征用地情况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与地方协调等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为在过渡期内顺利的完成交接开展工作,应继续加强与县(市)级配套办联系,进一步发挥其能动性和纽带作用。例如:在处置9月3日辉县30号线阀井冒水突发性事件过程中,辉县调水办在前期发现问题,中期协调处理问题,后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2、穿越邻接导则的落实与协调问题。一是运管人员对有关文件或规定把握不准、范围不清,导致漏报或误报;二是穿越邻接时间发生后,分流途径不清晰,各主体职责不明确,没有形成系统的协调、处理流程,以及可持续的联动机制,致使问题无法及时有效的解决。例如:在处置32号线西环段穿越邻接事件中,运管人员的现场处理、上报,建管局与住建委的对接、协调都存在弊端,无意中延伸问题处理链,降低办事效率。

3、问题处理流程不够明晰。一是过渡期阶段运管工作面临涉事的`主体多,遗留问题尚未解决,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且问题多带有交叉性,导致责任主体模糊、相互推诿等情况。二是问题的划分与分流未协调统一;缺乏监督落实机制,造成问题的解决顺延、滞后;缺乏反馈机制,造成尚未解决的问题属性不清晰(即分为:未解决、尚在解决还是需协同解决等情况)。三是实施中仅能通过沟通协商等导向性行为解决,缺乏行政强制执行力,导致问题的反复与回弹。四是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预判性不强、经验不足,协同机制不完善,需增加实战演练,提升运管工作中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及处理能力。

不同工程适用的运行方式分析 篇3

如果这类工程规模比较小,可以分别采用农民独资兴建或者采用承包、租赁和拍卖等方式实行产权转移:①农民独资兴建适合投入资金较少,农民自己管理的工程,这类工程主要以自己使用为主,如果在水量剩余的情况下可以出售给其他农户;②承包和租赁。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农田水利工程的特殊性,承包和租赁内容很相似,一些农村地区的干部和村民将两者通用、混用。一般来讲,由于新增资产属于承租者,因此对那些配套差、因经营不善而长期亏损、但开发潜力较大的工程可采用“租赁”形式,对于那些政府投资的节水设备(如喷灌、滴灌设备)宜采用租赁形式。那些经营状况良好但不宜转让所有权的工程适合承包,如小(二)型水库等。实践中承包年限较短,基本集中在5—15年,可以结合土地承包将两者年限延长至一致,以此进一步提高农民投入的积极性,杜绝掠夺性经营等短期行为;③对需要改造或者需要不断维修的小型水利设施,可采取拍卖让农民自己投资经营和维护。对于电灌站、抽水泵、排灌船等可以将所有权等产权一并拍卖,与之配套的渠道等一起归经营者使用、管理和维修。拍卖所有权适用那些长期无人管而不能发挥应有效益或者需要精心保管的工程设施,拍卖后的工程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归购买者所有,并允许继承和转让,但不得随意变更工程用途。而对于那些经营权的拍卖,其实是一种公开竞标的承包方式,目的是为了公开、公平、公正地确定承包者。

承包、租赁和拍卖是利用市场化的方法将工程产权转移给有兴趣的农民。相比较而言,承包、租赁属于参与程度较低的改革,纯粹利用经济激励来刺激工程经营权购买者的积极性,而拍卖的市场化程度更彻底,但对工程的经营性要求较高。对于重要的单个工程或者规模较大的工程宜采用社会参与程度较高的股份合作和用水者协会形式。如果工程价格较高,农民难以承受的工程也可采用农民联合经营与管理方式。现实生活中,经营状况比较好的“小农水”属于少数,一般都是兼具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工程,经济回报较低,很少愿意购买或兴建,无法实现使用的“排他性”,是比较典型的“公共池塘资源”。对于这类工程可以采用几种方法解决:①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利用农民集体力量兴建、管理、运营和维护;②采用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国家、集体、个人均可入股,自愿结合,既可带资入股,也可用财物、卜投工、土地、技术等折资入股。产权由受益户共有,受益户成员按受益面积确定每个成员的拥有份额,并按此份额享有权益和承担义务;③将经营性强的工程从农田灌溉系统中剥离,采用租赁、承包、拍卖等形式来经营,而将剩余公益性工程由集体或政府承担。

在实际操作中,股份合作相对于农民用水者协会更有优势,因为前者参与的农户数量较少,工程的建设、运营和管理交易成本低,相互之间沟通比较容易。由于受诸多因素限制,农民用水者协会建成并正常运转的成功案例并不常见。对于渠道、涵闸、渡水槽这些公益性较强的“类纯公共物品”,一般由集体、用水者协会或者受益户共同管理。也可以将其与经营性工程“捆绑出售”的方式实现管理职责转移,将这种关系以合同的形式固定下来,使这类工程具有法定的管理者,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的持续性。有些地区采用创新的办法,将它们改造为经营性工程然后出售部分产权,比如在岸堤、渠道两旁种植经济作物或花木等。

农田水利大多属于准公益性项目,经济效益并不高,但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选择合适运行方式的难度比较大。运行方式的选择还与水资源和地区经济水平有关,选择运行方式时要以因地制宜、群众自愿、民主决策、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理顺产权关系,实现“小农水”责、权、利对等的产权结构,杜绝搭便车和资源浪费现象,提高运行效率。这种模式的驱动力来源于政府或集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或者在没有其他可替代动力的情况下,工程的建立到维护等所有工作全部由政府或集体负责。1949年至1985年人民公社体制结束都是采用的这种全权包办模式。目前,这种模式仍然存在于那些投入较大的工程、农民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的工程、纯公益性的工程中。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垄断性治理符合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当时的治理绩效较高。但是计划经济模式改变后,由于缺乏农民的参与,这种模式治理绩效低于其他两种驱动模式。

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机制探讨 篇4

1 山东地区跨流域调水工程概述

在山东地区, 跨流域工程以引黄济青工程为主, 其中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项目中东线工程的关键环节, 其中占据了引黄济青的部分线路, 占用的输水线路长度为160公里, 设计的城市有滨州、东营、威海、青岛等6个重要城市, 从滨州分散开来。对于山东地区来说, 引黄调水工程是一项重大的项目, 在烟台市所存在线路长度为278公里, 调水工程途中要经过当地的9个市、县, 相当于总线路长的86.3%[1], 可见烟台地区在引黄调水工程中的意义和重要性。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竣工后, 应充分结合山东地区其他调水工程, 强强联合, 进而形成“T”字形的调水系统, 会大大提高调水效率和质量, 能够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 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利于缓解整个山东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现象, 能够起到解决燃眉之急的效果。

2 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机制的特点分析

通过对山东地区跨流域引黄调水工程的分析, 了解到工程调度运行具有一定的特点, 主要表现为复杂性、模糊性等特点, 是对调水工程运行机制现状的充分体现。

2.1 复杂性

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的过程中, 运行机制存在一定的复杂性, 运行机制会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 与历史背景存在着必然的关系, 政治、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再加之运行管理机制的适应性, 内容相对繁琐, 需考虑的问题相对冗杂。另外, 调水工程在公共利益的分配上也存在着复杂性, 调水系统各个分支系统的操作、指令分配以及经营的相关资产等, 是复杂性的充分体现。

2.2 模糊性

调水工程系统的运行, 要充分把握供水量的多少, 供水量与水文气象存在着必然的关系, 一般情况水文气象预报的预测能力有限, 在预报方面缺乏精准性和长期性, 供水信号不够明确。例如, 东线工程中胶东引黄调水工程中, 鉴于总干渠部位缺乏正在运行的可调解式水库, 东线工程在供水上所依赖的调节水库相对单一, 若水库的供水量不确定性, 会影响对供水量的控制, 导致调度与蓄水能力趋于模糊。供水量的模糊, 会影响整个调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水资源的配置与调配存在严重的不均衡与不稳定问题[2]。

3 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机制的优化策略

3.1 强化对供应链的管理工作

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工作, 应强化对供应链的管理工作, 注重对调水工程中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全面管理。在整个调水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 湖泊的蓄水能力是固定的, 且输水线路也不会改变, 蓄水量、库存量的增加并不会增加成本。物流管理工作是根据用户的需求, 将水资源能够按时、定量、保质的输送给需求者, 以满足其对水资源的强烈需求, 做好供水量的分配是关键。各个调水企业、环节都应做好协调与管理工作, 保证调水的系统性和高效性[3]。

供应链的管理, 应注重调水供应信息的共享性和各部分的协调性, 打造专属的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 将输水线路、河道、分水、防洪和闸门等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共享, 设置“总调度 (北京) ———机构调度中心 (省) ———小调度分中心———闸点”的调度系统, 要实现信息的共通与分享, 为提高供应链的运行质量提供条件。另外, 供应链的管理, 应做好协调工作, 主要分为内部与外部协调。在内部协调方面, 应制定调水计划, 计划中应明确规定水资源的具体分配详情,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供水企业的内部协调, 其发挥桥梁性的作用, 先与水源企业形成商业关系, 然后是对各级水资源分配地公司的协调, 涉及的内容相对繁杂, 建立ERP规划体系, 以保证企业内部协调的效率。外部协调方面, 企业间应就水资源质量担保问题、水量条款、风险问题、惩罚性问题等进行协商, 为后续调水工程的运行提供基础[4]。

4 注重对工程水价的合理调整

水资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资源, 但是淡水资源的占有量在急剧下降, 为了强化对水资源的珍惜, 人们获取水资源就要进行支付, 水价的制定成为关键性问题。一般情况下, 水价的制定以成本法、计划法、供求法与收益法为主, 不同的定价方法具有不同的制定标准, 各有优势和劣势, 应根据跨流域调水的实际情况进行水价计算方法的选择。在进行水价制定时, 应以供水成本为基础, 认识到水资源费用、供水成本、环境治理成本等方面的实际考量, 为了更好的应对调水问题, 应建立两部制水价, 科学应对当地水资源和外调水问题, 该制度不会受到水源归属地的限制, 都会收取基本的水资源费用, 保证调水运行机制的合理行。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通过山东胶东引黄调水工程总体情况的分析, 就工程运行特点和运行机制予以研究, 发现运行机制相对复杂, 涉及到工程供应链管理问题、工程水价问题等, 为了提高调水工程运行的质量和效果, 强化对运行机制的完善具有必要性。跨流域调水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 应细化运行机制中的各个环节, 强化对供应链的管理工作, 优化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注重对工程水价的合理化调整, 以达到提高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成玉, 王国志.对跨流域调水工程运行管理体制的思考[J].中国水利, 2013, 20∶11-12+46.

[2]黄江疆.国外跨流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体制分析[J].特区经济, 2008, 01∶93-94.

[3]沈滢, 毛春梅.国外跨流域调水工程的运营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5, 02∶391-394.

饮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报告 篇5

工程运行管理准备工作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国营欧肯河农场

二〇一四年八月

工程运行管理准备工作报告

一、工程概况:

(一)设计依据:

1、大兴安岭管理局欧肯河农场二队1:2000房屋分布图。

2、大兴安岭管理局欧肯河农场提供水质卫生检测结果报告。

3、《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二)、地理位置:

项目区欧肯河农场二队位于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境

内,欧肯河南岸,地理位置:东经124°46′17″,北纬49°46′32″。西距大杨树镇15km,东距欧肯河农场场部3km。

(三)、社会经济现状:

现有居民79户,人口301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兼有家庭养殖,耕地面积17000亩,奶牛110头,猪羊1090(头只)。人均收入9000元。

(四)、气候条件:

本地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春季少雨多风,夏季短促而降雨集中,秋季凉爽早霜,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多年平均气温为-0.3℃。多年平均降水量424.5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六月下旬到九月上旬,占全年降雨量的80%左右。

(五)、地形地貌:

地处大兴安岭隆起和松嫩平原下沉的结合地带,地势西北

高东南低,起伏较小,海拔在305-322米之间。

(六)、供电条件:

莫旗没有变电所,电压10KW干线,低压配电380/220V。

(七)、项目区供水现状:

项目区没有建设集中供水工程,目前,居民饮用水来源于村内的手压井,属于分散式供水方式。

二、工程完成情况和主要工程量:

该供水工程是由取水构筑物、消毒设备、输配水管网、阀门井、配电工程等几部分组成。

取水构筑物——1眼管井,井深150m,井径219mm,井壁管采用钢管。

综合管理泵房——砖混结构,48㎡,内设水源井、消毒设备、生活设施等。

管网——由输配水管和入户管组成。管材均采用聚乙烯PE给水管材。输配水管(管径DN50、32),总长2250m;入户管管径DN25,室外长1580m(平均每户20m),室内长474m(每户6m);入户立管采用镀锌钢管。

阀门井、排气井——管网内设1座检修阀门井、1座排气井,砖砌结构。

三、管理单位筹建及参与工程建设情况:

在施工过程中,我单位管理人员按工程计划进度准时参加各道工序的验收。验收结果表明,施工单位能够按照施工规范

进行施工,严把质量关,使各道工序均满足质量要求,未发现违反施工设计及施工规范等问题。

四、工程初期运行情况:

自验收以来,我单位管理人员对主管线和入户管线经常检查。

五、对工程设计的意见:

我单位管理人员认为,在设计过程中,项目法人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搞技术革新,重视合理化建议,逐步提高生产率。

六、运行管理:

(一)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契机,我单位对大部分员工进行了业务培训,包括水利常识、水法规、公文写作、党建知识等。

(二)、加强建设后管理制度,确保长效运行机制,加强水源保护,搞好水质监测。并接受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的监督。

欧肯河农场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与运行管理 篇6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运行;管理

引 言

随着我国许多重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施工技术力量薄弱等许多工程施工技术方面的问题出现在工程实践当中。当今我国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大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力保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管理。

1 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建设管理方面

1.1.1 规划缺乏长远性

在已建的小型水利工程中,可能会技术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某些工程在没经过详细、慎重的规划以及勘测设计之前就开始兴建,再加上上级部门的规划管理不到位,造成工程的先天性质量差。

1.1.2 管理主体的不明确,没有制定相应统一的规范与标准

因为早期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来源是多方面的,不同的资金来源部门会有不的管理,最终造成了技术规范和建设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在建成之后,又出现了行业管理的不统一、不规范,使工程无法正常运行及使用。

1.1.3 施工技术落后,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当时水利工程的投资并不大,不能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造成工程质量低下。另外,因为当时的项目收益方多为农民群众,所以多数是实行施工队伍和受益群众共同承建的方法,而群众劳动力少和施工队伍技术的落后都成为了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四是配套设施不完善。群众经济能力不高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造成资金投入不够,限制了工程质量和配套设施的配备,虽然项目建成,生产和经营的效益始终达不到理想效果,导致工程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1.4 工程验收和移交方面的问题

由于工程部范围广、投资少,大部分工程都没有按照验收标准来做竣工验收,甚至移交手续没有办妥就投入运行,致使这些工程存在不少运行安全隐患。

1.2 运行管理方面

1.2.1 管理体制的问题

小型水利工程体制的改革跟不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脚步,大多数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及使用环节严重脱节,形成了有人用没人管或者是乡、村“不积极”管理的状况,致使不少工程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资产流失、工程老化失修和效益衰减,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1.2.2 经费投入的问题

由于群众经济能力有限,运行管理与维修经费的投入多数还是靠国家和集体的扶持,这就造成了用水者“不积极”的依赖情绪的产生。工程维修的经费一旦不能得到保证,出了问题的工程就得不到及时维修和养护,只能“带病”运行。

1.2.3 水费征收与水资源管理的问题

虽然小型水利工程是为群众服务,但也是以社会效益为主,管理单位属于公益性单位。用水者没有形成“水是商品”的意识,水费征收工作不易开展,加之水价不高,甚至有些不收水费,群众缺乏节水意识,用水管理混乱,造成水库没人管、农田没水灌溉的情况,水资源严重浪费。

2 建立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的管理和技术相糅合

2.1 技术管理

加强技术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应做到以下几点:

2.1.1 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

相关项目负责人应建立厂站、车间、班组三级技术管理工作网,实行分级负责管理,责任到人。建立技术信息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活动成果进行分析、归类并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事故或故障等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损坏率,起到增收节支的作用。技术档案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管理,确保其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准确性,应认真收集和整理归类有关文书数据、图表,机组的原始数据资料(设计、施工、安装、调试、试运行记录、设计文件图纸资料、运行、检修、试验、检验记录等)。

特别注意收集散落在各工作面、车间、班组的数据,并将其分类汇编归档,同时还应建立健全文档查阅制度。

2.1.2 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结合实际,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制》、《生产事故调查实施细则》、《生产管理办法》、《电厂及变电站通讯中断事故处理办法》、《反事故措施计划》、《工作票、操作票签发制度和工作许可制度》等以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在运行中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操作票,工作票,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和设备缺陷管理制),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改正不良的习惯操作行为。同时还应建立运行分析制度,即对运行中通过仪表指示、运行纪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映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及时找出产生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原因、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

2.1.3 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

在“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前提下,结合本厂实际进行挖潜,技术更新,技术改造工作。逐步把恢复设备性能转变到改进设备性能上来,延长检修周期,缩短检修工期,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要努力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艺,熟悉新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及使用方法;改革传统的检修方法和步骤,充分利用网络计划技术,制定检修网络图,使检修质量提高,工期缩短,耗材降低,工力减少。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加强仪表监督、绝缘监督、金属监督和技术监督。

2.2 强化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生产和经济运行考核制度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经济考核由于其生产过程复杂、业主及管理方式的不同,目前还没有比较有效和公认合理的标准。国家电力公司时期曾推出过水能利用提高率指标,并纳入到达标创一流标准的评定,但因该法对水量和综合出力系数的計算存在较大误差或不确定性,其程序的计算结果难于取得管理方和相关部门的认可,结果没能切实推行。从维护水电厂正常生产秩序的要求出发,水电厂生产运行指标应能充分体现各项工作的成效,反映设备管理维护和水能利用的水平,至于具体工种、岗位的工作成效应作为发电厂对各部门和员工的考核指标,它们综合起来反映发电厂宏观的生产和经济运行管理水平。

2.3 抓安全促生产,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安全生产以人为本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技术管理工作应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组织制度,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人。狠抓落实,用血的教训说明安全生产与每个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使职工增强执行规程制度的自觉性。并对各类大小事故认真开展调查分析及时写出调查报告和事故通报。用安全规章制度约束人,用事故教训教育人,以奖优罚劣激励人。在职工中形成“抓安全就是抓生产的综合性治理”,从而使职工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

3 结 语

虽然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在思想上给予充分的认识,不断加强领导,加强管理,落实责任制,按照施工要求进行施工,才能保障水利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朱庆元,方国华,刘芹,张劲松.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改革研究[J].人民长江,2007(02).

浅谈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对策 篇7

1.1 管理体制落后,缺乏活力

尽管水利工程建设的技术不断更新,水平不断提高,但当前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却仍然处于旧式的框架下,体制内部缺乏活力。管理方式也比较粗放,有限的水资源难以得到有效的利用,水事纠纷也由于管理体制的落后而频发,深刻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1.2 质量控制意识淡薄

水利工程质量是工程管理重点。然而,水利工程事故的频发,给社会和国家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更对人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而豆腐渣工程的出现,仍然源于质量意识的淡薄。管理人员忽视工程质量问题,因而对质量要求不足,质量把关不严格;施工人员迫于工期和进度要求,违背建设管理要求而随意施工,这必然无法保证施工质量。意识的淡薄引发施工质量问题,这就为工程后期的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

1.3 安全隐患多,安全运行受到忽视

传统的水利工程安全只限于安全生产,即在施工期间确保施工机械、人员等不出安全事故。但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并不能够激发人们的安全意识,反而麻痹了很多人的思想,使人们更加轻视工程的整体安全。全面的安全运行,不仅包括水利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阶段,更包含工程的运行阶段。这些生产建设和运行环节缺一不可,都要重视安全问题,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隐患,就会对整个工程产生致命影响。

1.4 监管力度和效率有待提高

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监管,这需要贯穿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始终。然而,当前水利工程中对施工监管力度的强调仍然不够,除此之外,很多工程中质量监督队伍发展落后,缺乏正规性,机构中工作人员责任心差,质量意识薄弱。监管队伍的专业性也存在缺陷,由于缺乏专门培训,监管人员在监管过程中无法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从而对水利工程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掉以轻心,不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导致正常运行难以维护。

2 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策略

2.1 转变工程管理人员的观念

转变管理人员将水利工程看做是单纯公益事业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的国民经济基础设施的地位;加强水养护的意识,实现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树立水利工程多面经营的观念,突破水利事业只重农业的局限;树立创新发展,突破陈规的决心和勇气,敢于创造,开拓进取。

2.2 改革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的改革能够从制度层面保证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行,这也是当前形势下,面对老旧的管理体制和频发的运行问题,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必须要做的改变。水利工程的管理,要正确处理好权责关系,明确政府部门和水管单位各自的职责权限,在水管单位内形成有效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使得运行管理权责明确,高效统一。水利工程的运行也要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降低水利工程运行成本,保证其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最大化地实现其社会效益,为社会水利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提供积极作用。

2.3 规范经营,加强工程运行资产管理

资金是水利工程的构成要素之一。对于资金的管理是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对于工程中投资的一切资金,要实现统一管理和专项管理相结合,保障账目管理的透明和清晰,坚决杜绝随意挪用或占用资金的情况发生。例如在工程付款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在施工方出现不合规定或工程质量不过关、进度要求不符等问题时,为保证施工质量,应拒绝支付。这是对工程正当利益的维护,能够有效避免工程资金的浪费。从施工到工程的维护和运行,对于工程资金的管理都必须到位,实现资金的科学运转,才能够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并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2.4 加强监理人员队伍的建设

监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从意识层面来说,监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工程管理和质量监督的重要性,提高质量意识;加强监理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建设,定期进行人员培训,并积极引进新兴人才,实现管理水准的整体提升;加强体制建设,积极推进和深化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充分焕发监理企业活力,高效完成工程监理任务,促进工程整体管理水平的跃升。

3 结语

工程运行 篇8

黄河基层单位饮水安全困难多属县级河务局下设的基层管理段、闸管所和工程管理班等, 地理位置偏僻, 交通不便, 经济比较落后, 居住地点分散, 饮水安全工程多数用黄河水、附近村庄拉水和借用相邻村庄的农田灌溉水井解决饮水问题。

据相关调查, 由于基层单位饮水安全的根本问题在于水质、水量和水源不安全, 为了充分考虑当地特点、职工人数、水源、水质等情况, 选择适宜的工程建设形式。对水源的选择以及供水方式的选取进行科学、合理设计, 确保供水安全、可靠。功能使用要求是最基本因素, 在确保供水安全、可靠的前提条件下, 供水形式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尽可能节省工程投资, 降低造价、通过合理的设计降低运营费用。

2 饮水工程的实施措施

为使基层单位饮水的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

一是, 保证水源的可持续性。水源布局一定要合理, 既要考虑当前, 又要考虑长远;既要考虑水量, 又要考虑水质。要十分珍惜深层地下水资源, 确需开采深层地下水时, 一定做到采补平衡, 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利用。

二是, 要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要根据维持黄河健康生命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基层单位职工居住地确定工程建设标准, 建设资金要充足, 工程要配套, 质量要达标。再选择工程方案时要充分听取运管单位和基层职工选择工程形式和建设方式。

三是, 要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水量水质并重, 防治结合,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一是, 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 要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 制定保护办法, 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 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的使用, 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 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二是, 加强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 对于具备集中条件, 但存在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 可以建自来水工程, 对水源受到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 增加水处理设施。在居住分散的基层单位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设分散式供水工程。

四是, 加强水质检测建设。为保证饮用水水质, 应加强水源, 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验和检测。

五是, 防治并重, 综合治理。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中, 要坚持水源保护与水质处理相结合, 特别加强了饮用水源地保护, 积极协调卫生、环保国土等有关职能部门和乡镇、村组对饮用水源周围严格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 水源地附近禁止发展高污染企业, 防止和逐步减轻对饮用水井周围的污染, 让职工喝上满意水、安全水。

3 饮水工程运行管理

管好用好饮水安全工程, 是使工程保证正常供水, 充分发挥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以来, 重建轻管的问题一直是黄河基础设施工程建后管理的弊病, 为保证饮水安全的可持利用, 保障饮水安全, 必须按照黄河基建工程模式加强运行管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运行管理过程中, 必须进行维修养护, 确保正常供水, 发挥其效益。

3.1 取水工程包括引水渠、取水池、管道等, 引水渠, 取水池, 管道应经常进行检查, 防止进入管道造成阻塞。排沙孔应定期冲沙。冬季要防止冰冻损坏管道。一般采用防冻措施是打开水龙头, 让水流畅通, 但要防止浪费。

3.2 净水工程的管理, 净水工程在整个工程系统中不可轻视的一部分, 为了保持水质良好, 水源水必须经水质化验, 根据水质化验情况进行水质处理, 才能进行供水, 确保饮水安全。

3.3 调节池、供水池的工程管理, 供饮用水的饮水池应保持不跨不漏, 在运行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水池要修成封闭式的。一是, 安全;二是, 卫生。

3.4 配水管网管理, 配水管网工程是饮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根本。它是连接水池到集中办公地点或生活区的管道, 管道线的开挖深度土方地段, 要求开挖深度和埋深要达70cm以上, 管道安装要合理, 在运行中要加大寻查力度, 防止人为破坏, 发现漏水、暴管、破例等要即时处理, 不能影响正常供水。

4 运行效果评价

基层单位饮水工程的建成, 使得基层管理单位的饮水条件和饮用水水质发生了深刻变化, 结束了他们长期饮用不洁水的历史, 职工的健康得到了保障, 改善了基层单位的人居环境。基层单位饮水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 关系到基层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水利部、黄委和省局等各级领导对基层单位饮水工程的建设十分重视, 在实施饮水工程的过程中, 参建各方从规划、落实资金、选址、建工程, 始终把服务基层职工放到第一位。基层单位饮水工程顺利完工, 得益于领导重视, 安排扎实, 制度健全, 强化管理, 为以后的基础设施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摘要:黄河基层单位饮水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使基层职工长期从饮水不安全中解脱出来, 从而保障基层职工的身体健康, 促进治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基层单位饮水的实施, 有利于黄河防汛治理工作快捷、高效、顺利的开展, 也有利于治黄人才的引进, 更有利于开创治黄工作新局面。

工程运行 篇9

1 输配电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电力工作缺乏先进技术支持

通过与一些发达国家进行比较, 发现我国的电力工程在实际过程中仍旧是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 有着较长的发展路程。调查显示从技术方面考虑, 我国输配电及电工程自动化缺乏技术的支持。在电力行业运行的过程中, 技术是保障行业领域发展的基础, 如若电力工程缺乏一定技术上的支持, 则会给电力工程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从而直接影响输配电系统的发展, 给人们的生活造成更大的不便, 并且抑制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同时调查显示我国相关部门对电力输配电及电工程自动化运行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 对其资金支持有待提高, 显然这种情况也会影响我国电力系统的全面发展。

1.2 我国电力输配工作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

通过对我国电力领域进行深层次的了解与研究, 相关工作人员便发现了在电力输配工作过程中, 工作系统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 大多数企业管理部门仍旧遵循传统的管理原则, 采用传统的工作方法, 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 而传统、守旧的管理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我国电力输配电及电工程自动化的发展需要。当前, 我国电力工程的发展亟需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而传统的管理体制并不利于技术人才的培养。由此可见, 与时代脱轨的管理理念将会严重影响输配电工程的工作效率, 阻碍电力行业的发展。

1.3 电力输配工作存在损耗现象

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 虽然我国的电力系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但实际调查显示其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 其中电能损耗现象出现的几率较大, 引起电能损耗的原因有很多,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电工程长时间处于不良保养的工作状态, 影响电力输配工作的发展, 造成电力输配工作中发生电能损耗现象。另外电力技术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电能浪费现象, 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整体发展。当前电能损耗已经成为电力输配工作中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专业人士需要加大对电能损耗的关注力度, 并尽可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4 外界因素的影响

输配电工程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气候、地区的影响, 例如在一些气候较差的环境中, 电力输配电设备很容易出现严重的损坏。介于庞大用电的需求, 则会给输电设备带来更大的挑战。

2 电力自动化输配的特征

2.1 具有方便性和智能化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 输配电工作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 采用创新型的网络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电力自动化水平, 并解决之前人工根本不能解决的问题。利用网络技术的方法, 大大降低了电力自动化技术故障的发生率, 并提高了供电工程、电力输配的方便性。

2.2 具有灵活性和便捷性

在经济技术不断创新的时代下, 新型的电力系统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相对于传统的电力工程系统, 当前的电力工作更加便捷、灵活, 在新技术的推动下, 电力系统的管理范围不断拓宽, 大大提升了电力传输的质量、速率, 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原有电力系统工作的效率。

2.3 具有综合性和简便性

输配电技术工程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性系统, 实际工作较为繁琐。如今, 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检修电力输送过程中的相关设备, 还大大减少了原有的操作, 在一定方面提高的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和专业水平, 保障了电力工程的质量。

2.4 服务性和安全性

电力行业相比较于我国的其他行业来说, 其存在着一定的危险系数,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 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造成相应的事故, 会对输电设备造成一定的损耗, 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电力企业需要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原有工作的严谨性, 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工作的安全系数, 以达到电力工程的安全要求。

3 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在输配电工作的过程中, 相应的系统较为复杂, 电路内部的各线电压以及配电线电压等都是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因素。因此, 在实际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应确保电路内部各个部分的平稳性, 避免出现异常的情况。同时, 企业工作人员应加强对电力工程的监测管理, 并不断更新采集到的数据。此外, 在实际工作中, 相关工作人员应对数据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确保数据的准确度与精确度, 从而方便工程人员进行有效的工作管理。如今, 在社会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可以对系统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严格的控制, 可以有效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及设备的损坏, 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运行。

4 结束语

电力输配工作的终极目标是将电能安全运送至目的地, 通过结合自动化技术, 可以有效地确保电网的安全, 提高工作的运行效率。采用有效的自动化输配技术, 有利于提高我国电力输配工作质量, 从而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史佩璐.自动化运行技术在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 2014, 31 (16) :201-203.

公路运行速度体系与工程应用技术 篇10

当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逐年递增, 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但由于研究起步较晚等客观因素, 中国基于运行速度开展设计检验、安全评价和速度控制等工作尚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撑, 缺少量化的评价指标和工程应用技术。鉴于此, 自2000年开始, 中国交通运输部组织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公路运行速度领域的重大专项研究, 以期建立符合中国国情、适应中国公路交通特征和驾驶行为的公路运行速度设计、评价与控制体系。

1 综合评价技术

应用运行速度模型, 研究开发了适用于各级公路和桥、隧道等特殊路段的公路运行速度测算分析技术 (软件系统) , 实现自动获取路线几何设计数据、自动划分路段、结点速度测算、速度突变点判定、输出测算分析成果图表等功能;开发路线空间曲率测算、驾驶工作负荷度指基于运行速度的安全设计检验技术, 在综合考虑公路功能、等级、交通量、沿线地形、地质以及工程造价等因素对路线设计影响的基础上, 将运行速度理念引入到中国现行的公路路线设计方法体系中, 有效地从安全角度优化线形指标、保证路线设计指标更加符合实际行驶速度和驾驶员的驾驶需求。在前述公路安全性综合评价指标、标准和综合评价技术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即在实现对路线“定量评价”的基础上, 从总结分析运行速度模标测算等软件技术, 为甄别速度型规律入手, 结合各等级公路勘察设计工作实践, 重点开展基于运行速度的路线安全性优化设计方法, 即开展“动态优化”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和探索。

1.1 速度过渡

在公路路线设计中, 从行车安全角度更应该关注车辆运行速度发生变化的位置 (或区域) , 即速度过渡段的良好衔接和过渡设计。从典型公路路段运行速度的观测分析, 按照其设计车速与运行速度的变化特点, 可将公路项目分为3类:第“1”类公路, 即设计速度大于、等于100km/h的高速公路和部分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第“2”类公路, 即设计速度在60~90km/h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部分二级公路;第“3”类公路, 即设计速度在30~60km/h的二、三级公路。

1.2 与速度对应的平曲线半径

根据相邻路段的运行速度应保证协调性和连续性的原则, 根据不同驶入速度对应适宜半径的范围, 给出不同规划运行速度的推荐半径范围, 以保证曲线上得到的运行速度差小于20km/h。

1.3 公路速度控制技术

中国交通事故中, 机动车驾驶员超速行驶导致的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占事故伤亡总人数的比例很大, 对超速行驶现象的有效治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本项目研究通过大范围的数据采集、采用先进的分析方法寻找影响限速制定的各种因素, 建立了相关因素与限速之间的关系模型;针对不同技术等级公路, 构建适合于不同条件的速度限制取值方法体系;确定各种速度控制技术的设置条件及方法。

1.4 限速值综合决策模型

通过分析研究限制速度对交通安全、运行效率和执法成本等的影响程度, 首次建立了基于运行效率、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实用性等的多目标公路限速综合决策模型, 奠定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公路限速理论基础。

1.5 限速区段确定

限速区限速是常用的限速方法之一, 设置限速区的路段, 通常是道路几何线形特殊或者道路环境条件频繁变化的地方。项目研究建立了限速区、限速区过渡段长度计算模型, 提出了公路限速区、限速区过渡段的最小长度的推荐值, 并提出了限速区段的具体设计方法。

1.6 组合限速设计方法

通过大量实际项目观测和数据采集, 对比分析不同限速设施和技术的作用和效果, 提出了常用速度控制设施的设置条件、设置位置等技术要点;提出了有效速度控制组合的设置条件、设置位置的选择及具体实施等技术要点;系统总结提出适合中国公路交通特点的公路速度限制标准及速度控制设施的组合设计方法。

2 成果工程应用及效果

在本项目阶段成果的基础上, 中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2003版) 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2006版) 正式引入运行速度概念。以本项目高速公路运行速度模型研究成果为基础, 中国2004年发布推荐性行业标准《公路建设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2007年度, 交通运输部又发布了新的“文件编制办法”对公路勘察设计项目开展安全性检验和评价的范围、评价内容、形式等进行了具体的要求。车道公路尤其是山区高速公路开展安全性检验、评价和安全保障对策累计达5-104km以上, 从根本上提高了中国各级公路的安全品质。2008年初中国科技部、公安部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启动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综合预防与处置集成技术开发与示范应用”, 该项目在对本项目系统成果验证的基础上, 正在国家高速公路网京珠线、连霍线、京津通道, 以及云贵川渝等省市的国省干道超过4800km的各级公路中开展示范和应用。

3 结语

(1) 项目研究解决了中国公路从设计、建设到运行管理阶段与速度和安全密切关联的关键性问题, 系统构建了各级公路运行速度预测模型, 建立了公路运行速度安全设计理论、技术与流程, 研究集成公路安全性综合评价、安全设计检验和限度控制等关键技术, 建立了符合中国公路交通特性的公路安全性综合评价标准体系, 为中国从“人、车、路”平衡角度出发进行公路安全设计、科学评价和安全限速管理提供了成套性理论、方法、技术和标准体系支撑。本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推广, 必将大幅度提升中国公路交通安全水平。

(2) 对于中国平原微丘地区的多车道高速公路项目, 由于车辆行驶速度等受到道路几何线形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 而受到车道宽度、同一车道及不同车道之间大小车型的速度差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所以针对平原微丘地区线形指标较高的多车道高速公路尚需开展针对性的研究, 以补充完善对因车型差异因素而引起的公路安全性评价指标和标准。同时, 在本项目成套技术成果的基础上, 应用运行速度方法针对公路网级的速度控制技术开展研究, 将对系统提高中国高速公路网的综合运输效率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汪双杰, 周荣贵, 孙小端, 等.公路运行速度设计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WANG Shuang-jie, ZHOU Rong-gui, SUN Xiao-duan, et al.Highway Design Theory and MethodBased on Operating Speed[M].Beijing:China Communications Press, 2010.

[2]汪双杰, 方靖, 韩艳.青藏公路运行速度特性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 2010, 23 (1) :13, 18.WANG Shuang-jie, FANG Jing, HAN Yan.Researchon Operating Speed Characteristics of Qing hai Tibet Highway[J].China Journal of Highway and Transport, 2010, 23 (1) :13, 18.

[3]方靖, 汪双杰, 祝站东, 等.高速公路隧道路段大型车运行速度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0, 10 (3) :90, 94.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故障处理

中图分类号 TV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11-0172-01

随着生产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机电设备控制设备的技术性能也日益完善。水利水电机电设备管理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决定着水闸、泵站、水电站等水利水电工程能否安全地运行、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判断机电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1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管理即是对机电设备在使用、维护保养和计划预检修等方面所进行的管理,它是整个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水闸、泵站、水电站等水利水电工程能否安全地运行、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设备完好率低,利用率必然就低,安全性也就差。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设备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先进,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加强机电设备管理,保证机械设备经常能够正常运转,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如此不仅可以提高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增加其使用寿命,而且可以缩短修理时间,降低修理费用,节省在运转过程中所消耗的辅助材料。这样便能不断地降低工程成本,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最大化。

2 水轮发电机组的正常维护要求

1)定时记录和巡回检查定时记录和巡回检查是日常维护中的重要内容,其内容包括:①定时记录水轮发电机组的各项运行参数,运行参数必须在规程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②检查一次回路、二次回路各连接处的接触情况有无发热、变色、电压、电流互感器有无异常声响,油断路器的油位、油色是否正常,有无漏油;③水轮机、发电机有无不正常的声音,运行中的正常声音是均匀的“嗡嗡”声,如果有不正常声音,则应立即查明原因并予以排除;④检查发电机有无异常气味(如焦臭味),振动、摆度是否过大;⑤检查水轮发电机组发电机本体以及轴承温度是否有过热或局部过热现象,对未设测温装置的发电机(包括轴承)可以用手背接触,如果感觉不烫手,一般可以认为是正常的;⑥检查各部电刷,只允许有少量的火花运行,如超过一定范围应按电刷冒火故障进行维修;⑦主轴及导叶套无严重漏水现象,剪断销正常且无破损;⑧油、水、气系统无漏油、漏水、漏气及阻塞等现象。各轴承油位、油色、温度正常。

2)保持日常清理根据水电站的机组运行情况,定期对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必要清扫清理,保持水轮发电机组设备的清洁,做到四周无杂物、无积水和及时处理掉有可能导致水轮发电机组不能正常运转的安全隐患。

3)加强用油管理水电站中,用油问题比较突出。主要反映对设备用油状态的管理和失察上,如设备用油乳化严重,甚至由于管理不善而混入大量水分和杂质;出现未知油质状况,见油就用的情况,有的甚至把机械油与绝缘油混合使用,致使润滑不良,机件损坏。为了不使用油混乱,机械油与绝缘油应分别保管,作上记号,专人负责。

3 水轮发电机组故障的处理

1)组合轴承漏油若运行中发现发电机内部油雾严重,可能是组合轴承端盖因密封不当而渗油,发电机大轴法兰与镜板连接螺栓的橡皮密封圈未起到作用,渗油顺螺纹流出。可以更换轴承盖密封圈,在大轴法兰与镜板的连接螺栓部位加一个铜垫止漏。

2)定子引出线电缆外表皮破裂定子引出線电缆多处出现纵向表皮破裂,这种现象大多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可以临时包扎,并在电缆支架垫以橡皮,以免进一步损坏形成两点接,之后应进行更换。

3)定子温升过高在运行中如果发现发电机定子线圈在带额定负荷时温度过高,可拆除导风板、封堵风道并将冷却风机的风扇叶片角度进行调整,把风机马达容量适当加大,定子温度便会有明显的改善。

4)大轴位移水轮发电机组运行时因水推力的作用,轴承的支撑件刚度不够而变形,机组转动部分往下游方向产生较大的轴向位移,造成运行中发电机转子制动环与制动夹钳碰刮,水导轴承与轴承盖碰刮,主轴密封转动环与平面密封环产生较大间隙而甩水等现象。对于此类现象,可采取在管形座每块肋板上加焊支撑的办法,使轴向位移减小到安全范围。

5)机组冷却效果差机组冷却系统为密闭循环冷却,其冷却水由表面冷却器在流道中实现热交换。在江水温度28 ℃以上时,热交换能力明显不足,引起冷却水水温过高,从而机组风温、油温、瓦温等都超过了报警值,在未确定改造方案的情况下采取限负荷运行方式,然后进行技术改造。

6)转轮接力器出现拉缸事故转轮接力器拉缸,活塞两腔连通窜油。有时是因操作油管连接锁片及其螺栓损坏并掉入油缸而引起原因是外操作油管连接设计不合理,应重新制作转轮接力器。

7)轴流机组的叶片扭矩及变形轴流式机组除了转桨式机组外,还运行着很多定桨式机组。当运行工况偏离最优区时,定桨式机组转轮叶片冲角会发生变化,或当转桨式机组协联关系不正确时,转轮叶片不再具有无撞击进口,水流对叶片产生冲击。随着作用在叶片上负荷的变化,产生的叶片扭矩、变形等也相应变化,这些变化过程反映为振动过程。应保证使转轮叶片加工后的翼型与模型一致,并严格控制加工精度。转轮叶片,应采用数控机床加工。在安装过程中,要对安装质量采取保证措施。还要采用优良的抗蚀材料。除了水轮机转轮外,其上冠、下环均应采用不锈钢材料。

4 电动机故障及处理

异步电动机的故障一般分为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机械故障如轴承、铁心、风叶、机座、转轴等故障,一般比较容易观察与发现;电气故障主要是定子绕组、电刷等导电部分出现的故障。由于电动机的结构型式、制造质量、使用和维护情况的不同,可能出现同一故障有不同外观现象,或同一外观现象引起不同的故障。因此,要正确判断故障,必须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分析。然后通过检查与测量,找出故障所在。应了解电机的型号、规格、使用条件及使用年限,及电机在发生故障前的运行情况,所带负荷的大小、温升的高低、有无不正常的声音、操作情况等,认真听取操作人员的反映。察看故障的方法要按电机故障情况灵活掌握,有时可以把电动机上电源进行短时运转,直接观察故障情况,再进行分析研究。有时电机不能上电源,通过仪表测量或观察来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把电机拆开,测量并仔细观察其异步电动机常见的故障现象。电动机的保护往往与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式有关系,“保护中有控制,控制中有保护”。如电动机直接起动时,往往产生4-7倍额定电流的起动电流。若由接触器或断路器来控制,电器的触头应能承受起动电流的接通和分断考核,即使可频繁操作的接触器也会引起触头磨损加剧,以致损坏电器;对塑壳式断路器,即使是不频繁操作,也很难达到要求。因此,由起动器中的接触器来承载接通起动电流的考核,而其他电器只承载通常运转中出现的电动机过载电流分断的考核,其保护功能,由配套的保护装置来完成。对电动机的控制还可以采用软起动控制系统。电动机主回路由晶闸管来接通和分断。有的为了避免在这些元件上的持续损耗,正常运行中采用真空接触器承载主回路负载。这种控制有程控或非程控;近控或远控;慢速起动或快速起动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依靠电子线路,如电子式继电器各种保护功能。无论采用哪种保护装置,必须考虑过载保护装置与电动机的配合短路保护装置的配合。

5 结束语

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多种形式和途径:如水力发电工程、枢纽灌溉、航运、水库,在这些水利工程中机电设备占重要的地位和投资比重,特别是以发电为首要任务的水力发电站和以灌溉为首要任务的泵站,其经济效益就是机电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直接体现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判断机电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保证水利工程机电设备的正常

运行。

参考文献

[1]郑建兴.浅析中小型水力机组运行稳定性[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2,6.

[2]李启章.提高大型水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J].贵州水力发电,2002,16(3).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策略及运行 篇1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策略,运行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质量, 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水平, 已经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虽然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技术提高显著, 但在现实的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危害了建筑工程的施工秩序、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 给相关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 如何避免了解决这些问题, 提高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质量, 已经成为相关单位重点研究和实践的命题。

1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忽略安全管理工作质量

近年来,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 这使某些单位对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放松了警惕。建筑工程作为一项事故多发工程, 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 还会给相关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但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 导致安全施工规范制度不能得到落实, 一些存在的施工安全隐患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和处理。除此之外, 施工单位对参建工作人员的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也浮于表面, 没有能够实现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作用。

1.2 现场管理工作不够全面

现代建筑工程向着综合化、高层化和智能化发展着, 建筑工程的这一发展趋势, 使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难度逐渐加大。现代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其管理的工作内容和项目数量很多, 施工场地也往往不够集中。但由于管理单位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 导致现场管理工作难以做到全面。这使得部分施工项目的施工秩序和技术应用不能得到应有的管控, 导致部分施工人员在建设中违规操作, 最终引发安全事故或工程质量问题。

1.3 监督力度有待加强

建筑工程的现场监督工作是由监理单位、业主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承担的, 如果一方在监管工作中不能负起责任, 将会导致互相监督和促进的作用无法发挥, 影响监督工作的力度和质量。施工现场的监督工作量很大, 不仅包含材料质量监督、工期监督等, 还需要对工程规章制度进行综合设计, 并予以落实。但在工程建设中, 有些单位为了赶超工期, 放松了对施工管理工作监督的重视, 这导致施工管理工作出现漏洞, 不仅埋下工程质量隐患, 还容易引发安全事故。

1.4 设备及技术不到位

建筑工程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的重点项目, 在历史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施工技术体系。现代建筑工程由于对施工质量要求高, 因而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也有直接的要求。如果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或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 很容易在施工中由于操作错误和失误, 影响工程施工质量, 并引发安全事故。确保施工人员符合技术要求是施工单位的重点工作之一, 也是施工管理工作的工作重点。设备和技术管理工作不到位, 施工中使用故障设备、被污染的材料或施工技术不足, 在建设项目施工中也比较常见。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策略

2.1 提高现场安全管理力度

安全生产一直是现场管理工作的重点, 如果安全管理工作不足, 会给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造成极大影响。为了提高安全管理工作质量, 首先要求项目领导和决策层提高对安全生产的重视, 并积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技术培训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得到落实, 并提高参建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其次, 要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的专业素养, 让现场管理人员能够随时监督安全生产规范的落实情况, 并对参建员工及时开展现场安全教育, 提高所有参建员工的安全意识。最后, 要设计科学合理的安全章程, 保证安全章程与工程建设实践相结合, 并严格落实安全管理章程, 对违反章程的人员快速指出并纠正其错误。

2.2 提高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工作质量

建筑工程需要消耗大量的建设材料, 通过技术手段将建设材料组合到一起, 最终完成项目建设。如果有问题的材料被应用于施工, 必然会给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带来影响。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还要提高材料质量管理工作质量。首先, 材料采购阶段要选择质量达标的优质材料, 并做好供应商资质审核。其次, 施工材料进场前要对材料的生产日期、合格证书等证明文件进行细致检查, 并抽查材料质量, 对不合格的材料拒绝进场。最后, 进场材料要确保储存条件符合要求, 并在材料储存期间做好储存管理工作, 避免材料在储存中受到污染或变质。除此之外, 还要根据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采取适合的材料运输手段, 避免施工材料在运输过程中受到过度磕碰, 或在运输中质量发生变化。提高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工作质量, 不仅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 还能够最大化的避免材料的损坏与浪费, 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2.3 建立健全现场施工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系统设立的过程中, 要确立工程内部审查和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 实行合理的施工质量审查, 针对工程施工质量系统的开展提出科学的评估, 针对不符合标准的问题要实时要求整改, 且启动预防手段, 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系统日臻完善。另外, 对达不到要求的原材料实行禁止, 防止其进入工程施工现场。最后, 针对建筑原材料的质量实行细致监管, 定期抽样检验, 保证建筑原材料的质量达标。

2.4 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后期管理

建筑工程的后期项目数量多, 并且需要多工种共同参与施工。为了保证后期工程能够保质保量的如期完成, 后期现场管理工作值得重视。在工程后期现场管理中, 最重要的就是对不同专业、不同工种施工秩序的组织与安排, 按照各工种的衔接关系和施工需要合理的对施工秩序进行设计与管理。在后期管理中尤其要加强对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的管理力度, 确保后期电气工程、暖通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能够达到设计标准, 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

3 总结

综上所述, 虽然我国现阶段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但提高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质量, 已经是全行业的共识。相信随着管理技术和经验水平的不断提高, 国内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水平必然得到进一步提高, 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吴金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策略及运行方式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10) .

上一篇:压脂技术下一篇:古希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