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运行(精选10篇)
计量运行 篇1
要保证计量装置的准确性,就必须保证电度表的正确接线。电度表的接线是指电度表连同测量用互感器与被测电路间的连接关系。电度表的接线方式有多种多样,它是由被测电路(单相、三相三线、三相四线等)、测量对象(有功或无功电能)以及选用的电度表或互感器等多种情况决定的,不管选择哪种接线方式,都必须保证接线的正确性。
对于任何一种接线,均应注意:电流线圈均应串入火线,且电流、电压线圈同名端均应于电源端的火线相连;电流互感器均应按减极性连接;电压互感器熔断器应只装在其一次侧。同时,还必须注意:应按照正相序接线。
在进行电度表接线时,单相电度表接线错误较少,且容易被发现和改正。而三相三线电度表的接线易错,不易发现,且错误后影响较大。
新安装和更换互感器后的电度表都必须在不带电的情况下检查接线。检查的内容应包括:互感器的变比极性试验、三相电压互感器接线组别试验、二次线导通、连接及端子标志的核对等。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检查判断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相位伏安表是检查接线的最好仪器,对电压回路测量时,如有两次读数为0,只有一次为100V,说明互感器二次侧有一个保险或导线断了;若为100V的Uab,那就说明二次C相断线了;若Uac为100V,则是B相断线,若Ubc为100V,则是A相断线了。不论互感器是V/V或Y/Y形接线,这个结论是正确的,电压互感器的一次侧也可能有断保险或断线情况。对于两台单相互感器接成V/V形的互感器组来说:若A相或C相断线时,则二次侧测电压时,必有一个电压为0,其余两个电压为100V,若B相断保险,则二次侧测电压Uac为100V,另外两个与B相有关的电压为50V。对于三只单相电压互感器接成星形的三相互感器组来说,若一次侧C相断保险,则二次侧测电压Uab为100V。与C相有关的另外两个电压各为。对于两只单相电压互感器接成V形的互感器组来说,若一次和二次的任一个线圈极性反接,则二次电压Uab和Ucb必为100V, Uac则为173V。对于三只单相互感器组成的星形互感器组来说,若B相线圈反接,则与此相关的线电压Uab和Ucb为57.7V,而Uca则仍为100V。同理,若A相电压线圈反接,则Ubc为100V,其余两个电压为57.7V;若C相电压线圈反接,则Uab为100V。
2)利用相序表检查相序。正相序对于电度表特别是对无功电度的正确计量有直接关系。反相序,对有功计量会产生附加误差。
3)电流回路的接线检查。一是为判断两元件三相三线有功电度表电流回路有无断线或短路。可依次断开A相和C相电压端子的引线,如果圆盘继续旋转,说明接线正确,无断线或短路;如果断开A相电压端子引线后圆盘不转,说明C相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有断线或短路;如果断开C相电压端子引线后圆盘不转,说明A相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有断线或短路。采用上述方法应注意,当负载功率因数为0.5时,A相元件正常情况下就无转矩(圆盘不转)。为防止误判断,可在断开C相电压的同时,用C相电压代替A相电压,若圆盘仍不转,则说明A相电流回路有断线或短路;若圆盘有明显反转,则说明A相电流回路无断线或短路。二是极性反接的判断。a.不完全星形接线,C相电流互感器极性反接时接线图和相量图,Ib=-(Ia-Ib)=Ic-Ia,故Ib=姨3 Ia或Ib=姨3 Ic。若用电流表分别测量电流,当测得B相电流比其它两相电流约大3倍时,则说明有一组电流互感器极性接反了。b.完全星形接线。C相电流互感器极性反接时接线图和相量图,中线电流In=Ia+Ib+(-Ic)=-2Ic。所以,当用电流表分别测量电流Ia、Ib、Ic和In,若测得中线电流IN比三相相电流约大2倍时,则说明有一组电流互感器极性接反了。应指出,当两组(或三组)电流互感器极性全部反接,则只用测电流法是无法判断的,那时,只有用六角星形图法去判断了。三是有否接地的判断。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是否有安全接地,可用电压表检查。为进一步判断接地是否正确,则可用电流表检查。
4)利用终端采集功能进行进行直观检查。用电管理终端是采用32位LPC2214和RISC嵌入式软硬件平台,基于先进的GPRS/CD-MA移动通信技术,是集高可靠性负荷管理、高精度电能计量等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终端产品。除了具备传统的远程抄表等功能外,还具备了负荷管理、交流采样、防窃电监测及主动上报告警等功能。实时监测用户用电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电网谐波提供状态如过压、欠压、缺相、断相、超负荷、电流不平衡、电流反极性、电压逆相序、差动等告警信息和最大需量及发生时间,能有效判断错误接线的发生。
除以上方法外,我们还可以用实负载比较法、力矩法、相量图法(六角图法)等方法检查接线情况。
计量运行 篇2
作者:衡水武强供电公司 郭桂荷
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建设“一强三优”供电企业,搞好优质服务,做好需求侧管理越来越得到领导的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和企业生产、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电能计量装臵是一杆秤,它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的利益,也关系着广大电力客户的利益,确保电能计量的公平、公正、准确,维护企业和客户双方的利益是电能计量工作的主题。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在县级供电企业计量管理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对电能计量装臵的安装及运行维护进行浅显的论述。
关键词:电能计量装臵 配臵安装 运行维护
一、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和安装
电能计量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和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电能计量管理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关系着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关系电力企业的形象,更直接关系着电力客户的切身利益,如何更好的做到公正、准确的计量呢?我认为,首先做到电能计量装臵的合理配臵和正确安装。
1.电能计量装臵合理配臵
电能计量装臵包括电能表、计量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及其二次回路、远程集中抄表装臵、电能计量箱以及配合使用的失压计时器等。做到计量装臵的合理配臵,要根据《电能
技术管理规程》(DL/T448-2000)及用电营业方面的有关管理规定,结合报装客户的用电负荷、用电量、用电性质及其重要程度,确定客户计量装臵的属于哪类,确定了客户计量装臵类别以后,要进一步确定计量装臵的接线方式,再配臵相应准确度等级的电能表和互感器,确定计量装臵的安装地点合理地进行安装。
(1)电能计量装臵的分类原则:
Ⅰ类电能计量装臵。月平均电量5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10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计量点的电能计量装臵。
Ⅱ类电能计量装臵。月平均电量10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2000KVA及以上的高压计费用户的电能计量装臵。
Ⅲ类电能计量装臵。月平均电量10万KWH及以上或变压器容量为315KVA及以上的计费用户的电能计量装臵。
Ⅳ类电能计量装臵。负荷容量为315KVA以下的计费用户及供电企业内部经济技术指标分析、考核用的电能计量装臵。
Ⅴ类电能计量装臵。单相供电的电力用户计费用电能计量装臵。
(2)计量装臵的接线方式
1)接入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电能计量装臵应采用三相三线有功、无功电能表;接入非中性点绝缘系统的电能计量装臵应采用三相四线电能表或3只单相电能表。
2)低压供电,负荷电流在50A以下时宜采用直入式电能表,负荷电流在50A以上时,宜采用经电流互感器接入式的接线方式。
3)接入中性点绝缘系统的三台电压互感器,35KV及以上宜接Y/Y方式接线。35KV以下的宜采用V/V方式接线。接入非中性点绝缘系统三台电压互感器,宜采用Y0/Y0方式接线。其一次侧接地方式和系统接地方式相一致。
4)对三相三线接线的电能计量装臵,其两台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与电能表之间宜采用四线连接;对三相四线制接线的电能计量装臵,其三台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与电能表之间宜采用六线连接。
(3)电能表、互感器准确度等级要求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Ⅰ类计费用计量装臵,应不大于额定二次电压的0.2%;其它计量装臵,应不大于额定二次电压的0.5%。
(4)计量装臵安装地点的确定
1)电能计量装臵原则上应装在供电设施与受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如产权分界处不适宜装表的,对专线供电的高压用户,可在供电变压器出口装表计量;对公用线路供电的高压用户,可在受电装臵的低压侧计量。
2)县级供电公司对用户不同的受电点和不同类别的用电分别安装计量装臵。
3)客户应保证计量装臵安装地点所有权属于自己或已与第三人协商一致。
以上内容对计量装臵的合理配臵和安装做了具体要求,但是,我发现在实际工作中计量装臵配臵和安装中还存着很多问题。首先,关于电能表的配臵问题,按照技术要求Ⅱ类计量装臵应该配臵的电能表是0.2S或0.5S,而我所了解到得县级供电公司以前安装的此类用户的电能表多是1.0级的,我公司范围内此类用户很少,在此暂且不做讨论。按要求Ⅲ类计量装臵应该配臵1.0级的有功表,而实际中使用有很多计量装臵在用三块2.0级的电能表替代三相四线表,虽然说用单相表代替三相四线表完全可以,但是我认为这样用2.0的电表,无意中就降低了等级,不符合计量装臵安装的技术要求,同时,在使用中降低了准确度,不能保证准确计量电量,对供电公司和客户的利益无法保证。另外,由于2.0级电表应该是做单相供电用表,其制造工艺和精度根本比不上1.0或0.5S级的有功表,所以
我建议在选择计量装臵的时候,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选择和合理配臵,这样,既合理又避免以后出现计量不准的问题和客户发生纠纷。例如,几年前,我遇到一个高压计量客户,安装的电能表是DD862-4 2.0级的三块单相表,运行4年后进行检定,在功率因数1.0时,检定结果分别是:Imax=2.0%, Imax=1.8%, Imax=1.4%,该用户400KVA的变压器经常在320KW负载下运行,配臵高压计量的电流互感器变比是15/5,按计算400KVA变压器需要配臵25/5或30/5的电流互感器,配臵15/5的电流互感器,320KW负荷的时候电流互感器是大于额定电流1.23倍运行,容易造成误差。这种情况我认为,虽然电表没有超过误差正负2%,但是,配臵计量装臵配臵的电表不符合要求。因为表计配臵是电力方,安装也是电力方,用户并不熟悉规程,完全委托电力方了,所以,用户完全可以依此要求电力局退其超差电量。由此可见,计量装臵的配臵和安装一定要按符合规程要求,一定要层层把关,不出疏漏。
二、电能计量装置的运行维护
仍就上面问题谈计量装臵的运行维护,客户的电能表按计量装臵分类是Ⅲ类,按照计量装臵检定标准,其电能表至少每年现场校验一次,轮换周期是三年,可是,这个客户的计量表计,电力部门在其运行4年后,没有现场校验过,也未轮换送检过。由此可见,在县级供电企业营销管理和计量管理中存在着问题,一方面是管理不到位问题,另一方面是技术和设备落
后的问题。面对不断发展的经济,客户对电力需求不断增长,法律和维权意识也逐渐增强,电力企业对计量管理一定高度重视,它不仅仅关系电力企业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在电力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计量这杆秤一定要有定盘星。首先,要在计量人员的素质上下功夫,抓好业务技术学习培训,培养打造一支业务过硬,技术过硬的计量员工队伍;其次是做好周期检定计划和轮换与抽检计划,严格按照计划落实;再就是,做好计量装臵的现场巡视检查,通过检查可以及早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科技的不断发展,先进的技术逐渐推广,预付费电能表和远程抄表的推广,计量装臵的运行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需要计量管理人员不断学习业务技能,苦练内功。
计量运行 篇3
关键词:电能计量;仓储检定;运行一体化;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TM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3-0155-02
1 总体思路
综合运用信息、条码等技术,构建以网络为平台,以电子工作任务单为管理手段的电能计量业务网络化管理模式,实现市级电能计量资产集中仓储管理、统一检定、统一配送的目标。
2 实现的功能
2.1 计量资产集中仓储、配送管理
2.1.1 计量资产统一归属分公司管理。综合运用信息、条码及资产定位技术,实现库存量化实时管理,做到库存清晰,状态可视、周转高效;实现分公司范围内计量资产统一调配、统一管理,提高计量资产利用率,实现低库存、集约化、精细化计量资产管理。
2.1.2 分级仓储管理。设立两级资产库房,分公司计量所资产库为一级库,县公司装表接电班资产库为二级库。
2.1.3 计量资产统一配送管理。以条码为纽带,以网络为平台,以电子工作任务单为主要管理手段,实现计量资产需求计划和配送计划的上传下达,以及资产的配送交接管理。
2.1.4 计量器具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计量器具从招标采购、验收入库、检定、安装运行、周期轮换、淘汰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2 计量器具检定统一模式、自动行程管理
针对电能计量检定生产工作涉及的标准设备种类多,检定环节多、工序多、业务量大、数据量大等特点,以网络为平台,利用系统集成原理和采用与设备无关性技术,统一接口和通讯驱动,实现检定设备统一化管理、检定流程固化管理、检定业务分层管理、检定数据集中管理,达到检定方案统一、操作方法统一、过程控制统一、检定报告格式统一,最大限度减少分散检定带来的管理难度大、资源消耗大、规范性差等人为因素对检定过程和结果的干扰,达到计量检定规范化、标准化和流程化的管理目的,提高检定效率和检定质量。
2.3 变电站运行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自动化及计量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3.1 运行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自动化。建立电子化的变电站计量装置运行技术档案,严格按照国家规程规范的要求自动生成周检轮换计划和现场检测计划并提醒执行,对现场运行计量装置检测数据实现自动管理。
2.3.2 计量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结合电子化的变电站计量装置运行技术档案,实现从建立计量点运行台账、计量点投运、周期轮换、故障处理、现场误差校验到计量点拆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4 展示功能
主要实现在客户委托检定或有争议时,将检定依据、检定方案以及检定实时数据通过开放的大屏幕全程展示给客户,展示咸阳地电“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企业形象。运用数字分析技术,将资产库房中各个状态区的仓储数量以柱状图或折线图的方式定时在大屏幕上滚动显示,及时提醒超周期仓储、存量下限警告等信息,降低仓储,提高周转效率和集约化管理水平。
3 建设规模
3.1 硬件
一级库:市级供电企业电能计量资产库房容量按满足各公司一个季度表计用量设计建设。
单相电能表和低压电流互感器库房,因器具用量大,周转快,拟采用经济高效的流利货架存储,流利货架库房采用周转箱为承载器,利用货物自身重量自动运输、能够实现“先进先出”,防止计量资产的超期积压。流利货架可实现定置存放,存放方式按照“计量器具—箱(周装箱)-层(周装箱的放置层次)-架(流利货架)”的模式,将资产以周转箱为单位存放,通过周转箱条码和计量器具条码,实现以表查箱、以箱查表的准确定位。配备自动液压升降取货车,仪表手推车等辅助设施。
三相电能表库房,因器具准确度等级高且单只价值高,拟采用安全可靠的密集柜存储,可实现自动定位存、取,并具备对电能表的充电功能,密封好,能有效实现防盗、防尘等功能,符合电能表计量管理规程要求。
3.2 二级库
各县公司电能计量资产库房可参照市级资产库标准,结合现有实际,实现安全存储,便于统一配送出入库管理,满足生产需求即可。
软件。采用集中式控制管理与分布式具体应用相结合的模式,在市级计量中心搭建集资产检定、仓储配送、和运行管理为一体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对一级库和所辖二级库,实现计量资产集中仓储、配送管理;计量器具检定统一模式、自动行程管理;变电站运行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自动化及计量点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后期可与集团公司新营销系统对接,实现客户基本用电信息及计量检测数据的共享。
4 结语
计量运行 篇4
1 电能计量器装置及配置
电力工作的超负荷状态目前已经非常地严重, 这就要求我们要能合理的正确使用电能计量器, 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为电能的输送工作提供很好的保障。电能计量器包括很多装置, 例如电能表, 电流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等。我们就几种最主要的电能计量器进行讨论它们的结构, 工作原理及注意的事项。
1.1 电能表
电能表的安装和使用是很复杂的, 它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在安装时, 工作人员应该注意在每个关口应该安装两个一模一样包括规格, 型号等方面都相同的电能表, 其中一个作为主表, 另外一个作为附表。另外电能表的配置还需要有一个工作的备用电源, 这样当发生停电或者其他的事故时, 不会影响工作人员抄表和其他的工作进行。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电能表的工作电流的设置, 切记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不是可以随意设置的, 要根据电流互感器的二次额定电流来进行选择, 规定电能表的标定电流一定不能够大于电流互感器二次额定电流的数值, 否则在电能输送是将会引发故障导致严重地后果。
1.2 电流互感器
为了保证电流互感器的准确性, 我们工作人员还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电流互感器的额定电流要设置的不能过大但也不能过小, 否则都将会影响其正常的工作。不同种类的电流互感器不能够混在一起使用, 因为不同种电流互感器的工作电流的范围不一样, 一起使用会因为电流的变化范围不同而导致电流的测量值不准确。对于人们生活中使用的电流互感器应该配备为专门的用户使用类型的规格。
1.3 电压互感器
对于电压互感器的使用, 其规格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110kv及以下的应选用呈容式的电磁行电压互感器, 其他的根据需要采用不同式样的电压互感器。根据相关的规定应该使用具有计量, 测量, 保护和剩余绕组的电压互感器。其二次负荷的额定电流应该设置好范围切记不能过小, 因为太小的额定电流不能保证它工作时的质量问题。另外根据不同工作的需要对相应的电压互感器应该给与不同的设定, 可以利用相关这方面的人员对你企业或者工厂的工作情况检查并设定最合适的电压互感器。
2 电能计量器的相关运行管理
知道了几种电能计量装置的相关内容后, 我们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那就是电能计量装置的工作运行管理。因为电能计量器的工作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它的运行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2.1 定期的检查及更换数据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保证其在在客户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有必要性的。这样就要求我们在工作过程中注意一些问题, 例如, 在工作时每次进行抄查了表上的数据后应该注意把表上的数据及时的进行清零。这样方便我们工作人员和客户之间以后工作的信任也方便工作人员以后的工作进行。对于各类电能计量装置来说因为电能输送工作的繁重, 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注意要派检修人员定期的对这些设备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其有破旧或存在危险的可能性, 应该吧及时的进行更换, 这样能有效的避免因为设备的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危险事件。另外, 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 对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只有工作时测量的数据更加准确了才能树立好的形象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里。
2.2 值班巡查
相关领导人员应该安排各个员工轮流的进行工作的巡查, 这样能保证及时的发现电能输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解决。可以减少事故所带来的一大笔经济损失。
2.3 能力的提高
对于电力的问题解决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 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这就要求领导们要注意对于持证上岗的员工们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定期的对它们进行考核, 以确定他们对工作流程的熟悉和应对突发事件时该如何处理的能力。面对科技的快速发展, 我们还要注意要与国际相接轨, 要随时关注国际上的最新动态, 当发现有最新的设备时应该以其价格看是不是可以进行更换。如果发现的更前沿的科技或者操作, 我们要立即去学习并传授给下面的员工, 这样才能保证我们下面的工作进行得更加的顺利。
3 注意问题
再好的设备也需要大家共同的管理和保护, 所以国家应该建立相关的法律条文, 对于随意破坏电能计量装置的人员一旦发现, 应该给与严厉的处罚。还要注意加强人们对电能计量装置的使用方面的知识以防止错误的操作引发严重的事故。对于员工们的工作, 相关领导应该制定工作流程表以方便对员工们工作的管理。
4 结语
综上, 本文主要就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和运行管理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大致介绍了它的工作情况和一些注意事项。但是为了这方面工作的进行, 还需要我们互相的进行监督, 无论是对我们自己还是相关工作人员。总之, 对于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和运行管理的工作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孙永钢.浅析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及运行管理[J].科技探索, 2010 (5) .
[2]黄莉.电能计量的运行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计量运行 篇5
关键词:沉降罐 分离器脱水 高效运行
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码:1674-3520(2014)-02-00192-01
一、HXS型油气水三相分离器使用的背景
对油气水混合物的预处理,采油三厂多年来一直采用端点加药、管道破乳、大罐溢流沉降脱水工艺模式。但经过长期的运行发现,大罐溢流沉降脱水具有占地面积大、一次性投资大、油品蒸发损耗大等诸多弊端。2008年吴起油区首次采用HXS型高效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它具有脱水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投资少等特点,保证采出水处理后水质合格,完全达到了国家要求的污水回注指标,并有效降低了原油处理成本。随着油田大规模开发的需要,作为一个集输技师,现就吴起作业区靖四联站三相分离器现场独立计量平稳分离运行的创新方法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提升全厂地面工艺水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三相分离器投运的必然性
端点加药——管道破乳——大罐溢流沉降脱水工艺模式,但该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由于沉降罐投运时间较长,罐内加热盘管长期浸泡在污水中,腐蚀破损严重,维护频繁,影响了联合站的正常运行;
(二)是污水在沉降罐内停留时间长,污水中细菌繁殖较快,加剧了对下游水源的污染和污水处理设备的腐蚀;
(三)是由于沉降罐脱水为开式流程,油气蒸发损耗量较大;
(四)是我厂井区生产的原油中常含有大量伴生气或溶解气,气液混合物进入沉降罐内会对罐内油水混合物进行搅拌,同时油气水不均匀液流对沉降罐冲击,使沉降罐的液流不平稳;
(五)部分油区原油内有毒气体含量较大,气液混合物进入沉降罐内气液分离,气体从沉降罐内排出对储罐、人体的伤害较大。因此为了合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根据吴起油区低压低渗的特点,以及作业区进入中后期发展阶段,注水强驱技术的大规模应用, 在吴起作业区靖四联应用HXS型油气水三相分离器,成功应用后达到了井区伴生气的回收和原油脱水的目的,为进一步提升全厂地面工艺水平奠定了基础。
三、HXS型三相分离器介绍
HXS型油气水三相分离器主要由筒体、填料、静态搅拌器、自力式压力调节器、浮子液面调节阀、安全阀、压力表、阀门、液位自动采集显示仪等构成。
采用油水界面检测仪检测油水界面,通过电动调节阀控制油水界面高度,实现了油水界面的稳定性和可调性,确保分离器在理想状态下工作,保证了油水分离效果。
吴起作业区靖四联合站内1#、2#、3#HXS3.0*12.4-0.6-Y三相分离器于2008年11月投用,肩负着站内产进原油油气水三相分离任务。上游来液经加热后进入三相分离器处理,两台三相分离器并联运行,平均日处理量约1630m?,属满负荷运行,处理后原油平均含水在0.03%,直接进入净化油罐外输,所脱污水含油在30mg/l以下。
四、HXS型三相分离器脱水工艺的特点
HXS三相分离器脱水工艺模式与传统沉降罐脱水工艺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脱水效果好。三相分离器脱水时首先除去了油中大部分气体,减少了气体对液体的扰动,有利于油水分离,提高了脱水质量。原油脱水率一般达99%以上。经一次脱水后的原油可达净化原油标准0.5%以下,重质原油1%以下。
(二)自动化程度高。三相分离器采用了配套检测、控制、记录、报警等仪器仪表,可实现压力、界面和油、水液面自动控制与超限报警,自动计量记录和自控,数据远传等,达到无人值守。
(三)简化了工艺流程。原脱气脱水流程需二段甚至三段四段流程,设备多,流程复杂。而采用高效三相分离器后,用一段流程、一台设备顶替了以前的多段流程和多台设备。其容积负荷为传统脱水设备的6~8倍。
(四)运行费用低。三相分离器体积小,加热所需能耗少,结构紧凑,生产维护方便简单,降低了日常运行费用。
(五)工艺流程密闭。原脱气脱水流程需二段甚至三段四段流程,设备多,流程复杂。而采用高效三相分离器后,用一段流程、一台设备顶替了以前的多段流程和多台设备。采用三相分离器脱水,工艺流程由开式流程变为密闭流程,大大减少了油品的蒸发损耗,降低了站内油气污染,消减了安全隐患。
(六)投资少。HXS三相分离器比相同处理量的沉降罐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施工期短,移动灵活方便,在平地紧缺的黄土高原上优势明显。由于节省了大量的设备、简化了流程和节省了占地,与旧工艺相比,一般能节省投资20%~50%,同时降低了原油净化处理能耗。
五、HXS型三相分离器高效运行所需要的条件
(一)平稳进液,上游连续、平稳输油,保證瞬时进液波动量在设计量的15%以内;(二)高效破乳,加药浓度控制在150~200ppm,效果较好;(三)运行温度,三相分离器要求的运行温度较高,一般在40~50℃间;(四)运行压力,保证操作压力在0.13~0.3MPa之间[1]。
六、常规流程运行弊端及改进方法
运行弊端: (一)每具三相分离器来液分流不均。(二)油品不一,对设备结垢腐蚀损坏严重。(三)目视化不清,靠阀门控制,有可能造成进液紊乱,出液不均匀。
改进方法:(一)三相分离器前端新增流量计,对每具设备的进液量进行监控调整,使其分液均匀,进液平稳,可实现独立计量平稳运行。(二)上游阻垢剂、过滤器等,减少设备结垢腐蚀等现象。(三)对每具设备来液瞬时流量监控更为直观、科学,不用采取人为经验所造成的不准确性。
七、使用效果及评价
计量运行 篇6
实行集中供热是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利用热电厂作为热源,通过中间换热站进行换热然后送到用户用以采暖的供热方式成为目前集中供热的主要趋势。因此,对换热站的运行调节的研究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换热站的调节
在计量供热系统中,由于换热站的换热面积不变,当系统中某个用户调节流量后,二次网的流量发生变化,但一次网的流量、供水温度并没有发生变化。这样,二次网的供水温度就要随之发生变化。当二次网的供水温度发生变化后,对于那些没有进行调节的用户,虽然散热器流量没有发生变化,其室内温度也要发生变化。所以,应保证二次网供水温度只与室外温度有关,而不随用户调节流量有所改变。对于二次网供水温度的调节,可通过调节一次网的流量或者是一次网的供回水温差来实现,而调节阀是由现场控制器来控制的。现场控制器根据采集系统采集的用户采暖状况及室外温度的变化进行热量平衡的计算给出一次网供水流量,并通过变频泵进行流量的调节。二次网的控制原理见图1:
二次网的调节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对换热器来说,二次网流量的改变对对数平均温差△tm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换热器的换热系数影响较大。对于管内湍流换热系数来讲有:
加热流体时n=0.4,冷却流体时n=0.3。
可以看出,在湍流区对流换热系数与速度的0.8次方成正比,流速的改变对传热系数的大小影响较大。当室外温度发生变化,各用户必然通过室内调节阀进行流量的调整。当室外温度降低时,各用户根据需要将调节阀开度开大,导致整个二次网流量增加,这时流速的增加使得换热器的对流换热系数增加,有利于系统的热交换,但是此时由于流量的增加,现场控制器必然对循环泵进行开度控制,增大循环泵的流量,所以循环泵能耗将增加;反过来,如果室外温度升高,各用户将根据需要调节流量,导致二次网循环流量减小,换热器中的对流换热系数减小,恶化换热效果,但此时循环泵流量小,耗功率下降。为了保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必须保证二次网的循环流量在一定的范围内。也就是说,二次网流量存在一个最小流量值。二次网现场控制器的程序框图见图2。
2 工程应用
某市东方小区建筑面积6.780万,其中外墙类型有370mm红砖墙、370mm清水砖墙和加气混凝土预制板,窗户类型为塑钢窗,窗墙比约为0.3。两台BBR-0.8换热器为其提供热源。循环泵为kql100-160, G=100, H=32, P=15三台。进行技术改造前该站供热量见表1:
经过技术改造后供热量见表2。通过表2可以看出,经过技术改造后该换热站耗热量得到极大改善。图3给出技术改造后典型用户室内温度的变化,可以看出,进行换热站技术改造后能够满足用户需要。
3 结论
计量运行 篇7
计量供热系统中,用户的主动调节导致热源无法控制和预知供热量的变化[1],供热调节的主体不再只是热源,而是热用户与热源共同调节。针对用户的主动调节,热源的调节需既能满足用户热量的可调性,又能减少系统运行能耗。
文中提出以质量并调方式确定供水温度,流量作适应性调节的主动质量并调-被动量调节的综合调节方式,以某小区二次网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调节方式作用下供热参数变化的特征,最后对比了该种调节方式和传统质调节方式的二次网水泵电耗。
1 二次网运行调节模型的建立
1.1 二次网热平衡方程的修正
在集中供热系统的实际设计过程中,通常对单位面积热指标的选择和散热器散热面积有一定的保留性,与实际热指标、实际需要散热面积相比,均有所偏大[2]。因此,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考虑对两者的修正,令α和β分别为热指标修正系数和散热面积修正系数,其定义式为:
式中:q、q'—分别为实际热指标和设计热指标,W/m2;
F、F'—分别为实际需要散热面积和设计散热面积,m2。
考虑了2种修正方式后,得到的系统热平衡方程为:
式中:tn、tn'—分别为室内设定温度、室内计算温度,℃;
tw、t'w—分别为实际室外温度、设计室外计算温度,℃;
tg、t'g—分别为二次网供水温度和设计供水温度,℃;
th、t'h—二次网回水温度和设计回水温度,℃;
b—散热器常数,文中取b=0.3;
—二次网相对流量;
Δtm、Δt'm—分别为散热器平均温差和设计平均温差,℃。
以对数平均温差方式给出:
式中:tn—用户设定室温,℃。
计量供热系统中,由于用户个体调节的差异性所在,用户之间的tn不同,对二次管网而言不能根据式(3)来直接建立调节模型,但是可以按用户对tn的不同要求对用户进行分类,热平衡方程对于每一类的热用户是成立的,由这些局部热平衡方程最终构成二次网的热平衡方程组,配合相应的调节方式即可对管网的供热参数进行求解。
设二次网系统中,共有k种类型热用户,那么二次网与各类用户之间,总有以下关系成立:
1)热源一定时,二次网的供水温度唯一,即所有用户供水温度相同;
2)循环水质量守恒。二次网总流量等于各类用户的流量之和;
3)循环水能量守恒。二次网的回水热量等于各类用户回水热量之和;
4)室温稳定时,用户的散热器散热量、二次网供热量和用户热负荷三者平衡相等。
基于以上关系,可以得到二次网与各类用户的供热参数之间关系有:
以上就是二次网的热平衡方程组。下角标i表示第i类热用户相应的供热参数。对于此方程组,未知量个数仍多于方程个数,因此,需要调节方式对其进行条件补充才能进一步求解。
1.2 调节方式的选择
计量供热系统中,用户是利用温控阀的量调节来实现室温控制,因此对于二次网而言,不宜对流量进行主动调节,应根据用户所需的实际流量进行适应性调节,既能减小用户节流所消耗的水泵扬程,又可保证用户的可调性。当tw变化时,用户的量调节方式对负荷的变化只能起一定的调节作用,考虑到tw是对所有用户均产生影响,二次网应该采取相应的调节方式来应对tw变化所产生的负荷波动。采用质量并调的方式,使二次网流量随负荷的减小而减小,从而减少水泵电耗。
综合以上两点,采用在质量并调的基础上,配合适应性量调节的质量综合调节方式。
对于质量并调方式参数的选取,采用流量与温差按比例分摊热负荷的方式来确定。对于管网供热而言,始终有:
式中:—相对供热量;
—相对供热温差。
方程两边同时取对数,则有:
令:
其中,n为流量调节优化系数,物理意义是流量调节占供热量调节的份额。根据其定义式,则有:
补充了式(13)后,与式(5)~式(9)联立,构成了二次网的主动质量并调-被动量调节的调节模型。经过对二次网的热用户进行分类统计后,确定各类别用户的设定室温tni,模型即可求解。
2 模型的求解
首先利用质量并调的方式对供水温度进行求解。将式(13)代入方程(3)右侧等式,可得:
其中,
与式(14)代入方程(3)左侧等式,即可求解供水温度tg:
其中,
求解出供水温度后,将其代入方程(9)中,可得回水温度thi的隐方程。对于该隐方程无法进一步求解其解析解,采用牛顿迭代法[3]即可求解其数值解。计算出各个回水温度thi后,根据式(3)左侧和右侧构成的方程,可求解
至此,二次网各类用户的供热参数全部求解完成,下面求解二次网管网参数。将方程(6)和方程(7)写成相对流量的方式。对二次管网的相对流量G珚有:
式中:Gi、G'i—分别为第i类用户的实际流量、设计流量,kg/h。
令,分子分母同时乘以供回i=1水温差,则变成热负荷的比。此时,管网的总相对流量G珚与总回水温度th有:
将各类用户的回水温度和相对流量代入后,管网的相对流量和回水温度即可得出。
对于n的取值问题,需从水力工况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分户计量供热系统,室内的自然作用压差不可忽略[4],因此,用户的循环作用压力由水泵的机械循环压头Δpb和自然循环压头Δpz,则相对作用压头:
理想的调节特性必然是每个用户的作用压差均相同,但是由于计量供热系统用户的调节特点,必然导致调节用户与未调节用户的作用压差不相同,理想的调节特性只能是保证未调节用户的作用压差相同。为此,先分析自然循环作用力对用户的影响,然后根据自然作用压差的特性来调整强制循环作用压差。作用于用户的自然作用压力主要是由于供回水水温的不同而造成密度不同,进而形成自然作用力,写成相对作用压差时有:
式中:g—重力加速度,m/s2;
ρg、ρh—分别为实际供回水密度,kg/m3;
ρ'g、ρh'—分别为在相应设计温度时的供回水密度,kg/m3;
h—用户所在高度,m。
可见,对于任意用户的相对自然循环压差与高度无关,仅与回水干管末端回水温度有关。
因此,用户的相对自然循环压差均有:
要保证未调节的相对作用压差相等,即:
根据比例的性质,若:
只有当机械循环作用压力相同比例变化时,才有:
此时,总相对压差也有:
一定误差范围内,在全部供暖水温区间,水的密度与温度可近似视为线性关系,对式(26)有:
根据前面的分析,对于热用户,均有平衡方程
即:
对于同类用户,其相对流量珚G必然相等,即:
式中:S—室内采暖系统阻力数,Pa/(m3/h)2。
写成相对压差的形式:
对未调节用户而言,珔S=1,因此:
代入后,解得:
当式(34)成立时,未调节用户的总压差相同,此时的n值为二次网的最佳流量优化系数。
3 实例分析
北京某新建小区采用间连式计量供热系统,二次网供回水设计温度为85℃/60℃,室内设计温度20℃。室外计算温度-9℃。在用户预交采暖费的同时,对用户的室内温度设定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结果统计归类后,小区用户的调节习惯主要由以下5种构成:
1)全天设定室温为20℃,占全部用户比例约为43.7%;
2)全天设定室温为18℃,所占比例为21.2%;
3)白天上班设定值班,晚上下班设定20℃,即8:00~18:00设定8℃,其余时间设定为20℃,所占比例18.1%;
4)白天上班设定值班,晚上下班设定18℃,即8:00~18:00设定8℃,其余时间设定为18℃,所占比例16.4%;
5)刚装修后,有对房子及家具防潮需求,设定全天室温10℃,约占比例0.6%。
根据以上的用户分类,采用网流量优化系数为1/3的主动质量并调-被动量调节方式,考虑到负荷与散热面积的保守设计,取负荷修正系数为1.02,散热面积修正系数1.05,据此,计算可得相应的调节参数,如表1所示。
从用户调节规律中可以得知,由于第3、4类用户的分时段调节作用,即使相同的室外温度,不同时段的部分供热参数也有所不同(见图1)。从图1可以得知的白天和夜间的供水温度一致,这是因为在模型建立过程中,供水温度的确定只与室外温度有关,而与用户是否调节无关,所以即使夜间用户进行调节,供水温度并不受其影响。对于回水温度和相对流量而言,用户的调节将引起这些参数的改变。白天时段,这两类用户主要以值班状态运行,其特点是低流量、低回水温度;夜间时段,由于用户的设定调节,运行参数由8℃状态转变为18℃、20℃状态。调节前后,此类用户的流量与回水温度均发生了较大改变,且此类用户所占总用户数量比例较大,调节引起了二次网流量与回水温度的改变。因此,用户的调节是这两个供热参数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热源应根据这类用户的调节规律提前改变相应的供热参数,以便满足这类用户的用热需要。
4 不同调节方式的二次网循环水泵电耗对比
为了量化分析采用主动质量并调-被动量调节方式的节能性,对采用该调节方式后的二次网循环水泵电耗进行计算,同时为了突出比较这种调节方式的节能性,对该小区一直沿用的质调节方式进行计算。
对于循环水泵而言,水泵的功率、电耗量与相对流量的关系。
式中:τ—某一室外温度延续时间,h;
P'—水泵设计运行功率,k W;
np、nm—分别为水泵调速前后的转速,r/min。
当系统采用质调节时,只改变系统的供水温度来适应负荷的变化,水泵则恒定转速运转。因此,水泵始终以设计运行工况运行,其功率为P';当采用主动质量并调-被动量调节时,将相应的相对流量代入式(35)中,即可得到不同温度时水泵的运行功率。对于北京地区采暖季室外温度,可根据北京地区的标准年气象统计资料[5],对供暖期室外温度延续时间进行统计。最终,根据式(36)所得到的采暖季二次网系统能耗。不同调节方式的采暖为二次网水泵电耗如表2所示。
kW h
由此可见,主动质量并调-被动量调节方式在保证用户热量可调性的同时,具有较大的节能性,采暖季能耗仅为传统质调节方式的0.4倍。
5 结语
根据计量供热系统用户调节的特点,建立了主动质量并调-被动量调节的运行调节模型,并以某小区为研究对象,计算并分析了该调节方式的调节特性及节能性,得到了以下结论:
1)所建立的主动质量并调-被动量调节的调节方式可以满足各类型用户的用热;
2)当用户在不同时段对室温的设定有所不同时,将引起二次网相对流量和回水温度参数的改变,热源应针对这种调节提前改变系统的供热参数;
3)主动质量并调-被动量调节方式随着室外温度的变化以及用户的调节同时改变了相应的供水温度,降低了二次网相对流量,二次网循环水泵的电耗因此而降低。相比于质调节方式,这种调节方式具有极高的节能性。
参考文献
[1]狄洪发,江亿,秦绪忠,等.热量计量收费后供热网的运行管理[J].暖通空调,2000,(5):83-86.
[2]石兆玉.供热系统运行调节与控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3]施吉林,张宏伟,金光目.计算机科学计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贺平,孙刚.供热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计量运行 篇8
1 我国对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研究现状
当前, 我国电能计量表计以及终端的可靠性研究都处在初级阶段, 还是和一些发达国家有着一段距离, 作为我们的当前使用方以及供电企业方都是应该生产出质量高以及寿命长的产品。对于产品的可靠性, 生产方还没有做出理论性依据, 使用方还没有掌握准确有效的检查方法。
2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典型故障分析
电能计量表计及终端的典型故障主要有电源故障失效, 远程通信故障, RS485通信故障、显示故障、载波故障、软件故障、电压电流采样故障等。据统计, 其中最主要的两大故障是电源故障和远程通信故障。以下对这两大故障进行简要分析。
2.1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电源故障
现场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在计量设备故障统计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故障现象是烧表、电源及主板损坏。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通常情况下是由雷击引起的, 变压器在接地不良以及没有接地的情况下, 这个时候零线的电压非常高, 高压就会在一些比较薄弱的点释放出来, 这也就会造成线和线之间产生高压, 由于终端电源线以及线之间是没有压敏电阻来进行保护, 高压在这个时候就会将其终端给破坏。所以, 我们在安装以及调试的终端过程中, 一定要将防雷的措施做好, 在变压的过程中要可靠接地, 还要安装上防雷器, 并且要在终端电源线以及线之间加上压电阻。
2.2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远程通信故障
现场终端通信模块故障现象在电能计量表计终端的故障统计中较为常见, 有些终端由于模块损坏导致无法远程通信, 而更换了新的模块, 运行一段时间后, 模块又出现损坏的现象。模块终端不断地拨号, 模块内部不断复位是模块损坏的直接原因。针对这个问题, 我们应增大路由器的容量或提高验证路由器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同时优化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远程通信的处理过程, 以尽量保护终端模块, 延长其使用寿命。
3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可靠性设计研究
通过实际运行中针对电能计量表计及终端出现的故障情况, 在针对故障模块或者元器件采取改进措施的同时, 还应该针对影响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进行可靠性设计, 比如抗雷击设计、数据冗余和抗冲击电流等可靠性设计。
3.1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抗雷击设计
浪涌电压的形成就是电网从一个状态转换到另一个状态, 在雷雨季节的时候很容易直接间接地受到雷电袭击, 也会形成浪涌电压,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电源部分主要是采用压敏电阻来释放浪涌电源形成的能量以起到对电源的保护, 同时还可以通过增加限流电阻提高电网内阻的方式来增强浪涌过压保护效果。
3.2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数据冗余设计
受到干扰时,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微处理器很容易出现跑飞等状况, 以至于整个系统中的操作都陷入混乱当中。如果失控程序执行到EEP ROM写入操作代码区时, 有可能会错误改写其中的电能数据。因此, 我们在对电能存储的EEPROM资源进行规划时应保留至少3倍的冗余数据空间, 在4个不同的EEP ROM区域内将电能数据写入。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减少错误操作的发生概率, 应分布冗余数据的存储空间, 当需要使用这些数据的时候, 首先对各组数据进行对比检测, 再选取正确的数据进行使用, 同时修正错误的数据。
3.3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抗冲击电流设计
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在现场运行时有可能发生短路, 短路的瞬间会产生几千安的瞬时冲击电流。而现场的断路器保护跳闸保护的反应时间大多为20 ms, 就在这十分短的时间内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电流采样电阻就很可能被烧坏, 导致电能计量表和终端计量不准确。所以我们必须加大采样电阻的功率, 并且对它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4 结语
近几年来, 随着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我国的大力推广和建设, 运行于现场的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产品的可靠性质量问题也越来越被重视。本文介绍了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可靠性研究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趋势, 可靠性预计方法, 分析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产品的典型故障, 总结出影响产品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并提出了保证产品可靠性的方法, 为供电企业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产品可靠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经济有着较大的发展, 各个行业都用到了电, 电能计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研究介绍了我国电能计量表计以及终端产品的可靠性, 对电能计量表计以及终端的几种典型故障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并提出三类保证电能计量表计与终端可靠性的优化设计方法, 降低了供电企业因设备发生故障而重复更换的投资成本, 使入网产品可靠性检测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增强客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关键词:电能计量表计,终端运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齐钱.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抗冲击电流设计[J].科技信息, 2010, (10) :125.
[2]吴飞.我国对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研究现状[J].中国科技财富, 2012, (14) :25.
[3]张钱.电能计量表计和终端的电源故障[J].科学与财富, 2010, (14) :25.
计量运行 篇9
EGMP业务运行平台是一种能够逻辑管理和业务数据模型资源的软件支撑环境和执行引擎。在运行平台设置功能模块,直接执行建模结果——业务模型应用资源,即企业的各种管理业务,关键实现业务模型和系统实现技术的分离,体现的是管理软件的技术无关性。运行平台提供的各类技术驱动及支持程序,能够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及主流数据库技术环境,适应各种标准应用运行模式和应用通讯模式,并可实现无损迁移到完全不同的环境或者模式,有未来的实现技术的前瞻性。
EGMP业务建模不是过程性的工作,是一个持续的闭环流程。EGMP计量管理业务建模是建立模型规划、模型实施、记录控制、优化完善循环往复体系的管理系统。
本系统采用EGMP计量管理模型架构平台作为应用软件系统的支撑平台,集成本系统不同的应用模块;系统关键环节是业务模型及业务逻辑关系体系,业务模型体系是来自于企业计量信息管理的需要和流程出发,针对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所做的一种体系性规划和描述,业务模型体系在规划和描述的基础上为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科学、合理的逻辑依据。系统采用采用C/S+网页结合的结构模式。
2 业务模型框架
EGMP业务流程框架是计量业务逻辑管理的综合集成。业务流程是由从器具的采购、入库直到器具的使用、维护及过程能力一系列业务环节连接而成,每个业务都由审批、监控等环节相互关联,由不同层次的要素构成。因而,工作流是计量管理中数据流、信息流、过程流、协作流、资源流等各种流的综合集成。该平台与其它建模体系不同之处在于:EGMP采用了适应企业事业单位业务管理逻辑要素关联结构,能从使用或者管理者的功能需求的描述,EGMP模拟实现的工作流顺序,根据基础数据输入EGMP模型体系就能够根据逻辑关系自动产生出数据流、信息流、过程流、协作流、资源流的全面信息,使管理层、使用层清晰地索引出或者观看到自身业务流程究竟“做什么”、“怎样做”,“由谁做”、“用什么做”,从而全面的反映了计量管理的生产活动。
EGMP模型体系下建立的业务执行系统,将根据基础数据的录入,自动记录关键检定、维护时间及检定数据等关键信息,自动生成计划、能力等管理工作流过程中的数据流、数据流、信息流、过程流、协作流、资源流等信息,全面再现业务过程中每一个计量管理要素的关联和变化情况,实现对每一个业务流程的动态跟踪和业务元素统计,从而为工作流分析提供坚实的基础。
3 体系工具
EGMP还提供一个了实现上述建模思想的软件工具模型,EGMP的工具模型分为两个部分:体系实现工具和建模实现工具。EGMP的体系实现工具是为完成建模周期内所有的任务而提供的工具集。建模实现工具是为完成业务模型构造所提供的工具集。
EGMP的建模实现体系则是由一系列建模工具构成,这些业务建模工具与业务信息层次是互相对应的,这些工具的模型依赖关系也与业务元素层次间的关联相吻合,通过建模体系是实现信息管理的逻辑对用关系的建模,运行建模体系可以不断的调试和完善管理系统,达到系统的功能要求。
4 系统功能
4.1 系统管理
部门管理、人员管理、软件功能及权限分配。通过用户名及密码进行身份认证,权限细化到功能模块、按钮,能够对所有报表及查询表进行打印设置;提供信息编码器,实现计量中心资源编码、实现人员管理、实现计量数据手工维护、自动备份、采用模糊查询方式。所有数据表都能够以EXCEL格式文件输出及其他的中间数据等通过开放的SQL数据库进行导出和其他数据的集成。
4.2 业务管理模式
主要通过具体的的业务操作,业务的逻辑操作,输入可视量值或者请求实现某项功能。是具体的实体的业务操作。
分几个模块:器具、检定、证书、文件及辅助维护、保养等信息子系统和办公自动化OA子系统。各模块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实现对全厂所有的计量器具进行录入、查询、汇总、统计,打印各种器具总台帐和部门总台帐,统计全厂总的计量器具总价值和其他需要了解的信息。录入每次计量检定的计量信息和报告单信息、检定维护费用信息等,对于自己检定的计量器具可以自动生成标准的计量检定、校准、测试等标准证书。证书查询,审核,签发,打印,包含在检定信息中。包括需要的各种报表和需要查询的各种业务数据。自动提示即将到期的计量器具,并打印各种送检通知单等自动生成年度检定计划,全年任务及明细一目了然。追踪计量标准的检定情况,对出现问题的工作计量器具进行溯源跟踪。对计量相关资料存入服务器进行管理。计量器具三率统计:计量器具受检率、受检合格率、抽检合格率。器具测量能力指数(Mcp值)计算及个器具的使用维护保养记录。
5 结论
使用EGMP业务运行平台建立企业计量管理逻辑模型,实现了管理层与业务层的管理功能,规范工作流,以监督计量管理章程的具体实施。通过系统设定的统计和趋势分析,迅速地查看单位或全局性的的工作情况,为领导部门快速决策事务提供依据;通过对整个工作流程的动态跟踪,使领导者可全程监控下属每个单位、每个计量器具的具体情况,从而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对个人工作任务、每个计量器具费用的统计,优化资源的利用及配置。系统的网络运行方式,使各级管理者或下级送检单位能够通过网络迅速地访问和发布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加强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和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卞艺杰.国外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J].国际工商学报,2000,2(04),65-73.
计量运行 篇10
随着经济运行的周期性规律运动,宏观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也是经历着复苏繁荣与衰退萧条循环往复的起伏。不管是由金融领域引起的金融危机,还是由于范围扩大所导致整个经济系统内的经济危机,每一次的危机爆发都是牵动着全球每个经济体的神经。就如所有客观事物发展规律一样,在经济运行中,有高点就会有低谷,经历过繁荣就必将迎接衰退。在历史上,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基于各种因素爆发的危机近20次,暴露了市场中各利益集团为了追逐自身的利益而忽视或企图削弱管制与干预的缺陷和问题。在此次次贷危机中,其萌芽始发于2006年春季,在2007年8月便席卷了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的金融市场,刮起了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相关于会计方面与以往不同的是,针对本次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公允价值计量的问责与思考。在问责中,有人认为正是由于公允价值计量所引起的顺周期效应使会计信息在市场波动期或夸大或缩小实际数值,导致会计信息使用者无法得到公允、客观的会计信息, 进而使其做出有偏差的决策,在繁荣期时经济被虚高到顶峰,而又在衰退期泡沫散去后跌入谷底且落井下石。但理性的问题对待者都清楚,一种会计的计量并不是也不可能是导致一场危机的罪魁祸首,与其问责公允价值计量,不如探究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疏忽,以及政府、企业或个人风险控制的不严谨,使得在银行的错误信贷决策影响下爆发了这场百年不遇的经济大危机。所以,我们需要究清公允价值的本质,从本质出发探讨公允价值与经济市场运行周期的传动关系,最后思考如何才能在避免造成过分夸大或缩低实际价值的前提下发挥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优越性,以及能否根据其他计量属性的相协调来纠正以公允价值计量所引起的偏差与不确定因素,力求寻找解决矛盾的关键点,使会计计量能更好地为经济服务。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及其概念上的争议
在公允价值计量引入会计系统之前,历史成本会计以其传统的基于交易的角度在很多资产核算计量中占着主导地位。但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金融事项日趋复杂,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的联系虽然依旧密切,但是虚拟经济(主要指股票、债券和金融衍生品等虚拟资本的经济活动)在发展中越来越表现出其脱离实体经济的相对独立性。历史成本计量对于大多的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具有可以真实计量其价值的作用,但是对于复杂且高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来说,其价值变化之大之迅速已经远远超出了历史成本计量的准确能力。历史成本计量主要反映的是企业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交易事项,且经过初始入账之后,除非金额变动很大等特殊情况会予以后续处理,账面上金额会一直保持不变。但是客观上来看,市场和会计环境都是动态发展的,价值固定的历史成本计量不能满足会计计量公允性的要求。葛家澍、窦家春、陈朝林(2010)认为,历史成本起码在两个方面穷于应付:一方面,尽管真实的信息相对于经过预测估计的相关信息来说更可靠,但是更多的市场参与者在做出决策的参考信息中,更偏爱于这些具有预测性的相关信息,而非历史信息;另一方面,由金融创新引起的与金融有关的方方面面的变化,使得大量买入或发行衍生金融工具成为越来越多企业投资或融资的手段。但其特点在于初始成本很小甚至可能为零,后续的价值波动性有极大,会产生巨大的收益或风险,这种不确定且极大的价值波动,使得历史成本计量无能为力。自20世纪50年代,公允价值作为一种会计计量方式被引入会计系统且逐渐被会计界接受(董必荣, 2010)。公允价值计量方式的初步确立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的储蓄和贷款危机(刘思淼,2009)。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等也在关于完善公允价值计量方面提出了各种指导意见与规范,至今,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早已经被会计界接受且不可或缺地应用到经济事项的业务核算中。
公允价值引入后,其本质问题在国内会计界成为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在众多关于公允价值本质认识的讨论中,主要存在两种意见的分歧上,即公允价值究竟是一种具体的计量属性,还是说公允价值计量是独立于如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现行市价等具体计量属性的一种广义的价值计量的目标。根据董必荣(2010)的梳理,目前中国国内针对此问题的主要几种观点分别为“独立计量属性观”、“复合计量属性观”、“计量目标观”和“检验尺度观”。其中可以看出,“独立计量属性观”是对公允价值本质狭义的理解,它认为公允价值是相同于历史成本等的一种计量属性。而其余三种主要观点则是殊途同归地将公允价值的本质解释成一种广义的、更加倾向于衡量某种计量属性是否达到了其会计价值计量的 理想目标,而不是一种独立的计量属性,它更多地体现出一种目标性和约束性。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经济运行周期中的表现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是指在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周期性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现象。通常被人们所了解的经济周期分为四个阶段,过去称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现在多称为顶峰、衰退、谷底和扩张。随着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的日趋复杂化,明显的四个时期已经难以准确划分,在此,我们主要针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和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来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在其中的表现。
胡奕明、刘奕均(2012)在针对公允价值会计与市场波动关系的研究中有结论指出,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与波动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其正相关关系在市场的波动期比在平稳期更加显著。在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社会各界针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是否由于其顺周期效应而使会计信息失真从而应为此次危机负一定责任而进行一系列的探讨与研究。尽管官方舆论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不应为监管失控的危机负责,但公允价值计量以其本身的特性确实在不同的经济运行阶段会过分夸大现实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客观情况。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系统波动的正反馈效应主要是指,当经济周期运行至处于经济繁荣时期时,公允价值计量会随着经济迅速的增长而以一种更加高速的方式计量其范围内的经济业务,这会致使更多的投资收益被金融机构所确认,但同时贷款减值损失的计提却相对较少,使处于红热阶段的经济环境超出实际地更加红热,但并不是真实的;当经济周期运行至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时,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又会由于经济的衰退而使金融机构去确认更多的贷款减值损失和投资损失,使得本来就已经恶化的经济状况更加糟糕。导致这种状况的其中之一因素在于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是有限理性的,他们在面对有关会计信息时,在选择中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偏好、利益的诱使或对风险的规避等因素而做出抉择。公允价值的计量所依据的环境条件最好的便是有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但是根据2007年底,美国金融机构对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报告中显示, 能按活跃市场上公开报价进行的公允价值的计量仅为6%, 按活跃市场上没有相同但有相似资产或负债进行报价的公允价值所占比例为72%,对于第三层次的比例为22%,此数据在欧洲金融公允价值计量中所占比例虽有些许差异(分别为5%、67%、8%),但同样反映出,在第一层次中的情况并不是常态,所以更导致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由估计所引起的波动问题,使其计量的信息有失公允。这就令本来就存在非理性因素行为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在作出判断时,会因为大的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大多数人行为导向而导致因过度高涨或恐慌引起决策上的失误,令实际经济被哄抬虚高或被过度抑制。
三、对公允价值计量存在问题的再思考
根据前文所述,公允价值因其能更为公允、及时地计量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现时价值而优于历史成本的计量,但又因其顺周期效应和计量中没有确切可作为准绳的量化规定而使其估计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人为的主观影响,造成在市场不稳定时期波动极大,给经济体系中的利益相关者造成损失。所以,我们要针对正常的经济环境与市场环境的波动来思考怎样使公允价值计量更好地更准确地服务于会计信息使用者。
首先,在财务会计中应对所计量的经济业务可以采用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相结合的双重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主要针对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历史成本计量则主要针对于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第二,除了在明显区分的计量范围外,互为表外披露也是可行办法之一。如对房地产的计量,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如有较大价值提升时,应在表外对其历史成本加以说明,使报表使用者对过热的经济高涨预期时,理性考察历史成本的相关因素,但是对于历史成本很小甚至为零的金融产品及金融衍生物而言,对表外披露可以采取别的形式。第三,可以研究建立模型,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等计量考虑在内,参考公允价值计量的数据与用相关计量所得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某些参数,不但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在某一时期或某一时点的波动是否过大, 也可以根据多次经济危机爆发前的数据来分析,当不同计量目标或计量属性被参考利用后,别的方式相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所得到的会计信息的比值为哪个区间时,可能会引发新的一轮经济周期的低谷,预见在不久的未来将爆发的经济危机。
摘要:通过探究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必然性与发展的客观性,对其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并主要将公允价值计量与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时期和萧条时期的具体周期环境相结合,探讨计量方式是否会直接影响到市场波动,并提出在此情境下再思考的要点。
【计量运行】推荐阅读:
电能计量的运行管理11-02
计控所计量体系运行工作总结09-22
计量技术规范计量试题08-16
电气计量07-15
电能计量07-18
计量机制10-14
计量确认10-15
热工计量10-16
计量支付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