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应用

2024-05-11

计量应用(精选12篇)

计量应用 篇1

1 光度计量的基本原理及相关量值、单位

1.1 光度计量的基本原理

常规光度计量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加法原理、塔尔博特定律、距离平方反比定律、照度的余弦法则和朗伯定律五大组成部分。其中距离平方反比定律在计量工作中应用最广。

距离平方反比定律:点光源在垂直光线的方向上, 光照度E与光源至被测点的距离L有E=I/L2, I为光强, 即垂直于光线传播方向的被照平面的照度与从光源到表面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此定律在航空工业光照度计量检定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1.2 光度计量的相关量值与单位

航空工业光度计量常用的物理量, 因其专业特点,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光通量:以标准光度观察者的视觉特性评价的辐射通量, 用符号φv表示。单位是流明。单位符号:lm。

(2) 发光强度:在给定的立体角元内。由点光源发出的光通量除以该立体角元。

符号:IV;单位坎德拉;单位符号:cd。

(3) 光照度:照射到表面一点处的面元上的光通量除以该面元的面积。

单位:勒克斯;单位符号lx;1lx=1lm/m2。

1.3 光学计量的应用

在质量保证体系中, 光学计量主要应用于对无损检测相关工艺的计量要求和计量控制。其计量结果直接影响相关无损检测工艺的准确性、可行性。光学计量在航空工业无损检测中应用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光渗透检查中的光学计量应用。

光学计量直接应用于航空工业荧光渗透检查, 为确保荧光渗透检查的质量, 对荧光渗透检查的设备、材料应按要求进行定期的计量检定、校验或控制。

(2) 光磁粉检查中光学计量的应用。

磁粉检查主要应用于对可被外加磁场磁化的铁磁性零部件的无损检测。在航空工业中主要应用于对航空工业专用铁磁性零部件的质量控制。光学计量直接应用在其工艺控制之中。

2 光照度计的检定方法及量值传递

2.1 常用光照度计的种类和工作原理

测量照度的仪器有目视照度计和光电照度计。目视照度计的使用较悠久, 但由于测量不方便、精度不高, 已很少被采用。常用的光电照度计主要分两种: (1) 硒光电池光电照度计; (2) 硅光电池光电照度计。

目前国防航空工业计量常用的数字式光电照度计是最近几年才开始流行的, 因其具有测量范围广 (约10-4~105勒克斯) , 性能稳定其测量精度多达±1%, 受到了广大用户欢迎。目前常用数字式照度计主要有北京师范大学生产的光照度计ST-80C及北京师范大学早期产品ST-80A、ST-80B等。

2.2 光照度计的检定

光照度计在正常使用一段时间后, 光电池的灵敏度会发生变化, 光照度计内部的微安表或数字式仪表也会因时间等因素发生相应的改变, 加上其他一些因素都会影响照度计量值的可靠性。因此, 需要定期的重新检定。经常使用的照度计一年内应检定1~2次。

检定时将光电池和2856K的光强标准灯分别装在滑车上, 光电池接受面正对着标准灯, 标准光电池接受面和灯丝平面使他们的中心位于同一条水平测量轴线上且垂直于该轴线, 校正好滑车上的游标位置, 然后把载有光电池的滑车固定于光轨的一端, 在光电池与标准灯之间的适当位置放上带孔挡屏, 用以消除杂散光。

根据被检照度计的精度要求, 选用不同级别的电测仪表控制标准灯的电流值通常状态下发光强度标准灯由稳流稳压电源供电, 供电线路上接标准电阻通过测量标准电阻的电压值来控制通过标准灯的电流, 进而保证标准灯发光强度稳定。

标准灯在额定电流下点燃, 稳定后, 将标准灯由光轨的一端逐渐移进光电池, 在不同的距离, 在接受面上产生不同的照度Ei, 对应显示仪表上的指示值, 用距离平方反比定律进行计算:Ei=I/L2

式中, I为标准灯的光强值, L为灯丝平面到光电池接收面的距离。

由上式可求得显示仪表上各指示值所对应的实际照度值。一般对照度计的每一档检定五个点。然后以表上的指示值为纵坐标, 对应的实际照度值为横坐标, 画出校正曲线 (如图1) 。

光照度计的量值传递 (如图2) 。

3 一级照度标准装置

一级照度标准主要由主标准器和主体配套设备组成。

(1) 主标准器。

(1) 发光强度标准灯:BDQ7型, 测量范围15lx~3000lx; (2) 标准照度计:BS-1C型, 测量范围0.1~2×105lx。

(2) 主要配套设备。

(1) 光度测量装置:规格6m, 测量范围15~3000lx; (2) 稳流稳压电源:MPS1004, 测量范围0.1~2×105lx; (3) 数字多用表:6.5位数字多用表; (4) 标准电阻:0.01Ω标准电阻。

(3) 实验条件。

(1) 实验室温度: (20±5) ℃; (2) 实验室湿度:<80%RH; (3) 遮光设备:要求具有遮光窗帘和光轨幕帘。

4 结语

光学计量工作对于完善国防航空工业计量保证体系, 健全航空计量保障手段, 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提高计量保证、检测分析服务效能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高执中.光度计量基础.1988, 7.

[2]无损检测射线照相底片像质.GB/T23901[S].2009.3.

[3]冯其波.光学测量技术及应用.2008, 5.

计量应用 篇2

抓好计量装置管理,应制定相关控制措施,强化监督力度、促进电力营销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关键词:电能计量;管理

一、表计、互感器质量控制措施

根据业务扩发展和正常轮换的需要,以及电力公司对电能表、互感器的配置原则,由计量中心编制年度计量器具订购计划,或向负责采购电能计量装置的单位(部门)提供详细的技术参数。

电能计量器具应具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标志CMC)和生产许可证及其编号。

首次新购入的电能计量器具,电能计量检定中心应抽3只以上进行计量性能试验,合格后,再进行批量验收。

验收的计量器具出具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由负责人签字接收,办理入库手续并建立计算机资产档案。

凡首次订购的电能计量器具宜小批量试用,以积累使用经验。

随着电能管理向标准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电能计量技术机构应订购具有防窃电、多功能的电能表,尤其具有防强磁场窃电的电能表。

新技术电能表经试用后批量推广应用,早期电能表按品质抽检结果需批量更新。

为提高低负荷计量的准确性,应选用宽负载(过载4—6倍)的电能表。

电能表过载倍数越高,电能计量装置准确计量的负荷范围就越宽。

同时,当用户负荷增长后,可减少更换电能表的工作量。

二、校验质量控制措施

新购的电能计量器具应按规程进行首检,检定合格后方可领用装出,不合格的由厂家更换合格产品。

根据检验规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计量检定中心分别确定各种用户电能表和互感器的检验、轮换周期和标准检验的送检时间;严格执行计划轮换、校验、检修,到期应换必换,应校必校,修校必须合格,修校记录、数据微机存储,打印齐全、清楚。

计量检定中心应重点考核以下指标:

(一)标准装置的周检合格率应不小于98%;标准装置的周期受检率应达100%;在用电能计量标准装置周期考核率就为100%。

(二)电能表、互感器周期轮换率应达100%,周期校验率应达100%。

(三)电能表修调前检验合格率:Ⅰ、Ⅱ类电能表应达100%,Ⅲ类电能表应达98%,Ⅳ类电能表应达95%。

(四)现场检验率应达100%;现场检验合格率:Ⅰ、Ⅱ类电能表应不小于98%,Ⅲ类电能表应不小于95%。

(五)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压降周期受检率应达100%。

(六)计量故障差错率应不大于1%。

三、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一)装表接线原则

单相电能表必须将相线接入电流线圈;三相电能表必须按正相序接线;三相四线电能表必须接中性线;电能表的中性线必须与电源中性线直接连接,进出有序,不允许相互串联,不允许采用接地、接金属外壳等方式代替;进表导线与电能表接线端钮应为同种金属导体;对零散居民户和单相供电的经营性照明用户电能表的安装高度,应使电能表水平中心线距地面在1.8~2.0m。

(二)对计量柜(箱)的要求

计量柜(箱)内应留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电能表,互感器及一、二次接线应使其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及操作空间。

计量柜(箱)内的活动门必须能加封,应具有可靠的防窃电措施,门上应有带玻璃的观察窗,以便于抄表读数与观察表计运转情况。

计量箱与墙壁的固定点应不少于三个,使箱体不能前后左右移动。

计量柜(箱)内的金属外壳应有接地端钮。

互感器二次回路的连接导线应采用铜质单芯绝缘线,对电流二次回路,连接导线截面积按电流互感器的.额定二次负荷计算确定,至少应不小于4mm2。

对电压二次回路,连接导线截面积应按允许的电压降计算确定,至少不小于2.5 mm2。

低压电能表和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导线截面不小于2.5 mm2。

(三)电能表的一般安装规范

高供低计的用户,计量点到变压器低压侧的电气距离不宜超过20m。

电能表的安装高度:对计量屏,应使电能表水平中心线距地面在0.6~1.8m的范围内;对安装于墙壁的计量箱,宜为1.6~2.0m的范围。

电能表安装必须牢固垂直,每只表除挂表螺丝外,至少还有一只定位螺丝,应使表中心线向各方向的倾斜度不大于1°。

在多雷地区,计量装置应装设防雷保护。

在装表接电时,必须严格按照接线盒内的图纸施工。

进表线导体裸露部分必须全部插入接线盒内,并将端钮螺丝逐个拧紧。

四、运行维护质量控制措施

建立电能表、互感器条形码管理系统。

开展每套计费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计算,每个计量点由综合误差引起的误差电量计算。

严格遵守业扩用户计量勘察、验收制度,加强配变计量装置巡回检查,重点检查负载变化大及季节性负载、冲击性负载的用户,针对负载不同情况,动态管理电能计量装置,杜绝电能表、互感器因负荷变化导致的长时间过负荷运行,以及因电流互感器变比过大,致使电能表长时间在1/3标定电流以下运行。

要加强计量封印的使用监督管理,建立计量封印的订货、领用、报废、封存全过程的管理制度,统一计量封印的防伪技术和编码管理。

加强计量表计的管理手段,推行运行管理,严防窃电,重点考核400V低压居民电能表校验、客户电能表管理情况。

考核配变计费表计损坏率,应在1以下,其计算公式为:

表计损坏率=实际发生故障差错次数/(运行电能表、互感器总数)×100。

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和应用 篇3

【关键词】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现状;应用

0.引言

伴随着电子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水平获得了飞速发展。电力计量工作作为电力企业一项重要的内容,承担着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保证电力用户利益的重要责任。电力计量在电力事业中也变的越来越重要,各个供电企业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电力计量管理水平。

1.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现状

1.1电力计量设备的自动化水平获得了提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电力企业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管理模式,电力计量管理水平也获得了很大的提高。现阶段,电力计量过程中常用的设备主要包括: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化生产管理调度系统设备、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系统设备、供电系统自动控制系统设备、控制系统设备、全数字计算机监控设备、供电系统电力计量设备以及网络管理设备等等。电力计量设备对于办公自动化、供电销售、设备安装调试、人力资源配置、财务管理、生产调度以及智能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电力计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实现高效、增效、可靠、安全等电力系统管理目标,以及电力企业产品销售信息化、财务人事管理科学化、设备管理自动化、生产管理智能化等目标的实现。

1.2电力计量技术提高了用电效率

随着我国电力计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计量技术的一体化在电力计量设备管理计量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计量技术逐渐向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逐渐发展。它极大的降低了电力计量工作的强度,减轻了供电系统生产者和管理员的负担,同时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水平和电力计量的可靠性。电力计量技术的快速发展降低了供电公司的能耗,从而促进了企业效益的提高。通过不断更新电力计量设备,企业的管理流程和产品结构都获得了优化,它大大的提高了电力生产的安全性和高效性,极大的提高了用电效率。

1.3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存在的不足

虽然我国的电力计量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但电力计量装置的相关基础性资料的管理工作中,还不够严格和精细,很多基础信息都不够全面和准确,电能计量相关报表数据失真,影响了电量及线损等一系列经济指标的计算,同时也影响了电力计量装置的改造工作。其次,电力计量技术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人员未充分发挥其职能,各环节电能计量工作的开展还缺乏监督管理人员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

另外,电力计量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经验丰富的负责检验核查的专业计量人员。一些电力计量设备在出现故障或老化时不能够获得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并且不能及时消化新的计量设备的和技术影响了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2.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

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日新月异,逐渐向智能化、现代化和网络话等方向发展,电力测量作为测量技术中的一种,很多先进的计量技术在电力系统中获得了广泛的使用。

2.1电力谐波在電力计量中的应用

电力系统中的谐波主要是由非线性设备产生的,每种电气设备都会产生一定的谐波从而影响到电力计量的准确性,但是如果能够进行合理的控制谐波也能够用来进行电力计量。首先,谐波的干扰使电能表的功率反应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电能表反应的功率是综合了基波和谐波所共同形成的实际功率,这是电力计量中全能量的计量方式。其次,过滤和忽视谐波的过程中,使电能表的抗干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电表只测量基波的功率,就是纯基波的电力计量方式。最后,可以促进开发电能表对谐波和基波功率的分辨计量功能,即谐波计量方式,这种方式对改进电能计费标准和计量技术手段有重要意义。随着电力系统中非线性负荷的日益增加,研制出高灵敏度的谐波计量电流表具有重要的意义。

2.2集中抄表技术在电能计量中应用

集中抄表技术又被称为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它是一种新的电能计量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完成电能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功能,与传统的抄表方式相比具有准确率高和效率高等诸多优点,能够有效的促进电力系统电能计量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实现电力计量管理的现代化。集中抄表系统包括有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网络和中心处理系统,由上位机主控站、抄表器和用户终端三个硬件部分组成。信息采集系统分为远程集中抄表系统和本地抄表系统组成,其中远程集中抄表系统通过脉冲采集器将数据信息进行抄送并且传输到上位机数据处理中心。本地抄表系统是采用红外线接收装置非接触式的读取表上的数据信息。通信网络分为下行通道和上行通道两种,下行通道由电力网或者RS485总线网完成数据集中器和采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上行信道是由电话网、无线通讯网或电力网等充当的从集中器到主控站之间数据传输通道。中心处理子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中心处理工作站和相应的软件,所以用户用电信息都是在这里汇总分析的,是电力计远程自动抄表系统的最高管理层。

3.提高电力计量技术管理水平的措施

3.1健全电力计量管理制度

要提高电力计量管理水平,首先要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强化员工责任意识,同时加强各个管理部门的相互合作。建立详细的规章制度,比如设备定期检查制度、设备检查人员管理制度、电力计量设备管理制度、供电管理制度等。另外,还要建立对应的奖惩制度和监督制度,能够充分的调动电力计量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电力计量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2增强对电力计量人员的专业培训和产品创新

由于长期以来电力计量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直接影响到了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供电企业应当加强对电力计量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并且根据工作性质和工作需要提前安排短期、不定期的技术培训,及时对相关人员传授最新的技术信息和产品信息。应深入地研究国外一些先进的新型产品,充分学习、掌握并进一步改善国外先进技术,以提高我国电力企业的电力计量技术及设备的性能。大力鼓励相关研发人员加强科技创新和新产品的研发,从而达到提高电力企业电力计量技术和计量设备产品性能的目的,并且及时做好相关计量产品的更新换代,以提高电力计量技术的综合管理水平。

3.3加强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提高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水平应当,完善计量设备的档案,通过编制登记设备的购买、更新、维修情况,实现对电力计量设备的监督管理工作。及时记录和登记设备的运行状况,记录设备的故障情况和维修过程。对于设备的敏感元件要及时进行相应的保养工作,延长设备的使用时间。另外,电力企业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电力计量设备综合管理制度,合理的安排相关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

4.结论

电力计量作为供电企业重要的工作之一,其逐渐向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相关企业要对电力技术进行仔细研究关注发展动态,这是电力企业现代管理的要求。电力企业应当及时把握市场需求了解电力技术的发展动向,采取科学的电力计量管理措施,实现实时的电力计量、监控和科学化管理,从而促进我国电力计量技术的告诉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楷.电力计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企业管理,2011(6).

[2]李云星.浅谈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0):78-79.

[3]术在电力能源计量管理中的应用[C].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力电子分会坛论文集,2013:254-257.

浅析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 篇4

新会计准则明确了公允价值的核算内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资产中的体现

金融资产分四类, 第一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第二类持有至到期的投资;第三类贷款和应收款项;第四类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其中,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期末计价按公允价值计量, 持有至到期投资和贷款及应收款项采用摊余成本进行期末计价。因此并不是金融资产都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金融资产在初始计量时按照公允价值入账,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要把相关的交易费用也记入当期损益。除该类金融资产外, 其他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的处理不同。金融资产在后续计量的过程中, 公允价值变动形成利得和损失, 不同种类的金融资产利得和损失的处理不同,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它的公允价值变动了形成的利得或损失, 应该计入当期损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在期末仍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原来的公允价值与现在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形成利得和损失, 直接记入“资本公积”账户中进行核算。

虽然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二者都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但是它们的公允价值变动又不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当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 把原来的“资本公积”转入当期损益。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长期股权投资中的体现

长期股权投资在多数情况下的初始入账价值都是按公允价值入账 (除了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应按照购买方为了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而放弃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发行的权益性证券合并的也按照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入账;如果是承担的负债就按负债的公允价值入账。如果不是合并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 而是以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支付多少现金, 长期股权投资的入账价值就是多少。如果是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 按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 如果是投资者投资来的长期股权投资, 就按合同或协议的价格 (合同或协议的价格不公允的除外) 入账。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 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计价是按照合并日取得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投资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或承担的债务与确认的初始投资成本之间的差额, 要调整资本公积 (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 资本公积不足以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不仅初始计量采用公允价值, 后续计量也采用公允价值。长期股权投资如果在采用权益法的情况下, 受资企业有净利润, 投资企业借记“长期股权投资”, 贷记“投资收益”。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体现

新会计准则, 取消了历史成本原则。因为现在会计核算中不是以历史成本作为一个基本的原则, 而历史成本只是一个计量的方式或者属性。会计核算计量属性中有历史成本属性, 也有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是指在取得资产时, 资产确定入账价值是按购置时支付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或者是按照购置时支付的对价的公允价值来计量的。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 资产、负债是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的资产交换或者是债务清偿的金额进行计量的。关于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以及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 如果是投资者投入的存货、固定资产等有关资产, 要按照有关各方签定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 (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来确认它的入账价值。另外, 资产中很重要的一项资产就是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有两种计价模式, 一种是按照公允价值计价, 一种是按照成本模式计价。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 应当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第二、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

如果上述两条不能同时满足, 那么投资性房地产只能按成本模式计价。投资性房地产入账价值确定以后, 每期期末要在成本模式下, 计提投资性房地产折旧、摊销投资性房地产。

如果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计量的, 期末公允价值发生变动, 要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如果公允价值上升了, 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贷方, 如果公允价值下跌了, 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借方。

如果企业原来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在符合相关条件时 (有活跃的交易市场、能够对公允价值进行可靠估计等) , 可以由成本模式改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并视为会计政策变更予以追溯调整。公允价值模式下,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 可能过去是自用房地产, 现在转成投资性房地产, 自用的房地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 如果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 不确认损益, 计入“资本公积”;如果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 它的差额要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房地产, 转换时的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有差额, 将差额记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确认损益。

四、公允价值计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的体现

对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有两种计量方式:公允价值和账面价值。如果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第二、公允价值是否能够可靠计量。

那么入账价值按公允价值计量。如果不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 则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只有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或者如果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金额方面是相等的, 但换入、换出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 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这两种情况具备一条则具为商业实质。

如果具有商业实质, 并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这两个条件都满足,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按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入账;如果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没有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可靠, 那么就按照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定入账价值。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差额的, 应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理:换出资产为存货的, 应当作为销售处理, 以其公允价值确认收入, 同时结转相应的成本;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计入投资损益。

五、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体现

债权人在债务重组中可能收到现金、非现金资产、股权和应收款项等。如果债权人收到的是非现金资产, 应当以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 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债权的账面余额两者之间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 (营业外支出) 。

债务人将债务转为资本金的, 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 (非股份有限公司为实收资本) , 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 (或者实收资本) 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 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债务的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认可的价格。

六、公允价值计量在资产减值中的体现

通常资产要看是否有减值的迹象。如果有减值的迹象, 要进行减值测试, 减值测试时要确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确定可收回金额时, 要按照资产或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而公允价值通常要按步骤确定, 如果资产有销售协议或合同, 则以销售协议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如果没有销售协议或合同, 以活跃市场价格作为公允价值;如果活跃市场也不存在, 或者有活跃市场但没有市场价格, 要按照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公平交易所愿意提供的公平价格作为公允价值。

资产组、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和单项资产的确定相同。资产组的可收回金额应当按照该资产组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浅析计量技术在油田管理中的应用 篇5

油田油井生产出的伴生气,大部分是含水蒸气的湿气,用孔板流量计测量会因节流而形成气液两相,造成无法计量。智能型旋进漩涡气体流量计性能稳定,计量准确度经现场应用基本满足要求,但受其量程比影响,低流量处误差偏大。

(五)分离器的检定

目前国内推广三相分离器代替两相分离器,采用质量流量计和多相流流量计应仍将是今后油井计量的发展方向。油井三相分离计量技术就是采用三相分离器将油井产出物分离为气、水和乳化油分别进行计量 ,从而提高原油计量准确度。在高含水原油计量中 , 原油含水率测定是很困难的 ,由两相计量分离器难以达到原油计量的目标准确度 ,三相计量技术通常也被应用在转油站计量中。三相计量分离器有立式和卧式之分, 由于卧式结构具有沉降时间长 ,油水控制方便等优点 ,被广为采用。三相分离器其功能是实现对油井产出物的油、气、水分离 ,并进入相应的计量仪表进行计量。

二、油田二三级计量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测量修正到标准条件的问题

由于流量计的油流温度与压力是变化的,而这种变化对油流测量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方法进行修正。可以逐渐推广应用质量流量计,用质量流量计逐步代替传统的罗茨流量计和弯管流量计,使计算机技术在油气计量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应用,实现温度、压力、流量的自动测量、补偿与修正。

(二)人为误差的问题

人为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我们要尽量减小,除少数计量系统外,目前二三级计量绝大多数仍采用人工读数和手工取样,极易产生人为计量误差,采用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和智能化的含水分析仪,实现原油含水率和含油量的在线连续自动测量。推广应用原油自动取样器,提高油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三)测量原油含水率和密度值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二三级计量原油含水率采用在线连续自动测量的仍较少,原油取样采用自动取样器取样所占比例也不多,油样的代表性很差。可以对二级原油计量采用高精度罗茨流量计,并配高精度的标准表,实现在用流量计的定期在线标定。对气体流量计,可采用移动式音速喷嘴标准装置。以解决流量计的在线标定问题,提高计量准确度。

(四)计量检定的问题

二三级计量站点不可能都设有标准装置,而拆卸流量计离线检定等又不方便,美国解决油田内部计量检定问题的方法是在计量站点采用橇装式密闭计量装置,计量仪表可实现在线标定。计量仪表的高精度、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自动化以及获取信息的便捷、快速化,将是油田油气计量仪表的发展趋势,各油田应在这方面不断摸索,试验应用。

三、结论

浅议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应用 篇6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公允价值

随着各类资产交易市场的日趋完善,会计学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也日益成熟。《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在2014年1月新发布的会计准则中算是脱颖而出,这是我国对公允价值进行了重新定义,这一新的定义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对象、计量时态、逻辑基础、价值基础给出了明确的确认。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发布使相关的会计处理有了指导性的操作规范。

一、公允价值概述及《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的颁布动因

1.公允价值的涵义

上个世纪末,随着期权、期货、认股权证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快速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发展起来。当时人们对这种新生的计量模式贬褒不一。鉴于公允价值考虑的是当前的价值水平,持赞同观点的学者(以SEC为代表)认为公允价值的相关性高于历史成本,这将使财务信息使用各方受益。现在,公允价值计量作为我国会计准则成员之一,我们有必要将其概念研究透彻。《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的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引自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2014)第一章第二条)。”该定义强调了四点:

一是公允价值是脱手价格。这与IFRS13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趋同,而此前我国公允价值的定义并未强调脱手价格。

二是强调市场参与者而非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的作用。

三是强调有序交易。这与会计四大假设中的持续经营假设是一致的,不包括清算、被迫解散等特殊情况。

四是强调计量日的概念。计量日是指市场参与者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日期。

2.《39号准则》的颁布动因——国际趋同

FASB与IASB从20世纪初就在趋同方面积极合作。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09年发布了《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其内容体现了与FASB国际化趋同合作的最新成果。我国可以从双方“公允价值计量”的趋同研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更好地制定会计准则。自《企业会计准则》(2006)实施以来,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日益受到各方关注。

二、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三个层次分析

1.公允价值层级的新认识

新准则中指出企业应当将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分层主要是依据所使用的参数的可靠性不同。第一层次参数是反映报告主体在计量日有能力进入的活跃市场中同类资产或负债的市场报价。第二层次参数指可以直接或者间接观察到的参数但不包括第一层资产、负债的参数。第三层次参数是资产或负债不可观察到的参数。新准则中估计技术本身并不是关键,估计技术的输入值才能决定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这样看来,决定公允价值计量结果质量的是其使用的输入值,推理可知其使用的输入值是判断公允价值计量结果的重要依据。

2.市场导向的公允价值计量过程

新准则反复强调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和关键前提是市场参与者假设,然而现有公允价值计量指南对这一点没有充分明确,我们会计人员必须意识到这一点,要及时更新思想,从而更加深刻认识和理解公允价值计量的市场导向性,尤其是第二、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从新准则中可以看到,每一个层级输入值的都必须市场化,这是他们的共性。因此会计主体在输入公允价值时,必须保证所输入的公允价值体现了准则所要求的市场性。

3.层级化和扩展的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要求

新准则将公允价值计量分为持续公允价值计量和非持续公允价值计量,并在上述基础上将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对应,不同层级的公允价值必须披露对应详细程度的计量信息。新准则中要求第二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必须披露其所使用的估计技术和输入值,并且如果要变更估计技术必须说明原因。要求第三层级公允价值计量必须披露使用的估值技术、输入值和估值流程,并且如果要变更估计技术必须说明原因。相比现有的公允价值计量披露要求,新准则对公允价值计量披露的规定更加严格,充分考虑了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运用

1.对企业一般资源的计量

一般来说,计量日市场上实际发生的公平交易价格,是公允价值的直接体现,可以用于资产的初始计量;当交易日和报告日重叠时,它无疑也是资产计量的首选。实际运用中,并不一定要将实际交易价格的发生限定在计量当日,在市场条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的情况下,计量当日最近发生的实际交易价格也可以视为公允价值。也就是说,企业在近期发生的用于初始确认的实际交易价格,如果没有显著证据表明它已明显偏离现行市价,就可以将它视为公允价值。因为现行的交易价格是站在卖方的立场上,比照与计量对象相同或相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 利用已被市场检验了的实际交易价格来判断和估计计量对象的市场价值,因而最为直接和最具说服力。如果不存在计量日或其最近日实际发生的公平交易价格,也不存在活跃市场上相同或类似资产的公开标价,则只能通过各种估价技术或计价模型来获取计量对象的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在理论上是最完美的计量资产公允价值的方法。因为资产定义为能够带来未来收益的经济资源, 而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正是通过计算资产的未来经济收益并进行折现来确定其公允价值。现值法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主要是现金流量的发生时间、发生金额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而折现率的选择不可避免要加入人为的主观估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计量技术的进步,计量对象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将能够更加可靠地估计, 折现率也将能更贴切地反映时间和风险对企业资源的影响, 现值法将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从根本意义上说,它对任何项目都是适当的。

2.对企业特殊资源的计量

在企业中,特殊资源主要是指衍生金融工具,也称为新金融工具。它主要包括:期权、期货、互换、远期合约、票据发行便利、利率上限、利率下限等。它区别于传统的金融商品,是指一个企业发生金融资产、同时使另一个企业发生金融负债或权益证券的合同或合约。衍生金融工具只产生合约的权利和义务,没有实际的交易或事项,但双方的报酬和风险却已经开始转移。这种情况下,计量的基础不能再是面向过去,而是要面向未来,才能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资产负债表中确认。所以按公允价值来揭示金融工具及其隐藏的风险,才能有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决策,保护企业外部关系人的利益。具体来说,金融工具的计量上有着以下几个步骤:第一,如果有活跃的公开市场并且有公开标价,这种公开的标价就是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最好的代表。持有资产或将要发行的负债的公开标价是指“当前的出价”;将要购入的资产或持有的负债的公开标价则指“当前的开价或叫价”。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它们的中间价。第二,评估债务工具,即债券。企业持有的各种债券,如不打算持有至到期,而这种债券又没有活跃的公开市场,就应该请独立公正的评估机构进行估价。第三,按科学合理的计价模型进行计价。现在比较广泛采用的是“布莱克—斯科尔斯(blackscholes)(1973)欧洲型看涨期权定价模型”。第四,如果一项资产能预期带来合理、可靠计量的未来现金流量, 则可运用预期现金流量法(expected cashflow approach)计算现值(present value),而现值在这时是代表公允价值的另一个较好的计量属性。现值的计量中要充分考虑预期的现金流量、时间、贴现率以及每一种现金流量发生的概率。某一特定现金流量现值的计量模型是:V=R/(1+r)t式中,V 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R 是预期的未来现金流入;r 是贴现率或利率;t 为预期现金流入的时间。而考虑了现金流量发生概率的计量模型为:V=ΣV·i p(Vi)(i=1,2,3,…,n)这里,Vi表示可能收到的现金流量,p(Vi)表示每一现金流量发生的可能概率,而V 是考虑了现金流量不确定性的期望值。利用预期现金流量计算预期现值是FASB 推荐的一种代表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中,都应该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运用现值技术计算衍生金融工具的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已逐渐为会计界所接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公允价值计量,2014.1.26.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探究 篇7

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会计信息质量是联系财务会计目标和财务报告的桥梁和纽带, 在各个国家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都对该问题进行了阐述。我国新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同样对会计信息质量作出明确的要求。虽然各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表述有所差异, 但把可靠性和相关性作为最主要的两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各国却是一致的。

(一) 可靠性

可靠性主要包括如实反映、中立性和可验证性。 (1) 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是客观存在的, 如何能够通过数量关系反映这些客观存在的经济事实呢?会计就是通过计量形成相应的财务报告来再现客观的经济事实, 并且在财务报告和客观经济事实之间保持同质性。如果会计计量所揭示的数量关系不能代表经济现实的内在数量关系, 计量结果就是虚构。所以, FASB提出, 比可靠性更具体和特殊的可信赖信息的一个标准是, 会计计量必须与所计量的客体的属性相一致 (或者作为一种准确的再现) 。数量表现的有用性取决于它们的“再现的准确性———它们必须和被表现的物品和事项保持基本一致”[2]。如实反映也是要会计信息最终能够反映企业管理当局履行经济管理委托责任的真实情况。要做到如实反映, 会计计量之前必须对经济事实进行客观分析, 以求对经济事实本来面貌的了解。具体就会计要素来说, 对于资产和收入应该分析其经济利益流入的金额大小、时间、风险和不确定性, 而对于负债和费用应该分析其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大小、时间、风险和不确定性。因为经济利益流入、流出的金额大小、时间、风险和不确定性的不同代表经济实质的变化, 会计计量为了保证如实反映也必须随着经济实质的变化而变化。 (2) 中立性。中立性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计量过程中要不偏不倚, 中立性是如实反映一个基本方面, 因为有偏见的会计信息不能如实反映经济现象。 (3) 可验证性。由于客观经济事实的复杂和不确定性, 会计计量经常需要会计人员的估计和判断, 面对相同的经济事项, 不同的会计人员计量结果可能不一样, 这样的计量结果难以可信。为了保证会计计量结果的有效, 会计计量必须具有可验证性, 即面对相同的经济事项不同的会计人员计量结果一样。可验证性就是在计量过程中要尽可能排除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 而应该以市场、技术和法律等外部经济环境作为计量的客观依据, 保证不同的会计人员计量依据的一致, 进而保证计量结果的相同。

(二) 相关性

相关性即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相关。相关性要求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为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提供有用的决策依据。对于会计计量来说, 主要是时点状态的选择。即是采用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的哪一种计量属性, 因为不同的计量属性代表不同的时点状态, 而不同的时点状态其决策相关性的强弱有差别。一般认为, 历史成本代表过去的时点状态, 现行成本和现行市价代表现在的时点状态, 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代表未来的时点状态, 所以从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 相关性越来越强;反之越弱。而利益相关者的决策往往是面对未来的, 所以采用面对未来的可变现净值以及公允价值更能满足相关性的质量标准。相关性要求会计信息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 其次还有及时性。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利益相关者预测企业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金额大小、时间、风险和不确定性;反馈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反映或证实利益相关者过去的决策是否正确;及时性是会计信息具有时效性, 过时的信息对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是没有意义的。

二、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计量基础

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下, 熟悉情况的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必须以外部的市场信息为计量基础。如果没有相对成熟和完善的市场, 公允价值不能持续可靠取得, 就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得到了学者广泛的认可, 但对于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学者的观点不一。笔者认为, 以外部的市场信息为公允价值计量基础, 而不同于其他计量属性以计量主体为计量基础, 满足了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和一定程度可靠性的结合。一定程度的可靠性是因为可靠性是相对的, 不存在绝对的可靠性。

公允价值以外部的市场信息作为计量基础, 对相关的资产或负债的计价与市场的信息息息相关, 始终面向未来, 在每一个计量日随着影响相关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市场因素的变动而调整其账面价值。利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结果能够充分考虑风险和不确定性对相关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 能够准确预测未来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金额大小、时间、风险和不确定性。同时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将市场变化对当期经营业绩的影响与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水平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区分开来, 从而有利于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 及时反映市场变动引起的损益以提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极大程度地满足了相关性所要求的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这也是公允价值日益被各国会计准则所采用的直接原因。公允价值计量所需的市场信息有3个层级:第一层级是相关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的市场;第二层级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同类、类似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第三层级是当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及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同类、类似资产或负债都不存在活跃的市场, 就以公允价值估价技术和模型所需要的市场信息为基础。在具体应用公允价值计量时, 3个层级依次优先, 即当有第一层级市场信息时公允价值计量应该以第一层级市场信息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 当没有第一层级市场信息而有第二层级市场信息应该以第二层级市场信息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 以此类推, 公允价值就形成了3个层级。值得注意的是, 公允价值层级强调估价技术所需要的市场信息, 而非估价技术本身。

以外部市场信息作为公允价值的计量基础, 不但满足了公允价值的相关性,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可靠性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局限性, 而且是历史成本计量的优点。我们认为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如前所述, 可靠性主要包括如实反映 (包括中立性) 和可验证性。公允价值以外部市场信息作为计量基础, 随时反映市场变化对企业资产或负债价格的影响;而历史成本在初始取得计量后并不随着市场变化而对资产或负债价格进行调整, 因此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能反映经济活动的本来面貌。历史成本由于来源于实际发生交易的价格数据, 一直被认为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客观事实, 但这最多只是历史成本对当时交易时点的经济活动的如实反映。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于历史成本并不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调整账面余额, 只是对资产在发生减值迹象情况下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满足了会计计量的谨慎性要求, 但这种计提减值准备往往是不对称的, 由此影响了会计信息的中立性, 更难以对经济活动如实反映。历史成本计量采用实际交易的价格数据, 其计量结果具有可验证性毋庸置疑。但公允价值计量并非会计人员的主观估计和判断, 而是以市场信息作为判断和估计的客观依据。以公开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具有直接的可验证性, 因为可以通过将活跃市场报价与公允价值计量金额进行比较, 来进行直接的验证;对于以非报价的公开市场信息为基础的公允价值计量, 由于公允价值估价模型的输入信息是可验证的市场信息, 不同的观察者显然可以对公允价值计量结果下结论[3]。

三、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为了满足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质量标准, 除了以外部市场信息为计量基础, 经济利益流入流出的金额大小、时间、风险和不确定性是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经济利益流入流出是指经济活动的实质。会计信息如实反映经济活动就是要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当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金额大小、时间、风险和不确定性不同时, 就是经济活动的实质发生了变化, 因此计量的结果应该有差别。时间是指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时间, 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 不同时间的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代表的价值不同。所以对于分期收款销售和分期付款购买等经济活动时应注意考虑现金流量流入和流出的时间对计量结果的影响。

风险源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反映某种经济事项发生可能性或概率和离散程度。统计学描述随机现象主要在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两个方面, 统计学的估计包括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衡量统计学估计结果质量的是估计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准确度和精确度不同。准确度的高低和概率有关, 概率越大准确度越高, 反之相反;精确度主要和估计的区间范围有关, 范围越窄精确度越高, 反之相反。通常所说的估计误差是指估计的精确度, 即误差越小精确度越高。以股票价格为例, 准确度反映了股票价格发生的可能性;精确度反映了股票价格的离散趋势, 即股票价格的差异程度。假设甲乙两只股票当日的市场价格是一样的, 都是10元, 但甲股票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最高价格达15元, 最低5元;乙股票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最高价格达12元, 最低8元。即甲股票价格波动 (差异程度) 比乙股票价格波动要大, 若用公允价值计量两只股票都是10元, 显然乙股票公允价值10元比甲股票公允价值10元估计误差更小, 计量结果更可靠。公允价值是一个对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的点估计而不是区间估计, 所以公允价值的计量结果只是反映该价格的集中趋势, 即发生可能性最大 (准确度) 的价格数据, 但没有反映价格的离散趋势即精确度。仅仅反映集中趋势而忽视离散趋势的客观存在, 对于不确定性的经济活动来说是不全面的反映, 可以说是没有如实反映。学术界对可靠性的争论更多地关注可验证性, 却忽视了可靠性对经济活动如实反映的基本要求。因此, 如何最大程度反映经济活动的实质, 尤其是在计量过程中反映经济现象的离散程度成为增强公允价值可靠性的关键。离散程度的客观存在也充分证明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也只能是相对的, 除非资产或负债的价值永远不变, 则离散趋势不存在或为零。但那是理想状态, 现实经济活动只有不确定性才是唯一肯定的, 其他都是不确定的。而衡量公允价值的可靠性程度就是经济活动的离散程度。

为了增强公允价值的可靠性, 必须加强会计信息的强制性披露。以统计学估计理论为基础对公允价值可靠性进一步分析, 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公允价值的计量依据, 同时还应披露公允价值的精确度, 即该公允价值的离散趋势。统计学对离散趋势的描述可用全距系数、平均差系数和标准差系数, 其中标准差系数最为科学, 应用最为广泛。公允价值层级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层级划分的方式对各种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程度进行区分。可靠的计量结果直接在报表中确认, 不必进行额外披露或披露较少;不可靠的计量结果在报表中确认的同时, 还要增加披露内容, 以弥补可能的计量缺陷。从第一层级到第三层级, 要求披露的信息越来越多。所以加强信息披露是增强公允价值可靠性的方法。其实, 加强信息披露也会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陆德明和王鹏 (1999) 分析认为, 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缺乏透明度, 是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产生相当程度负面影响的主要因素。薛云奎和王志台 (2001) 以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为例, 实证发现信息披露越充分, 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也就越高。朱晓婷和杨世忠 (2006) 则从市场反应角度, 对我国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及时性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信息披露越及时其信息含量越大。

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以公允价值第三层级为例

公允价值的第三层级是通过估价技术和模型来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计量。常用的计量方法有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其中收益法是估计相关资产或负债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 然后将未来的现金流量折现为现值。以资产为例估计其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现值。首先, 估计该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和未来每期的现金流量。估计未来现金流量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根据该资产未来每期最有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预测, 这种方法估计未来每期各种情况产生的现金流量及其概率, 取概率最大的现金流量为该期的现金流量;其二是估计未来每期产生的现金流量及其概率, 计算每期期望的现金流量, 即将各种情况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其概率相乘并求和。第一种方法适用于经济活动比较单一的情况, 即离散程度比较小的情况;第二种方法适用于经济活动不确定性比较大即离散程度比较大的情况。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和所得税收付产生的现金流量, 同时如果企业集团内部的转移价格与市场交易价格明显不同时, 企业管理层应当采用在公平交易中能够达成的最佳的未来价格估计数进行预计。其次, 估计折现率。折现率应该能够反映当前市场货币的时间价值和资产的特定风险报酬率, 也是企业购置该资产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折现率可以根据当前市场利率 (风险很小, 几乎为零) 为基础, 加上该资产的风险报酬率来确定。该资产的风险报酬率可以根据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离散程度来确定。企业在估计现金流量现值时, 通常应当使用单一的折现率。但是, 如果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未来不同期间的风险差异或者利率的期间结构反应敏感, 企业应当在未来不同期间采用不同的折现率。由于第三层级的公允价值在资产的使用年限、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率等模型参数使用了大量的估计, 所以其可靠程度要比前两层级都要弱。因此对其要求披露的信息最多。由于现金流量、使用年限和折现率都是依据市场信息进行估计, 因此要披露: (1) 企业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各关键假设及其依据, 现金流量的离散趋势。 (2) 企业在确定各关键假设相关的价值时, 是否与企业历史经验或外部信息来源不一致;如不一致, 应当说明理由。 (3) 估计现值所使用的折现率的依据及折现率的离散趋势。

摘要: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会计信息最主要的两个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公允价值计量要达到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质量标准, 应该以外部的市场信息作为计量的基础, 同时考虑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的金额大小、时间、风险和不确定性等因素。由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 强制性披露公允价值的离散趋势可以增强其可靠性。

关键词:公允价值,风险和不确定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葛家澍, 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6:145.

[2]财政部会计司.关于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情况的分析报告[J].会计研究, 2008 (6) :28.

公允价值的计量及其应用 篇8

一、会计计量属性从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的变迁

会计计量观的核心是计量基础的确定。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 最基本的计量方法还是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两种。为了提供对决策更为有用的信息, 会计计量属性在不断改进, 由单一的历史成本发展到以历史成本为主、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混合计量模式, 会计计量属性的变迁实际上是会计计量由程序理性向结果理性的过渡。

(一) 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下, 当交易双方或事项发生时, 会计人员根据取得的交易合同 (或协议) 、购 (销) 发票完税凭证、入 (出) 库单等原始凭证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由于计量的依据相同, 排除了会计人员主观偏向和市场不确定性等因素对计量结果的影响, 所以得到的计量结果应是相同或相近的, 并确保了计量程序的可验证性。即历史成本计价属性突出了计量过程的规范化与计量行为的标准化, 而不侧重于计量结果是否体现会计要素现在和未来的价值, 实际上是程序理性在会计计量领域的应用或体现。

(二)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在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时点, 公允价值可以表现为历史成本、市价、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等, 因此, 公允价值并非特指某一具体的计量属性, 而是这五种属性在市场交易条件下的一种再现和重复。由于公允价值是在公平交易中双方自愿接受的交换价格, 对已确认的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 并非依据业务是否发生, 也不是依据是否按规定取得了可靠的原始资料, 而应按照公平交易市场上交易双方均接受的交换价格进行计量。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强调的是计量结果与会计目标的高度相关, 而不注重产生这一结果的计量过程是否标准、程序是否可核实, 实际上, 这正是结果理性在会计计量中的反映。

二、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及表现

(一) 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

1、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应用及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如果投资性房地产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 应当采用公允价值属性对其进行后续计量。在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投资性房地产时, 首先要求企业所在地具备充足的市场交易资料;其次, 运用主体应具备专业的房地产估价知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鉴于目前投资性房地产市场发育不成熟的现实, 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准则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 既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又有利于防止企业对公允价值的滥用, 保护投资者利益, 也有利于企业稳健和持续发展。例如, 即使投资性房地产存在活跃市场, 但同一栋楼的不同单元、不同楼层、不同朝向, 其价值也可能差异较大。何况国内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一般只能通过一定的调整后取得, 这可能给企业管理层较大的调节余地。

2、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工具的应用及分析。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 企业管理当局根据其购买和持有金融资产的意图和能力把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报告, 未实现损益在当期利润表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报告, 未实现损益作为股东权益的一部分列报。虽然我国会计准则对四类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做出了诸多限制, 但是, 企业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操纵金融资产的分类, 从而决定其计量基础。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虽然从2007年1月1日才开始在我国上市公司施行, 但利用同样的金融资产不同的分类进行不同会计处理的现象已经出现。例如:某公司C在2006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 曾向甲、乙、丙三家上市公司定向配售, 配售所得的股份有限售条件, 从C公司上市之日起将锁定12个月。在甲、乙、丙三家公司公布的2007年半年报中, 三家公司对各自持有的同一性质股份的会计处理却各不相同, 甲公司表示:“作为战略投资者持有C公司股票, 公司将其划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按期末市场价认定”, 并因此确认了6 040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计入上半年净利润;并相应确认了1.2亿元左右的“可供出售公允价值变动净额”计入资本公积, 虽然不影响乙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 但增加了期末的股东权益;丙公司则将其所持有的C公司的股份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 并采用成本法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 这部分“长期股权投资”期末的账面价值较初始投资成本并没有发生变化。

造成上述差异的关键在于, 三家上市公司对其所持有的有限售条件股份的性质看法不同。丙公司认为这些股份“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可能可靠计量”, 而甲公司与乙公司则均认为这些股份“在活跃市场中存在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只是甲公司认为取得这些有限售条件的股份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者说是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其进行管理。同样的限售股份, 不一样的会计处理, 其根本原因是企业管理当局利用准则中对该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 在分类中各取所需, 以迎合其利益需求。

3、公允价值计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应用及分析。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 应当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计量础,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给予了公司更大的自主权来调整其会计政策, 解决了原准则以账面价值为计量基础而产生的问题, 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但也有人认为作为新准则亮点的“公允价值”将难达公允, 并极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为此, 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用范围时, 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 作了谨慎的改进。比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计量基础必须满足: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 , 并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未满足条件的, 应当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不确认损益。从这些规定可以看出, 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十分谨慎, 有助于制约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

(二) 公允价值应用所持有的谨慎

1、公允价值谨慎应用的表现。

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成熟的实际情况, 公允价值计量在新准则中的应用较为谨慎。表现如下:一是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非主导性。新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 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的, 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可见, 只有当历史成本明显不合理的时候才会考虑采用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仍然占主导地位。二是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必须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设定了较为严格的限制条件。比如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明确规定,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 应当同时满足: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 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做出合理的估计。再如, 非货币性交易准则中规定,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记入当期损益的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该项交换必须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设置这些前提条件, 将有效制约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

2、公允价值应用持有谨慎的原因。

一是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一定主观性。公允价值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或预期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 这些都需要主观判断。主观判断必然会有不同程度地受到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 这不利于投资分析时对公司间数据进行比较。而且, 我国目前的道德水平和职业能力还参差不齐, 一些高管人员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缺失。因此, 在现实会计环境下, 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持谨慎态度仍然是最优选择。二是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 经济环境和风险状况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信用的变化, 都会引起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三是公允价值的计量实际操作难度大。有不少财务报表项目, 如一些没有相关市场价格的金融工具, 其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在这种情况下, 现值计量常常被用于估计其公允价值。但是, 因为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点和货币时间价值等都不是确定的, 在计量的操作上往往面临着很大困难。

三、如何更好地运用公允价值

(一) 规范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建议

1、以合理渠道和方式取得公允价值, 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公允价值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能否从可观察到的市场价格或通过有效的估价技术直接得到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取得可以采用成本法、现行市价法、模型估价法。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 合理确定公允价值。

2、防范企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标准操纵利润。

“无论会计准则如何要求, 会计信息的质量最终取决于信息提供者的态度、能力和利益要求, 会计计量模式只是会计信息生成的方式方法和工具。”由于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全面收益, 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操控利润, 有可能成为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之后的另一个利润调节的重要手段。会计理论界应着手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及框架体系。有关会计部门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和框架体系下, 还应当制定一套如何采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的操作指南, 在指南中尽可能详尽地规定有关现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问题。严格规范对利用会计计量操纵利润行为的界定, 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制度, 对利润操纵行为进行惩处。通过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 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约束;建立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制度, 充分发挥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和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 鉴于会计造假的违规机会成本远低于其预期收益, 证券市场监管机构应借鉴美国高昂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对会计造假进行严惩, 以震慑企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心理。

3、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公允价值若要在我国全面地推广并成为一种现实的具有可操作的计量属性, 必须解决不同市场情形下市价如何运作, 以及在缺乏公平市价的情形之下, 会计人员如何通过现存计量属性和恰当的计量估价技术的选择来实现替代的问题。为此, 需要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广泛宣传和对会计人员进行知识更新, 使广大会计人员能尽快熟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尽快掌握具体运用技巧, 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 能够从众多错综复杂的信息中识别出对本企业经济决策有价值的信息, 保证公允价值的真正“公允”。

(二) 改善公允价值应用的措施

1、创造和完善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环境。

存在活跃市场是公允价值应用的前提条件, 应努力建造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来提高公允价值的应用效果。应建立健全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 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和舞弊查处力度、提高专业评估技术, 创建娴熟而讲求诚信的评估队伍。

2、逐步完善现值计量方法。

现值计量是估计公允价值的常用方法, 当资产存在活跃市场时, 公允价值信息虽与历史成本信息并无差别, 但因为人为地确定现金流、折现率等因素还是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断完善现值计量方法, 可保证公允价值的客观性, 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核实性以及反应的真实性也可以得到保证。

3、增加全面收益率表作为当前会计报表的过渡。

为体现公允价值的观点, 对表内某些未发生的资本利得与损失进行确认, 可增加全面收益率表作为过渡, 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第一, 体现了企业财富变化必须尽可能在财务报表表内反应的公允价值理念;第二, 外部投资者通过期末净收益与全面收益两个不同的比较并结合现金流量, 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公司当期经营业绩的实质, 以便在资本市场中进行相对合理的操作, 从而有利于增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并减少某些利益集团的会计信息操纵动机。

公允价值的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会计计量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公允价值的使用带来了计量模式的改变, 改变了会计中的收益计价方法。随着我国会计概念框架和会计准则体系质量的提高, 公允价值的优越性将进一步被关注, 公允价值会计必将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褚冰茜.浅谈公允价值计量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影响[J].财会研究, 2007 (4) .

[3]初宜红.会计计量属性的变迁[J].财务与会计 (综合版) , 2007 (5) .

论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 篇9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与问题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 公允价值的计量是指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一) 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分散在不同的具体准则中。38项具体会计准则中, 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资产具体准则包括:3号投资性房地产、5号生物资产、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2号债务重组、16号政府补助、21号租赁和20号企业合并中的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等等。这些准则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即在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限制。

(二) 现行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1. 确认环节存在的问题。

从资产应用公允价值的现状可以看出, 我国当前的会计准则中对资产采用公允价值确认的相关规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确认的条件、规定比较散乱, 缺乏一致性, 如租赁准则中只写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但在什么条件下采用却没有加以规范;二是确认条件和计量基础混为一谈, 如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政府补助和债务重组等4项准则中, 对于确认的要求实际上更倾向于计量基础的要求。

2. 计量环节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允价值在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仍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层级划分, 将公允价值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 存在活跃市场;第二层次, 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存在类似活跃市场;第三层次, 不存在前两种情况的市场, 此层次不存在交易的活跃市场, 需要通过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而目前, 我国缺乏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 从而使公允价值难以取得, 虽然采用了一定的方法来确定, 但是限制条件多。并且在方法上来说, 缺乏应有的会计技术手段, 各种会计分析、管理软件还很少见。而且, 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离完全应用科学技术手段, 实现完全公允价值计量还有一段距离。因此, 企业应用公允价值, 有很大的技术困难。

3. 其它方面的问题

公允价值的确定没有一个系统的规范体系, 导致公允价值披露力度较弱。企业的外部监管和自身素质有待加强, 会计人员的观念及专业水平不足, 公允价值确定的外部环境不完善, 这些都导致公允价值的应用会遇到很多的障碍。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最新发展

2011年5月12日,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公允价值计量》, 我国为保持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 故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3号》中的做法, 并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2012年5月17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 (征求意见稿) 》。

(一) 公允价值的含义

公允价值, 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 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支付的价格。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可以是单项资产, 也可以是资产组, 到底以何种方式进行, 取决于资产或者负债的计量单元。所谓的计量单元, 是指资产或负债以单独或者组合方式进行计量的最小单位。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 应当考虑该资产或者负债的特征, 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应当是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考虑的特征, 包括资产状况及所在的位置、对资产出售或者使用的限制等。该定义包含的内容有四个方面:

1.

公允价值是在公平的有序交易中形成的, 而且进行的交易是自愿的, 交易双方是熟悉情况的, 交易的双方必须了解标的情况而且交易的金额是公平的, 是双方一致同意的, 也就是, 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应尽可能地小, 同时不存在恶意的欺诈。因此, 在强迫的交易中或清算过程中的交易中形成的金额也就不能算做公允价值。

2. 公允价值计量的对象是全面的。

即公允价值是资产或负债计量单元的公允价值, 不仅资产有公允价值, 负债也同样具有公允价值。

3. 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是普遍存在的。

从各个含义中都可以看出, 各国各机构对形成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只要在该市场环境下存在公平交易, 那么不管是在活跃的市场中还是在不活跃的市场中就都可以形成公允价值。

4. 公允价值是缺少真实交易下的一种估计价格:

它又是买卖双方意欲成交的现行交易达成的金额。

(二) 公允价值的特点

1. 交易双方是在平等、自愿、熟悉情况的状态下进行交易, 并且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

2. 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对资产或负债计量单元的价值的认定。

3. 形成公允价值的双方不一定是特定的或现实的交易及交易双方, 可以是假定的或虚拟的交易及交易双方。如非货币性资产组的交换, 每一个资产组的几乎很难存在相同的资产组, 故形成的公允价值不是市场真实存在的价值, 而是假定某种特定的情况下, 该计量单位的公允价值。

4. 公允价值的计量对象是全面的, 不仅资产的计量单位有公允价值, 负债的计量单位乃至资产和负债组的计量单位也同样具有公允价值。

(三) 公允价值在非金融资产计量中的原则

1.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 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通过直接将该资产用于最佳用途的方式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最佳用途是指市场参与者实现一项非金融资产或其所属的一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最大化时该非金融资产的用途。最佳用途虽然执行起来因涉及到适用计量方法和估值技术的选择等问题而存在一定的难度, 但它体现基于市场基础的公允价值基本特征的重要形式。用最佳用途来衡量公允价值是为了保证资产在计量日的客观公正, 是对出售资产和购买资产各方最为公平合理的价值。

2. 企业确定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 应当考虑实物上可能、法律上允许以及财务上可行等因素。

在采用公允价值来衡量非金融资产时, 必须结合各方需求, 考虑各方要素, 才能确定。实物上是否可行, 应当在资产参与者在对资产进行定价时考虑资产的实物特征, 考察该项资产的诚信度、使用价值、是否具有替代品等。法律上是否可行, 应在对资产定价时考虑资产使用在法律上的限制, 一项资产如果在法律上受到某种要求或限制, 对它的价值会有很大影响。财务上是否可行, 应当在考虑在实物上和法律上允许的情况下, 通过使用该资产能否产生足够的收益, 使得其满足市场参与者所要求的投资回报。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应用

资产或负债在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通常与其交易价格相等, 但在下列情况中两者可能不相等:第一, 交易发生在关联方之间。但企业有证据表明该关联方交易是在市场条件下进行的除外。第二, 交易是被迫的, 即双方的交易不是自愿而是逼不得已进行的。第三, 交易价格所代表的计量单元与按照新要求下第六条确定的计量单元不同。第四, 交易市场不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 (或最有利市场) 等。

(一)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规定,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前提是:必须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且企业能够从该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等相关信息, 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是指其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场价值, 因为公允价值的定义实际上假设了销售合同的交易和完成是同步的, 没有任何价格上的差异。同时, 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不反映为提高或改善房地产而发生的未来资本性支出, 也不反映由未来资本性支出所产生的相关未来利益。

(二)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资产公允价值计量

1. 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各项换出资产和各项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在这种情况下, 换入资产的总成本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为基础确定。

2. 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在这种情况下, 换入资产的总成本应当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为基础确定。

3. 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

在这种情况下, 换入资产的总成本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总额为基础确定。

(三) 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

1. 交易性金融资产:

(1) 取得时, 初始确认应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初始价格通常是以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 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取得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进行处理。 (2) 在资产负债表日, 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3)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其公允价值与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应确认为投资收益, 同时调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和损失, 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 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

四、确定公允价值的估价方法

企业在计量公允价值时, 应当采用在当前情况下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支持的估值技术。企业使用估值技术的目的, 是为了估计在计量日当前市场条件下, 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者转移一项负债的价格。估值技术主要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企业应当使用与其中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相一致的方法计量公允价值。企业使用多种估值技术计量公允价值的, 应当考虑各估值结果的合理性, 选取在当前情况下最能代表公允价值的金额作为公允价值。

(一) 市场法

市场法是指利用相同或类似的资产、负债或一组资产和负债的价格和其他相关市场交易信息的估值技术。市场价格, 不论其来源如何, 都被认为是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最好的反映。一个公开市场上的价格, 通常是公允的和可接受的, 对于某些资产或负债而言也是容易得到的。市场法就是指直接引用所计量项目的市场价格作为其公允价值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应用市场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所采用的市场价格最好是活跃市场中的交易价格。所谓活跃市场是指满足以下所有条件的市场: (1) 市场中交易的项目是同质的; (2) 通常可在任何时候找到自愿的买方和卖方; (3) 价格公开。

2.应采用相同项目、最近的市场价格作为该项目的市场价格。该市场价格, 最好应该是计量当日的市场报价。

3.市场交易日之间由于时间的流逝和市场条件的变化而对公允价值产生的影响, 应当可以加以估计。

4.当存在不止一个市场价格时, 应当选取最有利于企业的一个市场价格。“最有利”意味着企业可以得到的最高的价格, 换句话说, 就资产而言, 意味着更高的脱售价格, 对负债而言, 意味更低的清偿或转移价格。“最有利”并不是对企业自身的目标而言的。对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的计量, 应该是对该资产或负债本身而言最有利的价格, 而不是对企业整体最有利的价格。

5.市场价格中存在与所计量的项目的权利与义务并不直接相关的部分, 对于这一部分价格, 应予以剔除。例如, 某一资产的市场价格中可能包括的附加劳务的价格 (如安装费) 。

(二) 收益法

收益法是指将未来金额转换成单一现值的估值技术。收益法是通过计算计量对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来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一般情况下, 现值法主要应用于一些市场价格无法获得也没有类似资产的市价可供参考, 但是其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及折现率可以较为客观地预计的资产负债项目, 例如无形资产。通常, 资产带来的现金流量表现为未来现金流入量;负债形成的为未来现金流出量;收益带来的为未来现金净流量。

采用收益法应遵循下列一般原则:

1.估计现金流量和利率应当尽可能地反映关于未来事项和不确定性的假定, 这些假定将用于决定是否在一项公平交易中以现金购买一项资产或一组资产。

2.用于折现现金流量的利率, 应当反映与估计现金流量所内含假设一致的假定。否则, 某些假定的影响将会被重复计算或被忽略。例如, 12%的利率可能适用于计算某项贷款未来违约的预期。但是, 同样12%的利率却不应当用于折现预期现金流量, 因为这些现金流量己经反映了对未来违约的假定。

3.估计现金流量和利率应当是没有偏向的, 并且不应当受到与所涉及资产 (组) 或负债 (组) 无关的因素的影响。例如, 故意低估净现金流量以明显提高资产的未来盈利能力, 就是在计量中存在偏向。

4.估计现金流量或利率应当反映可能结果的范围, 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最可能金额或者最小或最大的可能金额。

(三) 成本法

成本法是指反映现行重置成本的估值技术。成本法也就是按照实际支付金额确认资产的公允价值, 即在计量当日重新购置或购建被计量资产所需要的成本, 这种做法较客观, 资料容易取得, 但是只能解决资产的初始计量问题, 无法满足后续计量的需要。

现行成本法适合自用为主, 不准备外售或变现的资产项目, 例如原材料、生产设备等;同时, 对于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这类能够外售或变现的资产项目, 因未来现金流入难以辨认, 不适合现值法或现行市价法, 现行成本法是最为合适的方法;对于某些准备外售或变现的资产而言, 若以现行市价计价会夸大其自身价值,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成本法更适合采用。

以现行成本法确定的公允价值是计量对象在当前价值, 从市场参与者 (卖方) 的预期看, 卖出资产收到的价格基于市场参与者 (买方) 取得或重置具有可比效用的替代资产的成本、并根据减损加以调整, 即应在重置全新资产价值的基础上扣除各种贬值因素计算确定。

五、公允价值的披露

企业应当根据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性质、特征、风险以及公允价值级次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恰当分组, 并按照组别披露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信息。

下面将以三张主要的财务报表为主线来阐述和归纳我国会计准则 (CAS) 对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相关要求。

(一) 资产负债表

从我国现行会计准则修订的资产负债表格式来看, 对公允价值披露的内容并不多, 仅会计准则规定的一些需要披露, 主要是商誉及资本公积反映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影响, 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至于各资产负债项目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账面价值的变动, 在资产负债表中并没有体现, 仅是通过资产负债项目的账目明细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来加以反映。这样的披露方式与我国谨慎性原则中应用公允价值是不无相关的。

(二) 利润表

现行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引入, 扩展了传统会计利润的内涵, 即在传统利润的基础上增加了资产或负债持有的利得和损失。现行会计准则对六大会计要素作了重大调整, 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了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 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而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从利润表的格式调整可以看出, 公允价值引起传统会计利润变化的项目主要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和资产减值损失等。

(三) 现金流量表

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属于资产持有利得或损失, 并不涉及现金的流入与流出, 所以在现金流量表正表中没有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动。但是《CAS31———现金流量表》第16条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信息。至少应当单独披露对净利润进行调节的项目, 主要包括对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调节的披露。

总之, 随着经济的发展, 明确规定公允价值的定义, 估计方法和披露要求等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会计准则第×号——公允价值计量 (征求意见稿) 》的出台, 是对完善公允价值体系的重要进步。是会计计量史上的里程碑, 尤其是里面的“计量单位”、“最佳用途”等具有实际意义, 使得人们在应用公允价值时有据可依, 不再盲目, 避免被人为的操控和利用。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公允价值的计量的应用, 首先简要概述公允价值计量的现状与问题;然后, 阐述公允价值计量的最新发展进程, 举例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在会计计量当中的具体应用, 讨论公允价值估价方法的确定, 阐述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的应用;最后, 指出公允价值在财务报告中的披露。

关键词: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计量单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15;号——公允价值计量 (征求意见稿) 》, 2012-5-17.

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实践探讨 篇10

关键词:公允价值,应用,市场经济环境

公允价值又称为公允价格或者公允市价。IASC (即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将其定义为:清楚了解所有情况与自愿的交易双方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 一项资产可以被交换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价格。从该定义不难发现, 采取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交易最少具备如下三个特点。第一, 交易双方均出于自愿进行交易, 没有受到干扰或者威胁;第二, 该交易为公平的交易, 不但是交易双方的市场主体地位平等, 并且交易双方可以达成双方能够接受的成交价格, 也就是价格上的公平;第三, 交易双方拥有的成交信息是对等的, 所以这样的交易当然是建立在一个完全开放的、良性竞争的、自由的市场。

公允价值为何能受到推崇, 正是由于它体现了对应时点上的资产或者负债的真实价值, 它是基于公平交易前提下, 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真实可靠的信息, 进而能够为使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1 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重要性

1.1 使会计收益更全面、真实、可靠

以往的会计收益指的是来源于已经获得的收入与相应的费用间的差值, 而采用公允价值能够有效弥补会计收益方面的局限, 它更加注重企业在经济方面的收益, 进而更准确地揭示该企业的运营水平、偿债的能力、净现金流量和承受风险的水平, 更科学合理地揭示企业的财务情况以及收益状况。

1.2 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以及相关性

公允价值和原始成本进行比较, 可以很好地揭示企业取得的现金流, 更加准确地体现企业的赢利水平、偿债能力以及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换句话说, 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获得的会计信息可以给企业的管理者、债权人以及经营人员的决策提供更加有用的参考信息。因为公允价值能够反映市场的预期现金流的折现值的情况, 从而使不一样的时点产生的或者不一样企业所取得的一样的金融衍生产品具备相同的公允价值。反之, 在原始成本的方法下, 不一样时点获得一样的交易工具可能因为获得成本不一样而不能进行比较。

1.3 符合与国际接轨的要求

最近几年以来, IFRS (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以及经济发达的欧美等国的会计准则, 接连将公允价值当做首要的计量方式加以推广应用, 以不断提升企业会计信息之间的相关性。从计量方式的视角来看, 使用公允价值一定意义上代表着世界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表明, 我国传统意义上单纯的原始成本计量方式已经被原始成本以及公允价值等兼具多种计量属性的计量方式所代替。这说明我们国家的会计与世界同步跨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2 我国推广应用公允价值出现的问题

2.1 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有待完善, 公允价值的确认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公允价值要求的市场经济环境非常苛刻, 它需要交易双方的信息对等, 这样的话才能使得成交的价格比较公平。但是, 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还有待完善, 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等, 在此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认有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很可能会对企业的资产或者损益计量的真实可靠性产生影响, 加上我们国家会计工作的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推广应用公允价值仍然受到各种制约。推行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遇到的首个难题, 是怎样尽量以科学合理的途径与方法获得公允价值所需要的信息, 以确保有关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规避由于主观原因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构成影响。在公允价值所需要的信息无法获取的状况下, 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实时计量, 将会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产生影响。有很多会计要素比如资产与负债在市场难以获取可以供参考的成交价格, 将未来的现金流按照对应的折现率换算成现有的现金价值进行计量, 通常就会成为评估有关价格也就是公允价值的首要技术措施。

2.2 公允价值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有待完善

公允价值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提供最为相关的信息。这样的相关性必须基于相应前提之下, 假如无法比较准确地评估公允价值, 不仅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无法有保证, 就连它的相关性也将大大降低。在我们国家当前市场经济体系还有待完善的状况下, 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的难度比较大。尽管有许多准则以及相关指南应用于公允价值, 然而在计量过程中并未实施标准与规范以及对应的披露, 仍然存有很大的操纵余地。另外, 各个准则之间的披露要求也并不相同。

3 在新会计准则下采用公允价值的应对策略

3.1 对应用公允价值的市场经济环境进行完善

为了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公允价值, 应当建立健全公允价值的市场经济环境。自由的市场是应用公允价值的根本基础, 应当努力营造和公允价值相匹配的市场经济环境, 积极培育各等级的市场, 包含二手交易以及生产资料等相关市场的培育, 从而使得公允价值的获取更加直接、客观。

3.2 对公允价值应用的法律环境进行规范

进一步规范法律法规中对于有关会计的舞弊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及其惩处机制, 尽量不给那些试图通过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舞弊的人员留下可以操作的空间;强化监管工作, 强化政府监督部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政府的审计以及财政部门对于会计舞弊行为的监管, 不但要不定期进行抽查, 还需要有效调动各方的稽查力量, 舞弊行为一经查出, 必须进行严厉处罚。

3.3 强化对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

由于公允价值在会计方面的推广应用, 必须在会计报表中对公允价值进行相应的披露, 我们国家会计标准对于公允价值相关的计量以及披露工作还没有出台正式的规范, 给有关的审计工作造成困扰, 也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因此审计工作者必须全面考虑到有可能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工作产生影响的因素, 对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全过程实施合理测试。此外, 要求针对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工作的相关人员实施岗位培训工作, 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判断水平, 以便积累更多地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闰丽.论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 2008 (3) .

计量应用 篇11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内涵;利弊;应用

一、公允价值的内涵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在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二、公允价值计量之利

1.公允价值计量适应金融创新。主要以合约形式出现的金融衍生工具因不具有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加之交易和事项大多并未实际发生,传统的历史成本无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传统的成本计量必须等到合约真正履行或取消之时,才一次性地报告,企业在该金融衍生工具上的损益,实际上揭示的将是一个累积数字。公允价值计量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2.公允价值计量使会计收益更加真实全面。按传统的会计学收益概念,会计收益是指来自于交易期间已实现的投入和对应费用之间的差额。经济学的收益概念除包括会计收益外,还包括非交易和未实现的资产价值变动形成的利益或损失,较之会计收益在内容上更为真实和全面。而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恰恰就是既要计量资产和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公允价值,也要计量公允价值变动所造成的利益和损失。这样可弥补会计收益的不足而向经济收益看齐,更加准确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更确切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3.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企业对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能力必须回购,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管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计量得出的金额即使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下也可以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实物资本得到维护。

三、公允价值计量之弊

1.公允价值确定的主观性较强。公允价值是参与交易的双方对市场价值的一种判断,而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有的会计事项可以确认或寻找相类似的交易价格,有的却无法寻找而只能估计。由于存在商业秘密的保密原则,信息阻断等因素,公允价值的取得和公允性判断难度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数据的客观性,进而其可靠性也大为减弱。

2.可操作性较差 。一方面,企业的资产种类繁多,并处于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认,是否存在活跃市场交易价格的判断难度较大等问题难以解决。另一方面,对公允价值进行判断的主要形式——现值技术的运用,因不同投资者之间、投资者与管理当局之间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不可能完全统一,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这同样导致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难度较大。

3.信息成本较高。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这个过程将会增大企业的信息成本。与历史成本相比,取得公允价值要花费更多的成本,增加了报表的准备成本,当取得成本超过效益时,若仍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则有违会计的成本效益原则。

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良好的活跃市场和完善的公允价值信息发布系统。大力推进市场信息资源的公开化,建立良好的活跃市场和完善的公允价值信息发布系统,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推广应用的有效途径。笔者建议,逐步建立一个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全国市场价格信息数据网络和信息发布系统,将全国各类市场的交易信息都系统实时地记录并统计存入该系统的数据库中,然后通过一个统一的发布系统定期进行发布,企业可以随时通过这一信息发布系统获取各类商品的市场交易价格信息,并以此为参照合理确定企业相关资产的公允价值。

2.规范公允价值运用条件,保证实务中严格遵守。企业滥用公允价值行为主要是违反准则规定条件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并由此对企业损益形成调节甚至操纵。因此有必要针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实务操作专门形成法规条文,不仅要明确公允价值运用的条件,而且要对条件的判断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依据,尽量减少企业财会人员不必要的职业判断, 同时使企业外部审计、监管等人员和机构有据可依。

3.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 。公允价值的表现形式有多种,在实务操作中究竟选择哪种表现形式,除了依靠准则的指引外,还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而我国现有真正具有职业判断能力的会计师屈指可数。会计人员整体综合素质不高,直接影响职业判断的水平,制约公允价值的使用效果。所以必须大力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帮助他们尽快熟悉和掌握新会计准则的内容,通晓相关的经济、贸易、金融、外汇等知识,熟练运用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手段,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网络计量系统设计与应用 篇12

近些年来, 随着工程建设行业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步伐的加快, 施工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不断加强, 信息技术及信息资源的应用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同时, 世界各国都在为节能减排做贡献。节能减排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网络计量学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涌现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计量学的产生是必然的, 从网上获取信息成为一种必然。

通过网络计量, 将用电信息采集网络延伸到户内设备上, 大大扩展了用电信息采集范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的建设目标, 基于网络计量的高级量测系统赋予“全覆盖、全采集”以崭新的内涵, 不仅采集用户总用电量, 而且采集每个电器设备的用电量;不仅覆盖全部电力用户, 而且覆盖用户所有用电设备。通过网络计量装置和高级量测系统, 为实现需求响应与互动用电提供了技术支撑。

网络计量的规划方案, 具有技术前沿、技术研究和市场前瞻性, 具备一定科研性质。

参照的主要标准有《DL/T 698 2010电能信息采集与管理系统标准》、《Q/GDW 1373-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规范》、《Q/GDW 1379.4-2013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检验技术规范》。

1 应用意义

网络计量可应用于采集到原始采集计算值, 可以主动地上传网络设备。

它是一种基于网络计算的新型计量方法, 在这种新型计量中, 量测与计算分离, 计算功能从分布于各用电节点的计量装置集中到网络, 即采用“本地采样、远程计算”的方式进行电能计量。

网络计量的输入数据是计量对象的电流和电压序列。量测终端 (去掉了计算功能的计量装置) 将本地采样的电压电流序列发送到远程计算中心 (计量主站) , 由计算中心进行集中计算和处理, 生成各计量对象的计量数据。网络计量的计量对象可以是用户节点 (如居民用户、工商用户等) , 也可以是单个设备节点 (如空调、冰箱等) , 不受物理空间的局限;电能计算的时间尺度正如电能表本地计算那样, 可以是日、时、分、秒, 也可以是任意时间段。

采用网络计量, 简化了计量装置, 降低了软硬件复杂度, 提高了可靠性, 降低成本, 方便维护;同时, 网络计量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用电信息, 实现更加智能的用电监管。

2 总体架构

图1为网络计量系统总体架构, 主要由网络计量设备、网络数据计算程序以及外部程序组成。网络计量设备主要是对用电设备进行采样计量, 主动上传给计算主站的。网络数据计算程序主要功能是对原始采样数据进行计算, 得出有效电压, 电流, 功率, 电量数据, 并响应数据请求。外部程序主要指请求数据及对网络计量设备进行操作的客户端。网络计量设备是基础, 提供原始数据源;网络数据计算程序是核心, 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外部程序是展示层, 获取计算后的数据。

2.1 主要构成说明

(1) 网络计量。处理主动上传网络计量原始采集数据, 数据保存在内存文件中。

数据请求

支持客户端对网络计算数据的请求, 计量后台可以把计算结果转发给请求客户端。

(2) 数据转发。转发对计量设备的操作。

2.2 关键数据流说明

(1) 网络计量设备与网络数据计算程序数据流。网络计量设备是客户端, 计算程序是服务端, 网络计量设备主动上传采集数据, 供后台计算。 (2) 网络数据计算程序与外部程序。外部程序可以连接网络数据计算程序, 通过TCP/IP方式获取计算数据, 或者发送操作网络计量设备的数据包。

3 详细设计

传统的计量是通过智能电表计量芯片直接做计算, 数据存储在采集终端里。优点是数据在本地存储, 只要正常供电, 就可以保证采集完整性, 缺点是业务扩展不方便, 成本相对较高。采用网络计量的方式, 只要保证数据可以稳定传输, 就可以持续计算, 优点是计算方便, 降低计算成本, 数据可以比较容易地扩充。

本系统采用标准C++架构开发而成, 具备如下特征: (1) 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采用多层架构和相关的设计模式, 改变某一层的实现技术, 其他层不需改变, 并且有利于系统的调试和测试。 (2) 通用性和开发的高效性。由于本框架的分层结构和统一的各层之间存在接口, 开发团队可以并行开发, 提高开发的效率。

网络计量系统功能划分如下:

3.1 数据计算

由网络计算中心计算的数据项有:

电压:A相电压, B相电压, C相电压。

电流:A相电流, B相电流, C相电流。

功率数据:有功功率 (P, A, B, C) 、无功功率 (Q, A, B, C) 、视在功率 (总, A, B, C) 。

电能数据:正向有功总电能 (PAP) , 正向无功总电能 (PRP) 、反向有功总电能 (RAP) 、反向无功总电能 (RRP) 。

各数据项计算公式如下:

电压电流相关计算公式

U (A) =sqrt (∑m2/n) , m为采样的电压或者电流值, n为采样值个数。

举例说明:假如采样数据为A相:U1, I1, U2, I2, U3, I3, U4, I4

B, C项电压或者电流同以上算法。

功率相关计算公式:

P (有功功率) = (∑U*I) /n (电压*电流之累加和除以计算的个数)

Q (无功功率) =电压*电流偏移四分之1的累加和除以计算的个数

如果计算出来的P和Q大于等于零, 则表示是正向功率, 否则就是反向功率。

假如采样数据为A相:U1, I1, U2, I2, U3, I3, U4, I4

那么P (A相) = (U1*I1+U2*I2+U3*I3+U4*I4) /4

那么Q (A相) = (U1*I4+U2*I1+U3*I2+U4*I3) /4

V (视在A) =UA有效*IA有效

电能相关计算公式

正向有功总电能PAP=P*Δt。其中P为Δt时间内的平均正向有功功率 (反向公式类似) 。

正向无功总电能RAP=Q*Δt。其中Q为Δt时间内的平均正向无功功率 (反向公式类似) 。

采用平均功率乘以时间主要是为防止上传的数据发生丢包情况, 提高计量的精度;或者防止多包发生的情况。

上述的PAP和RAP是一段时间内的电能量, 在实际应用中, 需要计算总累积电能量, 也就是常用的电能表码 (底度) , 也就是系统运行到当前时间的电能累积量。

在计算累积电量时, 实际上需记录上次的累积量PAP (上) 和累积时刻T (上) , 在每次接收到终端的瞬时电压、瞬时电流和相角后, 先算出P (有功功率) , 然后再计算出有功总电能。

3.2 数据转发

转发客户端对网络计量设备的控制命令。

3.3 数据请求

响应客户端对计算数据的召测。

4 性能指标

4.1 可用性指标

(1) 保证7×24小时不间断稳定运行; (2) 服务器日常CPU平均负荷小于65%, 忙时小于85%; (3) 服务器日常内存平均使用率小于60%, 最大并发时小于80%。

4.2 可靠性指标

(1) 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9.9%; (2) 系统平均故障时间不超过10分钟。

4.3 响应实时性指标

系统在最大并发用户数条件下, 满足以下响应实时性指标要求: (1) 实时数据响应时间≤3秒; (2) 90%页面切换响应时间≤3秒。

5 应用价值

目前, 该系统已经在现场投入使用。总共接入有200块左右的测量仪, 后台对每块进行计算电压、电流、电量等数据, 并发送给测量仪进行显示。同时保存电量, 为其它电力应用提供数据。该系统从总体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普通电表如果每块按300左右的价格计算的话, 那么200块就需要6000块的成本;采用网络计量, 硬件成本只有原来的三之一左右, 只需要2000左右或者更少的成本, 大大节省了预算开支。此外, 网络计量无需人工抄表, 数据全部自动上传到服务器上、保存, 其它应用可以直接从服务器上获取相应数据, 减少了人力成本。

参考文献

[1]马建华, 等.网络计量学研究进展[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3, 29 (1) .

[2]尚金成, 等.电力节能减排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支撑体系[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 33 (6) .

上一篇:生产性服务业文献综述下一篇:聚丙烯纤维水泥砂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