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英语教学

2024-11-10

茶艺英语教学(共11篇)

茶艺英语教学 篇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使用茶的国度。自神农氏起, 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 中国人之使用茶, 绝非仅限于饮食。唐宋以来, 茶艺之事, 更为繁盛。茶文化的内容还涉及文学艺术的很多领域, 而历史上的茶文学资料不但成为记录、传播茶作为可饮食的植物的科学文献, 更可作为我们探知茶事活动中, 中国人, 特别是文人群体的茶情、茶思、茶品, 进而透视其对于文学和人生的把握与体会。一些版本的语文教材曾出现过《说茶》《碧螺春》《陆羽与〈茶经〉》等文章, 但说明性强, 文学性弱。若能使学生, 尤其是具有一定基础的高中生, 较为系统地了解中国茶文学, 不但可补教材之不足, 更可促进其了解中国文化的某些特质和文学思维方式, 陶冶高洁情操, 提升审美品位。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搜集相关资料, 养成对学习对象相关资料的检索、甄别、分类、分析等能力, 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

2. 在专题阅读中, 掌握对某一类题材文章的分析和认知能力 ( 即体裁、主题、表现方式等的同异) , 进一步提高文学和文化素养。

3. 领略中国文学中茶类作品的文化内涵, 分析思考茶文化背后的民族文化心理, 产生对中国茶文学的注意、兴趣和研究甚至是创作的欲望。

二、教学难点

1. 对于不饮茶和对不关注茶文化的学生来说, 本课难在启蒙。

2. 对特定题材的一类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的方法, 本课难在启发。

3. 一些茶文学文本的阅读和理解是难点。

三、教学设计

( 一) 课前课题布置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以下课题, 并搜集相关资料:

1. 按照不同的文学体裁搜集典型的茶文学文本, 将其归类, 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2. 分析茶文学作品中呈现了茶的哪些特质, 作者是怎样将作为可饮食的茶的植物属性和作为文化载体的茶的人文属性在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来的。

3. 思考茶文学作为茶文化的文学载体, 要表达作者怎样的文化人生的态度,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态度, 以及这些内容和我们自身的生活体验有没有共鸣和距离。

( 二) 课堂环节预设

1. 不同体裁的茶文学文本资料的分类整合及简单分析, 课堂上要求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并略谈感受 ( 学生掌握的资料不必求全, 同时可择自己有感受的文本进行分析) 。

( 1) 茶赋

A. 第一篇茶赋———晋代杜育《荈赋》

灵山惟岳, 奇产所钟。厥生荈草, 弥谷被岗。承丰壤之滋润, 受甘露之霄降 ( 以上写茶叶的生长环境、态势及条件) 。月惟初秋, 农功少休; 结偶同旅, 是采是求 ( 以上写茶的采摘) 。水则岷方之注, 挹彼清流; 器择陶简, 出自东隅 ( 以上写茶器) ; 酌之以匏, 取式公刘 ( 以上写饮茶之法) 。惟兹初成, 沫沈华浮。焕如积雪, 晔若春敷 ( 以上描写茶汤) 。

本赋全文已经不传。作者以文学语言描写茶事全过程, 虽未深及比兴, 但画线语句呈现出茶的艺术美感, 引人产生美好联想。

B. 盛唐茶事———顾况《茶赋》

稽天地之不平兮, 兰何为兮早秀, 菊何为兮迟荣。皇天既孕此灵物兮, 厚地复糅之而萌。惜下国之偏多, 嗟上林之不生。至如罗玳筵, 展瑶席; 凝藻思, 开灵液; 赐名臣, 留上客; 谷莺啭, 宫女嚬; 泛浓华, 漱芳津; 出恒品, 先众珍。君门九重, 圣寿万春, 此茶上达于天子也。滋饭蔬之精素, 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 涤通宵之昏寐。杏树桃花之深洞, 竹林草堂之古寺。乘槎海上来, 飞锡云中至。此茶下被于幽人也。雅曰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可怜翠涧阴, 中有碧泉流。舒铁如金之鼎, 越泥似玉之瓯。轻烟细沫霭然浮, 爽气淡烟风雨秋。梦里还钱, 怀中赠橘, 虽神秘而焉求。

本赋画线语句点明茶的特性适合于“幽人”, 寄托了作者清幽雅淡、涤荡尘嚣的胸怀。

C. 宋代茶思———吴淑《茶赋》、梅尧臣《南有嘉茗赋》、黄庭坚《煎茶赋》、王十朋《茶赋》

D. 清人茶趣———纪昀《荷露烹茶赋》、梅曾亮《普洱茶赋》

赋作为一种善于铺陈的文体, 写茶常涉及其体貌、功用、饮食方法等, 宋人以后更联系典故、社会、经济、趣味等, 足见茶与社会生活交涉渐趋深广, 文人所抒写的情思及其文学表现亦渐趋丰富。而赋体文章词句曼长, 辞彩华茂, 故不如诗词之为多。

( 2) 茶诗

A. 最早的现身———晋代左思《娇女》

本诗五十六句, 被陆羽《茶经》选录十二句, 内容主要涉及茶事, 无多文学启发。

B. 诗仙赏茶———唐代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C. 诗僧茶道———唐代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越人遗我剡溪茗, 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 何似诸仙琼蕊浆。一饮涤昏寐, 情来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 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 何须苦心破烦恼。此物清高世莫知, 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 笑向陶潜篱下时。崔侯啜之意不已, 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 唯有丹丘得如此。

本诗第一个提出了“茶道”的概念, 并借“涤昏寐”“清我神”“便得道”的“三饮”诠释了领悟茶道的过程, 突出不“自欺”的“真”, 可谓茶文学中醒目的篇章。

D. 七碗茶歌———唐代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以上节选本诗一段, 被人称为“七碗茶歌诗”。其借“七饮”的过程描述了作者饮茶的精神享受, 似已是一首“得道”之诗, 细味之可探知腹有诗书的文人的内心世界。

E. 茶诗宝塔———唐代元稹《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元稹的这首宝塔诗与前一首卢仝的诗重在写超脱的精神世界不同, 读到最后, 展示的是一种儒家积极的人生态度。

F. 东坡试茶———宋代苏轼《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 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 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 半岭松声万壑传。

苏轼以茶与明月、清泉交沁共生, 伴随着万壑松风, 表达了自己超然的人生观, 这种由茶体现的人生态度, 还可在《试院煎茶》“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 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等诗句中觅得。

附: 茶词曲荐读存目

宋代黄庭坚《西江月·茶》 ( 北苑龙团) 、宋代秦观《满庭芳》 ( 雅燕飞觞) 、宋代刘过《好事近·咏茶筅》 ( 谁听碧琅玕) 、金代王喆《解佩令·茶肆茶无绝品至真》 ( 茶无绝品) ; 元代李德载《喜春来·赠茶肆》 ( 茶烟一缕轻轻扬) 等。

( 3) 茶文

茶性拟人———宋代苏轼《叶嘉传》

本文是一篇以拟人写法写出的纪传体茶文, 文章中一些语句描写“叶嘉”的诸如“风味恬淡, 清白可爱”“勃然吐气”“真清白之士”等语句及其相关情节内容, 写出了人即是茶、茶即是人的清高纯粹、苦正不阿的品质, 似为作者人格的映射。这篇文章以典型的艺术手段将茶品与人品有机结合, 彰显了茶文学融合茶性之说明与人文之关怀为一体的文学理念。

其他荐文存目:

宋代欧阳修《〈龙茶录〉后序》、宋代唐庚《斗茶记》、元代杨维桢《煮茶梦记》、明代徐岩泉《茶居士传》、明代张岱《闵老子茶》等。

( 4) 茶联

对联是传统文人雅好, 嘉联不胜枚举, 因其形制精短, 故不利铺陈, 宜选择切题高雅、命意高远且有寄托的茶联进行欣赏, 如清代溥山的茶联: “竹雨送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将几种高雅的因素联合成为一个整体的氛围, 读之令人神往。

2. 分组讨论课前布置的课题。经过讨论, 应可获得以下领悟:

( 1) 关于茶的特质, 前人多有概括, 如宋代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 “茶之为物, ……冲淡简洁, 韵高致静。”这些都是以茶的植物属性为基础, 经过人的品味而得出的概括性结论。我们发现, 这些美好的形容词也可以用在概括人的优卓品格之上。且茶文学中的茶, 可以和象征着美好内涵的明月、清泉、松风、竹雨等意象连缀, 和谐一致地表现文人的士大夫情怀。

( 2) 从最早的晋代杜育的《荈赋》开始, 茶文学一般的都是兼顾茶事 ( 既生活中如何使用茶) 与茶品 ( 即茶的品质与人品相通之处) 而展开的, 这是此类茶文学和某些单纯叙写茶事的科学类文献 ( 如唐代陆羽《茶经》) 的不同之处。

( 3) 茶文学发展到宋代苏轼、明代徐岩泉的笔下, 全然人格化, 表明文人对茶品的全面接受, 并愿意把茶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以茶作为自己人格的代言。

( 4) 茶文学所体现的人文关怀内容多样, 如宋代唐庚《斗茶记》以“终日蒙福而不知”的斗茶体验, 将自然的茶和随顺自然的生活联系起来, 又如宋代黄庭坚《煎茶赋》中由煎茶而产生了“盖大匠无可弃之材, 太平非一士之略”的关于修齐治平的感慨。我国文化素有“文以载道”的传统, 而茶文学的载道则体现为明哲 ( 即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综合体现) 、养德、明思, 更重要的是与发现“人”的美好品格相一致。

( 5) 茶文学中有的内容无甚寄托比兴, 全然可作为科学文献视之, 而本课材料所引, 重在将茶品和人格有机联系、融洽一体者, 方可见出文学类文本对于人生的指导意义, 也才更可看出茶文学作为一门特殊题材的文学作品, 其彰显人文精神的功用。

( 6) 文人之所以可以由茶文学表现深广的人文关怀, 尤其是美好的人格向往, 究其原因还在于茶品与人品的共性。如宋代苏轼《叶嘉传》以茶的“苦”与人的苦行苦诤联系起来即是明例。后代文学作品抒发此类感悟者很多。特别是当前可见的茶品种纷繁, 依据不同品类可获得不同感受。

( 三) 课后引申探讨话题

1. 高中生接触到的此类文学类文本明显不足, 且高中生爱喝茶的似乎不多, 对茶有研究的更为少见。作为高中生, 如何面对茶文学文化, 如何发现和感悟其中的文学艺术魅力和人生真谛, 是值得重视的课题。

2. 茶在小说、戏曲等文学类文本中的体现本课未探究, 还有待进一步研讨。

3. 我们读过一些关于茶的实用类文本, 往往说明性强, 且就题论题。但其实古文中的一些文章就等于是现在的实用类文本, 但是其文学性很强, 常旁涉相关话题, 引人联想。如何把现代汉语语境中的实用类文本写得更有文学性和人文色彩, 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4. 茶除了与文学结缘, 还与书法、绘画、工艺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有密切的联系。请同学们课余时间依据兴趣搜集资料, 进行分析。

5. 希望同学们在本课中获得的领悟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茶文学, 但应以有品茶实践为前提, 不能凭空造作。

茶艺英语教学 篇2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班级特色的茶艺课老师,由于不是专业的茶艺老师在这门课的教学上难免会力不从心,无法给学生深入的指导。这是摆在我面前一个很大的问题。即便如此,我也竭尽全力想方设法上好这门课,让我们学校的这一特色课堂传承下去。现在我将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也是发现和利用茶最早的国家。如何把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中国茶文化艺术地、和谐地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中去,这就是我和我的学生共同讨论和努力的方向。

但这学期我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班上的新老更替,培养一些新的学员,因为原来的一部分老学员面临着毕业,而这些学员恰好是我们茶艺班的“主力军”,茶艺表演的主要人员,他们都担任主泡的位置,掌握着核心的动作,他们的离开意味着茶艺班将要失去主心骨,对此我提前准备,从低年级挑选了一些形象气质佳的同学作为新培养的目标。

确定目标后马上开始实施,首先让以前当副泡的队员上升为主泡,主动承担起了这个重担,毕竟他们已经有两年的训练基础了,基本功比较扎实,新来的队员填补副泡的位置,从最基本的动作,走路的姿势学起,一步一个脚印的来。

在此过程中我们的老队员在培养新队员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老师指导的同时,他们也起到了“小老师”的作用,有时进行了一对一的教学,有时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交流,最后当观众,让新学员演示,完毕后提出他们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最后大家共同出谋划策,让整个表演更加完美,励志让每个新学员融入这个大家庭。

可喜的是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训练,我们的新学员慢慢步入正轨,虽然动作有时还是有些生疏,表情有时还是有些不自然,但已经初显成效,“铁观音”和“丹噶尔奶茶”的茶艺已经能独立展示了。

高职茶艺职教的特点及教学方法 篇3

一、高职茶艺职教的特点

1、教学环境较为灵活

在茶艺教学中,实践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同等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环境和方法。在校内教育中通常设置茶艺专业教室与普通教室,以前者为主,在茶艺教室中,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的茶艺服务礼仪与技能。在校外则多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到茶楼、茶座等场所熟悉茶艺环境,学习茶叶知识,以及相关的行业管理知识。显然,相较于其他专业,茶艺职教的教学环境更加灵活,这便于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技能。

2、生源结构多样化

纵观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古至今,学习茶艺的既有王公大臣,也有平民百姓,茶艺学习的准入门槛没有严格限制,人群结构较为复杂。在当今的高职茶艺职教中茶艺学习的生源结构同样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是因为茶艺学习不仅可以帮助人们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艺术素养,引导人们领悟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还可以锤炼人们的职业技能,帮助人们掌握较为实用的冲泡技巧。同时,茶艺学习对个人能力、知识、性格并无严格限制,因此,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参与茶文化教学。

二、高职茶艺职教的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模块化

在茶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程具体划分为茶艺服务管理模块、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训练模块,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构建完善的茶艺教学体系。 首先,在基础理论知识板块,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茶艺、茶道等概念,以及区分新茶、老茶的方法,为学生熟练掌握茶艺技能打下基础。当然,由于这一板块涉及到较多识记知识,因此,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教学技巧,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其次,在实践锻炼模块,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熟练的茶艺技能。具体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茶水、茶具、茶叶,并熟悉基本的泡茶程序。在这一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形象的向学生展示茶艺流程。再次,在茶艺服务管理模块,教师则要为学生讲解相关的茶艺礼仪,以及相关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要求,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茶艺管理理念。

2、加强校企合作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社会各界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茶艺职教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茶艺人才的社会使命,因此,高职院校在茶艺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茶艺实践能力,还要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长信精神。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企业参观或实习中掌握更多的茶叶基础理论知识、茶艺技能、茶叶生产加工知识,以及多样化的茶叶营销技巧,了解有关茶叶加工的知识。并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中实际操作,进而促使学生掌握实用性较强的茶艺技能,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

3、重视实践教学

首先,要采用“订单式”教学方法,这主要是指相关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签订用人合同,双方共同参与茶艺教学、人才选拔和培训实践等活动。这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减少企业在招聘茶艺人才过程中的消耗成本,还可以让高职院校在茶艺职教过程中增强针对性,与社会紧密接轨,提高茶艺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更多高素质茶艺人才。其次,要在高职院校中建立实训基地,茶艺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不仅需要教师传授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因此,茶艺职教中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建立龙头茶行、规范茶行和特色茶行等实训基地,并安排学生定期到基地参与经营管理,进而帮助学生掌握茶艺技能和管理技巧。再次,高职院校还可以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觉完善自身的茶艺知识储备。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尽早接触职业岗位,积累丰富的茶艺工作经验,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毕业之后尽快适应岗位需求。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必须与相关企业和单位签订协议,明确相关责任,确保学生的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我国茶艺英语研究现状述评 篇4

1 我国茶艺英语研究的特点和趋势

1.1 茶艺英语研究的“ 小众性”

通过数据资料显示, 在2015 年以前, 发表茶艺的相关文章共有13063 篇, 但其中含有英语翻译相关内容的仅占266 篇。通过数据的对比可以清楚地看出, 目前我国的学者多数重视对茶文化的研究, 研究茶艺英语翻译的人却少之又少, 我国的茶艺英语翻译研究的起步也相对较晚, 至今仍处于萌芽阶段。涉及到茶文化英语翻译的文章中都提出了相关问题, 也写出了解决思路, 例如:钟卫红, 古能平等。从文章的比例上我们也能看出, 重视茶学的人数较多, 而重视差异的人却寥寥无几, 这也是我国的茶艺活动发展较差的原因。

1.2 茶艺英语研究的“ 必要性”

许多学者认为, 在中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 中国对茶文化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对外宣传不仅可以促进我国茶文化的发展, 同时可以让世界更多国家了解茶文化, 学习茶文化。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是英语, 出版的书籍也以英文书籍为主, 因此茶艺英语的研究十分关键, 同时也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 它是产业的需求, 同时也是文化交流的需要。学者杨俊惠在发表的论文中指出:英语在中国茶产业对外交流和贸易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茶艺的英语研究是现阶段应该实施的一件大事。经过不长时间, 许多学校都开设了关于茶艺的英语研究课程, 无论是作为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要求同学们重视这节课, 安徽, 湖南的部分高校开设了《茶学英语》和《茶艺英语》等课程, 一些大学教师也提出了茶学相关专业对英语知识掌握的必要性。石玉涛明确指出:“中国的茶企业需要的是既懂茶学专业知识, 又懂英语的高素质人才。”学生可以用英语推销茶产品, 用英语组织差异活动的开展等各项活动, 能够做到最基本的用英语交流, 用英语介绍茶产品以及茶艺活动的事项。宋华英在《高职学生差异技能的培养研究》中提到, 随着中外交流与合作的项目越来越多, 发展的也越来越频繁, 茶艺英语成为茶艺活动的重要环节, 所以各大高校对茶艺英语知识的传授变得更加周到, 对人才的培养与选拔也越来越重视。

1.3 茶艺英语研究的“ 迫切性”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在中国古代就有许多研究茶艺以及从事茶艺工作的人。随着近几年茶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 国家对茶艺师的需求量也呈逐渐递增的趋势, 持有专业茶艺等级证书的人还很少。随着近几年国外的大批游客出现在中国各大旅游景点, 许多茶艺馆也涉及对外的茶艺服务, 而从事茶艺服务的工作人员来说, 必须要持有茶艺资格的等级证书, 之所以茶艺资源的等级证书少的原因是“茶艺英语”的等级较高, 考试难度相对较大, 导致了许多人没有拿到茶艺师资格证书, 随着一些不法商家的介入, 有许多人花钱办理假的茶艺师资格证书, 在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的时候, 露出了破绽, 给中国的茶文化带来不良影响。如今, 用地道的英语与外国人交流成为了中国推广茶文化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于茶艺师的选择上可以为优秀的茶艺师提高工资, 让更多造假的人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为成为一个优秀的茶艺师而努力。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沈才土感慨到:“中国是茶文化发展的大国, 同时也是茶叶的发源地, 但近些年来, 中国的茶文化在世界上缺少影响力的原因在于我们对外宣传的力度不够, 推广的意识不强造成的。”也就是说明了我国缺少茶艺英语研究的高素质人才。

1.4 茶艺英语研究的“ 困难性”

茶艺活动是中国特有的文化产业, 在进行茶艺英语翻译中, 最大的困难就是应该如何保持翻译的准确性。例如:人们经常说的品茗中的品字, 许多商家将其翻译成“savor”, 这个翻译其实是不正确的, 在美国当代英语资料宝库中并没有显示“savor tea”这个词, 而这样的搭配也是存在着语法错误的, 当我国的学者查阅到英国及美国的书籍时, 发现品茗的正确翻译是“sip tea”, 通过这件小事可以看出中国在进行茶艺英语翻译时, 要明确自己治学严谨的态度, 同时也要考虑到英文搭配的习惯和风格, 还要将中国的特色的茶艺意境传达清楚, 这给茶艺活动的英语翻译带来了如此大的挑战。随着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 茶艺英语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茶品产业需要的是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2 茶艺英语研究的主要方面

2.1 以教学目的为主的研究方式

中国各大高校普遍对茶艺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是缺少统一的课程规划, 教学的思想不够集中。对茶艺与英语的结合相对较晚, 授课缺少组织性, 学校的茶艺专业教师应组织集体编写茶艺英语教材, 确定茶艺英语的教学目标, 按照计划培养人才。其次, 许多学校的茶艺英语作为选修课, 没有统一的教材, 考试的形式也多以开卷为主, 纵容了学生逃课的思想。另外, 教师讲课过于随便, 没有大框架, 也存在不备课的现象, 给学生带来不良影响。许多茶艺英语教材内容过于精炼, 不能够突出重点, 例如:在《茶文化与茶艺》一书中, 部分章节涉及的茶艺知识不足三页, 给学生带进了学习的误区。所以, 在进行授课的时候, 教师应自己通过资料进行教学或制作成ppt进行教学, 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让同学进行交流, 互动。第三是, 教师队伍严重缺乏, 目前我国缺少茶艺英语研究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茶艺教师也存在着供不应求的现状, 许多教师对传授课程的内容了解的不是十分透彻, 学生对茶艺英语的了解也就不会深刻。根据目前高校开设的课程情况, 很多学校安排的是年轻的教师, 许多都是刚刚毕业不久的教师进行任教, 这些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较年长的教师有着很大的优势, 但在茶艺英语的口语发音上可能稍差了一些。第四是, 学校对茶艺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许多高校涉及的茶叶知识大多数是培养学生栽培, 种植茶叶的, 课程也是以《茶学专业英语》为主, 很少有高校开设《茶艺英语》的课程。第五是, 教学的手法相对落后, 茶艺英语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多数教师是对照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教学, 实践的机会较少, 导致课堂的气氛非常压抑, 有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做着自己的事情, 没有达到教育目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一味的依赖于教材, 缺少独立思考的过程, 同时也就失去了教学的效果。在适当的情况下, 学校教师应改进教学的方法, 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丰富同学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视频短片或图片的方式让学生更加了解茶艺英语。第六是, 加强教师对茶艺英语的认识, 有些教师缺乏国际化的意识, 导致了茶艺英语停滞不前, 教师可以定期到国外进行英语水平的培训, 回归后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与茶艺活动相结合起来, 从而提升茶艺英语的能力。最后是茶艺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 教师在教学计划中, 应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许多专家发现, 茶艺专业学生对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对茶艺英语的学习没有热情。

2.2 以翻译为目的的研究方式

从翻译的角度考虑是对茶艺英语成果的展示, 茶艺活动的翻译是茶艺英语研究的重点, 茶艺是中国文化活动之一, 怎样在茶艺活动中将“信, 达, 雅”的思想清楚的表达出来让更多的国外友人所熟知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3 以宣传为目的的研究方式

在市场上唯一能够找到的《茶艺英语》书籍是林治和李晶欧编写的。这本书不作为大学的教材, 仅仅是作为宣传茶艺文化知识的科普性读物。2009 年2 月此书配有英文的解说, 这本书共发行了三次, 在2014 年再版时却少了音像资料, 是该书的一大遗憾。现如今, 许多外国友人在中国茶馆品茶, 欣赏茶艺活动时, 不了解中国的茶文化。这需要专业茶艺人才用英语为外国人进行讲解。在讲解前, 专业的茶艺工作人员应该通读一下《茶艺英语》这本书, 目的是与国外游客进行更好的交流, 更好的宣传我国的茶艺和茶文化。

综上所述, 本文通过两大方面对茶艺英语的研究进行分析, 主要是通过教学和翻译两方面入手的, 提出了目前我国茶艺英语研究的弊端和解决方案。由于茶艺英语在我国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 影响的范围也相对较小, 但茶艺英语对于我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各大相关院校也为茶艺英语的研究做了相关努力, 开设了许多关于茶艺英语的课程, 注意到了茶艺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于高校而言, 茶艺英语“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和怎样实现茶艺英语的有效教学是当务之急。而未来的茶艺英语研究主要是翻译方面, 在高素质人才聚集的时代, 怎样将茶艺及茶文化宣传出去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何文芳.基于“支架”理论的我国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述评[J].鸡西大学学报.2012 (01)

[2]陈潇潇.我国报刊英语教学研究现状述评[J].大学英语 (学术版) .2006 (02)

[3]黄淑美, 欧阳中一《.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1991-2004年目录索引[J].农业考古.2005 (04)

[4]许瑾.影响我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社会情境因素——从家庭背景看自我概念水平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内在化的影响[J].外语电化教学.2008 (03) :61-64

茶艺英语教学 篇5

关键词:美术教学;茶艺美学;境之美;味之美;器之美;饮之美;审美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4-0069-03

传统文化研究者余悦先生在《中国茶韵》中提到:中国茶艺的共性和个性的和谐统一,“一是哲理为先”,“二是审美为重”[1]。我们可以把这种观点称为茶艺的美学观。美术课程的设置与美是息息相关的。茶艺美学追求“境之美”、“味之美”、“器之美”、“饮之美”四美境界,而教师则应当从修养、技巧、造型、思路四方面引领学生去了解美术作品中的审美评价。

一、境之美,为修养之源

中国茶艺追求境之美,白居易有诗云:“婆娑绿阴树,斑驳青苔地。此处置绳床,傍边洗茶器”。描写了一种意境之美。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审美是重要的目标,审美情操则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将美好世界观、人生观向学生慢慢渗透。

(一)自然之美

中国人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一直喜欢 “道法自然”。茶,取于水,燃于木,用于叶,无不体现着与自然亲近的妙处。喝功夫茶的步骤,就很接近山水画的构思过程。

比如,宋朝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第一步“纳茶”,有如给画面构图,茶叶粗细按层次铺于罐底就如将千里江山错落安排于纸上,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第二步“候汤”,相当于精心调色,水的沸度要“蟹眼已过鱼眼生”,这个靠的是眼力与经验,作者调色亦是如此;接下来“洗茶”,好似画家在运笔,画家的青绿山水画法 ,更趋细腻严谨;茶艺的“冲点”步骤,就像绘画中的晕染,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茶艺“刮沫”步骤,看似简单,其实就如画家对画面的着色,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使画面层次分明;最后“品茶”,若家有一套茶桌,那简直就是一方江山微景图:其高低层次、水流聚汇让人极易联想到田野山涧,仿佛山间巉岩飞泉,苍松修竹,瓦房茅舍,绿柳红花点缀其间。

《千里江山图》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二)韵味之美

《河岳英灵集》[2]中有句:“格高调逸,趣远情深”,“风雅之迹,浩然之气”,无不是在说韵味之美与修养相关。喝一杯茶,点一柱香,抚一弦琴,即便是泡茶的女子,也有无限的美感值得欣赏:或拨弄茶叶的轻柔,或刮沫冲茶的典雅,或茶桌上水雾的飘渺,似融入了水墨画里。

中国画的韵味当与茶韵相媲美。国人喜欢用荷来自喻纯洁清雅,张大千就画过《泼墨荷花》,利用水在宣纸上的晕染、渗透产生的泼洒、堆积形成水、墨、色相辉映的效果。再运用浓破淡、色破墨等方法,出现了斑斓绚丽的画面。给人变幻莫测却又轻松自然的效果,这些都是画者特有的情怀。表现出中国画空灵飘逸,虚实相生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风雅自清。教师当教会学生去品味,让欣赏者与画者心意相通。

二、味之美,乃技巧之所

“啜苦咽甘”是茶味的美妙之处,品茶人选好茶之后,接下来煎煮的技巧才是重中之重,这是将茶之美味到达最佳状态的途径。最后才可鉴尝汤色(看茶)、品啜甘霖(喝茶)。

(一)传神之美

嫩绿、黄绿、浅黄、深黄、橙黄、黄亮、金黄、红艳、红亮、红明、浅红、深红、棕红、暗红、黑褐、棕褐、红褐、姜黄等,听来很神奇,这么多的色,岂是一般人能看懂的?而中国人却都能在画面中表现出来。

“传神”之味岂能不提齐白石的《虾》系列?白石老人一生追求创新,创造了特例独行的画风。他擅用淡墨掷笔,绘成虾的躯体,再润之,显出虾体通透之感。以浓墨竖点为睛,横写为脑,落笔成金,干净、利落传神。再以细笔表现虾须、爪、螯,凝练传神!显示出画家精妙绝伦的艺术功力。我们要了解画家使用墨色的巧妙,又要体会富有金石味的笔法,然后才能尝试学习结构里丰富的意韵和高妙的技巧。

顾恺之提出过“传神写照”的命题,画家的这些技巧,即使学生画不出来,也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大师用笔用墨巧妙之处,体会到“传神之美”的魅力。

(二)含蓄之美

含蓄之美,有含而不露、耐人寻味之意。“含蓄”一词属于美学范畴,是晚唐司空图在《诗品》[3]中提出的,它的最高境界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茶艺也得之精华,正因味不尽,才会苦未尽而甘出。

含蓄,在美术作品创作中,也是一种技巧方法。诗、画本为一家,作画也应尽显含蓄之意,小学美术教材中也有诗配画的课题,彰显其趣。有诗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现代画家傅抱石将此诗浮现于画纸,青苍的柳色,带着浓浓的雨意,成为画面的主体,把诗中特有的惜别气氛表现了出来。画面中没有画离别的挥袖,也没有依依不舍的拥抱,只有落寞的雨色,让人不由跟着惆怅。含蓄之美,反而更能将画面的意味深入到人的心里去。

对高年级学生欣赏作品的味道,自然要从含蓄之美进行评价。也是做个有品味、有思想深度的人所必备的技巧。

三、器之美,从造型之需

所谓“器之美”,原本是指茶的美色,需要与之相配的器具,才能映衬出其色泽、姿态的美感。鉴赏茶的汤色素瓷杯或玻璃杯,在光的折射作用下,茶汤上、中、下三层幻出三种色彩的光环,十分神奇,耐人观赏。美术教学里也有“器之美”,即美术中的造型表现领域。

(一)雕镂之美

《文心雕龙·情采》[4]有句“绮丽以艳说,藻饰以辩雕”。在美术教材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或多或少涉及到传统文化内容。

苏教版《美术》教材中就有《罐和壶》一课,我们可以欣赏到宋代“人形壶”,还有古代美洲陶罐,通过图片我们从器具本身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几乎能嗅到那个时代传递过来的文化特征:或沉静,或张扬,无不与那朝那代的文化思想有着深远的联系。雕镂之美不光是在这些小的器物上,教材中还有专门关于雕刻艺术的体系贯穿各年段前后,如《非洲雕刻艺术》一课,就是专门让大家来了解某类型的雕刻艺术特征。我们可以从传说到习俗文化再到实物图片,慢慢体会非洲雕刻艺术的独特之处。

雕镂技艺本身就是一种表现力很强的造型方式,或圆润细腻,或粗犷厚重,都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培养学生审美也需要从习俗文化及地区风格等方面入手。

(二)阴柔之美

太极阴阳的思想,是我国传统哲学中的精髓。古代美学中就认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是说阴柔之美更加温和长久,容易入人心。茶道中的阴柔之美,我们除了对汤水本身的柔美欣赏之外,更能从煮茶者的身上找到各种美。

青花瓷,算是器物柔美之典范。其中尤爱装饰花瓶的造型。初看,仿佛一位穿着蓝印花布旗袍的女子,婀娜的曲线,典雅的服饰、脱俗的妆容、适宜的发型等,似乎就是那位为你精心泡茶的女子。细看,瓷器的花纹中又深藏着绝妙世界,有如周杰伦的歌词中提到的:“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黑色深处被隐去”,像在青色的天地里等候那场烟雨,而此时的炊烟在袅袅升起,隔江万里,会联想起每个人心底的故事……

四、饮之美,属过程之态

饮之美,它看似是一种行为艺术,其实是一种思想过程。茶艺是指从备茶开始,经过备器、烧水、投茶、激搅、育华,直至闻香、品味,其过程都在追求美的意味深长。就美术课程而言,饮之美,即思维(设计过程)的美感。饮之艺术应该成为一种思路和过程的净化提炼。

(一)淡泊之美

淡泊之美,是一种心境,淡泊容易让人与“名利”联系,虽然世俗的名利与课堂上学生的生活还有距离,但是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才能一下子提炼出生活中适合入画的题材。

中国画中的“四君子”梅、兰、竹、菊,常被文人雅士用来表现清高脱俗的情趣,梅,探波傲雪,高洁志士;兰,深谷幽香,世上贤达;竹,清雅澹泊,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世外隐士。分别代表品质是:傲、幽、澹、逸。尤其是正直的气节、谦逊的品质和高尚的思想感情。历代画梅代表,还必须有梅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元代以郑所南画兰花最为著名,寓意也最为明确。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另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亦善画此类题材,其中犹以画竹、兰为最妙。

艺术作品就如净化器,人若性格闲适恬淡,顺物自然,其胸襟自然开阔。人心之所向往,还是一份淡泊!

(二)奇险之美

每次饮茶,总有初相识的感觉,有神清气爽之奇。所谓“奇险”,与“安逸”相对,与“朴拙”相生,“奇”、“险”看似误入歧途,其实这才是创作思路的正道,能让人印象深刻,入了趣味!

画家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便是充满“奇”字感受的绘画作品。如很多人感觉到的,画面看不见什么裸女,也没有完整的楼梯,只能见到一些看来杂乱无章的线条。这幅画我们要帮学生体会立体主义的味道,从中我们能感觉到杜尚对于传统绘画语言的远离,从用色到造型,再到笔触的运用,都体现着“达达主义”追求的艺术境界。你似乎感受到空间的“颤动”和延伸。杜尚对他这幅作品很得意,觉得具有革命意义,也是冲破以往艺术中唯美主义,走向新的艺术风格的第一步。

画与众不同的画,做特别的自己——这既是我们教学生绘画,也是做人的目标。

最后,我想说:“茶心”即人心。品茶者“宜精行俭德之人”,能品出其美的人,其实是具有美好人格的人。我们从修养、造型、技巧、思路四方面如品茶般地品味美术课堂,从中不知不觉形成的一种评价标准,以上所说,相信天涯有知音。

参考文献:

[1]余 悦.中国茶韵[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11).

[2]殷 璠.河岳英灵集[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3,(4).

[3]司空图.《诗品》解说二种[M].济南:齐鲁书社,1980,(8).

茶艺英语教学 篇6

关键词:学生兴趣,茶艺英语,改革思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中国在世界上的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碰撞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在很多地区和学校, 茶艺课程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发展的重要论点之后, 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保护也成为当下热门。许多学校以茶艺表演为基础, 扩大传统的茶艺文化的影响力, 并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 将茶艺文化与英语融合, 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并将茶艺文化弘扬光大, 让悠久的中国茶艺文化为世界人民所喜爱。

1 茶艺英语教学

茶艺英语主要包括了茶具的介绍、茶叶的种类的介绍、泡茶水的介绍、接待礼仪、咨询服务、茶和养生的关系、茶艺的讲解等等, 将这些茶文化的知识能辅以英语的介绍, 通过茶艺师、茶经营人员、喜爱茶文化这能够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能够让更多的外国人更加快捷、方便的了解中国的茶艺文化。

1.1 以“兴趣”为主题茶艺英语教学

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 我国茶艺论文很多而茶艺英语的论文很少, 涉及到“茶艺”文章有超过一万三千篇, 但是其中有关英语而言的仅有不到三百篇, 在关于“茶”的关键词当中, 大约有四十万的文章篇幅, 但其中与英语有相关内容的则仅有不到四千篇, 在茶学的六千篇文章当中, 有关英语的还不到一百篇。从以上的数字中我们不难看出, 我国目前茶艺英语的研究极少, 特别是具有成果的报告。而且, 由于“茶艺英语”中“茶艺”的整体范围不如“茶学”或者“茶文化”, 因而, “茶艺英语”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及“茶学英语”。

在中外国际文化交流的深入和合作的推进下, 中国茶文化作为中国的重要传统文化在对外宣传和交流中必然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对外的茶文化宣传交流, 不仅能够促井我国茶叶的产业对外出口和贸易往来, 同时也能拓宽中国茶文化的“世界之窗”。而在中外对外贸易和交流的过程中, 英语的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茶艺的文章, 有八成出版使用英语, 茶艺英语的重要程度必须提及。然而, 在很多学校, “茶艺英语”的课程依然不受重视, 不设置专业课程, 茶艺英语的教学老师都是非专业出身, 往往都是兼课或者代课, 这种学校不重视茶艺英语的现象, 自然也影响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爱好, 很多对茶艺英语感兴趣的学生有极大的“挫伤感”, 作为茶产业的重要环节, 茶艺英语需要更多的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1.2 茶艺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分析

茶艺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 但是, 在很多英语的表述中存在着很多的空白, 很多茶艺的英语翻译无从下手。因此, 在茶艺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 最大的教学难题是如何保持茶艺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和原味。比如在说“品茶”的词语中“, 品”字往往会翻译成“喝”字, “品茶”这个词语一般来说黑被翻译成“drink tea”, 但是这种英语的翻译只是翻译出了“喝茶”的意思, 并没有翻译出“品”字所想要表达出的享受和怡然自得, 没有达到意境, 失去了茶艺的美。因此, 在茶艺英语的教学中, 既要考虑到如何保持茶艺文章的美感, 还要考虑到英语的惯有搭配, 并能体现出中国茶艺文化的意境, 这给茶艺英语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中国自古以来都有从事茶艺工作的人员, 在我国“茶艺师”这工种技术称号推出之后, 茶艺市场上对茶艺师需求也是不断加大, 尤其是具备茶艺师证书的茶艺人员十分“走俏”。而随着中国涉外的程度和范围越来越深, 很多茶馆和茶道表演都推出了涉外的茶艺服务, 在不同等级的茶艺师中, 对其茶艺英语的要求也有不同程度的要求。最近, 茶楼和茶馆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 到这些地方喝茶的外国人也是越来越多, 对于英语的交流便显得越来越重要。茶和茶文化都属于中国, 但是中国的茶叶在世界上缺乏足够的影响力和信誉度, 严重损害了中国茶在世界其他国家人眼里的形象。因此, 迫切培养茶艺英语的文化人才。

2 茶艺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师资匮乏, 教学模式单一

在很多学校, 可能都会安排新进和年轻的老师担任茶艺英语的教学工作, 可能这些老师在文化上、在专业上掌握的知识会比较强, 但是对于这类语言类学科的教学的经验会欠缺一些。茶艺英语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对照课本或者讲义讲解完成, 就算完成任务了, 上课的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灌输式”, 学生对茶艺英语的练习机会就比较少, 在课堂的气氛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缺少相应的场所和机会实践茶艺英语, 使得茶艺英语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2.2 缺乏重视, 教学内容随意

一般而言, 很多茶类专业的教学是培养传统的加工型人才, 而培养茶文化的专业技能人才的学校较少。而且茶艺英语教学的老师并未都意识到茶艺英语的重要性, 缺乏国际化意识, 因而导致茶艺英语教学滞后。同时, 很多学校缺乏统一的专门组织的教学课程, 大都由学校编写小册, 因而教学缺乏组织性。缺乏统一的教学课程为教学目标, 导致很多学生只能依据任课教师自身的讲解内容为准, 这样的教学主观性过强。

2.3 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茶艺英语专业学生要求知识面比较广, 包含了文学、艺术、英语甚至于其他的学科, 而很多学生自身的综合学习能力不强, 很多学生的偏科现象严重, 使得学生学习茶艺英语感觉很吃力。

3 茶艺英语教学的创新发展思路

茶艺英语也是一门语言的课程和技能, 当然, 只依靠课堂上的茶艺英语的讲解还远远不够, 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前和课后以及业余时间能够做练习和复习知识, “多听、多看、多写、多读”, 这样才能提高茶艺英语的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在茶艺的实践过程中能够切实做好使用茶艺英语。

3.1 编制统一的茶艺英语教学纲要

从教育部门到文化部门, 从学校到老师学生都要有一份明确的茶艺英语教学纲要, 茶艺英语的教学在茶艺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要确定茶艺英语的教学目标。对于茶艺英语教学, 编制统一的教学纲要, 这样在有统一的教学纲要为基础的背景下, 才能在茶艺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而不会出现不同学校教学不一致的情形, 同时, 也能提高对茶艺英语课程的重视。

3.2 茶艺英语的师资队伍建设

在学校的专业设置上, 要进一步细化和突出重点, 有的学生可能受到家庭文化的熏陶, 对茶艺文化有比较深的了解, 有的学生对茶艺文化的了解就会比较浅显, 学生的茶艺和茶艺英语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自然会影响到老师对茶艺英语的教学。因此, 在开展茶艺英语的教学过程中, 要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层次性, 从初级的茶艺知识到中级的茶艺知识再到高级的茶艺知识, 一步一步逐层次地开展。

茶艺英语的教学特别是茶艺的基础教学要细致和强化, 比如茶具英语、茶叶英语、茶的养生英语介绍和茶艺的演示英语介绍等等都应做好针对性的讲解, 特别是针对茶艺不太了解和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在很多学校, 茶艺英语专业的老师可能是英语专业出身 (英语水平较高) , 可能是文学专业出身 (文化底蕴较高) , 还有的甚至是兼课的情况, 这样是对茶艺的英语结合的教学就难免会出现“不精致”, 因此对于茶艺英语教师不仅要英语过关, 更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和对茶艺文化的深入透彻了解。

3.3 全方位的茶艺英语教学模式

关于茶艺英语这类专业的定位会比较模糊, 往往是放在英语专业不合适、放在文学专业不合适、放在艺术专业也不合适, 因此学校往往采取的是选修, 但作为选修课程, 自然老师和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程就不会太过重视。因此, 学校要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茶艺英语的教学重视程度, 加强学生茶艺英语的素养。在教学方式上, 茶艺老师要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 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 (英语视频、电影) 的方式加强学生对茶艺英语课程的记忆。

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重通过情景模拟和情景演练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学习和训练相结合, 这样情景还原的场合更加符合学生特质, 一般都热衷于趣味性的学习和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茶艺英语的“讲练结合”, 要拓展茶艺英语的教学方式和丰富茶艺英语教学场地的多样性, 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应该鼓励走出课堂, 比如说到有涉外茶艺服务的茶楼、茶馆进行教学,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茶艺服务和外国朋友的联系。而且, 在茶艺英语这种带有艺术性质的课程考核方式上, 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 不以单纯的考试成绩作为评判标准, 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茶艺英语的学习保持长期的兴趣和动力。

4 结语

虽然目前我国茶艺英语的教学存在的问题依然较多, 但是茶艺英语依托我国深厚的茶艺文化底蕴, 必然随着中国的全球化更加大步地走向国际, 实现我国文化产业特别是茶产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 让茶艺和英语的结合能够吸引更多的人们关注茶艺文化, 喜爱茶艺文化。

参考文献

[1]张宏.以大学生实践创新为载体提高学生茶艺服务能力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 2014, (4) :127-128

[2]李泉洁.我国茶艺英语研究现状述评[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5, (1) :92-95

高职茶艺职教的特点及教学方法 篇7

一、高职茶艺职教的特点

1、教学环境较为灵活

在茶艺教学中,实践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程同等重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环境和方法。在校内教育中通常设置茶艺专业教室与普通教室,以前者为主,在茶艺教室中,学生可以掌握相关的茶艺服务礼仪与技能。在校外则多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到茶楼、茶座等场所熟悉茶艺环境,学习茶叶知识,以及相关的行业管理知识。显然,相较于其他专业,茶艺职教的教学环境更加灵活,这便于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技能。

2、生源结构多样化

纵观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古至今,学习茶艺的既有王公大臣,也有平民百姓,茶艺学习的准入门槛没有严格限制,人群结构较为复杂。在当今的高职茶艺职教中茶艺学习的生源结构同样呈现出多样化特点。这是因为茶艺学习不仅可以帮助人们陶冶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艺术素养,引导人们领悟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还可以锤炼人们的职业技能,帮助人们掌握较为实用的冲泡技巧。同时,茶艺学习对个人能力、知识、性格并无严格限制,因此,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参与茶文化教学。

二、高职茶艺职教的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模块化

在茶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程具体划分为茶艺服务管理模块、理论教学模块和实践训练模块,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构建完善的茶艺教学体系。首先,在基础理论知识板块,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茶艺、茶道等概念,以及区分新茶、老茶的方法,为学生熟练掌握茶艺技能打下基础。当然,由于这一板块涉及到较多识记知识,因此,教师应当采用多样化教学技巧,增添课堂的趣味性。其次,在实践锻炼模块,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熟练的茶艺技能。具体而言,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茶水、茶具、茶叶,并熟悉基本的泡茶程序。在这一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形象的向学生展示茶艺流程。再次,在茶艺服务管理模块,教师则要为学生讲解相关的茶艺礼仪,以及相关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要求,引导学生初步形成茶艺管理理念。

2、加强校企合作

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社会各界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茶艺职教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茶艺人才的社会使命,因此,高职院校在茶艺教学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茶艺实践能力,还要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长信精神。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企业参观或实习中掌握更多的茶叶基础理论知识、茶艺技能、茶叶生产加工知识,以及多样化的茶叶营销技巧,了解有关茶叶加工的知识。并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中实际操作,进而促使学生掌握实用性较强的茶艺技能,并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管理能力。

3、重视实践教学

茶艺英语教学 篇8

1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1.1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

茶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是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具备了完善的茶艺教学基地,才能更好地开展茶艺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从中获得有效的知识。由于不同高校的实施条件不同,因此,对于茶艺教学基地的建设能力也参差不齐,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茶艺教学基地。茶艺教学基地基本可以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校内基地主要是用来进行茶艺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外基地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习场地,能够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操作环境中,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校内和校外基地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训练,以提升整体的茶艺课程教学效果。

1.2良好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要践行者,具有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在整个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教师发挥着讲解和示范作用,要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茶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深厚的茶文化知识和思想内涵,对茶艺课程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要对茶艺课程内容有较强的体验,才能使茶艺课程更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由此,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茶节课程实践教学的基础和保证。

1.3学生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态度

茶艺课程的主要对象是学生,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茶艺专业技能,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熟练地掌握茶艺本领和茶文化素养。因此,开展茶艺课程的前提是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学习态度。茶艺课程对学生的礼仪和茶文化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只有具备了基础的礼仪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学习茶艺课程。学生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茶艺课程讲究学做一体,即学习和实践的互动教学,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在实践中更好地进行操作,以提升专业技能,因此,专业的知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对于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有较大的影响。

2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

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即针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而开设的实用型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茶艺操作技能。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2.1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茶艺馆环境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仿真的环境中学习茶艺操作技能,以提高茶艺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茶艺师或者是顾客,学生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进行茶艺训练,亲身体验茶叶识别、泡茶、茶礼等各个环节,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最终提升学生个人的茶艺技能水平。

2.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是学生。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提供一个真实的茶艺实践项目,学生在项目中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对茶艺室的布局、菜叶采购、泡茶、茶礼以及服务等方面进行全程实践训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流程进行及时的指导,通过实践操作再讲解其中的内容和问题,通过这种实践中处理问题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了解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讲解和解决,使茶艺课程更具有实践操作性,与茶艺工作的实际需求更贴近。

2.3模块教学法

模块教学法是指将茶艺的整个活动过程分成若干个模块,其中包括茶叶识别、冲泡、茶礼等模块,每个模块都是整个茶艺过程的组成部分,不同的模块共同组成了茶艺活动整体。模块教学法是根据每个模块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相应的茶艺专业训练,使学生对其中每个环节都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通过对每个环节的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训练,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加熟练和丰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实践训练,掌握茶艺课程的知识点,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点进行实践操作,对于不熟悉的内容和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并可以求助教师进行适当地引导和帮助,最终解决问题,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方式,对专业技能有一定了解和体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2.4实地考察教学法

茶艺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实地考察教学法既符合茶艺课程的内容,同时也是茶艺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茶馆、茶艺室等环境中进行参观学习,学生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实践操作,例如对茶室环境对茶艺的步骤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以加深知识理解,提高实践能力。在进行实地考察之前,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例如确定考察地点、对象、时间、目的等,并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及时做好联络工作,并在实地考察时,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思考,提升茶艺课程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改正,以确保茶艺课程教学的准确性,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率。

3关于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

3.1综合性教学模式

公共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综合技能的人才,学生不仅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融合,同时也要对专业特点有所了解,尤其是对茶艺课程在公共管理专业中所占的比重要有所认识。茶艺课程作为公共管理专业中的专业课程,具有一定的专业特性和实践性,因此,教师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不是某一个动作或礼仪的反复训练。茶艺课程是一个综合的连贯性的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茶艺课程实践知识的思考,并通过综合性的强化训练,提高茶艺技能。在茶艺课程实践课程中,学生要通过对茶叶识别、冲泡、服务、礼仪等每个环节的学习训练,并将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整体,使茶艺课程实践教学更具有综合性和连贯性。

3.2多样化的作业布置

茶艺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领域较广泛,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对于学生来说,茶艺课程不仅仅是关于茶艺的课程,更是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内容,具有广泛的知识交叉性,由于茶艺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课程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茶叶和茶器具种类也较多,泡茶方式也较多样化,因此,学生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有较丰富的学习和练习机会,在实践练习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体验感,能够从中获得更丰富的感悟,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不仅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形式也可以灵活一些,这样不仅能针对不同学生特点,使他们得到个性化发展,同时也能够有效考核学生学习成绩,使他们能够对茶艺课程知识有更深入的掌握和运用,以提高个人的茶艺综合能力。

3.3灵活的考核方式

茶艺课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相比其它课程,茶艺课程的灵活性更强,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因此,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外,实践操作技能是茶艺课程的重中之重,是未来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只有真正熟练地掌握茶艺技能,才能胜任茶艺工作,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人修养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在茶艺课程考核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和作业进行考核,更要将考核重点放在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上,通过对实践技能的过程考核,增加其在综合考核中的比重,使学生对专业技能更加重视,以促进学生加强茶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以获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公共管理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茶艺课程实践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茶艺课程作为其中的一门专业课,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只有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对茶艺的认知和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才能使他们有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为未来从事茶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学生是核心,教师是关键,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实践教学。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只有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通过综合性教学模式、多样化的作业布置、灵活的考核方式等新的教学模式的运用,才能有效提高茶艺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更全面有效的综合技能,提升茶艺课程的教学效果,进一步促进茶艺文化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莹.关于茶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19):201.

[2]黎晓霞.高职、高专院校茶艺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12):244-245+266

[3]王德福.茶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施[J].现代技能开发.2002(6):55-56.

[4]钱福培,欧立雄.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J].中国投资与建设.1998(9):37-39.

茶艺英语教学 篇9

1.1 茶艺英语课程的发展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茶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对茶文化的教育非常重视,开设茶艺专业的院校数量不断增多,为促进我国茶文化的交流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我国要和世界各国进行茶文化的交流,茶艺翻译人才必不可少,就目前来看我国仍然需要大批的茶艺英语翻译人才。随着我国现代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茶艺英语教学的规模和质量相比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许多院校加大了对茶艺英语课程的投入,增加了茶艺专业的招生人数和茶艺英语课程的课时,课程教学所需设施的投入也大大增多,推动了我国茶艺英语专业的发展。从发展前景来看,我国茶艺专业生机勃勃,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我国要继续加强茶艺英语专业的创新和改革,促进茶艺专业更进一步的发展。

1.2 在茶艺英语翻译中运用跨文化视角的重要性

跨文化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文化的各个方面,它以文化间的差异性为研究重点,着重分析本国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的异同之处,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间的交流活动。随着世界各国茶文化交流的深入,国家之间茶文化的差异和独特性不断显露出来,因此在茶艺英语翻译教学中,不仅要做好茶艺的翻译工作,还需要在了解世界各国茶文化特点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茶文化的特点搞好跨文化交流的工作。在茶艺英语翻译中运用跨文化视角不仅能够促进对其他国家茶文化特点的了解,还能加深对自身茶文化的认识,通过不同茶文化之间的对比研究来更好的实现茶艺的交流。因此,我国各大院校在进行茶艺英语翻译教学时需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学生茶艺英语翻译的技能,加强实践训练;二是培养学生的茶文化素养,全方位提高学生对不同茶艺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2 目前茶艺英语课程翻译教学的问题所在

2.1 翻译教学的方法陈旧,跨文化视角不开阔

茶艺英语的翻译需要注重方法和策略,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视野。这是当前大部分院校茶艺英语翻译课程教学中所欠缺的。普遍的情况是在教学中词汇和对应的英语翻译成为了教学的重点,而涉及到文化的内容没有进行过多的讲解。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更多的是如何将对应的英语词汇组织在一起,只考虑到源语的语境,而没有顾及到目标语的语境,翻译结果往往达不到实际的效果,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没有“洋味”,这是因为在茶艺英语翻译教学中缺乏跨文化的视角。这一问题普遍存在,需要引起广大院校的高度重视。

2.2 教材编写不系统,缺少茶艺英语翻译实践的内容

翻译的教学不仅需要理论的指导,还需要大量的实际训练。目前茶艺英语翻译课程的教材在这两方面都有所欠缺。首先,教材所讲述的翻译理论缺乏组织性,导致学生不能综合地进行运用,影响了翻译学习的效果。并且很多翻译理论是针对公共英语而言的,缺乏茶艺英语翻译的针对性。而国外许多茶艺英语课程的教学都配备有专门的教材和理论体系,因此要比我国茶艺英语翻译教学的质量高很多。其次,教材欠缺翻译实训的内容,偏重理论的阐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作用不明显。在大多数教材中,关于理论的阐释和分析占据了大多数篇幅,而对学生更为重要的实训内容篇幅较少,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注重理论的讲解,学生在吸收了理论之后没有得到相关的训练,因此翻译教学的效果较差。

2.3 师资配备不足,部分院校的教师对茶艺专业英语翻译教学不熟悉

虽然我国对茶艺教育的重视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大部分院校在该课程的投入上仍然不足,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在进行茶艺英语翻译课程教学时,一些教师虽然是英语专业出身,但由于没有接触过茶艺专业教学,对茶艺这一领域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往往顾此失彼,词不达意,影响了课程教学的质量。要搞好茶艺英语翻译教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茶艺专业知识,还要具备深厚的翻译功底,同时还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另外还要能够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因此对教师的要求较高,而很多教师是有所欠缺的。

3 提高茶艺英语课程翻译教学质量的方法

3.1 扩宽文化视野,运用合理的翻译方式进行教学

做好茶艺英语翻译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翻译教学,同时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在这里,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非常符合茶艺英语翻译教学,能够在跨文化的基础上科学的指导翻译实践,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使用归化翻译策略是将国外茶文化映射到本国茶文化中,亦即将源语的表述方式和文化因子采用目标语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使译文具有“洋味”,通顺易懂,大大的减少因茶文化的不同而带来的差异性。

例如在翻译“玻璃器皿晶莹剔透,便于观察其汤中的变化,适合用于煮黑茶和奶茶。”这句茶艺用语时,需要运用归化策略将源语尽量采用目标语的形式表现出来,使译文既能忠实于原文,并且带有国外茶文化的韵味。因此较好的译文可以翻作“Glass heater are transparent,allowing easy observation of tea color change and best suited for brewing dark tea and milk tea.”此句翻译通过现在分词“allowing”的运用很好的体现出了外语翻译的特点,非常具有代表性。除了归化策略的运用之外,异化策略的运用也非常重要。在进行茶艺英语翻译时,使用异化策略是将本国茶文化映射到国外茶文化中,亦即将源语所体现的文化因子作为基础,最大程度地保留源语的特色,使目标语的翻译具有源语的特色,从而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译文的过程中直接接触到源语的语法特征和习惯性用法,避免读者出现理解上的困难和偏差。例如《茶艺英语》所使用的教材中有个例子很典型。在翻译“The sipping glass teacup is convenient for viewing the liquor color.”这句茶艺用语时,一般的翻译会将“sipping glass teacup”翻译成“玻璃茶杯”,可是这样丢失了本国文化的因子,所以如果将其翻译为“玻璃品茗杯”会更加符合我国茶文化的用语特点。这就是异化策略运用的效果,在表情达意方面更具有优势,它能够通过翻译让更多外国茶爱好者了解到我国茶文化用语的特点,更好地将我国茶艺传播到国外。

3.2 将茶艺英语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

上述内容提及了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两种非常重要的翻译方法,对于翻译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但是茶艺英语的翻译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和方法的掌握,还需要利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翻译实践。因此,在进行茶艺英语翻译教学时,教师需要根据课时的安排和学习的进度酌情增强学生的翻译实训力度,通过翻译练习和情境模拟来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同时教师需要给学生补充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具备广阔的文化视野,在翻译茶艺英语时更加符合不同茶文化的特点。

3.3 组建专门的茶艺英语翻译小组,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有利于提高其茶艺专业水平和英语翻译水平。很多院校的茶艺英语翻译课程之所以成效不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不足。因此学校要综合翻译资源,对翻译教师进行统一的培训,定期进行教学成果考核,开设公开课和旁听课,促进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达到应有的标准。另外,院校之间可以加强交流,互派教师进行茶艺英语翻译的讨论,重点关注翻译的实践训练方法,借鉴有益的教学经验,努力改革和创新翻译教学方法,提高茶艺英语课程教学效果。

4 结语

我国的茶艺英语课程近年来有了很大的发展,跨文化的视角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日益重要,有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更好的实现茶文化的交流。当前茶艺英语课程翻译教学的问题在于翻译教学的方法陈旧,跨文化视角不开阔,同时教材编写不系统,缺少茶艺英语翻译实践的内容,另外师资配备不足,部分院校的教师对茶艺专业英语翻译教学不熟悉。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茶艺英语翻译课程教学质量,需要扩宽文化视野,运用合理的翻译方式进行教学,将茶艺英语的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相结合,同时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其茶艺专业水平和英语翻译水平。

摘要: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世界茶文化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茶文化交流日渐频繁,文化的跨域性特点越来越明显。弘扬我国茶文化有必要做好茶文化的教育工作,因此我国的茶文化教育受到很高的重视。不同国家和地域之间茶艺的交流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因此在茶艺英语课程中对茶艺进行准确的理解和阐释尤其需要注意文化因素和翻译方法。翻译教学需要从跨文化的角度对翻译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理解,这样才能避免翻译失误。同时茶艺英语的翻译教学需要将翻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茶艺英语翻译的理论素养和实际经验,增强茶艺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茶艺人才。

关键词:跨文化翻译,茶艺英语,方法和策略

参考文献

[1]郑鹤彬,张琼玉.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英汉互译归化异化策略---以《茶艺英语》课程教学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116-117.

[2]谢彩云.英语视角下的茶艺语言翻译分析研究[J].福建茶叶.2016(2):109-110.

[3]石玉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茶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武夷学院茶学(茶文化经济方向)专业为例[J].武夷学院学报.2014(5):99-101.

[4]晏同秋.探析情景教学法在职业学校茶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2(22):29.

培训茶艺选择多 篇10

卦卦:随着当下研习茶艺之风日渐强盛,许多的人都开始接触、学习茶艺,这些来自不同领域的群体主要有哪些?

Echo:其实目前有很大一部分人学习茶艺是出于工作的需要,在茶艺方面的部分技能是很多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我目前就在一家茶企工作,一般情况下,我们只简单地接受企业的安排,接受定期的培训和考核,但身边的同事也不乏自己去单独接受培训班的情况,有的是出于自己的兴趣,有的则是出于对自己的高要求,有点则是因为在事业上有更高的打算。

天上客:现在国内其实也有不少行业都涉及到茶,比如茶行业的媒体工作者,一些从事设计方面的人员等,虽然他们的工作并没有对他们在茶艺上作出硬性要求,但是为了能够得到对茶更为深刻的领悟,她们也有很多从了解茶文化走上了学习茶艺的道路。

吴雅真:20年前,我便从事茶艺培训方面的工作,在当时,许多都市的白领都已经开始对茶艺培训产生兴趣了,在她们看来,这样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精神文化素养,陶冶情操,还可以拓宽个人的交际圈。后来随着茶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将茶艺作为一种技能学习,许多学校也都添加了茶艺作为一门专业来学习,而其中职专的学员占了很大的份额。现在许多非茶企业也会为职工报名参加我们的茶艺培训班,茶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

卦卦:不同的人对茶艺的培训肯定也有不同的需求,那么根据不同的需求,目前茶艺培训主要有哪些模式?而不同的模式主要又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Echo:现在很多茶企都在逐渐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茶艺培训模式,这些专门针对企业员工开设的课程,一般都有定期的培训和考核,而其相对应的考核制度也相对完整。茶企的茶艺培训模式通常是建立在企业的文化背景上的,不同的企业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形成专属自己企业的茶艺。另外,茶企的茶艺在性质上往往也会分为两种:一种为实用型。这种往往服务于企业各大门店的茶水试品,是一种较浅显的茶艺,通常简单易学;另外一种为表演型。这种往往服务于企业文化展示的茶艺队,很多是结合舞蹈动作进行展示的。

天上客:师傅带弟子,这是中国比较传统的一种教授方法。这种模式的教授往往强调因材施教,能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的水平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学,而这种教授模式也相对深刻,能够最大限度地把技艺传承下去。与此同时,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也存在无法大量教学、学习时间相对长的问题。此种教授模式目前在中国还比较低调,并未形成较为清晰的茶艺流派。另外,当茶文化在一个地方的普及率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茶艺就变成日常生活的技能,形成民间处处有工夫的现象,就好似潮汕和闽南一带的人。几乎人人都懂得泡茶。

吴雅真:随着茶文化的普及,茶业市场的扩大,茶艺培训班已日益成为培养茶艺方面人才的重要模式。茶艺培训班的教学往往是帮助学生获取茶艺师资格证,所以许多正规的茶艺培训班也具有相应的门槛。随着高校茶艺课程的逐步增多,每年不同的学校都会举办相应的茶艺大赛,许多职专学校也会对学生的茶艺技能进行强化,于是便诞生了许多专为高校而设的师资班。这些班级往往也会像高校一样设有不同级别。现阶段,许多高级茶艺师也逐渐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工作室。通过工作室,茶艺师可以与政府、企业、个人进行直接的合作,所以茶友们也可以通过工作室直接跟随茶艺师进行学习。

卦卦:既然存在如此多的学习模式,那么学习者又该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正确地选择培训的方式呢?

Echo:我觉得在学习前,自己要清楚参加培训的目的。就像之前说的。茶企所开设的课程都已经足够应付日常的工作需求了,而人来人往的工作交流也能丰富很多茶文化方面的知识。但总会有一部分职员出于兴趣、升职、加薪等各个方面需求特意报名培训班,由于目标清晰,加上自身的基础,他们往往能很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所以我觉得自身的需求是学习的最大动力。不要只是因为一时兴起,或者随波逐流地因为别人在学而开始一段学习的旅程。

天上客:这种选择确实要因人而异。我认为一方面如果作为一种职业需求去学校,最好选择应聘的企业的茶艺培训,在商言商。但另一方面,如果把茶艺作为个人兴趣爱好的话,我建议采用师徒制的学习法比较好,可以学习一辈子。所以在选择前,一定要对自身的情况作出充分的评估。因为只有对自己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效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有些初学者在学习茶艺之前对相关的了解是处于相对空白的阶段,而部分学习者在学习茶艺前其实对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甚至有非常高的领悟,那这些不同情况在学习模式上的选择肯定是不同的。另外,茶艺很多时候就是茶文化的一种载体,所以在学习茶艺的时候,也应该对各大茶类进行充分的了解。

吴雅真:我觉得培训班的正统正规性是茶友要重点考虑的要素之一。只有正规的培训班,才具备真正雄厚的师资力量,才能为学习者提供正确的茶艺引导。而随着网络日益的发达,很多资料都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或对培训班有所了解的人进行充分了解,继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另外,不同的老师也会有自己的茶艺风格。所以不同的培训班也都有属于自己的教学内容,比如范增平有其独创的“三段十八步”行茶法,而我在泡茶表演这方面的教学则是以自己创建的“闽氏功夫茶泡茶程序”为主。不同的内容一定会存有风格差异,所以茶友们在面对众多的培训模式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卦卦:当下茶艺流派也日渐增多,其中有的流派对茶艺培训要求非常严格,许多动作姿势都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而有些流派的茶艺培训则较讲究随性,大家是如何看待这种区别的呢?

Echo:在我看来,规模化的内容就意味着相对简单。因为规定较为严格,很多内容并不需要学习者过多的专研。固定的要求更有利于规模化,特别是企业培训这一块,在这个讲究效率与速度的时代,这也是艺术与时俱进的表现。

天上客: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身体情况,一泡茶姿势也许一个用得很顺手,而另一个却用得很别扭。所以我觉得研习茶艺也要讲究以人为本,一种适合自身的方法是会让自身的感觉相当舒畅的。

茶艺英语教学 篇11

一、课前任务

课前任务的布置是为了让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从而顺利地开展教学。在龙井茶的冲泡授课前,可为学生布置三个课前任务,即要求学生登陆中国茶文化网站,搜集、整理绿茶冲泡的相关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走访本地茶社,了解本地区常见茶类的冲泡方法;登陆班级QQ群,查看教师上传的介绍茶具的视频,为接下来的授课打下理论基础。这三个课前任务,既为新课做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交际能力。

二、课中任务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课中任务设计巧妙与否,学生任务达成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龙井茶冲泡为例,可设置四个课中任务。

(1)精选泡具。器为茶之父,要泡茶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泡具。因此,设定的第一个任务为:精选泡具。茶艺课堂上,通过让学生抢答茶具的名称和作用的方法来检查学生对泡具的认识。因为有了前置任务作为基础,学生的抢答进行得较为顺利。随后给学生布置一个实践任务,要求各小组使用三种常见的泡茶器皿进行泡茶实践,仔细比较、分析三种泡具在泡制龙井茶时的优缺点,最终为龙井茶挑选出最为合适的一种泡具。

(2)把握要素。要冲泡出一杯高品质的茶,投茶量、泡茶水温、冲泡时间、冲泡次数这四个要素的把控缺一不可。可以采用自由竞猜、小组合作操作、教师操作、学生代表操作四种不同的方法,对四要素逐一进行探析,最终为四要素找出最为合适的数值范围。

(3)掌握技巧。龙井茶的冲泡过程中有两个关键技巧,可以将这两个关键技巧设为两个子任务。第一个子任务为“投茶”技巧的掌握。要求各小组使用不同的投茶方法进行冲泡实践,将泡制好的茶放在一起共观茶色,共品茶味,最终为龙井茶挑选出一种最为合适的投茶方法。学生通过该任务的完成,不仅知晓各种投茶方法,而且懂得应根据不同的茶品选择不同的投茶方法。第二个子任务为“凤凰三点头”技巧的掌握。“凤凰三点头”是绿茶冲泡过程中的传统技巧,运用该技巧不仅可以表达出对茶和喝茶人的敬意,而且可以激发茶性,冲泡出高品质的茶。为了任务的顺利开展,可先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分析这个技法的关键所在。随后通过对视频的停顿、回放等操作,将动作进行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接下来随机挑选一名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其他学生仔细观看,针对操作情况进行评价。在随后的分组实践过程中,将在巡视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拍成视频,当堂进行播放,让学生对照视频自查自纠,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纠正错误动作,明确下一步的练习目标。评价总结之后,学生再次进入实践环节。通过反复实践、反复总结、反复评价,促使职校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完成学习任务。

(4)实施流程。这个任务是让学生熟悉整个龙井茶的冲泡程序,并且能够进行实践操作。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完整操作的视频,让学生对整个操作流程形成一个初步印象,随后通过“看图说步骤”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整个操作流程的印象。在实践阶段,先带领各组组长进行操作实践,其他学生仔细观看,一是为了继续强化学生对流程的印象,二是为后面的实践操作培养小教员。随后,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依次进行角色扮演,分别轮流扮演茶艺师和茶客,进行茶水的冲泡和品评。角色扮演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感,为学生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做好衔接。随后可以安排一个斗茶赛环节,之后又安排一个评价任务,最后根据积分统计表评出本课“技能能手”,起到榜样激励作用。在该任务完成之后,学生对于龙井茶冲泡的技能已经基本掌握。

三、课后任务

龙井茶冲泡授课结束后,为学生布置以下任务:一是完成实习报告,通过邮箱上传给老师。该任务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二是邀请家人品饮自己冲泡的绿茶,并拍摄自己冲泡绿茶的视频上传至家校平台。这个任务的完成,让学生有了一个向家长展示技能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其他同学还可以通过观看家校平台上的视频取长补短。三是了解其他绿茶名优品种的冲泡方法,拓宽知识面。

四、结束语

“茶艺服务”是中职旅游专业为适应不同的岗位需求而开设的一门服务类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会使学生具备茶事服务的基本技能。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茶艺服务的技能,在授课过程中以任务教学法贯穿始终,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要培养出真正的识茶、爱茶、懂茶之人,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努力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茶艺课产生兴趣并最终真正掌握技能,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尽绵薄之力。

摘要:“茶艺服务”是中职旅游专业的一门服务类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茶事服务的基本技能。以龙井茶的冲泡教学为例,从课前任务、课中任务和课后任务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茶艺课堂运用任务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任务教学法,茶艺服务,龙井茶,技能

参考文献

[1]马聃.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茶艺课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08).

上一篇:修剪与整形技术下一篇:家庭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