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第三方物流的

2024-05-19

免费第三方物流的(共7篇)

免费第三方物流的 篇1

随着中国加入WTO, 外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在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下, 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开始将目光转向“第三利润源泉”——物流, 希望通过高效的物流管理来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效率。然而, 国内生产企业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物流管理经验的同时, 必须针对我国国情, 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特点来决定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物流运作模式。目前物流运作模式可以分成三大类:第三方物流模式、自营物流模式以及混合模式。据中国仓储协会第三次全国物流需求状况调查显示:43%的生产企业从事自营物流, 36%的生产企业物流管理采取第三方物流和自营物流的混合模式, 而把物流全部交给第三方的生产企业却只有21%。可见, 生产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是多样化的, 这是国内生产企业客观选择的必然。

1 自营物流的特点和正负面效应

现代自营物流既不是传统的自营物流服务也不是第三方采购物流服务, 它是针对目前国内大型生产企业的物流需求而提出的新兴概念。

1.1 自营物流的特点

传统的自营物流主要源于生产经营的纵向一体化。生产企业自备仓库、车队等物流设施, 内部设立综合管理部门统一企业物流运作。在自我运输服务需求满足的情况下, 生产企业会把闲置的物流资源服务于其他生产企业或者消费者服务机构。这种自营物流服务停留在简单的生产管理环节, 对生产企业来说物流活动完全是一种附属产物, 不能带来产品增值。

1.2 自营物流的正面效应

同第三方物流相比较, 自营物流的优点正好弥补了第三方物流的缺点, 而第三方物流的优势也恰好是自营物流所不具备的。

1.2.1 掌握控制权

对于企业内部的采购、制造和销售环节, 原材料和产成品的性能、规格, 供应商以及销售商的经营能力, 企业自身掌握最详尽的资料。企业自营物流, 可以运用自身掌握的资料有效协调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 能以较快的速度解决物流活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获得供应商、销售商以及最终顾客的一手信息, 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

1.2.2 盘活企业原有资产

据统计, 目前生产企业中73%的企业拥有汽车车队, 73%的企业拥有仓库, 33%的企业拥有机械化装卸设备, 3%的企业拥有铁路专用线。企业选择自营物流, 可以在改造企业经营管理结构和机制的基础上盘活原有物流资源, 带动资金流转, 为企业创造利润空间。

1.2.3 降低交易成本

选择第三方物流,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 企业无法完全掌握物流服务商完整、真实的资料。而企业通过内部行政权力控制原材料的采购和产成品的销售, 不必为运输、仓储、配送和售后服务的佣金问题进行谈判, 避免多次交易花费以及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 降低交易风险, 减少交易费用。

1.2.4 提高企业品牌价值

企业自建物流系统, 就能够自主控制营销活动, 一方面可以亲自为顾客服务到家, 使顾客近距离了解企业、熟悉产品;另一方面, 企业可以掌握最新的顾客信息和市场信息, 并根据顾客需求和市场发展动向对战略方案作出调整。

1.3 自营物流的负面效应

1.3.1 增加了企业投资负担, 削弱了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企业为了自营物流, 就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仓存设备、运输设备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本, 这必然会减少企业对其他重要环节的投入, 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1.3.2 企业配送效率低下, 管理难于控制

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 物流部门只是企业的一个后勤部门, 物流活动也并非为企业所擅长。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自营物流就等于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 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去从事辅助性的工作, 结果是辅助性的工作没有抓起来, 关键性业务也无法发挥出核心作用。

1.3.3 规模有限, 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 成本较高

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 其产品数量有限, 采用自营物流, 不能形成规模效应, 一方面导致物流成本过高, 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下降;另一方面, 由于规模有限, 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程度非常低, 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1.3.4 无法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

由于许多自营物流的企业采用内部各职能部门彼此独立完成各自的物流, 没有将物流分离出来进行独立核算, 因此, 企业无法计算出准确的产品物流成本, 无法进行准确的效益评估。

2 第三方物流的特点和正负面效应

2.1 第三方物流的特点

从字面上来看, 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它超越了传统基础物流一单对一单的服务内容, 增加了一些新的特点, 如长期性, 一年以上的稳定关系;正规性, 通过合同确定合约双方关系;密切性, 第三方从货主的角度管理物流业务;服务的增值性, 除了运输与仓储业务, 还涵盖了相关的管理、分析、设计等增值服务内容。

2.2 第三方物流的正面效应

第三方物流越来越受到工商企业的青睐, 原因就在于它使企业能够获得比原来更大的竞争优势, 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归核优势

一般来说, 生产企业的关键业务不会是物流业务, 并且物流业务也不是他们的专长, 而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从事多项物流项目的运作, 可以整合各项物流资源, 使得物流的运作成本相对较低, 物流作业更加高效。生产企业如果将物流业务交给他们来做, 将得到更加专业的物流服务, 同时也可以集中精力开展核心业务。

2.2.2 业务优势

(1) 使生产企业获得自己本身不能提供的物流服务。由于客户所从事的行业不同, 由此带来的客户服务要求也是千差万别, 例如生鲜产品对快速、及时、冷藏的要求, 危险化工品对安全、仓储设备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差异往往是生产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所不能满足的, 但却是第三方物流市场细分的基础。生产企业通过物流业务的外包就可以将这些任务转交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由他们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定制化物流服务。

(2) 降低物流设施和信息网络滞后对企业的影响。小企业的物流部门缺乏与外部资源的协调, 当企业的核心业务迅猛发展时, 需要企业物流系统快速跟上, 这时企业原来的自营物流系统往往由于硬件设施和信息网络的局限而滞后, 而物流第三方恰好可以突破这种资源限制。

2.2.3 成本优势

(1) 第三方物流可降低生产企业运作成本。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利用规模生产的专业优势和成本优势, 通过提高各环节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费用节省, 使企业能从分离费用结构中获益。对于生产性企业来说, 物流成本在整体生产成本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另外, 由于企业使用外协物流作业, 可以事先得到物流服务供应商申明的成本或费用, 可变成本转变成不变成本, 稳定的成本使得规划和预算手续更为简便, 这也是物流外包的积极因素。

(2) 第三方物流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现代物流领域的设施、设备与信息系统的投入是相当大的, 企业通过物流外包可以减少对此类项目的建设和投资, 变固定成本为可变成本, 并且可以将由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所带来的财务风险转嫁给第三方。尤其是那些业务量呈现季节性变化的公司, 外包对公司资产投入的影响更为明显。

2.2.4 客服优势

(1) 第三方物流的信息网络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具有的信息网络优势使得他们在提高顾客满意度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可以利用强大便捷的信息网络来加大订单的处理能力、缩短对客户需求的反映时间、进行直接到户的点对点的配送, 实现商品的快速交付, 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2) 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具有的专业服务可以为顾客提供更多、更周到的服务, 加强企业的市场感召力。另外, 设施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还具有对物流全程监控的能力, 通过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对在途货物实施监控, 及时发现、处理配送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事故, 保证订货及时、安全送到目的地。

2.3 第三方物流的负面效应

不难看出, 第三方物流确实能给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利益, 但这并不意味着物流外包就是所有企业的最佳选择, 事实上, 第三方物流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以下负面效应。

2.3.1 生产企业对物流的控制能力降低

由于第三方的介入, 使得企业自身对物流的控制能力下降, 在双方协调出现问题的情况下, 可能会出现物流失控的风险, 从而使企业的客服水平降低。另外, 由于外部服务商的存在, 企业内部更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局面, 影响效率。

2.3.2 客户关系管理的风险

(1) 企业与客户的关系被削弱。由于生产企业是通过第三方来完成产品的配送与售后服务, 同客户的直接接触少了, 这对建立稳定密切的客户管理非常不利。

(2) 客户信息泄漏风险。客户信息对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但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不只面对一个客户, 在为企业竞争对手提供服务的时候, 企业的商业机密被泄漏的可能性将增大。

(3) 连带经营风险。第三方物流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 如果服务商自身经营不善, 则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 解除合作关系又会产生较高的成本, 因为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较长时间的磨合期上的。

3 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模式

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不是相互对立的, 双方各有优势。企业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已的物流模式, 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资源, 这是企业应该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生产企业的物流管理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这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规模。对于物流自理能力不足、规模经济不明显并且物流业务对其核心能力影响甚小的中小型生产企业, 应该鼓励物流业务外包。在实际操作时, 企业可以视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 既可以是逐步外包也可以是彻底外包。

3.1 企业规模或实力

大中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大, 实力雄厚, 有能力建立自己的完善的物流系统, 并且还可以利用过剩的物流资源服务于其他企业, 从而拓展利润空间, 如海尔物流、安吉物流, 除服务于本集团外, 还向其他企业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而小企业由于规模小, 受资金、人员的限制, 规模效益难以发挥出来。此时借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资源, 在原有资产的基础之上, 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

3.2 物流对企业的影响度

如果物流对企业影响比较强, 而企业自身处理物流能力又比较低, 最好选择第三方物流, 如果物流对企业的影响比较弱, 而企业自身处理物流能力又比较强, 可以选择自营物流, 加强对物流的管理, 从而提升企业形象。

3.3 企业对物流的控制力的要求

对于竞争激烈的市场, 出于安全考虑, 企业必须强化对于采购和分销渠道的控制, 此时最好选择自营物流, 反之, 如果企业对物流的控制力的要求较弱的话, 可选择第三方物流模式。

3.4 企业产品自身的物流特点

对于食品类产品的分销, 利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比较适合, 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实现准时、准点配送, 提高效率并能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如冠生园集团, 对于食品的配送全部外包给虹鑫物流;对于市场覆盖面比较大的产品分销, 可以“入乡随俗”采用地区性的专业物流公司提供支援, 可以有效保证企业货源供应, 并降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技术性强的物流服务, 企业应采用委托代理的方式, 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优势。如奥运物流, 是特有的短期行为, 在短短17天时间内, 要将来自全世界200多个参赛国和地区的上百万运动员、各国代表成员、媒体记者、工作服务人员、观众, 将超过100多万件自备比赛器材进行汇集、运送、安置, 还包含从赛事筹备到进行阶段, 再到比赛结束的回收阶段, 雅典奥组委将主要仓库的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自身不参与具体的物流业务, 通过签订详细明确的协议, 对奥运物流起到协调、监督和管理的作用, 沿袭现代奥运物流的成功经验, 2008北京奥运会也将奥运物流全部外包给国际第三方物流巨头UPS。

3.5 物流系统总成本

在物流领域, 各功能成本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 例如包装问题, 在产品销售市场和销售价格不变的前提下, 假定其他成本因素也不变, 那么, 包装方面每少花一分钱, 其包装收益就多一分钱, 包装越省, 利润则越高。但是, 一旦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 简省的包装降低了产品的保护效果, 必然会造成大量损失, 会造成储存、装卸效益的降低。显然, 包装活动的效益是以其他活动的损失为代价的。我国流通领域每年因包装不善会造成上百亿元的商品损失;又比如:运输和仓储成本之间, 在保障货源满足的前提下, 减少库存数量时, 可降低保管费用, 但需要以增加配送频率或运输费用为代价, 反之, 仓储面积和费用就需要增加, 只有在两项或多项物流成本达到平衡时, 才能够保证物流总成本最低, 所以在选择自营物流或第三方物流时, 必须能清楚两种模式下物流系统总成本的情况, 通过对物流系统总成本加以论证, 选择成本最小的物流模式。

总之, 企业的物流模式对企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在进行物流模式抉择时, 无论是选择第三方物流, 还是自营物流, 都应该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 做出慎重的选择。

摘要:介绍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特点, 并结合企业特点提出模式选择的条件。

关键词:物流模式,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

参考文献

[1]陈秋菊.现代物流概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83-85.

[2]梅焰.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125-126.

[3]陈若文.第三方物流[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4.123-132.

[4]周德科.物流案例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45-56.

[5]李电生.企业物流的外包与决策模型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 2005, (1) .

免费第三方物流的 篇2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

1 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背景及概况

第三方物流是20世纪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兴起, 第三方物流是一个独立于供需双方从事物流服务运作模式。第三方物流的出现与发展, 使得物流运作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 第三方物流也随之发展, 至此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物流专业化的重要载体[1]。

物流一开始来自于企业内部,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出现, 企业之间竞争力加剧, 企业自营物流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导致企业运作成本不断增加, 除了生产运作管理, 原材料的采购, 产品销售, 物流一体化活动过多, 业务链冗长, 导致信息经常被扭曲, 市场反应很慢, 企业不能集中精力与自己的主营业务, 使得自身竞争力受到限制[2]。

面对上述问题, 企业应该集中精力于自己的主营业务, 借助于其他企业资源和优势的帮助来完成自己的非主营业务, 快速实现对顾客需求的响应, 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在制造企业中物流属于非核心业务, 产生于第三方物流的条件下, 第三方物流的专业运作效率, 能帮助客户企业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客户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直至2014年欧美等国家大型制造业企业的第三方物流利用率超过80%, , 有近60%的企业固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第三方物流市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并且得到了很多企业的认可。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基于顾客需求的情况下, 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及时的物流服务, 服务内容包括仓储、运输、装卸、包装、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等基本服务, 还提供物流系统设计等其他增值服务。物流企业如果想长期在市场中生存, 必须首先根据自身优势选择目标市场, 即明确定位服务, 然后在建立合适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确定企业如何进行运作。

2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发展现状

欧美等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发展现状:欧洲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开始于20世纪80年, 经过20年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市场规模年增长率为20%。欧洲和美国出现了诸如UPS、TNT、DHL等世界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这些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 在全球建立了大型、高信誉的全球运输基础设施, 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并且有担保的服务, 不断利用先进技术支持这些服务。它们所服务的项目涉及汽车、电子、零售和高科技等领域。第三方物流已逐渐成为物流市场的主力军, 在美国, 第三方物流业务占据美国物流市场业务的大半壁江山, 在欧洲70%以上的物流业务是通过第三方物流完成的[3]。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第三方物流随之蓬勃发展, 第三方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如中远, 中外运、中国邮政等具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国企, 也有像德邦、顺丰、申通等著名的民企。我国第三方物流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2013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97.8万亿元, 与2005年相比增加了3.1倍, 每年平均增长11.5%。但我国物流企业运作仍然停留在运输和仓储等基本服务上, 且管理方式、运营理念没有根本改变, 物流运作成本依然较高, 据商务部统计, 2005年至2012年我国的物流费用占GDP的18%, 而欧美发达国家只占GDP的5%, 欧美发达国家成本为我国的三分之一不到, 物流成本不降低, 与国外大型物流服务商竞争就没有丝毫的优势。

2.2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存在的问题

2.2.1 基础设施落后, 且规划缺乏科学性

由于目前我国在物流基础设施规划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 交通规划缺乏专业的指导, 由于交通规划缺乏区域协调机制和高水平的物流规划的指导, 各地区交通运输机制所作规划缺乏衔接和互补, 有时甚至会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现象[4]。

2.2.2 缺乏相关政策法律, 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

由于没有科学有效地进行市场管理, 无序竞争现象十分严重, 劣胜优汰严重扰乱整体市场秩序。我国的运输市场管理体制混乱, 一些非正规的“低劣”物流企业, 可以用较低的价格打开市场, 而很多有物流需求的企业出于成本压力, 在外包物流业务或某些物流功能时通常将价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许多企业明知很多物流企业所报出的价格是不合法的, 但是为了追求眼前利益, 仍将物流业务外包给这些不正规企业经营。这样使得那些遵纪守法的企业在物流行业的竞争中没有优势, 出现了物流行业劣胜优汰的现象, 严重阻碍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

2.2.3 企业资金紧张, 融资渠道狭窄

目前, 我国物流企业融资渠道十分狭窄, 融资的能力也很有限[5]。企业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上市这三种方式进行融资。在我国, 民营物流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上市融资都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当今, 民营物流企业主要靠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来获得运营资金。事实上许多物流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也是非常不容易的。由于民营物流企业没有获得充足的资金, 所以很难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 从而做大做强, 因此融资困难成为民营物流企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2.2.4 国内企业的物流管理观念仍然十分落后

传统物流思想根深蒂固。目前, 我国许多企业还采用一手包办的经营思想, 从采购、运输到销售商品这一系列经营活动全部由自己完成。特别是对于资金雄厚的企业来说, 他们安于现状, 不愿通过第三方物流来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

抵制变化。有些企业内部虽然有物流部门, 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严重增加了企业的成本, 产生不少冗员, 一旦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 则会有许多员工失业。只有企业妥善解决这些员工的安置问题, 才有可能做出将物流业承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选择。

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认识。由于第三方物流行业是个新兴的行业, 许多企业从来没有进行过物流外包业务, 对第三方物流缺乏认知。他们担心如果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 会因为过度依赖第三方从而在于客户交往中失去主动权, 并且一些商务机密则会面临着泄露的危险, 这种担心在这些企业之中尤为普遍。

第三方物流企业自身实力不强。我国第三方物流行业专业化水平较低, 绝大多数只不过是运输公司和仓储公司改了个名字, 并没有改变任何实质性的内容。这些企业物流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现代物流行业的要求, 仓储设施落后, 缺乏先进的物流设备。在进行物流服务时问题频频, 导致客户严重不满。

2.2.5 信息沟通不顺畅

大多数物流企业由于信息技术的落后, 使得物流企业在运作过程中领导与员工之间, 员工与员工之间沟通比较困难, 动作相对迟缓, 统计的数据不准确、不及时、不完整, 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效益, 并且影响了企业与客户的及时沟通, 以致不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物流服务, 如送货不及时, 导致客户的利益受损。

2.2.6 专业物流人才匮乏, 管理水平较低

物流人才对物流行业的影响至关重要, 近年来, 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 但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没有跟上, 导致物流人才的短缺异常。据不完全统计, 在一些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 如北京, 物流人才缺口约20万人, 上海物流人才缺口约50万人。中国12类紧缺人才其中就有物流专业人才。特别是近年来, 在许多城市和区域, 物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迫切需要大量了解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物流管理人员和物流科学的研究人员, 这也使得物流“人才荒”更加严重。

3 改善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的方法及途径

3.1 政府要加大对物流业的扶持力度

3.1.1 政府要加强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规划

基础设施对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物流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首先是进行准确的交通规划和加快建设物流基础设施, 特别是高度重视交通对物流战略的重要性, 交通状况的好坏对物流行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政府应该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规模, 增加高速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和城市配送设施的建设, 完善国家交通网络的建设, 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 改善和简化物流运输过程, 发展合适的多式联运, 避免不必要的能源、经济、资源和成本浪费。

3.1.2 完善法规制度, 规范市场秩序

物流企业要得到良好的发展, 离不开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的支持, 政府要调整和改革行业审批制度, 放松行业管制。要制定和完善物流相关法律, 决不能让那些不正规的物流企业钻法律的空子, 对于其违法行为要加大惩罚力度, 使其违法成本高于所得利润, 不让其抱有侥幸心理, 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公平健康的发展环境[6]。

3.1.3 加大对物流企业的资金支持

政府应该努力解决物流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增加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 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物流领域。通过民间资本组建物流银行, 筹集民间资本用来支持物流业的发展。民间的非正规金融对物流企业筹集资金有重要的帮助, 所以对待民间非正规金融已采取规范而不是取缔的手段。

3.1.4 强化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

欧美发达国家物流业起步较早, 发展很快, 我们应该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 结合中国物流行业的实际情况, 对中国现代物流理论体系进行完善。大力推行中高职院校与物流企业进行联合办学, 培养出知识技能丰富的复合型人才。物流企业应加强在职人员尤其是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2 企业角度:强化增值服务, 提高竞争力

3.2.1 转化经营观念、提高服务水平

物流企业在进行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同时, 不仅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 从运输、仓储等基本服务功能入手, 而且要在继续巩固其常规服务能力基础上为企业提供延伸服务。现今, 第三方物流企业不仅仅能够为客户提供传统的物流服务, 而且在客户的经营活动中, 能够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 形成与客户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新局面[7]。

3.2.2 构建物流信息平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 中小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加强网络建设, 发展电子商务来获取市场信息, 壮大市场规模。通过车载定位系统对运输车辆实施及时有效的监控, 构建信息共享平台, 对供应商和客户实行信息共享, 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4 结语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 越来越多的跨国物流企业来华淘金, 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起步晚, 面临着被外企吞并或破产的危险, 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改善自己的物流运作, 包括管理方式、经营理念、生产技术都必须得到改善, 只有提高自己的运作效率, 改善运作方式, 才能在与外国物流企业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郭秀春.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7 (4) .

[2]王维娜, 祝坤燕.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比较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16) .

[3]林世光.第三方物流组织运作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06 (5) .

[4]刘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2) .

[5]赵国栋.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中共郑州市党委学报, 2012 (3) .

[6]柳彦君.试论第三方物流的组织运作模式[J].物流科技, 2007 (4) .

第三方物流与第四方物流的研究 篇3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也就是说为了降低物流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物流是现代商务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物流通信息流、资金流一起构成了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因成本不断上涨,而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瓶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求物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由此产生了第三方物流。当人们在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上还懵懵懂懂的时候,第四方物流已经迫不及待地跃出水面,成为物流产业又一关注的焦点。[1]

1 3PL与4PL的概念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y Logistics)的概念应是:通过自身的资源优势,整合社会专业性资源,为客户提供物流外包服务的模式。这个概念的核心就是整合,本质就是服务。第三方物流从其定义来看其实质就是整合。那么整合的核心就是市场和资源。通过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拥有客户资源,占有市场,拥有了货源再去整合运输、仓储等资源,完成对客户的承诺,满足客户的需求,完成对客户的服务。

第四方物流这种新模式的首要倡议者是安盛咨询公司,为此,安盛公司提出了所谓的第四方物流(Fourth Party Logistics)的概念,甚至注册了该术语的商标,并定义为“一个调配和管理组织自身的及具有互补性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与技术,来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供应链集成商”。

2 3PL与4PL的发展

第三方物流在过去的几年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物流作为一个社会化系统产业来说,第三方物流的力量显然难以整合社会所有物流资源以高效运作。首先,就整个地区、国家而言,第三方物流企业各自为政,其加和的结果不一定高效率,甚至互相抵触。其次,由于现代物流产业发展需要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分工进一步细化,第三方物流的专业化发展趋势明显。[2]第三方物流作为整个供应链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第三方物流不可能向客户提供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服务,即便在供应链的某些环节的服务,第三方物流也只能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为了降低成本企业不断扩大物流的外包,然而现实中的第三方物流在综合能力、集成技术、战略管理等方面难以满足用户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一些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技术企业以及咨询公司结成服务商联盟,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意义的供应链物流服务。随着联盟的密切合作及其团队的不断发展壮大,出现了一种新的外包服务方式———第四方物流。本质上,一个第四方物流提供商是一个供应链整合者,通过组合与管理组织自身拥有的以及互补性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广泛地供应链解决方案。可以这样理解,第四方物流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对管理和技术等物流资源进一步整合,为用户提供全面意义上的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

第三方物流目前正以蓬勃发展的态势受到广泛地关注,但其在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使无门对其延伸形成第四方物流的观念,通过第四方物流给予供应链以新的集成和资源整合的理念,提出了一整套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对我国目前供应链和物流的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深化对第四方物流与第三方和供应链的关系探索,提高其集成效率,降低平台投资毫无疑问对整个现代供应链尤其是国家、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极为重要。

第四方物流首先要在第三方物流整合社会资源基础上进行再整合。第四方物流要具有发展的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比较分散,必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大型企业集团,这样,既可以在不增加资本投入情况下,提高物流业效益,又可以为协作企业创造“第三方利润源”。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为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提供基础。第四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的管理和集成者,第四方物流是在通过第三方物流整合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再进行整合,如果没有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存在和发展,那么第四方物流去管理、集成和整合谁?因为,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才有发展的基础。

3 PL与4PL的区别在于,从组织形式上看,4PL通常是由客户与其一个或多个合作活便以合资或长期合同的形式建立的一个独立实体。就只能而言,3PL侧重于实际的物流运作以及面对客户需求的一系列信息化服务,它通过将供应链上每一环节的信息进行比较和整合,力求达到跟踪满足客户需求的目标,而4PL则侧重于从宏观上对供应链进行优化管理,其优势在于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变革管理能力,它的目标在于将一定区域内甚至全球范围内的物流资源根据客户的需要进行优化配置。4PL比3PL的涵盖面要广,技巧更复杂,对供应链的整合程度更高。[3]

第四方物流其实并不是对第三方物流的替代,而是在第三方物流的基础上对管理和技术等物流资源进一步整合。第四方物流诞生于第三方物流的缺陷,是对其服务能力的弥补,是通过与第三方物流的结合来共同为客户服务的。因而,在高水平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缺位”的情况下,第四方物流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第四方物流知识一种新的物流运作模式,它与第三方物流应协调、合作,共同发展。第四方物流对供应链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对社会物流资源整合的效果直接受第三方物流所进行的实际物流操作效果的影响。同时,第三方物流运作效率又受到第四方物流提出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水平的影响,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可见,无论第四方物流采用哪种方式,它与第三方物流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相互依存的。第四方物流通过或整合第三方物流才能实施真正的供应链管理方案,而第三方物流在第四方物流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下才能将物流达到资源整合状态,效率最大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方案,单独的第三方物流已应对不了复杂的供应链。提供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势必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第四方物流并不是第三方物流的替代者,双方应是协调合作的共同发展。我国应加快物流基础建设,运用电子商务加快信息化,以推动第三方物流为铺垫,找到适合自己的第四方物流发展之路。[4]

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提示,必须通过第四方物流来完成。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是物流业“利润点”,可以靠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就能生存。唯有第四方物流对整合社会资源和物流产业的提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提升第四方物流的物流实施运作能力。第四方物流的发展是建立在通过对第三方物流服务能力的优化配置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的基础上的。在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质量无法达到一定水平,其服务的范围无法覆盖一定领域以及其服务能力无法达到需求标准的情况下,纵然第四方物流的服务能力再高,也无法发挥出来。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中,第四方物流是第三方物流的管理和集成者。第四方物流是通过第三方物流整合社会资源,没有第三方物流的存在和发展,第四方物流就没有管理和整合的对象,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才有发展的基础。第四方物流所倡导的物流运作新思路、新理念,即为企业设计融合物流技术与通讯技术的整体物流程序,无缝连接下游经销商、上游供应商,以提高企业物流全环节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整体费用的经营方针,必须在第三方物流的配合下才能实现。第三方物流本身是物流业的“利润点”,可以靠企业自身发展规律生存,唯有第四方物流对整合社会资源、提升物流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建立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发展第四方物流应该是政府币点发展的对象,为此,在物流产业政策上应重点放在物流基础建设、产业服务和规范工作上来,政府要加强统筹规划,注重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打好物流配送基础,这些都是第四方物流成长的必要条件。

3 结束语

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物流模式的不断变革,当第三方物流(3PL)刚刚被世界物流界普遍认同时,一种全新的物流理念———第四方物流(4PL)又在物流界倍受瞩目。虽然其仍处于萌芽阶段,而且尚未形成一个为广泛接受的国际通行定义,但随着对物流服务深层次性和全面性要求的提高,第四方物流必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赵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6):54-55.

[2]姜磊.“第四方物流”浅议[J].上海经济,2004,(6):36-37.

[3]邹涛,邹辉霞.第四方物流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科技,2004,(7):81-82.

免费第三方物流的 篇4

关键词:逆向物流,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

由于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客户管理理念的提升, 逆向物流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 企业必须保持高效地物流运作, 来提高竞争力。而逆向物流对于节约成本、减少污染、提高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企业降低成本、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战略武器。但由于其不确定性、复杂性, 其运作具有更大难度, 企业必须寻求专业的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专业、规模、物流管理等具有的优势, 使企业能专注于核心业务。但大部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主要业务集中在提供正向物流的服务上, 因此本文针对基于逆向物流的第三方物流的回收、配送、仓储的优化, 寻找第三方逆向物流运作模式。

1 逆向物流发展的动因

1.1 经济效益的驱动

(1) 加强对市场信息的了解。逆向物流的运作是相对于正向物流而言的, 所以运作过程中伴随着信息流的产生。它是通过客户终端反向传递到供应方, 包含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顾客的满意度、产品退回原因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 供应方能及时做出准确的决策, 应对市场变化。 (2) 有利于提高产品性能, 提高服务水平。逆向物流作为连接客户与供应方的纽带, 产品退回的过程也是供应方与客户交流的过程。通过对退回的产品的分析, 找出产品存在的问题, 针对客户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改进, 能准确、及时地提供顾客所需求的产品及服务, 在改进产品的同时也提高了服务质量。 (3) 资源的有效利用, 节约成本。发展逆向物流可使企业在原有基础上改善产品, 恢复其价值, 减少因小问题带来的浪费, 通过对废旧产品的回收, 进行再制造、再加工, 从而创造新的价值。逆向物流活动能有效地利用资源, 减少原材料成本, 获得再生利用价值, 进而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 (4) 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逆向物流运作的过程中, 供应链中的各节点能有效地利用正向物流的资源, 减少渠道的闲置。此外, 逆向物流系统维护了供应链成员的利益, 各成员根据市场状况合理安排库存, 减少客户不需要的产品库存, 并将这些产品及时退回改进。

1.2 市场竞争的驱动

(1) 电子商务发展, 致使产品的退货率提高。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青睐在虚拟店购买产品, 这种新的销售渠道也带来了高的退货率, 较大的退货数量使得企业不得不重视逆向物流。因此在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 更应注重逆向物流的建设, 一个高效的逆向物流系统是电子商务保持快速、平稳发展的前提。 (2)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 产品更新速度快。随着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 产品生命周期正在不断缩短, 产品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 致使产品淘汰速度加快。企业在不断推出新产品的同时, 更应加强对旧产品的回收, 大量的淘汰品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 也加大了供应商库存的压力, 进而影响新产品的推广。企业不得不依靠逆向物流来应对这些变化, 回收淘汰产品, 减小供应商的库存压力。 (3) 服务意识增强, 对产品售后的重视。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要求企业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完善的售后服务成为了企业的首选。一个强大的售后服务系统就需要拥有完善的逆向物流运作系统, 才能使被退回的产品及时传递到供应方, 对客户的需求做出及时反馈。服务意识的增强, 也促进了逆向物流的发展。

1.3 政策法律的驱动

近年来, 全球资源短缺的压力增大, 各国对资源利用的法律也越来越完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政府颁布了更多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 要求企业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 从推广、销售到回收处理等, 企业对各个环节要有相应的处理系统。政府的重视、监督及法律的约束力, 迫使企业不得不加强对废旧产品的回收处理, 而大量的回收品促使企业实施逆向物流。

1.4 社会责任的驱动

如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 倡导节能减排, 提倡重复使用和消费绿色产品。随着意识的转变, 人们更倾向于可循环使用的产品, 绿色产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其次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企业也逐渐受到人们的歧视, 企业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在履行着社会责任, 提高资源利用率, 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要在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 基于逆向物流的第三方物流

2.1逆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 逆向物流虽然得到企业的重视, 但由于在国内起步晚, 还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由于逆向物流的分散性和不确定性, 也加大了逆向物流管理的难度, 当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发展冲突时, 很多企业会选择放弃逆向物流;其次, 逆向物流系统的建设成本高, 大量的回收品也增加了企业的仓储成本, 阻碍了逆向物流的发展。由于存在以上问题, 很多企业意识到逆向物流的重要性, 但高额的建设成本及管理难度搁置了对逆向物流的发展。

由此可见, 寻求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了逆向物流发展的趋势, 依靠其在专业、规模、人才、物流管理的优势, 提高逆向物流的管理效率, 并降低风险。

2.2 第三方逆向物流的优势

(1) 分担企业风险, 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逆向物流对企业的生产能力、物流技术、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要求较高, 需要投入大量的费用。然而在短期内很难带来高额回报, 这无形当中增加了企业的风险, 这种高风险必然会影响企业对逆向物流的重视。所以将逆向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降低了逆向物流的建设成本, 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分担了风险。 (2) 专业化服务提高了物流运作的效益。第三方物流通过其丰富的运作经验、专业技术促使逆向物流更好的发展, 无论在信息技术、运作模式、管理经验等都有一定的优势。第三方物流可以凭借其完善的渠道、大量供应商形成的规模效益, 加快退货处理和废旧品回收, 提高整个逆向物流的运作效率。 (3) 企业集中力量发展核心业务。由于资源的有限性, 企业不可能在各个环节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无法保证每个环节都具备完善的管理和高效的运作。因此, 企业可以将非核心的业务外包给具有更专业化的第三方企业, 将企业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 全力发展核心优势。

3 第三方逆向物流的运作模式

3.1第三方物流作为仓储的模式

第三方物流提供对退回货物的运输、保管、再包装和再配送的一体化服务, 将逆向物流所涉及到的流程全交由第三方来处理。第三方物流已形成了完善的回收站点, 可以安排最优的收集路线及策略, 能快速地将大量回收品集中, 也减少了逆向物流的不确定性与分散性。这种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模式, 依靠其规模效益能快速地回收废旧产品, 对市场做出快速反馈, 同时集中处理废旧产品也减少了环境污染。此外将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做分流处理, 也避免了与企业正向物流的冲突。

3.2 第三方物流作为信息中心的模式

此种模式是指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信息交换中心平台, 企业根据物流中心提供的信息, 结合自身的渠道资源, 制定回收路线。信息交换中心根据回收站点的位置和回收品的数量, 对临近的制造商发出指令, 企业根据得到的信息做出回收策略。此种模式的好处在于逆向物流中涉及到加工这一工序, 由于物流企业可能无法很好地掌握企业自有的加工技术, 而造成再销售的产品还存在缺陷, 而将产品加工这一环节由自身操作, 可避免因技术带来的问题。

4 结束语

随着逆向物流的快速发展, 企业在重视逆向物流过程中, 更应考虑怎样更好地发展逆向物流, 而第三方逆向物流已成为逆向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第三方物流的管理经验、组织结构、资金规模等优势对逆向物流进行管理, 解决企业独自发展逆向物流带来的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第三方逆向物流发展模式, 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 而选择不同的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艳珍.中小企业发展逆向物流的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 2009 (4) :52-54.

[2]侯东亮, 聂金权, 邹律龙.废旧手机逆向物流模式的选择模型及求解方法[J].工业工程, 2012, 15 (1) :50-54.

[3]李勤.基于逆向物流的第三方物流仓储配送规划研究[J].包装工程, 2010, 31 (15) :110-112.

[4]魏洁, 魏航.第三方逆向物流回收合作[J].系统管理学报, 2011 (6) :702-709.

免费第三方物流的 篇5

江铃物流现状

在江铃的生产经营大系统中, 物流系统处于较重要的地位。生产物流采取拉动式控制, 由销售计划拉动生产。供应物流采取计划供货方式, 进口汽车散件按件采购。江铃运输系统主要包括外部运输和内部运输。外部运输包括厂外运输和厂际运输。其中厂外运输主要指供应物流中的原材料、配套件、辅料等物资运输以及销售物流中商品整车及销售备件的运输。

江铃目前和销售物流直接关联的部门有运输部、物流部、销售总公司。运输部下设三个科室, 送车管理科、综合车队、综合办公室。现共有员工37人。目前江铃商品车运输的管理方式是沿用原江西汽车制造厂的运作模式, 属于自营+“外包”式的。公司有20多名司机和30多辆运输车辆从事整车运输, 大部分的整车运输工作委托给南昌洪五运输公司、南昌第二运输公司、南昌港运输公司等3家运输公司和800多名社会人员运输。

江铃整车运输方式有公路、铁路和水陆联运三种运输方式, 其中公路运输包括人工送车和零公里运输两种模式。现在的运输比例基本是公路运输占90%, 铁路占5%, 陆水联运占5%。2000~2002年随江铃汽车市场占有率的提高, 整车发运数量呈飞跃式增加。2002年各种发运形式共发运车辆52210辆, 在整个发运过程中的准时率和质损率分别为91.2%和2.45%, 送车事故率、零公里运送比例、零公路车交付时间分别是1.20%、20%和8天。基本满足了市场销售需求, 但也存在个别地区发运周期过长等现象, 如云南昆明、贵州贵阳、四川成都等地整车发运需14天到达的情况。

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江铃销售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可以归纳出江铃销售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的运输资源不足以支持公司销量的持续增长。以目前运输部资源最多支持每天200台车辆发运。公司未来5年销售规划将以约30%的速度增长。2003年的预测每天发车量将达到260台, 高峰时将达到每天300台车辆发运。

零公里运输比例偏低。随产品的升级和消费观念的成熟, 零公里运输车概念延伸至商务车领域, 顾客对江铃零公里运输车的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 而目前江铃资源的制约导致江铃对顾客响应度的偏离。

整车销售物流管理难度大, 控制过程复杂。江铃运输现通过3家社会运输公司运送整车, 同时江铃参与管理最多时880名送车司机, 造成管理幅度大, 大量精力用于沟通协调工作。

物流资源利用率不足。江铃和整车承运商各自拥有独立的整车运输体系, 使用自己的运输工具、仓库或向社会租用, 难免出现重复建设、投资较大、资源利用率不足的现象。

整车销售物流成本较高。江铃本身提供物流服务, 成立了专门的运输部门并配备相应人员, 同时还需要定期进行运输工具的维护, 这些都需要江铃抽出大量的人力、物力满足物流服务的正常开展, 采用自身能力与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相比, 物流成本较高。

整车的质损率较高。江铃汽车整车共有三大系列, 多达2 3 0个品种, 运输以及仓储过程中, 很难做到汽车整车的装卸、搬运、运输的专业化、标准化, 造成汽车整车在运输过程中质损率较高。2002年江铃整车的质损率为2.45%。

信息化程度较低。江铃在整车运输作业上采用书面、传真、电话等方式进行信息沟通。

江铃将整车销售物流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 希望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降低整车运输风险。

江铃整车销售物流外包主要业务范围:根据江铃市场营销及战略发展要求, 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整车运输服务, 使江铃在同行业销售物流中能够提供鲜明的个性化服务, 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中心库至代理商的集中运输;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收到送车信息后, 采用数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 (节约里程法等) 来制作具体的配送方案, 减少运输车次, 节省物流费用。

在汽车整车运输方面江西中联物流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联物流) 具备的优势有:丰富的国内运输和物流服务经验, 拥有充足的信息专业技术人才。中联物流劣势有:为客户设计物流方案的专业能力较弱的。江西中联物流公司具有第三方物流实践经验和深入第三方物流领域拓展的战略意识, 是最佳合作伙伴。

江铃整车销售的第三方物流解决方案

江铃整车销售物流业务外包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很多职能部门和问题, 需要江铃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密切合作从整个物流体系整体效率提高的角度出发, 江铃根据公司在整车销售物流运用第三方物流的战略, 取消了运输部设置, 同时在物流部下面成立了第三方物流管理科。

中联物流在江铃附近租用了原ANALYSIS分析江铃运输部所在地的房屋和场地。中联物流设立了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 配备了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员, 负责江铃整车销售物流的方案设计, 进行运输方案、物流工艺和配送方案的具体设计、实施和完善。江铃和中联物流建立了通畅的沟通机制, 通过各种方式实现每天信息交流, 包括信息系统、电话、电子邮件等。

随着汽车物流行业的迅速崛起, 全球化和电子商务对汽车产品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柔性化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中联物流将负责管理将多达220种车型按时准确送达全国82家一级代理商、232家二级经销商, 每天平均发运量将达到300辆, 为确保物流业务的顺利进行, 第三方物流公司和江铃需要通过建立强大的信息系统完成每天的信息交流。

结论和展望

2003年江铃董事会批准了整车销售物流业务外包, 并批准中联物流公司为江铃整车销售物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通过1年的运行, 双方逐步适应了新的合作方式。实践证明, 中联物流公司在销售保证、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江铃来说, 通过第三方物流在整车销售物流的应用, 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降低了江铃整车销售物流管理费用。通过撤销江铃运输部, 成立物流部第三方物流管理科, 相对减少了14名员工;管理费用从90万/年降为6万/年, 相对减少了84万/年支出。

降低了江铃整车运输成本。2004年同比2003年, 全顺商务车每公里运输成本下降17.65%, JMC轻卡和皮卡每公里运输成本下降7.14%。

零公里运输比例上升、运输事故率下降。2003年零公里运输比例20.74%, 2004年上升为32.36%, 同比上升11.62%;2003年运输事故率1.20%, 2004年下降为0.37%, 同比下降升72.50%。

免费第三方物流的 篇6

1.1 物流金融的发展概况

目前国内的中小企业存续时间大约为3~4年,存活5年以上的就可算是“老企业”了,“融资难”问题无疑是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随着国际顶尖物流公司的进入,国内大量尚处于发展初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在这种背景下,物流金融应运而生。物流金融从广义上讲就是面向物流运营的全过程,应用各种金融产品,实施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效整合,组织和调节供应链运作过程中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提高资金运行效率的一系列经营活动。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来分,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三方面:融资与结算服务、保险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我国国内企业目前开展的物流金融服务内容主要表现为融资和结算。

在国外,UPS、马士基等大型物流公司就已涉足物流金融行业,并且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如2001年5月,美国UPS收购美国银行创办UPS CAPITAL[1],其物流金融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业务范围扩展到整个运作流程之中。2007年11月28日,UPS通过旗下的UPS资本公司(UPSCAPITAL)与上海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合作,将物流金融业务引入中国,成为第一家在华试水物流金融领域的国际性物流快递公司[2]。

近年来,物流金融在我国的发展也相当迅速。2005年12月26日,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共同推进在物流金融领域的合作创新。2006年7月18日,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外运集团在北京签署了《物流金融战略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双方在物流金融领域的全面合作。2007年9月7日,华夏银行成都分行推出其全新打造的物流金融产品。

1.2 金融机构物流金融服务内容

目前国内银行开展的物流贸易金融服务产品主要分为融资和结算两大类[3]。

融资的常见模式具体表现为仓单质押和存货质押两种形式:①存货质押融资指借方企业,将其拥有的动产作为担保,向资金提供方如银行出质,同时将质物转交给具有合法保管动产资格的物流企业(中介方)进行保管,以获得贷款的业务,是物流企业参与下的动产质押业务。②仓单质押指借方企业以物流企业(中介方)开出的仓单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信贷业务,是物流企业参与下的权利质押业务。结算类产品有资金清算、网上企业银行、银企直联系统、网上企业集团结算中心等。

2 中国物流金融发展瓶颈

2.1 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瓶颈

与国外主要由物流企业的推动有所不同,在中国该业务的发展则主要由银行起着主导作用,因而中国物流金融的业务发展制约因素也具有其独特性。

① 信用风险

一方面,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业务范围较单一,对市场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差,往往因政策变化、经营管理、市场竞争、价格波动等因素而无力还款,企业恶意逃债的现象也不少见。因而信用风险的控制问题在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而开展的物流金融业务中较为突出。

另一方面,借贷方存在信用度不高问题,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用控制也存在很大难度。在整个运作过程中,银行的控制手段、信息渠道主要通过物流企业实现,物流公司的经营规范程度和控制力度成为整个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目前,中国国内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运作不规范、信息化程度低,很难达到应有的业务水平。加上目前国内的物流业市场近似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很难保证不会存在少数物流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出现行业道德的缺失。若其与出质人串通,或擅自处置质押物,将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

② 信息的不对称性[4]

企业以存货为担保实现动态质押,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对质押物有全面的了解。但是,相对于出质方对业务发展的熟知,金融企业则只能倚靠借贷企业单方提供的货物状况和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相关参考信息,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也只是主要负责货物的仓储与配送环节,对存货的销售与变现情况很难进行准确的估量。金融机构在整个业务运作中,处于信息获取的劣势地位。

(3) 具体操作层面

抵押项目的选择以及核算比率的确定成为操作过程中的难题。为了尽量降低风险,金融机构在选择抵押物上更倾向于价格波动小、易于保管、易于变现的产品,例如成品油、成衣、有色金属等。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存货却较多的表现为半成品、原材料,这使得物流金融业务对象相当有限。确定了质押存货后,贷款核算比例的确定过程也很难加以规范,目前一般由审核员根据以往经验判断,缺乏科学依据,随意性很大。

2.2 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金融瓶颈

① 企业经营水平有限

据调查,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绝大多数表现为百人以下的小型运输仓储公司,仅有11%左右规模在五百人以上[5]。受限于规模、资本等多种因素,大多数物流企业在包括信息系统应用水平、经营管理制度、员工素质的各方面都还难以达到物流金融所要求的水平。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物流金融业务的进一步大范围开展。

② 物流行业规范性不高

目前,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组织下,已经陆续出台了多部行业操作统一标准。但就总体来看,物流行业仍然处于相对混乱的局面,各地区、各企业都有其自己的操作方式,突出表现在单据不标准且反流通性[6]、信息统计口径不统一、具体操作要求不明确等各方面,成为物流金融深入发展最大障碍之一。

3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管理内容与作用

有别于国外物流金融的运作模式,在中国整个物流金融的开展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更多起到的是一种辅助作用,为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评估协助、产品信息供应、货品监控等多方面的支持。

① 协助信用评估

在新型融资业务的推广过程中,银行多采用“1+N”或“N+1+N”模式,就是将整个供应链作为信用考核对象,从中小企业与上下游核心企业的交易结构和关系上考虑能否给予授信。由于银行缺乏对相关行业业务的了解,也很难掌握企业的真实业务状况,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信用评级时,根据相关公司无货调配状况以及业务安排为金融机构提供大量参考信息。这其中应包括:业务对象的主要供应商和核心客户,近期的业务销售状况,与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交易结构以及关系紧密程度,还有其以往借贷相关信息等等。有了物流公司的协助,金融机构才能更加了解中小企业的业务发展状况,从而给出更适当的信用额度。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银行的借贷风险。

② 产品信息供应

与传统基于信用评级的放贷机制不同,物流金融的业务形式是基于存货的质押融资。一般认为有借贷方存货做抵押,银行的还款风险应该比较低,可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货物特别是高科技产品快速贬值,还有些存货二次出售的价值很小或是根本就难以转让。相比较而言,那些价格波动较小、易于变现、不易变质的货物对贷款的保障性更大[6]。因此,银行在接受存货质押前必须掌握大量有关行业发展、交易情况以及产品保管等信息,这在无形中就增加了经营成本。而第三方物流企业由于长期从事相关行业的运输、仓储业务,无论是在对行业总体的把握上还是在存货保管方面都有与金融机构不可比拟的优势。基于此,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为银行在抵押物选择上提供有利的参考意见,在扩大银行借贷范围的同时降低金融风险。在银行必须将质物变价出售时,物流企业也可提供包括价格、渠道等各方面的建议。

(3) 货品监控

为了适应中小企业的运作特点,物流金融的质押业务在实践中多采用动态的操作模式,例如“总量控制”“不断追加部分保证金—赎出部分质押物”等操作方式[7]。在这种动态平衡中如何加强对存货的监管与控制,成为质押业务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银行的质物保管人,必须在日常的保管中加强对质押物的养护与保管,企业一旦无力还贷必须保质保量的将质物交由银行处理。在采用动态质押的业务模式下,作为出入库的控制者和存货的检验保管者,物流企业成为银行开展相关操作的主要支撑点。

4 基于物流金融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创新

随着中国物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行业竞争将继续加大,中国物流企业将如何在物流巨头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物流服务创新成为必由之路。在物流金融的运作过程中,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已突破了原有的仓储、配送等职能,开始参与到企业的融资流程中,提供包括出质货物监管、信用评价、货物信息供应、还款担保等多种服务,在服务创新方面有所尝试,但与世界顶级物流公司相比其服务层面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本土物流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①基于供应链层面提供物流网络优化设计服务。现代经济中,竞争已从企业层面上升到供应链水平,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找准自己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在产业上、下游的协调运作下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物流金融的信用评价强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与核心企业的关系,要降低金融机构的借贷风险,增强企业的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就必须实现物流网络的优化。3PL作为连接供应链各节点的纽带,掌握着包括产、供、销等多方信息资源,对供应链有全局的把握,同时熟知物流专业知识,在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和引入专业人才的基础上,必将在物流网络的优化业务中占据有利地位,提高物流企业服务的附加值。

②基于物流业务的发展,为相关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例如在物流金融的运作中,针对金融企业的操作难点,利用自身业务优势,在不泄露业务对象商业机密的前提下提供相应参数,其中包括货物变现能力评估、变质风险评估、价格波动风险评估、企业信用评价等等。通过参与企业融资过程,与银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增加收入的同时锁住顾客,用服务打造企业的竞争力。当然,咨询服务供应领域不会仅限于物流金融,还可以扩展到包括投资项目策划、企业产品开发、物流成本核算等各方面。

③在质押融资中,协助银行进行抵押货物的变现。质押融资中,一旦借贷方由于各种原因无力还款,抵押物资将被银行强行变现还贷。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开设抵押物收购或中介销售等服务,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网络优势,将存货转手销售,必要时还可将半成品进行简单再加工保障企业和银行多方利益,增加公司利润,促进物流金融顺利开展,实现多赢。

④开展短期融资相关业务。物流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解决资金问题的可行渠道,但正如前文所述,由于银行自身的多方局限性,由银行作为主体推广物流金融还存在很多问题,相较之下由物流企业开展相关融资业务更符合行业要求。然而,限于法律规定,非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业务活动,物流公司不能以自有资金为企业垫付款项融通资金[8]。虽然就目前来看,物流企业无法直接开展金融活动,但在物流金融的巨大投资回报下,相信很快就会有相关服务开发出来,在既不违反国家规定的前提下使物流金融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参与下有效开展[9]。

5 结论与展望

物流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使得“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结合”从概念变成了现实。它在拓展了金融机构业务范围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小企业与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是一种多赢性的金融服务产品。在世界领先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以后,我国本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将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企业联合也好,服务创新也好,总之,中国的物流企业必须学会在逆境中不断成长,安于现状必将被市场淘汰。

摘要:近年来,物流金融在国内发展迅速,成为物流企业与金融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领域。文中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对目前国内的物流金融现状、金融机构发展、物流金融业务所遇到的瓶颈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金融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相应分析,进而引发出对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服务创新的思考。

关键词:物流金融,物流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J].预测,2007,(26).

[2]http://www.ynxxb.com/cindex/show,2007-11-28.

[3]彭志忠.物流金融的价值链提升要素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2007,(4).

[4]彭志忠,王水莲.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物流金融信任机制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6).

[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0.

[6]李毅学,徐渝,王非.存货质:融资业务中外比较分析及案例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7).

[7]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创新分析[J].2007,(26).

[8]张李峰.商业银行质:监管融资模式探析[J].中国储运,2007,(11).

免费第三方物流的 篇7

一、第三方物流风险理论概述

1. 物流企业经营者和客户在进行合同签订时所面临风险

风险产生原因包括多种因素, 风险表现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货物损坏即为物流风险的一种, 其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经济赔偿风险, 物流企业负责物流工作中的重要工作事务, 物流企业经营和物流企业运作过程中其所面临风险主要分为因自然灾害和火灾等导致的运输物流商品毁损风险、物流商品碰撞风险、物流商品出轨搁浅风险以及沉没等事故风险等。除上述内容之外, 盗窃状况现象和野蛮装卸现象也是导致物流商品货物损毁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因素实际归属于观因素范畴内, 之后在此基础上贯穿与配送和运输以及装货过程中, 其次则是由于物流企业不按时配送所产生的赔偿状况, 因为赔偿所产生的违约责任是相关物流企业所必须严格执行的, 物流行业在不断向前发展过程中, 其经营模式正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正在向准时制新型物流经营模式转变。此处需要注意的是, 物流工作运行中应履行准时制物流政策, 应以准时生产模式为主, 并进行新型物流结构体系构建, 我们通常所说的准时制物流是指对必要产品进行数量品种分类和必要品种分类, 在原定时间内进行信息传递给客户和生产线。

随着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和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费者维权思想得到强化, 其基础性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我们应该按照具体物流服务协议进行及时的物流商品配送, 只有达到客户要求才能促进业内领域发展。企业运营商品错发给网络客户造成损失时需承担赔偿责任, 此种责任风险被称为侵权责任风险, 此种风险主要因为商品货运凭据制作方式的纯手动性而产生, 凭据方式的单一会致使字迹模糊状况和信息录错状况等产生, 共包括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种, 物流商品分拨路径错误状况时有发生, 客户根据物流协议中物流配送条款进行索赔请求赔偿, 侵权责任风险也因此产生。

2. 物流经营者和对应分包商之间所面临风险

现代化物流不断向前发展中其经营环节以多样化经营为主, 外部商品包装过程经营和物品储备过程经营和配送过程经营等且具备一定复杂性, 但是现下我国营运状况和运营范围受到较大拘束, 物流企业经营受限, 仅存仓储操作和配偶操作等几种单一操作模式, 无法完成物流运作, 此种经营模式的单一性需要企业积极拓宽业务渠道并寻找专业性较强的分包商进行合作, 将自身经营能力相对薄弱的工作环节进行委托, 其委托过程中主要委托形式即为分包协议式委托。在分包协议签订之后, 假设此时物流企业遇到非诚信分包商和资质差分包商极有可能会面临货物损失风险和被欺诈风险, 若物流商品货物损毁状况产生时, 物流企业和物流单位对分包环节货损状况并无实质性错误, 但其却必须要对相关客户承担一定的经济损失赔偿责任。

分包协议物流企业事先进行责任赔偿, 但在此项操作换成之后便可对分包商进行一定的责任追究, 物流企业、物流单位与客户和分包商之间需拟定不同种类的合同, 其内部自身独立性相对明显, 法律和条款与相应限额之间的差异很大, 物流企业先行赔付之后并不能够从分包商除进行全额追偿。综上所述, 作为物流企业经营人员, 应适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包商选择, 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营成本, 运营成本降低可以帮助物流企业提高自身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如果出现相反状况则会使物流企业和物流招收的经济损失程度大幅度提升。

二、基于物流风险的商品保险定义与现状

1. 基于物流风险的商品保险定义

物流商品保险其自身综合性相对较强, 单从宏观角度出发, 物流商品保险会与物流活动相互关联, 假设此时与相关物流概念相互结合就会得出物流商品保险的真实概念, 我们通常所说的物流商品保险就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对财产, 货物运输, 机器损坏, 车辆及其它运输工具安全, 人身安全保证, 雇员忠诚保证等等一系列与物流活动发生关联的保险内容, 其中还包括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物流管理中物流保险是其中核心工作之一, 其经济性特点和合理性特点等尤为明显, 其以风险管理中重要执行措施形式产生, 从物流企业和物流单位角度而言, 适时通过保险机制可以有效防范有自然灾害和相应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物流商品损坏和灭失, 同时可以获得及时稳定的经济补偿, 物流运行得到全面保障以至物流经济能够稳步增长。物流企业级单位可以以保险模式的运行使得社会公众责任得到正常合理转移, 那么此时这种责任就应该由保险人来全权承担。此处强调一点, 保险人风险承担则热较大, 其集风险承担和风险管理与一体, 一般事件和日常案件审理中具有风险防范经验和信息掌握手段等, 此时也可留有大量空余资金进行防灾能力提升和防损能力提升等, 之后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措施降低事故发生可能性和事故发生破坏性等, 所以物流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基于物流风险的商品保险现状

(1) 物流经营者的基本投保意识淡薄

传统观念的存在会对物流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多数物流经营者大都存在侥幸心理, 很多物流经营者都自认为不会那么容易就会出现物流风险, 其对风险意识并不到位, 假设此时真的出现物流风险, 那么就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物流风险成本支出, 所以其并不希望主动进行物流运行环节投保, 物流商品保险意识偏低致使物流投保流程不能正常完成且阻碍性较大, 与此同时, 会受到实践中并未有高效投保的影响, 大多数物流企业管理者和物流企业经营者认为全部风险应该由保险公司承担, 但是由于物流公司经营者对物流保险功能认识不清致使管理环节松懈, 当物流商品发生损失之后就会与保险公司产生极大矛盾, 这并不利于物流保险行的长足发展。

(2) 物流商品保险责任涉及范围较小且与现代化物流业务发展想象不相互匹配

本世纪初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推出了物流商品综合保险, 物流综合保险主要分为物流商品责任保险和物流商品货物保险, 物流商品责任保险主要是指违反合同的物流货物毁损责任经济赔偿, 合同拟定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由于火灾状况和保障状况所进行的损失赔偿。因碰撞状况和挤压状况而导致的物流商品损坏所进行的损失赔偿。因为物流运作过程中, 其运输工具会出现因碰撞、坠落和触礁以及出轨、沉没状况等引起的损失赔偿。在满足运输规定条件下因天气恶劣遭受雨淋所进行的具体经济赔偿, 物流货品装卸员工因自身违规操作而进行的具体赔偿, 物流运作环节中会给相关第三者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 但这些状况并未被正式列入到具体保障范围当中, 此类险种中对数十项保险人不予承担赔偿责任费用、不予承担赔偿责任和不予承担赔偿损失等规定进行了细则规定, 此种承保范围中其本体经营风险较窄且没有明确规定境外物流货品损坏的赔偿制度, 跨境营运会因此而受到制约, 综上所述, 当前我国物流保险市场现有险种责任范围较小, 不能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3) 业内缺少物流商品保险专业人才

可持续发展策略是保险公司发展首要坚持方案之一, 需要进行物流专业知识运用和物流商品保险技能运用等, 保险人才的合理介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物流商品保险质量和物流商品保险效率, 助推其发现潜在业务风险, 在此大体背景下为对基础性风险程度实施评估, 风险管理方案确定中需要对方案进行专业指导, 保险工作应在准确判断的基础上确定赔偿限度, 否定简单赔偿, 对此我们应该针对综合性专业人才缺少这一现状, 对这类人才进行提拔和培养以至对物流企业的风险加以控制与管理。

三、利用第三方物流风险完善商品保险合理规避风险

1. 适时进行物流法律建设和物流法规建设

应该对现有《保险法》进行法规调整与法律条文完善, 在其中加入与物流相关的法律条文, 之后在此基础上颁布《物流法》, 现下继续规范物流市场, 应建立统一化和专业化物流行业管理法规, 对一些设备和重要物品及设备等予以法规保护, 适时以行政手段和模式等进行合理介入, 与此同时, 加大保险管理力度和相应执行力度等, 由于公司规模和物流行业标准等的限制, 因为其注册资本较少, 所以在产生行业风险时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在保险执行中应将强制与资源合二为一。应对物流企业信任度和保险企业信任度进行强化, 创造积极向上的双方合作平台物流企业必须首先建立起自身诚信机制, 在与保险企业合作过程中双方均要以最大诚信原则为基准, 实施如实告知行为, 以此增强双方信任度, 并且不断加强双方对话与良好沟通, 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合作伙伴关系, 达到双赢目的。

2. 不断开发新产品, 完善险种结构

在物流商品保险策略执行时应严格审查权责不明等状况, 然后针对第三方物流流进行物流保险, 应从整体角度出发, 在权衡开率的基础上开拓物流保险新渠道, 创新险种。较为正确的做法是, 保险责任需要及时扩大, 我们需要在传统的物流货物保险和物流责任保险可保风险基础上, 扩大涵盖到货运服务责任保险、设备损坏保险、船舶代理人责任、港口与码头经营人责任保险和租船人责任保险等。其次可以考虑增加附加险条款, 如附加错发错运费用损失险, 附加短距离流通、简单再加工、货物包装、到达目的地之后的财产保管等项目的财产险及第三者责任险, 附加清理残骸费用险等。再次保险公司在保费方面可以通过对保险标的进行概算, 计算出保险业务的风险与损失率来判断保费的价格, 以此确保公正公平。

四、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当前人们逐渐对物流行业的发展重视起来。消费者群体对商品基础性流通环节速度性和商品流通环节交换性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购买渠道的多元化要求着物流行业必须做出回应, 这一现实现象催生了国内众多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办相继建立, 其具体发展态势锐不可挡。从基本物流行业领域经营状况中可以看出, 物流行业经营模式已完成了传统物流到第三方物流的完美转变且物流保险也势在必行。

摘要:社会活动中其自身经济活动运行动力即为物流活动, 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 物流活动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物物交换之后则是货币流通阶段, 生产递进模式盛行以后, 经济水平上升到更高层次, 物流活动与经济活动中普遍交易模式不同, 因为其并不具备一定的经济独立性, 生产环节中的货物流通中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应用到物流, 1950年至今, 产品多样化使流通成本较以往相比有所提升且开启了物流快速发展的新纪元。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风险理论,商品保险

参考文献

[1]郑光忠.物流法治的缺失[J].中国储运, 2004 (04) .

[2]栾志红, 刘颖杰.论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政府规制的完善[J].物流技术, 2010 (13) .

[3]王琳琳.物流责任险:生存, 还是毁灭[J].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09 (12) .

上一篇:快乐排球下一篇:井下测井仪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