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污染能力

2024-06-06

抗污染能力(精选11篇)

抗污染能力 篇1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 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则是学生加深对这门课程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学生不仅可进一步掌握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和工艺,而且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还可验证已有的概念和理论[2]。目前,新一轮的实验教学改革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导向,更加注重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科学研究素质的提升[3]。因此,新形势下积极探索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方式方法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 我校自2006 年开始,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时就如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开展了实验教学的调研、探索、建设和优化。本文结合近几年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的经验和体会,探索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促进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1 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鼓励学生树立勇于创新和敢于实践的精神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可以存在多种培养方式[4],需要多种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考核方法来实现,这就要求实验类型应多样化。目前我校水污控制工程实验教学的内容分五个部分。其一是验证性实验,其二是综合性实验, 这两种类型的实验教学是安排在《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进行, 实验内容、学时等固定, 一般选择其中的全部或部分进行。内容有混凝沉淀实验、自由沉沉淀实验、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活性碳吸附实验、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实验、废水可生物降解性实验、废水的臭氧氧化实验、斜板沉淀实验、污泥脱水的测定、反渗透实验等。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与“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相关部分共有32 学时, 全部为必修必选实验;其三是开放性实验, 一般由教师向学校实验与设备管理处以项目立项的形式来开展,共30学时;其四是科创性实验,由学生向学校学生管理处以课题申报的形式,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其五是设计性实验。一般结合毕业设计进行。此部分实验内容一般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要求指导教师必需有纵向科研课题支撑, 且为厅级以上课题。

2 各类型实验教学的实施与创能新力的培养

2.1 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实施与创能新力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我们在进行验证性实验教学时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精心安排实验顺序,巧妙选用处理废水的水质将几个验证性实验进行有机的统一,体现水处理工艺的系统性。在教学时,我们选用一些水质较复杂的废水,用于几个验证性实验,通过安排实验顺序,将上一个单元实验的处理出水收集起来,作为下一个单元实验的处理原水用,体现水处理工艺的系统性。如我们采用水质复杂的垃圾渗滤液为实验用水。先安排废水可生化性测定实验,测定出废水的可生化性,然后用生化性较好的垃圾渗滤液进行活性污泥的培养和驯化实验,取学生培养和驯化成功后的曝气池中的混合液进行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该实验结束以后,将曝气池中的混合液用竖流式沉淀池模型进行泥水分离后,污泥用于污泥比阻的测定实验,出水经混凝处理后用于臭氧氧化处理实验或用于吸附实验,吸附实验后的出水用于反渗透实验。通过这样的安排,不仅解决了处理用水来源的问题,而且可让学生把水处理知识加以综合的理解,掌握水处理的体系。此外,学生通过这几个实验后,亲自感受到又黑又臭的渗滤液经过几个单元处理后变得和自来水一样的透明,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这样,改变了过去验证性实验之间自成体系、相互脱节的传统模式, 有利于增强学生现代实验意识, 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方法, 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

2.2 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实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综合性实验是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中的多个理论或知识体系, 或者是几门相关课程的理论组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大实验。它具有实验技能的综合性、实验操作的独立性和实验过程的可思考性等特点[5]。根据实验的可操作性,将臭氧氧化实验设计为综合性实验。在具体实验时,我们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报告以论文形式撰写等教学方法改革尝试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实验教学前,先指导学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吸附验证性实验。我们将垃圾渗滤液经过混凝处理后的出水一部分用于吸附处理实验,另一部分用于臭氧氧化实验。通过这两个实验的对比,学生会发现,相同废水中的污染物,可以用分离原理吸附,也可以用转化原理臭氧氧化去除,不同的处理方法,优、缺点也不同。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条件因素在处理效果中的影响作用,我们设计了进气流量、臭氧浓度、pH、进水流量等因素对处理效果影响的实验方案,学生可通过实验找出臭氧氧化处理的最佳条件。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能力。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采取论文的形式,内容包括: 综述, 实验方案、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论、综合性实验总结等,成绩考核以等级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掌握了文献的检索方法和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也提高了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为以后进行科研性较强的实验打下基础。

2.3 开放性实验教学的实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开放性实验教学,学生处于主体位置,而实验教师则处于为实验教学服务的主导位置。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自选实验课题,自己选择和组合实验仪器设备,自己确定实验方法,自己制定实验步骤,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6]。作为主导位置的指导教师,一般由有教学、科研经验、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的、有相当高的实验教学水平的教师担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在提供实验资料、协调实验设备的使用、解答实验问题等方面为学生提供服务。教师向学生提供的教材或讲义只包含实验任务和要求,而对实验原理、步骤等都不作交代,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较大的思维空问和活动空间。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设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内,学院的化学和材料两个专业基础雄厚,具备有很多与这两专业相关的大型的科研实验仪器设备和品种多样的化学试剂,我们要求学生在平常也选修一些相关的课程,夯实知识基础。我们在指导学生完成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后,学生已做过活性碳吸附实验和臭氧氧化实验的基础上开设了两个开放性实验,即“改性活性碳对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吸附处理研究”和“有机废水的催化臭氧氧化研究”。

(1)“改性活性碳对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吸附处理研究”的教学。

我们让学生通过化学的方法对活性碳进行改性,包括酸、碱改性和负载金属离子改性,探讨改性条件对材料吸附处理效果的影响,让学生找出最佳的制备条件。将制备出的改性活性碳进行XRD和IR表征,测定改性前后活性碳的苯酚值、碘值、单宁酸值和甲基蓝值。用来吸附处理的对象为生活饮用水源水或人工模拟的苯酚废水或人工模拟的腐殖酸废水。学生在选题之后,在查阅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拟定了活性碳的苯酚值、碘值、单宁酸值和甲基蓝值的测定方法及用来表征水样污染物浓度的水质指标的测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拟定了改性活性碳制备的方案及处理废水方案。在方案确定后,学生自己准备药品、自己学会实验仪器的使用,自己安排时间进行实验,指导教师只在适时到实验室解答学生的问题。这个实验自2010年开设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有机废水的催化臭氧氧化研究”的教学。

我们让学生用活性氧化铝作载体,用化学的方法对氧化铝进行改性,制备出活性高、活性组分与载体有强相互作用的催化剂。探讨改性条件对材料催化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让学生找出最佳的制备条件。探讨催化剂用于废水处理时的环境条件。我们让学生处理的废水仍然是综合性实验中的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学生在综合性实验时已探讨了处理条件对臭氧氧化效果的影响,找出了最佳处理条件,但总的来讲,臭氧的氧化效率低,需要提高。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亲自制备的催化剂用于废水的臭氧氧化处理,发现处理效果明显提高,自豪感由然而生,更加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这几年的建设和实践, 这种实验教学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锻炼并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又提高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学生的团队协作的精神。这是一种新颖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2.4 科创性实验教学的实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实验教学是在校本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的一项新举措[7,8,9]。我们从2006年起就开始开展大学生科创性实验的教学。创新性实验项目有“铁离子改性活性碳处理废水中的腐殖酸”,“Ce/Mn负载型催化剂电多相催化氧化垃圾渗滤液”,“焦化废水的电絮凝处理研究”,“循环式准好氧垃圾渗滤液的絮凝处理研究”,“改性树脂吸附处理废水中腐殖酸的研究”等。

2.5 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实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行设计并组织实施,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制定,教师引导学生优选实验方案, 指导实验操作, 帮助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组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10],这类实验一般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学生通常受到时间的限制, 一般只参与一段时间的实验, 多在第8学期的2月到5月期间完成, 把实验成果撰写成毕业论文,通过答辩后可取得相应的学分。

在实验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把一些科技项目,比如“有机废水的絮凝处理研究”和“特种微生物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的技术”等,一部分内容与实验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自由组合,多人一组,集体动手,设计实验方案,分析问题,在较充裕的科研经费的支持下,实验条件和时间能得到充分保证,达到很好的实验效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3 结 语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时,必须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相结合、采用多种考核方式。通过这几年的建设和实践,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在实验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学生通过开放性、设计性和科创性实验,在文献查阅、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问题讨论、科技论文的写作等方面均有着较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 我们将继续研究探索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完善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继续为实现内涵式发展提供支持。

摘要:“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校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从实验内容设置和各类型实验教学实施过程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唐玉朝,伍昌年,潘法康.“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探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5-8.

[2]郭昌梓,孙根行.《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2):98-100.

[3]刘瑞祥,茹文明,秦永燕,等.遗传学创新性实验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长治学院学报,2011,28(2):98-100.

[4]屈颖.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初探[J].价值工程,2011(17):248.

[5]廖润华,俞慧芳,夏光华,等.综合设计性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的研究与实践[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5,20(4):57-58.

[6]游向阳,徐安英,王韬.运用开放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探索[J].中国证券期货,2011(5):39.

[7]宋高丽,杨光华,鲍云昆.基于钢结构课程教学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探索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118-120.

[8]程光亮,高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思考与建议[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124-125.

[9]胡体玲.浅谈高校中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开展[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84-85.

[10]唐海,魏翔.水污染控制工程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黄山学院学报,2009,11(3):130-132.

抗污染能力 篇2

4.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运行服务 5.除尘脱硫脱硝设施运行服务 6.工业废气处理设施运行服务 7.饮食业油烟净化设施运行服务 8.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施运行服务 9.生态修复设施运行服务

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能力评价资质广东资质代办,绿日集团---中国证书人才网专注于建筑、环保业资质代办与人才证书服务。李工15…820*98*990公司凭借雄厚实力、专业人才优势和行业资源优势,已经先后成功办理和辅导由建设部、环保部、发改委批准的环保专业承包、专项设计、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广东省环境污染治理资格行业认定、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监理资格行业评定、工程咨询等资质。以“最完善的服务”为宗旨,以“诚信、严谨、高效、创新”为理念,为您创造最全面最优惠的价值。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

一、资质服务:(环境工程设计专项资质:水污染防治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物理污染防治工程和污染修复工程;

二、证书服务:(提供建筑企业各岗位证书的人员挂靠咨询服务——超全人才库,提供人才推荐,人才挂靠服务)

1)、各类初中高级职称(环境保护、环保工程、环境监测、电气、自动控制、概预算、给排水、暧通)等专业证书挂靠。

2)、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如(环评上岗证、清洁生产审核师、污水处理操作证、等多种工种证书)。

抗污染能力 篇3

关键词:水污染控制工程;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55-02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是环境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和“排水工程”两部分,并设有相应的实验课、课程设计以及环境工程专业的综合实验等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和理论课内容环环相扣,有助于学生们及时深入理解、消化吸收理论课的知识内容,迅速转化为内在的实际技能,并增加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具有其他教育活动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实践教学还是培养工程类学生创新思维和增强工程意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会逐步养成以研究的眼光去观察事物和进行学习的习惯,在这些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实践还是创新的源泉,实践教学基地是创新的基地[1]。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社会实践等校外活动环节,在校内、课堂、实验室必须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2]。

一、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1.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改革与实践,已形成了由课内实验、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组成的较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①验证性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理论、数据处理知识、实验规范和实验方法的能力,学会常规实验仪器的使用。原来的观摩实验内容改为面对模型提问-研讨-总结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工程现场每个阀门、管路的具体设计功能,并将此实验现场提问-研讨-总结过程拍摄录像,放在网络教学平台,供本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学生观摩学习。②设计性实验。明确实验设计要求,规范实验内容。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方法,自己制定实验方案。为学生进实验室提供宽松的条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做好现场指导。执行实验方案的过程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综合应用理论知识和能力的过程,鼓励学生动手的同时还要动脑筋想办法综合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验过程,学会及时调整实验方案。③综合性实验。让学生研讨实际水质的监测和处理问题,进行现场采集样品分析测试,对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和提高了动手能力。④创新性实验。课题组注重研究如何以科研促教学,教学带动科研的相互激励机制,培养学生从事水污染控制工程学研究的兴趣和技能。每年选拔优秀学生,参与教师自己的科研工作,尽早参与创新性实验。有些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是结合教师自己的科研项目而进行的创新性研究,并将实验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

2.实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为加强实践教学,不仅购买教学光盘及视频课件,还采用多媒体及现代化网络教学手段进行仿真模拟实验,扩充实践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学生在校内实习基地观摩并现场取样分析测试,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课内实验每班每批次10~12名同学,设计性实验每人一个试验台,独立完成实验,其他实验2名同学一组,老师现场考察每个同学的实验操作。设计性实验要求每名同学事先设计实验方案,交任课教师批改修正后自己完成实验过程。要求学生采用不同实验方案,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处理污水达到水质清澈,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每次实验要求学生完全掌握了操作内容并且得出正确的结果后才能离开实验室。实验完成后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递交实验报告。综合实验是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也是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能够提出问题,自己制定研究方案,进行方案实施、数据处理及分析、总结、撰写实验报告,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实际工程技术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提高。①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为了提高综合实验的效果,建立了校外、校内综合实验教学基地─保定市污水处理厂和华北电力大学中水站。在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只能参观污水处理设备以及运行维护情况;在校内中水站,学生不仅可以参观实际水处理系统的运行工况,还可以采集样品进行现场分析测试,对运行中出现的异常问题寻找解决方案。通过两周32学时的综合实验锻炼,学生对现场实际问题进行多指标的检测分析和治理研究,加强了对水处理设备实际问题的认识,学会了利用原有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污水处理中遇到的运行问题,锻炼和提高了工程意识。②开发仿真模拟案例。课题组开展模拟实际操作,虚拟现实技术研究,采用计算机仿真系统作为现场实践的重要补充,弥补校外实践时,学生通常只能看,不能动手的缺陷。以VB 6.0为主要设计工具,开发的仿真界面包括:中水站流程图,中水站设计和运行原理图,各个界面能够互相转换,软件可以实现启停操作、参数的实时显示、出水水质在线监测模拟。最终的仿真软件以可安装的应用软件形式出现,可以完全脱离开发环境,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独立运行,界面友好,方便使用,既能用于模拟实验,又能进行仿真运行培训。

二、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

课程设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它不仅可以补充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工程”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途径[3]。

1.课程设计分组进行。我们在课程设计的教学组织中,充分注意到要发挥课程设计对理论教学的补充作用,做到二者相互衔接、紧密配合;同时,注意发挥课程设计在培养学生素质与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课程设计题目的选择上,指导教师尽可能从近年参与或有关设计部门的实际工程中筛选出题目。为使同班同学拿到的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要求相适应,我们仅对设计内容做了适当的简化,使题目的总体难度相近;但在内容与设计路线上有较大的差异,做到分组设计。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对某一废水处理工艺的兴趣,自主选择题目,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课程设计成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计算说明书,二是一定数量的图纸。图纸是一门工程语言,识图能力和绘图能力是对环境工程师最基本的要求。

2.利用VB开发工程设计案例。教材对于成熟技术的设计计算公式讲解较多,学生容易学;但是对于某些新技术的讲解很少,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设计计算,课题组采用Windows XP为开发平台,以VB6.0为设计语言工具编制了设计计算软件,对生活污水使用膜生物反应器进行污水生物处理部分进行计算,通过给定的参数,软件自行运算出厌氧池容积、A/O池容积、膜池的尺寸等参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三、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改革

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分开计算成绩,课程设计的成绩组成中不仅包括设计成果——设计简图和设计说明,还包括总体设计过程、设计计算结果与分析和答辩效果。为了避免一考定成绩的局限性,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评定中,实验操作考核占50%,实验预习报告或者实验设计报告占10%,实验数据处理和实验现象分析以及思考题的回答状况等占40%。这种综合评价体系可以全面系统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总之,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通过计算机仿真模拟技术、现场取样分析测试、实验操作视频等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树立工程意识;开发了课程设计仿真计算软件供学生参考,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谢河北省教改项目13301009,华北电力大学教改项目13051001对本课题的资助。

参考文献:

[1]王业社,王放银,秦波莲.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9,(8):134-136.

[2]胡建华.大学教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9,(9):43-44.

抗污染能力 篇4

本文针对化工物流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不确定因素,进而可能诱发的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通过风险源项分析,提出各种技术手段来保证环境污染应急管理机制有效运行,分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提高现有化工物流方面的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能力。

1 风险源项分析

风险源是指对生态环境不利影响的一种或多种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风险来源如人为活动产生的外来物种。化工风险源主要为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化学物质,在特定环境下,引发火灾、爆炸、泄漏、中毒等环境污染事故,造成对人员、环境、生态的破坏。

1. 1化工物流行业,按其行业特性主要为仓储与运输两类

( 1) 仓储又分为装卸与储存。在装卸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跌落、撞击等情况造成化学品泄漏、燃烧、爆炸等情况发生。在储存过程中,化学品储存容器、放置地点环境温度、湿度、高度、及与各种化学品之间的间距等问题,也会不同程度的产生一定的风险。

( 2) 运输作为物流的另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当今主要是由汽车、火车、轮船甚至航空等方式在进行。在这些不同的运输方式中,同样也存在着危险的隐患,最常见的是,在地面道路运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的化学物质泄漏、燃烧、爆炸后对环境及人员造成影响等例子不胜枚举。

1. 2 化工物流行业资源依旧匮乏,正规企业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以非法经营小作坊、黑仓库,无专业营运资质的运输企业及个人,使风险源强度进一步增加。正规大型的化工物流企业,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场地、技术等条件,在风险强度上远小于非法经营企业。由于非法经营企业可能缺乏一系列的人防、技防措施,并且受到各种场地、资金、成本的制约,在防范措施,应急处置能力上的欠缺,环境影响风险极高。同样,在运输阶段,正规企业,对运输的重量、驾驶员的管理、运输制度的制定等方面有详细规定,在处置部分由于交通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事故中,明显可以发现,许多非法运输者由于缺乏相应管理制度,连自己运输的是什么都不清楚,给环境应急处置带来了极大困难。

2 环境污染应急能力提升

要做到环境应急能力的提升,先要从保证应急管理机制有效运行。应急管理机制是指涵盖事前、事发、事中和事后全程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各种系统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理论化的应急管理方法和措施,为积极发挥应急管理体制作用服务,并可弥补体制存在的不足[2]。

2. 1环境突发事件预案是事前的有效手段

化工物流企业,应做好对各个化工产品统计,包括类别、数量、理化性质、保存运输条件、发生突发事件后的处置要求、方案等。环境保护部门的应急预案也同样重要,可以通过数据库管理,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GIS) 等手段,建立风险源档案系统,建立环境风险源 “分类- 分级- 监控- 管理- 应急”体系,具体涉及企业名称、地址、规模、危险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名称和量值、周边环境基本情况、责任人、联系方式、环境敏感点和交通方式等。对重要地区及风险强度较大地区,实施自动在线监测及流动监测,会使得环境事故预警更加有效。

2. 2环境应急监测体系的建立

针对化工物流的特点,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是保证监测顺利进行的重点。由于物流行业的特色,其经营产品的种类繁多,仓储区发生事故后,情况复杂、危险对于监测是极大的挑战。做好预案,是保证人员安全、数据准确的重要条件。应急监测的首要任务是快速完成现场取样和检测侦检,初步判断污染物种类和大致浓度,提供处置决策依据[3]。相应硬件主要有: 1应急指挥车及应急监测车; 2事故现场监测人员的防护装备和进入污染现场人员之间及与外界的通讯设备和面受体的摄像系统; 3造成大气和水体污染所需要的检测仪器和设备;4配备精良的车载流动实验室; 针对化工物流行业,发生事故后主要以大气、水体污染为主,现阶段,监测主要技术有[4]:1监测管技术,包括气体检测管、水质检测管等; 2 试剂盒( 试纸) 技术,包括化学显色试剂盒( 试纸) 、免疫试剂盒及微生物试剂盒等; 3便携式光谱仪技术,包括便携式紫外- 可见吸收技术、便携式红外光谱技术; 4便携式电化学技术,如便携式溶出伏安仪技术; 5便携式色谱、质谱仪技术,包括便携式气相色谱仪技术、便携式气相质谱仪技术和便携式气质联用技术; 6便携式辐射仪技术,包括X、γ 射线检测仪技术、便携式伽玛能谱仪技术。有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合理的现场布点,便可以更加迅速、及时、准确的分析数据,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2. 3 现场应急决策处置

快速建立应急处置团队,一般由现场总指挥、企业环保安全责任人、各应急联动部门( 包括消防、人防、医疗、环保等) 、经验丰富的专家组等成员组成。现场总指挥协调各部门组织之间的整体工作及决策,企业环保安全责任人提供企业的应急预案,及事故起因、影响、潜在威胁等信息。专家组成员一般有丰富的应急经验,可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但科学决策并非能够轻易得出,如2006 点某县发生的一次化学品运输槽车侧翻,大量浓硫酸进入水体,当时决定要求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处置后基本保证了下下游河段的水体安全。但其实,可以用石灰进行中和,因为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硫酸钠易溶于水,对当地水体仍会产生一定影响,而用石灰水产生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不会对水体及土壤产生影响。这仅仅是运输过程中单因子的污染事故,如果是化工物流的仓储,并且是非正规企业,并且各种化工产品混杂,可能在混合、燃烧、爆炸等过程中相互影响、转化、给处置带来极大不便。这时候借助一些专业软件也是必须的。例如: 胡艳菊等[5]以危险化学品生产、输送、运输及储存为研究对象,创建危险化学品突发泄漏事故应急决策系统。张子凡等[6]以南京市电子地图及基础地理信息和污染是事故风险源、污染物理化特性、应急监测方法及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员等数据库为基础,构建的南京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地理信息系统。赫淑婵等[7]通过建立沈阳市危险源空间数据库,将大气、水的污染扩散模式整合到地理信息系统中,可预测重大污染事故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并且能在地图上直观表现出来。诸如此类软件的应用,为决策带来不少便利性,大大增加了现场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也为日后的生态修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 1 化工物流行业的规范化

现阶段日益激增的供需矛盾,促使非法企业的产生。在加强规范物流企业管理的同时,也需要各部门对非法化工物流企业和个人进行整治和梳理,能规范的坚决纳入管理体系,加强监督力度。不能规范的坚决取缔打击。

3. 2 人员、技术、资金的保证

文中大量提到了一些系统软件的开发、运用; 监测技术手段的更新; 数据库的建立等内容。往往需要政府和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可现在往往是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到位了,可是由于人员配备、维护成本等后期因素的影响,导致整个系统不能流畅运行,也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另外各省市的各种应急软件系统在技术水平、软件互通兼容行方面仍存在欠缺,在遇上跨省市的重大污染事故时,如何做好联动响应、信息互通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4 结论

抗污染能力 篇5

粤海事危〔2011〕464号

转发部海事局关于印发防治船舶污染 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实施细则的通知

各直属局:

现将部海事局《关于印发<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实施细则>的通知》(海船舶〔2011〕292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局辖区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级海事管理机构应重视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制度的实施工作,认真组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和《通知》的学习和宣贯。在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工程项目建设中主动服务,指导和配合业主单位、建设单位在工 1 程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按照有关规定对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以及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建设进行评估,落实防治船舶污染相关措施。督促《规定》实施前已投入生产、营运的现有港口、码头、装卸站以及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的单位(简称现有单位)按《通知》要求做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准备工作。

二、2010年3月1日起施行《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以来,已按照交通运输部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有关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规范、标准,对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进行评估,提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建设需求,提交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并通过专项验收的港口工程项目,视为已按《规定》要求通过专项验收。

三、有关专项验收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广东海事局负责本辖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工作,具体负责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组织专项验收以外的从事船舶修造、打捞、拆解等作业活动的单位和港口、危险货物(污染危害性货物)码头、危险货物(污染危害性货物)装卸站及10000吨级以上其他货物码头、装卸站的专项验收工作;各直属局负责辖区内前款规定由广东海事局负责专项验收项目的受理工作和除前款规定外的专项验收工作,或根据广东海事局授权实施前款规定的专项验收工作,并具体负责现场监督检查工作。

四、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估管理工作

(一)拟在我局辖区从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估的单位,应满足《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实施细则》的相关要求,同时在广东海事局备案。

(二)《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与能力评估报告(送审稿)》(简称《报告》)评审工作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负责专项验收的工程项目,广东海事局负责《报告》评审申请的受理及初审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组织对《报告》的评审。

广东海事局负责专项验收的工程项目,直属局负责《报告》评审申请的受理及初审工作,《报告》由业主单位或《报告》编制单位分别报送广东海事局和直属局。广东海事局组织对《报告》的评审,并根据《报告》评审意见进行批复。

直属局负责专项验收的工程项目,由直属局组织《报告》评审相关工作。

(三)现有单位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风险评估管理工作应于2013年6月30日前完成。

五、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工作

(一)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工作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组织专项验收的工程项目,广东海事局负责申请专项验收单位递交资料的受理、初审工作,并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组织专项验收。

广东海事局组织专项验收的工程项目,直属局负责专项 验收申请受理及初审工作,对其是否符合专项验收条件提出初步意见,并将申请材料和初步验收意见上报广东海事局,广东海事局根据申请材料和初步验收意见,决定是否组成专项验收小组开展专项验收工作。

直属局组织专项验收的工程项目,由直属局负责专项验收申请受理、审查及组织专项验收工作,同时书面报备广东海事局。

(二)现有单位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工作应于2013年12月31日前完成。

六、需要重新申请专项验收的情形

通过专项验收的单位发生以下情况应当按照专项验收的相关规定和程序重新申请专项验收:

(一)港口、码头、装卸站新增或调整作业种类、品种或作业限量的;

(二)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修造、打捞、拆解单位改变用途或者靠泊船舶等级、类型发生了变化或改变,或者联防组织成员单位发生变化,影响到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的情况。

七、《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证书》的颁发

各级海事部门,依据职责分工,根据被验收单位的专项验收申请,组织对被验收单位的污染防治建设情况检查,对防治船舶污染能力进行综合验收,做出是否通过专项验收的 决定。经检查和评价符合专项验收条件的工程建设项目,在规定的时限内颁发《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证书》,并在海事局网站上向社会公布通过专项验收单位的名单。

八、通过专项验收的单位应当在发证周年日前一个月对是否符合防治船舶污染能力要求进行自查,并向原专项验收海事管理机构(或受权下级海事管理机构)提交审核申请书、自查报告和《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证书》原件,对经审核符合防治船舶污染能力要求的,在其《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证书》上予以审核签注。对经审核不符合防治船舶污染能力要求的,出具限期整改通知书。逾期未予整改的,撤销其《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能力专项验收证书》,并按专项验收不合格处理。

自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一)上防治船舶污染设施、设备和器材的消耗、购置说明;

(二)应急预案的实施、修订情况材料;

(三)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修订情况;

(四)上船舶靠泊艘次、货物装卸作业品种及数量;

(五)专职安全与防污染管理人员和相关操作人员名单及其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情况;

(六)防治船舶污染设施、设备和器材的清单及维护保养情况。

九、原《广东海事局危险货物码头危防管理工作程序》(粤海事危〔2006〕40号)同时废止。

广 东 海 事 局 二○一一年七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海事

防污

细则

通知

广东海事局办公室 2011年7月22日印发

污染背后的污染 篇6

近几日北京连续刮了几场风,天空倒是晴朗了许多,蓝天白云难得地显露出来,但往日那沉沉的雾霾引发的重度污染仍让人心有余悸。据说在近期的一个民调中,北京在中国宜居城市里排名70多位;而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在生态城市竞争力方面,北京排在第119位。这实在是让作为首都的北京汗颜。难道北京的污染真的难以根治吗?

在北京的污染源里,燃煤的污染无疑要占比较突出的位置。煤炭在为中国工业化发展提供充足动力、在我国能源结构中起到绝对支撑作用的同时,其对环境的污染也是其他能源所不能相比的。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称,在我国能源结构中,70%的能源靠煤获得。国标四排放的硫污染是百万分之五十个单位,而标煤的污染竟然达到了百分之一到二个单位。从全国环境治理来说,当务之急是治煤。

煤污染的严重程度与其产量和消费量是成正比的。中国正处于城镇化时代,城镇化是中国下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支撑城镇化的几大支柱行业电力、钢铁、化工和建材行业,则恰恰是主要耗煤产业,其需求量约占煤炭总消费量的70%左右。虽然国家已经将这四大行业的煤消耗列为未来淘汰落后产能的重点,但在可预见的将来,其对城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仍然举足轻重,也因此,这四大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只能逐渐削弱而不是消失。

除了上述四大行业之外,百姓生活对煤炭的依赖也是造成城市污染的重要原因。中国的燃煤污染为什么这么严重呢?

首先,当然是煤炭生产企业环保意识淡薄或落后。为提高产量,不考虑煤炭的洁净化,大量原煤未经洗选便进行燃烧,从而造成严重污染。

其次是为降低生产成本,企业不愿意加大相关投入。对煤炭生产企业而言,洗选之后的煤虽然污染程度降低,但价格会上去,选择的企业便会减少。对煤炭消费企业来说,如上述四大行业而言,其现有的燃煤设备均是按原煤燃烧标准配置的,如改造和更新,则须投入巨额资金。有数据显示,中国80%的燃煤企业均有脱硫设备,但用不用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三是技术落后。煤炭生产和消费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包括洁净煤技术在内的煤炭生产、转化、消费等各个环节相关技术和工艺等的严重落后。

四是监督力度不到位。我国在煤炭生产、消费等领域有一系列涉及环保等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要么操作性差,要么干脆缺失,要么监督部门落实和执行力度不够。

新一届政府无疑已经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下一步改革开放的严重制约,改革不能被污染所绑架。因此,有消息说,中国治理污染的战争已在三个方面打响:整顿华电这样的大型燃煤和工业企业,严格执行针对小锅炉的环保标准,应对不断增加的机动车。

这场无硝烟的战争让我联想起当年发生在德国工业重镇鲁尔区的一场类似的战争。几十年前的鲁尔区上空也是雾霾缭绕、黑云压城,但经过德国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以及企业的共同努力,这场战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也因此,德国联邦环境局也就有理由硬着腰板向中国传授相关治理经验和做法。他们的经验概括起来不外乎两句话:如果空气出现严重污染,则要首先采取应急行动。若想从根本上减少城市大气污染,还需要从立法和管理上采取一些长效措施。

至于德国人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我们大可让学者和专家们去探讨在中国沿用的可行性。我只是以为,再好的措施,还须国人从心里接受,并下定决心打破行业的利益块垒,清楚污染背后的污染,下定决心还国人以及我们的后代一个绿色、清新、美丽的生活环境。德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必定能够做到。中国梦已经清晰,而这样一个美丽的梦想必定是与一个美丽的环境相映衬的。

抗污染能力 篇7

关键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对策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发展, 环境污染加剧,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也不断增多, 它对社会的危害正在引起当今社会的高度重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使用的危险品在其生产、运输、使用和消亡的整个过程中, 人为地疏忽或错误操作, 造成泄漏, 引起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受到危害。这类事故具有形式多样性、发生突然、难于处置、危害严重等特点, 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破坏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

环境应急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也凸显出我们紧急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特别是突发性污染事故监测能力的种种缺陷与不足, 因此, 加强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势在必行。从松花江特大污染事故后, 国家环保总局提出了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方针, 各地开始重视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1]。

1 当前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应急监测设备投入和专项经费缺乏保障

应急监测不同于常规监测, 设备和经费的投入只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污染事故, 有的污染事故可能多年不会发生, 但应急监测设备和经费还需要照样支出。应急监测设备也不同于常规监测仪器设备, 在保证准确性的同时还需要快速、及时、便于携带, 这些仪器设备针对性较强, 也比较昂贵。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很难预测, 在瞬间或短时间内大量地排放污染物质, 且污染程度和范围有很强的时空性, 对污染物的监测必须从静态到动态, 从地区性到地域性乃至更大范围的现场监测, 因此, 即使经济条件很好的地区也很难说应急监测设备很完善。再者, 大型仪器设备必须经常开机, 必须常备基本耗材, 而多数耗材有时效性, 需要按规定定期更新, 这就需要经费做保障。在一些地方的领导看来, 应急监测设备闲置且浪费, 或者存在侥幸心理而忽视了应急监测设备的投入与经费的保障。据了解, 多数地区环境监测部门均没有应急监测专项经费, 甚至还有的地区应急监测人员竟无应急通信工具和应急通信费用保障[1]。

1.2 技术储备支撑系统严重滞后

目前, 大多数地区的监测部门尚未建立起危险源信息数据库, 不能及时掌握本地区危险源的名称、地点、所属行业、地理位置、工艺环节和危险物质的生产量、使用量、储运量、存放地点、周围的环境状况、敏感目标等信息, 从而难以对突发事故的处理和决策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1.3 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当前尚无统一的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规划。国家环保总局规划与财务司提出的《全国重点区域流域环境保护基础能力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总要求》应急监测分项中, 提出了一系列应急设备清单, 但约束力不强。各地在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上随意性太大, 没有针对区域、流域特色进行规划。监测站应急监测能力建设趋同性现象普遍, 没有特色, 不能体现一个地方的主要环境问题。

1.4 应急监测实战能力较差

目前, 各级环保部门已经认识到应急监测的重要性, 都在各自的监测部门成立了应急监测小组, 建立了应急监测体系, 但由于缺乏实战演习和快速反应能力检验, 一旦发生突发性污染事故, 很难保证立即组织人员以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的现场, 取得第一手的环境资料, 从而影响应急监测的快速性和准确性, 进而影响对突发事故的处理和决策。

1.5 缺乏统一的应急管理体系

我国没有设立统一的应急处理紧急事务的机关, 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 往往由政府成立临时应急指挥机构统一指导突发性事件的应急处理, 环境污染事故往往不只是环保部门的事情, 还经常涉及到交通、公安、消防、水利和卫生等部门, 由于各部门的职责存在交叉, 缺乏统一的部署和协调, 造成协同作战能力不强, 此外由于各地区尚未形成统一布局的区域环境应急监测网络, 一旦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监测部门之间很难实现应急监测资源共享和技术优势互补。

1.6 无统一的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目前, 我国对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和规范, 现行监测技术规范, 主要针对环境质量监测及工业污染源监测制定的, 将这些监测规范完全套用于应急监测显然有失科学性, 在遇到突发性污染事故时, 监测人员只能参照现有的监测规范和自己的工作经验进行应急监测的布点、采样及分析, 这样难以保证应急监测的科学性、规范性、准确性和代表性。

2 对策

2.1 加大应急监测资金投入

各地区要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应急监测仪器及防护装备的购置, 增加软硬件基础建设, 建立统一布局、资源共享的区域环境应急监测技术网络。

2.2 加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及网络建设

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从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到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和部门行业环境监测站、企业环境监测站的环境监测网络。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应急监测网络, 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 避免地方各自为战。在进行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时, 也要避免地方各自为政。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要从区域、流域整体着眼, 综合考虑, 统一规划, 这样可以集中财力完善应急监测项目, 减少低水平重复投资, 又可以解决不同地区应急监测能力建设不均衡的问题。

2.3 制定统一的应急监测技术规范

环境应急监测是由于近年来环境污染事件的增多才逐渐引起重视的, 从各地的应急监测案例来看, 应急监测手段多种多样, 为使应急监测工作更加规划化、科学化, 应尽快组织制定出台统一的应急监测技术规范。对应急监测过程中点位的布设、样品的采集、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及分析、质量保证、数据的报告等各个方面给出明确的规范要求, 使应急监测工作有章可循, 事后总结时也便于评价和对比。

2.4 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为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 各级监测部门要在平时加强进行应急监测模拟演习, 并与公安、消防、水利、卫生等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 遇到突发污染事故的发生, 能够快速协同作战, 互通信息, 互相支持, 各负其责, 为污染事故的处置、正确决策赢得宝贵的时间。

2.5 建立统一的应急监测信息管理和指挥系统

为实现应急监测资源共享和技术优势互补, 就有必要以环保部门为主, 多部门合作, 建立统一的应急监测信息管理和指挥系统。应急监测信息管理和指挥系统应包括区域内应急监测设备、技术资源情况、危险污染物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诸多方面。污染事故发生后, 应急监测信息管理和指挥系统可以迅速有效地调用应急监测设备资源和技术资源, 使应急监测工作做到科学、有序、快速、准确。

3 小结

应急监测是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置与善后处理中的首要环节, 是事故处理始终依赖的基础工作, 也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各级环境监测部门要不断加强应急监测能力, 建设一支反应快速、监测及时、数据准确的应急监测队伍, 保证应急监测系统的有效运行, 真正发挥环境监测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的决策支持和技术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泉州城市绿化抗污染树种选择探讨 篇8

1 泉州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1.1 市内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但仍有大量有害气体

据泉州市环境保护局2007年环境状况公报, 泉州市年工业废气排放量为1 909.7亿立方米, 其中, 二氧化硫52 775t、氮氧化物20 852t、烟尘24 328t、粉尘11 659t;生活废气排放量为二氧化硫5 830t、氮氧化物33 945t、烟尘2 740t, 市内空气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但城市空气中仍然有大量的烟尘、粉尘以及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防污工作依然重要。

1.2 空气污染来源

泉州城市空气污染源有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交通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为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等, 其中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和氮氧化物主要来自工业污染,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2 泉州城市绿化现状

2.1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提高, 但与发达城市还有差距

据2007年统计, 泉州市建成区绿化面积为2 607hm2, 绿化覆盖率为39.76%,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2005年的9.68m2提高到11.2m2。与45%的绿化覆盖率的宜居城市基本指标相比, 还有些差距;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比较, 同时期厦门为13.56m2, 国外发达城市, 如巴黎为24.7m2, 伦敦22.8m2, 莫斯科44.0m2, 也有一定的差距。有资料表明, 绿化覆盖率每提高10%, 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可以减少20%~30%, 悬浮颗粒浓度可以减少15%~20%, 重要致癌物苯并芘的浓度可减少20%。因此, 要加强城市立体空间绿化, 提高绿地覆盖率, 并选择抗污染树种。

2.2 绿化树木配置不合理, 抗污染树种偏少

在泉州城市绿化中, 除老城区外, 新城区和工业区绿化树木矮小, 绿量较少, 在树种的选择上, 侧重于树木的形态美, 抗污染树木种类不多, 比例偏低, 应用也不尽合理。如工业区与城市道路, 主要种植刺桐、高山榕、垂叶榕、芒果、盆架树、棕榈科植物、香樟、扶桑、紫薇、黄金榕、黄金叶、非洲茉莉、醉娇花、红桑、红花继木、龙柏、福建茶、美洲合欢、夹竹桃、红背桂、四季桂花、杜鹃、大叶红草等乡土树种和适宜生长的植物。许多优良的抗污染树种没有被很好地加以选择应用, 如楝树、臭椿、构树、榆树、黑松、樟叶槭、银桦、悬铃木、小叶女贞、海桐、构骨、枸杞等。因此,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抗污染植物资源, 并通过引种、选种、杂交、诱变等育种手段, 培育新的抗污染树种, 丰富抗污染树种的种类, 满足城市绿化需要。

3 抗污染树种的选择

植物具有抗污染的特性, 将对环境中包括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气、氟化氢、一氧化碳、苯等在内的空气化学污染物表现出抗性较强的绿化树种, 称为抗污染树种, 它们对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大气污染物, 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不同植物抗污染特性不同, 如棕榈、罗汉松、竹柏抗氟化氢能力较强, 杜英、碧桃、石榴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 蒲桃、山茶、金钱松对氯气的抗性较强;有些植物能对多种有害气体具有强的抗性, 如四季桂花可抗二氧化硫和氟化氢气体, 广玉兰、构树、海桐可抗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气体, 高山榕、女贞、夹竹桃等抗粉尘能力强。因此, 进行城市绿化建设时, 应根据不同的污染源, 选择不同的抗污染树种。泉州枕山面海, 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终年温暖湿润, 雨量充沛, 四季常青, 绿化植物种类丰富, 适合许多抗污染树种生长, 为生态防治污染提供雄厚的基础。在一些污染较为严重的地方, 进行环境美化时, 宜重点选择抗污染树种。选择抗污染树种, 一是优先考虑乡土树种;二是根据污染源情况, 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抗污染强的树种。不宜盲目种植绿化树种, 以致影响树木生长, 降低其抗污染效果。

3.1 工业区绿化

工业区为工业污染物排放地, 为城市空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主要污染物有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有毒气体及烟尘、粉尘等有害颗料。泉州乡镇企业种类多, 呈块状分布, 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也有所不同。应根据工厂污染物排放情况, 选择相适应的抗污染树种。在有树脂工艺品厂、玩具厂、鞋厂等厂区, 主要产生“三苯”有机废气及粉尘等污染物, 对人体危害极大。宜种植抗苯等有机废气及抗粉尘强的树种, 如细叶榕、高山榕、樟叶槭、垂叶榕、构树、盆架树、芒果、香樟、广玉兰、蒲葵、桂花、山茶、夹竹桃、海桐、铁树、侧柏、女贞、月季、垂直绿化吊兰、常春藤等植物。在晋江、丰泽等漂染厂、纺织厂、热电厂等区域, 污染物主要为二氧化硫、硫化氢以及烟尘、粉尘等。绿化时宜选择细叶榕、印度榕、棕榈、盆架树、樟叶槭、香樟、楝树、扁桃、臭椿、构树、紫薇、广玉兰、桑、木槿、垂柳、芒果、杜英、碧桃、四季桂花、石榴、无花果、夹竹桃、海桐、大叶黄杨、构骨、珊瑚树、山茶、冬青、红背桂、松叶牡丹、女贞、小叶驳骨丹等抗二氧化硫、烟尘、粉尘强的树种。在晋江陶瓷厂、南安石材厂以及水泥厂、化肥厂等厂区, 主要产生氟化氢、粉尘等污染物。宜种植广玉兰、构树、细叶榕、蒲葵、桑树、巨尾桉、竹柏、木芙蓉、黄连木、龙柏、罗汉松、夹竹桃、棕榈、无花果、四季桂花、小叶女贞、海桐、大叶黄杨、山茶、凤尾兰等抗氟化氢以及粉尘强的树种。在化工厂、制药厂、塑料厂等厂区, 主要产生氯气污染, 宜种植盆架树、细叶榕、高山榕、印度榕、棕榈、蒲葵、香樟、广玉兰、夹竹桃、龙柏、臭椿、苦楝、构树、木槿、蒲桃、山茶、金钱松、夹竹桃、樟叶槭、无花果、乌桕、海桐、垂柳、小叶驳骨丹、构骨、珊瑚树、小叶女贞、接骨木等抗氯气强的树种。

3.2 城市街道、交通绿化

城市街道、交通是造成空气质量不好的另一严重污染源。市区街道、公路及其附近, 车辆行驶过程产生的尾气与扬尘中, 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及有害颗粒, 危害人体健康。因此, 在道路中间及两侧应种植相应的抗尾气污染及吸尘、滞尘强的树种, 如盆架树、细叶榕、芒果、樟树、高山榕、垂榕、榆树、悬铃木、臭椿、羊蹄甲、海桐、紫薇、夹竹桃、龙柏、小叶女贞、扶桑、福建茶、非洲茉莉、黄金榕、美洲合欢、紫叶小蘖等。注意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有机搭配, 形成合理的景观层次, 加强抗污染效果, 净化城市空气。

3.3 生活区绿化

居民生活区人口密集, 活动量大, 是产生生活污染源的地方, 空气污染物主要为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可种植对这些污染物抗性强的树种, 如香樟、广玉兰、细叶榕、垂叶榕、紫薇、雪松、蒲葵、罗汉松、木槿、桂花、含笑、苏铁、小叶女贞、凤尾兰、黄杨、龙柏、福建茶、黄金榕、矮牵牛、铺地菊等。

总之, 在泉州城市绿化过程中, 要做好园林规划, 科学绿化, 见缝插绿, 增加城市绿地覆盖率, 合理搭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构建理想的植物生态群落, 合理选择抗污染树种, 在美化环境的同时, 提高树木改善环境与保护环境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2]肖红, 李春奇, 方恒.许昌市环境污染现状及抗污染绿化植物的选择[J].许昌学院学报, 2007, 26 (5) :144-147.

[3]罗继洪.环境污染与绿化选择[J].花卉, 2000 (1) :31.

[4]任金旺, 陈茂玉.植物在防治环境污染中的作用及主要抗污染植物[J].太原科技, 2005 (4) :24-25.

[5]王代香, 雷凤杰, 李岩松.浅谈城市街道绿化规划设计[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6 (6) :88-89.

抗污染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篇9

对存在着排放某一种污染物为主的地区,考虑作物布局时,种植抗污染植物可以减轻农业受害程度。因此,我们可以知道,抗污染植物是一种对我们环境起较大作用的某一类特殊物种。

1抗污染植物的类型

抗污染植物是指对某些污染性物质有较强抗性的植物品种,能净化环境,有效维持空气的清新和土层的干净。

1.1吸附粉尘植物

大家都知道,生活中的粉尘无处不在,特别是北方,天气干燥,粉尘肆意飘散,对人们的身体有潜在的危害。很多植物可以吸附粉尘,并能改善周围的环境。如樟树、榕树、山楂树等都有抗粉尘的功效。如在重金属的工业区周围种上榕树,可以大规模地吸附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公路或人流量大的公共区域多种植一些榕树或银杏,也可以净化周边的环境。

1.2净化空气

近年来随着北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质量也逐年变差,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偏高,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在植物界中,二氧化硫也有它的克星,例如白皮松、合欢、凤尾丝兰等植物,这些植物都有个共同的特点,能改善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控制有毒气体的生长。

1.3吸收氢氟酸植物

氢氟酸是一种能使植物变黄腐烂的化学物体。北方天气寒冷,病虫害少,但植物会受到氢氟酸影响。有时候往往使大片大片的绿化受到威胁。针对这类现象,应多种植爬山虎、美人蕉、山茶花、万寿菊、银杏、樟树、女贞等植物。

2抗污染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种植

2.1城市街道抗污染植物的应用

在北方城市街道上,因为降雨量偏少,灰尘遍地都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人口越来越多。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把绿化带入城市,同城市有效结合。榕树品种繁多,价格适宜。我们可以种植行道树来加大绿化的程度和空气的净化程度。最为适宜的是榕树,其次则是银杏等。

2.2公园湿地抗污染植物的应用

在北方城市扩建公园湿地,由里及外的净化周边空气。出于美观来考虑,抗污染的植物也有外貌与内在都具有的品种。由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的绿化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由传统的耐看型逐渐变成有欣赏价值的美观型。例如枫香、雪松等都具有美学价值和鉴赏价值。北方气候寒冷且缺氧,种植雪松是最适宜的。同样屋内比较干燥烦闷,长期关闭门窗,建议人们多种植君子兰等。

2.3工业基地抗污染植物的应用

在现如今,工厂等大工业基地都聚集在郊外,往往工厂的聚集使周围环境恶化,导致热流凝聚在城市上空,给城市带来酸雨等污染。引进抗污染的物种是新时代下流行发展的趋势。意大利的樟树,加拿大杨树等都是引进的抗污染植物。我们对郊外环境的改善还应从林带的改善出发,大面积的种植和栽培。林带植物只适宜在郊区或外围发展,因为开发的面积较大,屏蔽的视线较大。并且林带植物不仅有吸附大量灰尘的作用,同时还能隔除噪音。还有类似的风沙污染,在北方,出门戴口罩是一种习惯。北方风沙大,空气中有害物含量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有通过种植灌木或沙棘来挽救城市的空气质量。

3结语

环境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城市化进程愈来愈快,我们对植物的种植要求也愈来愈高,发展抗污染植物是当代流行发展的趋势。北方政府和人民也应该在保护环境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在自然界的未知领域还有更多的植物种类值得我们去挖掘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贾昆.抗污染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中国园艺文摘,2014(03)

[2]黄达.园林绿化中抗污染植物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4)

抗污染能力 篇10

1 利用抗生素和耐药菌株制作抗污染根瘤菌剂的方法

利用微波辐照 (约800 W, 1 min) 处理红豆根瘤菌和苜蓿根瘤菌后, 在含氨苄青霉素的选择培养基上筛选, 并进行宿主植物回接实验。获得固氮酶及结瘤能力不弱于原始菌株, 在含300 mg/L氨苄青霉素的环境中生长良好的红豆草根瘤菌耐青霉素突变株RSW96[3]和苜蓿根瘤菌耐青霉素突变株LW107[4]。

取2种菌株活菌含量达到1×1010 cfu/m L的部分发酵菌液中缓慢加入氨苄青霉素并逐渐搅拌, 使菌液中氨苄青霉素终浓度达到200 mg/m L, 将此菌液加入磷酸缓冲液后制成液体菌剂在15~4℃下保存, 或将该菌液添加入灭菌草炭后制成抗污染菌剂[5];另取部分培养菌液加入800 mg/m L的氨苄青霉素, 参照上文制成含高浓度抗生素的试样, 与含200 mg/m L氨苄青霉素的菌剂同条件下储藏;再取部分培养菌液制成无抗生素的普通菌剂。对各试样储存65 d后进行活菌数、杂菌数的测定;对菌剂进行宿主回接实验测定目标菌株占瘤率[5]。

2 菌剂测定结果

2.1 菌剂污染率

在高杂菌污染环境下放置90 d后, 普通固体菌剂的平均杂菌含量为2.27×108 cfu/g, 杂菌率达19.53%, 而含200 mg/L氨苄青霉素的防污染固体菌剂平均杂菌率仅为0.3%~1.7%, 杂菌中真菌和细菌的含量比普通菌剂分别降低14.5倍和11.12倍, 能够有效降低杂菌的污染[4]。

2.2 菌剂有效活菌数

红豆草和苜蓿抗污染固体根瘤菌剂在保存65 d后活菌含量分别达到6.26×109 cfu/g和2.11×1010 cfu/g, 分别是其普通固体菌剂活菌含量的302.41%和418.65%, 差异极显著 (P<0.01) [3]。

2.3 抑制土著根瘤菌, 提高占瘤率

通过抗药平板检测法对使用普通菌剂和抗药菌剂处理苜蓿 (红豆草) 植株上的根瘤进行检测, 普通菌剂目标菌的平均占瘤率为58.07% (红豆草) 和73.12% (苜蓿) , 而抗污染菌剂处理的植株, 目标菌的占瘤率为68.67%和89.33%, 差异显著 (P<0.05) 。

3 优点

3.1 适宜规模推广和应用

该技术可直接利用现有常规菌剂的生产设备和发酵工艺, 菌株的诱变方法简便易行, 抗生素和泥炭等原料易于购置。降低了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生产成本。

3.2 降低菌剂的污染率, 提高活菌数

由于菌剂中含有广谱抗菌物质, 菌剂在生产运输中即使接触到少量杂菌也不会引起严重污染。贮藏过程中, 随着菌剂水分的散失, 抑菌剂的浓度略增, 对菌株会有微弱的代谢抑制, 可促使菌株快速进入休眠, 减少菌种在储存过程中因过量繁殖、营养耗尽引起菌体大量死亡[4]。

3.3 抑制土著根瘤菌, 提高占瘤率

菌剂施用后, 尽管抑菌剂稀释后浓度降低, 但仍对土著根瘤菌有抑制, 会为目的菌株创造利于竞争结瘤的环境, 使占瘤率增大, 菌剂肥效作用更为明显。

3.4 抑制土壤群落中的有害菌, 减少农药使用量

氨苄青霉素会抑制土壤中的诸多病原菌。根瘤菌剂多用于拌种和苗期使用, 菌剂中抗生素的降解过程与植物的生长过程同步, 在降解完成、药效失去作用之前, 可为幼苗期植株根系提供保护, 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降低了土壤的农药污染。

3.5 降低菌剂生产过程对无菌环境的要求

该技术能够降低菌剂生产过程中对无菌环境的严格要求, 菌剂生产厂家在设备和厂房上无需增加投入, 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了菌剂的生产成本。

3.6 使用简便, 易于掌握

该技术原理简单易于理解, 涉及的菌种筛选方法在科研和生产中已比较成熟, 便于学习和操作, 能够适应不同的生产和研发环境。适宜于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4 与其他根瘤菌剂制备相关技术的区别

目前, 严格控制生产和存储环境净度, 严密封装, 菌剂低营养化, 冻干及固定化包埋菌种等方法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或者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有一定要求, 不利于降低成本, 或者可能以损失大量的活菌, 以降低菌肥品质为代价降低污染。难以被中小菌剂厂家接受。而该技术利用常规菌株育种手段, 不改变现有菌剂生产的设备和封装条件, 不涉及昂贵的仪器和复杂的技术, 原料易购易得, 工艺简单, 低成本, 高收益, 便于推广[4]。

另外, 目前多以基因工程手段提高菌株结瘤因子的表达强度来提高目的菌株的结瘤竞争力。但根瘤菌互接种族种类繁多, 作物生境多样, 难以就每种作物在各具体生境下进行基因改良。该技术能抑制作物根际土著根瘤菌的繁殖, 使有抗性的目的菌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优势。不同于转基因技术构建的工程菌, 诱变筛选得到的抗性菌株不存在转基因菌株的生态风险, 使用的抑菌剂为氨苄青霉素, 属于可降解物质, 无污染, 高效安全。但在施用时, 菌剂需要稀释以控制合理的抗生素释放浓度, 降低生物安全风险[4]。

摘要:以微波辐照诱变获得的红豆草根瘤菌和苜蓿根瘤菌耐氨苄青霉素突变株为供试菌株, 发酵培养至菌液活菌量达1×1010 cfu/mL时加氨苄青霉素至终浓度为200 mg/L, 以该菌液制备液体抗污染菌剂或添加到灭菌泥炭中制成固体防污染菌剂。结果表明:菌剂中菌株生长正常, 菌株繁殖速度与无抗生素菌剂无显著差异, 加入灭菌泥炭制成的防污染菌剂储藏120d后的杂菌率仅为市面上购得的普通根瘤菌剂杂菌率的11.89%4.7%。表明该菌剂制备技术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活菌数高、杂菌率低的特点, 能有效提高根瘤菌剂质量。

关键词:氨苄青霉素,抗污染根瘤菌剂,制备技术

参考文献

[1]常玮, 王炜, 屈新兰.苜蓿根瘤菌菌剂的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 2004, 41 (2) :103-104.

[2]Lupwayi NZ, Olsen PE, Sande ES, et al.Inoculant quality and its evaluation[J].Field Crops Research, 2000, 65:259-270.

[3]李剑峰, 张淑卿, 师尚礼.微波诱变选育高产生长素及耐药性根瘤菌株研究[J].核农学报, 2009, (6) :981-985.

[4]李剑峰.解磷根瘤菌诱变选育及抗污染菌剂制备关键技术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 2011, 97-112.

地下水污染污染方式 篇11

地下水污染方式可分为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种。直接污染的特点是污染物直接进入含水层, 在污染过程中, 污染物的性质不变。这是对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方式。间接污染的特点是, 地下水污染并非由于污染物直接进入含水层引起的, 而是由于污染物作用于其他物质, 使这些物质中的某些成分进入地下水造成的。间接污染过程复杂, 污染原因易被掩盖, 要查清污染来源和途径较为困难。地下水污染的结果是使地下水中的有害成分如酚、Cr、Hg、As、放射性物质、细菌、有机物等的含量增高。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健康和工农业生产都有危害。

上一篇:生产经营模式下一篇:互联网+对外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