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清欢(共4篇)
生命的清欢 篇1
清欢, 乃清雅恬适之乐, 独享清欢, 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恬淡境界。一般人爱追求喧嚣下的浮华与富丽, 在觥筹交错间获得尊荣的认同, 似乎春风满面, 荣光无限;而独享清欢者往往清心寡欲, 在与自然、自我的深切交流中获得清静恬淡之乐, 独享生命深处那份少有的宁静与释然。
清欢是自然而然, 不可刻意为之。不必专意置下一杯清酒、两碟菜豆, 不必于清风明月之中, 专意寻一竹林, 听那竹叶萧萧;只需晚饭后轻捷地步行在长满青草的田园小径, 消受傍晚春风的清爽, 此时或许还能寻得一些残阳, 眯着眼看它渐渐在舒卷的白云间消融。或者, 足不出户, 待朦胧的月光洒在庭院里或者阳台上, 你静下心来, 去听那秋虫们此起彼伏的歌唱。我也曾在一日晚上, 借着朗月照在爬山虎青藤上的清灵的光, 听贝多芬的月光曲, 感觉曲如流水, 滑过心胸间的广阔山野, 淙淙然, 心都融化在深幽的自然之境里了……
世俗的繁华注定与清欢无缘, 媚俗与功利当是清欢的大敌。因为清欢的前提必须“清静自然”, 清欢的本质, 必须是“寡淡雅致”。若求得清, 需内心禁得住诱惑, 不为物役。只有内心清静, 繁杂之物不侵, 贪欲之念不存, 才能守得住本心。本心坚守, 自然不是容易之事, 世界都在围绕功名利禄而动, 所谓天下汹汹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社会现实中, 能不为利益所驱使, 埋头于事业的孜孜追求中, 这份寡淡之欢多少带有孤寂与凄苦的成分, 若没有超然之心, 哪里去寻得这份孤寂背景下的雅致之乐呢?
说到此, 我们似乎明白五柳先生“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的那份心境了, 其“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的乐趣, 恰是清欢的最好体现;而他的近乎诗画境界的“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乐趣非俗人所能体验。于此相类, 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言及“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的清静境界, 此处的清欢是陋室之中的那份清静与自在, 它是心灵的自由与人格的独立。清欢恰如那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静卧在温柔的清清涟漪间, 随清风摇曳出一片晶莹的灵光。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道“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冥然兀坐, 万籁有声”, 这是在孤寂的境地里独享生命的清静之乐。清欢来自于人对美好环境的真切感受, 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游览南山时写道:“细雨斜风作晓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 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首词所营造的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 寄寓着作者清旷、闲雅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 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遐思。所以, 清欢更多的是源自内心深处的乐观与超脱,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算是最好的注释吧。
无法想象, 一位蝇营狗苟的人如何感知生命中的清欢。坐拥有无限财富与光环的土豪, 有一掷千金的豪气, 有睥睨众生的傲然, 一旦剥去金钱的外衣, 那份虚荣所带来的欢乐便不复存在。炙手可热的权贵无法感受生命中的细腻与温润, 特权让他们颐指气使, 但没有来自他人心间的真正敬重, 清欢与他们无缘。
治学者需要清欢, 从教者更需要清欢, 清欢蕴藏着独立的人格追求, 不依附权势, 不投靠金钱。清欢是要有大境界、大追求和大爱的。作为莘莘学子的师者, 不苟合世俗, 不迷失于纸醉金迷, 坚守着淳朴的本色, 在星光下, 在晨曦中, 在思考中, 静静地感受生命中的清欢, 怡然自得, 从容任教, 用恬淡的生命将无数青春浸润出瑰丽的色彩。
生命的清欢 篇2
——题记
芬芳四月。
她看到某地春季踏青必去“五个地方”,很是向往。
他说:“真的,农历三月暮春。游玩正当时!其实我也一直想着什么时候春游赏花呢!可惜,这段时间好象都阴霾满天阴雨连绵,盼望着春光明媚时!”
然而,清明时节直到清明之后,是一段内外繁杂之时。
他发来《邀君赏花看海》
珠江水暖入天涯,
芳草蒹葭绕彩霞。
春月邀君闲情聚,
赏花看海到江沙。
他极力赞赏那里的美景,他说到江沙赏花看海!可以阅尽江沙万顷,那里有十九条江涌,涌边就是村落,一望无际的田园湿地;真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那里正处在江河入海口——伶仃洋,也紧邻十七与方寸,风景宜人。
可是还是诸多事不能分身前往啊。只能顺其自然。
因为这样的错过也不会太久。暮春时分,他们必将践行。
等待的日子里,他介绍了一部电影《摩纳哥王妃》,他说:“这是根据真实事件编剧,去年出品的,美国著名实力派演员妮可演的。他最喜欢的是影片结束的时候,王妃说的话:‘在所有的希望实现的人生梦想中,找一个属于你的地方。毫不犹豫,没有功利,毫无条件的去爱和被爱。这就是我们的童话故事。’”
“找一个属于你的地方。毫不犹豫,没有功力,毫无条件的去爱和被爱……”她默默沉吟着王妃摩洛哥的话,觉得意味深长。
四月中旬,她发了一首气势恢宏的长诗《珠江颂歌》给他欣赏。
他说:“看了《珠江颂歌》,写得真好!有诗有文,歌古咏今,岭南主要人文历史地理都囊括其中,但好像少了一些传统风俗特色。朴实无华,妇孺能诵,我喜欢这样的风格!老实说,里面的一些句子真好象我们的风格。读了后能产生蓬勃诗意,感觉一时原始溪流汩汩流动,一时泥石流滚滚而来,一时江海相搏激浪滔天!我读到的不仅是这个长长诗文的《珠江颂歌》,更有那隐藏在文本里的更长更长更有平仄的‘珠江颂歌’!我把我的《诗意蓬勃》送给你”:
好神奇啊,海珠石,
海珠石啊,好神奇!
咸淡水,水咸淡,
江海相连好风采。
多情留下天涯客,
珠江人文好风流。
蔚蓝开始蔚蓝的梦想,
汪洋造就汪洋的通途。
珠三角,金三角,
大门开放起大潮。
啊,珠江梦,海洋梦,
江海澎湃两相融;
啊,珠江梦,海洋梦,
两梦依依梦相通。
读者这激情澎湃的诗歌,她的心自然跟着诗意蓬勃兴旺起来了。
经过漫长等待,终于在20xx年五月伊始,我心里的春天终于含笑向我走来。
而且,你终究选择了江沙湿地。
时下的江沙湿地,却是观赏留鸟产崽的最佳时节。在湿地一期的核心区,可以观赏到白鹭和夜鹭扎堆产崽,也有鸟儿忙着教育后代生存技巧,很多喜欢观鸟及摄影的朋友,带上望远镜,带着长枪短炮,在这里捕捉这温馨的瞬间!
你看那大片田园大地,一朵朵的红艳洁白金黄,就像一只只美丽蝴蝶,就像美丽蝴蝶的翅膀,闪着娇艳的婀娜,在枝头、在田间,温情地翕动。
蝴蝶用蓝黑相间的美丽的翅膀唤醒了江河湖海;唤醒了蒹葭芳草;唤醒了桅杆杨帆;唤醒了南沙湿地一涌、二涌、三涌……十九涌。
遍地野花绚丽了河涌里孤独的老船,珠江水溢满伶仃洋,伶仃洋又将海水通过珠江口流向河涌,河涌里也掀起一浪一浪的波涛,逗得小河唱起了情歌,逗得小路笑弯了细腰,逗得芭蕉树随风起舞。
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两旁是香蕉林,又看到了硕大的紫红色花蕾,如上次在黄埔长洲岛看到的一样,只是花蕾没有长洲岛裹得那么紧,那么整齐,但是在一片浓绿背景下,它依然紫红鲜亮,依然那么漂亮夺目。
我感叹:这里水浪简直就像大海里的浪花。
之后,我将纱巾展开,用手牵着两边,纱巾高扬起来。这里是珠江入海口,这里就是伶仃洋岸边。
我在这里听芭蕉叶被风吹过发出的呼呼声,看蒹葭随风曼舞,看丝巾便在风中舞蹈,我们衣衫飘飘,云鬓飞扬。
暮色十分,驱车来到十九涌。
眼前的十九涌好宽啊,一望无际,与之前十八个河涌都不能相提并论。它甚至比珠江还宽,甚至是前十八个河涌的总和。这条河涌和珠江入海口相接,河涌的水与珠江水一起汇入伶仃洋。
傍晚的十九涌,如诗如画,仙界一般的美妙。
沿着十九涌,有一条小路,小路左边是渔村美食馆或者卖海鲜的摊位。右侧便是宽阔的十九涌。在路口处立着一个高大的牌坊,上面白底红字写着:渔人码头。
顺着牌坊,走进熙熙攘攘的人流。
顺着小路走向尽头走去。
天越来越黑了。十九涌下路两边灯火次第亮了,通过宽阔的珠江口,向伶仃洋望去,隐隐约约看到尽头也有闪烁的灯火。你指着珠江南边说:“那是深圳湾,那边偏东一些的地方是香港口岸。这边……”你指向东边说:“这里就是龙穴岛。是我们刚刚经过的地方。”
我顺着你手指的地方看着,香港和深圳,只看到朦胧的点点灯火,其余的渐渐隐藏在黑暗中了。唯独东边你说是龙穴岛的地方,灯火阑珊,隐隐的还看到一条如虹的大桥,高高架在一片水系上面。
移步走到一处海边围栏处,在一个直角灯光找不到的地方,坐着一个人,黑黝黝一团。我们躲过那里,走到另一边,海风吹过来,嗅到了伶仃洋的咸涩。我们忘情的伸开双臂,对着伶仃洋高喊。你从身后平伸双臂,和我的双臂重合,霎时,电影《泰坦尼克号》背景音乐想起,海洋之心的旋律在夜空缓缓奏响,我们的身体似乎在海面升腾起来,我们的心便飞翔,飞到九天飞向无极!
那一刻有多美!
美得无法用语言相容。美得我用半个月来回味、沉淀。
人间清欢,手工时代的温情 篇3
成家后,我也有过这般的居家生活。亲手亲力,一捧捧面粉在闲情慧心之下变成了圆润光滑的馒头,细致筋道的面条。且亲手制作的过程,温情脉脉,心思柔软。享用之时,气定神闲,虽是再简单不过的清淡食物,却称得上“人间有味是清欢”。
然而,在这个看似忙叨实则无时无刻不在摆弄手机网络的虚空现实里,有多少人会静下心来,不慌不忙地蒸一锅久远的馒头,擀久远的面条呢?恐怕像我这般生于80年代中后期的多数人根本就不会蒸馒头擀面条吧,更不用说更年轻的人了。即使像我在乡村成长,在大人的教导下学过制作赖于生存的食物,长大之后,各种便利,逐渐疏懒,也是偶尔为之了。
说久远,真的是久远啊,要时光回溯再回溯,到20年前的生活,那时候我们的乡村人家青砖红瓦,庭前绿树,瓦上清烟,家家户户都以自家地里的小麦为主食。小麦打成面粉,放在厨房门后的面缸里,那是一家人最安心的所在。
天长日久的生活,馒头永远是主题,早上吃,晚上吃,永远吃不厌烦。妈妈总是早上和好面,让面在时间中不紧不慢地发酵,到了傍晚才开始蒸馒头。妈妈弯腰在面板前,笑盈盈的,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来回揉着面。直到面有弹性了,才把面揉成光滑的馒头或者切成整齐的小长方形。
妈妈并不着急把馒头上锅蒸,而是让馒头静静“长”。妈妈不闲着,她去灶下烧水。水开,馒头“长”好,可以上锅蒸了。我和弟妹坐在院子里玩,时不时望望房顶上的炊烟。晚霞明灿,炊烟袅袅,我们闻到了馒头的香味。
多年过去,乡村里的青砖红瓦的房屋都变成了一排排明亮气派的楼房,大家的生活也变化了不少,吃食多样,馒头也不再是主题。生活便捷,乡村里有了两家馒头坊,很多人也不再蒸馒头了。
而面条则是过去乡村人中午最常吃的食物。擀面条总是妈妈擀的最好,又细又长又筋道。院子里有葡萄架,夏季倭瓜很嫩的时候,妈妈摘下来,切成细丝,油炒之后,做成倭瓜汤面条,真是人间美味。至今依然怀念不已。
成长中还有一种妈妈做的面条,让人回味不尽。它是干菜面条,干菜是晒干了的芝麻叶,面条则是需要手擀面条,才能拥有那种黏黏的绵厚味道。
后来家里有了面条机,妈妈很少擀面条了。可是,我们在外读书工作,给妈妈打电话,说想吃她做的干菜面条了。妈妈总会说,干菜早已备着呢,回来了,我给你们擀从前爱吃的面条。
这样的撒娇和温情念想是一生一世的。就像很多人踏遍千山万水,吃遍世间美食之后,最想念的味道不过是一个手工馒头的香味,一碗手擀面的温情。因为在那样的手工制作里,有我们最亲的人和我们自己的暖暖的柔柔的真情。
编辑/马冲冲
清欢的散文 篇4
一条条笔直或弯曲的大街,在五颜六色的灯光照耀下,越发的梦幻和神奇。一个个推着小车叫卖的摊主,整齐划一地在道路的两侧忙碌着,嫣然一幅人间最美的画卷,让宁静的城市变得热闹繁华,在夜间散发着迷人摄魂的光芒,仿佛一位出嫁的新娘正等着新郎走上前来掀开盖头。
我没有摆过地摊,但是我居住的小区出门就能看到年纪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的摊主每天叫卖着,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了货架、箩筐、背篓、小方桌、长方桌,有的还大写出了“特价处理”“今日推荐”“买一送一”等字样,引得了路人纷纷停下急促的脚步,细细打量着适合自己的物品,打算购入囊中,让自己所需得到了满足,也给摊主带去了收益,可谓是各取所需、各得其乐,何乐而不为呢?
曾经觉得夜晚的大街,肯定清静如兰,要是走在大街上也会觉得没啥意思。而如今,一眼望去,原来灯火通明的街道并不孤寂,因为始终都有这样一群人为了家庭重担、为了孩子教育、为了老人赡养迎着夜色忙碌着,有的甚至还会营业到下半夜三四点才会拖着疲惫的身躯收摊回家,他们用简单的流动货架摊点支撑起了一个家庭的责任,给了正在上学的孩子们无忧的学习环境,给了无法劳作的老人们安享的晚年生活。
有卖豆腐脑的、有卖热干面的、有卖衣服裤子鞋子的、有卖水果瓜子的、有卖麻辣烫烧烤的、有卖小商品小家电的,只要你有需求,在这里基本都能找到你所想要的,而且价格都比较平民,淘到了好东西,也花了合适的价格,更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是件十分美好的事情。而且每次摊主们凌晨离开散场的时候,街上的垃圾也都会被自觉地拎包带走,留下的只有一场场烟火的气息,萦绕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滋养着城市的灵气和底蕴。
我很喜欢闲暇之余逛逛街,有时家人会说:“你去干啥呢又不买东西,家里什么都还有,等差的时候再去吧”。其实,家人并不知道,我喜欢逛街,不只是为了淘家中生活所需,更是打发时间的同时,看一看各式各样的摊主如何叫卖货品、如何在城市里维系着自己的生活、如何在繁华的城市立足,这也正是我所需要学习的。我知道自己有份稳定的工作,在别人眼中看来就是太阳晒不到雨也淋不到,可算是知足了。
然而,我知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不容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而我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就是能竭尽全力的为社会做点什么,哪怕只能在自己渺小的岗位上尽职履责,服务基层群众,办好他们关心关注关切的事情,就是我的责任。可什么才是群众需要的呢、关心的呢?唯有多去尘世间走走,感受一缕缕人间烟火味,走进群众的心,把自己当做他们,让自己的心灵也得到洗涤。
我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梦想,或许起点就比较低的缘故,当然也可能是自己的借口,总之我确是想力所能及的做点能做的事情,并努力把它做好,待哪天自己心有余力不足的时候,也会觉得自己曾经尽力过了,虽有点遗憾但终归结局是美好的。每次看到街边年过六旬的大叔大娘在叫卖,哪怕我什么都不差的情况下,我依然会选择买几样物品,因为想让他们早点回家。
记得有一次,我和孩子走在大街上,没事就逛逛菜市场,走到街口转角处,就看见一位老大爷应该已经六七十岁了,正在卖白菜萝卜,剩下的已经不多了,但猜想大爷肯定打算卖完才回家。抬头看看天,已经很黑了,我转身对孩子说:“孩子,我们把菜跟这位爷爷全部买了吧,钱虽然不多但是可以帮助爷爷早点回家,可这些萝卜白菜有点重,我们俩扛回去有些吃力哟”。略带征求意见式的谈话,我话音刚落,没曾想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说到:“妈妈,要的,我们跟爷爷全部买了吧,这些菜扛不起,我们就慢慢抬回家”。
说着,孩子从裤兜里掏出十多块钱给了爷爷,然后和我拉着一小麻袋蔬菜走在回家的路上,因为有些沉,我和孩子一人拉着口袋的一边,一路走一路歇脚,看着孩子的手被口袋勒出了一条条青色的印痕,心疼的同时也突觉孩子长大了许多,懂得了感恩和帮助,原来多去市场转转,多与别人交流,多感受尘世间的烟火味道,才能真正的体会人间疾苦,以后带着自己的正确认知,用自己的微小臂膀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也属于他人的人间清欢。
我们在几个家庭举行聚会的时候,总会时不时地听见别家的父母提到现在的孩子生活生长环境都比较优越,比起我们那个吃穿都要打紧的时代好太多太多了,可是也同时让孩子们不太明白吃苦耐劳的重要性,好多孩子连什么是麦子、什么是秧苗、什么是豌豆角、什么是青菜都分不清楚,更别提真切感知劳动人民的辛苦和坚强。而,这尘世间的烟火味,就是孩子们茁壮成长的炼钢炉,也是我们成年人审视自己的好地方。
【生命的清欢】推荐阅读:
清欢一刻情感散文06-29
清欢一刻抒情作文09-11
淡雅清秋留一世清欢美文07-12
愿风裁尘,窃喜清欢诗歌06-04
林清玄清欢读后感09-26
淡守清欢,用心问禅散文05-14
尘缘如梦一捧清欢散文07-18
执手流年,一诺清欢美文欣赏09-09
爱似琉璃共守清欢经典散文05-21
生命!生命!的作文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