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药联合方法

2024-10-31

中西药联合方法(精选7篇)

中西药联合方法 篇1

阴道出血是妇产科中最为常见的出血症状, 该症状可发生在妇女的各个年龄段, 其中以生育期与绝经期者居多。在临床中, 由于妇女突发性大量出血, 容易引起失血性休克, 甚至危害生命。因此, 在妇产科临床上必须要准确诊断出出血原因, 对症下药, 提高治愈率。为了探讨妇产科临床中阴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我院对103例阴道流血患者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103例阴道流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53例, 年龄在24~57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0.5±3.5) 岁, 对照组患者50例, 年龄在23~6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41.5±4.5) 岁。所有患者中, 阴道不规则出血52例,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3例, 节育环引起出血15例, 其他13例。排除全身性疾病及妊娠者。两组患者的年龄、出血症状等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以用作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早治疗前均给予常规妇科检查, 并根据检查结果对出血原因进行分析, 并给予两组组患者常规消炎、止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妇康宝口服液治疗, 1支/次, 2次/d, 疗程为15d。治疗组患者给予宫血宁胶囊口服治疗, 2粒/次, 3次/d, 疗程为2周, 另外再给予中药生化加减汤治疗, 主药方有:益母草20g、当归10g、桃仁10g、延胡索5g、炮姜3g等。中药用水煎服, 每天一剂, 早晚服用, 10d为一个疗程。

1.3疗效判定

1痊愈:患者的阴道出血症状消失, 阴道状态恢复正常;2显效:患者的体质有所改善, 阴道出血量得到有效控制, 阴道状态明显好转;3无效:患者的出血症状无改变, 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

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显效例数) /总研究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 疗的总有 效率为92.45%, 明显优于 对照组的80.00%,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如表1所示。

3讨论

女性生殖器疾病是妇产科中的最为常见的疾病, 对女性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在众多女性生殖器疾病中, 最为常见的症状就是阴道出血。作为妇科中常见的生殖器疾病之一, 阴道出血在女性的各个年龄段都有, 但多见于生育期与绝经期妇女。临床研究认为, 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为生殖器炎症或非器质性因素, 而宫颈、阴道、前庭及外阴等部位都是出血发生较为频繁的部位[1]。另外, 阴道出血的另一个常见原因就是卵巢功能障碍造成月经失调而导致的。且在阴道出血中, 其临床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出血、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及接触性出血等。另外, 在患者阴道出血时, 若能得到及时的止血与药物治疗, 是可以实现治愈效果的。而患者的阴道出血量过大, 且得不到及时治疗时, 就会引起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 严重的还会威胁到其生命。因此, 在妇产科临床阴道出血中, 必须要采取科学的临床诊断, 以查明患者的出血原因, 再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才能有效提高治疗的效率。段小青认为, 通过对阴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与病变程度进行分析, 再根据病因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2]。刘纯英认为, 在妇产科临床中阴道流血中, 通过分析患者的出血原因, 从而采取相应的诊疗措施,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3]。张严英认为, 在妇产科女性阴道出血中, 由于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 因此临床医师在治疗前必须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明确、详细的诊断, 必要时还要采取实验室检查, 以明确诊断出病因, 从而根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并做好随访工作, 以缩短患者阴道出血的出血时间与减少出血量, 对改善患者阴道出血症状具有重要的意义[4]。

在本次研究中, 给予治疗组患者宫血宁胶囊配合中药治疗。其中宫血宁胶囊的主要配方为重楼,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凉血止血等功效。其药理作用为:能有效促进血小板的聚集, 从而缩短凝血时间, 通过刺激血小板, 使血小板数量增多, 以减少出血量, 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而中药生化加减汤的主药方有:益母草20g、当归10g、桃仁10g、延胡索5g、炮姜3g等。其中, 益母草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消水等功效, 对月经不调、尿血、泻血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等功效, 能有效改善月经不调等症状;桃仁具有活血祛瘀、调经等功效;延胡索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止血等功效, 对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炮姜具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等功效。全药方共同使用, 具有温经止血、活血祛瘀、调经止痛等功效。李芳认为, 在妇科阴道流血临床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 止血效果显著, 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5]。

在本次研究中, 通过给予治疗组患者血宁胶囊配合中药治疗, 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2.45%,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显著,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出现。由此可见, 在妇产科阴道出血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血宁胶囊配合中药治疗, 疗效显著, 能有效缩短患者的阴道出血持续时间, 减少出血量, 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翠连.宫腔镜诊治人工流产后异常阴道出血100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 2009, 20 (3) :109.

[2]段小青.老年妇女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原因分析与治疗对策探讨[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3 (17) :171.

[3]刘纯英.妇产科临床中阴道流血的病因及诊疗措施[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23 (6) :177.

[4]张严英.关于妇产科阴道流血的临床研究[J].医学信息 (下旬刊) , 2010, 23 (2) :24.

[5]李芳, 蒋梅繁.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3, 17 (3) :685-687.

中西药联合方法 篇2

资料与方法

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肿瘤Ⅱ期压疮患者4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21例。治疗组男12例, 女9例;平均年龄 (56.4±3.7) 岁;病程3~6个月;原发病导致压疮持续天数4~7 d。对照组男13例, 女8例;平均年龄 (51.8±3.2) 岁;病程4~7个月;原发病导致压疮持续天数3~6 d。两组年龄、性别等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根据美国NPUAP压疮分期将压疮更详细分为6期[2]: (1) Ⅰ期瘀血红润期:皮肤完整发红, 与周围皮肤分界清楚, 局限于骨骼隆突处; (2) Ⅱ期炎性浸润期:小部分皮肤缺损, 出现浅表溃疡, 基底部潮红, 可有完整或者破溃的水疱; (3) Ⅲ期浅度溃疡期:可出现全层皮肤缺失, 可有窦道, 但肌腱、骨骼尚未暴露; (4) Ⅳ期坏死溃疡期:骨骼、肌腱外露, 局部出现坏死组织或焦痂, 常伴有感染; (5) Ⅴ期可疑深部组织损伤:皮肤虽然完整, 但由于压力皮肤颜色较深, 常出现水疱、硬块, 需要清创后才能准确分期; (6) Ⅵ期难以分期压疮:皮肤溃疡处有焦痂, 需去除后才能分期。

排除标准: (1) 院外带入或者已报预警难免压疮患者; (2) 由于长期卧床强迫体位或被动体位被汗液或体液长期浸泡发生皮肤破损的患者; (3) 营养缺乏, 由于病情原因不能进食, 依靠胃肠外营养的患者; (4) 非垂直压力、摩擦力、剪切力造成的皮肤破溃患者。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中西医压疮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外涂康复新液治疗, 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皮肤损害处的改善情况, 具体方法如下: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常规治疗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 排除长期卧床不能翻身的各种因素。护理上做到勤翻身、勤按摩、勤更换、勤擦洗, 每2小时为患者翻身1次, 建立压疮登记本, 在床头放置防压疮标识, 并做到床头交接。根据巴顿评分进行常规评估, 并及时上报。告知患者在病情允许的前提下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宜消化无刺激食物。尽可能使患者保证充足睡眠, 充足睡眠是皮肤愈合的前提, 可以采用音乐疗法舒缓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在以上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特殊方法: (1) 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及皮肤状况, 根据评分确定患者皮肤压疮为炎性浸润期。 (2) 加强全身营养, 根据患者肝功及肾功指标嘱咐进食适量蛋白粉等, 1次/d。 (3) 取新鲜康复新液5 m L, 用棉棒沾其适量涂抹于患处, 3~4次/d, 涂抹完毕后暴露患处5 min, 使其充分晾干, 使用光子治疗仪照射患处, 2次/d, 15 min/次, 最后使用康惠尔水胶体溃疡贴覆盖;如果创面有渗出, 为防止感染可以选用拜尔坦银离子泡沫敷料。 (4) 注意事项:做好心理护理, 使患者身心愉悦地主动配合治疗;补充全身营养应循序渐进, 避免过量造成胃肠道负担;按照规定妥善保存药液;光子治疗仪照射时尽量充分暴露创面, 但如有透明药物或者单层生理盐水纱布覆盖不影响照射;每日认真观察并重视效果评价, 可建立QCC采取PDCA方式不断进行质量改进。

中医辨证治疗:常规治疗包括结合病情为患者诊脉, 根据情况给予口服中药汤剂以达到增强免疫力效果, 必要时也可从静脉输注清热解毒、活血生肌、扶正祛邪的中药, 以增强疗效。在此基础上添加中医特色治疗作为辅助治疗。 (1) 耳穴压豆:取“神门、肾上腺、脑”作为主穴, 再取“肝、脾、胃”为配穴, 选取大小合适的带有王不留行的胶布紧密贴于穴位处, 由轻到重按压1~2 min, 每天重复按压4~6次, 按压有效的标志为耳朵有酸、麻、痛、热的得气感觉。注意事项:按压力度要合适, 如果出现剧烈疼痛应立即拆除压豆;耳郭病变、炎症或破损的患者禁用;夏日潮湿天气改为每2天更换1次;压豆过程中要注意全程防水;按时询问患者感受并做好记录。 (2) 电脑温灸治疗仪:准确选取双侧足三里穴位, 温灸足三里穴位15 min, 以达到增强全身抵抗力、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的目的。

疗效判定标准: (1) 治愈:皮肤发红、色泽较前明显减轻, 表皮破损处基底部已愈合, 水疱破溃处已经形成痂下愈合; (2) 好转:皮肤受压处肤色较前减轻, 表皮破损处基底部潮红较前减轻, 并逐渐愈合, 破溃水疱已经开始结痂; (3) 无效:皮肤破溃进一步加大并发展至全层皮肤缺失, 可形成窦道。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 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讨论

压疮最根本治疗原则是防止局部皮肤受压。本研究中以防止皮肤受压、加强患者全身营养为基础。其中外用康复新液起到了加速坏死组织脱落、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其主要成分为美国大蟾干燥虫体的乙醇提取物, 具有抗炎、消除炎性水肿的作用, 还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 促进肉芽组织加快生长。光子治疗仪属于高能窄谱红外线照射, 可以增加氧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结合, 改善创面细胞的能量代谢, 加速其生长, 与康惠尔水胶体溃疡贴并用为创面提供湿性愈合环境, 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中医学重视辨证施治及整体观念, 人的十二经脉皆与耳相通。

本研究中, 主穴有镇静、消炎、止痛的作用, 配穴有调理气血、健脾益气、改善食欲的作用, 与温灸足三里穴位并用起到增强免疫力、调节食欲、改善睡眠、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本研究中的治疗方案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蒋琪霞, 刘云.成人压疮预测和预防实践指南[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25-28.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初探 篇3

1协同增效

1.1

酸枣仁汤或三黄泻心汤等与西药催眠镇静药联用, 既可提高对失眠症的疗效, 又可摆脱对西药的依赖性。

1.2

石菖蒲、地龙与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联用, 能提高抗癫痫药的效果;大山楂丸、灵芝片、癫痫宁与苯巴比妥联用, 治疗癫痫有协同增效作用。

1.3

芍药甘草汤等与西药解痉药联用, 可提高疗效。

1.4

补中益气汤、葛根汤等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与抗担碱酶药联用, 治肌无力疗效较好。

1.5

木防己汤、茯苓杏仁甘草汤、四逆汤等与强心药地高辛等联用, 可以提高疗效和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自觉症状。

1.6

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等与心得安类抗心律失常药联用, 既可增强治疗作用, 又能预防发作性心动过速。

1.7

钩藤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抗高血压药甲基多巴、巯甲丙脯酸等联用, 有利于改善对老年高血压症的治疗作用。

1.8

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与血管收缩药甲磺酸二氢麦角胺联用, 可增强对体位性低血压症的治疗作用。

1.9

桂枝茯苓丸、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与血管扩张药联用, 可增强作用, 其中的中药方剂对于微循环系统的血管扩张特别有效。

1.10

黄连解毒汤、大柴胡汤等与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剂联用, 可增强疗效。

1.11

木防己汤、真武汤、越婢加术汤、分消汤等与西药利尿药联用, 可以增强利尿效果。

1.12

枳实与庆大霉素联用, 枳实能松弛胆管括约肌, 有利于庆大霉素进入胆道, 增强抗感染作用。

1.13

小青龙汤、柴朴汤等与氨茶碱、色甘酸钠等联用, 可提高对支气管哮喘的疗效。

1.14

麦门冬汤、滋阴降火汤等对老年咳嗽的镇咳作用, 优于磷酸可待因, 经酌情选择联用, 可提高疗效。

1.15

具有抗应急作用的中药如柴胡桂枝汤、四逆散、半夏泻心汤等与治消化性溃疡的西药 (H2受体拮抗剂, 制酸剂) 联用可增强治疗效果。

1.16

具有保护肝脏和利胆作用的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大柴胡汤等与西药利胆药联用, 能相互增强作用。

1.17

茵陈蒿及含茵陈蒿的复方制剂与灰黄霉素联用, 可增强疗效, 这是因为茵陈蒿所含的羟基苯丁酮能促进胆汁的分泌, 而胆汁能增加灰黄霉素的溶解度, 促进其吸收, 从而增强灰黄霉素的抗菌作用。

1.18

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时同用有协同作用。因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 并可抑制氢化可的松在体内的代谢灭活, 使其在血液中浓度升高, 从而使疗效增强。

1.19

丹参注射液加强的松, 治疗结节性多动脉炎, 有协同作用。

1.20

炙甘草汤、加味逍遥散等与甲巯咪唑联用, 可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各种自觉症状减轻。四逆汤与左旋甲状腺素联用, 可使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临床症状迅速减轻。

1.21

延胡索煎液与阿托品合用, 止痛效果明显增加;洋金花与氯丙嗪、杜冷丁等制成麻醉注射液, 用于手术麻醉, 不但安全可靠, 而且术后镇痛时间长。

1.22

十全大补汤、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小柴胡汤等与西药抗肿瘤药联用, 可以提高疗效。其中的中药可以提高天然杀伤细胞活性的能力, 还有造血和护肝的作用。

1.23

清肺汤和竹叶石膏汤、竹茹温胆汤、六味地黄丸等与抗生素类联用, 有增强抗生素治疗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效果。这些中药方剂具有抗炎、祛痰、激活肌体防御功能的效果, 尤其是含人参、柴胡或甘草的方剂效果更加。有些单味中药如黄连、黄柏、葛根等, 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如与抗生素类药物联用, 可增强抗菌作用。

1.24

麻黄与青霉素联用, 治疗细菌性肝炎, 有协同增效作用;黄连、黄柏与四环素、痢特灵、磺胺脒联用, 可增强治疗菌痢的效果;香连化滞丸与痢特灵联用, 可增强治疗细菌性痢疾的效果;碱性中药与苯唑青霉素、红霉素同服, 可防止后者被胃破坏, 增强肠道吸收, 从而增强抗菌作用。

2降低西药的不良反应

2.1

柴胡桂枝汤等具有抗癫痫作用的中药复方与西药抗癫痫药联用, 可减少抗癫痫药的用量及肝损害、嗜睡等不良反应。

2.2

六君子汤等与抗震颤麻痹药联用, 可减轻其胃肠道不良反应, 但也可能影响其吸收、代谢和排泄。

2.3

抗抑郁药与相应的中药方剂联用, 可减少口渴、嗜睡等不良反应的产生。

2.4

芍药甘草汤与解痉药联用, 在提高疗效的同时, 还能消除腹胀、便秘等不良反应。

2.5

小青龙汤、干姜汤、柴朴汤、柴胡桂枝汤等与抗组胺药联用, 可减少西药的用量和嗜睡、口渴等不良反应。

2.6

木防己汤、真武汤、越婢加术汤、分消汤等与西药利尿药联用, 可减轻因应用西药利尿药而导致的口渴等不良反应。但排钾性利尿药不宜与含甘草类的中药复方联用, 以避免乙型醛固酮增多症。

2.7

桂枝汤类、人参类方剂与皮质激素类药联用, 可减少用量和不良反应。

2.8

八味地黄丸、济生地黄丸、人参养荣汤等中药与降血糖药联用, 可使糖尿病患者的性神经障碍和肾功能障碍减轻。

2.9

黄芪、人参、女贞子、党参、当归、山萸肉等, 与西药化疗药联用, 可降低患者因化疗药而导致的白细胞降低等不良反应。

2.10

黄连、黄柏、葛根等具有较强抗菌作用中药与抗生素类药联用, 可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2.11

黄精、骨碎补、甘草等与链霉素联用, 可消除或减少链霉素引起的耳鸣、耳聋等不良反应。

2.12

护肝片有保肝作用, 与西药抗痨药联用, 能减轻西药抗痨药对肝脏的损害。

2.13

用含麻黄类中药治疗哮喘, 常因含麻黄素而导致中枢神经兴奋, 若与巴比妥类西药联用, 可减轻此不良反应。

2.14

小柴胡汤、麦味地黄丸等与丝裂霉素c联用, 能减轻丝裂霉素对机体的不良反应。

2.15

中西药联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如木香、砂仁、黄芩等对肠道有明显抑制作用, 可延长维生素B12、灰黄霉素、地高辛等在小肠上部的停留时间, 从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中西药联合用药的利弊 篇4

1 中西药联用的优势

1.1 降低不良反应

临床上, 中西药配伍在降低西药不良反应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减轻各种激素在治疗过程中的反馈抑制作用, 治疗各种由于撤停激素后产生的“反跳”反应, 如:甘草人参汤或是六味地黄丸等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不仅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还可以降低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有利于患者的及早恢复[1]。 (2) 减轻由于采用西药化疗所造成的各种不良反应, 如:中药女贞子、人参与环磷酞胺等联合使用, 不仅可以降低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降低患者体内白细胞的减少量, 同时还可以延缓肝脏的萎缩速度。

1.2 减少用药剂量及促进药物吸收

服用地西泮常常会使患者出现嗜睡等不良反应, 但是与蒲桂术甘汤联合使用后, 不仅可以降低地西泮的使用量, 还可以减轻患者嗜睡的症状。陈皮、砂仁以及木香可以抑制胃肠的蠕动功能, 当与西药维生素B12、灰黄霉素联合使用时, 便可延长这些西药在患者胃肠的停留时间, 进而提高患者对这些药物的吸收效果[2]。

2 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

2.1 降低药物疗效

不恰当的中药和西药联用, 会导致药物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进而降低药物的疗效。部分含有镁离子、钙离子以及铁离子的中药, 如滑石、石膏等不可与抗生素如四环素、青霉素等联用, 因为此两种药物联用后, 中药中的金属离子会与西药形成络合物, 进而降低西药在胃肠中的溶解度, 导致患者无法有效吸收这两种药物。

2.2 影响药物排泄

部分中药成分可造成联用西药的药代动力学的改变, 导致药物过快被排泄, 进而影响吸收效果。临床应用过程中, 冰硼散不可与青霉素等抗生素联合使用, 主要原因在于冰硼散会导致患者的肾脏处于碱性环境, 这样导致青霉素的排泄速度加快, 导致青霉素的血药浓度降低, 药效也随之下降。

2.3 产生不良反应

不恰当的中西药联用, 会凸显出毒性, 进而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中药桃仁或是杏仁等含有氰普, 不可与咳必清等西药联合使用, 主要原因在于在酸性条件下, 氰苷经酶解后会产生具有止咳作用的氢氰酸, 但同时对患者的呼吸中枢产生抑制作用, 与西药咳必清联用后会加重对呼吸中枢的抑制[3]。

3 中西药联用的建议

3.1 关注药学信息

药剂师以及相关人员注意加强对中西药药物知识的收集和整理, 尽量避免出现不科学的中西药联用, 如各类感冒冲剂等, 其本身已是一种中西药联合使用的产品, 在开具处方时便可以减少相似药物的数量, 减少药物的重复使用情况。

3.2 注意用药方法

药剂师在用药时间掌控上, 注意使用的先后顺序, 避免出现中西药配伍禁忌;在药剂量的控制上需要注意中西药在联用过程中产生的药效叠加效应和协同效应。

3.3 加强宣教和监督

加强对患者以及医师的中西药联用的宣传教育, 以切实提高患者和医师对中西药合理使用的自觉性。医院等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药物监督管理制度, 切实制定好科学合理的中西药联合使用规范以及药物管理级别, 保证中西药联用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4 总结

中西药联合用药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精细的工程, 需要医护人员以及药剂师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了解和掌握各种中西药的药理特性和治疗效果, 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配伍,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中西药联合用药在医学、社会以及经济方面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徐赛男.中西药联合应用的利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0) :635-636.

[2]戴军.浅谈中西药合用的利弊[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5) :680-681.

中西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异位妊娠患者78例, 年龄20~37 (29.6±3.7) 岁;停经时间 (46.3±6.8) d;有人工流产手术史29例, 异位妊娠史8例;未产妇47例, 经产妇31例;入选患者生命体征均平稳无异常, 腹腔内无出血, β-h CG≤5000U/L, 无休克表现, 均无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严重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发原因、手术史、合并疾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试验组给予中西药联合治疗。甲氨蝶呤50mg/m2单次肌内注射, 使用后4d、7d测β-h CG值, 若下降≤15%, 则继续使用1个疗程[2];米非司酮25mg/d口服, 每天2次, 3d为1个疗程。使用后4d、7d测β-h CG值, 若下降<25%, 则继续应用1个疗程;若患者β-h CG下降>25%, 则加用异位妊娠汤, 每天1剂, 早晚服用, 连续使用7~10d, 若B型超声检测包块>20mm, 则继续使用7~10d。对照组则单纯使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期间均对2组患者行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 观察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以及是否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14d后患者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消失, 包块消失, β-h CG正常;有效:14d后临床症状缓解, 阴道出血减少, 包块缩小, β-h CG下降接近正常;无效:临床病情未见改善甚至恶化, 包块增大, β-h CG增高[3]。总有效率= (治愈+有效)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试验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 (2.6%) , 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1例 (2.6%) , 皮肤瘙痒1例 (2.6%) 。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异位妊娠为妇科常见急腹症, 异位胚胎种植于子宫外其他组织, 侵袭输卵管或其他器官, 造成损伤、大出血, 且出血量大、迅速, 患者常发生休克, 若诊治不及时, 极有可能出现生命危险[4]。临床上治疗后期异位妊娠多采取急诊手术治疗。随着临床对异位妊娠机制、临床表现, 以及辅助检查方式的迅猛发展, 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愈加常见, 在患者病情未出现急剧变化时采取非手术治疗, 避免手术风险及创伤。临床上药物治疗主要使用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5]。甲氨蝶呤可拮抗叶酸, 可抑制滋养细胞分裂, 导致胚胎死亡、破坏, 且试验中采取单次注射方式, 胚胎破坏速度快、确切, 且不使用四氢叶酸解毒, 不良反应较少。联合应用孕激素拮抗剂米非司酮, 发挥其抗孕酮作用, 使绒毛结构坏死, 最终胚胎死亡、脱落、吸收, 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本文采用中药治疗, 可活血化瘀, 改善盆腔血流, 具有加速胚胎的吸收作用, 增快炎性反应消退[6]。临床研究过程中, 少数患者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或药物过敏, 说明中西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具有较高安全性, 仅出现轻度恶心呕吐1例, 未给予明确针对性治疗, 症状自行消失。对照组出现皮肤瘙痒1例。

总之, 中西药联合, 采取甲氨蝶呤、米非司酮药物以及异位妊娠汤治疗异位妊娠, 可加快胚胎组织破坏, 改善血液循环, 疗效较为确切, 不良反应较少。

摘要:目的 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将78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采取中西药联合治疗, 对照组单一使用西药治疗, 比较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西药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药联合,异位妊娠,异位妊娠汤,甲氨蝶呤,米非司酮

参考文献

[1] 梁如馨.经阴道彩色超声对早期宫外孕保守治疗的监测价值[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6 (5) :796-797.

[2] Katsikis I, Rousso D, Farmakiotis D, et al.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 value of progesterone and CA-125 in the prediction of ectopic and abortive intrauterine gestations[J].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06, 125 (2) :226-232.

[3] Ugurlu EN, Ozaksit G, Karaer A, et al.The value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pregnancy-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A, and progesterone for early differentiation of ectopic pregnancies, normal intrauterine pregnancies, and spontaneous miscarriages[J].Fertil Steril, 2008, 91 (5) :1657-1661.

[4] 李琰琳, 李琰珉, 吕军城, 等.优思明联合阴道超声及微管保护人流术后女性生殖功能的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 2010, 50 (32) :95-96.

[5] Kuroki LM.Allsworth JE, Redding CA, et al.Is aprevious unplanned pregnancy a risk factor for a subsequent unplanned pregnancy?[J].Am J Obster Gynecol, 2008, 199 (9) :571-573.

肛周湿疹中西药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8例, 男91例, 占71.1%;女37例, 占28.9%, 年龄16~65岁, 以25~45岁较多见, 以炎热、干燥、多汗、搔抓、摩擦引起38例。因肛肠疾病分泌物刺激所致60例;因胃肠道障碍20例;内分泌功能失调6例;因精神紧张、失眠引起4例。临床表现:肛门湿疹, 呈阵发性奇痒, 时轻时重剧痒难忍, 令人坐卧不安, 影响睡眠。皮损处常呈现小丘疹、丘疱疹, 多可见有抓痕破溃、糜烂渗出, 色素沉着、浸润、皮肤增厚, 肛缘及肛管可有皲裂, 少数患者可蔓延至会阴阴囊、女性外阴。

1.2 治疗方法

1.2.1 肛周封闭

取侧卧位, 强力碘肛周皮肤常规消毒, 铺消毒巾, 维生素B12注射液1 mg, 1%利多卡因20 ml混匀。用齿科5号细针在3、6、9、11点湿疹边缘成15°角进针, 边推边进, 然后作点状均匀封闭注射。总量不超过20 ml。如有肛管内瘙痒者可推注齿线附近。

1.2.2 中药坐浴

封闭后2 d, 开始以复方百部洗剂[1], 方取:百部60 g, 苦参60 g, 蛇床子30 g, 黄柏25 g, 雄黄25 g, 狼毒10 g, 加水煎取2500 ml左右, 待药液温度适中坐浴, 每天早晚各1次, 每次坐浴15~20 min, 7 d为1个疗程。

2结果

121例治疗1个疗程后, 肛门奇痒消失, 皮肤颜色逐渐恢复正常, 治愈。随访 3个月~ 2年无复发, 5例治疗后瘙痒明显减轻, 皮肤无破损及渗出, 有轻微色素沉着, 经第2个疗程治疗治愈, 2例症状缓解, 治愈率94.53%。

3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单纯肛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病理上主要是各种内外原因所致肛周皮肤局限性神经机能障碍[2]。维生素B12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机能的物质, 所以用维生素B12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能阻滞皮肤感觉神经, 起止痒止痛、防止搔抓增加皮损或渗出, 有利于促进病损部位皮肤细胞的修复。

祖国医学认为, 肛周湿疹大多由湿热下注所引发, 其他尚有禀性不耐、风热内蕴、多感风邪、风湿热邪相搏、浸淫肌肤而成。其中湿热是主要因素, 热则生风, 故病变速而多变。此类多属急性发病。而慢性湿疹是由于营血不足、湿热逗留, 以致血虚伤阴, 化燥生风, 风燥湿邪, 郁结肌肤, 使局部肌肤失养所致。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 祛风止痒为治则。方取复方百部洗剂, 清热燥湿, 泻火消肿, 杀虫止痒, 临床取得很好的效果。

肛周湿疹局限于肛门, 以外治为主, 部分患者因缺乏卫生知识, 常用热水烫洗等不适宜的方法, 故使皮损加重, 痒痛加剧, 故应加强医学知识宣传普及, 避免盲目用药, 使病情加重。采用中西医结合, 既发挥了维生素B12封闭对皮肤感觉神经阻滞作用, 又突出了中药复方百部洗剂, 清热燥湿, 祛风杀虫止痒, 标本兼治的作用。药物坐浴治疗, 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方法简单, 易掌握, 疗程短, 疗效可靠。

参考文献

[1]刘克基.肛肠病药物病法荟萃.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133-134, 234-235.

中西药联合方法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8月至2010年2月在牡丹江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130例, 诊断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随机分为治疗组 (联合用药组) 和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 。治疗组65例, 男42例, 女23例, 年龄22~59岁, 平均48.5岁, 其中急性重型肝炎13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21例, 慢性重型肝炎31例。对照组65例, 男44例, 女21例, 年龄21~58岁, 平均48.3岁, 其中急性重型肝炎13例, 亚急性重型肝炎20例, 慢性重型肝炎3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型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两组患者入院时, 大部分患者有明显的恶心、纳差、腹胀等明显消化道症状、高度乏力;有5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水、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明显降低;有70余例患者血清总胆红素 (TBIL) 和丙氨酸转氨酶 (ALT) 升高, 或出现酶疸分离等。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 (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六合氨基酸、肝炎灵、能量合剂、护肝胶囊、白蛋白及血制品等) 。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优肝十味饮、苦参素注射液、促肝细胞生长素。优肝十味饮主要药物组成:茵陈、丹参、黄芪、黄精、鳖甲、土鳖、甲珠、僵虫、猪苓、羚羊角, 服法:每日1剂, 水煎, 分3次服, 共服用3个月;苦参素注射液600mg/d, im, 疗程3个月;PHGF120mg+10%GS 250mL, ivgtt qd, 疗程3个月, 用2个疗程。

1.4 疗效判定标准

本组病例治疗结果分别以显效、有效、无效或死亡3种情况判定。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 肝功能及PTA检查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好转或稳定不变, 肝功能及PTA检查各项指标较前下降50%以上;无效或死亡: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死亡者。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差值以表示, 用t检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结束后肝功能的变化比较

见表1。

2.2 两组治疗结束后, 临床疗效及存活率对比

见表2。

例 (%)

注:两组疗效比较, P<0.05

2.3 疗效分析

两组治疗2个疗程结束后, 治疗组65例患者有39例存活, 存活率为60%, 对照组65例患者有25例存活, 存活率为38.5%,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除5例患者在注射或静脉滴注时出现疼痛和个别患者出现局部瘙痒外, 无其他药物不良反应。

3 讨论

伏肝十味饮处方中以茵陈清利湿热、退黄疸, 重用为君;羚羊角清肝, 凉血解毒, 一方面清解肝脏热毒, 另一方面防热扰心神而成动风耗血之症为臣;丹参活血化瘀、养血凉血, 黄芪补气扶正, 黄精养阴固本, 鳖甲、土鳖养阴软坚散结, 猪苓健脾利湿, 共同为佐使药;全方配伍共使热清毒解、黄退、湿除、肝舒、脾健。苦参素注射液是从中药苦豆子中提取的生物碱水溶液, 具有抗炎、免疫抑制、阻断细胞凋亡及稳定肝细胞膜等作用;现代研究其具有退黄、降酶和抑制HBV复制的作用, 苦参素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已见报道[2]。PHGF能显著促进肝功能恢复, 提高重型肝炎的疗效, 降低病死率, 其作用机制可能为PHGF刺激肝细胞合成, 促进肝细胞再生, 对病毒性肝炎所致肝细胞坏死及炎症损害有明显修复作用[3], 同时增强枯否细胞功能, 抑制TNF活性而阻断重型肝炎病变的发展。本组资料表明, 三者协同作用, 明显改善肝功能解毒作用, 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及再生, 无其他不良反应, 安全性好,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型肝炎,中西药联合治疗,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1, 19 (1) :56-62.

[2]张北京, 王桂芳.苦参素治疗急性乙型临界性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J].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2004, 4 (5) :322-323.

上一篇:虚拟工程技术机械工程论文下一篇:专业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