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院校

2024-07-26

自考院校(精选4篇)

自考院校 篇1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也面临巨大压力, 通过走访企业调查发现, 专科职业院校自考本科生虽然具有本科文凭, 存在着专业理论不扎实、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缺、综合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等, 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前途发展, 笔者认为, 重视专科职业院校自考本科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 加强专科职业院校自考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

1 专科职业院校自考本科学生现状分析

专科职业院校自考本科生来源于在籍专科就读自考本科的学生, 学生在校读专科期间, 利用业余时间自修本科课程, 参加全省统一自学考试, 成绩合格的学生即可获得自考本科毕业证书。这些学生为了在专科学习阶段获得本科学历, 起早贪黑死记硬背专业理论, 应付严格的自学考试, 历经千辛万苦自考本科终于毕业了, 但由于主考学校忽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核, 造成自考本科学生空有本科学历而能力欠缺的现象。使得学生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 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前途发展。

目前, 各专科院校十分重视在校专科学生的学历教育和管理, 学生自学考试的质量显著提高, 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 职能部门要转变教育理念, 利用现有教育资源, 把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并重, 充分利用实习、实训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自我培养, 提高办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

2 专科职业院校自考本科学生职业能力标准

所谓职业能力, 是指个体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多种能力的综合, 是个体自立于社会, 获得社会认同, 谋求自我发展的基础。

自考本科学生的理论学习较专科课程有较大提高, 按照本科学生职业能力标准和岗位需求, 应具有以下几方面基本能力。

一是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学习的能力。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其成为某一特定专业的合格劳动者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在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应具备从事相关实际工作的动手能力, 因此, 专科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主动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动手机会,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二是较强的社会能力。职业能力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还要具有能完成职业任务的社会能力, 包括开拓创新、合作态度、沟通能力、心理素质承受能力等内容。

3 专科职业院校自考本科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3.1 与时俱进, 突显专科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色

培养社会需要和职业岗位需要的人才, 是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而,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一个人要能较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科技进步, 在产品升级换代、行业变迁等客观环境的变化中利于不败之地, 就需要具有能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适应变化的社会需要和岗位需求的能力, 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的特色。

首先要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模式, 实施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 以学生为主体,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让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 学生能看得见又能亲自动手操作, 体验实际工作情境, 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其次要改革实践课程考核方案, 形式要多样。以往相对于严格的理论教学的考核而言, 实践教学考核显得有些随意、形式化, 从而使其达不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要改革课程的设置, 突出职业性。随着岗位知识的日新月异变更, 有些课程的设置严重滞后, 与岗位能力群的能力要求严重脱节, 表现为“用过去的知识交今天的学生去适应未来社会”。导致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岗位的需要。因此, 要加强职业院校自考本科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就必须研究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能力、职业态度、职业素养等,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结构等, 不断调整人才培养计划, 改变目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形成以理论教学为主体, 以重视实践教学为重点的教学体系, 逐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岗位能力、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3.2 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组建学生社团, 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开展如读书交流会、学术报告会、科技小制作等第二课堂活动,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能够使学生有意识地从理想和未来工作出发培养和锻炼自己。

学生社团组织是培养学生兴趣、展示个性特长的重要途径, 通过组建有益的社团, 使更多的学生走出自我狭小的圈子, 融入到集体和社会活动中来, 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豁达开朗的性格和关爱、协作的精神。

3.3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 激发学生潜能,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近年来, 一些职业院校十分重视各种教学竞赛的筹划和开展, 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校外省级和国家级竞赛, 学校制定相关政策, 加强学科竞赛的管理, 设立专项经费和奖励制定, 为参加项目的同学提供经费支持和奖励, 安排专业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 在活动中, 激发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渴求和研究, 促进了教学的开展,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 职业院校自考本科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教育工程。职业能力不仅仅只包含专业技能, 还包括为完成职业任务需要并与职业情景相结合的能力, 涉及开拓创新、合作态度、沟通能力、心里承受能力以及较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等非技术职业素质的要求, 作为从事这项工作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深入教学改革, 重视专科职业学校学生的学历教育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为职业院校学生适应岗位需求和个性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职业能力是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专科职业院校自考本科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尤为重要, 本文从专科职业院校自考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进行分析, 阐述了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培养的方法、途径。对专科职业院校自考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学考试,职业能力,人才培养,培养途径

参考文献

[1]杨黎明.关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 2011 (3) .

[2]林晓亮.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07 (3) .

[3]徐美燕.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 2005 (8) .

自考院校 篇2

自考院校学生的激励教育方法【1】

摘 要: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补充形式,自学考试与成人高考、普通高考不一样,自考院校学生与普高在校生也具有明显的不同。

本文对在自考院校学生特点及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激励自考生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自考学生 自考院校 激励 探讨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由某种动机引起的。

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其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产生激励的起点,激励就是通过影响人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活动或过程。

自80年代我国开始了教育激励的研究,认为教育激励就是教育工作者激发学生的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

激励是教育固有的构成要素,没有激励的存在,就连最基本的知识传授都不可能,激励是教育效率的基本保障。

学校通过有效的激励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才能和特长;可以使师生关系更融洽,班级关系更加团结、有凝聚力,使学生更加积极向上,从而形成竞争和谐的氛围。

自学考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的制度,帮助学生获得学历证书是自考院校的主要培养目标。

它又是一种开放的教学形式,有别于学校教育。

“宽进严出”是它的基本特点,即学生入学不需要条件,只要考试合格,就可获得相应学历证书或非学历证书。

这与其他高等教育的“严进宽出”有根本不同。

除此外,自考院校还具有学习目标明确、生源差异明显、纪律散漫、学生归属感差、尊师重教意识淡薄等特点。

作为自考院校要根据学生特点,对在校自考生进行有效激励,使学生能在努力通过考试的同时,其能力、性格等也能得到提高与完善。

但是就目前而言,自考院校的激励现状却不尽如人意,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激励目标与方式单一。

自考院校的激励都是围绕着自学考试而设置,目标主要就是为了提高通过率。

为了提高通过率,普通高校设置奖学金等常规奖项的激励方法不可行。

自考通过人数相对较多、因此实施成本较高,加上激励措施需要有吸引力,寻求到实际且可操作的直接奖励应用于学生的刺激通过率的办法较为困难。

只有从其他方面激励学习积极性,如给予高于平均通过率的科目教师奖励。

少数自考院校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少量的奖项以表扬激励学生,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公开学院为例,其激励方式主要是物质奖励,如给予单科成绩超过85分的学生100元奖励。

这个奖项对于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难度较大,奖励金额太小对于学生学习动力激励不足。

自考院校对于考试成绩一般,但平常表现好如全勤同学、或有特殊技能的学生却缺少鼓励。

(二)情感激励不足。

有研究表明情感在改变人的态度时比理性诉说更有影响力,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光靠晓之以理还不以行,还需要动之以情,也就是通过情感的激励来完成。

而课堂是教师与学生沟通,建立情感的主要场所。

课堂上教师要表现出尊重和理解学生。

许多自考教师把自己简单定位于传授知识者,单向交流互动少,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或者有的教师无视具体情况具体内容,空泛敷衍地表扬学生,这实际是对学生的极大的不尊重。

学生素质差不是课堂效果不好的理由,教师需要在理解自考生素质相对差是客观而非主观愿望的基础上,进行的沟通才会顺畅,效果才会理想。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自考院校教师工作压力大,动力不足,教学之余的情感沟通变得较为奢侈,更别说通过课后的交流,对学生的心理、动向等进行一定的观察与了解,从而建立情感的联系并进行有效的激励。

(三)缺乏兴趣激励,缺乏实践教育。

自考生就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通过考试,获取相应文凭的证书。

学习兴趣谈不上,及格万岁的心理非常普遍。

而兴趣是获得学习成就感的动力。

没有学习成就感的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不会自发自觉学习,自然学校的学习氛围也欠缺。

下课之余的大部分时间学生要不宅在宿舍(上网居多),要不回家,对于校园的活动或举办的实践活动也不积极参加。

对参加实践活动或技能锻炼不感兴趣的原因,与自考院校过度重视通过率,对学生活动缺乏有效管理、没有相应的措施来鼓励学生有很大关系。

有的不感兴趣者,是因没有认识到实践对于未来求职发展的重要性,这与较少开展实践活动或未能鼓励学生参加活动有关。

学生能量在学习和活动中得不到释放,内心空虚,容易产生偏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四)思想道德激励欠缺,惩罚机制有待健全[1]。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这三大主义是现时代学生的一个特点。

与此同时,由于生源的复杂性,学校可以说是鱼龙混杂,因此自考院校学生需要思想道德教育激励。

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自信、自律、有责任感、具有团体意识的个体。

而重成绩轻品德,这是自考院校的一个通病,对于思想道德的激励自然不足。

在其影响下,自考院校学生迟到、早退、缺勤、旷课、上课说话、打架现象较为普遍,当然这也与缺乏严厉的约束与惩罚机制有关。

许多自考院校为了获得短期利润,缺乏对不良作风与行为的惩罚,自然刺激了更多的所谓勇士。

要使自考院校改变以上状况,除了要持续不懈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加强管理也要同时进行。

这两处不足是学校学习氛围、课堂纪律、考试情况都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为了把自考院校的学生培养成为健康的、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针对目前自考院校的激励现状,我对自考院校的激励教育建议如下:

(一)激励要有差异性[2]与可行性。

自考院校生源没有限制,学生学习基础、能力、背景差异明显,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思想状况、学习状况、能力特点、兴趣爱好设立多种类别的激励和目标。

比如对于学习能力强且好学者,单科高分奖或者全省最高分奖可有效激励;对于基础差能力弱者,可设置全勤奖、课堂表现奖等鼓励其表现;对于无学习动机,求学在于体验或只为打发时间、应付家长的,可以着重在技能、活动、实践培训方面鼓励,如设立演讲或口才奖、才艺展示奖、企业赞助合作的宣传或销售奖等;为了促进通过率,可对于一次报考科目数达到4科且全部通过者给予奖励;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论是品学兼优的还是资质平庸的学生,都可在对其学习和能力、素质等各项考核后,设置免学费等晋升激励或校长推荐机制。

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相应的激励方法,或者交互使用这些方式,如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学校激励、家庭激励和社会激励结合、企业奖学金与学校奖学金等多种激励方式结合。

只要方法合适可行,实施公平公正公开,激励就能发挥最大效用。

如果流于表面形式,或者成为个别学生的专利,这不但增加了学校成本支出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使学生对学校失去了信任与尊重。

(二)激励要有系统性,以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学生激励按内容可分为学习激励、技能激励、思想激励三大块。

这三方面要有步骤、系统地进行。

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会影响整个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

对于学习激励,在围绕通过率、高分奖设置的同时,可增加一些学习标兵奖、学习竞赛奖、专升本晋升激励等;对于技能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成绩在现在企业的人才标准中的权重并不高,有社会实践经验(主要来源于实习、兼职、学生干部等)和综合素质高(来源于英语、计算机、交际能力、职业道德等)的学生更加青睐,因此要多树立高科技人才榜样,鼓励学生参加实践,获得实践所需要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对于思想激励,要意识到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不是一次两次的教育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持续地进行。

学校往往忽略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引领,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内在激励,以至于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以何为荣,以何为耻,缺乏对“优秀、先进”的心理认同,不思进取,甚至自暴自弃。

思想决定行为,因此要培养学生主动进取的责任感与反省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不断的自我激励而成长进步。

应该建立一个系统完善的学生培养方案与激励方案,整个校园积极的学习氛围就会形成。

(三)激励要注意群体效应。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观点,人在生理、安全获得一定满足的前提条件下会产生社交的需要。

人是群居动物,不可避免地受其所在的群体的影响,而且所在群体与其关系越紧密越有激励性。

因此除了对个人进行激励外,对团队的激励也是必需的。

就学校而言,对学生影响比较直接的团队单位是班集体。

可设置系与院优秀班集体两个层次奖项进行激励,评分标准要公开公平,评选过程要量化公平,而且奖励一定要有吸引力。

除了班集体团队,院校的社团组织也是非常有特点且有活力的组织,要鼓励其竞争,通过竞争选出最有潜力与最佳社团奖。

通过这些激励,有助于形成一个乐观、团结、友爱、互助的群体,群体中的成员也会自觉地关心、尊敬、尊重、体谅他人,学校自然会呈现出一派积极向上、凝聚和谐的景象。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团体都应支持和保护,对于与学校目标一致的团体我们应发挥其积极作用,对于与学校目标不一致的团体我们要教育、引导和争取,必要可采取措施改造。

班集体与社团其实是学校的一个缩影,为了使激励有效进行,学校的班委与社团干部的选择非常重要,他们有威信,影响力大,学校要在其自由产生发展的同时,给予一定的引导监控,督促其健康发展,从而使院校充满创新精神与青春活力。

(四)要重视情感激励。

尊重是学生乐意与学校或者是教师沟通的前提。

学校要以学生为本,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尤其是在制度的建立、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方向上。

真正的尊重来自理解与信任。

学生心理上还尚未成熟,行为表现比较自我、任性、不够体谅他人,教师要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理解,要认识到“不成熟的思想与行为”这是青年学生的必经阶段。

教师要把学生当做独立的成年个体来对待,对课堂学习、生活问题、未来工作的探讨,都要在尊重的前提下和他们进行交流。

作为与学生的最直接沟通者,教师要经常询问学生的情况,以表示关怀与重视。

要注意到现在由于网络的盛行,学生人际沟通更加匮乏,更加需要理解和关怀。

学校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在优秀教师等奖项评选的标准中要加大情感的权重,或者量化班级指导教师的沟通时间与地点,以督促效果。

亲其师而信其言,接受是教育的前提。

学生喜欢教师,会积极来上他的课,且对其所传授的知识会更为关注,可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沟通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学长选拔也是情感激励的一个有效手段。

年龄相仿,境遇相似,交流没有压力,更能敞开心扉,从而鼓励师弟师妹效果更为显著。

因此选择合适的学长作为情感激励的补充方式,也不失为有效的方法。

(五)激励要注意适度和反馈。

激励也要有“度”,激励不足,学生缺乏动力促进期望行为的产生;激励过度,效果在某种程度上更为恶劣,如将激励性评价等同于表扬[3],对学生回答不加辨析,一概而论笼统地给予表扬评价,表扬越来越多,赞美成灾。

这些行为不但会增加学生的反感,还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恶劣评价。

自考院校学生生源复杂、年龄性格差别大、学习动机区别明显,因此对于不同学生的激励应有不同。

对于自卑的学生,要多给予实质性的具体化的表扬,对于自负的学生要多指出一些不足与问题。

按照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激励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两种。

通过表扬、赞赏、物质奖励等正强化可以激励学生,但是由于人们的期望值会更高,正强化固定常规地进行就会失去原有效果。

因此要不定期不定量地进行,根据效果反馈不断地调节正强化的方式与强度。

同时,对学生的行为只表扬不批评不惩罚,学生的不良行为还会屡次发生,为了使这种不良行为削弱直到消除,需要通过批评、罚款、降级等的负强化。

而负强化则与正强化相反,需要连续固定地执行,才能起到警戒效果。

不管是采取什么激励措施进行激励,都要进行反馈,实施反馈控制。

根据反馈的情况及时不断地调整措施或强度,以达到目标。

(六)进行人生规划,建立理想激励[4]。

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加顺利和快速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好的人生离不开好的规划,而且规划越早越好。

学校通过开展人生规划,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自己,在理想目标的自我激励下,自觉增加对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潜能,并且改变学生唯成绩至上的片面观点。

因此,学校在入学之初就要灌输人生规划意识,让学生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并且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特长、性格、兴趣尽早做好人生或者是职业规划,使学生尽早具备相应的实践意识,自觉产生并强化未来发展所需的自我激励水平,从而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断地严格要求和完善自己。

这种自我激励比起外在的激励是更为有成效的。

为了有效地激励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激励,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成功人士前来演讲,或者树立学生榜样以激励学生,当然成功人士与榜样的选择要贴近自考生的环境与特点,才能引起共鸣;也可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等方式加强企业与学校互动,让学生加深对社会认识,加强对课程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性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为了理想而学习的兴趣和掌握技能的决心。

最后,引用哈佛大学的维康·詹姆斯教授的话说:“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正确、充分地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甚至更高。

”因此,自考院校要通过构建科学的激励机制,以挖掘学生的自身潜力,从而实现其综合发展、面向社会的办学目标。

自考院校 篇3

[关键词]高等院校 自学考试 综合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2)10-0040-0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自1981年创建以来,满足了不少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国家对自学考试进行了综合改革,侧重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实用型、职业型人才为目标。2010年9月,江苏省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全面展开,盐城师范学院成为首批六所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之一,有经济法学、金融、财务会计与审计、酒店管理等7个专业参加了试点专业改革。

一、综合改革之理念

(一)正确的办学理念

盐城师范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始终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统一思想认识,把自考助学工作的发展和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紧密结合起来,把自考助学工作当作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把深化教学课程改革放在首位,多次开展自考助学教育工作的专题研究,为学校自考助学工作的积极开展和质量保证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二)明确的奋斗目标

把学生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突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和全员育人的工作理念。认真分析、查找影响和制约自考助学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围绕教学综合课程改革,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深化管理改革、完善考生服务、推进学生自治,把服务师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进一步促进自考助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高效的教管队伍

自考助学专业的综合改革工作,更加需要注重教育管理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是要着力打造一支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为追求,规范管理程序,强化服务意识,对自考助学工作恪尽职守的管理队伍;二是要建设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主体,以探索自考助学教育教学规律、热心从事自考助学教学工作为己任的师资队伍,从而对发展自考助学事业起到有效的支撑保障作用。

二、综合改革之好处

综合改革方案的实施,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推进了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使得教学效果不断提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课程设置合理化

之前各自考专业的教学计划基本与普通高等院校相应专业的教学计划相差无几,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能充分凸显“应用型”这一主题。此番综合改革大大增加了实践性课程的分量,既注重理论知识讲授,更注重实践能力锻炼,在课程设置上更加科学合理。

(二)学习形式网络化

自考助学专业的学习形式应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综合改革增设了网络课程,可以将教学名师请入自考专业的网络课程,使学生能享受到较好的教学资源。另外,网络课堂具备无限循环播放的优点,对重点难点问题,学生可以反复收听收看。

(三)考核方式多元化

自学考试以往的考核方式比较单一,课程结束后的笔试考试成绩即为该门课程成绩。综合改革增加了过程性考试,实行“课程总成绩=过程性考核成绩+终结性考试成绩”的考核评定办法,更能客观评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

(四)过程管理规范化

“综合改革实施细则”中的“学生的出勤率与成绩挂钩、过程性考试课程任课教师至少要布置修改几次作业”等规定,对师生双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出勤率的提高及教师对自考课程的投入程度,促进了自考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三、综合改革之实践

(一)督导工作制度化

通过强化规章制度建设,严格教学过程管理。在教学过程中,选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任教。聘请有丰富教学管理经验的教师担任督导,对全校的自考助学教学班的教学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定期召开教学督导工作会议,每月召开一次校教学督导工作会议。在会上,传达上级的有关文件,布置继教院安排的相关任务,交流教学督导工作的进展情况。

(二)调研工作长效化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按章办学、严肃实施教学管理、严明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严谨进行课堂教学,不折不扣地、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任务,自觉维护自考助学教育的声誉。

(三)计划检查规范化

检查、督导利于各项工作有效的执行和完成。在完成分组调研,明确工作重点后,检查教学计划的情况,严格执行听课制度。充分地与任课教师和听课学生进行交流,严肃认真地对课堂教学和课堂纪律给予适当评价。教学督导员与管理人员和班主任进行工作交流,研讨实际问题,提供对策建议。

(四)评估活动常态化

为了显示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成效,盐城师范学院制订了自考助学工作的评估方案,每年组织督导到各学院考查,对照评估指标要求,对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条件,执行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管理等各指标逐项检查、打分,并将评估结果以学校文件的形式公布,达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目的,有效保证了综合改革工作的开展。

四、综合改革之成效

自考综合改革试点合理地调整了专业和课程结构,从传统的学科型专业和课程体系向以核心课程为主体内容的应用型和实用型体系转变,在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改革,在尊重专业知识体系完整性和系统性的同时,加大实用性课程设置的力度,使所设置的课程更具有面向职业教育的针对性。

(一)课程设置体现职业性

自学考试助学专业综合改革,在理论加实践性环节的基础理论课程中,加入了对实践内容的考核(占总分的30%),强调了实践内容的重要性。这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水平和质量。

(二)课程评价体现多元性

自学考试助学专业综合改革在部分统考课程中引进了过程性考试,过程性考核成绩由期中和期末考试成绩、平时作业和平时测验成绩、综合出勤率等三部分组成,总的成绩由统一考试成绩与过程性考核成绩综合评定,这样能更加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自学考试助学专业综合改革强调了对学生技能的锻炼和提高。过程性考核成绩统计对期中、期末考试、学习过程、综合测评加分一一作了安排,按照教学要求,兴建了中餐模拟实训室、客房模拟实训室、前厅接待模拟实训室、形体实训室、西餐模拟实训室等,同时按照各部门的实际标准和要求,补充完善了各种中西式宴会摆台、前台接待服务用品、客房服务用品等所必需的设施设备。这样就能让学生在逼真的环境中模拟各种情景和相关基本技能的练习,创造了星级酒店所拥有的职业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兴趣也比以前更浓了,确保了教学效果。

(四)资格证书种类多样化

学生可以取得多种证书,提高就业竞争能力。财务会计与审计专业的培训目标是使学生在现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具备理财能力和实践能力,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毕业生具有“双证书”甚至“多证书”。目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级技能型人才比研究生还难招。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应该是理论够用、专业知识扎实、操作技能过硬、适应能力强、实用本领多。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能拿到毕业证书外,应该还要能拿到一个或几个技能资格证书,使自己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具备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双证书是实用性、技能性人才的证明。可以说,谁持有的技能资格证书多,谁的就业机会就多,从业的选择性就大。

高等院校建立自考助学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将为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基本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为学生就业及自身的发展打造更为宽阔的平台。同时,进一步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可最终实现自学考试从单一的学历补偿式教育向打造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需要的开放式教育平台转变;从传统的学科型教育向应用型、实用型、职业型教育方向转变,从重视考试结果向重视教育过程转变;建立更加科学、实用的自学考试专业课程体系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促进自学考试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巩固和提升自学考试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江苏加快实现“两个率先”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实施方案.2010.

[2] 刘永浪,吴吉,陈大志.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综合改革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11).

[3] 马永兴,白克强,高翔.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可持续发展探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报,2010,(6).

[4] 尉明宇.学业成就评价制度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改革与发展[J].天津教育,2010,(7).

[5] 蓝玉.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改革与创新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08,(5).

[6] 石姚亮.高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2,(4):27.

自考院校 篇4

2009年10月考期, 在学生自愿参加的前提下, 我院共组织了2951人参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学语文》、《英语一》、《高等数学工专》、《电工技术基础》、《工程经济概论》共七门课程的“网络+面授”混合式的“网络注册学习过程性考核”学习, 共计3305科次。此次“网上助学”采用分班集中学习与有组织的学生自主网上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分班集中学习16000多小时, 有组织的学生自主网上学习23000多小时。实际参加全国统一的终结性考试3170科次, 缺考135科次。经过成绩合成, 及格达1748科次, 总通过率为55.14%。

二、调查分析结果

1. 虽然远程教育在民办院校全日制助学的应用才刚刚开始, 存在诸多问题, 但经过调查研究, 课题组成员认为:

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能增强学习效果, 激发学习兴趣,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网络教学资源对于面授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2. 网络助学可以提高民办高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实效性。

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学生的“主动学习”, 变“愁学”到“乐学”。

3. 促进教学内容丰富和更新。

4. 强化面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建议

1. 加大网络助学的宣传。

“网络注册过程性考核”试点工作的宣传力度, 编印《网络注册过程性考核》宣传手册, 做到师生人手一册, 并及时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 特别要做好任课老师、班主任学工干部业务的培训;通过学院的院报、宣传栏、黑板报、条幅、网站等多种宣传媒体, 加大宣传力度, 做到人人皆知, 共同推进“网络注册过程性考核”的改革试点工作。

2. 提供个性化的教学资源。

(1) 为远程网络学习者提供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对促进学习者完成学习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资源建设之初应明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确定教学资源的内容, 以满足不同类型学习者的需求。由于远程教育的特殊性, 教学资源的设计工作应由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和具有教育技术专业特长的教师共同完成, 教学资源的内容应符合远程网络学习者的特点。远程教育的教学资源不能简单地利用和照搬传统教育的教材, 而要把提高学习者应用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 使教学资源具有实用性。远程教育应满足时代对人们知识结构的要求, 满足学习者获得先进的专业知识的学习需求。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 淘汰掉落后于社会发展的学习内容, 保留先进的内容, 保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2) 切实提高网上课件质量, 努力增强学生网络注册过程学习的效果, 增强“网络注册过程性考核”的吸引力, 真正使“网络注册过程性考核”既丰富和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 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程通过率。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教学内容既要紧紧围绕考试大纲, 不超纲, 又要突出重点、难点、考点, 以区别于面授教学, 与面授教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二是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要增加师生互动环节, 发挥网络的优势, 活跃课堂气氛, 增强网络学习的吸引力。三是提高网络教学课件的正确性, 力求不出现概念、定义、答案等低级错误。四是采取技术措施屏蔽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网络资源, 保证学生集中精力学习。五是力求将网络过程性学习纳入面授计划, 使网络过程性学习与面授有机结合, 增强教学效果。六是要给任课老师提供学习课件的帐号, 为教师掌握课件内容, 做好辅导提供必要的条件。七是加强任课老师与华夏公司的联系沟通, 及时反映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同时, 动员教师积极与华夏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教学课件, 资源共享,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八是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 提供记录学生每次网上学习的上线时间、下线时间、学了多长时间等信息生成报表, 供指导老师、班主任网上查询, 以便及时监控学生网上学习情况, 增强督学效果。

3. 强化管理, 为“网络注册学习过程性考核”提供优质服务。

(1) 制定“网络注册学习过程性考核”、《学生报名管理办法》、《班主任现场指导学生学习管理办法》、《指导教师网上学习现场指导管理办法》、《教学管理人员值班检查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明确工作职责, 强化管理, 强化网上学习效果。

(2) 切实做好“网络注册学习过程性考核”的前期准备工作。由于自学考试各考期时间间隔较短, 工作任务重, 各部门应通力协作提前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首先, 提前一月公布“网络注册学习过程性考核”的报名时间和考核课程目录, 让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 召开班主任、任课老师会议, 积极做好宣传和培训工作;再次, 及时调研报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制定解决方案;最后, 切实做好“网络注册学习过程性考核”各项考核设施的准备工作, 确保万无一失。

(3) 按照制定的教学管理规程, 加强“网络注册学习过程性考核”现场的管理。一是做好班主任、任课老师、实验人员的服务管理, 充分发挥他们在网络注册学习过程线上学习的指导作用。二是加强任课老师线下指导的跟踪管理, 保证学生过程性考核全过程指导到位, 切实增强学习效果。三是辅导老师应尽量安排原上课老师进行辅导, 便于提高辅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 除了集中安排网上学习以外, 应在课余时间开放部分机房, 供学生自由参加“网络注册学习过程性考核”的网上学习。

(5) 及时公布“网络注册学习过程性考核”过程考核成绩。在网上公布课程考试最终成绩的同时公布考生的卷面考试成绩, 解决部分学生对参加“网络注册学习过程性考核”学习最终成绩的怀疑, 打消学生报名学习的顾虑, 有利于“网络注册学习过程性考核”试点项目的开展。

4. 加强师生的教学交互。

“学习共同体” (learningco-unity) 或译为“学习社区”, 是指学习者及其辅导者 (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同伴等) 共同构成的团体, 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交流, 分享各种学习资源,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在传统学习中, 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个教室中, 可以方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而在远程网络学习环境中, 原有的教师和班级被重新编排, 导致学习者很难有归属感, 这会降低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因此, 通过有意识地设计来建立学习共同体对于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利用学习讨论区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 可以加强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 创造交流讨论的良好学习氛围。同时, 教师通过与学习者的交流, 以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 促进教师由传授者向帮助者、支持者的角色转换。在学习讨论区的建设中, 促进学习者成为“积极参与者”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交互氛围的形成。可采取以下策略。

(1) 激发学习者参与讨论的动机。在学习讨论区建设初期, 教师应向学习者说明进行异步交互的意义和作用, 明确学习讨论区建设的目的, 并制定对“积极参与者”的奖励制度, 如计入学习者的平时成绩, 获得参与管理学习讨论区的权利等。

上一篇:少儿出版下一篇:水泥-石灰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