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作分析自考

2024-08-03

广东工作分析自考(共6篇)

广东工作分析自考 篇1

2011年广东省《工作分析理论与应用》自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一定的时间内,企业中由特定人员所承担的一项或多项职责的集合叫做(B)A、任务

B、岗位

C、责任

D、职责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C)

A、人力资源规划

B、绩效考核

C、工作分析

D、员工招聘

3、设计问卷时,调查问卷中提问次序的安排,应遵循(D)问题放在前面的原则 A、与岗位相关性很强的问题

B、不想回答的问题

C、难以回答的问题

D、易于回答的问题

4、将以工作为中心的要素和以人为中心的要素结合在一起的工作分析方法是(B)

A、海氏计划

B、职业分析清单法

C、任务清单分析系统

D、工作要素清单法

5、对特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研究的时候,往往采用的工作分析方法是(D)A、面谈法

B、问卷法

C、工作导向型分析系统

D、人员导向型分析系统

6、最容易接受工作分析活动的群体是(B)

A、高层管理人员

B、中层管理人员

C、工作分析人员

D、员工

7、当我们把人视作经纪人的时候,往往采用的工作分析方法是(c)

A、面谈法

B、问卷法

C、工作导向型分析系统

D、人员导向型分析系统

8、工作分析的结果常常表现为有关工作流程与行为的(D)A、工作调查

B、工作评价

C、工作任务

D、工作描述

9、将科学管理与人际关系方法结合起来的工作设计方法是(E)

A、双因素理论

B、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C、跨学科理论

D、工作特征理论

10、组织中上级主管人员能够直接的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被称为(C)A、有效配合 B、关系协调

C、有效管理宽度

D、最低岗位数量

11、企业内各种辅助生产或服务性部门适合采用的方法是(D)定编定员 A、按设备

B、按岗位

C、按工作效率

D、按比例

12、针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设计应遵循的理念是(A)

A、以能为本

B、以知为本

C、以价为本

D、以物为本

13、最早采用自我管理团队的公司是(A)

A、沃尔沃汽车公司

B、克莱斯勒公司

C、通用汽车公司

D、电话电报公司

14、在工作评价中,适用于结构稳定、规模较小的企业的方法是(C)A、评分法

B、分类法

C、排列法

D、因素比较法

15、胜任岗位工作要求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称(C)A、工作实例

B、应会

C、应知

D、工作原理

16、下来不属于工作描述的项目是(B)A、工作名称的分析

B、对员工必备条件的分析

C、工作关系的分析

D、工作职责的分析

17、岗位在工作过程中对任职者身体的影响是(C)

A、工作责任

B、工作技能

C、劳动强度

D、工作环境

18、岗位分类的结构一般应呈(C)分布

A、十字形

B、丁字形

C、金字塔形

D、三角形

19、在管理岗位招聘的实践中,(D)方法比较有效 A、认知能力测试

B、身体能力测试

C、业务知识能力测试

D、工作样本测试

20、绩效评估的方式由(c)决定

A、任职者特点

B、绩效评估标准

C、岗位特点

D、绩效评估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工作者完成工作职能通常必须具备的技能包括(ABD)

A、通用技能

B、特定技能

C、概念性技能

D、适应性技能

E、知识技能

22、工作信息的来源主要有(ABCE)

A、书面资料

B、任职者的报告

C、同事的报告 D、任职者主管的报告

E、直接观察

23、工作说明书的格式通常包括(AC)

A、叙述形式

B、正规格式

C、表格形式

D、非正规格式

E、口头形式

24、定编定员的目的是(ABE)A、精简结构

B、提高工作效率

C、增加劳动强度

D、延长劳动时间

E、改进生产组织

25、工作设计的效果评价指标主要包括(ABCE)

A、管理层的意见

B、员工的态度和反映

C、员工的工作绩效

D、社会技术系统理论

E、企业的产品

26、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点主要有(BDE)

A、工作过程容易监控

B、工作具有创造性

C、工作成果容易衡量

D、工作过程难以监控

E、工作成果很难衡量

27、因素比较法的主要优点有(ACE)

A、评定结果比较公正

B、操作简单

C、耗费时间少

D、各影响因素所占比例主观判断少

E、减少了工作量

28、按岗位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划分,一般可将企业岗位分为(ABCD)A、生产物流类

B、工程技术类

C、行政管理类

D、后勤服务类

E、科研开发类

29、在员工选拔的岗位胜任特征分析中,关键胜任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ACDE)A、技术技能

B、作业分析

C、认知能力

D、人际技能

E、工作风格 30、了解受训者情况是通过了解员工在他们的工作任务中(BCE)

A、哪些人需要培训

B、哪些知识、技能已经老化

C、哪些态度不利于工作业绩的实现

D、培训经费是多少

E、哪些方面的改变能促进生产率的提高

三、简答题(30分)

1、工作分析的内容(6分)答:(1)工作职责分析(2)工作流程分析:(3)工作权限分析;(4)工作关系分析(5)工作环境条件分析;(6)任职资格条件分析。

2、选择工作分析系统的要素(6分)(1)工作的结构性;

(2)产业的类型;

(3)工作结果和过程特征;

(4)企业价值观;

(5)研究的对象。

3、设计工作分析问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6分)

(1)要根据工作分析的目的确定需要获得的岗位信息,将要收集的信息转换为问卷中的具体问题;

(2)问题应有针对性,语言应清晰、简洁、易懂,必要时可附加说明;

(3)问卷的具体项目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内容可简可繁;

(4)易于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而难以回答的开放式问题放在后面;

(5)问题的排列要有一定逻辑次序,如按时间先后、按从外部到内部、按从上级到下级 等顺序排列;

(6)采用不同形式提问,有助于引起回答者的兴趣。

4、简述科学编写工作说明书应注意的问题(5分)(1)高层的支持和认可;(2)员工的参与和配合;(3)逐步分层实施;

(4)使用规范用语;(5)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5、培训需求分析的步骤(4分)(1)记录绩效表现中存在的问题;(2)对绩效问题进行调查;(3)制定培训需求分析计划;

(4)选择分析工具;(5)实施分析;(6)整理分析数据;(7)撰写分析报告。

6、工作分析与绩效管理的关系(4分)(1)工作描述是影响绩效的最直接因素;(2)岗位特点决定了绩效评估方式;

(3)工作岗位描述是设定绩效指标的基础。

四、案例分析(10分)(案例内容略)

1、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点(1)自主意识强;

(2)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3)藐视行政权力;

(4)流动性大。

2、如何为知识型员工进行工作设计

基于知识型员工及其工作的特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设计应以激励理论为指导。结

合工作特征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

工作内容本身及个体在工作中的自我价值 的实现程度等因素,对知识型员工能起最大的激励效果,针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设

计应遵循“以能为本“的理念。

”以能为本“就是要以人的能力为中心,把最大限

度地发挥人的能力、实现能力价值的最大化,作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量。

⑴、授权,是指将职责和权力委派给下属。

①实现决策权与知识的匹配

②增强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动力

⑵、重视工作任务特征。对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进行设计,应重视工作目标、绩效反馈、工作自主性等工作任务特征

⑶、围绕工作团队进行工作设计。在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企业中,管理人员应该放弃以个体为组织基本单位的观念,而应把团

队作为组织的基本构成单元,应围绕团队进行工作设计

五、论述题(20分)

1、试述工作分析的概念及其功能(10分)

工作分析是指将企业中所有工作,按其性质(如任务的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所需资格条件等)进行分类比较,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人事管理文件,并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归类,以作为招聘、考核、培训、晋升、确定报酬的基本依据。(1)使人力资源规划更准确;(2)使工作职责更为明确;(3)使工作设计更为合理;(4)使人员招聘更为流畅;(5)使薪酬体系更为公平;(6)使绩效考核更为客观;(7)使员工培训更为有效。

2、试述岗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的区别(10分)(1)研究对象不同;(2)实施性质不同;(3)实施范围不同;(4)实施的难度不同。

广东工作分析自考 篇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在中山市9所小学从事各门学科教学工作的小学男教师。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无效作答,获得有效问卷993份(以问卷回答无遗漏以及没有明显敷衍迹象为标准)。

对问卷进行整理输入后,通过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全部数据。本研究问卷采取五级量表形式,采用五点式计分法,非常满意(非常同意)、比较满意(比较同意)、一般、不太满意(不太同意)、不满意(不同意)分别以1、2、3、4、5记分(否定表述题目反向记分),分值越高表示越满意。为确保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在问卷问题的设计上,部分题目用了否定表述,同时在同一维度中部分相似题目用了肯定和否定两种表达方式,用以检测被试者对同一类问题的回答是否统一。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基本结果

1. 小学男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总体较高

调查以问题 “您对目前从事的工作是否满意?”的回答来了解小学男教师的总体工作满意度水平。统计结果表明,31.8%为“非常满意”,51.3%为“比较满意”, “一般”的占14.8%,1.7%为“不太满意”,0.4%为“不满意”。即有97.9%受调查者对工作的满意度比较高。与之相对,仅有2.1%的工作满意度较低。按五级评分法,小学男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平均得分为4.18。作为问题“您对目前从事的工作是否满意”的辅助和延伸:“您经常在工作中能够找到乐趣”和“教师工作使您感到很充实”这两道题的平均得分为4.20和4.00。

2. 小学男教师工作满意度各维度比较

通过对影响小学男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子结构进行进一步统计分析(见表1、下页图1),可以看出:(1)小学男教师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为最高。小学男教师对人际关系的总体满意度为4.29,其中对同事关系的总体满意度最高为4.46。(2)小学男教师对薪资报酬方面满意度最低。在薪资报酬方面,总体满意度仅为3.52,其中对子题目“工资收入”和“福利与补贴”的数据统计分别为3.26和3.45,表明工资福利对小学男教师的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最大。(3)小学男教师对领导的工作方式的满意度较低。对领导管理的总体满意度为3.95,其中对领导的工作方式的满意度最低,仅为3.64。(4)小学男教师具有较好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的总体满意度为4.14。(5)小学男教师对发展环境的满意度较为一般。在发展环境方面,总体满意度为3.98。

(二)小学男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个别差异分析

关于小学男教师的年龄、职称、学历、从教年限(教龄)、任课科目、从教年级、是否从事过班主任工作等变量因素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是否存在关联,进行了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学男教师工作满意度在年龄、学历、从教年限(教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 不同年龄小学男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在年龄方面,调查结果与一些学者的研究一致[ 2 ],年龄与小学男教师工作满意度存在一种“U”型关系(见图2)。小学男教师在25-34岁年龄段对工作的满意度较高,然后下降,在35-44岁年龄段工作满意度下降至最低,然后又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究其原因:现在大学生毕业后工作比较难找,就业竞争压力很大,而教师行业相对稳定,社会威望也较高,从职业发展来看,处于刚起步的积累阶段,人对自己的要求也相应较低,刚参加工作,对工作的热情很高,新鲜感也很强。因此,在25-34岁年龄段的小学男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比较高。而在34岁以后,在生活上他们开始承担赡养老人和教育孩子的双重重任,常会遇到金钱不够用、生活压力大的烦恼。另外,35-44岁年龄段的小学男教师,是学校的骨干力量,他们的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发展和晋升的竞争又十分激烈,而从职业生涯的发展来看,这一年龄段正值黄金时期,自己以及家人对自己的期望值都很高,希望自己有所作为。生活和工作的双重压力和烦恼,往往导致他们的工作满意水平下降。但是,渡过了这个特殊时期,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各个方面都不断成熟,工作经验、地位和知识等一般也相应提高,同时他们更加适应教师工作,也很难再调换工作。这样,他们开始更多地转向对教学的关注,对工作各方面的满意度也随之增高。

2. 不同教学年限(教龄)小学男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对小学男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教学年限(教龄)比较的研究结果表明(见图3):

(1)从教年限(教龄)与教师的自我认知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教时间长的教师,有着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获得的教学奖励多,学校领导、学生家长、学生对其都有着较高的认同感,同时在发展和晋升方面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均有着很大的优势,所以会使他们的自我认知感很强。此外,这些教师已经桃李满天下,许多学生已经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因此,他们的工作成就感远远高于年轻教师。

(2)从教年限(教龄)与教师的薪资报酬满意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教龄较长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自然好于其他教师,他们是学校的骨干和精英,学校、家长对其期望都较高,导致他们工作压力和社会压力都很大,而他们工资却与刚从学校毕业、教龄不长的年轻教师基本一样。因此,导致从教年限(教龄)越长的教师对工资水平的满意度相对越低,此种现象在公立学校中较私立学校更为严重,其原因是无论从教年限(教龄)的长短,在公立学校其基本工资一致。

3. 不同教育程度小学男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差异分析

分析显示(见表2),小学男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随着学历的增高呈下降趋势,在薪资报酬、发展环境和自我认知三个维度的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领导管理和人际关系的满意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学历越高的教师自我期望值越高,他们需要更多的发展和晋升机会,但按部就班的学校晋升机制不能满足他们晋升和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其对发展空间的满意度不高。学历越高的教师知识和技能越高,他们对自我工作效绩的要求更高。但学历高的教师大部分是年轻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他们的工作并不能实现最佳状态,因此,对自我认知的满意度低。

三、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 薪资报酬是影响小学男教师工作满意度的根本因素。

2. 领导管理是影响小学男教师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3. 发展环境是影响小学男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第三要素。

4. 人际关系是影响小学男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第四要素。

(二)建议

工作满意度作为一种态度和情感体验,它的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它是动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地变化而变化。提高小学男教师工作满意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 提高薪资待遇,保证小学男教师的生活质量。

2. 转变社会偏见,提升小学男教师的社会地位。

3. 促进个体发展,提高小学男教师的成就感。此点包括:

(1)创造小学男教师自主发展空间。

(2)搭建小学男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3)充分发挥小学男教师的发展潜能。

4. 激发职业认同感,打造优秀男教师队伍。

总之,小学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个能够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全部能量、智慧的事业。目前,男教师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还需不断提高,需要学校管理者不断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其职业认同感,打造优秀的小学男教师队伍。首先,学校可以大胆放权,搭建平台,明确在班组管理中,要有一个男教师担任核心管理组成员,让男教师承担起一定的职责,发挥他们的能力和在学校管理中应起的作用。让男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潜力被最大化的挖掘出来。使其呈现出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在精神层面上更加和谐、团结,在工作效率上更加高效、创新,同时也享受到工作所带来的快乐。其次,学校可以每学期定期举行男教师会议。围绕男教师如何为人师表,如何勇挑重担,如何做一个有责任、有爱心的人展开讨论,让男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鹏飞. 谁让男孩少了“阳刚之气”.齐鲁晚报[N],2012-3-10.

[2]朱继荣,杨继平. 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24(1).63-64.

广东自考社会保障学历年大题 篇3

36.生育保险

是指女职工因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中断正常收入来源时,从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37.社会福利

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它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举办各种福利事业和采取各种福利措施,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不断改善生活状况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38.社会优抚

是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国家以法定的形式,通过政府行为,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及其家属实行的具有褒扬和优待抚恤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

39.住房保障制度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对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家庭进行扶持和救助的一种住房政策措施的总和。是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设置的社会保障性住房供给方式

40.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指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

四、简答题

41.简述社会保险的特征

(1)保障性(2)法定性(3)互济性(4)福利性(5)普遍性

42.简述失业保险基金的享受条件

(1)失业者必须在法定劳动年龄之内(2)失业者必须是非志愿性的失业

(3)失业者必须已参加失业保险 4)失业者必须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

43.简述补充医疗保险的特点及与医疗社会保险的关系

(1)参保方可以选择补充医疗保险的具体形式(2)相对自愿性(3)福利性与非福利性并存(4)保障性

44..简述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象

(1)“三无”对象,即无固定收入、无劳动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

(2)家庭中虽有在职人员,但因赡养、抚养系数高,或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收入降低,生活困难的居民

(3)失业保险期满不能就业而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居民

(4)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其他居民

五、论述题

45..试述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具体实施中体现出的特点

(1)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方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

(2)养老保障的目标是广度而不是力度

(3)在某些情况下职工有可能发生损失

46.试述建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总体思路

农村医疗保障由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两方面构成(1)建立外部性很强的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体系,着重解决预防保障问题,特别是计划免疫问题

(2)建立针对特困阶层的医疗救济制度。至于特困的标准,在各个不同时期和不同地点有不同的定义。它可以由当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定出标准

(3)根据各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在富裕地区考虑建立农村医疗保健制度,尤其做好大病统筹工作

社会保险的基本形式有:

(1)老年社会保险。(1分)

(2)疾病和生育社会保险。(1分)

(3)失业社会保险。(1分)

(4)工伤社会保险。(包括残障社会保险)(1分)

(5)死亡社全保险。(1分)

47.社会保障管理,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制定和实施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社会政策的过程。(2分)

它包括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的内容: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过程;(1分)对社会保障资金实行事业化管理的过程(1分)以及对社会保障基金实行一系列具体服务的过程。(1分)

(如果只答要点,没有简单的阐述,只给3分)

48.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原则有:

(1)安全性原则。(2分)

(2)可流动性原则。

(3)兼顾社会效益的原则。

(如果只答要点,没有简单的阐述,只给3分)

49.我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具体包括如下四类:

一是“三无”对象,既无固定收入、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扶养人的居民;(2分)

二是家庭中有在职人员,因赡养、抚养系数高或所在单位经济效益差,收入降低而生活困难的居民;(1分)

三是失业保险期满仍不能就业的而符合社会救济条件的居民;(1分)

四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生活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其他居民。(1分)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50.世界范围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趋势是:

(1)社会保障机制多重化。(1分)

(2)从事后补救发展为事先预防。(2分)

(3)从随意的施舍改为有计划的扶持。(1分)

(4)从对少数人的服务发展为对全体社会成员服务。(2分)

(5)从少数人参与向全体居民参与发展。(2分)

(6)从非专业工作方法向专业工作方法发展。(2分)

(如果只答要点,没有具体的阐述,只给6—7分。)

51.老年社会保险应遵循的原则有:

第一,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在不同的国家,实施这一原则的具体形式不同。(1分)大体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1)享受老年保险的权利与劳动义务对等的原则。(1分)

(2)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和投保期限(投保额)对等的原则。(1分)

(3)享受老年社会保险的权利只与国籍或居住年限有关。(1分)

第二,保障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1分)

在物价上涨的形势下,养老金标准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调整:

(1)养老金随物价上涨而自动提高。(1分)

(2)养老金随物价上涨而作不定期调整。(1分)

第三,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1分)

这是因为:

(1)公平原则的实施。(1分)

(2)老年人已尽了劳动义务,在业期间为社会作过贡献。(1分)

36、住房保障制度

答:是指政府和单位在住房领域实施社会保障职能,(1分)对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家庭进行扶持和

救助的一种住房政策的总和。(1分)是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设置的社会保障住房

供给方式。(1分)

37、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答:法律赋予每一个公民在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1分)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

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要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2分)

38、生育保险

答:是指女职工怀孕和分娩所造成的暂时丧失劳动能力,(2分)中断正常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

社会保险制度。

39、工伤保险

答: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1分)为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或职业病伤害的劳

动者以及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等物质帮助的制度。(2分)

40、补充医疗保险

答;从社会保险的原理出发,可以说补充医疗是一种自愿性的辅助医疗保险。(1分)它产生的需

求基础为用人单位和个人因其经济收入的增加,为了抵御高额医疗费用风险而自愿投资的行为。(2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1、简述社会保障基金的类型。

答:(1)DB型现收现付制;(1分)(2)DC型完全积累制

(3)各种不同形式的混合模式,如半积累制和名义帐户制。(2分)

42、简述养老保险的基本原则。

答:(1)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2分)

(2)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1分)

(3)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2分)

43、简述当前世界各国失业保险基金筹措方式的几种方要类型和代表性国家。

答:(1)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共同负担。如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均属此筹集方法,但具体三方负担比例又不相同,视各国的保险政策而已。(2)由企业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这一筹资办法被法国、希腊等国家所采用。(1分)(3)由政府和企业双方共同负担。意大利、美国(除三个州外)、冰岛等国规定,失业保险费个人不须交纳。(1分)(4)由企业一方全部负担。采用这种方式的国家,均采取征收保险税的方法,全部由雇主负担。印度尼西亚、阿根廷等国家实行的是这种方式。(1分)(5)由政府全部负担。澳大利亚、新西兰、匈牙利等国家规定,失业保险费由政府全部负担,企业和个人无须缴费。(1分)

44、简述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必要性。

答:(1)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而战略的实质和关键是实现农村的全面小康。(1分)

(2)可以缓解WTO对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冲击和挑战。(1分)

(3)有利于贯彻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人口增长。(1分)

(4)能够缓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矛盾,为社会提供安全保护。(1分)

(5)有利于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1分)

45、试述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答:(1)存在的问题。

一是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减少,个人支付医疗费用的比例不断上升。二是药价虚高。三是我国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四是由于制度的某些规定存在某些规定存在漏洞。五是医疗保险市场不公平现象严重。六是医疗资源结构设计不科学。(3分)

(2)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市场失灵。在医疗保险领域,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1)逆向选择。(2)道德损害。二是目的和手段的矛盾。三是利益的驱动。四是市场主体单一,缺乏平等的竞争。五是农村卫生财政体制的束缚。(3分)

(3)改革方向。一是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机能,纠正市场失灵。二是加快推进医疗机构改革,促进私营医疗机构发展。三是推行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所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由政府付费,让老百姓免费享受。四是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五是尽快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46、试述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答:(1)我国是一个工伤事故发生频繁、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国家。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政府和企业每年都花费较大的资金投入到发展工伤保险事业,然而由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社会习惯的差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伤保险无论覆盖范围、费率机制、补偿水平、资金筹资、管理制度、职业康复、工伤预防等方面均存在不少的差距和问题。(5分)

(2)完善工伤保险制度的对策。

广东工作分析自考 篇4

毕业学校: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考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能在企事业单位的涉外经济岗位从事相关工作,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考课程设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大学语文、综合英语

(一)、综合英语

(二)、英语国家概况、英语语法、英语阅读

(一)、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听力、加考科目:法学概论、宪法学。

说明:本专业仅接受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科(或以上)毕业生报考本专业须加考:法学概论、宪法学。两门课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考就业方向: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现代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外语听说读写,熟悉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经营管理模式,精通国际贸易相关法规惯例,富有现代市场意识和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同时又能吃苦耐劳、爱岗敬业,能独立完成各类企业的进出口各项环节的运作,并能承担企业的财务核算及日常管理工作.熟悉有关国际惯例和国际公约,能从事国际营销、外贸管理与对外交流工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考报读说明:具有高中、中专文化程度或同等水平的有志社会青年(报读本科需大专毕业或大专在读生)不受性别、年龄、户口、民族等限制均可报读。(免入学考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自考收费标准:

业余:学费4200/年;全日制:6500-9800/年。详细情况请咨询本学院招生老师。

报名电话:020-89104360*** 梁老师

020-84450972*** 赖老师

咨询QQ:107681642

广东工作分析自考 篇5

班级管理学课程(课程代码:10488)考试大纲

目录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班级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二章 小学生与他们的班级生活世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三章 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四章 小学班级组织建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五章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六章 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七章 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八章 作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第九章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课程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四、考核要求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Ⅰ课程性质与特点

班级管理学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管理专业(本科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它研究班级管理过程中成员个体及群体的行为特点及其规律性,以促进班级管理科学化。它不仅涉及课堂教学领域中的组织管理问题,也涉及课外学生活动的管理问题。班级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班级与班主任含义、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班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小学班级、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网络与小学生的班级活动、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班级管理的过程与目标、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小学班级组织建设、小学班级日常管理、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班级教育力量管理、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小学班级管理研究等。班级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应用指导作用的理论学科,是一门集教育学、管理学、管理心理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二、课程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使考生学会了解小学班级管理的规律,能够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考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同时,提高考生的班级管理理论素养,形成现代班级管理观念,为学习其它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班级管理的系统理论知识;提高考生对班级管理理论的理解力;培养学生对班级管理问题的观察、判断和解决能力。考生通过学习应该能够在识记和理解了班级管理的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班级管理问题的做出基本的判断和正确的理解,并能够使用班级管理中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班级管理对象的全面发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班级管理学是教育学、管理心理学、管理学概论等三门课程的后继课程,这三门课程为班级管理问题的界定、诊断、解决提供理论支持。班级管理学是学校管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两门课程的平行课程,班级管理理论是学校管理理论、教育管理理论的组成部分。班级组织在实践中十分重要,对班级管理的认识需要独立地展开,因此,班级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研究中成为独立的部门理论。

教育管理学重在研究国家和政府及其所属各级各类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性;学校管理学主要研究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的现象及其规律。从研究内容的层次上看,与班级管理学相近的是学校管理学,但二者在研究内容上仍是有区别的。学校管理学主要研究学校内部管理活动诸因素与整个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中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而班级管理学主要研究班级管理活动及其规律性。尽管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中也包括学校管理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学校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有效进行的条件,但就目前现在有的学校管理学著作来看,研究内容的层次主要还限于学校的层次上,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的研究显得比较粗糙,而这正是班级管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当然,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还包括对班级的管理者教师(如班主任)的管理问题,如班级管理者应具有的各项素质、班主任工作的评价等,而在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中,并没有把班主任作专门对象加以研究。因此,班级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的,与其他相近的学科存在着明显分界,这也是班级管理学之所以存在的前提性条件。

选用教材为李学农主编的《班级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II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小学班主任与小学班级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与班主任的概念及其由来,理解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专门性。

2、了解管理的概念,理解班级管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班级管理过程,熟悉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

3、区分经验的班级管理与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的不同之处,熟悉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熟悉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

4、了解学习班级管理课程的方法。

本章重点: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级管理过程、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

本章难点: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班级管理过程、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与班主任

(一)班级

1、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

2、班级是一种教育组织

(二)班主任

1、学校班级的出现产生了对班级管理者的需要

2、班主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角色

(三)小学班级与小学班主任

1、小学班级

2、小学班主任

3、小学班主任是一种专门性的工作

第二节

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

(一)“管理”简说

(二)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的两种理解

2、班主任的班级管理

3、班级管理过程

(三)小学班级管理

1、小学班级管理的领导特点

2、小学班级管理的教育管理特点

3、小学班级管理的实施过程管理的特点

第三节

成功的班级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

(一)经验的班级管理与理论指导的班级管理

1、经验的班级管理

2、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

(二)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

1、班主任理论与班级管理理论

2、班级管理理论与管理学

3、班级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学

4、班级管理理论与小学班级管理理论

5、班级管理理论与实践

(三)班级管理理论的课题

1、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

2、班级管理的对象

3、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4、班级组织建设

5、班级日常管理

6、班级活动管理

7、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8、班级管理者自我管理

9、班级管理研究

第四节

怎样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一)把班级管理作为一项事业

(二)关注学校班级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三)注意相关学科理论的学习

(四)在写作中学习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与班主任

1、班级的概念及其由来

2、班主任的概念及其由来

3、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专门性

(二)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

1、管理的概念

2、班级管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班级管理过程的内容

3、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

(三)成功的班级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

1、经验的班级管理与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的不同之处

2、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

3、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

(四)怎样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1、学习班级管理课程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与班主任

1、班级的概念及其由来(识记)

2、班主任的概念及其由来(识记)

3、小学班级的组织特点、小学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专门性(领会)

(二)班级管理与小学班级管理

1、管理的概念(识记)

2、班级管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及班级管理过程的内容(领会)

3、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识记)

(三)成功的班级管理需要理论的指导

1、经验的班级管理与理论指导下的班级管理的不同之处(领会)

2、班级管理理论的性质(识记)

3、班级管理理论课题的主要内容(识记)

(四)怎样学习班级管理课程

1、学习班级管理课程的方法(领会)

第二章

小学生与他们的班级生活世界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理解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

2、理解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小学班级组织的特征。

3、了解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少先队组织的特征,理解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

4、理解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了解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熟悉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5、了解网络: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的作用,理解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的各项内容。

6、了解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的内容,熟悉现代社会对儿童权的利立法中的各国际公约、宣言和宪章及其主要内容,熟悉儿童权利的内容。

本章重点: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和特征、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现代社会对儿童权的利立法、熟悉儿童权利的内容

本章难点: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和特征、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一)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二)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1、班级生活促进儿童自我意识发展,从而促进小学生个性发展

2、班级生活促进小学生兴趣发展,从而促进个性发展

3、班级生活促进小学生交往的发展,从而促进个性发展

第二节

小学基层组织的小学班级

(一)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

1、小学班级是一种正式组织

2、小学班级的组织生活特性与小学生的发展特性是统一的

3、小学班级组织是有个性的组织

(二)小学班级组织的特征

1、小学班级是小学生非自愿选择的组织

2、小学班级是以共同的学习任务建立的组织

3、小学班级有正式组织的管理体系

4、小学班级组织由成人领导

5、小学班级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

第三节

进行先进思想熏陶的少先队

(一)少先队组织的性质

(二)少先队组织的特征

1、革命性

2、群众性

3、自治性

4、实践性

(三)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

第四节

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一)班级与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2、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二)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1、玩乐型

2、学习型

3、功利型

4、违规型

5、人际吸引型

(三)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第五节

网络与小学生的班级生活

(一)网络: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

(二)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

1、网络是小学班级管理中需要加以利用和控制的对象

2、加强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班级管理效能的提高 第六节

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

(一)现代社会对儿童权利的认识

1、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

2、现代社会对儿童权利的立法

(二)儿童权利的内容

1、生存权

2、发展权

3、受保护权

4、参与权

(三)班级管理中儿童权利的保护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1、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2、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

(二)小学基层组织的小学班级

1、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与特征

(三)进行先进思想熏陶的少先队

1、少先队组织的性质与特征

2、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

(四)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

2、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

3、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

(五)网络与小学生的班级生活

1、网络: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

2、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

(六)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

1、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

2、儿童权利的内容

3、班级管理中儿童权利的保护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1、班级与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关系(识记)

2、班级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系(领会)

(二)小学基层组织的小学班级

1、小学班级组织的性质与特征(领会)

(三)进行先进思想熏陶的少先队

1、少先队组织的性质与特征(识记)

2、少先队组织与班级组织的关系(领会)

(四)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

1、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关系(领会)

2、小学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类型(识记)

3、非正式群体对小学生成长的影响(简单运用)

(五)网络与小学生的班级生活

1、网络:小学生生活的第三重世界(领会)

2、网络:小学班级管理与建设的重要资源(简单运用)

(六)班级管理与儿童的权利

1、近代教育思想家对儿童的“发现”(识记)

2、儿童权利的内容(领会)

3、班级管理中儿童权利的保护(综合运用)

第三章

班级管理目标与基本任务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目标的概念、特性和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理解班级管理设计的含义、基本要求及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熟悉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及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熟悉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地位及作用,熟悉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2、理解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和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

3、熟悉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的种类及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目标的概念、特性和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班级管理设计的基本要求、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本章难点:班级管理设计的基本要求、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管理过程与目标

(一)目标与班级管理

1、目标

2、班级管理目标

(二)班级管理设计与目标

1、班级管理设计

2、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

(三)班级管理实施与目标

1、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

2、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

(四)班级管理评价与目标

1、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

2、班级管理评价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3、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第二节

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一)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

1、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管理思想依据

2、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实际情况依据

(二)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针对性原则

3、层次性原则

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班级组织建设

(二)班级日常管理

(三)班级活动管理

(四)班级教育力量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管理过程与目标

1、目标的概念、特性和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

2、班级管理设计的含义、基本要求及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

3、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及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

4、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地位及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

(二)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1、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

2、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

(三)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1、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的种类及主要内容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管理过程与目标

1、目标的概念、特性和班级管理目标的概念、内涵及其与学校管理目标的关系(识记)

2、班级管理设计的含义、基本要求及班级管理目标在班级管理设计中的作用(简单运用)

3、班级管理实施的含义及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实施的作用(运用)

4、班级管理评价的含义、地位及作用、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管理评价的作用(综合运用)

(二)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1、班级管理目标制定的依据(领会)

2、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领会)

(三)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

1、班级管理的基本任务的种类及主要内容(领会)

第四章

小学班级组织建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理解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理解少先队组织机构的构成、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

2、熟悉新生班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的过程,熟悉建立班级组织目标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了解形成组织常规必须做好的工作。

3、熟悉准备工作的内容、改进班级组织机构的方法,熟悉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班级组织规范的依据。

4、理解班集体的形成发展的阶段、班集体的特征,熟悉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

本章重点: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新生班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的过程、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

本章难点: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组织建设概述

(一)班级组织建设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

(二)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

(三)班级组织架构的建设

1、组织目标

2、班级组织机构

3、少先队组织机构

4、班级组织规范

(四)班级组织建设过程

1、从班级到组织

2、从初建的组织到稳定的组织

3、从一般的组织到集体

第二节 新建班级的组织建设

(一)建立班级组织机构

1、新生班级准备工作

2、建立班级组织机构

(二)确立班级组织目标

1、帮助学生建立目标意识

2、建立班级组织目标需要一个过程

3、建立班级组织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三)形成组织常规

1、新生入学教育

2、在平时班级生活中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规范教育

第三节 既有班级组织的建设

(一)准备工作

1、深入了解班级情况

2、准备好“就职”演说,在学生中建立起好的第一印象

3、做好对班级生活的新设计

(二)改进班级组织机构

(三)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

(四)改进班级组织规范

第四节 班集体建设

(一)班集体是班级组织发展的高级阶段

1、班集体的形成发展

2、班集体的特征

(二)班集体建设的原则

(三)班集体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1、班集体建设的基本途径

2、班集体建设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组织建设概述

1、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

2、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

3、少先队组织机构的构成

4、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

(二)新建班级的组织建设

1、新生班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的过程

2、建立班级组织目标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3、形成组织常规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既有班级组织的建设

1、准备工作的内容、改进班级组织机构的方法

2、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班级组织规范的依据

(四)班集体建设

1、班集体的形成发展的阶段、班集体的特征

2、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组织建设概述

1、班级组织建设的内容(识记)

2、组织目标的概念、功能及班级(正式)组织机构的主要形式(领会)

3、少先队组织机构的构成(识记)

4、班级组织规范的内容及班级组织建设过程的阶段(简单运用)

(二)新建班级的组织建设

1、新生班级准备工作的内容和建立班级组织机构的过程(综合运用)

2、建立班级组织目标的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领会)

3、形成组织常规必须做好的工作(简单运用)

(三)既有班级组织的建设

1、准备工作的内容、改进班级组织机构的方法(简单运用)

2、确立班级组织新目标应注意的问题及改进班级组织规范的依据(领会)

(四)班集体建设

1、班集体的形成发展的阶段、班集体的特征(领会)

2、班集体建设的原则、基本途径和方法(综合运用)

第五章 小学班级日常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熟悉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各项内容

2、了解小学班级环境管理,熟悉班级规范环境管理各项内容,熟悉班级物质环境管理各项内容。

3、了解小学班级教育性管理的内容与形式,掌握生活指导与个别教育的各种方式

4、了解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熟悉奖惩的类型及方法,理解学生操行评定的意义及原则。

本章重点:班级日常管理意义及内容、班级环境管理的内容及方法、教育性管理的内容及方法、学生评价的类型

本章难点:班级日常管理意义及内容、班级环境管理的内容及方法、教育性管理的内容及方法、学生评价的类型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级组织建设在日常管理中实现

(一)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

(二)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

1、日常管理内容的分析

2、环境管理

3、教育性管理

4、学生评价

第二节

小学班级环境管理

(一)班级规范环境管理

1、教学秩序管理

2、作息制度考勤

3、课堂秩序管理

4、自习管理

5、考试管理

6、偶发事件处理

(二)班级物质环境管理

1、教室环境布置

2、教室座位的编排

第三节

小学班级的教育性管理

(一)生活指导

1、品德指导

2、学习指导

3、安全与法规指导

4、健康指导

(二)个别教育

1、班级成员的个别差异与个别教育

2、个别教育的准备

3、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方式

4、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统一

第四节 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

(一)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奖惩

1、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类型

2、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作用

3、奖励与惩罚实施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班级日常管理中的操行评定

1、学生操行评定的意义

2、操行评定的依据

3、小学生操行评定的内容及评定原则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级组织建设在日常管理中实现

1、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的联系

2、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

(二)小学班级环境管理

1、班级规范环境管理的内容

2、班级物质环境管理的内容

(三)小学班级的教育性管理

1、教育性管理的概念、内容与形式

2、生活指导的概念与内容

3、个别教育的概念、方式及注意的问题

(四)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

1、学生评价的方式

2、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类型与作用

3、班级日常管理中操行评定的意义、内容及评定原则

四、考核要求

(一)班级组织建设在日常管理中实现

1、班级管理与日常管理的联系(领会)

2、小学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识记)

(二)小学班级环境管理

1、班级规范环境管理的内容(识记)

2、班级物质环境管理的内容(识记)

(三)小学班级的教育性管理

1、教育性管理的概念、内容与形式(识记)

2、生活指导的概念与内容(识记)

3、个别教育的概念、方式及注意的问题(简单运用)

(四)班级日常管理中的学生评价

1、学生评价的方式(识记)

2、班级日常管理中奖惩的类型与作用(识记)

3、班级日常管理中操行评定的意义、内容及评定原则(领会)

第六章 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学班级活动概念,了解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概念及内容,熟悉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

2、了解班级活动的类型

3、掌握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4、了解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方式

本章重点: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班级活动的类型、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方式

本章难点: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班级活动的类型、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方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活动管理

(一)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1、小学班级活动

2、小学班级活动管理

(二)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

1、目的性

2、系统性

3、计划性

4、阶段性

第二节

班级活动的类型

(一)晨会活动

1、晨会活动的特点

2、晨会活动的组织

(二)班会活动

1、班会活动的类型

2、班会活动的管理

3、少先队中队活动

第三节

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一)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

1、主题活动的内容

2、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内容的基本原则

(二)班级主题活动常用形式

1、班级主题活动的形式

2、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形式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

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

(一)活动设计

1、活动策划

2、撰写方案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工作的组织

2、准备工作的内容

(三)开展活动

1、指导

2、保障

(四)总结工作

1、总结的意义

2、总结的原则

3、总结的形式

三、考核知识点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活动管理

1、小学班级活动的概念

2、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两个层面理解

3、班级活动管理内容

4、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5、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1、晨会活动的特点与组织形式

2、班级例会的概念与特点

3、主题班会的概念与特点

4、班会活动管理的内容

5、少先队中队活动的特点

6、少先队中队活动的类型

(三)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主题活动的内容

2、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内容的基本原则

3、班级主题活动的形式

4、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形式的基本原则

(四)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

1、班级主题活动的四个阶段

2、活动设计的概念,活动策划的内容、活动方案的类型与要素

3、准备工作的组织,准备工作的内容

4、开展活动的要求

5、总结工作的意义,总结工作的原则,总结工作的形式

四、考核要求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活动管理

1、小学班级活动的概念(识记)

2、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两个层面理解(领会)

3、班级活动管理内容(识记)

4、小学班级活动管理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领会)

5、小学班级活动管理的特点(领会)

(二)班级活动的类型

1、晨会活动的特点与组织形式(领会)

2、班级例会的概念与特点(识记)

3、主题班会的概念与特点(识记)

4、班会活动管理的内容(识记)

5、少先队中队活动的特点(识记)

6、少先队中队活动的类型(识记)

(三)班级主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主题活动的内容(识记)

2、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内容的基本原则(领会)

3、班级主题活动的形式(简单运用)

4、选择班级主题活动形式的基本原则(领会)

(四)班级主题活动的组织

1、班级主题活动的四个阶段(识记)

2、活动设计的概念,活动策划的内容、活动方案的类型与要素(识记)

3、准备工作的组织,准备工作的内容(综合运用)

4、开展活动的要求(领会)

5、总结工作的意义,总结工作的原则,总结工作的形式(综合运用)

第七章 班级教育力量的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理解课堂、家庭、班级生活在班级组织与学生生活中的地位

2、理解任课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的角色,了解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主要任务,掌握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

3、了解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了解家长教育,掌握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掌握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本章重点: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本章难点: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工作的主要任务、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一)影响班级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种班级教育力量

1、任课教师

2、家长

3、学生

(二)课堂是班级组织的重要存在方式

(三)家庭是影响班级组织生活的要素

(四)班级生活是学生共同的生活

第二节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调

(一)任课教师作为班级管理者

1、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课堂管理的过程

2、任课教师是班级组织管理团体的成员

(二)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任务

1、了解任课教师课堂管理情况

2、对任课教师的课堂管理提供指导

3、对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提供支持

(三)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

1、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协调会

2、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个别合作进行课堂管理

第三节 班主任与家长的协调

(一)让家长成为班级管理的助手

1、成功的班级管理必须向家庭延伸

2、班级管理需要家长的协助

3、家长应当成为重要的教育力量

(二)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

1、家长教育

2、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

(三)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1、参与家长学校工作

2、家长会

3、家访

4、家长来访

三、考核知识点

(一)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1、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2、课堂、家庭、班级生活的特点与作用

(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调

1、任课教师的班级管理者角色

2、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任务

3、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

(三)班主任与家长的协调

1、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

2、家长教育

3、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

4、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

1、小学班级中的各种教育力量(识记)

2、课堂、家庭、班级生活的特点与作用(领会)

(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调

1、任课教师的班级管理者角色(领会)

2、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的任务(识记)

3、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进行课堂管理的方式(综合运用)

(三)班主任与家长的协调

1、家长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领会)

2、家长教育(领会)

3、班主任开展家长教育的内容(识记)

4、班主任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和方法(综合运用)

第八章 做一个优秀的班级管理者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主任自我管理的意义,理解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

2、了解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掌握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

3、理解班主任的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理解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

4、掌握班主任塑造自己良好形象的方法

本章重点: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班主任认识角色、学习角色、塑造角色、创新角色的方法与策略;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班主任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的要求;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的塑造

本章难点: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班主任认识角色、学习角色、塑造角色、创新角色的方法与策略;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班主任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的要求;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的塑造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及内容

(一)班主任自我管理意义

(二)班主任自我管理的内容

1、认识角色

2、学习角色

3、塑造角色

4、创新角色

第二节 小学班主任的自我修养

(一)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1、班主任作为一个专业化的教师

2、班主任作为一个专业化的管理者

(二)班主任自我修养的方法

1、反思

2、学习

3、创新性实践

第三节

班主任自我形象塑造

(一)班主任的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

(二)班主任的自我形象与威信

1、班级管理者的影响与班主任的威信

2、班主任的威信来自于良好的形象

(三)确立思想的自我、塑造理想的自我

1、确立理想的自我

2、塑造理想的自我

三、考核知识点

(一)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及内容

1、班主任自我管理意义

2、班主任自我管理内容

3、角色知觉的概念

4、小学班主任的社会角色

5、小学班主任角色学习途径

(二)小学班主任的自我修养

1、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

2、教师专业化的特点与要求

3、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一般素质要求

4、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特殊素质要求

5、班主任自我修养方法

(三)班主任自我形象塑造

1、修养与形象的内涵

2、班主任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的关系

3、班主任威信的获得途径

4、班主任塑造自身良好形象的途径

四、考核要求

(一)班主任的自我管理及内容

1、班主任自我管理意义(领会)

2、班主任自我管理内容(识记)

3、角色知觉的概念(识记)

4、小学班主任的社会角色(领会)

5、小学班主任角色学习途径(简单运用)

(二)小学班主任的自我修养

1、小学班主任的素质要求(领会)

2、教师专业化的特点与要求(领会)

3、班主任作为管理者的一般素质要求(领会)

4、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特殊素质要求(领会)

5、班主任自我修养方法(简单运用)

(三)班主任自我形象塑造

1、修养与形象的内涵(识记)

2、班主任修养与自我形象塑造的关系(领会)

3、班主任威信的获得途径(简单运用)

4、班主任塑造自身良好形象的途径(简单运用)

第九章 小学班级管理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班级管理与研究的联系,了解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联系与区别。

2、掌握研究型班级管理的目的与特征,了解班级管理者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要求

3、理解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正确认识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了解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

4、掌握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掌握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章重点: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章难点: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联系与区别;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小学班级管理与研究

(一)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

(三)开展研究型班级管理

(四)班级管理者研究与专业发展

第二节 班级管理者的研究

(一)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

(二)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

(三)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 班级管理者的行动研究

(一)什么是行动研究

(二)班级管理者行动研究的实施

1、教育研究领域对行动研究实施的一般看法

2、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小学班级管理与研究

1、研究与管理的特质

2、班级研究与管理的联系

3、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联系

4、研究型管理的目的与特征

5、班级管理者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要求

(二)班级管理者的研究

1、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

2、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

3、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

(三)班级管理者的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

2、教育研究领域对行动研究实施的一般看法

3、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

四、考核要求

(一)小学班级管理与研究

1、研究与管理的特质(领会)

2、班级研究与管理的联系(领会)

3、班级管理中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联系(领会)

4、研究型管理的目的与特征(领会)

5、班级管理者研究与专业发展的要求(领会)

(二)班级管理者的研究

1、小学班级管理者研究的定位(领会)

2、班级管理者研究课题的选择(领会)

3、班级管理者研究方法的选择(领会)

(三)班级管理者的行动研究

1、行动研究的概念与特征(识记)

2、教育研究领域对行动研究实施的一般看法(领会)

3、班级管理者开展行动研究的一般方法(综合运用)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考试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者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特作如下说明:

一、《班级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班级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教育管理专业(本科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班级管理学》考试大纲明确了班级管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度和广度,规定了班级管理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班级管理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班级管理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班级管理的教材、掌握班级管理的课程内容、知识范围的依据,也是进行班级管理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班级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班级管理学》自学考试大纲是考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自学和参加考核的依据。《班级管理学》教材是学习掌握班级管理知识的基本内容和范围。教材的内容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应在保持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可以是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其难度与深度与考试大纲的规定并不需要保持一致,而是可以适当加深和扩展。也就是说,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内容和深度,教材中一定要具备,而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难度,在考试大纲中可以不作要求,而作为考生自学时的自选内容。对于考试大纲中推荐使用的教材,其中内容与考试大纲不一致的内容或难度,考生在学习时应以考试大纲中的规定为准。

三、《班级管理学》自学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指定使用教材:《班级管理》 李学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指导

考生应根据本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地学习本课程指定使用的《班级管理》(李学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它既是自学应考考生的主要学习材料,也是命题的根据。在同时使用其他教材的时候,应以推荐教材为主,以其他教材为辅,加深对推荐教材重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班级管理学》的概念很多,考生应密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真理解、真正领会各个概念、理论等的含义,切忌观点含糊不清、概念掌握不准、也不应死记硬背、囫囵吞枣。班级管理学中有不少要求能够运用的知识点,考生应注意在学习的时候理论联系实际,加强自己对班级管理的理论和知识的实际分析、贯通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社会助学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钻研制定的教材,明确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领会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原则,引导考生防止自学中的偏向,切忌误导考生死记硬背、押题、猜题的不良学风。

六、关于考核内容和目标的说明

(一)关于考核知识点。考核知识点是由有关知识构成的子系统。班级管理学和其他学科一样,有自己的专门概念,概念与概念之间相互联系,由这些众多不同层次的知识子系统构成了班级管理的知识结构,这也是本课程的考核重点。

(二)关于考核知识点的层次。本大纲考试知识点是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应得到的能力要求。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 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运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关于考试命题的要求

(一)本门课程采用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考试大纲是命题的根据,试卷的命题范围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也不能自行降低或提高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覆盖率到各章,适当突出重点章,体现本课程的重点。

(三)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分数比例为:识记20%,领会20%,简单应用30%,综合应用20%。

(四)合理安排试题的难度。试题难度分容易、中等、较难和难四个等级,其比例一般应为20%、30%、30%和20%。

应当注意试题的难度和能力层次是不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存在不同的难度,切勿混淆。

(五)本课程考试的主要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各题型的具体形式可参照本大纲的附录。

附录:

考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A.自由管理 B.民主管理 c.常规管理 D.平行管理

二、多项选择题

班级管理目标设定的原则是:()

A、发展性原则

B、针对性原则

C、层次性原则

D、规律性原则

E、特定性原则

三、判断改错题(指出划线部分的表述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层次性原则是指制定班级目标应有子目标。

四、简答题

怎样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自理作用?

五、论述题

广东工作分析自考 篇6

关键词:政治思想工作 自考学员 学习和考核 思想成长档案 班级论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225-01

政治思想工作是保证高等院校的教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保持一致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高校的办学形式日益开放和多元化,社会上泛滥的各种思潮对在校学生和参加自考的青年的思想冲击很大,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受到了拜金主义和西方自由化的侵蚀,对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出各种疑问,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急迫而重大的任务。尤其是加强对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青年,他们走出学校参加工作,接触了形形色色的社会角色,耳闻了各种理论,加上青年人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但成熟度不够,很容易被许多表面现象所迷惑,对国家、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错误的认识,因此,对参加自学考试这个人群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更为必要。[1]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高屋建瓴地分析新中国建立和曲折的发展历史,分析中国现状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以及青年人应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这些参加自学考试的青年解决思想上的疑惑、认识的混乱,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坚持走有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法宝。

1 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和考核

开设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而有力的途径。在自学考试科目中有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学员都没有将这些课程放到专业课的高度,带有很大的敷衍性和应考性。学校要从自身改变做起,针对自考学员的工作性质和不同课程的特点,选择能指导自学学员工作、提升其思想认识的课程,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让这些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内容成为学员自身工作需求的一部分,增加他们学习的内驱力。要求授课教师要重视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对参加学习的学员严格要求,不但要求学员参加够学校要求的听课时数,认真听课、做笔记,还要布置研究性和联系实际的作业,促使、带动学员端正态度、认真学习,将思想政治课程放在指导人生方向、工作方向的高度去学习,发挥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的重要教育作用。同时,用严格的考核方式配合课程开设,考题更加注重和工作的联系,更加注重关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的探讨,促使自学考试教育从理论化转为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实处。

2 建立学员思想成长档案,记录学员每个阶段的思想动向

参加自学考试的学员散居在各地,除了定期的課程学习、培训,学校对其管理一般处于失控状态,这极大影响了学校对学员思想动态的了解,不利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全面展开。学校可以为每位进修学员建立思想成长档案,对他们进行长期有限的监控。[2]在他们进修之初,让每位学员对自己的思想成长做一个规划,制定出总目标和各学期的分目标。学员定时记录自己的思想成长状况,每周选择社会热点或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记录、点评,做到有事、有议、有心得,结合具体事件谈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认识。每月有总结,结合成长经历、课程学习、工作实际谈谈自己一个月来的思想进步、成长。每学期有汇报,每学期末,学员将自己的思想成长档案交到班主任处汇总。班主任和思想政治教师共同关心这些进修学员的政治思想成长,发现不足和需要提高之初,及时给予反馈指导,解决自考学员们认识上的偏差、思想上的障碍,帮助学员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回报社会的朴素、平凡而又伟大的人生信念。同时,要推选出其中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将其成长档案进行复印,发放给班级的每位学员,树立思想政治进步的榜样,以榜样的力量和先进的思想理念来激励大家共同进步。

3 和参加自学考试的学员的单位保持联系,定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

学员进修院校和工作单位都是进修学员的管理单位,共同对其思想政治教育承担责任,院校要主动和学员的工作单位联系。班主任或思想政治教师要定期到学员所在单位走访,通过走访领导和学员谈话等形式,了解学员的思想动态。如发现学员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偏差,要及时给予疏导和纠正,防止学员的政治思想背离社会主义思想建设体系,影响学员的成长和发展。当然,在联系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优秀学员在思想政治学习有特色的先进个例,也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推广,以个人创造性的学习和实践,带动进修学员整个班级思想政治学习的进步,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开创思想政治学习的新局面。

4 建立班级论坛,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常态化

现先进的网络技术,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也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助于新的学习形式的建立,也有助于激发人们参与的热情和兴趣。要善于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实现进修学员思想政治学习网络化、交互化和常态化。班主任或思想政治教师建立班级论坛,经常提出有代表性或争议性的政治观点,鼓励班级进修学员积极参与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积极争论。在辩论中,各种观点相互交锋,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学员会自觉学习各种先进的思想政治理论书籍,丰富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认识。这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会潜移默化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

总之,自学考试进修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进修学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认识的高度,影响着学员们的人生方向、工作热情和社会责任感。高等院校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通过各种手段积极加强进修学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拓展思想教育的渠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实效。

参考文献

[1]马淑芬.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及其措施[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3):60-61.

[2]郭春娥,谭冬霞,鲍新龙.建立“大学生成长历程档案”工作经验浅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7:50-52.

上一篇:心中的厦门的小学六年级作文下一篇: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