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旅游经济贸易学校

2024-05-27

海南旅游经济贸易学校(精选6篇)

海南旅游经济贸易学校 篇1

我们国家的农业生态旅游业, 是由农业生产活动而展开的旅游资源的发展创建的。正因如此, 我们要让当地的民众都加入到旅游行业的发展中来, 让本地的人均收入能够随旅游业的发展而提高, 更进一步发展当地经济。一方面把旅游资源挖掘出来提供给游客, 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土特产的销售量, 整合农业生态旅游一条龙服务, 将生态效益变为当地民众收入的提高。

一、农业生态旅游的意义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意义是以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为基础来提高经济收入的。在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创建的旅游项目中, 农业生态旅游是放在首位发展的, 农业生态旅游是以当地生态作为主体, 同时发展旅游业和农业, 两者同时进步。农业生态旅游是最近新生的发展方式, 是把生态环境当作主体, 在农业生态发展时, 和其它旅游项目一起发展, 将农业和旅游业综合起来, 它的特点就是让旅行者旅游时可以欣赏秀丽的风景, 也能看见当地的田园风貌, 不但能够尝到特色的农家小菜, 还能够亲自看到当地的农业活动, 而且能够亲自参与体会, 亲身尝试生态环境带来的生活方式, 这种特色旅游业, 即能大幅度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也可以增加民众收入, 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特点

1.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我们国家的特色农家游虽然在最近很受人们青睐, 可是由于地理位置不方便, “三农”问题很大程度的影响着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第一是农村的发展比较缓慢, 农业经济主要是由传统农业来发展的, 经济很难跟上, 基础差。这是影响农家游的一大原因。

2.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资金不足

农家游主要是以湖光山色和农业生产相加为特点, 建设风景区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都需要花费许多的时间和金钱, 所以这些旅游资源, 必须要建设许多基础设施, 这样才能让观光者更好的游玩、体验。由于许多农民的收入很难支持这些基础投资, 所以这些更加深层次的开发虽然很想做到却无法实现, 所以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有很大困难。

3. 农业生态旅游地域特点性强

我国历史悠久, 地域广阔, 风土人情也很丰富, 各个地区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独一无二的, 大好河山风光秀丽, 每个地区的特色也完全不一样。这体现了我们国家的特色农家游的未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更体现了我们国家农家游的内容十分丰富。

三、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建设模式单调

特色农家游是以农业生产方式、当地居民的生活习俗、特色历史、农业生产劳动等为主体, 如果建设的构想都一样, 这样就让农家游的模式显得单调, 没有一点创意, 每个地方都没有完全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没有充分的利用当地的特点来规划建设, 无法吸引各地旅游者的注意, 这就使得一些农家游无法保持应有的热度。

2. 本土民众加入少

在许多发展特色农家游的地区, 当地农民没有加入到旅游业的想法, 因为生长的环境和自身受教育水平的限制, 本地农民很少加入, 外地人口加入的较多, 让许多来此的旅游者认为这是过度商业化, 这不但没有让当地农民受益, 生态农家游也没带领经济快速发展, 反而使生态环境越来越差, 引起本地农民的意见。

3. 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还有许多的发展农家游地区, 是开发商直接购买或者租赁获得的, 所以损失了许多耕地面积, 还有的地区, 政府为了让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 过度的开发建设, 这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并且因为当地没有认真规划, 不符合当地环境发展, 使当地的生态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 建设的农家游景区没有体现本地的特色, 景区建设的投入太大, 不仅使当地民众失去了土地, 还无法获得补偿, 于是导致当地民众对发展特色农家游不再有信心, 更加不愿意加入。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优化策略

1. 改善农业生态旅游

政府可以颁布生态旅游业有关的法律法规, 并且大力宣传, 这样来推动农业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 加快发展当地的经济建设。

2.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相关部门定制旅游产业的法规, 来保护生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这时全国的监督部门, 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来促使特色生态旅游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 开发新型农业生态旅游产品

不断创新生态旅游业的玩法, 让特色农家游保持活力, 不断的发展下去, 那就要不断增加吸引力, 并且能够让当地的民风名俗、生产方式、生活特点这些方面具有特色, 让这成为当地景区招牌, 吸引全国的旅游者。

五、结语

现在我们国家的农业生态旅游产业, 通过不断发展, 模式不再单调, 所以每个地区应该从当地的特色出发, 不断创新, 创新更多旅游模式, 以让旅游者亲近大自然, 体验不一样的人生的想法, 进行大力建设, 让景区更加充满吸引力, 以此来让本地旅游业更吸引人,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摘要:由于我们国家的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全国的管理部门现在要马上有规划的开发与建设农业生态旅游区, 不能随便的发展, 防止过分的开发破坏了环境。如今的农业生态旅游的迅速建设, 可以使地区经济也跟随着一起进步, 合理的开发建设, 全力创建拥有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

关键词:农业生态旅游,经济,自然,特点

参考文献

[1]郑薇.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16:10077-10078.

[2]赵艺桦.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 2015, 20:27+117.

[3]韩林平.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 2013, 02:29-31.

海南旅游经济贸易学校 篇2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长期以来,我校始终把学校的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育人理念。不断强化学校的安全管理,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安全工作扎实,有效地避免了各种事故的发生,现将我校安全工作的主要做法作以下汇报: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工作责任制度。

1、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2、不断完善工作责任制,制定各类安全预案,落实责任是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的有效保证。我校一直把安全工作的每项定岗定责,按程序管理:

一是把责任层层分解到人,明确分管领导、中层管理人员、食堂从业人员、宿舍管理员、门卫的职责。

二是加强档案管理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三是制度上墙,并定期召开安全管理人员和责任人培训会,强化责任人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观念。

3、注重制度建设,学校不断完善《海南商务旅游学校安全管理制度》、《突发性安全事故处置应急方案》、《校园治安应急预案》、《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管理全员责任制及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办法》、《食品采购制度》、《食品储存管理制度》、《学校食堂管理制度》、《学生宿舍和个人卫生管理要求》、《学生集体活动管理制度》等。

二、强化食宿安全责任意识,注重过程管理。

食宿安全是学校安全的重要内容,过程管理的目的是达到制度落实,落到实处的制度才是最有效的制度。我校在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食堂管理员是第一责任人。主要做法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学校要求食堂所有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二是严把原料采购关,坚决杜绝来路不明的制品及假冒伪劣食品进人校园,监督落实购物索证登记制度,并及时做好台账存档。三是坚持一日三餐饭菜留样制度,管理员坚持每餐进操作间对储存食品、加工、销售的环节的监督管理。四是严格依据《食品卫生法》及时食堂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做到生熟食品分工储存,加工食品要蒸熟煮透,销售食品做到不交叉污染,每餐剩菜剩饭要及时处理。五是加强食堂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消毒工作,要求做到每餐前后及时打扫环境卫生,每天做好餐具清洁消毒工作,随时做好灭蝇、无蚊工作。六是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的个人卫生管理,学校对食堂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工作服、指甲、头发等环节都做了详细的的规范要求。七是学校对食堂操作区实行封闭管理,非工作人员和食堂操作人员不得入内,切断了外界传染源的传播途径。八是学生宿舍楼、教学楼、实验楼、餐厅有灭火器,有宿舍专职管理员,每天对宿舍卫生进行检查通报,有特异体质学生登记册、住宿生登记册、宿舍日常查铺登记册,每天晚上班主任亲自到宿舍检查人数,然后到值周领导处签字。九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冬季防交通安全、防火灾、防触电、防煤气中毒、防盗等进行教育。

三、学校安全及校园治安

1、把好门卫安全第一关。学校加强门卫管理工作,严格实行来访登记制度,与各部门联系的外来人员,必须要电话告知,外来人员方可人校,学生在校没有班主任签名的假条一律不得离校,若有特殊情况,必须由家长来校接学生回家。

2、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规范,有专人管理,使用有登记签领,学校制定了防楼梯拥挤踩踏措施。教学楼楼梯道畅通,每天安排有4名值日教师和一名值日领导,节假日、寒暑假都安排领导和教师值班。

3、不定期开展管制刀具检查收缴工作,学校学生打架斗殴事件很少发生。

四、校舍安全及校园周边环境。

1、学校无危险校舍,校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规范。

2、学校安全领导小组经常进行全面性安全检查,各处室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不定期进行彻底排查,摸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潜在的矛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位教职工发现安全方面的隐患问题要随时上报。学校周边环境符合有关规定,无网吧,无游戏厅,周边社会生产活动队学校无安全隐患。

五、安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针对目前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偏差,我校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定时定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成立心理咨询健康室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从而把因心理障碍发生的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提高,从源头上消除因心理部健康所产生的安全隐患。

六、年度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

2014年安全稳定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安全检查发现的事故隐患整改落实到位。

学校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我们将继续把学校安全工作抓紧抓好抓实,让学生舒心,家长放心、社会安心的学校。

海南商务旅游学校

海南旅游经济贸易学校 篇3

[关键词]旅游资源;景区开发;藏区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6-0027-02

藏区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具备了旅游探险的绝佳条件。

一、 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

青藏高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许多罕见的自然奇观,成了千山之巅、万水之源。雪山连绵不断、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草原宽广无垠,空气纯净、阳光灿烂、天空蔚蓝、大地宽广,茂密的原始森林、广阔的无人区域、巨大的深山峡谷、神奇的垂直植物带……这些都是旅游探险者无与伦比的天堂。

当然,就其自然景观而论,世界上美景数不胜数,美国尼加拉大瀑布、韩国济州岛、越南下龙湾都很美。但是青藏高原的自然景观,除了给你美的享受以外,让你能体验一次对生命极限的挑战,能考验你的意志与体能,当你战胜它的时候,你的心灵会得到一次极大的满足。这是青藏高原旅游给旅行者带来的普遍收获,是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更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资本。

二、 博大精深的民俗文化

青藏高原地处中原文明、南亚文明、波斯文明的交汇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外来文化在藏民族文化中沉淀,成为藏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只要深入考察藏族文化,无论是宗教、艺术、哲学,还是民间文化,都能发现古代文明、古国文化的印迹。它们经过藏民族长期吸收、创新,成为藏文化的特质,也是构成藏族文化鲜明个性的内在因素,呈现出藏文化的独特性、典型性、普遍性。

(一)宗教文化

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信仰藏传佛教,除了藏传佛教以外,还有早期的土著宗教苯教。这两种宗教在青藏高原上形成、弘扬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至今仍然延续不断。高原本土宗教苯教中极富特色的仪规,也就是外在形式部分与外来宗教,即印度佛教深邃的东方哲理与严谨的理论体系内在思想相结合,产生的藏传佛教,成为人类智慧宝库中的瑰宝。一大批藏族智者穷尽毕生精力,为研究、弘扬佛法留下了极其丰富的典籍,其中《甘珠尔》、《丹珠尔》是代表作。除了精妙的哲学思想和完整的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的理论体系外,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佛教艺术。运用形象的艺术手段来诠释佛教抽象、深奥的哲理思想,这就是佛教艺术存在的价值与藏民族聪敏智慧聚焦表现的地方。它极大地繁荣、丰富了藏民族的文学、音乐、舞蹈、建筑、服饰、缝裁艺术,深度挖掘了藏民族的艺术灵感,极大地张扬了藏民族的审美个性,充分地表达了藏民族的心灵追求。

以文本形式表现的是大到佛经《甘珠尔》、《丹珠尔》,传记、寺志、文学名著,小到格言、诗歌,其数量、质量都可以进入世界民族文化殿堂;以绘画形式表现的是寺院壁画、巨幅唐卡、卷轴唐卡、装饰绘画;以音乐、舞蹈形式表现的是寺院神舞、诵经音乐、吹奏音乐、民间喇嘛玛尼说唱艺术、民间“股如”音调;以雕塑形式表现的是用不同材质金属、泥巴、木料制作的佛像,寺院楼顶、墙体金属浮雕装饰;以建筑形式表现的是寺院、佛塔;以缝裁艺术表现的是巨大的唐卡、寺院诵经大堂、会客大堂天花板和梁柱上的布质缝裁装饰。关于这些艺术,是我们的祖先留下了的文化艺术精品。宗教文化里除了物质文化以外,还有精神文化。从外在的转经、磕长头到内在的对生老病死的认识,由此产生出来的独特的处事行为都是令外来旅游者感到兴奋的地方。

(二)世俗文化

世俗文化是对应宗教文化提出的,实际上是我们所说的民间文化。青藏高原的民间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既有鲜明的藏民族文化的共性,又有很强的地域个性,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民间文化画卷。

民间歌舞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铿锵有力、节奏鲜明的阿里、卫藏歌舞及悠扬柔美、节奏舒缓的康区弦子,调动了许多音乐舞蹈艺术的表现手段,既有民族地域特色,又有很强的审美感染力。音乐舞蹈在民间文化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戏剧说唱艺术也是民间文化中的一大亮点。格萨尔说唱艺术、藏戏表演艺术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民间工艺艺术是植根于民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民间工艺包揽了藏民族生活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生活中的艺术。藏民族的饮食、居住、服饰、交通,无处没有民间工艺的参与。

民间文学是口头传承的一种文学形式,可以分作故事、歌谣、谚语三大类。20世纪80年代末,西藏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民间文学抢救、搜集、整理工作。据统计,藏族民间文学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讲,都在民间文学中名列前茅。总之,藏民族是酷爱艺术的民族,藏民族在情感表达、心灵感受、客观认识,甚至传授知识都善于运用艺术手段来达到目的。

20世纪初,西方探险家、传教士、人类学家进入西藏探险、研究,拍了很多照片,也发表了不少文章。他们进入西藏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寻找理想的乐园,寻找香格里拉的行为牵动西方人的心。其中法国探险家亚历山大·大卫·妮尔、美国探险家洛克、英国小说家詹姆斯·希尔顿,在藏区旅行的见闻写成书发表以后震撼了西方,青藏高原的神秘面纱从此渐渐揭开,直到今天外界对青藏高原仍有一种神秘、敬畏的感觉。

三、藏区旅游开发

旅游产业早期是少数人游山玩水、逍遥世外,或者是逃避现实、遁入自然的一种个人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与市场经济接轨,成为一种产业,从规模、条件、运营等方面都趋于成熟。作为一种产业,旅游应该成为理性思想指导下的自觉行为。把它作为一个学科进行深入研究,让它发展的各个要素得到充分认识,成为一种理论系统完备指导下的经济行为,这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鉴于西藏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笔者提出以下三点看法,以供参考。

(一)旅游安全是旅游发展的生命线

顾名思义,旅游安全是指旅客的生命安全,这是发展旅游的首要条件。一个没有安全保障的旅游环境,哪怕是人间仙境也没人敢去。所以,安全是第一位的条件。其次为饮食安全、卫生安全、应急不可预见灾祸的能力等等,都是与旅游发展有直接关系的因素。所以,可称之为旅游发展的生命线。

(二)旅游硬件是旅游发展的基础

通常所说的旅游硬件是指与旅客的食、宿、行、观等活动相关的物质条件。一个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水平,也体现在旅游设施的好坏上。这些年来,西部发展战略的实施,使西藏经济取得了长远发展。青藏高原旅游事业的硬件设施建设虽然与内地沿海省市仍有差距,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它不是制约发展旅游业的首要因素。

(三)旅游软件是旅游发展的关键

海南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篇4

1引言

旅游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理念在旅游产业中的体现,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旅游企业的管理运营、旅游市场的培育开拓,是一种建立在旅游资源与环境持续利用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海南旅游业的高速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严重影响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旅游产品生态设计、旅游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绿色旅游消费等融为一体的旅游循环经济,运用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从而解决旅游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短缺的尖锐矛盾,是个越来越重要和迫切的问题。

2海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海南旅游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国内外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是传统的旅游模式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海南目前没有旅游循环经济的系统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与国际上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成熟的滨海度假岛屿相比并不具有优越性。

2.1多数市县都有初步的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和行动

海南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提出了生态立省,并制定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目前海南很多市县的发展规划和旅游规划都提出了要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海口市作为海南省的省会,城市公交系统率先使用节能电动汽车和气电混合动力车,并着力打造低碳生态小城镇。三亚市也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循环型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儋州市指出要逐步建设成低碳生态宜居城市。琼海市提出,以博鳌为试点,打造低碳生产生活示范区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等。

2.2循环经济技术在旅游业中得以快速应用

在海南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循环经济技术得以快速发展,并在旅游行业中广泛应用。主要包括生态环保方面、新能源及节能方面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新技术。其中生态环保方面有污水处理、环保厕所、垃圾处理等;新能源及节能方面有高效节能混光路灯等;资源保护方面如通过应用高科技手段监控监测热带雨林生态环境,监控景观环境等。

3海南旅游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资金投入总量相对偏低

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相关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些投入单靠旅游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靠政府的雄厚资金支持。海南省国民经济收入在全国省市中一直排名靠后,经济总体实力一般,财政支出也相对困难,这些现实情况制约了政府对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资金投入总量相对偏低,使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心有余而力不足。

3.2破坏生态资源的野蛮旅游开发行为屡见不鲜

由于政府监控不力和开发商利益驱使,海南旅游开发中经常出现糟蹋和破坏环境的野蛮开发行为。如毁掉大面积的森林来建设高尔夫球场,填平湿地来建旅游设施,毁掉海防林发展滨海度假项目,大量挖河沙来建造楼宅发展旅游地产,这些过度开发行为使生态被破坏得满目疮痍。

3.3旅游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明显

近些年来,由于不合理开发,海南的旅游生态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如宾馆饭店排放的废水废气等污染了水体和土壤,地表水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全省的河道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岸浅海海域受到污染的区域不断扩大,各种有毒污染物排入海洋,海洋生态环境与生物物种资源受到威胁,海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减少,贝类、海草、海藻等骤减或消失。潜水等旅游项目的大面积开发,使珊瑚礁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乱砍乱伐和全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的大兴土木,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和气温升高。滥杀滥捕野生动物,导致生物多样性大大减少,等等。

4海南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困难的原因

4.1缺乏对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带来价值的战略认知

从理论上来说,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在长远上不仅能够带给实施企业更加丰厚的利润回报,使其增值并获得竞争优势,还可以在价值创造中减少资源与环境财产的损耗,获得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企业,政府和社会公众都应该大力支持的。但是,地方政府的政绩是用GDP来衡量的,政府领导为了在任期间的政绩表现,往往容易忽视长远发展,而出现急功近利的过度开发旅游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行为。而旅游企业多数追逐短期经济利益,不具备发展循环经济带来长期丰厚回报的这种前瞻性眼光。各相关主体急于求成,对循环经济及其实践价值的认识,仅局限于生态价值和环境保护,而对其巨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缺乏认知。

4.2缺乏保障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尽管海南目前也制定了一些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海南省旅游条例》、《海南经济特区森林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规定》、《三亚市水上旅游管理暂行办法》等等。但是,现有的旅游相关政策主要仍是服务于传统粗放型旅游经济发展模式的。而海南旅游产业要想提档升级,急需符合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循环经济制度法规。海南至今仍没有针对循环旅游经济发展的总的行政法规,只在《海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条文中提及生态旅游,没有对海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规划等做出有针对性的规定,使海南旅游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出了问题无法可循。

4.3缺乏保障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市场奖惩机制

旅游相关企业都是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而资源和环境属于社会公共产品,当建立旅游循环经济体系与其短期利益相违背时,他们在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实践上就很难自觉主动,容易打擦边球,出现相关工作推行不到位的现象。因此,政府很有必要对旅游相关企业实施相关的市场奖惩措施,来保障旅游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目前,海南缺乏不同主体排放标准要求的政策法令,以及激励和约束他们排放行为的市场奖惩机制。

5海南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策

5.1探索和创新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旅游产业涉及旅行社、景区、宾馆、酒店、饮食、娱乐、交通、通信、会展、金融、房产、环保等与人们生活相关的众多行业,是一个高度复合型产业,因此,以旅游循环经济模式建设国际旅游岛是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旅游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循环系统设计包括旅游企业的循环模式、旅游产业链的中观循环和社会大循环。

5.1.1旅游企业的循环模式

旅游相关企业如酒店、饭店、景区、旅游交通企业以及旅行社等,都应该建立自身的旅游循环经济体系,应该在企业的规划、建立、资源利用和回收等方面建立各自的旅游循环经济运行模式。

5.1.2旅游产业链的中观循环

海南旅游产业的中观循环,要避免旅游设施的重复建设和旅游资源的浪费,通过旅游企业间的合作,联盟和资源综合利用,根据社会化分工,增强企业关联度,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旅游生态产业网络,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产业链。

5.1.3社会大循环

海南应探索循环经济实践模式,积极创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旅游示范区,生态社区等,最终将海南岛建设成循环型社会。

5.2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提供动力因素

5.2.1强制执行的法律法规推动

目前我国与旅游循环经济方面相关的法律规范较少,要促进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海南地方政府、旅游相关主管部门以及环保部门应联合起来,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利用中央赋予的特区立法权优势,学习借鉴现有环保方面的相关法律,如《环境影响评价法》、《节能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制定一些针对促进海南省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地方法规和条例,使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各环节均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由当地政府强制要求各相关主体执行,使旅游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有法制化、规范化的管理。

5.2.2奖惩分明的经济措施带来利益驱动

要想让旅游相关企业积极发展旅游循环经济,走循环发展模式,海南地方政府需要创造各种环境条件,让旅游相关企业看到发展循环经济所带来的短期经济利益和长期发展机遇。这些条件中,奖惩分明的经济政策和措施效果最佳,如税收,收费,投资,融资,财政补贴等政策。减免积极开展旅游循环经济的相关企业的营业税、所得税和产品消费税等税收;对污染严重的相关企业征收大气污染税、水污染税和垃圾污染税等排污税;对开展旅游循环经济企业和机构给予优惠利率的贷款,而对于高污染、破坏型的企业控制其贷款数量;对于典型的旅游循环经济企业和旅游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重点项目进行财政补贴。

5.3居民和游客的生态教育与宣传

5.3.1游客教育

政府和景区管理部门等,应对游客开展旅游教育活动。如制作环境宣传教育的公益广告和各种标识牌,投放到各景区和交通要道,来规范和引导游客行为;在春节前后旅游旺季时,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月,鼓励游客自带垃圾袋,节约资源,保护景区生态环境,减少垃圾废弃物四处乱扔的不良习惯等;鼓励旅游者用无动力车或步行等低碳的出游方式;鼓励游客选择入住节能环保型酒店并积极配合酒店的循环经济活动等。

5.3.2居民生活习惯培养

对于当地居民,政府应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网络等大众传播方式,对全民开展绿色教育,培养当地居民的循环经济意识,使居民在生活工作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循环经济活动中来。另外,还应该让环境保护知识和绿色消费理念进青少年学生的讲堂,进社区居民的宣传报栏等,对积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居民给予奖励,宣传先进,曝光落后,崇尚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推动节能、节水、节粮,倡导绿色消费模式,积极营造良好的循环经济发展社会氛围。

6总结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海南所有旅游资源中最宝贵和得天独厚的,但却有易损特征,极易受外界破坏而降低自身质量,从而降低旅游者体验。因此,在海南旅游开发中,尤其要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在酒店、景区、旅游交通等方面的规划和建设中,率先使用循环技术和管理,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李庆雷,明庆忠,马继刚.旅游循环经济视野下餐饮业的运营与管理[J].生态经济,2007,(10).

[2]王佩良.论湖南旅游循环经济发展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1,(04).

[3]朱孔山.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构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04).

福州旅游学校军训小结 篇5

尊敬的刘校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为期一周的军训工作落下帷幕,现在我谨代表7******部队的全体官兵对旅游学校军训圆满结束表示热烈祝贺,代表全体教官向全体师生对我们训练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

从刚才同学们飒爽的军姿,嘹亮的呼号和有力的步伐中看到了同学们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在这一段时间里,同学们晒黑了,黝黑的皮肤里透露出健康和坚强;同学们变瘦了,挺拔的军姿显现出精干和坚韧;同学们流汗了,如雨的汗水铸就了刚强和坚毅;同学们微笑了,自信的微笑中充满了独立与坚定。

军训即将结束,感人的一幕幕还不时地浮现在我们眼前:有的同学身体病了,仍以“轻伤不下火线”的意志毅然投入到训练中;有的同学腿受伤了,仍以“掉皮掉肉不掉队”的精神卷起裤脚继续训练;有的同学站得头晕了,仍以”我不能倒下,我不能退出”的信念坚持到训练最后„„让我们全体参训官兵时时参训在感动之中。感动之余,也请你们对我们官兵在训练中所做不到之处理解、包涵。

看到同学们的这些进步和成熟,目睹学校严谨的校风和军风,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和高兴。希望同学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军训过程中练就的坚强、坚韧、坚毅、坚定、独立和团结的精神保持和发扬好,把它们应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成功、成名。

最后祝同学们在校三年或五年的学习时间生活愉快、学业有成,祝辛勤的老师们工作事事顺利,祝旅游学校的事业蒸蒸日上,祝我们两个单位的共建情谊源远流长!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旅游经济亟须升级转型 篇6

去年国庆节长假期间西岳华山曾发生游客大量滞留骚乱事件,时隔一年又在四川九寨沟重演。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再次成了“黄金粥”,不少旅游景区人山人海,故宫、颐和园、长城人满为患,游人如织的西湖小桥让人望之产生“断桥”之忧,还有云南香格里拉的强制消费半途甩客,以及传言中的“烧高(价)香”、骗人藏药。

与《旅游法》生效同日开始的今年国庆黄金周里,各种问题大爆发,旅游成了“遭罪游”,弄得游客怨声载道。这充分说明,伴随着《旅游法》的施行,我国旅游行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势在必行。

观念上的转变自然要先行。无论旅行社还是导游,先前靠蒙骗“一锤子买卖”、强迫购物及回扣之类现象比较严重,如今的《旅游法》明令禁止诸如此类的行为,这就意味着,过去只作为一般纠纷扯皮不了了之的一些事情,已经上升到违法处罚的层面,游客也拥有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因此旅游经营者不可掉以轻心。

就旅游景区而言,尤其需要转变观念。说得不好听一些,过去多年来不少旅游景点都是“见钱眼开”,特别“热情好客”,他们以为“来的都是客(钱)”,多多益善,因此只嫌游客少,不愁游客多,而对景区承载游客数量是否饱和不甚在意,觉得只要能挤进来,就说明没有超载。像这次九寨沟大量游客滞留,景区还一个劲儿声称并未超载,就属于以往的惯性做法使然。其实,衡量景区游客数量是否超载,不光是能不能进去那么多人,还包括交通、餐饮、住宿等接待各个环节,能否保证基本的服务让游客满意,否则到处人头攒动,满眼看到的都是游客,却不能好好欣赏美景,那还叫什么旅游?

因此,景区接待游客的“最大承载量”,不能由景区方面自己说了算,《旅游法》表述里说是由“景区主管部门核定”,至于具体怎么“核定”不得而知,若从操作上看,则有必要防止实质上由景区自报、主管部门“毫无疑问”地认可这种“一家亲”暗箱操作现象,而应该引进游客、专家方面的意见,而一旦酿成诸如华山、九寨沟这样的事件,则不论先前“核定”的理论上的数据如何,都应该视为超载并追究有关人员的相应责任。

从一门心思吸引游客不厌其多,转向量力而行主动控制游客流量,重视提供令人满意的优质服务,这理应成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标志。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磁器活。”有多大本事、多少能耐就办多少事,不能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多嚼不烂,消化不了,成了夹生饭。地理上的局限,物理设施和物质条件上的限制,服务人员素质与措施方案的落实,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面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游客越来越多的旅游大国,一不小心就容易酿成景区群体性事件。

经由必要的民主程序“核定”出景区游客最大承载量,并加强社会监督,确保不逾越这个红线。另外,以票价打折调节旅游淡季,把游客“分摊”到365天尽量多的日子里,避免集中到像“黄金周”这样短短几天里,都是值得研究的实际问题。《旅游法》提到以“门票预约等方式”调控景区游客数量,在这方面大有可为,比如可否像铁路总公司那样,由国家旅游局专门开办一家专门的旅游预售票网站,并开发全国旅游门票手机客户端,全国4A级甚至3A级以上景区的门票都可以在上面预售,或者对国家旅游局官网进行实用化改造,增添预售票功能,地方旅游局网站、各景区网站都在固定位置设置链接入口,这样也方便对景区游客实行流量控制。

倘若实现了网上预售全国各大景区旅游门票,那么假以时日,游客自然也会养成就像乘飞机、坐火车一样,先通过手机、电脑上网订票的习惯。由此对景区游客流量进行有效调控,既可以避免过量超载现象,又省得人家不远千里坐飞机、火车而来,到跟前却因为人多“疏导、分流”而不让人进景区游览,等于让人白跑一趟,浪费了人家钱财和时间。如此理想境界,何乐而不为呢?

上一篇:分配决策下一篇:高速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