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县域旅游发展研究(通用11篇)
海南县域旅游发展研究 篇1
摘要:本文对海南旅游市场中政府财政资金注入的方式进行梳理, 指出财政资金投入机制不明确是制约资金进入的主要原因。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注入、设立旅游发展融资平台等方式, 能有效解决资金缺乏问题, 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海南,县域旅游,综述
原标题:公共财政支持下的海南县域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收录日期:2013年8月19日
自2010年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 旅游市场得到快速发展, 旅游人数不断增加, 旅游服务质量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 海南旅游市场的不均衡发展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传统意义上的东部旅游市县依旧占据着核心地位, 而西部和中部市县的旅游市场开发没有明显起色, 究其原因, 在于长期以来县域旅游市场开发的不均衡, 及县域旅游发展定位、发展模式的不明确等。本文试图从公共财政支持的角度, 探讨县域旅游发展模式问题, 为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思路。
一、海南各市县县域旅游发展综述
目前, 海南省各市县政府为了推动本地旅游经济发展, 纷纷加大政府干预力度, 加快旅游产业布局, 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应当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 完善旅游环境。
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基础, 也是扩展旅游市场的关键。根据市县政府网站公布的消息, 市县政府更倾心于投资环境建设, 纷纷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确保旅游景点路通、水通和电通。2010年以来, 海口市政府为了支持“乡村游”项目, 对项目自然村的基础设施进行规划, 投资建设道路, 改善电力设施, 对水资源进行治理, 完善旅游投资环境。定安县政府为了加强南丽湖旅游景区建设, 投入大量资金, 治理南丽湖周边水系, 纯洁湖水质量, 改善旅游环境。琼海市政府投资大量资金, 用于“白石岭”周边道路建设, 确保周边官塘温泉旅游区、红色娘子军景区道路畅通无阻。三亚政府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关注度一直居全省之首, 在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也最多, 构建完整的沿海旅游景区道路, 确保景区道路畅通, 加快旅游扶持力度。
2、加大旅游企业扶持力度, 加快旅游产业升级。
旅游产业是一个市场化较高的产业, 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世界各国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表明, 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旅游市场开发及市场运作, 能快速提高旅游市场质量, 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目前, 海南省各市县政府政策性支持重点, 在于实施招商引资, 通过提供优惠措施, 加大引资力度, 创造良好投资环境, 提高服务质量。三亚市政府出台各项优惠措施, 吸引希尔顿、万豪等国际知名旅游企业参与三亚酒店建设, 提供高质量的酒店服务, 提高服务水平。琼海市政府充分利用博鳌亚洲论坛的机会, 鼓励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参与旅游景区开发, 丰富旅游产品线, 实现旅游服务产品的多元化。海口市政府公布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邀请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加盟, 共同打造“四宜”旅游发展文化。而希尔顿、海航等酒店企业的加盟, 为海口创建了新的旅游发展环境。万宁市政府联合体育总局, 邀请冲浪企业加盟, 以政府投资推动, 开发沙滩冲浪旅游项目, 提高旅游知名度。
3、加大旅游项目规划力度, 合理布局, 提高旅游长期竞争力。
旅游基础理论研究表明, 旅游发展规划是旅游发展的核心, 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海南省各市县在旅游发展规划方面, 均投入大量资金, 做好长期性发展规划, 谋求长期性发展空间。海口市政府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 对今后10年旅游发展方向提出具体要求。三亚市政府邀请专业咨询机构, 对三亚“十二五”期间旅游发展重点及发展方向进行规划, 确保旅游产业升级换代成功。文昌、陵水等其他市县政府, 依据地区特色, 突出地区旅游资源的特殊性, 实施差异化旅游发展策略, 确保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
二、海南县域旅游发展中财政投资不明确的原因
在海南县域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 财政资金均有介入, 并一定程度上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然而, 由于财政资金注入方向不明确, 其直接作用并不明显。
1、财政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 内容较为单一。
当前, 作为推动海南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行政主体, 市县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主要有修建旅游景区道路、扩大旅游接待能力的车站、机场建设等。由于道路、车站和机场等具有公共产品性质, 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政府以财政资金注入等方式, 能有效解决公共产品供给问题, 也符合财政资金投入原则。然而, 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投资层面较多, 市县政府资金大量用于基础设施投资, 其投资方向过于单一, 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不利于实现县域旅游经济长期性发展。
2、财政资金注入机制不明确。
目前, 关于市县财政资金注入的研究, 尚未形成规范的体系, 市县政府尚未形成明确的投资途径和投资方式。海南省许多市县政府对财政资金的投入, 主要依靠政府的关注重点安排。由于市县政府管理职能较宽, 涉及民生支出领域较多, 用于旅游发展上的资金投入较少。在市县旅游市场投入方面, 由于没有完善的投入机制, 市县政府的资金投入, 主要表现在推介旅游品牌宣传上。如海口、三亚、五指山市政府每年均在全国一些重点省份举行旅游推介会, 向当地群众介绍海南市县旅游资源, 开拓潜在旅游市场。市县政府这种各自为政的旅游投资方式, 对旅游市场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其效能如何等, 均值得思考。因而, 加强市县财政资金投资机制研究, 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也是一个值得研究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
3、财政资金对旅游企业的影响不明显。
在成熟的旅游市场中, 市场竞争主体主要是企业。企业依据竞争机制, 通过开发科学合理的旅游项目, 来吸引消费者, 进而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企业资金筹集及资金运用, 主要来源于投资主体和市场供给。这种资金筹集模式, 使得市场成为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 企业为了发展壮大, 必须遵照市场运行规律运作, 以竞争实现资本增值。由于海南市县旅游市场较小, 发展空间不足, 资金量较少,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而严重制约旅游市场发展。而财政资金由于缺乏相应的进入渠道, 无法直接注入企业, 这是导致政府对旅游市场调控较弱的原因, 也是制约市县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三、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 提高海南县域旅游发展水平
1、设立市县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支持旅游企业发展。
在海南市县旅游市场中, 除了海口和三亚有大型旅游企业驻足之外, 其他市县旅游企业一般规模较小, 竞争力不强。虽然各市县政府采取招商引资措施, 吸引国内外大型旅游企业参与市县旅游市场开发, 然而效果并不明显。本地旅游企业由于受资金及市场制约, 一直没有形成规模, 无法实现旅游跨越式发展。为此, 由财政出资设立市县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对旅游企业及旅游项目实施补贴, 是一种可行之道。财政部门设置的专项资金, 必须具有专门用途, 专项用于旅游市场开发与扩展, 其资助内容包括老景点扩展、新景点开发、旅游创新等。对于旅游景点扩展, 由于其投资成本较大, 资金回收期较长, 还债压力较大, 许多旅游企业受资金制约, 不愿意投资景点扩展业务。专项资金的设立, 能有效解决旅游企业资金压力问题。对于符合发展规划的景点扩展行为, 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确保景点扩展行为的成功。对于新景点开发业务, 可采取分类资助原则, 实施资金支持。对于新景点旅游设施建设, 遵循适时配套原则, 按照资金配比比率, 实施资金支持, 确保新旅游项目开发成功。对于旅游创新项目, 由于其风险较大, 风险规避不可避免。加大财政承担风险力度, 鼓励旅游创新, 确保旅游方式创新。对于海口市、三亚市这种旅游市场开发较为完善的市县, 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将主要投入到旅游新景点开发上。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支持, 鼓励企业开发新景点, 丰富旅游产品线。当然, 由于财政资金源于税收, 是公共资金, 其资金用途及投入领域有一定的限制。财政资金的支持, 不能成为企业旅游项目开发的资金主体, 只能是配套资金, 且这种资金支持必须符合市县旅游发展规划要求, 以扩大市县旅游市场为目的。在资金投放过程中, 一定要规避部分旅游企业人为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确保资金安全。
2、设立旅游人才培育专项资金, 培育旅游人才。
研究人员对国内外旅游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表明, 人才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生命力, 是核心竞争力。加快人才引进力度, 能快速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快人才培育力度, 能有效改善人才结构, 提高人才竞争力。当今, 旅游经济发达地区的人才培养, 主要依靠旅游企业培养。企业通过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经济效益, 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 进而改变人才结构, 提高人才竞争力。海南市县旅游企业受收入水平限制, 其主动培育旅游人才的动力不足, 导致旅游人才缺乏, 人才竞争力不强。以财政投入设立旅游专项资金, 助力旅游市场, 能加快旅游市场开发, 加速旅游市场发展。政府设立的旅游专项资金, 可以实现企业资金与政府资金的有效融合, 共同助力海南旅游市场的发展。借鉴国内其他省份的成功经验, 政府提供的旅游专项资金可以用于资助高端旅游人才的安家费等支出, 确保高端人才居者有其屋, 解决其后顾之忧。企业提供的资金主要用于发放高端人才工资福利待遇支出, 提高人员生活水平。由于旅游专项资金解决了高端人才的居住问题, 能有效降低企业人才引进成本, 提高高端人才服务海南的成功率。此外, 旅游专项资金还可用于本地旅游人才培养。通过专项资金支持, 选送旅游企业中的优秀人才到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或机构参与培训学习, 提高其专业技能, 进而提高其业务处理能力。此外, 也可以由专项资金邀请国内外知名旅游专家学者到海南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海南旅游管理人员素质。总之, 政府设立旅游人才培育专项资金, 能有效发挥政府统筹旅游市场的能力, 吸引旅游人才, 为他们创造发展机会, 共同参与旅游市场开发, 有效提高旅游市场人才的综合素质。
3、设立市县旅游发展融资平台, 助力旅游发展。
当前, 中央政府支持地方政府设置地方性融资平台, 参与资本运作, 解决地方经济发展资金缺乏问题。海南各市县政府可以根据财政实力, 以财政投入方式, 独立设置市县旅游发展融资平台, 推动旅游金融的发展。也可以由几个市县共同组织, 按照资本运作原则, 共同投资, 创建统一融资平台, 共同推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市县融资平台建设, 将为市县旅游企业筹集资金提供机会, 助力旅游市场发展。市县旅游发展融资平台的投资方式, 可以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 支持地方旅游企业向全国性金融机构筹集资金, 用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企业借款期间的利息, 可由财政资金负担, 既能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又能激发企业开发新项目的热情。在企业旅游项目投入运行之后, 可从其门票收入中抽取一定比率收入, 充实到旅游融资平台中, 扩大旅游融资平台资本额, 提高其资本运作能力。此外, 也可以采取由旅游发展融资平台统一筹集资金, 将资金直接贷给市县旅游企业, 用于本地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这种筹资方式, 由于发挥公共资金信用优势, 加入财政信用, 能有效解决本地旅游企业由于信用度不高, 无法筹措资金等问题。
四、结语
本文探讨公共财政如何参与海南省市县旅游经济建设, 提高旅游竞争力问题。海南省各市县由于历史发展等原因, 普遍存在旅游企业规模较小, 竞争力较弱等问题。通过财政专项资金注入、设立旅游发展融资平台等方式, 能有效解决资金缺乏问题, 提高人才培育质量, 提高旅游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培勇.公共财政:概念界说与演化脉络[J].经济研究, 2008.12.
[2]童光辉.财政学中的国家观的分歧与比较[J].经济学家, 2010.7.
[3]刘晓燕.公共财政理论的发展与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基础选择[J].财会月刊, 2008.8.
[4]姜维壮.关于确定我国财政学理论基础与财政基础理论的几点想法[J].财贸研究, 2010.2.
[5]陈智博.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 2008.11.
[6]李霏霏.云南省旅游产业布局特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2.11.
[7]刘焰.广东省旅游产业结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 2010.10.
海南县域旅游发展研究 篇2
基于海南国际旅游岛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体育产业作为海南国际旅游岛重点产业的产业发展政策,确立海南国际旅游岛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构建以休闲体育产业为核心内容的产业体系,不断提高产业规模、质量和效益,提高产业贡献率,使体育产业发展成为支撑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1.制定“三阶段”发展长期规划,促进体育产业循序健康发展
根据目前海南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劲,体育产业基础还较为薄弱的实际情况,按照海南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要求,遵循产业发展一般规律,大致将海南体育产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为筑建基础阶段:扩建、改造和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体育管理体制改革,完成资源整合,奠定重点工程,形成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格局。第二为整体提高阶段:全面提升体育产业发展能力,体育产业实现规模化发展,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以上。第三为发展强盛阶段:进一步拓展体育产业领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体育科技发达,体育文化繁荣,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2%以上。
2.实施体育休闲岛大体育战略,构建陆、海、空一体的体育产业体系
第一,实施海上运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顶级海上运动基地。
立足自身极为优越的海洋体育资源条件,建设世界顶级海上运动基地,是海南培育本土特色体育产业项目的需要,是海南体育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世界顶级海上运动基地,就是要把海南建成世界一流的海上体育旅游目的地、海上体育赛事举办地、海上竞技体育训练基地,成为群众海上运动开展普及的旅游岛。世界顶级海上运动基地是世界一流的休闲度假旅游岛屿的构成要素和配套功能。海陆空一体的便捷的交通、数量和种类众多的五星级度假酒店、豪华的购物中心、顶级的休闲体育健身设施等,这些都是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所应具备的条件。世界顶级海上运动基地的建设,将使海南高端休闲度假的功能更加完备,有利于推动旅游岛建设的国际化进程。
第二,实施陆上高端休闲体育战略,建设世界著名高尔夫旅游目的地。
建设世界著名高尔夫旅游目的地,就是将高尔夫休闲体育旅游打造成海南国际旅游岛休闲度假旅游生活的标志性产品,使其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设世界著名高尔夫旅游目的地,海南已初步具备条件。目前,海南拥有高尔夫球场20多个,数量在全国省区市中排名第四。这些球场地貌独特,风光秀丽,风情浓厚,且大多与风景名胜区或旅游度假区连为一体,非常有利于开展体育休闲活动。世界著名高尔夫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将有力推动高尔夫服务业与国际接轨,成为海南高端休闲体育旅游业的中坚力量。
第三,实施航空体育发展战略,建设航空体育岛。
航空体育是借助飞行器实现的在低空空域进行的体育运动,包括无动力悬挂滑翔、有动力滑翔伞滑翔、热气球飞行以及各行飞行表演和飞行赛事等。海南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开展航空体育。海南四季如春,无酷冷酷热,空气能见度高,低空飞行器一年四季均可飞行,航空体育不受季节影响,能常年进行。海南航空体育的魅力还在于人们运动过程中能饱览岸线岛屿和海洋山地景观,充分获得新奇性、惊险性、刺激性感受。
海南于201月28日启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飞活动,开始了发展航空体育的历程。海南航空体育的发展,应与游艇、高尔夫等海陆高端体育相互协调,融为一体,构建陆、海、空高端体育项目完备及体育服务功能齐全的高端休闲体育格局。建设航空体育岛,正是着眼高端体育发展全局,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海南航空体育发展,目标是把海南建成航空体育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水平先进的旅游岛屿。
陆、海、空一体的体育产业体系的构建,将使海南形成强大的体育市场网络,市场优势互补,产生巨大合力。
3.立足自身体育资源优势,培育本土主导体育产业项目
除了体育用品和体育装备制造业外,海南可以发展其他所有类型的体育产业,包括:休闲健身体育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服务业、体育运动俱乐部、体育广告服务业,体育经纪服务业、体育创意业、体育人才培训、体育产品研发业、体育会展业、体育保健康复业等等。海南发展体育产业,既要兼顾全面,又要重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紧紧抓住休闲健身体育服务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旅游服务业这三大领域(其中又以海上运动服务业和高端休闲体育服务业为特色产业),努力将这三大产业培育成海南主导体育产业,并通过它们带动其他相关体育产业发展。
4.以举办单项特色赛事为重点,打造海南体育赛事特色品牌
未来较长时期,海南还不具备举办综合性大型体育赛事的条件,但海南非常适合举办各种各样的单项赛事,尤其是海上单项赛事。海南可以举办的单项赛事数不胜数,但赛事资源有限,要经过研究论证,综合考量各种赛事的经济社会效益,从中挑选一批极具影响力,能吸引世人目光,对海南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十分有利的商业价值巨大的赛事来精心培育。围绕这些赛事的长远发展吸引国内外投资,修建专门设施,培养专门人才,做专门技术准备,努力将它们打造成海南特有的,比赛条件优越的,赛事水平最高的,世界上其他地方难于替代的赛事,铸就海南体育赛事的特色品牌。
5.进一步增强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实力,提高帆船帆板等优势项目的竞争优势
经过多年的努力,海南已摸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竞技体育发展路径。将具有明显体育资源优势的帆船帆板、高尔夫等列为海南竞技体育的重点项目,并取得了突出成绩。帆船帆板在国内排名一直处于前列,高尔夫专业队建立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进步较快,成绩喜人。然而,至今为止,海南仍是竞技体育整体实力最为薄弱的省份之一,在竞技体育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致使帆船帆板运动的优势地位也变得十分脆弱。海南发展竞技体育,完全可以不必争夺金牌、奖牌总数的排名,但必须使能充分彰显热带海岛特色的竞技项目保持强大的竞争优势,从而能够以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所具有的极高的观赏性和感召力,有力促进群众体育的开展,扩大海南体育的影响。所以,需要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运动队建设,在完善训练比赛场地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运动队规模,保障经费投入,不断升级运动设备,增强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2011年全省GDP突破2500亿元[EB/OL].(-02-17)[2012-03-6].www.hainan.gov.cn/data/news/2012/02/147784.
[2]中国亿万富豪5.5万人六分之一富豪打算购买私人飞机[EB/OL].(-04-02)[2012-03-6].news.online.sh.cn/news/gb/content/2010-04/02/content_3419407.htm
[3]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EB/OL].(
海南县域旅游发展研究 篇3
【关键词】医疗旅游;借鉴;海南
医疗旅游是一种集旅游和治病、疗养为一体,将医疗技术和旅游资源完美结合的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形式和专项旅游项目。通常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以医治、康复、疗养、养生为目的,以医疗资源为依托,以医疗技术为保障,以旅游产业为载体,医疗机构与旅游服务行业通力合作,使得旅游者在享受旅游休闲的同时进行有效的健康管理,从而达到既康体健身又旅游休闲双重目的的一种新兴旅游活动[1]。随着有些国家医疗费用的大幅攀升和医疗资源的日益紧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选择异地医疗来实现医疗和旅游两者兼得的休闲康体目的,医疗旅游由此获得迅猛发展,而且可以预计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早期的国际医疗旅游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以先进的医疗技术、一流的医疗设施、密集的医院布局、良好的医疗信誉和可靠的医疗服务,吸引了大量外国患者前往就医。但是由于医疗费用昂贵,医疗预约漫长等待,前往欧美国家的患者正在日渐流失,旅游目的地也由发达国家转向少数医疗服务水平较高而费用较低的发展中国家[2]。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医疗旅游,保守估计2011年产业规模已超7500亿美元[3]。国外医疗旅游网站介绍,欧洲及中东地区的德国、匈牙利、波兰、立陶宛、土耳其、以色列等,亚洲的印度、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等,非洲的南非、哥斯达黎加等国家都已吹响了“医疗保健游”的号角,大力发展医疗旅游产业。另外,中国的香港与台湾地区目前也在大力发展医疗旅游。
一、国外医疗旅游发展先进经验
(一)注重政府扶持
印度发展医疗旅游的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积极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和优势,政府指导和监督医疗旅游企业的运行,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医疗保健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相互配合。韩国和印度等国家成立了国家级的医疗旅游协会。韩国政府积极制定了关于“保险,预防纷争等法律制度”、“对外宣传,市场活动支援”、“大力培养医疗观光专门人才”及“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医院”等方面的政策,力促医疗产业对外合作交流与发展[4],在机构选定、医疗观光商品持续开发,以及海外市场营销等方面,政府给予倾力支援。泰国观光局制定医疗旅游发展的阶段具体目标:为长期逗留泰国的外籍人士开设专科门诊;推动SPA中心、按摩中心等医疗场所发展;严格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生产泰国草药及保健品;增加泰国传统医术和诊疗选择。另外,还以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和巴林等5个中亚国家作为试点,将在泰国医疗旅游的合法逗留期限从30天延长到90天。泰国观光局在网站上标示了详细的医疗结构信息和知名医院,还与泰京银行合作,向游客发行借记卡,提供医疗及人寿保险服务[5]。马来西亚相关法律和管理体系相当完善,政府通过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吸引外地医疗游客在马接受中医治疗服务。推出退税、减税等优惠政策,鼓励医疗旅游的发展。为了高度重视医疗安全,马来西亚医疗旅游理事会隶属于卫生部而非旅游部。政府的全力支持为医疗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准提供了保证,也为医疗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注重配套措施
目前,泰国的旅游地普遍能为游客提供牙科治疗和整形手术治疗。首都曼谷的医院提供各种针对性服务,特设日本专部,还雇佣22个语种的翻译人员,其中不乏瑞典语、柬埔寨语等较冷门的语言。泰国许多私立医院雇佣能讲流利的英语、阿拉伯语、孟加拉语、汉语、日语、朝鲜语和西班牙语的人员。2006年,时任尼泊尔首相的柯伊拉腊需要医疗服务时,还选择到泰国康民医院就诊[6]。在印度,除了英语是官方语言以外,同时,文化上与英语国家的渊源,也使得印度的医疗人才很容易与国际接轨。印度的医学院校所选用的教材大多来自英美发达国家;印度医学生毕业后也很多到西方国家实习积累临床经验[7]。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亚洲拥有最佳医疗系统国家”的新加坡积极发展医疗旅游,为了让病人享受到亚洲最顶尖的医疗服务,有关机构为患者到新加坡看病开展“一站式”服务,患者在被诊断出某种疾病后,如果向导医机构求助,机构将为病人度身定做一套在新加坡的治疗方案,包括根据病人的病史资料,为病人选择适合的权威医生等。此外,还为病人和家属办理签证、预订酒店、配备秘书,甚至安排一些游览计划等一系列服务[8]。韩国为医疗旅游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训练专业顾问人员为其提供帮助,还专门为以医疗目的而入境的人士提供医疗签证。日本“医疗旅游” 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是体检、医疗和观光,游客在日本接受体检等医疗服务的同时,利用空暇时间参与温泉和高尔夫球等娱乐活动[9]。
(三)注重优质服务
以印度、泰国、韩国等为代表的医疗旅游目的地主要是以特色的医疗产品、低廉的服务价格、良好的医疗条件、完善的配套措施、温暖贴心的服务等参与国际竞争, 紧密结合本国的特色和优势发展国际医疗旅游。印度以其传统瑜伽吸引了大量旅游者前往学习及旅游度假,韩国以其演艺事业的发展带动整形旅游发展[10]。印度、泰国的私立医院聚集了大量优秀医疗技术人才,泰国为国际医疗旅游者进行的医疗检查和治疗多于亚洲其他任何国家,新加坡、韩国等国家都具有世界一流的医疗水平和条件。印度公共医疗卫生体系虽然不为国际看好,但其私立医院的医疗水平却并不比发达国家差,医疗质量有保证是吸引外地游客的关键所在。马来西亚当地医务人员多在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接受教育或培训,执业水平较高而且采用国际通用的医疗体系。正是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使得这些国家每年吸引大量患者前往。endprint
(四)注重市场开拓
韩国在全球建立的首个“韩国医疗观光服务中心”落户中国青岛,并携手湖南建立医疗观光中心。韩国发展医疗旅游过程中,在医疗机构选定、医疗观光商品持续开发,特别是针对医疗观光海外市场,除了锁定中、俄、美的客人外,进一步瞄准中东客人,大力开拓中东市场。瑞士优质医疗联盟亚洲首个代表处落沪,目标直指国内的中高收入群体。另外,负责海外推广的瑞士医疗协会经常到海湾国家和俄罗斯举办推介会。新加坡的医疗旅游由于面临来自马来西亚等国的挑战,因此,加大了市场开拓的力度,主要将目光瞄准中国和印度的富翁,新加坡多个部门更是经常到上海推介本地的医疗旅游业务,新加坡旅游局、经济发展局等共同推出的“新加坡国际医疗计划”早在2004年就来到上海进行宣传营销,争取吸引更多的中国患者到新加坡就医和旅游。日本医疗技术和条件在世界领先,中国富裕阶层是其锁定的主要对象,大力推行“医疗观光业”。
(五)注重产业协作
医疗旅游发达国家在医疗旅游发展过程中都十分注重医疗部门和旅游部门的产业协作。新加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医疗旅游蓬勃发展,在慢性病治疗、康体、疗养方面与旅游业逐渐实现深度交融。在泰国、印度等国家,一方面,开展医疗旅游服务的医疗机构为吸引患者提供多种旅游服务项目;另一方面,旅游部门和机构熟知各大医院的医疗项目和技术水平,向外推荐本国的医疗服务以吸引大量国际患者。如新加坡在旅游局之下设立“国际医疗组”,专门负责营销和推广新加坡的医疗服务业务,使新加坡抗衰老美容闻名全球,并以健检便宜著称[11]。
二、国外先进经验对海南医疗旅游发展的启示
医疗保健产业被《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列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海南医疗旅游由于起步较晚,自身发展还不够成熟,医疗旅游产品吸引力不强,医疗产业链延伸不足,对外开展营销经验较为缺乏,对医疗养生旅游资源的挖掘也不够深入,在景区规划和市场拓展方面都较为薄弱,没能形成品牌效应。因此,需要积极借鉴这些医疗旅游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大力促进医疗旅游发展,把医疗旅游打造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未来旅游发展的一个热点和亮点。
(一)加强政府的扶持与监管
与一般旅游形式不同,由于参与医疗旅游的游客大多为国际游客,涉及诸多部门,牵扯许多环节,需要政府统一协调与监管,在医疗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与改革,整顿规范医疗旅游市场秩序,严格做好服务质量监管工作,加强和完善医疗旅游的配套服务,改进创新资金投入机制等方面予以积极的扶持和帮助。
当前海南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作用还没有很好地凸显,医疗旅游政策和法规建设方面还较为滞后,这是影响海南医疗旅游发展步伐艰难的重要因素。目前海南没有专门制定和出台关于促进医疗旅游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因此,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发挥政府对医疗旅游发展的引导监管作用与宏观调控能力,统筹医疗旅游产业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
加快成立行业自律的医疗旅游协会组织,建立完善部门协调机制,可以借鉴新加坡、台湾等地做法,在海南旅游委下设专门机构扶持、监管海南医疗旅游业的发展,并积极向海内外推广。印度大部分医疗旅游者都是通过网络了解各种医疗旅游信息和进行随访,而当前海南医疗旅游信息化水平还不高,政府应加快医疗旅游信息化建设,尽快搭建起网络这道交流平台,加大海南医疗旅游对外宣传力度和信息服务;制定和争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政策意见,把医疗旅游项目用地、税费优惠、财政支持以及用地、用电、用水、用气等方面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引导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企业和金融机构聚集,分阶段引进国际先进的医疗设备与技术,逐步形成世界领先的医疗旅游产业集聚区,将医疗护理、健康管理、康复保健、休闲养生、旅游观光相结合,把海南打造成为中国国际医疗旅游服务贸易示范区。
(二)注重提高配套服务
当前,海南医疗旅游发展还存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发展医疗旅游的硬件配套不足;医疗资源与旅游资源未能形成有效整合,医疗机构和旅游机构没有形成“一条龙”配套服务;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人员和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等问题。因此,需要注重提高配套服务水平。
完善医疗养生旅游的配套设施建设,如:交通、住房、教育、文化、城市建设和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注重提高和积极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在语言、保险、报销和生活服务等方面,尽量符合国际患者的习惯;借鉴泰国经验,在海南卫生部门网站上标示详细的医疗机构信息和知名医院及其相关特色服务,与各大商业银行合作,向游客发行借记卡,提供医疗及人寿保险服务。另外,适当延长国外医疗旅游者在海南的合法逗留期限。同时,加强与目标客源市场的医疗旅游中介公司、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的沟通和联系,促成其把海南医疗旅游治疗列入其医疗保险范围。有实力的医疗机构可以成立自己的国际医疗部,开设国际医疗保险定点病房,做到外国患者能够在海南治病,回本国报销。改变公立医院作为医疗服务主体的处境,推动公立医院和私立医院共同发展医疗旅游业务。相关医院抽调部分医生参与中医康复保健工作,将这作为海南的医疗品牌专科来发展。大力提高海南医疗旅游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比如窗口行业服务员、出租车司机的道德修养和语言水平,以及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更换现代化的中英文路牌标识,建立旅游信息服务中心等,为来海南医疗旅游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努力推进医疗结算政策的改革,扩大异地医疗费用报销大陆省份,使得大部分大陆省份的参保人在海南住院治疗,可以直接进行结算报销;积极引入投资和加大财政拨款,大力实施医疗健康信息化服务项目;搭建数字化医疗平台,减少游客医疗时间,节约医疗费用;建立以养生体检为主要服务项目的健康体检中心,尝试实行“会员制”模式。
(三)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endprint
购买医疗健康旅游产品的游客往往非常重视医疗旅游目的地的美誉度,医疗服务国际认证程度及医疗机构的服务形象是这些游客选择判断的重要标准[12]。从事国际医疗的医院也开始越来越重视JCI(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标准)等国际资质认证。
医疗技术水平低成为海南发展医疗旅游业的重大障碍,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改善医疗环境已经成为海南医疗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推进医疗改革和开放,放宽对外资的限制,如放宽外资合资办医的比重,甚至允许外资独资办医等,引入著名国际品牌连锁医院进驻海南以较快地提升海南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鼓励外国优秀私立医院进驻海南,引进国内知名的大型综合或专科医院,或独立设院或与海南医疗机构合作,将其先进的管理体制和服务理念渗入海南的医疗管理中,全面提高海南医疗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水平;选择通过国际JCI认证或更多的其他国际资质认证,获取国际患者的信任;鼓励社会资本在海南举办有特色、高水准的医疗旅游专科医院;培养和引进医疗旅游专业人才,引进高端领军人物和培养医疗旅游服务、管理和开发的创新型人才,打造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医疗旅游队伍,提高海南医疗旅游产业的专业管理水平;提高医疗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加大对医疗旅游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促进人才知识结构的更新,注重培养既懂得旅游、医疗又掌握经济发展规律和旅游管理的复合型医疗旅游人才。
另外,通过发挥长处来实现差异化,利用价格差赢得医疗旅游市场,重点发展以中医、中草药等为主题的养生康复休闲[13]。
(四)积极开拓目标市场
吸引国外医疗旅游游客和要让那些出国进行医疗旅游的游客选择留在国内,这就需要海南积极开拓目标市场,吸引外国游客,留住本国游客。
1.明确市场前景
海南发展医疗旅游区位优势明显。海南地处中国最南端,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这一地域优势使得海南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较高纬度地区的人前来越冬或度假。背靠大陆使海南医疗旅游发展拥有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对国内医疗旅游者来说,在医疗需求能够满足的情况下,选择海南作为医疗旅游目的地不存在语言沟通、办理签证、兑换货币等问题,花费也相对较少,因此海南会成为首选目的地。另一方面,海南邻近世界医疗旅游业发达地区和最具吸引力的医疗旅游目的地的东南亚地区,便于融入国际医疗旅游市场,这为海南医疗旅游的发展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群体将会越来越大。因此,老年人群体将会成为海南的一个庞大而稳定的医疗旅游服务需求群体。
2.细分目标市场
从地域上看,目前海南的国外游客主要来自亚洲和欧洲,亚洲游客主要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欧洲游客主要来自俄罗斯。俄罗斯、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都位于高纬度,冬季寒冷干燥,海南可以利用其热带气候优势开展针对高纬度国家的医疗旅游服务项目。针对这部分市场,推出以中医中药为主题的医疗保健旅游产品和相关的修学产品。与北京、上海的海外旅游者主要来自欧美等国家不同,海南针对俄罗斯医疗旅游者的特点,可以在提高干细胞治疗、器官移植、心血管手术等中国强项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发展特色医疗服务以吸引更多的俄罗斯医疗旅游者。
大陆是海南最大的医疗旅游客源地。中国地域广阔,大部分地区位于中高纬度,冬天寒冷,所以海南成为国人首选冬季避寒度假胜地。另外,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的健康和容貌,老年人群将是海南医疗旅游一个稳定的客源群体,而女性对“温泉SPA、海岛休闲、美容瘦身”类的高端保健旅游产品情有独钟,中医减肥与美容旅游产品、中医药膳调理旅游产品、医疗整形美容产品等产品对女性市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3.加强宣传促销
塑造以生态休闲、滨海度假为特色的医疗旅游形象,不断提高海南医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制订出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强的医疗旅游营销方案,不断开展系列宣传促销活动;改变单打独斗的宣传状况,营造整体联动的宣传营销声势,利用电视、报纸、广告牌、产品宣传、网络宣传、人文宣传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医疗旅游产业和资源的宣传营销;通过举办广泛而高层的论坛、研讨等活动,为海南医疗旅游发展谋篇布局,营造声势;充分利用《中国旅游报》、《海南日报》、《海口晚报》等媒体的舆论导向和影响,定期发布海南特色医疗旅游产品信息;巩固户外平面广告宣传阵地,做好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竖立大型医疗旅游形象宣传广告画面的更新和设置;依托商品交易会、文艺演出、体育摄影赛事、文学艺术采风、科技交流、商务旅游活动等进行宣传促销。
(五)加强医疗与旅游行业合作
医疗条件和旅游资源是发展医疗旅游业的两个重要因素,但还需两者的有效结合。海南医疗旅游相关方面未能形成有效整合,旅游观光、国际医疗法律、语言翻译等各自为战,未能形成合力。“跨行业整合”缺失是制约海南医疗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医疗旅游跨越医疗服务和旅游两个行业,海南大部分医疗机构只懂医疗服务,而旅游行业由于不懂医疗,对于只能收取往返机票费、住宿费的医疗旅游客源兴趣不大。另外,医疗旅游由于涉及卫生、药监、旅游、工商等多个部门,在海南存在着条块分割严重、管理模糊等问题,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目前,海南很多医院依然没有看到医疗旅游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一些大医院甚至没有为外国客人提供服务的意识,很多医院缺乏英文标志的指示牌。另外,一些医院的个别医疗养生康体服务项目虽然治疗效果不错,但缺乏旅游部门有效的推介。医疗旅游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很强,要实现海南医疗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健全行业管理体制,实现医疗和旅游的有效整合。
1.联合打造完整的医疗养生服务体系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海南的旅行社和医疗机构应该联合推出适合中国国情和海南实际的医疗旅游套餐,在相关行业政策的管理下,将现有的各种医疗旅游资源有机融合,通过医疗旅游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海南各大旅行社可以向国内外游客推出特色医疗保健旅游线路,在常规的海南旅游行程里加入了医疗、就诊服务;相继推出一些医疗保健旅游景区,整合医疗、旅游景点等资源;出台相应的整合措施,形成较为完整的医疗养生服务体系。endprint
2.建立医疗旅游产业发展协调机制
其一,海南医疗卫生系统与旅游系统之间建立协调机制,可将医疗旅游作为工作的创新点,尤其是在医疗旅游机构评级、医疗效果评定等方面进行试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加以推广。成立加快推进海南医疗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和指导医疗旅游业发展。其二,充分发挥海南旅游发展委员会在医疗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定期以旅游发展委员会名义召开医疗旅游发展协调会,对医疗旅游产业的发展做出统一的统筹安排和组织协调,解决部门间各自为战的不协调因素。其三,建立由宣传、文化、旅游、医疗等主要部门参加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发改、财政、金融、国土、规划、环保、民族、医疗、卫生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医疗旅游业发展和医疗旅游项目建设,着实研究和解决海南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行动方案,整合人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形成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为发展医疗旅游业提供有效保障,搞好医疗旅游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加强旅游运输、医疗安全、旅游商品和服务价格、旅游市场秩序、食品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其四,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和政协要围绕医疗旅游产业发展开展视察、调研、工作审查、监督检查等方面的工作。其五,建立健全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尤其是医疗旅游建设管理体制,形成分管医疗与分管旅游领导上下对口、左右一致的领导分工负责制,有利组织协调旅游与医疗建设结合的领导机制,打破部门分割、条块管理的格局。
3.成立医疗旅游合作办公室
借鉴台湾设立国际医疗服务办公室和医疗旅游协会的办法,在海南设立旅游主管部门与卫生主管部门之间的互动协调机构——医疗旅游合作办公室。医疗旅游合作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并指导实施全省医疗旅游发展战略和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确立医疗旅游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加强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组织实施医疗旅游整体形象的策划和宣传。
三、结束语
医疗旅游发展对于丰富海南旅游产品结构,打造海南旅游品牌,提升海南旅游形象,促进海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国际旅游岛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海南应该紧紧抓住当前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逐渐向亚洲转移的市场优势和发展契机,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大力发展特色医疗旅游。
参考文献
[1]周义龙.海南医疗旅游发展宏观策略分析[J].旅游发展研究,2014, (03):52-57.
[2]程丽,杜鹏程,赵捷.国际医疗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启示[J].阴山学刊,2008,(04):57-58.
[3]梁振君.建设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南可先“探路” [N].海南日报,2014-04-18.
[4]李文,刘松.韩国全力推广医疗观光业[N].大众日报,2010-09-14.
[5][6]傅盛裕.泰国成“医疗旅游”领头羊[N].文汇报,2012-09-18.
[7]罗丽娟.印度医疗旅游业发展对海南的启示[J].企业研究,2010,(10):67-69.
[8]陈里予.出国看病 有人搭桥[N].新闻晨报,2004-11-04.
[9]谢广隶.日本医院推销“医疗旅游”瞄准中国和俄罗斯富人[EB/OL].[2009-12-28].http://www.ce.cn.
[10][13]梁湘萍,甘巧林.国际医疗旅游的兴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130-136.
[11]罗丽娟.关于海南医疗旅游市场的调查报告[J].中国市场,2012,(05):5-7.
海南县域旅游发展研究 篇4
1战略引领
制定并实施政府主导、品牌提升、持续发展、示范带动、融合一体发展的战略。
1.1政府主导战略加强对发展乡村旅游的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一是统筹规划, 在统筹乡村发展规划中, 强化农村旅游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避免同质化竞争;二是统筹建设, 强化农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统筹协调服务, 在城乡生态环境建设中, 对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清洁环保实行统筹规划和解决。
1.2品牌提升战略充分利用国际旅游岛建设契机, 打好保亭“玉林秘境、黎苗风情”品牌, 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从规范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突出乡村旅游的乡土特色、调整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入手,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展示、田园观光、农业生产体验、瓜菜采摘、农家旅馆、特色餐饮、垂钓捕捞等乡村旅游产品, 提升乡村旅游品牌“农乐乐”形象。
1.3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环境保护, 避免不当开发、过度开发。加强对乡村旅游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 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1.4融合开发及一体化产业发展战略以乡村度假促进新时期旅游开发, 使特色化、品牌化、规范化、规模化的乡村度假成为乡村旅游主体形式———农家乐 (农乐乐) 的主要特征。紧密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 在耕种-田管-收获-销售-餐饮服务的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协调发展。
2统筹规划
2.1确定发展方向与目标 (1) 发展方向。贯彻“要培育农家乐、体现保亭农民增收的特色”的精神, 以休闲度假为发展方向, 编制乡村旅游有关规划, 切合做好休闲度假型农家乐。 (2) 确立农家乐发展目标。一是树立保亭旅游形象;二是满足游客休闲度假需求;三是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 增加农民收入;四是推介保亭的地域文化、民族特色。
2.2总体布局结合保亭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状况, 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将保亭乡村旅游发展布局设计为“一圈、两带、五群落”的空间结构。 (1) 一圈。以保亭县城和七仙岭为核心形成环城乡村旅游圈, 以山野黎城和雨林温泉秘境为背景。 (2) 两带。沿保亭南北交通主干线和东西交通干线形成的乡村旅游度假带, 分别是224国道海榆中线 (保亭境内) 的山水黎乡乡村旅游带、保亭-陵水305省道田园休闲乡村旅游带。 (3) 五群落。围绕毛感乡、六弓乡、南林乡、加茂镇、八村的特色资源与产业形成乡村旅游点, 组成五大乡村旅游群落。毛感群落建成山乡雨林特色休闲区, 以特色山野环境为吸引物;六弓乡建成热带乡村低碳生活旅游区, 以低碳乡村、国际绿都为吸引物;南林乡以热带山地乡村为背景, 建设热带山水田园休闲区, 以热带山水田园为吸引物;加茂镇以微缩丘陵雨林为背景, 建设热带丘陵山野田园休闲区;八村以山野田园为背景, 建设山野田园秘境休闲区。
2.3创建特色 (1) 建设要素。外观 (民族地域) 、内在布局;菜品, 礼仪、歌舞服饰、图腾、工具;卫生条件;人员健康;污水垃圾处理。 (2) 主题特色。建筑风格特色, 有自然的地域特色和民俗民族文化特色;饮食特色应有县域绿色食品和黎苗饭菜的特点;自然特色应有自然生态和农家生产生活和黎苗文化的场景展现;娱乐特点, 应有体验感受地域生态文化、黎苗文化的歌舞礼仪。具体体现在七大特色:餐饮特色、民族特色、民俗特色、格调特色、环境特色、农味特色、娱乐特色。
2.4分类建设结合保亭的乡村旅游资源, 确定发展以下几种特色类型。 (1) 休闲品食型:让游客吃的是有地方特色农家风味餐, 住的是农家房舍, 玩的是乡村民间文艺节目, 买的是农家的风味土特产品及手工艺品等。以响水镇的周道为代表。 (2) 民俗村型:以次生型模拟村落承载黎苗民俗文化, 是把黎苗文化生活现状以模拟的形式, 保存、重建加以展示, 重点发展。以三道镇什进村的布隆赛为代表。 (3) 风光田园型:田园风光, 是广袤田垄与峰林山峦相连、田秀山青、山环水绕、河映山村的美妙景色。以毛岸的缘真雨林为代表。 (4) 果木园林型:果木园林类型以果木园林旅游为主, 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 大面积种植果木经济林, 在不同季节推出踏青、赏花、采果等不同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以响水镇的丽水农庄为代表。 (5) 观光农场型:以观光果园、观光茶园、观光花园等为主要形态, 创造休闲度假环境、回避喧闹, 提供家庭式度假、朋友聚会的空间。以加茂镇的隆宾为代表。
2.5分类扶持对已建成的乡村旅游经营机构 (农乐乐) , 在提出申请后, 经过县政府成立的发展领导小组审批同意, 按照类别和水平的不同, 享受县政府给予的数额不等的专项基金扶持。
3全面落实
3.1成立专门组织机构保亭县政府成立发展农家乐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亲自担任, 成员由各行政部门领导, 领导小组四条职责, 审批、定策、指导、督办。
成立县农家乐发展研究会, 挂靠在旅游协会, 研究乡村旅游发展之路。成立保亭县农乐乐协会, 由旅游协会负责指导, 承担协调、发展、自律、监督的职能。
3.2评星定级编制《保亭农乐乐评星定级标准》, 邀请专家进行评定, 树立典型, 带动发展。
3.3辅助编制农乐乐乡村旅游发展策略邀请行业专家, 制定农乐乐经营机构的发展策略, 分析乡村旅游经营实体 (农乐乐) 的资源, 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竞争策略等。
4收效
4.1精准定位, 形成合力农乐乐作为现代农业、农村资源与现代旅游业相融合的乡村旅游的一种业态, 是保亭县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旅助农, 以旅促农, 通过发展农乐乐乡村旅游和特色风情村镇建设合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2以服务“三农”为导向,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乐乐乡村旅游的发展, 为农村闲散劳动力提供了就业门路。旅游产业的发展, 促进了保亭县种养殖业的繁荣发展, 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 农民人均收入大幅提升。
4.3完善农乐乐产品体系结合保亭优良的生态环境、特色瓜果蔬菜、优质畜禽及水产养殖等产业, 结合保亭山地山区、天然氧吧等自然资源, 准确定位, 正确引导, 开发多种多样的旅游形式。
4.4加强行业监管与培训, 提高服务水平组织农乐乐业主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共50多人“走出去”, 学习借鉴农家乐发达地区的经验。对农乐乐经营业主、农乐乐服务员等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强化行业监管和指导, 营造农乐乐发展的良好氛围。制定规则规范了农乐乐的管理。
4.5加大扶持力度, 建立农乐乐促农增收长效机制保亭县在农乐乐发展的基础上, 建设更加高档次的农乐乐, 满足游客的需要。连续几年每年投入500万元扶持农乐乐发展, 从单纯的饮食向休闲度假深度旅游发展, 探索生态农村、旅游农业、文化农民的“旅农相融”发展模式。着力构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不断强化、乡村旅游的科技产品不断优化、乡村旅游的产业不断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村居民长效增收的有效机制。
5结束语
海南发展特色农业就必须发展乡村旅游, 而发展乡村旅游, 农家乐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切实可行的载体形式之一。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 要坚持乡俗文化、田园生态、山野资源, 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 尤其是对乡俗文化的挖掘、体现、物化等一定要精心。同时, 要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为主要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严贤春.生态农业旅游[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1.
[2]严艳.陕西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探析[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0, 3 (36) .
[3]廖萌.中国农业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07, 4.
[4]于颖.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2008, 6.
海南县域旅游发展研究 篇5
关键词:赣州;客家民俗;旅游;县域经济
一、民俗旅游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涉及农村经济的问题,也是宏观经济的问题。解决了县域经济问题,也就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所谓县域经济,就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要与当地特色结合起来,必须围绕地方,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的统一,找准地方特色和市场对接的着力点,突出重点,依靠特色,培育产业链条,使资源特色经济产业化,实现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县域经济不同于国民经济,不能去实现小而全的经济,而是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赣州作为江西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和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具有发展客家民俗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文化沉淀,其造型独特的客家建筑、美妙的客家山歌、风味独特的擂茶等客家饮食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客家节庆活动无不吸引着大众目光。赣州客家民俗旅游,不仅能满足大众“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更能让客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继承,同时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可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赣州客家民俗资源的开发价值
赣州客家地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客家“新、奇、特”的民俗差异性,形成了赣州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赣州的客家民俗经过漫长的沉淀和积累,在赣南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极具特色的民俗事象,盛大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古朴的婚丧嫁娶习俗、古老的宗教仪式、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千姿百态的民间歌舞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服饰和手工艺品等。所有这些,构成了赣州独特的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如客家山歌,有爱情山歌、劳动山歌、革命山歌、感叹身世山歌、戏谑娱乐山歌等。一曲《十送红军》便是从兴国客家山歌中演化出来的,阐述了客家人的革命胸怀。
1.从文艺民俗的视角来看,赣州客家民间文艺内容非常丰富。丰富多彩的灯彩,山歌对唱,唢呐表演。采茶戏、舞龙灯、舞狮、打花鼓、踩马灯等丰富又独特的文艺民俗。客家文艺在旅游中有很高的价值,在内容上更接近客观现实,易于游客接受。它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又可以陶冶情操。因而,赣州客家文艺民俗可以开展多种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零距离感受客家文艺民俗的独特魅力,满足审美和体验的需求。
2.从饮食文化旅游价值来看,赣州地区有品种多样、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文化。赣南的擂茶别具一格,盐焗鸡、酿豆腐、梅菜扣肉等都是久负盛名,至今传盛不衰的传统食品。
3.从民居建筑的开发价值来看,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结构别致,造型奇特,内涵丰富。“围屋”大多依山傍水,讲究风水和园林绿化,它们是客家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符合中国传统哲学“天圆地方”、“天人合一”观念的独特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除此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节事活动,农耕习俗、婚嫁习俗、特色民俗服饰、传统手工艺纪念品制造等,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
从民俗旅游资源的分布来看,具有分布广、相对集中的特点。客家围屋多集中于龙南、安远、定南等县;宗教庙会活动多集中于石城、宁都县;门榜多集中于上犹县;客家山歌、唢呐多集中于兴国和于都县;客家食俗、婚俗等则在各地又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加快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可大大促进赣州县域经济发展。
三、赣州客家民俗旅游发展现存的问题
1.阶段赣州客家民俗旅游优势表现不明显,与梅州客家民俗旅游、成都洛带古镇客家民俗旅游相比,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够高,特别在交通、住宿等基础旅游接待服务硬件设施上存在很大差距。客家传统节庆活动、婚嫁习俗以及农耕作业的游客参与性活动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受到景点相似度和交通因素的影响,游客会首选其他地区的客家民俗旅游,另外,配套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不完善也是影响二次旅游的动因。
2.除主要知名客家建筑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外,其他偏远地区或私人建筑除主人自己修葺保护外,没有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不少客家民房被遗弃和破坏,特别是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宗祠建筑破坏明显。
3.赣州客家民俗旅游在当地受到外来文化入侵明显,民俗民风有淡化趋势,由于赣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与粤、闽、湘地区临近,因此外出务工人员多,返乡后带来的外族文化对本地客家民俗影响也很大。
此外,由于赣州地区盛产橘子和柚子等水果,农家乐旅游发展很好,当地居民对客家民俗旅游开发观望明显。在宣传方面,赣州地区對发展客家民俗旅游力度不够。
四、加快赣州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得有效完善赣州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手段,政府和相关企业(特别是政府)应该加大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有效保持原汁原味的客家民俗风情,同时加强邻近区域的旅游合作,政府的大力宣传力度,加大对赣州客家文化品牌的建设。
1.不断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由于赣州客家地区多处在山区,经济较为落后,交通设施不发达,因而制约了客家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要发展客家民俗旅游,就必须把进入景区、景点的路修好。旅游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它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为了使客家地区的民俗旅游持续发展,加大景区的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2.加大赣州客家文化宣传。客家大本营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客源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广东的潮汕、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部分国家。不少海外的华侨客家人来到大陆客家地区祭祖、寻根,是一股重要的旅游客源。对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者来说,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在这方面,政府已经有了实际的行动,如最近在中央电视台里就有“赣南老家,梦里故乡”的广告宣传。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一些固定的节庆活动,制作一批品位较高,各具特色的宣传图画或手册,向海内外广泛宣传推介。
3.加大对客家民俗风情的传承和保护。在对赣州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中,理应突出传统性、古朴性、乡土性,真实反映客家民俗的历史和文化。
4.加大资源的开发,满足游客参与体验。亲身体验民俗风情是民俗旅游的最大魅力,开发赣州客家民俗中个歌舞戏、庙会活动、擂茶的制作、手工艺品的制作、种植和采摘瓜果、节日民俗活动等,让游客参与到故事中去,同客家人共同游戏、生活和劳作,让游客在客家山村、山寨、围屋中小住数日,从而对客家人的衣、食、住、行有亲身体验,对客家人的文化加以了解,过一次异乡情调的生活,让游人流连忘返。
此外,加强闽粤赣区域合作,避免景点相似及重复性建设带来的景点吸引力降低,避免恶性竞争造成的内耗,为游客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客家民俗旅游服务。
总之,赣州各县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的特点,加大对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不断改善相应的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加大旅游品牌建设,可促进其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强.论赣南的客家民俗旅游[J].赣南师范学院报,2004.
2.刘烈辉.浅析赣南客家围屋建筑的文化特征[J].时代文学,2008.
海南旅游延伸产业发展研究 篇6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引进创意产业人才,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演艺娱乐、文化会展和动漫游戏等各类文化产业, 积极培育具有海南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鼓励举办大型旅游文化演出和节庆活动, 如中国海南岛欢乐节、海口换花节、海南冼夫人文化节、海口国际音乐节、新丝路模特大赛总决赛、中国三亚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黎苗“三月三”、东坡旅游文化节等;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年会, 完善博鳌会展服务设施, 积极招徕、承办各种专题会议展览, 举办博鳌国际旅游论坛和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 培育国际会展品牌, 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
2 旅游体育产业
充分发挥优势, 创造条件承办国际和国内重大体育赛事, 打造海南竞赛品牌, 扩大体育、休闲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利用气候优势, 开发体育运动场馆, 进一步完善各类体育设施, 吸引国内外体育爱好者和专业运动员前来集训或休闲体验旅游, 努力争取和办好高尔夫球、皮划艇、快艇、帆船、帆板、跳水、冲浪、沙排等竞技运动项目;利用海南原始森林、广阔的海域、周边岛屿和地热等资源, 开发野外探险、攀岩、生存体验、漂流、潜水、温泉体验和康体等旅游项目, 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和休闲康体需要;利用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条件, 建设国际级体育训练基地和冬训基地。重点建设足球、沙滩排球、帆船、皮划艇、赛艇、自行车等体育训练基地项目。
3 旅游医疗产业
(1) 依托现有医疗资源构筑中医康复保健网络。鼓励现有医疗机构扩大中医保健康复服务范围。或者与社会资本组合进行市场化运营, 在度假区、酒店、景区 (点) 设立中医保健康复连锁店, 为游客提供针灸、按摩、推拿等中医保健服务, 开展教授吐纳气功、太极拳等传统技法的活动。放宽公立医疗机构特需病房床位比例的政策限制, 探索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运营模式, 推行针对高端市场的有偿服务。
(2) 开发建设一批高端医疗康复保健养生基地 (旅游社区) 。借鉴国外养生基地的经验, 选择海滨、临泉、靠湖、近山 (林) 并且靠近区域医疗中心的地区, 布局3~5家集休闲度假、养生、医疗、保健、康体、教育、科研等为一体的高端医疗康复保健基地。积极推进哈佛健康城项目。
(3) 培育和发展“医疗旅游”。探索与国际著名医疗机构合作或充分发挥中国传统医学优势, 为国内外高端游客提供医疗、康复、疗养、保健养生等服务。探索与世界著名的健检中心合作, 开发健康体检游, 将旅游、体检和后续医疗康复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入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 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国家级医疗保健旅游示范基地。在广东、海南、山西、黑龙江、广西、贵州六省异地就医结算合作的基础上, 将医保定点的机构互认范围扩大到全国。
4 旅游房地产业
(1) 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 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 继续实施差别化的住房税收政策, 合理引导住房消费, 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建立房地产业土地招牌挂、销售价格、销售数量等信息纰漏制度。
(2) 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实现旅游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合理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 滨海、临湖等一线土地主要开发建设酒店、购物场所、不夜城、酒吧、文化体育展馆等公众消费场所和经营服务类地产项目, 二、三线土地主要开发建设景区住宅 (风格别墅) 以及度假长居型地产。减少区域之间同质开发、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短视行为和成片开发模式给政府在规划实施、建设进度、配套建设等方面带来的阻碍。
(3) 建立高中低档搭配、结构合理的旅游房地产体系。挖掘不同类型的特色文化, 建设各类文化主题酒店。大力发展与高尔夫球场, 主题公园、游艇码头、油轮港口等旅游新业态相配套的高级别墅住宅群、俱乐部、会员专属餐厅等休闲娱乐建筑或设施。稳步发展满足度假、避寒、疗养等不同需求的度假居住型房地产。突出休闲度假、避寒、疗养、商务会展、休闲运动等不同需求, 发展功能型、高端化、特色化的度假居住型房地产。鼓励发展家庭旅馆经营和房屋租赁经营, 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游客需求。
5 旅游金融业
(1) 银行业。支持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审批权限、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鼓励金融机构调整和优化网点布局, 完善服务设施。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 建立以市县为统一法人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逐步将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引导银行及民间资本合作建设一批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开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试点工作。加大对符合旅游市场准入条件和信贷原则的旅游企业和旅游项目融资授信, 确定合理的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 对商业性开发景区开办依托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质押贷款业务。推进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合作, 探索开发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功能、发行海南国际旅游岛行用卡、试点推行旅游消费信贷等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产品。鼓励消费金融公司在试点过程中积极提供旅游消费信贷服务。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推行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完善外汇支付环境, 开展民居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
(2) 保险业。完善高效农业、渔业等各类农业保险产品, 鼓励开
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海南旅游资源优势, 体现旅游业在带动其他产业共同发展、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以及实现海南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本文将从旅游文化产业、旅游体育产业、旅游医疗产业、旅游房地产业、旅游金融业、旅游商业零售业、旅游餐饮业七个方面对海南旅游延伸产业发展进行研究。
关键词:海南,旅游,延伸产业
参考文献
[1]冯尔敬, 黄恒俊.谈海南文化旅游的现状及开发建设[J].特区展望, 1997, (3) .
[2]逄艳, 夏敏慧, 王炳莉.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体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3) .
海南省体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篇7
关键词:旅游产业,海南,体育旅游
一、海南省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分析
(一) 自然优势
海南省位于我国的最南端, 陆地总面积3.54万平方公里, 是我国海域管辖面积最大的省份。北以琼州海峡与广东划界, 西临北部湾与越南民主共和国相对, 东濒南海与我国台湾相望, 东南和南面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
海南省属热带季风性气候, 有“南海上的明珠”之美称。这里夏无酷暑, 冬无严寒, 四季温暖, 终年湿润, 无明显季节之分;年均气温为23.8℃, 最冷的一、二月份平均气温也可以达到17.2℃;年均日照300天以上, 光热充足, 气候宜人、空气清新。
(二) 交通优势
海南省已形成一定规模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 包括海口与三亚四通八达的客运码头、国际花都美兰机场与凤凰机场、无收费站的环岛高速公路以及2012年开工建造的跨海大桥, 跨海大桥建成后将为国内外进出岛的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而环岛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
(三) 体育基础优势
在2010年中国体育旅游博览会上, 海南省签订了一批诸如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基地等建设项目, 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体育休闲文化发展协会以及2012年第十五届国际房车露营联盟大会也均落户海南省。2011年总投资16亿元的国家飞碟训练基地及其配套项目落户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 此基地将极具文化与体育特色, 并将成为本地著名的景观型建筑群。另外, 海南省也是中国足球冬训和春训基地之一。
二、海南省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管理体制不健全
海南省关于体育旅游的管理规章制度还不健全, 管理过程中缺乏制度依据。同时, 旅游管理部门的行业监管能力、协调能力以及服务能力不强, 在项目规划和管理、市场分析预测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缺乏有效引导, 对违规旅行社、导游等相关企业和人员的监督和处罚力度也不够。
(二) 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缺少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目前, 海南省持有旅游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人数仅占全部旅游从业人员总数的17.4%。在全部旅游从业人员中, 具有中专或高中学历的占49.5%, 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13.3%, 整个旅游行业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而兼具体育专业知识的综合性旅游人才更是寥寥无几。
(三) 体育旅游产业化程度较低
一是体育旅游供给结构和产品比较单一, 体育旅游仅局限在少数几个项目上, 对休闲体育旅游及趣味体育旅游等项目的综合开发程度较低。二是产业结构同化现象严重。很多地区不考虑市场的容量与当地的实际情况, 在借鉴其他地方的发展经验时, “照葫芦画瓢”, 导致同类产品过多, 资源浪费严重。三是配套设施与服务相对落后。一些体育旅游区的交通、食宿、通讯、购物、娱乐和休闲等配套行业部门未能形成一条龙式综合供给即完整的产业链条, 基础设施落后、服务质量差等问题比较突出。
三、发展海南省体育旅游的对策
(一) 完善体育旅游管理体制
1.有效发挥政府的监督管理职能。政府的监督管理应贯穿于体育旅游市场开发及运营的各个环节, 对体育旅游开发项目建设的标准和范围要作出具体统一的规划, 对开发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和推进, 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惩处等。应通过一系列的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不断加大对体育旅游的监管力度, 从而保证体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2.政府应加强体育旅游相关法规、条例的制定与实施。体育旅游项目本身带有一定的刺激性、挑战性和危险性, 因此开展体育旅游项目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设备和安全保护设施。为此, 除应制定旅游行业的一般管理规范外, 还需建立行业工作标准化法规, 按照国际上对体育旅游业管理的通行做法, 建立健全海南省相关法规和单行条例。同时完善监督管理工作, 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旅游环境, 树立海南省体育旅游强省的形象。
3.引进先进的国际旅游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 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竞争机制和服务体系。重点要实施强制性的国际游客安全措施, 构建国内外游客安全保障体系, 以保障游客安全。
4.实现旅游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可以设计游客满意度测评表, 通过游客对导游员、接待人员的直接评价, 掌握实际情况并据此作出整改;制定导游接待制度、游客投诉 (反馈) 制度、保险制度以及岗位责任制度、卫生环保制度、营销制度、安全预防制度和产品保护制度等, 加强旅游企业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 确保海南省体育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 做好整体规划与协调, 综合开发体育旅游项目
一是海南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体育旅游的发展, 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坚持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 防止盲目开发、重复建设。制定科学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办法措施, 完善法规及相关政策, 为体育旅游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例如, 目前海南省的高尔夫球场密度已位居全国前列, 市场已几近饱和, 应适当暂缓发展这种体育旅游形式或结合其他旅游形式进行开发。
二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适度超前发展体育旅游产业。这是大多数国家在发展旅游产业初始阶段采用的普遍做法, 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普遍。政府应在政策以及资金投入方面适当向体育旅游产业倾斜, 使其发展速度比其他产业更快。同时, 应用先进的知识和技能来武装体育旅游的从业人员, 使其能够为旅游者提供专业、高质的服务。
(三) 提高体育旅游产业化程度
一是要以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带动海南省体育旅游产品质量的提升, 并不断地开发新的体育旅游产品, 逐步形成海南省体育旅游特色, 打造海南省体育旅游品牌, 将海南省体育旅游市场做大做强, 为推动海南省体育旅游产业化进程和提高产业水平提供支撑。
二是要加强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结合, 体育旅游不是旅游部门或体育部门独立发展的结果, 体育与旅游联姻互动, 两个产业紧密结合才能开拓体育旅游的发展空间。目前海南省的体育和旅游的相关部门应共同制定出海南省体育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在此前提下整合海南省旅游资源, 不断开发体育旅游新产品, 加强各体育旅游区的规划建设。还要加强体育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 提高体育旅游的服务质量, 进一步做大做强海南省体育旅游产业。
(四) 培养和引进体育旅游专业人才
体育旅游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旅游协会、各类旅游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体育旅游人才的作用。可举办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班, 对现有的体育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达到体育竞技资源与旅游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培养出一支道德素质高, 同时又懂体育与旅游专业知识及技能的体育旅游服务队伍, 实现体育旅游服务人才的专业化、特色化、本地化, 从而促进海南省体育旅游经济的高效发展。应逐步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常态机制, 为海南省体育旅游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五) 加强体育旅游宣传, 打造海南省体育旅游品牌形象
目前海南对体育旅游的专项宣传力度不够, 与体育旅游发达地区存在一定差距。据香港旅游协会的调查显示, 每增加1美元的旅游宣传投资, 可增加123美元的旅游收入。因此, 海南省一定要加大体育旅游的宣传力度, 增加宣传投入。同时, 应制定完整的宣传计划, 充分利用主流媒体, 提升对海南省体育旅游的宣传效果, 进而树立海南省体育旅游的独特形象。海南省正处于发展关键期, 把握好这一发展契机会对海南省旅游业和当地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曙辉, 刘成, 张河清.体育旅游研究的国内外比较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9 (4) .
[2]宋静敏, 游长江, 王公法, 戴瑾.海南省热带体育旅游资源调查与发展战略研究[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
[4]李波, 车传勇.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 2008 (3) .
[5]陈志军, 应磊, 代江.我国体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 2007 (8) .
[6]谭丽琳.《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批[N].海南日报, 2010-06-19 (A01) .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篇8
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 山地分布最广。在这些峰峦迭起的少数民族地区, 不但有独具风格的奇峰、怪石、温泉、瀑布, 更有丰富的文化遗址、物种资源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1. 自然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河流湖泊水库分布广, 飞瀑流泉众多, 作为海南省境内三大河流———万泉河、南渡江、昌化江的发源地, 海南全省38%的河流皆发源于此。其中松涛水库、珠碧江水库、鹦哥岭天然湖泊都是海南省十分著名的湖泊水库。红坎瀑布、百花岭瀑布和太平山瀑布的秀丽壮美更是久负盛名, 此外黎母山的瀑布素以数量多而著称, 万千溪涧在悬崖汇聚, 飞流直下, 极为壮观。
此外, 海南还是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的原生地。据调查统计, 琼中和五指山两地的森林覆盖率皆超过了70%。优异的生态雨林孕育了许多珍贵的动植物物种, 海南坡鹿、黑背岭脸虎、人熊、鹦哥岭树蛙、黑背白环蛇更是海南独有的珍稀物种。
2. 文化旅游资源绚丽多彩。
海南是我国黎族的聚居地, 五指山地区是黎族居住最集中的地区, “竹筒饭”、“筒裙”、“船形屋”、“山兰酒”, 以及黎族人的“三月三”节都体现了黎族颇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16世纪中叶, 苗族落户海南岛, 苗族人大多居住于高山大岭, 尤其以保亭、琼中两县最多。黎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缤纷夺目的文学艺术。黎苗族都能歌善舞, 儋州“调声”、黎族歌舞、民间琼剧、乡下八音, 黎苗族歌谣主要是山歌, 其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形式繁多, 腔调优美, 而且具有极大的随意性;黎族较有名的舞蹈有竹竿舞、舂米舞和钱铃双刀舞等, 苗族较有名的有跳月舞;清香的竹筒饭、甜纯的山兰酒、独特的鱼茶、诱人的酸食、三色饭就是黎苗族饮食文化的代表;黎族织锦和苗族蜡染体现了精湛的织染工艺;遍布黎寨的船形屋和建筑文化;黎苗族奇特的婚嫁习俗、生活习惯, 热情的民族舞蹈等, 不但是构成黎苗文化重要内容, 也为民族文化旅游提供了不竭的资源。椰树是海南人民的吉祥物。千百年以来, 海南人民形成了许许多多与椰树有关的习俗。例如在文昌市, 遇到诸如订婚、结婚、生子等各种喜庆大事, 人们总是要栽下几棵椰子树作为纪念。海南省每年举办欢乐节, 各市县分别举行换花节、冼夫人文化节、“三月三”、龙舟节、温泉嬉水节、南山长寿节、万宁文灯节、渔民节、芒果节等几十个各有特点的节庆和活动。
二、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近期发展状况
随着海南旅游业的不断的发展和转型,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也逐渐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旅游景点的配套设施正在得到不断改善, 而旅游业给当地居民生活带来的实惠也越来越明显。海南省政府全面调动省内外、国内外各种力量建设旅游业, 七仙岭温泉、毛感仙安石林溶洞等旅游区的开发建设都在风风火火的展开。而作为三道湾生态旅游区的新贵项目, 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此外,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琼中县已完成了年接待能力为20万人次的酒店宾馆建设, 逐步建成了百花岭旅游风景名胜区、湾岭古月山庄、阳江农场十四队石景区、黎母山森林公园、上安仕阶五指山旅游区等优质特色旅游区。
三、海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着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 其旅游业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而且旅游服务设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发展的过程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 旅游产业地域性分配不科学。
尽管旅游总体规划的投入逐年增多, 但从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整个布局来看, 建设依然比较滞后。服务设施还不够配套, 旅游产品参与性、娱乐性和吸引力不足等问题, 都有待改进。
2. 旅游业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
受制于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的现状, 一些旅游资源往往被不同辖区内的开发主体分割开发, 不但导致建设上的重复浪费, 而且使得这些景区的统一管理难以实现。除此之外, 旅游产品还只处在这个低层面的观光游览上, 真正能实现游览、住宿、购物、餐饮、文娱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景区不多。总而言之, 各景点资源利用“散、乱、软”等问题依旧突出, 而仅仅依靠“门票经济”又难以形成大的影响力和“拳头”产品, 管理体制的不科学是旅游业无法做大做精的重要原因。
3. 开拓市场能力不足。
旅游宣传促销和重点市场推介还不到位, 仅仅依靠城市形象宣传和发展重点客源市场推介难以形成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低成本网络营销效率高、传播快的优势未被充分利用起来。造成外地游客对海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了解还不够深入, 使得市场开拓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4.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不协调。
由于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监管体制的缺乏, 致使一些企业只顾及眼前利益, 没有遵循生态工程与景观相协调原则。不但导致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还严重影响了当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 景区开发商业化严重。
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 市场方式的运营, 提高了景区的经营效率, 但利益的趋势, 使得一些景区在开发过程中商业化过于严重, 过多二次消费, 景区购物等使得游客对景区失望。
四、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建议
1. 树立全局意识, 科学开发管理。
在科学布局、合理开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旅游业, 在充分考虑当地的特色资源的前提下重点开发黎苗族民俗文化景点。突出特色, 打造拳头, 努力建设一批能吸引游客眼球、能招揽游客参与的优质旅游项目。
2. 创新宣传促销, 拓宽旅游发展渠道。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当地旅游业促销的支持, 拨出专项资金, 实行旅游促销费用专款专用。同时旅游企业也要加大宣传促销费用的投入, 积极走出去举办各种推介会, 利用微博, 论坛等新媒体宣传促销以提升海南少数民族旅游影响力和知名度。
3. 将开发与保护两手抓, 尤其注重保护, 树立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思想。
增强当地人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文物遗迹保护意识, 实行奖惩相结合的措施。槟榔谷景区在这方面值得推崇与学习。
4. 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 尤其是少数民族导游和外语导游人才的培养。
在旅游人才培养上, 加强与高校的合作, 实行校企结合, 联合培养。注意旅游人才的应用型与复合型的培养。同时对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集中的, 分批次的强化培训, 集中提高其综合素质, 适应旅游业不断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导游人员的服务性和专业性, 民族地区的导游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旅游专业基础知识以外, 还应该懂得本民族悠久的历史, 以及当地的民族风情历史知识, 这样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历史, 比如当地的语言, 婚嫁, 服饰, 生活等。呀诺达景区已有普通话, 英语, 俄语等多种语言的导游, 但很多景区仍只有普通话景区讲解员。
5. 深层次开发旅游商品。
海南旅游商品凭借资源优势, 就地取材, 巧夺天工, 体现出热带海岛气息、乡土风格、民族特色。大力开发推广旅游纪念品, 比如特色鲜明、广受欢迎的海岛服, 香兰茶、苦丁茶等特产茶, 以及其他饮品, 多种多样的雕刻 (椰雕、贝雕、木雕、根雕、牛角雕等) , 各种各样的装饰品 (珍珠饰品、水晶饰品、贝壳饰品、红豆饰品和佛珠) , 缤纷多彩的美术工艺品 (贝艺画、蝶翅画、工艺陶瓷、工艺藤器) , 特色浓郁的民族工艺品 (黎锦黎绣及其制品) , 以椰子、芒果、腰果、咖啡等热带佳果和热带作物加工的系列旅游食品, 五花八门的土特产品。
6. 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和旅游产品升级。
包括旅游发展由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旅游开发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 旅游营销由通用化向专业化转变, 旅游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 旅游从业队伍由低素质向高素质转变。旅游产品升级包括:整体产品由观光为主项观光、度假和专项相结合提升, 观光产品由低档次走马观花的跑点向文化含量高的参与性活动提升, 面向大众市场的概念型产品向面向细分市场的针对性产品提升, 团队旅游向自助游、自驾游、散客游、会奖游等特色旅游提升。
摘要:根据有关部门统计, 至2011年底海南省常住人口约为867万人, 其中少数民族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6, 主要为黎族、苗族和回族等, 各少数民族至今仍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本文在介绍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基本资源及其开发情况的同时, 还分析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对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海南少数民族地区
参考文献
[1]蔡道成, 张侨.海南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10) .
[2]林江云.海南少数民族研究全文数字资源库建设的实践与分析[J].琼州大学学报, 2005, (4) :82~84.
[3]黄丽华.琼南少数民族导游的培训与管理[J].琼州学院学报, 2009, (5) .
[4]陈晓华.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资源优势及存在的问题[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4) :52~54.
[5]王永挺.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研究[J].科技和产业, 2008, (10) :16~18.
海南县域旅游发展研究 篇9
生态旅游, 是随着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资源的瓶颈而出现的。传统的大众旅游, 一直是消费者和民众接触最普遍的旅游方式。它有着发展成熟、速度快的好处, 但是也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随着旅游次数和人为的影响, 旅游景点的环境承载力已经大不如从前, 加之投资者注重短期经济利益, 所以无论在管理办法还是开放项目理念上, 都是“竭泽而渔”式的做法。这样对于环境和资源造成了极大的不利发展, 最终也会影响其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方式正日益得到人们的认可。它比较注重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考虑短期与未来的利益, 把自然景观的生命承载力纳入成本范围之内, 管理方法也逐渐的完善和改进, 最大程度上的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所以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海南的旅游业在其经济发展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诸如三亚等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景点, 人们对其的热衷也越来越强。作为一个自然观光景点, 往往会出现两难:一方面是日益发展的消费需求, 人员急剧增加;另一方面是旅游承载力的加大, 各种问题急剧出现, 如果得不到解决, 势必会影响旅游发展, 对于海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 发展生态旅游对于海南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其作用不可小觑。生态旅游可以把海南的自然、人文、地理等条件很好的结合起来, 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样既做到了旅游的生态性, 又能增加旅游收入,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可谓一举两得。纵观目前海南旅游发展, 很多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但是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的名目却不在少数。仔细分析调查发现, 他们与生态旅游的真正目标有着很大的差距。比如说“有的旅游景区对游客宣传的海洋生态旅游活动, 实际上主要是向游客大力推销珊瑚工艺品、海洋生物保健品等旅游商品等, 不一而足。”这些对于生态旅游在海南的推广都是不利的。所以, 一定要认清生态旅游的发展条件, 做到积极应对。
2 海南发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分析
既然海南的可持续发展有赖于其生态旅游的发展, 那么就应该大力的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一种极其循环的发展方式, 其发展也是有一些条件的。应该把其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其经济方式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海南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 其优势是很明显的。首先是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 有着独特的地貌和自然条件。海南省属于最后成立的省份, 具有开发晚的特点, 工业都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因此环境也很好。
从表1来看, 海南的环境是最好的, 而发展生态旅游, 首要的标准就是要生态环境好, 海南的优势十分明显。同时, 中央和海南省政府对于其发展也有着很好的政策扶持。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海南享有许多优惠的发展政策。一般来说, 具有三低 (低税率、低地价、低劳酬) 、三自由 (资金、物资、人员基本自由进出岛) 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更有利于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发展。
除了海南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 也不得不提出其发展的劣势, 这对于开发生态旅游也是有很大的启发和警示的。首先, 海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又是一个岛屿, 与大陆不相连, 所以与大陆相比, 其岛屿的物种和环境的抗干扰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是十分弱的。加上暴雨与台风的影响, 其生态环境系统就更为的脆弱;其次, 海南属于新兴地域, 其经济发展程度和文化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就导致了部分旅游地区的接待能力不足, 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也极大的制约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最后, 旅游人才也是十分的缺乏, 大部分旅游带队人员和服务人员都属于低层次的人员, 缺乏统一的配合和培训, 整体素质不够高。
发展生态旅游在海南既有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发展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国际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选方式。据统计分析, 生态旅游已经占到了国际旅游业总收入的20%以上, 而且这个数字比例大有不断增长的趋势。中国也是顺应了国际旅游的大趋势, 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诸如三亚南山等一大批生态旅游基地。海南省政府也在战略上对其进行引导。所以, 海南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但是海南发展也有很大的挑战。“就海南而言, 在目前开展生态旅游的区域中, 真正能达到生态旅游的要求者寥寥无几, 甚至有许多旅游开发商随意将其旅游产品贴上生态旅游的标签, 造成伪生态旅游现象的泛滥。”综合来说, 海南发展生态旅游, 既有优势又有劣势, 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海南必须分析好自己的各项条件, 仔细研究综合治理, 进而找出海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3 海南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思路
首先, 要根据海南的环境条件评价指标, 对海南整体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做出明确定位。“海南省生态环境质量的基本态势是, 以同心园结构由中部向外呈降低的趋势, 中部为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等生态系统, 为理想状态。向外为丘陵季雨林、丘陵灌丛林生态系统, 大部分为良好状态。再向外为台地灌丛、台地草原生态系统, 大部分为一般状态, 少部分较差, 周边沿海平原是园地、人工林及农用生态系统, 少量为良好状态, 部分为一般状态, 部分为较差状态。”从以上能够看出, 海南的生态旅游基地最大的应该在其中部, 虽然这里有着很多的瓶颈, 比如偏离主要的交通干线, 而且没有大经济城市的联系, 而且比较的偏僻, 但是其环境质量十分理想, 而且也容易吸引旅游者的眼光和好奇。对于目前已有的生态旅游基地, 则更加的把重点放在开发与保护治理相结合的道路上。一方面要大力的加大对当地旅游基地的保护, 避免出现人多环境承载压力大, 造成生态系统恶性循环的出现;另一方面, 也要积极的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 做到旅游基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从而带动当地周边产业的良好发展。
其次, 开发好生态旅游, 也要做到生态旅游的普及度。目前就我国的主要旅游群体来说, 大多都重视和指导传统旅游方式。很少有人会懂得或者以身实践去体验生态旅游的。国外的生态旅游已经发展很旺盛了, 而相对于国内来说, 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条件或者习惯, 所以一定要加大对生态旅游的宣传。发展生态旅游关键是要摸清自身当地的生态条件, 对其情况一清二楚, 然后加以整理汇集, 编成有利于人民阅读的宣传小册子。只有这样, 才能够使人们不断的了解生态旅游, 不断的了解海南省的旅游产业, 从而有消费的欲望, 只有有了消费需求, 才能够把生态旅游产业化, 而只有有了产业化, 生态旅游的发展才能持续下去。
再次, 海南生态旅游的发展要以保护为基础。要开发就必定要进行大量的工程, 在做工程之前首先要对其生态旅游的整体工程做到规划, 要有整体和全局意识。开发前政府部门要做出科学的论证和统一规划, 旅游区开发后, 经营者应使区内的各类动植物得以栖息并生机勃勃地繁衍发展。要尽可能的做到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的有序协调。
最后, 要加强海南生态旅游人才的引进与培训。生态旅游, 不仅是一项集生态系统与旅游开发为一体的产业, 同时, 也是一种服务产业和服务方式。要做到服务的到位, 就必须对生态旅游的服务人员做到素质的培养。人员素质就决定了一个行业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意识, 也对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 对于这个现状, 要加大培训力度, 做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海兵.试论海南生态旅游的发展, 琼州大学学报[M].2005, (1) .
海南县域旅游发展研究 篇10
关键词 国际旅游岛 ;芳香植物 ;SWOT ;休闲旅游
中图分类号 F592.7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ainan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tourism structure needs gradually to convert to high-end leisure resort tourism from sightseeing tour. Leis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based on aromatic plants is most high-end fragrance products with high added value. Hainan has a unique advantage for fragrance tourism development for its warm and humid climatic conditions, as well as multiple wild plant species, which provide Hainan a broad development space in the the aromatic production chain. In this paper, SWOT analysis of the aromatic plant resource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Hainan aromatics were analyzed for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At last, constructive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development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aromatic tourism industry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 aromatic plants ; SWOT ; leisure tourism
1 海南岛芳香旅游发展的优势
1.1 自然资源优势
海南岛是中国热带面积最大的省份,地处低纬度热带北缘,年平均气温22-26 ℃,日照时间长,很适合热带芳香植物生长,具有发展芳香产业的独特优势。据考察,目前,世界已开发利用的400多种香料植物中,海南岛有329种[1],占2/3以上。尤其是各种亚热带香料,胡椒、咖啡、香茅草、香草兰、椰子、沉香、降香等,在中国无论种植面积、产量还是品质,都位居前列,2011年,海南胡椒种植面积21 916 hm2,总产量达4 159 t,产量占中国市场的90 %以上[2]。
1.2 旅游资源优势
随着“国际旅游岛”政策的提出和推进,海南的旅游产业也正逐步迈向国际化,从2013年海南岛旅游工作暨春节假日旅游工作会议上获悉,海南岛2012年接待过夜游客人数3 320.37万人次,接待入境游客人数81.5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79.12亿元,海南旅游产业已成为海南岛重要的经济支柱。海南经营芳香旅游已有雏形,有多家企业和事业单位,如海南兴隆热带植物园、药用植物园等,都是将芳香植物的种植、科研与旅游经营相结合,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3 政策优势
国家为支持海南特区发展,为海南地区提供了各种优惠政策的支持。2010年,海南岛以大力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为目标,制定了《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海南)基地建设规划》[琼府办(2010)143号文件],并在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海南“香岛”建设的目标,大力发展海南香料产业,积极抢救保护和挖掘利用国家濒危芳香植物,培育海南以沉香为代表的国际香料市场,加强香料产业生产种植体系、创新研发体系、工业生产体系及相关旅游服务业建设,培育壮大一批以沉香为代表的特色香料品牌,全面提升海南香料产业水平,促进海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切实惠及“三农”,福泽海南人民。
2 海南岛芳香旅游发展的弱势
海南岛自古以来就以芳香植物资源富饶著称,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制约,海南省的芳香植物产业的开发和利用还处于弱势,很多芳香植物的利用还仅停留在提供原料和工业香料的提炼上,没有进行深度开发,对附加值高的产品的研究投入也不足,因此,很难直接向广大消费者提供高技术含量的成品。
2.1 资源开发上的弱势
2.1.1 资源利用率低
海南岛芳香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许多芳香植物资源具有很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但目前除了咖啡、胡椒、广藿香和香茅草等少数芳香植物在海南栽培面积较大,具有一定产业基础外,其他大量芳香植物如依兰、假鹰爪等都未得到充分利用,还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一些适宜在热带地区种植,并有较高经济效益的芳香植物品种,特别是生长快、短期效益好的草本芳香植物的开发研究相对较少。
nlc202309040813
2.1.2 野生资源破坏程度大
由于对芳香植物的利用缺乏长远以及系统的规划,市场对天然香料需求量的增多,海南野生资源被无限制采伐,致使自然野生的芳香植物资源供需平衡被破坏,天然香料是资源性产业,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没有注意保护,才使得利用和再生形成恶性循环,特别是木本植物生长周期相对较长,而再生力较弱。
以沉香为例,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 (Aquilaria sinensis),是中国唯一的沉香植物资源,自古就有“海南沉香,一片万钱,冠绝天下”的美誉,但由于长期以来,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受到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大规模砍伐和收购,导致资源枯竭。白木香野生资源量在不断减少,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载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和《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图谱》[3]。
2.2 品牌上的弱势
2.2.1 芳香主题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
海南岛的旅游资源丰富,但仍然是以集中在海南东线旅游为主的热带海滨自然风光,旅游产品的结构单一,对其他形式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以“芳香”为主题的旅游品牌,在知名度、游客参与度及娱乐开发上还不足。
海南有优良的芳香植物品种,例如海南咖啡、香茅草、香草兰等芳香植物品种曾经在海南大面积种植,但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在海南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海南自20世纪中期就开始种植咖啡,盛产高品质的咖啡豆,拥有比较成熟的种植、加工和销售的历史与环境,海南自产自创的咖啡品牌不下20种,比较知名的是海南候臣咖啡产业有限公司所经营的以园林式休闲咖啡馆——候臣咖啡风情文化村和便捷式室内咖啡厅,现在候臣咖啡已成为澄迈县发展咖啡特色旅游的龙头企业。但由于产量不高、营销力不强以及没有大企业运作等诸多原因,候臣咖啡至今没有开发岛外市场,无法在国内其他省份提升知名度,更谈不上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声誉,更不能与其他国际品牌相抗衡了。
2.2.2 综合利用程度不高
芳香植物及其深加工品的利用极其广阔,几乎可以渗透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中国物质生活水平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等因素,对芳香植物的综合利用还远未得到开发。在欧美国家,罗勒、牛至、紫苏等芳香蔬菜直接食用是非常普遍的事情,而在中国除了传统的调味料,直接食用芳香蔬菜是比较少见的现象;中国在园林绿化中对芳香植物运用的也偏少,园林界普遍认为,园林绿化的规律是:绿化——美化——香化,香化是园林造景的最高追求,而芳香植物所具有的观赏性、芳香性和医疗保健性3大特点,是构建其别具特色的园林景观的重要依据[4]。而目前海南与芳香植物相关的景区,都未将芳香植物的综合利用发挥到较高水平,只有简单的观赏或者饮食,香精油、香制品、芳香疗养、芳香旅游纪念品等均未开发或者开发程度不高,一些景区的加工产品其实是源于外地,并非本地加工,未能发挥其资源的优势。如果能将芳香植物的种植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形成以芳香植物为主题的旅游景点,结合芳香植物知识的普及和旅游纪念品的制作出售,不但能使旅客人身得以放松,还能增加许多知识和乐趣。
2.3 技术与资金投入上的弱势
2.3.1 加工工艺的落后
由于芳香植物不同部分所能提取的精油种类不同,因而所使用提取方式和设备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一般来说,提取天然植物精油采取的方法有:水蒸气蒸馏法、溶剂浸提法(萃取法)、压榨法、结晶法、超临界萃取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精油提取技术得到提升和创新,分子蒸馏法、液氮冷冻研磨技术、微波辐射诱导萃取法、加速溶剂萃取技术、超声波法、色谱法[5]等方法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提取方式。
芳香植物在海南省大多以传统的单一品种传统种植为主,缺少具有先进加工设备的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缺乏技术和资金的支持,加工设备落后,直接导致生产效率低下,芳香植物出油率低,工艺技术不高直接影响到芳香产品的品质,再加上芳香植物在种植过程中的农药残留大等原因,普通精油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有明文规定不能用于医疗级别,因此不能吸引高端消费群体,在国际市场上也没有竞争力。目前,海南省芳香景区出售的相关芳香产品,多是从外地进口而来,还没有形成自身具有竞争力的品牌和生产能力。
2.3.2 规模化种植程度低
海南岛大规模芳香植物种植基地较少,现存的芳香植物种植基地规模小,管理过程粗放,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都不高,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差、抗风险能力低等现象,因此常出现原料短缺导致产品质量波动性大,企业缺乏稳定的原料供应市场,严重制约了企业生产能力的发展。规模化种植程度低,也导致芳香植物种植面积较小,无法形成具有吸引力的大片花海、香海的景观,降低了芳香旅游的水平。此外,薰衣草、迷迭香等传统芳香植物原产地多是地中海地区,海南栽培时,越夏存在较大的困难,这也使得其难以大面积大规模栽培。例如,在海口周边的香世界庄园和凤生香草园,芳香植物品种单一,大面积栽培量少,总栽培面积都不超过6.67 hm2。
3 海南岛芳香旅游发展的机遇
3.1 国家对于海南发展国际旅游岛的特殊优惠政策支持
海南岛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由于起步较晚、经济基础较薄弱,海南经济社会整体水平偏低,因此,要积极地发挥海南的区位和先天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度假天堂。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至此,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3.2 海南岛政府对海南发展芳香旅游给予的政策支持
为发展海南岛的芳香产业,省科技厅根据《海南岛“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香岛”的概念, 包括发展芳香南药规范化种植、建设中药芳香原料生产基地、芳香产品加工基地及南药旅游保健品生产基地、开展芳香南药加工提取及产品开发等。为了发展香料产业,省科技厅将从科技项目、科技专项资金等方面对芳香产业加以倾斜,鼓励香料种植、产品精深加工,结合国际旅游岛开发出香料特色旅游产品,让海南岛真正“香”起来。2012年7月,海南岛将建立一批香料植物种植示范基地;积极争取将芳香旅游业的发展列入《海南岛热带森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建立一批大宗生产、加工香料的基地,大力开发芳香药材、精油及其衍生产品、芳香保健食品、纪念品等特色旅游产品。
nlc202309040813
3.3 以芳香为主题的旅游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观光旅游方面,芳香植物除了迷人的香气,还具有优美的姿态,在旅游景点景观的塑造中都占有重要的作用,以芳香植物为主题背景的旅游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中国旅游业所占比例逐年增高,开发芳香植物的食用、饮茶等服务,使之具有生产、旅游、服务、休闲等功能[6],并能制成旅游纪念品,增加旅游的附加经济效益,因此“芳香主题旅游”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在休闲旅游方面,海南芳香旅游开发有利于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能将旅游方式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方式转变,经过精加工的高端精油广泛用于精油SPA、香薰医疗和养生度假等旅游项目上,吸引了中高端消费群体,也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休闲度假的战略目标。
4 海南岛芳香旅游发展的威胁
4.1 国际同行及市场的竞争
在芳香产业发达的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产业,这些国家不仅是天然芳香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同时也拥有从种植到销售十分完善的产业链。法国、日本和泰国等“芳香产业”发达的国家,因芳香旅游资源开发得更早,基础设施更完善、管理和服务水平相对较高,总体环境也好,对中国旅游者有着极大的诱惑力。而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休假制度的完善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全面落实,外国旅游企业在中国经营业务范围和地域上的限制逐步取消,使中国在出境旅游的人数日益增多,会给中国一些弱、小、散、差的旅游企业带来巨大的冲击[7],也给中国包括芳香旅游在内的旅游业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2 国内同行及市场的挑战
近十几年来,随着对芳香产业这项高效农业的了解逐渐增加,国内种植和经营芳香植物的企业也日益增多,现国内做的比较有规模的就是新疆,上海以及重庆等地。特别是新疆,新疆自1964年开始从法国引进薰衣草品种,经过40多年的研究与开发,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已成为与法国普罗旺斯、俄罗斯高加萦、日本北海道齐名的世界4大薰衣草种植基地之一。与这些地方相比,海南芳香产业无论是在政府扶持力度、种植加工技术及管理服务水平上都有着一定的差距,在旅游资源和对旅游产品结构大体趋同的情况下,大大地分流了海南岛的旅游客源,海南发展芳香旅游受到了较大的威胁。
4.3 周边相邻省份旅游城市的激烈竞争
中国跨热带的省份除海南全省以外,还有云南西双版纳、广东雷州半岛、广西涠洲岛和斜阳岛以及台湾北回归线以南,这些省份同处于热带地区,自然环境及旅游特色都相差不远。特别是在芳香产业的发展上,台湾和云南都是花卉业的种植大省,无论是在企业规模、产品特色和旅游线路的开发等各个方面都有着绝对的优势。因此,海南岛在面对强势的竞争对手上,应该积极快速地创新和改进,也只有这样,海南的芳香旅游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总体来看,SWOT分析结果表明,海南丰富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和政策优势为海南芳香旅游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海南“香岛、药岛”的建设目标、人们对芳香旅游的需求等也为海南芳香旅游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而使得海南具有发展芳香旅游的美好前景。但是资源的破坏、科技投入的落后、国内外同行的竞争,又使海南芳香旅游的发展充满了挑战。
5 海南岛发展芳香旅游的对策
5.1 深入挖掘海南芳香文化,提高海南芳香旅游的品牌效益
海南香料资源丰富,其中最负盛名的沉香木,自古就有“海南沉香,一片万钱,冠绝天下”的美誉。海南不仅产香,而且民间自古就有用香记载,尤其是海南原驻民黎族和苗族,更是善于用香入药。因此,应积极深入地研究海南黎苗族少数民族文化的芳香文化,在芳香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增强芳香旅游产品的文化感受,开发既能体现海南特色,又与其他地区有鲜明差异化的芳香旅游产品,这样才能快速提升海南岛芳香旅游品牌的知名度。
5.2 培育城市特色,支撑海南“香岛”建设
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争取公众的好评价,增强城市旅游的吸引力,提高一个旅游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城市旅游发展的核心就是要建立起鲜明的形象,从而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需求[7],面对日益激烈竞争,城市建设不应只着眼于自身的完善和优化,更应该注重旅游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给城市树立起独特、鲜明、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通过塑城市旅游形象来提升旅游优势。
5.3 帮助扶持民营企业形成规范化种植、加工和营销模式
种植是芳香产业的基础,种植和加工的技术控制着芳香植物产品的质量,但种植水平从根本上制约了产品的质量,品种的选育、土壤环境、肥水条件、种植技术、收获时机、规范化种植等,都会影响原料的品质[8]。再则,与一般农作物相比,芳香植物收获后如果不进行深加工就没有产值,所以,种植和加工任何一方都能直接影响产品的品质。
应当呼吁当地行政和科研机构,一是要加大政策扶持,抓紧时机配合国家惠农政策,调动当地民营企业和农户种植生产的积极性,二是要加大科研技术的投入,依托农业科研单位,加强对种植、加工和后期产品开发的理论与技术的支持,提高种植和加工效率,从而形成芳香植物规模化种植。三是要加强生产过程的监控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模式进行生产和加工,从根本上确保芳香植物产业的发展;四是要建立栽培、加工和销售相结合的生产体系,这不仅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多余环节,又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资源的可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种植芳香植物的积极性。
5.4 培育有本地特色的芳香旅游景点,开发芳香旅游路线
在优化品种,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应该开发建设具有海南本土优势的芳香旅游基地和景点,通过建立香料博物馆或展览馆、芳香植物科技园、康体保健中心及休闲旅游农庄等形式,新增开发新的旅游路线,将芳香保健植物融入休闲农业中,这样既可保存本土的珍贵自然植物资源,亦可创造多样化的农业经营模式。
nlc202309040813
应着重发展数个具有大面积香花香海、具有芳香疗养植物区的芳香园区,避免与现有芳香园区重复,增加芳香旅游的多样性与吸引力。应根据游客特点开发不同的旅游区,如针对旅游团游客,应增加芳香园区的观赏性和新颖性,提高游客的兴趣,提供丰富的芳香旅游商品与短时间的芳香产品DIY体验,满足旅游团游客观赏、购物、猎奇的特点,并需考虑其游览时间短暂的特点。而在海口、三亚等城市周围,可发展数个能满足游客较长时间休闲、餐饮、渡假、芳香疗养的芳香园区,提供餐饮、住宿、疗养、休闲等活动,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高旅游收益。
5.5 开发具有特色的芳香旅游商品,提高旅游消费水平
精美的旅游纪念品能带给游客美好回忆,显示旅游者的旅行经历,如果一件旅游纪念品能让人们觉得有纪念意义而长久保存或赠送亲友,并向他人介绍,这对旅游地形象的传播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途经,有助于扩大旅游地的知名度。芳香系列旅游商品品种繁多,给芳香产业发达地区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我们可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海南本土优势资源,重点开发芳香美食、芳香植物盆栽、芳香工艺品、香水和化妆品、饮料类、香药材和芳香医疗保健等7大种类的芳香旅游纪念品。
5.6 制订芳香产业标准,规范芳香产业行业
芳香产业是个十分多元化的行业,其中囊括了种植、加工、美容、旅游、食品及医药等多个行业,影响芳香产业发展的因素多。对于海南旅游业来说,由于芳香资源商品化开发率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力度不够、经营者为短期效益对自然资源随意破坏、盲目跟风、照搬照做等原因,芳香产业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发展的速度比较慢。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芳香植物在种植、开发、加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监管,特别是严禁对野生自然芳香植物资源的破坏,并制定标准化种植模式,统一加工技术,制定芳香产业相关标准。
参考文献
[1] 欧阳欢,邢谷杨.热带香料植物开发利用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1,17(2):142-147.
[2] 王祝年,肖邦森. 海南岛香料植物名录[J]. 热带作物学报,2002,23(4):62-67.
[3] 刘军民,徐鸿华. 国产沉香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05,28(7):627-632.
[4] 熊晓慧.浅析旅游规划中的芳香产业[J]. 艺术与设计,2011(1):286-288 .
[5] 杨 君,张献忠. 天然植物精油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与营养,2012,18(9):31-35.
[6] 郑九淼,孙 磊,唐宇力. 杭州地区芳香植物及其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 752-17 753.
[7] 冉群超. 城市旅游形象与城市旅游竞争优势的获取[J]. 中州大学学报,2011,28(1):29-31.
[8] 黄奕怡,姚 雷. 上海南汇地区发展芳香植物产业的对策和探讨[J]. 上海农业科技,2010(1):21-22.
海南县域旅游发展研究 篇11
一、海南珍珠产业的发展现状
海南在古代就以盛产珍珠而著称,三亚更因为盛产珍珠而被称为"珠崖"。我国现代海水珍珠科研也自海南起步。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源远流长的珍珠文化。随着近几十年的发展,海南相继在沿海各地建立起养殖场二十多个,海南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具珍珠生产潜力的地区。
(一)海南珍珠养殖现状
1965年底,海南创办了第一家珍珠养殖场———海陵珍珠养殖场。1979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三亚鹿回头半岛创立了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承担了一系列重点海洋生物和生态科研任务,并在国内最早开展了海水珍珠养殖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海水珍珠的养殖需要成熟的技术,天然环境的庇护,漫长的回收周期,但多数珠农不重视科技开发与投入,近年来由于中国珍珠产量大质量低,价格下跌,海南珍珠养殖业也出现了严重的萎缩,养殖户多转产于风险低周期短的项目。目前海南的珍珠养殖业呈现技术革新缺乏,市场指导不足的严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本地养殖户越来越少。
作为国内三大(广东、广西、海南)海水珍珠养殖区之一,海南的珍珠养殖条件得天独厚,质量也较出众,但近年来却呈急剧萎缩之势。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水产系教授、该校“马氏珠母贝遗传改良技术”项目组负责人王爱民表示,全国海水珍珠年产27吨,但海南本省年产珍珠不到600斤,远远落后于广东、广西。另外,受种群退化影响,珠母贝死亡率较高,且越来越小,难培育大珠。这对珠农来说是不小的风险。陵水毅珠珍珠养殖场总经理表示,养珍珠对珠母贝的品质和插核技术要求很高,周期较长,很多珠农转向了对虾、鱼苗等周期短收益大风险小的项目。
2. 缺乏原料,海南珍珠产业外地求援。
在海南旅游业的拉动下,海南珍珠业也蓬勃发展起来,但这些打着“海南”商标的珍珠产品,原料却绝大多数来自广东、广西。海南本地产的珍珠量太少,满足不了本土公司需求,只好到外省买。据了解,大型珍珠企业一年的珍珠需求量约为十吨,中小型也有两吨左右,海南本地不到600斤的产量只是“毛毛雨”。但即使这样,本省珍珠也大多流失到岛外。
王爱民教授认为,海南珍珠的发展潜力很大,世界上经济价值最高的四种贝类(马氏珠母贝、白蝶贝、黑蝶贝、企鹅珍珠贝)海南都有。而且,海南地处热带,动植物的成熟期比较提前,缩短了育种时间。“海南是南繁人最钟爱的地方,考虑到本地实际情况,海南做珠母贝的科研和育种基地是合适的,也是可行的。”
(二)海南珍珠加工现状
珍珠的加工作为一个高增值的环节在产业集群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珍珠加工的花色品种以及其衍生产品的开发直接关系到珍珠产品的市场定位,价值增值程度。海南省目前拥有像“京润珍珠”这样致力于珍珠开发和利用的企业龙头,对海南珍珠产业起到了引领的作用,海南珍珠产业已经开放视野,以珍珠销售为导向,着力于珍珠加工的研发,以细分市场为导向进行珍珠饰品的分拣、设计、加工,产品逐具市场竞争力。但在珍珠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方面相对落后,重生产、轻加工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相对珍珠的养殖来说,海南珍珠的产业化链条中,精深加工环节最为薄弱,品种单一,质量欠佳,缺乏市场竞争力。珍珠的出口仍以原始珠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因而卖不到好的价钱。在加工品中,品种多样化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全面的重视。淡水珍珠的精深加工相对于海水珍珠来说,又要滞后一些。
(三)海南珍珠销售现状
海南珍珠销售依托于世界珍珠市场的分布,当前中国珍珠市场的窘迫与国际珍珠市场的兴旺形成鲜明的比照,海南珍珠的销售虽处于这样的尴尬境地,但通过紧跟旅游市场的脚步,仍然创造了巨大的市场价值。依托快速增长的度假旅游市场,海南成为国内最大的珍珠零售基地,数十个大大小小的珍珠品牌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成为国内最重要的珍珠零售市场之一。近年来海南珍珠在创名牌上投入全力,特别是在珍珠旅游文化的挖掘上、产品用途的开发上、时尚设计方向、包装方面、品牌形象推荐上在全国珍珠行业居前列,如在全国率先推出珍珠护肤养颜品等。正努力树立起良好品牌形象,引领高档珍珠消费市场,海南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具珍珠生产潜力的地区,2009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然而在海南珍珠产业巨大销量的背后,却掩藏着产品质量低、设计水平低、品牌价值低、创新能力低、经营视野低等问题。
二、海南珍珠产业存在的问题
海南珍珠产业从养殖、加工、销售的现状中可以看出一些优势,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把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找准原因,才能很好的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添砖加瓦。
(一)市场状况混乱,加工工艺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
随产量的上升与加工能力的提高,珍珠开始供大于求。由于多数珍珠企业目前还只停留在原珠生产和对珍珠进行粗加工层面,而对于生产附加值高、市场供不应求的高档珍珠与精深加工品的能力基本没有或比较小。市场上大量的珍珠粉更是贝壳珍珠层粉制造,这一现象阻碍了低值珍珠的去路。
(二)缺乏具有影响力的海南珍珠品牌
先进海南珍珠存在的品牌主要是”京润”和”海润”两个,但品牌的影响力甚微, 不足以代表海南的珍珠,现在人们更加重视珍珠的品牌。许多海内外名流、名模及事业有成的女士都以佩带LUPEARL和MIKIMOT0等名牌珍珠饰品为荣。海南珍珠要立足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推出自己的品牌。要创立自己的品牌,海南珍珠业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三)价格一直处于劣势,不能跟国外的珍珠产品相提并论
海南珍珠养殖上投入了很多的科研力量,也加强了珍珠养殖水体资源保护,这些重要举措促进了海南珍珠质量的大幅度提高,但是高档珍珠的出产率还是很低的,高档珍珠依然是供不应求。同时我国2002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养殖珍珠分级》,只对养殖珍珠质量因素及级别评定进行了文字描述,其中颜色、光泽、光洁度完全是感官评定标准,无法形成一致的质量分级,造成珍珠市场价格的混乱。
(四)销售渠道不正规,市场推广力度不足
珍珠并不属于生活必须品,需要依托质的提高来开拓市场,创造需求,从而赢得更多的国际国内市场份额和产品利润。在流通渠道,个别从业者乱打折、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现象时有发生,极大损害了珍珠的形象。海南多数珍珠企业目前还只停留在原珠生产和对珍珠进行粗加工层面,而生产附加值高、市场供不应求的高档珍珠与精深加工品的能力基本没有或比较小。同时,低档珍珠过多过滥,大量劣质珍珠充斥市场,破坏了海南珍珠的总体形象,也使珍珠在人们观念中由“珠宝”逐步变成了“一般工艺品”。再加上海南珍珠企业对珍珠相关加工产品的功效也宣传得不够,产品推广力度不足,使得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未能有效启动。
三、海南珍珠产业发展策略
(一)海南珍珠产业的产品策略
1. 以市场需求导向为主,产品定位于中高档产品。
海南珍珠产品应致力于开发以南珠为代表的高档珍珠饰品,同时大力培养南洋珠饰品的高中档消费群,深挖产品文化内涵,严格产品优良品质,坚持体贴优质服务,塑造高贵卓越品牌。主打产品主要是珍珠项链以及各种珍珠饰品近年来品种款式越来越多,包括耳钉、耳坠、手链、脚链、发饰等。
2. 提升低档珍珠的附加值,降低低档珍珠的市场占有率。
市场上一些质量好的珍珠化妆品和保健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低档珍珠退出终端消费市场,为珍珠价格上扬提供了必要发展的空间。由于加工技术与工艺一直是海南海水珍珠生产的弱项,加工产品集中于低附加值的初级加工品,如珍珠首饰、珍珠层粉等。所以,珍珠产业链的拓展,要克服片面追求初级产品数量的倾向,实行以终端产品质量取胜的策略,大力发展海水珍珠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努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3. 开发海水珍珠及贝壳的多用途。
首先,减少饰品及工艺品市场的低档货比例,积极研制海水珍珠首饰的精品。其次,开发珍珠的新用途。近年已经有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在珍珠业里不断应用,生产出了一系列令消费者喜爱的新型产品。例如山东曲阜研究出了一种梦幻式多功能珍珠挂帘,白天五彩缤纷,夜间荧光闪闪,不但香味四散,而且能驱赶蚊蝇,产品一进市场,即受到日本、马来西亚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客户的争购。第三,大力研发海水珍珠药用、美容等加工技术,将低档海水珍珠用于制作保健食品、药品、美容护肤品,以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从市场需求来看,我国消费水平差异大,层次较多,对海水珍珠也有多层次的需求。
(二)海南珍珠产业的品牌策略
海南珍珠要立足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必须树立品牌意识,推出自己的品牌。要创立自己的品牌,海南珍珠业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1. 加强海南珍珠品牌建设力度。
海南珍珠产品没有强势的品牌优势,主要原因是缺少真正的珍珠养殖和加工的龙头企业,无法借助企业的规模、资金、技术和研发优势,提高珍珠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而提高销售量和经济效益。品牌在产品价值增生、市场扩张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成熟的企业无一不将品牌塑造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市场的高档珍珠,包括香港和法属玻利尼西亚出产的“周大福”、“塔希提”黑珍珠等许多名牌产品,已经得到了国际市场认可。
2. 增加海南珍珠品牌的宣传力度,打响海南珍珠的知名度。
珍珠品牌的成功,与其卓有成效的品牌宣传、市场推广活动是分不开的。其中“塔希提”黑珍珠每年在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推广活动,每年举行珍珠首饰设计比赛和6次拍买大会,制作定期发放的宣传资料等,这些活动使国际市场了解和接触到了“塔希提”黑珍珠,提高了品牌知名度。而海南珍珠宣传和品牌推广工作开展不力,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未能树立海南珍珠的良好形象。虽然这几年有些企业也自行组织了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开始实施品牌战略,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海润珍珠”、“京润珍珠”等一批品牌逐步培育壮大并在市场上崭露头角,但因起步较迟,品牌推广力度仍显不足,海南珍珠企业总体仍缺乏在国际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企业和产品。加大海南珍珠品牌的宣传,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其他方面进行联合造势,逐步打响海南珍珠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利用广告将珍珠文化的深厚底蕴进行传播,打造海南珍珠品牌的文化品位。
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珍珠是东方女性美的代表,是高贵、典雅、含蓄、圆满的代名词,是伟大母亲的象征。根据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的人对珍珠工艺品的需求,制定发展规划,采用相应的珍珠产品和广告对珍珠文化进行传播,推动海南珍珠消费迈向更高的台阶。
(三)海南珍珠产业的细分市场策略
总体上继续加大珍珠饰品及工艺品的技术与市场开发力度, 以优质精良的产品来满足收入较高、消费能力较强的消费者的愿望。普通消费者对海水珍珠饰品与工艺品的消费能力不强,但对具有医药、保健、美容等功效的海水珍珠加工品具有较高的消费力。在普通消费者中,年龄、性别、体质状况的不同,决定了他们对不同珍珠产品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必须进一步细分市场,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偏好,重点加强海水珍珠药品、保健品、美容品等系列产品的技术与市场开发, 扩大这些产品的市场分量与潜力。
(四)海南珍珠产业的渠道策略
一是扶持一批珍珠养殖经营大户和经济联合体,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通过建立合理的水面、土地流转机制,鼓励水面、土地向养殖大户转移,并确保其使用权不少于20年;组建新的生产经营合作经济组织,采取“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发展联合经营,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选择一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的生产、经营、加工企业,重点扶持,积极培养,使之成为具有相当带动辐射能力的龙头企业,在发展海南珍珠产业化经营中发挥骨干作用。
三是办好珍珠市场。继续建好海南交易市场,扩大经营规模,完善市场交易法规,规范市场交易秩序,充分发挥珍珠集散地的作用。同时根据珍珠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再培植数个特色珍珠市场,以适应珍珠生产的需要。
四是建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各级水产技术推广网络,把海南珍珠生产的技术服务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服务;注意搜集整理国内外珍珠生产、加工、销售以及技术创新信息,搞好信息服务。同时,还要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培养一批珍珠销售的中介组织,不断完善珍珠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随着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热潮的来临,提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逐步发展成为主导产业,旅游业迎来一个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海南珍珠产业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将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珍珠产业从旅游商品实现向时尚饰品、奢侈品的跨越式发展,更多的转向国内高端市场,做好珍珠文化和珍珠品牌的推广,来适应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需要。
摘要:海南珍珠产业市场状况混乱, 品牌缺乏影响力, 价格处于劣势, 市场推广力度不足。应定位中高档产品, 提升低档产品附加值, 加强品牌建设力度和宣传力度, 进行市场细分, 加大对珍珠产业渠道的扶持、培养力度。
关键词:珍珠产业,海南,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徐质斌, 张莉.南海珍珠产业的本质特征及相应发展战略[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5 (3) .
[2]王爱民, 石耀华, 顾志峰, 等.马氏珍珠贝遗传育种与养殖新技术[J].国际海洋论坛, 2005 (2) .
【海南县域旅游发展研究】推荐阅读:
文化旅游发展县域经济06-13
海南乡村旅游发展分析05-20
县域的经济发展研究06-28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08-02
《县域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研究》07-20
海南海钓产业发展研究06-24
海南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战略选择08-19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省县域发展研究10-02
县域旅游08-30
县域旅游品牌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