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制度

2024-09-28

环评制度(精选12篇)

环评制度 篇1

环境影响评价 (EIA, environment impact assessment, 简称“环评”) 为环境科学中的一个专门术语, 作为环境评价体系的一个分支, 因其预防性法律制度具有的前瞻性特点, 备受关注。溯源分析, 我国环评制度本身就是“舶来品”。经过三十多年的引进、吸收、发展, 我国己确立以《环境影响评价法》为核心的环评制度。

目前, 我国正处于环境风险高发期, 环境保护工作仍然处于负重前行困难期, 环评工作首当其冲, 屡遭大众媒体的口诛笔伐。无论是从比较法角度还是从实体法角度来看, 我国的环评制度在制度设计中还存在不足, 其运作的实效性也有待提升。2015年, 中央巡视组对环保部的巡视意见中, 第一条即为环评“未批先建”问题, 反映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与“未批先建”同样饱受诟病的, 还有评价机构管理混乱、人员挂证、机构借证、“红顶中介”问题等。环评制度的主要参与方———建设单位———也对环评工作存在诸多不满, 主要集中在环评工作周期长、费用高、污染防治措施不合理等。环评制度面临是否有效甚至是否必要的挑战。

1 原因剖析

经实效性分析不难发现, 环评制度问题的深层原因是功能定位缺陷, 中层原因是基于功能定位的权责失衡, 表面原因则是环评制度运作中的种种错误[1]。

1.1 功能定位缺陷

现行环评法将环评制度基本功能定位于“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造成的不良影响”, 这种偏低的功能定位对环评制度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负面影响是无须讳言的:一方面, 它使我国的环评制度仅着眼于规划和建设项目, 欠缺全局性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 它也使环评制度采取“行政主导”模式, 却没有设置相应的行政责任。

1.2 权责失衡

我国环评制度在权责配置方面表现为行政主管机关的权力、环评机构的职权、建设单位权利、公众权利四方面配置的严重失衡。

行政机关的权力配置方面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由于历史原因, 环保部门在政府行政体系中处于弱势地位, 往往难以独立行使审批权, 在实践中环保主管部门往往基于管理对象的强大, 以及同级政府或上级部门的种种外部压力, 而让环评成为摆设, 程序注重于形式[2]。

环评机构在法理上独立于环保行政主管机构, 而与建设者也只是委托合同关系, 但现实中缺乏独立行使其职权的条件, 他一面受主管机关的“指导”, 另一方面经济上又受制于建设者。从经济学上分析, 当做环评已成为法定要求, 而无选择性“消费”余地时, 同时由于有限性责任和惩治性法规的缺失, 环评机构和企业合谋舞弊进行寻租的需求可能性就转化为强烈的现实需要。对于其出具的环评报告, 社会难免心生质疑, “环评造假”的报道已屡见不鲜。

企业管理层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决策者以及直接责任的承担者, 承受着企业经济效益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压力, 利润是其最大的内部驱动因素。而且, 企业环评工作的开展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 存在企业之间“囚徒困境”的集体理性判断, 以及小企业“搭便车”的滞后选择现象[3]。

公众 (包括社会团体) 的程序权利在环评活动中趋于形式化, 也得不到有效救济。《环评法》中公众的权利和义务都不同程度地虚化, 使其对环境侵权无能为力。最令人不解的是,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对公众参与各方面都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却没有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1.3 制度运作错误

1.3.1 司法介入少

我国目前并没有规定针对环评制度的司法救济程序。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过分强调政府为主导, 环保事业由行政过度包揽的状况。环境影响评价法及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 很大程度上只是环境管理行政部门进行工作的依据, 真正由司法组织贯彻执行的并不多[4]。

当下,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主要作用在于解决环境纠纷, 为环境污染受害者提供便捷的救济渠道, 目前它未明确似乎也无意承担环评制度运作司法审查的重任。

1.3.2 形式化的公众参与

我国法律对公众参与的基本立场是“鼓励以适当方式参与”,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对此作了详细的技术性规定, 但对公众参与的效力、制度保障方面却语焉不详。在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决策过程中, 环保行政主管机关出于追求行政效率往往只遵循最低的不违法要求。

此外, 我国公众参与由建设单位或由其委托环评单位组织进行, 往往会造成公众参与的人员或团体被有意进行选择, 而反对或不同意见则有意无意地被过滤掉的情况, 使得公众参与流于形式, 不能真正起到作用。

1.3.3 环评成果落实不力

环评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评的工作成果 (主要是各项环保措施) 是否真正被实施?但是建设单位重批文轻落实, 对环评中要求采取的各种环保措施则能省就省。实事求是地讲, 由于环评内容过于庞杂, 除包括总量控制、环境影响预测等章节外, 还常常被要求分析评价由其它部门主管的水资源、水土保持、林业、地质安全等环保相关问题。看似全面科学, 实则没有针对性、侧重点, 所提的环保措施也不尽科学、合理、有效。但是, 扣除这些不合理的措施, 仍然有一大批项目未按要求落实诸如淘汰落后产能、改造环保不达标老设备等合理要求。

2 实效性提升建议

为了提升环评制度实效性, 下文从立法、执法和司法三方面分而述之。

2.1 监督环评行政行为, 引入政策指令环评篇章

2.1.2 监督环评行政行为

政府主导的立法体制, 造成环境立法从政府或行政部门出发, 把立法当作谋求管理的手段, 加剧了立法中重政府主导、重政府对行政相对人的管理等[6], 但对政府自身的行为规范不够。这既不符合公共管理的基本原理, 也不符合环境保护本身内在规律的要求, 因而亟需建立“监管者之法”[7]。

为此, 本文建议参照中科院《2015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重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的建议设立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估局, 不仅负责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估和预警等工作, 还要根据其预警工作的属性要求, 监督环评行政许可行为。

2.1.3 引入政策指令环评篇章

目前, 我国环评法的评价对象主要是规划和建设项目, 近些年也开展了几大战略环评。新环保法要求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对环境的影响。

从技术角度出发, 目前在立法中不宜引入环评制度, 但政策环评, 尤其是政策指令, 如工作方案、实施细则进行环评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因为政策指令环评篇章总体技术跟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相近, 但对地方全局性环境影响, 有时比战略、规划还要直接, 甚至难以恢复。

2.2 强化执法力度

强化执法力度首先要加强对行政许可追责。监督、控制行政机关对环评的行政许可主要通过司法救济来实现。一方面, 经授权的检察院能够通过公益诉讼指控环评行政许可行为;另一方面, 公众参与执法可以使环评制度的正当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除了加强对行政许可追责外, 还要加大对违反制度的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的处罚。对于环评市场业已存在的借证挂证、弄虚作假等不良风气要坚决打击, 加大查处力度, 并定期向社会公开;同时, 严肃查处不按环评要求落实环保措施的企业, 确保环评效果得到发挥。

值得一提的是, 建设单位负有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义务, 同时也应对所报送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质量承担相关责任。对报送不合格环境影响报告书的, 环保部门应追究的第一责任人是建设单位而不应是评价单位。环评报告书如果由于质量问题被退回, 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合同约定, 对评价单位进行相应的经济处罚[8]。

2.3 司法救济的兴起

在环境风险和司法改革的双重压力下, 部分省市成立了环保法庭, 开始了司法解决环境纠纷的尝试, 受到社会和学界的一致认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也已授权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十三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试点, 并要求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审理人民检察院提起的公益诉讼案件。

建议生态环境公益诉讼能够更多地关注环评制度运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能尽快扩展到全国, 并授权地方人民检察院也有权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

此外, 公众和公众环保团体的作用至关重要, 尽管他们的诉讼目的只有借助于法院的司法强制力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 应该鼓励更多的地方设立环保法庭。

2.4 其他具体建议

2.4.1 加强公众参与监督

荷兰基础设施和环境部设立有公众参与中心 (Centre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 主要为规划和项目环评中的公众参与提供指导和建议。建议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估局下属评估部门承担公众参与指导和监督职责。

为避免了公众参与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保障了不同利益相关者参与意见收集、分析、采纳等的有效性, 建议尽快修订《环境影响评价法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制定公众参与相关技术导则, 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环评公众参与的时机、程序, 确保及时介入, 使公众参与真正获得信息, 提供更好的观点、更多的解决方案, 调动利益相关者对规划/战略的支持等。

2.4.2 分类细化环评内容规定

德国的环评由环境可容性调查报告 (UVU) 、环境影响预测报告 (Gutachten) 、景观维护伴随规划 (LBP) 以及动植物及生境调查 (FFH) 等不同的报告文本组成。不同类型项目做不同报告。工业污染型项目做UVU, 生态影响类项目做LBP和FFH。这样看起来是复杂化了, 实际上突出了重点, 更有针对性。

相形之下, 我国目前环评内容过于庞杂, 理应精简环评工作内容, 删除其它部门主管的水资源、水土保持、林业、地质安全等环保相关问题, 甚至取消总量平衡作为前置条件。优化要素环评技术导则, 编制行业环评技术导则, 突出每个行业环评重点。

此外, 国家层面一直未出台细则规范环评文本中公众参与专题。现行环评文本中列入了公参专题, 使得公众误以为环评机构应对公参工作负责。一旦公参工作有瑕疵, 环评机构就沦为公众和媒体口诛笔伐的对象。为厘清权责, 建议应优化公参方案, 环评文本取消公众参与章节。按照公参由建设单位负主体责任的原则, 项目单位在环评期间开展公众参与工作, 确保其真实性、代表性和典型性, 并将其与环评文本一起报送行政主管部门。

2.4.3 完善环境影响后评价

环境影响后评价, 简单地说, 就是在建设项目、规划、计划、政策及法律实施以后开展的环评。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评过程的延续, 其目的是检验环评的准确性和减缓措施的有效性, 并寻求改进的途径。

现行环评法规定了开展后评价的情形, 但环评法实施都十来年了, 我国尚未出台全国性的后评价管理要求、技术导则或者规范。不同地方后评价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不同, 甚至沦为未批先建项目先上车后补买的车票, 没起到后评价应有的作用。为此, 本文建议尽快细化明确后评价编制条件, 出台后评价管理要求、技术导则或者规范。

2.4.4 改进环评技术评估

环评技术评估是指专门为政府环评审批提供技术把关的独立的评估活动, 是环评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环评审批的基础性工作, 可以为环评审批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应引导评估部门针对环评基础性技术问题, 如预测模型的可靠性及环保措施的有效性等, 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 根据研究成果形成环评报告规范化要求, 建立简单、有效的技术方法体系, 降低环评工作成本和企业压力, 提高环评的针对性和合理性。制定环评行政许可的自由裁量标准, 满足项目前期对环保咨询工作的技术需求。

韩国通过立法确定了独立的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评估机构———韩国环境研究院, 从法律上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的地位, 专门从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查。技术评估机构隶属于环境部, 但同时对国务总理办公室负责。目前, 我国负责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咨询的机构为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各地方的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咨询中心) ,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并没有在法律上对此类机构的地位、责任和义务进行规定, 因而技术审查的权威性不足。

因此, 建议我国各级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划归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估局, 垂直管理, 保证技术评估的独立性和严肃性。

此外, 环评评估的一个重要工作机制是专家审查制度。专家不代表政府, 但专家对环评进行技术审查的结果却是政府审批项目的重要依据。现实中, 存在如下弊端:一方面, 可能发生的利益输送难以保证专家审查结论的客观性。另一方面, 专家对技术审查结果负责, 政府或环境管理部门对项目审批结果负责, 看上去似乎合理, 但在实际工作中, 往往会造成责任不清的情况, 尤其是在一个通过审批的项目被发现环保不可行时, 将责任推到专家头上的情况。应大量收集环评和后评价积累的环境影响数据, 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环评会商平台, 将环评审查方式由专家审查方式向大数据平台审查为主、专家审查为辅过渡。

3 结语

中国三十几年的环评法治实践, 成就了现在的环评制度。为提升其制度实效性, 本文经分析提出如下建议。

3.1在立法层面:参照中科院《2015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重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中的建议设立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估局, 监督环评行政许可行为;应扩大环评制度的适用范围, 要求对环境有影响的政策指令 (包括工作方案、实施细则等) 应编制环评篇章。

3.2在执法方面, 应加强对环评行政许可追责, 加大对违反制度的建设单位和环评机构的处罚。需要明确的是, 对报送不合格环境影响报告书的, 环保部门应追究的第一责任人是建设单位而不应是评价单位。

3.3在司法方面, 建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围能尽快扩展到全国, 并授权地方人民检察院也有权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鼓励更多的地方设立环保法庭。

3.4建议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估局下属评估部门承担公众参与指导和监督职责, 修订《环境影响评价法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发布公众参与相关技术导则。

3.5我国目前环评内容过于庞杂, 理应精简环评工作内容, 删除其它部门主管的水资源、水土保持、林业、地质安全等环保相关问题, 甚至取消总量平衡作为前置条件。分类细化环评内容规定, 优化要素环评技术导则, 编制行业环评技术导则。

为厘清权责, 建议国家层面统一规定, 环评文本取消公众参与章节, 项目单位在环评期间开展公众参与工作, 确保其真实性、代表性和典型性, 并将其与环评文本一起报送。

3.6尽快细化明确后评价编制条件, 出台后评价管理要求、技术导则或者规范。

3.7建议我国各级评估中心划归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估局, 垂直管理, 保证技术评估的独立性和严肃性。应鼓励评估部门针对基础性技术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 制定环评行政许可的自由裁量标准, 满足项目前期对环保咨询工作的技术需求。应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环评会商平台, 将环评审查方式由专家审查方式向大数据审查为主、专家审查为辅过渡。

摘要:作为预防性污染防治制度之一, 环评制度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从发展现状来看, 环评制度面临是否有效甚至是否必要的挑战。本文从功能定位缺陷、权责失衡和环评制度运作错误等方面分析实效性不足的原因, 然后针对这些原因, 从立法、执法、司法和其它方面提出了环评制度设计实效性提升建议, 主要包括拓展环评范围至政策指令、加强追责、强化司法救济、提升评估中心地位和职能、优化环评公参方案、规范环境影响后评价、建设环评会商平台、编制行业环评导则等。

关键词:政策指令环评,优化环评公参方案,精简环评,环评会商平台,行业环评导则

参考文献

[1]欧志敏.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效分析[D].湖南,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蔡守秋.论健全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口[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 (12) .16-17.

[3]李虹, 徐樟丹.环评合谋的共生机理及破除对策[J].会计之友, 2014 (30) , 30-33.

[4]祝兴祥.环境影响评价未来十年[J].环境保护, 2005 (02) , 61-63.

[5]王亚男.中国环评制度的局限、挑战、指望与建议[J].中国环境管理, 2015, 7 (2) :12-16.

[6]张建伟.完善政府环境责任的若干思考[J].河北法学, 2008 (03) .32.

[7]吕忠梅.监管环境监管者:立法缺失及制度构建[J].法商研究, 2009 (05) :139-145.

[8]郝莹, 郝春曦.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中存在问题与建议[J].环境影响评价, 2015, 37 (2) :50-53.

环评制度 篇2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进一步落实好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治污减排任务的完成和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好转,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应坚持的主要原则

(一)建设项目审批的原则。建设项目具备以下各项条件的,省、市、县(市、区)环保部门要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予以审批。

1、符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规定;

2、符合所在地县级以上生态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

3、无污染物排放或者污染物排放不影响当地治污减排任务的完成;

4、污染物能够达标排放;

5、项目选址、选线不在“禁批”和“限批”的范围之内;

6、扩、改建项目,建设单位原有项目已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污染物达标排放,按期完成治污减排任务。

(二)建设项目“禁批”和“限批”的具体规定

1、企业限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企业,省、市、县(市、区)环保部门暂停审批该企业除治污以外的所有建设项目。(1)污染物减排指标未完成的;(2)主要污染物超标排放的;

(3)已建项目未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且限期整改未完成的;(4)已批项目未按规定时限申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或验收未予通过的。

2、局部禁批或限批。省、市、县(市、区)环保部门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实行禁批或限批。

(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各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敏感与脆弱区等环境敏感区,对影响生态环境和污染环境的项目要禁批;(2)对毗邻居民区的化工等有环境风险的项目要禁批;

(3)城市规划区内、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工业园区之外,对有污染的新上项目要禁批;

(4)南水北调和小清河大堤两侧5公里之内对有污水排放的项目要禁批;

(5)对不认真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有较多未批先建项目、有较多不达标排放企业、区域内污水没有有效措施进行治理的园区要实行园区限批;

(6)全省重点河流水环境质量未达到省环保局确定的年度改善目标的,河流两侧5公里之内对有污水排放的项目要实行流域限批。

3、区域限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行政区域,省环保部门将暂停审批该行政区域除治污以外的建设项目。

(1)连续2年未完成治污减排任务的县(市、区);(2)严重违反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县(市、区);

(3)2008年上半年仍未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县(市、区);(4)城市污水处理厂建成后1年内污水处理率达不到60%的县(市、区);(5)污染严重、防治不力的设区市或县(市、区)。

二、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权限和程序

(一)环评审批的权限。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和《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办法》的规定,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除应当由国家环保总局审批的以外,由省环保局审批:

1、化学原料。钾矿肥项目、尿素、磷肥项目和新增能力18万吨/年以上合成氨项目;

2、制浆及造纸项目;

3、石油化工项目。改扩建MDI、TDI项目,及其他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化工项目;

4、酒精生产项目;

5、染料项目;

6、农药生产项目;

7、印染项目;

8、造船拆船项目;

9、电镀项目;

10、钢铁项目;

11、铝、铜冶炼项目;

12、铁合金项目;

13、电石项目;

14、焦炭项目;

15、煤炭开采项目;

16、烧碱项目;

17、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淀粉制造及深加工项目;

18、垃圾焚烧及垃圾处理项目;

19、秸秆、风力、沼气、余压余热发电项目;

2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由省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

(二)环评审批的主要操作程序

为了更好地促进污染减排任务的完成和全省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总的要按照先算、后审、再批的主要程序进行操作。

1、先算。

先算,是指在项目受理之前要先算清新、扩、改建项目的建设是否影响当地污染减排任务的完成。

(1)项目建设地的县(市、区)政府要向省环保局提交关于项目建设是否影响当地减排任务完成的报告,并抄送市环保局。

(2)市环保局负责对县(市、区)政府关于项目建设是否影响减排任务完成的报告进行审查,并以市环保局文件的形式向省环保局写出审查报告。

(3)项目建设单位要将县(市、区)政府的报告、市环保局的审查报告和《山东省建设项目污染物总量确认书》一并送省环保局总量办,总量办收到以上材料后5日内要出具审查意见。对不影响完成污染减排任务的建设项目,项目建设单位要将环评文件、污染物总量确认书及相关材料报送省环保局行政许可统一办理室,然后按程序进行审查和审批;对影响完成减排任务的建设项目,其环评文件及相关材料行政许可统一办理室不予接收。

2、后审。

后审,是指在确定建设项目不会影响建设地减排任务完成之后,对环评文件及相关材料进行审查。

省环保局监督管理处负责对建设项目是否符合本意见确定的项目审批原则、材料是否符合相关要求进行审查。审查后分别作出以下处理:项目符合审批的原则、申请材料符合相关要求的,予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项目符合审批的原则但申请材料不符合相关要求的,当场或在5日内一次书面告知建设单位需要补正的内容;项目不符合审批的原则,当场或5日内

告知建设单位不予受理,并书面说明理由。实行网上申报后,在5日内通过网上反馈有关意见。

建设项目需要进行评估的,建设单位要及时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送环境影响评估机构进行技术评估。评估机构在收到建设单位递交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后3日内,对其进行初步审查,对不具备组织专家召开技术审查会的,退回报送单位重新组织编写;对具备组织专家召开技术审查会议的,在10日内组织召开,审查会议结束后5日内提交评估报告。

省环保局收到评估报告后30日内作出审查,通过审查的项目,在网站公示,公示期10天。

3、再批。

再批,是指对通过审查的建设项目再进行审批。

(1)对环境影响较大项目的审批。对COD年产生量超过50吨以上(含50吨,下同)、NH3-N年产生量超过5吨以上、SO2年产生量超过80吨以上的建设项目,由省环保局建设项目审查委员会进行审批,每月10日召开一次会议。审查委员会批准的项目在会后三个工作日内完成有关批复文件的起草、审核和签发工作,并将审批结果予以公示。

(2)一般项目的审批。一般项目由省环保局分管局长专题会进行审批,分管局长专题会每月20日、30日各召开一次,参加会议的有分管局长、规划处、法规处、科技处、污控处、流域处、生态处、监督管理处、总量办、信访办的主要负责人。专题会拟批准的项目在会后三个工作日内完成有关批复文件的起草、审核和签发工作,并将审批结果予以公示。(3)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由监督管理处负责审查,对同意建设的项目由监督管理处处长签发。

三、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具体办法

(一)加强监督管理。省、市、县(市、区)环保部门对上级环保部门和本级审批的所有建设项目要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项目污染防治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按时进行竣工环保验收。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前,省环保局要对全省上季度已批项目的“三同时”执行情况、试生产和竣工环保验收情况进行一次调度,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三同时”制度真正贯彻落实。全省各级环境监察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建设项目的检查,对不进行环评和不执行“三同时”制度的建设项目,要依法严肃处理。

(二)试生产申请与审查。国家环保总局审批的项目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单位要向县(市、区)环保局提出试生产申请,县(市、区)环保局要在3日内向市环保局报告,市环保局要

在10日内会同县(市、区)环保局进行现场检查。对于符合试生产条件的,由市环保局在现场检查后5日内向省环保局通过网上报告,省环保局在收到市环保局的报告5日内作出批准试生产的决定(必要时进行核查),并向国家环保总局备案。

省环保局审批的项目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建设单位向县(市、区)环保局提出试生产申请,县(市、区)环保局要在3日内向市环保局报告,市环保局要在10日内会同县(市、区)环保局进行现场检查。对于符合试生产条件的,由市环保局在现场检查后5日内作出批准试生产的决定,并于5日内通过网上向省环保局备案。

(三)验收申请。建设单位应在项目投入生产前或试生产之日起3个月内向项目审批的环保部门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建设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验收申请,责令其限期办理竣工验收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责令其停止生产并依法给予处罚。

(四)验收监测(调查)。申请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建设单位通过委托或招标确定有相应资质的验收监测(调查)单位。验收监测(调查)单位应在30日内,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到项目现场收集资料,进行现场监测(调查),编制验收监测(调查)报告。

(五)监测(调查)报告审查、现场检查和批准。验收监测(调查)报告编制完成后,由建设单位报送环保部门。环保主管部门在收到验收监测(调查)报告10日内组织对监测(调查)报告进行技术审查、对项目进行现场检查,提出验收意见,经验收审查合格的,5日内办理验收手续并发放验收合格证。

山东省环境保护局

去野外,做环评 篇3

“好的!”我爽快地答应了。

接下来就是辞职,然后来到现在的这家公司报到。我并不是一个冲动的人,这样热血顶破头颅的事儿也是第一次干,撇开所有条件,这个职位最诱惑我的是需要经常去野外出差。我生性喜欢户外活动,这样的工作机会无疑是一块巨大的馅饼砸在我头上了。

哦,忘了介绍,这是一家专业做“环评”的公司。环评?什么东东,能吃吗?

“环评”是什么东东?

干一行,爱一行,入职第一件事,从了解概念开始。“环评,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简称。”前辈开始给我上课了,咱赶紧竖起耳朵来好好听。

国家要发展经济,就要修路、采矿、开工厂……但做这些事情,都有可能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比如产生污染、破坏生态。所以,凡是需要施工动土的项目,大到国家级的高速公路、天然气运输管道建设,小到化工厂乃至餐饮店的兴建,在动工前都必须委托专业机构对它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并且对污染防治、施工后恢复等提出对策措施。这样一份《环评报告》提交给环保部门,得到批准之后,项目才可以施工。

我觉得自己有点懂了,这听上去还是一份蛮重要的工作。不管怎么样,能让我去野外就好。

我在大学里学的专业是心理学,这跟环评工作看上去八竿子打不着。好在我是一枚地理迷,上中学时地理学得就不错,工作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每月必须至少买一本地理类杂志犒赏自己,这也算是歪路子走出了阳关道。加上我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一向很自信,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后,我开始上手负责制作环评报告书里的插图,很快就将各种软件和数据分析琢磨得滚瓜烂熟,并且把学习的触角伸向了更为深层的环境学理论方面了。

领导似乎也看出了我蓬勃的劲头,决定让两个写报告的老员工带上我一同去安徽和江西出差。啊,野外,我终于来了!

风风火火闯野外

第一个目的地是安徽省某座山里的一个矿区。当时是11月,北方已经快要进入深秋,我们三个女孩踏上了南下的火车。一出北京城,我就成了快乐的小鸟,可一到山里我就傻眼了——哦买糕的,正赶上南方下雨,瑟瑟冷风就不说了,南方特有的红壤被雨水一泡,走几步就让人抬不起脚来。幸好向矿里带我们看现场的师傅借了几双雨靴,不然估计寸步难行。

我们工作的内容是查看矿区范围内植被分布的情况,测量植物的参数和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最终作出项目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和项目施工的可行性分析。具体地讲,就是选出一片有代表性的植物,数出范围内主要物种的种类和各物种棵数,量出平均胸径、高度等。这些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在南方雨后的山林里做起来却非常耗费时间,等我们拎着两条腿磕磕绊绊地回到矿区,饿得前胸贴后背,吃嘛嘛香!

做完矿区的实地勘察,下一个目的地是江西。三个女孩在陌生省份的陌生马路边,拦一辆不知来去终点的半路车,危险无处不在,果敢和勇气必须同在。而工作要求我们只要看到有代表性的植被,就要尽量上前勘察,这意味着我们即便坐上大巴,沿路看到合适的地方就要跳下车,一番测量记录之后再重新拦车上路。等到我们从安徽绕道湖北到达江西时,已经过去三天了。

出差回京后上了一天班,又被领导派出去,沿渤海湾走天津绕河北最终到达山东。这一次是开车去,只需要记录沿途的植被就好。工作看似简单很多,其实不是,沿途记录需要眼睛一直注意车窗外的植被,从哪里开始变化出现新的植物,记录出现不同植物的经纬度坐标点,还要做好随时停车的准备,平生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叫“目不转睛”……在腥臭的海滩边顶着寒冷的海风在泥泞地里找合适的地方拉线做样方时,心里确实咒骂了这鬼工作好几次。但是跳上车沿着海岸线往北走时,心底又豁然开朗了。心情需要不断调节,不然怎能适应这起伏不平的人生路?

认认真真作总结

实地调查结束后,我们将原始数据带回公司进行整理,然后通过一个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计算,最后写出项目评价范围内的现状、施工阶段可能产生的影响、项目结束后环境保护措施,再逐一配上插图。如果只是总结,短短四五句话就可以概括洋洋洒洒上百页报告的内容,可光这四五句话就足以让我们趴在键盘上耕耘一个月甚至数个月之久,需要我们在两种品格上下足功夫:耐心和细致。

就拿施工阶段可能产生的影响来说,首先要避免的是项目途经某个动植物保护区或风景名胜区,这需要我们一点一点排查。我们国家国土广袤,资源丰富,却因为近些年保护不当导致物种锐减,如果再遭到人为破坏,很有可能导致部分稀有物种的灭绝。这虽然并不直接关乎我们日常饮食起居,却是大自然财富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排除完上述敏感点,我们要查看项目对河流山地以及农田的干扰,譬如一条河流被污染,有可能导致周边大片农田被污染,更有可能导致河边湿地被污染,然后导致栖息在此的鸟类的生活受到干扰……“蝴蝶效应”的存在,不容我们忽视每一个环境问题,毕竟地球家园只有一个。记得刚入公司的时候,一个前辈跟我说,一旦进入这个行业,看到有人砍树都会觉得痛心。当时不以为然,从小生活在南方的我对于树的感情就像对待稻谷一样,见多了不觉得金贵。可当我后来站在新疆因极度干旱而寸草不生的开裂的土地上时,才发现一棵树就是一座宝库。保护环境,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就在于始于足下的身体力行。

内心日趋饱满

我想说一说“学习”。环评工作需要很多看上去很枯燥的专业知识,像我这样一个半路出家的门外汉,生生地敲开环评这扇大门,也多亏刚入职时领导讲的一番话: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你潜心钻研,不出五年,定能成为一个专家,况且你本来就对地理就有兴趣,好好加油,我看好你!

很多人觉得将兴趣变为工作,兴趣会减半,工作质量也会大打折扣,我想那一定是“麻木”在作祟,倘若适时加入“学习”这味辅料,为兴趣和工作注入新鲜活力,“乏味”和“厌倦”一定会逃之夭夭。例如我第一次出差,苦和累是真实的,如果将这三天的跋山涉水看成是一种折磨,那么除了收获痛苦外别无其他,但我在短短三天内学会了看地形地势,分得清阴坡阳坡以及南方不同植物的生长条件——这是坐在办公室里琢磨半年都学不来的。你发现自己正在汲取,还可以再汲取——这种内心日趋饱满的状态真让人着迷。

心理学这门探索人类内心活动变化的学科在我的工作中并非彻底消失,它无形中增强了我对事物的领悟力。心理学所理解的你,并非完全是当下的你,还包括你之所以成为你的成因,也包括未来关于你的变化,这是一个可以通过一定方法追溯和畅想的过程。其实生态环境也是这样,一切现状都有它形成的因素,而现状也必将影响未来存在的状态。了解自然界的演替与制衡,也是这个专业最为吸引我的地方。

出差和旅行的心情并不相同,但我乐意将每一个项目当成一次全方位的深入旅行,其实再深入的旅行都不如我们对当地民情民俗及地理环境的透彻了解,这也是这个行业不为人知的生动好玩的另一面。走过的地方越来越多,自己的眼界和心灵也日渐开阔。当我们在天山垭口俯瞰群山时,在祖国最西端的赛里木湖边抛洒泪珠时,在西藏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呼吸稀薄的空气时,在绵延的寸草不生的戈壁穿行时,你能真切体会到,我只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分子,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回归纯真,融入自然,才能真的发现,世间的繁华喧嚣,不过是浮云。大地长歌,需要我们以赤诚的心前行。

最近,我在向领导申请独自完成一个项目的全部工作,我也在努力让自己早日成为环评领域里对同行、对客户、对政府决策有影响力的专家。当你看到因为你的每一条分析、每一个建议,真真正正地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让更多的人们因此而得益,那才是最幸福和自豪的事情。

政策环评与项目环评异同分析 篇4

政策环评是战略环评的一部分,是指按照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对政策运行的整个周期实施过程控制,以使政策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程度之内,促进环境、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政策的环境影响控制的基本涵义包括,a) 政策监督,即通过监督、检查政策执行者的活动,使其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b) 政策调整,即通过检查政策执行结果,发现、调整并纠正与环境保护目标不符的政策[1]。在中国,项目环评实施较早,已形成完整的实施标准和程序,标准化较完善,是以环境保护部门为行政实施和监管主体,有资质的环评机构进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对1个项目的环境保护可行性进行最终评价。而政策环评是近几年才由国家环境保护部提倡鼓励的,刚刚兴起,在评价主体、范围、方法、程序、参与主体等方面尚未完善。笔者针对政策环评与项目环评的异同进行讨论,旨在为政策环评的标准化实施服务。

1 参与者及相互关系的异同

项目环评参与者包括企业、环境保护部门和有资质的环评机构。其中,企业进行环评申请,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最后提交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审核,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确定项目是否可行,关系较为简单,环境保护部门为行政实施和决策主体。而政策环评明显不同,参与者包括政策决策机构,环境保护部门和有资质的环评机构。在评价过程中,政策决策部门(工业、农业、服务业、能源、水资源等)涉及利益面比项目评价要大的多,往往涉及1个行业、1个产业的利益,其影响力比企业来说要强大,与环境保护部门的环境保护决策进行博弈的力量更大。在政策决策过程中,政策决策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存在一定的博弈,环境保护部门不可能象项目评价那样只进行最终决策,必须从始至终参与进去,对政策可能出现的环境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并对政策决策进行影响,最终使得政策实施的环境危害控制在区域环境损坏允许范围内。在整个政策环评过程中,由于各方利益是均衡的,因此,环境保护部门在项目评价中那样的行政实施和监管主体地位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必须与其他行政部门进行配合,以政策决策者为主导,环境保护部门主要承担政策环境危害预测、控制对策、措施建议等作用,以防政策造成区域难以承受的环境危害。

2 评价等级根据的异同

在项目评价过程中,根据项目的投资规模、所属行业、企业所在地等因素,划分为3个等级。影响最小的只进行环境影响登记,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造成一定污染的只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进行简单评价;只有污染较大的才提交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详细评价。

而进行政策环评时,为了使得评价程序标准化,并减少投入评价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也必须进行等级划分,根据不同等级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环境影响评价。政策环评等级划分的依据与项目环评存在明显差异。从机理上分析,影响政策环评等级的依据有,政策影响区域、政策决策部门等级、政策牵动的经济总量和资源、能源总量。其特点是政策影响区域越大,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越大;决策部门等级越高,影响的区域和深度也越广;政策牵动的经济总量、资源和能源总量越大,对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影响越大,对资源和能源消耗影响也越大,影响的各方利益就越多。因此,评价等级就应该越高,要求的评价过程、程序和标准必然就越严格[2]。由于中国政策环境影响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政策环境评价还没有进行标准化。

3 评价对象和区域的不同

项目评价的对象为企业所从事的项目,评价区域只是项目所在的较小区域,层次较低;而政策评价对象是政策,对象是1个抽象主体,且评价范围是政策所涉及的所有区域,评价范围较为广泛,评价层次较高。这就必然导致二者评价的方法、要求、程度、实施过程产生差异。

4 评价方法的不同

项目评价主要从大气、水、固废、噪声、生态等角度出发,在《技术导则》中进行了详细规定。而政策环境评价其目的是对政策实施后引起的环境后果进行评价,其评价对象较为抽象和宏观。这必然导致其评价方法涉及的范围广,不仅是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且还涉及经济、农业、工业等领域的预测评价方法。首先要利用经济、农业、工业等领域预测方法估算出政策实施后引起的产业规模、能源消耗、资源消耗影响,进而才能进行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例如,2008年中国实施了汽车下乡补贴政策,必然影响汽车数量的增加,进而导致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多,影响全国的大气环境。为了对这个政策进行准确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必须先对政策影响产生的汽车增量进行准确预测。这就表明,政策环境评价方法跨行业、跨领域,相对项目评价更加复杂,难度更大。

相对项目环境评价,在政策环境评价方法的层次应用上,政策环评所用方法更为宏观,偏向总量评价法。这主要关系到政策实施,往往涉及区域较为广泛,单从某个指标进行浓度评价是不科学的,必须进行总量评价和生态评价[3]。政策评价方法包括政策分析、预测和效果评估3类方法。政策分析分为政策价值分析、可行性分析、超觉理性分析、政策三维分析等。政策预测多采用定性的主观预测;政策效果评估有前后对比分析,价值、效益和效率评估[4]。这些政策评价方法均可适当用于战略评价中,目前尤以前后对比分析法应用广泛。

5 评价专家组成不同

原有项目评价,往往只要环境专家即可。而政策评价不同,它往往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各种利益均衡的产物,必须考虑方方面面利益的均衡,是各方利益均衡博弈的产物,单纯依靠环境专家进行评价是不可行的。这是因为从评价方法角度而言,单个环评专家不能完成;从利益均衡角度而言,单纯环境专家说了算也是不科学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经济、环境和社会各方利益均衡的结果,才能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6 评价的依据不同

项目评价主要以国家已经颁布实施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为主。政策评价从理论上考虑,应该以区域环境质量标准为主体,以当地人民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质量标准为界限,只要是不突破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质量标准,应该都是可行的。

在现行的政策评价过程中,仍以项目评价依据标准为主,这是不科学的,应该及早予以纠正。

7 评价目标和结果异同

项目评价最终的结果和目标都是判断被评价项目是否可以进行。而政策环评应该有所不同,其评价结果并不一定是否定该政策,而是对其从环境角度提出约束和调整,以保证政策实施后造成的环境影响控制在该区域生态允许范围之内,形成经济、社会和环境利益的均衡。因此,政策环境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从环境角度对政策实施力度和量度进行约束。

8 结语

政策评价是战略评价的1个新兴组成部分,相对于项目评价,在评价标准、程序、方法、目标等方面还不成熟,没有形成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因此,笔者主要对项目评价和政策评价的异同进行初步讨论,旨在为政策评价的标准化添砖盖瓦。

摘要:叙述了政策环评的概念及政策环评与项目环评的异同,旨在为政策环评的标准化建设服务。

关键词:政策环评,项目环评,异同分析

参考文献

[1]韦洪莲,倪晋仁.面向生态的西部开发政策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4):23-24.

[2]尚金城,包存宽.战略环境评价系统及工作程序[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13(3):31-33.

[3]史捍民.区域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环评制度 篇5

一.现场勘查:包括环境现状调查,收集项目所需资料等。

二.编写环评报告书

1、编制监测方案,方案给当地环境监测站(在事先与当地环境保护局沟通好了的情况下),委托环境监测站进行监测。

2、给当地环保局监督开发科发送环境质量执行标准函,要单位红头文,且盖好章。(这过程要与当地环境保护局监督开发科事先沟通),项目若是省厅批复,执行标准函给市环境保护局,若是市里批,标准应发给县环保局及市环保局。

3、在资料齐全后,编制环评报告书,资料可能会逐步收齐,这期间要与业主不断沟通。

4、待工程分析做完报告书接近尾声时(确认污染物计算量准确后),要给当地环境保护局发送排污总量确认书,由环评单位填好后由业主送当地环保部门总量办申请总量。

5、环评报告书编制好后交业主送环保厅或环保局登记,再交评估中心待评估(请专家开评审会、定时间和地点等)

6、开完报告书评审会后修改专家意见,再交环保部门批复(这期间可能有较多反复)。

※编制报告书过程一定要熟悉技术导则、标准的运用,特别是工作等级的确定。工程分析时一定要弄清工艺流程及排污环节,污染物的量等。

村里烟尘弥漫 环评何以过关 篇6

2015年7月28日下午5点左右,5名身着福建鼎信实业有限公司(下称“鼎信实业”)保安制服的青年男子,拦在了她回家的必经之路上。

“我问他们:‘我又没有犯法,你们有什么理由不让我回家?’他们无话可说。”郭松玉说。

僵持许久,郭松玉决定前往朋友家凑合一晚。没想到,5名青年男子中的两人仍然尾随其后。“晚上一点多,我去院子里上厕所,他们居然还在房子外面守着。把我吓得不行,后来我就报警了。”

她向《经济》记者推测,之前有记者来她家采访了解污染情况,引起了企业的忌惮,这一天之所以不让她回家,可能也是因为有记者来访。

平日里辛勤开掘山地园田、栽培香蕉等水果,郭松玉一家的生活倒也富足和乐。直到2009年,青拓实业集团旗下数家“鼎信系”镍铁合金生产企业开始入驻湾坞。

“刚来的时候,我们还感觉不到影响。”村民兰义成告诉《经济》记者,几家工厂最初的生产规模都比较小,但是一直在慢慢扩建。

随着厂区占地越来越广,投产规模越来越大,工厂与周边村落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经常会冒烟,很刺鼻。村子里的人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开始只是在家里发发牢骚。等到实在受不了了,就一起去堵在厂房门口,不让它们生产。”兰义成说。

到今天,郭松玉家大门距离鼎信实业三期项目仅有20余米。机器运转的轰鸣声、难闻的异味和大量飘散的烟尘,使得这个曾经远离喧嚣的偏僻村庄再也不复平静。

市政府:鼎信项目符合地区发展要求

从地图上看,湾坞镇地处福建省宁德市东部沿海区域,依山傍海,呈半岛状。总面积9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6公里。半岛海域的下游,正是我国沿海珍贵经济鱼类大黄鱼的天然繁殖基地——被列入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官井洋。

根据行政区划,湾坞镇隶属福安(注:福安是宁德下属的县级市),下辖24个村委会——其中14个沿海行政村,10个少数民族聚居村,1个老区基点村(半岭),人口总数超过3万。

湾坞镇政府官方网站披露的资料则显示:湾坞滩涂资源丰富,以蛏、弹涂鱼、海带、紫菜、龙须菜为主的水产养殖业产量可观,大宗经济作物包括葡萄、龙眼、杨梅、荔枝和香蕉等。

2009年,福建鼎信实业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镍合金暨50万吨不锈钢项目”作为宁德和福安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入驻湾坞。该公司及其后入驻的福建鼎信镍业有限公司,主要依托从印尼、菲律宾等地的进口红土镍矿资源,利用干燥窑-回转窑焙烧预还原-(全封闭式)电炉熔炼工艺(简称RKEF工艺)生产镍铁合金及不锈钢。

宁德市委宣传部在向《经济》记者提供的一份书面材料中写到:鼎信实业、鼎信镍业和鼎信科技是鼎信系列项目的三部分,由福建青拓集团(中国企业500强青山控股集团下属子公司)在福安(湾坞)临港片区投资建设。项目符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福建省冶金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同时也是符合上海环科院编制的《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目前,系列项目已投资80多亿元,形成年产镍铁130万吨、不锈钢初钢400万吨、热轧不锈钢板400万吨、棒线材60万吨,2014年产值320亿元,就业人员1.2万人,是全国最大的不锈钢企业。”

记者观感:烟尘弥漫,喉咙不适

2015年9月1日,《经济》记者在当地环保志愿者兰弟弟的的引导下,从宁德市城区乘车前往湾坞镇。他曾作为村民代表参与鼎信实业三期项目环评听证会。

自湾坞镇步行前往工贸集中区期间,记者常常见到标有“宁德—湾坞—大唐火电厂”字样、表面几乎完全被尘土覆盖的载客面包车和标有“鼎信镍业”字样、运载灰黑色固体颗粒的货车往返穿梭于公路间。深入工贸区后,记者没有闻到异味,却明显感受到空中弥漫着大量烟尘,喉咙干涩、十分不适。

兰弟弟和当地村民将记者带到了一处山坡上,从这里可以俯瞰鼎信镍业和鼎信实业的生产情况。

记者注意到:鼎信镍业位于半岛东海岸南部,西、北与山峦相接,东边临海,南与浮溪村相邻,距离一公里左右。工厂大门前整齐排列着上百辆摩托车和自行车,一平方公里左右的厂区中,密布着二三十个烟囱,其中两三个正在排放废气。鼎信实业则位于半岛西海岸,西邻白马港,东南有龙珠村,东北靠近龙珠兜村,南与大唐火电厂临近。厂区内,两只数十米高的烟囱正在排放废气,厂房屋顶几乎完全被尘土覆盖。

“现在才一两个烟囱工作,等到晚上,更多的烟囱都在排烟。尤其是天快亮的时候,气味更是难闻。”兰义成说。

不过,令记者不解的是,既然大唐火电厂就在鼎信实业和鼎信镍业旁边,与村庄的距离也不远,村民们何以认定“难闻的废气”来自鼎信的排放?

据兰义成介绍,大唐火电厂早在2002年、2003年左右就已经进入该地建厂,从湾坞镇至半岛南端的公路就是那时候修筑的。另外,“大唐的烟囱几百米高,我们基本上感觉不到。但是这个厂来了,烟囱只有几十米高,烟就在我们屋顶附近冒,实在受不了。”

兰弟弟及当地其他环保志愿者曾经多次同鼎信、环保局对话,他告诉《经济》记者:“鼎信最开始还和我们讲这个就是水蒸气,没污染。白天这种白烟还可以勉强说是水蒸气,一到晚上,周围的烟尘排放一下子就多起来,谁都不会相信那是水蒸气的。”

村民:收入锐减,外出谋生

兰义成指着鼎信实业工厂厂区回忆说:“现在这么一大块地都是鼎信的,但是建厂之前,靠近村庄的这一边都是水稻田,靠近海岸的那一侧是围垦的滩涂,主要用来搞水产养殖。”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鼎信实业多年来持续扩建,龙珠村村民的耕地几乎被当地政府征收殆尽。

nlc202309030612

依据我国现行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耕地征收的赔偿一般在每亩6万元左右。

兰义成告诉《经济》记者,“一亩地补偿给我们4万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近几年,湾坞周边海域水产养殖的收成也很差,龙须菜、紫菜大量减产,出海打渔捕捞到的鱼类品种也明显变少。“我们搞养殖,原来一年能赚十几万元。现在污染这么严重,大量减产,一年只能赚到三四万元。有的人家都不够花销,只能外出打工。”兰义成说。

能提供上万就业岗位的工厂已经开到了家门口,为何村民还要外出打工?

多位当地村民告诉《经济》记者,鼎信几乎不雇佣本地人。“现在在厂里面上班的本地人,都是有村长、村主任的介绍这种关系才进得去。”

记者注意到,鼎信实业厂区周边还保留着不少养殖跳跳鱼的鱼塘,靠近海岸的部分还有村民在养殖龙须菜和鲍鱼。“我们也不知道有没有受到污染,可是反正大家都没事情做。虽然减产了,能赚一块钱也是赚呀。”

市环保局:污染物排放达标

实际上,令村民怨声载道的污染问题,早已引起了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注。据当地媒体报道,仅在今年6月、7月和8月间,宁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就曾多次前往湾坞工贸集中区了解企业整改和环保督查情况。日前,宁德市委副书记李转生前往鼎信企业调研,在听取了企业和环保部门的汇报后,对鼎信企业在环保问题整改工作上取得的阶段性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那么,鼎信企业在环保问题整改工作中到底取得了哪些成效?就此,《经济》记者致电湾坞镇政府,希望能够和工贸区的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了解鼎信项目整改落实的具体情况。镇政府工作人员问清楚记者的采访问题后表示,他们没有权力接受和安排媒体进入工贸区采访,需要与宁德市委宣传部联系。

记者遂于2015年8月27日致函宁德市委宣传部,要求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采访。收到约访函当天,宣传部新闻科的一位周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环保问题的整改需要时间,没那么快取得成效”,并委婉地告诉可能不方便安排采访。

令记者意想不到的是,2015年9月1日晚10点和2015年9月2日上午,这位周姓工作人员先后致电记者和《经济》杂志社,表示愿意配合媒体工作。但他同时告诉记者,“地方经济发展不容易,希望获得媒体的支持,尽量不要报道”。在记者的坚持下,他表示会安排宁德市环保局接受采访。

2015年9月21日早间,记者收到了宁德市环保局回复的书面材料。其中特别提到:2012年以来,市、县环保部门先后13次对鼎信系列项目存在的未批先建、污染物在线监控设施不正常运行、球磨废水超标排放、固废处置不规范等环境违法行为依法立案查处,累计处以罚款168万元、下达各类整改通知29份。

“2013年9月以来,督促系列项目落实环保问题整改40多项;2015年3月,对鼎信系列项目的环保设施建设开展‘回头看’,再次要求其落实环保问题整改20项;8月11日,再次要求系列项目落实环保问题整改,并开展‘一旬一督查,一旬一通报’,督促落实整改。8月31日,再次要求系列项目加大投入,加快整改。”

环保局似乎已经采取了措施,但兰义成并没有感觉到废气排放有所减少。他说:“以前环保局一个月检查一次,现在一个月检查3次。检查那天,烟囱的烟就少很多,我们就知道有领导要来。但是其他时候,鼎信废气排放一点都没有收敛。”

环评真实性存疑

根据宁德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2015年6月11日-13日、6月29日-7月1日,鼎信项目周边沙湾村、上洋村、半屿村、浮溪村、龙珠村、下华山村等6个环境空气敏感点的监测结果显示,各监测指标(TSP、SO2、NO2、PM10)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也即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当地村民却很难相信这一监测结果,他们告诉记者,原本只有春季常常下雾的湾坞半岛,现在常年烟雾缭绕。“今年,有20多个人去应征参军,体检时检查出来肺部有问题,没有一个人合格。”与此同时,最近几年,村子里患癌症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怀疑,这和常年吸入鼎信排出的废气有关。

但是,宁德市环保局却在书面材料中提到,它们曾于2015年4月27日和28日,分别对鼎信镍业和鼎信实业多处排气口(筒)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相关指标进行监督性监测,结果表明:各相关监测因子均达标。

当地村民和环保部门各执一词,孰是孰非又该如何判断?

记者发现,就在上述排污监测达标的3个月后,宁德市环保局会同福建省环保厅开展为期一周的全面排查时,又发现了鼎信系列项目存在“原料运输跑冒滴漏、废气处理不到位、固废处理不规范”等问题。由此看来,上述监测结果达标并不能全盘代表鼎信生产的日常状态,事实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2015年6月18日,宁德市就“福建鼎信实业有限公司镍铁合金及深加工配套三期项目环评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许可事项”举行听证会。作为该听证会所涉及的利益相关人,湾坞镇村民兰义城、陈子春、兰弟弟、陈命庄通过申请,获准参与听证。

在听证会举行前夕,兰义成等人拿到了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鼎信二期所作的环评报告简本。当看到公众参与环评问卷调查对象名单时,他们发现,地址栏标注跟他们是同一个村的人,他们却从没听说过。几人按照名单,挨家挨户地走访了鼎信项目周边的浮溪村、半屿村、龙珠村和白马村后发现:被标注居住于此的177位村民中,竟有111人不在这4个村子的户口上。浮溪村的村干部还告诉兰义成,其中有6人是镇里的干部。

半屿村村民陈命庄的代理人、环保志愿者尤勋曾经按照名单公示的电话一一致电核实。他告诉《经济》记者,接电话的人中,大部分都是外地口音,还有人甚至对环评一无所知。面对鼎信二期和鼎信三期99%和98%的公众满意度,尤勋愤慨地说:“简直就是造假”。

更蹊跷的是,出具环评报告的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宁德市环保局、鼎信实业三方均对此问题闭口不答。那么,这份报告到底能不能反映项目投产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其提出的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又是否真实有效?谁来评判报告的科学性?监管部门是否尽到了监管责任?

郑州地铁环评分析 篇7

1 轨道交通建设概况

根据市政府2012年6月批复的《郑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 至远期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都市区快线网和市区普线网两个层次共9条线路组成, 整体呈“一环、两纵、三射、三线”的网络布局形态, 总里程为301.2公里。全网设站总数198座, 其中换乘车站26座。展望至远景2050年,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将由17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 其中都市区快线7条, 市区普线10条, 轨道交通线路的总里程将达到636.8公里, 设站总数354座。目前, 随着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实施, 新一轮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正在修编, 将形成由22条线路组成, 总里程达900多公里的线网规模。

2 评价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2.1 建设期的环境影响

环境问题不严重的有以下几点:一是施工期排水处理不当或不经处理就排入水体, 造成地面水体污染;二是施工计划不合理, 噪声控制严, 扰民时常发生, 投诉不断;三是围挡偷工减料, 施工段视觉景观部分路段差;四是渣车裹封不严, 掉落严重。针对以上情况, 环评技术防止措应在具体中根据实际情况确灵活提出。

注意施工阶段地下水的影响问题[1,2]。轨道交通大部分处于郑州市区地下水降落漏斗区, 施工时仅有少部分区域需要疏干排水。对于需要疏干排水区域, 由于疏干排水不仅会对浅层地下水资源量方面产生影响, 还将引起开挖区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位下降, 在隧道附近一定范围内形成水位凹槽。环评时应考虑到多条线路建设的规模效应, 地铁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免大量施工排水。

注意施工阶段盾构机械污染问题。地下车站和区间隧道的施工过程中, 施工废水、油污、化学浆材料等所含的污染物质可能会伴随施工作业而进入地下水系统, 造成区域内局部地下水水质发生暂时性变化;地下水位较高区域施工降水, 抽取出来的大量地下水若处置不当将可能携带地表污染物重新进入地下水系统, 影响地下水水质;车站施工场地和盾构始发场需采用大量施工设备, 若施工设备发生漏油且处理不当, 可导致油污进入地下水, 造成水体污染。

2.2 轨道交通建设占地

随着郑州城区规模的扩大, 根据规划, 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项目直接用地需求总量将大增, 考虑到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将诱发沿线的土地资源的开发和优化, 直接导致周边商业设施及附属设施的增加。评价中应考虑及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为了减少规划实施对于城市土地的占用和破坏, 在建设项目环评阶段应进一步核实各站点占用土地利用的类型, 并做好相应的国土用地申请手续。

2.3 文物、绿地

地铁建设对现有文物有一定影响。现有建设规划线路中, 3号线一期地下将穿越郑州商代遗址墙体 (两次) ;区间穿越二七纪念塔保护范围, 距离塔基最近处20m, 1、3号线换乘站二七广场站地下站台位于二七纪念塔保护范围内, 但出入口等地面设施均不在文物保护范围内;紧邻郑州文庙保护范围南边界;5号线临近祭伯城遗址, 距离其建设控制地带约200米;此外, 还临近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尊胜经幢、灵显王庙赞碑、郑州公教医院旧址、山海默穆都哈墓、郑州纺织工业基地、毛主席郑州会议住地等7处文物保护单位。运营期车辆产生的振动将对郑州商代遗址和二七纪念塔产生一定影响, 对郑州文庙可能会产生影响。因此, 对文物的影响问题是郑州建设地铁的一个难点和重点。评价中应提出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布局尤其是地面建筑在中心城区应符合有关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尽量不要占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占用文物保护建设控制范围用地的, 应征求相关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评价中应优化线路穿越保护区的埋深。应加强地面工程景观设计, 风亭及车站出入口的建筑形式、体量、高度和色彩的设计要与周边历史文化街区及革命纪念建筑物环境保持协调一致;此外, 应根据文保单位的保护要求, 采取合适的施工方式, 优化临时工程布局, 并采取相应的减振措施, 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文保单位的不良影响。

绿地等也是重要的敏感目标。按照1号线一期经验, 规划实施将占用部分绿地, 但规划实施后对绿地的建设势将造成控制范围内绿地及居住用地增加。地下车站施工一般优先选用明挖法施工, 所以评价中着重指出施工期地下车站若采用明挖法施工, 可能会对绿地资源产生一定的破坏。为尽量减少车站工程开挖对城市绿地资源的影响, 评价建议对站区范围内绿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带, 应尽量采用暗挖法施工, 施工过程中, 应加强施工组织设计, 尽量减少对绿地的占用数量及占用时间, 施工结束后, 应对破坏的绿地予以补偿和恢复。

由于车站环控要求的特殊性, 增加了风亭与城市景观协调的难度。目前全国在建及运行的车站风亭存在着建筑形式较单一, 体量、质感和视觉效果影响城市景观等的问题。景观处理的关键是紧凑的空间尺度、丰富的形式和质感、整个视觉上的连续性等要素如何形成最佳的组合。

2.4 公众参与

在向公众介绍本工程的基础上, 了解公众对工程建设的意见和他们主要关心的问题, 极有助于分析工程可能存在的重大尤其是潜在环境问题。对有代表性人群进行调查和意见征询, 将意愿反映在环评中, 能够使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更为完善、合理;公众参与问题得到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重视, 将极大增加项目建设所采取措施的公众可接受性, 使得环评工作更为客观、科学、公正;公众参与可发挥公众对项目建设及环境保护的监督作用, 减少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公参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公参必须真实, 调查应对包括访谈会纪要、调查问卷等原始资料均进行存档;二是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环发[2006]28号) 要求, 同时应根据本项目特点确定公众参与的工作过程与方法;三是调查对象应为线路沿线直接受本工程影响的居民区、学校及政府部门等, 调查范围内应随机抽取选择, 应根据本工程的地理位置特征和环境影响特点, 走访了对线路建成后噪声、振动影响较为敏感的区域公众。

2.5 后评价

积极开展轨道交通环保后评价, 有利于郑州轨道交通建设可持续性。目前, 轨道交通工程1号线一期于2013年12月28日建成通车, 截至目前, 1号线日均客运量24.5万人次, 单日最高客运量35.2万, 已安全运营540多天, 累计客运量过1亿人次。根据情况, 1号线一期工程已经通过环保验收, 且目前资料积累完善, 是开始开展后评价的较好的关键时机。

2.6 噪声、振动问题

施工期, 在保证进度的前提下, 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排放噪声强度大的施工应安排在上午7:00~12:00及下午2:00~10:00;施工施工场界噪声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昼间70d B (A) 、夜间55d B (A) 的要求。严格限制夜间进行有强噪声的施工作业。在沿线居民区、医院等周围附近禁止当日23时至次日6时从事电锯、风镐、电锤等机械设备的施工;在学校附近, 应尽量避开上课时间及考试时间。施工单位尽量选用低噪音、振动施工机械设备, 及带消声和隔音的附属设备;避免多台高噪音机械设备在同一工场、同一时间使用;对高强度噪声施工机械工场, 在靠近敏感点一侧设置隔声挡板或吸声屏障, 减少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对施工机械采用减振垫等降低其振动源强, 加强了设备维护保养, 保持设备良好工况, 防止由于使用不当或磨损过度导致的振动。在地下线路的施工中, 地下线路区间施工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或加泥式土压平衡盾构施工, 由于盾构机连续、低速、平稳作业, 盾构施工地段仅在盾构机顶进过程中有轻微的振动, 顶进过后振动影响即消失, 影响较短, 对地面环境影响小。

运营期, 轨道交通系统运营中的噪声及振动的产生和传播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 同时通过轨道、隧道和土壤传递到上方建筑物基础, 由建筑物基础振动而引起房屋地面、墙体、梁柱、门窗及室内家具等振动使建筑物内产生可听声, 振动二次结构噪声频率范围一般在20~200Hz, 峰值一般出现在50~80Hz, 声级为35~45d B (A) 。它与列车构造、性能、行车速度、轨道、隧道结构、材料及沿线地质条件等因素有关。评价中所提措施应考虑完善、深入、可行。

轨道系统的选用应多方比选。正线及辅助线钢轨建议用60kg/m, 车辆段 (场) 线路钢轨用50kg/m;地面线采用有碴轨道, 正线的地下线采用短枕式整体道床, 单趾弹簧扣件;地下的较高减振地段采用GJ-Ⅲ型减振扣件, 特殊减振地段采取钢弹簧浮置板或橡胶浮置板道床等减振效果更好的轨道型式。对于超标敏感点, 建议工程采用降噪减振措施基本原则如下:1线路下穿敏感点 (距外轨中心线0~5m) 或环境振动超标量 (VLzmax) ≥8d B, 二次结构噪声超标敏感点选择特殊减振措施, 如浮置板整体道床或其他同等减振效果的减振措施;2敏感点4d B≤超标量 (VLzmax) <8d B, 距外轨中心线5~10m以内二次结构噪声超标敏感点选择中等减振措施, 如轨道减震器扣件或其他满足同等减振要求的措施;3对于其它超标敏感点, 超标量<4d B选择一般减振措施, 如LORD扣件或其他满足同等减振要求的措施等。

高架路段降噪减振应科学合理。应建议声屏障采用3m高直立式、5m高折板式、全封闭等形式, 声屏障设于高架桥梁U梁腹板上, 同时在U梁腹板内侧设置吸声材料辅助降噪。对于距离工程线位较近的高层建筑, 在设置声屏障后仍不能达标的, 建议在工程营运期加强跟踪监测, 采取通风隔声窗措施。在采取噪声防护措施后仍然超标敏感点, 应提出环保搬迁、建筑物功能置换等措施的建议。

根据情况调整降噪减振措施。鉴于技术的不断进步, 建议采用的减振措施可以根据工程实施时的国内外技术情况, 调整为减振效果相当、维修方便及造价便宜的其他成熟的、同等减振效果的减振措施。铁路建成运行后, 周边环境可能发生改变, 老旧住宅存在拆迁的可能性, 工程实施中可根据环境变化, 按照振动防治原则, 适时调整减振措施;规划敏感点距拟建铁路线路的距离应符合本报告提出的振动达标防护距离要求。

3 小结

轨道交通建设一般会对沿线影响区的社会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工程实施虽然会对沿线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和污染而造成环境经济损失, 但工程采取环保措施后, 可将工程环境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一般情况下, 在采取环评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 能避免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工程建设引发的噪声、振动、水、气等污染均可实现达标排放;工程采取电力清洁能源, 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参考文献

[1]刘扬, 辜小安.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影响评价中值得注意的问题[J].都市快轨交通, 2005 (10) :9-13.

简易化工环评入门 篇8

1 环评资料的搜集

首先是申请表的审核, 要带着下面几个问题去审表:

1.1 生产什么产品、用什么原材料、生产工艺如何。

1.2原材料及产品的逻辑关系。1.3是否有加热工序 (如有加热, 加热的温度、加热所用的燃料及其年用量都要知道) 。1.4是否生产工艺全过程都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 是否存在有组织排放口 (烟囱、排气管) 。1.5如果有工业水用量, 必须弄清楚用在哪些环节、用过后如何处理。1.6项目周围环境最近的环境敏感点的位置、距项目有害因素 (指生产车间及储罐) 的距离。1.7判断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法律法规。1.8确定项目所处的环境功能区及其执行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在上述问题都得到解决后, 下一步要进行就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 即大气污染物的有组织、无组织排放。

2 正式评价工作的开展

2.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1]。

根据前面确定的评价因子计算大气污染物的有组织、无组织排放。2.1.1有组织排放污染物。化工项目常见锅炉供热主要燃烧煤、重油或柴油。产生的废气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 环评要求计算其浓度、产生量。常见燃煤炉产生的污染物浓度高、产生量大, 按照其燃煤的含硫量计算二氧化硫浓度, 如果其数值低于1500mg/m3, 则要求其以碱液喷淋法 (脱硫效率60%左右) 对废气进行处理;如果其数值高于1500mg/m3, 则要其用双碱喷淋法 (脱硫效率72%左右) 或其它更高效的处理方式对废气进行处理。按照佛山总量控制会议的精神, 燃煤的含硫量应控制在1.0%以下。重油产生的二氧化硫浓度一般在2000mg/m3, 要求其用双碱喷淋法或其它更高效的处理方式对废气进行处理。柴油的含硫量较低, 一般不经处理或在燃油内加入固脱硫剂就可以达标排放。无论是燃油还是燃煤炉, 都要按其热功率按照或参考广东省地标大气排放标准确定烟囱的高度, 并且要有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二氧化硫和烟尘) 。由于生产需要, 部分化工项目的设备会保持敞开的状态, 而原材料挥发性又较强, 厂方一般设置风机抽风以保持车间空气质量, 其排风管构成有组织排放源。有组织排放在理论上可根据敞开的面积、原材料的挥发速率、工作时间等因素计算其排放量, 排放量除以抽风的风量得出排放浓度。在实际工作中, 按上述的方式计算往往是很困难的, 因为原材料性质、生产设备不确定因素太多。我们可以参考同类化工行业的环评, 或要求厂方提供数据 (特别是行业经验总结出的原材料损失率) , 以计算出有组织排放的浓度和排放源强。2.1.2化工原料的无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是环评的重点之一。无组织排放包括两部分, 其一是储罐“大呼吸”的排放, 即注入化工原料时, 储罐内的空气带着挥发的化工原料溢出, 其排放量、排放浓度目前尚未有权威的统计方法, 可参考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的《佛山市高明高怡新化工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再评价报告书》[2], 取原料的0.03%, 先计算污染物的产生量, 然后按每天有效工作时间5小时计算排放速率。其二是生产过程泵、生产设备、管线的跑、漏、冒、滴, 排放的量可参考《佛山市高明高怡新化工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再评价报告书》[2], 取原料的0.005%, 然后按每天有效工作时间12小时计算排放速率。计算出原料的无组强排放之和, 就可以计算卫生防护距离, 并评价项目的选址是否符合卫生防护距离要求。除了以排放速率评价外, 还可参照同类行业经验, 以恶臭 (无量纲) 指标评价, 按实际情况确定项目是否需要收集废气进行处理。2.1.3化工项目的废气处理。目前有机废气的常见处理方式有三种:活性炭吸附法、催化燃烧技术、水膜喷淋法[3]。经环评需要用处理设施的化工项目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废气处理设施。活性炭吸附法在化工项目的废气处理中最常见, 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有机废气, 正常情况下去除率高达99%, 工程造价较低, 设备维护容易, 其缺点是经常要换活性炭 (15~20日要换一次) 。催化燃烧技术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有机废气处理工艺, 其适合于高浓度有机废气的处理, 但其工艺复杂, 工程建设费用极高, 操作复杂, 实际可行性相对较低。水膜喷淋法较为简单, 其使用限于大气污染物是水溶性的 (例如合成革用的DMF、氧化锌提纯中用的氨、氯丁胶挥发的氯气等) 。经水膜喷淋法处理的水必须作处理, 一般可用回生产工艺中。如果项目距离生态敏感点较近, 一方面可以按上述卫生防护距离计算方法评价项目选址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也可以用大气高斯扩散模式计算项目大气污染物在生态敏感点引起的污染物浓度变化, 以排放地标或卫生等相关标准对其进行评价。2.2水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主要指生活污水的影响, 生产过程基本上不产生废水, 工业用水主要是设备内壁的冲洗水以及车间冲洗水。如果生产过程产生废水, 一般含有大量的化工原料, 属于危险废物, 必须要求厂方交给有广东省环境保护局颁发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处理, 并严格执行固体废物转移联单制度。2.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化工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生活垃圾, 装载过化工原料的桶、罐, 废气处理产生吸附饱和的活性炭。除生活垃圾, 其余固体废物都属于危险废物, 都必须交给有资质的单位处理和执行联单制度。2.4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是化工项目环评的重点, 也是难点。风险评价是指确定在最大可信事故下造成的损失[1], 但由于资料的缺乏, 在实际上是很难估计事故发生会出现什么后果。在报告表中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a.确定评价等级。根据化工原料的储量、可燃性、毒性, 按照国家《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69-2004) [1]可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等级。b.风险识别。首先要列出重点评价的原料的理化性质、可燃性、环境毒理学行为, 以及原料的年用量、储运方式、最大储存量。其次就是对生产、储运过程进行风险识别。输送管、输送泵、阀门、槽车等损坏泄漏事故的概率相对较大, 发生概率为10-1次/年。而贮罐等出现重大火灾、爆炸事故概率10-3-10-4, 属于极少发生的事故。c.风险防范措施。要求厂方加强对储运、生产设备的管理, 规范操作过程, 制定应急方案, 如果是易燃、有毒物质则要求设置收集渠道及事故应急池 (要求可容纳泄漏的全部原材料及十分钟消防水) 。以上是简易化工环评的技术要点, 总的来说,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难度较大, 不确定的因素较多, 其评价思路为:筛选评价因子———计算无组织排放量———计算排放速率———计算卫生防护距离和对生态敏感点的影响———评价项目选址的合理性。风险评价是另一个难点, 但其风险识别及风险防范措施可参考的资料较多, 在多点搜集资料的基础 (特别是化工环评报告书) 上可做出质量较高的风险评价。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5.

[2]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佛山市高明高怡新化工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再评价报告书, 2005.

东北生猪养殖项目环评问题浅析 篇9

1 项目基本情况

1.1 基本情况

项目厂区占地面积为13300 m2,劳动定员10人,项目年存栏量为1000头猪,出栏3500头,总投资45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6万,占总投资的1.3%。项目采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法。

1.2 生猪养殖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

2 环境保护目标及其评价标准

主要保护目标: (1) 保护当地地表水体不受污染。 (2) 保护项目附近500m内居民不受恶臭影响。 (3) ) 保护项目附近500m内居民不受噪声影响。以本项目为例,本项目500m范围内无居民居住。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主地表水体某河。

2.1 环境质量标准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

(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

2.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 二级标准

(2)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类标准

(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4)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69-2001) 的有关规定

(5)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HJ497-2009) 的有关规定

3 环境影响分析

3.1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采用生物发酵垫料床,该项技术符合我国的生猪养殖生产要求,对于解决猪场粪尿污染、保护猪场生态环境、提高生猪养殖效能有显著的作用。床内以稻壳、木屑作为垫料,垫料中加生物菌剂,猪排泄粪便随时被菌剂吸收消化分解,融合在垫料中,圈内清洁无味,而且冬季增温保暖,有助于生猪生长发育。把这种生物技术与常规养殖技术结合起来,形成合适的生态养猪模式,是发展生猪产业的必然选择。

(1) 恶臭影响分析

猪场恶臭主要来自于猪舍,根据同类型养猪场类比调查,养殖场场界臭气浓度50 (无量纲) 。企业应及时清理猪舍、废弃饲料等恶臭污染源,确保养猪场场界恶臭污染物排放浓度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臭气浓度70) 。

(2) 饲料加工粉尘影响分析

项目无组织粉尘主要产生于猪饲料拌。项目饲料加工设备选用拟选用新型、密封性较好的粉碎机、搅拌机 (已经配套设置布袋除尘器除尘设备) ,除尘效率99%,饲料加工过程中车间门窗关闭,粉尘主要影响车间内环境在饲料加工时保证粉尘无组织排放浓度低于1mg/m3。

(3) 大气防护距离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的有关规定: (1) 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 (2) 城市和城镇居民区,包括文教科研区、医疗区、商业区、工业区、游览区等人口集中地区; (3) 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划定的禁养区域; (4) 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规定需特殊保护的其它区域。在以上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址应避开,若在禁建区附近建设,应设在禁建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处,场界与禁建区域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500m。项目不处在以上禁建区范围内,且在周围100m范围内没有城市和城镇居民区等敏感点。

根据《村镇规划卫生标准》 (GB18055-2000) 规定,养殖场养猪规模在500~1000头,其卫生防护距离在200~800m之间。

结合上述规定、恶臭源强和项目所在区域等自然环境状况,本项目的防护距离定为:距离项目场界周围500m范围,在这范围内不应建设集中住宅、文教科研区、办公楼、卫生服务机构以及其它公共建筑、有特殊要求的工业厂房等。

3.2 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采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法,无生产废水排放,主要为职工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场区办公、宿舍产生的洗手间废水和餐饮污水,排放量约87.6t/a,其主要污染物COD、氨氮、SS浓度分别为300mg/L、30mg/L、200mg/L。厂区排水主要是职工生活污水全部排入室外防渗旱厕,定期清掏外运,不外排至地面水体,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3.3 噪声影响分析

生产噪声污染源主要来自三方面: (1) 粉碎机、搅拌机、饲料提升机等饲料加工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 (2) 猪只受到惊吓产生的尖叫声。 (3) 抽井水时,还包括水泵运转产生的噪声。为间歇噪声,噪声源强在75~85dB (A) 之间。

3.4 固体废弃物

(1) 职工生活垃圾:本项目职工生活垃圾按照每人每天产生量0.5kg计算,职工人数为1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为5kg/d, 1.825t/a。由市政部门统一收集处理。

(2) 饲料加工收集粉尘

本项目年设计饲料加工采用布袋除尘器除尘, 粉尘产生量3.75t/a。除尘效率99%, 则粉尘排放量0.0375t/a。布袋除尘收集下来的粉尘量3.7125t/a, 收集后混入原料中重新加工成饲料。

(3) 病死猪和母猪分娩废物

本项目猪种引进优良品种, 仔猪抗病能力和成活率较高, 猪场每年约产生死猪15头, 加上母猪分娩废物, 年产生废物量合计为1.5t/a。病死猪和母猪分娩废物处理采用建造安全填埋井进行填埋处理。安全填埋井的设置应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HJ/T81-2001) 中的要求执行, 场内需设置两个以上安全填埋井, 填埋井应为混凝土结构, 深度大于2m, 直径1m, 井口加盖密封。进行填埋时, 在每次投入畜禽尸体后, 应覆盖一层厚度大于10cm的熟石灰;井填满后, 须用粘土填埋压实并封口。

4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 以期增加生产效率, 并减少对社会和环境的风险。其实质是生产过程中, 坚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 通过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和资源能源的合理配置, 最大限度地把原料转变为产品, 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本项目清洁生产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本项目采用先进、成熟、规范的猪场建设、杂交制种、饲料营养、生产工艺、卫生防疫、环境控制和粪污处理等方面规模养殖技术。

(2) 本项目实行种猪的集约化养殖,有利于各种废物的统一收集,集中处理,可以很好的避免因散养造成的面源污染。

(3) 猪的饲料采用针对性强、配方合理的饲料,原料转化率高;

综上所述,项目对整个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采取了相应的治理措施,有效的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

5 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本评价认为,项目选址于环境非敏感区,符合总体规划。所采用的设备和生产工艺符合清洁生产要求。各污染物经治理后可以实现达标排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同时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因此,本项目建设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年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2]姬云飞.张启宏.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J].吉林畜牧兽医.2009 (30) :6-8

[3]黄志勇.浅谈畜禽养殖业项目环评中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问题[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10:165-167

建设项目环评中清洁生产分析 篇10

1 建设项目环评中的清洁生产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与清洁生产时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的都是预防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污染, 两者均要求对产品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进行深入、准确的分析, 有着很强的结合性[1]。

自从1997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推行清洁生产的若干意义》 (环控【1997】0232号) 文件以来, 清洁生产分析逐渐成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为提高环评的有效性, 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转变观念尤为重要, 转变被动地在工程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做法, 转变所提环保措施建议着重于末端治理的观念。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清洁生产的分析是对计划进行的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

2 建设项目环评中清洁生产分析方法

1) 有行业标准的, 采用指标对比法。目前我国已颁布58项各行各业的清洁生产行业标准, 或者选用国内外同类装置清洁生产指标, 对比分析评价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

2) 无行业标准的, 多采用分值评定法。将各项清洁生产指标逐项制定分值标准, 再由专家按百分制打分, 然后乘以各自权重值得总分, 最后再按清洁生产等级分值对比分析清洁生产水平。

目前, 国内较多采用指标对比法。

3 环评中清洁生产分析存在的问题

1) 由于国内清洁生产指标体系不健全, 清洁生产基准数据的选取无充分依据, 建设项目环评报告只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提及的生产工艺和清洁生产情况对项目建设提及清洁生产分析的内容。

因此, 环评报告中清洁生产分析主观性强、可操作性差;

2) 由于缺少行业先进水平指标, 在清洁生产分析中, 只能进行改造前后的对比, 而改造后所采用的技术是否先进, 无定量指标进行比照。

因此, 在环评报告中确定其采用的工艺技术符合清洁生产要求的依据不够充分;

3) 目前, 我国清洁生产审核主要在现有生产企业中推行, 而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针对新建项目。

因此, 环评报告中的清洁生产分析大多流于形式, 对环评报告中提出的清洁生产建议和措施实际执行的很少, 甚至完全没有执行。

4 对策及建议

1) 业内人士提出针对新建项目环评中的清洁生产分析, 建议参照清洁生产行业标准执行, 如没有行业标准的项目, 类比同类行业进行清洁生产定性分析。

并在清洁生产分析中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工程分析, 对建设项目资源、能源利用、储运、开停车、检修、事故排放等状态下污染治理及排放进行全面的介绍[2];

2) 对于改、扩建项目环评中的清洁生产分析, 需要对原有项目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基础上提出具体可行的清洁生产措施, 新建部分在原有工程的基础上, 达到增产不增污的效果;

3) 清洁生产分析过程中需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名录》 (2011年本) , 及时了解环境保护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 以及国家和地方宏观政策的发展走向, 保持发展趋势的一致性, 从而使建设项目一开始就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4) 清洁生产分析针对预防污染的产生, 建设项目产生的废弃物可利用性及其处置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 即科学又经济的处置方案, 以及应给出具体落实利用的厂家;

5) 清洁生产分析过程中需要环评人员掌握清洁生产行业技术信息, 参考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 提出行业的先进工艺和设备, 以及清洁的原材料和能源等清洁生产措施;

6) 清洁生产分析中的清洁生产指标要力求定量化, 因此, 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 尽量选择可以量化的指标。

5 结论

清洁生产作为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引入到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中, 应对评价项目所涉及的原辅材料、生产工艺过程、产品等非常熟悉, 才能够主动发现问题, 从而提出清洁生产的解决方案, 从源头消除污染的产生。

但由于清洁生产工作开展时间不长, 还存在很多问题, 需进行研究和改进。避免清洁生产分析在环评报告中常流于形式, 执行力差的问题出现。

参考文献

[1]何光俊.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中清洁生产措施的探讨[J].环境技术, 2003 (S1) :13-15.

谜一样的环评与规划 篇11

以爆炸点为圆心,三公里为半径,这里曾耸立着20个楼盘。在距离爆炸点最近的三个小区内居住着超过5000户居民。他们每天从这里早出晚归,带着孩子一次次路过那个堆满危险品的仓库,但从来没有机会得知,那里面到底储藏着哪些物品。是安监、环评、规划等各个与此事相关的部门以及地方政府的同意,才得以让这块区域的危险品仓库和普通住宅相邻。但爆炸之后,这些涉事部门几乎无一例外保持着缄默。

规划局:你找我也没用

爆炸地点的西侧有一座名为海滨高速的高架桥。从地图上看或者从高空俯视,这座桥原本像一个泾渭分明的界标。

“我在这里工作了9年,对这里特别熟悉,一直以来我们都觉得那座高架桥的西侧是开发区的生活服务区,还有一些服务外包的机构,第三产业什么的,比如腾讯的一些部门,惠普、搜狐视频部门等等。高架桥的东侧就是港区,都是集装箱还有堆场。”一位供职于滨海新区某石油服务公司的员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他虽然只在这里工作了9年,这9年几乎是天津滨海新区发展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滨海新区行政体制改革方案,同意撤销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原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的行政区域合并为滨海新区的行政区域 ,辖区包括原塘沽、汉沽、大港三区全境,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常驻人口263.52万。

由于港口的特殊性,那座海滨高速高架桥的东侧一直就是用来存放货物的地域。大多数早期就来到滨海新区工作的人们都生活在海滨高速西侧的地带,这里从2004年之后愈发繁华,建立了众多住宅小区、会展中心、球场以及餐饮娱乐场所,还有著名的国家超级计算机天津中心。相比于此,以海滨高速高架桥为界,它的东侧,也就是此次爆炸受损最严重的万科旗下的几个小区显得颇为不同。

“这三个小区围墙外就是堆场、集装箱,还有那些已经炸毁了的、停放着准备发往各个4S店的汽车。”上述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们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这个传统的港区内会建立居民小区。”

相比于高架桥西侧完备的生活配套,此次爆炸中受损情况最严重的小区万科海港城其实都不能算作彻底完工,它的第三期甚至要到2016年8月才正式交房。

天津市规划局的官方资料显示,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曾于2011年1月25日至2011年2月1日对该项目进行公示。公示内容为,将位于塘沽区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航运服务区二期的万科海港城A地块原方案中地下建筑面积60500平方米修改为63700平方米。建设单位为天津万港投资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天津天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这份名为《修建性详细规划调整公示》的文件,一共150字,并配有两张简易的工程示意图。

而在这份公示截止日的五个月后,天津万港投资有限公司又一次提出《关于万科海港城A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方案调整的申请》。公司方面提出,“我公司开发建设海港城A地块项目,目前二期部分正在建设过程中,为提高该住宅小区建筑品质,使小区建筑天际线变化符合城市规划要求,让居民更好地享受日照和园区景观,拟申请对贵局2011年2月批复的万科海港城A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调整,本次调整是在地上总建筑面积、容积率等主要指标不变的前提下,对二期部分进行调整。”据《中国新闻周刊》统计,其内容是改变了9座楼的层数,更改了7栋楼的编号,并增加了一栋8层楼,全区由34栋楼变为35栋。并且“为最大限度的满足日照要求,楼座的布局做了相应的调整”。

天津市规划局的公开查询系统中,有关万科海港城的资料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而几年后,这个小区的邻居变成了一个堆满危险品的仓库。如今,按照时间先后来判断,事情是这样的:堆场原本最先存在,但最初它属于天津爱兰德物流有限公司。在万科海港城小区部分建好出售后,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简称瑞海公司)租下了爱兰德的堆场,投资900万元,将其改造为可以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仓库和集装箱堆场,并最终通过了环评。从那开始,万科海港城的居民们在实际上不知情的情况下迎来了一位危险的邻居。

上图:8月13日,爆炸地点附近的住宅小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图/新华下图:8月12日夜里,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发生爆炸,附近居民纷纷跑出。摄影/贾磊

8月14日,爆炸发生后的第二天,《中国新闻周刊》来到天津市规划局。这个前厅张贴着“为人民服务”烫金大字的规划机构由一位保安把守着狭窄而厚重的防盗门,公开的办公电话无人接听,前台拒绝联系任何办公机构。在拨通负责媒体事务的规划局办公室副处级调研员杨仲义的电话后,对方声称“已经骨折住院两个礼拜,我目前正在医院拍片。你问我的这些我都不知道,你找我也没用。”

《中国新闻周刊》提出采访总体规划处、详细规划处和建设项目规划处的相关人士,但办公室工作人员高瀛在联系30分钟后,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领导们的手机都没人接听。”高瀛说,“爆炸涉及的那几个小区的资料应该并未存放在天津市规划局的档案馆。至于是否在新区规国局(注:指滨海新区规划与国土资源管理局)也不太清楚。因为滨海新区那边是一套独立的系统,至于公文和行政到底怎么流转,我一直搞不清楚。”

而从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的网站上查询万科海港城信息,一份2012年7月17日的资料显示,这个地块的建设所做出的更改还包括“减少商业面积,增加公建面积,增设了早点部和便利店”。除此之外也没有任何其他有效信息。而2012年,如今出事的瑞海公司也确实尚未租下爱兰德的那个堆场。即使公示信息如此稀少,但万科海港城已经算得上周边楼盘中能查到的信息最丰富的小区,关于与此相邻的其他几个距离爆炸地点最近的小区,在天津市规划局以及滨海新区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网站进行查询,均显示无资料。

环保局:还没到核查环评这一步

包括万科海港城、启航嘉园等受损最严重的小区在内,很多居住在这里的居民都是外地来津工作定居的人,其中有很多是家人甚至本人就从事与港口紧密相关的职业。因此,对于被堆场、集装箱、大货车以及各种货物所盘绕的环境,见怪不怪。

一位在开发区工作多年的人士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受损严重的几个小区距离海滨高速太近,常年有大货车来往,无论噪音、粉尘还是危险隐患都比较严重。而且每天晚上,高架下面都成为大型卡车的停车地点。”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环境原因,这片被称为航运生活服务区的小区房价比仅仅一桥之隔的西侧要便宜很多,万科海港城的新房价格也比位于高架桥西侧的二手房低将近4000元/平方米。

但地段和环境的差异并不意味着对于环境安全评估标准的放宽。天津爆炸事故发生后,对于环评报告的质疑从未停歇。居民小区为什么距离危险化学品仓库如此之近?直到本刊发稿时仍未有任何部门给予正面解答。

一份名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跃进路堆场改造项目》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情况简介”中这样写到: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租用天津爱兰德物流有限公司位于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区域堆场,拟投资900万把现有物流堆场改造成为一个危险化学品和普通货物集装箱堆场,项目占地面积46226.8平方米。但根据《中国新闻周刊》获得的一份瑞海公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经营许可证》显示,他们的仓库总面积为4100平方米,堆场总面积46229.1平方米,这与环评资料中的数据存在出入。

在该报告的风险分析结论中写到:“本项目储运的危险货物属于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风险评价因子为TDI(记者注:甲苯二异氰酸酯,主要用于涂料和黏合剂)、天然气、以及TDI爆炸次生的氰化氢,经环境风险预测,本项目危险货物泄漏事故和火灾事故后,在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急措施后,不会对环境和周边人员产生显著影响……本项目南侧隔吉运一道为北疆港消防支队和交警支队(约30米),在发生火灾爆炸时,消防应急人员可迅速抵达现场迅速采取灭火措施,有效抑制有害物质的排放,在及时通知和疏导下风向人员后,不会对周边人员和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这次发生的大爆炸,显然证明上述环评结论是错误的。而这份报告的“公众参与与结论”部分言之凿凿地写明:本评价进行了两次网站公示,在渤海早报上进行了报纸公示,在主要保护目标处进行现场公示,并采用发放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公众参与。公示期间没有收到任何反馈意见,发放调查表130份,收回128份,发放的主要对象为项目周边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调查表调查结果表明100%的公众认为项目位于北疆港内选址合适。从环境保护角度,51.6%的公众对拟建项目持支持态度,48.4%持无所谓态度,这就说明公众在了解项目的基础上,支持项目的建设。但在爆炸后,《新京报》等媒体对居住在周边小区的居民进行随机采访时,受访居民称从不知道有过那次问卷调查。

虽然取得了环评认可,但堆场所在区域的监管单位显然明白大量危险化学品的潜在威力。根据北疆海事局官方消息,去年10月,北疆海事局副局长王仲良曾亲自带队到瑞海公司对其危险品装箱情况进行“检查指导”。而且更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发生爆炸的5个月前,今年3月,瑞海公司还将一面绣着“热情服务,严格执法”字样的锦旗送到作为监管单位的北疆海事局。

给出那份声称“不会对周边环境和人员产生显著影响”环评的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始建于1975年,隶属天津市环境保护局,是天津市唯一的市属综合性环保科研与服务机构。2011年2月经市编委批准,加挂天津市环境规划院牌子。

8月13日下午,《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来到天津市环科院和天津市环保局。参与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环评的署名环评师张媛并不在办公室。有消息称,张媛当天已经被相关领导要求前去汇报工作。天津市环保局宣教处副处长宋有武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目前,领导和专家都在前方参加救援。现在还没到(核查)环评这一步,关于环评肯定是要做(指追查环评有无问题),但要等天津市政府组织的统一指挥部门提出要求再进行。现在,我们环保局主要还是负责爆炸之后的环境检测,比如有没有大气污染、水的问题,以及是否涉及辐射等等。”

8月16日,《中国新闻周刊》拨打天津市环保局官员付永荣的电话,他的手机号被留在滨海新区爆炸事件某指挥部里,名字旁标注为副局长,但根据记者从环保局网站核实,其身份应为副巡视员,两个手机号中,一个显示变为空号,另一个始终无人接听。

生死红线和微妙的8.16平方米

以爆炸点为圆心,三公里半径内的20个楼盘中,最近的小区距离爆炸点600米左右。这是爆炸发生后才被人正视的现实。也正是因为这个难以想象的近距离,危化品存储点和住宅区的“千米红线”才第一次被公众广为所知。

但所谓的“千米红线”,似乎只是一个柔和甚至暧昧的规定。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施(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除外),与下列场所、设施、区域的距离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居住区以及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二)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三)饮用水源、水厂以及水源保护区;(四)车站、码头(依法经许可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外)、机场以及通信干线、通信枢纽、铁路线路、道路交通干线、水路交通干线、地铁风亭以及地铁站出入口;(五)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畜禽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渔业水域以及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生产基地;(六)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七)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场所、设施、区域。

这其中并未具体规定出危化品与这些设施的距离红线。而只有在《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开业条件和技术要求》中才有规定: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仓库应与周围公共建筑物、交通干线(公路、铁路、水路)、工矿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1000米。仓库内应设库区和生活区,两区之间应有2米以上的实体围墙,围墙与库区内建筑的距离不宜小于5米,并应满足围墙和建筑物之间的防火距离。这个规定中的中型库面积范围为550平方米至9000平方米,大型库面积为9000平方米以上。

按照一份名为《关于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环境保护相关情况的说明》的内部文件显示:“瑞海公司租下那个46226.8平方米的堆场之后,投资900万主要是用于改造新建两个仓库。仓库一为隔断式设计,部分(240平方米)用于储存电石和硅钙合金,部分用于存放叉车、托盘等;仓库二(251.84平方米)用于存放氰化钠和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其中,露天集装箱堆场危险货物存储面积不大于50平方米,普通货物存储面积不大于2000平方米。”如果这份资料中所显示的用于储存危险品的存储面积是全部面积且符合事实的话,瑞海国际用于存储危险品的仓储面积就是541.84平方米,距离中型仓库的550平方米的下限少8.16平方米。从书面上看,这是个微妙的数据,也就是说,这样的面积不需要遵守所谓的“千米红线”规定。但实际情况是否如文件数据显示,目前尚无法证实。而根据《中国新闻周刊》获得的瑞海公司的《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附证》显示,该公司的危险品库一的面积为732.55平方米,作业危险货物名为碳化钙和硅钙合金。而电石的化学名就是碳化钙。照此对比,这就是环评资料中所涉及的“仓库一”。但这份资料的面积却比环评资料中的面积增多了492.55平方米。现在无法确知,这多出的部分是否也用于堆放危化品,如果这部分仓库也确实用于存放危化品的话,再计入《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附证清单》中所提到的存放氢氧化钠、烧碱和硫化钠的中转仓库的3117.81平方米,那么瑞海国际的储存仓库就已满足了中型库的基本条件,也即涉嫌违反“千米红线”的规定。

“其实所谓的千米红线,在圈内也一直有争议,这个数字被定出来的时候就有争议。为什么是千米呢?千米又是怎么计算的,怎么定出来的呢?实际情况下,千米红线该怎么执行呢?”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院一位化工安全方面的高级工程师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再说,按照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找一个适合存储,运输方便、安全,周围千米内又什么都没有的地方,比较难找到。所以这个千米红线有时候不好执行。更何况其实一个堆场和危化品仓库所储藏的东西如果有很多种,就可能要对应多种相关的管理规定。除了都要遵守的防火规定之外,比如乙炔有独立的规定,其他的易燃易爆气体,液体也都有不一样的规定。这个事情比较复杂。”

环评审批及环境监察对策措施 篇12

关键词:环评审批,环境监察,问题,对策措施

环评审批以及环境监察都有其本身存在的程序过程, 而且非常细化, 比如环评审批可以分为项目建设的主导企业申请环评审批阶段、环境部门对相关项目进行核查的审批阶段、 对相关的建设性项目进行环评审批阶段以及对建设项目的环境进行相关的监察阶段等, 这些过程都是必须遵守的。本文主要对这些过程进行了分析。

1环评审批以及环境监察的主要实施程序

1.1项目建设企业申请环评审批阶段

在申请环评审批阶段, 项目的主要负责企业要针对项目对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总结, 并且将这些影响总结成相关的报告呈现在环境主管部门面前。而且环评报告不能为了通过率而胡编乱造, 必须与项目的实际实施状况一致。

1.2环境部门对相关项目进行核查审批阶段

当环境主管部门收到项目负责企业的环评报告书后, 要对项目所在地进行实际的调查与分析, 并且对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总结。

1.3对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审批

通过上述的考量, 环境保护部门就可以对项目进行最终的审批, 如果发现该项目对于环境质量有较大的消极影响, 就要联合环境保护专业人员对其进行最终审批, 也可以举办相关的听证会, 保证公开性以及公正性。

在建设项4、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监察目通过环评审批后, 环境主管部门同样要对项目进行后期的跟踪, 同时在项目竣工后以及试产阶段同样要对其进行环境监察, 在环境部门对项目进行环境监察的过程中, 项目负责企业要办理相关的试生产通知书, 对于项目中不能达到环境标准的部分及时地进行整改。

2环境审批以及环境监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1项目建设的环评审批程序过分繁杂

有上述的环评审批以及环境监察程序可以看出, 项目建设的审批过程是非常繁杂的, 而且要通过相关部门的一一审批才能通过, 由于审批程序的过分复杂, 导致项目的进度缓慢, 对于项目建设单位的积极性也是一种打击, 对于企业与政府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2.2对于违反环境相关条例的企业的处罚力度较低

如果建设项目没有遵守相关环境管理政策, 环境保护部门也没有对其实施严格的处罚措施, 而是采取较轻的处罚方式, 所以使得项目建设单位出现各种违规建设的行为, 将政府制定的环境管理法规不放在眼里。

2.3对于环境的“三同时”没有进行合理的管理

因为我国在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条款上规定, 项目建设过程必须与环境保护措施同时设计、施工以及投入生产, 但是环境保护部门并没有将这一政策法规落实到实际工作过程中, 仅仅对于项目建设前期的环评审批以及环境监察比较重视, 而且没有为此配置专业的工作人员。

3为环境审批以及环境监察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1) 对环评审批的过程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

2) 不断提升环境保护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 节省审批时间。

3) 对于环境的执法力度进行一定的加强, 并且依据相关法律进行环评审批。

4结束语

本文对环评审批以及环境监察的主要实施程序进行了分析:1项目建设企业申请环评审批阶段;2环境部门对相关项目进行核查审批阶段;3对建设项目进行环评审批, 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从而提出环评审批及环境监察的对策。环境监察部门只有严格审核建筑项目的相关材料, 并且对其进行实地考察, 才能对其进行审批, 除此之外, 在项目后期也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 才能实现环评审批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晋海, 王颖芳..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进展、问题与对策[J].环境保护, 2015, (10) :32-36.

[2]夏以清.环评审批及环境监察对策措施的有关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5, (10) :101-102.

上一篇:网络环境课堂教学管理下一篇:虚拟财产及其法律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