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短片(共10篇)
艺术短片 篇1
在教学的过程中, 在与同事、学生的交流时, 经常谈到动画短片, 动画短片使我们感受着童真、感受着美, 也使我们走进一个个奇妙万千的动画世界。那么这用画笔描绘出来的世界为什么能让我们如此地陶醉呢?也许了解了动画短片的艺术特性, 我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动画短片篇幅虽然短, 但创意空间很大, 更可自由发挥。它往往采用不同于传统动画的制作形式, 达到对动画形式与内容的更新与应用。其中创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使这种动画形式充满了神奇的艺术特性。
动画短片的艺术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表现手法丰富、形式和内容的引人注目
由于动画短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 使得许多创作者在构思创作中, 早已不满足于动画的一般表现, 各种先进的技术与形式在这里都得到更好的尝试。它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手绘动画和玩偶动画、流沙动画以及用盐、工业零件、生活用品和我们日常物品等创作的作品等。
例如:短片《铁丝》, 讲了一个铁丝人的故事。一段看似普普通通的铁丝折成了人形, 他具有了人的性格。铁丝人继续拿剩下的铁丝“创造”着自己的生活, 他用铁丝折出自己的房子、家具、女友……一切人们梦想得到的东西。然后, 隐约的外来威胁却让铁丝人感到不安, 他用铁丝折出大狗, 又在屋子周围折出高高的围墙。他的自我保护逐渐变得失控了, 当建造围墙的铁丝不够用的时候, 铁丝人先是拆了房子, 又拆了家具、大狗、最后连女友都被他还原成了铁丝, 成了造墙材料……当铁丝人终于把围墙造好, 感到安全的时候, 却发现:他已经把自己围在了铁丝牢笼之中, 他哪儿也去不了了。
故事在短短的几分钟里, 把人生的“得与失”戏剧化地表现了出来。那段有限的铁丝, 象征了人们所拥有的时间、精力, 都必须面对此消彼涨的选择。在这部影片中, 所有的人物、道具都是用铁丝折成的, 就像用简练的笔调勾画出来的形象。这种形式的创意和故事富于象征意义的风格十分相配。同时, 这种形式本身就很独特, 观众的视线会把这种新鲜的视觉形象牢牢抓住, 会感到更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从观众的欣赏心理的角度来看, 新鲜的、具有独创性的形式感, 比常规的形式更醒目, 更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 同时, 采用那些新鲜的、具有独创性的表现手法, 也为观众打开了视野, 突破了惯常看待事物的固有方式。形式感的求新求变, 不仅限于材料、制作技术的突破与创新, 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突破。形式感的构思、创意是和故事情节、画面审美等元素紧密相连的。动画和其它艺术一样贵在创造, 更贵在其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只有这样, 才会提高其自身的发展和自身的艺术表现力。
二、短小精悍, 以情以景打动人
这些动画短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短, 注重写意。因此注定了创作者更多的精力是试图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丰富的感情和思想。
我们熟悉的《和尚和鱼》, 通过小和尚徒劳无功的捕鱼过程, 让我们经历了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 感受到了冲破樊笼的自由。在简单的音乐中, 略带夸张的人物、跳动的小鱼、明快的画面色调, 整个感觉天人合一。飘逸空灵, 极具艺术神韵, 意境的营造独特到位。短片一开始, 创作者就用几幅简单的画面描绘出主人公的生活环境。流畅的墨线和暖色调的背景, 给人一种温馨浪漫的感觉;但同时也通过屋檐和围墙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地方。平静、闲散的寺院生活被跃出水面的小鱼打破了。小和尚像个孩子一样再也坐不住了, 他蹦蹦跳跳地拿来鱼竿开始捕鱼。小和尚的自由跑动与封闭的寺院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矛盾。小和尚身处寺院的镜头, 创作者几次都采用了俯拍的构图方式, 这种构图方式的运用强调了寺院的高大与威严。小和尚阅读经文, 但熟悉的文字已经变得陌生和无聊。他已经被水中的鱼完全吸引, 为了抓住活蹦乱跳的小鱼, 他还叫来了其他的和尚。当和尚们随着小和尚在岸边跑来跑去的时候, 画面中的人物就仿佛跳动的音符, 隐喻出被压抑的心灵因小鱼而富有了生机, 平淡的生活也因小鱼而变得充满了情趣。
该片色彩明快, 浓郁而不俗艳;构图简单, 层次鲜明;人物造型略带夸张, 同时又充满童趣。创作者在颜色使用上也追求简约自然, 甚至可以看到水彩在纸张上渲染后留下的痕迹。影片的结尾似梦似幻, 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小和尚从捕鱼到追鱼, 从封闭的寺院跑向了开阔的田地, 运动的空间逐渐从现实走向了虚幻。是小和尚抓不到鱼吗?创作者似乎要告诉我们的是鱼不愿意失去自由, 池塘终究也是一个半封闭的空间。短片中最后一个镜头画面的处理, 小和尚与鱼像鸟儿一样自由地飘在空中, 渐渐地远去。飘逸空灵, 极具艺术神韵。
三、影片的独特情感与韵味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故事好看, 人物生动, 主题深刻都是能够直接表达出来、很明确地传达给观众的剧作元素。但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总有一些微妙的、感觉上的创作, 比如说整部影片所特有的情调、蕴含的情感等等。这些元素, 我们有时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 但它们又的确对影片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我们借助一部影片来谈谈这个问题。
日本绘本与映像大师田村茂导演的动画片《鲸鱼的跳跃》超越了一般日本商业动画片的模式化, 进行了独特而深人的艺术探索。影片画面唯美, 具备强烈的个性色彩, 情节似乎并不连贯, 却又像音乐的悠缓旋律般自然流淌。动画片最动人之处就是作者脑中的奇异世界, 以及从中透露出来的无穷的想像力。一群生活在“瞬间时空”的人们, 在鲸鱼跳跃出海面的那一刻, 时间凝结了, 人们站在海面上静静观赏鲸鱼的优美姿态。有一位老人带着他的黑猫在这个时间凝结的世界中, 走在如同冰原般辽阔的海面上, 他像个渔夫般采摘凝结在空中的飞鱼, 这是他的晚餐。在不远处, 一位画家正在作画, 画布上是鲸鱼正在跳跃的瞬间。而周围的人, 有的睡在海面上凝结的微波上面, 有的表演着有趣的马戏节目, 老人看着这美妙的瞬间, 陷入了回忆……
这部动画片出人意料地把人和时间的关系、生活的意义融入一个如诗似画般优美的动画短片中。影片的整体格调犹如水晶般透明光滑, 流畅的叙事线条, 简洁的画面, 静静荡漾的情感。影片包括了三个时空, 现实世界, 瞬间的世界, 回忆的世界, 如何在一部短片中安排叙述这三个世界的层次, 从技术角度上, 导演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老人在现实世界中, 处于边缘的角落, 但是在另外一个人群, 就是瞬间的世界中, 是从容和充满智慧的漫步者, 他们是超越时间束缚的人, 在这个幻想的世界中, 以人们行动来表达生命的思索, 老人在瞬间的世界里回忆遥远的往事, 数之不尽的瞬间构成现实世界, 而现实世界才会存在往事, 这是作者对时间最有趣的想像了。导演的心境始终保持在一个与现实世界相互遥望的安静状态, 他把角色安排在一个自己设定的奇异世界, 这个世界远离喧嚣, 简洁但不空虚, 有着贯彻到底的色彩基调和奇特的生命和物质, 人物有着智慧和从容的神态, 像诗人一样在这个奇异世界四处游吟, 又像是唐吉坷德一样单纯的赋予每一件事物自己的幻想。这让我想起黑泽明的《电车铃》中迷恋电车的孩子和那个流浪汉幻想中的奇异世界, 我忽然觉得, 其实每个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我们站在一个共同的现实平台上, 遥望的, 也许是景色完全不同的幻想世界吧, 也许那才是真正的属于自己的世界, 等待我们去描绘和寻找的世界。
与国外的动画短片相比, 我国的动画短片在艺术性和思想性上还有些差距, 单纯表现某种理念和情绪的动画短片数量不多, 还需要国内的动画人士多去创作和实践, 寻找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的动画语言形式。如何提高这些能力, 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努力, 一定会成为动画短片创作的高手!
艺术短片 篇2
参加电影节的除了俄罗斯导演外,还有来自各大洲多个国家的知名电影作者。有各种类型影片的参与:视频艺术、实验片、纪录片到动画片,包含了种流派与风格。国际评委团由公认的电影专家组成。在每年的国际视听艺术节上都召开圆桌会议,安排与导演的会见,举办音乐会以及专门的电影展等。除了电影节之外,该组织还在俄罗斯各高校举办教学片展,参加国际文化项目,与其他国际当代艺术汇演机构合作。
2007年11月8日将在俄罗斯伏尔加格勒举办第四届国际视听艺术节,主题是:个人命运、社会历史及二者的相互关系。
《Earthquake》(地震)
剧情 14min 2005
导演:Mehmet bahadir Er
土耳其 Turkey
内容简介:这部黑白影片讲述了一次地震过后,废墟下,一个劫后余生的女人怀念以往的亲情,以及如何奋力在废墟中挣扎求生的过程。
《Colorist in Wartime》
纪录片 12min30 2003
导演:kadim Ferage
丹麦 Denmark
内容简介:以一个画家画画、开画展为线索,用画与战争场面中的子弹、爆炸等场面进行蒙太奇的切换,描绘了战争给人带来灾难。
《Once Upon a Time》
剧情 8min44 2003
导演:Sergey krutin
乌克兰 Ukraine
内容简介:超市里,一个老人看到鱼缸里卖的鱼,买了以后到河边去放生。无意中,他发现河水里面漂浮着一个大西瓜。
《Hydro》
实验 4min00 2005
导演:Jason Arsenault
加拿大 Canada
内容简介:一个女人的脸部,突然沉到水中,水的折射和呼吸产生的泡沫让脸部变形,女人的眼睛突然在水中睁开,泡沫把这一切掩盖,最后水退去。
《Les pieds dans le vide》
(悬空的脚)
剧情 11min42 2004
导演:Pierre Daudelin
法国 France
内容简介:孤独的小女孩,一个人在城市和山野中游荡。到洗衣店中去洗了一条短裤,穿上,开了自己的车子离开。
《Eden》(伊甸园)
实验 6min34 2004
导演:Kairashi
法国 France
内容简介:脸、身躯、手术台,不断与树等自然景物交替出现,镜头的蒙太奇展示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Tok Tak Tok Taktil》
实验片 2min25 2006
导演:Felip Prunyonosa
西班牙 Spain
内容简介:一个女人在管道中用挣扎的姿态舞蹈,不断的有频闪的光线把她的身躯照亮;同时一个男人在外面打鼓。女子的舞姿与打鼓的手蒙太奇对切。
《Between You and Me》
彩色剧情 5min30 2004
导演:Patryk Rebizsh
U.S.A
内容简介:整部短片以快进的方式,讲述了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爱拿相机自拍,晚上路遇歹徒,男主人公英雄救美,一段爱情从此开始。
《Collision》
动画 2min30 2005
导演:Max Hattler
英国 UK
内容简介:花纹像万花筒一样不断在变化,烟花一样变化的花纹,伴随的声音是爆竹、炸弹和枪击的声音。花纹的变化又与国旗有关。
《King of the Forest》
实验 32min 2005
制作小组:AES+F
俄罗斯 Russia
内容简介:宫殿、伊斯兰宗教场所、某个繁华城市的街头,白衣少年们面无表情地走动。
《Men and Women》
实验 2min 2006
导演:Natalie Frigo
U.S.A.
关于动画短片的艺术特色研究 篇3
一、短小精悍
1)篇幅相对较短。动画短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篇幅比较短。从它的名字中也可以看出这个特点。动画短片和动画长片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片长。动画长片氛围影院动画长片和电视系列片,时间在1个小时左右,如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和美国的《天线宝宝》等;动画短片则将时间限制在30分钟之内,如中国的《三个和尚》,时长仅20分钟。
2)创作团队较小。一部大型动画片的制作需要大型的创作团队。从角色的绘制到配音构图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比如迪斯尼的动画长片《冰雪奇缘》、《疯狂原始人》等,这些影片的成功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动画短片则与动画长片相区别,它的创作团队松散自由,基本上由几个人组成,甚至个别影片是一人独立创作完成的。比如获得102个奖项的阿根廷动画短片《雇佣人生》,只有7分钟的时长,没有音乐也没有对白,省去了配音人员音乐和设计人员组成,只保留了画稿绘制的相关人员,大大缩减了团队的规模。
3)内在意义丰富。虽然动画短片的时长较短、创作团队较小,其内涵的表达却引人深思。动画短片承载着作者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在简短有力的叙述中达到直击人心的效果。
仍以上述的《雇佣人生》为例。在这部动画短片中,主人公家中的一盏灯、一个凳子、一张桌子、衣柜里的架子都是由人充当的;马路上的交通工具,甚至是红绿灯也都由人组成。本以为主人公是周围一切的雇主,短片的结尾却揭露了真相:主人公不过是领导脚下一块垫脚的门垫而已。这部短片之所以能获得102个奖项,关键就在于其深刻的内涵。现实世界其实就是各种雇佣关系的交汇。每个人光鲜的表面背后,都是尊严的蒙羞。
二、叙事简洁
1)中心情节集中。由于受到时长的限制,动画短片的中心情节一般比较集中。影片基本围绕一个矛盾点展开,突出交代高潮部分,并对结局进行强化。这样可以保证动画短片脉络的清晰。
比如说中国的动画短片《三个和尚》,情节非常简单,就是打水的故事。但是作者突出交代了高潮,也就是寺庙失火,三人合力救火的情节,引出了团结创造力量的主题。最终强化主题,表现三个和尚从此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打水,与故事开始时的“三个和尚没水喝”形成对比。整个短片中心情节单纯集中,主题鲜明,结构紧凑。
2)结尾寓意主旨。基本上作者会在动画短片的结尾传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性的认识。因此结尾寓意着整个动画短片的主旨[1]。
以中国的《低头人生》为例,在这个动画短片中,每一个人都是手机的俘虏。因为每个人都在低头看手机,导致人与人之间丧失了话语交流。人们在路上相互碰撞,受到伤害也不曾转移固定在手机上的视线,每个人都不能尽到自己工作的责任,那些责任心已经被手机世界彻底摧毁。故事的结局是,发生了一起车祸,妙龄女子发现人受伤,并没有拨打求救电话,而是选择和尸体合影,将照片上传网络。如果说之前的情节还不足以让人们感受到沉迷手机的危害,那故事结局则是给人们一记当头棒喝。我们不能因为沉迷于虚拟世界而泯灭人性,更不能忘记人生的意义所在。
三、风格较多
1)绘画形式。动画短片的美术风格异彩纷呈,绘画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蜡笔画、铅笔画、水彩画、水墨画等等。无论是哪一种绘画形式,都具有自身的独特意义。
比如,水墨画可以创造出朦胧古典的审美境界,而铅笔画则能表现事物的外在形态。在中国的动画短片中,水墨画的绘画形式并不少见,如《牧笛》、《小蝌蚪找妈妈》等等,由于这些动画短片中具有中国的古典意象,采用水墨画的绘画方式可以营造古典氛围,创造中国风的唯美境界。铅笔画也较为常见,如《汉堡女神》等,寥寥几笔即可将人物神态塑造地惟妙惟肖,使整个短片妙趣横生,令人捧腹。
2)造型动作。夸张是动画片的常用手法,动画短片也不例外。夸张能够凸显动画人物形象,使造型看起来生动有趣。此外,扭曲、变形等手法在动画短片中也十分常见。
比如美国动画短片《猫和老鼠》,猫在抓到老鼠时,眉毛上挑,嘴巴大张,神情不怀好意好似恐吓,都可以看出猫的得意心理。当猫被老鼠戏弄时,它伸出舌头,眼皮耷拉,双眼透露着疲惫,表现出十分可怜的样子。正是这种夸张变形式的形象塑造,才使动画人物形象深入脑海,经久不衰。
四、制作精良
动画长片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化的商业价值,但动画短片却没有商业目的性的约束。虽然动画短片投资较小,但它凝结着制作人的心血,是精华所在,因此制作精良。
以第87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美味盛宴》为例,短片通过小狗温斯顿的视角和它与主人每天所吃的食物,展示了男主人的恋爱过程,全片的镜头都是以小狗的低视角进行展现。首先,短片的形象塑造都十分成功,温斯顿可爱活泼,男女主人也各具特色。其次,短片的故事情节十分饱满,温斯顿的饮食质量和男女主人的感情密切相关,男女主人分手之后,温斯顿开始暴饮暴食,直到对美食失去兴趣,回忆起女主人在家时的温馨。在短片最后,温斯顿帮助主人找回了女主人,他的食物又变成了狗粮,但是它心甘情愿,并且感到幸福。再次就是音乐制作,这部动画短片的音乐也符合场景的变换,对情节有暗示作用[2]。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虽然是一部只有几分钟的动画短片,制作人却追求制作方面的尽善尽美,为观众提供了一份视觉上的盛宴。
五、结论
动画短片是动画的基础,也是动画产业的根基,对促进我国动画产业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从动画短片的艺术特色入手,将短片的技术优势应用于相关产业,建立其较为成熟的动画产业链条,使我国的动画作品屹立于世界动画之林。
摘要:动画短片是整个动画产业的基础,因此研究把握动画短片的艺术特色对中国动画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动画短片,艺术特色,研究
参考文献
[1]梓心.关于动画短片的艺术特征研究[J].艺术品鉴,2016,05:126.
短片改变世界 篇4
短片常常被视作某种艺术实践,短小的格式赋予短片一种独特的灵气和自由。但问题是每部短片到底要传达什么信息,同时怎样将这些信息传达给观众。
Cineposible——“影像可能”电影节带来了短片电影的原创视点。(Cine意为“电影、影像”,posible则代表着“可能性”。)2009年3月,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省(Extramadura,一个西班牙的自治省,和葡萄牙接壤),第三届“影像可能”电影节将在此拉开序幕。
“影像可能”背景
“影像可能”的主办方是一家知名的西班牙短片代理——“怪物”公司(Agencia Freak)。发行和推广短片是他们长期的宗旨,对于挖掘多样风格和鼓励创新精神更是“怪物”一直的理念。前段时间,由他们推广的《作弊者》在电影频道“爱电影”栏目播出后,获得了良好的反响。今年的选片截止到1月15日,所有被选映的影片将得到600欧元的奖励,而十个奖的奖金从2000欧元到10000欧元不等。
“影像可能”八个主题
早在2000年,联合国设立了千禧年的八个主要目标,诸如“消灭贫穷和饥饿”,与“疾病抗争”或“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制定一项具体的行动计划,以便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和减轻影响着几十亿人口的贫穷、饥饿和疾病问题。围绕这些主题,“影像可能”展开其历届的选片活动。
不同的电影常常会带给我们别样的看待社会的问题与矛盾。“怪物”公司越多得到影片发行的提案,他们越发现这些影片实际都无不围绕这八个目标在进行阐述和讨论。5分钟到30分钟的短片与大片比起来,成本大大降低,也正是因此,你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修饰,唯一可行的就是直接将精华的部分最有效地呈现出来。千禧年的八个目标在世界各地不同环境下的进展状况,用短片来表达无疑是最佳的方式。
对于这些千禧目标,如果人们的注意力,只是停留在冰冷的数据或某些看似客观的报道上,无疑会失去更多人性化、更为感性或细腻的认识。毫无疑问,影像以其视觉化、故事化的方式,促成了人们对事件更多的认识。
“影像可能”选片
所展映的影片来自许多不同的国家。我们可能认为大多数会来自非洲、南美洲或者亚洲,然而实际上,从前两届的影片来看,许多发达国家也同样面临着这八个问题带来的挑战:欧洲的影片占了所选片目的一半。2008年,法国和西班牙的4部电影获得奖项,而其表达的主题是: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 这证明,所有的问题实际上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短片真的可以帮助解决问题并达到这八个目标吗?
2009年,距离2015年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还有八年的时间,我们还有太多的方面未尽人意。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某些境况甚至有可能变得更糟糕。“影像可能”电影节和它所呈现的短片,用视觉将世界问题更大程度地呈现于观众面前,以使人们对于已知或未知的挑战充满主动和积极的态度,无论有无解决方案,作为世界公民,每一位都应当力所能及地为不同困难处境下的人们作出积极的回应,将这些问题使更多的人了解和伸出援助之手。
拍摄电影就是参与,一点点行动,就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更多关于“影像可能”,可登录www.cineposible.es
在线提交影片,请打开www.shortfilmdepot.com或联系《大众DV》。
艺术短片 篇5
1 实验动画艺术短片以及其角色造型
近年来,我国动画艺术短片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由于实验进行的创新发展较为缓慢,其应用的素材以及应用的人物造型都存在相似现象,导致其表达的内容较为平淡没有特色,使儿童对此失去观看的兴趣,进而造成我国动画艺术短片的发展呈下降趋势。动画艺术短片展现的最终成果以及具体内容主要取决于实验动画艺术短片的制作研究创新阶段,实验动画艺术短片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对于创新人员以及制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其主要的相关要求是对于制作精度、制作进程、制作内容以及制作手段等都有较高的技术要求以及能力需求。实验动画艺术短片现阶段的发展需求是在其中注入新的内容、新的形式以及新的方向,进而使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走向另一个繁荣时代。在实验动画艺术短片制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因素是角色的创造以及角色的形象等,在实验阶段创造人物的具体要求是与之前出现的人物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特征差异,即具有独特性;创造的人物在与时代需求相符合的同时与实验动画艺术短片的内容也相吻合。
2 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角色造型中融入中国绘画元素存在的问题
实验动画艺术短片发展的一个具体方向是在其中合理地融入中国绘画元素,有一个较为细致的方向是角色造型,在其中融入中国绘画元素并不是一件易事,主要原因是在动画艺术短片的角色造型创造过程中对中国绘画元素的使用较为稀少,而受到国外绘画影响居多,导致我国的动画艺术短片失去原有的味道以及中国特色;该方面的制作人员对于国画的了解以及国画的应用极为不熟悉,导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生硬不合理的感觉,存在较为强烈的东西方差异感;无法将国画的渲染效果以及意境完美地展现出来,与现阶段主要发展的动画艺术短片所表达的内容较为稳定有关。
2.1 受国外绘画因素影响大
我国近年来不断引进国外的影视作品,这些作品对于我国各阶段人群的影响都是极为明显的,其中有利也有弊,其弊端主要体现在收视率等多个方面,其中自然也包括动画。我国动画制作中逐渐融进一些国外的制作效果以及制作元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我国动画艺术短片的体现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合。我国部分动画艺术短片中强调的艺术失去了中国原有的风味以及色彩,进而导致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无法融入以及发展中国绘画元素,限制其进一步发展。
2.2 制作人员的能力问题
至于制作人员所存在的主要问题部分是由于其在学习过程中所学的内容较为混杂,所学的绘画手段较为繁杂,进而导致其在制作过程中受到限制,无法充分融合及发展国画元素,使国画在人物造型上的应用出现不协调性。
2.3 使用与表达的内容有差距
实验阶段的动画艺术短片的制作内容会受到一些具体因素的限制,如社会的热点发展方向以及人们的关注焦点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编排,可能会使我国的动画艺术短片的内容以及含义等出现重复现象,或者循规蹈矩,固步自封,最终导致换汤不换药的现象出现。这就使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无法全面考虑以及应用中国绘画元素,或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偏差性。
3 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角色造型的中国绘画元素探究
3.1 对中国绘画元素的作用进行肯定应用
国画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国粹,代表着我国的文化底蕴以及文化风采,对于我国而言,其是历史长河中浓重而绚烂的一笔,将之运用于实验动画艺术短片的角色造型中再合适不过,主要原因是动画艺术短片是现今我国艺术文化发展的重要传播途径。在其中添加国画元素的主要手段是在人物的塑造中通过其眉眼间神韵的表达以及神容的幽深神秘,使人物整体不仅美观还具有内涵。
3.2 对制作人员进行全面的要求
作为制作人员,要求认真分析和研究国画,以在创作中可以更好地融入国画元素,且针对动画艺术短片制作中的内容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不断促进制作人员制作的精细度以及工作态度得以提升。具体措施是在实际实验过程中进行人员之间的互相提醒并制定监督制度,以使制作人员进行科学的自我学习以及自我提高,进而在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角色造型中的设定中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中国绘画元素。
3.3 对动画艺术短片的内容进行创新化
动画艺术短片的内容直接决定其设计的人物性格、形象以及造型等。因此,在运用中国绘画元素前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现今,一些动画艺术短片的制作方向没有实际的内容以及实际的观看价值。因此,改变这一现象的主要措施就是在不同方向进行创新,创新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内涵、完整表达并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添加合适的中国绘画元素,使人物的整体画面感得以充实。
4 结语
“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角色造型中国绘画元素探讨”这一课题的主要目的是想在发展动画艺术短片的同时宣扬国画的风采,进行这一探究对于我国文化的继承以及发展有着实际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超淼.传统傀儡戏对现代动画表演的能指的切入——泉州传统提线木偶戏表演艺术在三维动画片中的创造性借鉴和实现[D].北京:北京大学,2006(5).
[2]刘腾.浅析规定情境下的角色性格塑造在动画短片《Me to Me》中的探索与实践[D].北京:北京大学,2013(5).
[3]姚荣菊.浅谈中国元素在动画角色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0).
艺术短片 篇6
什么是新媒体?这是一个学术界众说纷纭的话题。英国学者理查德·豪厄尔斯说:“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静候作者对新媒体的论述。”新媒体研究之所以被视为学术畏途, 在豪厄尔斯看来, 至少有这样三个原因:“首先, 这是一个极具变化的领域, 即使是最时兴的研究, 到它成熟时就可能已经过时了。其次,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所以已经树立起来的重要文本和经典文本还很少。第三, 甚至是‘新媒体’的定义还有待解决。”
“新媒体”是相对于所谓的“旧媒体”而言的。“旧媒体”是泛指传统物质媒介的艺术媒介, 如:油画、水墨、书籍、包装、海报和其它出版物, 旧媒体的有效性被它的物理特性更多地限定了, 它的特性是基于材料的特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材料, 应为自身的自然材料属性, 也就决定了本身单一材料与线性叙事的结构特征。新媒体一般指电子媒体、数字媒体和信息媒体等借助于新的技术手段而兴起的媒体形态, 如:数字杂志、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广告、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等。它是以数字化技术为依据, 以互动形式传播为主要特点, 具有创新意识形态的媒体, 是一个不断更新变化的概念。
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教授:“新媒体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一是新出现的媒体形态, 如互联网上的很多媒体业务都是新出现的媒体。二是非传统媒体由于新的技术手段而进入媒体, 如手机从通信工具成为媒体。三是传统媒体领域新的机构、新的重组。传统媒体数字化以后导致运营理念、运营方式和运营对象的改变, 如广电的数字化。”
目前, 科学和技术的在推动数字化影像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在它迅速发展的同时, 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动画是具有创意活力和创造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在新媒体的时代发展下, 如何创作出具有民族特性和时代感动画作品, 显得尤其重要, 同时还要考虑到动画艺术的创意和传播, 那么动画实验艺术短片就成为创意主流了。
二、新媒体时代下的动画艺术创作
经典的动画艺术创作蕴含着创作者的设计思想与审美价值, 动画艺术短片要在创作中不断的尝试新的创意, 动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 但只有华丽的外表并不能满足观众需求, 还必须有丰富的剧本内容, 和人物性格表现等等, 如今在新的媒体时代下, 对动画艺术短片的创意更新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 表现方式的特殊性
动画创意是动画艺术短片的主干力量, 要不断地探索观众的心理, 吸引他, 打动他, 达到较好的宣传作用。表现方式上, 在普遍性的前提下, 探索动画艺术的个性内容, 对动画短片的主题元素进行设计, 进行深度挖掘, 使创作的艺术短片具有新的内容。
在创作过程中, 利用剧情, 色彩, 构图等形式, 去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 新颖的表现手法也是动画作品种重要手段, 利用符合主题内容的新手法去展现, 在现有的基础上去定位, 如:三维动画的二维表现, 定格动画, 沙画, 水墨动画等等;也可通过镜头语言的变换, 在镜头的视角、机位、景别色彩等, 采用多种蒙太奇的手法, 通过艺术实验不断创作出新的形式, 使观众耳目一新。
(二) 新媒体时代下动画创新
从动画的艺术形式及风格来看, 各个国家都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例如, 美国的迪斯尼, 日本的动画以宫崎骏为代表, 形成民族化、国际化、现代化, 题材多样化, 精致的画面和唯美的绘画风格, 精炼的台词和优美的音乐等特点。法国动画主要以视觉艺术表现为主, 意大利动画将喜剧与现代艺术的风格都融入动画之中, 其他一些国家有的擅长故事改编, 有的偏重抽象与艺术表现, 强调形式和抽象的美感秩序。动画呈现多元化的发展, 中国动画在遵循民族绘画的形势下, 与民间工艺美术形成追求、探索与借鉴。使得中国动画有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程式化、意象化和教化性。在新媒体时代下, 中国动画应该在借鉴他国经验的前提下, 传承中不断创新。
就创作角度来说, 动画片的成功与否, 与动画剧本有着密切的关系, 跌宕起伏的故事, 在影视语言的基础上, 以崭新的形式、技法来表现主题内容, 使作品活灵活现的出现在观众面前, 从而影响观众的感情变化, 创作出新的题材。
动画又是一门综合艺术, 融电影、戏剧、绘画、音乐等为一体。动画艺术作品的表现所运用的镜头、景别、转场等, 都是吸取电影、戏剧、绘画、音乐相关的技巧, 总结出来的经验。科技的不断发展, 动画的艺术表现在新的影像技术基础上, 在继承中创新, 对传统和现有文化的再挖掘的过程。并且动画艺术也受到受到时代、社会阶级、审美观念和流行趋势现实需要的制约。创作室应考虑到各民族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 使创作的动画适应时代发展。
三、新媒体下动画传播
交互性作为新媒体的一大特色, 就是具有互动性, 也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主要区别, 交互性在现代的网络游戏中应用非常广泛, 很多网络动画游戏都具有交互性, 利用与受众的交互特点, 新媒体下动画传播在世界倍受欢迎。
宣传作用是动画艺术创作在整个动漫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而动画周边的才是其重中之重, 利用动画片中或动漫中的角色造型及道具, 经过专业的动漫周边设计师雕塑设计, 衍生出的一系列可供销售的动漫形象及产品。如一些儿童玩具、动漫形象模型、服饰、饮料、保健品, 青少年喜欢的各种游戏、音像制品、电影、书籍小说、袜业、鞋业、文具等。甚至是以其他授权方式到更广阔的领域, 比如, 主题餐饮、漫画咖啡馆、主题游乐园等相关旅游产业及服务行业。而目前, 我国动漫产品仍然是一些玩具文具、服装等低档消费领域。作为动画专业人士, 应该创新, 不但在制作技术上、形式上, 我们应该让动漫周边无限扩展, 形成一些高级消费, 制造经济效益, 为动画创作提供更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国产动画上加大力度, 创作出中国动漫产业市场。
当然, 现在在新媒体发展的领域中, 动画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从而产生了一些新的消费系统, 例如在一些技产品上使用, 动画可以在手机上, 网络上、医学及建筑领域得到广泛的应
新时代新媒介之下的自由抒写体
——博客文学的文学特性及价值探寻
余凯丰杨亚颖李佳 (大连民族学院文法学院中文系辽宁大连116600)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网络文学开始席卷互联网, 而博客成为当前网络交流平台中高速发展、影响力逐步提升的新媒体平台之一, 博客文学便成为了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领域中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文学的大众化、通俗化、网络化日趋鼎盛。博客文学以其即时高效、丰富承载、自由等特点逐渐发展成为新时代网络文学中的重要力量, 富有科技时代气息同时继承并发展了传统文学, 具有独特的文学特性及价值。
关键词:博客;博客文学;博客文学的文学特性;博客文学的价值
(此文是大连民族学院“太阳鸟”学生科研项目“新时代新媒介之下的自由抒写体
——博客文学的文学特性及价值探寻”成果)
一、博客文学的文学特性
(一) 网络载体之下的博客文学
1. 即时高效
博客文学因搭载于网络这一特殊媒介, 有着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特点, 作者可以随时发表文章, 回复读者的评论, 形成即时的社会交流探讨, 传播的便捷迅速给博客文学打上了新时代媒介的烙印。
博客是一个综合的消息平台, 具有多角度, 多方面的信息来源, 和广泛的受众群体。博客文学在当今社会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优秀的博文, 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名人的博客拥有广大的读者群体, 由此产生了巨大的粉丝效应。例如徐静蕾、李承鹏等名人的博客, 只要一更新, 就有数以万计的阅读量、评论和转载。博客文学不再似从传统纸质文学一样, 其间省略了漫长的编辑、排版、印刷、上市发售过程, 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的高速传播要求。
2. 持续更新
持续更新是博客生命的催化剂, 更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广阔的网络空间具有丰富的信息量和巨大的存储量。在这个信息
用, 形成了手机动画、实验动画、医学动画、微观演示、多媒体教学、军事、产品设计等诸多领域的动画形式, 扩大了动画艺术创作的范围, 并带来了更多的假设与更宽松的创作平台, 给动画创作者提供看更优越的条件, 使得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 实际上, 新媒体的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是有密切联系的, 而动画艺术也在无意识中带上了技术的特征。
动画制作的最终目的是娱乐性, 新媒体形式下动画的传播就是让受众追求轻松愉悦的精神需求, 忘记一切压力, 找到生活的乐趣, 引导观众, 并得到放松。认识和了解动画的特征, 要趋利避害, 形成良好的生活观、价值观。数字化新媒体的时代的动画是基于传播媒体的特点, 而非以技术为本, 动画的创作是以人为本的, 我们在创作动画时要考虑到受众的需求, 在使用细节上多做调整, 例如:传统动画电影分辨率极高, 而在有的手机上就难以分辨, 甚至是不能使用, 在色彩上也有巨大的差别, 制作者应考虑到这些因素, 做到以人为本。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动画艺术形式呈现多元化, 成为现代社会的大众需求, 不仅仅再属于儿童。保持新媒体动画的特殊性同时, 创大爆炸的社会, 信息传递速超级快速, 博客的更新就好像生物的新陈代谢, 博客如果没有了更新, 也就如同生物失去了生命。在文学品质的保证的前提下, 持续更新能吸引读者群体定期点击阅读, 相当于是定期的发表。
博客内容关涉到社会热点、学术问题、或者情感共鸣等共性话题, 或者博文的内容独具个性等因素, 都会吸引更多感兴趣的读者来点击阅读。那么, 不仅名家们拥有稳定的读者, 而且普通博主们也会在不断的更新之下, 相互之间形成有共同爱好的博客圈。
(二) 博客文学独特的写作与阅读
1. 自由地表达创作
博客创作不需要经过投稿编辑、出版发行, 尽管也会受到一些限制, 但与其他创作方式相比则显得非常自由, 因此给博客文学的创作提供了挥洒自由的条件。
第一, 积极的社会认识:比如韩寒、司马南、李银河等人的时评类的博文, 反映了当代人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思辨力, 提出鲜明的观点和表达独到的社会剖析见解;第二, 后现代主义化的文学敏感:比如当年明月等人的博客, 加入了无厘头元素, 写作技法也充满了后现代的气息, 他的观点“历史应该写得好看”赢得了众多粉丝的追捧;第三, 个人情感抒发, 以徐静蕾为例, 她的写作带有明显的散文化特点, 文字随性、自然、真实, 记录自己工作、生活的点滴, 语言清新、质朴, 图文并茂地展示她镁光灯下光鲜亮丽之外的真实生活, 随性自由, 真实动人;第四, 散文性的学术漫谈:主流文坛作家余秋雨、余华, 学术界李希光、冯骥才、傅佩荣、周国平等人纷纷加入并成为博客中的专栏作家, 在博客写作通过漫谈的笔调抒写自己的学术观点, 轻松自由, 能够被广泛接受。
2. 草根创作的独特存在
博客文学中, 既有唯美的纯文学, 也有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学。因此, 博客既是名家的舞台, 也是大众的小空间。博客的作者来自社会各个阶层, 从事多种职业的人, 因而也具有草根性的审美与文化特质。借助博客这一平台, 文学的平民化、个性化本
作出新的动画艺术形式。在设计新媒体时代的动画时, 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要有针对性的内容, 细分市场细分受众才是实现有效传播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理查德.豪厄尔斯:《视觉文化》, 葛红兵等译, 广西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 第202、225页.
[2]曹田泉.高等院校新媒体艺术与设计丛书——新媒体实验艺术与设计[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0.3.
[3]史超.谈新媒体动画与设计艺术传播[J].美术大观, 2012.4
[4]梁宇航.浅谈新媒体艺术对当今动画作品的影响.新视觉艺术, 2011.3
艺术短片 篇7
关键词:CG,动画,短片,独立个人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动画艺术短片体现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人类审美情趣的变化。在这个信息化时代, 优秀的CG动画短片能够很好的结合现代化的电脑技术与传统的故事讲述方法。值得注意的是, CG技术只是制作动画的工具和手段, 独特的故事创意和新颖的视觉风格才是一部动画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一部优秀的动画艺术短片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呢?笔者根据多年从业经验提出以下几点个人的看法:
可读性——制作动画艺术短片的目的在于把制作者想要表达的故事、思想、情感和意识, 用动画特有的表现形式传递给观众。观众是动画的受体。得到绝大多数观众的肯定是评价一部动画艺术短片优秀与否的关键。职业、年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观众对动画艺术短片的理解。因此, 在制作动画艺术短片时, 应当尽可能的站在大多数观众的角度来考虑, 选择简洁易懂的表现手法加强动画艺术短片的可读性。
趣味性——娱乐是动画片的重要作用之一。绝大多数让人津津乐道的动画片都有生动的故事情节, 有趣的角色设计, 独特的艺术风格……例如, 《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大闹天宫》、《冰河世纪》、《僵尸新娘》等等不计其数。大众看动画片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趣好玩。因此趣味性是一部优秀动画艺术短片不可或缺的特性。
独创性——原创与独特。动画片与真人实拍影片比较, 它的特点在于:夸张的角色——外型夸张、性格夸张、动作夸张、语言夸张、履历夸张……真实世界中不存在的梦幻般的场景设计, 真人无法表演出的夸张而又富有难度的动作, 随心所欲的摄像机镜头运动可以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动画片从诞生那天开始就是影视艺术中一个非常独特的片种, 动画片的创作是最富有创意的工作之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人”, 创作动画艺术短片应该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用新颖独特的方式来创作动画片的各项要素, 如角色设计、风格设计、故事构思、表现方式、技术手段、原画设计等。让你的动画艺术短片在众多影片中保持与众不同的特性, 这样才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知道, 得到观众的肯定是动画艺术短片获得成功的关键。
那么, 要如何才能创作出一部成功的动画艺术短片呢?在创作之前, 最好先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整个短片时间有多长?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 (奥斯卡奖评审组织) 定义——总体时间少于40分钟的影片都可以称之为“短片”。一般的短片都在15分钟左右。然而, 根据以往经验我们强烈建议, 创作个人独立动画艺术短片, 应该把时间控制在6分钟左右。如果可以的话, 3-4分钟的长度会更加容易控制。
短片的复杂程度应该如何确定?
不要盲目追求好莱坞视觉特效大片的效果, 要知道好莱坞的每一部CG动画电影都是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并耗费很长的时间的。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根据你的现有团队的大小, 财政预算的多寡, 软硬件设备的好坏, 时间周期的长短, 来制定你的计划, 决定短片的复杂程度。
短片有没有具体故事情节?
你是打算做一个类似于《可怜的鼹鼠》 (Gopher Broke Teaser) 一样有具体的故事情节的动画短片, 还是制作类似于《金属的花园》 (Garden of the Metal) 那样没有故事情节, 但通过独特的音乐和新颖的艺术风格取悦观众的短片, 或是你有别的想法……
短片的视觉艺术风格是什么类型?
超写实的, 半写实的, 卡通的还是抽象的?未来的还是历史的?黑暗晦涩的还是光明明媚的?彩色的还是黑白的?科技的还是魔幻的……
希望观众看完短片之后有何感想?
快乐?悲伤?恐惧?恶心?敬畏?混乱?启迪?教育……
短片的用途是什么?
你想效仿皮克斯公司的《跳跳羊》 (Boundin') 一样表达人生哲理;还是纯粹为了给人带来快乐, 制做类似于韩国RG动画工作室《白熊柏贡》 (Backkom) 系列动画小集锦;或者……
短片的整体基调是什么样的?
严肃的还是轻松的?温馨可爱的还是病态扭曲的……
短片中有几个角色?
主角是谁, 有没有配角, 或是有多个主角?如果动画短片只有一个角色, 那么剧本故事就得很巧妙。
要表达的内容是否需要对白?
回顾历史中优秀艺术动画短片, 可以发现有很多都没有对白。如, 《父与女》、《老人与海》、《和尚和鱼》、《鸟!鸟!鸟!》 (For The Birds) 、《小雪人大行动》 (Knick Knack) 、动画短片《棋逢敌手》 (Geri's Game) 等不胜枚举。制作无对白的动画艺术短片优点的有:动画通过角色的肢体动作来讲述故事, 不存在语言障碍, 更容易得到世界各国不同语言的观众的认可, 对白有时会限制电影象征性或解释性的性质。此外, 无对白的动画短片从制作工序上来看更加省力, 因为寻找合适的配音演员配音与制做口型动画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所以推荐尽量用角色的动作去表达故事。然而, 如果你十分想要在短片中使用对白, 那就要考虑:剧本中的台词是否恰当, 能否找到合适的配音演员, 是否有充裕的制作时间, 以及是否掌握口型动画制作技巧。
短片中有没有背景音乐?
如果有背景音乐, 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了增添短片背景氛围情调, 或者音乐是片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如短片里CD机播放的音乐。
为什么要制作这部动画艺术短片?
制作这部动画艺术短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作为个人的学习经历, 你永远也不会拿给别人看, 或是你渴望在大屏幕上见到你的作品。你仅仅把它放在你的个人作品集里面, 或是希望它能够入围动画大赛, 或是赢得奥斯卡金像奖?如果你只是希望创造一个寻找工作的作品, 那么就要确保你选择的主题和风格能够有力地证明你的技能。如果你想要得到大众的认可, 就要确保影片的原创性和娱乐性, 尤其是涉及情色、暴力、恐怖内容时, 一定要慎重运用。
当然, 在创作初期对于以上这些问题, 不一定能够有很详细的想法。动画艺术短片的创作是逐步细化的过程。但是在创作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始终注意这些问题。总之, 三维CG动画艺术短片的创作就好比昆虫由卵变为幼虫, 幼虫结茧再破茧而出的过程一样, 它是思想的灵感从雏形到成熟的进化过程。
参考文献
[1]、Jeremy Cantor, Pepe Valencia.Inspired 3D SHORT FILMPRODUCTION[M].Thomson Course Technology, 2004, 1-59200-117-3.
[2]、Frank Thomas, Ollie Johnston.THE ILLUSION OFLIFE[M].New York: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ing-In-PublicationData, 1981, 0-7868-6070-7.
[3]、Richard Lewis, James Luciana.数字媒体导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4]、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理论课程教材[M].上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1977.
艺术短片 篇8
关键词:动画,实验,思维形态,视觉载体,艺术风格
无论我们接受还是拒绝, 我们不得不承认, 近年来, 一种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视觉思维, 继而并以强有力的姿态影响着中国动画教育体制的转变。当对这个似乎新鲜的事物冠以“动画艺术短片”之时, 进入我们脑海的往往是类似《三个和尚》具有浓郁中国风味的水墨动画景象。
事实上, 一直以来我们把这种所谓的美术片几乎当成了“动画艺术短片”的代名词。然而, 确乎与现在的先锋的概念相差甚远。虽然中国的美术片曾在世界范围为动画做过不朽的贡献, 在艺术性方面作出了不少的探索, 但其艺术表现方面还显单一, 哲理性方面也十分欠缺, 且实验性与抽象性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 这也极大的限制了中国动画创作者们的想象力和中国原创动画的发展。
笔者认为中国“动画艺术短片”应当从艺术意境结构、文化品格、视觉形式、艺术风格上找寻出路, 不断“实验”出新的可以代表中国原创的动画。
一、思维形态的突破, 优秀剧本的先锋“实验”
任何一类艺术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来完成的, 实验先锋“动画艺术短片”也不例外。用好的剧本表达事物的精神实质, 并向人们传递文学和哲学理念, 这是任何一门影视艺术的根本所在。而“动画艺术短片”在创作方向和选材类型上与动画长片和系列片是绝然不同的。虽然它们都是使用动画的语言形式表达作者的想法和创意, 但是实验短片是“微型小说”, 言简义丰, 见微知著, 可一叶落而知秋。在较短的时长内观众更希望在其中看到有创意和想法的剧情, 所以一部“动画艺术短片”往往不是以常规的故事情节来取胜的, 而是更倾向于创作者的巧妙构思和睿智表达, 更倾向于作者的内心情感宣泄。
作为创作者在构思剧本的时候, 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学素养和讲故事的能力, 剧本的内容更为个人化, 篇幅不长, 镜头不多, 剧情是创作者内心的追求与探索, 是对社会现状和动画艺术的深思与表达。在剧情构思上, 除了在内容方面考虑之外, 还应该加入个人因素, 带有创作者个性特点的短片, 能将其艺术气质带入其中。譬如, 奥斯卡获奖“动画艺术短片”《父与女》剧情干净简洁, 通过女儿一生对在其儿时乘船离开的父亲的等待, 用不多的镜头就深深表现出了父亲与女儿之间的温馨的浓浓亲情, 用极其浓缩的情节勾勒了一个女人的一生, 令观众感怀。这种剧情的成功在于创作者大胆的将内心深处缠绵的情怀引化为视觉感受, 将自身对剧本的“感动”传递给受众, 方引起共鸣。
“动画艺术短片”是比较个人的创作, 也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在创作中创意 (剧本) 尤为重要, 它是成就一部短片的基础。而题材则是创意的思想核心, 不同的题材会有不同的情感表达和制作设计的方向。由于它自身具有时间短、艺术性强的特点, 我们在创作时, 就要寻找合适的艺术短片表现题材的内容。所以, 优秀的剧本, 深刻的剧情, 感怀的故事是任何一部“动画艺术短片”的精神所在。我们只有在创作的时候, 敢于突破的传统剧本套路, 避免老生常谈的老路, 方可使其在剧情的大胆“实验”上取胜。
二、视觉载体的革新, 艺术形式的不断“实验”
好的剧情是短片中要体现的艺术家的理想、思想和感情, 好的视觉技术形态是短片的外部表现手法、技巧和形象。动画艺术短片的技术形态是创作者对动画本性的认识和创作中积累的, 并在制作中得到实践的动画制作经验和知识。技术形态是实现动画艺术短片的重要保证, 只有通过制作技术的创作者才能实现自己的创意, 完成一部动画作品。一部动画艺术短片的视觉技术形态, 需要创作者在深刻领悟剧情的同时, 用最恰当的艺术形式的去“实验”与突破。
其实, 在动画艺术家前辈的不断探索中发现了很多动画制作的技巧, 而这些动画制作技巧形成了不同的动画表现形式, 使动画艺术的视觉表象不断丰富。动画实验短片在视觉形式、动画的节奏语言和动画的表现手法可以不断的“实验”与探究。在表现形式上也寻找着, 试验着新的空间与可能。动画的表现形式有手绘动画、剪纸动画、偶动画、真人摆拍实动画、三维技术动画等等。可以平涂, 可以晕染, 也可以擦拭, 制造朦胧的效果, 表现形式自由而开放。如奥斯卡获奖短片《温情摇椅》在视觉形态上, 创作者用16000张单独地原画组成, 用彩色铅笔画在冷冻的磨砂醋酸纤维片上, 用丰富的色彩, 以梦幻般的画面效果讲述一段温情的怀旧故事。这些探究在动画艺术短片的技术发展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匈牙利的沙动画大师弗兰克·库科 (Ferenc Cako) 自1973年开始尝试利用泥土、沙子等作为载体制作实验动画, 并在其后的20年间赢得了多项电影奖项, 他利用沙子现场制作动画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
时至今日, “动画艺术短片”视觉形式上的探索是依然有着巨大的空间和可能性, “动画艺术短片”要突破思维定势, 挖掘深度, 使社会意识形态和个体意识形态形成良性互动, 创作者并其对形式进行不断的“实验”, 使其成为一种日常惯性行为, 找到表现主题的最适合方式才是中国原作动画的希望所在。
三、艺术风格的把握, 多维度形态的整合“实验”
艺术风格是一部动画短片的视觉灵魂, 具有风格的画面带有强烈作者电影的特点。艺术风格是动画艺术短片作品叙事的有利补充, 适当的艺术风格可以增进动画艺术短片的叙事效果。艺术风格可以带给观众视觉欣赏的愉悦。整体艺术风格设计是创作者赋予整个片子的气质, 是观众最终看到的画面风格样式, 也是场景设计和造型设计的造型风格、色彩风格、场景处理、影调风格和画面质感等, 是一种总体把握, 诸多因素都包含其中。整体艺术风格设计是对一部片子画面风格样式的总体设定和最终呈现, 是对场景设计和造型设计的统筹与规划, 起到了统一风格的作用。
对于整体艺术风格设计, 应注重在视觉艺术方面的积累和培养, 深入研究绘画、插话、平面设计、装饰艺术、摄影以及电影等相关的视觉艺术样式。从而在创作中才可以游刃有余的多维度整合形态, 进行必要的探索与追问。在造型设计、场景设计、镜头设计、声音风格设计上才会达到和谐与统一。如动画艺术广告短片《Orange》的整体艺术风格设计, 该画面以橙色为主要画面颜色, 造型简洁而又生动活泼, 将创作者所要诉求的剧情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了, 同时又为平涂的漫插形式载体增色不少。
由此可见, 对艺术风格的整体把握, 多维度形态的整合“实验”是成就一部优秀“动画艺术短片”必不可少的条件。
无论如何, “动画艺术短片”作为中国原创动画的孵化器, 在社会中建立起一个对于“实验”的认知和接受氛围, 让更多的人知道“动画艺术短片”的存在, 并给予其广泛“实验”的生存环境, 使其变成这个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不自觉中普遍使用的日常语言, 从而令中国的原作动画迎来有又一个春天。
参考文献
[1]杨晓林.主编.《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分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薛燕平.著.《非主流动画电影:历史流派大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3]袁玉琴.谢柏梁著.《影视艺术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
[4]齐骥.著.《动画文化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7年国际短片风云 篇9
执行:傅文斯荔 于飞宇
编辑小记
从来没有体验过这么丰收的秋天!这段日子里,数不清的影像艺术节都在紧锣密鼓地置办之中:该收片的收片,该布展的布展,一时间,好像全球人民都在齐出动,真成了“我不在家,就在去电影节的路上”了。而短片在电影节里面活跃的身姿,远远盖过了高成本,大制作的电影长片。无疑,大片背后那些繁琐可怕冗长的拍片账单,多么的抹杀我们对电影曾经的想象,还有数不清道不尽的种种辖制,一再把一批怀揣电影梦想的男女老少拒之门外。
就这样,短片来了,不管你是实验、纪录还是动画,不管你是一分钟、十分钟还是二十分钟,更不管你是手机、HDV还是胶片,只要你有想法,“just do it”吧!就这样,短片因此应运而生,而各大影像艺术节,无论民间官方,也纷纷向短片们张开臂膀。
风起云涌之际,我们将在这期饱览跨越数国的影像艺术节:从9月英国东方电影节到法国短片社在平遥的展映,从11月俄罗斯国际视听艺术节到中国传媒大学的一分钟影展……
佳能高清短片 篇10
习惯于照片拍摄的用户,保存,处理,展示,分享高清晰短片内容完全是陌生的领域,特别是分享与展示,再精彩的短片内容离开了播放设备,也是无法实现,随身携带播放设备更麻烦。为了方便用户分享与展示高清短片内容,佳能全高清短片打印技术随之出现。
无缝影像解决方案
全高清短片打印功能是佳能针对影像输入到输出不同产品线之间的无缝影像解决方案,它是利用佳能品牌数码相机拍摄的,分辨率达到1920×1080的全高清短片和1280×720高清短片,可以使用佳能喷墨打印机进行全高清短片打印。佳能品牌的EOS单反相机和腾彩PIXMA喷墨打印机,在核心技术的对接和融合上自然有着先天的优势,高像素单反产品的全高清和高清短片画质,是输出高品质照片的根本。
佳能数码相机拍摄的全高清短片,以卓越的画质带来感官的愉悦,但是由于短片剪辑知识的缺乏,缺乏设备的局限以及存储空间的占用,成为影响很多人拍摄高清短片的重要因素。而全高清短片打印功能,正是把佳能全高清短片清晰度高的优势,与佳能打印机的优异输出性能结合起来,为短片内容提供新的保存、分享方式。
高清短片打印功能强大
全高清短片打印为用户提供了一套强大而全面的应用软件,帮助用户把全高清短片便捷、高效、优质地打印成照片。用户可以通过应用软件,轻松地捕捉自己喜爱的短片画面,将精彩瞬间打印出来,分享给朋友家人。为保证高品质的打印效果,对截取出来的画面,软件还可以降低噪点和增强分辨率,提高了短片的照片输出品质。有如此强大的软件帮助,全高清短片打印成为了一项有趣的体验,改变了用户分享和欣赏短片内容方式。
全新战略